银行卡产业 概述

银联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培训系列课程

《银行卡产业概述》

一、银行卡的产生与作用

1、银行卡的起源

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195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莱卡。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揭开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序幕。

借记卡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降低网点服务成本,许多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自动提款机(ATM)。ATM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存折――现金提款卡,这便是最早的借记卡。

预付卡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的交通领域以及大学校园开始出现仅限于特定范围内使用的单用途预付卡。1993年,银行卡组织VISA发行第一张全球预付卡——Visa Travel Money。20世纪90年代中期,继多用途礼品卡发行之后,薪金卡、汇款卡、医疗卡等各类多用途预付卡纷纷涌现,预付卡市场日益繁荣。

虚拟卡的出现:2000 年3 月, 香港恒生银行为避免持卡人网购时敏感信息泄露, 推出了全球首张专供网上购物的虚拟信用卡。

2、银行卡产品种类

按使用功能划分为:借记卡、信用卡、预付卡以及其他混合功能产品;

按信息存储介质划分为:磁条卡、芯片卡和虚拟卡;

按资信等级划分为:普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和无限卡;

按账户结算币种划分为:单币种银行卡、多币种银行卡;

按合作单位性质划分为:联名卡、认同卡;

按发行对象划分为:个人卡、单位卡。

3、银行卡的作用

1)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银行卡的广泛使用可以减少因使用现金所产生的造币、运输、保管等环节的费用开支,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与此同时,银行卡作为重要的支付工具,其大规模应用还能提高支付效率。

2)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随着银行卡功能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开展大部分个人业务都离不开银行卡,银行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向个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

3)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银行卡的支付便利可以提升居民消费倾向,进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4)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

银行卡的普及,不仅有助于完善税源管理、堵塞征管漏洞、控制地下经济,从而增加财政收入;而且有助于打击洗钱、赌博等经济犯罪,控制腐败行为。此外,银行卡的使用,还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文化建设。

5)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业等相关行业发展

银行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产品技术标准的升级、支付渠道和支付终端类型的丰富,将推动相关制造企业的技术革新,并带动其规模扩张。

二、银行卡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国际银行卡产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起步阶段(1950-1970年):此时的美国信用卡市场正处于一个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阶段。

发展阶段(1970-2002年):然后进入了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色包括产品快速发展;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多功能支付;政府政策促进;在这一阶段,银行卡组织盈利模式基本成型。

变革阶段(2002年至今):最后是变革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世界各国之间尤其是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相应地,人们对支付往来的便利性提出了需求,由此推动了区域性银行卡组织联盟的发展。

2、国际银行卡的发展特点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国际银行卡市场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

?各地区呈现差异化发展,

?发卡主体进一步多元化

?对银行卡风险控重视程度提高

3、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萌芽期

国内银行卡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至今经历了七个阶段:

萌芽期——代理外卡收单阶段(1979-1984)

起步期——自主发卡阶段(1985-1992)

形成期——金卡工程阶段(1993-2001)

发展期——联网通用阶段(2002-2006)

成熟期——开拓创新阶段(2007-2011)

变革期——百花齐放阶段(2011-2014)

突破期—全面开放阶段(2015年至今)

4、国内银行卡产业特点

(一) 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 在发展中创建和培育了自主银行卡支付品牌

(三) 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

(四) 技术进步起到核心推动作用

5、银行卡产业链延伸

银行卡产业链中的各类机构是市场中各类服务的提供者,银行卡市场的终端客户是持卡人和商户,它们共同构成了银行卡市场。

其中, 发卡机构直接为持卡人提供服务; 收单机构直接为商户提供服务; 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直接为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提供服务, 其他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则围绕上述机构提供各类专门服务或外包服务。依据服务对象的不同,专业化机构可以分为外包服务商、收单外包服务商、转接清算外包服务商、卡片生产商和机具生产商、专业化商户服务商和专业化持卡人服务商。

三、银行卡产业特征

1、银行卡产业具备的双边市场特征和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双边市场是指由一类可称为平台型企业的运营商通过一定的价格机制向基于平台交易的双方出售平台产品或服务,并努力促成它们在平台上实现交易的市场结构。银行卡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在银行卡产业中,银行卡组织成为双边市场中的平台运营商,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来连结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使两边市场的终端用户持卡人和特约商户对银行卡服务的需求相互依赖、相互补充。

外部性是指每一个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都能使其他用户受益或遭受损失的现象。银行卡产业具有显著的间接外部性。受理银行卡的商家越多,持卡人可以越方便地持卡消费,使用银行卡给持卡人带来的价值也因此增加;反过来,持卡人越多,受理银行卡为商家带来的价值越大。这种外部性能够带来正收益,因此也称为正外部性。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及外部性特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产业,并具有很多不同于一般传统行业的特点。形成了特有的银行卡产业组织形式。

2、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决定了将持卡人和商户联系到一起的平台在产业中处于枢纽地位,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运营这一平台的新型组织形式——银行卡组织。封闭式卡组织通过自身网络直接将持卡人和商户联系在一起;开放式卡组织则通过吸纳众多的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成为会员,构建出一个服务于持卡人和商户的网络平台。

形成了独特的银行卡定价机制。银行卡组织制定的交换费成为银行卡定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提高产业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具有积极作用。

3、银行卡产业定价机制

随着银行卡跨行交易不断增加,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始制定基于银行卡网络的跨行交易价格,国内银行卡产业开始以政府定价为主导。

4、境外主要银行卡市场定价监管情况

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主要的银行卡市场已十分成熟,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从机构角度已是充分竞争,从卡组织角度也是多家可供选择,因此各地区对银行卡市场定价的监管主要集中在交换费领域。

四、中国银行卡产业的监管

1、监管主体:

国内银行卡产业的监管以法规制度监管为主。监管主体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以及国家发改委。监管范围包括市场准入、行业定价、风险监控、业务技术模式和持卡人权益保护等。此外,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 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防范支付清算服务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监管框架:

银行卡产业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银行卡清算机构、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针对这三类机构, 监管部门提出了专营要求, 并分别建立了市场准入、业务许可、行为规范等监管要求。

3、监管历史

一是建立基本制度阶段(1992 ~ 1999 年)。本阶段银行卡产业参与者较为单一、商业模式统一, 产品种类较少, 因此采用统一监管的方式。

二是推进联网通用阶段(1999 ~ 2006 年)。本阶段的监管文件围绕“联网通用“展开。

三是规范市场阶段(2006 ~ 2010 年)。这一阶段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针对发卡、收单环节产生阻碍发展的突出问题, 监管机构采用了集中监管的方式。

四是市场多元化发展阶段(2010 ~2015 年)。这一阶段银行卡支付渠道逐步多元化, 同时大量支付机构加入了产业链, 从事线下、线上收单及预付费卡等支付业务, 监管方式也转变为分主体、按内容监管。

五是“后WTO 市场“开放阶段(2015 年至今)。WTO 终审判决后, 监管机构依法有序推进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 完善银行卡清算服务的市场化机制。

4、监管内容

1)市场参与主体的准入

2)业务、技术、风险的综合监管

3)定价监管

4)持卡人权益保护

【精编范文】银行卡怎么防止查明细-优秀word范文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银行卡怎么防止查明细 篇一:个人的银行不良记录怎么查询? 银行个人的不良记录怎么查询? 关于银行不良记录查询,应该是很多人都想要了解的问题吧。毕竟在生活中, 我们每天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有很多的事情要忙,不可能顾及到所有的事情, 可能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还款,也可能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银行不良记录查 询就因此而诞生了。但是,我们的一时疏忽可能会为了我们自己带来一定的麻烦,比如日后的一些办理贷款啊,或者以后再银行的一些业务啊,可能或多或 少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不良记录我们是要查到的,不仅警示自己,也要提 醒自己不要忘记了这些规定。正常来讲呢,不良记录会对我们的一些个人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也不是终身都伴随着大家的,不会跟着大家一辈子。虽然 我们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银行不良记录保存多久的明确条例规定,但是根 据国外的记录保存时间来看,负面记录一般保存七年,破产记录一般保存十年,正面记录保存的时间会更长一些,那么查询记录呢,一般就只保存两年。根据 国外的这个记录保存时间来看的话,我们国家的记录报讯时间应该也不会相差 太多。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银行不良记录查询就是那些未能及时还款的记录,其实不然。我们的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库基础信息库包含很多的内容,比如个人的的 基本信息,其中包括身份证、居住地、职业、婚否或者配偶等等的信息,还有 信用交易的信息,比如拟在银行办理的信用卡和贷款的一系列信息都包含在内。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我们的个人信息库也在不断地完善,个人银行账户的结 算信息,住房公积金的缴存信息,时候按时缴纳水、电、电话费等等都会出现 在我们的个人信息库中。 可见个人信息库包含的信息还是很多的,那么我们在银行不良记录查询就更加 应该注意了。查询方法通常都是有两种,一种是向商业银行提出申请,是在申 请信用卡或者贷款的时候,可以向银行提出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的查询申请,这时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信息了。第二种就是向中国人民银行在各地的征信管理 部门进行查询。 关于对怎样进行银行不良记录查询的介绍就是上面这些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 大家。同时大家也千万要注意自己的信用,以免留下不好的记录哦。

银行卡产业概述-复习要点

银行卡概论复习要点 一、银行卡起源 1.银行卡的起源 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195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莱卡。1952年,金融机构发行信用卡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起了开端。 借记卡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ATM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存折――现金提款卡,这是最早的借记卡。 储值卡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的交通领域以及大学校园开始出现仅限于特定范围内使用的单用途储值卡。 2.银行卡产品种类简介 按使用功能划分为:借记卡、信用卡、储值卡以及其他混合功能产品; 按信息存储介质划分为:磁条卡、芯片卡和虚拟卡; 按资信等级划分为:普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和无限卡; 按账户结算币种划分为:单币种银行卡、多币种银行卡; 按合作单位性质划分为:联名卡、认同卡; 按发行对象划分为:个人卡、单位卡。 3.银行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 推动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发展。 二、银行卡现状 1.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1)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50-1970年):此时美国信用卡市场正处于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阶段。 发展阶段(1970-2002年):产品快速发展、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多功能支付及政府政策促进,此阶段银行卡组织盈利模式基本成型。 变革阶段(2002年-至今):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发展及对持卡人权益保护的关注所带来的产业变革。

(2)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传统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增速继续领先,Visa、万事达在传统卡市场上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新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支付智能化、无卡化和钱包化趋势明显。 (3)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特点 产业参与主体进一步多元化;支付机构国际化势头旺盛;传统卡产品升级创新;产品服务体系持续得到完善;创新业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支付安全隐患受到更多重视;投资并购趋势不改。 2.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1)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萌芽期——代理外卡收单阶段(1979-1984年) 起步期——自主发卡阶段(1985-1992年) 形成期——金卡工程阶段(1993-2001年) 发展期——联网通用阶段(2002-2006年) 变革期——开拓创新阶段(2007年-至今) 政府的大力支持、联网通用和联合发展模式、银行卡市场的专业化发展、创建自主银行卡支付品牌、积极推进国际化是国内银行卡产业超常规发展的关键所在。 (2)国内发卡市场现状 信用卡交易规模增速上涨,借记卡交易规模增速下降;POS渠道银行卡交易笔数首超ATM,创新渠道市场份额上升明显;餐娱类和一般类商户交易规模速大幅下滑,新兴行业类商户交易规模增长较快;国内银行卡交易地区间差异显着;银行卡产品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创新。 (3)境内银行卡受理市场 受理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受理市场的区域差异显着;受理市场秩序规范成果需要巩固,餐娱类与一般类受理商户占比有所下降;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改造取得显着成果;创新渠道发展继续推进。 三、银行卡趋势 各类市场主体将加快创新转型,监管机构也会加快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 银行将进一步强化与商户和持卡人的关系,与非金融类支付机构的竞合关系深化; 银行卡产业加快升级,磁条卡将加速向IC卡迁移; 信用卡有望成为国内居民消费信贷的主要工具; 银行卡服务功能更加全面,注重民生领域。

2017年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考试精彩试题汇总情况

第一章:产业概述模拟题 共28题,当前第1题 在全球前十大发卡机构中,我们中国占了3席,是哪三家银行?(多选题) A、中国银行 B、中国工商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共28题,当前第2题 、银行卡产业发展将会呈现哪些趋势?(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3题 、目前境银行卡受理市场呈现出哪些特点?(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4题 哪些机构共同构成了银行卡产业链?(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5题 进入2007年,国银行卡产业步入一个开拓创新的新阶段,呈现哪些新的特点?(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6题 国际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多选题) A、产业参与主体进一步多样化 B、支付机构国际化势头旺盛 C、传统卡产品升级创新 D、投资并购趋势不改 E、支付安全隐患受到更多重视

F、创新业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G、产品服务体系持续得到完善 共28题,当前第7题 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主要收入来源是?(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8题 以下哪些是未来银行卡产业格局的趋势?(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9题 “金卡工程”是在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哪个时期启动的?(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0题 银行卡按使用功能可划分为?(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1题 、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的核心业务是?(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2题 自200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关于跨行交易收费的文件有哪些?(单选题)

D、以上都是 共28题,当前第13题 国的银行卡产品功能不断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4题 银行卡除了给我们的支付带来便利,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5题 、银行卡产业的什么特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产业?(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6题 第一银行卡的产生是源自谁的想法?(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7题 我国银行卡产业监管在联网通用阶段的监管方向是?(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8题 以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兴支付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支付呈现哪些趋势?(多选题)

银行卡作业

银行卡作业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近十年来,中国的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银行卡作为一种先进的支付工具和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个人支付方式之一,其普及和推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银行卡的发展历史、当前的经济现状及创新的支付方式,描述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自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张信用卡大莱卡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就注定了银行卡在以后的日子里会逐步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个人支付方式之一。1952年,银行信用卡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借记卡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储值卡的兴起,以及期间的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为期奠定了强大的科技基础,而ATM机网络的不断完善更是为银行卡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银行卡其自身具有安全、高效、便利、快捷等特点,这些都决定了银行卡必然会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个人支付方式。银行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推动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发展等等。可见,银行卡的普及和推广对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于个人、于国家、与社会其重大意义可见一斑。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银行卡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依然很有前景。 从银行卡的普及程度,美国的个人支付体系比较完善,银行卡支付笔数、金额、银行卡支付占比等都处于不断持续增长的模式,欧盟、澳大利亚、亚洲等也是如此,可见,银行卡支付未来还是会保持不断增长的状态,银行卡支付方式会逐渐发展成为个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同时,银行卡支付方式要保持不断增长使势头,就必须要不断丰富银行卡产品,这也是银行卡的发展方向。银行卡发行对

2019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17讲_银行卡与网上支付、银行卡概述、信用卡、网上支付、银行卡收单业务。

本单元考点框架

2.按币种不同分:人民币卡和外币卡。 3.按发行对象不同分:单位卡(商务卡)和个人卡。 4.按信息载体不同分:磁条卡、芯片(IC)卡。 【例题1·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支付工具中,可以透支的是( )。(2018年) A.储值卡 B.信用卡 C.预付卡 D.储蓄卡 【答案】B 【解析】(1)选项C:预付卡不具有透支功能,选项C排除;(2)选项ABD:信用卡有透支功能,借记卡无透支功能,选项AD均属于借记卡,不具有透支功能。 【例题2·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银行卡分类中,以是否具有透支功能划分的是( )。(2016年) A.人民币卡和外币卡 B.单位卡和个人卡 C.信用卡和借记卡 D.磁条卡和芯片卡 【答案】C 【解析】(1)选项A:按币种不同分类;(2)选项B:按发行对象不同分类;(3)选项D:按信息载体不同分类。 (二)单位卡 1.单位人民币卡账户 (1)单位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一律由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不得存取现金,不得将销货收入存入单位卡账户。 (2)销户时,单位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应当转入其基本存款账户,不得提取现金。 (3)单位人民币卡可以办理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款项的结算,但不得透支。 2.单位外币卡账户

(1)单位外币卡账户的资金应从其单位的外汇账户转账存入,不得在境内存取外币现钞。 (2)销户时,单位外币卡账户的资金应当转回其相应的外汇账户,不得提取现金。 【例题1·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单位人民币卡账户使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5年) A.可支取现金 B.可转存销货收入 C.可办理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款项的结算 D.可存入现金 【答案】C 【解析】(1)选项AD:单位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其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不得存取现金;(2)选项B:销货收入不得存入单位卡账户;(3)选项C:单位人民币卡可办理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款项的结算,但不得透支。 【馒头助考】课程由微信 a8881029一手提供渠道精准押题 【例题2·单选题】关于单位银行卡账户及交易管理要求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2010年) A.单位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其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 B.单位外币卡账户的资金应从其单位的外汇账户转账存入 C.单位人民币卡账户不得存取现金 D.单位人民币卡账户可以存入销货收入 【答案】D 【解析】(1)选项ACD:单位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其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不得存取现金,不得将销货收入存入单位卡账户;(2)选项B:单位外币卡账户的资金应从其单位的外汇账户转账存入,不得在境内存取外币现钞。 (三)借记卡的有关限额 1.发卡银行应当对借记卡持卡人在自动柜员机(ATM机)取款设定交易上限,每卡每日累计提款不得超过2万元人民币。 2.储值卡的面值或卡内币值不得超过1000元人民币。 考点2:信用卡(★★)(P96) 1.信用卡的申领条件 (1)发卡银行可根据申请人的资信程度,要求其提供担保,担保的方式可采用保证、抵押或质押。 (2)凡在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单位,应当凭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开户许可证申领单位卡;个人申领银行卡(储值卡除外),应当向发卡银行提供公安部门规定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申请人需年满18周岁),经发卡银行审查合格后,为其开立记名账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手机支付是以手机作为支付终端,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与后台服务器之间的远程信息交互(即远程支付),或基于手机与受理终端的近场信息交互发起支付指令(即近场支付),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支付方式。近年来,随着手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智能终端不断普及,我国手机支付产业获得较快发展,新的业务模式、产品和技术形态不断涌现,手机支付正逐步成为提高支付效率、拓展支付服务、促进金融普惠的新兴支付方式。为鼓励业务创新,维护各方权益,防范支付风险,促进手机支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坚持市场主导,发挥产业合力,拓展小额便民支付应用 (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机构的创新活力。 手机支付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各参与主体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鼓励商业银行、支付机构、银行卡清算机构、通信运营商、手机终端

厂商、芯片制造商等产业链各方,在防范手机支付风险、保障客户权益的前提下进行有益的合作与尝试,探索、创新适宜的产品形态和业务模式,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各参与主体应抓住市场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到手机支付服务市场,共同建立公平、有序、高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提升资源配臵效率,推动手机支付产业和市场健康发展。 (二)发挥各方优势,实现协作共赢。 手机支付产业链长、参与主体多,产业链各方应合理分工、加强协作,积极探索开放、共赢、可持续的业务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优势,在手机支付服务市场继续发挥基础性、推动性作用;支付机构应进一步利用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加强风险管理,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形成对传统支付服务的延伸与补充;银行卡清算机构应继续发挥在银行卡产业链中的枢纽作用,为手机支付业务提供安全、高效的银行卡交易处理与清算服务。 (三)提升便利性,推进金融普惠。 鼓励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与银行卡清算机构等产业相关各方基于可信服务管理平台(Trusted Service Manager,TSM)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探索实现和推广“一卡多应用”的商业模式,便利客户管理和使用多种支付应用,提升产品便捷性,改进客户体验。各参与方应协同加

2016中国农业银行流水单

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卡交易明细清单 第1页 账号户名:622848001**********谢霆锋 序号:0000 币种:人民币 钞 起止日期:20160101-20161020 交易日期 摘要/附言 交易金额 余额 交易地点/对方帐号和户名 ------------------------------------------------------------------------------------------------------------- 20160101 支付宝付 2,000.00 40,000.77 190481 20160101 财付通深 -10,000.00 30,000.77 27999 007800040026888 财付通 20160102 超级网银 转 5,000.00 35,000.77 15999 11050000000389511 刘红 20160102 支付宝浙 -5,000.00 30,000.77 190481 20160107 现存 30,000.00 60,000.77 158122 20160107 支付宝浙 -20,000.00 40,000.77 190364 20160110 财付通付 5,000.00 35,000.77 419999 0078000410010999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客户备付金 20160112 短信费 短信费 -2.00 44,998.77 中心批量 852001940050203 20160114 超级网银 转账 12,210.00 57,208.77 15999 11050000000389511 刘红 20160114 超级网银 转账 410.00 57,618.77 15999 11050000000389511 刘红 20160126 财付通深 -40,000.00 17,618.77 3449999 007800040026886 财付通 20160128 支付宝浙 -462.33 17,156.44 190364 20160204 支付宝浙 -500.00 16,656.44 190364 20160208 支付宝付 5,000.00 21,656.44 190481 20160212 短信费 短信费 -2.00 21,654.44 中心批量 852001940050307 20160214 超级网银 转账 12,460.00 34,114.44 15999 11050000000389511 刘红 20160219 现存 30,000.00 64,114.44 158122 20160229 现存 5,000.00 69,114.44 158122 20160302 支付宝浙 -53,000.00 16,114.44 190205 20160314 超级网银 转账 12,160.00 28,274.44 15999 11050000000389511 刘红 20160321 结息 个人活期结息 482.14 28,756.58 中心入账 20160321 利息税 0.00 28,756.58 中心入账 20160328 短信费 短信费 -2.00 28,754.58 中心批量 852001940050307 20160402 支付宝付 7,200.00 35,954.58 190481 20160403 现支 -5,000.00 30,954.58 158114 20160413 短信费 短信费 -2.00 30,952.58 中心批量 852001940050307 20160414 超级网银 转账 12,460.00 43,412.58 15999 11050000000389511 刘红 20160416 转存 3,000.00 46.412.58 154377 622848************* 段中平 20160427 支付宝浙 -26,000.00 20,412.58 190481 20160430 跨行转支 -9,000.00 11,412.58 159999 622319********** 20160430 手续费 -10.00 11,402.58 159999

电子支付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电子支付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中心重点课题“电子支付产业状况分析”最近完成一项报告认为,在电子支付产业特别是银行卡市场中,存在着发卡机构、消费者、商家、监管者等众多的参与者,其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合作博弈关系,表现最明显的是银行卡固有的网络外部性和双边市场关系。研究者就此现象做出研究和分析。 1.银行卡产业的网络外部性 在网络经济学中,关于网络外部性的叙述,最早由罗福茨(JeflreyRohlfs)于1974年在对电信研究的服务中发现,但比较完整的经济理论的探讨则由凯泽(Katz)和夏卜尔(Shapiro)(1985,1986)以及法尔(Farrell)和赛法尔(Saloner)(1985,1986)完成。在他们的文章中,对网络外部性的解释是当消费同样物品的其他使用者的人数增加时,某一使用者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增值;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网络外部性是指当采取同样行动的代理人的人数增加时该行动所产生的净价值的增值。所以平常一般性的理解:网络外部性是其他人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而授予此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的收益。虽然网络外部性不一定都是正的,现实中也存在不少负的网络外部性,但在大多数文献中所讨论的都是正的网络外部性的问题。这可以用最普通的通信网络E—mail为例来说明,如果使用它的人越多,它本身的价值就越高,老用户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这时E—mail就体现出正的网络外部性,但如果大家都使用这种方式,又有可能出现网络堵塞,E—mail使用者就会由于网络速度过慢而苦恼,这时就产生了负的网络外部性。所以说,网络外部性产生的福利不仅与使用者本身有关,还与参与网络的其他使用者的行为有关。 网络外部性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通过消费同样产品的购买者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体现直接网络外部性的典型例子是通信网络,诸如电信市场、在线服务、E—mail等,随着消费这些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网络本身的价值不断增加,带来了直接的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一种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互补品供选择,而且价格更低,使得消费者更偏好于消费此种产品,从而间接地提高了该产品的价值。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符合于硬件—软件范式的网络,最常见的是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当某种特定类型的计算机用户的数量增加时,就会有更多的厂商愿意生产这种计算机所兼容的软件,导致了使用这种类型的计算机用户可供选择的软件数量增加,体现出间接的网络外部性。 此项研究所涉及的银行卡产业,不具有直接的网络外部性,持卡人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增加单个持卡人使用银行卡而带来的价值或效用。但银行卡产业具有显著的间接网络外部性,在电子支付市场中,持卡人对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持卡费用和持卡人的规模,而且更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商户规模,因为受理银行卡的商家越多,持卡人越可以方便地进行持卡消费,因此持卡所带来的价值越大;同理,商户对于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成本和其他商户规模,而且更取决于消费者持有银行卡的规模,因为持卡人越多,商家受理银行卡业务的价值越大。由此说明,间接的网络外部性是银行卡产业的一个明显的经济学特征。 银行卡产业存在的另一种外部性为使用外部性,区别于网络外部性,即市场某一方的需求决策影响市场中另一方的成本与收益。对于持卡人而言,当存在多种支付手段可供选择的时候,如果持卡人在消费时选择现金支付,商家就要承担现金管理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支付给银行的银行卡的相关费用;同理,对于商家而言,如果拒绝接受银行卡服务,持卡人将要承担携带现金所带来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刷卡消费所必须付给银行的费用。所以说,支付系统的每一端用户的选择决策,会对另一端用户的福利产生影响。在网络发展初期,由于正反馈效应,市场双边的用户只有达到临界规模,网络才能够得以生存,所以此时(直接或间接)网络外部性非常重要。但是在网络达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外部性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对于使用外部性来讲,无论在网络发展的初期,还是进入成熟期以后,因为都涉及到网络的

银行卡产业 概述

银联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培训系列课程 《银行卡产业概述》 一、银行卡的产生与作用 1、银行卡的起源 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195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莱卡。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揭开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序幕。 借记卡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降低网点服务成本,许多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自动提款机(ATM)。ATM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存折――现金提款卡,这便是最早的借记卡。 预付卡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的交通领域以及大学校园开始出现仅限于特定范围内使用的单用途预付卡。1993年,银行卡组织VISA发行第一张全球预付卡——Visa Travel Money。20世纪90年代中期,继多用途礼品卡发行之后,薪金卡、汇款卡、医疗卡等各类多用途预付卡纷纷涌现,预付卡市场日益繁荣。 虚拟卡的出现:2000 年3 月, 香港恒生银行为避免持卡人网购时敏感信息泄露, 推出了全球首张专供网上购物的虚拟信用卡。 2、银行卡产品种类 按使用功能划分为:借记卡、信用卡、预付卡以及其他混合功能产品; 按信息存储介质划分为:磁条卡、芯片卡和虚拟卡; 按资信等级划分为:普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和无限卡; 按账户结算币种划分为:单币种银行卡、多币种银行卡;

按合作单位性质划分为:联名卡、认同卡; 按发行对象划分为:个人卡、单位卡。 3、银行卡的作用 1)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银行卡的广泛使用可以减少因使用现金所产生的造币、运输、保管等环节的费用开支,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与此同时,银行卡作为重要的支付工具,其大规模应用还能提高支付效率。 2)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随着银行卡功能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开展大部分个人业务都离不开银行卡,银行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向个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 3)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银行卡的支付便利可以提升居民消费倾向,进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4)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 银行卡的普及,不仅有助于完善税源管理、堵塞征管漏洞、控制地下经济,从而增加财政收入;而且有助于打击洗钱、赌博等经济犯罪,控制腐败行为。此外,银行卡的使用,还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文化建设。 5)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业等相关行业发展 银行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产品技术标准的升级、支付渠道和支付终端类型的丰富,将推动相关制造企业的技术革新,并带动其规模扩张。 二、银行卡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国际银行卡产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起步阶段(1950-1970年):此时的美国信用卡市场正处于一个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阶段。 发展阶段(1970-2002年):然后进入了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色包括产品快速发展;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多功能支付;政府政策促进;在这一阶段,银行卡组织盈利模式基本成型。 变革阶段(2002年至今):最后是变革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世界各国之间尤其是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相应地,人们对支付往来的便利性提出了需求,由此推动了区域性银行卡组织联盟的发展。 2、国际银行卡的发展特点

银行卡发展前景展望

银行卡及支付产业未来发展展望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银行卡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而且使银行业务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85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张银行卡,我国迈出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2002年由国内80多家金融机构的出资折合16亿元,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国银行卡及支付结算系统进入一个较完善体系。截至2004年底,中国国内各金融机构累计发行银行卡7.6亿张,其中贷记卡1000多万张,准贷记卡约2500万张,其余7亿多张均为借记卡。 面对日趋快节奏、高科技的现代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养成了出门只随身携带银行卡和手机的习惯,小额支付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宝、微信等客户端完成支付,大额付款则可以通过银行完成。另一方面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出门甚至只携带手机,这类群体以在校大学生及刚踏入社会工作的年轻群体为主。这部分人群接受新兴科技支付方式能力较强,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限额也基本能满足其支付需求。由目前的银行卡及支付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其发展趋势有如下几点: 第一,银行卡介质更加多样化,虚拟卡等账户运用将更加广泛化。目前广泛运用的芯片卡已基本取代之前的磁条卡,主要原因为芯片卡存储空间更大,被复制难度更大,交易更加安全,可以更加有效保障客户的账户安全。随着科技的发展不难推断更加安全的银行卡介质会被推出。而各家银行为方便客户的理财消费行为,纷纷推出网络注册虚拟卡卡号服务,这给接受并且习惯网上交易的繁忙上班一族提供了极大便利,这项业务也是各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营销客户的一大手段。 第二,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更加紧密,银行卡支付与平台支付相捆绑,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据半壁江山。纵观目前的支付市场,银行卡绑定第三方支付平台已成为日常,小到街边小店,大到高端商场,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已基本覆盖;而各种手机端“pay”支付也更加运用广泛化。与此同时,各支付平台立足自身大数据分析的额度支付也在推广扩大化阶段。

银行卡历史交易明细

银行卡历史交易明细 功能号:1查询理财卡卡号:XXXXXXXXXXXXXXXXXXXX 账户编号:0101活期存款理财账户笔号: 起始日期:20110601 结束日期:20111017 账户名称:XXX 交易日期笔号存款币别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余额摘要20120101 人民币10000.00 17593.68 现金支出20120102 人民币1800.00 15793.68 ATM现金20120102 人民币200.00 15593.68 ATM现金20120103 人民币200000.00 215593.68 现金存入20120103 人民币200000.00 415593.68 转账存入20120105 人民币200000.00 615593.68 现金存入20120108 人民币100000.00 715593.68 现金存入20120108 人民币70730.00 644863.68 转账支出20120111 人民币500000.00 144863.68 转账支出20120113 人民币10000.00 134863.68 现金支出20120115 人民币36600.00 171463.68 现金存入20120118 人民币70730.00 100733.68 转账存入20120119 人民币3600.00 97133.68 现金存入20120122 人民币6400.00 90733.68 现金存入20120122 人民币9120.00 81613.68 转账存入20120125 人民币6400.00 75213.68 现金存入20120128 人民币212960.00 288173.68 转账存入 交易日期笔号存款币别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余额摘要20120201 人民币2000.00 286173.68 ATM支出20120204 人民币2000.00 284173.68 ATM支出20120208 人民币2000.00 282173.68 ATM支出20120209 人民币2000.00 280173.68 ATM支出20120209 人民币2000.00 278173.68 ATM支出20120222 人民币14400.00 263773.68 现金支出20120225 人民币5700.00 258073.68 转账支出20120225 人民币4800.00 253273.68 现金支出20120226 人民币200000.00 53273.68 转账支出 交易日期笔号存款币别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余额摘要20120301 人民币50000.00 3273.68 现金支出20120301 人民币16000.00 19273.68 现金存入20120302 人民币50000.00 69273.38 转账存入20120303 人民币100000.00 169273.68 转账存入20120306 人民币5000.00 164273.68 ATM支出20120309 人民币5000.00 159273.68 ATM支出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

2018年6月2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达70.3亿张,人均持卡5.06张。 1、信用卡发卡量加速增长,截至2017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7.9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1.6亿张,同比增长25.9%。 小编觉得这个数据信用卡人均5.06张,这个人均不太对,里面肯定有刷数据成分,很多老人孩子,小城市小县城乡村的人是没有信用卡的,这样来说的话,人均10 张都不止,专业玩卡圈子里面的很多人都有一二十张信用卡,都拿信用卡来赚钱还有炒房了,现在银行的债务有些可怕! 2、信用卡、借记卡的活卡率均上升,借记卡的活卡率更是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趋势,达66.2%。 (银行卡累计发卡量和活卡量) 2017年,按全国人口计算,银行卡人均持卡量在2014年到2016年的基础上持续增长,年末人均持卡数5.06张。其中,借记卡人均持卡数4.49张,信用卡人均持卡数0.57张。 《蓝皮书》显示,银行卡安全性在不断提升,但目前仍存欺诈损失风险。2017年信用卡欺诈损失排名前三的欺诈类型为伪卡、虚假申请和互联网欺诈,与2016年情况一致。大多数欺诈损失为伪卡损失,虚假申请次之,但伪卡损失占比较2016年略有下降。2017年借记卡主要集中于电信诈骗、互联网欺诈和伪卡。 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年会20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以“强化风险防控,为支付安全保驾护航”为主题,会上发布和解读了《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同时,银行卡专业委员会携手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共同启动了中国银行业“支付安全”宣传月暨“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

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在网络经济学中,对网络外部性的解释是当消费同样物品的其他使用者的人数增加时,某一使用者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增值;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网络外部性是指当采取同样行动的代理人的人数增加时该行动所产生的净价值的增值。所以平常一般性的理解:网络外部性是其他人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而授予此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的收益。虽然网络外部性不一定都是正的,现实中也存在不少负的网络外部性,但在大多数文献中所讨论的都是正的网络外部性的问题。这可以用最普通的通信网络E-mail为例来说明,如果使用它的人越多,它本身的价值就越高,老用户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这时E-mail就体现出正的网络外部性,但如果大家都使用这种方式,又有可能出现网络堵塞,E-mail使用者就会由于网络速度过慢而苦恼,这时就产生了负的网络外部性。所以说,网络外部性产生的福利不仅与使用者本身有关,还与参与网络的其他使用者的行为有关。 网络外部性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通过消费同样产品的购买者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体现直接网络外部性的典型例子是通信网络,诸如电信市场、在线服务、E-mail等,随着消费这些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网络本身的价值不断增加,带来了直接的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一种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互补品供选择,而且价格更低,使得消费者更偏好于消费此种产品,从而间接地提高了该产品的价值。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符合于硬件—软件范式的网络,最常见的是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当某种特定类型的计算机用户的数量增加时,就会有更多的厂商愿意生产这种计算机所兼容的软件,导致了使用这种类型的计算机用户可供选择的软件数量增加,体现出间接的网络外部性。 银行卡产业,不具有直接的网络外部性,持卡人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增加单个持卡人使用银行卡而带来的价值或效用。但银行卡产业具有显著的间接网络外部性,在电子支付市场中,持卡人对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持卡费用和持卡人的规模,而且更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商户规模,因为受理银行卡的商家越多,持卡人越可以方便地进行持卡消费,因此持卡所带来的价值越大:同理,商户对于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成本和其他商户规模,而且更取决于消费者持有银行卡的规模,因为持卡人越多,商家受理银行卡业务的价值越大。由此说明,间接的网络外部性是银行卡产业的一个明显的经济学特征。 银行卡产业存在的另一种外部性为使用外部性,区别子网络外部性,即市场某一方的需求决策影响市场中另一方的成本与收益。对于持卡人而言,当存在多种支付手段可供选择的时候,如果持卡人在消费时选择现金支付,商家就要承担现金管理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支付给银行的银行卡的相关费用;同理,对于商家而言,如果拒绝接受银行卡服务,持卡人将要承担携带现金所带来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刷卡消费所必须付给银行的费用。所以说,支付系统的每一端用户的选择决策,会对另一端用户的福利产生影响。在网络发展初期,由于正反馈效应,市场双边的用户只有达到临界规模,网络才能够得以生存,所以此时(直接或间接)网络外部性非常重要。但是在网络达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外部性就变得不那么重

银行卡从业人员认证考试复习题集合

作业题目: 必答题(要求:不低于600字。) 请结合银行卡的发展历史、当前的经济现状及创新的支付方式,描述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半个多世纪前,因为一次就餐结账的尴尬使那位美国金融家萌发了以卡代替现金记账支付的想法。他当时也一定没有想到就是他的这一想法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迅速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的支付方式与支付环境,人们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一张手掌大小的塑料卡片成为越来越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已经逐渐成为整个社会最为重要的支付方式之一。 若是说已经过去的十多年,在中国银联的推动下实现了银行卡支付的普及,那么未来的十多年可能将迎来银行卡支付创新的大发展。 在这个经济与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银行卡会以它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受到更多个人与商户的青睐。对于个人而言越多商家可以受理银行卡,他的使用就越方便,能够激起他的消费欲望;对商户而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银行卡刷卡消费,能够大大减少现金管理等成本的支出。未来,银行卡的交易笔数将大幅持续上升。如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络,比起原有的借助固定机具查询、刷卡消费等传统方式,人们追求着更为快速、简便的移动客户端查询与支付,用户不需要随身携带一沓银行卡,直接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就可消费,查询、汇款、转账也是极为方便,足不出户就可搞定一切。将来这类的应用也会完全融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整个社会。因此银行卡的载体也将不再仅限于原有的磁条卡、芯片卡,未来可能会演变成一种虚拟类银行卡,借助便捷快速的移动互联网络来完成所有的交易。在银行卡与其支付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理也要不断地加强,确保用户的用卡安全。

银行卡及支付产业发展方向及前景

近十年来,中国的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银行卡作为一种先进的支付工具和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个人支付方式之一,其普及和推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银行卡的发展历史、当前的经济现状及创新的支付方式,描述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形成、发展和变革五个阶段,截至2011年末中国银行卡已累计发卡29亿张,银联标准卡累计发卡23.6亿,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变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迁移,大数据时代的介入,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变革时期还必须持续5-10年的时间,使其产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才能真正步入成熟时期。而在今后的5-10年里,中国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我觉得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银行卡交易持续提升。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持卡人对于银行卡的安全性、便利性的认识日益成熟,银行卡替代现金交易会更大程度的普及。而对于商户来说,加大银行卡交易,减少现金交易的往来,是规避假钞、错账、现金处理的最好方式,而信用卡的介入也银行对企业或个人的授信工具之一,为个人和企业完成融资提供更丰富的途径,有效的加大经销商或代理商的流动资金,加大消费购买能力。并且,在大数据时代,扁平化管理以及大数据分析是线下现金交易不可替代的。 2.创新支付产品持续更新 现行支付工具简单的支付、查询功能已满足不了企业或商户的需求,企业或商户更多的是想定制化的以先进的支付工具,连接或者替代企业内部的财务软件,从而减少人员管理、缩短运作流程、节省时间并定制化服务客户等目的。而对于持卡人而言,所追求的是快速的获取讯息,便捷的支付交易。而手机支付产品也是趋势下必然的产物,商家不光可以在商户平台发布各式产品以及资讯,持卡人也能使用远程支付或者近场非接支付的形式进行交易。 3.银行卡客户服务提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及大数据时代下,基于数据的分析以及资讯获取的便捷,对于客户的服务已不局限与面对面的营销、维护。通过数据的分析,可将客户分级分层次并差异化客户关系运营,运用远程手机端或者PC端提供定制化服务,反向营销客户,使其买卖双方互转,从赢得客户充分信任和满意。 4.银行卡介质的多样化 银行卡的载体从存折、磁条卡发展到现在的IC芯片卡,也只是处在一个发展探索时期,而在未来的技术发展推动下,载体介质还会不断演变,例如近期移动推出了NFC-sim卡就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代表,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远程支付的普及,未来的银行卡转变为数字或者代码是必然的,每个持卡人只需要以此数字或者代码绑定所以银行帐户就可实现取现或者消费,而POS机等老牌支付工具将退出支付产业。 5.银行卡风险管理的持续加强 伴随着银行卡产业的高速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支付的日新月异,银行卡帐户信息安全、交易市场规范还是未来中国银行卡产业研究的一大课题。现行一些企业以及第三方都推出了虚拟帐户以及储值卡,打着安全便捷的旗帜让消费者使用,但相应的帐户安全以及管理也出现了很大的隐患,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携手人行。联合银联与银行多方共同制定规范进行整理。随着央行已累计下发牌照269张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会逐渐增大,恶性竞争、套用费率、支付产品的安全性等等都需要持续不间断的监管、以及出台合理的规范和法规约束。 ? ? ? ? ? ? ? ?

浅谈国内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现状和发展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学科论文 浅谈国内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现状和发展 专业:电子商务 班级:电商0901 学号:10A10090101 姓名:陈明堃 指导老师:郭子禾老师 二零一二年六月

?摘要: 2010-2011中国网上支付年度监测报告显示:2010 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强劲增长,整体交易规模达到 10105 亿元,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 2009 年增长 100.1%,实现全年翻番。2008 至 2010 年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年均同比增长率超过 100%,增速惊人。预计 2011 年交易规模将达到 17200 亿元,增长率为 70.2%。在我们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对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做了讨论。 ?关键词:第三方电子支付、网上支付、电子商务 ? 1第三方电子支付的概述 1.1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定义 电子支付是指用户通过电子终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 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 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就是一些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1.2第三方电子支付的优缺点 优点:相对于传统的资金划拨交易方式,第三方电子支付可以比较有效地保障了货物质量、交易诚信、退换要求等环节,在整个交易过程中,都可以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在不需要面对面进行交易的电子商务形式中,第三方电子支付为保证交易成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缺点:这是一种虚拟支付层的支付模式,需要其他的“实际支付方式”完成实际支付层的操作;付款人的银行卡信息将暴露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果这个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度或者保密手段欠佳,将带给付款人相关风险;由于有大量资金寄存在支付平台账户内,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并非金融机构,所以存在资金寄存的风险。 ? 2第三方电子支付的现状 2.1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存在形式 第三方支付系统以功能可以分成两种形式: 一种是单纯的第三方支付,如银联电子支付、NPS网上支付等;另一种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具有电子钱包功能,可以进行电子现金的存取,消费帐单的显示。但事实上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最终都需要通过银行的网上系统来完成支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