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最新教案-八年级数学不等式回顾与思考 精品

初二数学最新教案-八年级数学不等式回顾与思考 精品
初二数学最新教案-八年级数学不等式回顾与思考 精品

第十一课时

●课题

§1.7 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4.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回顾本章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利用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本章所有知识.

●教学难点

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五张

第一张:(记作§1.7 A)

第二张:(记作§1.7 B)

第三张:(记作§1.7 C)

第四张:(记作§1.7 D)

第五张:(记作§1.7 E)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完了本章的全部内容,这节课大家一起来进行回顾.

Ⅱ.新课讲授

[师]1.首先,大家来简要概括一下本章的知识点有哪些?

[生]由现实生活中的不等关系推导出不等式的意义,并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

类比等式的性质,推导不等式的有关性质以及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异同;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解不等式,并能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

[师]很好.这位同学对本章知识掌握得如此熟悉,大家应该向他学习.下面我们分别详细地回顾总结.

2.重点知识讲解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生]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异同点?

[生]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三条,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两条;两个性质中在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整式时,结果相似;在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结果相

似;在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结果不同.

[师]很好.两个性质可以对比如下:

[师]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有哪些?

[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有: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

[师]很好.下面我们对比地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异同.

第3套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9.1.2不等式的性质教案1

9.1.2 不等式的性质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会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过程与方法 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 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实验探究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与他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及正确运用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复习回顾: 等式有哪些性质? 导入新课: ①给不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②不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拿掉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③如果对不平衡的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天平会平衡吗?缩小相同的倍数呢? 二、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 (一)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问题1 用“>”或“<”填空. ①-1 < 3 -1+2 3+2,-1-3 3-3 ②5 >3 5+a 3+a ,5-a 3-a ③ 6 > 2 6×5 2×5 ,6×(-5) 2×(-5) ④-2 < 3 (-2)×6 3×6 (-2)×(-6) 3×(一6) ⑤-4 >-6 (-4)÷2 (-6)÷2 (-4)÷(-2)(-6)÷(-2)

问题2 从以上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你再用几个例子试一试,还有类似的结论吗?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并与他们交流. 问题3 你能用式子表示不等式的三条性质吗? 【板书如下: (1)若a >b ,则a+c > b+c ,a-c >b-c ; (2)若a >b ,且c>0,则ac >bc ,a/c >b/c ; (3)若a >b ,且c<0,则ac”, “<” : (1)若a>b,则2a 2b; (2)若-2y<10,则y -5; (3)a0,则ac-1 bc-1; (4)a>b,c<0,则ac+1 bc+1。 问题2 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7>26 (2)3x < 2x +1 (3)3 2x ≤ 50 (4)-4x < 3 分析:解不等式最终要变成什么形式呢? 就是要使不等式逐步化为x >a 或 x

最新初中数学不等式教案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知识点: 一、不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表示不等关系的常用符号:≠,<,>)。 2、不等式的性质: (l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改变,如a > b , c 为实数?a +c >b +c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a >b , c >0?ac >bc 。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如a >b ,c <0?ac <bc. 注: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实数时,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就是先确定该数的数性(正数,零,负数)再确定不等号方向是否改变,不能像应用等式的性质那样随便,以防出错。 3、任意两个实数a ,b 的大小关系(三种): (1)a – b >0? a >b (2)a – b=0?a=b (3)a –b <0?a <b 4、(1)a >b >0? b a > (2)a >b >0?22b a < 二、不等式(组)的解、解集、解不等式 1、能使一个不等式(组)成立的未知数的一个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一个解。 不等式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 2.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三、不等式(组)的类型及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 (l )概念: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要特别注意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l )概念: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解法:先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确定解集的公共部分。 注:求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借助数轴求解较方便。 典型例题: 1、判断正误: (1)若a >b ,c 为实数,则2ac >2 bc ; (2)若2ac >2bc ,则a >b 2、若a <b <0,那么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b a 11< B 、ab <0 C 、1 b a 3、如果x -y <0,那么x 与y 的大小关系是x y .(填<或>符号) 4、若x y >,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 A .33x y ->- B .33x y ->- C .32x y +>+ D .33x y >

初二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练习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练习 一. 选择题 1. 解不等式2+x 3>2x -15 的下列过程中,错误的一步是( ) A. 5(2+x )>3(2x -1) B. 10+5x >6x -3 C. 5x -6x >-3-10 D. x >13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个.( ) ①-2x <8的解集是x >-4;②-4是2x <-8的解;③x <8的整数解有无数个;④不等式x 2>x 3-1的负整数解只有5个. A. 1 B. 2 C. 3 D. 4 3. 四个连续的正整数的和小于34,则这样的自然数组有( ) A. 5组 B. 6组 C. 7组 D. 8组 4. 不等式2x -4≥0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5. 把不等式组?????x -3<-1 5-x <6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 ) A B C D *6. 如图所示,天平向左倾斜,当天平中的x 取__________时天平会向右倾斜.( ) A. x >4 B. x ≥4 C. x <4 D. x ≤4 8g xg xg *7. 若方程组?????x -y =2 2x +y =a -1 的解都是正数,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5 B. a >-1 C. a >5 D. 无解 **8. 如图是测量一颗玻璃球体积的过程: (1)将300ml 的水倒进一个容量为500ml 的杯子中; (2)将四颗相同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没有满; (3)再将一颗同样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满溢出. (1)(2)(3) 根据以上过程,推测这样一颗玻璃球的体积在( ) A. 20cm 3以上,30cm 3以下 B. 30cm 3以上,40cm 3以下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应用题专项练习

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专项练习 1.某校两名教师带若干名学生去旅游,联系了两家标价相同的旅游公司,经洽谈后,甲公司优惠条件是1名教师全额收费,其余折收费;乙公司的优惠条件是全部师生8折收费.试问:当学生人数超过多少人时,甲旅游公司比乙旅游 公司更优惠 2.有人问一位老师:“您所教的班级有多少名学生”老师说一半学生在学数学,四分之一的学生在学音乐,七分之一 的学生在学外语,还剩不足6位学生在玩足球.”求这个班有多少位学生 3.某工程队要招聘甲、乙两种工人150人,甲、乙两种工种的月工资分别为600元和1000元,现要求乙种工种的人 数不少于甲种工种人数的2倍,问甲、乙两种工种各招聘多少人时,可使得每月所付工资最少 4.某商店以每辆300元的进价购入200辆自行车,并以每辆400元的价格销售.两个月后自行车的销售款已超过这批 自行车的进货款,问这时至少已售出多少辆自行车 5.某校为了奖励在数学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买了若干本课外读物准备送给他们,如果每人送3本,则还余8本;如果前面每人送5本,则最后一人得到的课外读物不足3本,设该校买了m本课外读物,有x名学生获奖,请解答下列问题:(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m; (2)求出该校的获奖人数及所买课外读物的本数. 6.某果品公司要请汽车运输公司或火车货运站将60t水果从A地运到B地.已知汽车和火车从A地到B地的运输路程都是Skm,两家运输单位除都要收取运输途中每吨每小时5元的冷藏费用外,其他收取的费用和有关运输资料由表列出: 运输工具行驶速度(km/h)运输单价(元/t.km)装卸费用 汽车5023000 火车804620 (1)分别写出这两家运输单位运送这批水果所要收取的总费用y1元和y2元(用含S的式子表示); (2)为减少费用,当s=100km时,你认为果品公司应该选择哪一家运输单位更为合算

初中数学《不等式的解集》教案

初中数学《不等式的解集》教案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不等式的解集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过数轴,对数轴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数轴的画法,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成一一对应关系,并且建立了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以前学生所学的方程的解具有唯一性,而不等式的解的个数有无数个,这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开始;在前一课时,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生可利用性质解一些简单的不等式,为本节内容打下了基础。但对不等式解集的含义及表示方法还全然不知,因而在教学中要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学习. 二、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 学生已初步体会到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不仅有相等而且有大小之分,为了弄清这种大小关系,教材在此创设了丰富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出不等式的解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出不等式的解集,同时还要求在数轴上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来,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符号表达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设置的“议一议”意在引导学生回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认识数轴上的点是有序的,实数是可以比较大小的,体现了新教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够根据具体情境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②能够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况中探索、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②经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并试着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的作用,通过探索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3、教学重点: (1)理解不等式中的相关概念 (2)探索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教学难点: 探索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第一环节复习旧知识;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环节课堂探究;第四环节例题讲解;第五环节随堂练习;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识 活动内容:师:上节课,对照等式的性质类比地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且也探索出了它们的异同点,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多媒体呈现)

八年级数学1、不等式练习题

数学测试(1) 一、选择题 1. 由x <y 得到ax >ay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 <0 C .a ≥0 D .a ≤0 2.不等式 21 x <2的非负整数解有( ) A .4个 B .5个 C .3个 D .2个 3.-5x >3的解集是( ) A .x >- 53 B .x ≥-53 C .x <-53 D .x ≤-5 3 4.不等式组? ???-≥-040 12x x 的解集是( ) A . 21≤x ≤4 B .21<x ≤4 C .21<x <4 D .2 1 ≤x <4 5.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x ≥-2的解集,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满足不等式组?? ??-≥+7107 12m m 的整数m 的值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若方程组?? ?=++=+3 31 3y x k y x 的解x ,y 满足0<x +y <1,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4<k <0 B .-1<k <0 C .0<k <8 D .k >-4 8.某种植物适宜生长温度为18~20的山区,已知山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5,现测得山脚下的气温为22,问该植物种在山上的哪一部分为宜?如果设该植物种植在海拔高度为x 米的山区较适宜,则由题意可列出的不等式组为( ) A .18≤22- 100x ×0.55≤20 B .18≤22-100x ≤20 C .18≤22-0.55x ≤20 D .18≤22- 10 x ≤20 10.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1 22b a x b a x 的解集为3≤x <5,则a b 的值为( ) A .-2 B .- 21 C .-4 D .-4 1 二.填空题 11.若 2 1x 2m -1 -8>5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 =_____。 12.若x <-1,则x_____x 1 (填“>”、“<”)。 13.不等式6-12x <0的解集是_____。 14.不等式组?? ??+?-15 323 1x x 的解集是_____。 15.不等式组11 425 ?????? ? ?≥-+x x 的非负整数解是_____。 16.若不等式(2k +1)x <2k +1的解集是x >1,则k 的范围是_____。 17.如果不等式3x -m ≤0的正整数解是1,2,3,那么k 的范围是_____。 18.如果n 是一个正整数,且它的3倍加10不小于它的5倍减2,则n 为_____。 19.已知关于x 的方程组? ? ?-=++=+1341 23p y x p y x 的解满足x >y ,则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20.一位老师说,他班学生的一半在学数学,四分子一的学生在学音乐,七分之一的学生在学外语,还剩不足6名同学在操场上踢足球,则这个班的学生共有_____人。 三.解答题 21.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x +1)-3(x +2)<0 (2)31-x <4 1 +x -2

初二不等式应用题

不等式(组)应用题 概括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题,分析题目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设:设适当的未知数 (3)找:找出题目中的所有不等关系 (4)列:列不等式组 (5)解: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6)答:写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题型一:分配问题 1、我市一山区学校为部分家远的学生安排住宿,将部分教室改造成若干间住房. 如果每间住5人,那么有12人安排不下;如果每间住8人,那么有一间房还余一些床位,问该校可能有几间住房可以安排学生住宿?住宿的学生可能有多少人? 2、某宾馆底楼房间比二楼少5间。某旅游团有48人,若安排在底楼,每间4人,房间不够;每间5人,有房间没有住满5人。又若全安排在二楼,每间3人,房间不够;每间4人,有房间没有住满4人,该宾馆底楼有客房多少间? 3、某人拿100元人民币先到商场买了一些饮料,用去60元,后来,他又买了4千克香蕉,每千克3元,买了5千克苹果,付钱后尚有结余,如果他买6千克香蕉和6千克苹果,则所带款就不够用了,求苹果的价格是多少元? 4、将两筐苹果分给甲、乙两个班级,甲班有一人分到6只,其余的人每人都分到13只,乙班有一人分到5只,其余的人每人都分到10只。如果两筐苹果数目相同,并且大于100只不超过200只,求甲、乙两班分别有多少人? 5、某连队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将战士编成8个组。如果分配给每组的人数比预定人数多1名,那么战士总数超过100人;如果每组分配的人数比预定人数少1名,那么战士人数不到90人。求预定每组分配的人数。 题型二:得分问题 1、某校积极推进“阳光体育”工程,本学期在九年级11个班中开展篮球单循环比赛(每个班与其它班分别进行一场比赛,每班需进行10场比赛).比赛规则规定:每场比赛都要分出 分. 胜负,胜一场得3分,负一场得1 (1)如果某班在所有的比赛中只得14分,那么该班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2)假设比赛结束后,甲班得分是乙班的3倍,甲班获胜的场数不超过5场,且甲班获胜的场数多于乙班,请你求出甲班、乙班各胜了几场.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不等式(组)教案及练习

六年级数学讲义(七)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知识要点】 (一)不等式及其性质 1.不等式的概念: 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如:x+3>5。 2.常见的不等号及其含义: “≠”读作“不等于”,它表明两个量是不相等的,但不能确定哪个量大,哪个量小; “>”读作“大于”,它表明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大; “≧”读作“大于或等于”,它表明左边的量不小于右边的量;“<”读作“小于”,它表明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小; “≦”读作“小于或等于”,它表明左边的量不小于右边的量。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 变,即: a>b →a ±m>b ±m 。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 变,即: a>b 且m>0→am>bm ;a m >b m 。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 变,即: a>b 且m<0→am0;如果abm (或a m >b m ),那么m<0。 小练习:用不等号填空 1.若-3x ≧-3y ,则-12x_______-12y ;

2.若x-2y>x ,则y______0; 3.若(3.14-π)x<2,则x______ 23.14-π ; 4.若-a 3 >-b 3 ,则2a+105______2b+105; 5.若a>0,b<0,c<0,则(a -b )c______0;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1.不等式的解的定义: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不等式解集的定义: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如: x-1>2的解集是x>3。 3.解不等式: 求解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步骤: ①去分母;

八年级下册数学不等式测试题

八下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测试题一、选择题(12×3分=36分) 1、若a≤b,则(1)a 2 ≤ b 2 (2)2c-a≥2c-b这两个结论()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1)(2)都正确 D、(1)(2)全错 2、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小于15,这样的自然数组共有(). A、6组 B、5组 C、4组 D、3组 3、点A(m-4,1-2m)在第三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B.m<4 C.4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b x a x 的解集为x>a ,且a ≠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A 、a>b B 、ab>0 D 、a

C. D. 9、关于x的不等式2x-a≤-1的解集如右图所示,则a的取值是(). A.-1 B.-3 C.-2 D.0 10、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1-a)x>2的解集是x<

,则a 的取值范围 ( ) . A .a >0 B .a >1 C .a <0 D .a <1 11、若不等式组?????≤+≥-a x x x 2123无解,则a 的取值是( ) A 、a>1 B 、a ≥1 C 、a<1 D 、a ≤1 12、不等式组???+<-≥-1 22b a x b a x 的解集为3≤x<5,则b a 的值为( ) A -2 B -12 C -4 D -14 二、填空题(6×3分=18分) 13、不等式组???>x+1-2a 的解集是x<-1,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6、不等式x+52 -1>3x+23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 17、若点P (1-m ,m )在第二象限,则(m-1)x>1-m 的解集为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及标准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⑴审题,找出不等关系; ⑵设未知数; ⑶列出不等式; ⑷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⑸找出符合题意的值; ⑹作答。 1、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5分,答错或不答都扣3分。 (1)小明考了68分,那么小明答对了多少道题? (2)小亮获得二等奖(70分~90分),请你算算小亮答对了几道题? 2、一群女生住若干家间宿舍,每间住4人,剩下19人无房住;每间住6人,有一间宿舍住不满。 (1)如果有x间宿舍,那么可以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组: (2)可能有多少间宿舍、多少名学生?你得到几个解?它符合题意吗? 3、(2008?厦门)在四川抗震救灾中,某抢险地段需实行爆破.操作人员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炸药爆炸前跑到400米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是1.2厘米/秒,操作人员跑步的速度是5米/秒.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导火线的长度要超过多少cm? 4、某城市平均每天产生垃圾700吨,由甲、乙两个垃圾处理厂处理.已知甲厂每时可处理垃圾55吨,每时需费用550元;乙厂每时可处理垃圾45吨,每时需费用495元。 (1)若甲厂每天处理垃圾x时,则乙厂每天应处理垃圾多少时间刚好处理完(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 (2)若规定该城市每天用于处理垃圾的费用不超过7370元,则甲厂每天处理垃圾至少需多少时间?

5、某汽车租凭公司要购买轿车和面包车共10辆,其中轿车至少要购买3辆 轿车每辆7万元,面包车每辆4万元,公司可投入的购车款不超过55万元。(1)符合公司要求的购买方案有几种?请说明理由(2)如果每辆轿车的日租金为200元,每辆面包车的日租金为110元,假设新购买的这10辆车每日都可租出,要使这10辆车的日租金不低于1 500元,那么应该选择以上哪种购买方案? 6、(2012?益阳)为响应市政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召,某小区计划购进A、B两种树苗共17棵,已知A种树苗每棵80元,B种树苗每棵60元. (1)若购进A、B两种树苗刚好用去1220元,问购进A、B两种树苗各多少棵? (2)若购买B种树苗的数量少于A种树苗的数量,请你给出一种费用最省的方案,并求出该方案所需费用. 7、荣昌公司要将本公司100吨货物运往某地销售,经与春晨运输公司协商,计划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汽车共6辆,用这6辆汽车一次将货物全部运走,其中每辆甲型汽车最多能装该种货物16吨,每辆乙型汽车最多能装该种货物18吨.已知租用1辆甲型汽车和2辆乙型汽车共需费用2500元;租用2辆甲型汽车和1辆乙型汽车共需费用2450元,且同一种型号汽车每辆租车费用相同. (1)求租用一辆甲型汽车、一辆乙型汽车的费用分别是多少元? (2)若荣昌公司计划此次租车费用不超过5000元.通过计算求出该公司有几种租车方案?请你设计出来,并求出最低的租车费用.

基本不等式教案第一课时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星期 ) 课题: §3.4 2 a b + 第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3.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学习能力,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2 a b +≤的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 2 a b +≤等号成立条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2 a b +≤的几何背景: 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 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 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 等关系吗? 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 系。 2.讲授新课 1.问题探究——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右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 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 ,正方形的面积为22a b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222a b ab +≥。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 时,正方形EFGH 缩为一个点,这时有222a b ab +=。 2.总结结论:一般的,如果)""(2R,,22号时取当且仅当那么==≥+∈b a ab b a b a 结论的得出尽量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总结,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3.思考证明: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证明:因为 2 22)(2b a ab b a -=-+ 当22,()0,,()0,a b a b a b a b ≠->=-=时当时 所以,0)(2≥-b a ,即.2)(22ab b a ≥+

(完整版)初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测试题及答案(提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测试题(提高)一、选择题 1.如果不等式 213(1) x x x m ->- ? ? < ? 的解集是x<2,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A.m=2 B.m>2 C.m<2 D.m≥2 2.(贵州安顺)若不等式组 530 x x m -≥ ? ? -≥ ? 有实数解.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 5 3 m≤B. 5 3 mD. 5 3 m≥ 3.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 3(2)4 32 x x x a x --< ? ? -< ? 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1 B.a≤l C.1 D.a≥1 4.关于x的不等式 721 x m x -< ? ? -≤ ? 的整数解共有4个,则m的取值范围是() A.6<m<7 B.6≤m<7 C.6≤m≤7 D.6<m≤7 5.某班有学生48人,会下象棋的人数比会下围棋的人数的2倍少3人,两种棋都会下的至多9人,但不少于5人,则会下围棋的人有() A.20人B.19人C.11人或13人D.20人或19人 6.某城市的一种出租车起步价是7元(即在3km以内的都付7元车费),超过3km后,每增加1km加价1.2元(不足1km按1km计算),现某人付了14.2元车费,求这人乘的最大路程是() A.10km B.9 km C.8km D.7 km 7.不等式组 312 840 x x -> ? ? -≤ ?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8.解集如图所示的不等式组为(). A. 1 2 x x >- ? ? ≤ ? B. 1 2 x x ≥- ? ? > ? C. 1 2 x x ≤- ? ? < ? D. 1 2 x x >- ? ? < ?

最新七年级数学不等式应用题专项练习

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专项练习 1.某校为了奖励在数学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买了若干本课外读物准备送给他们,如果每人送3本,则还余8本;如果前面每人送5本,则最后一人得到的课外读物不足3本,设该校买了m本课外读物,有x名学生获奖,请解答下列问题:(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m; (2)求出该校的获奖人数及所买课外读物的本数. 2某果品公司要请汽车运输公司或火车货运站将60t水果从A地运到B地.已知汽车和火车从A地到B地的运输路程都是Skm,两家运输单位除都要收取运输途中每吨每小时5元的冷藏费用外,其他收取的费用和有关运输资料由表列出: 运输工具行驶速度(km/h)运输单价(元/t.km)装卸费用 汽车50 2 3000 火车80 1.7 4620 (1)分别写出这两家运输单位运送这批水果所要收取的总费用y1元和y2元(用含S的式子表示); (2)为减少费用,当s=100km时,你认为果品公司应该选择哪一家运输单位更为合算? 3.用甲、乙两种原料配制成某种果汁,已知这两种原料的维生素C的含量及购买这两种原料的价格如表: 甲种原料乙种原料 维生素C含量(单位/千克) 800 200 原料价格(元/kg)18 14 (1)现制作这种果汁200kg,要求至少含有52 000单位的维生素C,试写出所需甲种原料的质量x(kg)应满足的不等式; (2)如果还要求购买甲、乙两种原料的费用不超过1 800元,那么请你写出所需甲种原料的质量x(kg)应满足的另一个不等式. 4,为了抓住世博会商机,某商店决定购进A,B两种世博会纪念品,若购进A种纪念品10件,B种纪念品5件,需要1000元;若购进A种纪念品4件,B种纪念品3件,需要550元,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1doc初中数学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1doc初中数学 7.3、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把握不等式的性质。 2.能熟练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3.通过不等式差不多性质的推导,培养学生观看、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差不多性质。 难点:不等式的变号咨询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通过观看、类比、试验、猜想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发觉不等式差不多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把握由试验发觉规律的方法,积存解决数学咨询题的体会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咨询题情境。 电梯里面有师生两人,老师的身高a米比学生的身高b米要高,当电梯的高度升高6米,老师相对与原先的高度仍比学生高,即:由a>b 可得 a+6>b +6 。当电梯的高度降低6米,老师相对与原先的高度还比学生高,即:由a>b 可得 a-6>b-6 。 设计讲明: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猜想并发觉不等式性质一。 二、探究新知。 1.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不等式表示为:假如a>b,那么a+c>b+c,a-c>b-c 讲明:由学生通过实际咨询题,研究、讨论其中所包蕴的数学思想、方法、规律,渗透概括、归纳的方法。 2.你能否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讲明不等式的性质1呢?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不等号的方向是否也不变呢? 探究观看:将不等式5>3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较所得结果。 用〝<〞或〝>〞填空: 5×3 3×3,5×4 3×4,5×(-2) 3×(-2),5×(-0.5) 3×(-0.5) 5÷3 3÷3,5÷4 2÷4,5÷(-2) 3÷(-2),5÷(-0.5) 3÷(-0.5),提咨询:你能从中发觉什么? 设计讲明:启发学生由专门过渡到一样,逐步发觉规律和通过类比得出规律,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3.4.1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的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完“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及“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探究基本不等式内涵和证明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对条件的转换和变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类比归纳的思想和习惯,进而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目标设置 1.通过探究“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及感受会标的变形,引导学生从几何图形中获得两个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 2.进一步让学生探究不等式的代数证明,加深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3.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和最小值。 三、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的学生,不等式并不陌生,前面学习了不等式及不等式的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数与式的比较,本节所学内容就用到了不等式的性质,所以学生可以在巩固不等式性质的前提下学习基本不等式,接受上是容易的,争取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基本不等式。 四、教学策略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直接应用不等式而忽略成立的条件,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和运用。在运用过程中生成的规律,在学生做题时能灵活运用是难点,因此理解基本不等式和灵活应用基本不等式十本节课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下图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议现场。

初二数学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D(难题)资料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D 1.某同学说213a a -+一定比21a -大,你认为对吗?说明理由。 2.已知方程组23121 x y m x y m +=+??-=-? (1) 请列出x>y 成立的关于m 的不等式。 (2)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此不等式化为m>a 或m+-的解集为x<-1,求a 的取值范围。 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4131x m x -+=-的解都是负数,求m 的取值范围. 5.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1)524.a x a x a -<+<和的解集相同,求的值 6.x 取哪些非负整数时, 322x -的值不小于213 x +与1的差。

7.m 取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 6151632x m m x ---=-的解大于1? 8.如果方程组24122x y m x y m -=+?? -=-?的解满足3x-y>0,求m 的取值范围. 9.若关于x 的方程52)4(3+=+a x 的解大于关于x 的方程3)43(4)14(-=+x a x a 的解,求a 的取值范围. 10.不等式组???+>+<+1 ,159m x x x 的解集是x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1.对于整数a ,b ,c ,d ,定义 bd ac c d b a -=,已知3411<+-+2503.0.02.003.05.09.04.0x x x ?? ???-<-->-->+.3273,4536,7342x x x x x x

初中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练习题

初中数学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练习 一、填空题 1. 不等式325x +≥的解集是 . 2. 关于x 的方程x kx 21=-的解为正实数,则k 的取值范围是 3. 不等式23x x >-的解集为 . 4. 把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那么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5.不等式组40 320x x ->??+>? 的解集是 . 6. 不等式组3(2)412 1.3 x x x x --?? +?>-??≥,的解集是 . 7. 甲、乙两位同学参加跳高训练,在相同条件下各跳10次,统计各自成绩的方差得22 S S <乙甲, 则成绩较稳定的同学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8.不等式5(1)31x x -<+的解集是 . 9. 不等式5(1)31x x -<+的解集是 . 10. 不等式组103 x x +>?? >-?, 的解集是 . 11. 不等式组60 20x x -? 的解是 . 12. 不等式组 210 x o x -≤?? >?的解是 13. 不等式组23732x x +>?? ->-? , 的解集是 .

14. 如果x -y <0,那么x 与y 的大小关系是x y .(填<或>符号) 15. 如果不等式组2 223 x a x b ?+???-? 的解是 . 17. 某公司打算至多用1200元印制广告单.已知制版费50元,每印一张广告单还需支付0.3 元的印刷费,则该公司可印制的广告单数量x (张)满足的不等式为 . 18.关于x 的不等式组12 x m x m >->+?? ?的解集是1x >-,则m = . 19.已知2ab =.(1)若3-≤b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2)若0b >,且2 2 5a b +=,则a b +=____________. 20. 如图,直线y kx b =+经过(21)A ,,(12)B --,两点,则不等式1 22 x kx b >+>-的解集为 . 21. 如果不等式组2 223 x a x b ?+???-?? ->?的解集是11x -<<,则2009 () a b += . 23.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521x a x -??->? ≥, 只有四个整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24. 函数y =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x >- B .2x -≥ C .2x ≠- D .2x -≤ 25. 不等式组2 21x x -??-

中考数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集锦

中考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集锦 1、把价格为每千克20元地甲种糖果8千克和价格为每千克18元地乙种糖果若干千克混合,要使总价不超过400元,且糖果不少于15千克,所混合地乙种糖果最多是多少?最少是多少? 某中学为八年级寄宿学生安排宿舍,如果每间4人,那么有20人无法安排,如果每间2、8人,那么有一间不空也不满,求宿舍间数和寄宿学生人数. 某校为了奖励在数学竞赛中获奖地学生,买了若干本课外读物准备送给他们.如果每人送3、3本,则还余8本。如果前面每人送5本,最后一人得到地课外读物不足3本.设该校买了m本课外读物,有x名学生获奖,请解答下列问题: (1)xm。地代数式表示用含 (2)求出该校地获奖人数及所买课外读物地本数. (2001荆门市)有10名菜农,每人可种甲种蔬菜3亩或乙种蔬菜2亩,已知甲种蔬菜每亩可4、收入0.5万元,乙种蔬菜每亩可收入0.8万元,若要使总收入不低于15.6万元,则应该如何安排人员? (2001陕西)出租汽车起价是10元(即行驶路程在5km以内需付10元车费),达到或超过、55km后,每增加1km加价1.2元(不足1km部分按1km计),现在某人乘这种出租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支付车费17.2元,从甲地到乙地地路程大约是多少? (2001安徽)某工程队要招聘甲、乙两种工种地工人150人,甲、乙两种工种地工人月工6、资分别为600元和1000元.现要求乙种工种地人数不少于甲种工种人数地2倍,问甲、乙两种工种各招聘多少人时,可使得每月所付地工资最少? 某种植物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8℃~22℃地山区,已知山区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7、0.6℃,现测出山脚下地平均气温为22℃,问该植物种在山上地哪一部分为宜(设山脚下地平均海拔高度为0m). (2002重庆市)韩日“世界杯”期间,重庆球迷一行56人从旅馆乘出租车到球场为中国队8、加油,现有A、B两个出租车队,A队比B队少3辆车,若全部安排乘A队地车,每辆坐5人,车不够,每辆坐6人,有地车未坐满;若全部安排乘B队地车,每辆车坐4人,车不够,每辆车坐5人,有地车未坐满,则A队有出租车() A.11 B.10 C.9 D.8辆辆辆辆

初中数学不等式教案

初中数学不等式教案 数学不等式教案〖教学目标〗 在本学段,学生将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不等关系,进而抽象出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不等式和方程一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同类 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理解什么是不等式成立,掌握不等式是否成立的判定方法. 3.能依题意准确迅速地列出相应的不等式.体会现实生活中存在 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学习不等式的有关知识是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方法研究相关内容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积极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2.通过不等式的学习,渗透具有不等量关系的数学美. 数学不等式教案〖教学重点〗 能依题意准确迅速地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数学不等式教案〖教学难点〗 理解符号“≥”“≤”的含义,理解什么是不等式成立. 数学不等式教案〖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1.浏览课本P2~21,了解本章结构。_K] 自学:阅读课本P2~P4,试着做一做本节练习,提出在自学中发 现的问题(鼓励提问). 2.查找“不等号的由来” 备注:不等号的由来|K] ①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如何用符号表示呢?为了 寻求一套表示“大于”或“小于”的符号,数学家们绞尽脑汁.1631年,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首先创用符号“>”表示“大于”,“<” 表示“小于”,这就是现在通用的大于号和小于号.与哈里奥特同时 代的数学家们也创造了一些表示大小关系的符号,但都因书写起来 十分繁琐而被淘汰. ②后来,人们在表达不等关系时,常把等式作为不等式的特殊情况来处理.在许多情况下,要用到一个数(或量)大于或等于另一个数(或量),此时就把“>”和“=”有机地结合起来得到符号“≥”, 读做“大于或等于”,有时也称为“不小于”.同样,把符号“≤” 读做“小于或等于”,有时也称为“不大于”. 那么如何理解符号“≥”“≤”的含义呢?用“≥”表示“>”或“=”,即两者必居其一,不要求同时满足.例如≥0,其中只有“>”成立,“=”就不成立.同样“≤”也有类似的情况. ③因此有人把a>b,b 现代数学中又用符号“≮”表示“不小于”,用“≯”表示“不大于”.有了这些符号,在表示不等关系时,就非常得心应手了. 二、师生互动 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梳理 (一)由师生一起交流“不等号的由来”①,引出学习目标——认识不等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