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道德建设方法.pdf

当代道德建设方法.pdf
当代道德建设方法.pdf

道德是人们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道德建设是道德建设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宏观和个体微观道德目标的有意识的对象性活动。作为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要主体的政府、家庭和私塾在传统道德建设中担负了重要责任,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道德建设方法是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探索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有效方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体

(一)政府

中国自古重视道德教化,“以德治国”的思想自汉代以来被历代政治家所遵循。中国古代政府“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于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由于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道德建设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行政行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更加凸显了政府在社会事务中的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这一点在道德建设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反映。作为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体之一的中国古代政府在道德建设中秉持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首先,进行道德建设,仅仅依靠道德主体的道德自觉是不行的,必须把道德理念要求转化成具体的道德规范约束,才能发挥道德在调节社会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引导作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府是实现道德功能作用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的重要主体,而且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与政府政治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政府在国家政权力量的协助下强化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次,政府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虽然非常重要,但又相当有限。道德要发挥其调节功能,就必须将外在的道德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化的道德自律约束,这更多的是依靠道德主体自身的道德实践的历练和道德修养的内省。政府可以为道德主体的道德活动营造适宜的道德生态环境,但却不能也无法越俎代庖地主导这一转化过程。

(二)家庭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本位观念,家庭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家庭一方面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单元,另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细胞,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接受伦理道德的摇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早期性、日常性的特点。家庭道德教育一直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中心,家庭道德建设也一直是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的重要主体。家庭在道德建设中,对于父母与子女关系,它要求父母“慈爱”,子女“孝顺”;对于兄弟姊妹的关系,它要求“兄友弟恭”;对于夫妻之间的关系,它要求“夫义妻顺”。家庭在道德建设中尤其重视对子女进行孝道教育,甚至把孝道作为道德主体安身立命的前提,整个社会教化治理的基础。“孟母三迁”、“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岳母刺骨”等成功的家庭道德教育的著名事例说明了家庭在传统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私塾

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从孔夫子开始,私塾在中国历史上就是最重要的教育载体。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大部分读书人是靠私塾而非政府的学校培养出来的。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后,儒家思想被封建帝王定为一尊,私塾自然成了传递儒家文化的重要渠道。到了隋唐时代,科举制度的出现推动了私塾的发展。由于科举考试主要是围绕具有丰富伦理思想的儒家经典,私塾在传授儒家学说的同时,无疑担当着道德建设主体的重要角色。

二、中国传统道德建设方法

(一)国家宣教法

国家宣教法是指国家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对其认可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进行宣传并进而据此对社会成员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中国古代国家要求人们“修身养德”,并培植出了诸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事风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立身原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报国热情。国家宣教法在宣传方法上主要有两种:一方面对社会成员进行正统道德理念的灌输,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养成他们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国家宣教的效果和巩固道德建设的成果,国家通常对社会成员道德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物质和荣誉表彰。

(二)贤人垂范法

贤人垂范法是指中国古代贤人以自己的道德的行为在为人处世方面为他人做出榜样的方法。“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道德贤人是理想化的、榜样化的道德先进者,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它促使人们将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格,从而达到道德的自觉与自律。

如流传千古的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的大禹,身居陋巷却心怀天下的贤者颜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兼济天下”又“独善其身”的王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中国古代的贤人一方面以自身独特的道德魅力对当世的社会道德建设起到了某种程度的规范作用,他们率先垂范,整个社会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得到好转;另一方面中国古代贤人的言行体现了对民族、社会高度负责和以民族、社会

利益为重、为先的无私精神,这对后世的道德建设、对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宗教规束法

宗教规束法是指宗教作为一种良性人文原则,以其容易直达人类的心灵并能有效地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行制约的特点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方法。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宗教和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毋庸讳言,宗教具有迷信色彩,但宗教不完全是迷信,它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其“劝善”的主题和功用却还是客观存在的,宗教以虚幻的超自然的神的力量直达人类的精神家园,并能对道德主体的道德动机和行为有效的进行约束。而且借助宗教传播的“道德观念”往往还易于被宗教信众所接受。对于宗教信众来说,宗教的约束作用是建立在虚幻的超自然的神上,它赋给每一个宗教信徒在道德上的一种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神的约束,这种规束作用是他律色彩的,有隐性强制惩戒的效果,这是其他道德建设方法不太容易做到的事。

(四)文艺陶冶法

文艺陶冶法是指文学艺术以其所塑造的生动具体、引人入胜的典型形象对人们进行间接的道德情操陶冶和情感渗透教育的方法。列宁在强调文化、艺术和道德的阶级性的同时,认为许多格言和规则是超阶级超时代的,他指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也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内容上偏向政治和伦理道德主题,以“仁、义、礼、智、信”为标准的道德观念,长期支配着古代文坛。国家的兴亡,纲常的序乱,道德的背向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旋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教材,唐诗宋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说岳全传》《杨家将》《包公案》等传记文学,这些艺术作品陶冶了一代代中国人的道德情操,提高了民众的道德水平。文艺陶冶法与空洞说教不同,可以防止逆反心理,提高教育效果。

(五)自我践履法

自我践履法是指道德主体以行为本,在躬行实践中锻炼毅力、塑造品性、完善人格的一种方法。中国传统道德从来就有注重道德践履的传统,认为道德知识与其他知识不同,它要求人们必须亲身去践履。如孔子讲“听其言,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宋代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语录》)。道德并不是仅体现在一些政治原则的大道理中,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人伦日用的实际生活中。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理性,其作用与功能就在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所指导,换句话说。它的真理性与合理性也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并得以强化的。传统美德之所以被那么多的人所信奉与实践,就在于它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有紧密的联系。自我践履法要求道德主体在实践中锻炼道德品格,践行道德理念。自我践履法符合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建设的规律。由于重视道德践履,中国传统道德具有了实践的品格和旺盛的生命力。

(六)个体内修法

个体内修法是指道德个体要从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认识自己、剖析自己,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方法。儒家把修己、养身看作是立身处世从而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在中国传统道德建设史上形成了一整套富有民族特色的个体修养方法,如慎独、内省、自讼、主敬、集义、养气等等。道德主体要重视个人自身道德品行的修习和养成,不断调节自我行为,从而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和伦理人格。首先,应当分得清先与后,该先的一马当先,该后的甘居最后。正如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次,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也就是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

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应,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道德的变化,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人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经济关系是历史的具体的,道德的内涵必然会随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高中政治 时政热点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素材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热点背景】 1.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集中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更加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 2011年9月20日晚在北京举行。 2.诚信的缺失、道德滑坡: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4月14日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明确指出:“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3.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下午5:25左右。广东佛山黄岐广佛五金城,两岁女孩小悦悦被两辆车碾压,肇事车辆逃逸,18路人无人相救…… 【命题角度】 1.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 (1)联系 (2)矛盾 (3)人生价值 2.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对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观的启示。 (1)自觉遵循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客观条件,在奉献社会种实现人生价值。 (4)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 【能力测试】 1.材料一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的今天,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的热切呼唤。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的呼唤?(9分) 材料二雷锋精神并不遥远,雷锋一直就在我们身边。今天,社会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的哥”“最美交警”温暖着整个世界,李素丽、丛飞、郭明义等一大批雷锋式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雷锋精神正在不断发扬光大。 (2)从实现人生价值角度说明,为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我们应该做些什么?(9分) 【答案】(1)弘扬雷锋精神:①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的需要。

“加强道德建设”的一篇申论范文

切实加强道德建设宣言 9月20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在京举行,让我们向道德模范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党的十七大以来,公民道德建设牢牢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为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培育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从教育入手。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十分注重道德的教化和养成,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我们党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对道德教育都没有放松,社会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这也成为我们不断赢得胜利、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法宝。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讲利益不讲道义、重能力不重品行的现象有所滋长。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从娃娃抓起,用典型引路,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道德是软约束、是人们内心的法,法是硬约束、是最基本的道德,二者功能互补、相辅相成。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如果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者的合法权益时刻得到保障,好人难做、冷漠围观现象就会减少;如果不择手段、非法牟利者的行为受到严惩,“毒奶粉”、“地沟油”便会失去生存空间。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当下,有的人对不道德现象有痛恶之言,也有行善助人之心,但常常瞻前顾后、逡巡不前;有的人不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只想作壁上观、独享其成;有的人则置社会道德于不顾,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凡此种种,应当坚决摒弃。为官一任必须讲官德,只有清正为民,才能赢得信任、造福一方;为人师表必须讲师德,只有言传身教,才能受人尊敬、琢玉成器;经商办企业必须讲商德,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市场、长远发展。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及原因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及原因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关键时期,这些需求都为中国社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期望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迫切期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然而近几年来,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爆出各种令人发指的噩耗,不同渠道都揭露了各种黑心实践。从“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黑心棉”、“毒大米”等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到“天价药费”、“假医假药”等医疗事件;到“小悦悦”事件、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车祸现场无人敢帮等道德问题;到网络上各种自我炒作“多重门”、“潜规则”、“凤姐们”等拜金主义的炒作;再到最近贪污腐败程度令人对国家深感失望,各地高官落马,情妇举报,“枪打黑老虎”等各种政治腐败事件。一件又一件,当前一事件的余温还未来得及散去,更大更令人惊悚的事件又曝光。 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一不表明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道德滑坡的态势。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政策的决定上将文化强国重点提出,可是为什么这些道德问题还是屡见不鲜呢? 今早看网易新闻,新闻上又曝光了某一工厂简单过滤地下水,摇身一变变成了一瓶瓶名牌矿泉水,虽然这个窝点被端了,可是这肯定只是很多非法窝点中的一个,只是再次从侧面反映出了道德的沦丧。拜金主义,假冒伪劣,全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近几个月来,网络上女大学生失踪、被强奸遭奸杀,亦或是被关起来当性奴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当某一女大学生失踪一月还未音讯时,又一女大学生遭奸杀,事件此起彼伏,为何这些行凶者残忍的将矛头对准了还是校园里的花朵?为何这样的事件此起彼伏?为何人性已经沦丧至此? 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件的发生让我们越来越渴望回到毛泽东时代,那个民风淳朴的时代,渴望回到过去那个人性美好,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的时代。可是这些也只是渴望和幻想,社会是发展着的,不可能越过越回去,历史的选择是让我们直面现实的道德滑坡,找到原因。 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愈来愈趋商业化,为了各种名声利益,人民不择手段,似乎除了利益,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停留在利益层面上,很难诚心诚意地相待。科技、经济迅猛发展,使道德教育相对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原则与道德原则出现价值矛盾。而社会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又使得人们心里的不平衡被放大,虽然人们生活普遍有所改善,但对社会的不满足情绪还是存在的,一些人难以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很容易就做出了一些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同时,虚拟网络高科技的应用减少了人们亲密接触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的淡漠,对人性的理解以及个人思想品德的健全发展都有不良影响。 除了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不匹配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外,国民素质普遍不高也是一个原因。对于道德觉悟不高的群众来说,社会舆论是一个道德风向标,他们很容易跟随舆论的方向走。社会舆论可以领导主旋律文化,但是一些消极舆论氛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一些对社会良知好人好事的无端质疑,经过一些媒体的聚焦放大后,客观上对社会舆论起着不利于道德善良普及消极作用。那些盲目跟随舆论的民众就容易走向错误的方向。 多元文化的冲击也是其中一原因之一。开放的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外来文化与已有的传统文化的冲击。传统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义性、多变性和多元性。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容易就使得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迷失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找不到道德边界。

如何加强我国的文化和道德建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绩。但近年来社会上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时刻提醒我们:当前的文化建设尤其是道德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才能真正开创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加强全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实现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从道德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看。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表明,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具有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鲜明特征,它通过集中发挥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基本功能,深入渗透于各种文化领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至关重要的核心地位。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既体现着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的关键因素。 二、加强全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之相辅相成的文化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并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21世纪头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支撑,其中,精神文明源于强大的文化建设和积累。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积极建设和谐文化,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强大精神支撑作用。以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需要通过建设一定的文化,为社会提供正确的导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通过和谐文化建设为其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没有正确的思想导向,没有思想上的和谐,就难以形成社会凝聚力,就无法达到全社会的团结一致,也就无法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发

领导干部在“严以修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领导干部在严以修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及 解决对策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为官者要做到以德为先,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治国、平天下,进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对于为官者而言,严以修身是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基础,是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根本。习近平同志指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他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 一、严以修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道德修养不到位。具体表现:认为只要自己的工作完成,在上班期间偶尔办私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时在工作中存在不能舍弃自己的小利益,服务于单位的大利益,想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兼顾集体利益;工作中认为只要差不多就行了,上级检查过了就可以了,没有想着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关心热爱来访群众方面不够仔细、耐心,平等对待每一位来访群众是做好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但是,在工作中有时缺乏耐心,帮助他人,与他人谈心、交流、沟通的机会相比之下还是少了一些,下乡执法时候,执法态度有时候不好,不能心平气和的与服务对象沟通。 (二)理论学习不够,能力修养不到位。具体表现:有时候认为自己能力已经够好的了,当上领导了就没必要再学习了,平时学习也抓的不紧,认为管好干部就可以了;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研究专业少,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节,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思想和工作存在主观性、局限性和片面性,站的不高,想的不远,导致工作中忽略细节问题,错误的认为只要工作干好,其他的都可以商量。 (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够,作风修养不到位。具体表现:对单位的规章制度,认为都是给一般干部用的,以找领导汇报工作、下乡、开会等为由,不做早操,上班迟到,下班早退,满足得过且过,不找事,不惹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乏干事创业激情;有些工作自己本来可以干,认为自己干丢人,交给干部去干;值班的时候以有工作要干为借口,有时候不来,认为只要干部在那就可以了,自己没必要去。 (四)党性修养不够,对党性观念认识不到位。具体表现: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淡薄。有的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淡漠,缺乏使命感,由于对上级精神领会不到位,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决策打折扣,常常以本部门、本单位利益甚至个人利益为本位;调研或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时走马观花,就调研而调研,没有把业务工作与基层站所工作有机结合,调研内容比较空乏;有的对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认识不够高,对群众服务不到位,对群众利益看的不重;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党员学习没必要抓的很紧,只重视业务工作,对党建业务不重视,甚至觉得没必要,只要干好业务工作就可以了。 (五)对当前社会局势认识不够清楚,政治敏锐性不够强。具体表现:有的领导干部遇到问题就逃避,不能主动站出来解决问题,有的汉族领导干部由于对**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认识不足,在面对宗教事务管理方面存在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现象,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候总是抱着旁观的心态,在敏感节点;有的领导干部对家人、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观念模糊、对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话语等错误言行不教育、不说服、不纠正、随声附和。同时由于政策水平低、认识不全面,遇到这种现象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对个别干部民族情绪比较强的问题不够重视,甚至个别领导强调本民族的利益,

当今中国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当今中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和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尚、提升人民道德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应当把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以德治国”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思想道德建设对“治国”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作用。 1.充分认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提高贯彻中央决定的自觉性、坚定性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出发,一贯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教育。马克思说过,工人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共产主义是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回顾过去,我们今天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是几代人艰辛创造的结果;展望未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将由后来者承担。现在的未成年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只有加强教育,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确保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取得最后胜利。 2.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养成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学生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者。因此,了解和掌握新世纪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是必需的;而要做好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工作,则更需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注重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创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新问题。 3.以德治国”,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把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国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个人利益日益凸显的新形势下,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和以诚信为重点的道德建设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只讲享受,只讲索取,不讲理想,不讲信念,不讲奉献,不讲诚信,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就会思想贫困、精神空虚,就会自然而然地陷入低级、庸俗、腐朽的生活方式之中。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不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多大的成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也不可能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更不可能建成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克服一切重“法治”轻“德治”、重业务轻政治、重技术轻道德、重才能轻品德的忽视思想道德建设的错误倾向,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坚决抵制一切腐蚀人们精神世界的腐朽的文化,在全社会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党课讲稿

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党课讲 稿 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党课材料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和干部; 教学目的:使学员懂得加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 教学提示:可与本刊本期第一篇党课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教学时间:1.5小时。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郑重指出:“反腐倡廉抓源头,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他又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讲话,强调了道德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

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把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终身的课题,模范地实践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一、道德建设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什么是道德呢?一般认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活。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动必须顾及别人或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否则就会引起纠纷或冲突。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个人行为的准则。遵守这些准则,便称之为“善”,就会受到舆论的赞许或使个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便称之为“恶”,就会受到周围人的谴责或使个人感到内疚而力求改正。这些由舆论力量与人们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就是道德。因此,也有人把道德定义为“风俗的统治”。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上层建筑,因此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总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尽管旧道德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强化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从宏观角度看,加强学术道德建设需不断完善学术道德规范等制度建设,构筑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从微观角度看,教师和基层学术组织应科学掌握如下三个辩证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德”与“术”的辩证关系。 教师应“ 明德”。《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德”就是以道德教人。为此,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其次,在学术修养上,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学术地位和他人的学术地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第三,要有甘当铺路石、勇当人梯的精神,保证学术梯队的科学合理。 教师要“有术”。“术”是指教师在做学问的过程中形成的学术造诣和学术修养。学术造诣是指学术水平,即教师自身所掌握的学问广度和深度。学术修养则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诚实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二是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学术地位,在承认自己是“人才”的同时,还要看到周围有更多超过自己的人才。在学术上,善于兼收并蓄。三是正确对待荣誉、地位和各种物质利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能抵御各种诱惑,潜心钻研学问。 在“德”与“术”的关系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外化和升华。教师应以“德”驭“术”,切不可弃“德”求“术”。以教研活动中的竞争与合作为例,一个学术道德过硬的团体或个体,应能以“德”律己,以“术”达人,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以“德”律己,才能创造融洽、润滑的合作机制和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以“术”达人,才能试比高低,促使学术共同体不断发展和壮大,而学术共同体的发展和壮大会使原有单纯的竞争转变为合作基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教材分析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文化生活》第十课第一框题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和要求,在前后两个框题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点,以及它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点的学习,提高学生多角度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明荣知耻”的中学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难点: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四、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科学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本课将重点学习另外一个方面,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分组学习 3、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2、“抗震救灾”英雄人物表彰大会。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充分了解学情,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精讲点拨 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七年,它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过去七年间,《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六十多位人物,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问题:这样的活动属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你认为举行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意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课堂探究: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来,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你还能举出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吗? 探究提示: ①他们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业做出巨大贡献。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等。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

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

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放射着光彩夺目的思想光芒。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提升人们道德修养的现实需要。 我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孙中山先生曾经用“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个字来归纳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而在仁爱、忠孝、信义、和平等元素中,“仁爱”的价值尤应予以深度的挖掘与阐发,“仁爱”是我国千百年来的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最为重要的价值,“泛爱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长期以来在我国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哲学,在今天尤其应当推广。 相对于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天人合一、和以为贵”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就是重视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解决如何做人、如何做个有道德的人的问题。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由内而外的修养路线。儒家道德中把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行为作

为人生修养的准则,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调节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可以说,重道德、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理念。 中国传统哲学有着天、地、人、物、我之间的相互感通、整体和谐、动态圆融的观念与智慧。中国人秉承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以人为本位,以人文为中心。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强调教化,重视人文教育,平和而有理性,不至走向偏激与迷狂。和而不同、即凡即圣、动态平衡的中庸之道,具有深层的智慧,也是重要的中国元素。当今世界,对抗与冲突不断,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家国天下提供相处共存之道。西方的价值观——以强力、功利、竞争横决天下为背景的自由、平等、理性、人权、法制等,与以天、地、人、物、我和谐相处的中国文化的理念——仁爱、忠孝、信义、和平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际上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价值理念已超出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而具有普世塑人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厚重的道德追求和精神价值。“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的爱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准,增强责任心,明白如何对待自我、他人、民族、国家以及自然,都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历代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知识和智慧的结

2019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道德典范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把握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与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提高交往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三观”;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学会运用“八荣八耻”评价有关社会现象和身边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难点: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图片导入,长江大学10余名大学生结成人梯营救落水少年,3人溺亡。通过大学生对落水儿童营救牺牲所引发的思考,从而提出问题:“为了救两个小孩子,牺牲了三个大学生,值得吗?!”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①在中国*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来,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你还能举出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吗? ①他们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业做出巨大贡献。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等。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 1、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2、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 不同时代的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今天,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坚持中国*引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 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坚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7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三、怎样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国家: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个人: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主动感悟先进文化的熏陶

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

对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 摘要:道德建设,就是指一定国家或阶级为适应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改善社会道德状况,提高人的道德素质而在道德领域内进行的一种精神建设和实践活动。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内在的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方面,从微观结构上看,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侧面,无疑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充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等各种手段,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自身的各种复杂关系。 关键词:道德建设;社会作用;思考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强调要加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体现新一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公民的道德建设”等概念,并阐明了道德建设的任务、基本要求、指导方针、政策界限和具体内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根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历史条件下的新情况,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要发展、要前进,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同时还有赖于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当前对人民军队而言,最崇高的道德就是对党的忠诚不渝,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甘于牺牲奉献。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道德建设的战略意义。 正文 1 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 1.1提出了“五爱”的社会主义公德规范 毛泽东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五爱”的社会主义公德规范,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的公德,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1.2 制定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 道德关系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其中主要是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毛泽东把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社会集体利益作为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关系的根本原则。毛泽东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确定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上的具体运用。 1.3 开创了处理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新路子 毛泽东成功地处理了这个特殊历史阶段上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创出一条处理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新路子。这条新路子就是:讲人道、重人伦、施“仁政”、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1.4 论述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问题 毛泽东十分重视道德教育问题,特别强调要用共产主义理想来教育人民,并以此作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方针。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共产主义道德得以转化为人们的内在品质,进而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状

当代社会道德建设问题域研究

当代社会道德建设问题域研究 欧阳爱权彭江峰编辑: 论文关键词:唯物史现;公共领域;公共理性;制度伦理;文化批判论文摘要:在现代性不断增强而精神伦理家园日渐衰落的历史境遇中,深化当代社会道德建设问题域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探讨:生产力范畴与道德范畴间存在必然逻辑联系,但并非简单、机械式决定与被决定关系;传统威权宣谕式道德伦理教化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制度伦理建设日益成为当前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石:社会道德建设应提升至文化哲学批判高度,实现对小农意识和市场经济物化与功利意识的理性批判,促进传统美德与现代道德和谐共生。 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现代性不断增强而精神伦理家园日渐衰落的历史境遇中,深化当代社会道德建设问题域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把经济因素当作社会发展进程的唯一决定因素,并把它视为唯物史观的经济决定论,实际上,这是对唯物史观经济决定论的一种不准确的和错误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经济的因素不只是决定因素而且是最终的决定因素,但还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对此,恩格斯有如下明确表述,他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

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的因素是唯一决定的因素,那么他就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 问题一:经济建设遮蔽道德建设,何以走出边缘化困境? “经济决定论”是经济建设对道德建设遮蔽的典型表现。“经济决定论”以经济因素取代道德伦理,或认为道德伦理是经济发展的简单产物,试图凭借“物”的方式与手段去解决所面临的各种生命问题。马克思认为,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的生产,或是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一般而言,对于后者的认知与确证形成社会道德伦理规范。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人们逐渐把道德伦理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从而使人类的整体实践活动日益打上伦理价值烙印。毫无疑问,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从事的第一个实践活动,为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是,生产力实践是社会道德产生发展的前提基础,与道德从根本上属于不同层次的范畴,必须深人研究两者间如何联系以及存在什么样的中介,防止把两者间关系简单化、机械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伙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热点与运用>>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德化五中周锦辉 【热点聚焦】 1.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 2.2011年2月14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是:科学泰斗钱伟长,“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玉树铁汉”才哇,“雷锋传人”郭明义,“舟曲之子”王伟,“草原曼巴”王万青,“英雄翁婿”王茂华、谭良才,三栖尖兵何祥美,“最美”洗脚妹刘丽以及“警界保尔”孙炎明。“感动中国”特别奖授予了三个群体,分别是: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八位维和英烈;铁道部K165次列车乘务组;中国志愿者群体。 3.2011年1月8日,人民网2010年度十大责任公民评选揭晓。获得“十大责任公民”荣誉的是:身为大连油罐火灾中第一线指挥者的大连消防支队支队长丛树印、知识型新型农民工楷模巨晓林、自筹资金策划国产纪录片《我的抗战》的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三十年如一日照料孤儿的残疾义工许月华、“雷锋传人”郭明义、捐款近16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家曹德旺、玉树地震中救人不幸遇难的香港义工黄福荣、“接力还薪”的湖北道德模范孙氏兄弟、坚守玉树抗震救灾第一线的61岁老支书叶青、资助近8000名大陆贫困学生的中国台湾籍企业家张君达。 【设问角度提示】

1.先进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哪一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要加强这方 面的建设? 答:(1)思想道德建设。(2)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先进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无私奉献、与人为善、诚实守信、意志坚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 3.我国举行先进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2)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3)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4)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5)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等。 4.我国应怎样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答:(1)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2)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体系;(3)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使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5.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向先进人物学习,将感动化为行动? 答:(1)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2)磨砺坚强意志,勇于面对挫折,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做生活的强者;(3)努力学习,提高思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理解: (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 (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 (4)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5)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分析 (1)结合时代特征分析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2)结合先进文化建设,说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3)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分析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 (4)分析诚实守信的时代意义 (5)结合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说明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先进人物的事例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多种价值观的正确选择,培养比较鉴别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增强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自觉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4)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自觉加入到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生 一、【课程标准】: 4.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课堂探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米,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探究提示:他们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业做出巨大贡献。 ◇课堂探究:你还能举出至今仍具有牛命力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吗? ◇探究提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

当代道德建设方法.pdf

道德是人们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道德建设是道德建设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宏观和个体微观道德目标的有意识的对象性活动。作为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要主体的政府、家庭和私塾在传统道德建设中担负了重要责任,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道德建设方法是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探索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有效方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体 (一)政府 中国自古重视道德教化,“以德治国”的思想自汉代以来被历代政治家所遵循。中国古代政府“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于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由于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道德建设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行政行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更加凸显了政府在社会事务中的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这一点在道德建设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反映。作为中国传统道德建设主体之一的中国古代政府在道德建设中秉持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首先,进行道德建设,仅仅依靠道德主体的道德自觉是不行的,必须把道德理念要求转化成具体的道德规范约束,才能发挥道德在调节社会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引导作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府是实现道德功能作用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的重要主体,而且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与政府政治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政府在国家政权力量的协助下强化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次,政府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虽然非常重要,但又相当有限。道德要发挥其调节功能,就必须将外在的道德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化的道德自律约束,这更多的是依靠道德主体自身的道德实践的历练和道德修养的内省。政府可以为道德主体的道德活动营造适宜的道德生态环境,但却不能也无法越俎代庖地主导这一转化过程。 (二)家庭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本位观念,家庭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家庭一方面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单元,另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细胞,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接受伦理道德的摇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早期性、日常性的特点。家庭道德教育一直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中心,家庭道德建设也一直是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的重要主体。家庭在道德建设中,对于父母与子女关系,它要求父母“慈爱”,子女“孝顺”;对于兄弟姊妹的关系,它要求“兄友弟恭”;对于夫妻之间的关系,它要求“夫义妻顺”。家庭在道德建设中尤其重视对子女进行孝道教育,甚至把孝道作为道德主体安身立命的前提,整个社会教化治理的基础。“孟母三迁”、“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岳母刺骨”等成功的家庭道德教育的著名事例说明了家庭在传统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私塾 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从孔夫子开始,私塾在中国历史上就是最重要的教育载体。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大部分读书人是靠私塾而非政府的学校培养出来的。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后,儒家思想被封建帝王定为一尊,私塾自然成了传递儒家文化的重要渠道。到了隋唐时代,科举制度的出现推动了私塾的发展。由于科举考试主要是围绕具有丰富伦理思想的儒家经典,私塾在传授儒家学说的同时,无疑担当着道德建设主体的重要角色。 二、中国传统道德建设方法 (一)国家宣教法 国家宣教法是指国家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对其认可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进行宣传并进而据此对社会成员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中国古代国家要求人们“修身养德”,并培植出了诸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事风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立身原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报国热情。国家宣教法在宣传方法上主要有两种:一方面对社会成员进行正统道德理念的灌输,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养成他们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国家宣教的效果和巩固道德建设的成果,国家通常对社会成员道德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物质和荣誉表彰。 (二)贤人垂范法 贤人垂范法是指中国古代贤人以自己的道德的行为在为人处世方面为他人做出榜样的方法。“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道德贤人是理想化的、榜样化的道德先进者,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它促使人们将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格,从而达到道德的自觉与自律。 如流传千古的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的大禹,身居陋巷却心怀天下的贤者颜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兼济天下”又“独善其身”的王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中国古代的贤人一方面以自身独特的道德魅力对当世的社会道德建设起到了某种程度的规范作用,他们率先垂范,整个社会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得到好转;另一方面中国古代贤人的言行体现了对民族、社会高度负责和以民族、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