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五年发展规划

唐山市宏文中学五年发展规划(讨论)

(2016年—2020年)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发展”统领全局,以“规范、质量、品牌”为主题词,通过实施“十大工程”,努力推进宏中教育科学化、人文化、现代化进程,促进学校新一轮的改革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2016—2020五年的努力,把宏中建成以师为本、自我发展,以生为本、自主管理的和谐学校;队伍精良、管理智能、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具有较高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现代化学校。

三、具体措施

(一)管理优化工程

建设一支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领导队伍。校级干部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决策能力强;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及执行能力强;级组管理落实到位。逐步实现内部管理的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智能化,以高水平的管理推动学校可持续的进步。

1、党员干部自觉肩负起岗位职责使命。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十项禁令。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继续实施“领导班子巡查制”,深入为师生服务的每一个岗位。开展争当“好公仆”活动,发挥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领导干部读书活动逐步制度化,并以多种形式召开读书交流会;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向全体教

师、学生推进扩展,全员参与,进而打造“学习型校园”。

3、健全校长全面负责,副校长授权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的管理体制,深化年级管理为主线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凡学校的重大决定都面向全校教职工征求意见和建议,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4、着力打造“红星闪闪·大美宏中”党建品牌,创建“星级党支部”,评选“星级党员”。普遍建立党员责任区,80%党员工作岗位评为示范岗。力争党员合格率100%。继续办好中学生业余党校,推进党群共建,切实履行学校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

5、构建节约型后勤组织,形成规范、高效的后勤服务体制,打造一流的后勤服务团队。追求“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服务育人”的工作效果,力争师生满意率逐年提高。

6、加强对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创建平安校园。认真落实信访工作,及时发现苗头,做好疏通及安抚,并做好慰问走访,努力营造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群体氛围;做好退管工作,关心退休老教师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实事。

7、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智能化水平。利用校园网络环境实现学校管理的数字化,建立与信息技术相匹配的高效管理模式,建设具有数字时代特征的学校管理文化。

8、着力筑牢高中生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掘普通学生身边的“微心愿”,开展“微捐助”,倡导随时随地随手做公益的理念。积极组织好各项助学金的发放工作。

(二)制度建设工程

坚持依法治校的办学方略,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激励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9、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严格贯彻两个“规范”(《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努力使全校师生员工知法、守规,争创“依法治校先进学校”。

10、健全和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到2021年初步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选拔机制,努力适应河北特色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11、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学校章程》,建立健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教学管理、图书馆管理、学生管理、生活管理等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向制度要效益。

12、补充完善《年级组综合考评实施办法》《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信访突发事件紧急预案》《教职工考勤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

13、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完善《教职工年度考核实施细则》,按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每学期进行一次民主评议。

14、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方案和岗位聘任方案。

15、在完善“星级教师”评选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功勋教师”、“首席教师”、“才俊教师”、“翘楚标兵”的评选机制,并逐步制度化。

(三)立德树人工程

坚持德育为先,以学会做人为核心,以精神激励为先导,以制度约束为规范,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6、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

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全员育人意识,在“全员、全方位”的德育管理模式下,构建以德育处为核心,团委、年级组、学生会、班主任、任课教师为主要力量,争取家长、社区合作,形成全员参与的德育网络。

1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评选并为每位教师建立师德档案,树立教师乃至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继续开展“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活动,每年推出1-2名师德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

18、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德育导师制,建设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班主任队伍。

19、明确教师“育人为本”的岗位首要职责,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功能。

20、继续实行学生管理百分制量化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完善自我的能力,推进学生自主管理。继续开展“文明班级”、“十星”等评比活动,锻炼学生会干部队伍,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创设平台。

21、开展具有鲜明主题特色的系列德育活动,以主题班会为主阵地,以诗歌朗诵会、演讲、征文等形式,塑造学生的文明形象,构建和谐校园;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具有效国之心、爱校之情、强班之力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

22、利用成人宣誓仪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感恩意识。

23、明确德育校本层级目标,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学科德育评价”、“年级组德育工作评估”三项评价机制。

2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养成健康的心态,具备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巩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完善特色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适应普通高校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方式,推进人才评价选拔从单一向综合转变。树立科学、正确的人才选拔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在教学质量上实现一个跨越。毕业班本科上线逐年提高,毕业升学率始终保持100%,非毕业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不低于85%。

25、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开足开齐学业水平考试覆盖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设定的14个科目。实行“随学随考”、“一考两用”,既用于评价高中学业水平,又用于高校选拔录取,以适应我省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26、落实教之常规、学之常规、管之常规。针对不同年级,立足课堂,从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评价的实施等多角度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呈现出生命的活力。

27、继续狠抓备课、讲课、练习、考试、评卷、辅导等具体教学环节的管理,以过程促进效果。进行有效教学研究,注重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发挥“网络教研”的作用,创设交流沟通平台。

28、鼓励各学科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教学开放活动,展示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推进多样化选修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9、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自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行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为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和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做好充分的准备。

30、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对于学困生要研究如何使他们获得学业上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对于优秀生,则要从综合能力上思考培养方式,希望若干年后能培养出对家乡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毕业生。

(五)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老师的四条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为目标,强化师德建设,突出敬业精神培育,通过引进、培养、培训以及名师的辐射带动等形式,努力建设一支有教育信仰、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31、围绕“一功五化”(锤炼教学基本功,转化教学理念、内化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和“十个一”工程,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32、制定《宏文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着眼长远,面向未来,明确培养目标,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33、继续举办“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校长系列讲座。要求中层以上干部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将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传授给老师们,旨在充分发挥领导的示范和指导作用,输入正能量。

34、开启名师工程。制定《宏文中学名师工程工作方案》和《宏文中学名师考核办法》,对名师、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壮大优质教

师队伍,到2020年争取有20名以上的教师成为市、区级名师或骨干教师。

35、实施“青蓝工程”。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开展导师制,让优秀教师承担起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发现自我优势,发挥自我特长,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师全员培养培训体系,保障学校公用经费5%用于教师岗位培训。坚持“因人施训”、“因需设训”的原则,探索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教师培训途径,开展新课程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外聘专家讲座、经验交流活动等,促进教师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37、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38、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过硬,能胜任高中教育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学校争取在本区内招的同时也要积极争取向外地以及高校招聘的政策。

(六)科研兴校推进工程

以课程改革、高考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重点,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支撑点,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

39、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培育学术气氛。依托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形成以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校本培训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是“自我研讨”、“师师交流”、“学校引领”、“专家指教”等,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

40、在开齐、开足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构建以“着力积淀文化底蕴、内化传统美德的提高性课程和关注个

性发展的特长性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实施“诗文吟诵、红色记忆、时政要闻、生活中的理化生”等多类校本课程。

41、扎扎实实开展好“十三·五”课题立项申报及阶段性总结。完成“十二·五”课题结题工作,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际,促进教学和科研的融合,让科研引领课程,推进新课程理念的实践。

42、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将德育教研纳入学校教科研整体工作之中,申报德育研究课题,争取省、市级课题成果。

(七)学生特长培养工程

秉承“规范+特色、合格+特长”的办学思路,打造一支数量充足、专业能力扎实的体育、艺术师资队伍,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修养,推进学校体育、艺术设备设施标准化建设,逐步建成以体艺为特色的人才培养学校。

43、扩大特长生的规模。在坚持科学训练的基础上,依据高考制度改革及高校招生变化,适当调整特长生的培养方向(增加训练项目)。到2020年,每年计划招收、选拔特长生达到130人(体育30人,美术40人,音乐32人,播音编导及其他28人),省联考及校考合格率保持在85%。

44、在规范教学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体育课的选修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45、全面实施阳光教育打造工程。追踪学生体质检测,把健康放在学生发展的突出位置。继续开展大课间跑操、学生集体舞以及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锻炼和比赛活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动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至少一项终身受用的健身技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46、组建体育、艺术社团,适时开展音乐特长生汇报演出及美术

特长生书画作品展。

47、进一步完善体育、艺术专用室建设与管理。添置体育训练器材,筹建音乐教室(音乐理论教室),增加两架钢琴及部分管乐器材。

(八)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提高校园软件建设,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弘扬和培育具有宏中特色的品牌文化,不断提高文化含量和美育功能,提升文化品味。使学校文化得到师生认同,并内化为师生自觉的价值追求,让学校文化润泽师生的生命。

48、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构建特色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努力创设课堂的人文气息,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涵养气质。

49、大力提倡阅读,让阅读成为师生享受生活的方式,使师生的精神家园得以丰富。

50、开展优良传统教育,树立信心教育,引导学生立志成才;办好宣传橱窗、校刊、广播站,开辟文化长廊,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

51、创建特色班级,开辟个性天地。鼓励创新,营造班级文化,各班自主制定班规,确定班级活动主题,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对学生品德培养、个性发展的导向作用。

5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节”文化活动,举办文化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举办大型的汇报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创新与实践的平台。

(九)数字化校园完善工程

全面完善校园网络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硬件资源配置,逐步凸显硬件设施设备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突出地位。整合学校多媒体、电教和图书信息资源,全面实现网络互动化、教学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目标。

53、加大培训力度,尽快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54、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增加馆藏图书量和提高图书流转量。

55、实施实验室装备升级工程,不断提高师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56、完善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实现信息快速沟通和传递,倡导教师无纸化办公。

57、围绕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工程,加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建设。到2020年,初步建成学科齐全、内容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库。

(十)办学条件改善工程

广筹资金,大力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通过五大工程的实施,努力把学校建成蕴含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审美情趣的花园式学校。

58、教学区地面硬化工程。预计投资20万,为教学区翻修混凝土地面。

59、生活区宿舍改造工程。将宿舍楼内墙全部修补、刮白,部分镶砖。

60、校园北扩工程。教学区向北征地21亩,地下建2万平米人防工程,地面建标准400米塑胶跑道,并筹资建四层综合楼一幢(一层食堂,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二层、三层、四层宿舍)。

61、建造艺术中心工程。将生活区改造成集美术、音乐、播音主持、影视编导、健美操、艺术体操于一身的学校艺术中心。

62、校园美化工程。在以上四大工程基础上,校园重新规划绿地、景观,打造花园式学校。

四、保障机制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

性、规范性、可行性,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最终形成共识,为此设立以下保障:

63、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起到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规划领导小组要定期开会,解决重大问题,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积极寻求政府、上级教育部门、社会和家长的外部支持。

64、机制保障

加大学校五年规划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使全体教职工了解规划,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发展力,增强执行规划的权威性、自觉性。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围绕此规划高效开展。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方面的职能,促进校务公开。

65、物质保障

以学校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科学合理的编制每年预算。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固定资产,提高资产使用率。学校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用于师资培训、继续教育、设施配置、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对外交流等。保障并努力提升教师福利水平,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创造最大效益,推动学校规划各项工作有序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