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教案-第一章-总论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基础会计第一章总论

基础会计第一章总论 《基础会计》第一篇会计入门知识第一章总论杨桂洁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会计的含义、职能和目标,熟悉会计核算 方法;2.理解会计基本假设,了解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掌握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3.了解会计法规体系;熟悉会计机构 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能力目标1.能认识会计的含义和会计核算方法;2.能运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行业务核算。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起源于社会生产实践,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变化和完善。 在人类社会早期的生产活动中,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等方式就是最早的会计雏形。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 定水平后,剩余产品的出现,需要记录和计量的内容多起来,会计逐渐从生产中分离出来。西周时代,“会计”一词开始使用;对财务收支采取了“ 月计岁会”的办法。西汉,出现了“计簿”或“簿书”的账册;使用了“入”和“出”作为记账符号。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剩余产品的 出现,需要记录和计量的内容多起来,会计逐渐从生产中分离出来。宋代,开始出现“四柱”结算法,官厅会计把钱粮的收支分为四个部分来反映财 产的增减变化,称为“四柱”——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在的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支出数、期末结存数。根据四柱结算法编 造的账簿称为“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明末清初,

产生了龙门账,把全部账目分为四个部分,即:进、缴、存、该,分别相当 于现代会计中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他们之间的关系为:进-缴=存-该,期末编制“进缴表”(利润表)和“存该表”(资产负债 表)。-=-进缴存该遗憾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式会计文化,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没能流传和推广,我国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会计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近20年来,国家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会计法规。 二、会计的 含义、职能和目标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事业行政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 核算和监督,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核算和监督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 的特点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 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货币是会计的主要计量单位,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除货币计量外,会计还运用实物量和劳动量作为辅助 计量单位,如:千克、工时等。连续性,是指对经济业务的记录是连续的,逐笔、逐日、逐月、逐年,不能间断。系统性,是指对会计对象要按科学 的方法进行分类,进而系统地加工、整理和汇总,以便提供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全面性,是指对每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都应该进行记录 和反映,不能有任何遗漏。综合性,是指在登记时,要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并通过价值量进行综合、汇总,以完整地反映经

《会计基础》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概述: 1、会计的概念: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与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概 念中包含了三层含义:①会计的性质: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②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与监督 ③会计的主要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其特点:1)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2)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 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3)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其特点:1)利用核算职能所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2)不仅体现过去的经济业务,还体现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之中和尚未发生之前 3、会计对象: 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都是会计核算 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对象。

即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的过程。 资金运用:供应—►生产—►销售 二、会计核算基本假设: 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津主体(法人)的区别与联系: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 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 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 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为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 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会计基础:

第一章会计总论教案

第一章会计总论教案 教案:第一章会计总论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的定义和目的。 2.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设。 3.熟悉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4.了解会计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 1.会计的定义和目的 a.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指记录、核算、汇总、分析和报告一定时期内组织经济活动 及其结果的一门经济学科。 b.会计的目的 -提供经济活动的信息,帮助利益相关方做出经济决策。 2.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设 a.会计的基本原理 -实体计量原则:企业和业务实体应被看作是相互独立的。 -会计周期原则: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分为不同的会计周期来进行核算。 -收益确认原则:收入应在实际发生时确认。

-费用确认原则:费用应与其相应的收入一起确认。 b.会计的基本假设 -独立性假设:企业实体与其所有者和其他实体做交易时应被视为相互独立的。 -持续经营假设:假设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 -会计单位假设: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应有一个与所有者相分离的会计单位。 3.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a.会计的基本要素 -资产:企业拥有的或有可能获得的具有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企业对外部实体负有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剩余利益,是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 b.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4.会计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 a.会计的发展历程 -古代会计 -商会会计 -工商会计

-现代会计 b.会计的发展方向 -规范化 -自动化 -管理化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会计的定义、目的、基本 原理和基本假设等基本概念和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对会计的基本要素 和会计等式的理解和分析中。 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的作用和重要性,并进行简要的讨论。 2.课堂讲解: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会计的定义、目的、基本 原理和基本假设,并重点解释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 式的意义和应用,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的会计知 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会计学基础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内容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各种数据资料,而且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经济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数据转化为货币化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相

关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经济活动中通常使用劳动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三种计量单位。劳动计量、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三种计量单位。劳动计量、实物计量只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计量结果通常无法直接进行汇总、比较;而货币计量便于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因此,会计需要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表现在两个方面: (1)进行会计核算。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2)实施会计监督。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

会计学基础教案

会计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总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目标;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构成和会计方法;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章的教学要点有: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会计方法。 本章参考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与所得,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 “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记数”、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

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西周的《周礼》,并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 规定了会计报表的编报制度。“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二)会计的发展 会计方法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1949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给予理论的阐述。这本书的问世,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股份制的出现: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传统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端。 二、会计的定义 “工具论”:认为会计是一套分类、记录、计量、汇总和分析与解释的方法或技巧。会计是一个方法体系信息系统论: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在企业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管理活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形式并采用专门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特点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基础会计教案第一章

财务会计基础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特点;明确会计的职能;熟悉会计的定义,会计学及其体系;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及会计核算方法。 重点:会计概念、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核算方法 难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会计对象 第三节财务会计职能 第四节财务会计的目标和任务 第五节会计学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概括地讲,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和人们对社会生产活动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为管理好生产而起作用的。 具体地讲,会计是基于对生产过程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有效地反映(计算、记录)和监督,借以了解和控制生产活动,使生产活动按预期目标进行的客观需要而应运而生的。 在原始社会,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部落首领的记忆即可。当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生产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出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足,于是产生了“结绳记事”,“刻竹作书”等记录和计算方法。这就是会计萌芽 会计萌芽期,会计还是生产职能的“附属工作”,会计基本成型期在西周,这时候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会计的产生。 (二)会计的发展 1。国内发展 (1)西周时期:有“司会”专管朝廷财务和税赋,对财务的收支进行“月计岁会” 会,总和计算,岁会记账、算账 计,零星计算,月计 (2)、唐宋时期:“四柱清册”的出现 四柱: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存 (3)、明清时期:明末清初在“四柱清册”的基础上出现了“龙门账” ,将经济事项科学地分为进、缴、存、该,其关系为:

基础会计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 学习目标: 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掌握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2、了解会计核算方法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了解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需要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一方面创造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发生劳动耗费,包括人力、物力的耗费。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在不断改革生产技术的同时,采用一定方法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以比较和分析。这种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予以确认、计量、报告,并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基本意义上的会计。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得到不断发展的科学。 知识链接: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将收入、支付等事项记载下来。如原始社会的早期的结绳记事、绘图记事、刻木记日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即原始社会的中期和后期,出现剩余产品以及有了商品生产和以某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的交换,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的附带工作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委托当事人的独立职能或工作。在远古的印度公社中,产生了农业记账员。中国西周时期,也曾出现了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官员,名曰“司会”,进行“月计岁会”。 古代会计主要指服务于王室赋税征收、财政支出、财产保管等。因此,早在公元前的古巴比伦、埃及、中国和希腊就因私有财富的积累而有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社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会计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过程。在中国的宋朝,以编制“四柱清册”来办理钱粮报销及移交手续,具体算清并明确经管财务的责任,后由官厅拓展到民间,逐步形成我国传统的中式薄记。在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 近代会计基本特征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体现了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用,为现代会计的发展奠定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发展起来的。在经济活动更加复杂、生产日益社会化、人们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的情况下,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的目标、会计所应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并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数学、现代管理科学与

基础会计学教案k会计试讲教案-会计教师教案

基础会计学教案k会计试讲教案-会计教师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涵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1.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的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为主要计量单位, 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 和监督,并进而进行预测、控制、分析和决策, 提供经济信息,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 需要。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 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 果),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 费与所得的会计。 1•原始社会一一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生产的同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2.私有制出现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 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为独立职能。 3•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在我国,最

早记载会计一词是公元前一千多年前,西周时期——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并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并以此出现“会计”一词。在宋朝初期出现了“旧管(期初余额)、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余额)”。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方法日趋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记录 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 本期结存 3.唐宋时期,在“三柱结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

会计基础教案1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标: 1、本章主要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和会计的基本职能, 2、熟悉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 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4、掌握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要素的概念及其内容。 教学重点: 1、会计的概念、特点; 2、会计的职能、任务、目标。 教学难点: 1、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2、会计核算的方法; 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提问式、熟背法。 教学时间:六个课时 组织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2、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熟记会计的概念,掌握会计的特点; 2、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渊源。 教学重点: 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 会计发展史。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会计的含义 2、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 ①实物计量单位:如吨、米、台、件等 ②劳动计量单位:如工时、工日等 ③货币记量单位:如人民币、美元等 2、会计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核算和监督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3、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必须以凭证为依据。 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会计的产生的基本动因 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 2、会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古代会计 ②近代会计 ③现代会计 3、我国会计发展的简况 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结绳记事”等原始计算记录的方法。 ①西周,出现“会计”名词和会计机构。《孟子正义》一书将会计解释为:零 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②西周王朝建立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门管钱粮赋税的官员,并建立“日成”、 “月要”、“岁会”等报告文书,初步具备了旬报、月报、年报等会计报表的 作用。 ③唐宋两代,创建和运用“四柱结算法”: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 相当现代会计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 存”)。四柱之间的关系: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④明末清初,在“四柱结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龙门账”:将全部账目划 分为“进”、“缴”、“存”、“该”。这四者分别指收入、支出、资产、负 债(含业主权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进-缴=存-该。 ⑤清朝后期,从国外引入了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产生和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方法最早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产生。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卢卡·巴其阿勒)在《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中系统地阐述了借贷记账法。这种方法开始广为流传。 辛亥革命以后,我国会计学家积极引进西方会计。 我国建国以来,制定了分行业的会计制度,1985年公布了《会计法》。1993年又进行了修订。2000年7月,对《会计法》作了全面的修改和补充。 1992年11月,我国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1998年以后,又陆续公布了若干具体会计准则。 2000年12月29日我国公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会计的基本职能; 2、会计的目标; 3、会计的任务。 教学目标: 1、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 2、理解会计的任务和目标。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本节课题】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第二节会计对象 【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领会会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会计目标、会计对象等内容。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会计产生兴趣,了解如何学习会计理论和方法,了解学习本门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教具】 挂图:会计的起源与发展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计概念 2.会计特征 3.会计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对象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建议】 本章是全书的总纲,内容广泛抽象,教学时应理论联系实际讲授。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授会计概念及特征、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导入新课】 有人说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就是会计;有人说会计是一项与数字有关的活动。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的?日常的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 【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板书) 第一节会计概述(板书) 1.1.1会计的概念(板书) 什么是会计?这是学习、研究会计这门学科和做好会计工作首先应当了解的一个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概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具体描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方法,对一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分解概念: (1)会计的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的对象: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 (3)会计的职能:核算、监督、预测、决策、考核、分析、控制等。 (4)会计的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5)会计的本质:管理活动。

基础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归纳讲授法,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备的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图示法,以图表示会计的产生及会计概念的归纳。 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四、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 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以多媒体展示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图,并进行讲授说明。 3、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出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介绍会计多职能论观点, 4、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的职能,讲授会计的四大特点和目标。 5、利用归纳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总结扩展。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

目标、特点和概念。陈云同志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 剩余产品的出现 会计会计产生条件 产生文字的产生 发展中国:会计名词出现、账簿、四柱清册结账法、龙门账 会计的发展 西方:复式记账 会计职能 (核算、监督) 会计的特点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理解会计对象的概念、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 和六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会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教学方法 演绎法,由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具体化为会计六要素,再到会计要素项目。 图示法,划图表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三、重点难点 重点:1、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基础会计教案(复习课)

《基础会计》 教案 授课人: 班级: 年级: 年月日

课时教案 课题:第一章总论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型: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特点;明确会计的职能、任务、作用及内容;熟悉会计的定义,会计学及其体系;掌握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会计概念2.会计特征3.会计的基本职能 【教学内容】 导入: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是伴随人类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1.人类生产实践产生会计: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和人们对社会生产活动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为管理好生产而起作用的。 2.会计受社会环境影响:“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陈云 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等等。 二、会计的发展 (一)我国会计发展过程 (二)西方会计发展 第二节会计的含义 一、会计的概念 (一)管理活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北派:杨纪琬、阎达五)(二)信息系统论: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营管理和经济管理,而在每个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南派:葛家澍、余绪缨) (三)通用定义 二、会计学及其分支 (一)会计学应用性、实践性 (二)学科体系 基础会计 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 审计学 会计电算化 其他专业会计 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货币计量、反映过去、连续全面。 (二)监督(控制)职能:强制性、连续性、完整性。

会计学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1-13章

会计学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 第一章总论 一、本章教学时间安排 二、本章重点、难点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 1.本章重点内容 (1)会计的含义 (2)会计的特点 (3)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4)财务报告要素 (5)会计等式 2.本章难点内容 (1)会计信息的四大基本特征 (2)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 (3)会计基本职能的特征及其关系 (4)会计要素的各项内容 (5)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简单理解 (6)会计要素的本质联系 3.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介绍不同会计含义的学术观点,强调本教材的基本观点(2)介绍不同会计职能的学术观点,强调本教材的基本观点(3)会计的任务与作用的不同内容及其联系与区别 (4)重点介绍会计等式的本质 三、本章应讲授的内容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及其根本原因 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入手,阐述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会计的含义 介绍学术界关于会计定义的不同观点,重点介绍“管理活动论”观点。 3.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重点介绍两大基本职能的内容及其特征,强调本教材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的基本观点。 4.会计的任务 阐述会计的任务的基本含义及其具体内容。 5.会计的作用 阐述会计的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6.会计的分类 阐述会计按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并相应介绍各类会计领域 7.企业的组织形式 阐述企业的不同组织形式及下属分支 8.财务报告及其要素 介绍财务报告,以及对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的初步介绍 9.会计等式 介绍会计等式的具体表示方法以及依据 四、课堂讨论 1.讨论题目:会计的含义与特点分别是什么? 2.讨论参考资料:《会计学》教材;《会计学习题与案例》。 3.参考答案:参见《会计学习题与案例》。 五、课堂习题 1.习题内容:从《会计学习题与案例》中选取。 2.参考答案:从《会计学习题与案例》中选取。 六、案例分析 从《会计学习题与案例》中选取。

基础会计教案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使学生对会计学科形成感性认识,同时通过课堂实验对会计实践性环节产生兴趣 2、促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该学科的难度,同时帮助他们树立专业认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会计职业能力要求;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对专业的好感及对本专业的学科特点形成感性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会计的了解,仅限于生活中的观察,对于会计的实质缺乏深度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专业课进行感性认识教育。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 【教学计划】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一、 1、介绍本专业学科特点及职业发展前景(教师搜集资料介绍) 2、教师提出本专业的考核要求和专业学习方法 二、组织课堂实验进行专业课感性认识就教育 1、准备工作:教师先准备一部分现金,金额可以尽量在100元以内,然后随机邀请一位同学上来,拿出自己身上所带的现金,请他(她)当面向同学数清。教师在此假设实验前提,即现在将该位同学看成是一位个体经营者,现在让他经营图书的贩卖活动,启动资金由他老师借给他和他本人的自有资金组成。然后开始提问引导: (1)请问该位同学的现金共有多少?这些现金是由他拥有和控制的吗?教师由此可以引入资产的概念,会计上将一个企业主体拥有和控制的,且可以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看成是企业主体的资产,所以我们可以将该位同学拥有的个人现金称之为他的资产。该项资产是该位同学经营活动所必须的,请同学们看一下,他的资产有几部分组成?(引入资产具体组成的多样性) (2)请说出资产总额有多少? (3)请问该位同学有负债吗?如有,金额是多少?那么请你试着对负债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4)现在请同学们将该位同学的资产总额与他的负债总额相减,观察计算结果,然后请问计算出的结果是什么?

会计基础(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商业语言、艺术、低成本信用机制 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程序及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特征: 1.货币计量 2.全面、完整、连续的信息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会计的产生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和制约的。我国会计产生于西周,发展于唐朝,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会计的产生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和制约的,其中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更是密切相关。 给学生简单介绍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事。 2、周朝:“会计”一词开始使用。 3、西汉与东汉:账簿产生,如,“草流”和“誊清簿”,设“钱谷账”。 4、唐宋时期:“四柱清册”(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 5、明末清初:“龙门账”:“进- 缴= 存- 该”,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期末编制“进缴表”(资产负债表)和“存该表”(利润表)。 6、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7、会计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8、1494年,意大利威尼斯,卢卡.伯乔利,《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威尼斯簿记”——“复式记账法”) 讲完会计的相关概念后,教师可利用启发式向学生提出:你怎么理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进行课堂讨论。 三、会计的基本目的 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信息使用者: 外部:外部投资者、债权人、财务分析师、行业分析师、行业主管部门... 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