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教育思想家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古罗马教育思想家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古罗马教育思想家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古罗马教育思想家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若有《雄辩术原理》。

在昆体良看来,对于雄辩家的培养要"从咿呀学语开始,经过初露头角的雄辩家所必需的各个阶段的教育,一直到雄辩术的顶峰。"具体来说,分成以下几阶段:

第一阶段:家庭教育。

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幼儿教育是在家庭里进行的,父母、保姆、家庭教师都是幼儿的教育者。尤其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第二阶段:初级学校。

昆体良反对古代罗马贵族聘请家庭教师的传统做法,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而学校教育则不同。学校里学生集中,不但有结交朋友的环境,而且也有竞争的、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因此,从学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胜任雄辩家的角色,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

昆体良认为,在初级学校中,儿童主要学习阅读和书写。

昆体良在总结自己长期的教学工作经验基础上,对教学

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昆体良倡导因材施教。他深信,每一个儿童都具有才能上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精细地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弄清每个学生的天性的特殊倾向";教师在识辨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以后,就必须因材施教。他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对于智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的进度和内容方面可以适当迁就一些;但对于天赋素质丰饶的学生则要尽力培养,便之成为真正的雄辩家。另外还提出,"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纠正错误要用不同的方法。作业的分量和改正错误的标准应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

昆体良坚决反对体罚,认为这是对儿童的凌辱。他认为,用体罚的方法来驱使学生学习,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反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完)

昆体良有哪些教育思想

昆体良有哪些教育思想 著名教育家,演说家古罗马昆体良,M;F.是罗马帝国文化教育界的先驱。古罗马历史上第一个修辞学教授职位就是他获得。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主要主张的是鼓励式的教学方式,发觉孩子的兴趣点,并且将其延续下去。昆体良的教育思想的提倡,深深影响了古代罗马人的教育观念。 昆体良是出生在西班牙的,因为父亲的教授雄辩术在罗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于是昆体良跟随父亲来到罗马开始自己的求学之路。在罗马,昆体良一直从事着律师以及教育家的角色。在他退休之后,昆体良开始了写书的工作。他的第一本著作就是《雄辩术原理》。这本书花了他两年的时间,并且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也描写在了书中。当时《雄辩术原理》的出版,轰动了教育界,赢得了大批支持者。而后昆体良又写了一本《演说术原理》,但后来因为文艺复兴的变更,使得这本书失传一段时间。后来还是被人们发现,这一本书的出土,让人们对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再次膜拜。这本《演说术原理》可以算得上是在古代西方中第一部具有逻辑性,十分有系统的教学思想方法论述的书籍。昆体良就如何培养演说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思想的阐述。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是主张对学生循循善诱,杜绝任何的体罚行为。并且他认为,儿童虽然年纪善小,但是已经有了思想的形成,体

罚是对儿童的一种人格侮辱。被体罚的儿童往往会留下严重的阴影,对儿童的一生都有不良的影响。 昆体良对教师的要求昆体良是古罗马著名的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的父亲是当时很有声望的雄辩术讲授者,在父亲的影响下,昆体良也很早就掌握了雄辩术的精髓。而他在雄辩术方面的建树也为他今后在教育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的。他在教育方面提出了很多独具风格的观点,一时为大家所追捧。昆体良对教师的要求也为大家所接受。 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昆体良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昆体良对教师这项工作有了新的理解。昆体良对教师的要求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应该对儿童有爱心有耐心,热爱儿童教育工作。他认为,想要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保证教师的质量。只有对工作充满热情的教师才有可能教授精彩的课程。 从昆体良对教师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昆体良将教育的好坏寄托于教师,这对于教师而言未免太过于苛责。他甚至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希望高等教育学校的老师在空闲时间去初级教育的学校授课。通过观察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态,进而总结教育儿童的可行方法和有效途径。 同时,昆体良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认为,教师应该知识渊博,有深厚的文化涵养,只有有学识的教师才能无限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在昆体良的认知体系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肩负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等多项职责。

古罗马艺术鉴赏

古罗马艺术鉴赏 古罗马艺术是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们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马其顿希腊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希腊大帝国时,在意大利半岛台伯河流域又兴起了一个国家,它经历600年左右的发展终于成为强大的帝国,这就是罗马大帝国。它于公元前146年征服了希腊本土,公元前30年击溃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自此,原来为希腊所统治的广大地区,包括希腊本土全部归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罗马成为希腊之后的西方政治、文化的中心。 罗马本身的艺术并不发达,当罗马人征服了许多文化艺术繁荣的国家,将那里的大量艺术品,尤其是雕塑和绘画当做战利品劫运到罗马,同时还把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艺术家、工艺师、工匠等当奴隶和人质集中到罗马,这就为繁荣罗马文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罗马人的艺术观是求实、写实,缺乏幻想和想象力。 古罗马的肖像艺术: 罗马人信仰多神教,相信祖先的灵魂常降临家庭享受祭祀,并保佑家庭成员。有地位的贵族家庭中总设置房间保存祖先的遗容。这遗容是从死者面部翻制的蜡模面具或是根据面具制作的雕像。这种保存祖先遗像的风俗的古罗马盛行肖像雕塑的社会原因。 罗马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直接根据面具制作肖像雕塑。古罗马最早的青铜肖像就是运用希腊人和埃特鲁里亚所创造的青铜翻制技术,根据面具翻铸成青铜肖像的。这种肖像酷似真人,没有艺术的创造性,不过它却奠定了罗马肖像特别注重人物面部细节刻画的特点。罗马肖像的精神气质主要通过头部表现,所以罗马雕塑如果缺了头部,余下的部分就没什么意义了。 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求实的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敬神,那样神重于人,而是更重视自己在艺术中的地位。《捧着祖先头像的罗马人》,表现的是罗马人葬仪中出现的情节。在葬仪上送葬人要捧着祖先的遗像参加葬礼,因此肖像雕刻实际上成为这种独特葬仪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组雕像中通体使用写实手法,着重刻画头部,身体被繁复的衣褶覆盖,质感很强,与头部形成繁简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头部的个性特征。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 因为讲求实际,罗马艺术的最高成就体现在无数的公共建筑上,他们修筑了规模浩大的公路、水道、桥梁、广场、公共浴池等设施。 最早的罗马建筑艺术来源于古希腊,但由于罗马人更注重实用和现实生活的享乐,在希腊主要为神庙增色的技术很快用于为人服务的大型公共建筑,宏伟的竞技场、公共浴室、广场、水道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罗马人爱好奢华,经常在典型的希腊造型基础上加以改造,比如在多利克式柱的柱底再加上一个柱基,把爱奥尼亚式柱头上的卷涡造型加在科林斯式柱头上得到复合式柱头,令建筑形式更为繁复华丽。

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

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 一.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的启示。 答: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杜威实用主要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一)生活即教育。 包括以下含义: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二)社会即学校。 他认为应把社会生活组织到学校中来,使学生在学校中受到大社会所需要的训练。 (三)学做合一。它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二、联系近期幼儿教师虐童事件,评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爱及其启示。 1、裴斯泰洛齐简介。 2、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实践。 3、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理论。 4、启示。 三、简述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及其特点。 答:一、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之一。1692年出版的《教育漫话》,系统表述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方面的要求。洛克在《人类理解论》(1690年)中阐述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是他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 从“白板说”出发,洛克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作用。在他看来,幼童好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 洛克把培养“绅士”作为教育的目的。绅士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善于处理自己的事务,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于国家的人才。 洛克重视体育的意义。首先,他反对娇生惯养,强调及早锻炼。其次,多运动,多睡眠。最后,儿童的食物要清淡、简单,除了饥饿以外不用别的调味品。 经验论与功利主义是洛克道德观的基础。他认为,善恶观念是后天的。人的本性就在于追求幸福。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因此,在绅士所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中,德行应是第一位的。 洛克为绅士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内容:阅读、书写、绘画、本族语、法语、拉

我国的学前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现状: 一、当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新的时代要求教育培养的人不仅应该具备21世纪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自主、自信等社会性人格素质。因此,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了素质教育改革高潮,各级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但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和教育科研状况、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制约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目前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 近年来,一方面,人们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意识到学前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士(包括家长、教师等)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还存在着不少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观念与想法。 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上,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

第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 在当前政府精简机构的背景下,特别是由于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而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个体成长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近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基本不提或根本不提及学前教育,使得这些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缺乏计划保障。 第三,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 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法律,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第四,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 近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在《教育法》(1995年)中,即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遗憾的是,在实际中,由于经济条件与人为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教师的待遇仍普遍偏低,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未能得到很

古罗马教育理论的杰出代表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古罗马教育理论的杰出代表——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Marcus Fabiius Quiutilianus ,公元35——95)是古代罗马 杰出的教育家和演说家,出生于西班牙的加拉古里。他的父亲是修辞学教 师。昆体良30岁时成为罗马著名的律师。他是罗马皇室委任的第一个修辞 学教授。他在修辞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二十余年,著有《雄辩术原理》(或译 《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共十二卷。这部著作反映了罗马帝国的教育实 践,也总结了他长期从事修辞学校教学的经验,是西方古代第一部系统的 教学方法论著。 论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昆体良和西塞罗一样,把培养演说家作为教 育的目的。他指出,一个聪明的罗马人必须是一个“善于演讲的善人”, 在他看来,演说家必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而成为知识广博的人,应该掌握丰富的词汇并具备用词遣字的能力;应该了解人情并且具有使人感动的 力量,动作优雅而郑重,具有丰富的历史及法律知识,记忆广博、口才伶俐,尤其要道德高尚,使人听其言而观其行。昆体良以很大的信心,肯定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他认为,儿童一般都生而具有智力活动与理解能力,思维迟钝和低能,只是一种反常现象,是罕见的。与此同时,他确认这种由自然所赋予的可以接受教育的能力必须通过教育来发展。这样,他就强调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论幼儿教育和学校教育。昆体良非常注意儿童的语言的发展,他认为人的教育应当从摇篮期开始,在婴儿期就要注意语言的纯洁性。与其相处的人都应有正确的发音;同时还要重视音乐学习,认为它可以培养正确的发音、语言技巧和改进谈吐风格。昆体良重视榜样的教育作用。他希望家长和家庭教师最好是知识渊博、品行端正的人。他说,长辈的愚味无知,完全有可能使儿童也愚味无知。他还论证了学校教育的优越性。他认为学习的最好场所是学校。学校的优点在于它不让儿童们互相孤立隔绝,不让他们发展自命不凡的心理,在学校里教给一个儿童的东西,其他儿童也能学到,而且大家在一起学习,可以相互激励,促进学习,发展他们的友谊关系,他还强调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要求发展儿童的兴趣,注意因材施教。 论课程内容和设置形式。昆体良为文法学校(中学)规定了以文法为基础的一系列课程:文法、作文与论文写作、音乐、数学、体育与声调训练,这些课程均服务于演说家的培养。他深信文法是一切学校教育的基础。他的这一主张对欧洲的中学教育有深刻的影响。昆体良提出并论证了中学课程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单科独进还是各科齐头并进?他赞成以各科并进代替单科独进。认为单科独进,学生整天只听一个学科一个教师的讲课会被搞得头昏脑胀,效果不好,而变换课业,对学生的精神是一种调剂,可以减轻疲劳,重振精神。因而他认为书写应与阅读交替,他还提出,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根据理论的顺序,还要注意学生的摹仿、理论和练习。特别重要的是,教师要重视学生知识基础的巩固。 论对教师的要求。昆体良认识到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质量,因此他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昆体良像

三、古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教育 在西方教育史上,古罗马的教育也占有重要地位。古罗马不只是古希腊文化教育的传播者,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教育的创造者。古罗马的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共和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前1世纪)、帝国时期(公元前1世纪-公元5世纪) (一)王政时期的罗马教育(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1.特点 ①教育场所:以家庭教育为主; ②教育目的:培养军人和农民; ③以农业经济为主。 (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教育(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1.共和国早期的教育 (1)特点:兼有农民和军人双重特点的教育; (2)过程: ①七岁前,家庭教育为主,由母亲抚养; ②七到十六岁,女童由母亲抚养,男童是父子+师徒道德式的教育以及公民教育、各种实践活动。 ③十六岁以后服军(兵)役。 2.共和国后期的教育 (1)特点: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两种教育系统共存。 (2)学制 ①初等教育(卢达斯):读、写、算和《十二铜表法》以及道德格言;私立学校为主;教师地位比较低。 ②中等教育:文法学校;希腊文和拉丁文以及地理、历史、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讲解、听写、背诵为教学方法;教师地位高。 ③高等教育:雄辩术学校或修辞学校,科目内容丰富。 (三)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①国家建立了统一的教育制度。严格监督和控制初等教育,改部分私立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为国立,但绝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初等学校)仍是私立学校。 ②改变了教育目的,把教育目的定位培养效忠帝国的顺民和官吏; ③提高了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由国家委派; ④中等教育:拉丁文法与罗马文学压倒了希腊文法和文学;

⑤罗马帝国出现了法律私立学校、医护学校等; ⑥形式主义的分析教学法(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方法)盛行。

古罗马时期艺术风格特征

古罗马时期艺术风格特征 罗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邦,逐渐发展成控制整个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共和国,最后扩展为统治整个地中海地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北包括高卢,南至埃及和北非,罗马帝国一直延宕至公元15世纪,这期间,分化、整合;整合、分化,直到拜占庭王朝——东罗马帝国消亡,整整进行了一千余年。这样一个多民族、大一统的帝国,又有着上千年的演化历史,反映 在文化与艺术上,必然是多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古罗马文化是在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罗马文化与艺术,主要繁荣于共和末期和帝国时期,古老的意大利土著文化,深受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伊达拉里亚人早在公元前8—3世纪,就创造了拱券建筑和具有东方风格的装饰壁画,以及有力而写实的雕刻,这些对古罗马艺术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古希腊人征服。古罗马人是古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摹仿者。古希腊艺术对古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特点,古罗马艺术也有其不同于古希腊艺术的独特之处。相比之下,罗马人的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

上追求宏伟壮丽,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古罗马文化与艺术的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肖像雕 刻方面。 一、罗马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 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 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至于另一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它那和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 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 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

00398《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原理》 绪论 1.学前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与发展的活动都属于学前教育;狭义: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学前教育是儿童(0~6,7岁)入学前的教育 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包括(婴儿0~3岁)和(幼儿3岁~6,7岁) 2.学前教育学的概念: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应用性质的学科,既要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研究学前教育规律,又要在研究中服务于学前教育实践。 3.学前教育原理与学前教育学的关系:学前教育理论是对学前教育学中一般、典型问题的研究。 4.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孕育(15世纪以前)、萌芽(16世纪-18世纪初)、初创(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发展(20世纪中叶至今) 孕育:柏拉图(古希腊)《理想国》 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重视胎儿的保健,优生,优育 萌芽: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提出了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学说《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百科全书洛克(英国)《教育漫话》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 智育三部分,理论基础是“白板说” 卢梭(法国)《爱弥儿》提出应当遵循自然的去教育儿童,基于儿童自由,重视儿童生活的权利,培养真正的自然人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 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他的子女》《母 亲读物》提出应重视儿童本质发展,应依照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使儿童 获得适当的发展机会 初创:福禄贝尔(德国)世界上第一所(最早)幼儿园;恩物;“幼儿园之父” 1837,勃兰根堡,收托3-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 1840-“幼儿园” 《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推动学前教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蒙台梭利(意大利)《蒙台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著述:《雄辩术原理》。这部著述既是他自己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 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二、教育思想 1、论教育与天赋 昆体良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他说:“大多数人既能敏捷地思 考,又能灵敏地学习,因为此种灵感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畸形和生来有缺 陷的人才是天生愚鲁而不可教的人,这样的人肯定会少,然而很少。”因此,一般 的人都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成人的。 昆体良继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重视人的天性差异的观点,并进一步发挥。他认为,人人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成人,但人的心性各不相同,因此要研究、了解儿童的天性。 首先,要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倾向和才能进行教育和教学。在雄 辩术的教学上,要根据每个人的气质、才能来训练。如有的人宜用文雅的态度演讲,有的人宜于用生气勃勃的表情演讲,有的人则适于用粗犷的态度演讲,这就要求教 师使每个人的特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还应该了解年轻人的倾向,帮助他们 选择最适合他们天分的学科。教师只有研究和了解儿童的天性,才能够避免叫学生 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叫学生放弃他们能胜任的事情,而去做他们所不能胜任的事 情。 其次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了解并确定在不同年龄期的接受能力,切忌给 予幼弱的学生以过重的负担。超越儿童头脑所能承受的东西,儿童是学不进去的。 重视儿童的天性,适应儿童的倾向和才能。因为“自然如果辅之以精心的培养,就 能获得更大的力量。”昆体良对于天性与教育的关系的观点较为全面:没有原材料,技艺无所用;即使没有技艺,原材料仍有其自然的价值;但技艺的成就大于原材料 自然的成就。 2、德性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教育要重视德性教育 昆体良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与西塞罗一样,把伦理学视为培养雄辩家的重要课程, 但更重视德性的培养。 昆体良提出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善良是第一位的,在 雄辩术上达到完美境界是第二位的。因此,他坚持把良好道德的培养放在教育任务 的首要位置。认为善良的人才能成为雄辩家。对于善德如何得到,他认为:个人的 秉性对于他的道德面貌会起到某种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靠教育的力量。他说:“美 德虽然也从自然获得一定的动力,它仍然需要教育使之成为现实的东西。”因此, 道德原理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 3、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昆体良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因为在学 校里,儿童每天可以看到好的和坏的行为,每天都会听到对德行的赞扬和对错误的 批评。好的行为对儿童是一种鞭策,错误的行为对儿童是一种警戒;学校能给儿童 提供多方面的知识;学校还可以养成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习惯和参加社会活动 的能力。 4、论学前教育 昆体良十分重视学前教育。 关于学前教育的内容:昆体良主张教儿童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他在教育史上第

最新第三讲 古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三讲.古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 1.古罗马的历史 古罗马是典型的奴隶公有制社会,经历了五政时期(前8世纪——前510年),共和时期(前510——前27年),帝国时期(前27——476)。前27年,屋大维在共和制的形式下建立元首制,标志罗马进入帝国时期。476年由于奴隶暴动、引省人民的反抗、蛮族的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 五政时期:国王最高权力包括:贵族咨询委员会、民众大会 共和时期:两名执政官包括:平民会议、元老院 屋大维:元老院授予其“奥古斯都”“大元帅”称号 帝国时期:早期(前27——284),后期(284——467),皇帝戴克里将帝国一分为二,公元313年,皇帝君世坦丁与基督教合作(米兰赦令),此后,皇帝的权力被认为从神那里得来的,而非公民授予的。 2.古罗马政治思想的特点: ①是希腊化影响的一部分,即罗马人用希腊现成的政治理论。为各自的政治要求服务。 ②古罗马的政治思想始终与政治、军事、立法等实际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现实斗争中形成表现出来的,因此缺乏独立性与系统性。 ③突破了狭隘的整体的城邦概念,从共和国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出发解释国家本质。“共和国”取代“城邦”成为政治研究的主题 3.波利比的政治思想(前201——120) 起源:认为罗马政治制度的形成不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而是一个不自觉的自然产物。 ①国家理论:描述了各种整体的起源及衰败的历史,把国家的发展看成是在自然本身规律支配下循环往复的过程。经历了专制主义——君主制——暴君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暴君制——专制主义.... 他的理论是柏拉图政体循环论与亚里士多德政体分类学说的综合。 ②混合政体学说:混合政体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种正常政治形式的因素和优点。认为罗马的制度不是单纯建筑在某一种政体因素基础上的,而是包含了三种政体要素,各要素平等具有各自的最高权力。如执政官代表了君主制、元老院代表了贵族制、平民会议代表了民主制。三者权力相互制约,防止对方无限扩张。 他认为任何单一形式的政治理论都容易走向极端,走向衰败,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巩固。

学前教育--第二章 著名幼儿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2014

第二章著名幼儿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填空题 1.福禄贝尔根据幼儿的特点制作可以操作的玩具、教具和学具,称为。 2.蒙台梭利认为,合乎科学的教育基本原则是,给儿童创设一个的教育环境。 3.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孕育阶段、、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四个阶段。 4.国外学前教育思想理想的萌芽出现在时期。 5.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 6.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 7.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指研究、和揭示、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8.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是。 9.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是陈鹤琴创办的。 10.提出了“整个教学”理论和“五指课程理论”。 二、选择题 1.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主张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张雪门 C.福禄贝尔 D.陈鹤琴 2.教育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的作者是() A.戈尔曼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加德纳 3.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方法是() A.自然后果 B.教学做合一 C.整个教学法 D.发现式教学法 4.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 A.陶行知B.陈鹤琴C.张宗麟D.张雪门 5.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 )。 A.福禄倍尔B.蒙台梭利c.德可乐利D.凯米 6.学前教育学是从教育家()开始创立的。以他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才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福禄倍尔B.蒙台梭利c.德可乐利D.凯米 7.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 )。 A.陈鹤琴B.张宗麟C.张雪门D.陶行知 8.《幼教无际论》、《从孩提到青年》、《我的童年》等专著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鲁迅 D.张雪门 9.关于学前儿童的教育,夸美纽斯( ) A.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 B.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C.强调母亲的教育作用 D.认为教学即生活 10.蒙台梭利认为,合乎科学的教育基本原则是,给儿童创设一个( )的教育环境。 A.自由 B.集体 C.温馨 D.有秩序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德可乐利 D.凯米

论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

论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是古罗马帝国初期(公元1世纪)杰出的雄辩家、教育实践活动家和理论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它在着重阐述雄辩家培养的实践与理论问题的同时,对教育与教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其一套系统完整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体系。以下具体论述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学理论对西方近代教学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西方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教育目的。与西塞罗一样,昆体良也主张把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作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他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昆体良明确指出:“我所要培养的人是具有天赋才能、在全部自由学科上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天神派遣下凡来为世界争光的人,是前无古人的人,是各方面都超群出众、完善无缺的人,是思想和言论都崇高圣洁的人。”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昆体良也把雄辩家的培养当做教育的基本目的,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变化,他所说的雄辩家与西塞罗所说的雄辩家是有明显不同的。在西塞罗的思想中,雄辩家实际上就是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而在昆体良所处的时代,由于实行帝制,通过雄辩成为政治家的可能性已不存在。昆体良所说的雄辩家一方面是指训练有素的律师,但更主要的是指受过良好教育的、有道德的和善良的人。 (二)教育作用。昆体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天赋,都能敏捷地思考、灵敏地学习。真正天生愚鲁而不可教的人,是极为罕见的。另一方面,人生而具有的天赋才能,仅仅是个人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天赋才能的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实践,更有赖于良好的教育。一个天资聪慧的儿童,如果在成年后无所作为,那说明他缺少的并不是禀赋,而是教育。昆体良虽然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他也认为教育的作用并不是绝对的。他指出,教育的作用应当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教育者应当尊重受教育者个性差异和年龄差异。 昆体良非常注意儿童的语言的发展,他认为人的教育应当从摇篮期开始,在婴儿期就要注意语言的纯洁性。与其相处的人都应有正确的发音;同时还要重视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之欧阳家百创编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一、 欧阳家百(2021.03.07) 二、教育著述:《雄辩术原理》。这部著述既是他自己约二十年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三、教育思想 1、论教育与天赋 昆体良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他说:“大多数人既能敏捷地思考,又能灵敏地学习,因为此种灵感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畸形和生来有缺陷的人才是天生愚鲁而不可教的人,这样的人肯定会少,然而很少。”因此,一般的人都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成人的。 昆体良继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重视人的天性差异的观点,并进一步发挥。他认为,人人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成人,但人的心性各不相同,因此要研究、了解儿童的天性。 首先,要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倾向和才能进行教育和教学。在雄辩术的教学上,要根据每个人的气质、才能来训练。如有的人宜用文雅的态度演讲,有的人宜于用生气勃勃的表情演讲,有的人则适于用粗犷的态度演讲,这就要求教师使每个人的特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还应该了解年轻人的倾向,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他们天分的学科。教师只有研究和了解儿童的天性,才能够避免叫学

生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叫学生放弃他们能胜任的事情,而去做他们所不能胜任的事情。 其次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了解并确定在不同年龄期的接受能力,切忌给予幼弱的学生以过重的负担。超越儿童头脑所能承受的东西,儿童是学不进去的。 重视儿童的天性,适应儿童的倾向和才能。因为“自然如果辅之以精心的培养,就能获得更大的力量。”昆体良对于天性与教育的关系的观点较为全面:没有原材料,技艺无所用;即使没有技艺,原材料仍有其自然的价值;但技艺的成就大于原材料自然的成就。 2、德性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教育要重视德性教育 昆体良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与西塞罗一样,把伦理学视为培养雄辩家的重要课程,但更重视德性的培养。 昆体良提出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善良是第一位的,在雄辩术上达到完美境界是第二位的。因此,他坚持把良好道德的培养放在教育任务的首要位置。认为善良的人才能成为雄辩家。对于善德如何得到,他认为:个人的秉性对于他的道德面貌会起到某种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靠教育的力量。他说:“美德虽然也从自然获得一定的动力,它仍然需要教育使之成为现实的东西。”因此,道德原理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 3、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昆体良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可以起到激励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四章 古罗马教育的蜕变【圣才出品】

第四章 古罗马教育的蜕变 学习目标及考点 学习目标:本章大部分内容为了解和理解,为理解和掌握之后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做准备。 考点: 1.罗马帝国时期国家对教育的干预(简答); 2.雄辩术原理(名词解释) 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4.古罗马的历史可分为: 王政时期:公元前7世纪至前6世纪末; 共和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前1世纪; 帝国时期:公元前1年至公元5世纪. 第一节 概 述

一、共和时期的学校教育类型 王政时期保留下来的史料很少,因此人们无法具体描述那时罗马的教育情况;共和初期,古代罗马虽然有了文字,但是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由家庭来承担的。 在共和前期,罗马教育主要是一种家庭教育以培养农民、军人为宗旨的教育,后期开始形成较为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 到共和后期,由于罗马人向外扩张,因此,大量吸收了古代希腊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1)初级学校(7-12岁),为平民设立的,贵族子弟请家庭教师教育,学校的主要内容是读写算,“十二铜表法”(罗马法律刻在十二块铜牌上); (2)文法学校(12-16岁),为贵族和其他富裕人家子弟设立的,也是私立的,学校教育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修辞等。教师多数由希腊人担任。 (3)修辞学校(16-20岁),为贵族、富裕人家子弟设立。课程有修辞学、哲学、希腊文、法律、数学、天文、音乐等,主要培养学生的雄辩、演说才能,准备将来担任国家高级职务。主要进行演说、雄辩的训练,以培养未来的政治家。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特点 公元前30年,共和政体结束,罗马将军乌大维称帝,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1.国家干预和控制教育;一切学校由国家管理,把学校大部分变为国立的,对私立学校实行监督; 2.给予教师豁免权:免税、免服兵役等; 3.把教师变成国家官吏教师,由政府任命并提高薪水;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第二章帝国理想: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Part 1概括: 本章的前面部分介绍了古罗马思想的渊源,包括了古罗马发展的简单历程与古罗马思想的渊源与演化。关于古罗马思想的内核,主要涉及了古罗马思想的“伦理化的倾向”;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从斯多葛派到宗教唯心主义和Zero提出的超级国家的思想。 Part2 重点 1)古罗马的城市生活形态 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征——古罗马时代毫无疑问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繁 荣阶段。该时期的城市建筑风格明显表现出世俗化、军事化、君权化的特征。2)繁荣背后的“罗马病” 与古希腊简陋的城市但却拥有充实的城市文明所不同的情况是,古罗马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却始终未能造就出健康的城市生活与城市文化,城市的物质繁荣与精神空虚的矛盾,使得罗马人渐渐迷失了方向。 客观地说,在城市建设、市政技术乃至城市管理等方面,罗马的成就均大大地超越了希腊。但可悲的是,罗马人的梦想一直是努力将城市造就成一个巨大的、舒适的享乐容器,却在根本上忽视了城市文化与精神功能,忽视了城市环境所应具有熔炼人、塑造人的特质要求。 在当今许多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对城市功能的认识上也常常存在着同样的误区,因此常称其为遗传了“罗马病”。(书上对罗马病的解释是:奴隶主们几乎把创造的全部财富都用于非生产性的消费,而广大的罗马市民普遍对劳动表现出厌恶的情绪,残酷的剥削使得奴隶们消极怠工而毫无工作热情……)当今城市规划设计中遗传了罗马病的实例有哪些,“罗马病”如何防止和治疗? Part3对古罗马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总结 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古罗马人通过城市规划所追求的主要不是精神上 与自然、宇宙的和谐,而是自身生活范围内的种种“现实”利益。 凸显永恒的秩序思想——古罗马在城市的总体空间创造方面,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和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富于纪念性的效果。高超的空间设计手法及对建筑群体秩序的把握与创造,成为了后世城市规划设计的典范。 彰显繁荣与力量的大比例模数手法——为了使城市和建筑显现出一种具有 征服力的崇高感与震撼感,罗马人在规划、建筑实践中通常热衷于选择大模数,许多建筑的空间尺寸与规模远超其使用功能需要。(实际上就是挥霍)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维特鲁威提出了理想城市模式,将理性原则与直观感受、理想美与现实生活的美结合起来,统一了以数的和谐为基础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性主义同以人体美为依据的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了建筑物整体与局部及局部、整体间的比例关系,且充分考虑到了城市防御和方便使用的需要。(该理想城市模式能否在当今或是未来切实存在?是否已有这样的例子?)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发展 一、学前教育理论的孕育阶段(远古—17世纪初) (一)柏拉图(前427—前347)的学前教育思想 1.主张胎教。 2.主张为幼儿设立国家养育院。 3.主张对幼儿实施音乐、文学、故事、体育、游戏等方面的教育。 (二)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学前教育思想 1.提出年龄分期,并指出了每个年龄段的教育重点。 2.主张教育儿童以正当的快乐作为自身的快乐,学会节制。 (三)昆体良(约35-114)的学前教育思想 1.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2.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儿童的知识学习应尽早开始,主张教儿童识字、书写和阅读,以及双语教育。 3.幼儿教师应多鼓励儿童、赞扬儿童。 4.要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反对体罚,根据儿童天赋因材施教。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萌芽阶段(17世纪初—19世纪中期) (一)夸美纽斯(1592—1670)的学前教育思想 1.首次将“母育学校”纳入他所构想的学制中。 2.为“母育学校”制定了一套教育计划,编写了《世界图解》的幼儿教材。 3.就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提出具体意见。 就体育方面,主张让孩子愉快并有规律地生活,给孩子活动的自由。 在德育方面,提倡让孩子学习有关德行的初步知识,并养成好的习惯,从而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 在智育方面,认为智育的中心任务就是训练孩子的感觉。 在劳动方面,他要求训练孩子从事最基本的手工艺劳动。 (二)洛克(1632—1704)的学前教育思想 1.在绅士教育体系中,德育最重要。在德行的培养方面,他反对父母溺爱、放纵子女,主张对儿童慎用体罚与训斥,正确地运用奖励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 2.“白板说”。他认为,人心中没有天赋的观念,人生来就如一块白板,理性和知识都从经验中来。 (三)卢梭(1712—1778)的学前教育思想 1.教育要顺其自然。儿童的天性是善的,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 2.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应亲自教养孩子,努力提高孩子的体质,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训练孩子的感官和语言。 3.首次提出“发现法”。主张进行直观教学,让孩子在活动中自然成长。(四)欧文(1771—1858)的学前教育思想 1.重视人的性格形成和性格教育。 2.提出用科学而非宗教或迷信来教育儿童。 3.重视幼儿教育,主张设立幼儿学校。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 (一)福禄贝尔(1782—1852)的学前教育思想

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

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 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 对西方政治制度这门课的学习中,我接触了许多不同国家,以及他们不同时间段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不过要说对于哪部分最感兴趣,我想就是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了。自由,平等这几乎是所有人,无论平民还是许多政客终其一生所奋斗或者所希望的。而在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学习中,我从中看到了自由和平等的种子,而在如此长的时间以前,就有一个国度对于自由和平等有了那么好的体现也让我感到非常佩大学网服。 古代希腊、罗马是世界闻名的中心之一,以各自的特色在世界文明史上一直占有突出地位。古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航海民族”之誉的特性以及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赋予了希腊文明独特的魅力,经过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等的努力,雅典民主政治臻于鼎盛。继希腊之后,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文明中心,而罗马法又构成这一文明的重要内核。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不仅严格界定了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而且阐明了相关法理,为人们提供了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依据。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古希腊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雅典城邦的民主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古代一位诗人说:光

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如果说希腊的光荣体现在其城邦民主制度的话,那么古代罗马的伟大又体现在何处?罗马本来是一个弹丸小国,后来却形成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罗马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血与火的历史,罗马的兴衰成败已经成为过去,但罗马人创造的文明成果仍千古犹存。关于古罗马起源的传说有这样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特洛伊城在火光和叫喊中陷落了,全城遭到大屠杀,幸免于死的人全都沦为奴隶。混乱之中只有特洛伊国王的驸马阿伊尼逃出来,他的后人建立了一个王国。后来有一个公主,但公主的叔父在篡夺了王位后,为了防止公主结婚生子威胁自己的王位,便任命未婚的公主为巫女。这是主管祭神的职位,像修女一样不得结婚,美丽的公主和战神玛尔斯一见钟情,生了双胞胎,起名罗莫路和勒莫。叔父闻知此事大怒,将公主投入大牢,又把那双胞胎放在篮子里抛入台伯河,指望那篮子飘入大海将那双胞胎淹死。再说那兄弟俩的篮子被河口附近茂密的灌木丛构住而停了下来,两人的哭声引来了一只过路的母狼。意大利的狼都带点慈悲心,不但没 吃掉双胞胎,反用自己的奶去喂养他们。后来一个放养人经过,发现了兄弟俩,将他们抱了回去抚养成人。这两人便是罗马的建造者。 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中叶,据罗马人推算是公元前75年,罗慕路斯在

学前教育原理全部教案

学 前 教 育 原 理 教 案 第一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教学目标:掌握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过程和现代主要的理论流派,对学前教育理论产生初步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主要流派中的前六个流派的理论观点。 教学难点:精神分析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 (一)我国古代家教思想中提出“教子婴孩”、“早欲教” (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母育学校教育,是指出生到6岁的儿童应在母亲身边接受教育 (三)近代幼儿园产生后,学前教育的年龄趋向于3岁到入学前。 (四)当今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应为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一)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 1、领先性 2、长久性 3、单独性 4、随意性 5、随机性 (二)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 学前社会教育指出由社会各方为学龄前儿童开设的集体保育教育机 构及设施。其特征如下: 1、群众性 2、目标性 3、计划性 4、多样性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学前教育主张 1、从学前期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

2、重视学前期的教育 3、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4、根据人的身体发育,从出生起每7年划为一个自然段。 (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为系统学前教育理论建立奠定了基础。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作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大教学论》、《母育学 校》、《世界图解》。 2、法国教育家卢梭《爱弥儿》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3、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 著作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学前教育学从教育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837年福禄被贝尔在勃兰根堡设立一所幼儿学校,专收3—7岁的幼儿。1840年正式将学校取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福禄贝尔基本的教育思想。 三、进入20世纪以后,学前教育形成了相互吸收又各具特色的理论流派。 (一)杜威的儿童观及其学前教育理论 1、杜威的儿童观。 2、杜威对教育本质的看法。 3、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说”。 4、对杜威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家 1、蒙台梭利生平简介 2、基本教育思想 3、教育方法 (三)精神分析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菲、弗洛伊德提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