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信息门户网]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信息门户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门户

[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信息门户网]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信息门户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门户
[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信息门户网]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信息门户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门户

南京农业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信息门户南京农业大学信息门户供大家参考选择。

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信息门户南京农业大学信息门户

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信息门户

(点击下面图片直接进入界面)

南京农业大学办学历史

建校初期

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时期(1902-1912)

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农业院校之一,南京农业大学的起源可追溯至1902年开始筹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

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三日(即1902年5月30日),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筹办学堂情形折》,呈请在原设水师学堂、陆路学堂及格致书院外,另建小、中、高等三所学堂。刘坤一病逝后,三江师范学院由张之洞创办,并于1903年3月开办于江宁府署,同年迁移至北极阁。其后继者魏光熹则主持了三江师范学堂的建造,筹措经费,管理师资,招考学生等具体工作。

三江师范学堂设理化,农业博物,历史,舆地,手工,图画诸科,并设速成科,而农业博物科先后聘请日本农学士伊藤村雄、安腾安为农学教习。

1906年,时任两江总督的周馥将三江师范学堂改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改制后的两江师范学堂,利用原有的师资设备,培养理化数学、农学博物和手工图画技艺方面的中学教师,具有促使初等教育走向工农实业生产的意义。课程设立包括有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和农艺等。尤其在李瑞清任校长时,注重实用教学,提倡“手脑并用,智识兼修”,开设分类科和选科,注重动手,不尚空谈。把原来只在课堂上讲授的博物科改为农业博物科(农学博物科),学生必须兼习农学。并先后建立了木工场、金工场、农场和养蚕室、购置农田100多亩,耕牛数十头,供农学博物科生实地实习之用。

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校)农业专修科与东南大学农科时期(1917一1927)

1914年9月2日,韩国钧咨请教育部改“两江优级师范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委任江谦为校长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4年,私立金陵大学首设4年制农科,开中国四年制大学高等农业教育之先河,1930年,农科扩展成为金陵大学农学院。新中国成立以后,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改名为公立金陵大学农学院。

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设农科。

1921年,在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部分系科归入东南大学后,国立东南大学在南京正式成立,两校用同一个校园,校门口挂两块校牌,校产和经费也属两校共有,但当时的农业专修科仍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12月,决议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东南大学。同年7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撤销,东南大学学科涵盖文理科、教育科、工科、农科。

自1917年至1927年,涉农学科及院系不断的得到扩充,东南大学农科由农艺系(分设作物、土壤、农具等门)、园艺系、植物病虫害系、农业化学系(附农产制造)、畜牧系、生物系6系。

金陵大学农林科(1914一1929)和农学院时期(1930一1937)

1901年,美国基督教三个教派建立的汇文、基督、益智三所书院合并,成立了私立金陵大学。

1914年2月,裴义理建议金陵大学增设农科,得到批准后,农科正式设立,其目标是“培养农事指导员”,裴义理出任第一任农科科长,1915年任农林科科长。

1916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农学院的农学士、农艺教师茵思娄(J:HReisner)接任金陵大学农林科科长,任职10多年,他聘请美国农业科学家和曾留学美国的中国学者任教职,并将美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引入,使金大农科从办学宗旨到专业设置,课程配套以至教学、行政管理方面都按美国高等农业教育模式办理。

1930年,金陵大学将原来的文理科扩充为文学院、理学院,农林科也扩充为农学院。同时,燕京大学农业速成科停办,原有的资产转入金陵大学农学院,一批毕业于国外农学院的教师回到金陵大学任教,师资力量得到了扩充。

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时期(1928一1937)

1928年5月,国民政府始改第四中山大学为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也成为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

抗战期间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发生,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

日,淞沪抗战后,南京形式危殆,在宁政府机关及大中学校也不可避免的纷纷开始西迁。南京农业大学的前身金陵大学农学院以及中央大学农学院的各项工作虽然因时局而受到较大的影响,但仍然克服了种种困难,尽己所能的在四川开展农业推广活动。

建国初期

1949年4月,南京解放,中央大学农学院的教学工作未受影响。1949年8月8日,根据南京市军管会文教委员会通知,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2日,成立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中央大学农学院也随之更名为南京大学农学院。

抗战胜利后,金陵大学回迁至南京汉口路原址,并于9月份如期开学。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的决定及《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两校合并筹备委员会拟具的两校合并方案》,1951年9月,两校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至此,金陵大学农学院结束了37年的教会学校历史。

1952年10月20日,由于全国的院系调整,主要由金陵大学农学院、南京大学农学院和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的南京农学院正式开学上课。

1963年国务院决定将南京农学院列为全国重点高校,由农业部和江苏省双重领导,以农业部为主。此时的南京农学院已有在校本科生2500名,专科生500

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Portal

武汉科技大学数字化校园统一信息门户用户手册 2012年12月

目录 1. 统一信息门户总体介绍 (3) 2. 用户登录 (3) 2.1正方认证平台(CA)证书导入方法 (4) 2.2登录初始账号 (9) 3. 安全中心 (10) 3.1密码修改 (10) 3.2密码保护 (10) 3.3密码找回 (12) 4.信息门户主页面介绍 (13) 4.1.学校主页导航 (13) 4.2.个人信息 (13) 4.3.业务系统入口 (14) 4.4.信息展示栏 (14) 4.5.校车、学期日历查询 (14) 4.6.外部邮箱查看 (15) 4.7.常用快捷服务入口 (16)

统一信息门户用户手册 1.统一信息门户总体介绍 数字化校园是将全校应用系统进行数据整合、服务集成,从而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相对孤立信息资源融合。统一信息门户是数字化校园的展示窗口,为广大师生访问各种校园信息服务提供便捷统一的访问入口,目前在门户中集成了办公、教务、研究生、科研、财务、图书、一卡通、邮件、医疗、学校网站公告等学校业务系统及各种信息资源。 2.用户登录 信息门户访问方式:登录学校主页,点击页面右上方的“教职员工”或“在校学生”。 进入后,如果出现如下图页面,则是由于本地浏览器还未导入正方认证平台(CA)证书。高版本的浏览器IE8 、360浏览器如下图: IE6浏览器显示如下图:

如果是高版本浏览器IE8、360的可点击“继续浏览此网站”。 如果是低版本浏览器IE6的可点击“是”按钮。 会进入到如下图登录页面,如果不想每次都看到如上图页面,可以参阅下页:正方认证平台(CA)证书导入方法。 进入登录界面后直接输入账号可登录信息门户。 2.1正方认证平台(CA)证书导入方法

大学个性化教育报告

关于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的学习 一:个性发展教育的目的 教育是培养年轻一代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同时也是促进一个个活生生的"未熟"个体发展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实践活动。因此,正确反映一定社会需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要求的科学的教育目的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受教育者,在他们的身心发展上体现出来。也就是说,要通过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客观规律的教育活动,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去培养、发展一个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个性。 重视个性发展,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之一.在历史的进程中,个性发展始终是一种动力,其魅力就在于它符合人类愿望--充分、自由的发展.人们业已察觉到:注重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培养主体意识,形成创造才能,提高个人价值,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教育既要培养会生产的人,也要培养会生活的人,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的生存及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育不仅要反映社会的要求,还必须充分反映人的本性要求,这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所在,因此,培养学生个性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内容。要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就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创造性。 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目的是量身定制的、是个性化的,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目的不是单一的、固定的、模式化的、被限定的,而是因人而异的、尊重个人选择的、符合个性倾向的,是结构化的、多元化的、阶段性的、适应教育对象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个性化教育的目的不是学校教育中单一的灌输学科知识、追求考试成绩、考取名牌学校和获取学历学位等作为学生和学校的目标;个性化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帮助被教育对象或学生形成完整独立人格和优化自身独特个性,也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口号。个性化教育是帮助被教育对象或学生形成完整独立人格和优化自身独特个性;帮助他成为一个他个人和家庭所希望、适应社会所要求的那种个性的人;个性化教育是帮助被教育对象或学生释放生命潜能,突破生存限制;帮助他做好或做成他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事情或给予他做好或做成他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事情的能力; 二:个性发展教育醒目介绍 小组名称:教师教学能力训练和培养 试讲内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小组培养目的:对要进入校园教书育人的学生进行培养,意在提高教学能力和职业认知,是我们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并且对职业必须要具备能力及习惯进行培养,教案的设计是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从教案的设计可以延伸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培养,因此本小组的整个学习过程围绕教案的设计及试讲来进行。 三:个性发展教育内容及过程 3.1个性发展教育过程:

高校校园信息化门户系统的实践和探讨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与迅速方展,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并因此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具备了更多的数字化特征,也给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由数字技术和数字化产品带来的全新的更丰富多彩和具有更多自由度的生活方式称之为“数字化生活”。在商业化的世界中,众多企业正在把自己转变成一种称为“数字神经系统”的新型组织,让企业能够以数字神经系统的方式对内部业务流程、知识共享和网络商务进行整合,快速响应全球化的竞争。 同样,作为培养和造就新世纪人才的教育系统和高校,也面临同样的社会环境变化趋势。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高校如何在校园网的基础上营造多姿多彩的数字化氛围,实现校园的数字化,这是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方位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质就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优化,从而提高各种工作效率、效果和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校园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校园网络建设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它应是一个综合的学习、教育和管理平台,它应该能让不同的参与者可以获得不同的参与感受,能够为所有的参与者提供实时性与个性化信息服务。那么,如何进行校内数据的集中和对现有或将来应用的集成?如何将学校内的海量信息数据展现给所有的参与者?如何为所有可能的参与者提供统一的信息访问入GIAE(General Information Access Entrance)。信息门户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和解决以上的目的和疑问。 一、信息门户技术 信息门户技术是近年时兴起来的,在它刚出现时,主要应用于企业之中,因此它最初是以企业级信息门户EIP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被人们所认识的。现如今,信息门户技术已经渗透到多方面的应用之中,简称为Portal。那么什么是Portal呢? 简单地说,Portal就是所需要的信息。定义一:一个机构的Portal是为其信息提供的个性化和便携访问的单一入口点。根据该定义,传统的报纸、广播和注重内容的有线TV频道等都可以称作Portal。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内容以爆炸性的速度飞涨,这些都已经过时。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沟通无限、跨越时空的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是机遇更是挑战,面对如潮信息,信息高效、廉价、有向、有序的流动成为互联网最根本的需求,从而基于Web的Portal便成为新的流行,被广大的用户所接受。 对于基于Web的Portal,我们可以给出如下的定义二:Portal是针对指定用户和团体的Web站点,它提供了如下的 高校校园信息化门户系统的实践和探讨 李卫民 (鹰潭广播电视大学江西鹰潭335000)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高校如何在校园网的基础上营造多姿 多彩的数字化氛围,实现校园的数字化,这是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校园信息门户对于整合高校信 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部门间联系,促进管理型向服务型高校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校园信息;门户;PORTAL;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G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537(2010)04-0103-03 [收稿日期]2010-08-24 [作者简介]李卫民(1970-),男,山东单县人,鹰潭电大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103-

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学习和探讨

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学习和探讨 我国提出的“一国两制”模式,已经在香港、澳门回归上获得了成功;如在改革开放上,我们熟悉的广东“深圳特区模式”,上海“浦东发展式”。 在教学上,我们熟悉的模式就更多了。如段力佩提出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模式等。 什么是模式?定义:“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构建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证实,即有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别、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模式,从而促进实践发展。”“模式是客观实物的相似模型(实物模型)、是真实世界的抽象描写(数学模式)、是思想观念的形象显示(图示模式和语义模式)。” 模式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问题解决的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人们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是:问题明确后,先凭借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已有经验或直觉思维,假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尝试性的方案。然后,将这个方案应用于一个具体实例,去尝试解决问题,得到结果,证实方案的可行性、效果,并在最初方案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补充或修正这个方案。遇到需要解决相同问题时,运用修正的方案再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修改、完

善。经过多次的实践和思考,就可以概括为建构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式。所建构的模式反映解决问题的基本操作程序,在这一过程中要用到直觉、逻辑、模拟等多种科学的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是运用于教学的操作程序和思维方法 教学模式是教学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它涉及到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践条件、师生关系以及评价标准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它反映组织教学的过程,所以,可以说是教学模式是操作的程序;它又体现了施教者在一定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对教学的诸多因素的思考、探究的过程,所以又是思维的方法。 如段力佩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是对教学程序的概括,同时是段老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提炼出来的,体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视。 如魏书生的“六步自学教学模式”(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也是对教学程序的概括,又反映了魏书生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治的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探索的成果。 如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习式)“三主”是对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关系,学习主要方法的概括,表现了钱梦龙的教育思想和思维方法;“四式”是是“三主”思想对教学实践探索提炼出的教学操作的基本范式。 2、教学模式的特征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设计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设计 1.1.1.平台概述 建设面向校内外的信息服务网站(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及时发布学校各类信息。对社会公众和校内师生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和进入相应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入口。 该平台位于智慧化校园体系结构中的最上层,实现智慧化校园各应用系统与用户的人机交互服务平台,是智慧化校园的信息集中展示的窗口。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需将智慧化校园的信息和应用资源有机整合成一个统一的WEB页面,用户只要拥有一个帐号,就能访问到权限范围内的所有资源。同时,门户平台要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定制,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定制信息和服务内容,个性化设置自己的界面风格,用户可以享受到智慧化校园所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1.1. 2.平台功能 1.1. 2.1.老师门户 从教职工的角度出发,提供满足其工作、生活、服务等的全面信息化服务。如通过统一的信息门户平台,为教职工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查询如:教职工个人的办公、教务、财务、科研等的信息化。 老师首页提供老师角色相关个性化服务功能,如下图所示: 图:老师门户 提供给老师用户功能规划如下表所示:

1.1. 2.2.学生门户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从学生入校到在校学习生活再到毕业离校等各个阶段的、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服务。如:学生关注的新闻通知公告等校内信息,学生的选课、成绩、学分、缴费、贷款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信息化服务。 针对学生角色个性化资源服务的功能,效果图如下图所示:

图:学生首页提供给学生用户功能规划如下表所示:

1.1. 2. 3.领导门户 站在学校全局的层面,将高校视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基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为高校提供涵盖整个校园相关的信息化、智能化服务。领导需要部门相关信息时,直接通过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就可以获取所需信息,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到各个部门去索要。同时若需要对一些请示进行批复,同样可以在这之上完成,极大地方便了领导办公。

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XXXXX学院 信息化建设规划(201X年X月X日)

目录 1信息化建设背景及需求分析 (1) 1.1人文背景 (1) 1.2学校信息化现状 (1) 1.3学校目前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 1.4需求分析 (5) 2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 (6) 2.1建设原则 (6) 2.2核心建设思路 (7) 2.3总体建设目标 (8) 2.4阶段建设目标 (8) 2.4.1第一阶段建设:应用为先,为师生提供便捷服务 (8) 2.4.2第二阶段建设:整合数据,消除信息孤岛 (9) 2.4.3第三阶段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全面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 (9) 3总体规划及建设内容 (10) 3.1一期项目建设内容 (10) 3.1.1招生管理系统 (10) 3.1.2迎新管理系统 (12) 3.1.3学生缴费管理系统 (15) 3.1.4宿舍管理系统 (16) 3.1.5就业管理系统 (16) 3.1.6教务管理系统 (19) 3.1.7人事管理系统 (88) 3.1.8学工管理系统 (93) 3.1.9图书管理系统 (119) 3.1.10一卡通管理系统 (120) 3.1.11站群管理系统 (146) 3.1.12应用系统集成 (151) 3.2二期项目建设内容 (160) 3.2.1信息标准建设 (160)

3.2.2数据智能采集平台 (160) 3.2.3数据质量探测工具 (161) 3.2.4数据标准管理平台 (162) 3.2.5数据服务平台 (163) 3.2.6信息门户平台 (164) 3.2.7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166) 3.2.8移动智慧校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三期项目建设内容 (167) 3.3.1统一支付平台 (167) 3.3.2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及分析 (170) 3.3.3大数据应用-学生安全预警及教学趋势分析 (171) 4数字校园建设的成果展望 (174) 4.1总体建设效果 (174) 4.2用户体验效果 (175) 5保障措施 (178) 5.1组织保障 (178) 5.2项目培训和推广措施 (179) 6投资预估 (180)

浅谈高校篮球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

浅谈高校篮球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高校篮球教学倡导“尊重学生,以人文本”的现代化教学理念,而实施个性化篮球教学与该理念不谋而合。因此,高校篮球教师应善于在篮球教学中渗透个性化教学理念,巧用多元个性化教学策略优化篮球教学,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篮球素质。本文就如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提出有效建议,以飨读者。 标签:篮球教学;高校;个性化;教学理念;有效建议 个性化教学是迎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完全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迎合学生的学习期待与需求,是能充分激发学生激情,调动学生热情的教学模式。但纵观当下高校篮球个性化教学现状,乐观与悲观并存,故教师要不断创新个性化教学策略,改善教学现状,提高篮球教学质量。 一、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现代的个性化教学理念 对于高校篮球教师而言,端正态度,提升认识,强化重视是其践行个性化篮球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浪潮的推动下,传统的篮球教育亟待更新与改革。在此背景下,个性化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但许多教师依然囿于传统篮球教学模式,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这不利于高校篮球教师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树立科学现代的个性化教学理念。 提升认识,树立科学现代的个性化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两点:①尊重学生的篮球学习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篮球具有竞技性、娱乐性与健身性,而这几点恰是学生所关注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全面渗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使学生得到更好的篮球学习体验。②树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篮球教学理念。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极大遏制了学生篮球学习的积极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营造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情境。 二、丰富与拓展篮球教学内容,践行个性化教学 贯彻个性化篮球教学理念需要从篮球课程以及篮球教学内容抓起。个性化教学是高校篮球教学的一种时尚与潮流,它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兴趣、认知、期待以及学习特点等因素,开展多元化的篮球教学,丰富篮球教学内容,使篮球教学内容更加富有立体感、层次感,更能吸引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断推动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 也就是说,在同一堂篮球教学课中,教师要巧用多种教学策略,尽可能丰富和拓展篮球教学内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继而全面积极投身篮球教学活动。例如,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热身、带球、传球、上篮、投射等是一些基本篮球学习项目,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女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

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摘要: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已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与之相适应的校园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本文提出了东北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并给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实施方案,以期对今后进一步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1.引言 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接入”的目标,可以向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基本网络服务,部分应用支持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在校园网上平稳运行。这些都为东北大学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最终实现“校园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搞好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事关学校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大事。一个较为实际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将对长期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首先,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施任何系统工程必需的步骤和一贯做法。其次,校园信息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步完善。同时,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员工下大力气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校园信息化的成果更加巩固。另外,校园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点带面,逐渐突破,逐步全面铺开。从长远着想,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设计校园信息化的蓝图是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全校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加大各个二级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考核力度,将信息化建设变成一个人人支持的大环境。使得全校师生员工投入到信息化校园建设环境中来,才能不断开发出来网络上的应用系统。 2.建设原则和总体目标 校园信息化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从教学环境、教育资源到教学科研活动全部信息化。其特点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把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等进行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得校园内的教师、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各种教学、科研

民办院校大学生个性化教育途径研究

民办院校大学生个性化教育途径研究 1个性化教育概念个性化教育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和对人的个性潜能的发掘,主张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素质,对人的教育要以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积极提倡发展教育的特色化,是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素质与改变学生不良的个性素质的一个统一过程,是个性化与社会化,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2民办学院学生特征和现状 2.1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民办学院学生对待学习缺乏主动性且比较随意,学习上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往往主动避开,不肯钻研;同时,他们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学生求异意识较强,在人际沟通、组织协调以及创造能力上显示出一定优势。因此,在日常学习中,他们往往避开自己的学习劣势,利用自己的自身优势,这直接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大大减少,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不断增加。 2.2个体意识明显,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相对来讲,民办学院学生更具有独立的个性。在相对自由的 大学生活中,由于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一方面造就了他们的创造空间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对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他们出于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愿望去发挥和表现自身的潜力。在人际交往中往往缺少大局意识、团队意识,表现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特点。

2.3重视自身素质提高,但往往不能持之以恒 一方面,与普通院校相比,民办学院高额的学费给学生带来 了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很快转变为追逐理想职业的行动。他们期望自己能得到与普通本科生一样的就业前景和待遇,希望社会麓给予他们一个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渴望在交往中获得尊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因素,使他们产生了“能力不足、低人一等”的感觉,对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的各种待遇等持有怀疑态度,当行为结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时,他们感到沮丧,普遍缺乏韧性与毅力。 3民办学院个性化教育路径探索 3.1 因材施教,建立个人成长导师制因材施教作为教育教学原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大学教育自然离不开这一原则。然而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师只负责教学,上完课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至于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是否接受得了,接受到什么程度,大部分教师对此是无所谓的,所以根本谈不上知其学生的“材”,知其个别差异,知其个性。反过来,一个不知学生之“材”的教师又如何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教学呢?可见因材施教在高校里实际上大多成为了一句空话。究其原因;一是在于没有太大的教学压力,因而也就没有必要去充分认 识学 生及其个性;二是在于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认为学校教学目标是把所在学生都培养成同一个标准件的建设者就行了。因而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只要平时听听课,考试及格就行。至于能否满足学生个

智慧校园门户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校园 门户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建设目标 (3) 第二章、总体规划 (4) 2.1.建设原则 (4) 2.2.总体架构 (5) 2.3.分阶段实施规划 (6) 第三章、智慧门户 (6) 4.1.校园门户平台 (6) 4.2.家校帮客户端 (8)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经过多年发展,我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校园网络基本普及,信息化应用已逐步深入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日益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智慧校园改造的信息化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信息化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信息化教学探索不足; ?适切性信息资源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并未建立; ?校园信息需要统一整合分析,促成智能化校园管理。 1.2.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平台提高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并探索如何促进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实现形式,逐步解决校园教学的全向交互、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校园管理的高效协同、校园生活的个性便捷,最终实现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具体目标就是实现“五个智慧化”和“一站式服务”: 智慧教学 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智慧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智慧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智慧管理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智慧教务 构建综合教学管理的智慧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

高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我校自2000 年建立校园网络以来,学校各职能部门利用校园网络已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目前我校各部门所应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有学生处的学生管理系统,教务处的教务系统,网管中心的网络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图书系统,人事处的人事系统,OA 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等。 从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可见,以上大量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均分布在二级部门进行低水平,重复管理。各重要数据的产生源大多分布在各二级部门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现有的比较重要的应用几乎都没有应用级别的备份。 因此建立一个集中管理、规范的数据中心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数据不统一为学校带来的影响 由于这些系统没有进行过统一的规划与统一的管理,因此经常会出现以下的一些问题: 1、数据的及时性 由于缺乏数据的统一管理,在数据上报时总是不能够及时有效的上报数据。 2、数据的准确性 由于工作人员各人做事方式和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方面上的差异,管理执行过程中难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正确、即时、协同高效。

3、数据的重复性 由于数据不统一各院系及各职能部门经常会出现重复统计数据的现象发生,增加了各工作人的工作量。 4、数据的安全性 由于工作人员可以在本地机器上导出,拷贝并借助第三方工具 (QQ/OUTLOOK/FT等)在公网上传递文件,学校的机密也容易从内部泄露;计算机的硬件损坏造成学校重要数据丢失,造成学校经济损失。 三、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根据我校信息化现状和需求,结合数字校园发展大方向,我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应是建设一个中心、一套标准、四个应用支撑与管理平台;开发一系列应用系统,集成部分原有系统;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个性化、可订制的综合校园信息服务门户。“一个中心”是立足于应用系统长期发展与建设的需要,集中管理全校网络应用和软硬件平台的校园网数据中心;“一套标准”是指符合国家、教育部、相关行业标准并用于规范学校各业务系统持续建设的信息编码标准集;“四个应用支撑与管理平台”是为实现全校数据共享和信息编码统一的共享数据平台,为业务系统开发提供快速定义和开发集成接口的业务构建平台,为全校师生用户在校园网上提供惟一数字身份的统一认证授权平台,为全校师生用户提供惟一的服务访问入口的信息门

电子校务建设(统一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统一数据库平台)

电子校务建设和信息资源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在福建华南女子学院电子校务 建设时应合理应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优化信息资源 的管理。 统一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统一数据库平台的建设将为信息资源 共享提供技术上的支撑,为建好这一技术支撑平台,我们将建设的关键过程作为切 入点,以先进的、顺应发展潮流的技术手段,保证电子校务的先进性与可持续发展 性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的电子校务建设中,从整体上可以采用以下关键技术。 一是基于 JZEE 的标准开发架构 。目前,Java/J2EE 技术因其结构清晰、开放 性好、性能及安全性好的特点,得到各厂商的广泛支持,并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其强大的组件技术,提高了可重用性,便于系统的移植。高效的中间件技术,使得 业务逻辑与数据层、界面层相互隔离,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在系统中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于标准 JZEE 规范开发,基于 MVC 框架设计 模式,采用 Java Bean 的业务逻辑封装,采用 JSP/Servlet 的表现逻辑设计。 二是基于 CK/PKI 的信息安全技术 PKI 即公钥基础设计,是一种以公开密钥 理论为基础的在线身份认证加密技术。我们可以利用公开密钥理论的技术建立起在 线身份认证的安全体系。而 CA(Certification Authority 认证中心)则向用户提供完整的基于 PKI 技术的数字认证服务。在应用中它提供以下功能:通过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方法来确认用户身份,通过授权控制来实现对信息资源和应用的访问控 制,采用加密技术来保护信息的机密性,通过对信息摘要和数字签名的验证来提供 数据的完整性保护,采用数字签名来提供数据的不可否认性。 三是工作流技术 电子校务系统作为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业务的电子化实 现,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业务流程。工作流技术是一种理解、定义、自动化以及改善 业务过程的技术。它在以下几方面支持业务的实现即基于浏览器的图形化的工作流 定义:运行时工作流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流的设计和模拟,支持任务指派的负载均 衡算法,支持多个工作流实例的协同作业。 以上关键技术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了信息资源的贡 献和数据的及时更新,给管理和应用提供了保障。但效益的发挥还得依赖于技术的 实现,如果只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而忽视了组织机构 和业务管理流程的再造与调整,那么电子校务的建设就会流于形式,其优势将难以 发挥。 因此,我们在采用以上关键技术的同时,还需合理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采取信息资源协同和流程协同,进行统一平台建设,对信息内容和信息技术进行全 面集成,逐步消除孤岛效应,确保多个信息系统能够安全、快捷的信息交流,提高 校园网信息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信息门户网]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信息门户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门户

南京农业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信息门户南京农业大学信息门户供大家参考选择。 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信息门户南京农业大学信息门户 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信息门户 (点击下面图片直接进入界面) 南京农业大学办学历史 建校初期 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时期(1902-1912) 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农业院校之一,南京农业大学的起源可追溯至1902年开始筹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

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三日(即1902年5月30日),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筹办学堂情形折》,呈请在原设水师学堂、陆路学堂及格致书院外,另建小、中、高等三所学堂。刘坤一病逝后,三江师范学院由张之洞创办,并于1903年3月开办于江宁府署,同年迁移至北极阁。其后继者魏光熹则主持了三江师范学堂的建造,筹措经费,管理师资,招考学生等具体工作。 三江师范学堂设理化,农业博物,历史,舆地,手工,图画诸科,并设速成科,而农业博物科先后聘请日本农学士伊藤村雄、安腾安为农学教习。 1906年,时任两江总督的周馥将三江师范学堂改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改制后的两江师范学堂,利用原有的师资设备,培养理化数学、农学博物和手工图画技艺方面的中学教师,具有促使初等教育走向工农实业生产的意义。课程设立包括有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和农艺等。尤其在李瑞清任校长时,注重实用教学,提倡“手脑并用,智识兼修”,开设分类科和选科,注重动手,不尚空谈。把原来只在课堂上讲授的博物科改为农业博物科(农学博物科),学生必须兼习农学。并先后建立了木工场、金工场、农场和养蚕室、购置农田100多亩,耕牛数十头,供农学博物科生实地实习之用。 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校)农业专修科与东南大学农科时期(1917一1927) 1914年9月2日,韩国钧咨请教育部改“两江优级师范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委任江谦为校长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对高校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思考

面临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创新型人才的输出量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同我国当前的培养模式不无关系,而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模式顺应了时代要求。个性化培养在强调共性教育的同时,更强调个性的发展、思维的自主发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为造就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可能。在当前形势下,培养出自主性强、创新能力强的新世纪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 一、个性的内涵及差异 所谓“个性”,是指个人特有的能力、气质、兴趣、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属性;二是这种独有的属性会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的个性既不容易改变,但也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个性有先天性,但同样会在后天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受到影响,如通过教育来引导人,摒弃不良个性,保留和发展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个性。这种前提给个性化培养模式提供了先决条件。 人和人是有不同的,不同在什么地方,这是个性差异化教育初期需要探索的地方。在少儿时期,大多数情况下的一言一行都是真情、真实的表露,因而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容易判断。而大学生是成年人,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善恶美丑辨别得比较清楚,在特定的时候特定的场所,因利益及评价关系,会刻意做一些隐瞒,给教师对其个性的评判造成一些误判。因此在差异化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活动、观察等互动方式,特别是在学生无压力、绝对放松的状态下去掌握学生真实的个性特点,发现学生的个性兴趣,制订针对性强的培养方案。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保护个性、张扬个性,其前提就是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差异是一种本质的回归,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确认个性的真实性,认识上不能有大的偏差;二是承认差异,包括正面的,也包括反面的。不仅教师要接纳差异,学生本身也要正视差异。只有在认可和接受个性差异的条件下,才 能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保证个性化培养的顺利实施。 个性化培养模式,其本质就是对学生差异化个性的利用,把学生的差异视为一种重要教学资源,利用这种难得的教育资源并给予助力。木桶理论表明,一个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木桶的容水量由组成木桶最短的一块板决定。我们在实施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方案中可以应用反“木桶理论”,教师在实践中着力于学生的“长板”,大力培养他们优良的个性品质和独特性,肯定个性,发挥个性。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和培养,使学生实现独特的自我价值。 二、个性化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 个性化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性格爱好、知识基础、成就取向上都有差异。个性化培养,要求高等教育从人的个性出发,强调人的创造力和潜能,针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在某一方面有专长并可以适应社会需要的个性化培养方案。然而,目前高校大多数存在评价体系固守陈规、教育管理体制统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传统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制约高校个性化培养的因素。 1.固定的评价思维和判别标准。传统高等教育虽然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标准,但对人才质量的评价上,往往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本身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固定的判别标准影响,用成绩的单项指标否定自己,这大大抑制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发展,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抑制了学生自身未来的事业发展。 2.教育管理体制统一,高校缺乏办学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校长期运行于计划经济环境中,教育部门对大学施行的几乎是统一管理。各高校几乎都是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方式,以及雷同的课程安排。其教学和科研模式流于俗套,缺乏创造性、能动性,课程设置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试问这种“一致”如何能培养出个性化人才?这种无特色的办学模式压抑了人才成长,不利于为人才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文章通过探析个性差异的内涵以及个性化培养模式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高校个性化培养模式的路径:树立个性化教学培养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条件;针对不同个性类别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改进教学管理制度,将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转变为彻底的学分制;倡导主动实践,主动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教育学生差异 个性化培养 [作者简介]卢洁(1970-),女,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学生工作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苏镇江 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视角的高等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a/2011/01/012)和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高等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KT201118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69-02 对高校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思考 卢洁

高校信息化建设教学文案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 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1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甚至1000M或万兆,高校信息化体系初现规模;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很大;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渐丰富。但经过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后,下一步的投入方向、整体目标不明,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 展。 1.1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 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1.2服务粗糙,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毫无疑问,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但仅依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评估系统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1.3重设备购置,轻软件投入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趋势表现得非常明显,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网络利用率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信息服务粒度大。 1.4缺少有力的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虽然各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 小组,但往往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当把1000M校园网建立起来后,接下来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管理决策智能化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所适从,甚至停滞不前。 2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结构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硬件环境(包括设备、教室、办公室)、教学资源(如图书杂志库、教案讲义库、软件课件库、试题成绩信息等)、到教学活动(包括上课、学习、辅导、答疑、作业)、最后到管理(检查、督促、考核、评比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地学习,充分发展其个性特长。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开展个性化教学就成为至关重要的措施和手段。什么是个性化教学呢?简言之,个性化教学就是使教学适应个体个性化的自然需要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个性化教学都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梦想。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制约和教学条件的落后,使这一梦想往往沦为空想。今天,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普及的现代教育技术终于为这一梦想带来了强大的支持,使它有了普遍实现的可能,也就使每一个学生主动发展有了可能。 一、现代教育技术为个性化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1教学效率极大提高,为师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毋庸置疑,作为更高层次、更理想化也更复杂的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需要师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过分重视考分,由于教学进度的缓慢和信息资源的单一,机械、重复的知识传输和训练占据了师生很多时间和精力。背负这样的负担,根本不可能针对个性需要进行教学。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生产力,极大地解放了师生,它快捷、方便、信息丰富等特点,加快了教学节奏,增大了教学容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为个性化教学赢得了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2教学效果极大增强,激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个性化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的个性,个性人人都有,只是强弱不同。以前培养出来的学生,之所以多属千人一面,缺乏独创精神,乃至衍生许多不良的心理品质,同传统教学单一、死板的要求是分不开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光、动画等融为一体,进行信息和知识的加工与处理,同时将当今世界最新的信息显示出来,新颖巧妙,形象生动,动静兼备,学生的脑、眼、口、手、耳一起调动起来,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使师生关系处于交互状态,不仅学生的学情能及时反馈给教师,而且也使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使过去的“被动学习”真正转变为“主动探求”,实现了在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这就大大激活了个性化教学的源动力。 3教学手段极其灵活,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发达,其辅助教学的地位始终都难以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发挥着主导作用。不同的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系统的运作,使教学手段变得极其灵活,它触动了教师指导学生的兴奋点,调动了教师深入钻研业务的能动性。比如,过去教师只单纯使用粉笔、黑板、三角尺等易操作的教具,对其使用教具的能力要求极低。而今天,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操作,而且要能制作多媒体CAI课件,课件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心理特点,必须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还必须做到演示科学合理,恰到好处。这些无疑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运用教学技术,促进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思想、内容和方式方法,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是尊重、适应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态度、意志、情绪、理智乃至思维方式,都是不尽相同的,这些个性化表现正是学习的基础,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引导这些个性品质,优化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以达到最佳效果,就成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中心内容。笔者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