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小论文

物理化学小论文
物理化学小论文

物理化学的发展史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1 9世纪下半叶,热力学等物理学理论引入化学之后,不仅澄清了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概念,而且可以定量地判断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方向和条件。相继建立了溶液理论、电离理论、电化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的诞生,把化学从理论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物理化学发展展望

一、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1)化学体系的宏观平衡性质以热力学三个基本定律为理论基础,研究宏观化学体系在气态、液态、固态、溶解态以及高分散状态的平衡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规律性。在这一情况下,时间不是一个变量。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热力学、溶液、胶体和表面化学。

(2)化学体系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以量子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物体的体相中原子和分子的空间结构、表面相的结构,以及结构与物性的规律性。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

(3)化学体系的动态性质研究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的扰动而引起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速率和变化机理。在这一情况下,时间是重要的变量。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动力学、催化、光化学和电化学。

二、物理化学的分支

(1)结构化学

结构化学是在原子- 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分子构型与组成的相互关系以及结构和各种运动的相互影响的化学分支学科。它又是阐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能的相互关系的基础学科。结构化学不但与其他化学学科联系密切,而且与生物科学、地质科学、材料科学和医药学等各学科的研究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由于许多与物质结构有关的化学数据库的建立,结构化学也愈来愈被农学家和化工工程师所重视。

(2)热化学

它用各种量热方法准确测量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过程的热效应,从而根据热效应来研究有关现象及规律性。

(3)化学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是物理化学和热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物质系统在各种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中所伴随着的能量变化,从而对化学反应的方向和进行的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

化学热力学的核心理论有三个:所有的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各种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事物总是自发地趋向于平衡态;处于平衡态的物质系统可用几个可观测量描述。

(4)化学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映过程的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物质性质随时间变化的非平衡的动态体系。

(5)电化学

电化学是研究电和化学反应相互关系的科学。电和化学反应相互作用可通过电池来完成,也可利用高压静电放电来实现,二者统称电化学,后者为电化学的一个分支,称放电化学。

(6)溶液理论

溶液是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体系。溶液可以气、液、固三种聚集状态存在。

(7)界面化学

界面化学是研究物质在多相体系中表面的特征和表面发生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界面化学研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化学过程和规律,对界面体系特征和物理过程和规律也进行研究。

(8)量子化学

量子化学是应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基础科学。研究范围包括稳定和不稳定分子的结构、性能及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和相互反应等问题。

三、物理化学的发展

(1)世界物理化学的发展

一般认为,物理化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形成,是从1877年德国化学家奥

斯特瓦尔德和荷兰化学家范托夫创刊的《物理化学杂志》开始的。从这一时期到20世纪初,物理化学以化学热力学的蓬勃发展为其特征。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学体系,吉布斯对多相平衡体系的研究和范托夫对化学平衡的研究,阿伦尼乌斯提出电离学说,能斯脱发现热定理都是对化学热力学的重要贡献。

20世纪20~40年代是结构化学领先发展的时期,这时的物理化学研究已深入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世界,改变了对分子内部结构的复杂性茫然无知的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60年代期间,物理化学以实验研究手段和测量技术,特别是各种谱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由此而产生的丰硕成果为其特点。

60年代,激光器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的激光技术。大容量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微弱信号检测手段的发明孕育着物理化学中新的生长点的诞生。

70年代以来,分子反应动力学、激光化学和表面结构化学代表着物理化学的前沿阵地。研究对象从一般键合分子扩展到准键合分子、范德瓦耳斯分子、原子簇、分子簇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在实验中不但能控制化学反应的愠度和压力等条件,进而对反应物分子的内部量子态、能量和空间取向实行控制。

在理论研究方面,快速大型电子计算机加速了量子化学在定量计算方面的发展。对于许多化学体系来说,薛定谔方程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解的了。福井谦一提出的前线轨道理论以及伍德沃德和霍夫曼提出的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建立是量子化学的重要发展

(2)中国物理化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在30~40年代,老一辈物理化学家不仅在化学热力学、电化学、胶体和表面化学、分子光谱学、X射线结晶学、量子化学等方面做出了相当的成绩,而且培养了许多物理化学方面的人才。

第二阶段是1949年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各个高等学校设置物理化学教研室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在中国科学院各有关研究所和各重点高等学校建立了物理化学研究室,在结构化学、量子化学、催化、电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用于物理化学检测的仪器设备均采用欧、美、日等国家的产品,自主研发的设备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少,每年仅仪器设备一项,就有上亿元外汇流向国外。在物理化学的竞争被归结为检测仪器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的时

候,我国物理化学界亟须加强仪器设备方面自主创新能力。只有我们发展自己的检测技术及仪器制造业,才能摆脱对国外的依赖,从源头上进行自主创新。

四、物理化学的展望

●指导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化学热力学从平衡态热力学向非平衡态热力学发展,研究不可逆过程热力

学。对生物学、气象学及天体物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动力学进入微观快速反应的研究——分子动力学。运用分子束技术、激

光技术等试验手段,用量子力学理论研究具有确定初始能态的微观粒子,在基元过程中发生能量传递和跃激等的规律。

21世纪物理化学研究对象将不断扩展,研究内容将不断扩充,研究手段将不断进步。物理化学在继续进行分子层次的基础研究的同时,将更加重视分子以上层次的复杂体系基础研究,并密切与生命、材料、能源、环境等领域交叉。我国物理化学的发展应强调理论与实验方法的自主创新和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结合,加强具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目标和产业革新。物理化学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瓶颈问题。这是有学科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问题。

不尽详实之处,还望老师谅解!

物理化学课程论文

摘要:近年来,新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关心环境和未来是我们的责任。因此,笔者查证文献,分析了国内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前景,希望能对关心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朋友有所帮助。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 new energy have been developed rapidly around the world. As a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 being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future is our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I verify documents, analyze the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of the new energy technologies, with the hope that friends who concern for new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an gain some help from this text. 中文关键字:新能源发展现状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 英文关键字:new energy;development;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言:能源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减少碳排放让世界目光聚焦新能源。虽然传统能源在国际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仍然居多,但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缓解高油价压力、应对气候变暧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长远战略。而在我国,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方针被明确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发展新能源的春天已经到来。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源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而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加入WTO之后,意味着我们处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我们的着眼点不应该局限于中国。应该放到更大的背景下去看。而更加重要的是,我们正处于工业化阶段,而且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我们正处于重工业化的阶段,我们面临能源紧张的危机,所以我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人类所需的能源得到稳定而持久的供应,减轻和防止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把新能源技术摆在新技术革命支柱技术的重要位置,制定规划,采取措施,加大投人,积极发展。 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有的已被大规模开发和广泛利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称常规能源;还有一些能源,如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生物质能源等,是正在以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发和利用的能源,被通俗地称为新能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资源丰富、可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研究和开发清洁而又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是21 世纪发展的首要任务,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氢能具有清洁、无污染、效率高、重量轻、储存和输送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其开发利用首先必须解决氢源问题,大量廉价氢的生产是实现氢能利用的根本。目前,世界上氢的年产量是3600 万吨,但绝大多数是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中制取。由水电解制氢技术上是成熟的,但因消耗电能太多,经济上不合算。因此,必须寻找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的制氢方法。如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将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制氢方法。同时,安全、高效、高密度、低成本的储氢技术,是将氢能利用推向实用化、规模化的关键。目前,研究新的经济上合理的制氢储氢方法是

最新物理化学论文

辽宁科技大学 物 理 化 学 论 文 班级姓名 2015年11月28日

物理化学论文 首先很感谢方老师这学期的辛苦付出,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更让我们认识了自己,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创新思维。 一、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我们生活在这忙忙碌碌的社会上,有很少的人能停下脚步,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圣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尽管做不到圣人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每天做“一省”这样完全是有可能的。只有这样,才能纠正我们以前的错的行为和约束自己现在的行为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以前认为那完全没有必要,只要现在过得好行了才是真正的害了。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我活着不仅仅是为了现在的我活着。我有我的未来,我也有我的家人。如果只想着现在是对未来,对家人的不负责。 通过上方老师的课,我想起了我的大学梦,经过了三年的复读,一心追求大学,刚上大学的时候,是那么的斗志昂扬,认为上来大学就没有了过去没有了包袱,和别人是同一个起跑线给自己四年时间成就一个不凡的自己,老师曾经说过,在大学交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一点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学习的身旁一般都是一群爱学习的人。而玩游戏的人身旁往往都是一群玩游戏的人,或者一个寝室的人全抽烟喝酒,或者全寝室的人逃课,通宵。这些例子,比比皆是,所以以后交友要慎重。 二、学习物化知识,技能方法(实验) 通过这学期对物化的学习,我们的学习技能与方法提高了一个层次。以前的学习我们仅仅地认为是看看课本上的知识及公式,是怎么用纯数学公式推导而来的,这一直被我们认为是所谓的理解。然而,这是一个误区。学习一个真正的知识,我们应该学着去给一个物理量下一个定义,再根据其它已有的公式及实验去佐证它,去理解它。只有这样,才会对它有一个新的认识,有一个新的理解。 物理化学实验跟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实验,及其他班的物理化学实验有很大的区别,真的是不一样的,不是实验内容的不同,而是实验的要求不同,那些实验大都是由老师讲一下,然后演示一遍,最后让大家做一遍,记录几个数据就完事了。至于数据处理,用坐标纸一画也就完事了。但是物理化学就不同了,上到预习,下到实验报告,这样的收获也就多了许多,我第一次做数据记录表格用了一个半小时,现在就很快了,这让我熟悉了办公软件的应用,这些技能是其他班人学不到的,从物化实验课我学到了三点,第一是认真踏实做事的态度,一个不小心这个实验将会失败。第二是诚实做人,在做错事之后一定要承认错误否则会给全部的人带来麻烦的,比如打坏实验仪器,第三是团结协作,这些实验一个人可以完成但是实验误差将会很大,通过团结协作就很好的解决了。

物理化学小论文

浅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引言:分子间作用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除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之外的其他弱相互作用力,常表现为范德华力、氢键、静电作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为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氢键四种 色散力 色散力所有分子或原子间都存在。是分子的瞬时偶极间的作用力,即由于电子的运动,瞬间电子的位置对原子核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发生瞬时的不重合,从而产生瞬时偶极。色散力和相互作用分子的变形性有关,变形性越大(一般分子量愈大,变形性愈大)色散力越大。色散力和相互作用分子的电离势有关,分子的电离势越低(分子内所含的电子数愈多),色散力越大。色散力的相互作用随着1/r6 而变化。其公式为: I1和I2分别是两个相互作用分子的电离能,α1和α2是它们的极化率。 诱导力 诱导力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以及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都存在诱导力。由于极性分子偶极所产生的电场对非极性分子发生影响,使非极性分子电子云变形(即电子云被吸向极性分子偶极的正电的一极),结果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与原子核发生相对位移,本来非极性分子中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相对位移后就不再重合,使非极性分子产生了偶极。这种电荷重心的相对位移叫做“变形”,因变形而产生的偶极,叫做诱导偶极,以区别于极性分子中原有的固有偶极。诱导偶极和固有偶极就相互吸引,这种由于诱导偶极而产生的作用力,叫做诱导力。在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除了取向力外,由于极性分子的相互影响,每个分子也会发生变形,产生诱导偶极。其结果使分子的偶极距增大,既具有取向力又具有诱导力。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也会出现诱导力。 诱导力与极性分子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诱导力与被诱导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通常分子中各原子核的外层电子壳越大(含重原子越多)它在外来静电力作用下越容易变形。相互作用随着1/r6 而变化,诱导力与温度无关。其公式:

化学史论文(1)

化学史期末考核论文 题目:中国化学史对世界化学史的影响课程名称:化学史 姓名: 学号: 系别:化学系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实验学期:2012 至2013 学年第一学期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过渡与联系 指导教师 (化学系) 摘要:化学从研究对象可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多少年来,人们人为地把它们分为界限分明的两门学科。直到维勒从无机物氰酸铵制得尿素。事实,世间万事万物均由有机无机共同组成。且有机物、无机物间可相互转换。近年,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科学的发展,使得这一界限真正已被突破,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相结合出现了一门交叉学科。金属有机化学正是两者之间的交叉学科。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结合在一起共同造福于人类。 关键字: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氰酸铵尿素金属有机化学 正文:化学这门学科,从研究对象来分,可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二大类。过去,一般认为无机化学是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生命物质的化学。1828年德意志化学家维勒从无机物氰酸铵制得尿素,从而破除了有机物只能由生命力产生的迷信,明确了这两类物质都是由化学力结合而成【1】。 1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过渡 维勒在1828年给柏则里的信中写道:“我要告诉阁下,我不用人或狗的肾脏制成尿素。”在这之前,“生命力论”认为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种生命力,只要依靠这种生命力才能产出有机化合物,即有机物最初只能在动植物体内产生。化学家在实验室只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新的有机物,而不能用无机物制作有机物。自然界的矿物等无机物千年万年亘古不变,是没有生命的。他们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维勒道的两位老师格曼琳和贝采乌斯都是“生命力论”的维护者和宣扬者。如今,维勒却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尿素,强烈的冲击了形而上学的生命力论,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界的诞生提供了科学依据。他填补了生命力论制造的无机物同有机物之间的沟鸿,在这条鸿沟中架起了桥梁。第一次从无机物制备了有机物,

物理化学小论文题目讲解

物理化学期中课程小论文 一形式要求: 1.题目(见后) 2.背景介绍(提出问题) 3.基本物理化学原理(鼓励自学内容) 4.实际应用的例子 5.结论/感受/未来展望 6.参考文献 二文字数量要求: 1.论文必须独立完成; 2.论文应有自己的分析和观点,不能是文献资料的拼接; 3.论文的字数:最少不得少于2000字,最多不超过5000字,以2000-3000字为宜; 三打印要求:A4,电子稿(手写可以) 封面题目,目录,班级,姓名,学号,时间 包括封面在内不超过4页 四上交时间限定:14周周三(可以与该次作业一起上交),过时不候。 五论文格式:(见附页) 题目(不超过20个字,字体4号,居中);

姓名;(小5号字,居中) 班级;(小5号字,居中) 电话和E-mail (小5号字,居中); 摘要(不超过100字,小5号字); 关键词(3-5个,小5号字); 正文(包括引言,具体讨论和结论,5号字)参考文献

六、物理化学课程小论文参考题目 (物理化学原理在实际科研生产中的应用) 1 物理化学家小传及其对有化学的贡献; 2 以合成氨反应为例说明你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认识和思考; 3 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4 物理化学热力学研究的现状,应用,局限性分析和改进的设想; 5 物理化学发展中的偶然发现和对你的启发; 6 以合成氨为例说明影响化学平衡的主要因素及其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7 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现实生活或生产中某些现象进行解释; 8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9 相图在化学化工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0 化工中的界面现象。 11基于LabVIEW软件的物理化学实验仿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12多壁碳纳米管储氢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特性 13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14物理化学实验仿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15中外两本优秀物理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16中学化学实验中物理知识凸现状况的研究 17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实验题目的设计与研究 18化学电源与物理电源产品策略研究 19初中化学、物理、生物交融性教学的研究 20硅系延期药物理化学性质及燃烧性质的研究

物理化学论文,热力学

物理化学论文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班级:

热力学定律论文 论文摘要:本论文就物理化学的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具体内容展开思考、总结论述。同时,也就物理化学的热力学三大定律的生活、科技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正文: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宏观体系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IUPAC”推荐使用‘热力学能’,从深层次告诫人们不要再去没完没了的去探求内能是系统内部的什么东西”,中国物理大师严济慈早在1966年就已指出这点。第一定律是1842年前后根据焦耳等人进行的“功”和“热”的转换实验发现的。它表明物质的运动在量的方面保持不变,在质的方面可以相互转化。但是,没有多久,人们就发现能量守恒定律与1824年卡诺定理之间存在“矛盾”。能量守恒定律说明了功可以全部转变为热:但卡诺定理却说热不能全部转变为功。1845年后的几年里,物理学证明能量守恒定律和卡诺定理都是正确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呢?由此导致一门新的科学--热力学的出现。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能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中,能量的总量不变。其数学描述为:Q=△E+W,其中的Q和W分别表示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以及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E表示能量的增量。 一般来说,自然界实际发生的热力学过程,往往同时存在两种相互作用,即系统与外界之间既通过做功交换能量,又通过传热交换能量。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当热力学系统由某一状态经过任意过程到达另一状态时,系统内能的增量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和系统所吸收的热量的总和。或者说:系统在任一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和系统对外界所作的功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了内能、热量和功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它适用于自然界中在平衡态之间发生的任何过程。在应用时,只要求初态和终态是平衡的,至于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则并不要求是平衡态好或无限接近于平衡态。因为内能是状态函数,内能的增量只由初态和终态唯一确定,所以不管经历怎样的过程,只要初、终两态固定,那么在这些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量、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和系统所吸收的热量的之和必定都是相同的。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射击热现象的过程中的具体形式。因为它所说的状态是指系统的热力学状态,它所说的能量是指系统的内能。如果考察的是所有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内能、电磁能等),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推广为能量守恒定律。这个定律指出: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都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由一个系统传递给另一个系统,在转化和传递中总能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各种形态的运动相互转化时所遵从的普遍法则。自从它建立起来以后,直到今天,不但没有发现任何违反这一定律的事实,相反地,大量新的实践不断证明着这一定律的正确性,丰富着它所概括的内容。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是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长期发展的结果,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很早以来就逐步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即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在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存在着某种物理量,它在数量上始终保持恒定。能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不仅在于说明了物质运动在量上的守恒,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揭示了运动从一种形态向另一形态的质的转化,所以,只有当各

材料化学结课论文汇总

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国在各方面都进入了高科技和新型功能材料的领域。比如说在功能材料应用这方面,我国已经引进并且也自己研发了许多新型功能材料,使我们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得到了实惠,也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方便。 功能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的两种合成方法、基本性能、降解机理以及如何延长其使用寿命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聚乳酸;合成;降解;使用寿命 聚乳酸(PLA)是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乳酸,再经聚合而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PLA可像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热塑性塑料那样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薄膜、包装袋、包装盒、食品容器、一次性快餐盒、饮料用瓶、药物缓释包装剂等。 1 聚乳酸的生产方法 聚乳酸的合成有两种方法,即乳酸直接聚合法和环丙交酯开聚合法。 1.1直接缩聚法 直接缩聚法是乳酸的直接脱水缩聚,其聚合工艺短,对聚合单体的要求与普通缩聚单体的要求一致,但所得聚乳酸分子量小,且产品性能差,易分解,实用价值小。 1.2间接聚合法 间接聚合法因为是环状二聚体的开环聚合,不同于一般的缩聚,没有小分子水生成,所以不需要进行抽真空排除小分子,聚合设备简单,此法所得聚乳酸分

子量高达数万乃至数百万,机械强度高。近年来,为便于工业化生产,主要集中在开环聚合的高效催化体系,新型结构和组成的共聚物的合成等方面的研究,以制备更高分子量的聚乳酸。 2 聚乳酸的基本性能 聚乳酸是其中一种研究较多和性能较好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乳酸有非常好的透明性,可在牛物体内分解、吸收,同时其力学性能可和通用塑料媲美。聚乳酸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水中,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随后在太阳光合作用下它们又会成为淀粉的起始原料,对人体无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聚乳酸现已成为生物降解医用材料领域中最受重视的材料之一。目前,聚乳酸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材料、免拆手术缝合线和注射用微胶囊、埋植剂、骨材料、眼科材料等。此外,聚乳酸还可用于农业、包装材料、日用杂品等领域。 3 聚乳酸的降解 乳酸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生物降解材料,能被酸、碱、生物酶等降解,降解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早已公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医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3.1聚乳酸的降解机理 PLA作为聚酯类材料,其降解分为简单水解降解和酶催化降解。简单水解降解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起始于水的吸收,小分子的水移至样品的表面,扩散进入酯键或亲水基团的周围。在介质中酸、碱的作用下,酯键发生自由水解断裂,样品的数均分子量缓慢降低,当分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样品开始溶解,生成可溶的降解产物。 3.2 影响聚乳酸降解的因素 聚乳酸所处环境对其降解有很大关系,凡是能引起酯键断裂的因素都可以使聚乳酸发生降解,主要的因素有微生物、酶、聚合结构,此外如氧的存在与否、pH值、温度、湿度等也对其有影响。

大学物理化学(上)论文

物理化学论文 一个学期就这样马上就过去了,我们对物理化学这门课也有了系统的学习。对于物理化学这门课,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抽象,物化不像无机化学,每一个反应都能通过化学反应实验真实的反映出来,物化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东西,在刚刚开始学物化的时候,我几乎被一大堆偏微分关系式所吓晕。虽然高中时就学过物理,进入大学时也学习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物理,但由于成绩一直不理想,所以对于物理化学一学是真直都存在恐惧心理的。尤其是看那一大堆偏微分的公式,更是让我觉得头痛。然而通过阅读以及对以前高数的复习,我慢慢地能理解偏微分的含义了。由于物化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因此我们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更重要的是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将它们融会贯通,这才能学习好物化。所以对物化的学习,需要靠理解,领悟,不过,认真的记住每一个公式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先总结一下物化的学习心得: 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等千方百计领悟其物理意义,甚至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二、认真听讲:要抓住老师上课讲的重点知识,了解物化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思考老师是怎样理解书本中内容的,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能松懈。三、勤于总结:物理化学这门课知识点多,内容零散复杂,但是知识前后联系又很紧密,所以一定要善于总结,把前后知识联系在一起。四、善于联系实际:学习并不是一味的学习,还需要关注、联系生活中得事物。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以为学习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能够很便利的运用知识解决所有题目,这就是学习的目的,但现在发现,学习的目的是与生活分不开的,所以当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后,不但学会解决联系题目,重要是懂得怎样把这些知识是运用到生活中或与生活联系。 在这门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热力学部分的知识,在热力学中,我们学习了热力学三大定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掌握了几个状态函数的求解方法。尔后,我们还学习了溶液中普遍存在的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相平衡这张内容中我们见到了形形色色的相图,包括二组分、三组分以及多组分的相图及其应用。在化学平衡中我们掌握了温度、压力以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最后,我们还学习了统计热力学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原子、分子配分函数以及用这些知识求热力学状态函数的值。 以下就是我对物理化学的公式与使用条件的一些总结,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分享。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对理想气体是万能公式,怎么用都没错。 2.范德华方程

物理化学发展史

物理化学发展史——早期溶液理论和今日中学化学 很荣幸今天能为大家介绍物理化学发展史,物理化学博大精深,很有内涵,所以我耍个机灵,取了早期溶液理论的发展这一节,同时谈一谈今日中学化学对溶液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实践。首先我想谈一谈物理化学,既然叫物理化学,那他一定和物理有点关联,例如空气湿度多大时我们能够观察到雾的现象?早晨的露珠为什么呈现球形?天上云层很厚实,为什么不下雨?人工降雨的原理到底是什么?等等这些物理现象,其实都属于物质的性质,而物理化学其实是研究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的学科。 自1887年奥斯特沃尔德和范霍夫合办了德文《物理化学杂志》,这门学科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今天物理化学的发展程度当然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具体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光化学,表面化学,胶体化学,结构化学,量子化学,催化理论等等分支。应该说,物理化学以热力学、动力学和量子力学为基础。日本化学史家山岗望提出,物理化学学发端于拉瓦锡时代,本生进一步将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应用到化学研究上,把物理学原理用来解释化学现象则是从范霍夫开始的。这段时间大致与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重叠,也就是说,物理化学建立在产业革命兴起的大背景下,期间涌现了无数大牛,更有麦克斯韦,玻尔兹曼,普朗克这三尊神。例如麦克斯韦,以电磁理论闻名于世的物理大神,为化学做出的贡献在我看来要更加惊人。请看这两个数,一个热力学K,一个是动力学K,这两个K为什么长这么像?类似的还有克劳修斯克拉博隆方程,如果我把ΔG和ΔEa都用能量E表示,你会发现形式上和麦克斯韦能量分布积分式惊人的相似。这三位确定了热运动的本质,确定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明确地给出了熵与微观状态数的数学关系。有意思的是文科里面更喜欢谈熵,伟大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以熵增定律为主题写了科幻史上我认为是最好的一篇——最后的问题。 好言归正传,关于溶液理论,就必须提物理化学三剑客:阿伦尼乌斯,范霍夫和奥斯特沃尔德,三人之间的性格可以说迥异,又来自三个不同国家但对稀溶液的研究将他们的命运深深的绑定,三人友谊可以说是科学史上一段佳话。 故事要从溶液的依数性说起。首先是关于溶液渗透压的发现。最早观察到渗透现象的是法国物理学家诺勒。1748年他为了改进酒的制作时曾作过一个实验:把酒精装满一个玻璃圆筒,用猪膀胱膜封住,然后把圆筒全部浸进水中。他发现膀胱膜向外膨胀,即发现水通过膜渗透进了圆筒,最后膀胱膜竟被撑破。但他并未意识到这就是渗透压造成的。最早对渗透压进行半定量研究的则是法国生理学家杜特罗夏在1830年左右进行的。他用一个钟罩形的玻璃容器,下面用羊皮纸封住,从上面插进一支长玻璃管,容器中分别放入各种不同浓度、不同物质的溶液,然后把它浸入水槽中。于是观察到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浓度越大,水柱越高,两者成正比。这时候他意识到:这个压力是由于外面的水通过羊皮纸向溶液方向迁移而产生的。他给这种现象命名为“渗透”,该术语来源于希腊文“wσμos”,意思是“推进”。1848年,德国化学家K.维洛尔特(Karl Vierordt)证实了他的这一结论。但由于动物膜既可让溶剂分子也可让溶质分子渗透,只是速度不同,所以测得的渗透压力只是暂时的,不稳定的,而且与溶剂、溶质的渗透相对速度有关,因此测得的渗透压也只是粗略的,而且由于这类半透膜不够坚固,经受不住浓溶液的很大的渗透压。 1867年,德国生理化学家特劳贝让亚铁氰化铜或丹宁-明胶沉积在多孔陶瓷上,制出了真正只让水分子透过的膜,范霍夫称它为半透膜。这种膜非常牢固,能够经受几百个大气压的渗透压。1884年德国植物学家普菲弗便利用这种半透膜研究植物的枯萎状况,对蔗糖溶液的渗透压进行了广泛的定研究,得到了准确的数据。 这些实验结果激起了范霍夫对渗透压进行理论探讨的热情。他从浦菲弗的数据得知,含有一克蔗糖中加水,水加的越多,渗透压越小,但一定是一个常数,与波义耳定律对气体的

物理化学小论文

物理化学的发展史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1 9世纪下半叶,热力学等物理学理论引入化学之后,不仅澄清了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概念,而且可以定量地判断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方向和条件。相继建立了溶液理论、电离理论、电化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的诞生,把化学从理论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物理化学发展展望 一、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1)化学体系的宏观平衡性质以热力学三个基本定律为理论基础,研究宏观化学体系在气态、液态、固态、溶解态以及高分散状态的平衡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规律性。在这一情况下,时间不是一个变量。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热力学、溶液、胶体和表面化学。 (2)化学体系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以量子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物体的体相中原子和分子的空间结构、表面相的结构,以及结构与物性的规律性。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 (3)化学体系的动态性质研究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的扰动而引起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速率和变化机理。在这一情况下,时间是重要的变量。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动力学、催化、光化学和电化学。 二、物理化学的分支 (1)结构化学 结构化学是在原子- 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分子构型与组成的相互关系以及结构和各种运动的相互影响的化学分支学科。它又是阐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能的相互关系的基础学科。结构化学不但与其他化学学科联系密切,而且与生物科学、地质科学、材料科学和医药学等各学科的研究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由于许多与物质结构有关的化学数据库的建立,结构化学也愈来愈被农学家和化工工程师所重视。 (2)热化学

物理化学论文

物理化学论文 试谈物理化学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是一门无处不在的学科,是化学、化工、材料、高分子、医学、药学、食品、环境、生物技术等诸多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物理化学的特点是“两多三强”:概念多、公式多,理论性强、系统性强、逻辑性强。如何能让学生既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又能很 好地掌握其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教法上不断探索和总结的重要问题。本文 根据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就作者在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探讨 了高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要注重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推导的技能技巧 物理化学研究的是化学中原则性、普遍性的规律,它大量采用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由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得到物理化学的 有关理论和数学的表达式。逻辑推导过程具有重要的严密性,所得到的结论也都有一定的 适用条件,[1]而且物理化学公式繁多,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反复推导才能熟练应用。因此,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和训练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推导的技能技巧。例如在推导单组份体系热力学基本函数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最基本的关系式: dU=TdS-pdV,知道H,F,G的定义,就可以一步步推导出其他三个热力学基本关系式: dH=TdS+Vdp;dF=-SdT-pdV;dG=-SdT+Vdp。在物理化学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高等数 学微积分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强化数学思想与物理化学概念及公式的关系。例如,在讲单 组分体系的摩尔量和多组分体系偏摩尔量的概念时,我们要强调从数学中全微分和偏微分 的概念来理解。另外,在讲化学势这部分内容时,也要引导学生巧妙的运用数学思想,例如,求化学势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其实就是求化学势对温度或压强的一阶偏微商。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 己所学的东西具有实际意义,那些看似无用的理论推导和公式不单单是一些符号和字母, 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例如,对医药检测等专业的学生,在讲物理化学相关知识 点时,最好以医药检测相关知识为示例;在讲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知识时,作者通 常以研究人体能量代谢与代谢速率为例子引入问题和进行公式推导,同时介绍与之相关的 药物稳定性预测、药物的生产过程等;在讲相平衡、表面化学及胶体化学等物理化学知识时,就以从天然药物中分离提取有效成分为例,介绍与之有关的蒸馏、萃取、吸附、乳化 等原理和方法;在讲电化学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与检验方法相关联。在学习表面现象这 一章时,我们可以通过引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表面张力”的概念。例如,雨水打 在荷叶上,荷叶为什么不湿?为什么荷叶上的水珠是椭圆形而不是三角形或长方形? 三、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机结合

29物理化学探究小论文评选

关于举行2013--2014学年度胶州市初中物理、化学学生探究性学习小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初中学校: 根据青普教研通字〔2013〕40号文,为推进我市初中物理、化学学科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经研究决定举行2013—2014学年度胶州市初中物理、化学学生探究性学习小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评小论文要求: 1.参加论文评选对象:全市九年级学生。 2.参评论文必须是学生独立撰写的物理、化学探究性学习小论文。 3.小论文的主题、内容必须与初中物理、化学课标、教材的内容相关,可以在课堂教学内容基础上创新、拓展,但不能完全脱离。 4. 小论文写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当前初中物理、化学教学内容,在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探究学习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特别是初中物理、化学学科特有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技法,解决平日课堂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物理、化学问题。 5.每篇小论文一般不超过3000字,并在首页(单独)注明论文题目、作者学校、姓名及指导老师姓名。正文另起一页,依次是题目、正文、参考文献。正文中不得出现学校、学生、指导教师姓名。正文必须按照自己的探究程序进行撰写(例如: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探究程序不必统一、但必须体现出来。 6.参评论文须提交电子稿,采用word文档A4纵向版式。小论文标题统一采用小三号黑体字,正文采用行距为1.5倍的小四号宋体字。(具

体格式、字体请详见附件一。) 7.小论文应由学生独立撰写完成,教师可以进行指导但不得包办代替,不得抄袭。上届已获奖的成果及其他年级学生参评的成果均不得参评。如有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评资格并予以通报。 二、评比活动要求 1.本次小论文评选活动,将择优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的小论文将代表胶州参加青岛的小论文评选。本次小论文的评选结果,将纳入本年度初中教学管理评价中。 2.每一篇论文最好由一人研究并完成,集体署名论文获奖作者只取前两位。 3.各学校要先举行本校的评选,并按下列参评数量要求择优选报胶州市教体局初教室,共计200篇左右。请各校自主组织初评后分别按九年级学生在校人数的2%(四舍五入法)选报论文篇数。选报的学生小论文同一课题名称的不得超过两篇。 4.截稿时间为2013年12月13日。 5.上报要求:请各校务必于12月13日前将本单位论文以及一览表(见附件二),按规定格式和要求的数量以打印稿和电子稿两种方式上报教体局初中教研室(电子稿通过即时通报相关学科教研员)。 胶州市教体局教研室 2013年11月29日

物理化学论文

姓名:__吴勰 学号:1203023005 Hefei University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__ _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 学科专业:_____ 物理化学(化工)______ 作者姓名:__________吴勰_____ 导师姓名:__________邵国泉____ _ 完成时间:_______2014年1月1日______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 前言: 润湿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最为普通的润湿是固体表面的气体被液体所取代,或是固-液界面上的一种液体被另一种液体取代。例如:洗涤.印染.润滑.农药喷洒等;还有一些场合往往不希望润湿发生,例如:防水.防油.防锈等。 润湿:是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即润湿过程往往涉及三相,其中至少两相为流体。 它可分为:浸湿、沾湿、铺展三种情况。 一、润湿过程 沾湿:液体与固体接触,变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的过程,如图所示。例如飞机在空中飞行,大气中的水珠是否会附着于机翼上而有碍飞行;农药喷雾能否有效地附着于植物的枝叶上?这都是与沾湿过程有关的问题。 浸湿: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该过程的实质是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所代替,而液体表面在过程中无变化(下图)。洗衣服时把衣物浸泡在水中即为此过程。 铺展:实质是在以固/液界面代替固/气界面的同时,液体表面也同时扩展(下图)。如农药喷雾于植物上,就要求农药能在植物的枝叶上铺展以覆盖最大面积。

二、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接触角:将液体滴于固体表面上,液体或铺展或覆盖于表面,或形成一液滴停于其上,此时在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的夹角。 润湿方程: Wa = γlg(cosθ + 1) ≥ 0 θ≤ 180 沾湿 A = Wi = γlgcosθ≥ 0 θ≤ 90 浸湿 S = γlg(cosθ -1) = 0 θ= 0 铺展 习惯上将θ =90°定义润湿与否的标准。 θ > 90°为不润湿,θ < 90°为润湿。 Yang’s方程:γsg - γsl =γlgcosθ 1805年提出,也称为润湿方程。 三、影响接触角的因素 测定接触角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平衡时间和体系温度的恒定。

表面化学论文

表面化学学科发展概述 (东北大学) 摘要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 例如铁为什么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汽车内催化剂如何起作用等; 此外, 表面化学反应对于许多工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如人工肥料的生产; 表面化学甚至能解释臭氧层破坏;半导体工业也是与表面化学相关联的领域;表面化学与许多学科有关,且发展历史悠久,将来也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表面化学化工工业其他学科发展概述 一、表面化学简介 表面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 是在胶体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在物质两相之间的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通常将气- 固、气- 液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称为表面化学, 而在固- 液、液- 液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称为界面化学。但也有些学者将所有的界面过程化学问题都称作表面化学或界面化学, 并不是分得很严格。可以说在自然界和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 到处都存在着在与表面化学有关的问题, 如: 水珠滴在干净的玻璃板上, 就会自动铺展; 但如果水珠滴在荷叶上, 情况则完全相反, 此种现象都与表面化性质有关。 表面化学与许多学科, 如: 电器及通讯器材学科、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及分子生物学、土壤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都有密切联系。它在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如石油的开采、油漆涂料的生产、各种轻化工、日用化学品的制造、信息材料的制造、采矿中的浮选、环境污染

的处理与防治。同时, 食品、纺织、军工、体育用品、农药、建材等众多领域都与胶体和表面化学有关。因此, 可以夸张地说, 表面化学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表面化学的重要性 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约几个分子的厚度)称为界面,如果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在相的界面上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统称为界面现象,通常将气一液、气一固界面现象称为表面现象。表面化学是研究表面上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表面的形成、表面组成结构和表面上进行的吸附、扩散以及化学反应的能力等。 表面化学过程的研究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着重要作用。石油炼制工业中的催化重整、加氢精制工艺过程同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和分子同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性能密切相关。表面化学家对哈伯一博施(Haber Bosch)过程的透彻研究促进了合成氨工业的飞速发展。在环保方面,人们对一氧化碳在金属表面氧化过程的研究促进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研制,极大地减少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对氟氯烃以催化方式破坏臭氧层过程的研究有助于帮助人们找到更好的保护臭氧层的方法。在微电子领域,人们不仅用化学气象沉积法生成了大量的很薄的半导体,而且对半导体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深人研究,为开发新的高效半导体器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工业生产领域,纺织、造纸、矿山都离不开高效工业表面活性剂,就连实现强化采掘石油也需加入表面活性剂以有效地降低岩芯与石油混合物之间的表面张力以及粘度。在能源行业,水在半导体表面光解制氢的研究成果可为实现利用水中氢资源开辟途径;人们正试图找到效率更高的燃料电池,以使车用氢气燃料电池替

材料物理化学的论文

目录 1. 前言 (2) 2. 电磁屏蔽原理 (3) 3.1 结构型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3) 3.2 复合型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4) 3.2.1 金属系复合型屏蔽材料 (4) 3.2.2 金属氧化物系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5) 3.2.3 碳系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6) 4.1 远场测试法 (6) 4.2 近场测试法 (7) 5.结论 (9) 6.参考文献 (9)

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研究 摘要:随着电磁资源在信息产业的广泛应用,电磁干扰带来了许多危害。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做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对电磁波的屏蔽效果很好。本文主要介绍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种类和屏蔽材料的性能评价方法。 关键词:电磁屏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Abstract:As the electromagnetic resources are widely applied in electric information industry,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brings about a great deal of harms. Polymer matrix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composites as a new-style material has a perfect effectiveness in shielding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this paper, the kind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ance estimation of polymer matrix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composites are primarily described. Keyword: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1.前言 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因其质轻、比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等优良特性,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许多领域已经逐步取代金属材料,特别是在电子、电器产业的应用极其广泛。然而,电子设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导致人类生存空问的电磁环境日益恶化,不仅影响着生产,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电磁污染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后的一种新的污染源。随着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取代金属材料在各种电子、电器产业中的广泛应用,而大部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对电磁波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对电磁波毫无屏蔽作用。因此,对高分子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早期的电磁屏蔽技术主要使用金属及其复合材料,虽然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但是其弹性低、密度大、易腐蚀,价格昂贵,难于调节屏蔽效能,再生能力差。近年来随着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以及在屏蔽电磁波应用领域有着很好的潜在优势,此类材料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1~3]。电磁屏蔽聚合物材料主要分为复合型与结构型[4]。复合型电磁屏蔽聚合物材料是以绝缘聚合物为基质,通过在其中加入一定量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物质复合而成,其导电过程靠金属微粒提供自由电子载流子来实现。结构型电磁屏蔽聚合物材料是指分子结构本身能导电或经过掺杂处理之后具有导电功能的聚合物,如聚乙炔、聚吡咯[5]等。

材料物理化学论文

上海大学2011~2012学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小论文 课程名称:微电子材料物理与化学课程编号: 101101706 论文题目: 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研究 研究生姓名: 万向武学号: 11721446 论文评语: 成绩: 任课教师: 评阅日期:

目录 1. 前言 (3) 2. 电磁屏蔽原理 (4) 3.1 结构型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4) 3.2 复合型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5) 3.2.1 金属系复合型屏蔽材料 (5) 3.2.2 金属氧化物系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6) 3.2.3 碳系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7) 4.1 远场测试法 (7) 4.2 近场测试法 (8) 5.结论 (10) 6.参考文献 (10)

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研究 摘要:随着电磁资源在信息产业的广泛应用,电磁干扰带来了许多危害。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做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对电磁波的屏蔽效果很好。本文主要介绍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种类和屏蔽材料的性能评价方法。 关键词:电磁屏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Abstract:As the electromagnetic resources are widely applied in electric information industry,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brings about a great deal of harms. Polymer matrix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composites as a new-style material has a perfect effectiveness in shielding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this paper, the kind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ance estimation of polymer matrix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composites are primarily described. Keyword: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1.前言 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因其质轻、比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等优良特性,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许多领域已经逐步取代金属材料,特别是在电子、电器产业的应用极其广泛。然而,电子设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导致人类生存空问的电磁环境日益恶化,不仅影响着生产,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电磁污染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后的一种新的污染源。随着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取代金属材料在各种电子、电器产业中的广泛应用,而大部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对电磁波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对电磁波毫无屏蔽作用。因此,对高分子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早期的电磁屏蔽技术主要使用金属及其复合材料,虽然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但是其弹性低、密度大、易腐蚀,价格昂贵,难于调节屏蔽效能,再生能力差。近年来随着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以及在屏蔽电磁波应用领域有着很好的潜在优势,此类材料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1~3]。电磁屏蔽聚合物材料主要分为复合型与结构型[4]。复合型电磁屏蔽聚合物材料是以绝缘聚合物为基质,通过在其中加入一定量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物质复合而成,其导电过程靠金属微粒提供自由电子载流子来实现。结构型电磁屏蔽聚合物材料是指分子结构本身能导电或经过掺杂处理之后具有导电功能的聚合物,如聚乙炔、聚吡咯[5]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