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之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之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之方法

发表时间:2012-09-07T10:03:40.1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0月总第114期供稿作者:杜继红[导读] 由于社会的现实以及学校决策时的重“主课”轻“副课”,都致使学生忽视了历史的学习。

杜继红山东省平度市张戈庄镇张戈庄中学266738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愈发提高。作为素质教育之一的历史教学,也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于如何改进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看法。关键词:初中历史枯燥兴趣创新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历史科目在初中教学中重视程度不高

初中历史属于常识课,是“副课”,在中考考试范围中并未列入,致使很多学生以及家长,甚至是教师本身,都不重视。现行的教育制度,部分省市学校会在初二阶段对此类“副课”进行会考,所以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在考试前进行突击性的死记硬背。近几年,历史课成为了会考开卷科目,更是没什么难度,学生意识中的历史课就单纯成为了划书,历史课真正的价值和作用都未认识到。由于社会的现实以及学校决策时的重“主课”轻“副课”,都致使学生忽视了历史的学习。

2.历史教学枯燥无味,故事性不强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涵盖面广,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敷衍了事,对课程内容不事先备课,更谈不上思索如何更加有效的教学。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重点吃不准,难点讲不清,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无形之中就扼杀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很多学生历史课就是休息时间,上课时似听非听,要么就压着主课的课本,偷偷做起作业,更有甚者在下面偷偷看课外书。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改进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必须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或者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方我们在讲述《鸦片战争》这篇课文前,可以先问学生:“什么是鸦片?鸦片有什么坏处?”学生会七嘴八舌说出自己理解的鸦片以及鸦片对人类正常生活的影响。等学生解答完,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自己在备课时所找的鸦片和罂粟花图案,告诉大家鸦片的由来,并找出一些因为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的案例,告诉学生鸦片的危害。讲完这些,我会引出课文内容:“既然我们大家已经了解了鸦片的故事,而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场战争叫鸦片战争,为什么这个战争会有此名字呢?它和鸦片有关系吗?”学生带着该疑问,开始阅读课文,从中寻求答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而学生也因为迫切地希望得到正确答案,而不断地去探究,从而增加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2.学生自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本身。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学习习惯最好的时机,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其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方说课前要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预习的过程中,对认为的重难点应勾画出来,关于疑问,最好旁批,在上课的过程中如若未能得到解答,也可直接向教师提问。在阅读课的课文中,不能走马光花,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对文章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子要重点标明,并鼓励学生自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而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应做好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讲的很多内容是书上没有的,我们必须做好课堂笔记,以便于课后的复习。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普及,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他们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为社会服务。比方在讲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里面有关于各个朝代和亲的历史,有些和亲的公主嫁入边疆地区后,并未自怨自艾,而是将自己皇朝的先进技术延传下去,帮助其发展。我会让学生假设自己也是一位和亲的公主,你会如何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学生就会众说纷坛,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不断地创新。

4.联系当今时事讲述历史

如在讲述《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中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时,我们可以先以最近发射成功的神舟九号导入,神舟九号飞船于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的飞行乘组。这也是中国第一次有女航天员执行该任务。那么我国历史上到底成功发射了几颗卫星呢?什么时候发射的?除了这些科学技术外,我国还有哪些技术成就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产生了兴趣,从而更好地阅读课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时事的来源,关键在于平时的留心与积累,它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的作用。参考文献

[1]马晓宁宋小菊素质教育观念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J]. 西北职教,2007。

[2]石磊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其应对措施[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陈荣胜浅议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初中版),2007。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之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之方法 发表时间:2012-09-07T10:03:40.1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0月总第114期供稿作者:杜继红[导读] 由于社会的现实以及学校决策时的重“主课”轻“副课”,都致使学生忽视了历史的学习。 杜继红山东省平度市张戈庄镇张戈庄中学266738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愈发提高。作为素质教育之一的历史教学,也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于如何改进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看法。关键词:初中历史枯燥兴趣创新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历史科目在初中教学中重视程度不高 初中历史属于常识课,是“副课”,在中考考试范围中并未列入,致使很多学生以及家长,甚至是教师本身,都不重视。现行的教育制度,部分省市学校会在初二阶段对此类“副课”进行会考,所以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在考试前进行突击性的死记硬背。近几年,历史课成为了会考开卷科目,更是没什么难度,学生意识中的历史课就单纯成为了划书,历史课真正的价值和作用都未认识到。由于社会的现实以及学校决策时的重“主课”轻“副课”,都致使学生忽视了历史的学习。 2.历史教学枯燥无味,故事性不强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涵盖面广,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敷衍了事,对课程内容不事先备课,更谈不上思索如何更加有效的教学。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重点吃不准,难点讲不清,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无形之中就扼杀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很多学生历史课就是休息时间,上课时似听非听,要么就压着主课的课本,偷偷做起作业,更有甚者在下面偷偷看课外书。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改进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必须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或者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方我们在讲述《鸦片战争》这篇课文前,可以先问学生:“什么是鸦片?鸦片有什么坏处?”学生会七嘴八舌说出自己理解的鸦片以及鸦片对人类正常生活的影响。等学生解答完,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自己在备课时所找的鸦片和罂粟花图案,告诉大家鸦片的由来,并找出一些因为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的案例,告诉学生鸦片的危害。讲完这些,我会引出课文内容:“既然我们大家已经了解了鸦片的故事,而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场战争叫鸦片战争,为什么这个战争会有此名字呢?它和鸦片有关系吗?”学生带着该疑问,开始阅读课文,从中寻求答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而学生也因为迫切地希望得到正确答案,而不断地去探究,从而增加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2.学生自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本身。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学习习惯最好的时机,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其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方说课前要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预习的过程中,对认为的重难点应勾画出来,关于疑问,最好旁批,在上课的过程中如若未能得到解答,也可直接向教师提问。在阅读课的课文中,不能走马光花,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对文章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子要重点标明,并鼓励学生自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而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应做好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讲的很多内容是书上没有的,我们必须做好课堂笔记,以便于课后的复习。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普及,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他们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为社会服务。比方在讲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里面有关于各个朝代和亲的历史,有些和亲的公主嫁入边疆地区后,并未自怨自艾,而是将自己皇朝的先进技术延传下去,帮助其发展。我会让学生假设自己也是一位和亲的公主,你会如何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学生就会众说纷坛,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不断地创新。 4.联系当今时事讲述历史 如在讲述《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中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时,我们可以先以最近发射成功的神舟九号导入,神舟九号飞船于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的飞行乘组。这也是中国第一次有女航天员执行该任务。那么我国历史上到底成功发射了几颗卫星呢?什么时候发射的?除了这些科学技术外,我国还有哪些技术成就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产生了兴趣,从而更好地阅读课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时事的来源,关键在于平时的留心与积累,它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的作用。参考文献 [1]马晓宁宋小菊素质教育观念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J]. 西北职教,2007。 [2]石磊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其应对措施[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陈荣胜浅议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初中版),2007。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初中历史 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要摒弃传统填鸭式枯燥的教学模式,树立新课改教学理念,改变以往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历史学习效率。从教学理念、 教学氛围以及多媒体手段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 现如今,全民信息化的时代,一些信息技术也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 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到了便捷性的甜头,导致每次进入课堂就开始利用PPT 或影视资料进行播放授课,导致整个课堂成为了教师演示备课成果的舞台,学生 走马观花地赏析历史影视作品和教师制作的PPT,没有引导性的直接教授和足够 的时间思考消化知识,导致学习效果不升反降。当前的初中历史教材中,很多教 学内容增大了不少,并且不同的内容只有有着承上启下的因果关系,如果学生只 是被动接收知识,寻求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官刺激,那么实际学生所得到的知识或 水平少之又少。不少学生均反映一堂教学课完成后只记住了电影片段中的某些细节,却无法将整个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串联起来,这就导致了教学本末 倒置,喧宾夺主。 2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1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做好的伙伴,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去自主学习,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形成自己的 思维习惯,使之变得更加独立。在要知道人的发展是离不开环境的,良好的教育 环境是造就学生良好品质的基础。而学习氛围的选择也是一门艺术,它的真谛在于,在科学的教育原则指导下,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定的环境条件, 机智灵活、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让学生身心 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接受教育和影响的重 要途径,是实现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在他们成长、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学校教 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氛围对学生 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像一个无声的教师,时时刻刻在发挥着其特殊的影响作用。无论是校园氛围创设,还是班级氛围创设,都要体现人文性,具有深厚的历 史底蕴,这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那就是,历史能够让人变得聪明,有内涵。 2.2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学生可以利用实证史料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为此,教师应发 挥史料实证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运用恰当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事件的习惯。教 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建立全面的认识,正确地看待历史事件,把握史实,从而形成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以教学“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笔者利用实证史料辅助教学,让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个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3-06-26T11:35:37.6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6月总第86期供稿作者:◆李维祥 [导读] 在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 ◆李维祥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上关镇上关中学561300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地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三、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请同事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 在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

浅谈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样式、多种方法,竞争与开放并存。真正的历史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或协调的发展。对教师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对学生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显著提高和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历史高效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实现?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领路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历史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历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历史教师更应有渊博的专业历史知识,具有扎实的教学基础。这离不开我们历史老师的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史学理论,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探究其中的奥秘,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决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显得更为重要。我在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既有对学生的感官强烈刺激,又有对学生的强烈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游戏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如《繁盛一时的隋朝》中“大运河的开通”一目,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把学生分为五队,分别代表大运河沟通的五大水系,用三张桌子代表大运河的起止点和中心,然后让学生说出桌子和学生分别代表的城市河水系及五队学生之间的四段运河的名称,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精神为之一振,积极思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短小的历史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如学习“三国鼎立”时,引用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先后三次去请诸葛亮下山,他的诚挚让人感动;学习科举制时,引用小说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小小故事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创新策略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创新策略 摘要:初中历史作为学生初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新课标实施以来,许多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陈旧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本文旨在通过对旧观念的研究与理解,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创新做出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观念;创新 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素质教育推动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和态度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时运用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放弃权威思想,转变自己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成为学生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做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教师积极探索和创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历史学科是绚丽多彩的,就像学生的天资条件各异一样,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教材为本。一方面,教师要有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学生拥有不同的个性,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我们在教授课本知识的时候,既不能一味地实行填鸭式教学,也不能笼统地对学生实行教学“大锅饭”的形式,要在教学之前形成分层异步的教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学生接受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最后学会做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做的不是用书山题海来把知识强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历史素养得以提高,促进学生既能独立自主又能富于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三、培养学生勇于提出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精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传统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分析这一结论是根据哪个学术观点或历史资料得出的,这个理论是否严谨完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多进行鼓励和正面的历史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发挥长处。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面思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推动他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自身的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留给学生进行探索交流的时间,进而培养学生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白驹过隙,转瞬间从事历史教学已有十余年。回顾近几年初中历史教学,感受颇多。我认为要想把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将课本内容、教参内容和课外材料实行有机重组。备课时,我有这样一个感受:备课不但仅是写教案,写教案只不过是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怎样写好教案。 在这个过程中要认真阅读课本,依照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本内容,搜索各种资料来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再加之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最后把教材内容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排序好,再落实到教案上。每次上课前再温习一次教案,做到万无一失。 二、积极构建有效课堂 1.讲解课题和小标题是重点 “向45分钟要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一环。除仔细备课、课后复习总结外,我更认真抓好课堂效果。不但要求有整洁的板书,还根据历年考试命题做到考什么,就讲什么、练什么。以考促教,以考促练。历史课的关键就是课题和小标题,课题和小标题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讲清楚课题和小标题至关重要。比如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时,要紧紧围绕本课大小标题,讲清楚该政策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练习更要围绕大小标题实行。 2.上课注重课堂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知识在于积累,历史学习更是如此。记好课堂笔记有助于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复习。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脑袋抵不上烂笔头。”“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好的记忆。”课堂笔记是最好的备忘录,为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所以,从任教初三历史以来,本人一直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任何人都终生有益,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也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积极引导,培养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央视百家讲坛中纪连海、易中天、于丹这些历史学者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使观众感兴趣的同时也填补了历史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引用历史题材的电

浅议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议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罗江县略坪初级中学校唐程 探究如何开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问题。如何围绕课标、教材上好每一节课,将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是我们每一位初中化学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教会学生会学,改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开展有效教学是现阶段化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把握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开展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是一对矛盾,作为教师必须摆正自已的位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而教师的教更离不开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否则学生的能力、智力的开发、个性近好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初中化学课堂中,应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探究某种黑色物质是否属于木炭、氧化铜、铁粉中的哪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混合物时,激起学生的猜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激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了的木炭、氧化铜、铁粉各自的性质进行分析,抓住各物质能区别其他物质的主要性质,设计有效的实验来一一进行鉴别。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同时激发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总之要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应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教学生去思考发现问题。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转会为自素质。 二、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现代媒体,是开展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将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方法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动态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因此要在45分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的成份,现代教学媒体应用势在必行。我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的视频音频图画音象,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剌激学生的大脑。加强教学信息传播力度。比如讲解“炼铁的原理”这一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钢铁冶炼视频,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学生兴趣,更有利于正确掌握炼铁原理。又例如在讲解“海洋化学资源”一节使,给学生布置在互联网上收集阅览一下资料:1、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摘要】初中阶段历史脉络较为清晰,内容也较为明确,往往会导致教师讲课的随意化,学生学习不够重视的情况。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出现死记硬背情况,虽然对知识点进行掌握,但对历史的了解收效不大,没有产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和观察问题的思路。因此,本文针对素质教育下,初中历史教学常见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问题 现今教学角度的转变使得课堂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方式,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都要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实现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分析、评判的观点没有进行培养,学生没有通过历史学习中掌握历史的眼光,因此只能采用较为吃力的方法进行学习,也就丧失了主动性。本文通过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对历史教学理念和历史教学方法都提出了应对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理念上的误区,其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实现了对教学理念的补充和完善。

一、历史教学理念 1.1培养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尤显学习的吃力和繁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以“背”为主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和乏味,适当引入情境教学和活动教学的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初中历史相对较为博杂,且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并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历史的故事性,在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叙述中,使学生建立历史坐标。从而对于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发生的大概时间都有所了解,从而形成对历史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增加学生对于历史读物的阅读,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相关事件的了解。在阅读的同时,学生也能够摆脱较为枯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事件的记忆,转向对于历史内容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养成对历史的兴趣。以兴趣为支点,逐渐向其他历史事件和历史内容进行扩散性了解,实现历史的全面阅读,为高年级学习历史做好准备。 1.2建立历史分析视角 历史分析视角的建立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也极为重要,其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技能,学以致用,更加轻松和准确的掌握历史学习规律。历史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景德镇市第三中学黄颖慧 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然而,中学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冷落,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几年历史教学中,我有着深切的体会。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没有开设历史教学。即使有,也仅仅是走过场的形式。现在我市历史科目要进行中考,这就使一些初三没有开设历史教学的学校措手不及。临时抱佛脚,短短两个月,世界历史二册教科书,;囫囵吞枣地给学生灌输下去,。结果可想而知,成绩千差万别,并不理想。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这种现象再普通不过。而更让历史教师无限尴尬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嘴也变得笨拙,态度也不再热情。在教师的业绩考勤中也让历史教师无可奈何,感到无限失落。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的

品德的好坏,能力的高低,都与分数挂勾。这使得分数成为学生的命根。中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分数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在学生心目中有了三六九等之分。不容置疑,作为社会学科的历史科就被搁置冷落于一旁。学校在课程活动中鲜有历史兴趣小组的设置和有关历史科目活动的举行。历史教师也就成为清水衙门,肩无多大重任,迷失了奋斗方向。业绩荣誉也无从谈起。使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产生了困惑与失落。 2、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我们要承认传统上我们习惯于让学生记忆真理般的历史内容,不允许有“问”和“疑”,记忆就是最终的目的。这种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历史学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就被简化为考试和空洞的政治道德说教了。这样的历史教学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时代的人类在反思自己往昔经历的过程中,对历史之本质和意义的一种理性追问和情感体验”?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水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荡然无存,成了苍白和死的。历史教学就成了枯燥,无用之学了。 3、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在旧的历史教学观念下教师往往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操作上。忽视了作为学

初中历史快乐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经典优秀

《初中历史快乐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关键词:初中历史快乐、有效学习结题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意义和研究价值 1、研究背景:农村初中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情况还是相对严重的。素质教育已很多年,可我们还是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厌学,师生关系紧张,课余生活单调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学随处可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鼓励提问、辩论;加强课外活动,倡导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优势等。这些举措在我国小学教学中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它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依然无法推广。 2、研究意义与价值: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需要先进的教学模式做载体。这种教学模式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材处理上要求教师化繁为简,变深奥为通俗,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变厌为趣,变被动为主动,既让学生从学习本身体验到快乐与满足,又要求教师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的探索与指导,让学生从乐学到会学。而快乐有效教育正是这样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为当今患有“厌学症”的中小学生找到了有效的良方。中小学生都喜欢看电视、玩游戏,如果把历史教学融进电视和游戏中,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当今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丰富的影视录像资料为这种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概念的界定 1、研究内容:我们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改变课堂历史教学现状中普遍

存在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和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尽可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2、“快乐历史教学”概念的界定:“快乐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系列方法、技能和技巧及实验,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于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快乐历史教学”主要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可视、可玩、可唱的学生乐园——学生上课就是看历史短片,作业就是玩游戏,记忆就是唱歌曲,当然也需要看书、查资料,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尽可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三、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活动中。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主动探究,主动发展。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直观教学原则。传统的历史教学,过多地依赖于教师语言的表述,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目前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文章、著作、研究比比皆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课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仍存在参差不齐、不尽人意的地方,并且,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还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不争的事实。过去,以应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尤其进入毕业年级满堂灌的倾向,注重知识讲授、接受学习、强化训练的倾向就越严重;课堂学习中只有老师的一言堂,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单一思维的现象依然严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动脑思考获取知识的多元思维、经历的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被取而代之,教师费尽心思、费尽精力,课堂教学收效甚微。这些问题根深蒂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制约着教学质量提高的大问题。在规范办学的今天,如何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还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一是在教师,二是在学生,三是在各种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上。但关键在教师,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参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落实,相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能再上新台阶。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我校《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是大连市西岗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与意义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时代,它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果不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无从谈起。基于这样的形势和背景,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指出了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为贯彻《决定》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教师培训培养等各方面规定作了定性描述,形成了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诸方面的一次大力调整和彻底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其中,教学改革是整个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贯彻《纲要(试行)》精神,达成课改目标,落实课改理念,体现课程功能(课程体现课改理念)的必然途径。 2002年9月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在神州大地上铺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题旨在改变以往“灌输式”的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发展,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做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然而,审视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被动、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呆读死记、题海战术、机械操练、反复练习的做法依然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搀一步,挪一步,教师是辛辛苦苦工作,不敢放松一步。学生是“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占据讲台滔滔不绝,充分扮演“演

对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55676763.html, 对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作者:张怀成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8年第04期 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开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化学学科一开始是有着比较强烈的学习兴趣的。因为在化学中,会有很多让学生觉得“神奇”的物质变化,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因为部分教师在教学策略方法上的失误,学生的兴趣会逐步消退,教学工作本来所具有的优势逐渐变为劣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充分理解并满足学生的意愿,真正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即从巧设问题情境、创新教学形式和拓展实验空间三个部分,对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直以来,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工作都是一个难点。化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当今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有赖于化学学科的发展进步。换句话说,没有化学学科,人类的生活可能会完全不一样。化学世界中的这些丰富多彩的变化虽然令人目眩神迷,但是其本质上与数学、物理等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理论知识内容极多,学习难度也比较大。如果无法在初中阶段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在未来学习化学知识时可能会面临难以解决的巨大困难,失去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化学知识,还要激发出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化学知识学习方法,改善化学学科在他们心中的印象。 一、巧设问题情境 上文已经提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又变化无穷。有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就在于没有建立起化学知识与生活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联系,觉得化学“不可捉摸”,不知道从何下手。如果教师缺少灵活的知识导入手段,还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而扭转这种局面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措施,就是教师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特别是现实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后能够直接解决心中的疑惑,从而意识到化学的“有趣”与“有用”。 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师可以先向大家提问:大家的家里是否有净水器?是否订购了桶装水?桶装水中的成分又是什么呢?经过一连串的问题,学生首先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有的学生可能平时善于观察,回答桶装水中可能还有矿物质,而净水器能够过滤掉水中不好的东西。然后教师再继续提问:这些不好的东西又是什么?没有了所有其他杂质,水又是以什么基本物质组成的呢?这样一来,本单元的内容就从生活问题出发都串联了起来,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持续保持注意力,解决对生活的疑问。 二、创新教学形式

浅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福清市占阳侨中何细妹 近几年许多教育者提出“有效教学”这一概念,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教学”是指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45分钟中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北师大的赵亚夫教授在他主编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中提出:有效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对信息进行加工,通过积极的探索获得新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不应该是被动、消极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必须破除“教师中心论”,确立师生“双主体双向互动论”,意识共享;抛弃教师“一言堂”和“单向灌输”,精讲多练与精讲多议相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这种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因而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形成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应充分关注并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自由度与亲合度。所谓自由度指课堂宽松和谐自然。这里的“自由”,意在力求确保学生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保持、优化和张扬个性;所谓亲合度指师生平等合作交流。所谓“亲和”,则是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应有素养,创造保证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和谐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知识,它必须由传授者与接受者双边配合才能完成。对预定的教学内容来说,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与学双边活动,而影响这个质量水平的一条无形却又有力的杠杆就是情感因素。历史教师不仅要科学准确地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要用充分的情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首先,对学生抱有爱心。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在此前提下教育学生,学生才乐意接受,教育方能获得成功。其次,尊重学生。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曾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这种尊重就在于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没有尊重,教育就难以深入人心,取得应有的效果。再者,理解学生。教师应该更容易理解做学生的苦衷,因为我们也曾有过那段纯真而渴望的年代,让每一颗心灵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我们对教育最大的理解。 二、活用教材,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笔者充分利用历史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广阔背景,在课堂教学导入中有意识增加故事情节,以本人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授第五章“秦末农民战争与楚汉战争”课文为例,先以朗诵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新世纪面对着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第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就该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