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课程设计_光学仿真

光电课程设计_光学仿真
光电课程设计_光学仿真

概述:一、光源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源器件可实现从电信号到光信号的转换,是光发射机以及光纤通信系统的核心器件,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质量指标。光纤通信系统要求光源具有合适的发射波长,处在光纤的低损耗窗口之中;有足够大的输出功率,从而有较长的传输距离;有较窄的发光谱线,可以减少光纤的色散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易于与光纤耦合,确保更多的光功率进入光纤;易于调制,响应速度要快,调制失真小,带宽大;在室温下能连续工作,可靠性高,寿命至少在10万小时以上。下面简单介绍已广泛应用的两类半导体光源: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 )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

1 发光二极管(LED )

发光二极管(LED )是低速、短距离光波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光源。其寿命很长,受温度影响较小,输出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线性关系较好,价格也比较便宜。驱动电路简单,不存在模式噪声等问 题。

发光二极管结构简单,是一个正向偏置的PN 同质结,电子-空穴对在耗尽区辐射复合发光,称为电致发光。发出的部分光耦合进入光纤供传输使用。LED 所发出的光是非相干光,具有较宽的谱宽(30~60nm )和较大的发射角(≈100°)。

自发辐射产生的功率是由正向偏置电压产生的注入电流提供的,当注入电流为I ,在稳态时,电子-空穴对通过辐射和非辐射复合,其复合率等于载流子注入率I/q ,其中发射电子的复合率决定于内量子效率ηint ,光子产生率为(I ηint/q),因此LED 内产生的光功率为

()int int /P w q η= (2.

1) 式中,ω 为光量子能量。假定所有发射的光子能量近似相等,并设从LED 逸出的功率占内部产生功率的份额为ηext ,则LED 的

发射功率为 ()int int /e ext ext P P w q I ηηη== (2.

2)

ηext 亦称为外量子效率。由上式可知,LED

发射功率P 和注入电流I 成正比。 发光二极管LED 是光纤通信中的常用光源,它的发光仅仅是自发辐射,属于非相干光源,其输出光发射角较大,但LED 线性度好,调制时动态范围大,信号失真小,也就是P-I 曲线线性好,其P-I 特性曲线如图2.1所示。

图2.1 发光二极管的P —I 特性曲线

15 10 5 0 0 200 400 电流(mA) 发射功率(m W ) 边发光

面发光

2 激光器(LD )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与发光二极管LED 不同,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是一种阈值器件。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 )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30~50°,水平发散角为0~30°),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

=0.1~1.0nm ),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20GHz )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激光是具有极好单色性、方向性和光强的一种光源。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1960年美国人梅曼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实现一个激光器必须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1)需要有合适的工作物质(发光介质),具有合适的能级分布,可以产生合适波长的光辐射;

(2)需要可以实现工作物质粒子数反转分布的激励能源——泵浦源。

(3)需要可以进行方向和频率选择的光学谐振腔。

对于线性度良好的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可以表示为

()2e D th w P I I q

η=- 其中(int int mir D mir ηαηαα=+) (2.3)

这里的量子效率ηint ,表征注入电子通过受激辐射转化为光子的比例。在高

于阈值区域,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的ηint 接近于1。式(2.3)表明,激光输出功

率决定于内量子效率和光腔损耗,并随着电流而增大,当注入电流I>I th 时,输出功率与I 成线性关系。其增大的速率即P-I 曲线的斜率,称为斜率效率

2e D dP w dI q

η= (2.4)

P-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 th 尽可能小,I th 对应P 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

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大,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且要求P-I 曲线的斜率适当。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斜率太大,则会出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激光二极管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激活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

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将开始出现净增益的条件称为阈值条件。一般用注入电流值来标定阈值条件,也即阈值电流

I th ,当输入电流小于I th 时,其输出光为

非相干的荧光,类似于LED 发出光,当电流大

于I th 时,则输出光为激光,且输入电流和输

出光功率成线性关系,P-I 特性如图2.2所示。

二、光检测器

光检测器是用以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

成电流信号。由于从光纤中传过来的光信号一

般都很微弱,因此对光检测器的基本要求:在

工作波长上具有足够高的响应度,即对一定的入射光功率,能够输出尽可能大的光电流;有足够快的响应速度,能够适用于高速或宽带系统;具有尽可能低的噪声,以降低器件本身对信号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保证信号转换过程中的不失真;具有较小的体积、较长的工作寿命等。

1 光电二极管(PIN )

半导体光检测器的核心是PN 结的光电效应。当PN 结加反向偏压时,外加电场方向与PN 结的内建电场方向一致,势垒加强,在PN 结界面附近载流子基本上耗尽形成耗尽区。当光束入射到PN 结上,且光子能量h v 大于半导体材料的带隙E g 时,价带上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跃迁到导带上,形成一个电子空穴对。在耗尽

区,电子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向N 区漂移,空穴向P 区漂移,如果PN 结外电路构成回路,就会形成光电流。当入射光功率变化时,光电流也随之线性变化,从而把光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当入射光子能量小于E g 时,不论入射光有多强,

光电效应也不会发生,即光电效应必须满足

g hv E > (2.5)

即存在

c g hc E λ=

(2.6) 为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大波长,称为截止波长。以S i 为材料的光电二

极管c=1.06m ,Ge 为材料的光电二极管,c=1.60m 。

利用光电效应可以制造出简单的PN 结光电二极管。但因为这种简单结构,无法减低暗电流和提高响应度,器件的稳定度也比较差,实际上不适合做光纤通信的检测器。

0 50 I th 100 150 注入电流(mA) 图2.2 半导体激光器P —I 曲线 功率(m W ) 3.5

3.0 2.5 2.0 1.5 1.0 0.5 0

PIN 光电二极管是在掺杂浓度很高的P 型、N 型半导体之间,生成一层掺杂极低的本征材料,称为I 层。在外加反向偏置电压作用下,I 层中形成很宽的耗尽层。而且,I 层吸收系数很小,入射光可以很容易进入材料内部被充分吸收而产生大量的电子空穴对,因而大幅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另外,I 层两侧的P 层、N 层很薄,光生载流子的漂移时间很短,大大提高了器件的响应速度。

描述光电二极管的特性:

(1)波长相应范围:半导体光电检测器只可以对一定波长范围的光信号进行有效的光电转换,这一波长范围就是波长响应范围。

(2)响应度:描述光检测器能量转换效率的一个参量。它定义为 p in I R P =

(2.7) 其中P in 为入射到光电二极管上的光功率,I p 为所产生的光电流。它的单位为

A/W 。

(3)量子效率:量子效率表示入射光子转换为光电子的效率。它定义为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子数之比,即

e h

f R hf P e I in P ===//入射光子数子空穴对数光电转换产生的有效电η (2.8)其中e 为电子电荷,其值为1.6

10-19C 。所以有 24.1ηλ

η≈=hf e

R (2.9)

式中单位取m 。可见,光电检测器的相应度随波长的增大而增大。

(4)响应速度:光电检测器的另一个重要参数,经常用响应时间(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来表示。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检测器和负载的RC 时间常数、载流子漂移通过耗尽区的渡越时间、耗尽区外产生的载流子扩散引起的延迟。

(5)噪声特性:光电二极管的噪声包括量子噪声、暗电流噪声、漏电流噪声以及负载电阻的热噪声,除负载电阻的热噪声以外,其它都为散弹噪声。散弹噪声是由于带电粒子产生和运动的随机性而引起的一种具有均匀频谱的白噪声。

2 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

当耗尽区中的场强达到足够高时,入射光产生的电子或空穴将不断被加速而获得很高的能量,这些高能量的电子和空穴在运动过程中与晶格碰撞,使晶体中的原子电离,激发出新的电子空穴对。这些碰撞电离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在场中也被加速,也可以电离其它的原子,重复着这一过程。经过多次后电离,载流子迅速增加,形成雪崩倍增效应。APD 就是利用雪崩倍增效应使光电流得到倍增的高

灵敏度的检测器。与PIN相比,雪崩光电二极管的主要特性也包括波长响应范围、量子效率、响应度、响应速度等,除此之外,由于APD中雪崩倍增效应的存在,APD的特性还包括雪崩倍增特性、倍增噪声、温度特性等。

题目5:模拟信号光发送与接收系统

初级要求:

一、任务

1 根据激光源的各种参数设计并实现模拟光发送电路。

2 利用PIN检测器实现光接收电路。

3 设计电放大电路。

二、功能要求

将信号源的正弦信号,通过光电调制变为光信号,用光纤传输,然后再光电解调,恢复为原始的电信号。恢复的电信号可随信号源的电信号频率及幅度改变。

三、性能参数要求

或1310nm。

3 接收信号放大后的波形不能失真,低频信号幅度峰峰值为500mv到1v,最好能放大到3v左右。频率和幅度都能随信号源变化。

高级要求:

一、任务

1 设计一个低频正弦信号源。

2 设计一个宽频低噪声放大电路。

3 完成高频模拟信号的光收发电路系统。

二、功能要求

1 将设计的信号源与光发送电路连接,要求输出与输入阻抗相适应,保证信号的光输出功率。

2 对高频信号源进行电光调制和光电解调并放大。

三、性能参数

1 信号源的频率在1KHz到100KHz的低频区或频率在100KHz到2MHz的高频区,频率可调,幅度峰峰值为1v,且幅度可调。

2 光发送电路的输出光信号功率为-5dBm到-16dBm,通过LD或LED光源的直流电流为50mA左右,最小不低于30mA最大不大于80mA,光波长为1550nm或1310nm。

3 对高频1-2MHz的信号源在接收端可放大到500mv到1V左右,波形不能失真。

四、实验仪器

1 信号源

2 直流电源

3 示波器

4 万用表

五、参考文献

1 康华光,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2 方强,梁猛.光纤通信.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光电心率计 指导老师:吴xx 班级: 10XX 设计者: XXX 设计者学号: ************* 同组者姓名: ****************************** ****************************** ********************************* 设计者联系电话: ****************** 目录 一.摘要 (4) 二.技术指标 (4) 三.设计原理 (5) 3.1、光电探测电路 (5) 3.2、电源电路 (6) 3.3、滤波放大电路及虚拟地电路 (6) 3.4、单片机电路 (7) 3.5、显示电路 (8) 3.6、蜂鸣器电路 (9) 四.设计方案论证 (9)

4.1、心率计的软件实现方法 (9) 4.2、滤波放大电路的实现 (9) 4.3、光电探测电路的实现 (10) 4.4、心率值的显示方法 (10) 五. 硬件电路设计 (11) 5.1、电源电路设计 (11) 5.2、光电探测电路 (12) 5.3、“虚拟地”电路 (12) 5.4、滤波放大电路 (12) 5.5、单片机电路 (13) 5.6、译码显示电路 (15) 5.7、蜂鸣器电路 (16) 六.软件设计 (16) 6.1 总流程图 (17) 6.2 主函数流程图 (18) 6.3 采样比较程序 (19) 6.4 心率计算与显示警报模块 (20) 七.结论 (21) 八.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附录一、程序代码 (23)

附录二、原理图 (28) 附录三、PCB所有层图 (29) 附录四、顶层PCB图 (30) 附录五、底层PCB图 (30) 附录六、元件清单 (31) 一.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心,因此对各种医疗设备的需要也越来越大。其中心率测量仪是最常见的医疗设备之一,它能应用于医疗、 健康、体育以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一个简单便宜而又有较高精度的 心率测量仪是很有市场的。 我们无法通过直接测量来获取人的心率,但是由于人的脉搏是与心跳直接相关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脉搏来间接测量人的心率。我们小组的光电 系统课程设计制作的光电心率测量仪是用光电传感器测量经手指尖反射的信号,然后经过滤波放大后送到51单片机进行信号处理并将计算所得到的心率值通过动态扫描的方式显示出来。 关键词:51单片机;光电测量;A/D采样;动态扫描显示;响铃提醒。二.技术指标 利用光电方法测量人体心率,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具体要求 如下: 1、采用51 系列单片机 2、制作光电测量头 3、通过A/D 采样方式测定人体心率(不能整形成方波计数)

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光学准直系统

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 光电准直系统

一、引言 准直系统是利用光学自准原理,利用小角度测量或可转化位小角度测量的一种常用技术测试仪器。所谓光电准直系统就是光学准直系统与光电技术结合的产物。它具有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在精密,超精密定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小角度测量有多种方法,本实验主要采用平面反射镜的光学杠杆原理,在探测光斑移动时使用CCD来经行图像的采集。 关键字:光学杠杆光学准直系统望远镜系统照明系统 CCD 二、基本原理: (一)光学准直系统的基本原理 这部分系统,通常是由光源,位于物镜焦平面上的分划板和物镜三部分组成,望远镜实际上是准直装置的你应用,它是将入射的平行光在其焦平面上,然后再用目镜直接观察光斑的变化。 图2.1 准直系统原理 图2.2 望远镜系统工作原理 一个准直管和一个望远镜组合,两个装置的光轴在一条直线上,我们将看到从发光点F发出的光线通过准直管的物镜变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束,进入望远镜的物镜之后在汇聚到F点;同样发自焦平面上另一点F1的光线射出准直管后变成方向平行与光轴的光束,它在进入望远镜后汇聚于其焦平面的F1点。因此,线位移之比等于两系统焦距之比。由于平行光束成像的位置位移的由他的方向所确定,而不受平行光束在进入透镜前所走过的距离的影响,所以与发光点F及F1相关的像F及F的位置不依赖于准直管和望远镜之间的距离。 在准直管的前面放置一个全反射镜,准直管发出的平行光束再由它本身来接受,就相当与集准直管与望远镜一体,这就是准直的原理。 将一个刻度线的图像以平行光束(准直光)的形式投射到反射镜上,该反射镜将其光束反射回准直系统。如果反射镜与光轴垂直则光束将返回其自身。如果反射镜倾斜一个角度α,则其反射光将于2α反射回来。根据反射光的倾斜程度,自准图像将会以更大的角度发生位移。通过测量自准直图像在X轴Y轴上的唯一可以测量得反射镜的角度变化。自准直已为平行光。其测量结果不受距离的影响。 图2.3 准直管简易图 2.1.2 高斯系统 为了使目镜不受光源遮挡,高斯系统的自准直仪光路在其光轴上加有析光镜。测微平行光管具有类似的光学系统,只是用立方棱镜代替了析光镜,立方棱镜由两个直角镜胶合而成,其中一棱镜的胶合面镀有析光膜。这种光学系统有一个盲区,当这自准直像与原中心十字丝靠得很近或有重叠部分时便无法使双刻线瞄准,因而也就测不出相应的反射镜偏转角。 图2.4 高斯自准(1) l、光源2、聚光镜3、分光镜4、分划板5、准直镜 6、反射镜7、目镜组8、目镜焦平面 下图是高斯系统的另一种光路安排,其特点是把析光镜(立方棱镜)放在物镜组的焦平面之前,这样由于其分光作用物镜就有两个共轭的焦平面。一个焦平面放置十字线分划板l并被光源照明,另一焦平面放置双刻线分划板5。这种安排能使自准直象与原分划板分开(在视场中不再直接看到原分划板1),从而避

光电课程设计报告2012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课程名称:《光电技术》课程设计学生姓名:邓跃斌、付炜、黑阳超、林松系别:物理与电子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雷立云 2012年11月29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3) 1、课题 (3) 2、目的 (3) 3、设计要求 (3) 二、实验仪器 (3) 三、设计框图及整体概述 (4) 四、各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案及原理说明 (4) N E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作调制电源 (5) 1、用555 N E电路结构 (5) (1)555 N E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 (5) (2)由555 (3)发射端电路 (6) L F放大器构成接收放大电路 (7) 2、用353 (1)光放大器 (7) (2)光比较放大器 (7) 五、调试过程及结果 (8) 1、调试的过程及体会 (8) 2、调试结果 (8) 六、设计、安装及调试中的体会 (9) 七、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意见及建议 (9) 八、参考文献 (10) 九、附录 (10) 1、整体电路图 (10) 2、课程设计实物图 (10) 3、元器件清单 (11)

一、设计任务书 1、课题 光电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2、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在于巩固电子技术、光电技术、感测技术以及传感器原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从系统角度出发,培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个人收集资料,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安装与调试,课程设计报告撰写等环节,初步掌握光电系统设计方法和研发流程,逐步熟悉开展工程实践的程序和方法。 3、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用555 N E构成占空比为0.5多谐振荡器作发光二极管的调制电源,并对参数选择进行分析说明;选用324 L M构成比较放大器进行报警电路设计;画出所做实验的全部电路图,并注明参数;记录调试完成后示波器输出的各测量点电压波形。 (2)扩展要求(选做) 分析影响作用距离的因素,提出提高作用距离的措施;设想光电报警系统的应用场合,并根据不同应用提出相应电路的设计方案。如需要闪烁报警,电路如何设计? 二、实验仪器 多功能面包板………………………………………………………………1块T D S.60M H z.1Gs s双通道数字存储波示器………………………1台1002 YB A A直流稳压电源…………………………………………………1台17333 万用表………………………………………………………………………1台

光电检测课程设计-激光测厚度

《光电检测课程设计》 2016 年 12 月

目录 摘要 (3) 1绪论 (4)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4) 1.2国内外现状 (4) 2视觉测量系统 (5) 2.1直射型激光三角法测位移原理 (5) 2.2双光路激光三角法测厚原理 (6) 2.3测厚原理及特点 (6) 2.4光路系统特点 (8) 3图像处理部分 (9) 3.1图像预处理 (9) 3.2阈值的确定 (10) 3.3厚度的确定 (10) 4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摘要:精确测量薄板类材料的厚度,讨论了激光器光束轴心线与成像透镜光轴夹角与系统分辨率的关系,并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了光斑距离与被测物厚度的函数关系式,最后通过标定实验对系统精度进行了实验论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消除了双光路激光三角法上下测量系统难以同步的问题,分辨率高,精度控制在 10μm,良好地满足了工业测量的需求。 关键词:激光三角法最小二乘法薄板厚度

1.绪论: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和测试计量技术水平的提高,材料厚度的检测对仪器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由在线测量逐步取代离线机械式测量。冷轧钢板作为汽车制造、机械加工、船舶制造、土木建筑和轻工业等领域的原材料具有广泛的用途,热镀锌工艺常用来进行钢板的防锈处理,据统计,全球每年产锌量大约一半被用在于钢板防锈处理上,因而,镀锌板厚度的高精度检测关系到镀锌工艺的优化和锌层用量的合理规划。针对镀锌板厚度高精度在线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单镜头双光路激光三角测厚模型,该模型相对传统双光路激光三角测厚法而言,通过改进光路设计将分置于上下两条光路中的光电探测器合二为一,避免了两条独立光路中图像探测器难以同步工作的问题,使得测量结果不受被测物抖动的影响. 激光测厚的优势在于不接触被测物且测量精度高,可解决一些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广泛青睐.激光三角法在线厚度测量通常都在C型机架上进行,而C型机架在大震动环境里自身难以避免震动,这导致上、下两组测量探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产生测量误差.目前消除震动的方法有:震动隔离、震动补偿[1]等,其中震动隔离方法硬件设计较复杂,且不能消除C型机架自身震动[1];传统的震动补偿法不能满足上、下探头测量数据与C型机架微位移变化厚度补偿数据的同步性.因此,仍不能很好地满足在线动态高精度测量的要求. 1.2国内外现状 现在,世界上激光三角法薄板在线测厚过程存在两个典型的问题:(1)被测工件在工件传输线上向前运动时伴有沿着激光束方向的前后轻微跳动;(2)C型机架在大震动环境里自身震动,这些问题会引起测量误差.对此,提出了三同步激光三角法厚度测量方法.该法利用CCD同步驱动技术[2],在同一时刻采集3组测量探头数据,其中,上、下两组测量探头对被测物体厚度进行测量;

课程设计 光电脉搏检测电路设计报告

光电脉搏检测电路设计报告 脉搏波的概述 1.脉搏波的定义 脉搏波是以心脏搏动为动力源, 通过血管系的传导而产生的容积变化和振动现象。当心脏收缩时, 有相当数量的血液进入原已充满血液的主动脉内, 使得该处的弹性管壁被撑开,此时心脏推动血液所作的功转化为血管的弹性势能; 心脏停止收缩时, 扩张了的那部分血管也跟着收缩, 驱使血液向前流动, 结果又使前面血管的管壁跟着扩张, 如此类推。这种过程和波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有些类似, 因此称为脉搏波(pulse wave) 。 2.脉搏信息 血液在人体内循环流动过程中,经历过心脏的舒张、内脏流量的涨落、血管各端点的阻滞、血管内波的折一反射以及血管壁的黏弹等过程。脉搏波不仅受到心脏状况的影响,同时要受到内环境调控功能器官(脏器) 状态所需血液参数以及系统状态参数等的影响。所以脉搏波所呈现出的形态、强度、速率和节律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富含有关心脏、内外循环和神经等系统的动态信息,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生理病理的血流特征。 3.脉搏测量的意义 脉搏是临床检查和生理研究中常见的生理现象,包含了反映心脏和血管状态的重要生理信息。人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态、病变等信息将以某种方式显现在脉搏中即在脉象中。人体脉象中富含有关心脏、内外循环和神经等系统的动态信息。通过对脉搏波检测得到的脉波图含有出许多有诊断价值的信息,可以用来预测人体某些器脏结构和功能的变换趋势,如:血管几何形态和力学性质的变异会引起脉搏波波形和波速等性质的改变,而脉搏的病理生理性改变常引发各种心血管事件,脉搏生理性能的改变可以先于疾病临床症状出现,通过对脉搏的检测可以对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引起的血管病变进行评估。同时脉搏测量还为血压测量,血流测量及其他某些生理检测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理参考信号。 设计目的与意义 ?目的 应用光电式传感器、放大滤波电路组成的脉搏测量电路 通过示波器显示人体指端动脉脉搏信息 ?意义 通过观测到的脉搏的次数、跳动的波形为临床提供部分 诊断价值的信息,为人体某些器脏结构和功能的变换趋势提供生理参考信号 系统设计 1.测量信号的特征

基于单片机的光电计数器课程设计

计控学院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Qiqihar university 电气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单片机的光电计数器 系别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电气123班 学生姓名宋恺 学号2012024073 指导教师李艳东 提交日期 2015年6月 24日 成绩

电气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 光电计数器是利用光电元件制成的自动计数装置。其工作原理是从光源发出的一束平行光照射在光电元件(如光电管、光敏电阻等)上,每当这束光被遮挡一次时,光电元件的工作状态就改变一次,通过放大器可使计数器记下被遮挡的次数。光电计数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常用于记录成品数量,例如绕线机线圈匝数的检测、点钞机纸币张数的检测、复印机纸张数量的检测,或展览会参观者人数。 光电计数器与机械计数器相比,具有可靠性高、体积小、技术频率高、能和计算机链接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本文即介绍基于MCS-51单片机的光电技术器。 关键词:单片机;光电计数器;数码显示;自动报警

齐齐哈尔大学计控学院电气工程系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1 设计目的及意义 (1) 2 设计内容 (1) 2.1 系统整体设计 (1) 2.1.1 实验方案 (1) 2.1.2 光电计数器结构框图 (2) 图1 光电计数器结构框图 (2) 2.2系统硬件设计 (2) 2.2.1稳压直流电源电路 (2) 2.2.2发射接收电路 (3) 2.2.3显示电路 (3) 2.2.4报警电路 (4) 2.2.5硬件系统 (4) 2.3系统软件设计 (6) 3 结论7 4 参考文献 (8)

光电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 李方圆 学号: 1150730006 专业: 应用物理学

目录 1引言 (1) 1.1含义 (1) 1.2结构 (1) 1.3优点 (1) 1.4发展趋势 (2) 2理论分析 (3) 3 MATLAB数值模拟 (3) 3.1 程序主要源代码 (3) 3.2 数值模拟结果 (5) 3.3 结果分析 (5) 4心得体会 (6)

1引言 1.1含义 单包层光纤激光器的输出一般只有几十毫瓦的量级, 因此光纤激光器通常被认为是小功率光电子器件。然而, 对于大多数的激光应用领域, 我们需要更高功率的激光输出。双包层泵浦技术的出现是光纤领域的一大突破, 它使得光纤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真正成为高功率器件。双包层光纤激光器是新型光纤激光器发展的代表,它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将泵浦能量直接藕合到模场直径相对较小的光纤中去,它可以采用低成本的,大模场(多模)高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因为这个优势,近几年来,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1.2结构 图1 是双包层光纤示意图。光纤由纤芯、内包层、外包层和保护层组成, 折射率从纤心到外包层依次减小。为保证光纤输出单模激光, 纤芯直径为一般为几个微米, 内包层起着使激光约束在单模纤芯内和成为泵浦光的多模导管作用, 外包层起将泵浦光限制在内包层中的作用。内包层的直径一般为几百微米, 这种设计大大减小了对泵浦源模式的质量要求, 可用价格相对便宜的高功率多模二极管阵列做泵浦源, 通过特定的光学装置或直接人射到光纤,一部分泵浦光藕合到纤芯中, 而大部分泵浦光祸合到内包层中, 内包层中的光受外包层限制, 在内包层之间来回反射, 而不被吸收, 在不断的穿过纤芯的过程中, 被其中的激光介质一稀土元素离子吸收, 所以泵浦光在光纤的一端藕合进人光纤, 在光纤的整个长

(整理)光电课程设计_光学仿真.

概述:一、光源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源器件可实现从电信号到光信号的转换,是光发射机以及光纤通信系统的核心器件,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质量指标。光纤通信系统要求光源具有合适的发射波长,处在光纤的低损耗窗口之中;有足够大的输出功率,从而有较长的传输距离;有较窄的发光谱线,可以减少光纤的色散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易于与光纤耦合,确保更多的光功率进入光纤;易于调制,响应速度要快,调制失真小,带宽大;在室温下能连续工作,可靠性高,寿命至少在10万小时以上。下面简单介绍已广泛应用的两类半导体光源: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 )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 1 发光二极管(LED ) 发光二极管(LED )是低速、短距离光波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光源。其寿命很长,受温度影响较小,输出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线性关系较好,价格也比较便宜。驱动电路简单,不存在模式噪声等问 题。 发光二极管结构简单,是一个正向偏置的PN 同质结,电子-空穴对在耗尽区辐射复合发光,称为电致发光。发出的部分光耦合进入光纤供传输使用。LED 所发出的光是非相干光,具有较宽的谱宽(30~60nm )和较大的发射角(≈100°)。 自发辐射产生的功率是由正向偏置电压产生的注入电流提供的,当注入电流为I ,在稳态时,电子-空穴对通过辐射和非辐射复合,其复合率等于载流子注入率I/q ,其中发射电子的复合率决定于内量子效率ηint ,光子产生率为(I ηint/q),因此LED 内产生的光功率为 ()int int /P w q η= (2.1) 式中,ω 为光量子能量。假定所有发射的光子能量近似相等,并设从LED 逸出的功率占内部产生功率的份额为ηext ,则LED 的发射功率为 ()int int /e ext ext P P w q I ηηη== (2.2) ηext 亦称为外量子效率。由上式可知,LED 发射功率P 和注入电流I 成正比。 发光二极管LED 是光纤通信中的常用 光源,它的发光仅仅是自发辐射,属于非相干光源,其输出光发射角较大,但LED 线性度好,调制时动态范围大,信号失真小,也就是P-I 曲线线性好,其P-I 特性曲线如图2.1所示。 2 激光器(LD ) 图2.1 发光二极管的P —I 特性曲线 15 10 5 0 200 400 电流(mA) 发射功率(m W ) 边发光 面发光

光电电路课程设计报告(光控窗帘)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光电电路课程设计 题目光控窗帘 系别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年级10级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设计时间2013.4.15~2013.4.25

目录 一题目要求与方案论证 (2) 1.1光控窗帘 (2) 1.1.1题目要求 (2) 1.1.2 方案论证 (2) 二电子线路设计与实现 (6) 2.1光控自动窗帘的设计 (6) 三结果与分析 (8) 3.1 光控自动窗帘的实现 (8) 四总结与体会 (11) 参考文献 (12)

一题目要求与方案论证 1.1光控窗帘 1.1.1题目要求 光控自动窗帘是利用自然光线自动控制窗帘开闭的家用自动控制装置。具体要求如下: (1)白天室内需要阳光照明,窗帘自动拉开;晚上窗帘自动拉合。 (2)设置两个手动开关,打到一个开关时窗帘拉开,打到另一个开关时窗帘拉合。 (3)电路由光控电路和直流电动机正反转驱动与延时控制电路组成。光控电路由光敏三极管构成,受光线的照射,光敏三极管内阻降低,无光照时,光敏三极管 内阻增大。电动机正转将窗帘打开,反转将窗帘闭合。 1.1.2 方案论证 1、系统框图 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系统分为输入端和控制器两部分。 图1 系统组成框图 2、设计思想 采用555时基集成电路来实现光控自动窗帘电路和延时控制电路,环境光线的照射来实现窗帘的自动开合(窗帘在清晨能自动拉开,在傍晚能自动关闭)。利用单刀双掷开关,阻值1kΩ和2MΩ的两个电阻来组合实现光敏三极管的功能。当白天有光照的时候,光敏三极管内阻降低,相当于单刀双掷开关接1kΩ的电阻;无光照时,光敏三极管内阻增大,相当于单刀双掷开关接2MΩ的电阻。直流电动机正反转驱动则通过两个接向相反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情况来体现。 3、555芯片介绍

光电子课程设计_基于三角测量法的激光测距

光电子课程设计: 基于三角测量法的激光测距 摘要:本文先对激光测距的种类及原理进行介绍,其次分析不同种类的优缺点。确定制作测距仪器的制作方向。分析测量当中不同元器件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重点研究摄像头成像时存在误差的形成原因。根据研究得到的数据,对PC客户端的程序设计进行调整。利用程序尽可能减少由于硬件产生的误差。重点是设计出能确定光点的定位算法,通过对摄像头的定标、激光定位,达到实验数据与实际测量误差在10%以内。最后,提出对作品进行优化和系统功能提升计划 关键词:短距离、低成本、三角测量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laser ranging species and introduced first,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types. Production rangefinder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production. Analytical measurements among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problems, to fin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the causes error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camera focused on imaging. According to data obtained from studies on the client PC programming adjustments. The use of procedures to minimize errors due to hardware-generated. Focuses the light spot can be determined to design the location algorithm, through the camera calibration, laser position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actual measurement error is within 10%. Finally, the work in optimizing system functionality and Enhancement Programme KEY WORDS: Short distance、Low cost 、Triangle measurement

光电测量综合系统课程设计报告(2019版)

1 报告内容要求 (1)根据题目进行国内外文献查阅调研,撰写光电技术在某一领域应用的设计报告,包括应用背景、发展历史及现状、未来前景等; (2)详细说明光电应用系统的工作原理(画出原理图); (3)凡是引用他人的论述、分析、解析式、图、表、数据、计算结果等等,必须加以明显的 注释。 2 报告格式要求 (1)A4纸打印,封页单面打印,正文双面打印; (2)页边距设置:上下页边距分别为2.5cm和2cm,左右页边距分别为2.4cm和2cm,页眉、页脚边距分别为1.8cm和1.7cm,奇偶页不同、无网格;装订要求:左侧两钉装订;上下钉分别距离上下顶边6-8cm,距侧边8-9mm,与侧边平行; (3)字号要求:正文小4号宋体字,行距最小值20磅;标题详见模板; (4)页码:页脚居中插入页码,但封面不得有页码; (5)按范例制作封面,封面不应有不必要的框线; (6)所有图表按顺序编号,下注图题,居中,小5号字; (7)图片出现之前,有相应的文字引出图片; (8)排版时注意尽量不要出现大幅的空白; (9)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参考文献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10)除有明确要求内容以外,其他内容排版以表达清晰、美观大方、布局紧凑为基本原则。 四、注意事项 1.查阅文献至少6篇以上(外文文献1篇以上),报告不允许抄袭及互相抄袭,一旦发现, 无论是抄袭还是被抄袭者,各扣10分; 2.每组按模板提交一份综述报告,模板见下页;

光电测量综合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年级专业:× ×级检测或精仪 小组成员:*** (贡献度**%) *** (贡献度**%) 年月

题目(宋体、黑体、小二号字) 作者1,作者2,作者3,…...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xx专业xx班级) 摘要:字数一般在150字以内。摘要必须反映全文中心内容,内容应包括目的、 过程及方法、结论。要求论述简明、逻辑性强、尽量用短句。 关键词:3至5个 Abstract: Keywords: 1引言(包括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 [单击此处输入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0磅)] …………………………………………………… 2正文部分(题目自拟) 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 2.1系统结构 2.2工作原理 2.3实验步骤 文字大小规定如下:摘要、图名、表名及内容、参考文献均为小五号字,标题见样例。文中各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三级编序,且一律左顶格排版。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2.1、2.2,…排序;三级标题形如2.1.1、2.1.2,…排序。 3分析与总结(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表1 中文表题居中(表随文出现) 换行时此处对齐 基本要求表中文字中文采用小5号宋体。

光电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设计(论文)管理细则 (1)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5) 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要求 (5) 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 (7) 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标准 (12)

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设计(论文) 管理细则 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的阶段性基础或专业技能的训练,是对前期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为做好课程设计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 1、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专 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设计、计算、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实验研究、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二、组织管理及主要工作职责 课程设计由教研室负责具体实施。 1、教研室(专业负责人)工作职责 (1)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大纲。 (2)负责审核课程设计题目、课程设计任务书等。 (3)负责落实课程设计任务,安排指导教师(包括选聘校内外指导教师)。 (4)负责对本教研室课程设计质量的监控。 (5)负责做好课程设计资料的归档工作。 3、课程设计任务书的编写要求 (1).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及指导书由指导教师

编写,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审定,课程设计(论文)的题目也可由学生自拟,但必须报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方可在课程设计(论文)开始之前印发给学生。 (2).课程设计任务书的格式应统一规范。任务书的内容要具体明确,主要包括设计(论文)题目、目的与要求、主要任务、参考资料。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及设计成果有明确要求。 四、选题原则 1、课程设计选题应满足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题目尽量覆盖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目的深度、广度和难易程度要适当,使学生既能获得充分的实践锻炼,又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完成任务 2、课程设计选题应尽可能有实用价值,对于多人一题的原则上应做到每个学生有部分设计参数不相同。 3、课程设计选题要紧密围绕课程体系和理论知识,设计内容要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并不断更新以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 4、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由指导教师拟订,经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审核后执行。设计课题要适时更新,同一课题原则上不超过20名学生。 六、学生课程设计要求 1、学生应当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 2、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或找人代做等行为,一经发现成绩以不及格记,并给予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3、课程设计期间要严格遵守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

光电综合课程设计报告--测量纸张厚度

光电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测量纸张测厚仪的设计 姓名(学号):陈嘉伟(0201) 刘信生(0217) 黎澄伦(0212) 沈其治(0224) 叶伟雄(0227) 班级: 2007级电子科学与技术(2)班 指导老师:罗霞谢家兴赵懿琨张宇 日期: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摘要 国内外测量纸张厚度(或定量)的仪器有接触式和非接触两类,由于接触式纸张测厚仪会损坏纸张,因此现在工业生产中常用非接触式测厚仪来测量产品的厚

度(如钢板、钢带、纸张等)。这类仪表中有利用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穿透特性的放射性厚度计;有利用超声波频率变化的超声波厚度计;有利用涡流原理的电涡流厚度计;还有电容式厚度计等。纸张定量是衡量纸张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纸的密度一定时,用其厚度或定量来衡量纸张质量指标是等效的。有些纸张(如电话电缆纸), 生产上要求直接检测其厚度.在线测量纸张厚度是保证纸张质量和实现造纸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自1 800年F.W.Hcr~ctwl发现红外辐射以来,红外技术己在许多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测量纸张厚度方面的应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说明在这方面的应用尚有一些理论与技术实践问题需要进行探索研究。 本文采用了红外纸张测厚仪,主要论述了红外纸张测厚仪的理论及个部件的设计,我们以实验报告纸为对象研制的红外纸厚传感器,配有放大,采样及模数转换等环节的信号处理单元,应用了AVR系列单片机的运算及控制功能,组成一台智能型的红外纸张测厚仪。与射线定量仪比较,具有价格低,相应速度快,较好的稳定性,切避免了由于存放在放射性物质所引起的问题,最后对该研究结果及进一步的工作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光电纸张测厚

光电传感器的设计

光电传感器的设计 题目:光电传感器的设计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姓名:褚飞亚 学号:1301021020 指导教师:张洋洋 2016年6月27号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感器的应用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新的应用技术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传感器作为作为测控系统中对象信息的入口,作为捕获信息的主要工具,在现代化事业中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光电传感器的应用技术为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俗称“电眼”。它是将传统光学技术与现代微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机密结合的纽带,是获取光信息或借助光提取其他信息的重要手段。现如今汽车成为大多数人必不可少的东西。经常开车的朋友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苦恼每次开车到了单位或者小区大门口都要等门卫来开门或者等其按动电动门的开关,既费时间又费人力,如果巧妙地利用光电传感器就可以实现光控大门。所以借此次课程设计来设计一个光控大门,即把光敏电阻装在大门上并且在汽车灯光能照到的地方,把带动大门的电动机接在干簧管的电路中,那么夜间汽车开到大门前,灯光照射到光敏电阻时,干簧继电器就可以自动接通电动机电路,电动机就能带动大门打开。这样就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目录 1、设计要求 (1) 1.1功能与用途 (1) 1.2指标要求 (1) 2、光电传感器介绍及工作原理 (2) 2.1、光电传感器 (2) 2.2工作原理 (2) 3、方案设计 (3) 4、元件选择和电路设计 (4) 4.1元件选择 (4) 4.2电路设计 (5) 5、总结 (7) 参考文献 (8)

1、设计要求 1.1功能与用途 光电传感器是将光通量转化为电量的一种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的基础是光电转换元件的光电效应。由于光电测灵活多样,可测参数众多,一般情况下具有非接触、高精度、高分辨率、高可靠性和反应快等特点,加之激光电源、光栅、光学码盘、光导纤维等的相继出现和成功应用,使得光电传感器的内容极其丰富,在检测和控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家用电视机的遥控器,太阳能的发电、电梯的安全光幕,火焰探测报警器等多个方面。1.2指标要求 利用光电转换元件的光电效应将光信息转变为电信息,同时利用变电流生磁特性,从而达到控制相应电路的目。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罗风光 学号:U201013534 班级:光电1005

一、课程设计要求 (3) 二、设计步骤 (3) 1. 外形尺寸计算 (3) 2. 选型 (5) 3. 物镜设计 (5) (1)初始结构计算 (5) i. 求h、hz、J (5) ii. 平板的像差 (5) iii. 物镜像差要求 (6) ?求P、W (6) ?归一化处理 (6) ?选玻璃 (7) ?求Q (7) ?求归一化条件下透镜各面的曲率及曲率半径 (7) ?玻璃厚度 (8) (2)像差容限计算 (8) (3)像差校正 (9) (4)物镜像差曲线 (11) 4. 目镜设计 (12) (1)初始结构计算 (12) i. 确定接眼镜结构 (12) ii. 确定场镜结构 (14) (2)像差容限计算 (15) (3)像差校正 (16) 三、光瞳衔接 (19) 四、像差评价 (20) 五、总体评价 (20) 六、零件图、系统图 (20) 七、设计体会 (23) 八、参考资料 (24)

一、 课程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 型棱镜转像。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 2、物镜的相对孔径D/f ′=1:4(D 为入瞳直径,D =30mm );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 4、仪器总长度在110mm 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 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 ,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 6、l z ′>8~10mm 二、 设计步骤 1. 外形尺寸计算 物镜焦距' 14120f D mm =?= 出瞳直径' 5D D mm = =Γ 目镜焦距'' 12120206 f f mm ===Γ 分划板直径' 21216.7824D f tg mm =ω= 分划板半径2 8.39122 D = 由设计要求: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可利用分划板拦去透镜下部25%的光,利用平板拦去透镜上部的25%的光,这样仅有透镜中间的50%的光能通过望远系统。 7.51208.39127.5120 h a --= -

光电传感器课程设计

光电传感器在光控大门中的应用 2014年11 月9 日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感器的应用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新的应用技术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传感器作为作为测控系统中对象信息的入口,作为捕获信息的主要工具,在现代化事业中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光电传感器的应用技术为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俗称“电眼”。它是将传统光学技术与现代微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机密结合的纽带,是获取光信息或借助光提取其他信息的重要手段。 现如今汽车成为大多数人必不可少的东西。经常开车的朋友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苦恼每次开车到了单位或者小区大门口都要等门卫来开门或者等其按动电动门的开关,既费时间又费人力,如果巧妙地利用光电传感器就可以实现光控大门。 所以借此次课程设计来设计一个光控大门,即把光敏电阻装在大门上并且在汽车灯光能照到的地方,把带动大门的电动机接在干簧管的电路中,那么夜间汽车开到大门前,灯光照射到光敏电阻时,干簧继电器就可以自动接通电动机电路,电动机就能带动大门打开。这样就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目录 摘要 一、设计要求 (1) 二、光电传感器介绍及工作原理 (1) 三、方案设计 (3) 四、元件选择及电路设计 (4) 五、总结 (5) 参考文献

一、设计要求 1、功能与用途 光电传感器是将光通量转化为电量的一种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的基础是光电转换元件的光电效应。由于光电测灵活多样,可测参数众多,一般情况下具有非接触、高精度、高分辨率、高可靠性和反应快等特点,加之激光电源、光栅、光学码盘、光导纤维等的相继出现和成功应用,使得光电传感器的内容极其丰富,在检测和控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家用电视机的遥控器,太阳能的发电、电梯的安全光幕,火焰探测报警器等多个方面。 2、指标要求 利用光电转换元件的光电效应将光信息转变为电信息,同时利用变电流生磁特性,从而达到控制相应电路的目的。 二、光电传感器介绍及工作原理 1、光电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是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它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它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量变化的非电量,如光强、光照度、辐射测温、气体成分分析等;也可用来检测能转换成光量变化的其他非电量,如零件直径、表面粗糙度、应变、位移、振动、速度、加速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工作状态的识别等。光电式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人中获得广泛应用。 2、工作原理 由光通量对光电元件的作用原理不同所制成的光学测控系统是多种多样的,按光电元件输出量性质可分二类,即模拟式光电传感器和脉冲式光电传感器。模拟式光电传感器是将被测量转换成连续变化的光电流,它与被测量间呈单值关系。模拟式光电传感器按被测量(检测目标物体)方法可分为透射式,漫反射式,遮光式三大类。所谓透射式是指被测物体放在光路中,恒光源发出的光能量穿过被测物,部份被吸收后,透射光投射到光电元件上;所谓漫反射式是指恒光源发出的光投射到被测物上,再从被测物体表面反射后投射到光电元件上;所谓遮光式是指当光源发出的光通量经被测物光遮其中一部份,使投射刭光电元件上的光通量改变,改变的程度与被测物体在光路位置

光电检测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 声光控延时照明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物理学院光科12 专用 扬州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2015年11月

光电检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项目名称:声光控延时照明电路 一、设计目的 根据光电检测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学会使用电路仿真分析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方法。 二、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个声光触摸三控延时照明电路,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在白天,光照好,不管过路者发出多大声音,都不会使灯泡发亮。 (2)夜晚光暗,过路者发出声响,电路就会控制灯泡点亮。 (3)人走后,几十秒后自动关闭。 (4)当声控和光控两个电路一方或同时损坏时,就由按键开关控制电路继续正常工作,提供照明。 (5)负载采用手电筒常用的3.8V/0.3A小电珠。 光控部分采用可见光光敏电阻,声控部分采用驻极体电容话筒。系统采用四节干电池供电。实验室提供主要元器件如下: NE555 CD4011 驻极体电容话筒 光敏电阻 三极管 小灯泡 电阻、电容等 三、任务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任务说明 2、目录 3、正文 (1)总体方案框图设计 (2)单元电路具体设计 (3)计算器件参数值 (4)选择相关元器件 (5)画出总体设计电路图 (6)组装调试的内容,如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调试电路的方法和技巧、测试的数据和波形并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 方法。 4、课程设计的收获及体会 5、参考文献 6、元件清单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光电烟雾报警器系统设计指导老师:XXX 班级:XXX 设计者姓名:XXX 设计者学号:XXX 同组者姓名:XXX 设计者联系电话:XXX

目录 一、摘要 二、技术指标 三、基本原理 四、方案论证 五、硬件电路设计 六、软件设计(含程序流程图) 七、测试报告 八、结论 九、心得体会 十、参考文献 十一、附录

一、摘要 现代社会随着各种电器的普遍使用,加之天气趋暖,火灾时有发生。光电式烟雾火灾报警器也运用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中,作为在校学生,我们设计了一款基于单片机控制、通信的烟雾报警系统,它能在一定模拟条件下进行烟雾报警并显示温度、日期。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此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并回顾实验过程,总结经验收获。 二、技术指标 显示屏方面:在单片机程序运行时要求能实时显示环境温度及时间,而且能通过按键来调整时间; 温度传感器方面:在环境温度高于50摄氏度并且持续至少5秒时,蜂鸣器响起报警;可测温度为-50℃~150℃; 烟雾传感器方面:在烟雾浓度达到一定值使红外发射管、接收管两端电压达到500MV(通常环境下为200MV)时,蜂鸣器响起报警。 三、基本原理 在相对封闭黑暗的环境下,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在电路中维持一定的电压差,这是由它们的发射接收特性所决定的。当有烟雾进入并且达到一定浓度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光发生散射进入红外接收管,这使得它们的电压差增大。通过程序根据实际条件设置一定阈值,当电压差高于这一阈值时,电路触发蜂鸣器响起报警。 LM35的输出电压与环境的摄氏温度成线性光系,当环境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它的输出电压对应达到一定值。利用单片机程序设置的阈值在环境温度达到一定值时,电路触发蜂鸣器响起报警。 四、方案论证 连接好线路实验中发现,烟雾报警器线路部分的光电发射管和接收管的电压差与它们的距离以及所呈的角度有关。在设置好一定距离和角度后,我们通过吸入一定烟吐出制造“烟雾”,实验中发现它们的最大压差相比于正常情况只增加了大约200~300毫伏。为了让烟雾进入后产生的实验现象明显,我们决定调整两管的距离和角度使它们的压差在初始情况下的值较小,大概为100毫伏左右,这样在“烟雾”进入后增长才比较明显。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此方案可行,对设置阈值有一个很好的参考。 对温度传感器电路部分,我们做实验时为了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我们准备了一杯热开水,通过示波器记录温度传感器在常温及环境温度升高后的输出电压。实验发现环境温度升高后输出电压增大了一倍达到900毫伏左右,由此可见此温度传感器的设计方案可行。下面附上一些实验时拍摄的照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