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贫血防治干预措施

中学生贫血防治干预措施
中学生贫血防治干预措施

中学生贫血防治干预措施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时所发生的贫血。是全球性常见的营养问题之一,根据WHO 的报告,全球约有20亿人处于贫血状况。因此,充分了解缺铁性贫血的现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为促进中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是十分重要的。

1 缺铁性贫血的现状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最多见的贫血,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据WHO报告,全球缺铁性贫血患者达20亿,还有40~50亿人处于铁缺乏状态,其中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并指出最容易遭受贫血的人群依次为孕妇、学龄前儿童、低出生体重婴儿、其他女性、老年人、学龄儿童和成年男性。我国IDA病发病率更高。根据WHO报告,亚洲孕妇贫血患病率为40%。儿童为50%,2岁以内婴幼儿高达92%。

2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1 缺铁性贫血的直接原因及影响

常见的直接原因有吸收不足、疾病所致丢失过多或在特定条件下生理需求增高等。在生长过快的婴幼儿、青少年、有月经或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由于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铁则易导致缺铁性贫血。青春期的女孩因月经来潮,如果铁的供应不足也易发生贫血。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月经来潮天数与贫血患病率有关,天数越长贫血患病率越高,月经天数延长,造成失血量增加,贫血患病率升高。体育锻炼与贫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经常锻炼者贫血患病率高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贫血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有关因素的调查中还发现:独生子女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心理因素调查分析发现,许多贫血学生认为,身体苗条才美,故不恰当节食,形成豆芽体形。另外家长的文化素质也有一定的影响。1999年调查上海地区高危人群铁缺乏症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结果表明:月经期妇女、妊娠期妇女和青少年患病率分别为:11.39%,19.28%及9.84%,主要的危险因素:月经期妇女经量过多,青少年为营养因素。

2.2 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影响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生理方面的因素,而且还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及医疗保健服务等因素有关,它们可以相互作用共同造成育龄妇女高发生率的状况[12]。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和文化习俗。比方说,贫穷导

致膳食质量下降且无力增加营养和购买营养补充剂;文化程度低或营养知识缺乏导致不懂得合理膳食,社会崇尚苗条,过份节食导致营养缺乏。这些都是贫血发生的根本原因[7]。其他社会经济及家庭因素等方面经单因素显示出贫血的发生与婚姻状况、妇女有无经济收入、家庭人口数、家庭消费结构等因素有显著性相关[4],并且婚姻状况、家庭消费结构仍然进入多因素分析方程,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妇女在社会及家庭的地位和自主权的程度,如未婚、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妇女、小家庭,则妇女有更高的家庭地位、经济支配权以及更多的自我照顾。也有报道认为个人收入高,用于娱乐消费多者,贫血患病率低[13]。研究表明:不同职业和教育程度的人群贫血患病率不同,受教育程度越低贫血患病率越高。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反映了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着妇女对自我保健知识的了解、接受医疗保健的态度,以及对医疗保健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这些方面也可能影响贫血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不同职业的劳动强度差异和接触职业有害因素有关。国内也曾有过教育程度与孕期贫血有一定关系的报道,认为未受教育的妊娠者中贫血发生率高[3]。所以,职业和受教育可能是贫血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贫困地区农村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是膳食中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导致铁吸收率低[14]。

3 缺铁性贫血干预措施的研究

缺铁性贫血可以引起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生长发育迟滞、抗感染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加令人担忧[15]。婴幼儿、生育期妇女是缺铁性贫血高危人群,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因此,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加强对高危人群贫血的防治工作,改善贫血状况,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是一项紧迫及重要的任务。主要干预措施有以下几点。

3.1 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贫血高危人群的知识水平,是减少贫血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营养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非常重要,营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挑选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例如猪肝、鸡鸭蛋汤、瘦肉、鱼虾等;应加强饮食卫生的宣传教育,合理安排膳食,减少鞣酸、草酸等抑制铁吸收食物的摄入,如:少喝浓茶等。预防各种疾病发生,避免因疾病所致丢失过多引起的贫血;对特殊生理阶段(怀孕、婴幼儿、老年人)要适量补充铁剂。如用铁强化酱油,尽可能早期发现孕妇贫血并积极治疗,加强贫血孕妇的营养健康教育,尽量减少不良妊娠结果的发生[16]。

3.2 采用铁补充剂或食物强化进行干预2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的主要原因是出生体重过低、母亲贫血。因此,通过营

养教育,提高膳食质量很重要,通常可食用铁补充剂或食物强化等干预措施改善孕妇的营养状况[17],据罗文海等人研究表明[18]:妊娠中后期每日服用右旋糖苷铁对防治孕妇和婴儿贫血有重要作用,它既能改善孕妇Hb含量等指标的结果,并能降低孕妇妊娠后期的贫血患病率;也能提高婴儿Hb含量和降低婴儿贫血患病率[18]。同时6月龄后的婴儿要适量增加铁补充剂。对育龄妇女、月经期妇女、青少年适当增加铁补充剂。张俊黎等人[14]研究了山东省农村贫困地区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患病状况,观察铁强化面粉改善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实施铁强化面粉干预等措施后,强化组铁摄入量大幅度增加,高于对照组;强化组的贫血率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说明贫困地区农村育龄妇女膳食中铁的摄入量低,贫血患病率较高。采用面粉中强化铁进行干预的措施对改善缺铁性贫血效果非常明显。这与何志谦等报道的铁强化食盐[19]、陈洁英等报道的铁强化亨氏米粉[20]、霍君生报道的铁强化酱油(NaFe EDTA强化酱油的研究,中国预防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1997)改善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是一致的。提示面粉中强化硫酸亚铁对于改善人群的贫血状况是经济有效的。仝丽丽[21]调查非孕妇贫血状况及影响贫血发生的因素发现,妊娠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21.00%。随着孕周的进展,贫血发生率增高,尤其以妊娠28周后发生率上升显著,占29.65%,建议对孕妇

尽早补铁剂,可从孕12周后开始,孕28周后Hb<100g/L 时应予以干预治疗;张珠兰[22]等调查了解孕妇体内铁代谢状况及影响贫血发生因素,妊娠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17.29%,随着孕周的进展贫血发生率增高,孕28~36周贫血发生率高达29.91%,铁缺乏症的发生率高达82.05%,此阶段孕妇处于贮铁耗尽状态,建议对孕妇的补铁可从孕12周后开始。孕28周后Hb<105g/L时可考虑诊断缺铁性贫血并予以干预治疗。Massot等[23]回顾分析了妇女中贫血的发生情况,孕妇贫血发生率为7.7%,孕妇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35%,31%贫血患者是发生在孕期的第3个月,而在第1个月即可检测到血红蛋白和铁蛋白的下降,提示第一个月当血红蛋白水平在11g/dl~13g/dl之间时给予小剂量铁剂治疗能够有效治疗缺铁性贫血。

3.3 发展经济,改善环境,改变膳食结构2岁以上的人群贫血的主要原因是受社会因素以及经济状况的影响,主要是经济收入低、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低,这与WHO所报告的一致。根本出路是要通过发展经济,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改变膳食结构及用增加营养,从而减少贫血的发生。因此,学校食堂应根据学生的营养需求确定食谱或烹调方式。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为学生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饮食环境[24]。为了方便有效的评价膳食营养情

况,可采用“食物食用量百分评价法”来评价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25],这种方法将日常食用的食物分成5大类,即:牛奶、蔬菜和水果、肉类、谷物类和水,基本涵盖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通过食物量百分评价法原理,可改变学校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状况,调整膳食结构,以满足学生生长、发育需要,减少贫血患病率发生。Gopaldss [26]研究了女工午餐饮食的改善能否有效改变和提高她们的缺铁性贫

血状况,在3个月的干预期内给予大量的以谷类为基础的食物和醋栗汁,结果说明有效的工作餐能够提高女工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状况,并能改善雇主和雇员的关系。王临虹等[4]人研究认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较高,是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建议:①重视育龄妇女贫血发生,尤其是对已婚育龄妇女;②对孕产妇给予积极预防贫血措施。注意加强分娩后育龄妇女贫血的防治;③对月经不规律者注意预防和及时诊治贫血的发生;④加强职业妇女劳动保护,尤其是工人和农民;⑤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卫生,注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中学生六病防治措施

六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龋齿的防治:龋齿是危害人类牙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不仅在学生中造成严重的局部牙患,而且影响食欲、咀嚼、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同时还可能引起全身性疾病。因此,要采取措施防治龋齿。首先在健康教育课进行口腔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患龋齿的危害性和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保护牙齿的方法:使用小头、软毛的保健牙刷、定期更换牙刷(三个月),掌握正确的刷牙的方法,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进食后要漱口等。并每学期,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氟化泡沫的群体防治龋齿的工作。在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中,对查出患有龋齿的学生,把病情及时通报家长,使之能或的及时的治疗。 二、营养不良的防治: 在对全校学生营养状况分析、调查的基础上,掌握本校学生的营养状况。加大在健康教育课上对学生进行营养与健康饮食知识的教育。使其懂得什么是平衡的膳食,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广泛向家长、学生宣传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合理膳食导致营养不良,给学生生长发育带来的严重后果。并积极提高学生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使其自觉为孩子们提供营养合理的膳食,让良好的家庭营养知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也是防治营养不良的有效方法。 三、贫血的防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人们的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营养的搭配不合理,因此,贫血仍是中小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疾病之一。首先,利用健康教育课宣讲贫血的危害,贫血的防治,合理的营养膳食对预防贫血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并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对

在检查中发现有贫血的学生,及时通报家长,带其去医院治疗。经过一年的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四、肠道寄生虫的防治: 肠道寄生虫的防治措施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关。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饭前便后洗手、不食用不洁的、生的食物与蔬菜,食用瓜果要削皮等。学校定期对学生的个人卫生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公布检查结果,以促进学生对个人卫生的重视。并辅以药物(驱虫康)驱虫。以期达到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感染机会,巩固肠道寄生虫的防治的目的。 五、视力不良的防治。目前我校的视力不良率有上升趋势,防近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首先我们将结合“防近宣传周”活动,充分利用广播、讲座、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爱眼防近知识宣传。其次,本学期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眼保健操的质量,先通过广播讲讲做眼保健操的意义,然后通过录相,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眼保健操穴位操作方法。另外,将加强平时的眼保健操检查力度,并将举行全校的眼保健操比赛,从而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 六、沙眼防治工作。开展对学生、家长有沙眼防治知识宣传,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学生的不卫生行为。提高家庭卫生水平,提倡一人一巾一盆,有条件的要用流动水洗脸,避免交叉感染,以配合学生沙眼防治工作。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设施,要做到学生在校有流动水洗手。定期查治学生,观察疗效,对患病学生的检查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一次。体检结果应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中度以上沙眼的,要通知学生家长去医院治疗。

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措施

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措施 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一、学生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导致学生缺铁性贫血高发的原因很多,除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重要原因.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因此使学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 采取的措施 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学生的贫血状况. (1)健康教育 将有关贫血的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针对学生进行宣传、指导.在现有饮食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平衡膳食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定时定量进餐,不以糕点等零食代替正餐. (2)查找病因 首先查清学生贫血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消除病因. (3)合理安排膳食:

在选用食物品种方面,不仅要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还应考虑铁的吸收率问题,各种食物的含铁量不同,铁的吸收率也不同,一般肉、鱼、肝等动物性食品含铁量较高,植物性食品中大豆制品含铁量也较高,蛋类的铁吸收率稍低,但因其含铁量丰富(每百克蛋黄含铁7mg),因此仍是供铁的重要来源.蔬菜的铁吸收率则较低,但其含维生素C相对较多,应与动物性食品同时摄取.合理利用铁强化食品. (4)防治指导: 轻度贫血的学生以膳食调整为主,血红蛋白在10~11g/dl 的学生,以改善膳食为主,辅以维生素C、铁剂等药物治疗.对于中度贫血以上的学生以药物治疗为主,血红蛋白在10g/dl 以下的学生,学校应建议其去医院诊治,并重点观察. (5)监测:每年一次对学生血红蛋白进行监测,掌握学生贫血发病率. 二、学生龋病与牙周疾病 龋病、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学生牙龈炎患病率随年龄逐渐升高,11~12岁时逐渐成为重要问题,15岁学生可达70~90%,有的地区甚至达100%.儿童少年中龋齿已得到充填者仅占龋齿数的1.54%,龋患率逐年上升. 龋齿的病因主要是由细菌、食物和宿主三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龋齿的发生发展相当缓慢,必须有充分的作用时间才能完成龋病的形成过程,牙菌斑是牙龈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采取的措施:

北京 市门头沟区中小学生患有贫血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小学生患有贫血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小学生患有贫血病的情况,为开展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对8769名中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结果:门头沟区中小学生的贫血总体患病率较低。结论:在今后的学校卫生工作中,我们应加强教育农村小学一年级和高一年级女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贫血是我国中小学生的常见病之一。此病不仅影响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而且可导致中小学生的智力、运动和行为受到损害[1]。因此,我国将贫血筛查列入中小学生体检的必查项目之一。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笔者于2010年3月~2010年6月对门头沟区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患病状况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全区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初一年级、高一年级的876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所有调查对象均身体健康、未服用过铁剂和补血药物。 1.2方法检验血液标本所用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标准液、文-齐氏液均由天津市现代高科技研究院中山研究所提供,检验仪器为北京安恒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Hb-14D型血红蛋白测定仪。检验方法:①从所有调查对象的左手无名指末端取20微升血液标本。②向血液标本中加入5毫升的文-齐试液混合均匀。 ③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血液标本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1.3标准本次检测结果以2001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贫血诊断标准[2]为标准。血红蛋白含量:5~11岁<115g/L、12~14岁<120 g/L、15岁及以上男性<130 g/L、15岁及以上女性<120 g/L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60~90 g/L为中度贫血、 30~60 g/L为重度贫血。 1.4统计学方法本次调查数据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体情况本次调查共检出的贫血患者172人(1.96%),其中轻度贫血169人(1.93%);中度贫血3人(0.03%),无重度贫血。各年级组的贫血患病情况见表1。 表1:2010年门头沟区各年级组学生的贫血患病情况 由表1可见,除高一年级组外,贫血的患病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 2.2根据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评估标准,我区学生的贫血患病状况符合评估标准(贫血患病率在5%以下)。 2.3城镇学生、农村学生的总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04%和1.81%。城乡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的比较见表2。 表2:门头沟区2010年不同年级组城乡学生贫血情况 农村小学一年级组学生的贫血患病率高于城镇小学一年级组学生的贫血患病率,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年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2.5 不同性别学生的贫血患病情况如表3所示。 表3:门头沟区2010年不同年级组男女学生贫血情况

学校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学校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一、学生贫血的防治计划与措施 1、背景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导致学生缺铁性贫血高发的原因很多,除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重要原因。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因此使学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 2、措施 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学生的贫血状况。 (1)健康教育 将有关贫血的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针对学生进行宣传、指导。在现有饮食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平衡膳食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定时定量进餐,不以糕点等零食代替正餐。 (2)查找病因

各地区应首先查清造成本地区学生贫血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消除病因。如重视学生慢性胃肠道疾病的防治。 (3)合理安排膳食 在选用食物品种方面,不仅要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还应考虑铁的吸收率问题,各种食物的含铁量不同,铁的吸收率也不同,一般肉、鱼、肝等动物性食品含铁量较高,植物性食品中大豆制品含铁量也较高,蛋类的铁吸收率稍低,但因其含铁量丰富(每百克蛋黄含铁7mg),因此仍是供铁的重要来源。蔬菜的铁吸收率则较低,但其含维生素C相对较多,应与动物性食品同时摄取。合理利用铁强化食品。 (4)防治指导 轻度贫血的学生以膳食调整为主,血红蛋白在10~11g/dl的学生,以改善膳食为主,辅以维生素C、铁剂等药物治疗。对于中度贫血以上的学生以药物治疗为主,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学生,学校应建议其去医院诊治,并重点观察。 (5)监测 每年一次对学生血红蛋白进行监测,掌握学生贫血发病率。 二、学生龋病和牙周疾病综合防治计划与措施 1、背景

小学生常见病学校预防措施

xxxx学校预防措施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接班人,少年儿童阶段又是人体发育的最重要阶段,因此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提高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很好地落实这项工作,以预防为主把我镇常见,多发病控制在指标之内特采取如下措施: L、贫血和龋齿的防治 1)首先对各校学生的贫血情况通过抽样化验,进行统计。 2)如发现贫血的学生,特别是缺铁性贫血的学生,各校保健教师应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引起重视。 3)、进行持久指导治疗,要做到学校,家庭,学生三结合,共同做好贫血学生的防治工作。 龋齿也是少年儿童的常见病,为了让学生能有整齐的牙齿,应积极向学生宣传,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措施,使学生懂得龋齿给人带来的害处让学生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有龋齿的还应及时治疗。 2、沙眼 1)坚持以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辅,充分利用卫生课和板报,讲解和宣传沙眼的发病原因和预防的办法,使学生都引起重视。 2)定期检查,保证每学期检查三次,并做好记录,若发现沙眼者及时治疗。 3)定期投药,并观察其治疗效果,达到治愈为止。 4)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搞好各校环境卫生。 3、视力 1)定期出板报,宣传导致视力下降的一些错误做法。 2)安装好室内照明。

3)保健教师与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密切配合,同时要求任课教师们要从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姿势入手,严格要求,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眼、护眼的好习惯,做到用眼要讲卫生。 4)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达到保护视力。 5)每个教室,配齐遮光窗帘,定期更换学生座位。 6)采取学校与家庭联合预防措施,在校由教师负责,在家由家长负责的办法,达到护眼的目的。 总之,为了更好地预防病,多发病,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更好地掌握知识,做为保健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及时与学校,家长联系,争取把常见病,多发病减少到最低限度。

中学生贫血防治干预措施

中学生贫血防治干预措施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时所发生的贫血。是全球性常见的营养问题之一,根据WHO 的报告,全球约有20亿人处于贫血状况。因此,充分了解缺铁性贫血的现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为促进中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是十分重要的。 1 缺铁性贫血的现状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最多见的贫血,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据WHO报告,全球缺铁性贫血患者达20亿,还有40~50亿人处于铁缺乏状态,其中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并指出最容易遭受贫血的人群依次为孕妇、学龄前儿童、低出生体重婴儿、其他女性、老年人、学龄儿童和成年男性。我国IDA病发病率更高。根据WHO报告,亚洲孕妇贫血患病率为40%。儿童为50%,2岁以内婴幼儿高达92%。 2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1 缺铁性贫血的直接原因及影响

常见的直接原因有吸收不足、疾病所致丢失过多或在特定条件下生理需求增高等。在生长过快的婴幼儿、青少年、有月经或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由于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铁则易导致缺铁性贫血。青春期的女孩因月经来潮,如果铁的供应不足也易发生贫血。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月经来潮天数与贫血患病率有关,天数越长贫血患病率越高,月经天数延长,造成失血量增加,贫血患病率升高。体育锻炼与贫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经常锻炼者贫血患病率高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贫血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有关因素的调查中还发现:独生子女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心理因素调查分析发现,许多贫血学生认为,身体苗条才美,故不恰当节食,形成豆芽体形。另外家长的文化素质也有一定的影响。1999年调查上海地区高危人群铁缺乏症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结果表明:月经期妇女、妊娠期妇女和青少年患病率分别为:11.39%,19.28%及9.84%,主要的危险因素:月经期妇女经量过多,青少年为营养因素。 2.2 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影响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生理方面的因素,而且还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及医疗保健服务等因素有关,它们可以相互作用共同造成育龄妇女高发生率的状况[12]。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和文化习俗。比方说,贫穷导

26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一、沙眼的防治规划与措施 1、目标:以每年沙眼患病率为指标。控制沙眼的发病率。 2、策略: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卫生设施和条件,预防沙眼。 3、措施: (1)健康教育:开展对学生、家长的沙眼防治知识宣传,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学生的不卫生行为。提高家庭卫生水平,提倡一人一巾一盆,有条件的要用流动水洗脸,避免交叉感染,以配合学生的沙眼防治工作。 (2)改善卫生条件;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设施,做到学生在校有流动水洗手。(3)治疗:定期查治学生,观察疗效,对患病学生的检查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一次。体检结果应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针对沙眼患者,建议其用药治疗,随时检查治疗效果。 (4)监测:对患病学生的检查频率每年一次。体检结果应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降低患病率。 二、学生视力不良(近视)防治计划 1、背景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于正常。视力低下,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学生的视力低下大部分是由近视而引起的。在视力低下的学生中近视所占的比例较大;小学生中为50%~60%,中学生中为70%~90%,大学生中为90%以上。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措施 近视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1)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2)重视阅读、书写卫生,应教育学生把眼离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cm之间。避免走路或在震荡较大的车厢里看书及躺着看书和在光线过强或弱的地方读写。 (3)开展体育锻炼,做好眼保健操。 (4)改善学习环境:学校在每学期开学以前要检查教室的采光、照明是否充足,不足的应增加人工照明。灯具有损坏的要及时检修。教室墙避要定期粉刷,黑板要定期刷黑,并使其平整无反光。课桌椅应根据学生身高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学生身体,定期轮换学生座位。 (5)定期检查视力:定期作视力检查,了解每个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早期发现视力开始下降的学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近视眼的发生发展。

小学生常见疾病预防措施

小学生常见疾病预防措施 (一)常见肠道蠕虫感染 措施: 1、学校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设置洗 手设施(提倡流动水)及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 2、加强对校医、保健教师的卫生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的 培训。 3、对粪检阳性的感染者实施药物治疗。 (二)贫血 措施: 1、普及营养知识,强化平衡膳食的意识。 2、提倡课间加餐,引导学生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3、指导轻度贫血的学生调整膳食为主,服用维生素C、铁剂等药物,建议中、重度贫血的学生去医院诊治。 (三)龋齿与牙龈炎 措施: 1、开展龋齿与牙周疾病的危害及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健康 教育,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2、推广使用保健牙刷,提高学生的有效刷牙率,刷牙率达 100%。 3、在低氟与适氟地区推广使用含氟牙膏等。

4、实施龋齿充填,建议患龋齿的学生去医院积极治疗。(四)营养不良与肥胖 措施: 1、集体就餐的学校合理安排膳食,逐步提供营养午餐服务。 非集体就餐的学校逐步开展提供课间餐服务。有条件的 地区和学校应开展学生集体营养午餐试点工作,并逐步 推广。 2、对患有轻度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学生进行膳食指导,对患 有重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肥胖的学生建议其去医院就诊。(五)沙眼 措施: 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一人一巾一盆”和勤用流动水洗手的卫生理念和习惯。 (六)视力低下 措施: 1、纠正不良用眼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推广眼保健操保证眼操质量。保证每天用眼时间不超过国家规定时间。 2、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和学生书写时左侧采光。黑板经常保 持乌黑或墨绿避免直射和反射眩光,教师板书工整,字体大于7厘米 3、每周调换一次座位。

预防贫血教案

健康教育教案——《预防贫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贫血的症状、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贫血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预防贫血 2、讲授新课师: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贫血吗?(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且不一定正确,教师不必急于纠正) 师:同学们的回答到底对不对,让我们一起看课文就知道了。大家小声自读课文。(学生读课文) 师:小玲的身体有哪些不舒服? 生:(根据第一段课文回答)脸色苍白、注意力涣散、头昏眼花。 师:医生根据什么诊断出小玲患了贫血,并有肠道寄生虫? 生:(根据第二段课文回答)医生问了病情及饮食情况,看了指甲,翻看了眼皮(泛白色),查了血和大便。 师:指甲和眼睑内泛白也是贫血的症状,贫血是怎么回事? 生:(根据第三段课文回答)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或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就是贫血。贫血的症状轻时表现为脸色苍白、注意力涣散、头昏眼花、指甲和眼睑内泛白,加重后则会出现耳鸣、心慌、气急、容易疲劳、反应迟、记忆力

下降等症状。 师:为什么会患贫血呢? 生:(根据第四段课文回答)儿童贫血主要是因为挑食、偏食而引起营养不平衡导致的。还有感染了肠道寄生虫也会贫血。 师:儿童贫血大多数是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挑食、偏食,食物中缺少铁、维生素和蛋白质等制造血的原料,所以我们要注意饮食多样化。请齐读课文第四段最后一句。(学生齐读) 3、结束语 师:小玲照医生的话去做,身体恢复了健康。我们学了这一课,能吸取什么教训呢?据我课前调查的情况,同学们挑食、偏食的现象是存在的(下面可把调查统计的材料报告一下,如有多少人不吃芹菜,多少人不吃菠菜,等等)。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你也会因营养失衡而导致贫血。 希望大家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参加学习和各项活动,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学生查体后干预措施(2017)

2017-2018学年学生查体后干预措施 桓台县陈庄中学 根据学生查体报告,学校制定如下措施: 一、预防近视眼措施 (一)注意用眼卫生,坚持“二要”“二不要”。“二要”: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一市尺左右;连续看书写字1小时后要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二不要”:不要在光线暗弱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或在走路及动荡的车厢里看书。 (二)注意阅读卫生: 1、坐姿端正:使身体重心落在座骨和靠背的支撑点。 2、书本与眼的距离保持30-35厘米之间。 3、书本平面与眼的角度保持直角。 4、阅读时桌面光线应保持150勒克斯。 5、连续阅读时间中学生不超过45-50分钟。 (三)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要做到闭目,两手清洁穴位、动作准确,持之以恒,每天至少两次,同时还经常做晶体操和远眺。 (四)努力改善学习环境,第一排课桌前缘距离黑板二米以上,尽量按国家规定的编号配置课桌椅,并定期调换学生座位。

(五)定期举办近视眼防治专栏,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及时掌握学生视力变化情况,做好矫治工作。 (六)开学第一个月定为“防近”宣传月。 (七)督促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注意营养,注意与家长密切配合,看电视时间不要太长,眼与电视机保持2-3米的距离;督促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九小时。和任课老师经常保持联系,使学生学业负担不要过重。 (八)多摄入含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食物,注意合理平衡膳食,不挑食,不偏食。 (九)经充分散瞳验光确诊为真性近视者,应配戴合适的眼镜矫正视力。配镜的原则是:不应进行“充分矫正”,以配戴获得较好视力的弱度凹透镜为宜。 二、学生龋齿防治措施 (一)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采取宣传栏、发放宣传单张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龋齿防治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学生不良的卫生行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坚持饭后漱 口,早晚刷牙,推广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更换牙刷,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三)对体检发现龋齿的学生,督促进行及时治疗。 三、贫血的防治措施

学生常见病预防方案及计划

扎鲁特旗黄花山中学健康促进学校--学生常见病预防方案及计划

扎鲁特旗黄花山中学 健康促进学校--学生常见病预防方案及计划 优良的体质,健康的体魄不但是个人生存、发展的物质前提,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繁衍、进步、创造文明的重要条件,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卫生和健康教育,发展体育运动,培养保健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采取如下措施: 一、视力不良 视力不良是重点防治的六种常见病之一,在影响学生健康的20种疾病中占首位。视力低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据有关体检结果分析,视力不良呈缓慢上升趋势,学生中发生的视力低下大部分是近视性的,因此保护学生视力主要在于预防近视,应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将防近工作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好防近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提高眼保健操质量,落实督促检查评比制度,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3、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坚持两课两操活动。 4、每年年度体检后,将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并给予矫治方面的指导。 二、龋齿 龋齿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列为世界第三大重点防治的疾病,对龋齿的防治,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大力开展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等形式宣传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和有关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水平。 2、积极倡导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利用爱牙日广泛宣传保护牙齿的重要性,纠正错误的刷牙方法,要求学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牢记两个三(每天刷牙三次,每次三分钟)。 3、坚持定期检查,重点防治,对体检发现的龋齿情况书面报告家长,及时去医院填充。 三、沙眼 沙眼是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人对沙眼衣原体的免疫力很弱,可以重复感染,常因并发症而使视力受到障碍,沙眼的发病率与卫生状况及环境因素有明显关系,沙眼是可防性的眼病,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防治沙眼的卫生常识。 1、开设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了解沙眼形成的原因,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一、小学生不传染的常见病 1.龋齿 龋病及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牙周病患病尤为突出。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升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龋齿是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附着在牙齿上经过发酵产生酸形成牙菌斑。可将龋齿分为三度即浅龋、中龋和深龋。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 2.近视 近视是青少年的一种常见病,是指看远看不清,看近清晰的屈光异常。青少年近视多数是假性近视。其主要原因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睫状体过度紧张而逐渐形成近视眼。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真性近视。它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 3.贫血 贫血是青少年最常见疾病之一,它不但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学生的智力行为及免疫功能等有很大的危害,是学生常见病中重点防治疾病之一,青少年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属营养性贫血,所以防治工作的重点是饮食调整膳食结构和合理营养。 4.营养不良和单纯性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当前中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 5.蛔虫感染 蛔虫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疾患之一,对儿童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长期的不良影响。 6.脊柱弯曲异常

学生常见六病防治措施

“六病”及常见病防治档案 贫血防治措施: 在当今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出现贫血往往与膳食营养不合理有关,因此我们主要以科学用餐、合理营养为抓手,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指导学生合理营养,科学用餐。 首先要求学生改掉挑食、偏食和吃零食的习惯。教育学生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向学生介绍食物的营养结构。例如:含铁较丰富的食物有动物的肝脏、鸡蛋、瘦肉等,这些食品中也含蛋白蛋、VB2较多,对肌体造血大有好处。此外,绿色蔬菜、豆制品、木耳、蘑菇、苹果、鱼、虾等也含有较多的铁。要求贫血患者注意适当多食用这些食物,以补充体内的需求。 二、校内指导科学营养午餐,校外指导家庭营养合理。 在学校内用餐学生的膳食都有营养师配菜,做到荤蔬搭配,每周有一周营养菜谱,安排一周学生的用餐科学、合理,当然这要在学生不挑食不偏食的基础上得以实施。 在家庭我们只力争在对学生自身教育的基础上,要求家长配合督促,让孩子在家中也能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尤其对患有贫血的孩子,我们发放“告家长书”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身体状况,并建议家长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贫血较为明显的,让家长及时到医院诊治,遵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补血的药物,并强调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

好的、科学的饮食习惯。 视力不良的防治措施: 针对近视患病率难以下降的现象,我们的防治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爱眼认识。 学校利用健康教育时间,向全校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强调穴位要准、节奏要把握好、力度要恰当。为了确保做到这一点,我校每年安排全校各班分批观看眼保健操的录像,并对各班的卫生干部进行强化培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乃至全校学生提高眼保健操的质量。 二、利用健康教育阵地,注重经常对学生进行提高性的用眼卫生教育。要求学生读书写字做到“三个一”及“二要二不要”等知识。时刻记住并体现在行动上。在家看电视要有节制并注意适当的距离,不要离电视太近,人人有责任为长大有双好眼睛参加祖国建设事业而努力。 三、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通过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向家长告知孩子的视力变化情况,让家长及时了解,共同督促孩子在家中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建议家长重视对视力不良的孩子纠治工作,要抓早、抓好积极治疗,以减少或缓解视力下降的速度,向家长积极推荐治疗点及治疗方法,发送各种咨询活动信息,积极主动共同做好学生的爱眼护眼工作。除此外,要求家长督促孩子注意食物营养的搭配,多食含维生素A的食物,比如

学生常见病、多发病具体防治措施(精)

学生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具体措施 龙湖镇古城小学 2013年 9月 学生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具体措施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接班人,少年儿童阶段又是人体发育的最重要阶段, 因此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提高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很好地落实这项工作,以预防为主把我校常见,多发病控制在指标之内,特采取如下措施: l 、贫血和龋齿的防治 1首先对学生的贫血情况通过抽样化验,进行统计。 2如发现贫血的学生,特别是缺铁性贫血的学生,保健教师应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引起重视。 3 、进行持久指导治疗,要做到学校,家庭,学生三结合,共同做好贫血学生的防治工作。 龋齿也是少年儿童的常见病, 为了让学生能有整齐的牙齿, 应积极向学生宣传, 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措施, 使学生懂得龋齿给人带来的害处让学生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有龋齿的还应及时治疗。 2、沙眼 1坚持以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辅,充分利用卫生课和板报, 讲解和宣传沙眼的发病原因和预防的办法,使学生都引起重视。 2定期检查,保证每学期检查三次,并做好记录,若发现沙眼者及时治疗。 3定期投药,并观察其治疗效果,达到治愈为止。

4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 . 3、视力 1定期出板报,宣传导致视力下降的一些错误做法。 2安装好室内照明。 3保健教师与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密切配合,同时要求任课教师们要从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姿势入手,严格要求,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眼、护眼的好习惯,做到用眼要讲卫生。 4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达到保护视力。 5每个教室,配齐遮光窗帘,定期更换学生座位。 6采取学校与家庭联合预防措施,在校由教师负责,在家由家长负责的办法,达到护眼的目的。 总之,为了更好地预防病,多发病,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更好地掌握知识, 做为保健教师必须认真负责, 及时与学校, 家长联系, 争取把常见病,多发病减少到最低限度。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的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的建议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却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家长望子成龙,学校相互攀比优秀指标人数,给班级和教师下达优秀指标人数,为完成指标任务,导致教师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最近几年,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也越来越多的引起我们的重视。最近学校对心理健康的呼声是非常高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被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开展。在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良现象,必须寻求有效对策予以根本解决,才能提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几个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我是小学的尖子生,学习不好,我无脸见以前的老师和我的家长等”,“有时真想一死了之”等等,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成绩开始下降。 其次,我们来分析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盲点 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3.社会环境污染 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严重的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4.误用滥用心理测验,致使过分夸大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及矫治工作措施201203

常见病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进一步规范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要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卫生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把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完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食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及学生健康查体等各项管理制度。 二、加强食堂卫生安全管理,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学校要建立健全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堂工作人员要持有健康证上岗和定期体检。要保持食堂卫生清洁,严格执行定期消毒制度,保障消毒效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有关要求。 三、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 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因病缺勤师生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及时向市疾控机构或者附近的医疗机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同时要切实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处理工作。各级要追踪、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蔓延。 四、建立健全健康体检制度,加强常见病防治工作

加强学生常见病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全面落实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做好蠕虫、沙眼、近视、龋齿、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防治工作,并对防治效果进行追踪观察。 五、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要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预防控制疾病的侵袭和发生。将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营养教育贯穿在日常教育之中,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以及学生常见病的发生特点,在不同的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师生自觉识别规避有害因素的侵袭。把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肠道寄生虫、近视、龋齿等重点传染病和学生常见病的防治作为重点。 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和学习生活场所的通风换气制度,经常性开展环境卫生清洁活动、清理卫生死角,定期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根据传染病病种和传播途径不同,在流行季节有组织的开展消毒杀虫灭鼠活动,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暴发和流行。 六、加强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学校要加强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检查督导。督促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龙雨联小 2014.9

中学生六病防治措施

中学生六病防治措施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六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龋齿的防治:龋齿是危害人类牙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不仅在学生中造成严重的局部牙患,而且影响食欲、咀嚼、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同时还可能引起全身性疾病。因此,要采取措施防治龋齿。首先在健康教育课进行口腔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患龋齿的危害性和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保护牙齿的方法:使用小头、软毛的保健牙刷、定期更换牙刷(三个月),掌握正确的刷牙的方法,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进食后要漱口等。并每学期,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氟化泡沫的群体防治龋齿的工作。在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中,对查出患有龋齿的学生,把病情及时通报家长,使之能或的及时的治疗。 二、营养不良的防治: 在对全校学生营养状况分析、调查的基础上,掌握本校学生的营养状况。加大在健康教育课上对学生进行营养与健康饮食知识的教育。使其懂得什么是平衡的膳食,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广泛向家长、学生宣传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合理膳食导致营养不良,给学生生长发育带来的严重后果。并积极提高学生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使其自觉为孩子们提供营养合理的膳食,让良好的家庭营养知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也是防治营养不良的有效方法。 三、贫血的防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人们的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营养的搭配不合理,因此,贫血仍是中小

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疾病之一。首先,利用健康教育课宣讲贫血的危害,贫血的防治,合理的营养膳食对预防贫血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并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对在检查中发现有贫血的学生,及时通报家长,带其去医院治疗。经过一年的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四、肠道寄生虫的防治: 肠道寄生虫的防治措施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关。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饭前便后洗手、不食用不洁的、生的食物与蔬菜,食用瓜果要削皮等。学校定期对学生的个人卫生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公布检查结果,以促进学生对个人卫生的重视。并辅以药物(驱虫康)驱虫。以期达到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感染机会,巩固肠道寄生虫的防治的目的。 五、视力不良的防治。目前我校的视力不良率有上升趋势,防近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首先我们将结合“防近宣传周”活动,充分利用广播、讲座、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爱眼防近知识宣传。其次,本学期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眼保健操的质量,先通过广播讲讲做眼保健操的意义,然后通过录相,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眼保健操穴位操作方法。另外,将加强平时的眼保健操检查力度,并将举行全校的眼保健操比赛,从而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 六、沙眼防治工作。开展对学生、家长有沙眼防治知识宣传,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学生的不卫生行为。提高家庭卫生水平,提倡一人一巾一盆,有条件的要用流动水洗脸,避免交叉感染,以配合学生沙眼防治工作。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设施,要做到

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与措施方案

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与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常见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特针对一些常见病的情况落实有关防治措施与计划。 1、营养不良和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生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学校计划针对此种情况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同时也希望家校配合,帮助学生改掉偏食习惯,做到热量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2、近视眼的预防与治疗 轻度近视即应引起注意,尽量找出原因以防程度加深,原则上讲,患近视眼后,应在眼科医生验光之后,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使视物清晰,减轻视觉疲劳。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及早预防: ①、不在暗处及行进的车船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 ②、阅读写字时,桌面上的照明不低于25W,姿势要端正、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

③、在看电视时,应保持室内一定的亮度,人距电视2.5-3米左右,并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 ④、看书学习1小时之后,可眺望远方的绿色花草树木。 ⑤不要戴别人的眼镜,以免对眼睛造成损害。 3、沙眼 沙眼在学生中发病率也较高,这种疾病是由沙眼依原体感染引起的。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如发现孩子眼睛红肿、流泪、有异物感、眼屎多等现象,应及时去医院治疗,或用利福平、10-30%磺胺醋铣钠液等眼药水点眼治疗。 4、红眼病 做好宣传工作,红眼病好发于夏秋季。预防要避免与病人接触,若接触病人,要用肥皂洗手;不用手揉眼,手帕、毛巾、脸盆等应个人专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酒;患病后不到公用澡堂洗澡、游泳池游泳。一旦发现红眼病人,立即隔离治疗。 5、预防龋齿、牙周病

学校常见病防治措施方案

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的规定“学校应当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肠道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正工作。”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条件的变化,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成年时才会出现明显症状的疾病,应在少年时期及早防治。我校为认真做好学生常见病积极开展防治工作,控制和降低患病率,特制定了针对以上常见病防治计划。 一、学生营养不良防治计划 1、背景 各种营养素的缺乏均会导致营养不良。其中以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以下简称营养不良)为最主要表现为低体重。我国学生中出现的营养不良以轻型为主。导致学生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为缺乏有关的营养知识,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及过度节食引起。 2、目标 根据《全国学生营养不良综合防治方案》要求,营养不良患病率要求控制在10%以下。 3、措施 以宣传、普及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采用群体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改善学生的不良的饮食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1)健康教育

将合理营养的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对象包括家长、老师和学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克服挑食、偏食、吃零食及过度节食的不良习惯,培养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定期进行学生常见疾病情况调查,积极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及消化道疾病,并配合营养疗法,纠正营养不良。 (3)防治指导: 每年进行一次营养不良监测,掌握营养不良发病率。定期查治患病学生,观察疗效 二、学生贫血综合防治计划 1、背景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导致学生缺铁性贫血高发的原因很多,除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的膳食中植物性铁摄入占70%~90%,而人体对植物性铁的吸收率较低,且维生素C的缺乏也会影响植物性铁的吸收。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因此使学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 2、目标 根据《全国学生贫血综合防治方案》要求,学生贫血患病率应控制在10%以下。 3、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