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控课设报告

过控课设报告
过控课设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 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题目:主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院系:自动化

设计周数: 1周

日期:2016年 01月20日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是“过程控制”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工业过程对象控制方案的选择、控制功能的设置、工程图纸的绘制等基础设计和设计说明的撰写,培养学生基本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完成工程师基本技能训练。

二、主要内容

1.根据对被控对象进行的分析,确定系统自动控制结构,给出控制系统原理图;

2.根据确定控制设备和测量取样点和调节机构,绘制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PID图);3.根据确定的自动化水平和系统功能,选择控制仪表,完成控制系统SAMA图(包括系统功能图和系统逻辑图);

4.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并进行系统整定;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实验)成果要求

1、绘制所设计热工控制系统的的SAMA图;

2、根据已给对象,用MATABL进行控制系统仿真整定,并打印整定效果曲线;

3、撰写设计报告

五、考核方式

提交设计报告及答辩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01月20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目的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是“过程控制”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工业过程对象控制方案的选择、控制功能的设置、工程图纸的绘制等基础设计和设计说明的撰写,培养学生基本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完成工程师基本技能训练。 2、要求

设计分为两个阶段:设计前期工作及设计工作。 (一)设计前期工作 主要内容:

(1)查阅资料。对被控对象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确定控制系统的被调量和调节量; (2)确定自动化水平。包括确定自动控制范围、控制质量指标、报警设限及手自动切换水平;

(二) 设计工作

(1)根据对被控对象进行的分析,确定系统自动控制结构,给出控制系统原理图; (2)根据确定控制设备和测量取样点和调节机构,绘制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PID 图); (3)根据确定的自动化水平和系统功能,选择控制仪表,完成控制系统SAMA 图;(包括系统功能图和系统逻辑图) 系统功能和逻辑:系统控制结构,系统的自动控制和手动操作,系统手动与自动的双向无扰动切换,系统投自动或切手动的条件 。 (4)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并进行系统整定;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正文

1、被控对象分析,系统对象动态特性: 1.1影响过热蒸汽温度因素

影响过热蒸汽温度的主要扰动有三种: (1)蒸汽流量(负荷)扰动;

(2)烟气热量扰动(燃烧器运行方式、燃料量变化、风量变化等); (3)减温水流量扰动。 1.2过热汽温控制对象的静态特性

12

27

1.657(120)1.202(127.1)s s G s G s -=

+=

+

根据传热方式分:过热器可分为对流式、辐射式和半辐射式过热器三种。

对于不同的过热器,蒸汽流量对蒸汽温度的影响如下图:

图1 蒸汽流量对过热器温度的影响

1.3过热汽温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分析

(1)蒸汽流量(负荷)扰动

以对流式过热器为例,在蒸汽流量D产生阶跃扰动下,过热汽温θ变化响的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2 蒸汽流量(负荷)扰动下的动态特性曲线

其特点是:有迟延,有惯性,有自平衡能力,且τD和T D均较小。

(2)烟气热量扰动

在烟气热量Qy(烟气温度和流速变化)产生阶跃扰动下,过热汽温θ变化的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3烟气扰动的汽温扰动曲线

其特点是:

有迟延、有惯性、有自平衡能力。迟延时间约:10-20s,惯性时间常数:<100s

(3)减温水量扰动

在减温水量W B产生阶跃扰动下,过热汽温θ变化的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4 减温水流量扰动下的汽温响应曲线

0t

T c

τ

0t

-W B

ΔW B

其特点是:

有迟延、有惯性、有自平衡能力(迟延较大,与减温器的位置和过热器管道的长短有关)。一般锅炉:迟延时间:30-60s ,惯性时间常数:>100s 。

2、控制方案 2.1控制方案的选择

现代大型火电机组,由于锅炉容量大,过热器受热面积大幅增加,管道长度大幅加长,结构复杂,因而控制对象的延迟和惯性较大。针对这些特点,形成了多种设计方案,主要有: 采用导前气温微分信号的双回路控制系统、过热汽温串级控制系统等等。

采用导前气温微分信号的双回路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是一种可取的过热蒸汽温度控制方案。但若微分器的参数调整不当,会产生严重的非线性,使控制质量恶化。串级控制系统主副控制器分工明确,系统容易整定,因此我们选择采取串级控制系统作为控制方案。

2.2控制系统原理图

串级主汽温控制系统的两个回路为:

(1)由对象的导前区p1()G s 、导前气温变送器m1、副控制器2()c G s 、执行器z K 和喷水控制阀f K 组成副回路。

(2)由对象的惰性区2()p G s 、过热汽温(主汽温)变送器m 、主控制器2()c G s 及副回路组成主回路。

导前气温1θ对于喷水量变化的反应比主汽温θ及时,一旦导前气温1θ发生变化,副控制器

2()c G s 就改变减温水流量,及时消除干扰使主汽温变化较小。主控制器1()c G s 发出校正信

号u1通过副控制器2()c G s 及其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使主汽温最终恢复到给定值。主控制器的输出u1相当于改变导前气温1θ的给定值。所以控制过程结束时,导前气温1θ可能稳定在与原来不同的数值上,而过热汽温θ则等于给定值。 2.3工艺流程图

喷水减温器控制它之后的过热器出口温度,本控制系统有两个测点,一个设在喷水器后,一个设在过热器出口。控制器将输出信号传给执行机构,控制阀门开度。

2.4喷水减温系统在锅炉内的分布

塔式锅炉的过热器受热面分为三级:一级初级热器级、二级屏式过热器、三级末级过热器。一级和三级过热器位于炉膛出口断面前,主要吸收炉膛内的辐射热量;二级过热器位于一级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之间,主要靠对流传热吸收热量。在一级和二级、二级和三级过热器之间设置两级喷水减温,并通过两级受热面之间连接管道的交叉是一级受热面外侧管道的蒸汽流入下一级受热面的内侧管道,补偿烟气导致的热偏差。工艺流程图如下。

A 侧(

B 侧)喷水阀工艺流程图

喷水

2.5控制系统SAMA 图 设计特点:

II 级减温水I 级减温水

A 、

B —减温水调节阀;A ‘、B ’—减温水截止阀

主蒸汽一级过热器出口温度

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

一级喷水阀

1、因为影响汽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蒸汽流量就是一个。而主蒸汽流量可测,且响应快,因此采用主蒸汽流量作为前馈,修正给定值。

2、切手动条件:一过出口温度信号故障;一减出口温度信号故障;一过出口温度偏差大;一减阀位偏差大。

2.6仿真试验与系统整定

在确定好控制方案后,本文使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进行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我们采取串级控制,用模块搭建系统如下:

实验过程:1、整定控制器参数,使控制指标达到要求:

75%~90%

20%

ss

E

ψσ=

=

2、带系统稳定后在副环内加一二次扰动,观察系统输出;

3、待系统重新稳定后加一次扰动,观察系统输出;

4、最后给系统加一给定值扰动,观察系统输出;

实验结果如下:

1 、整定完主回路后的曲线,副回路采用P=-7,主回路采用PI调节P=0.75,I=0.0045。

2、2000S后加入内扰的曲线如下图。

可见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3、4000S后加外扰,结果如下

可见系统超调大,对外扰抗干扰能力较小,系统波动较大,可采用高级控制算法改进。

4、6000S后加给定值扰动,曲线如下图。

可见汽温能迅速跟上给定值。

三、课程设计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基本达到预期要求。在设计中,我们首先完成了被控对象的分析,根据对被控对象的分析确定系统的自动控制结构,并给出控制系统的原理图以及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完成控制系统的SAMA图,最后还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仿真与整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有了初步的理解,大致掌握了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同时我们自己动手绘制原理图、工艺流程图以及SAMA图,搭建流程图进行仿真、整定,使我们基本掌握了Visio、MATLAB

等软件。

在这几天的课程设计中,我们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问题,相互学习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家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当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各自的不足,在过程控制这门课程上,我们还存在很多的知识死角和空白,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

还有半年就将离开学校,我们会努力充实自己,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VIP专享】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 2014.10 _ 学院自动化 _ 专业班级自1103 _ 姓名曹俊博 __ 学号 41151093 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 成绩 _______

摘 要 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 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名称:单容水箱液位过程控制 班级:2011级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姓名: 学号:

目录 前言 一.过程控制概述 (2) 二.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3) 三.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5) (一)外部组成 (5) (二)输入模块ICP-7033和ICP-7024模块 (5) (三)其它模块和功能 (8) 四.调试过程 (9) (一)P调节 (9) (二)PI调节 (10) (三)PID调节 (11) 五.心得体会 (13)

前言 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思想进行。 首先工程实训首先应面向学生主体群,建设一个有较宽适应面的基础训练基地。通过对基础训练设施的 集中投入,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建立科学规范的训练和管理方法,使训练对象获得机械、 电子基本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工程实训的内容应一定程度地体现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业技术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工程实训的内容应充分体现机与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结合,贯穿计算机技术应用,以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应以一定的专项投入,建设多层次的综合训练基地,使不同的训练对象在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认识的同时,熟悉综合技术内容,初步建立起“大工程”的意识,受到工业工程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并具备一定的实用技能。 第三,以创新训练计划为主线,依靠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创新教育基地。以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乃至管理为载体,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问题的观测和判断、创造和评价、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建造的整个过程中。

杭电《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5月25号 序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 实验名称:一阶单容上水箱对象特性测试实验 实验名称:上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 实验名称:上水箱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实验 指导教师:尚群立 学生姓名:俞超栋 学生学号:09061821

实验一、一阶单容上水箱对象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容水箱的数学模型及其阶跃响应曲线。 (2)根据由实际测得的单容水箱液位的阶跃响应曲线,用相关的方法分别确定它们的参数。二.实验设备 AE2000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PC机,DCS控制系统与监控软件。 三、系统结构框图 单容水箱如图1-1所示: Q2 图1-1、单容水箱系统结构图 四、实验原理 阶跃响应测试法是系统在开环运行条件下,待系统稳定后,通过调节器或其他操作器,手动改变对象的输入信号(阶跃信号),同时记录对象的输出数据或阶跃响应曲线。然后根据已给定对象模型的结构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模型中各参数。 图解法是确定模型参数的一种实用方法。不同的模型结构,有不同的图解方法。单容水箱对象模型用一阶加时滞环节来近似描述时,常可用两点法直接求取对象参数。 如图1-1所示,设水箱的进水量为Q1,出水量为Q2,水箱的液面高度为h,出水阀

h1( t ) h1(∞ ) 0.63h1(∞) 0 T V 2固定于某一开度值。根据物料动态平衡的关系,求得: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得: 式中,T 为水箱的时间常数(注意:阀V 2的开度大小会影响到水箱的时间常数),T=R 2*C ,K=R 2为单容对象的放大倍数,R 1、R 2分别为V 1、V 2阀的液阻,C 为水箱的容量系数。令输入流量Q 1 的阶跃变化量为R 0,其拉氏变换式为Q 1(S )=R O /S ,R O 为常量,则输出液位高度的拉氏变换式为: 当t=T 时,则有: h(T)=KR 0(1-e -1)=0.632KR 0=0.632h(∞) 即 h(t)=KR 0(1-e -t/T ) 当t —>∞时,h (∞)=KR 0,因而有 K=h (∞)/R0=输出稳态值/阶跃输入 式(1-2)表示一阶惯性环节的响应曲线是一单调上升的指数函数,如图1-2所示。当由实验求得图1-2所示的 阶跃响应曲线后,该曲线上升到稳态值的63%所对应时间,就是水箱的时间常数T ,该时间常数T 也可以通过坐标原点对响应曲线 图 1-2、 阶跃响应曲线

自控课设

学号: 课程设计 单级移动倒立摆建模及串联超前题目 校正 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专业 班级自动化0904班 姓名小白牙 指导教师 2012年1月4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小白牙 专业班级: 自动化0904班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题 目: 单级移动倒立摆建模及串连超前校正 初始条件: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 研究该装置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提出合理的线 性化方法,建立该装置的线性数学模型-传递函数(以u 为输入,θ为输出); 2、 要求系统输出动态性能满足,1%,3.4%s t s ≤≤σ试 设计串连超前校正装置。 3、 用Matlab 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比较 校正装置加在线性化前的模型上和线性化后的模型上的时域相应有何区别,并说明原因。 时间安排: 图示为一个倒立摆装置,该装置包含一个小车和一个安装在小车上的倒立摆杆。由于小车在水平方向可适当移动,因此,控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倒立摆系统作为控制理论研究中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手段,以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实验和科研构建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以用来检验某种控制理论的或方法的典型方案,促进了控制系统新理论的、新思想的发展。由于控制理论的广泛应用,由此系统研究产生的方法和技术将在半导体精密仪器加工、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导弹拦截控制系统、航空对接技术、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卫星飞行中的姿态控制和一般工业应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利用和开发前景。平面倒立摆可以比较真实的模拟火箭的飞行控制和步行机器人的稳定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Abstract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 in control theory as an ideal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2014.10 _ 学院自动化 _ 专业班级自1103 _ 姓名曹俊博__ 学号 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 成绩 _______

摘要 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 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

管式加热炉串级系统控制过控课设解析

学号1422060213 天津城建大学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串级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起止日期:2017 年7 月 3 日至2017 年7 月7 日 学生姓名侯亚东 班级14自动化2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7年7月7日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6 -2017学年第 2学期 控制与机械工程 学院 自动化专业 班级 14自动化2班 姓名 侯亚东 学号 1422060213 课程设计名称: 过程控制 设计题目: 串级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7 年 7 月 3 日至 2017 年 7 月 7 日共 1 周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 一、设计任务 管式加热炉系统,考虑将燃烧室温度作为副变量,烧成温度作为主变量,主、副对象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2017()81 s G s e s -=+,021()(101)(201)G s s s =++ 试采用串级控制设计温度控制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1) 进行控制方案设计,包括调节阀的选择、控制器参数整定,给出相应的闭环系统原理图; 2) 进行仿真实验,给出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 3)说明不同控制方案对系统的影响。 二、设计要求 采用MATLAB 仿真;需要做出以下结果: (1) 超调量 (2) 峰值时间 (3) 过渡过程时间 (4) 余差 (5) 第一个波峰值 (6) 第二个波峰值 (7) 衰减比 (8) 衰减率 (9) 振荡频率 (10)全部P 、I 、D 的参数 (11)PID 的模型 (12)设计思路 三、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要做到层次清晰,论述清楚,图表正确,书写工整;详见“课程设计报告写作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控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学院名称Z Z Z Z学院 专业名称Z Z Z Z Z 学生姓名Z Z Z 学生学号Z Z Z Z Z Z Z Z Z Z 任课教师Z Z Z Z Z 设计(论文)成绩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一、设计题目 设单位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 2)(1()(0 0++= s s s K s G (ksm7)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输入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10。 (2)相角稳定裕度γ>45o , 幅值稳定裕度H>12。 (3)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 <25%,系统的调节时间Ts<15s 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计算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Wc 和穿频率Wx 。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在SIMULINK 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计方法 1、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0变为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 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1)、确定根轨迹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本题中无零点,极点为:0、-1、-2 。故起于0、-1、-2,终于无穷处。 2)、确定分支数。 根轨迹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 和有限极点数n 中大者相等,连续并且对称于实轴;本题中分支数为3条。

过控课设

摘要 在过程工业中被控制量通常有以下四种: 液位、压力、流量、温度。而液位不仅是工业过程中常见的参数,且便于直接观察,也容易测量。过程时间常数一般比较小。以液位过程构成实验系统,可灵活地进行组态,实施各种不同的控制方案。液位控制装置也是过程控制最常用的实验装置。国外很多实验室有此类装置,如瑞典LUND大学等。很多重要的研究报告、模拟仿真均出自此类装置! 本次设计也是基于这套水箱液位控制装置来实现的。这套系统由多个水箱,液位检测变送器,电磁流量计,涡轮流量计,自动调节阀,控制面板等喝多器件构成。 液位控制的发展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经历了几个阶段,控制理论由经典控制理论到现代控制理论,再到多学科交叉;控制工具由模拟仪表到DCS,再到计算机网络控制;控制要求与控制水平也由原来的简单、安全、平稳到先进、优质、低耗、高产甚至市场预测、柔性生产。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PID 控制器。 这次首先是用一天半的时间让我们熟悉各种建模的方法。学会建立了最初的四种模型。接着后几天就是开始熟悉各种控制系统,以及运用它们去控制水箱的液位,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控制的概念。并且在过程中,要熟练学会调整PID的参数,学会使用MATLAB等。 关键词:水箱液位 PID控制前馈控制 一. 设计题目 双容水箱液位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设计 二. 设计任务 如图所示双容水箱液位系统,由水泵1、2分别通过支路1、2向上水箱注水,在支路一中通过变频器对下水箱液位施加干扰,支路二则设置调节阀为保持下水箱液位恒定。试设计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以维持下水箱液位的恒定。 2 图1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

三. 设计要求 设上、下水箱系统均以进水量为输入、水箱水位高度为输出,且均可用一阶惯性环节近似,其中上水箱系统的稳态增益为2,惯性时间常数为10;下水箱系统稳态增益为1,惯性时间常数为96。两水箱串联工作。 1)当只有第二支路向上水箱注水时,试对该双容水箱液位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并画出相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若用一阶惯性环节对该双容对象加以近似,试用作图法确定相应的模型参数,并比较新建模型与原模型的单位阶跃响应。2)当第二支路投运10s后,第一支路由变频器控制向上水箱注水施加干扰,干扰量位均值为0、方差为0.01的白噪声,试对该双容水箱液位系统在此种情况下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 3)针对双容水箱液位系统设计单回路控制,要求画出控制系统方框图,并分别对控制系统在有、无干扰作用下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其中PID参数的整定要求写出整定的依据(选择何种整定方法,P、I、D各参数整定的依据如何),对仿真结果进行评述; 4)针对该受扰的液位系统设计前馈—反馈控制,要求画出控制系统方框图及实施方案图,对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评述。 四、设计报告 1)设计任务分析(包括系统建模、单回路控制以及前馈—反馈控制方案的理论 比较); 1.系统建模基本方法有机理法建模和测试法建模两种,机理法建模主要 用于生产过程的机理已经被人们充分掌握,并且可以比较确切的加以数学描述的情况;测试法建模是根据工业过程的实际情况对其输入输出进行某些数学处理得到,测试法建模一般较机理法建模简单,特别是在一些高阶的工业生产对象。对于本设计而言,由于双容水箱的数学模型已知,故采用机理建模法。

过控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实验

过程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项目:过程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班级:自动化133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目的: 1.结合比值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解耦控 制系统的实施,掌握DDC系统应用,以及安装; 2.掌握P900系列智能调节器的参数整定与操作; 3.掌握各类标准信号的测定方法; 4.掌握传感器、执行器的使用; 5.掌握数学建模方法以及PID参数的整定方法。

要求: 1、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任务完成实验内容; 2、记录数据以及实验结果,保存实验结果图; 3、完成实验报告的设计,撰写,分析并处理实验结果; 4、进行答辩。

二: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实验一、长滞后环节温度PID 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纯滞后(温度)对象的数学模型及其阶跃响应曲线。 2、根据由实际测得的纯滞后(温度)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加热系统的飞升特性。 二、实验器材 CS4100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配置:C3000过程控制器、实验连接线。 三、实验原理 整个纯滞后系统如图4-1所示,加热水箱为纯滞后水箱提供热水,在加热水箱的出水口即纯滞后水箱的进水口装有温度传感器。纯滞后水箱,中间固定有一根有机玻璃圆柱,9块隔板呈环形排布在圆柱周围,将整个水箱分隔为9个扇形区间,热水首先流入A 区间,再由底部进入B 区间,流过B 区间后再由顶部进入C 区间,如此再依次流过D 、E 、F 、G 、H 最后从I 区间流出,测温点设在E 、H 区间,当A 区间进水水温发生变化时,各区间的水温要隔一段时间才发生变化,当进水水流流速稳定在1.5L/Min 时,与进水水温T1相比E 区间的水温T2滞后时间常数τ约为4分钟,H 区间的水温T3滞后时间常数τ约为8分钟。各隔板的上沿均低于水箱的外沿,这样如果水流意外过大则会漫过各隔板直接进入I 区间再流出。 A B C D E F G H I t2 t3 六号纯滞后水箱 五号加热水箱 调压 模块 手动设定 Q t1 图3-1 纯滞后系统示意图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专 业: 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6年 10 月 20 日

直流双环系统的设计及仿真分析 1初始条件 电动机参数为:min /200,7.3,48,200r n A I V U W P N N N N ==== ,电枢电阻 6.5a R =Ω,电枢回路总电阻8R =Ω,允许电流过载倍数2λ=,电势系数0.12min/e C V r =?,电磁时间常数0.015l T s =,机电时间常数0.2m T s =,电流反 馈滤波时间常数0.001oi T s =,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数0.005on T s =,调节器输入输 出电压** 10nm im cm U U U V ===,调节器输入电阻040R k =Ω,电力晶体管的开关频率1f kHz =,PWM 环节的放大倍数 4.8s K =。设计指标:稳态无静差,电流超调量%5≤i σ;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20n ≤σ,过渡过程时间 s t s 1.0≤。 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即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二者之间实行嵌套(或称串级)联接。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 。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边,称作外环。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3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节器的设计 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转速调节器的作用 (1)转速调节器是调速系统的主导调节器,它使转速n 很快地跟随给定电压* n U 变 化,稳态时可减小转速误差,如果采用PI 调节器,则可实现无静差。

过控课设

汽包水位是锅炉运行的主要指标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被控量。维持水位在一定范围内是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这是因为: (1)水位过高会影响汽包内汽水分离,饱和水蒸汽温度急剧下降,该过热蒸汽作为汽轮机动力的话,将会损坏汽轮机叶片,影响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2)水位过低,则由于汽包内的水量转少,而负荷很大时,如不及时调节就会使汽包内的水全部液化,导致水冷壁烧坏,甚至引起爆炸。因此,锅炉汽包水位必须严加控制。 1控制系统的整体分析: 1.1影响汽包水位的主要因素 1)给水流量W 2)主蒸汽流量D 3)燃料量B 1.2控制指标:保证给水流量W和主蒸汽流量D保持平衡,维持汽包水位H在较小范围内波动。 1.3汽包水位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分析 做各种主要影响因素的阶跃扰动,记录并分析汽包水位的响应曲线 1)给水扰动: Matlab仿真如图1: 图1:给水扰动Matlab仿真 运行结果如图2:

图2:给水扰动下的水位响应曲线 由被控对象在给水量扰动下的水位阶跃响应曲线,可以看出该被控对象无自平衡能力,且有较大的迟延,因此应采用串级控制,将给水流量的扰动消除在采用带比例作用的副调节回路中,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2)蒸汽扰动: Matlab仿真如图3: 图3:蒸汽扰动Matlab仿真 运行结果如图4: 图4:蒸汽扰动下的水位响应曲线

由仿真结果看出对象在蒸发量D扰动下,水位阶跃反应曲线有一段上升的过程,表现有“虚假水位”现象,(出现虚假水位现象的原因:当负荷突然增加,蒸汽流量增加,汽包的压强变小,导致水气化,导致水位升高,同样的,当负荷突然减小,蒸汽流量减小,汽包的压强变大,导致水中气泡液化,水位降低,这两种情况都会出现虚假水位现象。)这种现象的反应速度比内扰快,为了克服“虚假水位”现象对控制系统的不利影响,应考虑引入蒸汽流量的补偿信号。 通过上述对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分析,确定采用串级前馈三冲量控制系统: 1)因为串级系统可以有效克服二次干扰,尤其是本系统是有纯迟延环节, 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改善了系统的动态特性,此外, 串级系统对负荷的变化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2)通过静态前馈环节的加入,也可以有效改善负荷变化(蒸汽流量变化) 带来的“虚假水位”现象,当蒸汽流量D突然阶跃增加,由于虚假水位 现象会使水位增加,错误地使调节机构减小给水量,但引入前馈后,D 的增加通过副回路的比例作用又使得调节机构增加给水量,所以通过合 适的参数整定,将会有效克服“虚假水位”现象。 1.4,系统框图、控制系统流程图及SAMA图如下所示: 图5:控制系统框图

PWM运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 速度对任何一个运动体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物理量,如何快速方便地进行速度调节是我们一直需要探索的问题。这份课程设计采用的是直流PWM调速双闭环控制系统,该调速系统是一种模拟控制方式,其根据相应载荷的变化来调制晶体管栅极或基极的偏置,来实现开关稳压电源输出晶体管或晶体管导通时间的改变,这种方式能使电源的输出电压在工作条件变化时保持恒定,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信号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 PWM控制技术以其控制简单,灵活和动态响应好的优点而成为电力电子技术最广泛应用的控制方式,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没有了学科之间的界限,结合现代控制理论思想或实现无谐振软开关技成为PWM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这份课程设计对于PWM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并进行了Proteus仿真以及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去的了较好的结果。 关键词:PWM调速;Proteus仿真;Matlab ;双闭环 1

目录 1 绪论 (3) 2 设计总要求 (4) 2.1设计已知参数 (4) 2.2设计具体要求 (4) 3 控制电路设计 (4) 3.1直流调速系统控制方案的选择 (4) 3.2 电流环设计 (5) 3.2.1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6) 3.3 转速调节器 (7) 4 主电路设计 (8) 4.1 PWM调速系统主电路形式选择 (8) 4.1.1 T型PWM变换器电路 (8) 4.1.2 H型PWM变换器电路 (9) 4.2 PWM调速系统开关电路形式选择 (13) 4.3 H型双极性逆变器的驱动分析 (14) 5 频率电压转换设计 (17) 6 脉冲分配及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17) 7 PI调节器设计 (18) 8 三角波发生器设计 (19) 9 Matlab仿真结果 (20) 10 设计总结 (21) 参考文献 (23)

双容水箱-过控课程设计报告-上海电力_图文(精)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 学号: XXXXXX 班级: XXXXXXXX 指导老师: 设计时间:2014年 1月 11日 ~1月 15日 第一部分双容水箱液位串级 PID 控制实物实验时间:同组人: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 PID 调节规律 2、学习串级 PID 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3、学习串级 PID 控制系统投运和参数整定 二、实验原理(画出“ 系统方框图” 和“ 设备连接图” 1、实验设备:四水箱实验系统 DDC 实验软件、四水箱实验系统 DDC 实验软件 2、原理说明: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一个控制器的输出用来改变另一个控制器的设定值,这样连接起来的两个控制器称为“串级” 控制器。两个控制器都有各自的测量输入, 但只有主控制器具有自己独立的设定值, 只有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送给被控对象, 这样组成的系统称为串级控制系统。本仿真系统的双容水箱串级控制系统如下图 1所示:

图 1 双容水箱串级控制系统框图 串级控制器术语说明 主变量:y1称主变量。使它保持平稳使控制的主要目的 副变量:y2称副变量。它是被控制过程中引出的中间变量 主对象:下水箱;副对象:上水箱 主控制器:PID 控制器 1,它接受的是主变量的偏差 e1,其输出是去改变副控制器的设定值副控制器:PID 控制器 2,它接受的是副变量的偏差 e2,其输出去控制阀门 主回路:若将副回路看成一个以主控制器输出 r2为输入,以副变量 y2为输出的等效环节, 则串级系统转化为一个单回路,即主回路。 副回路:处于串级控制系统内部的,由 PID 控制器 2和上水箱组成的回路 串级控制系统从总体上看, 仍然是一个定值控制系统, 因此, 主变量在干扰作用下的过渡过程和单回路定值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具有相同的品质指标。但是串级控制系统和单回路系统相比, 在结构上从对象中引入一个中间变量(副变量构成了一个回路,因此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优点有:

过控实验指导书最新本科

《过程控制系统》 安阳工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容水箱特性的阶跃响应曲线测试方法; 2.根据由实验测得双容液位的阶跃响应曲线,确定其特征参数K、T1、T2及传递函数;3.掌握同一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条件 1.THJ-3型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2.计算机、组态王工控组态软件、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 3.万用表1只。 三、实验原理 图2-1 双容水箱对象特性测试系统

G(s)=G 1(s)G 2 (s)=1 2 1212 k k K T1T1(T1)(T1) s s s s ?= ++++ (2-1) 式中K=k 1 k 2 ,为双容水箱的放大系数,T 1 、T 2 分别为两个水箱的时间常数。 本实验中被测量为中水箱的液位,当上水箱输入量有一阶跃增量变化时,两水箱的液位变化曲线如图2-2所示。由图2-2可见,上水箱液位的响应曲线为一单调上升的指数函数(图2-2(a));而下水箱液位的响应曲线则呈S形曲线(图2-2(b) ),即下水箱的液位响应滞后了,它滞后的时间与阀F1-10和F1-11的开度大小密切相关。 图2-2 双容水箱液位的阶跃响应曲线 (a)中水箱液位(b)下水箱液位 双容对象两个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可按下述方法来确定。在图2-3所示的阶跃响应曲线上求取: (1) h 2 (t)| t=t1 =0.4 h 2 (∞)时曲线上的点B和对应的时间t 1 ; (2) h 2 (t)| t=t2 =0.8 h 2 (∞)时曲线上的点C和对应的时间t 2 。 图2-3 双容水箱液位的阶跃响应曲线 然后,利用下面的近似公式计算式 阶跃输入量 输入稳态值 = ∞ = O h x ) ( K2 (2-2) 2.16 t t T T2 1 2 1 + ≈ + (2-3) ) 55 .0 74 .1( ) T (T T T 2 1 2 2 1 2 1- ≈ +t t (2-4) 0.32〈t 1 /t 2 〈0.46 由上述两式中解出T 1 和T 2 ,于是得到如式(2-1)所示的传递函数。 在改变相应的阀门开度后,对象可能出现滞后特性,这时可由S形曲线的拐点P 处作一切线,它与时间轴的交点为A,OA对应的时间即为对象响应的滞后时间τ。于是得到双容滞后(二阶滞后)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G(S)= )1 )(1 ( 2 1 + +S T S T K S eτ- (2-5)

运控课设

运动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逻辑无环流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专业班级:电气自动化 学号:1104150334 姓名:张丽斯 指导教师:文小玲 成绩: 2014年6月16日至6月30日

摘要 本设计是逻辑无环流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磁场回路采用桥式整流电路,电枢回路采用可控硅三相桥式整流调压系统,采用接触器电流切换以实现可逆运行。系统应用工程方法设计的转速、电流两个调节器均采用PI结构,以实现稳态无静差,同时在转速调节器上引入转速微分负反馈,从而达到了抑制转速超调的目的。最后用MATLAB/SIMULINK 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与校正,为系统的参数进一步优化和现场调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逻辑无环流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PI结构,MATLAB/SIMULINK仿真;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reversible without circulating VM DC drive system. Magnetic circuit using a bridge rectifier circuit, the armature circuit using SCR three-phase bridge rectifier voltage regulator system that uses current switching contacts in order to achieve a reversible operation. Systems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designed speed, current regulators are used both PI structure to achieve steady-state static error, whil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peed differential speed regulator negative feedback,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uppressing the speed overshoot. Finally, MATLAB / SIMULINK simulation of the system analysis and correction of system parameters to further optimize and on-site commissioning of the foundation. Keywords: VM without circulating Reversible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PI structure, MATLAB / SIMULINK simulation;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十字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设计 姓名:吴明健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交通1321 学号:130242109

1基础资料收集 1.1道路几何条件调查 交叉口现状图(要求使用AUTOCAD 画出)。例: 1.2交通条件调查 (1)交通量调查 高峰小时流量表

(2)交叉口交通控制状况调查相位数:3; 信号周期:157s; (3)现状评价分析 交叉口现状评价结果表

1.3交叉口问题分析 (1)非机动车道狭窄,而非机动车车流量又很大,导致非机动车越过停止线等待信号并在路口大量冗积,严重影响机动车右转; (2)西进口处机动车道只有两条,分别为直行左转合用车道和直行右转合用车道,直行右转合用车道上直行车等待信号灯时会影响后方右转车辆; (3)直行车辆和左转车辆会受对向直行和左转车辆的影响,从而滞留在交叉口内,影响通行效率。 2交叉口概略设计 2.1问题对策及概略设计 (1)机动车道设计(要求使用AUTOCAD画出) 东西南北车道均为3米,非机动车道均为3米,具体见图。 (2)非机动车道设计方案 南北不变,西进口到处将非机动车道由原来的1.5米扩建至3米。 (3)信号控制方案 具体计算过程及方案结果如下。 2.2信号配时初步检验 流量比总和Y是否满足<0.9:方案一不满足,方案二满足。 3详细设计 3.1进出口道设计 东西南北车道均为3米,非机动车道均为3米,具体见图。

3.2信号控制方案

4设计方案评价 交叉口设计方案评价表 对设计方案进行总结。 5.设计总结 本次交叉口优化经过两次设计方案并试算,方案一为,南北两相位,东西两相位,并把东西方向进口车道拓宽为一个左转专用道,一个直行车道和一个直行右转专用车道。方案二为,南北一相位,东西两相位,并把东西方向进口车道拓宽为一个左转专用道,一个直行车道和一个直行右转专用车道。 结果发现第一次试算后Y>0.9,故第一个方案不成功。经过第二个方案并试算后Y<0.9,故方案二合理,具体计算过程如下(第一次试算略): 初设C=120s,相位数j=3,相位损失时间Ls=3s,总损失时间为L=9s,总有效绿灯时间Ge=111s,平均每相位有效绿灯时间g e=111/3=37s,绿信比λ=g e/C=0.31.方案一和方案二总结见附表。

过控实验

实验一:一阶单容上水箱对象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容水箱的数学模型及其阶跃响应曲线。 2)、根据由实际测得的单容水箱液位的阶跃响应曲线,用相关的方法分别确定它们的参数。 二、实验设备 AE2000A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万用表、上位机软件、计算机、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实验连接线。 三、系统结构框图 单容水箱如图2-1-1所示: 图2-1-1单容水箱系统结构图 四、实验原理 阶跃响应测试法是系统在开环运行条件下,待系统稳定后,通过调节器或其他操作器,手动改变对象的输入信号(阶跃信号)。同时,记录对象的输出数据或阶跃响应曲线,然后根据已给定对象模型的结构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模型中各参数。 图解法是确定模型参数的一种实用方法,不同的模型结构,有不同的图解方法。单容水箱对象模型用一阶加时滞环节来近似描述时,常可用两点法直接求取对象参数。 如图2-1-1所示,设水箱的进水量为Q1,出水量为Q2,水箱的液面高度为h,出水阀V2固定于某一开度值。根据物料动态平衡的关系,求得: (2-1-1)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得: (2-1-2)式中,T为水箱的时间常数(注意:阀V2的开度大小会影响到水箱的时间常数),T=R2*C,

K=R 2为过程的放大倍数,R 2为V 2阀的液阻,C 为水箱的容量系数。令输入流量Q 1(S )=R 0/S ,R 0为常量,则输出液位的高度为: (2-1-3) 即 h(t)=KR 0(1-e -t/T ) (2-1-4) 当t →∞时,h (∞)=KR 0;当t=T 时,则有: h(T)=KR 0(1-e -1)=0.632KR 0=0.632h(∞) 因而有 K=h (∞)/R 0=输出稳态值/阶跃输入 (2-1-5) 式(2-1-2)表示一阶惯性环节的响应曲线是一单调上升的指数函数,如图2-1-2所示。当由实验求得图2-1-2所示的阶跃响应曲线后,该曲线上升到稳态值的63%所对应时间,就是水箱的时间常数T ,该时间常数T 也可以通过坐标原点对响应曲线作切线,切线与稳态值交点所对应的时间就是时间常数T ,其理论依据是: 0000 () ()t T t t dh t KR KR h e dt T T T -==∞== = (2-1-6) h1( t ) h1(∞ ) 0.63h1(∞) 0 T 图2-1-2 阶跃响应曲线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1.设备的连接和检查 1) 检查电源开关是否关闭。 2) 关闭阀22,将AE2000A 实验对象的储水箱灌满水(至最高高度)。 3) 打开以丹麦泵、电动调节阀、涡轮流量计组成的动力支路至上水箱的出水阀门:阀 1、阀4、阀6,关闭动力支路上通往其他对象的切换阀门:阀 2、阀10、阀17、阀20。 4) 打开上水箱的出水阀8至适当开度。 2. 系统连线 1) 电源控制板上的三相电源、单相Ⅰ的空气开关、单相泵电源开关在关的位置。 2) 电动调节阀的~220V 电源开关打在关的位置。

过控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过程控制工程 设计题目:阶跃曲线确定无滞后 一阶对象传递函数 专业:自动化 班级:一班学号: 20100220118 学生姓名:苏星 时间: 2013 年6月1日~6月16日 ―――――――以下指导教师填写―――――分项成绩:出勤成品答辩及考核 总成绩:总分成绩 指导教师:

前言 过程控制通常是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纺织、建材、 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是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其被控量需定量地控制,而且应是连续可调的。若控制动作在时间上 是离散的,但是其被控量需定量控制,也是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系统的品质是由组成系统的各个环节的结构及其特性所 决定的。过程的数学模型是设计过程控制系统,确定控制方案,分析 质量指标,整定调节器参数等等的重要依据。前馈控制,最优控制, 多变量解耦控制等更需要有精确的过程数学模型,所以过程数学模型 是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分析和应用的重要资料。研究过程建模对于实现 生产过程自动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被控过程的数学建模,是指过程在各输入量作用下,其相应输出量 变化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过程的数学建模有两种:一是非参数模型,例如阶跃响应曲线、脉冲响应曲线和频率特性曲线,是用曲线表 示的。二是参数模型,例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脉冲响应函数、状 态方程和差分方程等,是用数学方程式或函数表示。本次课程设计采 用的是第一种。 目录 一 .设计原理及思路 2 二. 实验数据(组1和组2) 3 三. maltab数据分析及校验(组1和组2)及matlab仿真4 4 四. 参考资料及心得体会 12

一、设计原理及思路 无滞后一阶对象(单容)传递函数 1.计算法 000 )0()(,x y y k T k ?-∞= ?如何确定 000 T x k dt dy t = =)(0000 00 ∞===y x k t T x k T t ; )(632.0)1)(()(010T y e y T y →∞=-∞=-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院-系: 专业: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 年6 月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部门:工学院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日期:年月日 姓名学号班级成绩 实验名称实验一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实验学时 课程名称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及课程设计教材过程控制系统 一、实验仪器与设备 A3000现场系统,任何一个控制系统,万用表 二、实验要求 1、使用比例控制进行单溶液位进行控制,要求能够得到稳定曲线,以及震荡曲线。 2、使用比例积分控制进行流量控制,能够得到稳定曲线。设定不同的积分参数,进行 比较。 3、使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进行流量控制,要求能够得到稳定曲线。设定不同的积分参数,进行比较。 三、实验原理 (1)控制系统结构 单容水箱液位定值(随动)控制实验,定性分析P, PI,PD控制器特性。 水流入量Qi由调节阀u控制,流出量Qo则由用户通过负载阀R来改变。被调量为水位H。使用P,PI , PID控制,看控制效果,进行比较。 控制策略使用PI、PD、PID调节。 (2)控制系统接线表 使用ADAM端口测量或控制量测量或控制量标号使用PLC端 口 锅炉液位LT101 AI0 AI0 调节阀FV101 AO0 AO0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编写控制器算法程序,下装调试;编写测试组态工程,连接控制器,进行联合调试。这些步骤不详细介绍。

2、在现场系统上,打开手阀QV-115、QV-106,电磁阀XV101(直接加24V到DOCOM,GND到XV102控制端),调节QV-116闸板开度(可以稍微大一些),其余阀门关闭。 3、在控制系统上,将液位变送器LT-103输出连接到AI0,AO0输出连到变频器U-101控制端上。 注意:具体哪个通道连接指定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依赖于控制器编程。对于全连好线的系统,例如DCS,则必须安装已经接线的通道来编程。 4、打开设备电源。包括变频器电源,设置变频器4-20mA的工作模式,变频器直接驱动水泵P101。 5、连接好控制系统和监控计算机之间的通讯电缆,启动控制系统。 6、启动计算机,启动组态软件,进入测试项目界面。启动调节器,设置各项参数,将调节器的手动控制切换到自动控制。 7、设置PID控制器参数,可以使用各种经验法来整定参数。这里不限制使用的方法。 五、实验结果记录及处理 六、实验心得体会: 比例控制特性:能较快克服扰动的影响,使系统稳定下来,但有余差。 比例积分特性:能消除余差,它能适用于控制通道时滞较小、负荷变化不大、被控量不允许由余差的场合。 比例微分特性:对于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显著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