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程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厦门教育科学研究院

目录

1.初中地理课程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厦门一中刘春萍3

2.谈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厦门同安一中林津津6

3.如何指导高三学生进行高考地理复习┈┈┈┈┈┈┈┈┈┈┈┈┈┈┈厦门六中李志刚10

4.浅谈新课程实验中增强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对策┈┈┈┈┈厦门市科技中学黄美娇17

5.研究难点,不断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厦门一中刘春萍21

6.提高高三地理地图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厦门市国祺中学叶彩英26

7.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反思型教师成长的探讨┈┈┈┈┈┈┈┈┈┈┈┈┈厦门一中贾会娟29

8.新课程理念下对提升讲评课有效性的思考┈┈┈┈┈┈┈┈┈厦门一中集美分校陈益青32

9.地理课堂体验性学习的建构策略┈┈┈┈┈┈┈┈┈┈┈┈┈┈厦门市海沧中学刘平江35

10.培养高中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探索┈┈┈┈┈┈┈┈┈┈┈┈┈厦门英才学校李色裕38

11.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厦门市内厝中学朱亚利41

12.运用乡土地理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厦门市海沧中学刘玉颖45

13.浅谈新课程实验中的地理课堂教学艺术┈┈┈┈┈┈┈┈┈┈┈厦门湖滨中学曾冬梅48

14.从构建主义的学习观谈地理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厦门十中尤慧51

15.城乡结合部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厦门市杏南中学赖书谦54

16.如何培养学生图表信息的解读能力┈┈┈┈┈┈┈┈┈┈┈┈厦门市五显中学洪艺红57

17.关于高中新课程地图教学的几点探究┈┈┈┈┈┈┈┈┈┈┈┈┈┈厦门二中谢东星62

18.新课程中提升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有效性的探索┈┈┈┈┈┈厦门海沧实验中学陈新珠65

19.高中新课程教材中的案例教学实践与反思┈┈┈┈┈┈┈┈厦门海沧实验中学赖淑瑾69

20.高中地理程序性知识的课堂产生式教学探究┈┈┈┈┈┈┈┈厦门市科技中学张文娟74

21.以学定教,用教导学,建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厦门市诗坂中学朱长江77

22.高中地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厦门市诗坂中学朱长江81

23.探索生本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厦门集美中学张艳梅84

24.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厦门松柏中学戴永萍87

25.浅谈高中地理教材中“问题研究”专栏的利用┈┈┈┈┈┈┈厦门市华侨中学马海英89

26.高中地理“必修3”教材特点与教学方式探究┈┈┈┈┈┈┈┈厦门市音乐学校郑和英92

27.正确处理好初、高中衔接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厦门三中傅燕梅95

28.运用事物的两面性原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厦门双十中学沈坤滨99

29.立足教与学实际,探寻高三地理高效复习的策略┈┈┈┈┈┈┈厦门集美中学陈绍锋102

30.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厦门松柏中学戴永萍106

31.浅谈小区域范围内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厦门海沧教师进修学校陈秋萍109

32.新课程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策略探讨┈┈┈┈┈┈┈┈┈┈┈┈厦门市海沧中学林春树112

33.开展初中“动感课堂”教学,充分体验地理课堂学习的乐趣┈┈厦门金尚中学陈惠倩117

34.三上“气候”公开课┈┈┈┈┈┈┈┈┈┈┈┈┈┈┈┈┈┈┈厦门市海沧中学苏国熙120

35.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厦门九中颜斌122

36.“自学质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厦门市乐安中学陈亚美127

37.初中地理教学资源的有效性整合初探┈┈┈┈┈┈┈┈┈┈┈厦门市巷南中学林旭志132

38.地理课堂如何实施有效的探究式学习┈┈┈┈┈┈┈┈┈┈┈厦门市巷南中学林旭志135

39.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创造最佳教学效果┈┈┈┈┈┈┈┈┈┈厦门市金尚中学吴春花137

40.贯彻新课程理念,学习生活化地理┈┈┈┈┈┈┈┈┈┈┈┈厦门市东山中学庄月珠141

41.导图、促思、精讲、精练┈┈┈┈┈┈┈┈┈┈┈┈┈┈┈┈┈厦门市逸夫中学钟小兰143

42.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师的语言技能修炼策略┈┈┈┈┈┈厦门市后溪中学李秀琼146

43.浅谈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的创新┈┈┈┈┈┈┈┈┈厦门市槟榔中学顾蓓149

44.浅谈生活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厦门市槟榔中学戴焕灵152

45.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有效提问”刍议┈┈┈┈┈┈┈┈┈┈厦门市海沧中学陈慈颖155

46.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厦门市后溪中学李秀琼158

47.浅谈地理课堂提问艺术┈┈┈┈┈┈┈┈┈┈┈┈┈┈┈┈┈厦门市蔡塘学校刘丽161

48.“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新课程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厦门市新店中学郑培育165

49.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厦门市东山中学叶艺纯169

50.地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厦门九中林蕾缨172

51.地理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厦门市莲美中学林伟艺175

52.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厦门市莲美中学林伟艺178

53.我对校本教研的思考┈┈┈┈┈┈┈┈┈┈┈┈┈┈厦门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阮惠文181

54.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厦门市金鸡亭中学陈庆新184

55.构建地理程序教学课堂┈┈┈┈┈┈┈┈┈┈┈┈┈┈厦门理工学院附属中学曾小鸰187

56.强化地图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厦门市松柏中学柯旺花189

57.新课程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浅析┈┈┈┈┈┈┈┈┈厦门五中吴国伟193

58.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厦门市刘五店中学柳青辉196

59.地理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厦门市柑岭中学林淑云199

60.浅谈初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厦门一中集美分校陈亚琴202

61.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厦门金鸡亭中学刘新红205

62.新课改视野下以优质教学设计催生优质地理课堂┈┈┈┈┈┈┈┈┈厦门一中曾来梅209

63.减少地理考试无谓失分之策略研究┈┈┈┈┈┈┈┈┈┈┈┈┈┈┈厦门一中刘健辉212

64.浅谈如何让地理课堂“动”起来┈┈┈┈┈┈┈┈┈┈┈┈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李妍玉215

初中地理课程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厦门一中刘春萍

如何上好地理课,通过7~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指导初二学生顺利通过地理会考,这是我们每一个敬业又有责任心的地理老师,都会自觉思考、长期研究并不断完善的课题。我校在连续两年的初中地理会考中取得好成绩,受到教科院领导的表扬。笔者在长期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探讨并积累了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体会,下面就这方面谈谈具体的做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高屋建瓴把握课标,宽严适当落实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要求

毋庸置疑,地理教科书是教师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和会考复习的基本载体。我的体会是,要有效地使用教科书达到地理会考复习的预期,前提是地理老师要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课标》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初中地理会考的命题依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地理教师开始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要认准方向,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研读《课标》,只有教师心中有数了,学生才可能听个明白,学到扎实又具体的地理知识。

在《课标》学习中笔者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明确内容。

学习《课标》时首先要理解、明确课标的具体要求,特别要注意将笼统的课标分解细化明确为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教学任务。如《课标》中“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这里的“知道”就较笼统,到底要学生知道多少,教师就应该对类似这样的地方进行明确化处理。笔者是这样具体化的:

①记住六大板块的空间分布并会在空白图上正确填写它们的名称;

②记住板块构成的特点;

③结合“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理解并记住板块运动的特点;

④运用板块理论解释几个自然现象等。

又如《课标》中“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可以明确为:在地图上找出我国l 5条主要河流;《课标》中“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这里的“概况”,可以明确为:河流总特征、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主要地形区、流经省区、上中下游分段和各段特征、主要支流……等。

2.把握尺度。

知道了要教什么,还必须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注意把握好《课标》的尺度,即把握好《课标》要求的广度和深度。既不要随意扩大加深,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要达不到《课标》的要求,造成学生的知识缺漏。如《课标》中“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笔者依据教学经验,将这里做了具体化要求:

①在空白世界地图上正确填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②在空白地图上正确找出并填写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南美洲与北美洲三条大洲分界线等。

3.提升认识。

反思是提升认识的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思。笔者受益较深的是借助对往年市级地理会考试卷的研究、反思,提升对《课标》的认识。在感悟会考,体验经典的同时,充分利用会考对教与学的良好导向作用,理解命题者对《课标》的理解,再遇到教材处理中的诸如该补充多少、该深化到何种程度等问题时,就会心中有数、充满自信。如《课标》指出:“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结合这几年的会考情况,笔者就将此处确定为: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陡坡、缓坡七种地形部位。

认真做到以上三点,依据了真正明白、又能适当把握尺度的《课标》,无疑对将要进行的教学设计、其他教材处理、课堂教学的实施、地理会考指导等教学各个环节都有着实实在在的有效推进作用。

二、运筹帷幄实施教学,深入浅出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换成学生能够理解的结构与形式,并以一种最佳的呈现顺序去安排这些知识。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授课是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教学时依据《课标》把握好要求既要紧扣教材,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教师为了使教材更适合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就有必要对课本进行处理,对这个师生进行教学互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做个再加工。

1.优化重组。

教材该如何优化处理才能更为有效?在操作中,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因地、因时、因学生学情制宜,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不仅要注意按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教材,还特别要注重以学生为本,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教材,按学生认知的情绪、兴趣、需要、经验、能力等因素重组教材,使学生愿学、乐学、有效的学,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如八年级上册的教材顺序是: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行政区划。笔者调整后的顺序是相反的: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疆域。这样做的意图和优点,一是《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本学年的难点,将本节提前到新学年课本的开篇位置,是为了利用同学新学期新希望的良好心愿和上一节地理学习准备课教育后的好状态突破难点;二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大量的齐声跟读和互助学习、抢答等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学生活动,氛围好,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适合开

篇;三是教学方法得当,难点容易突破,及时把握和运用这难得的好教材,培养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成就感和地理学习兴趣,有利于鼓舞士气,建立信心,最难的都过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又如七年纪上册的教材顺序是:地图知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和经纬网→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笔者重组的顺序是:地球形状和大小→世界的海陆分布→海陆变迁→世界的地形→地图知识→地球仪和经纬网。这样做的意图和优点,经纬网和地图知识是本学年的最难点,重组后的教材,将难点推后,将最难点推至最后,即符合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又兼顾到初一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还避免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一开学那宝贵的学习热情,就被“经纬网”等初中最难点知识泼了盆冷水。

上述两例,一个将最难点提前,一个又将最难点推后,处理相反,但却有着异曲同工之效,都是以学生为本,体现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追求有效、高效和长效。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样优化重组后的教材,更容易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2.优释精讲。

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要补充讲?什么要重点讲?该怎样才能讲到最好?该怎样才能做到精讲有效……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天天都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解决优化处理教材这个问题的自信还是来自于对《课标》和学生实际的正确认识,只有依据了《课标》和学生实际的精讲才是有效的。

例如,在设计《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教学方案时《课标》要求:“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感觉记忆点多,且空间分布杂乱无序,难于记忆。教师要帮助学生达到《课标》要求,就要设计出事半功倍的记忆方法。如:“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利用省名的对比性,循空间方位的记忆顺序,使复杂无序的省区分布变的简单有序,记住一个可以牵出一串,非常好记。教师只要用短短的五分钟带读,就能轻松完成这个难点目标的教学,并在教学中同步实现了记忆和复习方法的指导。这样的精讲优释,还为精练落实等其他教学活动赢得宝贵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不仅是上课时老师为增加课堂气氛常用的一种方式,更是地理教师维系课堂有效教学必要形式。只有师生充分动起来,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收效。本文所例举的诸如“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无一不是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的。

做好师生互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设计师生互动中,要避免教师提问之前通常

预设了固定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也仅给予简单对错判别,缺少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分享和思考过程。要注意做到一是师生互动的平等性,教师和学生同为互动的主体,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而非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二是师生互动的交互性,双方的交流不是单向或是线性的;三是师生互动的思考性,循循善诱,不断推进,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提问-回答"过程;四是师生互动的多样性,师生互动的形式不拘一格,互动可有教师发起,也可由学生引出,可以是问答式、讨论式、开放式,或者演示式,生动活泼。此外,师生互动面要扩大,尽可能使学生在更大层面上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谈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以人教版必修2第1~3章为例

厦门同安一中林津津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是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2009年福建省文综首次分省自主命题的改革,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乡土地理学习的意义。如何从高一开始就把乡土地理知识渗透到高中地理教材的各个章节教学中去,增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对地方经济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适应性,值得我们探讨。

一、高中地理教学渗透乡土地理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布鲁纳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乡土地理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而人文地理教材有些内容枯燥乏味,乡土地理就是最好的调节纽带。每次在课堂上展示厦门乡土地理,学生马上打起精神,师生之间的互动也非常好,可见,乡土地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从而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对地理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轻松活跃的地理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很多学生一直认为地理就是死记硬背,这是长期以来地理教学忽视乡土地理导致的结果。其实,“地理不是地理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地理环境本身。”如果能让学生体会到活学活用的乐趣,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通过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提高创造性能力。此外,学生对家乡的变化耳闻目睹,也弥补了教材内容(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的滞后性和时代性。

3.有利于开放教学,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对家乡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程度的了解,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有利于多渠道、多角度、多元化的开展教学。尽管采取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统一教学要求,时效性强,能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益。然而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假期研究性学习、实地考察、社会调查、上网搜索、查找部门资料、定期观察、咨询父母、采访农民等途径,将研究性学习与乡土地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地理教学正呈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局限于课堂,而是深入到学生生活的点滴,使学生从传统学习方式向开放型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于学生德育教育,我们总希望能在学科中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乡土地理资料可以使学生通过地理环境的真实形象,直接感受家乡自然美和社会美,是最为生动具体的美育过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到家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厦门的学生是厦门未来的建设者和决策者,透过对家乡的了解,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理想,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

高中地理教材所阐明的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地关系的原理,在乡土区域中也都有所体现。高中地理教材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可以与乡土的实际相联系。现以必修2第1~3章为例。

1.课堂教学渗透

⑴用乡土地理材料举例说明教材中的规律、原理、现象。

利用乡土地理材料的生活性来把握重点。例如,在讲到必修2第三章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时,我充分利用同安多农村的优势,学生对农业耳闻目睹,让学生以接龙的形式每人挑一个要素,举一个本地的例子说明此要素如何影响农业和科技如何改造此要素,学生列举如台风过后蔬菜变贵是自然灾害影响,莲花、汀溪等丘陵地区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安溪铁观音驰名中外是酸性红壤的功劳,五显的蔬菜基地靠东溪水源充足,翔安的红萝卜和龙眼生产受市场影响,莲花西坑的茶叶外运受交通制约,南平长富牛奶和新店的花卉需要保鲜冷藏技术和交通,同安蔬菜瓜果基地建塑料大棚种蔬菜,同安蔬菜园的喷灌技术,水稻田里的收割机和脱粒机体现机械的影响……学生举的例子覆盖面广,而且都是同安翔安本地的例子,既活跃课堂气氛,锻炼思维能力,又增长了见识,轻松的掌握课本知识。

利用乡土地理材料的真实性来突破难点。讲到必修2第二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成因时,每一个成因都挖掘乡土地理来举例,学生很容易理解。讲到距市中心远近: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同安三处商场的租金,在课堂上教师展示同安以中山路、旧三秀路路口为中心的主干道分布简图,学生讨论调查结果,佳事达购物广场、伊汇红、学校对面佳事达,租金由多到少。教师再展示厦门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告表(各个区的拍卖土地用途、地价)。学生很容易总结出:离中心越近,地价越贵,商业用地越多,另外,住宅比工厂用地贵,所以工厂分布在厦门的岛外,同安的外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