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相关问题探讨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相关问题探讨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相关问题探讨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相关问题探讨

来源:财会通讯发布时间:2010-6-21 14:17:17 已浏览50599次【打印】

一、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

间接法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示方法。间接法以利润表的最后一项“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经营活动的净利润项目、不涉及现金的净利润项目、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变动、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变动等,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中华会计网

在掌握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原理时应该理解为什么从净利润开始调整,因为净利润主要来自于经营活动。因此“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又存在金额差异。“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涉及现金,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都与经营活动有关,如处置固定资产净损益等;有些交易和事项虽然与净利润没有直接关系,但属于经营活动,如用现金购买存货等。所以,间接法下只有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才能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二、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调整项目解析

在间接法下,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用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不涉及经营活动的费用-不涉及经营活动的收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减少数+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增加数

(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包括: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

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这些项目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出,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的账务处理为: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会引起所得税费用的增加,但并没有带来当期现金流出。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2)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包括:冲销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等。

冲销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固定资产为例)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减去冲销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的账务处理为: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贷记“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会引起所得税费用减少,进而引起净利润增加,但所得税费用的减少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入,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减去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

(3)不涉及经营活动的费用包括:投资损失;财务费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以及与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有关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等。

投资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会引起净利润减少,但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没有关系,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将投资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调增。固定资产报废损失的账务处理为: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支出是计算净利润的减项,但处置固定资

产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不是经营活动,所以其产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对并不影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该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中华会计网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从上述账务处理模式中可以看出,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损失是计算净利润过程中的减项,但这不属于经营活动,所以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对于财务费用,在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要区分哪些与经营活动有关。以筹资活动中发生的财务费用为例,企业计算筹资活动中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的账务处理为: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筹资活动不属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并不影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与经营活动没有关系的筹资活动中产生的财务费用加回来。而对于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在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是不需要调整。如企业在赊销过程中给予对方的现金折扣,如果购货方在折扣期内付款,企业收到货款的账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财务费用”,贷记“应收账款”。

(4)不涉及经营活动的收益包括:投资收益;财务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收益以及与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有关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

投资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会引起净利润增加,但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没有关系,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将投资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减去。固定资产报废收益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营业外收入”。

报废固定资产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不是经营活动,所以其产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并不影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该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减去固定资产报废收益。

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账务处理为: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生产

性生物资产)”,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不属于经营活动,所以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在净利润的基础上把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掉。

对于财务收益,在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要区分是否与经营活动有关。只需要减去与经营活动无关的财务收益,而对于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收益,在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不需要调整。如企业在赊购过程中享受的购货方给予的现金折扣,如果企业在折扣期内付款,企业支付货款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应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财务费用”。上述财务收益是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财务收益,所以在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这部分内容不需要调整。

(5)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项目,是指存货、应收账款等经营性应收项目、应付账款等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少)。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存货的减少或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因为存货的减少或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会作为费用成本在计算净利润的过程中减去,而存货的减少意味着企业在使用自己本身的存货,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出,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意味着成本费用的形成并没

有带来现金的流出。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存货的减少或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会引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增加,但这部分内容并没有包括在净利润的计算过程中。因此,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三、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实例

[例]某公司2008年实现的净利润为81000元,本年度发生相关经济业务及账户资料如下:(1)按应收账款余额的3‰计提坏账准备为360元。

(2)本年度车间固定资产计提折旧42000元,管理部门计提折旧4000元。

(3)摊销无形资产14000元。

(4)出售一台设备,收到价款110000元,设备原价160000元,已折旧60000元。

(5)基本生产车间报废一台设备,原价80000元,已计提折旧72000元,清理费用200元,残值收入320元,均通过银行存款收支。清理工作已经完毕。

(6)计算短期借款利息4000元,计提长期借款利息(计入损益)4500元,将面值117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办理贴现,银行扣除贴现息6000元。

(7)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收到现金股利12000元存入银行并确认为投资收益。

(8)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期初余额为1032000元,期末余额为1029880元。

(9)资产负债表经营性应收项目中,应收票据的期初余额为98400元,期末余额为18400元,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为119640元,期末余额为239280元,预付款项的期初余额为80000元,期末余额为40000元,其余的应收性项目余额期初、期末的余额均为零。

(10)资产负债表经营性应付项目中,应交税费的期初余额为14640元,期末余额为847776元,应付职工薪酬期初余额为44000元,期末余额为72000元,应付票据期初余额为80000元,期末余额为40000元,应付职工薪酬的期末余额中有112000元为应付的工程人员的福利费,应交税费的期末余额中有40000元为与在建工程有关的税费。中华会计网

根据上述资料,运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见表1。

其中:

经营性应收项目=(18400-98400)+(239280+360-119640)+(40000-80000)=0(元)

经营性应付项目=(84777.6-14640)+(72000-44000)+(40000-80000)

-11200-40000=6937.6(元)

四、结论

通过与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检验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正确性。采用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附注中计算出来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主表的第一个项目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应该是相等的。可以通过这种平衡关系检验间接法计算出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正确性。

被调整的项目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有些项目是对另一些项目的补充调整。例如,“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发生额是对“存货”借方发生额中赊购部分的补充调整。所以,会计人员在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必须密切关注相关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仔细分析各有关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对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影响,据此正确的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华会计网

对于一些特殊的调整项目要仔细分析该项目所对应账户借贷方发生额的具体内容。如上例中,要对财务费用明细账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区分为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及与经营活动无关的财务费用,对于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不需要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而对于与经营活动无关的财务费用,需要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从而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而对于经营性应付项目也是一样。如上例中,对于工程人员的福利费需要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除,因为工程人员的福利费与经营性应付项目无关。应交税费中也要扣除和在建工程有关的相关税费,因为这同样不属于经营性应付项目。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指:以销售(营业)收入的收现数为起算点,然后将其他收入与费用项目的收现数、付现数分别列出,以直接反映最终的现金净流量。 间接法是指:以本年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收付的各种会计事项,最后也得出现金净流量。 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在直接法下将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部分。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的数据,可以从会计记录中获得,也可以在损益表中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数据基础上,将权责发生制的收支转化为相应的现金收付制数额来确定。其转换方法是: ①销售收入收现数=损益表中销售收入(权责发生制)-赊销商品的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货款收入 ②购货付现数=损益表中销售成本(权责发生制)+存货增加额-赊购存货的应付帐款、应付票据的增加数+预付货款支出-工资付现数(单独列示) ③其他收入收现数=其他收入+其他应收款减少数-其他应收款增加数 ④其他费用付现数=其他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折旧摊销数+待摊费用增加数 ⑤职工工资付现数。根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住房周转金”等科目分析填列。 在间接法下,以损益表最后结果“本年利润”为起算点。所谓“净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全年收入与费用,凡应计入收入或费用的内容,不论其现金是否收付,都应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在会计处理上设置了一系列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待摊、预提等科目,来解决“应计”数与“实现”数不一致的问题。间接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将影响利润形成的会计事项由权责发生制还原为现金收付实现制,并将产生的差额,逐项在“净利润”中进行调整。调整的内容可概括为: ①凡发生应付事项,如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预收帐款、应计折旧等,在会计处理时,都借记了有关资产或费用科目,最终体现为净利润减少,但现金并没有付出。因此,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若本期应付款项增加则应“调增”利润,反之“调减”利润。 ②凡发生应收事项,如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等,会计处理时,都贷记收入类科目,转帐以后,表现为利润增大。但现金并没有收到。因此,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若本期应收款项增加应“调减”利润,反之“调增”利润。 ③凡发生跨期费用的事项,如发生待摊费用时,则借记“待摊费用”科目;贷记“现金”科目。最终表现在损益表上利润加大,但现金已经付出。因此,待摊费用增加时,应作为利润“调减”项目,反之则“调增”利润。当发生预提费用时,借记有关费用、成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最终表现为利润的减少,但现金尚未支付。故应“调增”利润,反之则“调减”利润。 ④存货调整。损益表中销售成本与存货的关系是: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从关系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本期存货没有变动,说明本期销售成本等于本期购货成本;如果期末结存大于期初结存,说明购入(付现)数大于销售成本数,可理解为有一部分现金支付了但未计入销售成本,损益表中利润增大,故应作为“调减”利润项目处理;如果期未结存数小于期初结存数则作相反调整。至于“应收帐款”引起的存货增加,第①项已作了调整。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如何调整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 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间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 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具体过程列示如下: 第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 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 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损失 (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3)财务费用(利息及融资手续费等) (4)六项准备(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 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收益 (2)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财务费用) (3)投资收益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① 第二步——将①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 (1)计提坏账准备 (2)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3)固定资产折旧(减:存货增加部分) (4)无形资产摊销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本期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增加(减:存货增加) (7)待摊费用摊销(减:存货增加) (8)计提经营性预提费用(减:存货增加) (9)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减少) (10)递延税款贷项 (11)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增加) 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 (1)应收帐款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 (2)应收票据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

如何正确运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共10页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原理与实务操作关于现金流量表主表的编制,《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指南中有详细的讲解举例,在会计电算化基本普及的今天,在会计科目“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核算时加入现金流量专项核算,只要我们掌握每一项经济业务现金流的分类,采用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对于如何采用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准则没有作详细的论述,财务人员对此方面的认识也十分模糊。我们拟结合几年来编制报表的体会并结合具体实例给以解释。 一、编制原理 净利润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损益和非经营活动产生的损益,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所揭示的正是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关系。从净利润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过了两个层次的调整,即按照类别进行调整和按照会计核算基础的调整。 类别的调整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净损益,二者的关系是:经营活动的净损益=净利润-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投资、筹资活动的损益 类别的调整方法是不论投资损益、财务费用等是否收付现金,均需直接调整,即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净利润。 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所以,我们要对权责发生制确定的经营活动的净损益向收付实现制为

基础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转化。包括以下两类调整项目: 1)已确认经营性损益,但并未实际收付现金的项目 这类项目主要涉及坏账准备、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摊销等,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是,当计提或摊销时都会使费用增加,利润减少。 此外,像销售后形成应收账款等则是增加了净利润,然而这些损益并未真正收付现金。它们是权责发生制意义上的净损益,所以应加计调整,转换为收付实现制意义上的净利润。 2)已实际收付现金,但未确认经营性损益项目 非现金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化不影响利润变化,但这些变化大多要涉及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化,在采用间接法时,必须考虑到非现金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产生的影响分别进行调整。 二、实务举例 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按照目前会计准则规定,应计提的各种准备共7种: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减值准备。计入管理费用的减值准备,造成净利润的减少,但是并没有引起现金流量变化。而计入营业外支出和投资收益的减值准备,本身属于非经营性损益,可以直接调整而不必考虑是否造成现金流量变化(实际上也没有造成现金流量变化)。 例一:计提坏账准备100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间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基本格式如表 5-12)。 表5-12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 补充资料 行次 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具体过程列示如下: 第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 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 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损失 (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3)财务费用(利息及融资手续费等) (4)六项准备(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 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收益 (2)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财务费用) (3)投资收益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① 第二步——将①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 早期的会计实践大多采用现金收付制,到本世纪初,许多中小型企业仍习惯根据实收实付计帐。为了使利润的核算更为合理,收入、费用在不同期间能合理配比、分摊,会计理论开始主张收支的溯源原则,即把收益或损失归入导致发生收入或支出的那个报告期,而不归入实际收付现金的那个报告期,这就是我们现行的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但与此同时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债权人和投资者都相当关注企业的资金流量,因为它决定了企业能否正常运转和债权人、投资者能否实现他们的资金回流,特别是在经济滑坡和萧条的时期。 资金流量表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被会计准则所肯定,实际上它是对传统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有益补充。利润表只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但不反映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资金流量;资产负债表只反映企业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但不说明变动的原因。利润表根据相关性的原则对实收实支和应收应支不加区分,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的收益情况,容易对债权人和投资者产生误导。资产负债表根据历史成本原则记载资产可能与实际市场价值相去甚远。事实上,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使会计报表的可信度大大

降低。 2、从财务状况变动表到现金流量表 资金流量表通常采用全部资金概念,即不影响资金变动的筹资投资活动在表中也予以附加列示,以反映企业活动的全貌。以流动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资金流量表称为财务状况变动表,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基础编制的资金流量表称为现金流量表。70年代以来,西方会计普遍要求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我国1992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提供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 以流动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偿付能力。首先,流动资金是流动资产扣除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其规模受二者合理计量的影响。在实务操作中,有的企业将长于一年才能出售或变现的存货、待摊费用列作流动资产,对有些在短期内即将出售的长期资产却不转为流动资产。同时,存货、应收帐款等资产的计帐方法也不能避免帐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之间的差异。其次,用流动资金来衡量和分析企业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直接受其内部结构合理性的影响,因为各项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有较大差异。 1992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更新了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1998年,我国财政部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现金流量表编制技巧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技巧 现金流量表非常重要。利润表表明企业能否发展,发展潜力如何;而现金流量则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通用电气前董事长韦尔奇说过一家好公司有三个标准,那就是:员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现金进账。 无论是在考试中还是实务中,很多人都认为现金流量表很难。实际上,现金流量表并不难,很简单,想明白了就行。这句话,实际上是句废话,因为明白了,什么都简单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明白。明白的关键实际上涉及到对会计知识的认识和透彻了解。在这里,我对流金流量表的主要项目进行分析。我相信这些主要项目分析清楚了,其他问题就是“秃子当和尚---不费手续”,容易得很。很多同学感觉难是因为会计基础业务没有弄清楚,或者是会计基础清楚了,而业务的实质没有弄清楚。 一、概述 现金流量表主要还是强调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其编制主要是直接法和间接法。 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调节与经营活动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间接法下,是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实际上是将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净利润调节为现金净流入,并剔除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所以说,不管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基本上都是从利润表着手,然后进行相关调整。比如说,支付的各项税费=当期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期初余额-应交所得税期末余额)。 一般情况下,如果从应收账款变成现金,应该是应收账款少了,才意味着现金多了。所以现金的增加额=应收账款的减少额。从“期初+增加=期末+减少”可以得出:“期初-期末=减少-增加” 从上面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余额的变动就是发生额的变动。 现在我就主要事项来分析。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2007年版有两公式。 公式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票据年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票据贴现的利息。 公式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年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应付账款年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票据年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年初余额)-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固定资产修理费。 实际上,上面两个公式不需要记忆,在现金流量表处理过程中,甚至不需要什么公式。上面两个公式是教材编者根据题目列举的,并没有考虑到其他业务,比如非货币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等。实际生活中,业务千变万化,记住了这个业务,忘记了那个业务。所以说,没有必要记公式,知道其中的道理即可。但是,这个公式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那就是----从利润表入手,通过可能与现金相关项目的调整达到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因为当期业务是所有的业务,当然需要从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为起点进行调整。 下面就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具体考虑说明一下。明白了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处理,其他的那就是“毛毛雨”了。 二、应收账款举例 先假定赊销业务,然后过一段时日后收回现金,并且不存在其他事项。假定,潜山公司销售货物100万给天柱山公司,货款一个月后支付。 销售发生时候,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117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 一、原理: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流量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间接法现金流量的编制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利润表中“净利润”),通过对有关项目进行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一)、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净利润(A)。净利润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失)(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产生的损失(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3)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及融资顾问费等)(4)投资损失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收益)(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产生的收益(2)财务费用(利息收入及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等,注意不包括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和日常手续费等经营活动相关的项目)(3)投资收益 (二)、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流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A)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B)。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1)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2)固定资产折旧(3)无形资产摊销(4)待摊费用摊销(5)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的减少)(6)递延所得税“贷”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7)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的增加)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 ,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1)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2)固定资产折旧(3)无形资产摊销(4)待摊费用摊销(5)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的减少)(6)递延所得税“贷”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7)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的增加)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 1)应收账款的增加(2)应收票据的增加 (3)预收账款的减少(三)、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B)调整为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相关问题探讨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相关问题探讨 来源:财会通讯发布时间:2010-6-21 14:17:17 已浏览50599次【打印】 一、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 间接法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示方法。间接法以利润表的最后一项“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经营活动的净利润项目、不涉及现金的净利润项目、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变动、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变动等,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中华会计网 在掌握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原理时应该理解为什么从净利润开始调整,因为净利润主要来自于经营活动。因此“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又存在金额差异。“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涉及现金,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都与经营活动有关,如处置固定资产净损益等;有些交易和事项虽然与净利润没有直接关系,但属于经营活动,如用现金购买存货等。所以,间接法下只有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才能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二、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调整项目解析 在间接法下,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用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不涉及经营活动的费用-不涉及经营活动的收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减少数+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增加数 (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包括: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

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这些项目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出,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的账务处理为: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会引起所得税费用的增加,但并没有带来当期现金流出。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2)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包括:冲销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等。 冲销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固定资产为例)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减去冲销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的账务处理为: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贷记“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会引起所得税费用减少,进而引起净利润增加,但所得税费用的减少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入,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减去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 (3)不涉及经营活动的费用包括:投资损失;财务费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以及与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有关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等。 投资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会引起净利润减少,但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没有关系,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将投资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调增。固定资产报废损失的账务处理为: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支出是计算净利润的减项,但处置固定资

{现金流量分析}间接法分析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分析)间接法分析现金流量表

间接法是指以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项目,调节和运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运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利用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是作为“补充资料”列示的,其规范性和准确性均较直接法要粗糙壹些。壹个突出的问题表当下有关项目往往交错相间,使任何试图对其内容做清晰有效的层次划分均显得有些徒劳。这里通过对关联项目之间制衡关系的分析,旨于深化认识会计运作机理,理解间接法的逻辑架构和内容安排,且有助于梳理当前制表工作中出现的混乱和拼凑现象。 5.3.1总体架构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情况变动表,原财务情况变动表中“资金来源”基本上就是根据间接法列示的。同样,能够借此来考察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编制整体思路。从净利润到现金流量再到运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转化,能够先从壹个简单公式见起,即: 净利润=收益-费用(含所得税) =(现金收益+未现金收益)-(现金费用+非现金费用) =(现金收益-现金费用)+(非现金收益-非现金费用) =净现金流量(1)+(非现金收益-非现金费用) 净现金流量(1)=净利润+非现金费用-非现金收益 通过上式能够粗略地考察利润和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通常据此分析收益的质量。上式括号里面的内容即构成间接法的主要调整内容。但实际处理且没有那么直观,式中的现金流量仅仅是全部现金流量的壹部分,它不涉及对损益没有影响的现金流量,而且关键的问题仍于于我们的目标不是全部的现金流量,而仅限于运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对于非运营活动的损益,即使形成现金流量也应予以剔除。考虑到这些因素,从上述净现金流量(1)中剔除非运营性损益产生的现金流量,再加上(或减去)不涉及损益的运营活动形成的现金流量,即可得出运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用公式表示如下: 运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1)-非运营活动损益形成的现金流量+不影响利润的 其他运营性现金流量=净利润+非现金费用-非现金收益-(非运营性现金收益-非运营性 现金费用)+(不影响利润的其他现金流入-不影响利润的其他现金流出)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0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一般采用间接法编制。如何根据两大主表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直是企业报表编制的一个难点,如果对所有的会计分录,按现金流量表准则的要求全部调整为收付实现制,这等于是重做一套会计分录,无疑将大大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在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许多财务人员因此希望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大主表来编制出现金流量表,这是一种奢望,实际上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无法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还需要根据总账和明细账获取相关数据。作者根据实际经验,提出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与读者探讨,这一编制方法的数据来源主要依据两大主表,只从相关账簿中获得必须的数据,以达到简单、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本文提出的编制方法从重要性原则出发,牺牲精确性,以换取速度。编制现金流量表按以下由易到难顺序快速完成编制:首先填列补充资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各项目,并确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第二填列主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三填列主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四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点在于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于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在企业业务中相对较少,财务数据容易获取,因此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容易填列,并容易确保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结果正确,从而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容易确保正确。这一步计算的结果,可以验证主表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各项目是否填列正确。第五填列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第六最后填列主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由于本项中“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是倒挤产生,因此主表和附加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相等的,从而快速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下面按以上顺序详细说明各项目的编制方法和公式:一、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

最新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最新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最新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新准则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按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直接法是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主要类别列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业务简单的,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入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求得: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营业收入净额+本期应收账款减少额(-应收账款增加额)+本期应收票据减少额(-应收票据增加额)+本期预收账款增加额(-预收账款减少额) 注:上述公式中,如果本期有实际核销的坏帐损失,也应减去。(因核销坏账损失减少了应收帐款,但没有收回现金)。如果有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帐金额,应加上。(因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应收账款,但却收回了现金)。 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各种税费。本项目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3."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以外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如罚款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等。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出可用以下公式计算求得: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本期存货增加额(-本期存货减少额)+本期应付账款减少额(-本期应付账款增加额)+本期应付票据减少额(-本期应付票据增加额)+本期预付账款增加额(-本期预付账款减少额)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含为职工支付的养老、失业等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费用)。但不含为离退休人员支付的各种费用和固定资产购建人员的工资。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指:以销售(营业)收入的收现数为起算点,然后将其他收入与费用项目的收现数、付现数分别列出,以直接反映最终的现金净流量。 间接法是指:以本年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收付的各种会计事项,最后也得出现金净流量。 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在直接法下将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部分。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的数据,可以从会计记录中获得,也可以在损益表中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数据基础上,将权责发生制的收支转化为相应的现金收付制数额来确定。其转换方法是: ①销售收入收现数=损益表中销售收入(权责发生制)-赊销商品的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货款收入 ②购货付现数=损益表中销售成本(权责发生制)+存货增加额-赊购存货的应付帐款、应付票据的增加数+预付货款支出-工资付现数(单独列示) ③其他收入收现数=其他收入+其他应收款减少数-其他应收款增加数 ④其他费用付现数=其他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折旧摊销数+待摊费用增加数 ⑤职工工资付现数。根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住房周转金”等科目分析填列。

在间接法下,以损益表最后结果“本年利润”为起算点。所谓“净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全年收入与费用,凡应计入收入或费用的内容,不论其现金是否收付,都应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在会计处理上设置了一系列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待摊、预提等科目,来解决“应计”数与“实现”数不一致的问题。间接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将影响利润形成的会计事项由权责发生制还原为现金收付实现制,并将产生的差额,逐项在“净利润”中进行调整。调整的内容可概括为: ①凡发生应付事项,如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预收帐款、应计折旧等,在会计处理时,都借记了有关资产或费用科目,最终体现为净利润减少,但现金并没有付出。因此,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若本期应付款项增加则应“调增”利润,反之“调减”利润。 ②凡发生应收事项,如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等,会计处理时,都贷记收入类科目,转帐以后,表现为利润增大。但现金并没有收到。因此,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若本期应收款项增加应“调减”利润,反之“调增”利润。 ③凡发生跨期费用的事项,如发生待摊费用时,则借记“待摊费用”科目;贷记“现金”科目。最终表现在损益表上利润加大,但现金已经付出。因此,待摊费用增加时,应作为利润“调减”项目,反之则“调增”利润。当发生预提费用时,借记有关费用、成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最终表现为利润的减少,但现金尚未支付。故应“调增”利润,反之则“调减”利润。 ④存货调整。损益表中销售成本与存货的关系是: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从关系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本期存货没有变动,说明本期销售成本等于本期购货成本;如果期末结存大于期初结存,说明购入(付现)数大于销售成本数,可理解为有一部分现金支付了但未计入销售成本,损益表中利润增大,故应作为“调减”利润项目处理;如果期未结存数小于期初结存数则作相反调整。至于“应收帐款”引起的存货增加,第①项已作了调整。 ⑤费用调整。如应计折旧、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坏帐准备等会使利润减少,但现金没有付出,因此“调增”利润,反之“调减”利润。 两种方法的比较: 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尽管最终计算结果一致,但报表上反映出的信息有所不同,当然作用也有所区别。

现金流量表编制间接法原理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 间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基本格式如表5-12)。 表5-12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补充资料行次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加: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减: 增加)预提费用增加(减: 减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 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减: 收益)递延税款贷项(减: 借项)存货的减少(减: 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 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 减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具体过程列示如下: 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加: 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损失(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3)财务费用(利息及融资手续费等)(4)六项准备(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减: 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收益(2)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财务费用)(3)投资收益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①第二步——将①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加: 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1)计提坏账准备(2)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3)固定资产折旧(减: 存货增加部分)(4)无形资产摊销(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6)本期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增加(减: 存货增加)(7)待摊费用摊销(减: 存货增加)(8)计提经营性预提费用(减: 存货增加)(9)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减少)(10)递延税款贷项(11)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增加)减: 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1)应收帐款的增加(减: 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2)应收票据的增加(减: 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3)预收帐款的减少因净利润而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②第三步——将②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加: 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增加现金的项目(1)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减: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参考方法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 一、原理: 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流量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间接法现金流量的编制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利润表中“净利润”),通过对有关项目进行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一)、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净利润(A)。 净利润 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失) (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产生的损失 (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3)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及融资顾问费等) (4)投资损失 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收益) (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产生的收益 (2)财务费用(利息收入及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等,注意不包括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和日常手续费等经营活动相关的项目) (3)投资收益 (二)、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流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A)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B)。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1)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 (2)固定资产折旧 (3)无形资产摊销 (4)待摊费用摊销 (5)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的减少) (6)递延所得税“贷”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7)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的增加) 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1)应收账款的增加 (2)应收票据的增加 (3)预收账款的减少 (三)、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B)调整为

勾稽关系最强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勾稽关系最强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多种,各有各的经验,网上的编制方法有多种,如: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按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直接法是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主要类别列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业务简单的,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入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求得: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营业收入净额+本期应收账款减少额(-应收账款增加额)+本期应收票据减少额(-应收票据增加额)+本期预收账款增加额(-预收账款减少额) 注:上述公式中,如果本期有实际核销的坏帐损失,也应减去。(因核销坏账损失减少了应收帐款,但没有收回现金)。如果有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帐金额,应加上。(因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应收账款,但却收回了现金)。 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各种税费。本项目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3."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以外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如罚款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等。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出可用以下公式计算求得: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本期存货增加额(-本期存货减少额)+本期应付账款减少额(-本期应付账款增加额)+本期应付票据减少额(-本期应付票据增加额)+本期预付账款增加额(-本期预付账款减少额)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含为职工支付的养老、失业等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费用)。但不含为离退休人员支付的各种费用和固定资产购建人员的工资。 本项目可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生产成本"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6."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 本项目反映的是企业按规定支付的各项税费和有关费用。但不包括已计入固定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表格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表格 篇一:现金流量表编制间接法原理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间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基本格式如表5-12)。 表5-12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 补充资料 行次 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具体过程列示如下:

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 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 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损失 (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3)财务费用(利息及融资手续费等) (4)六项准备(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收益 (2)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财务费用) (3)投资收益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① 第二步——将①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1)计提坏账准备 (2)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3)固定资产折旧(减:存货增加部分) (4)无形资产摊销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本期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增加(减:存货增加)(7)待摊费用摊销(减:存货增加) (8)计提经营性预提费用(减:存货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