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一样吗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一样吗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一样吗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一样吗

什么是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发病急骤的恶性克隆疾病,由于它特殊的特点,所以患病后一定要及时治疗,要不然可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何会患上这种疾病呢?目前医学界尚未的出确切的结论,但是通过长期的研究,人们发现急性白血病的发病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有的人处于原子弹爆炸的近距离,或是在接受X射线诊断之后发病,说明急性白血病可能是由于受到电离辐射引发的。2.突然接触到大量苯类等化学物质可能引发此病。3.如家族中有白血病病史,其后代患急性白血病的几率较高。4.其他血液病也可引发急性白血病,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急性白血病能治好吗

由于急性白血病发病十分急骤,而且一旦发病就会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脏器,所以很多人担心急性白血病是否能治好。目前常见的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方法有:

支持治疗:这是一种比较基本的疗法,通过治疗急性白血病引发的各种病症而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患者首先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并且对感染、贫血、出血等症状进行控制和治疗,严格防止高尿酸血症发生。

化疗:化疗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式,化疗可以杀灭白血病细胞,控制患者的病情,并起到巩固治疗的作用。

骨髓移植:若患者病情较重,推荐使用骨髓移植疗法,可采取同基因骨髓移植、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或自体骨髓移植的方法进行。

以上就是常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方法,治疗发现及时、积极配合治疗,一般可以患者病情,不少患者通过科学的治疗获得了较高的存活率。

慢性白血病能治好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化学药物治疗、干扰素治疗、放射治疗、白细胞去除术、骨髓移植等。

1.化疗药物主要起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目前应用较多的有羟基脲、马利兰以及我国从中药青黛中提取的靛玉红、甲异靛等。其他的药物如:苯丙酸氮芥、6一琉基嘌吟等,虽然对慢粒有一定效果,但并无特别优点,有的疗效较低,故临床上应用不多。

2.干扰素有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对慢粒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特点是能减少慢粒的异常细胞克隆。

3.X线脾区深部照射治疗,在本世纪初是治疗慢粒的标准方法。但近20年自化疗药物问世以来,放射治疗已很少应用。但当病人脾脏较大,估计化疗不能缩小者,可使用放疗以缩小脾脏。

4.白细胞去除术是用血细胞分离器把病人的白细胞去掉,一般是在化疗前病人的白细胞数在500x109/升(50万/微升)以上时应用,但此法费时且较昂贵。

5.骨髓移植一般适用于年龄不超过45岁在慢性期的病人,以亲兄弟姐妹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同的异基因骨髓或HLA相配的无关供髓者的骨髓作移植。也可采用自身干细胞作骨髓移植,但复发率较高。

急性白血病护理查房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得护理 时间:2013年12月15日 地点:内二护办室 责任护士:张艳利 参加人员: 张艳利: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急性白血病患者得护理。现在先介绍一下患者得病史。 患者基本情况:31床张斌男34岁主诉:反复发热3月伴阵发性呼吸困难予2013年12月11日13:39入院。 入院体格检查:T36、6℃P:92次/分BP:110/60mmHg 辅助检查:红细胞16、82/L ,血红蛋白56g/L,血小板0/L 治疗经过:给予护胃、止血、输血、止咳化痰、抗炎抗病毒,营养等对症处理。 许小红:概念: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就是一种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上得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主要涉及髓系。外周血粒细胞显著增多并有不成熟性,在受累得细胞系中,可找到Ph染色体与BCR-ABL融合基因。病程发展缓慢,脾脏肿大。由慢性期、加速期、最终急变期。胡静: 病因:1、病毒:已肯定T细胞白血病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引起放射:可使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缺陷,染色体发生断裂、畸变与重组等

改变2、化学: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保泰松、烷化剂等可导致白血病3、遗传:单卵双生若一方患病,另一方发病率可达20% 汪柳:临床表现:1贫血:常为首发症状,成进行性得发展。半数病人就诊时已有中度得贫血2发热:发热为常见症状,最常见得致病菌为格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单胞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疾病后期常伴有真菌感染。感染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成熟粒细胞缺乏,其次就是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免疫功能缺陷后也可引起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3出血: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小板减少,以及感染就是出血得主要原因。4常伴有器官与组织浸润得表现①淋巴结与肝脾肿大②骨骼与关节: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四肢关节痛或骨痛,在儿童中常见。③眼、口腔与皮肤:粒细胞白血病浸润骨膜形成粒细胞肉瘤(绿色瘤)常出现于眼眶部位引起眼球突出、复视与失明。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发生在急淋缓解期,有头晕、呕吐、抽搐、昏迷症状。⑤睾丸:无痛性得肿大,多为一侧。⑥还可浸润其她各器官,如心、肺、消化道、泌尿系统均可受累,但不一定有临床表现 穆倩玉: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大量、长期得持续化疗、白血病引起代谢增高及贫血有关 2有感染得危险与粒细胞减化疗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案例编号:101022 知识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出血的护理;白细胞淤滞症的紧急处理;化疗药物的用药护理;低细胞期的护理;脱发的护理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白细胞淤滞症;出血护理;化疗护理;低细胞期护理;脱发护理 患者,男,60岁,油漆工人,初中文化程度。因“牙龈出血5天”入院。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牙龈出血,伴有头痛,数字评分法(INR)3分,自觉发热,体温未测,感乏力,休息后可缓解,无皮肤黏膜出血,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及胸闷气闭情况,无畏寒,未重视。近日自觉上述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9.8×109/L,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计数18×109/L,急诊骨髓象检查示:急性白血病(AML-M2a)。 体格检查:T38.0℃,P96次/分,R20次/分,BP120/68mmHg,神志清楚,精神软弱,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6次/分,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胸骨压痛明显,NRS评分4分,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cm可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皮肤黏膜可见散在瘀点瘀斑,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9.8×109/L,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计数18×109/L。腹部彩超示:脾肿大,肝、胆、胰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未见异常。急诊骨髓象示:急性白血病(AML-M2a)。 医疗诊断:急性白血病(AML-M2a) 情境1 出血护理 入院第1天,患者感头痛,NRS评分3分,伴有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情况,无鼻衄,牙龈少许出血,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入院医嘱:血液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病危,软食,予羟基脲片、碳酸氢钠片、别嘌醇

急性白血病护理查房

急性白血病护理查房 病史简介: 概念:急性白血病为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急剧增生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导致贫血、感染发热、出血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分类: 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 L1 型:原始和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直径≤12μm )胞浆较少 L2 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直径>12μm) L3 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泡浆嗜碱性 急性髓系白血病(急非淋) M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红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病因: 病毒:已肯定T细胞白血病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引起

放射:可使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缺陷,染色体发生断裂、畸变和重组等改变 化学: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保泰松、烷化剂等可导致白血病 遗传:单卵双生若一方患病,另一方发病率可达20% 临床表现: 1贫血:常为首发症状,成进行性的发展。半数病人就诊时已有中度的贫血 2发热:发热为常见症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格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单胞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疾病后期常伴有真菌感染。感染主要原因是由于成熟粒细胞缺乏,其次是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免疫功能缺陷后也可引起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 3出血: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小板减少,以及感染是出血的主要原因。 4常伴有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 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②骨骼和关节: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四肢关节痛或骨痛,在儿童中常见。 ③眼、口腔和皮肤:粒细胞白血病浸润骨膜形成粒细胞肉瘤(绿色瘤)常出现于眼眶部位引起眼球突出、复视和失明。 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发生在急淋缓解期,有头晕、呕吐、抽搐、昏迷症状。 ⑤睾丸:无痛性的肿大,多为一侧。 ⑥还可浸润其他各器官,如心、肺、消化道、泌尿系统均可受累,但不一定有临 床表现 病例介绍: 122床孙勇男30岁 主诉:确诊AML-M2a3月,入院化疗。 现病史:患者于3月前明确诊断为AML-M2a,之后行2次化疗,第一次为DA方案

急性白血病护理查房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得护理 时间:2013年12月15日 地点:内二护办室 责任护士:张艳利 参加人员: 张艳利: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急性白血病患者得护理。现在先介绍一下患者得病史。 患者基本情况:31床张斌男34岁主诉:反复发热3月伴阵发性呼吸困难予2013年12月11日13:39入院。 入院体格检查:T36。6℃P:92次/分BP:110/60mmHg 辅助检查:红细胞16。82/L ,血红蛋白56g/L,血小板0/L 治疗经过:给予护胃、止血、输血、止咳化痰、抗炎抗病毒,营养等对症处理。 许小红:概念: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就是一种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上得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主要涉及髓系。外周血粒细胞显著增多并有不成熟性,在受累得细胞系中,可找到Ph染色体与BCR—ABL融合基因。病程发展缓慢,脾脏肿大、由慢性期、加速期、最终急变期。胡静: 病因:1、病毒:已肯定T细胞白血病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引起放射:可使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缺陷,染色体发生断裂、畸变与重组等改变

2、化学: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保泰松、烷化剂等可导致白血病3、遗传:单卵双生若一方患病,另一方发病率可达20% 汪柳:临床表现: 1贫血:常为首发症状,成进行性得发展。半数病人就诊时已有中度得贫血2发热:发热为常见症状,最常见得致病菌为格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单胞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疾病后期常伴有真菌感染。感染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成熟粒细胞缺乏,其次就是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免疫功能缺陷后也可引起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3出血: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小板减少,以及感染就是出血得主要原因。4常伴有器官与组织浸润得表现①淋巴结与肝脾肿大②骨骼与关节: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四肢关节痛或骨痛,在儿童中常见、③眼、口腔与皮肤:粒细胞白血病浸润骨膜形成粒细胞肉瘤(绿色瘤)常出现于眼眶部位引起眼球突出、复视与失明。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发生在急淋缓解期,有头晕、呕吐、抽搐、昏迷症状。⑤睾丸:无痛性得肿大,多为一侧。⑥还可浸润其她各器官,如心、肺、消化道、泌尿系统均可受累,但不一定有临床表现 穆倩玉: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大量、长期得持续化疗、白血病引起代谢增高及贫血有关 2有感染得危险与粒细胞减化疗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3-05-14T15:40:44.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杜金梅管翠霞 [导读] 多数病人有出血表现,但出血程度不同,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易合并DIC。 杜金梅管翠霞(黑龙江省大庆市油田总医院 16300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295-02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护理措施 白血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可能是人体受上述各种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对恶性细胞不能识别及消灭,反而得以繁殖,最终导致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增殖大量白血病细胞并浸润各种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贫血、发热、出血和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等表现。 1 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急骤,常突然高热或明显出血倾向;也可有疲乏、低热、伤口出血不止等缓慢起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贫血及各种器官和组织浸润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现分述如下: 1.1 发热 发热为半数患者早期常见症状,可高热也可低热,较高发热常说明有继发感染。发生感染最主要原因是成熟粒细胞缺乏,其次人体免疫力低下。感染部位以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较常见,还有肺部感染及肛周炎、肛周脓肿。严重时可致菌血症或败血症。最多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茵、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等,还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疾病后期常伴真菌感染,这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化疗药物有关。还可有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等。 1.2 出血 多数病人有出血表现,但出血程度不同,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易合并DIC,出血可更严重。常见皮肤瘀点、瘀斑、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血肿、子宫出血。眼底出血可致视力障碍,颅内出血最为严重,常表现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多随之昏迷而死亡。出血最主要原因是正常血小板减少。 1.3 白血病细胞浸润器官和组织的表现 1.3.1 骨骼和关节:常有胸骨下端局部压痛,提示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过度增生。四肢骨骼、关节可有疼痛,常以儿童多见。 1.3.2 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白血病细胞浸润多发生在肝、脾及淋巴结,一般肝、脾轻度至中度肿大。淋巴结肿大以急淋白血病较多见,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T细胞急淋白血病。 1.3.3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被白血病细胞浸润时,多发生在缓解期,轻者表现头痛、头晕,重者表现为头痛、呕吐、颈强直,甚至抽搐、昏迷,但不发热,脑脊液压力增高。发生原因是由于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有效杀伤,与化疗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有关。 2 护理措施 2.1 病情观察:询问病人进食情况及有无恶心、呕吐,疲乏无力感有无改善。观察体温、脉率、口腔、鼻腔、皮肤有无出血,血象、骨髓象变化,记出入量。 2.2 保证休息、睡眠、适量活动:根据病人体力,活动与休息可以交替进行,体力差应以休息为主,化疗静点后可下床活动10~15分钟,卧床休息30分钟再下床活动,病人若无不适,可以每天室内活动3~4次,逐渐增加活动时间。保证每天睡眠7~9小时。 2.3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向病人、家属说明化疗期间保证足够营养,可帮助化疗顺利进行。让家属带给病人平日喜爱的饭菜,对恶心、呕吐者,应在停止呕吐后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和有意识吞咽,以减轻恶心症状,少量多次进食,并遵医嘱给予止吐药。同时保证每天饮水量。 2.4 化疗的护理:①遵医嘱静注化疗药,药物静注速度要慢,以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化疗药物可损伤皮下组织,故药物不可注射在血管外或向血管外渗。②某些化疗药如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等易引起恶心呕吐,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镇吐剂。③静点柔红霉素、高三尖杉酯碱时,注意听心率、心律,病人出现胸闷心悸,应做心电图,及时通知医生。④甲氨蝶呤引起口腔溃疡时,可用0.5%普鲁卡因含漱,减轻疼痛,便于进食和休息。⑤长春新碱引起末梢神经炎、手足麻木感,嘱患者拿物品时,要非常小心,不拿过热过冷物品、不要用暖水袋暖手,以免烫伤。告诉患者停药后可逐渐消失。 2.5 输血或输血浆护理:病人全血减少或贫血明显,遵医嘱输血或血浆,以恢复抵抗力及体力。输血前严格核对血型、姓名、床号,输血后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3 健康教育 3.1 预防宣教:长期接触放射核素或苯类等化学物质的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劳动保护制度,不可在工作忙碌时忽略防护措施。另外,定期查血象,平日要加强营养和重视休息。 3.2 坚持缓解后治疗并建立养病生活方式:病人获得完全缓解后,需在院外巩固、维持治疗。出院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白血病是难治病,并进一步说明坚持每1~2月维持治疗是争取长期缓解或治愈的重要手段,使病人主动坚持治疗。 3.3 预后:急性白血病未经治疗者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近些年白血病治疗进展快,使疗效明显提高,病人生存期大大延长。决定预后因素除治疗方法外,还与患者年龄有关,1~9岁患者预后较好,1岁以下及9岁以上儿童、中青年、成年预后较差,60岁以上更差。 参考文献 [1]林丽.白血病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评估及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350-351. [2]井坤娟,张琳华,赵勤俭.白血病病人家属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3,10(18):738-739.

急性白血病护理查房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 时间:2013年12月15日 地点:内二护办室 责任护士:张艳利 参加人员: 张艳利: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现在先介绍一下患者的病史。 患者基本情况:31床张斌男34岁主诉:反复发热3月伴阵发性呼吸困难予2013年12月11日13:39入院。 入院体格检查:T36.6℃P:92次/分BP:110/60mmHg 辅助检查:红细胞16.82/L ,血红蛋白56g/L,血小板0/L 治疗经过:给予护胃、止血、输血、止咳化痰、抗炎抗病毒,营养等对症处理。 许小红:概念: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上的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主要涉及髓系。外周血粒细胞显著增多并有不成熟性,在受累的细胞系中,可找到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病程发展缓慢,脾脏肿大。由慢性期、加速期、最终急变期。 胡静: 病因:1、病毒:已肯定T细胞白血病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引起放射:可使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缺陷,染色体发生断裂、畸变和重组等改变2、化学: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保泰松、烷化剂等可导致白血病3、遗传:单卵双生若一方患病,另一方发病率可达20% 汪柳:临床表现:1贫血:常为首发症状,成进行性的发展。半数

病人就诊时已有中度的贫血2发热:发热为常见症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格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单胞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疾病后期常伴有真菌感染。感染主要原因是由于成熟粒细胞缺乏,其次是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免疫功能缺陷后也可引起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3出血: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小板减少,以及感染是出血的主要原因。4常伴有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②骨骼和关节: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四肢关节痛或骨痛,在儿童中常见。③眼、口腔和皮肤:粒细胞白血病浸润骨膜形成粒细胞肉瘤(绿色瘤)常出现于眼眶部位引起眼球突出、复视和失明。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发生在急淋缓解期,有头晕、呕吐、抽搐、昏迷症状。⑤睾丸:无痛性的肿大,多为一侧。⑥还可浸润其他各器官,如心、肺、消化道、泌尿系统均可受累,但不一定有临床表现 穆倩玉: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大量、长期的持续化疗、白血病引起代谢增高及贫血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粒细胞减化疗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3 预感性悲哀与患白血病和感受到死亡威胁有关 4潜在的危险与贫血、发热、出血有关 何玉露: 护理措施:1、 根据病人体力,适当限制活动量,可与病人共同制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化疗知识宣传、保护静脉、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等。结果本组患者60例较顺利地完成各自的化疗周期,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3例因化疗后感染而死亡。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白血病化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是患者康复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护理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1]。其特点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明显吸附[2],联合化疗是白血病最主要、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缓解率可达80%以上[3]。化疗期间的各种不良反应可带给患者很大的痛苦,从而使患者产生惧怕化疗的心理压力,降低患者依从性,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健康。通过加强对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延长患者的生命。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医院收治的64例白血病化疗患者,男41例,女23例,年龄18~67岁,平均34.6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6例,慢性白血病15例。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由于急性白血病临床症状突出且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部分患者对本病的预后有所了解,因此,患者的思想负担较重,有极大的心理压力,而治疗费用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及疾病本身长期化疗所带来的躯体不适,都会引起患者不良情绪反应。护士应同情关心患者,了解其个性特征,让患者发泄不良情绪,同时做好心理疏导,介绍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新进展及治疗后长期生存的病例,帮助其消除负性心理,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同时做好家属安抚工作,调动患者与疾病斗争的积极性,配合治疗。 2.2 出血的预防与护理化疗后由于血小板减少、黏膜溃疡和炎症改变等原因,造成出血的危险性增加,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并努力做到一针见血,避免不必要的损伤,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后应压迫针眼5~10 min,避免引起皮下出血并积极做好各种出血的应急处理。保持皮肤的清洁,穿宽松、柔软的内衣,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定期检查皮肤有无出血的情况。鼻腔或牙龈出血者,可用肾上腺素棉球或凝血酶原棉球局部压迫;胃肠道出血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分次口服,大量出血时应禁食,给予静脉营养;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 2.3 饮食护理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呕吐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瞩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道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新进展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基础研究临床治疗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占全部急性白血病的70%左右,发病率大约为46/10万人。美国2004年中发病病例为10000例左右,每年死亡病例为7100例左右,占70%左右,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在近20年来已经取得很大进展,无论是在基础研究或者临床治疗上。对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如分子靶向治疗、诱导分化治疗、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治疗方法已经取得可喜疗效,部分白血病还成为可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1]。现将目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 1.基础研究 1 1 aml的分子靶向治疗酪氨酸激酶-3(flt3)的基因在不成熟的造血细胞、胎盘、性腺和脑组织中都有表达[2]。70%~100%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都有高水平flt3的表达。30%~50%的aml有flt3突变。伴有flt3基因突变的aml,预后不良。flt3基因突变时,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强,引起白血病细胞增殖。针对flt3的抑制性靶向药物至少已研制出四种:cep 2701、mln 518、pkc 412、su 25416。日本儿童血液中心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u 25416治疗12例复发aml,有6例完全缓解(cr),cr者用su 25416单药维持,cr持续达10个月。200 2 年美国报道30%~40% aml伴有flt 3 突变,预后不佳,经用flt3抑制剂治疗伴有flt3 突变的aml的ⅱ、ⅲ期研究,可使这类aml获得 cr。 1 2 法尼基转移酶(ft)抑制剂 ras基因在细胞信息传递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15%~25%aml有ras基因突变及其异常表达,ras基因在作用之前需要ft的激活,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通过阻断法尼基化来防止ras基因的翻译后修饰,从而防止其向细胞膜的移位及活化。研究较多的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有r 115777、sch-66336、bns-214662,主要用于aml复发、慢性骨髓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骨髓纤维化。r 115777是ft抑制剂,已试用于临床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3]。 1 3 cd33膜蛋白 cd33是一种分子质量为391 2 kd的膜蛋白,是髓系造血细胞特异的膜抗原,在各种骨髓祖细胞、部分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细胞表达,90%患者aml细胞表达cd33,抗cd33单抗可以靶相结合cd33+白血病细胞。将一种抗生素—加利东酶素(calicheamin)结合在此单抗上,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复发的aml靶向药物,商品名为mylotarg[4,5]。用mylotarg单一药物治疗142例cd33阳性第一次复发的aml,总的有效率为30%(42/142),其中16%(23/142)达cr,中性生存期519个月。mylotarg 可与其他化疗合用治疗aml。mylotarg与氟达拉宾、阿糖胞苷和环孢素合用治疗39例aml,cr率46%,中位生存期8个月[6]。cd33是个比较理想的靶抗原。 1 4 bcl-2基因 bcl-2是滤泡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的缩写,人bcl-2基因是从与滤泡性淋巴瘤相关的t (14:18)染色体易位的断裂点克隆到的。在此易位中,bcl-2从其正常位点(18q21)易位到与位于14q32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座位并列的位置,这导致在淋巴瘤细胞中该基因的转录启动以及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该基因的功能是抑制细胞凋亡,在有些增殖快的肿瘤中以及有些难治性白血病中高表达。设计bcl-2反义寡核苷酸如已试用于临床的g3139,对有些难治性白血病有治疗作用[7]。bcl-2反义分子g3139以bcl-2为攻击目标加速细胞凋亡。bcl-2反义分子abt-737通过调节bcl-2蛋白家族起作用。andreeff小组发现,abt-737可以有效杀灭aml细胞株及从aml患者得到的幼稚细胞,成为可以治疗不同类型白血病及癌症的崭新疗法。aml细胞中如果同时有另一种抑制凋亡蛋白mcl-1过度表达,则abt-737没有效果。对髓细胞白血病来说,mcl-1也许比bcl-2更重要,因为细胞中mcl-1水平很高时,药物往往不起作用,而且这类患者预后更差。 1 5 新型蛋白质-tribbles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了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有关的新型蛋白质-tribbles。它与人类恶性肿瘤的直接关系是第一次被阐述。这是一种新的人类癌症相关蛋白,在造血干细胞中表达,tribbles与aml有关。第

白血病诊断治疗进展

白血病诊断治疗进展 一、概述 白血病是人体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白细胞在生长、分化和发育的一定阶段发生恶性变,这种丧失正常功能的恶变克隆无节制地增殖,导致对全身器官组织的广泛浸润,破坏其正常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机体器官衰竭。在儿童和青年的恶性肿瘤中白血病死亡率居首位。 二、我国儿童白血病发病情况 根据历年我国各地调查资料,白血病的发病率以每10万人口计算,上海为2.64—3.65,天津为2.85—4.33,平顶山市为3.5—7.09。从这些点的调查资料看,我国的发病率低于欧美而与亚洲国家相近。儿童占我国人口30%左右,按此计算每年至少有10000个新发病例。我国儿童白血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约占70%,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约占25%,其余为一些少见类型。 三、病因与发病机理 (一)白血病病因 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展,人类对白血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有了更深刻理解。迄今为止研究认为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包括某些药物、病毒等是引起白血病的主要原因。某些先天性疾病如21一三体病、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范可尼氏贫血等,发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提示胎内染色体畸变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病毒与白血病间的关系研究得较为深入,目前已先后从患病动物中分离出小鼠、猫、牛、长臂猿等白血病病毒,所有这些病毒都属于C形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1980年日本学者从日本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细胞中首次分离出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adult T-cell leu-kemia virus,ATLV),也属于C型逆转录病毒,1983年统一划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I型内,由此提供了病毒诱致人类白血病的确切证据。 (二)白血病的致病机理 l、细胞癌基因与病毒癌基因病毒、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等如何导致白血病,机理并未完全清楚。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衰老死亡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显然细胞的恶性转化也必然与基因的某种改变相关联。现知动物和人类细胞以及某些种类的病毒株中都存在能诱导正常细胞恶性转化,并使其获得新生物特性的肿瘤基因,前者称为细胞癌基因(cell oncogene)或原癌基因,后者称为病毒癌基因(virus oncogene)。细胞癌基因原是正常基因的成员,他们在细胞增殖、分化、衰老死亡进程的一定时期起作用,并受内在机制

一急性白血病护理常规

一急性白血病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 高温 2贫血 3初学 4感染 5疼痛 6高尿酸血症7DIC8化疗 9鞘化疗10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 入院方式不行,轮椅或平车 2 体温,血压,心率,呼吸情况 3 甚至,瞳孔,肌力情况 4贫血的及活动能力:贫血貌,胸闷,气急,心悸等 5初雪的不稳及症状体征:皮肤黏膜,鼻,牙龈出血,消化道,泌尿道,颅出血,女性患者月经量等 6感染的部位,症状体征:呼吸道肺部感染扁桃体炎牙龈炎,咽峡炎,皮肤臃肿,肛周炎,肛旁脓肿,败血症等 7疼痛情况:胸骨压痛,关节炎,骨骼的疼痛 8实验室: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9饮食习惯及全身营养状况 10心理状况及家庭支持情况 11生活及工作环境 12过去史,家族史 13用药情况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及甚至,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疼痛措施 2全身营养状况 3心理活动和情绪波动 4感染情况,呼吸系统评估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咳嗽咳痰情况,口腔黏膜是否完整,牙龈,咽峡,肛周,肛旁等局部皮肤粘膜有无红,肿,热,痛等。消化系统评

估大便的颜色,两,次数,性状及腹部体征,泌尿系统评估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其他脏器及全身感染的症状体征 5感染性休克密切注意观察神志,生命体征,末梢循环,尿量等情况 6贫血情况评估睑结膜,甲床口唇颜色,面色,有无胸闷,心悸,气急情况及活动前 后生命体征的改变 7出血情况评估有无皮肤粘膜,鼻,牙龈出血,大小便颜色,女性患者月经量及其它脏出血的症状体征 8颅出血评估神志,瞳孔,肢体感觉鱼洞,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生命体征情况 9 器官组织侵润情况,评估有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骨骼和关节疼痛,有无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牙龈有无增生,肿胀,局部皮肤有无隆起,变硬,呈紫蓝色皮肤结节, 有无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抽出,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表现及男性幼 儿或青年有无睾丸无痛性肿大,有无心律紊乱,心衰,呼吸困难等情况 10正确记录24小时尿量,进出量 11 深静脉置管情况 1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隐血试验,尿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骨髓穿刺,骨髓活检结果 13辅助检查,新潮BUS 胸片,CT等 14对症支持治疗及用药效果 干预措施 1休息和活动 轻度贫血,乏力无力者可适当活动 缓解期的患者,可是体力情况鼓励活动,以不产生疲劳感为宜 保持病史的安静和整洁,避免受凉,潮湿 中重度贫血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 2 饮食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护理查房培训课件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护理查房 主讲科室:五病区血液科主讲人:李文霞 床号:538 姓名:袁东方住院号:0239132 性别:男年龄:三岁诊断:1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2上呼吸道感染 简要病史:患儿因“面色苍白20天,皮肤瘀点十余天”于2011-04-22入院,患儿二十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面色苍白,呈进行性加重,十余天前皮肤出现瘀点,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4-11)示WBC:3.3*10~9/L,N:13.9%,RBC:2.25*10~12/L,Hb:74g/L Plt:42*10~9/L.骨穿涂片示:M3可能,M2待排除。未予特殊处理。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拟“M3”收住入院。患儿食欲减退,二便可,睡眠可,无牙龈、鼻腔出血,无发热,有乏力,阵发性咳嗽。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有血浆输注史。 个人史:出生后因“缺血缺氧脑病”于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奶粉喂养,及时添加辅食,现饮食同成人。 体格检查(4-22): T:36.8℃, P:100次/分, R:20次/分, W:23㎏ 神志清,精神安静,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分布瘀点,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口腔肛周皮肤黏膜完整无破溃。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04-22):Hb:53g/L↓ Plt:30*10~9/L↓ WBC:2.71*10~9/L ↓粒细胞绝对值0.17*10~9↓ 外周血涂片(04-22):幼稚细胞28% 骨髓涂片(04-22):M3 凝血常规示(04-22):D-二聚体:972ug/l↑,纤维蛋白原0.99g/l↓ 病情变化: 患儿入院当日予头孢类抗感染,卡络磺钠预防出血。输注红细胞、血浆支持治疗。口服维甲酸,肝素静滴抗凝。4-23查凝血常规示:D-二聚体:1526ug/l↑,纤维蛋白原↓,有DIC危险。4-28予柔红霉素化疗。4-30体温37.9℃,物理降温可退热。晨起有呕吐,予欧贝止吐。4-30查凝血常规示D-二聚体:6799ug/l ↑,考虑患儿可能发生颅内出血、DIC,病情危重,严密监护。输血时背部发红有痒感,予非那根抗过敏。5-1 D-二聚体:14370ug/l↑(最高),经对症处理后5-2 D-二聚体:3216 ug/l,较前有所下降。5-3 D-二聚体:2249ug/l,有低热,已及时处理.目前患儿仍病危中,每日监测凝血常规、血常规,抗感染、抗凝治疗中,必要时予血浆、红细胞输注。偶有阵发性单声咳。食欲可,二便可,睡眠可。

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类型,属于髓系造血干/祖细胞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为骨髓和外周血幼稚髓性细胞和原始髓性细胞异常增生,以贫血、感染、发热、出血、代谢异常和脏器浸润为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病情汹涌且预后极差。靶向治疗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够特异性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目前关于此类疾病患者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较多,本文特进行系统性地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药物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在所有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构成比大约为70%。该病已经被WHO列为第四类恶性肿瘤,死亡风险较高。在我国,急性髓系白血病是十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大约为3.4/10万,其中有超过30%比例的小儿病人,并且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增长趋势明显[1]。目前现代医学水平条件下,该病的发生原因上不明确,受到地域环境因素、化学接触、电离辐射、吸烟和酗酒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发生,且基因突变和生物标记研究发现,该病很可能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靶向治疗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明确的致癌位点的一种药物治疗方式,能够根据发病机制设计相应的药物,并通过与致癌位点特异性结合控制病情,已经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特异性靶向药物 1.1 CD33单克隆抗体 CD33单克隆抗体已经被批准应用于老年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并且在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证实[2],CD33单克隆抗体作为靶向治疗药物对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与标准柔红霉素治疗方案相近,但是前者2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远高于后者,且前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6%,远低于后者的43%,证实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也比较高。另一项国内研究将CD33单克隆抗体与阿糖胞苷联合治疗与传统化疗效果进行对比,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证实此类药物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 1.2 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 索拉菲尼、AC220和米哚妥林等均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的常用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据张丽丹等人研究表明[4],索拉菲尼联合常规化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获益率可达到70%,而单纯常规化疗方案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获益率甚至不到50%,证实索拉菲尼的应用价值较高。另一项关于米哚妥林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5],米哚妥林每天100mg,联用28d,配合给予传统化疗方案,能够提高酪氨酸激酶突变型和野生型的完全缓解率(83%和92%),而传统化疗方案的完全缓解率仅为(35%和74%),值得推广使用。

白血病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

白血病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 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与邪毒内蕴,气血亏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潜在并发症 (1)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2)抗肿瘤治疗的副作用:与化疗药物及放疗的毒性作用有关。 4.营养失调,纳呆:与脾胃虚弱有关。 5.有执行治疗方案无效的危险(riskforineffectivemanagementoftherapeuticregimen)与治疗方案复杂、治疗时间长、病人难以接受、以及家长缺乏白血病的知识有关。 6:情志失调:与患病、对病区环境陌生有关 7.发热;与外感时邪,正邪交争有关。 护理措施: 1.休息:白血病患者常有活动无耐力现象,需卧床休息,但一般不需绝对卧床,宜起居有节,对于长期卧床者应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 2.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减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越久,感染的威胁愈大。预防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保护性隔离:白血病病人应与其它病种病人分室居住。以免交叉感染。粒细胞及免疫功能明显低下者,应置单人病室,有条件者置于超净单人病室、空气层流室或单人无菌层流床。普通病室或单人病室需定期进行紫外光照射、。限制探视者的人数及次数,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在接触患者之前要认真洗手。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冰硼散锡类散加入漱口盐水中漱口。宜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处。勤换衣裤,每日沐浴有利于汗液排泄,减少发生毛囊炎和皮肤疖肿。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或盐水清洁肛门,以防止肛周脓肿形成,或用清热解毒中药坐浴。 (3)观察感染的早期表现:每天检查口腔及咽喉部,有无牙龈肿胀,咽红、吞咽疼痛感,皮肤有无破损、红肿,外阴、肛周有无异常改变等,发现感染先兆时,及时处理。对合并感染者可针对病原选用2~3种有效抗生素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研究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研究 摘要:据中国发布的流行病学统计,目前至少有400万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 约4万名白血病患者。长久以来白血病治疗面临着两大阻碍:一是对白血病的认 知度不够,认为白血病是“不治之症”;二是白血病的治疗费用过高,一般家庭无 法承担。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白血病早已摆脱了70年代以前的“死刑宣判”。本文将就白血病临床表现及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方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体会进行 论述。 关键字:急性白血病;护理;体会 abstract:According to epidemiological statistics released by China, there are at least 4 million leukemia patients, with an annual increase of about 40,000 leukemia patients. For a long time, the treatment of leukemia faces two obstacles: first, the recognition of leukemia is not enough, that leukemia is an " incurable disease"; Second, the treatment cost of leukemia is too high, the average family can not affor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leukemia has been rid of the 70 s before the " death penalty".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nursing and health guidance of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Keywords: acute leukemia; nursing;experience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 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 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同时使正常造血受抑制, 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根据国外统计,白血病约占肿 瘤总发病率的3%左右,是儿童和青年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我国白血病 的发病率2.76/10万,以急性白血病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在儿童及35 岁以下成人中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一位。[(全文字体小四,行间距固定值21,宋体,新起一段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各级标题采用一、(一) 1、(1)① 形式, 题目和一级、二级标题加粗)以下同上 ]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血液内科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患者中骨髓移植成功者一名,已 通过诱导缓解者3名,正在进行诱导缓解者2名。[个案] (二)致病因素 1、放射线:包括x射线、v射线及电离辐射等。在防护条件不好情况下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以及长期接受x线治疗的病人,去强制脊椎炎病人中,白血 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几倍,证明放射线确有引致白血病的作用。 2、化学因素:有一些化学物和药品如二苯蒽、苯芘等可在小白鼠中诱发白血病,一些抗白血病药物如马利兰也有这样的作用,从而在动物实验中确定了化 学因素的致白血病作用。在人类肯定能引起白血病的化学物有苯及甲苯等。 3、病毒因素:目前已经证实,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是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1型所引起,并认为此病毒可直接致病或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发病。此外,EB病毒,HIV病毒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也已被认识。 二、护理 (一)常见护理 1 、环境:病人居室必须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温度设置为18—22°C,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张晋琳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近年来的研究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机制的理解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导致AML发病的许多分子学异常逐渐明晰,因此对于AML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与此同时大量l临床试验的开展也获得了相当的成功,AML的诊治方案已经进展到了个体化阶段。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个体化治疗;预后评估 【中图分类号】R73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1672-6170(2010)02-0046-05 ProgressinthetreatmentofacutemyeloidleukemiaZHANG“凡.1in(DepartmentofHaematology。S厶chuanAcademyofMedicalSciences&Sichu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Chengdu610072。China)【Abstract】Withtheidentificationofnumerousmolecularabnormalitiesthatmayberesponsibleforleukemogenesis。themechanismsleadingtothedevelopmentofacutemyeloidleukemiaIAML)hasbeenmakenremarkablyprogress-andtherearemoreandmorepwfoundunderstandingsofthenatureofAMLAtthe8araetimealargenumberofclinicaltrialsconductedhas reapedconsiderable success-thediagnosis andtreatmentofAMLhasadvancedtoindividualphase. 【Keywords】Acutemyeloidleukemia;Individualizedtherapy;Assessmentofprognosis 随着细胞遗传学、免疫分型、分子遗传学以及最近开展的基因表达谱分析等领域的进展,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与此同时,临床试验的开展也获得了相当的成功,AML的诊治方案已经进展到了个体化阶段。现就AML预后评估及治疗选择和治疗手段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1AML危险分层和预后因素 目前研究已经明确了一些AML预后相关因素,它们包括年龄、染色体核型、体力状态、器官功能、WBC计数、前期血液学疾病和分子异常,如多药耐药基因(MDR)、脑和急性骨系白血病基因(FLT.3ITD)、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脑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BAALC)、核磷蛋白(NPM)。其中年龄是AML预后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年龄在60一65岁以上的AML预后更差。这可能是老年AML天然具有治疗抵抗因素如更多发生的高危细胞遗传学改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其他仍不明确的危险因素,以及对于传统细胞毒性药物有限的耐受能力。AML中特异性细胞遗传学的异常可提示预后不良。多种细胞遗传学异常共存的现象称为“复杂核型”,既往对AML“复杂核型”对于预后的判断是基于对所有细胞异常学的分值相加。但近来发现,一条或多条染色体多倍体并没有叠加不良预后效应,与单倍体比较,三倍体、四倍体、存在环形染色体或标记染色体、或结构性染色体异常,在提 【作者简介】张晋琳,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医师协会血液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从事血液内科临床及研究工作。示预后不良的效应方面是微不足道的;相比之下,2个或2个以上常染色体单倍体,或一个常染色体单倍体伴有一个或多个结构性染色体异常对于AML预后的影响是巨大的,“复杂核型”提示不良预后的价值已得到公认。在最近的一项I>60岁成年患者研究中发现常染色体单倍体的出现强烈提示预后不良…。目前将有2个或2个以上常染色体单倍体,或一个常染色体单倍体伴有一个或多个结构性染色体异常称之为“单倍体核型”。与传统的复杂染色体核型相比,这种“单倍体核型”定义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说明伴有复杂核型但没有单倍体的AML与细胞遗传学正常的AML的预后相似;另一方面不伴有复杂核型但有单倍体的AML预后极差。单倍体核型对AML预后不良的可靠性高于复杂核型。另外,医学研究委员会(MRC)通过对1612例患者的研究也证实了细胞遗传学在AML危险分层的重要作用。根据患者的预后将细胞遗传学异常分为:预后良好的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的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的染色体核型。具有预后不良的细胞遗传学遗传患者5年生存率10%~21%。具有如del[9q]、abn[1lq23]、del[7q]等结构细胞遗传学异常,或如+8、+2l、+22等数目遗传学遗传的患者5年生存率23%一60%,故被认为是中危疾病;而具有预后良好的染色体遗传如t(8;21)、inv(16)和t(15;17)5年生存率60%~70%。AML中具有正常或二倍体染色体核型的患者占大多数,而中剂量或大剂量阿糖胞苷可以改善年龄小于60岁二倍体核型患者的预后。分子遗传学异常作为明确的预后因素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在各细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