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限度优秀教案

化学反应限度优秀教案

【篇一: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部分《化学反应的限度》,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下普通班的学生。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选修模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认识化学研究及应用价值的双重任务;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以及从数据中获得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化学反应的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注意事项和应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等相关知识,只从定性角度研究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定量分析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因此本节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将一个个数据最终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规律和概念。

二、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会求算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讨论,培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

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

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2、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法、讨论法、讲授法指导教学。

3、教学过程

4、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

一、可逆反应

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2.特征:①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②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③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二、化学平衡

1.概念: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本质:同一物

质v正=v逆。 3.特征:逆:指可逆反应

等:v正=v逆

动: v正= v逆≠0,动态平衡

定:各组分浓度一定或物质的量一定(不是相等)

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平衡将发生移动而建立新的平衡。

三、化学反应的限度

1.概念:给定条件下,化学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最大程度。

【篇二:第三节.(2)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教学设计(第二

课时)(人教版必修2)】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和总结后,教材通过科学史实

等实例,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限度问题,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推进,认识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并

以上述观点为指导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限度的存在,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知道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重要性和方法。

2.能力目标:

(1) 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三、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对于反应限度的理解不透彻。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设疑]炼铁高炉尾气之谜(学生阅读课本45页科学史话)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开这一谜底了。你想知道吗?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为什么存在化学反应限度的问题?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设问]为什么存在化学反应限度的问题?

[教师]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都能同时进行的反应。

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

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

[讨论]

(1)在2so2+o2

变的?

(2) 刚开始时,正向反应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反应速率是否相同?(提示:此时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关)

(3)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怎样改变的?最终达到怎样的状态?

(4) 能否用图示表示该过程?

[小结]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

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时,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改变,达到表面静止的状态——平衡状态。

探究二: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有哪些?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各组分的浓度、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例1]对于反应n2+3h2 2so3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是怎样改2nh3,下列说法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高温高压催化剂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练习1] 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 + 3h2

a.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 键断裂

c.1个 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h—h 键断裂

d.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 键形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特征的理解。

探究三:学习化学反应的限度有何意义?

【思考交流】(1).观看有关定向爆破的图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 阅读课文52页,回答课文中的有关问题,归纳:提高煤的燃烧效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小结]2、提高煤燃烧效率的方法: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转化率):

用煤粉(增加固体的表面积)、空气或氧气适当过量(增加反应物浓度)?? ②充分利用释放的能量(提高能量利用率)

炉膛采用保温材料、废气用以烧水取暖等等。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限度问题,就学完了《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章,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一章的知识点。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复习这一部分,着重理解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反应限度: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完成程度

2、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

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控制反应条件,最大程度地得到产物,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科学史话“炼铁高炉之谜”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继而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反应限度的问题,随着问题探究的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理解可逆反应中存在反应限度的原因,理解反应限度的概念及达到反应限度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煤的燃烧效率,理解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

实际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节知识的意义所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化学平衡的建立用时5分钟左右,讲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相应练习 10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篇三: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化学反应限度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即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它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化学反应的速率,第二课时为化学反应的限度。本节课重点讨论第二课时。(二)学习目标分析

1. 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知道当一定的外界条件改变时,有可能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

2. 了解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技研究中的作用。(三)学情分析

初步了解可逆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一定认识,知道影响化学发应速率的因素,能够正确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会对数据进行基本的处理,并能够基本概括出数据所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新知的学习,通过

讨论等方法归纳总结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

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本质四、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本质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