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一服装的通知

关于统一服装的通知

关于统一服装的通知

工装是工作时的一种统一规范标志,它代表的是一种

职业修养、一种店面精神,象征了一种专业而优质的服务。为规范员工行为,展示中大家居建材城员工朝气蓬勃、奋

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提升整体形象,现就统一工装上班的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工装要求:男士:西服,黑色或黑蓝色,黑皮鞋,工

牌LOGO

女士:西服(裤子或者裙子),黑色或黑蓝色,工牌LOGO

着装时间:自2017年3月15日起所有老板、营业员

等员工岗位在工作时间一律应工装上岗,公司会议、培训

或集体活动需要统一工装时由公司另行通知。

公司将对员工着装行为规范进行不定期抽查,请大家

积极配合。

其中一家服装店工装报价:

中大家居建材城

2017年2月21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转眼之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早已有了32个年头了。在这32年当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不错,要是没有当初的邓小平一声令下喊出来改革开放的口号,谁又能知道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形成了广阔的前沿开放地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以珠海为中心的经济特区,使工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所有制结构日益完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行业分类广泛、技术含量较高、外向度突出的工业格局。按照近几年统计显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46.97亿元,比1978年增长8.1倍,平均每年递增11.7%增长. 改革开放不仅仅使国内的生产总值达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使得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工建运商服综合经营的新局面。农民们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畜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容忽视的就是中国的工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 中国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从而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可以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的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其次,,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自从2001年中国申请加入WTO组织来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紧接着就是2001年中国的申奥成功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也是世界给中国最大的肯定。之后神州五号,六号乃至七号的升天,是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都证明了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上面还是在科技上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中国不再是停留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了。 再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吃的方面,人们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我国商品早已告别短缺,进入物质资料相对丰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粮凭供应,副食要票证”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总量增加,在质量上面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改革开放30年——衣服的变化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活色生香的服装历来是时尚变化最为灵敏的风向标,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生动的形象记录。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正可谓“盛世有华服”,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可以透过不同时代人们的穿衣变化来寻找到最为直接、细微的答案。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那段逝去的岁月,会惊奇的发现30年的服装变革史就是一部写在每个不同年代的中国人身上,鲜活而富有说服力的改革开放发展史。 改革初期:走出“灰暗”的年代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处于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期,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色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曾几何时,在几亿中国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当时,有西方人甚至用带有嘲讽的口气将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形容为“蚂蚁”。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来临,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于是在70 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至今仍能唤起那一时代人内心渴望和热情的字眼。 并不凉快的“的确凉”

进入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物质还比较贫乏。吃肉、吃油、吃糖要票,连吃豆制品也要票,穿衣更是按人头供应布票。穿的颜色不外乎老三种:蓝、灰、黑,拥有一套草绿色的军装在当时来说是很“提劲儿”的行头。随着物质慢慢丰富,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少量的料子布——“的确凉”。“的确凉”,生活在七十年代末的人对它最熟悉不过,它是一种化纤织物,通常用来做短袖衬衫。挺刮、滑爽、尤其是印染出的鲜亮效果,对熟悉了粗布粗衣或者是洋布洋衫的“灰暗国”里的中国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巨大的视觉冲击。在那个时代,拥有一件“的确凉”衬衫如果算不上时髦,起码也是“洋气”的象征。它的流行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同“泡泡纱”等布料做成的服装一起风靡全国。 曾做过学徒工的张大妈如是说:“那时买一节的确凉布需要5至6元钱,几元钱对现在的人来说可能毫不在乎,可在当时却是一个学徒工工资的三分之一,一个一级工人工资的四分之一,是半个月的伙食费,其珍贵程度不亚于现在的羊绒大衣了。”七十年代一旦穿上了的确凉,就好像代表了一种时尚,其感觉并不凉爽,但它的优点很多:挺直不皱、不缩水、干得快、不变形、不怕霉蛀,不用熨烫。“的确凉”最初是女性穿着,主要用来制作衬衣,以白色和蓝色的单色居多。后来各种花色的“的确凉”布料不断面市,给沉闷的生活色调带来了更多的光彩。女性从牙缝里抠出钱来,纷纷置办“的确凉”,使抽象而臃肿的妇女形象逐步向“女人”的本义回归。男人们也不甘寂寞,也穿起了雪白的“的确凉”衬衣,把下摆扎在裤腰里,显示出自己的精干与挺拔。现已年过半百的张女士在回忆起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时,无限感慨的说:下班的年轻姑娘们穿着碎花的“的确凉”裙子,结伴站在栏杆边旁若无人地聊天、看风景,随意的摆弄她们的连衣裙,金色光线斜照着她们细长的腰肢,成为了贫瘠年代唯一的风景。作为时尚主语“的

关于改革开放中国服饰的变化

关于改革开放中国服饰的变化 其实在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还是比较困乏的。那个时代的人说, 收入少,供应也很紧张,买东西不仅要有钱还得有票。衣服的颜色也就仅限于灰黑蓝这几种。但是渐渐的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生活慢慢的富裕,同时人们的时尚观念也开始进行一次变革。在70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至今仍能唤起那一时代人内心渴望和热情的字眼。那么今天我们就从这些字眼中感受改革开放。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啊,三裤一衫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蝙蝠衫。这里面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就是牛仔裤和蝙蝠衫了。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人们来说,喇叭裤可以说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被称为中国时尚界最初的冒险。2008年,有网络兴起的国货回潮热更是让喇叭裤再次回到时尚的前沿。 可想而知,那个时候,喇叭裤火到什么程度。 其实喇叭裤流行的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它有一个很张扬的名字,比张扬还张扬。喇叭一词,像是大声朗诵给这个时代的青春宣言,像是民众向往个性与自由的旗帜。同时,与喇叭裤站在同一个角度的还有健美裤。记得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贴身,高弹力,且透风。有人曾指出,当下比较受女性欢迎的丝袜正是来自当时的健美裤。其次蝙蝠衫,说到蝙蝠衫那

就不得不提起霹雳舞,《霹雳舞》是 20世纪80年代最震撼中国青少年的歌舞片,身着蝙蝠衫,头绷裹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景,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蝙蝠衫一直持续到今天的,而且愈演愈烈,而且越来越受女性欢迎。其实,在改革开放这段时间以来,大部分服装都是从外面传进来的,你比方说喇叭裤。1960年成为美国的时尚,后来“猫王”把喇叭裤推向了时尚巅峰,随后流传到日本和港台。随着日本和港台电影在中国内地的流行,风靡大陆。 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皮尔.卡丹揭开了中国服装的“红盖头” 1979年春天,著名的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应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这场象征着中法友谊的时装表演在当时被称为“服装观摩会”。尽管皮尔. 卡丹已经充分考虑了中国当时的国情,但当音乐响起,露着大腿,扭胯摆臀的外国模特还是让台下的中国观众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台上衣着的多姿多彩更是与台下的一片“革命色”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次“观摩会”还仅限于中国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参加。 然而,在改革开放期间,最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的是有关中国元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变化演讲稿

讲题: 在服装变化中看改革开放 今天我要讲的这个话题,比较沉重,请大家保持严肃并多多配合!谢谢! 在开讲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的团队。 他们是:服装发展顾问马赛同学,活动策划张吉伙同学,特效总监朱启旺同学,资金赞助陈郑东同学,后勤服务张满意同学,此外,更感谢李春同学的友情客串!我想说,你们的支持和付出,是我站在这里的最根本动力。不谢!此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动力,那就是毛概老师的一盒私人巧克力。 OK,话不多说,请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 自古以来,衣食住行便伴随着我们,而衣更是摆在第一位。其重要性不得而知。 在座各位都是学服装的,那么想必大家都知道服装并不

等于衣服,服装更像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但是文化这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又略微显得抽象了点,好比如王朝更迭,社会变革。 但抽象归抽象,有些东西该掌握还是得掌握的。你比如说,改革开放。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就像是一朵五彩祥云绽放在神州大地上。 广大民众很清楚的感觉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越来越富裕了。然而我想说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思想上,文化上的进步与创新,而这些都大大的体现在服装的变化上。 所以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边触摸服装变化的脉搏,一边感受改革开放的心跳。 好的,请看大屏幕! 其实在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还是比较困乏的。听那个时代的人说啊,当时收入少,供应也很紧张,买东西不仅要有钱还得有票。衣服的颜色也就仅限于灰黑蓝

这几种。但是渐渐的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生活慢慢的富裕,同时人们的时尚观念也开始进行一次变革。 于是在70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至今仍能唤起那一时代人内心渴望和热情的字眼。那么今天我们就从这些字眼中感受改革开放。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啊,三裤一衫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蝙蝠衫。 这里面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就是牛仔裤和蝙蝠衫了。 所以这个我们先不提。 我们来讲讲喇叭裤。 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们来说,喇叭裤可以说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被称为中国时尚界最初的冒险。2008年,有网络兴起的国货回潮热更是让喇叭裤再次回到时尚的前沿。可想而知,那个时候,喇叭裤火到什么程度。 其实喇叭裤流行的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它有一个很张扬的名字,比张扬还张扬。喇叭一词,像是大声朗诵给这个时代的青春宣言,像是民众向往个性与自由的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服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眼中衣着服饰的变化 1.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广大民众很清楚的感觉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越来越富裕了。然而我想说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思想上,文化上的进步与创新,而这些都大大的体现在服装的变化上。服装已由过去的遮体保暖,向新颖美观、时尚靓丽发展。时尚便捷与环保将是未来服装发展的新趋势。 2.衣着服饰的变化的表现 其实在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还是比较困乏的。那个时代的人说,收入少,供应也很紧张,买东西不仅要有钱还得有票。衣服的颜色也就仅限于灰黑蓝这几种。但是渐渐的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生活慢慢的富裕,同时人们的时尚观念也开始进行一次变革。在70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至今仍能唤起那一时代人内心渴望和热情的字眼。那么今天我们就从这些字眼中感受改革开放。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啊,三裤一衫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蝙蝠衫。这里面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就是牛仔裤和蝙蝠衫了。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们来说,喇叭裤可以说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被称为中国时尚界最初的冒险。2008年,有网络兴起的国货回潮热更是让喇叭裤再次回到时尚的前沿。可想而知,那个时候,喇叭裤火到什么程度。 其实喇叭裤流行的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它有一个很张扬的名字,比张扬还张扬。喇叭一词,像是大声朗诵给这个时代的青春宣言,像是民众向往个性与自由的旗帜。同时,与喇叭裤站在同一个角度的还有健美裤。 记得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贴身,高弹力,且透风。有人曾指出,当下比较受女性欢迎的丝袜正是来自当时的健美裤。

改革开放中国服饰的变化的论文 (1)

改革开放中国服饰的变化的论文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这3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用说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消费的变迁,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最直接地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最细微、最形象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30年前,在所有人的身上,绿、蓝、黑、灰颜色的衣服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也许,稍微鲜艳一点的衣服就会引来“资产阶级思想”的指责;如今,大街上满是穿得花哨的男男女女和时尚的“潮人”,踏着轻快的节奏追逐着时尚的脚步。30年前,一家几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如今,人们大衣柜里五彩缤纷,很多女性朋友开始不得不为换季时清理衣柜而感到烦恼…… (服饰变化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历了10年文革带来的动乱,在这段时间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一段人们的思想都受到了禁锢,思想非常局限,所以才导致了文革爆发的原因,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得到了改革,国门重新打开,引进了西方的思想文化,思想得到了重新解放,所以这在服装上等到了充分体现,在改革之前,中国的服装就是单一的军装,列宁装,中山装,这也体现了思想的蒙蔽与单一。 改革开放以后,国门打开,外来的先进思想传入中国,是中国国人的思想开始朝多元化发展,并且,还有中国也开始越来越学

习外国的一些先进东西,服饰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服饰变化与改革开放是直接联系的。 (改革初期:走出“灰暗”的年代)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处于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期,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色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曾几何时,在几亿中国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当时,有西方人甚至用带有嘲讽的口气将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形容为“蚂蚁”。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来临,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于是在70 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至今仍能唤起那一时代人内心渴望和热情的字眼。到了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服饰逐渐从过去单一的中山装,列宁装,军装慢慢变成了多元化的服装,由于国门打开,玩过的潮流服装慢慢传入中国,中国人内心的爱美之心慢慢从服装上传达出来。 (并不凉快的“的确凉”) 进入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物质还比较贫乏。吃肉、吃油、吃糖要票,连吃豆制品也要票,穿衣更是按人头供应布票。穿的颜色不外乎老三种:蓝、灰、黑,拥有一套草绿色的军装在当时来说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终审稿)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 住行的变化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一、衣 1.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着清一色粗布、卡叽,海昌蓝几乎充斥了城里乡下。从乡间到城市一片蓝、灰、黑,人人都穿着工农服、中山装。全中国都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单调枯燥的服饰年代,因此被外国人戏称为“蓝蚂蚁”。 2.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追求个性与时尚成为新风尚。 二、食 1.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2.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

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三、住 1.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2.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3.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出现了新型的住宅。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让中国人的住房条件实现了数次飞跃,从居者“忧”其屋发展成为今天的居者“优”其屋,大多数人住上了上百平方米的宽敞楼房,一部分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而先富裕起来的家庭则拥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