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表达方式的具体解说

(完整版)表达方式的具体解说
(完整版)表达方式的具体解说

一: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叙述。

叙述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第一、介绍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例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例如:"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家里并不富裕,对付对付地过活而已。我父亲做着事,每天要到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也不多。我有两个姐姐。"(《我的叔叔于勒》)

第三、为议论说理文章提供论据。如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的第一段:"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

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使用倒叙应注意交代清楚,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否则会影响表达效果。

插叙:指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了原来的叙述而插入的另一段叙述。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

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补叙与插叙的不同在于:1、文字少,一般没有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文字;2、去掉补叙的文字,前后内容仍可以衔接起来。

二、描写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的方法:

1.细描与白描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2、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如《子夜》一开头,描写黄昏时苏州河外白渡桥的景色,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三十年代旧上海的畸形的繁华的。

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如朱启清《绿》中所写的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模路鹨恢徊杂フ? 着翼浮在天宇中一般"。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描写的种类:

1.人物描写

刻划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丁玲说:"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

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呢?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首先,我们来研究正面描写。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

(一)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1、简笔勾勒特征;2、运用修辞手法;3、寄托作者爱憎;4、借助他人眼睛;5、相关人物对比;6、一人几幅肖像;7、结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其关键在于:第一,进行肖像描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能每写到人就必写人的肖像。有的作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因而他笔下的肖像描写有时是不必要的。写肖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鲁迅告诉我们,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鲁迅是很善于"画眼睛"的。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画眼睛",这是比喻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描写人物外貌非得画眼睛不可。

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花白的头发";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

写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画性格、显示灵魂。鲁迅曾立志画出

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

第二,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俊俏,却心毒手狠。

(二).心理描写: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质、个性性格特征所进行的描写。

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驱寒取暖,快出太阳;这是人本能的常态的要求。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

理活动。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情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第三,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

(三).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描写。

为什么要进行人物行动描写呢?这是因为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胄愿竦闹苯颖硐帧T?文学作品中,人物行动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阳岗武松打虎",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英雄的本色和武艺的高强。书中写他采取先防御、后进攻的策略,又显示出他的谋略与机智。作者正是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全过程的生动细致描写,表现了他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所以,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 (《关于艺术的技巧》)

行动描写应掌握两个原则: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写人物行动的目的就应十分明确;三、要注意

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以上讲的正面描写方法,在写作时,不是机械地按照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三种方法进行描写的。"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在描写人物时,要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四).语言描写

其次,在研究了正面描写之后,我们来看什么是侧面描写。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志演义》时,认为这部小说经常采用衬托的手法来刻划人物性格。他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这回的评语中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矛盾着而存在。衬托的方法正是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中的一种反映和应用。《艺概》的作者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我国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反面敷粉"。

对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具体描写人物时,也应根据

主题需要,按照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考虑是用正面描写还是用侧面描写,抑或是兼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条件--社会和自然的描写

(一)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好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契诃夫论文学》)

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

3、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雌鹄词蔷醯梅浅?匮劢纾黾又兜摹?"

4、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写景不应该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5、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如我们写一个学生,就不能不写他所求学的社会环境:学校,学校中班级里的教师、学生及与他们的关系,有时,还要写到他的家庭、父母、亲友。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如同是王愿坚写红军的作品,《七根火柴》的社会环境与《普通劳动者》的社会环境就不同;同是写过去与敌人斗争,以表现共产党员品质为主题的《清贫》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社会环境描写也各具特征。而当代的作品,更是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如不少作品进行环境描写时表现出的环保意识,就是过去时代的环境中所不可能有的。进行社会环境描写,要努力画好"风俗画"。

高尔基说:"不可忘记:除风景画之外,还有风俗画。"例如鲁迅《风波》开头所写的江南农村晚饭时的情景,就是一幅颇具特色的风俗画。

3.物体描写

在写作中,我们既要描写人物,又要描写环境,还要描写物体,即描写各种动物、植物和各种无生命的物体--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体和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的器物、用具等。这种物体描写,也称为"状物"。状物是对物体的描摹,类似绘画中的"写生"。

状物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所描摹的物体有一个准确而鲜明的具体印象。前人对状物提出的要求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也就是说,状物要从"摹形"和"传神"两方面下功夫。

什么是"摹形"呢?就是要逼真地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为了使被描摹的物体具体而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必须在"摹形"时注意抓住物体的特征,既抓住物体的整体特征也要抓住物体的局部特征和细节特征。为此就要认真细心地观察物体、弄清该物体与其它物体的区别,并且区分出该物体各个部分的不同之处。根据前人的经验? 摹形"要准确、生动,应注意运用数量词和方位词,进行比较,使用比喻,还可以用动态词语描写静物。

什么是"传神"呢?就是要描写物体内在的神态,使描摹的物体具有感染力,从而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或联想,或启迪。"

传神"要与"形似"结合起来,切忌外加。最好是在"摹形"过程中"传神",当然也可以在描写的同时兼用议论,只是要适当,不可过多。

描写物体--状物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其顺序与观察顺序有关,与物体本身构造有关,也与主题表达的需要有关。

按观察顺序状物,通常是依据人们的观察习惯,由部分到整体,由表面到内部,或是由形状、色彩到位置、结构。按物体的构造状物,其顺序可以是由上到下、由前而后,从左至右,或由主要部分到次要部分,或由外部结构到内部结构。按主题表达需要状物,它的顺序必须与物体的主要内容相呼应,以体现物体内蕴的意义。

状物应注意艺术性,尽量写得有知识性、趣味性,以引人人胜。

关于物体的性质、功用、成因、制作过程及其用法的介绍,是另一种表达方法--说明的内容,不属于状物的范围。

三.议论

所谓议论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来直接表明观点和态度的文字,它是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文章中,议论常常从叙述或说明中生发出来,同时又去深化叙述或说明的内容。议论常常缘事而发。或感触,或启示,或褒或贬,是非曲直皆为议论。它是在叙述、描写和说明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

的看法,在文章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议论的笔法多种多样:

1、评述性议论。

针对某人某事某物,发表自己的见解,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肯定、赞扬、或否定、批判,态度明朗,色彩鲜明。鲁迅的《藤野先生》,开篇便描述清国留学生留着长辫扭脖子的丑态,结尾一句"实在标致极了"便是评述性的议论。作者以犀利的语言辛辣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附庸风雅。这种议论方式有较强的针对性。

2、哲理性议论。

语言含蓄,见解独到,令人深思,这种议论方式往往具有启发性。鲁迅先生在《故乡》的结尾处写到:"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含蓄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3、抒情性议论。

议论的语言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因而也许少了一份灵气和生动,俨然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其实,议论也是讲究文笔的,也是形象的。上文中所说鲁迅的《故乡》,便是将抽象的"希望",比作形象可感的"路",因而生发议论,形象生动。议论中饱含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便赋予议论以强烈的抒情性。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可爱"之处,作者在叙述每

一件生动感人的事例之后,不失时机,以抒情的笔调,议论生友,一唱三叹,既承上启下,又点明主旨。

例子:

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就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段议论,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了当时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与这“一件小事”对于“我”的不同影响,文中写道:“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段话,表现了“我”愿以车夫为榜样,改造自己成为真正的人的决心,也点明了“小事”对于“我”的重要意义。使文章的主题在记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例:

四.抒情

就是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抒发作者对人或事物的各种情感。

抒情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一)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直接抒情有以下几种方式:

1、呼告式:情到深处,常常难以自禁,忍不住大声呼告:"祖国啊,

母亲!""我爱你,中国!"

2、顿悟式: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看到镇公所布告牌前有很多人围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他走进教室以后,才慢慢明白:祖国沦陷了!这时,作家写到:"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以顿悟式的直抒胸臆,表达万分难过的心情。

3、反复式:"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采用反复式语句,抒发"我"对北京大学的一往情深。

间接抒情有三种方式:

1、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两次写景表现人物心情:"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2、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在文中把"物"作为主体对象来写,而不是作为一般景物点缀其间,作者往往以浓墨重彩极力铺写某物,使其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就是很好的例子。

3、叙事抒情:寓情于事,在叙述中抒发感情。魏巍在《我的老师》

中,便是通过叙写蔡老师在课内教我们读诗,在课外教我们跳舞,带领我们观察蜜蜂等事例,抒发"我"对老师的爱戴之情。

例子: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父子分别之际,年事已高的父亲执意要过铁道、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情此景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是间接抒情)

五.说明

说明回答的是“是什么”,是告诉别人自己解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事物和事理,这个说明对象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了解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变化、类别、状态、功能、成因、结果等特征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就是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应用性、解说性和条理性。、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综合练习:

1.《文化眼光》:“当柏林墙将拆除时,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派人跑到德国,去购那些涂满图画与文字的墙体碎块。出价之高惊骇一时。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觉悟到,这座被时代淘汰的墙恰恰是一种过往不复的珍贵的历史象征。德国政府被惊动了,于是决定那一段尚未拆除的柏林墙不拆了,保护起来,永世珍存。”

(叙述)

“文化眼光不只是表现为一种文化素养,一种文化意识,更是一种文化远见和历史远见”。

(议论)(本文的论点)

2. “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描写:这句话通过孩子的动作、斑蝥发出的声音、喷出的烟雾的描写,表现出斑蝥给孩子带来的无限乐趣。)

3.光导纤维的材料必须非常纯洁,各种金属杂质要做到小于十亿分之一,尺寸必须非常正确,只能容许1~2微米的误差。”

(说明)

4. “一个作家——应该说是生活中的每个人——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爱的力量,它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仅有这点是不全面的,可能会把人引向歧途。它还需要有警告的力量相平衡……”

(议论,言简意赅,揭示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旨。)

5.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

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一段写景文字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既表现了故乡的凋敝衰败的现实,同时又衬托出我当时的悲凉心情)

6. “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你‘已知’的‘未知’之中。”

(议论揭示了文章的思想意义)。

7. “我几乎是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直抒胸臆,表达对顽强生命的崇敬之情)

8.“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灵感只青睐那些思考的头脑。”

“上帝给谁都不会太多。”: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议论)

9.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直接抒发作者对长妈妈深厚的情感)

10.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陶行知《创造宣言》)

(议论)

11.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而最后一次是“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描写)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也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倒叙、又叫倒插笔。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有三种情况。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叙述常用那些人称?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我”、“我们”有时就是作者本人,有时是虚构艺术形象,有时还可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其它人物。它的优点是:讲的是

关于表达方式和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我区别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表达方式有哪几种

表达方式有哪几种? 有五种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 记叙文记事六要素,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住处。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 第四要素是原因,为何发生找原因;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关于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伏笔照应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渲染环境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借物喻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顺叙 倒叙插用典照应;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说明顺序有哪几种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①从主到次②从简单到复杂③从概括到具体④从整体到局部⑤从现象到本质⑥从结果到原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 人、比拟、拟物、夸张等 景物描写的角度:视觉角度、味觉角度、听觉角度、触觉角度、感觉角度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视觉),光滑的石井栏(触觉),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听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感觉),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听觉)。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味觉)。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1、并列式:2、总分式3、对照式4、递进式一些表示各种情感的词语一、激动悲喜交集悲愤填膺百感交集感人肺腑动人心弦情不自禁心潮澎湃激昂慷慨慷慨激昂二、感激感激涕零感恩戴德谢天谢地没齿不忘感同身受三、懊丧垂头丧气灰心丧气心灰意冷心灰意懒万念俱灰自暴自弃黯然销魂大失所望四、悲痛、哀悼心如刀割切肤之痛哀毁骨立悲天悯人五、愤怒怒不可遏怒形于色怒火中烧忍无可忍六、欢喜欢天喜地欢欣鼓舞喜从天降大喜过望兴高采烈兴致勃勃乐不可支心花怒放手舞足蹈拍手称快皆大欢喜七、忧愁愁眉不展愁眉苦脸愁眉紧缩忧心忡忡忧心如焚心急如火郁郁寡欢八、烦乱坐立不安局促不安忐忑不安方寸大乱心烦意乱六神无主七上八下神魂颠倒心神不定心乱如麻若有所失惘然若失长吁短叹度日

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说明方法

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说明方法 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课外阅读: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表达方式之说明

表达方式之说明 (1)说明的含义 说明是以阐述事理、解说事物、传授知识为目的,对特定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构造、成因、功能、用途等进行阐释或介绍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既可以用来解说具体的事物,也可以用来解说抽象的事物。说明带有解释的特征,要求客观地解说事物,不允许掺杂作者的主观因素。 熟悉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是真实准确地说明事物的前提。同时要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说明的目的,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2)说明的方法 ①介绍说明 介绍说明就是对要说明的对象作以扼要而又比较全面的介绍,所以又称为概括说明。介绍说明是一种基本的说明方法,通常用它来介绍人物、地理概况、科技发展情况、书籍内容及名胜古迹等。 运用介绍说明要根据写作目的,并从读者的知识水平出发,或对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进行简明的表述,或对说明对象的主要方面做概要说明,读者熟悉了解的少介绍,读者不了解或认识困难的要多介绍。 ②定义说明 即用精练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做准确的概括,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获取一个明确的概念的说明方法。定义说明是以判断的形式表现的。这种方法在教科书和科技文中经常运用。 下定义是一种逻辑方法,按照形式逻辑的要求,首先要从纵的方面寻找出定义对象的“属类”,即定义对象的上位概念。其次,要横向寻找出与定义对象和同一属概念下其他种概念的差别。要准确掌握定义说明法,首先必须确切认识定义对象的性质,搞清楚它与同类事物的区别。定义说明是科学的方法,应避免用比喻方式或否定的形式。在实际写作中,比较常见的是定义说明和注释说明配合着去说明事物和事理。 ③诠释说明 诠释说明就是解释,是对事物状况、性质、特征与成因等作简明概括的解释说明。诠释说明与定义说明是有鲜明区别的。从内容方面看,下定义着眼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和说明的内容可以互换位置。诠释说明则注重于事物的表象和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其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不可变换位置。 诠释说明和介绍说明不同。介绍说明只是把事物存在的现状说出来,回答清事物的情况是怎样就可以了。诠释说明则要讲出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作用等,要讲明“为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诠释说明的范围较宽广,介绍说明的范围比较小。 ④分类说明 分类说明是根据事物的性质、用途,形状及关系等,把事物分成几个类别,然后按一定顺序,逐类地进行说明,这是说明较为复杂的事物的常用方法。在法规类文章、辞书、教科书中多被采用。 分类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次分类法”,即依据一个标准给事物分类;一种是“多次分类法”,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标准多次分类。 ⑤举例说明 即列举具体事例说明事物。在说明复杂或难于理解的事物事理时常用这一方法,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与感性化。

科普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科普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一、说明文简介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分类 a、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b、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二、说明文的特点 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 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三、说明文的结构: 连贯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四、说明的顺序: 空间顺序(也可称事实顺序)、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事理顺序(也可称逻辑顺序)。说明文中也会出现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的现象。 五、说明的方法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模式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模式 1.打比方 ①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②(把甲比作乙,或把甲类事物比作乙类事物)形象而生动的说明了某种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某种事理,③从而使说明的事物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具体可感。 2.作比较 ①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②把……和……比较,在对比中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③从而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形象。 3.分类别 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②说明了……事物的……特征③从而使说明的事物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4.摹状貌 ①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②通过具体生动的描摹,说明了……事物的……特征,③从而使说明的事物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5.举例子 ①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②举了……例子,确切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③从而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列数字 ①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②用具体数字准确客观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③从而使说明的事物具体直观,令读者信服。 7.下定义①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②给……下了定义。③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 练习: 第一种题型:该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1)第一段“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二、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 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 (2)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 ) (3)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层,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 还有一种像棉花似的白云,叫 积云 .... 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

表达方式 说明方法 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 描写方法

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五种: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二、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有:1.下定义;2.分类别;3.举例子;4.列数字;5.作比较;6.打比方;7.画图表。等 1.下定义: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作用。 2.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3.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举例说明可以通过有代表性的例子,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4.列数字:数字有约数和确数,不管哪一类数字,都能起到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 5.作比较: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6.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明.其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 7.画图表:是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画图表对文字说明起到节助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直观性,使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

说明文的十种说明方法有哪些

说明文的十种说明方法有哪些 说明方法,是写说明文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的方法,使句子更通顺,更流畅,深刻表达所要说明的意思。说明文的十种说明方法有哪些,我们来看看。 说明文的十种说明方法有哪些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

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8。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10。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的语言 1、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2、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3、说明文语言要点: 表约数、表消息来源、表程度、表频率、表范围、表猜测。

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是什么

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是什么? ▲关于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倒叙、又叫倒插笔。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有三种情况。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叙述常用那些人称? 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在叙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要线索清楚。确定一定的线索,才能理丝有绪,无论多么复杂的情况,都能自成条理。②要交待明白。叙述要达到告诉读者“是什么”的目的,就要把握叙述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这样读者才会得到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③要详略得当。叙述一件事,对它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不能平均用力量,叙述几件事,也要有个侧重点。要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做到详而不杂,细而不荒,简而不陋。④要波澜起伏“文如看山不喜平”。要善于交替使用各种叙述方法,运用抑扬、快慢、断读、离合等技巧,使叙述峰峦起伏,跌宕多姿。 ▲什么叫描写?描写有什么作用?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 描写的作用是:①展现自然景色的风貌;②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③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④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描写有哪些类型?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什么叫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哪些种类?有什么要求? 人物描写包括:①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肖像描写的方法很多,从描写的角度上说:有通过作品中人物介绍进行描写,有通过不同人物对比进行描写,有侧面烘托的描写;从描写的手法上说,有一次完成的描写,有静态的描写和动态的描写;从运用笔墨的程度上说,有精雕细刻的工笔描写,也有轻描淡写的白描。肖像描写的要求是:一要以形传神,抓住外表上富有

最新表达方式专题讲解与练习(含答案)

表达方式专题讲解与练习 【专题精讲】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一)、记叙:记述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1.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口子。《羚羊木雕》 2.第二天早上,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再塑生命的人》 (二)、说明: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 客观的介绍。(解说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道理) 作用: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 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例: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 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 (三)、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作用: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例: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 《我的早年生活》(对人的评价) (四)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作用:(1)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感情。

(2)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3)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画人物性格,衬 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根据描写对象把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和景象。 社会环境描写:描写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的布局、陈设等。 3、场面描写:同一时间、地点、众多人物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要有特定的场合气氛。 4、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小的景物片断的描写。 从表现手法上分类: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对所要表现的人物或中心事件进行直接地描写,用以直接刻画人物、表现 主题。(也叫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描写所要表现的人物和事件周围的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件更鲜明 突出。(也叫间接描写)

语文的说明方法有几种

语文的说明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有何作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 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 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完整版)表达方式的具体解说

一: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叙述。 叙述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第一、介绍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例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例如:"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家里并不富裕,对付对付地过活而已。我父亲做着事,每天要到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也不多。我有两个姐姐。"(《我的叔叔于勒》) 第三、为议论说理文章提供论据。如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的第一段:"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

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使用倒叙应注意交代清楚,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否则会影响表达效果。 插叙:指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了原来的叙述而插入的另一段叙述。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 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补叙与插叙的不同在于:1、文字少,一般没有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文字;2、去掉补叙的文字,前后内容仍可以衔接起来。 二、描写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的方法: 1.细描与白描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说明方法表达方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 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写作顺序 一、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也叫事情发展顺序 作用: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背诵口诀

说明文的常用的说明方法及自编背诵口诀 文墨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5.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口诀:(打)作作,摹(磨)列列,(几下)举下分引(分人) 注口诀说明:1、作作、列列————可当作人名。 2、因为磨练不够,故需要继续打磨,打几下需要根据某人的情况。

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1)表达方式一般认为有五种:1、叙述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2)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下定义:简洁明了的概括说明对象的内涵本质,使说明文章更严密科学严谨。 2.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理解。。 3.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4.列数字:列举数字进行说明。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5.打比方:用修辞方法中的明喻、暗喻来生动形象说明,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6.作比较:一个事物跟另一个事物做比,以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资料原文,加强被说明事物的理论依据的真实性。 8.分类别:把一个大的范围分为一个个小的范围,把复杂的事物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的事物来说明。其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9.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10.列图表:画出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3)论证方法:类型: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a举例论证:所举事例典型、事实胜于雄辩,使论证生动更有说服力,易于读者接受,从而有力的证明论点 b道理论证:用了——的话,增加了可信度,更有权威性,具有说服力。 c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对比鲜明,是非明确,突出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严密、从而更有说服力。 d比喻论证:使抽象的的道理变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易于读者接受,从而有力的论证了论点 论据:1、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实例、确凿得数据、可靠得史事等。 2、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是正确地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 4)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烘托

五种常见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多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其中,记叙,说明,议论也是文学的三大文体。今天,语文网小编通过以下的分享——五种常见表达方式,希望能让大家对语文知识的概念更加清晰,运用起来更加自如! 五种常见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 3、抒情 4、议论 5、说明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常见表达方式有哪些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模式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模式1.打比方 ①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②(把甲比作乙,或把甲类事物比作乙类事物)形象而生动的说明了某种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某种事理,③从而使说明的事物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具体可感。 2.作比较 ①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②把……和……比较,在对比中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③从而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形象。 3.分类别 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②说明了……事物的……特征③从而使说明的事物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4.摹状貌 ①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②通过具体生动的描摹,说明了……事物的……特征,③从而使说明的事物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5.举例子 ①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②举了……例子,确切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③从而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列数字 ①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②用具体数字准确客观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③从而使说明的事物具体直观,令读者信服。 7.下定义①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②给……下了定义。③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 练习: 第一种题型:该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1)第一段“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二、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2)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区别

“表达方式”是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有以下5种:1、记叙2、描写3、抒情4、议论5、说明 其中,记叙,说明,议论是文学的三大文体。 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功能 5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 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 (1) 表达方式分为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2) 一篇文章(article )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