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手部急性化脓感染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包括甲沟炎、脓性指头炎、手掌侧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和掌深间隙感染。前两者在临床中较多见。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甲沟炎

【诊断】

临床表现患者常有指甲旁刺伤史或嵌甲。检查可见指甲一侧或两侧甲沟红肿、疼痛或有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可形成甲下脓肿或甲根部脓肿。甲沟炎反复发作者,甲沟肉芽增生,指甲嵌入肉芽组织中。病情严重者可有全身感染的症状。

【治疗原则】

1、甲沟炎炎症轻微者可用局部热敷、温热水清洗,可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

2、甲沟炎严重,形成甲下脓肿或甲根部脓肿者需切开引流、指甲部分或全部拔除,并全身应用抗生素。

二、脓性指头炎

【诊断】

1、临床表现病史中多有指端刺伤或挤压伤史。指端肿胀、跳痛剧烈。检查可见指端触痛明显,红肿或单纯肿胀;深部感染脓肿形成时,局部组织张力高皮肤反而苍白;脓肿形成后穿刺可能有少量脓液,。患者可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2、辅助检查病情重者X线片可见末节指骨骨髓炎表现及死骨形成。

【治疗原则】

1.患手抬高、制动;局部热敷及理疗。

2.全身使用抗生素。

3.给予镇静药或镇痛药。

4.穿刺如有脓肿形成则需切开引流。当指端疼痛剧烈、皮肤苍白及组织张力高时,即便穿刺

无脓亦需在手指两侧切开减压,以防止骨坏死。在指根阻滞麻醉下,在末节指侧面作纵行切口,切口远端不超过甲沟1/2,近端不超过指节横纹,必要时在对侧也作一切口,作对口引流。

三、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多为刺伤、挫裂伤及切割伤等损伤腱鞘所致,病原菌多为球菌类。腱鞘炎可并发手掌间隙感染和滑囊炎,而中指、无名指腱鞘炎可蔓延至掌中间隙感染。

【诊断】

1、临床表现手指红肿,疼痛严重,沿腱鞘有压痛,指呈半屈曲状;手指屈伸功能受限,被动伸直时疼痛加剧。腱鞘炎蔓延导致滑囊炎时,大鱼际、小鱼际肿胀,有触痛。常伴有感染的全身症状。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技术增多。

【治疗原则】

1、制动,抬高患掌;局部理疗及热敷。

2、全身应用抗生素、

3、酌情给予镇静药或镇痛药。

4、当已化脓或手指软组织肿胀剧烈、张力高,有血运障碍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切口应从手指侧方作纵行切口,切口不越过手指屈曲皱褶;尺侧滑囊炎可沿小鱼际桡侧切开,桡侧滑囊炎沿大鱼际尺侧缘切开。不能等待脓肿出现才作切开引流,以避免肌腱坏死。

5、术后手指置功能位;感染控制后,立即开始作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以防止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直。

四、手掌筋膜间隙感染

由于手掌部直接损伤或手指化脓性腱鞘炎蔓延所致。

【诊断】

1、临床表现手掌肿胀、疼痛,掌凹消失;手掌皮肤充血可不明显,而手背、指蹼红肿更为明显。检查可发现手掌压痛明显;手指呈屈曲状,被动伸直时疼痛加剧。有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还可能继发肘内或腋窝淋巴结肿大、触痛。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治疗原则】

1、抬高患手,制动;局部理疗或热敷。

2、全身应用抗生素。

3、给予镇静药或镇痛药。

4、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及早切开引流,应在全麻或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不采用局部阻滞麻醉,因局麻加重组织肿胀且效果不佳。麻醉不良情况下难以引流彻底并可能损伤血管和神经。

5、周密设计切口,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掌中间隙脓肿切口选择在第2~3指间或第3~4指间指蹼纵行切口,切口不超过掌横纹。鱼际间隙脓肿的切口应在掌面肿胀有波动处(一般在屈拇肌与掌腱膜之间),不宜在“虎口”背面,以免损伤近处的小动脉。

6、术后手指置功能位;感染控制后,立即开始作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试题带答案

20XX年手卫生与医院感染试题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共6题) 1、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刷洗双手,正确的顺序是(A) A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 B手指,指缝,手背,手掌,腕部,前臂, C前臂,腕部,指甲,指缝,手背,手掌 D手掌,腕部,手指,前臂,指甲,指缝 2、护生,赵某,在进行戴无菌手套的练习,老师应给予纠正的操作是(C) A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B核对标签上的手套号码和灭菌日期 C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左手 D戴上手套的双手置腰部水平以上 3、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 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是。(A) A暂居菌 B常驻菌 C病毒 D支原体 4、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C)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5、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A) A < 10cfu/cm2 B < 5cfu/cm2 C<15cfu/cm2 D <8cfu/cm2 6、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B) A < 10cfu/cm2 B <5cfu/cm2 C<15cfu/cm2 D <8cfu/cm2 二、多项选择(共10题) 1、关于皮肤暂居菌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 B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 C存活时间较短,会自行消亡 D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E不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没有很大关系

A接触病人前后 B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C进行介入治疗前后 D进人或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 E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3、手卫生包括(ABC) A洗手 B卫生手消毒 C外科手消毒 D消毒剂泡手 E手消毒剂使用 4、手消毒指征(ABCE)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B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接触消毒物品后 E无菌操作前 5、关于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正确的是(ABCE) A水池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防控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防控 一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二手卫生的依从性 三怎样规范手卫生 一、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1、从医院感染发展史说明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 2、从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证明手卫生是最重要的 3、从历年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 4、从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说明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5、从手部皮肤的带菌情况进一步证实手卫生的重要 6、从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微生物污染的情况看手卫生的重要性 从医院感染发展史说明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 医院感染问题是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步认识。早在公元500年印度外科学家Susruta首次报告了产褥感染,分析了感染原因,从此强调助产人员在接生前必须修剪指甲并洗净双手。 现代流行病学之父—塞麦尔韦斯应用系统的监测技术证实了维也纳某医院产褥热高发的原因,并通过实施严格的洗手措施防止产褥热的传播。 19世纪中期现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采取隔离、病房通风、戴手套等措施,使前线伤员死亡率从42%下降到2.7%,

在以后的许多研究中,也证实了医生在诊查不同病人之间,即使是清洁洗手都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在医院内医院感染往往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污染物品或病人,使其成为传播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这一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证明手卫生是最重要的 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发现: 1:尽早拔除或更换导管。 2:做好日常导管护理工作。 3:手部卫生。 从历年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 ?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院内感染事件 ?2003年2月我国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SRAS) ?2005年12月安徽宿州“眼球事件” 医院感染管理之痛。 ?2008年9月福建三明二院麻醉事件4名患者死亡。 ?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一附属医院8例患儿死亡。 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 1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对病原体普遍易感 2 与公共医用器材、环境、生活用品接触机会多(暖箱、辅助呼吸、尿布、奶瓶) 3 医院编制少,工作忙。 4 流水线护理操作忽视了医务人员手的清洗消毒。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控制 一、手部皮肤的菌群分布 1、常居菌 :寄居在皮肤的真皮(深)层,并能生长繁殖,机械清洗不容易去除,大部分无致病性,一般不引起医院感染(NI)。常见的菌群:白喉杆菌、表皮葡菌球菌。 2、暂居菌 :寄居在皮肤表皮层。存活时间较短,会自行消亡,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医务人员常见的暂住菌包括: G+菌 (金葡菌、肠球菌)、G—菌(克雷伯菌)、病毒(呼吸道病毒)。 3、手被细菌污染的情况 人体各个部位的皮肤菌落数量不同。 医务人员手部的菌落数量××106。 人的一只手上通常黏附(40多万个细菌) 每进行一次操作可能增加(可能增加100—1000个细菌) (一)手卫生的定义 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handwashing):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剂的肥皂/液和流动水洗手的过程。洗手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hand antisepsis):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剂的肥皂/液清洗和/或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四、手卫生方法 1、一般手卫生设施 洗手用水:流动水水龙头:非手触式清洁剂:肥皂或洗手液手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干手设施:纸巾、干手器、小方巾 2、外科手卫生设施 洗手池、洗手用水、水龙头、清洁剂、刷手工具 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手明显污染或被血液、体液和蛋白性物质污染后; 3、接触不同病人间或从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4、无菌操作前后; 5、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8、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9、进入和离开病房前;饭前和休息后;10、接触伤口前后;11、护理特殊易感病人前后;12、与任何病人长时间接触后。 揉搓方法 1、掌心相对手心对手背沿掌心相对,双手 2、相互揉搓指缝相互揉搓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3、弯曲手指使右手握住左将五个手指 4、关节在另一手大拇指旋尖并拢放在 5、手掌心旋转转揉搓交换另一手掌心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手部急性化脓感染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包括甲沟炎、脓性指头炎、手掌侧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和掌深间隙感染。前两者在临床中较多见。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甲沟炎 【诊断】 临床表现患者常有指甲旁刺伤史或嵌甲。检查可见指甲一侧或两侧甲沟红肿、疼痛或有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可形成甲下脓肿或甲根部脓肿。甲沟炎反复发作者,甲沟肉芽增生,指甲嵌入肉芽组织中。病情严重者可有全身感染的症状。 【治疗原则】 1、甲沟炎炎症轻微者可用局部热敷、温热水清洗,可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 2、甲沟炎严重,形成甲下脓肿或甲根部脓肿者需切开引流、指甲部分或全部拔除,并全身应用抗生素。 二、脓性指头炎 【诊断】 1、临床表现病史中多有指端刺伤或挤压伤史。指端肿胀、跳痛剧烈。检查可见指端触痛明显,红肿或单纯肿胀;深部感染脓肿形成时,局部组织张力高皮肤反而苍白;脓肿形成后穿刺可能有少量脓液,。患者可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2、辅助检查病情重者X线片可见末节指骨骨髓炎表现及死骨形成。 【治疗原则】 1.患手抬高、制动;局部热敷及理疗。 2.全身使用抗生素。 3.给予镇静药或镇痛药。 4.穿刺如有脓肿形成则需切开引流。当指端疼痛剧烈、皮肤苍白及组织张力高时,即便穿刺 无脓亦需在手指两侧切开减压,以防止骨坏死。在指根阻滞麻醉下,在末节指侧面作纵行切口,切口远端不超过甲沟1/2,近端不超过指节横纹,必要时在对侧也作一切口,作对口引流。 三、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多为刺伤、挫裂伤及切割伤等损伤腱鞘所致,病原菌多为球菌类。腱鞘炎可并发手掌间隙感染和滑囊炎,而中指、无名指腱鞘炎可蔓延至掌中间隙感染。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 一、填空题 1.细胞免疫效应作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_______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__________?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2.细胞免疫效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中初次免疫应答的潜伏期________,效价________,持续时间__ ______,抗体以________为主。 4.在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中再次免疫应答的潜伏期________,效价________,持续时间________,抗体以________为主。 5.特异性细胞免疫是指________细胞产生的免疫效应,包括_______细胞的直接杀伤和________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发挥的免疫作用。 6.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参与________免疫应答,?另一方面是参与________免疫应答。前者由________细胞来完成,后者由?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来完成。 7. 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阶段, 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阶段。 8. TD-Ag需要有_______细胞、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的协作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9. 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BCR)是_____,它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和该B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抗体特异性________。 10. Th细胞激活需双信号,其中信号1是由TCR与____________结合产生的,信号2是______________信号,如CD28与B7相互作用产生,B 细胞激活也需双信号,其中信号1?是由_______与抗原结合产生,信号2是由B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与激活的T细胞表面的CD40L结合产生。 11. CD4+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其中在介导DTH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免疫应答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和T细胞介导的两种类型。 13.抗原只诱导体液免疫应答。 14.抗原既诱导细胞免疫和又诱导体液免疫应答。 15.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等外周免疫器官。 16.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有,和。 17.T细胞应答的效应细胞是和。 18.T细胞双识别指的是、。 19.M 与Th细胞相互作用受限制性,Tc与靶细胞相互作用受限制性。 20.刺激T细胞转化的丝裂原是和。 21.T细胞的生长因子是。 22.IL-1主要由细胞产生。

手卫生管理持续改进2015年

手卫生管理持续性改进工作汇总 手卫生是目前医院管理中目标计划之一,医院感染也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外源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而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最重要的预防控制措施。从2014年起我院开展了手卫生依从性管理,检查中发现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低,离三甲评审标准相差太远。为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我院于2015年将手卫生管理纳入重要工作来抓,制定出相应措施,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根据PDCA要求,我院执行手卫生管理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收集:2015年1~11月院感办每月抽查各病区部分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进行抽查,得到这一时段的我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正确率和依从性数据(各病区感控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检查数据更具体,院感办采取抽查形式,数据与科室有一定差距)。 2015年1~11月各月手卫生依从性、正确性督查情况

2.分析原因: 总体来讲,第一季度的手卫生依从性较低,我们从每科室选取一名感控护士,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集思广益,我们从制度、培训、环境、人员四个方面分析了原因分析,并以鱼骨分析图(图3)方式展示如下: 在实际抽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于医生和护士,医生对洗手的重视程度不够,无菌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对引起医院感染的环节认识不到位。护士虽然大多时候能够做到手卫生,但是对洗手指征、洗手时刻掌握得还不够细致,还不能完全符合手卫生规范要求。院感科在对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抽查的医师人数和护士人数有差距,不能完全正确反映医师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可能与临床医师数量比例小于护士及抽查当时医师忙于诊疗工作,不便于被抽查有关。同时对每病区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的消耗量进行初步统计。前我院

高中生物第十章免疫应答

第十章免疫应答 Chapter 10Immune Response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T、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要求,T细胞应答的主要效应机制,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熟悉: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内源性与外源性抗原加工提呈的基本过程,免疫应答调节的基本内容;了解:黏膜免疫应答,T、B细胞活化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内容 1.固有性免疫应答的概念、组成及特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发生的部位及基 本过程。 2.抗原的加工与提呈:内源性及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途径。 3.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T细胞 应答的效应;NK T细胞和γδ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4.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D抗原和TI抗原的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5.T、B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抗原识别信号的转导过程,第二信号的转导过程。 6.黏膜免疫应答:黏膜免疫感应部位与效应部位,分泌性IgA及其转运。 7.免疫应答的调节:抗原、抗体和补体成分的调节,抑制性受体及信号转导水平的调节,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免疫细胞间的调节,独特型网络的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都带有 A.抗原受体 B.SmIg C.SRBC受体 D.丝裂原受体 E.MHC分子 2.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作用不包括 A.使B细胞增殖 B.使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C.使记忆性B细胞形成 D.使Ig轻链V、J基因片段连接 E.使抗体产生类别转换 3.高亲和力IL-2受体存在于 A.活化的巨噬细胞表面 B.初始Tc细胞表面 C.静止的巨噬细胞表面 D.活化Th细胞表面 E.初始Th细胞表面 4.下列哪些分子组合可产生协同刺激信号 A. CD28—B7 B. MHC—Ag—TCR C. MHCⅡ—CD4 D. SmIg—Ag E. MHC I—CD8 5.下列哪种分子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A.C9 B.C3b C.IL-2 D.IgG E.IgA 6.CD4+T细胞活化增殖过程中、提供第一和第二信号的细胞 A.APC B.CD8+ T细胞C.巨噬细胞D.DC细胞E.NK细胞 7. 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由哪种细胞提供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 A. DC细胞 B. Th细胞 C..巨噬细胞 D. NK细胞 E.Tc 细胞 8.下列哪一病理过程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无关 A.移植排斥反应 B.胞内菌感染 C.接触性皮炎 D.血型不合的溶血反应 E.肺结核空洞的形成

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防止交叉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相关要求制定本规范,适用于我院所有人员。本规范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二、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2、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4、洗手方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5、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上述洗手方法 (3)中所要求的七步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三、手卫生设施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1)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 (2)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室、血透室、口腔门诊、急诊科、检验科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建议其他诊疗区域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3)应配备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4)应配备干手物品,避免二次污染。 (5)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6)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7)卫生手消毒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宜使用一次性包装;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应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剂无异味、无刺激性等。 2、外科手消毒设施 (1)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2)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手卫生管理制度及实施规范标准

手卫生管理制度 手卫生为洗手,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全院必须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必须用流动水,提倡用洗手液洗手 2、手消毒剂的包装和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毛巾)或设施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3、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感染时,及时进行监测 4、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5、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洗手及手消毒指征 6、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7、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手卫生实施规 一)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6、进入或离开病房前后 二)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 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1. 掌心对掌心搓揉 2. 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3. 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 4. 双手互握搓揉手指 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三)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 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 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四)医务人员手消毒的方法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 手达到消毒目的 五)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鱼刺伤致手部急性感染7例防治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616721039.html, 鱼刺伤致手部急性感染7例防治体会 作者:王荣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4年第07期 【摘要】目的:探讨鱼刺伤后致手部急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7例鱼刺伤致手部急性感染的患者根据症状轻重采取抗菌、局部理疗等非手术治疗或手术彻底清创、伤口换药配合抗菌药物、局部理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患者均随访7天~1个月,所有病例均痊愈。结论:鱼刺伤后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手部感染症状轻,伤指愈合时间短;严重感染患者应及早彻底的清创配合术后的综合治疗,可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鱼刺伤;手部急性感染;社区居民 【中图分类号】R6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3-0095-01 秦皇岛市地处沿海,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常发生鱼刺伤手指引发急性感染,造成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指骨骨髓炎等。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科共收治鱼刺伤致手指急性感染患者7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7例,均为女性,年龄32~67岁。病因:患者发病前3~5d在清理鱼时不慎被鱼刺伤,刺伤部位均为手指单指,其中拇指1例,食指4例,中指2例。 1.2 临床表现 7例均有伤口红肿、疼痛,伴局部发热感,2~3d后出现伤指肿胀,5例伴剧烈跳痛,疼痛最剧处有波动感,皮肤发白,伤指屈伸活动受限,1例伴掌心及掌背肿胀、压痛,手掌呈半屈位,无全身反应症状如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就诊时间伤后2~3d。 1.3 治疗方法 2例患者鱼刺伤后立即从伤口向外挤出血液,并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就诊时症状较轻、炎症局限、无明显脓肿形成,给予伤指用0.5%碘伏消毒后局部涂鱼石脂软膏,口服抗生素治疗,辅助红外线理疗。5例严重感染患者在局部指根麻醉下根据伤指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切开,彻底清创,先用生理盐水和3%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冲洗,再用0.5%碘伏消毒后用小的油纱条或橡皮条引流,每天换药,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控制感染,辅助红外线理疗。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进行手指关节部位的功能锻炼,保持关节活动度。 2 结果 患者均随访7天至1个月,所有病例均痊愈。鱼刺伤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的患者5~10天伤指红肿疼痛消失。手术患者经治疗后7~14天手指红肿消退,皮温正常,无压痛,2天至4周引流切口愈合,关节活动良好,手掌肿胀压痛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复发。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防控培训资料

医院感染与手卫生培训底稿 一、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1.从医院感染发展史说明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 2.从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证明手卫生是最重要的 3.从历年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 4.从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说明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5.从手部皮肤的带菌情况进一步证实手卫生的重要 6.从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微生物污染的情况看手卫生的重要性 从医院感染发展史说明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 医院感染问题是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步认识。早在公元500年印度外科学家Susruta首次报告了产褥感染,分析了感染原因,从此强调助产人员在接生前必须修剪指甲并洗净双手。 现代流行病学之父—塞麦尔韦斯应用系统的监测技术证实了维也纳某医院产褥热高发的原因,并通过实施严格的洗手措施防止产褥热的传播。 19世纪中期现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采取隔离、病房通风、戴手套等措施,使前线伤员死亡率从42%下降到2.7%, 在以后的许多研究中,也证实了医生在诊查不同病人之间,即使是清洁洗手都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在医院内医院感染往往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污染物品或病人,使其成为传播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这一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证明手卫生是最重要的 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发现: 1:尽早拔除或更换导管。 2:做好日常导管护理工作。

3:手部卫生。 从历年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 ?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院内感染事件 ?2003年2月我国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SRAS) ?2005年12月安徽宿州“眼球事件”医院感染管理之痛。 ?2008年9月福建三明二院麻醉事件4名患者死亡。 ?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一附属医院8例患儿死亡。 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 1.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对病原体普遍易感 2.与公共医用器材、环境、生活用品接触机会多(暖箱、辅助呼吸、尿布、奶瓶) 3.医院编制少,工作忙。 4.流水线护理操作忽视了医务人员手的清洗消毒。 ?其中最重要是手卫生不合格。 从手部皮肤的带菌情况进一步证实手卫生的重要 手部皮肤所带细菌分为两大类: ?常居菌 ?暂居菌 ?常居菌是指可在皮肤的深层长期生长繁殖,并可重复分离到的细菌,其种类随气候、年龄、健康状态、个人卫生、身体的部位不同而异。其中有10%—20%长期定植于皮肤的深层,生活在毛囊孔和皮脂腺开口处,一般的肥皂搓擦不易将它们去除干净,只有用化学消毒剂,才能将其杀死或抑制。 ?常见的有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母菌等非致病菌。 暂居菌是指主要通过与病人接触而附着于皮肤上或与周围工作环境接触而临时污染的微生物,它包括许多病原菌,如链球菌、假单胞菌、沙门菌、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只能在短期内分离到,很少在皮肤上繁殖,在皮肤上存活时间<24小时。一般存在于皮肤表面或角质层上层细胞下,可受皮肤自我保护生态系统的影响。

《免疫应答》案例1

德江一中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 第2节《免疫应答》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2章第2节的内容,免疫应答的内容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概念、淋巴细胞的发生、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概念、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是:概念多:本课涉及到的免疫物质有:MHC、MHC分子、受体、抗原、抗原-MHC复合体、抗体、白细胞介素-2、抗原—抗体结合物等;涉及的免疫细胞有: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效应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致敏B淋巴细胞等;涉及的免疫过程有:淋巴细胞的起源、淋巴细胞的识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等。可见,本学习内容涉及的概念繁多,体系庞杂。 难度大:本学习内容难度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科知识深奥;二是涉及了多种知识类型;三是知识体系结构复杂;四是生理过程抽象。 与前后知识联系复杂:本学习内容与前后知识有着复杂的联系。与必修1中的知识联系主要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糖蛋白的种类与功能)、细胞质(溶酶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坏死与凋亡。 本节内容与前面人体的稳态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人体生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以及生物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是整本教材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生物基础不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免疫应答过程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主要是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效果的粗浅认识,而对免疫应答过程尤其是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缺乏具体系统的知识,但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对生理现象的分析能力,因此,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并不困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阐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概念,抗体的概念;描述抗体的结构;概述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组阅读与分析教材P21小字部分,并各组讨论得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处理信息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并让学生整体感知知识的获得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流程图,并分析讲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关注免疫应答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在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流程图讨论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渐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 四、教学重难点

院感 手卫生管理制度

手卫生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全院临床、医技、后勤等各科室。 2、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全院必须配备便捷、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必须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干手方法正确。 4、医院的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池每日清洁。 5、配备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干手物品、设施或者手消毒剂的包装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6、科室每月应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手合格标准为:外科手消毒≤5cfu/cm2;卫生手消毒≤10cfu/cm2。 7、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和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8、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9、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手掌深部间隙感染概述

概述手掌深部间隙位于手掌屈指肌腱和滑液囊深面的疏松组织间隙。外侧与内侧分别为大、小鱼际肌。掌腱膜与第三掌骨相连的纤维结构将此间隙分隔为桡侧的鱼际间隙与尺侧的掌中间隙。手掌深部间隙的感染即指手掌筋膜间隙的化脓性感染。示指腱鞘炎可蔓延至鱼际间隙感染;中指与无名指腱鞘感染可蔓延至掌中间隙。病因掌深间隙感染多由化脓性腱鞘炎蔓延而来,也可因手掌直接刺伤后细菌直接侵入而发生感染,或经淋巴扩散所致。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表现㈠掌中间隙感染手掌心正常凹陷消失或稍隆起、皮肤紧张、发白,患手胀痛,尤以下垂时严重,并有跳动感,手掌组织发硬,压痛明显。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处于半屈位,被动伸指可引起剧痛。手背部水肿严重。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头痛、脉搏快、白细胞计数增加等。㈡鱼际间隙感染大鱼际和拇指指蹼明显肿胀,并有压痛、潮红,但掌心凹陷仍在,拇指处于外展略屈拇指、食指不能并拢或并拢时引起疼痛,示指半屈,活动受限,特别是拇指不能对掌。伴有全身症状。诊断 1.掌中间隙急性感染局部特点是:①掌心凹消失或稍隆起,皮肤发白,疼痛及压痛明显。②尺侧三指呈半屈曲状,被动伸指时疼痛加剧。③手背部皮肤发红,肿胀明显,常易误为蜂窝组织炎。 2.鱼际间隙急性感染局部特点是:①第一指蹼、大鱼际处明显肿胀,且有压痛。②拇指呈外展状,对掌及内收动作受限。③食指呈半屈曲状,被动伸指时疼痛加剧。④掌心凹存在,手背肿胀较轻。治疗㈠对于掌中间隙感染:治疗可用大剂量抗生素静脉滴注。局部早期处理同脓性指头炎。如短期内无好转,应及早切开引流。纵行切开中指与无名指间的指蹼,切口不应超过手掌远侧横纹,以免损伤动脉的掌浅动脉弓。用止血钳撑开皮下组织,即可达掌中间隙。亦可在无名指相对位置的常远侧横纹处作一小横切口,进入掌中间隙。㈡对于鱼际间隙感染:一般的治疗与掌中间隙感染相同。引流的切口可直接作在大鱼际最肿胀和波动最明显处。亦可在拇指、示指间指蹼(“虎口”)处作切口,或在手背第二掌骨桡侧作纵切口。皮肤切开后,用钝头血管钳轻柔分离,避免损伤神经、血管、肌腱。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多由刺伤引起,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脓性指头炎是手指末节掌面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早期指头肿胀,刺痛,以后剧痛,当指动脉受压时,出现搏动性疼痛,患肢下垂时加重;若未及时治疗,可并发指骨坏死或骨髓炎;多伴有全身症状。治疗特点:早期使用抗生素,短期治疗不好转,应及早切开减压。2、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是手指屈指肌腱鞘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拇指和小指有腱鞘炎,可分另发展为桡侧和尺侧没囊炎,向上蔓延可引起前臂肌间隙感染;均伴有全身症状。临床表现:①化脓性腱鞘炎,患指除末节外,呈均匀性肿胀;沿整个腱鞘有明显的压痛;患指呈半屈状,被动伸指剧痛。如未及时切开减压,可致肌腱缺血坏死。②尺侧滑囊炎,小指和无名指呈半屈曲状;小鱼际和小指腱鞘区肿胀、压痛。③桡侧滑囊,拇指屈曲,不能外展和伸直;大鱼际和拇指腱鞘区肿胀、压痛。治疗特点:短期治疗无效,及早切开引流,引流物应放腱鞘外,1周后开始手指的功能锻炼。3、手掌深部间隙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①掌中间隙感染,多由中指或无名指腱鞘感染蔓延引起。掌心凹消失,手背肿胀明显;中指、无名指、小指半屈典状,被动伸指剧痛。②鱼际间隙感染,多由示指腱鞘感染蔓延所致。大鱼际和拇指指蹼明显肿胀、压痛;拇指外展略屈,示指半屈曲状,被动伸指剧痛。治疗特点:六期使用抗生素,短期内无好转应切开引流。4、手部感染的护理措施①制动和抬高患肢,镇静止痛;②早期使用抗生素,及早做好切开引流准备;③规范换药操作,对久换不愈的切口应查找原因,如作脓液细菌培养和X线检查等;④给予患指按摩和理疗,并指导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腱粘连,影响手部功能;⑤教育病人重视手中的保护,防止类似疾病再次发生。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 一、基本概念 (一)免疫应答概念 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殖、分化,并发挥以清除抗原为主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某些情况下,免疫应答也可能对机体造成损害,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或其他免疫相关性疾病。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 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 概念机体在遇到病原体后,迅速发动的非特异性 的具有初级防御作用的免疫应答 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针对 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参与 细胞 吞噬细胞、NK、DC T/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三)免疫应答的过程 基本过程识别阶段:抗原处理和抗原提呈后进行 活化阶段: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效应阶段:效应分子和效应细胞将抗原物质清除 发生部位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例题】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 A.识别、活化、效应三个阶段 B.识别、活化、排斥三个阶段 C.识别、活化、反应三个阶段 D.识别、活化、增殖三个阶段 E.识别、活化、应答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A 二、固有免疫应答 (一)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特点 1.模式识别受体(PRR)(附表) 指存在于固有细胞表面和血清中,可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共有分子结构的受体。如: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 2.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 是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结合的配体分子。如G-菌脂多糖(LPS)、热休克蛋白

(HSP)等。 膜型 PRR TLR2与TLR6/TLR1 CD14与TLR2 TLR3(胞内器室膜上) TLR5 TLR7/TLR8(胞内器室膜) 甘露糖受体(MR) 清道夫受体(SR) 分泌型PRR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C-反应蛋白(CRP)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 (二)固有免疫分子包括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抗菌肽和具有抗菌作用的酶类等。组织屏 障 皮肤黏膜的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等 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发生CSF感染,孕妇风疹病毒易感染胎儿)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NKT、γδT、B1、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三)固有免疫的功能(A1型) A.非特异性抗肿瘤、抗感染,人体第一道防线。 B.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树突状细胞是体内唯一能启动初始T细胞活化的抗原提呈细胞,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C.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D.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物发挥免疫效应。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概念T、B淋巴细胞经TCR、BCR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表位后,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二)分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三)特点:个体差异大,有特异性;发生较晚;对抗体有记忆性,有放大效应;体内维持时间较长。 适应性免疫应答三阶段 1.识别阶段:T、B细胞分别通过TCR和BCR精确识别抗原,其中T细胞识别的抗原必须由抗原递呈细胞(APC)来递呈。 2.活化增殖阶段:在协同刺激分子的参与下,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如CTL)、效应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和记忆细胞。 3.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 四、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基本过程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第六章第二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第六章第二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23岁。示指刺伤5天。患指肿胀、搏动性疼痛,手下垂时疼痛加剧,伴轻度发热,拟诊为化脓性指头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白色念珠菌B.大肠埃希菌 C.拟杆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 E.沙门菌 2.指甲下脓肿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理疗B.热敷 C.抗生素D.拔除指甲 E.在甲沟处切开引流 3.需要及早切开引流的手部化脓性感染是 A.背部痈B.脓性指头炎 C.急性管状淋巴管炎D.丹毒 E.疖 4.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 A.甲沟炎B.坏死性骨髓炎 C.急性化脓性腱鞘炎D.化脓性滑囊炎 E.指甲下脓肿 5.脓性指头炎病人局部疼痛剧烈,张力高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A.注射哌替啶B.口服安定 C.局部热敷D.局部纵行切口引流 E.局部冰敷 6.脓性指头炎的特征性表现是

A.手指头刺痛B.搏动性跳痛 C.全身症状明显D.手指关节肿胀 E.晚期指头明显发红、肿胀 7.患者,男性,12岁。诊断脓性指头炎,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休息环境安静、舒适B.患肢抬高并加强活动 C.创面换药应轻柔仔细D.严密观察病情进展及程度 E.观察并警惕骨髓炎的发生 8.患者,女性,24岁。手部甲沟炎,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 A.足量有效抗生素治疗B.初期可局部涂鱼石脂软膏导热、理疗 C.甲下有脓肿时可行拔甲术D.甲沟有脓肿时,可行拔甲术 E.甲沟有脓液时,沿甲沟旁作切开引流 9.王先生劳动时不慎左侧食指刺伤,3天后出现肿胀,指尖针刺样疼痛,逐日加重,转为搏动性跳痛,该病最可能为 A.甲沟炎B.骨髓炎 C.化脓性腱鞘炎D.化脓性指头炎 E.化脓性滑膜炎 10.患者,男,45岁。右示指指腹被木刺扎伤后出现红肿、搏动性剧痛,下列哪种治疗方法最佳 A.理疗热敷B.大剂量应用抗生素 C.切开减压D.外敷消炎膏 E.外敷鱼石脂软膏 11.患者,男性,30岁。剪指甲不慎损伤甲沟部位,一侧甲沟局部红、肿、热、痛,随后形成半环形脓肿,该患者可能出现了 A.脓性指头炎B.慢性指骨骨髓炎

第十章免疫应答

第十章免疫应答 一、基本概念 1.免疫应答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是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2.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应答可被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3.免疫应答的过程 表4-16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经典例题】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 A.识别、活化、效应三个阶段 B.识别、活化、排斥三个阶段 C.识别、活化、反应三个阶段 D.识别、活化、增殖三个阶段 E.识别、活化、应答三个阶段 【答案】A 二、固有免疫应答 (一)概念 固有性免疫应答(天然免疫应答),亦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机体遇到病原体后,迅速发动的具有重要防御作用的、抗原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二)固有免疫识别 1.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在感染后0~4h内。 2.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在感染后4~96h内。 3.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诱导阶段发生在感染96h后。 (三)组成 1.组织屏障及其作用组织屏障的作用是防止微生物侵入体内和从血液进入重要器官。①皮肤黏膜屏障;②血-脑屏障;③血-胎屏障。 2.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作用固有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γδT细胞、K细胞、T细胞和B1细胞。 3.固有免疫效应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1)补体系统:①溶菌作用;②补体活化片段的趋化和致炎作用。 (2)细胞因子:免疫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产生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3)防御素:对细菌、真菌和某些有包膜的病毒有杀伤作用。 (4)溶菌酶:溶解G+菌胞壁。 (5)乙型溶素:非酶性破坏G+菌胞壁。 ★★★★【经典例题】关于固有免疫应答,错误的是 A.人人生来就有 B.受遗传控制并能传给后代 C.不能识别自我和非我 D.无抗原特异性 E.不产生免疫记忆 【答案】B (四)效应 1.执行迅速而初级的非特异性抗感染、抗肿瘤作用;

手部感染

手部感染 (总分:1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题型(总题数:6,分数:6.00) 1.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______ (分数:1.00) A.溶血性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大肠杆菌 D.厌氧菌 E.破伤风杆菌 解析: 2.拇指腱鞘炎扩散时首先引起______ (分数:1.00) A.鱼际间隙感染 B.桡侧滑囊炎√ C.指侧滑囊炎 D.掌中间隙感染 E. 示指脓性指头炎 E.鱼口形切口 解析: 3.食指屈肌腱炎扩散时首先引起______ (分数:1.00) A.鱼际间隙感染√ B.桡侧滑液囊炎 C.尺侧滑液囊炎 D.掌中间隙感染 E.食指脓性指头炎 解析: 4.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在出现波动前,需早期切开减压的是______ (分数:1.00) A.转移性脓肿 B.脓性指头炎√ C.面部危险三角区疖 D.会阴部急性蜂窝织炎 E.颈部痈 解析: 5.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易发生______ (分数:1.00) A.全身感染 B.肌腱缺血坏死 C.指骨坏死√ D.掌中间隙感染 E.鱼际间隙感染 解析: 6.脓性指头炎切开引流最佳切口是______ (分数:1.00) A.掌面横切口 B.掌面纵切口

C.侧面横切口 D.侧面纵切口√ E.背面斜切口 解析: 二、A2题型(总题数:2,分数:2.00) 7.某女,41岁,5天前不慎刺伤右手中指,当时出血,3天后,患指出现肿胀,呈波动样痛,手下垂疼痛加剧,特别夜间不能入睡,患指皮肤苍白,全身不适,可考虑为______ (分数:1.00) A.甲沟炎 B.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C.脓性指头炎√ D.甲下脓肿 E.中指腱鞘炎 解析: 8.陈女士,左手无名指患脓性指头炎,拟在指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切开引流,为预防局麻药毒性反应,哪项护理是错误的______ (分数:1.00) A.局麻药须限量使用 B.局麻药浓度不能过高 C.常规麻醉前用药 D.麻醉药中加少量肾上腺素√ E.防止局麻药注入血管 解析: 三、A3题型(总题数:1,分数:6.00) 男性病人,40岁。4天前不慎刺伤左中指末节指腹,当时有少量出血。昨日见局部肿胀明显,皮肤苍白,有搏动性跳痛,特别夜间疼痛难忍,全身不适。(分数:6.00) (1).该病人目前的情况是______(分数:1.00) A.甲沟炎 B.甲下脓肿 C.脓性指头炎√ D.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E.化脓性滑囊炎 解析: (2).该病人如果不及时治疗,易发生______(分数:1.00) A.末节指骨坏死√ B.掌中间隙感染 C.慢性甲沟炎 D.挠侧化脓性滑囊炎 E.鱼际间隙感染 解析: (3).导致患肢出现搏动性跳痛的原因是______(分数:1.00) A.感染导致局部张力较高,压迫静脉所致 B.感染导致局部张力较高,压迫动脉所致√ C.感染导致局部张力较高,堵塞淋巴回流所致 D.感染导致局部张力较高,压迫指神经所致 E.感染导致局部张力较高,压迫骨膜所致 解析: (4).该患者治疗切开引流的时机是______(分数:1.00) A.局部出现破动感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