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试题答案

认知心理学试题答案
认知心理学试题答案

认知心理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双重分离现象

所谓双重分离就是一个患者在任务1上表现正常在任务2上表现异常,而另一患者在任务2上表现正常在任务1上表现异常的现象。如果出现双重分离现象,则结果就不能用任务难度不同来解释。

2、知觉分离

指人类能分辨哪些信息应该属于一个整体进而把这些信息组织成一个独立目标的能力。

3、线索依赖性遗忘

线索依赖性遗忘(cue-dependent forgetting),即记忆痕迹尚保存于记忆系统中但由于缺乏合适的线索而不能被提取出来的遗忘现象。

4、错觉关联

根据特征整合理论,在知觉中集中注意的功能是把对象的特征正确结合起来,而在集中注意缺乏的情况下出现对对象特征错误的结合即错觉关联。

5、迁移适当加工原则

Bransford等人(1979)提出迁移适当加工说,认为记忆提取效果依赖于提取时的加工过程与编码时的加工过程匹配相似程度,匹配会导致好的提取成绩,而不匹配会导致差的提取成绩。所谓迁移适当加工就是指,与编码时的加工过程相符合一致的提取加工过程才是适当的,才能有效地提取信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范式。

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式按照对心理表征问题的回答不同可以区分为符号主义范式与联结主义范式。

符号主义范式:是传统经典的观点,基于人机类比,认为人的认知类似于数字计算机的符号计算,心理表征的单元是有一定语义成分的符号(静态表征),符号具有离散性,符号表征具有局域性(即存储于局部的节点),由符号结构构成心理表征(如命题表征),对符号的信息加工是线型的序列加工(如人的言语表达,数字计算)。

联结主义范式:模拟神经网络的集成平行加工方式,构造联结主义计算模型。此类模型认为,信息表征(如概念表征)是以神经网络的激活模式来实现的(动态表征),不同的激活模式表征不同的信息,所以同一网络可以表征和存储不同的信息;信息是以非符号的分布式方式存储于神经网络中,所以信息存储具有非局域性;信息加工就是一定模式在网络中的激活扩散,在空间上是平行分布式加工。这种网络具有学习能力:通过调整网络内部结构能够学习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联系规律,如NETalk。

2、简述特征整合理论

Treisman(如1982和1992)提出特征整合论。她对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大小和特定朝向的线条)和物体本身进行了区分。其理论是根据这一区分而构建的,包括如下假设:

●存在一个快速而且发生于早期的平行加工过程。在这一过程里,环境中那些物体的各个视觉特征

被组合在一起进行加工。这一过程并不受注意的影响。

●然后是一个系列加工过程。在这一过程里,特征被整合起来形成各种物体。

●系列加工过程要比平行加工过程缓慢,在刺激集(stimulus set)较大时尤为如此。

●集中注意可把特征整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集中注意就象胶水一样协助组织各可用特征形成完

整物体。

●贮存的知识(如香蕉一般是黄色的)可以影响特征整合。

●在集中注意或相关知识缺乏的情况下,来自不同物体的特征被随机组合起来而引起“错觉关联”

现象。

3、简述注意选择的一般机制。

影响注意选择发生早晚的一个关键变量是知觉负荷(Lavie,1995,1997)。如果知觉负荷过大,注意选择会发生在早期阶段,以减少知觉负荷;而如果知觉负荷不大,则所有的刺激都可能被知觉,注意选择会发生在晚期阶段。

依赖于条件的不同,在注意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存在注意选择。

影响注意控制有两类因素:自下而上的刺激因素(如刺激的特异性)和自上而下的目标因素(注意者表征目标任务的目标模版和注意者对刺激的期望)。注意控制取决于这两类因素的互动。例如,视觉搜索中的刺激和目标。

一般而言,不管对何种感觉通道,注意倾向于选择突发的或特异的刺激、对象和空间位置。

4、简要回答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分离的有关证据。

由于外显记忆是有意识的,而内隐记忆是无意识的,所以与意识加工有关的因素(如加工水平、材料的组织、注意和意图)对外显记忆影响明显,而对内隐记忆影响很小。与无意识的自动加工有关的因素(如知觉加工)对内隐记忆影响大,而对外显记忆影响不大。内隐记忆受知觉特征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受感觉通道变化的影响大。编码加工和提取加工的感觉通道变化影响内隐记忆,而不影响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易受干扰,不太稳定,遗忘的快,而内隐记忆比较稳定,遗忘的慢。例如,P280中图所示。

来自遗忘症的有关证据:遗忘综合症患者在构成陈述性记忆系统的神经基础(海马,内侧颞叶解剖上相关的结构,以及间脑)方面存在损伤。这导致遗忘综合症患者一般在外显记忆测验(要求意识性提取)中表现出比正常人差的成绩(对新的学习内容难以形成长时记忆),但在内隐记忆测验(不要求意识性提取)中则表现正常(Schacter, 1987)。也有遗忘症患者表现出相反的情况:在完成再认和线索回忆外显记忆测验上成绩正常,但在内隐记忆测验(知觉启动效应)上受到了损害(Gabrieli等, 1995)。

神经相关证据:Schacter等(1996) 通过PET技术揭示了参与外显和内隐记忆过程的不同大脑区域。当被试完成外显记忆任务(对在学习阶段被语义加工词汇的回忆)时,其海马区(hippocampus) 兴奋加强。相反,当被试完成内隐记忆任务(词干补笔测验)时,其两侧枕叶皮质脑血流量下降,而海马区的激活则没有什么变化。两种记忆活动有不同的神经基础。

三、分析题(共3题,共30分)

1、试用表征概念分析说明颜色知觉。

表征定义:是对被表征对象信息的转换映射,包括被表征对象、表征、信息映射关系、和从表征中抽取使用信息的加工程序。在颜色知觉中,被表征对象是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表征是这些电磁波作用于人的视觉神经系统而在意识上产生的颜色知觉体验,信息映射关系是一定波段的电磁波对应于知觉中特定的颜色体验。外界物理刺激的电磁波是客观的和连续的,而颜色知觉是主观意识的和类别的。

2、什么是词长效应?为什么在关于语音环容量的实验中,发音抑制任务只是消除了视觉呈现单词的词长效应,而没有消除听觉呈现单词的词长效应?

词长效应:由于语音环对语音信息的保持时间约为两秒,这导致对发音持续时间长的单词的记忆广度小于对发音持续时间短的单词的记忆广度。

语音环:以语音方式来保持和加工信息的加工存储器。语音环特点:语音环发音是一种内隐的发音或默读;语音环的语音信息存储容量一般相当于被试在两秒内能说出的单词数量。

语音环结构包括

●一个被动的语音贮存(phonological store),其直接参与言语知觉;

●一个与言语表达(speech production)相联系的发音过程,它与语音贮存发生联系。

对以听觉形式呈现的词汇所进行的加工不同于对以视觉形式呈现的词汇所做的加工。不论发音控制过程是否被运用,由于语音信息可以直接自动进入语音存储,所以词汇的听觉呈现均可导致直接加工语音贮存信息。相反,词汇的视觉呈现只是先通过发音控制过程的默读形式转化为语音单词,然后才能进入语音贮存。发音抑制任务消除了针对视觉呈现的词长效应,因为发音抑制任务占用了发音控制过程,使得视觉单词的发音转换加工受到了干扰阻碍,不能转换为语音单词,所以就不能进入语音存储。这样不论长单词还是短单词都不能进入语音存储,都是差的记忆成绩,所以就不会出现词长效应。当然,这并不影响针对听觉呈现的情况,因为关于语音单词的语音信息能直接自动进入语音存储。由于语音环对语音信息的存储保持时间约为两秒,这导致对发音持续时间长的单词的记忆广度小于对发音持续时间短的单词的记忆广度,出现词长效应。

4、辨别分析:“观察点的变化总是会影响物体识别。”

物体识别理论可分为观察点不变(viewpoint-invariant)和观察点依赖(viewpoint-dependent) 两类。根据观察点不变理论,物体识别的难度不受观察点的影响。相反,观察点依赖理论则假设观察点的变化将降低物体识别的速度和/或准确性。根据这类理论的观点,“目标表征是从各特定视点收集而来的关于目标表面信息的集合”。当观察者所看到的目标信息与所贮存的观察信息一致时,物体识别要更容易一些。观察者在进行物体识别时似乎有时运用观察点不变机制,而有时又运用观察点依赖机制。根据Tarr和Bülthoff (1995) 的观点,当任务是比较容易的类别识别时(如区别汽车和自行车),观察点不变性机制显得更为重要一些。相反,当任务是比较困难的组内类别识别时(如各种汽车之间),观察点依赖机制就会显得更重要一些。

四、比较题(15分)

比较直接知觉理论和间接知觉理论,说明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的直接和间接理论

Gibson的直接知觉理论建构主义的间接知觉理论

●知觉不需要内部表征的中介调节。

●强调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的加工,能从环境中

获得充分的感觉信息来完成知觉任务,形成直接知觉。

●强调生态学方法,强调知觉、行动和环境三者

互动的动态知觉。

●侧重于有关行动的动态视觉,主要受视觉的背

侧加工通路控制。

●主要证据来自于观察条件良好的知觉任务●知觉需要已有内部表征的中介调节。

●认为感觉信息对知觉是不充分的,强调自上而下

概念驱动的加工,也需要自下而上数据驱动的加工。

●知觉是积极的建构过程,通常包含理解和推断。

●侧重于物体识别的知觉,后者主要受视觉的腹侧

加工通路控制。

●主要证据来自于观察条件不良的知觉任务

联系互补:

整体上,知觉是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的加工与自上而下概念驱动的加工两种加工成分综合的结果,两种成分相对比例的多少取决于知觉任务中的具体因素,随知觉任务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在观察条件良好条件下,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的加工,是直接知觉;而在观察条件不良好条件下,更多的是自上而下概念驱动的加工,是间接知觉。但是,单纯地依赖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的加工的知觉任务相对很少,大部分知觉任务是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的加工与自上而下概念驱动的加工两种加工成分综合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模式识别:将刺激模式与头脑中已有的表征相匹配,从而达到一个确认的模式的过程,或者说运用记忆中已经贮存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做出有效 解释的过程。 2.自下而上加工:从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即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的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直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加工或资料驱动加工。 3.自上而下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是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和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的水平。也成概 念驱动加工。 4.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或认知过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 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5.控制加工:需要注意资源才能进行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受人意识控制,但能灵活用于变化的环境。又称注意性加工。 6.自动加工:不需要注意资源就能进行的活动,因而无需注意,没有容量限制,不受人控制,且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7.材料限制加工:指材料的性质需要较低的心理加工时,如感觉辨别等,则是否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对材料的加工影响不大。 8.资源限制加工:当材料的性质需要更高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语义分析等,则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材料就能得到很好的加工,否则就要受到影响。9.鸡尾酒会效应:自己对与他人聊天时听到其他人在谈论自己。 10.开窗技术:不需要推理和两种作业的比较,而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 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11.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 同一字母。 12.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部分。 13.双作业操作: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作业,是一种研究信息加工容量 和注意分配能力的方法。 14.类比表征:知识不仅是对事物的反应,可能还存在着与外部客体相类似的 形象的反应。 15.本意表征:(广)指一种符号或信号能代表一个特定事件,物体或信息等,也指这种代表性关系或过程。 16.范畴大小效应:当谓语范畴变大判断句子所需时间也少。 17.熟悉效应:判断一个包含X接得上级概念的句子有时要慢于一个包含更高 的上级句子。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答案:D D.自上而下加工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答案:B 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C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答案:A 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答案:A 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答案: C B.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A.假设检验 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D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 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答案:C C.A.1879 B.19561967 D.1970 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答案: D A.枕皮层B.额皮层C.顶皮层 D.颞皮层10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360C.180A.60 B.90 D. 答案:D 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 锐敏度实验法答案:A 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A.减法反应时实验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B.开窗实验 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答案:A 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答案:B 14 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 答案:A D.继时性扫描博奕性聚焦 A.保守性聚焦 B.同时性扫描 C. 15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组块。A. 3 B. 4-5C. 7±2 D. 9-20答案:C 16当读者知觉一个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单词的字母的各个特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结合来确认字母,再将字母结合起来而形成单词,这样一种知觉的加工方式叫做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答案:A ,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根据17 知觉选择模型答案:C D.反应选择模型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 ),只有一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根据(18 知觉选择模型D. 反应选择模型C. 过滤器模型B. 衰减模型A. B 答案:)等信息。模型19根据ELINOR,长时记忆中贮存着( A.样例集和特征集 C.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概念、事件和背景B.

认知心理学2011年-2001年北京自学考试试题

2011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 命题考试 单选 1. 词优效应所反映的是 2.在认知心理学中, ISI 是指 A 从第一个刺激开始呈现到第二个刺激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 B 从第一个刺激开始消失到第二个刺激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 C 从第一个刺激开始呈现到第二个刺激开始消失之间的时间间隔 D 从第一个刺激开始消失到第二个刺激开始消失之间的时间间隔 3.大量研究表明,非追随耳中的信息能够加工到语义水平,这方面的证据支持 4.视觉忽视病人受损的脑区通常是 5.产生效应支持 6.下面属于内瘾记忆测验的是 7.有关心理旋转的实验发现支持 认知心理学 试卷 A 自下而上加工 B 自上而下加工 C 自动加工 D 控制加工 A 制约满意理论 B 过滤器理论 C 晚期选择理论 D 特征整合理论 A 左侧额叶 B 右侧额叶 C 左侧顶叶 D 右侧顶叶 A 双重存储模型 情节和语义记忆模型 B 加工水平途径 D 平行分布加工途径 C Tulving(1972) 的 A 自由回忆 B 线索回忆 C 词干补全 D 再认 A 心理表象以模拟码形式存储 B 心理表象以命题码形式存储 C 心理表象以听觉形式存储 D 心理表象以语义形式存储

8.“电 .... 电杆 ... 强 ... 电灯 ... 灯 ... 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9?在解释歧义词意义的……时,……与相互作用模型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注意选择所发生的阶段 B 非句法信息在句法分析早期是否起作用 10.与问题解决中的心理定势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概念是 二多选 11 有关 what 和 where 通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what 通路从枕叶向顶叶上行,主要负责加工刺激的颜色,形状和特性 B what 通路从枕叶中的初级视皮层颞叶下行,主要负责加工视觉刺激的颜色,形状和特性 C where 通路从从枕叶中的初级视皮层颞叶下行,主要负责位置和运动信息加工 D where 通路从枕叶向顶叶上行,主要负责位置和运动信息的加工 12.关于选择性注意,正确的说法是 A 声音之间物理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其中,最有效的线索是 位置的物理分离 B 按照Broad …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 C 按照Broad …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公在输入的物理特征水平上操作 D Broadbent 的过滤器理论属于晚期选择模型 13 语义记忆中可以储存 D 将来发生的事 14在P …和Rachle (1994)的PET 扫描实验中,激活了顶皮层的运动区的任务是 A Broca 失语病人 读病人 B Wericke 失语病人 C 注意性失语病人 D 深层失 C 是否考虑……的作用 D 语境起作用的时间点 A 自下而上加工 B 自上而下加工 C 自动加工 D 控制加工 A 关于“大象”的知识 B 关于“ print ”一词如何拼写的知识 C 过去发生的事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

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答案:D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答案:B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3“Brown-Peterson 答案:C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注意A.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C答案:A .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答案:A 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 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A.假设检验 B. 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答案:C 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D 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 B.1956 C.1967 D.1970 答案: C 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A.枕皮层 B.额皮层 C. 顶皮层 D.颞皮层答案:D 10 R 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 D.360 答案: D 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答案:A 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锐敏度实验法 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A 答案: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 B.A.减法反应时实验开窗实验 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答案:B

最新认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认知心理学试题B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2“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3“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 4.( )于1967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艾宾浩斯. B.托尔曼 C.奈瑟尔 D.巴特凯特 5.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 D.360 6.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 A.减法反应时实验 B.开窗实验 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 7.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前注意阶段()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 8.当读者知觉一个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单词的字母的各个特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结合来确认字母,再将字母结合起来而形成单词,这样一种知觉的加工方式叫做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 9.根据( ),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10.可以证明被试仅仅根据少数几个关键的几何离子就可以迅速而准确的识别物() A模板匹配理论B成分识别理论C特征分析理论D原型匹配理论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 根据知觉的认知理论,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A.知觉过程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 B.知觉是获得感觉信息意义的过程 C.知觉既具有直接性质,也具有间接性质 D.知觉是直接从环境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 E.知觉是现实刺激和已贮存的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关于选择性注意,正确的说法是 A.声音之间物理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其中,最有效的线索是位置的物理分离 B.按照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 C.按照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仅仅在输入的物理特征水平上操作D.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属于晚期选择模型 3. 属于日常记忆研究关心对象的课题是 A.短时记忆中材料的编码方式 B.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 C.前瞻性记忆 D.自传记忆

智慧树知到 《认知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Neisser于年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956 B:1967 C:1966 D:1879 正确答案:1967 2、Newell和Simon(1972)认为:信息加工就是操纵的过程。 A:符号 B:表象 C:语言 D:命题 正确答案:符号 3、任何一种心理现象同时也是认知现象或认知活动。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很多认知活动都是快速的、简单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信息加工取向的认知心理学注重人脑与计算机的类比,能够很好地解释人类对复杂认知任务的完成。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二章 1、组块设计的缺点之一是由于刺激不能随机化,可能会引起被试的期待反应。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为___,这些神经元的特点是顶树突较粗且排列整齐,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电位形成开放电场。 A:锥体神经元 B:单极神经元 C:双极神经元 D:星状神经元 正确答案:锥体神经元 3、两个半球结构对称,功能各自独立,不进行沟通联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过记录脑电波并叠加形成的ERP发现,注意的效应在70-150ms就可以产生影响,这是晚期注意存在的证据。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突出优点是高空间分辨率,功能性磁共振的突出优点是高空间分辨率。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三章 1、直接知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Bruner B:Biederman C:Gibson D:Gregory 正确答案:Gibson 2、ERP研究发现,与物体相比,对面孔加工比较敏感的成份是N170。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间接知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Bruner B:Gregory C:Biederman D:Gibson

《认知心理学》复习题.doc

《认知心理学》复习题一、选择题 1.(B)被西方学者认为是“医学之父”。 A.亚里士多徳 B.希波克拉底 C.康徳 D.洛克 2.()理论既是唯物的乂是唯心的,说到身体,它是唯物的;说到心灵,它是唯心的。 A.心身二元论 B.—元论 C.存在主义 D.想象学 3.O是心理学历史授悠久的学派。 A行为主义B联想主义C精神分析D人本主义 4.()用联想来解释心理现彖。 A行为主义B联想主义C精神分析D人本主义 5.()不是联想主义的代表人物。 A霍布斯B休谟C洛克D弗洛伊德 6.()把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 A艾宾浩斯B休谟C洛克D弗洛伊徳 7.《论记忆》是()的名著。 A艾宾浩斯B休谟C洛克D呢洛伊德 &艾宾浩斯没有研究以下()关于记忆的问题。 A保持与重复次数B保持与学习方式C保持与音节间隔长短D元记忆 9.()提出动物的基木学习方法是“尝试错谋”学习。 A桑代克B洛克C康徳D休谟 10.下列()项不是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基木定律。 A准备率B练习律C联想律D效果律

11.()将人类的学习分为四类。 A桑代克B华生C休谟D洛克 12.结构主义产生于()。 A徳国B美国C英国D法国 13.()出现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名实验科学。 A行为主义B结构主义C联想主义D机能主义 14.()提出关于“裂脑”的研究。 A苛勒B斯佩里C华牛:D休谟 15.机能主义学派利格式塔心理学派是强调()的两个来源。 A信度B效度C牛态效度D坏境效度 16.下列()不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B实验法C自我报告法D强化法 17.()的关键是让被试在自然气氛下自由活动,不对他们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A观察法B实验法C 口我报告法D强化法 18.()是最有牛态效度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B实验法C自我报告法D强化法 19.()是最能说明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A实验法B观察法C自我报告法D强化法 20.下列()不是实验法应控制的变量。 A自变量B协变量C因变量D干扰变量 21.“摘苹果比喻”是为了解释注意的()模型。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 答案:D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答案:B 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C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 .

答案:A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 答案:A 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A.假设检验 B.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 答案:C 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D 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 B.1956 C.1967 D.1970 答案:C 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 .

A.枕皮层 B.额皮层 C.顶皮层 D.颞皮层 答案:D 10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 D.360 答案:D 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锐敏度实验法 答案:A 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式叫做 A.减法反应时实验 B.开窗实验 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 答案:A 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 .

最新教育心理学试卷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由加涅等人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型包括哪些成分? 答: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心理学家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关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一些模型。由加涅等人提出的一个信息加工模型代表着认知心理学家们对信息加工过程的一般观点。 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 第一个成分是信息贮存库,这是一些资料库,用来保存信息,相当于用来贮存信息的计算机磁盘。信息加工模型中的信息贮存库包括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第二个成分是认知加工过程,即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换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内部的智力活动,相当于计算机中用来发布指令、转换信息的各种程序。在信息加工模型中的认知加工包括注意、知觉、复述、组织和检索等。 第三个成分是元认知(meta cognition),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包括个体拥有的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元认知控制并协调着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移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各种认知加工过程。 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答:不管是常规性问题解决,还是创造性问题解决,大多都经历相同的过程,心理学家将这一过程分为四步:理解与表征问题、选择方法、执行方案、评估结果。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常规性问题解决的差别在于前两个步骤。 (1)理解与表征问题。学生在课堂中不能解决问题往往就因为没有理解问题。 (2)选择方法。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它了。在这里,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就存在差别了。清楚规定的问题往往通过“算法”来解决。算法就是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特定步骤,或可对问题进行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含糊规定的问题(也包括一部分清楚规定的问题)需要用“启发法”来解决。启发法就是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它途径。无论是简便的公式,还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但算法又不能取代启发法,因为一是有些问题没有算法或尚未发现算法;二是一些问题虽有算法,但不如启发法迅速简捷。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北京大学出版社)

1.绪论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信息加工观点将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的模型,企图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出某种统一的解释,发现一般的信息加工原理。 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相加因素法实验: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使用相加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开窗”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出声思考:当个人在进行思维时,让他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 2.知觉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模式识别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模板说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由于每个模板都与一定的意义及其他信息相联系,受到识别的模式便得到解释或其他的加工。 原型说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原型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比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当刺激与某一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刺激纳入此原型所代表的范畴,从而得到识别。 特征说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 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 3.注意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1958)原理:人的神经系统容量是有限的,当外界大量信息通过神经通道时,由于其超过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容量,所以需要一个过滤机制,这在信息传递中起了个关卡的作用,使某些信息得到选择和保证,到达皮层中枢作出反应。 衰减模型特雷斯曼(1960)原理:信息不仅仅是通过一个通道,而是通过两个通道,但其中一个通道被加强,另一个通道的信号则逐渐减弱,从而难以激活其最低感觉阈限值而不被

2016年心理学题库与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15.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亚里士多德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所谓实质性联系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表象、概念、命题建立内在联系;非人为联系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表象建立的符合逻辑关系的联系。) 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它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3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 4连续接近技术: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 5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6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指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8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法则,即指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9图式:图式是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以帮助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11概念同化:用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让他们利用已掌握概念来理解。 12观察学习:也叫“替代学习”,就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行为。 13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4正迁移:在学习的迁移中,一种学习可能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的作用。 15特殊学习迁移:是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 16高路学习迁移:有意识的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 17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此外还有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 18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19发现学习: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发现学习的首创者是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 20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他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1智慧技能学习: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22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 2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认知心理学假定,人的认知结构是在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程度上按层次组织的。当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时,新学习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旧知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 24认知地图:根据一个典型的实验即训练小白鼠走迷宫到达食物箱,托尔曼认为:白鼠之所以能选择最接近于食物的路线,是因为白鼠学会的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应动作,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建立一个完整的“符号—完形”模式。 25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 26学习的顿悟说:这一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是苛勒,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首先,学习不是简单的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路的联结活动,而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其次学习过程这种直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 二、简答 1.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1.斯金纳认为,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后者是由其结果控制的。而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的行为。 2.强化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正强化:有机体行为的结果(刺激)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负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 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一直此类反应的过程。 消退: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3.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运用 行为塑造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的行为可以通过塑造而获得。塑造是指通过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这种方法也叫做连续接近。 程序教学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逐渐加深,

认知心理学试题

2001年认知心理学 一、单选 1.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研究是() A 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完成 B 由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 C 由艾宾浩斯完成 D 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完成 2.按照特征整合理论() A特征登记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 B特征登记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特征登记和整合都需要注意 D特征登记和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 3.早期的关于注意的实验,所采用的流行的实验范式 A事件相关电位测量技术 B跨通道启动技术 C眼动记录技术 D双耳分听技术 4.大量研究表明,非追随耳中的信息能够加工到语义水平,这方面的证据支持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作用理论 C晚期选择理论 D特征整合理论 5.自我参照效应支持 A多重存储模型 B加工水平途径 CTulving的(1972)的情节和语义记忆模型 D平行分布加工途径 6.从发展的角度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语义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程序性知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 B语义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程序性知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 C程序性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语义记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 D程序性知识在婴儿最先发展,接着是情节记忆,最好才是语义知识 二OO二年上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认知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分,共10分)

1.下面的四种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研究中,不能安全地用于人类研究的是( ) A.PET扫描技术B.fMRI技术C.ERP技术D.单细胞记录技术 2.在成分识别理论中,简单的三维形状被称作 ( ) A.模板B.原型C.局部特征D.几何离子 3.Welford将短SOA条件下,被试对第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 ) A.心理不应期B.负启动C.负启动反转D.返回抑制 4.右半球顶叶受损的视觉忽视病人,在划线测验中( ) A.只划左边的一半B.只划右边的一半 C.只划上边的一半D.只划下边的一半 5.Atkinson和Shiffrin的多重存储模型假定,短时记忆中的言语信息( ) A.以视觉形式编码B.以听觉形式编码 C.以语义形式编码D.以命题形式存储 6. 下面属于程序性记忆的是( ) A.猫能捉老鼠B.后天晚上开会 C关于如何打网球的知识D.两天前在动物园看见过大象 7.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 ) A.事件相关电位(ERP)测量技术B.跨通道启动技术 C.双耳分听技术D.句子核证技术 8.对于普通人的语义记忆来说,具有特殊地位的是( ) A.基本范畴B.上位范畴C.下位范畴D.原型 9.“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 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10.在Posner和Raichle(1994)的PET扫描实验中,要求说出所看到或所听到的词,这属于( ) A.一级水平任务B.二级水平任务C.三级水平任务D.四级水平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关what和where通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hat通路从枕叶向顶叶上行,主要负责加工视觉刺激的颜色,形状和特征。 B.what通路从枕叶中的初级视皮层向颞叶下行,主要负责加工视觉刺激的颜色、形状和特性。 c.vhere通路从枕叶中的初级视皮层向颞叶下行,主要负责位置和运动信息的加工D.where通路从枕叶向顶叶上行,主要负责位置和运动信息的加工 2.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当任务容易时,人倾向于使用( ) A.平行加工B.系列加工C.自动加工D.控制加工 3.关于多重存储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重存储模型特别强调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分开存储 B.多重存储模型特别强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开存储 c.多重存储模型特别强调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开存储 D.多重存储模型有时也称作双重记忆模型 4.下面属于内隐记忆测验的是( ) A.人自由回忆B。词干补全启动C。再认D.偏爱测验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认知: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它是人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题)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认知心理学的起源: ●19世纪心理学的发展 1.冯特:心理学应该使用一种内省的技术,研究心理过程。 2.艾宾浩斯:无意义音节(如“DAP”),重学时的节省。 3.威廉.詹姆斯:更喜欢通俗的途径,他重视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的心理问题。 ●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 1.华生:行为主义。统治美国心理学近半个世纪。 ●认为内省法过于主观,是不科学的,意识太模糊,以至于不能恰当地进行研究。 ●拒绝研究隐含的过程,因此,心理活动的研究当然受到了阻碍。 ●强调概念应该小心地、仔细地进行定义。对当前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格式塔心理学 ●在欧洲大陆产生影响 ●强调人有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 ●强烈反对内省技术将经验分析成分开的各种成分这种做法 ●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3.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 ●拒绝艾宾浩斯的实验法 ●使用比较自然的、有意义的材料,如长篇小说 当代认知心理学出现的背景及有什么影响因素: ●背景: 1.把1956年9月11日定为认知心理学的生日。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67年Ulric Neisser出版了《认知心理 学》。 ●影响因素: 1.对行为主义的观点越来越不满意。 2.乔姆斯基,拒绝语言获得的行为主义途径,而强调心理过程。 3.20世纪50年代末期,人类记忆研究开始兴旺起来。 4.皮亚杰建构了新的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儿童如何发展对概念的鉴别。 5.信息加工途径,即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信息加工途径有两个重要的成分。一是心理过程能过通 过与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当前的认知心理学: 生态学效度是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计算机模拟与纯粹的人工智能的区别: ●纯粹的人工智能是一种探索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途径。 ●计算机模拟试图将人的局限考虑进去。计算机不能模拟任务,也不能模拟人在语言学习、识别日常情景中的 物体,或者通过类比其它情境来解决问题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能力。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段: ●脑损伤病人的研究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扫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事件相关电位(ERP) ●单细胞记录技术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一、二章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 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使用 2.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或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3.认知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的心理学研究理论 4.内省: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主义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5.信息加工途径:来自于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心理过程与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得到更好的理解,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页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7.认知科学:是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领域,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8.认知神经科学: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 9.脑损伤:涉及组织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 10.PE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扫描认知活动和血流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 11.MRI:磁共振成像,通过让强但无害的磁场穿过被试头部,采集来自某些分子的射线,这些分子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最终采集一系列脑图像 12.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用时更短,费用更少的细致血流图像 13.ERP:事件相关定位,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又叫诱发反应电位技术 14.单细胞记录技术: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经元,来研究动物脑和神经系统的特征 15.人工智能:AI通过创建计算机程序,来让计算机显示出典型的只和人类相联系的只能行为,一种探索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途径,考虑两个主题,语言和问题解决 16.计算机模拟:将人的局限考虑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17.PDP途径:平行分布加工途径,认知过程从网络角度来解释,这种网络把像神经元一样的单元连结在一起 18.联结主义:平行分布加工途径又叫做联结主义和神经网络 19.平行加工:信息加工时平行和分布式的 20.系列加工:一系列离散的操作,只有一个步骤完成了,系统才会进入到下一步 21.节点:大脑皮层区域里,神经活动的部位,节点是相互联系的 思考题 1.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和了解认知心理学这门学科 答:a.认知是人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b.对认知心理学的了解,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心理学的其他一些研究领域 c.能帮助我们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的大脑或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d.给我们启示,告诉我们如何改善我们的认知技能 2.试比较内省法、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与认知途径,在对高级心理过程的强调上有何区别 答:内省法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的报告他们自己的感受,精确地辨别这些感受,并尽可能客观的报告这些感受。冯特的仔细的严格的方法,在很多方面类似今天的认知研究,不过冯特特别指出,像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这样的高级心理过程,不适合用内省技术来研究 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他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