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笼养肉鸡育雏管理要点

现代笼养肉鸡育雏管理要点
现代笼养肉鸡育雏管理要点

1 认真整修笼具和提前预温

育雏笼每使用一次均有或多或少的损坏,就是崭新的笼具也会由于挡板调节不当、水线处缝隙较大等致使雏鸡入舍后1-2天很容易钻到笼外或串笼,这样不仅影响鸡只的生长发育,有时还会造成公母雏之间的混群。使我们繁忙的育雏工作更加手忙脚乱、疲惫不堪,这一情况是我们笼养育雏时经常出现的。因此在育雏前必须对笼具进行彻底的检查修理,确保雏鸡放入后无跑鸡、无串笼、无挂伤、无卡死鸡只的现象发生。

大多鸡场笼养育雏前的准备工作均较紧张,大家都知道育雏前要预温,但是没有提前预温足够的时间,鸡舍温度未达到要求的29-33℃,会使育雏前两天温度偏低,等到第2-3天后温度才升上来。这样雏鸡受凉,发生感冒、下痢,进而影响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发育,甚至对鸡群的生产性能产生长久影响。育雏第一周内,最好在笼内铺上消毒过的耐用纸,这样就像给初生婴儿戴肚兜一样,可以防止腹部受凉,这对减少腹泻或诱发其他疾病都有益处。每天应更换垫纸一次,并将用过的纸烧掉。

2 入舍时避免热应激

雏鸡到场卸车后,管理者为了确保每个笼内的鸡数一致,会让工人很认真的清点鸡数,而许多工人又是新手,只会两只、三只地慢慢放鸡。而这时往往将3-4个鸡盒落在一起连鸡盒盖都不打开,使盒内温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升到40℃以上,造成严重的热应激。通过对雏鸡采食量变化的观察,发现雏鸡发生热应激的临界温度是35-36℃,如果温度达到40℃,卵黄中的水分8-10h就会耗尽造成脱水。所以雏鸡如有短暂的热应激,即使对成活率无影响,也会影响鸡只的增重,而且这种体重上的影响在此后的生产性能表现上一直存在,难以弥补。

实际生产中,我们的正确做法是:将鸡盒均匀放置在鸡笼前,安排专人先打开盒盖(尤其夏季),其他工人迅速放鸡,抱起鸡盒,一侧放在第二层笼的料槽上,另一侧用自己身体的胸腹部顶住,腾出双手,左手抓两只、右手抓三只,同时放入鸡笼,一次就能放五只,这样五、十、十五……清点鸡数又快又准确。

3 提供平稳、均衡的温度

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前三天育雏温度应达33℃-35℃,4-7天每天降1℃,周末达29℃-31℃,以后每周降2℃-3℃,6周龄时降到18℃-24℃即可。降温一定要缓慢进行,并根据雏鸡体质、体重、季节变化来决定,注意不要使舍内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温度是否适宜,除观察温度计外(温度计要挂在育雏舍内与雏鸡背等齐的高度。不要离热源太近,也不要放在边角地方),更主要的是根据雏鸡的表现、动态和声音来衡量,尤其是夜间,雏鸡处于睡眠状态,休息不动,所需温度就应该高1-2℃。平时虽然可以利用温度计来检测舍内温度,但温度计有时会失灵,完全依靠温度计来判断温度是不正确的。

一般笼养育雏均采用最上面两层放鸡,这两层之间的温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较常见的是鸡舍前端,离炉火较近的区域温度较高,鸡舍后面、风机口处温度较低,严重时这两处温度相差4-5℃,再加上两层间的温差,这样当前面上层温度适宜时,远离热源的下层鸡只表现:聚堆打盹、不愿活动、食欲不佳,尤其晚上更加明显,将所给饲料统统压在身下。这时有的工人用手或器具不停拍打鸡笼,以期雏鸡起来采食,这种做法是徒劳无用的,往往前面刚拍起来,转眼鸡又爬下了。假如及时升温,但又会出现这些低温处的雏鸡活动自如时,而

高温处的雏鸡又因温度过高张口呼吸了。因此,我们在设计热源和进热风的管道时,应充分考虑以上温差的问题。放置雏鸡时尽量放在最上层,以免温差太大给我们的雏鸡带来无法避免的损失。同时可在舍内加热循环风机并结合免疫、称重等工作进行上下、左右调整倒笼,把温度不均衡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确保鸡群的均匀度和成活率。

4 保证适宜的湿度

育雏前两周湿度要求达60%-70%,湿度对1-2周龄的雏鸡影响尤为明显,前三天雏鸡感受的湿度应达到70%左右,每天应检测育雏舍内的湿度。早期易发生湿度较低的现象。若湿度过低鸡水分散失带走部分热量,从而感觉到的温度也较低,在32℃情况下也可引起扎堆现象,而且雏鸡体内水分消耗过大,体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此外湿度过低舍内空气过分干燥、灰尘量大,不仅易诱发呼吸道病和球虫免疫失败,还会致使雏鸡羽毛生长不良、均匀度差、脚垫干裂腿病增多。早期可以通过向地面洒水或加热蒸发水蒸气来增加湿度。

随着鸡只的生长,2周后相对湿度有所下降(55-60%),然而后期容易出现湿度较高的现象:夏季高温高湿,雏鸡散热困难,易引起体温升高甚至中暑;冬季低温高湿会增加雏鸡的蒸发散热量,使其感到更冷。此外,湿度偏高还易导致雏鸡羽毛粘连、污秽,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易诱发球虫、大肠杆菌、腿病和呼吸道疾病。随着雏鸡体重增加,可通过加强饮水管理、防止漏水洒水、勤清鸡粪、疏散密度以及加大通风量来降低湿度,切忌将饮水器中的剩水直接洒到地面。

5 加强通风管理

雏鸡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耗氧量大。通风不仅排除舍内有害气体,保持舍内空气新鲜,给雏鸡提供充足的优质空气,还可以调节舍内温度、湿度和降低粉尘含量。育雏期需要高温,尤其在冬天很显然和通风形成矛盾,我们应灵活处理好通风换气和保温的关系。在日常通风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需要通风时应把舍温先升高1-2℃,这样通风后才能保证温度不致于降的太低,尤其在冬天。还可在喂料后半小时进行通风,因食后体增热,鸡不易受冷刺激而感冒。对于自然通风的鸡舍,打开天窗是向外排除有害气体,开侧窗是向舍内冲入新鲜空气,二者不可互相代替,只有舍内空气对流才能起到通风作用,并且舍内不能有死角。秋冬季节通风时应看风向,迎风面窗口开小些,背风面开大些,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到鸡身上,注意鸡舍排水口的贼风入侵。窗口大小随天气变化调整,不可突然大幅度变化,以防鸡群发生应激。通风时间最好选择在舍外温度较高的中午前后。

6 设计正确的光照方案

刚出壳的小鸡视力差,特别是出壳后的前三天,为保证采食和饮水采用24h光照,最佳照度为30-60勒克斯,从第四日龄开始,每天减1-2h,在第一周末体重达标后,从第二周开始,严格准确地给鸡只定料量,每天从开始给料直到雏鸡全部吃完,中间不间断饲料的供应,关灯的时间在吃完料至少一小时后。也就是说改掉通过减光来控制摄入量的做法。这样通过雏鸡采食速度的加快,光照也逐渐减下来。大约在10-14天光照降到8h,光照强度为10-20勒克斯,如出现啄羽应降低光强。下层笼的光照强度也一定要达到。

7 保持合理的密度

有的管理者为了降低育雏成本,将本应两栋育雏的鸡只,先放在一个栋育两周再分群,这样雏鸡在笼内刚能转过身,密度达到怎样程度可想而知。首先致使许多弱鸡失去采食饮水的机会,其它鸡只采食饮水也不均匀,提高均匀度就无法谈起。其次舍内空气污浊,易感染疾病,如呼吸道病、腿病、啄癖等,死亡率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一味加大育雏密度是一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的错误做法。

笼养育雏2周后密度就会明显变大,这时就应及时扩群,但此时最易出现问题,因为最上层比最下层温度一般高2-3℃,刚开始扩群时应在最上层水平扩,然后再往第二层扩,挑出笼内较大的鸡只放在第二层,并保证第二层温度不低于27-28℃,最下层要三周以后再扩到,并且温度要在24-26℃,这样通过及时扩群的方法使雏鸡饲养密度更加科学合理,也为提高均匀度奠定基础。

8 科学的饲喂管理

8.1 选用优质的育雏料

雏鸡用料最好用营养丰富,易于啄食和消化的全价颗粒料。可以饲喂粗颗粒的粉料,但最好饲喂颗粒破碎料。无论采用什么料其颗粒粒度应均匀,否则鸡只调选适合自己的饲料就很难达到体重标准。通过实践证明用破碎料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大大好于粉料。

8.2 更新方法及时开食

雏鸡开食时间早晚直接影响到肠道发育速度、肠道长度以及食欲的培养。所以开食应做到即迅速又集中,最好的办法是在笼内铺干净的硬纸、料袋或塑料布,在上面撒1-1.5cm

厚的饲料供雏鸡开食,若料少只能有少部分鸡只在第一时间吃到料,这就人为造成开食不统一。并且在雏鸡到达前就加好料和水,水料同时供给。我们发现如果用小料桶开食,雏鸡食欲不旺,有的雏鸡甚至4-5小时后都没吃到料,当把小料桶拿出来铺上料袋撒上料,不到2小时全部雏鸡均能吃上料,喝水也快。因此这种开食方法比单独使用小料桶效果要好,尤其在极端天气情况下,雏鸡经过长途运输状态不好时,这种开食法效果更好。当所有雏鸡都吃上料后(约48小时),就可以换成小料桶。开食良好的标志是:在入舍8h后有80%的雏鸡嗉囊内有水和料,入舍24h后有95%以上的雏鸡嗉囊丰满合适,否则以后很难生长的较理想。

8.3 及早抓均匀度工作

将来自不同周龄的雏鸡分开饲喂,因其大小不一致这样可减少它们之间的竞争。其次雏鸡入舍后,在保证供给它充分的饲料和饮水前提下,应仔细挑选出开食不好或状态不佳包括个体较小的鸡只,放入温度较高的笼内单独饲养,给与精心照顾。随着日龄的增长在完全定量给料前,对这样的鸡只适当多给些饲料,使其体重尽快赶上大群。另外每次调整鸡群数量时,别忘了要同时调整相应的料量,即保证供给每只鸡相同的料量。

第一周体重达标后,就严格准确地给鸡只定料量,喂料做到快、准、匀。饲喂方式是每天从开始给料直到雏鸡全部吃完,中间不间断饲料的供应,从第3周开始采用“6-1”限饲法,4-13周采用“5-2”限饲法。在第二周换育成料时应逐渐过渡,并充分考虑饲料品质的

改变对雏鸡增重的影响。从第二周开始,应控制好雏鸡的均匀体重,注意每周的增重不要低于标准,超过标准也让其保持而不要急于往标准拉,这样理想的体重是四周末超出标准

30-50克即可。

保证采食均衡:雏鸡在2-3周由小料桶换为料槽时,往往是料槽中有料,但小料桶早就没有料了,因吃料槽中料的鸡只少,这部分雏鸡的采食量会高于其它鸡,1周后就会成为超重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料槽中应少加料,并且小料桶一旦没有料就应加,保证同时都有料,同时吃完料。可以在每天下午料槽中90%的料已吃完,就把料倒出到小料桶,一般过渡3-5天左右就可以用料槽饲喂。

9 做好饮水管理

雏鸡到达前1h将清洁新鲜的温开水加到饮水器中。雏鸡到场后稍加休息就及时放入育雏舍即开始饮水。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和提供能量,可在饮水中加3-5%的葡萄糖或电解多维。但是在雏鸡经过长途运输或炎热季节引起体内脱水的情况下,第一次饮水中最好不加葡萄糖。另外,用葡萄糖水的时间应以1-2h为宜,浓度也不要过大。否则会加重脱水的程度,同时雏鸡沾到后会发生羽毛黏连,极易引起感冒,这还要求我们在加水时最好不超饮水器的1/4处。开始时可以先教部分鸡只饮水,并逐只帮弱雏饮水。随时检查雏鸡嗉囊,如没有硬嗉,说明饮水充足,不然继续改善饮水管理。

随后饮水中可以加抗生素来预防细菌感染。开口药应选择内服吸收好、广谱抗菌、对内脏器官损伤小的药物。目前喹诺酮类是首选药物,也可以选用其他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纳、丁胺卡那等,但这些药的临床效果不如前者好。若有早期细菌感染在饮水中加药效果不明显时,可以选用庆大霉素或利高霉素等药液进行皮下注射。

笼养育雏时因所用的饮水器较多,每次加水工作量都较大,这样工人在加水时往往一次在饮水器中加许多水,有时雏鸡饮6-7小时还未喝完,虽然饮水器中有水,但已变的污浊不新鲜,水温也与舍温相差无几,雏鸡更不愿饮用。因此我们应每2-3小时换一次水,在每次换水时将旧水倒掉并对饮水器进行清洗,饮水器每天刷洗消毒一次,保证鸡只有充足新鲜清洁的饮水。另外在饮水免疫前对饮水器进行彻底的清洗,确保饮水中无消毒药残留。

训练雏鸡从真空饮水器完全过度到乳头饮水器:许多管理者认为雏鸡第一天就使用乳头饮水器了,完全没必要再训练。其实,总有一部分雏鸡一直在使用真空饮水器,如果真空饮水器断水后而工人没有撤走之前,雏鸡不会找水而一直等水来,这样就会影响鸡只的饮水。所以我们从4-5天就训练雏鸡使用乳头饮水器,正确的方法是:第4天真空饮水器上水3次,每两次之间间隔2小时,利用间隔时间撤出饮水器,不让雏鸡看见,部分雏鸡就会找乳头饮水器饮水,第5天上水3次,间隔时间为3小时,水线保持有水,第6-9天每天早上加水一次,水饮完后就撤出真空饮水器,下午检查雏鸡嗉囊软硬程度,如无硬嗉,以后真空饮水器就不再使用,全部过渡到使用乳头饮水器。

10 加强日常管理

10.1 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由于雏鸡抗力差,一旦发病则传染快控制难、死淘率高损失大。因此做好卫生防疫消毒工作是育雏成功的保证。首先根据供雏种鸡的防疫情况和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并按照程序认真操作,确保免疫效果。其次搞好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一切工作人员无特殊情况严禁离场,离场返回经更衣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10.2 认真观察鸡群

笼养育雏密度较大,每次喂料时均要看鸡群对饲料的反应,如采食速度、争抢程度、采食量是否正常等。定期观察雏鸡精神状态、食欲情况、羽毛脱换和色泽、粪便形状和颜色、环境变化等。晚上在关灯半小时后静听鸡的呼吸是否有异音。通过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0.3 认真记录

每天按时记录当天的存栏数、死淘数、耗料数、饮水量、采食时间、温度、湿度、通风、光照、消毒、免疫、用药、称重、等情况做一个详细全面的记录,以便在生产中发现异常,查找原因尽快解决问题,还可以积累资料和丰富经验不断总结和提高。

10.4 充分调动工人积极性

在育雏前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增强工人好奇心、积极性和责任感。并根据以往批次积累的资料和经验,制定出当批鸡的成活率、均匀度、体重、耗料量和用药量等重要指标,做到奖罚分明、奖勤罚懒。这样可以促使工人挖掘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笼养肉鸡饲养管理如何做

笼养肉鸡饲养管理如何做 1、消毒 雏鸡进场前5天彻底清洗消毒,避免用火碱等有腐蚀性的消毒液,防止设备损坏,然后用甲醛熏蒸,并将门窗封严,24小时后开窗通风,此时进出鸡舍的人员一定要严格消毒,以免破坏消毒效果,对料槽、饮水器清洗消毒,雏鸡到场后。 每天清扫地面,减少灰尘和鸡绒毛对呼吸道的刺激,以后每隔一天要对全场带鸡消毒,可选几种消毒液交替使用,消毒时要避开疫苗接种期24小时以上。 2、温度 立体养殖上、中、下三层鸡笼有温差,而且室外温度越低,温差就越大。 育雏一般都在最高层,因为最高层温度最高,这样有利于节约热能。 雏鸡进场芝第一天,温度控制在33~34℃为宜,也可根据雏鸡状态调节温度。 温度适宜时,鸡群分布均匀,活泼好动,食欲旺盛; 当温度变低时,缩颈弓背,向热源集中。 互相挤压,身体发抖; 当温度过高时,饮水量增加,食欲减少,呼吸加快,颈部羽毛有水浸样。 在第一周,温度降至30~C,以后每周下降2℃,立体养殖密度大,要比平养温度低1~2~C,应避免造成热应激而买食量下降。 3、分群 立体养殖肉鸡多采用整体育雏,当雏鸡密度过大时要适时分群,确保雏鸡体重均匀,第一次分群一般在12~16日龄,分群过早,由于体型太小,容易在育成笼缝隙中钻出,还会造成空间浪费,从而浪费能源。

第二次分群,在25~28日龄,分群时采取“留弱不留强”的原则,体重大的健雏放在下层,弱雏留下。 夏季由于温度高可适当提前分笼,冬季由于鸡笼上下层温差大,可适当推迟分笼时间,并且下层笼中多放一只,以减少上下层的温差。 4、通风 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通风,合理的通风,能排除有害气体、控制温度,降低腹水症、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等病的发生,立体养殖单位鸡舍面积的密度大,所以通风更重要,雏鸡进场后24小时内由于整体育雏空间大,可以不通风。 随着鸡龄的增大,逐步增加通风量,调整进风口位置和大小,白天、夜晚,阴天、晴天,春夏、秋冬,要适时不断调整,达到舍内空气无异味、不刺眼、不缺氧、较舒适的感觉,给鸡只创造良好的生长空间,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5、设备使用 大、中型养鸡场都具有先进的设备,但光有先进的设备,不一定能养好鸡,随着规模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失败也屡见不鲜,其关键在于人和设备的有机结合,操作员不但要熟悉设备的原理,还要勤观察。 因为温控器与鸡舍内温度的数值有一定的误差,要把这个误差值调到最小,这样才能使鸡舍的温度调到鸡最适宜生长的温度。 另外,操作员一定要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及鸡在各阶段的饲养程序,并能及时发现和维修设备出现的故障,一旦设备使用不当或设备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6、饮水 鸡苗进舍后确保2小时内能饮到水,对部分弱苗,可用人工蘸嘴的方法让其饮水,目的是让雏鸡尽快学会喝水。另外自动饮水器的高度要适中,滴头太低,雏鸡就会站在滴头的接水杯中而弄湿,滴头太高,弱雏饮不上水;

肉鸡的育雏管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养好肉鸡,育雏管理是中心环节。特别是雏鸡出生后的前3天尤为重要,管理环节中任何失误都会影响鸡只遗传潜力的正常发挥。在实际生产中,这些环节的管理很容易被忽视。为了确保鸡群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鸡舍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通风等)、雏鸡的开饮和开食,对雏鸡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虽然生产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然有很多养殖者忽视这些问题。 一、温度 温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肉鸡的健康生长和饲料利用率。在育雏的前5-7日龄,雏鸡基本没有自我体温调节的能力。当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时,雏鸡的体温也随之升高或降低。只有当鸡只的体温维持相对的恒定,才能确保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代谢水平,获得最优的生产性能。 1、育雏温度一般在33—35℃,切忌不能忽高忽低,上下不超过3度,否则容易产生冷应激,引发鸡只呼吸道疾病。 2、温度计是控制温度的主要工具,温度计摆放位置一定要合理,网上平养的鸡群,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在网床下10cm左右。防止网床下方温度偏低,使鸡只腹部受凉。 3、实际生产过程中要看雏施温,鸡群状态和温度计的只是数据结合考虑。看雏施温,以鸡群中有3%-5%的鸡张口呼吸,少数鸡只两翅张开平铺于地为准。这时,鸡群感到最为舒适,舒适的表现是鸡群很安静无不快的叫声。 若温度偏低则鸡只聚堆,分散不均匀,身体不展;若温度偏高,张口呼吸的鸡只较多。温度过高,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多,生长缓慢;温度过低,卵黄吸收不良,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增加饲料消耗;温度正常,鸡只分布均匀,在育雏室内呈星型分布,来回悠闲走动。 4、地面平养应注意垫料厚度,因为鸡趴在地上,感受的是地面温度。 5、在进雏前两天,开始试温,①注意检查炉子是否好烧,有无烟倒烟现象,鸡舍各处受热是否均匀;②避免进鸡后再升温给鸡带来冷应激。 二、湿度 育雏期间,湿度要求控制在65%--70%。雏鸡腹部没有羽毛,脐孔没有完全闭合。卵黄中的营养物质是雏鸡早期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母源抗体的供给场所。湿度过低,会使卵黄囊中的水分过快蒸发,致使卵黄吸收不良,影响成活率和鸡只的健康。 1、湿度与温度有关,夏季越湿越热,冬季越湿越冷。 2、通风与湿度关系密切,舍内外气体交换越快湿度越低。 3、避免高温低湿,高温低湿易使鸡脱水、影响卵黄吸收,易得异物性雏鸡肺炎。 4、避免低温高湿,低温高湿易使鸡只受凉,微生物容易孳生,氨气增多,容易发病。解决的办法是提高温度,加强通风,经常打扫粪便和更换垫料。 5、加湿的办法有蒸发水蒸汽或者喷洒温水,如果舍内潮湿需要加强通风来降低湿度。 湿度控制不当最易发生的疾病是:湿度过大易引起球虫、大肠杆菌、法式囊、葡萄球菌等,湿度过小易引起MG、IB等呼吸道疾病。MD也是早期的舍内卫生管理不良,湿度小,舍内粉尘、羽毛在空气中过多造成的早期感染。 三、密度 密度过大,鸡只应激大、空气质量差、潮湿、抵抗力下降,易发呼吸道、大肠杆菌病和秋虫等疾病。 饲养密度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每平方米面积养多少只鸡; 2、每只鸡占有多少料桶位置; 3、每只鸡饮水位置够不够; 4、密度的大小还受通风、气温、季节、饲养方式等影响。

肉种鸡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1

肉种鸡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1 2009-05-11 20:43 ●肉种鸡生理发育的特点 ▲ 小雏鸡的组织刚出生时不成熟,必须进一步分化成成长的组织,本过程只有在食欲形成后才能逐步完成。雏鸡采食到营养物质被吸收到大脑的生长区,刺激机体分泌生长素,鸡才能大量采食和生长。 在自然界,老母鸡只有不断地诱导和调教鸡采食才能完成对食物的辨认,而在集约化饲养中发现雏鸡有天生嘬食东西的嗜好,在前3天可以完成对食物的辨别,否则将影响到雏鸡今后的生长。 ▲禽类的组织器官发育的顺序: 消化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N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雏鸡出生24小时后,羽毛、骨骼、肌肉、神经快速发育,至7天基本完成,10天后绝大部分组织由分化的组织变成生长组织。 ▲母鸡一生中有成千上万的不成熟卵细胞,在13周后部分开始发育至23周成成熟的卵细胞,但绝大部分不发育;公鸡在17周后精细胞开始形成。 ▲雏鸡在5日龄前无体温调节能力,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依赖很大,管理不善将对肉鸡一生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雏鸡5天前环境温度高时表现为张嘴呼吸,喉头颤动,5天后才有喘气的条件反射。 ▲肉种鸡各生理阶段生长发育的特点: ※1-10天雏鸡的开食、饮水、温度、湿度等管理对今后生长发育以及均匀度影响非常大,此阶段为肉鸡生长发育的基础。 ※10-12天雏鸡24小时的生物钟开始形成。 ※10-15天为雏鸡的肌腱形成期,如果本阶段管理不善,肌腱发育不良,腱鞘紧,腿病发生率高。 ※10-15天鸡的肠道生长速度较快。 以上器官的发育成熟为今后18-22日龄快速生长做准备。 ※18-22天后鸡开始大量的采食,为22天后肉鸡的运动器官骨骼、肌肉地快速生长做好了准备。 ※22天后肌肉的生长比较快速。 ※22-56天骨骼生长非常快,完成形态、大小的85%,如果本阶段管理不善,易出现骨骼畸形、腿过长或过短的现象。 ※56-84天完成骨骼的95%。 ※1-70日龄鸡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对环境的要求严格,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本阶段为肉鸡的生长反应期。 ※70-105天,本阶段对肉种鸡而言,因为限饲所以对料量的变化反应不明显,而在蛋鸡,此阶段几乎采料量是不变化的。 种鸡从9周第3天开始更换第一根主羽,以后每两周更换1-1.5根,至22周加光时间剩 1.5-2根。 公鸡70-84天性细胞突然增加几千万个就停止下来,从98天后公鸡的性激素快速增加。母鸡体内的卵细胞开始形成雌激素和黄体素,此可使母鸡耻骨间距开张到1-1.5指。 本阶段从生长期转变为生殖阶段,鸡群比较兴奋,对周边的环境变化比较敏感。本阶段对饲料量的反应不敏感,料的多少对体重影响不大。 ※105-161天鸡有进入第二个快速生长阶段,本阶段增重主要以增加脂肪的储量为主,增重模式对今后的生产成绩有着较大影响。如果在119-126天体重每平一周,开产的时间

肉鸡817的饲养管理方法

用量---- 采食量的二倍饮水量除去药物的标量就是该药物的实际用量。采食量的计算方法 蛋鸡 1—20日龄日龄+2g 20—50日龄日龄+1g 50日龄以上50g+(日龄—50)/2 817(肉杂鸡) 日龄x只数/200【50日龄以前】 双A 日龄x只数/100 注:药物的实际用量就重不就轻。 817饲养管理 一、育雏环境 1、温度:进鸡前2天对育雏舍进行预温,舍内温度达到45℃维持30分钟,后降至室温。育雏第一周温度要控制在35~37℃,以后每周温度递减2~3℃直到23~25℃为止。育雏舍温度切忌忽高忽低,要适时通风换气,并根据雏鸡分布状态来调整温度。如雏鸡挤堆,发出尖叫声说明温度过低;雏鸡远离热源或张嘴呼吸说明温度过高;雏鸡安静,均匀分布说明温度适中。 2、湿度一般在10日龄前因舍内温度高、干燥、雏鸡的饮水量及采食量非常小,要适当地往地面洒水或用喷雾器或在火上煮水补湿,将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随着雏鸡日龄增加鸡的饮水量、采食量也相应增加,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60%。14~40日龄是球虫病易发病期,注意舍内卫生防止球虫病发生。

3、密度合理的密度是鸡群发育良好、整齐度高的重要条件。1周龄时以每平方米50~60只、2~3周龄时30~40只、4~6周龄10~14只最好,在保证密度合理的同时也要保证每只鸡的料位和水位充足。否则鸡只抢水、抢料、强欺弱造成鸡群整齐度低,严重影响以后生产性能的发挥。 4、光照前三天24小时光照,以后23小时光照;熄灯1小时防突然停电造成炸群。24小时光照易发猝死症。 5、保持舍内空气清新雏鸡10日龄后随着饮水和采食量的增加,排泄物也随之增多,有害气体如氨气和硫化氢等浓度提高。如果不及时解决,鸡将发生呼吸道、消化道及眼病等,严重者引起死亡。所以要注意舍内卫生,粪便要及时清理,并适当地通风换气,以保证雏鸡健康发育。 二、饮水与开食 雏鸡入舍后,先饮水后开食,一周内忌用凉水,要求饮用温开水。根据鸡的数量设置足够的饮水器具,且要分布均匀、以保证鸡只方便地饮到水。饮水中加入雏乐旺(贝乐健)和黄芪多糖及电解多维等。雏鸡出壳后开饲时间最晚不要超过12~24小时,绝不要人为推迟开饲时间(50%鸡只有采食欲望)。一般每日喂料6次,随着日龄增长,到6周龄时减少到3次。常备清洁饮水,水质要符合卫生标准,饮水器要定期洗刷消毒、即清洁卫生,又减少疾病传播。用水槽或饮水器一定要保持平稳、不漏水、不溢水。 三、正确断喙 断喙时间在7~10日龄较为合适,用断喙器将鸡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指鼻孔到喙尖的距离)。断喙前后2天要在饮水中加入抗菌素和维生素K,起消炎和止血作用。断喙后要将饲槽中料的厚度增加,直到伤口愈合。断喙要在鸡群健康状况下进行,以防更大的应激。 四.药物预防 1—6日龄康成贝健+黄芪多糖 9—12日龄惠农泰畅 +惠通肾 16—19日龄常复欣+惠通肾

大连市肉鸡委托饲养合同示范文本

大连市肉鸡委托饲养合同 示范文本 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Cooperative Parties Reach A Consensus Through Consultation And Sign Into Documents, So As To Solve And Prevent Disputes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Common Interest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大连市肉鸡委托饲养合同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合同资料应用在协作多方为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经过共同商量最终得出一致意见,特意签订成为文书材料,从而达到解决和预防纠纷实现共同利益的效果,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合同编号: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 定,合同双方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经充分协 商,就肉鸡委托饲养事宜订立本合同。 一、委托饲养的雏鸡品种、数量、饲养时间 1.雏鸡品种:___________ 2.饲养时间: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共_________天。

3.数量:计划每批次饲养数量为_________只,合计_________只,夏季饲养只数不少于总数的_____%。列表如下: 批次 进雏时间 进雏数量 出栏时间 备注 成鸡具体出栏日龄根据肉鸡生长情况和产品销售需求而定。 4.乙方向甲方交纳雏鸡保证金_________元/只,共 _______元,由甲方在支付收购款时一并返还给乙方,利息按_______计算。 二、雏鸡、饲料、药物、疫苗等供应规定 1.甲方向乙方提供雏鸡_______只,每只价格_______

笼养肉鸡饲养管理要点

笼养肉鸡饲养管理要点 消毒 雏鸡进场前5天彻底清洗消毒,避免用火碱等有腐蚀性的消毒液,防止设备损坏,然后用甲醛熏蒸,并将门窗封严,24小时后开窗通风,此时进出鸡舍的人员一定要严格消毒,以免破坏消毒效果,对 料槽、饮水器清洗消毒,雏鸡到场后。 每天清扫地面,减少灰尘和鸡绒毛对呼吸道的刺激,以后每隔一天要对全场带鸡消毒,可选几种消毒液交替使用,消毒时要避开疫 苗接种期24小时以上。 温度 立体养殖上、中、下三层鸡笼有温差,而且室外温度越低,温差就越大。 育雏一般都在最高层,因为最高层温度最高,这样有利于节约热能。 雏鸡进场芝第一天,温度控制在33~34℃为宜,也可根据雏鸡 状态调节温度。 温度适宜时,鸡群分布均匀,活泼好动,食欲旺盛; 当温度变低时,缩颈弓背,向热源集中。 互相挤压,身体发抖; 当温度过高时,饮水量增加,食欲减少,呼吸加快,颈部羽毛有水浸样。 在第一周,温度降至30~C,以后每周下降2℃,立体养殖密度大,要比平养温度低1~2~C,应避免造成热应激而买食量下降。 分群

立体养殖肉鸡多采用整体育雏,当雏鸡密度过大时要适时分群,确保雏鸡体重均匀,第一次分群一般在12~16日龄,分群过早,由于体型太小,容易在育成笼缝隙中钻出,还会造成空间浪费,从而浪费能源。 第二次分群,在25~28日龄,分群时采取“留弱不留强”的原则,体重大的健雏放在下层,弱雏留下。 夏季由于温度高可适当提前分笼,冬季由于鸡笼上下层温差大,可适当推迟分笼时间,并且下层笼中多放一只,以减少上下层的温差。 通风 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通风,合理的通风,能排除有害气体、控制温度,降低腹水症、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等病的发生,立体养殖单位鸡舍面积的密度大,所以通风更重要,雏鸡进场后24小时内由于整体育雏空间大,可以不通风。 随着鸡龄的增大,逐步增加通风量,调整进风口位置和大小,白天、夜晚,阴天、晴天,春夏、秋冬,要适时不断调整,达到舍内空气无异味、不刺眼、不缺氧、较舒适的感觉,给鸡只创造良好的生长空间,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设备使用 大、中型养鸡场都具有先进的设备,但光有先进的设备,不一定能养好鸡,随着规模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失败也屡见不鲜,其关键在于人和设备的有机结合,操作员不但要熟悉设备的原理,还要勤观察。 因为温控器与鸡舍内温度的数值有一定的误差,要把这个误差值调到最小,这样才能使鸡舍的温度调到鸡最适宜生长的温度。 另外,操作员一定要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及鸡在各阶段的饲养程序,并能及时发现和维修设备出现的故障,一旦设备使用不当或设备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肉鸡育雏期饲养管理方法

肉鸡育雏期饲养管理方法 (1)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 在选择饲养方式时应考虑肉仔鸡飞行能力差、性情温顺、生长发育快、易发生腿病及胸囊肿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本场的实际条件,在垫料饲养、网上平养或笼养中选择其一。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可提高肉仔鸡成活率及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疾病的发生。 (2)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所谓全进全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饲养同一日龄的鸡,并且于同一天出场,出场后彻底打扫、清洗、消毒。消毒一段时间后(2周左右)再引进下一批鸡,这种制度有利于切断病源的循环感染,有利于疾病控制,便于饲养管理,特别适合肉仔鸡饲养。 (3)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 肉仔鸡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是1—2日龄33—34C,3—7日龄30—32C,第二周27—29℃,第三周24—26C,第四周21—23℃,以后保持20—21C。肉仔鸡育雏期不但要求环境温度较高,而且要求有适当的温差。适宜的低温可刺激肉仔鸡的食欲,增加采食量,有利于生长发育。 产生温差的方法有2个,一是利用电热保温伞供暖,伞下与伞周围温度不同,鸡只可自由选择适宜的温度。二是利用热风炉或火炉供暖时,在不同的时间造成适宜的温差,比如第二周每天可1小时29℃,另1小时27℃。育雏期温度突然变化,往往会诱发呼吸道疾病。冬季应注意天气的变化,在天气突然变冷时,应提前做好升温准备。通风时应注意防止温度大幅度下降。总之,温度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育雏期肉仔鸡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及饲料利用率等。因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4)加强早期饲喂:

肉仔鸡生长速度快,特别是前期相对增重大,若早期生长受限,以后很难补偿。肉仔鸡早期生长快是建立在吸收营养物质多的基础上。肉仔鸡早期营养来源有二个,一是腹内卵黄囊剩余的卵黄;二是 采食的饲料。若能延长两种营养物质的供应时间,对肉仔鸡的生长 十分有利。若肉仔鸡出壳后开食饮水过晚,腹内卵黄吸收速度就会 加快,因此,肉仔鸡出壳后应尽快从孵化厅转移至育雏舍,适时饮 水喂料。一般出壳后6—12小时便可移至育雏舍,饮水2小时后便 可喂料。为增加营养,减少应激,提高雏鸡成活率,可在饮水中添 加5%一8%的葡萄糖或雏鸡旺、赐益等药物。雏鸡的开食时间宜早, 最好是在出壳后24小时内,最晚不超过48小时。为促进肉仔鸡的 生长,应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保证肉仔鸡有足够的采食量。每日喂 料量可参考该品种耗料标准,分若干次喂给。一般第一周每天喂8次,2—3周每天喂6次。 (5)适时免疫,合理用药: 育雏期的肉仔鸡敏感性强,抗病力差,易患多种疾病,为此应对鸡群适时免疫,预防疾病。 分段饲养的优点 ①能够合理利用鸡舍。育雏舍与育成舍分开,减少了育雏舍面积。充分利用了饲养设备。 ②便于生产安排。由于分段饲养时育雏过程与育成过程分开安排,避免了很多设备的搬进搬出,饮具、食具型号也不用更换,降低了 劳动强度。 ③有利于提高鸡群成活率。育雏阶段利用笼育或网上育雏,育成改为地面平养,将两种饲养方式的优点结合到一起,既提高了成活率,也降低了胸部囊肿与腿病的发生率。 分段饲养缺点:转群给鸡群带来很大的应激,并增加劳动强度,如果转群后管理不善,将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秋冬季肉鸡如何快速催肥

秋冬季如何将肉鸡快速催肥--肉鸡催肥有妙招 深秋已悄然而至,秋冬季这样的天气,显而易见的对肉鸡养殖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具体表现一些症状: 秋冬季昼夜温差大,全国气候转冷,又是疾病高发季节。肉鸡舍如果潮湿寒冷,不仅大大增加鸡群的发病率,而且会降低鸡群对饲料吸收利用效果。使得肉鸡抗病能力减弱。在这个肉鸡容易生病的季节里,增加肉鸡免疫力,增强肉鸡抗病能力是关键: 目前各饲料厂和养鸡户对促进肉鸡生长的重新认识: 一、脂肪对肉鸡生长的重要性 脂肪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根据脂肪的结构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两大类,真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而成,类脂肪由脂肪酸、甘油及其他含氮物质等结合而成。对肉鸡的生长,脂肪具有以下营养功能。 1、是供给肉鸡生长能源的最好方式 秋冬季由于天气原因,肉鸡需要消耗更多的脂肪,来保持体温,脂肪所含能量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目前的肉鸡饲养业中,由于肉鸡生长速度快,必须使用能满足其生长需要的高能高蛋白的饲料,同时在高温条件下,鸡饲料中添加一些脂肪还有抗热应激的作用 2、是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均溶于脂肪,才能消化吸收,并依靠它输送到体内各部位。所以只有脂肪存在,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维生素。如果脂肪不足很容易导致肉鸡缺乏VA、VD、VE、VK等维生素,阻碍鸡的健康成长。

3、是肉鸡生长和修补组织的原料 脂肪是细胞的一种主要成分,类脂中的固醇、磷脂等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内的器管、组织细胞中,是形成新组织和修补旧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 4、是鸡体制造维生素和激素的原料类脂中的重要成份之一为固醇,它是鸡体合成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原料,而钙的吸收又离不开维生素D,因此脂肪中的类脂缺乏维生素D合成受到限制造成钙的吸收困难,很容易发生软骨病和佝偻病,表现症状为瘫痪,同时类脂中的固醇,还是机体合成多种激素的原料,而鸡的健康成长又离不开这些激素。 除以上功能之外,脂肪还为鸡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脂肪酸,有些类脂物质如磷脂、固醇等还是脑神经和组织的主要成分,又是调节代谢的重要物质。 二、秋冬季如何将肉鸡快速催肥? 目前,生活条件好了,人们追求安全健康饮食,肉鸡的需求贯穿了各大餐桌,怎样促进肉鸡的快速生长,还是绿色无污染的鸡肉呢?安全、快速、绿色,是肉鸡养殖行业永恒的需求。肉鸡催肥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健康的、科学的方法却很少。现在对养殖而言,人工费用高,饲料成本高,药品成本高。我们养肉鸡,怎么才能让鸡长的快,从而节省饲料,提前出栏,这样的养殖才能多挣钱。 有时候,在我们身边,同样的养殖环境,同样的鸡苗,但是看着别人养的鸡就是比自家的肥,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当鸡出栏的时候,看着别人手里的钱比自己的多的时候,就更不是滋味了。反思别人是怎么进行鸡催肥的呢?怎么样挣那么多钱的? 知难行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处理问题的关键。秋冬季如何将肉鸡快速催肥,对于养殖人来说是很关键的: 下面介绍秋冬季如何将肉鸡快速催肥的四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秋冬季如何将肉鸡快速催肥--猪骨头汤催肥 出售前10天左右在饲料中加入煮烂的猪骨头汤。 二、秋冬季如何将肉鸡快速催肥---油脂催肥 肉鸡长到4周龄后、在饲料中加2~3%油脚、逐步加至6~8%。 三、秋冬季如何将肉鸡快速催肥--蛋氨酸催肥 饲料中加蛋氨酸0.14%。 四、秋冬季如何将肉鸡快速催肥---中药催肥

肉种鸡(罗斯308)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肉种鸡(罗斯308)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摘要:我在对饲养罗斯308肉种鸡的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过程中,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总结了育雏期现场饲养管理要点,目的是帮助养殖肉种鸡客户提高育雏期成活率,并为育成期良好得均匀度、产蛋期产蛋率与受精率达到较高的水平奠定良好得基础。 肉种鸡育雏目标是保证种雏鸡1-7日龄的顺利生长,开水、开料顺利进行,刺激食欲,促进羽毛、骨骼生长和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同时保证全群均匀的成长。并在7日龄达到或超过体重标准,并确保到28日龄这一阶段保持平稳的生长发育。为雏鸡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供优质营养饲料、做好各项免疫接种,使鸡群发挥出最佳的生产性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进雏前的清洗消毒工作 1.1进鸡前鸡舍及设备的冲洗工作要做彻底,不留死角,避免交叉感染。包括笼架、饮水器的反冲阀、水线内用全硝酸浸泡用清水反复冲洗,料盘、笼内垫网、风机扇叶、百叶窗、鸡舍房屋的死角的冲洗、消毒、熏蒸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溶液按1:2比例进行熏蒸。熏蒸前封闭鸡舍,升温加湿:温度24℃左右,湿度为75%左右,这样的熏蒸效果比较好,熏蒸结束后换气通风,在接雏前两天,以人进入后无明显的刺激气味,不流泪为准。栋舍的周围、路面用3%火碱喷洒,地沟鸡舍周围撒老鼠药,防鼠防蛇等措施,鸡舍应空置14天后进雏比较好。 1.2饮水系统的清洗,排干水箱和水线管内所有的水,用高压喷枪冲水线,清除水箱内的污物和水垢。水管内易形成水垢和饮药时的沉淀,应经常处理避免影响水的流速和造成细菌污染引起疾病。 1.3鸡笼内决不能有残留鸡羽毛,因为大鸡羽毛的毛囊中可能含有马立克氏病毒,雏鸡早期抵抗力低弱,易造成感染发病。 1.4在栋舍门口处设立脚踏消毒池,小喷壶等设施,进入生产区的任何物品均要消毒。车辆尽量不进入生产区,进入生产区人员要洗浴消毒后更换干净的工作服才能进入。1.5通过细致管理及适时的预防,保正鸡群的健康,同时减少各种应激,定期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 2接雏前的准备要点 2.1查看机器设备进行维修,调节设备能够正常运转适当上些润滑油,可以避免进雏以后过多人员进出鸡舍维修,影响正常鸡群的防疫。 2.2育雏之前,应按计划落实雏鸡的饲料,可以准备7-14天的商品肉鸡1号料颗粒料,但要保证品质良好,不发霉、不变质。应备用适量的抗细菌、病毒的预防药。备好熟水——一定要烧开5分钟的,白糖等物品。 2.3要选择认真细心、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有一定养鸡知识或经验的人管理育雏工作,并事先经过适当的培训,进鸡前5天封场,开次小会议强调一些规章制度。 2.4预温:冬季提前三天预温,其它季节应提前两天预温夏季可提前一天。提前预温有利于鸡舍的地面、墙壁、笼具等在雏鸡到达前达到要求热量,使雏鸡到场时鸡舍温度均匀达到32℃、舍内湿度达到75%。温度计在不同角落多挂几个,以便更好的控制温度。 2.5雏鸡的放置应事先有个计划,公、母鸡分开饲养。便于控制公鸡和母鸡的增重和均匀度。 3接雏及放雏 3.1雏鸡到场时尽快卸车,雏鸡盒应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且两盒一落,正确清点盒数后,在雏鸡开水、开食前,由事先定好的人员从雏鸡盒中抽样称取初生重,并做好纪录,公、母鸡分别取样约2-3%左右。把雏鸡按50只/笼放入笼中,离水球料盘近些,六七小时后挑出没有进食饮水的弱鸡,人工帮助饮水喂料。 3.2每笼两个水球两个料盘,将水球加水使水温与室温相同(感觉不烫手温和就行),在雏鸡入舍后的三小时之内,引导其学会喝水,避免鸡3天后有大量脱水出现,影响后期生产性能。在第一次饮水中,需加入红糖或白糖,浓度2%糖兑50kg水,保证温度,有助于卵黄吸收。同时,为了提高未完善的免疫力,在一周龄内需添加维生素和广谱抗生素。温度、湿度按要求调整控制。 3.3合适的育雏温度为:1-2天34-33℃,3-7天为33-32℃,以后每周约降低2-3℃,以5-6周龄约为21-18℃为止。适宜的相对湿度为,10日龄前为60%-65%,10日龄后为50%-60%。 4育雏期饲养管理 4.1开水:第一遍(2%糖+10ml多维)/50kg水300ml/球,第二三遍(电解质50ml+10ml多维)/50kg水,300——350ml/球,第四遍饮好一点的开口药(恩诺沙星溶液等用于细菌疾病和支原体感染的药)。 4.2开食:5g/只——250g/盘,温度33——34℃,湿度70%——80%,4小时换水一次,料少给勤添,控制好温度。 4.2光照和密度:1——2日龄24小时光照,3日龄22小时光照,4——5日龄20小时光照,6——7日龄18小时光照,光照shijian可根据采食状况稍微调整;1——5日龄公母均50只/笼,6——14日龄母33只/笼,公25只/笼。 4.3水、料均匀分布,使雏鸡能找到水和饲料,这时可以适当的进行通风换气,安排人员清粪。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扩栏,降低密度,温度3天降1℃适当调整湿度。 4.4一周后体重达标,每日定量供料时,光照强度由30勒克司降为5-10勒克司即可,3周后注意进风口、风机、门等漏光处。育成期防止产生啄癖和性成熟过早,可以用15W 的灯泡。

商品肉鸡的饲养管理a

商品肉鸡的饲养管理 一、什么是商品肉鸡: 通常指7周龄上市的鸡: 1、AV体重约2.6公斤; 2、AA体重约2.5公斤; 3、罗斯308体重约2.7公斤; 4、改良优良黄鸡体重1.5公斤左右,供肉食的鸡。 二、影响养鸡成败的五大因素: 1、好的品种、好的鸡苗; 2、好的饲料﹙约占总成本投入的80%以上﹚; 3、管理﹙软管理和硬管理﹚; 4、疫情防治﹙疫苗,药品﹚; 5、市场行情。 三、鸡场选址及鸡舍建: 一)、鸡场选址的基本原则: 六字方针:“高” 、“静” 、“远” 、“路”、“水” 、“电”。 高:地势高燥,避风向阳; 静:安静,远离闹市; 远:远离居民区,远离其它养殖区和其它可能的污染源1.6公里以外,至少不少于500米; 路:要想富先修路,方便运输; 水:水是生命之源; 电:电是现代养殖业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二)、鸡舍的建筑: 1、舍宽:开放式9—11米;环境控制式12米。 2、舍长:70—120米。 3、舍层:单层为好。 4、鸡舍地面:应以混凝土地面为好;北方可用沙质土地面,天气干燥、透气性好。 5、群体布局:每舍饲养数在1万只以下;舍内宜分小圈,每圈不超过2500只, 小规模饲养每圈多为300只左右,生长良好。 6、鸡舍走向:应呈东西走向,以减轻阳光照射产生的热量。 四、进雏: 一)、进雏前的准备工作: 1、批数及批次间隔天数:

每年进出批次,年初应有整体安排,每年进雏5—6批,每批间隔10—15天,每批空舍5-7天。 空舍时间有利于减少场内污染源。 空舍时间:是指清洁消毒程序完成之后至下批鸡雏到场的间隔时间。(建议最少为2周,农村多为5—7天)。 2、饲养方式的选则: a、垫料饲养。 b、笼养。 c、网上平养。 ★、垫料饲养: 优点:投资少,胸囊肿和外伤发病率低。 缺点:鸡接触粪便,易感染疾病,垫料管理耗费人力。 ★、笼养: 优点:提高饲养密度2—3倍,节约成本费用,球虫发病率低,是商品肉鸡饲养发展的必然趋势。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对电的依赖性强,饲养管理技术要求高。 ★、网上平养: 优点:1、节省垫料,提高鸡粪利用价值。 2、降低球虫发病率,有利于控制药残,提高成活率,提高鸡肉品质。 3、减少饲养过程中的应激,便于鸡舍的卫生管理。 4、有利于控制温湿度,便于通风换气,提高饲养密度。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2㎏以上的鸡胸囊肿发病率高;并且较地面平养的鸡出栏体重偏轻。 3、消毒: a、舍内清理: b、冲洗:(切断所有电源、坚持先上后下的原则)。 c、清除残留和卫生死角。 d、凉干后关上门窗,在舍内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鼠药。 e、熏蒸:每立方米用7.5克高锰酸钾,15毫升甲醛(老养殖舍熏蒸用量加 倍)。熏蒸时舍温24-27℃,湿度75﹪左右效果最好。 f、舍外消毒。 4、物品及人员的准备:饲料、药品、用具、人员等。 5、供暖设备的选择:因条件、地区不同而定。

肉鸡笼养 八大要点

肉鸡笼养八大要点!!! 一消毒 雏鸡进场前5天彻底清洗消毒,避免用火碱等有腐蚀性的消毒液,防止设备损坏,然后用甲醛熏蒸,并将门窗封严,24小时后开窗通风,此时进出鸡舍的人员一定要严格消毒,以免破坏消毒效果,对料槽、饮水器清洗消毒,雏鸡到场后,每天清扫地面,减少灰尘和鸡绒毛对呼吸道的刺激,以后每隔一天要对全场带鸡消毒,可选几种消毒液交替使用,消毒时要避开疫苗接种期24小时以上。 二温度 立体养殖上、中、下三层鸡笼有温差,而且室外温度越低,温差就越大。育雏一般都在最高层,因为最高层温度最高,这样有利于节约热能。雏鸡进场芝第一天,温度控制在33~34℃为宜,也可根据雏鸡状态调节温度。温度适宜时,鸡群分布均匀,活泼好动,食欲旺盛;当温度变低时,缩颈弓背,向热源集中.互相挤压,身体发抖;当温度过高时,饮水量增加,食欲减少,呼吸加快,颈部羽毛有水浸样。在第一周,温度降至30~C,以后每周下降2℃,立体养殖密度大,要比平养温度低1~2~C,应避免造成热应激而买食量下降。 三分群 立体养殖肉鸡多采用整体育雏,当雏鸡密度过大时要适时分群,确保雏鸡体重均匀,第一次分群一般在12~16日龄,分群过早,由于体型太小,容易在育成笼缝隙中钻出,还会造成空间浪费,从而浪费能源。第二次分群,在25~28日龄,分群时采取“留弱不留强”的原则,体重大的健雏放在下层,弱雏留下。夏季由于温度高可适当提前分笼,冬季由于鸡笼上下层温差大,可适当推迟分笼时间,并且下层笼中多放一只,以减少上下层的温差。 四通风 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通风,合理的通风,能排除有害气体、控制温度,降低腹水症、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等病的发生,立体养殖单位鸡舍面积的密度大,所以通风更重要,雏鸡进场后24小时内由于整体育雏空间大,可以不通风,随着鸡龄的增大,逐步增加通风量,调整进风口位置和大小,白天、夜晚,

肉鸡育雏的关键时刻

肉鸡育雏的关键时刻 雏鸡出生后的保管、运输和育雏管理非常重要。特别是雏鸡出生后的前48小时,管理环节中任何失误都会影响鸡只遗传潜力的正常发挥。在实际生产中,这些环节的管理很容易被忽视。因此,为了确保鸡群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应给雏鸡提供最佳的生活环境。本文着重讨论的是雏鸡出生后前48小时如何确保其舒适性的相关问题。 育雏的中心环节是提供给雏鸡最舒适的环境条件,雏鸡周围的环境温度对雏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育雏时我们应尽量控制好鸡舍内温度和空气流动,提供雏鸡最佳的生活环境。讨论雏鸡对温度的要求时,也不能忽视孵化这一环节。雏鸡无论在出雏箱、出雏大厅、储存间、运输过程中或者在育雏舍内,任何一个环节温度如果出现问题,都会产生同样的影响。 随着整个肉鸡品种向宽胸型转变,雏鸡本身的特性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了解雏鸡对环境的要求,检讨与评价我们的饲养管理方法,制定出最适合雏鸡需要的管理方案。正常情况下,雏鸡出生后至育雏早期,正常的直肠温度应该在40-40.5摄氏度之间,温度平衡状态下雏鸡应该感觉到很舒适。雏鸡受热应激时,其直肠温度会达到或超过41摄氏度。 在实际生产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雏鸡在出雏和运输过程中受到热应激,但是到了育雏时又受凉。而且,从年轻种鸡群孵化出来的雏鸡无论在出雏、运输还是在育雏过程中都容易受凉。 孵化环节 除了育雏期的管理,对刚孵化出来的雏鸡来说,出雏器的管理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出雏器设计时的最大排热量是0.11瓦/枚蛋。但是,对于发育中的宽胸系胚胎来说,最新的研究表明胚胎的产热量达到0.14-0.3瓦/枚蛋,产热量与机器的排热量相差27-173%。因此,当出雏器内因温度不均而造成部分雏鸡受到热应激时,会加快卵黄的利用,这部分雏鸡在鸡场就表现为脱水死亡。雏鸡在出雏器内比较常见的直肠温度在39.4-42.2摄氏度之间。现场试验表明通过降低出雏器设定温度,能提高商品肉鸡上市体重,降低料肉比。 正常情况下,一日龄的雏鸡仍表现为冷血动物的特性,它不能根据环境温度调节自己的体温。因此,如果环境温度降低,其体温也会降低。若干天以后雏鸡才逐渐具有体温调节能力,能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调节其自身产热能力以抵挡温度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但是,雏鸡要到2周龄以后才具有完全的体温调节能力。 通过现场观察,我们发现前48小时最为关键。在这一阶段,保持雏鸡的体温,使雏鸡直肠温度维持在40-40.5摄氏度之间非常重要。因为这期间雏鸡的肠道及甲状腺仍在发育,任何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应激都会造成生产性能的下降。48小时以后,一般只有在那些管理非常差的鸡场,才会出现雏鸡的直肠温度较低的现象。

肉种鸡饲养管理的基本要点

肉种鸡饲养管理的基本要点发布时间:2006年5月8日 17时50分 健康要求影响肉种鸡生产性能的最大因素之一是疾病因素,在肉种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在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作为肉种鸡饲养管理者,应该时刻关注种鸡的健康状况,并努力为种鸡群建立一个生物安全体系,这将是成功饲养肉种鸡的最根本保障。 经过国内外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目前,最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就是: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体系。即,在同一个鸡场只饲养同一个日龄的鸡群,从育雏、育成直至产蛋的整个生产周期都能够做到:全进全出。 此外,另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易感鸡群进行预防性保护 ,即,制定一个符合当地的科学的免疫程序,选择确实可靠的疫苗,实施精确的免疫操作;选择适当的药物,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预防性投药;不断改善饲养环境,精心管理,减少应激。 营养需求饲料营养是肉种鸡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表现的基础。肉种鸡营养成分的供给是通过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喂料量进行控制的。这两者必须结合起来考虑。同时,还应考虑到环境温度、操作应激、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饲料营养成分配比不合理(如氨基酸不平衡或钙、磷比例不平衡等),也会影响到鸡只对营养成分的吸收,造成鸡只增重的不平衡。另外,霉变的饲料不仅破坏饲料营养成分,而且还会影响鸡只的采食量,甚至损害肝脏、肾脏、肠道等内脏器官,从而使鸡只生长发育受阻,生产性能下降等。因此, 应尽可能购买高质量的原料,使用科学的配方及先进的加工工艺,配制出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同时,定期抽检成品料(如代谢能、粗蛋白、钙、磷等),在计算每周的投料量时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种鸡饲养者,应综合考虑饲料成本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最理想的目标是,以最低的饲料成本来获取最大的生产性能。

肉鸡的基本知识与饲养管理

商品肉鸡的基本知识与饲养管理 一.商品肉鸡的基本知识 品种(标准化鸡场):AA+、罗斯308、艾维茵、科宝。.. 饲养周期:35日龄—50日龄。1.目标体重(大、小)。 2.鸡群健康状况。 3.天气。 饲养阶段(生理):1—21日龄育雏期(510号);22—35日龄中鸡饲养(511号);35日龄—出栏大鸡阶段(513号)。 1-21日龄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适应能力差,此阶段对温度要求高,需人工调温,无论冬夏都应如此,以保证雏鸡对环境温度的需求。 22-35天体温调节中枢逐渐完善,可逐渐通过产热散热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但在前期温度达不到要求时仍需加温。 35天后,对温度要求不严格,而且完全可通过产热散热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但育肥期极不耐热。高于 30度可导致热应激,甚至死亡。环境温度低于15度时也不利于生长发育,易发疾病。最佳性能温度为22-24度。 体温:鸡的体温为40.3-41.9℃,出壳时低,4日龄后开始升高,7-10日龄达正常温度。 体重:初生重 38-48克,1 周末 170-200克,2周末430-480克,3周末830-900克,4周末1300-1400克,5周末1900-2000克,6周末2500-2600克,7周末 3200克,此阶段为初生重的66倍,料肉比为1.90-2:1。 饲养密度:10—15只/㎡。密度决定于:目标体重、季节、通风系统、饲养管理水平。 二、商品肉鸡的饲养管理 1生物安全:将病毒、细菌等一切病原微生物拒之于鸡舍之外。 做好生物安全重点是:1防鼠、防鸟,最好在鸡舍门口

放上挡鼠板。2人员进入鸡舍前一定要对胶靴、服装及手进行彻底消毒。3 场内通道定期消毒(每周两次)。4 做好鸡舍空气消毒。5 对进入鸡场的车辆消毒。 2环境控制:给鸡提供最适合生长的条件。根据鸡不同日令调整好温度(高-低)、湿度(高-低)、通风(小-大)、光照(强度、程序)。 温度:育雏温度第一天为33℃, 以后温度每天降0.4℃,至28日的 22℃止,保持至35日龄,35日龄以后,一般不低于19℃。 22-24℃是肉鸡实现最佳生产性能温度。 注意:1看鸡施温,要看鸡群的分布状态,不能只看温度计.2舍内温度应稳定均匀,不忽高忽低,上下温差应小于3度。 湿度:湿度指空气中的相对含水量,通常以百分数表示。湿度对鸡的生长发育很关键。雏鸡生长日龄不同,对湿度要求不一。 湿度的控制:育雏前三天空气湿度控制在55%-70% ,有利于保持体热,防止体热散发。低于50%会脱水,均匀度差,影响生长。湿度低应加湿。可采用自动喷雾线和喷雾器加湿。 尤其进鸡前应先加湿达75%后再进鸡,否则难以达到理想湿度。

肉鸡养殖技术,肉鸡养殖方法

肉鸡养殖技术要点 《农业正版VCD光盘——肉鸡养殖技术套装》(4片/套+书籍一套,1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本片教您如何创办、管理好一个肉鸡养殖场。内容包括:场址选择与鸡场布局;肉鸡优良品种与引种措施;肉鸡的营养与常用饲料配方;养鸡场的日常饲养管理;肉鸡的孵化技术;肉鸡的育雏技术;肉鸡的育肥技术;肉鸡疾病综合防治技 术。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蛋鸡养殖技术大全(套装)》(4片/套+配套书籍=1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蛋鸡从出壳到淘汰大约需 要饲养72周,故有蛋鸡饲养500天之说。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可将蛋鸡饲养划分为不问的几个饲养管理阶段。要想使蛋鸡的高产性能充分发挥,以获取最佳的饲养效益,除品种因素外关键在于熟悉并掌握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和饲养管理技术要点。《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科学养鸡系列》(4片/套,10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内容包括:简易节能开放型鸡舍,鸡孵化技术夏季维持蛋鸡稳产高产技术,绿色肉鸡配套笼养技术肉鸡养殖技术,蛋鸡增效要点。 《CCTV7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正版VCD光盘——良种肉鸡配套饲养技术(1-2)》(2片/套,7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讲授:1、现代规模肉鸡饲养;2、肉鸡饲养的基础设施;3、肉种鸡平养;4、肉鸡

孵化技术;5、肉种鸡笼养;6、商品肉鸡饲养;7、疫病综合防治;8、全价配合饲料应用 《正版农业技术光盘——疫苗与疾病防治》(4片/套,10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1)疫苗使用现状;(2)根据鸡病的流行程度,及初发还是再发选择疫苗;(3)接种后家禽的反应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养鸡技术》(5片/套,128 元含特快专递邮费)本片共分六个专题详细介绍了养鸡的技术环节和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养鸡的基础知识和养鸡生产必须准备的条件,鸡的孵化和鸡的育雏,育成鸡的饲养管理,蛋鸡和肉鸡的生产技术等内容。适合家庭和规模养鸡专业户使用学习。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养禽学》(5片/套,12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重点讲授鸡的外貌和生理特征,鸡的品种,鸡的饲养环境和养鸡设备,鸡的遗传繁育体系,鸡的营养与饲料配合技术,鸡的繁殖与人工授精技术,蛋鸡、肉鸡饲养管理技术,鸡场的经营管理及卫生防疫,鸭、鹅、鹌鹑、鹧鸪、孔雀、鸸鹋、鸵鸟、肉鸽生产技术等内容。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山鸡养殖》(野鸡养殖技术)(6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山鸡,学名环颈雉,也叫雉鸡,是一种具有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的特种禽类。山鸡的全身是宝。山鸡肉营养丰富,各种维生素成分含量多,而且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美味;常吃山鸡肉可以健身强体、益寿延年,还可使人聪明。本片介绍:1、“棚架式”鸡舍的建造;2、引种;3、孵化前的准备工作;4、孵化程序;

现代笼养肉鸡育雏管理要点

1 认真整修笼具和提前预温 育雏笼每使用一次均有或多或少的损坏,就是崭新的笼具也会由于挡板调节不当、水线处缝隙较大等致使雏鸡入舍后1-2天很容易钻到笼外或串笼,这样不仅影响鸡只的生长发育,有时还会造成公母雏之间的混群。使我们繁忙的育雏工作更加手忙脚乱、疲惫不堪,这一情况是我们笼养育雏时经常出现的。因此在育雏前必须对笼具进行彻底的检查修理,确保雏鸡放入后无跑鸡、无串笼、无挂伤、无卡死鸡只的现象发生。 大多鸡场笼养育雏前的准备工作均较紧张,大家都知道育雏前要预温,但是没有提前预温足够的时间,鸡舍温度未达到要求的29-33℃,会使育雏前两天温度偏低,等到第2-3天后温度才升上来。这样雏鸡受凉,发生感冒、下痢,进而影响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发育,甚至对鸡群的生产性能产生长久影响。育雏第一周内,最好在笼内铺上消毒过的耐用纸,这样就像给初生婴儿戴肚兜一样,可以防止腹部受凉,这对减少腹泻或诱发其他疾病都有益处。每天应更换垫纸一次,并将用过的纸烧掉。 2 入舍时避免热应激 雏鸡到场卸车后,管理者为了确保每个笼内的鸡数一致,会让工人很认真的清点鸡数,而许多工人又是新手,只会两只、三只地慢慢放鸡。而这时往往将3-4个鸡盒落在一起连鸡盒盖都不打开,使盒内温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升到40℃以上,造成严重的热应激。通过对雏鸡采食量变化的观察,发现雏鸡发生热应激的临界温度是35-36℃,如果温度达到40℃,卵黄中的水分8-10h就会耗尽造成脱水。所以雏鸡如有短暂的热应激,即使对成活率无影响,也会影响鸡只的增重,而且这种体重上的影响在此后的生产性能表现上一直存在,难以弥补。 实际生产中,我们的正确做法是:将鸡盒均匀放置在鸡笼前,安排专人先打开盒盖(尤其夏季),其他工人迅速放鸡,抱起鸡盒,一侧放在第二层笼的料槽上,另一侧用自己身体的胸腹部顶住,腾出双手,左手抓两只、右手抓三只,同时放入鸡笼,一次就能放五只,这样五、十、十五……清点鸡数又快又准确。 3 提供平稳、均衡的温度 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前三天育雏温度应达33℃-35℃,4-7天每天降1℃,周末达29℃-31℃,以后每周降2℃-3℃,6周龄时降到18℃-24℃即可。降温一定要缓慢进行,并根据雏鸡体质、体重、季节变化来决定,注意不要使舍内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温度是否适宜,除观察温度计外(温度计要挂在育雏舍内与雏鸡背等齐的高度。不要离热源太近,也不要放在边角地方),更主要的是根据雏鸡的表现、动态和声音来衡量,尤其是夜间,雏鸡处于睡眠状态,休息不动,所需温度就应该高1-2℃。平时虽然可以利用温度计来检测舍内温度,但温度计有时会失灵,完全依靠温度计来判断温度是不正确的。 一般笼养育雏均采用最上面两层放鸡,这两层之间的温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较常见的是鸡舍前端,离炉火较近的区域温度较高,鸡舍后面、风机口处温度较低,严重时这两处温度相差4-5℃,再加上两层间的温差,这样当前面上层温度适宜时,远离热源的下层鸡只表现:聚堆打盹、不愿活动、食欲不佳,尤其晚上更加明显,将所给饲料统统压在身下。这时有的工人用手或器具不停拍打鸡笼,以期雏鸡起来采食,这种做法是徒劳无用的,往往前面刚拍起来,转眼鸡又爬下了。假如及时升温,但又会出现这些低温处的雏鸡活动自如时,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