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精神科病房的安全隐患与防范

开放精神科病房的安全隐患与防范
开放精神科病房的安全隐患与防范

开放精神科病房的安全隐患与防范

发表时间:2017-01-04T16:04:49.2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作者:金慧燕[导读]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病房开放式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介绍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2012年1月一日至2014年十二月三十日在我科(开放式病房)的25例患者存在的自杀、自伤、冲动、外跑、服药不合作等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开放式病房的安全隐患与病区环境、疾病表现及临床症状、家属心态、看护方式、护理人员素质等有关。结论:建立入住患者筛选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

实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加强门岗管理,对家属加强教育指导等有助于提高开放式病房的安全管理,可有效避免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安全。关键词精神科开放式管理安全隐患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就护理安全隐患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旨在更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减少不安全因素给患者造成的伤害。而开放式管理病房是精神科治疗与护理管理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选择在开放式病房接受治疗和康复[2]。但由于疾病的特殊性、陪护家属等原因,使病房安全管理难度增加,现将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临床资料: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期间在我科住院期间存在的自杀、自伤、冲动、外跑、服药不合作等行为的25例患者,其中自杀未遂,自伤患者4例,未造成严重后果,冲动暴力患者6例,外走(最终均找回)患者5例,服药不合作患者10例。

1.开放科病房管理安全隐患有以下几方面:1.1环境方面因素:一方面开放精神科实行开放式管理,病人及家属可以自由出入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虽病人入院时,护士会强调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将危险物品带入,但在住院过程中,家属探病过程中,也会有将水果刀,刮胡刀等危险物品带入。另一方面危险物品存在的广泛性,如女患者的胸罩、食品袋、食品易拉罐、餐具、被套、刮胡刀、指甲剪等。基础设施存在隐患,如厕所、洗澡间地面湿滑,无扶手,厕所隐蔽,洗澡水过热等。

1.2病人方面因素:一方面有些病人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无自知力,认为自己没病,对住院不安心,吃药不合作等增加了护理难度,有些疾病发作的方式是急性起病,突然爆发等给管理也增加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有些患者受幻觉妄想症状等支配,出现外走,自杀,自伤,冲动等行为。

1.3陪护方面:有些家属对病人比较宠爱,对精神症状认识不清,重视度不够,轻易答应患者一些不合理要求,相信患者,患者容易出现趁机外逃,自杀,自伤,吃药不合作等行为。有些家属则觉得陪护不重要,请保姆看护等,保姆责任心不够,看护力度不够,导致患者外走,自杀自伤等,有些患者住院期间,家属从不探视,容易造成患者心理压抑,产生被遗弃感,而采取自杀以解脱。门岗责任心缺乏,看护力度不强,导致患者冲门,外走等。

1.4 护理人员方面①年轻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欠缺,防范措施不到位,责任心不强,上班心不在焉,对患者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行各班职责,不按要求巡视病房,在日常的工作中执行工作流程不规范,存在侥幸心理; 病情观察不细致,病情发生变化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

②对易激惹患者护理人员接触方法不当、解释工作不到位而使患者易产生冲动行为。③护理人员在人员少、工作量增加时,只忙于具体的技术操作而放松了对重点患者的看护。④对意外事件的发生缺乏预见性。⑤有家属陪同的患者,护理人员过于依赖家属,忽视监护。针对以上因素采取措施如下:2.1 检查设备管理病房环境:对新入院患者,严格检查其随身物品,并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杜绝危险物品流入病房。对陪床家属进行医院规章制度的告知,告知陪客并让其告知探视人员严禁将各种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各班护士在工作中,随时检查及时没收。发现门窗、门锁等有损坏或不牢固等危险因素时,要及时维修。对各种处置室的门要锁好。每日都必须清点病房内的所有物品,无论大小物件都必须记录在案。对于遗漏或缺失的物品,必须立即进行查找,另外,要保持卫生间、走廊等地面的干燥,遇到有积水立即处理,并且定期对病床等进行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尽可能给患者一个相对安全、利于治疗的环境。

2.2对患者做好护理风险评估:新入院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详细的病史和经历,病情,评估患者自杀、自伤、伤人、毁物、逃跑等行为的严重程度,了解有无幻觉,有无毁物,自残,外走等过往史及现有行为,对有上述行为者重点监护。并每周对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了解其危险因素,针对性给予防范。在护理过程中,应多与患者有效沟通,以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心理变化,针对性给予及时防范。在患者有消极情绪暴露,有暴力先兆等时及时告知医生,做好防范。

2.3加强陪护的责任心:患者入院时,跟陪客强调开放式病房患者安全主要由家属负责并落实签署告知书,曾有冲动,自杀,外走史的患者,可以跟医生一起强调一定要24小时至少两家属陪护。只有保姆陪护的患者,跟其家属强调探视患者的重要性,要求其定期探视患者。告知陪客患者的病情,必须将患者所有的精神症状分析,细致地告诉患者家属,使患者家属及时了解病情,以更好地进行看护,患者吃药不合作时,跟家属良好的沟通,强调吃药的重要性,在家属的配合下将药给患者服下,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门岗的责任心,告知门岗患者私自外出可能导致的一些不良后果,告知门岗患者必须在陪护的陪同下方可外出,并告知门岗重点看护患者,让门岗识别重点患者的脸,使看护有重点性,从而更好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与工作责任心: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医院或科室在护士业务水平方面要加强培训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在工作中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人文精神,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价值观,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针对精神科所收留的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弱势群体,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认真执行“慎独精神”,做到自己独立上班和平时上班一样,认真执行巡视制度及三查七对制度,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加强药物管理: 对患者的药品加强核对及落实制度的执行,保证患者服药的真实性,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对吃药不合作患者加强监督制度,督促患者服药。综上所述,精神科安全护理中隐患主要存在于病区环境、患者本身、医护人员素质及陪护人员等几个方面,根据分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能有效消除相关的安全隐患,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参考文献

[工作]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工作]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病室管理 1、医务人员上班时应着装整齐,接触病人前后应卫生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应彻底消毒洗手。 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每周固定一日为卫生日,做到环境清洁,无死角。 3、病人入院时进行卫生处置,穿病员服,经常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4、病房每日通风、换气二次,病床应湿扫,一床一巾,用后消毒(或一次性使用),床头柜、椅、床架应每日湿擦,抹布一桌一巾,用后消毒。 5、病人被服每周更换一次,若有污染则应随时更换,病人出院 后应对床单位进行终未消毒。 6、病人便器固定使用,出院和转科时作终末消毒。 7、普通病房不能收治传染病人,对收治的疑似传染病人应按疾病隔离原则进行相应隔离、经确诊,必须转科(转院)治疗。 8、病区拖布应按治疗室、办公室、病室、厕所固定使用,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每周不得少于一次。 9、择期手术者,应做HBV、HCV、HIV标记物检查,阳性者按血液、体液隔离措施隔离。 10、认真执行《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及消毒药械管理制度》及《医院废物管理制度》。 11、组织病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的自觉性。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二)各种管道的消毒

l、非一次性胃管、吸痰管、导尿管、缸管用后分别放在清毒液内浸泡消毒半小时,清洗、晾干送供应室再处理后进行灭菌、备用。 2、雾化吸入管(螺旋管、面罩、雾化瓶)专人使用后各关节拆开,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3、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输液瓶、注射器、针头、吸氧管、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引流管、弯盘等用后严格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三)各种瓶类的消毒 1、碘酒、酒精瓶每周灭菌二次,方法:经初步消毒处理后再冲洗干净,用包布包裹后,送供应室灭菌。 2、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并消毒一次,用250一500mg/L含氯清毒液浸泡半小时后再用无菌水冲洗、晾干、备用。 3、药杯、药瓶用以上消毒液浸泡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4、电动吸引器、胃肠减压器、洗胃机容器随时倒净、刷洗干净,用毕将以上消毒液浸泡消毒半小时,再清洗干净备用。 5、密闭引流瓶用后浸泡消毒,再刷洗干净,用双层包布包裹后送供应室灭菌。 (四)各类物品规范消毒时限 无菌棉签,开启后的小包棉签尽可能当日用完,碘酒、酒精瓶,高压灭菌,每周二、五更换,应注明灭菌日期,无菌持物钳、罐,高压灭菌,每周更换1次,注明灭菌日期,无菌溶液,启开后不得超过2小时,注明开启时间(am、pm),废弃针头,用一次性使用的利器盒收集不必浸泡。

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 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1、病人入院时应严格检查是否随身携带危险品,贵重物品及药品。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各班交班时要查病人数,对有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私逃企图和行为及危重病人重点交接。 3、病人外出治疗、检查、活动时,应有专人接送,返回病区时应清点人数,严防将危险品带入病区,禁止在病区内吸烟。 4、护理人员应坚守岗位,认真执行护理巡视制度,勿使病人蒙头睡觉,以防意外,一级病房病人应做到24小时监护,重点严防病人随时有人陪伴。 5、病人洗澡时应有护士照顾,防止烫伤、跌倒或溺水,对老年和重点病人应加强护理。 6、静脉给药的病人、保护病人应有专人看护,做到心中有数。 7、病区内危险物品,如:剪刀、指甲剪、消毒剂、注射器、体温计、约束带等应定数量和定点放置,认真交接清点,如有遗失,要立即寻找并报告护士长。治疗后查清用物,不得将器械、药品等危险品遗留在病房内。 8、出入病区、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治疗室、抢救室、配膳室、值班室、库房应随手锁门,钥匙收好,严防落到病人手中。 9、做好病区各种电器设备、消防栓、门窗、玻璃、锁、床、危险物品等安全检查,做到日小查周大查,节前节后重点查,及时清除隐患,及时维修。 10、做好病人及家属、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家属探视在探视室进行,探视过程中应有护理人员进行巡视,防止家属给病人带入危险物品和不清洁食物。 11、严格执行给药制度,发药后检查病人口腔,看服到胃,注意观察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2、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心理问题,并给于恰当的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13、病房内有维修、修缮工作时,护士应告知工程人员看护好工具,必要时派人协助照管或隔离工程场所,防止遗留工具在病房或被病人拿取造成意外。 精选文本

外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外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穿工作服,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建立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履行相应职责,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潜在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每日紫外线消毒两次。 4、房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病床要湿式清扫,一床一扫套一用一销毁,病人床头柜一柜一抹布,用后消毒。床、床架、椅每日清洁,抹布专用。地面每日用清水湿拖 2 次,禁止用干抹干扫,随时保持地面清洁。 般病人的被服、床单、被套每周更换 1 次,必要时随时更换。 5、 换下来的被服应定点放置及清点。有传染病可疑患者的棉被、枕芯等应用紫外线在不同角度进行照射或甲醛薰蒸或其它方法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6、按要求对有关项目(如紫外线、空气细菌、使用中消毒液等)进行监 测,对不合格者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及时解决。 7、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使用后立即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各种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用后应清洁和消毒处理,清洁、整齐保存备用。 8、被脓、血与排泄物污染的布类应常规消毒后再洗涤,特殊细菌污 染的布类应与洗衣部联系,密封后注明“污染”字样送洗衣部单独处理或焚烧。 9、垃圾用塑料袋收集封闭运送;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开收集和运送,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制》要求进行处理。 1 0、治疗室、换药室、病房、办公室等区域的卫生工具要专用,清洁用具应定点放置,有明显标记并定时消毒。病人便盆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 (二)处置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保持换药室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每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 标准预防措施认真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2.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洁,公共场所应及时脱去工作 服。 3.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 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上有标记;凡遇有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单独安置,严密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4.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病房,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 离及防护措施,并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5.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 扫,进行空气消毒每周一次。治疗室、换药室坚持每日清洁、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住院患者(除急、重病人外),必须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洗澡、剪指甲、更换衣物),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行终末消毒。 6.患者的病员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及时更换,脏被 服放于污物袋内。 7.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 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记,专人负责回收。 8.对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索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 衣裤、戴口罩及帽子。

9.遇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严格执行接触隔离并悬挂标 识,患者尽量置于单间,与患者直接接触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要专人专用并每日消毒,加强手卫生、无菌操作和环境清洁消毒。 10.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 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1.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12.病房及卫生间的他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应分开使用,标 记清楚。用后消毒液侵泡,清洗后晾挂备用。 13.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 次。病床湿试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14.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中心供应室、产房、重症监护 室(ICU、CCU、ICU等)、导管介入治疗室、内镜室、口腔科、透析室及特殊感染者按相关消毒隔离要求执行。 15.灭菌物品(棉布包装材料和开启式容器),温度25°以 下,有效期为10d-14d;抽吸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溶液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16.病区治疗车、换药车及病房门口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等。

开放精神科病房的安全隐患与防范

开放精神科病房的安全隐患与防范 发表时间:2017-01-04T16:04:49.2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作者:金慧燕[导读]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病房开放式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介绍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2012年1月一日至2014年十二月三十日在我科(开放式病房)的25例患者存在的自杀、自伤、冲动、外跑、服药不合作等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开放式病房的安全隐患与病区环境、疾病表现及临床症状、家属心态、看护方式、护理人员素质等有关。结论:建立入住患者筛选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 实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加强门岗管理,对家属加强教育指导等有助于提高开放式病房的安全管理,可有效避免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安全。关键词精神科开放式管理安全隐患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就护理安全隐患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旨在更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减少不安全因素给患者造成的伤害。而开放式管理病房是精神科治疗与护理管理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选择在开放式病房接受治疗和康复[2]。但由于疾病的特殊性、陪护家属等原因,使病房安全管理难度增加,现将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临床资料: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期间在我科住院期间存在的自杀、自伤、冲动、外跑、服药不合作等行为的25例患者,其中自杀未遂,自伤患者4例,未造成严重后果,冲动暴力患者6例,外走(最终均找回)患者5例,服药不合作患者10例。 1.开放科病房管理安全隐患有以下几方面:1.1环境方面因素:一方面开放精神科实行开放式管理,病人及家属可以自由出入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虽病人入院时,护士会强调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将危险物品带入,但在住院过程中,家属探病过程中,也会有将水果刀,刮胡刀等危险物品带入。另一方面危险物品存在的广泛性,如女患者的胸罩、食品袋、食品易拉罐、餐具、被套、刮胡刀、指甲剪等。基础设施存在隐患,如厕所、洗澡间地面湿滑,无扶手,厕所隐蔽,洗澡水过热等。 1.2病人方面因素:一方面有些病人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无自知力,认为自己没病,对住院不安心,吃药不合作等增加了护理难度,有些疾病发作的方式是急性起病,突然爆发等给管理也增加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有些患者受幻觉妄想症状等支配,出现外走,自杀,自伤,冲动等行为。 1.3陪护方面:有些家属对病人比较宠爱,对精神症状认识不清,重视度不够,轻易答应患者一些不合理要求,相信患者,患者容易出现趁机外逃,自杀,自伤,吃药不合作等行为。有些家属则觉得陪护不重要,请保姆看护等,保姆责任心不够,看护力度不够,导致患者外走,自杀自伤等,有些患者住院期间,家属从不探视,容易造成患者心理压抑,产生被遗弃感,而采取自杀以解脱。门岗责任心缺乏,看护力度不强,导致患者冲门,外走等。 1.4 护理人员方面①年轻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欠缺,防范措施不到位,责任心不强,上班心不在焉,对患者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行各班职责,不按要求巡视病房,在日常的工作中执行工作流程不规范,存在侥幸心理; 病情观察不细致,病情发生变化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 ②对易激惹患者护理人员接触方法不当、解释工作不到位而使患者易产生冲动行为。③护理人员在人员少、工作量增加时,只忙于具体的技术操作而放松了对重点患者的看护。④对意外事件的发生缺乏预见性。⑤有家属陪同的患者,护理人员过于依赖家属,忽视监护。针对以上因素采取措施如下:2.1 检查设备管理病房环境:对新入院患者,严格检查其随身物品,并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杜绝危险物品流入病房。对陪床家属进行医院规章制度的告知,告知陪客并让其告知探视人员严禁将各种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各班护士在工作中,随时检查及时没收。发现门窗、门锁等有损坏或不牢固等危险因素时,要及时维修。对各种处置室的门要锁好。每日都必须清点病房内的所有物品,无论大小物件都必须记录在案。对于遗漏或缺失的物品,必须立即进行查找,另外,要保持卫生间、走廊等地面的干燥,遇到有积水立即处理,并且定期对病床等进行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尽可能给患者一个相对安全、利于治疗的环境。 2.2对患者做好护理风险评估:新入院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详细的病史和经历,病情,评估患者自杀、自伤、伤人、毁物、逃跑等行为的严重程度,了解有无幻觉,有无毁物,自残,外走等过往史及现有行为,对有上述行为者重点监护。并每周对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了解其危险因素,针对性给予防范。在护理过程中,应多与患者有效沟通,以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心理变化,针对性给予及时防范。在患者有消极情绪暴露,有暴力先兆等时及时告知医生,做好防范。 2.3加强陪护的责任心:患者入院时,跟陪客强调开放式病房患者安全主要由家属负责并落实签署告知书,曾有冲动,自杀,外走史的患者,可以跟医生一起强调一定要24小时至少两家属陪护。只有保姆陪护的患者,跟其家属强调探视患者的重要性,要求其定期探视患者。告知陪客患者的病情,必须将患者所有的精神症状分析,细致地告诉患者家属,使患者家属及时了解病情,以更好地进行看护,患者吃药不合作时,跟家属良好的沟通,强调吃药的重要性,在家属的配合下将药给患者服下,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门岗的责任心,告知门岗患者私自外出可能导致的一些不良后果,告知门岗患者必须在陪护的陪同下方可外出,并告知门岗重点看护患者,让门岗识别重点患者的脸,使看护有重点性,从而更好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与工作责任心: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医院或科室在护士业务水平方面要加强培训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在工作中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人文精神,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价值观,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针对精神科所收留的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弱势群体,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认真执行“慎独精神”,做到自己独立上班和平时上班一样,认真执行巡视制度及三查七对制度,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加强药物管理: 对患者的药品加强核对及落实制度的执行,保证患者服药的真实性,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对吃药不合作患者加强监督制度,督促患者服药。综上所述,精神科安全护理中隐患主要存在于病区环境、患者本身、医护人员素质及陪护人员等几个方面,根据分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能有效消除相关的安全隐患,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参考文献

精神科安全护理

精神科护理安全 一.精神科护理安全得重要性 精神病人,特别就是重性精神病人由于受症状得支配,其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常处于幻觉。妄想之中,加之服用抗精神药物,有明显得药物副作用及镇静作用,导致某些行为不能自控.不计后果或因患者感觉迟钝,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得安全事故、护理安全事件不仅给患者.家属造成痛苦还严重影响医院得正常工作次序与给工作人员得自信心带来危机。 护理安全就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得部分,就是制约医院综合效益得效益得重要环节之一、护理安全管理得重要性在于: 1.安全管理可以消除各种隐患与风险,最大程度得预防与避免意外发生 2.安全管理通过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不安全行为因素,达到避免发生病人与医护人员受伤得事故,从而避免与减少病人.家属与医院得经济损失,避免医患纠纷发生。 3.安全管理通过对各种不安全状态得控制,保证医疗护理工作得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与品质。 4.安全管理通过制定相应得安全管理措施与培训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得安全意识,具备意外事件得应急能力,降低意外事件得严重后果、 二.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 (一)精神科常见护理安全事件 1.精神病人冲动暴力行为 就是指病人病人针对她人或物品得暴力行为,包括冲动伤人、毁物。辱骂威胁等。精神病人产生暴力行为得原因有很多了,可能与患者得个性、成长过程、心理社

会因素。周围环境。疾病本身等有关、 2、精神病人自杀、自伤行为 包括非致命得自我伤害行为如有意识得用烟头烫伤自己,用小刀划伤自己等使自己受到伤害、疼痛.痛苦得事件;有意识得想结束自己得生命得自杀行为,如服安眠药或毒药,吞服电池,戒子或玻璃,割腕,绝食等自杀行为,有得患者还可能采取一些更激烈得自杀方法:如跳楼,触电,撞墙,咬舌,自焚等自杀行为、 3.精神病人出走行为 就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私自离开医院得行为、4。其她意外事件 如病人跌倒受伤,病人进食时出现噎食等、 (二)精神科护理安全常见护理因素 1、精神疾病得特殊性 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影响,如严重抑郁.被害幻想。幻觉。应激事件导致了许多不可预见得及突然得风险事件发生、不承认有病拒绝住院。认为被迫害、限制等,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影响,认知判断能力下降,对环境得危险性没有正确得认知,超出正常得爆发力量.强烈得求死念头与逃跑念头。 2。环境因素 精神科住院环境与就是否发生护理风险关系很大,环境中得不安全因素包括: 门窗得牢固性不够,有棱角有突出得窗台,暴露在外得各种管道,电线,可移动得凳子,易碎得物品,刀剪绳子,化学制剂,药物等。 3.人员因素 (1)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对护理行为中得那些情况可能导致风险与纠纷认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7662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2015年5月制定) 1、病人入院时应严格检查是否随身携带危险品,贵重物品及药品。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各班交班时要查病人数,对有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私逃企图和行为及危重病人重点交接。 3、病人外出治疗、检查、活动时,应有专人接送,返回病区时应清点人数,严防将危险品带入病区,禁止在病区内吸烟。 4、护理人员应坚守岗位,认真执行护理巡视制度,勿使病人蒙头睡觉,以防意 外,一级病房病人应做到24小时监护,重点严防病人随时有人陪伴。 5、病人洗澡时应有护士照顾,防止烫伤、跌倒或溺水,对老年和重点病人应加强护理。 6、静脉给药的病人、保护病人应有专人看护,做到心中有数。 7、病区内危险物品,如:剪刀、指甲剪、消毒剂、注射器、体温计、约束带等应定数量和定点放置,认真交接清点,如有遗失,要立即寻找并报告护士长。治疗后查清用物,不得将器械、药品等危险品遗留在病房内。 8、出入病区、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治疗室、抢救室、配膳室、值班室、库房应随手锁门,钥匙收好,严防落到病人手中。 9、做好病区各种电器设备、消防栓、门窗、玻璃、锁、床、危险物品等安全检 查,做到日小查周大查,节前节后重点查,及时清除隐患,及时维修。 10、做好病人及家属、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家属探视在探视室进行,探视过程中应有护理人员进行巡视,防止家属给病人带入危险物品和不清洁食物。 11、严格执行给药制度,发药后检查病人口腔,看服到胃,注意观察病人的药

物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2、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心理问题,并给于恰当的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13、病房内有维修、修缮工作时,护士应告知工程人员看护好工具,必要时派 人协助照管或隔离工程场所,防止遗留工具在病房或被病人拿取造成意外。 护士巡视制度 (2015年5月修订) 一)住院病人按护理级别进行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一级护理1小时巡视一次;二级护理2小时巡视一次;三级护理3小时巡视一次。精神科住院病人应加强巡视,一级护理10分钟巡视一次,二级护理15-20 分钟巡视一次,三级护理30分钟巡视一次。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根据患 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 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输液病人巡视管理。 1.对于输液病人,无论门诊还是病区,均需按照病人数量合理配置巡视护士,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负责对病人输液过程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处理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更换输液液体。 2?对病区输液病人的巡视,一级护理病人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病情稳定病人可30分一1小时巡视一次,特殊病人和液体量小的病人要随时巡视,及时发 现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变化和异常情况,避免液体输毕病人恐慌或气体

精神科病房的安全护理

精神科病房的安全护理 发表时间:2013-10-24T14:49:25.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谭夏君[导读]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人的生命很脆弱,首先就要谈责任心问题。 谭夏君(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附院 400036) 【摘要】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症状的支配,导致某些行为不能自控,常可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故精神科的安全护理不容忽视。如何杜绝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加强责任心,保证患者安全,病区环境设置安全,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医院安全护理管理体制等。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科病房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293-02 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症状的支配,导致某些行为不能自控,常可发生许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故精神科的安全护理不容忽视。如何杜绝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加强工作责任心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人的生命很脆弱,首先就要谈责任心问题。认真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人病情、记录约束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约束带量及松紧度、有无尿床;技能操作过程中自觉遵守无菌原则等。对患者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故要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做好本职工作,保证患者安全。不抱侥幸心理,因生命没有第二次。[1] 2 保证患者安全? 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受幻觉、妄想等症状支配,常出现暴力倾向及行为。如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郁以及意识障碍的患者,随时可能会出现伤人、毁物、自伤等冲动行为,否认有病时,对各项治疗、护理不配合,甚至反抗,敌视工作人员。不安心住院的病人,随时伺机外逃,这些不安全问题就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掌握病情,对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 护理人员对患者首先要做到七知道:床号、姓名、年龄、诊断、治疗、护理、心理状况,尤其要掌握病情动态,将有自杀、自伤、外走、暴力、冲动倾向的患者安置在重症病室,重点交班,不让其离开视野,以便及时发现,及早干预,防患于未然。 2.2 坚守岗位?提高警惕 患者症状复杂,行为怪异,工作人员必须集中精神,坚守岗位,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发现情况,及时制止。凡有患者活动的地方,都要有护士陪伴。节假日工作人员少时,更不能麻痹大意,随机巡视,免得让患者摸到规律寻隙自杀或外走,对那些不暴露内心体验,甚至以假象蒙蔽工作人员者更应如此,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以防意外发生[2]。 3 病区设置、物品要安全? 3.1?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修养环境。拖地时要拧干拖把,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厕所铺设防滑地板或铺防滑垫,并设置扶手栏杆,防止滑倒、摔伤。服药、就餐时,要维持好秩序,防混乱使患者趁机藏药、扔药以及吃饭时拥挤烫伤[3]。? 3.2?病房设置要安全、牢固。注意经常检查门窗、锁、家具等设备,发现损坏要立即通知总务科维修,各辅助室用后要随手锁门,防止患者借机外走或收藏危险物品,或作为隐蔽场所自杀、自伤。? 3.3?病房内物品要简单,且摆放有序,对于危险物品,如药品、器械、玻璃制品、约束带、锐利物品(刀、剪等)要放置固定地点并加锁保管,认真交班,如有丢失进行寻找[4]。? 3.4?做好安全检查,每日检查床单位是否有藏匿的药品、绳带、锐器等,每周彻底检查两次,有疑问随时检查。患者外出返回也要检查,防止带入;有家属探视,先向家属宣教,不得给火柴、打火机、锐器等危险物品,从源头上予以杜绝 4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安全及风险防范意识???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掌握精神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理论,用以指导临床工作。①要有预见性,勤于思考。只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能主动加以防范。如患者锥体外系副反应严重,不但生活上给予照料,还要加强病情观察,精神上给予安慰,以防意外。②重视精神病患者的主诉,不可掉以轻心。要认真倾听,仔细询问,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医生。不要将患者的躯体不适错认为,延误治疗。③深入了解病情,掌握工作技巧。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睡眠动态应“驻足查看”;护士工人相互协调,“功能位置”不可脱空;抓住每一班的重点环节,合理安排好工作;工作必须做到细处,如保管好钥匙,严格执行查对、交接班、给药制度[5]。任何不安全因素都可能导致过失性护理缺陷,甚至酿成医疗事故。强化法律意识,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通报其他医院有关安全信息,发生医疗事故情况和处理结果,来引以为戒,警钟长鸣,促使护理人员不得不增强责任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6],保护好患者同时,也保证了自身安全。 5 规范安全护理管理体制??加强监管 合理、科学、严谨、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对安全护理质量管理采取层层负责制,制定工作计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从病房安全管理、患者满意度、优质服务、重症患者护理等几个方面,将安全护理管理指标量化,让考核评分标准与效益工资挂钩,发生医疗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并予经济处罚,警示他人。还要进行质量安全分析、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工作有效运行。 6 结语? 精神科病房安全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躯体健康、生命安全,不容忽视,它亦影响着精神病专科医院医疗中心工作,乃至医院的生存,因此,精神科护士必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保持充沛精力,熟悉每一位患者,做好安全评估,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确保病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慧敏,精神科病房的安全护理[J] 中国民康医学2008,19(22),:678.?

医院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定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住院病人实施监控,监控率达100%,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3、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遇污染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遇污染时即刻清扫和消毒。 4、病人被服应保持清沽,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被服,传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人的被服放人有隔离标识的黄色袋中,送洗衣房单独消毒后再洗涤。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器具、物品均要进行消毒液浸泡-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符合《消毒技术规范》。 5、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套(巾),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抹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遇有污染的物体表面及时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餐具、便器、痰缸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7、换药车或输液车上的无菌器械、罐、槽、盘等,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8、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一次,无菌物品抽样做细菌培养,每月一次,并有报告,结果存档。治疗室用的擦布及墩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9、餐具每餐后必须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隔离的患者必须使用一次性餐具。 10、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溶液30分钟消毒,干式保存,隔日更换消毒液一次,浸泡体温表容器每周清洗消毒一次,由专人负责。 11、治疗室、配餐间、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抹布,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使用后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 13、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精神科开放病房的管理体会

精神科开放病房的管理体会(转载) 一、开放病房介绍 (一)病房环境 开放病房,顾名思义,是相对封闭病房而言,是病区门口不再设有坚固的大铁门。随着我国精神病学的发展,精神病院的条件随着病家的需求在不断改善,病人随病情分层次管理也越来越合理,精神病人从以前的封闭式管理已经走入了开放管理。我院设置开放病区一个,在住院楼的一楼,出入安全便捷,四周的环境优美;病人住院可以享受到“宾馆式环境,居家式的管理”。病区设有床位40张,分为20个小病室,即带有卫生间的双人房间。病室的床单位配备也较封闭病区配置齐全,每个小病室内安装了洗漱及淋浴设备,配有电视机、空调;一般一间病室只住一位病人及其陪护,房间宽敞,没有拥挤紧张的感觉,这样为病家提供了一个私密的居家型空间。 (二)收治病种 我院对入住开放病区作了以下界定: 1、轻型抑郁、轻型精神分裂症。 2、烦躁、失眠、强迫、恐惧、慢性疼痛等神经症和身心疾病。 3、癫痫频繁发作、精神药物中毒。 4、合并躯体疾病的精神疾患。 5、老年痴呆等适合居住开放病房的患者。 6、兼收治内科病、内科重症急诊以及临终关怀患者。 (三)收治条件 由门诊医生根据病情和家属意见开住院单。收治开放病区一般必须有家属陪护,对一些生活能自理的神经症病人亦可单独留住;而对于精神科病人必须排除是属于无严重“三防(防自杀、防逃走、防冲动伤人行为)”的重型精神病人。对伴有躯体疾病的病人,尤其是各种危急重症病人可以先直接送入病房抢救再办理住院手续。 (四)护理过程 护士在接待新病人时,须要认真全面地向病人和家属做入院宣教:包括开放病房的住院制度、陪护制度、医院作息时间安排、精神病房的管理制度等,并让病人家属签名,护士24小时上班,随时解决病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不能解决的报上级部门处理。每天认真执行医嘱治疗和护理,完成各种护理常规和和制度。不论是危重抢救病人或长期住院的趋慢性病人,每天至少两次由护士长带领护士进入病室,作个别护理查房(上下午各一次),针对每个病人疾病的不同时期提出护理问题,列出护理措施,由各班护士认真执行,并待下次查房时做出效果评价。每周进行一次(每周三下午)集体宣教或工休座谈会,要求全体护士和全体病人及其家属都参加,大家畅所欲言,在此,护士宣教精神疾病相关知识;提出高标准病房质量管理的要求;也积极鼓励病人和家属提出医疗和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及存在的隐患,及时改进,及时处理;护患双方共同商讨病房最佳的、最合理的管理方法。在精神科开放病区,护士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一直贯彻执行在每天的查房及治疗和护理的各项工作当中。 二、管理体会 (一)病房工作特点: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务人员衣帽整洁,不戴戒指、耳环、注意个人卫生,进行无 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进入隔离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 2.医务人员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应用肥皂(洗手液)和流 动水洗手;进行各种操作后,应进行手卫生;连续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患者时,每接触一个患者后都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 3.做好病人的卫生宣传,利用宣传栏、小册子积极宣传防护及消 毒隔离知识,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减少陪护,防止交叉感染。二.环境、医疗用品清洁消毒 1.病室每天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采用湿 式清洁,当遇明显污染时,随时去污与消毒,采用500mg/L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2.病室空气消毒机进行动态消毒,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处 置室,换药室,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应整洁无尘,每周5S 一次,每月进行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3.处置室、办公室、病室、走廊、卫生间拖布专用,标识清晰, 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4.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

时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后采用500mg/L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后清洗、干燥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体温计用500mg/L有效氧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后清洗、干燥备用,并每日更换消毒液。 三.处置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以清晰 设流动洗手设施。、(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不低于1:2)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医疗卫生用品应去除外包装视无菌程度按区域安放,避免保存过程中再度污染。无菌物品按灭菌时间先后使用,超期物品及时处理。 4.抽取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有效期2h)及各种溶媒(有效期24h)须注明开启时问, 5.消毒剂、棉签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用于皮肤消毒的消毒剂 应每周更换二次(每周一,周四)。无菌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 6.无菌持物钳高压灭菌干缸保存,每4h更换一次,注明开启 时间,容器标明灭菌日期及有效期。无菌物品打包(盒、罐)后,24h内使用。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4h。 7.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 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当使用双层封装.按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不应超过包装物或容器的2/3,达到3/4进行有效封口。

医院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文档序号:XXYY-AQMB-001 版本编号:AQMB-20XX-001 XXX医院 精神科护理 安全质量目标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一)建立和落实护理风险评估制度,持续改进护理风险评估质量。 1.建立高风险患者(如自杀自伤、冲动毁物、伤人、外走、跌倒、压疮、噎食等)护理风险评估制度。 2.建立与护理风险评估制度相配套的各种护理风险评估表格及使用指引。 3.加强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评估知识和表格使用的培训。 4.定期监测和分析护士使用护理风险评估表格进行评估的情况,持续改进护理风险评估质量。 (二)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确保患者安全和正确用药。 1.严格执行给药法护理技术规范(即《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第二版),重点做好“三查八对两注意”。 2.至少有2名护士参与口服药物的派发,一名护士负责发药到口,另外的护士督促并确认患者将药物服下。 3.发药前要确认患者身份,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方式识别患者身份,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4.注意观察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和服药后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如未正确用药、藏药、因抗拒服药发生攻击行为等。

5.根据需要告知患者或其家属药物服用的方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6.定期监测和分析安全用药和对药物依从情况,持续改进有关质量。 (三)严格执行法规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约束隔离的使用及相关的伤害。 1.完善被约束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 2.建立被约束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3.加强护士培训,增加护士对精神卫生法的理解,严格执行法规制度和相关操作规程。 4.丰富其它干预的手段,如增加工作人力、改善病区环境、提供多种人性化服务等。 5.定期监测和分析患者约束隔离情况,持续改进有关质量。 (四)及时处理自杀高风险患者,减少自伤和自杀的发生。 1.对识别的自杀高风险患者加以重点关注,在病例资料、一览表或特定区域设立警示标识。 2.病区所有工作人员知晓自伤自杀高风险患者。 3.改善病区环境,利于监控患者情况和不容易被患

精神科安全护理

精神科护理安全 一.精神科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精神病人,特别是重性精神病人由于受症状的支配,其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常处于幻觉.妄想之中,加之服用抗精神药物,有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及镇静作用,导致某些行为不能自控.不计后果或因患者感觉迟钝,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护理安全事件不仅给患者.家属造成痛苦还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次序和给工作人员的自信心带来危机。 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制约医院综合效益的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于: 1.安全管理可以消除各种隐患和风险,最大程度的预防和避免意外发生 2.安全管理通过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不安全行为因素,达到避免发生病人和医护人员受伤的事故,从而避免和减少病人.家属和医院的经济损失,避免医患纠纷发生。 3.安全管理通过对各种不安全状态的控制,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和品质。 4.安全管理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培训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具备意外事件的应急能力,降低意外事件的严重后果。 二.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 (一)精神科常见护理安全事件 1.精神病人冲动暴力行为 是指病人病人针对他人或物品的暴力行为,包括冲动伤人.毁物.辱骂威胁等。精神病人产生暴力行为的原因有很多了,可能与患者的个性.成长过程.心理社会因素.周围环境.疾病本身等有关。 2.精神病人自杀.自伤行为 包括非致命的自我伤害行为如有意识的用烟头烫伤自己,用小刀划伤自己等使自己受到伤害.疼痛.痛苦的事件;有意识的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的自杀行为,如服安眠药或毒药,吞服电池,戒子或玻璃,割腕,绝食等自杀行为,有的患者还可能采取一些更激烈的自杀方法:如跳楼,触电,撞墙,咬舌,自焚等自杀行为。 3.精神病人出走行为 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 4.其他意外事件 如病人跌倒受伤,病人进食时出现噎食等。 (二)精神科护理安全常见护理因素 1.精神疾病的特殊性 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影响,如严重抑郁.被害幻想.幻觉.应激事件导致了许多不可预见的及突然的风险事件发生。不承认有病拒绝住院.认为被迫害.限制等,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影响,认知判断能力下降,对环境的危险性没有正确的认知,超出正常的爆发力量.强烈的求死念头和逃跑念头。 2.环境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一、监护病房的建筑设计要求 1.监护病房的选址 (1)选择监护病房的原则是要方便抢救,如病房内的监护病房由于50%以上是收治手术后恢复病人,故宜靠近手术室和麻醉科;急诊科的监护病房则应贴近急诊科抢救室,以便病人直接转入。 (2)方便抢救的中心问题是要做到“接近”,例如心脏外科的ICU要求七个“接近”: ①接近手术室,便于很快进行抢救性心包填塞减压; ②接近心导管和心血管检查造影室,以保证在心导管检查时,一旦发生意外可以便 于抢救,例如作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时可能发生冠状动脉夹层、梗塞或穿破等并发症时,可迅速作紧急手术; ③接近心脏外科,便于心脏外科医师呼唤; ④接近血库; ⑤接近心内科,便于会诊和转送病人; ⑥接近中心监护病室; ⑦接近化验室。 若无法实现上述七个“接近”时,应尽量争取靠近电梯。 2.监护病房的整体布局 监护病房的整体布局主要是两种形式: (1)圆形结构,以护理站为中心,周围一圈均为监护病间,每间30平方米左右,每间可收治2位病人; (2)扇形结构,也以护理站为中心,其对面呈扇形排列的监护病间,病间大小不等,除收治1人或2人的以外,可有收治6~8人的统仓式,床与床之间隔以屏布。其他辅助设施(包括医师值班室、护士长室、储藏室、餐具室、清洁间、污物间、小化验室、病人 、家属接待室等)的布局,有的设计在监护病房外,有的则在监护病房内,但总的要求是便于抢救和减少污染。 3.监护病房的室内建筑设施

对监护病房的室内建筑设施具有不同于其他普通病房的特点和要求,主要有: (1)对地面和墙体的要求,适用液体清洁消毒; (2)对房顶的要求,安装可拆卸天花板,并装有天轨,以自由移动输液吊钩和围帐(屏布); (3)对照明光源的要求,要有一定强度的可移动的照明装置,夜间照明灯的光线亮度应可以调节; (4)对通风采光要求,要求通风良好,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故应有空调设备,病室的色调、色彩应柔和,每个病室必须有一个与外面相通的大窗户,可见自然光,但应有窗帘以调节光线强度; (5)对出入通道的要求,监护病房的病人进出通道应与工作人员进出通道分开,以免带来污染,引起感染; (6)对病床空间的要求,每床的理想面积为10~15平方米,因为每张病床周围均被很多电子仪器和装置所包围,为了保证医护人员从病人的四面八方均能对其进行操作和检查,要求床头留有0.6米的空隙,每个病室以设置2~4张床为宜; (7)对电源系统的要求,要求备有多套电源系统,并保证不停电; (8)对管道和传呼装置的要求,要有中心供氧系统、中心吸引管道和传呼器装置; (9)对卫生排污的要求,监护病房要设置更衣室、盥洗室、消毒室、洗涤室和污物室等相当辅助部门; (10)对病床功能要求,病床配有脚轮和制动装置,可调节病床高度和倾斜度,两侧装有可调动的栏杆以防跌床,病床上配有防止褥疮发生的带波纹的或多孔的塑料垫褥; (11)其他要求 ①要尽可能建有室外花园; ②要在室内挂有日历和时钟,时钟要有秒针,以便让病人能自己观察时间的变化; ③儿童监护病房还要有各种适合儿童心理的挂在墙上或床上的装饰、儿童画和玩具等。 二、监护病房的基本医疗器械设备要求 监护病房除要装备普通病房所需要的诊疗器械外,还应配备以下仪器: 1.基本固定设备,每床都有中心供氧和高低压两种中心吸引装置,输液瓶悬吊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