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 管理学习题集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周三多 管理学习题集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周三多 管理学习题集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习题

一、填充题

1.决策被定义为管理者__________的过程,或者管理者__________的过程。

2.决策的主体是__________。

3.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

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

4.决策的目的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5.决策遵循的是__________原则,而不是__________原则。

6.__________是决策的依据。

7.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__________”假设提出的。

8.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__________”标准和“__________”原则。

9.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

10.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11.执行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

__________作保障。

12.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__________进行;而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__________进行。

13.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__________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4.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__________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5.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

16.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

17.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__________的影响上。

18.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决策。

19.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__________决策。

20.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既有__________成分,也有__________成分。

22.个人价值观通过影响决策中的__________来影响决策。

23.决策的本质是一个__________。

24.在保守型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__________。

25.在进取性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__________。

26.决策问题的性质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7.程序化决策涉及__________,非程序化决策涉及__________。

28.从环境的可控制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组织面对垄断程度高的市场,容易形成__________导向的经营思想。

30.组织面对竞争程度高的市场,容易形成__________导向的经营思想。

31.收集信息时要进行__________分析。

32.根据决策者风险偏好特征,可以把决策者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三种类型。

33.在计算机广泛应用之前,人们常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以__________分析为主的

决策方法。

34.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倡导__________。时间一般在__________小时,参加者__________人为宜。

35.在集体决策中,如果大家对问题的性质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或意见有较大分歧,直接开会讨论效果并不好时,可以采取__________。

36.集体决策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37.管理者有时需对企业某部门的经营活动方向进行选择,可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法。

38.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认为,在确定某个单位经营活动方向时,应该考虑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维度。

39.对于“瘦狗”型的经营单位,企业应该采取__________的战略。

40.政策指导矩阵法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维度分析企业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

41.定量决策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42.__________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学规划。

43.线性规划的模型包含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部分。

44.常用的解决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5。解决风险型决策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6.解决风险决策常用的一个目标是__________。

47.在面对多阶段的风险决策问题时,人们经常采用__________方法。

48.模拟是一种通过产生__________的实验来求解随机问题的技术,又称方法。

49.竞争模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他课堂教学形式难以比拟

的。

二、选择题

1.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__________。

A.明确目标 B.诊断问题 C.拟定方案

2.通常用来指导组织战略决策的目标是__________。

A.长期目标B.中期目标 C.短期目标

3.通常用来指导组织战术决策的目标是__________。

A.长期目标B.中期目标 C.短期目标

4.通常用来指导组织业务决策的目标是__________。

A.长期目标

B.中期目标C.短期目标

5.如果组织面对的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市场,那么下列通常不是其决策重点的是_____

_____。

A.如何改善生产条件 B.如何完善营销网络

C.如何扩大生产规模D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6.如果组织面对的是竞争程度较高的市场,那么下列通常不是其决策重点的是__________。

A.如何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

B.如何对竞争对手的行为做出快速反应

C.如何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D.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7.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

A.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

B.市场需求情况

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问题

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问题 ——动态规划的基本模型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类活动的过程,由于它的特殊性,可将过程分成若干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在它的每一阶段都需要作出决策,从而使整个过程达到最好的活动效果。因此各个阶段决策的选取不能任意确定,它依赖于当前面临的状态,又影响以后的发展。当各个阶段决策确定后,就组成一个决策序列,因而也就确定了整个过程的一条活动路线。这种把一个问题看做是一个前后关联具有链状结构的多阶段过程就称为多阶段决策过程,这种问题称为多阶段决策最优化问题。 【例题1】最短路径问题。图中给出了一个地图,地图中每个顶点代表一个城市,两个城市间的连线代表道路,连线上的数值代表道路的长度。现在,想从城市A到达城市E,怎样走路程最短,最短路程的长度是多少? 【分析】把从A到E的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用k表示阶段变量,第1阶段有一个初始状态A,两条可供选择的支路ABl、AB2;第2阶段有两个初始状态B1、 B2,B1有三条可供选择的支路,B2有两条可供选择的支路……。用dk(x k,x k+1)表示在第k阶段由初始状态x k到下阶段的初始状态x k+1的路径距离,Fk(x k)表示从第k阶段的x k到终点E的最短距离,利用倒推方法求解A到E的最短距离。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S1:K=4,有:F4(D1)=3,F4(D2)=4,F4(D3)=3 S2: K=3,有:F3(C1)=min{d3(C1,D1)+F4(D1),d3(C1,D2)+F4(d2)}=min{8,10}=8

F3(C2)=d3(C2,D1)+f4(D1)=5+3=8 F3(C3)=d3(C3,D3)+f4(D3)=8+3=11 F3(C4)=d3(C4,D3)+f4(D3)=3+3=6 S2: K=2,有 F2(B1)=min{d2(B1,C1)+F3(C1),d2(B1,C2)+f3(C2),d2(B1,C3)+F3(C3)}= min{9,12,14}=9 F2(m)=min{d2(B2,c2)+f3(C2),d2(B2,C4)+F3(C4)}=min{16,10}=10 S4:k=1,有:F1(A)=min{d1(A,B1)+F2(B1),d1(A,B2)+F2(B2)}=min{13,13}=13 因此由A点到E点的全过程的最短路径为A—>B2一>C4—>D3—>E。最短路程长度为13。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每个阶段中,都求出本阶段的各个初始状态到过程终点E的最短路径和最短距离,当逆序倒推到过程起点A时,便得到了全过程的最短路径及最短距离,同时附带得到了一组最优结果(即各阶段的各状态到终点E的最优结果)。 在上例的多阶段决策问题中,各个阶段采取的决策,一般来说是与时间有关的,决策依赖于当前状态,又随即引起状态的转移,一个决策序列就是在变化的状态中产生出来的,故有“动态”的含义,称这种解决多阶段决策最优化问题的方法为动态规划方法。 根据上例分析和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可以得到动态规划的基本模型如下: (1)确定问题的决策对象。 (2)对决策过程划分阶段。 (3)对各阶段确定状态变量。 (4)根据状态变量确定费用函数和目标函数。 (5)建立各阶段状态变量的转移过程,确定状态转移方程。

周三多管理学总结

管理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 定义: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的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当今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变化。正如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言“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四条标准: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大家能否分享组织的知识;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普拉哈拉得和哈梅尔的核心能力理论 定义: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一项能力可以界定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不是单一的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不是物理性资产;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与竞争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价值;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 计划 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区别: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

期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的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联系:决策时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任务的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目标管理 定义:目标管理是一种过程和程序,它是组织上级和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由上级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然后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基本思想: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分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管理,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特点:目标管理具有目标体系是一种系统管理;实行参与管理是一种民主管理;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觉管理;注重管理实践是一种成果管理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复习要点

一,管理: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定义: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内涵: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应当是有效的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协调时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角色:人际,信息,决策技能:技术,人际,概念二,思想:泰勒,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1(1978-1986)2(1987-1991)3(1992-) 三,原理: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意义:1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2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3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六,决策: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原则:满意原则,要想达到最优,要1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依据: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类型:1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3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4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6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影响因素;1环境2过去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6时间 七,计划:概念:名词:用文字的形式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组织及组织内部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动词: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内容:5w1h。计划和决策是相互渗透,有时是不可分割的。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性质:1计划工作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的服务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类型:长期和短期,业务财务人事,具体性指导性,程序性和非程序性,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编制计划过程: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八,计划实施,目标管理思想: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3每个管理人员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考目标来管理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九,组织设计: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分为扁平结构和锥型结构。原则: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2权责对等3命令统一。影响因素:一,外部环境对企业组织的影响:的不确定性取决于复杂性和变动性;主要表现在对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影响,对各部门关系的影响,对组织结构总体特征的影响。二,经营战略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分为保守型,风险型和分析型战略。三,技术及其变化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四,企业发展阶段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创业2职能发展3分权4参谋激增5再集权。五,规模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规范化2分权化3复杂性4专职管理人员的数量。部门化:职能,产品,区域。集权与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 十,人员配备:任务: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去为每个岗位配备合适的人。程序:1确定人员需要量2选配人员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原则:1因事择人2因材器使3人事动态平衡。选聘:外部招聘:1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1不了解情况,缺乏人事基础2组织不够深入了解此人3对于内部员工的打击。内部提升:1提高积极性2吸引外部人才3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迅速展开工作。1引起同事不满2近亲繁殖。标准:1管理的欲望2正直诚信3冒险精神4决策能力5沟通技能。考评:目的: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2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3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4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沟通。 十一,组织力量:正式组织: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维系正式组织主要是理性的原则。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准。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人们感情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要甚于理性的作用。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求2使关系更融洽,和谐,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3重视正式组织的工作情况并且互相帮助4非正式组织也是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作用:1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的目标冲突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会束缚成员的发展3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鼓励它的存在,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2建立正确组织文化引导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十二,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组织变革的动因:外部环境因素:A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B科技进步的影响C资源变化的影响D竞争观念的改变,内部环境因素:A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B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C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D快速决策的要求E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变革类型: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主导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变革目标:1使组织,管理者,员工更具有环境适应性。变革内容:1对人员的变革2技术和任务3结构。变革意义:变革是组织实现动态平衡的发展阶段。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 二.管理的必要性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 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 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三)领导 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

多阶段决策过程multistepdecisionpr

第七部分最短路径 (Shortest-paths) 7.1 问题描述 在一个带权的无向或者有向图中,如果从图中某顶点(称源点)到达另顶点(称为终点)的路径可能不止一条,如何找到一条路径使得沿此路径上各边上的权值总和达到最小。 实际应用中,有把交通运输网络作为一个图,图中顶点表示城市,图中各边表示城市之间的交通运输线。边上的权值就根据具体需要,可以用各种代价表示,比如路程,运费,时间。同时,可以用有向图表示往返代价的不一致。计算机网络中,把网络结构看成带权图,路由选择的时候采用的固定路由算法其中有使用最短路径算法。此外,最短路径算法还应用于电子导航中,根据已知地理网络,得出合适的航线;应用于电力、通讯等各种管网、管线的布局设计,城市规划等等。由于应用的需要,最短路径算法问题成为计算机科学、运筹学、地理信息系统和交通诱导、导航系统等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 在最短路径问题中,给出的是一个带权有向图G=(V, E),加权函数w:E R 为从边到实型权值的映射。路径p=(v0,v1,v2,…,vk)的权是指组成边的所有权值之和: w(p)=∑w(vi-1,vi) i=1—k; 定义从u到v间的最短路径的权为: 从顶点u到v的最短路径定义为权w(p)=&(u,v)的任何路径. 不带权图的最短路径问题是一个特例,可将图视为没条边的权值均为1的带权图。

两种最常见的最短路径问题: ●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每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 7.2 松弛技术Relaxation 在后面介绍的几个算法中都用到了松弛技术,现在就来看看松弛技术。 对于每个顶点v∈V,都设置一个属性d[v],用来描述从源点s到v的最短路径上权值的上界,称为最短路径估计(shortest-path estimate)。我们用下面的Θ(V)时间的过程来对最短路径估计和前趋进行初始化。 INITIALIZE-SINGLE-SOURCE(G,s) 1 for each vertex v∈V[G] 2 do d[v]←∞ 3 π[v]←NIL 4 d[s]←0 经过初始化以后,对所有v∈V,π[v]=NIL,对v∈V-{s},有d[s]=0以及d[v]=∞。 在松弛一条边(u,v)的过程中,要测试是否可以通过u,对迄今找到的v的最短路径进行改进;如果可以改进的话,则更新d[v]和π[v]。一次松弛操作可以减小最短路径估计的值d[v],并更新v的前趋域π[v]。下面的伪代码对边(u,v)进行了一步松弛操作。 RELAX(u, v, w) 1 if(d[v]>d[u]+w(u,v)) 2 then d[v]←d[u]+w(u,v) 3 π[v]←u 在Bellman-Ford algorithm和Dijkstra’s algorithm都会调用到INITIALIZE-SINGLE-SOURCE(G,s),然后重复对边进行松弛的过程。另外松弛是改变最短路径和前趋的唯一方式,在两个算法之间的区别在于对每条边进行的松弛操作的次数,

决策理论与方法

1、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1决策主体的公共性2决策内容的公共性3决策方式的民主化4决策准则的公益性 2、公共部门决策的重要性作用:1为公共部门的决策提供目标2使公共部门的管理行为有了行动依据3有助于调动公共部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4有助于使公共部门的管理工作达到更优效果 3、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理论实践结合法,主体兼容法,吸收创新法。 4、经验决策的基本方法:直接判断法,淘汰法,排斥法,归纳法 5、科学决策的标志:1公关部门决策由个人决策发展为集团决策2公关部门由单纯的定性分析发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3公关部门决策由仅注重决策的结果到注重决策的全过程。决策分析方法的科学化主要趋势是出现了决策分析的数学化,模型化,电子计算机化。 6、中国传统决策文化观念:1中庸决策观,儒家:适可而止,不偏不倚,中庸之道2无为决策观,道家:无为而治,贵柔,守雌,不争3经验决策观,墨家:三表论,本,原,用,类,故4权谋决策观,法家:权势,谋略5知变决策观,孙子兵法:知,变,知己知彼,技之以计,奇正相生。 7、我国政府决策的基本经验:1坚持共产党在政府决策中的领导地位2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调查研究,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方法3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4尊重专家的意见,按科学态度决策。 8、我国政府决策的主要教训:1没有一套完善的决策制度2决策研究缺乏公开性和民主性,3缺乏一套系统的科学决策程序。 9、公关部门决策科学化基本内容:决策研究的科学化,决策过程的程序化。公关部门决策民主化基本内容:决策参与的民主化,决策讨论的公开化。 10、公关部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保障机制:1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基础之上。2建立健全决策公开制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3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4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 11、西方决策理论对决策模式作了三种分类:1两分法,将整个决策模式分为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模式可能2三分法,在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种决策模式,混合扫描模式3七分法,进一步在前述两分法基础上增加了五个模式,即经济合理模式,顺序决策模式,超理性决策模式,剧烈改变模式,无为模式。 12、现代西方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一理性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也被称为科学决策模式,它把决策过程分为六个步骤:发现问题,提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期末复习材料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公共部门的构成: ·社会部门可区分为三大部门: 第一部门是政府组织,这是纯粹的公共部门; 第二部门是工商企业,这是非公共部门,又称私人部门; 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之间的一些部门,往被称为非政府公共机构。 ·公共部门既包括第一部门即纯粹的公共部门(政府组织),也包括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纯粹性”非公共部门(竞争性工商企业)的特点: 1、它的投资主体是私人。 2、它所提高的产品一般是私人物品。 3、它的行为价值取向是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 1、决策主体的公共性(谁来决策)。即公共部门决策必须由公共组织按一定的法定程序进行。 2、决策内容的公共性(决策什么)。即其决策内容主要是公共领域的事务。 3、决策方式的民主化(怎样决策)。民主决策与公共参与是其决策方式的基本特点。 4、决策准则的公益性(根据什么决策)。这是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企业决策的本质区别之一。 三、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 第一,必须认真总结公共部门决策的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 第二,公共部门决策理论必须接受公共部门决策实践的检验。 第三,研究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公共部门决策实践。 ·主体兼容法,即立足于现代中国,兼容古今中外 立足于现代中国就是要从现代中国的实践出发去努力解决公共部门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我国公共部门的决策实践服务。 我国公共部门决策的四个基本特点: 1、我国是一个大国,公共部门决策十分复杂,其作用范围也相当大。 2、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共部门的决策应当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3、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公共部门的决策必须由党的领导和参与。 4、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的决策从理论到方法都还比较落后。 ·吸收创新法,即吸收现代的一切科学成果来丰富和充实公共部门决策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体系和内容上的创新。

《管理学》周三多习题与答案 第8章 决策(管理决策)

第八章决策(管理决策) 一、复习要点 1、决策的定义、原则和依据。 2、决策的分类、特点。 3、古典决策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4、行为决策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5、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 6、决策的方法及其主要内容。 7、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8、政策指导矩阵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9、线性规划的主要步骤。10、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11、决策树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12、几种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的主要内容。 关键名词:决策;长期决策、短期决策;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集体决策、个人决策;初始决策、追踪决策;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波士顿矩阵、政策指导矩阵、线性规划、量本利分析法、决策树、树状图、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二、习题之填充题 1、决策是指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2、根据赫伯特·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3、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 4、从决策的主体看,可把决策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5、赫伯特·西蒙根据问题的性质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6、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7、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 8、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9、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发难的第一人是赫伯特·西蒙,他提出了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10、行为决策理论抨击了把决策视为定量方法和固定步骤地片面性,主张把决策视为一种文化现象。 11、除了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式,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也对“完全理性”模式提出了挑战。 12、西蒙决策理论的核心: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程序就是整个管理过程。 13、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14、美国学者威廉·R·金和大卫·I·克力兰把决策划分为时间敏感型决策和知识敏感型决策。 15、政策指导矩阵从市场前景和相对竞争能力来分析企业各个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 16、常用的确定型决策方法有线性规划和量本利分析法。 三、习题之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的短期决策的是(ABC )。 A.投资方向的选择 B.人力资源的开发 C.组织规模的确定 D.企业日常营销 2、(D )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管理决策 D.业务决策 3、集体决策的缺点包括(ABD )。 A.花费较多的时间 B.产生群体思维 C.产生的备选方案较少 D.责任不明 4、下列选项属于例外问题的是(ABCD )。 A.组织结构变化 B.重大投资 C.重要的人事任免 D.重大政策的制定 5、决策者只寻求满意结果的原因有(ABC )。 A.只能满足于在现有方案中寻找; B.决策者能力的缺乏; C.选择最佳方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D.决策者只需要有满意的结果。 6、通过(BCD )等方法可以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方案。 A.独自思考 B.头脑风暴法 C.名义小组技术 D.德尔菲技术 7、过去的决策会影响现在的决策是因为(BD )。 A.过去的决策是正确的。 B..过去的决策是目前决策的起点。 C..过去的决策都是现在的管理者制定的。 D.过去的决策给组织内外部的环境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变化。 8、喜好风险的人往往会选取风险程度____而收益____的行动方案。(A )。 A.较高,较高 B.较高,较低 C.较低,较低D不确定

多阶段决策过程multistepdecisionpr

多阶段决策过程 m u l t i s t e p d e c i s i o n p r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七部分 最短路径 (Shortest-paths ) 7.1 问题描述 在一个带权的无向或者有向图中,如果从图中某顶点(称源点)到达另顶点(称为终点)的路径可能不止一条,如何找到一条路径使得沿此路径上各边上的权值总和达到最小。实际应用中,有把交通运输网络作为一个图,图中顶点表示城市,图中各边表示城市之间的交通运输线。边上的权值就根据具体需要,可以用各种代价表示,比如路程,运费,时间。同时,可以用有向图表示往返代价的不一致。计算机网络中,把网络结构看成带权图,路由选择的时候采用的固定路由算法其中有使用最短路径算法。此外,最短路径算法还应用于电子导航中,根据已知地理网络,得出合适的航线;应用于电力、通讯等各种管网、管线的布局设计,城市规划等等。由于应用的需要,最短路径算法问题成为计算机科学、运筹学、地理信息系统和交通诱导、导航系统等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 在最短路径问题中,给出的是一个带权有向图G =(V , E ),加权函数w:ER 为从边到实型权值的映射。路径p=(v0,v1,v2,…,vk)的权是指组成边的所有权值之和: w(p)=∑w(vi-1,vi) i=1—k; 定义从u 到v 间的最短路径的权为: ()(){}???∞?→?=otherelse v u v u p w v u p :min ,存在一条通路到若从δ 从顶点u 到v 的最短路径定义为权w(p)=&(u,v)的任何路径. 不带权图的最短路径问题是一个特例,可将图视为没条边的权值均为1的带权图。 两种最常见的最短路径问题: ● 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 每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 7.2 松弛技术Relaxation

管理学周三多第六版重点总结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①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②福莱特----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③比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④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⑤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⑥加雷思·琼斯----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⑦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 ●管理的属性:(1)自然属性: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 职能。此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 同而有所改变,这完成是一种客观存在(2)社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为 谁管理”的问题 2、管理的职能有五种: a.决策(计划):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b.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 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 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c.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认 识和活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d.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e.创新: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指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主要观点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进行一场彻底精神革命 ●管理制度 科学操作方法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周三多 管理学习题集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习题 一、填充题 1.决策被定义为管理者__________的过程,或者管理者__________的过程。 2.决策的主体是__________。 3.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 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 4.决策的目的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5.决策遵循的是__________原则,而不是__________原则。 6.__________是决策的依据。 7.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__________”假设提出的。 8.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__________”标准和“__________”原则。 9.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 10.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11.执行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 __________作保障。 12.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__________进行;而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__________进行。 13.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__________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4.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__________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5.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 16.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 17.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__________的影响上。 18.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决策。 19.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__________决策。 20.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既有__________成分,也有__________成分。 22.个人价值观通过影响决策中的__________来影响决策。 23.决策的本质是一个__________。 24.在保守型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__________。 25.在进取性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__________。 26.决策问题的性质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7.程序化决策涉及__________,非程序化决策涉及__________。 28.从环境的可控制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组织面对垄断程度高的市场,容易形成__________导向的经营思想。 30.组织面对竞争程度高的市场,容易形成__________导向的经营思想。 31.收集信息时要进行__________分析。 32.根据决策者风险偏好特征,可以把决策者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三种类型。 33.在计算机广泛应用之前,人们常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以__________分析为主的 决策方法。

周三多 管理学内容.doc

第一篇总论 1.管理的定义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 的过程。 2.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属性。 4.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古典管理理论 7.行为管理理论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1.四种道德观:功利观、权利观、公平观、综合观 2.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2)以社会利益为重(3)重视利益相关者 的利益(4).视人为目的(5).超越法律(6).自律(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3.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二、个人特征三、结构变量四、组织文化 五、问题强度 4.提高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一、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二、建立道德准则三、设定工作目标四、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五、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六、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5.两种社会责任观:1、古典观(纯经济观):认为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只要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满足就是具有社会责任的表现,至于其他人的利益则不是企业所要管的和所能管的. 2、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 1.国际化经营的内涵: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特征:A.跨国界经营 B.多元化经营 C. 资源共享 D. 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动机:(一)利用优势能力(二)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三)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四)抵御和分散风险(五)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2.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跨国经营者需要在全球一体化压力和当地化反应间进行权衡,选择最佳的竞争战略。 3.全球战略的选择:国际模式多国模式全球模式跨国模式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1.信息的定义:数据经过加工后得到的结果 2.有用信息的特征:高质量、及时、完全 3.信息系统的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 4.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1)20世纪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1.基本任务:⑴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⑵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

(企业形象)多阶段决策过程(

第七部分 最短路径 (Shortest-paths ) 7.1 问题描述 在一个带权的无向或者有向图中,如果从图中某顶点(称源点)到达另顶点(称为终点)的路径可能不止一条,如何找到一条路径使得沿此路径上各边上的权值总和达到最小。 实际应用中,有把交通运输网络作为一个图,图中顶点表示城市,图中各边表示城市之间的交通运输线。边上的权值就根据具体需要,可以用各种代价表示,比如路程,运费,时间。同时,可以用有向图表示往返代价的不一致。计算机网络中,把网络结构看成带权图,路由选择的时候采用的固定路由算法其中有使用最短路径算法。此外,最短路径算法还应用于电子导航中,根据已知地理网络,得出合适的航线;应用于电力、通讯等各种管网、管线的布局设计,城市规划等等。由于应用的需要,最短路径算法问题成为计算机科学、运筹学、地理信息系统和交通诱导、导航系统等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 在最短路径问题中,给出的是一个带权有向图G =(V , E ),加权函数w:E →R 为从边到实型权值的映射。路径p=(v0,v1,v2,…,vk)的权是指组成边的所有权值之和: w(p)=∑w(vi-1,vi) i=1—k; 定义从u 到v 间的最短路径的权为: ()(){}???∞?→?=otherelse v u v u p w v u p :min ,存在一条通路到若从δ 从顶点u 到v 的最短路径定义为权w(p)=&(u,v)的任何路径. 不带权图的最短路径问题是一个特例,可将图视为没条边的权值均为1的带权图。 两种最常见的最短路径问题: ● 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 每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 7.2 松弛技术Relaxation

周三多《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管理人员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关于高层管理人员的技能,按其重要性程度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c 】 A.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D.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2.保证在组织中“事事有人做”属于管理的【 b 】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3.1990年,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这就是【 b 】 A.《企业再造工程》B.《管理的革命》 C.《第五项修炼》D.《管理的实践》 4.梅奥在西方电气公司进行的霍桑试验,在哪个阶段试验得出了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的结论【 c 】 A.工场照明试验B.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C.大规模访谈D.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5.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关于保健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 】 A.保健因素能预防和减少员工的不满,但不能使其对工作非常满意 B.保健因素最大的作用是确保员工的生理与心理健康 C.保健因素的满足,能使员工对工作非常满意 D.保健因素的满足,有助于员工潜力的发挥 6.“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始于【 d 】 A.上下级之间的友情B.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 C.为了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D.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 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万元,每台售价12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C 】 A.60台B.70台C.80台D.90台 8.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推销型领导方式适用于【 B 】 A.高任务、高关系B.高任务、低关系 C.低任务、高关系D.低任务、低关系 9.美国管理学家孔茨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 A 】

管理学重点整理周三多

一、总论 (一)、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管理的概念: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 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 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和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生产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萌芽和基础) 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4、科学管理理论(重要和奠基)——泰罗 1)工作定额: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有名的搬运生铁块实验 2)标准化: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 5、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对管理学的划分) 五大职能: 1)计划:预测未来并制定行动方案 2)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指挥:使企业人员发挥作用 4)协调:让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统一和谐 5)控制: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制定的计划和所有下达的命令 6、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 1)内容:工作场所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室实验、大规模访谈、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 2)、结论: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二、决策与计划 (一)、决策与决策方法 1、决策的概念: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 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2、决策的原则: 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2)真是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拧订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3、集体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奥斯本 2)名义小组技术 3)德尔菲技术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主体目的 的过程。 本质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因为最优原则需要:全部有关信息;了解所有信息价值,穷举方案;准确预测执行后果 决策的依据是适量的信息 决策的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假设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 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 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决策理论 行为决策理论: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决策者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在对未来的状况做出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 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 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决策的过程 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并仔细地解 释它,就会提高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 明确目标确定想要获得的结果的数量和质量 拟定方案必须把试图达到的目标铭记在心,而且要 提出尽量多的方案。 筛选方案确定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 并确定最满意的方案。 执行方案 评估效果 执行方案 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 方案的执行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各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作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方案对长远或全局的影响。必要时,还应作出相应补偿。 方案的实施需要得到员工的支持: 将目标分解,实行目标责任制;(责) 善于授权,做到责权对等;(权) 设计合理的报酬制度,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实施奖惩(利) 评估效果

多阶段决策过程(multistepdecisionpr

多阶段决策过程(multistepdecisionpr (Shortest-paths ) 7.1 问题描述 在一个带权无向或者有向图中,如果从图中某顶点(称源点)到达另顶点(称为终点)路径可能不止一条,如何找到一条路径使得沿此路径上各边上权值总和达到最小。 实际应用中,有把交通运输网络作为一个图,图中顶点表示城市,图中各边表示城市之间交通运输线。边上权值就根据具体需要,可以用各种代价表示,比如路程,运费,时间。同时,可以用有向图表示往返代价不一致。计算机网络中,把网络结构看成带权图,路由选择时候采用固定路由算法其中有使用最短路径算法。此外,最短路径算法还应用于电子导航中,根据已知地理网络,得出合适航线;应用于电力、通讯等各种管网、管线布局设计,城市规划等等。由于应用需要,最短路径算法问题成为计算机科学、运筹学、地理信息系统和交通诱导、导航系统等领域研究一个热点。 在最短路径问题中,给出是一个带权有向图G =(V , E),加权函数w:E R 为从边到实型权值映射。路径p=(v0,v1,v2,…,vk)权是指组成边所有权值之和: w(p)=∑w(vi-1,vi) i=1—k; 定义从u 到v 间最短路径权为: ()(){}???∞?→?=otherelse v u v u p w v u p :min ,存在一条通路到若从δ 从顶点u 到v 最短路径定义为权w(p)=&(u,v)任何路径. 不带权图最短路径问题是一个特例,可将图视为没条边权值均为1带权图。 两种最常见最短路径问题: 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最短路径 每对顶点间最短路径

7.2 松弛技术Relaxation 在后面介绍几个算法中都用到了松弛技术,现在就来看看松弛技术。 对于每个顶点v∈V,都设置一个属性d[v],用来描述从源点s到v最短路径上权值上界,称为最短路径估计(shortest-path estimate)。我们用下面Θ(V)时间过程来对最短路径估计和前趋进行初始化。 INITIALIZE-SINGLE-SOURCE(G,s) 1 for each vertex v∈V[G] 2 do d[v]←∞ 3 π[v]←NIL 4 d[s]←0 经过初始化以后,对所有v∈V,π[v]=NIL,对v∈V-{s},有d[s]=0以及d[v]=∞。 在松弛一条边(u,v)过程中,要测试是否可以通过u,对迄今找到v最短路径进行改进;如果可以改进话,则更新d[v]和π[v]。一次松弛操作可以减小最短路径估计值d[v],并更新v前趋域π[v]。下面伪代码对边(u,v)进行了一步松弛操作。 RELAX(u, v, w) 1 if(d[v]>d[u]+w(u,v)) 2 then d[v]←d[u]+w(u,v) 3 π[v]←u 在Bellman-Ford algorithm和Dijkstra’s algorithm都会调用到INITIA LIZE-SINGLE-SOURCE(G,s),然后重复对边进行松弛过程。另外松弛是改变最短路径和前趋唯一方式,在两个算法之间区别在于对每条边进行松弛操作次数,以及对边执行松弛操作次序不同。在Dijkstra’s algorithm以及关于有向无回路图最短路径算法中,对每条边执行情况一次松弛操作。而在Bellman-Ford算法中,对每条边要执行多次松弛操作。 7.3 Bellman-Ford algorith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