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肥综合阐述

叶面肥综合阐述
叶面肥综合阐述

近些年来,我国叶面肥生产和应用发展迅速,市场上的叶面肥名目多样,种类繁多,下面让我们从产品分类、应用现状分析一下叶面肥的使用现状。

一、我国叶面肥产品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目前常用的叶面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按产品剂型:可分为固体(粉剂、颗粒)和液体(清液、悬浮液)两种类型。

按组分:可分为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叶面肥和含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糖醇等水溶性叶面肥。

按作用功能:可分为营养型和功能型两大类。营养型叶面肥由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配制,其主要作用是有针对性地提供和补充作物营养,改善作物的生长情况;功能型叶面肥由无机营养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糖醇等生物活性物质或杀菌剂及其他一些有益物质等混配而成,其中,各类生物活性物质对植物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农药和杀菌剂具有防病虫害的功效,有益物质也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刺激和改良作用。因此,该类叶面肥是将一些添加物的功能性和无机营养元素补充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种相互增效和促进的作用。

二、各类叶面肥的介绍。

(1)大量元素叶面肥

该类叶面肥料含氨、磷、钾三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其中,氮肥一般采用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或者氨基酸等有机氮源。产品原料一般选择使用尿素、硝铵、硝酸钾、硫酸铵、氯化铵、硝酸、氨基酸等;磷源主要选用正磷酸盐、偏磷酸盐、多聚磷酸盐等,生产上一般选用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以及一些偏磷酸盐与多聚磷酸盐等;钾肥一般选用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作为叶面肥产品原料。

(2)中量元素叶面肥

一般指含有钙、镁、硅等成分的叶面肥。其中,钙肥主要采用水溶性无机钙盐及螯合钙,产品原料可选用氯化钙、硝酸钙、硝酸铵钙、

乙酸钙以及与EDTA、柠檬酸、氨基酸、糖醇等有机物螯合的钙;镁肥主要采用水溶性无机镁盐,一般选择氯化镁和硫酸镁;水溶性硅肥主要采用硅酸钠(主要指偏硅酸钠和五水偏硅酸钠)作为硅源,由于其呈碱性,且易于钙、镁、锌、铁等离子发生反应,形成絮状沉淀。因此,在叶面肥中一般单独使用。

(3)微量元素叶面肥

我国农化市场中一般有单质元素型与复合元素型两种。一般选用易溶性无机盐类及螯合类微量元素等作为原材料。

表1 微量元素的常用原材料种类

德民欣螯合多元素(4)含天然活性物质型叶面肥

该类叶面肥中一般含有从天然物质(如海藻、秸秆、动物毛发、草炭、风化煤等)中处理提取的发酵或代谢产物,产生氨基酸、腐植酸、核酸、海藻酸、糖醇等物质。这些物质有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提高作物自身抗逆性等功能。

①氨基酸类叶面肥

氨基酸的来源有动植物两种。植物源氨基酸主要有大豆、饼粕等发酵产物以及豆制品、粉丝的下脚料;动物源氨基酸主要有皮革、毛发、鱼粉及屠宰场下脚料等。将原料转化为氨基酸的工艺也有所不同,最简单的是酸水解工艺,常用浓度4—6moI/L的盐酸溶液,按比例与物料水解一定时间,然后用氨或其他碱性物质中和,调节PH值后

即为原液;较为复杂的是生物发酵法,常用复合菌群在一定条件下对物料进行4—6周的发酵,发酵液经提炼后,加工成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

目前我国市场销售的氨基酸肥多为豆粕、棉粕或其他含氨农副产品,经酸水解得到的复合氨基酸,主要是纯植物蛋白。此类氨基酸有很好的营养效果,但是生物活性较差;而采用生物发酵生产的氨基酸,主要是酵解和生物降解蛋白质,经发酵产生一些新的活性物质,如类似核苷酸、吲哚酸、赤霉酸、黄腐酸等,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刺激作物生长发育、提高酶活力、增强抗病抗逆作用。对生根、促长、保花保果都有一定的作用。

EDTA螯合锰

②海藻酸类叶面肥

海藻肥的活性物质是从天然海藻中提取的,主要原料是鲜活海藻,一般是大型经济藻类.如臣藻、海囊藻、昆布等。其生产工艺有化学提取、发酵、低温物理方式提取等,一般而言,物理方法处理的海藻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植物活性,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海藻多糖和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多酚化台物及抗生素物质等,可刺激作物体内活性因子的产生和调节内源激素的平衡。

目前海藻农用产品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腐烂海藻——藻灰(粉)——海藻提取液。海藻提取液提取工艺大致为:通过筛选适宜新鲜的海藻品种,用机械的方法,没有接触任何化学试剂,没有经受超过45℃的高温,没有任何脱水和冷冻,只是通过高压发泡使细胞壁破碎内容物释放,浓缩形成海藻精浓缩液,从而极大的保留了海藻天然的活性成分。国内有通过发酵法制备海藻有机肥,工艺如下:(1)发酵:藻类(含适量的水分)+生物菌种,混合均匀,放入发酵罐中发酵,根据罐内温度进行适当调节(包括水、空气、温度等);(2)浸提:发酵后的产物,加入浸提剂,再加一定量的水充分搅拌均匀。(3)脱水:将浸提物脱水,液体部分添加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浓缩后即成液体肥;固体部分干燥后粉碎、造粒为有机肥。

我国海藻肥的使用有三种方法:叶面喷施、土壤施用、浸种。其

中叶面施用是最有效、广谱的使用方法。可刺激根系的发育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显著提高作物的抗病、抗盐碱、低温等抗逆能力。

③含糖醇叶面肥

天然糖醇是光合作用的初产物,可从植株韧皮部提取获得,其在植株韧皮汁液中含量远高于氨基酸的含量。糖醇可作为硼、钙等营养元素的载体,携带矿质养分在植物韧皮部中快速运输,同时,糖醇有很好的润湿和渗透作用。经糖醇螯合后的营养元素可被作物快速吸收利用,效果优于柠檬酸、氨基酸等螯合肥料。

糖醇系列微肥在2001年推向国际市场,目前在我国糖醇主要用在食品行业,近年来在化工也有广泛应用的趋势。市场上产品以糖醇钙为主。

EDTA螯合铁

④含腐植酸叶面肥

腐殖酸包括煤炭腐植酸和生化腐植酸。

煤炭腐植酸指从煤炭中提取的腐殖酸或黄腐酸及其盐类,特点是结构、组成相对稳定,但产地不同活性有差异。煤炭腐植酸多用褐煤、风化煤做原料,用苯或苯一醇溶剂抽提,得到可溶的沥青和不溶的残渣,残渣再用0.5%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即得到可溶的腐植酸碱液,顺次用5%盐酸溶液和丙酮处理,可分离出黄腐酸、棕腐酸和腐黑酸。

生化腐植酸是以废弃秸秆、甘蔗渣为原料,通过接种发酵后产生的类腐殖酸物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混合物体系,含有多种酶和几乎全部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糖类及核苷酸等,因而它表现的效果是多种组分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因此组分中腐植酸的比例与含量最高,仍定名为腐植酸与黄腐酸。

煤炭腐植酸和生化腐植酸比较来说,前者原料易得,成本较低,但产品硬度小、吸湿性大、易与钙、镁等金属离子絮凝,给实际应用带来不利。生化腐植酸在水溶性、生理活性、抗钙镁离子和二价盐等性能上要好些,可溶解的PH范围为1~14。但目前看来,其发酵物多为秸秆发酵产物,主要成分是类属腐植酸。目前腐植酸与生化腐植酸检测分析的共性与特性、两者的定义并没有明确解释。

目前,市场上多以煤炭腐植酸作为冲施肥的原料,高含量的腐植酸盐也被用于叶面肥中,而生化黄腐酸是叶面肥中的主要添加剂。腐

植酸叶面肥主要作用是刺激作物生长,促进根系发达,降低叶片气孔的开张度,减少水分蒸腾丧失,增加植物抗旱能力。

⑤肥药型叶面肥

在叶面肥中,除了营养元素,还会加入一定数量不同种类的农药和除草剂等。不仅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还具有防治病虫害和除草功能。是一类农药和肥料相结台的肥料,通常可分为除草专用肥、除虫专用肥、杀菌专用肥等。

但作物对营养调节的需求与病虫害的发生不一定同时,因此在开发和使用药肥时,应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综合考虑不同作物的耐药性以及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习性、气候条件等因素,尽量避免药害。

EDTA螯合铜

⑥木醋液(或竹醋液)叶面肥

近年来,市场上还出现以木炭或竹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醋液或竹醋液为原料。添加营养元素而成的叶面肥料。一般是在树木或竹材烧炭过程中,收集高温分解产生的气体,常温冷却后得到的液体物质即为原液。木醋液中含有K,Ca,Mg,zn,Ge,Mn,Fe等矿物质。此外还含有维他命B1和B2;竹醋液中含有近300种天然有机化合物,有有机酸类、酚类、醇类、酮类、醛类、酯类及微量的碱性成分等。

木醋液和竹醋液最早是在日本应用,使用较广泛。也有相关的生产标准。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两者的生产还没有国家标准,但是相关产品已经投放市场。据试验研究,木醋液不仅能提高水稻的产量,还可以提高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

⑦稀土型叶面肥

稀土元素是指化学周期表中镧系的14个元素和化学性质相似的钪与钇。农用稀土元素通常是指其中的镧、铈、钕、镨等有放射性,但放射性较弱,造成污染可能性很小的轻稀土元素。最常用的是铈硝酸稀土。

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稀土肥料的研究和使用,其在植物生理上的作用还不够清楚,现在只知道在某些作物或果树上施用稀土元素后,有增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重、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含糖量、降低含酸量的效果。由于它的生理作用和有效施用条件还不

很清楚,一般认为是在作物不缺大中微量元素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效果来。

⑧有益元素类叶面肥

近年来,部分含有硒、钴等元素的叶面肥料得以开发和应用。而且施用效果很好。此类元素不是所有植物必须的养分元素,只是为某些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或有益,受其原料毒性及高成本的限制,应用较少。

三、叶面肥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叶面肥商品化生产以来,我国的叶面肥市场发展速度较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涉及叶面肥生产的企业达3000~4000家,产品种类丰富,名目繁多,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下表为我国当前市场常见的叶面肥种类。

表3农资市场主要叶面肥种类

由于叶面施肥有许多优点,己成为生产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施肥技术与措施。叶面肥配方也应该考虑作物、土壤、气候等条件的差异,研制和使用针对性强、养分吸收效率高的专用叶面肥料。随现代农业和肥料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叶面肥的应用开始向多元化、针对性、环保型等方向发展,产品的发展也趋向高浓度化、系列化和多功能化。我们必须加大科研力度以促进我国叶面肥的生产和应用发展,促使叶面施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德民欣螯合多微量元素肥新包装上市,规格有10g,100g,500g,1000g,25kg.产品质量严格按标准执行,证件齐全,1物1追溯码,1县1代理商,签订正式合同,请认准德民欣商标

叶面肥概述喷施方注意事项

叶面肥 一叶面肥的简介 以叶面吸收为目的,将作物所需养分直接施用叶面的肥料,称为叶面肥。 叶面肥是营养元素施用于农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的吸收而发挥基功能的一种肥料类型,植物的叶片有上下两层表皮,由表皮细腻组成,表上细胞的外侧有角质层和蜡质,可以保护表皮组织下的叶肉细胞行使光合、呼吸等功能,不受外界不利条件变化的影响,叶片表现还有许多微小的气孔,行使气体更换的功能。研究表明,角质层由一种带有羟基和羧基的长碳链脂肪酸聚合物组成,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间隙及分子上的羟基、羧基亲水基团可以让水溶液渗透进入叶内,当然,叶片表面的气孔是叶面肥进入叶片更方便的通道。化肥中尿素类物质对表皮细胞的角质层有软化作用,可以加速其它营养物质的渗入,所以尿素类物质对表皮细胞的角质层有软化作用,可以加速其它营养物质的渗入,所以尿素成为叶面肥重要的组成成分。 二叶面肥的配方 春季,各种农作物进去加快生长阶段。这一时期是喷施叶面肥的关键时期,现介绍部分叶面肥的配制方法。 尿素溶液常用浓度为0.5%~1%,即用0.5~1公斤尿素加水100公斤,缩二脲含量超过1.5%的尿素不能作为叶面肥使用。 尿洗合剂溶液具有供氮、灭蚜两种作用。去尿素0.5~1公斤,加水100公斤水中,再溶入洗衣粉70~100克。随喷随配,配后不能久放。 沼液稀释液沼液富含速效氮,易被叶片吸收,肥效快。取经过滤的沼液10公斤,加水100公斤喷施。配后即用,以免氮素挥发。 磷酸二氢钾溶液300克磷酸二氢钾加水100公斤喷施。 硫酸钾溶液常用浓度1%~1.5%,100公斤水中加入硫酸钾1~1.5公斤。 草木灰浸出液取新鲜草木灰5~7公斤,加水100公斤,搅拌后放置14小时,取澄清液喷用。 过磷酸钙浸出液具有补磷和防治棉花害虫的作用。取过磷酸钙2~3公斤,加水100公斤充分搅拌,放置24小时后过滤,去滤液喷雾。 氮磷钾混合溶液配制2%~3%浓度的过磷酸钙浸出液100公斤,再加入尿素0.3~0.5公斤和硫酸钾1~1.5公斤。 硫酸亚铁溶液取硫酸亚铁200~300克,加水100公斤。因铁肥在叶片中流动性差,故应多喷几次,并喷匀、喷细,叶片正面、背面都要喷到。在100公斤铁肥水溶液中加入50~70克洗衣粉效果更好。 稀土微肥水溶液叶面喷雾,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喷施浓度为0.08%~0.1%。每100公斤水中加入80~100毫升稀土微肥即可。 硫酸锌溶液取100~200克硫酸锌,加水100公斤。若在配好的硫酸锌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石灰水,可以提高锌肥喷施效果。 硼砂溶液取200~300克硼砂,加水100公斤。因硼砂在凉水中溶解缓慢,可先用4~

叶面肥知识

(1)植物生长调节剂型叶面肥 该类叶面肥中除了营养元素外,加入了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一般采用赤霉素、三十烷醇、复硝酚钠、DA-6、萘乙酸(钠)等促进生长的调节剂种类作为主要成分,主要作用是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适于作物生长前中期使用。 随着叶面肥市场的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由于具有效果明显、见效快、成本低等特点,受到众多生产厂家的重视。但我们建议厂家,应用调节剂时,要考虑作物、地域、气候、农田管理的差异,不要盲目添加调节剂,以做到真正的增产效果。更要选择使用质量有保证的产品。防止对作物造成不利的影响。 叶面肥中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名称功能特点 赤霉素促进作物营养生长、促进坐果、调节开花 复硝鼢钠促进生根、发芽、生长 萘乙酸钠促进生根、保花保果、疏花疏果 DA一6促进生长、提高作物抗逆性 矮壮素防止作物徒长 缩节胺防止作物徒长 多效唑控制作物徒长,促进水稻生根 防落素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提早成熟 2,4一D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提早成熟 吲哚乙酸(钠、钾)促进生根 吲哚丁酸(钠、钾)促进生根 6一BA促进发芽、促进坐果、延长贮存期 三十烷醇促进作物生长 乙烯利催熟、着色 噻苯隆促进坐果、促进棉花脱叶 水杨酸促进生根、提高作物抗逆性 甜菜碱促进生根、提高作物抗逆性 壳聚糖刺激生长、提高作物抗逆性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调节剂有以上几种。 (2)含天然活性物质型叶面肥 该类叶面肥中一般含有从天然物质(如海藻、秸秆、动物毛发、草炭、风化煤等)中处理提取的发酵或代谢产物,产生氨基酸、腐植酸、核酸、海藻酸、糖 醇等物质。这些物质有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提高作物自身抗逆性等功能。 ①氨基酸类叶面肥 氨基酸的来源有动植物两种。植物源氨基酸主要有大豆、饼粕等发酵产物以及豆制品、粉丝的下脚料;动物源氨基酸主要有皮革、毛发、鱼粉及屠宰场下脚料等。将原料转化为氨基酸的工艺也有所不同,最简单的是酸水解工艺,常用浓度4—6moI/L的盐酸溶液,按比例与物料水解一定时间,然后用氨或其他碱 性物质中和,调节PH值后即为原液;较为复杂的是生物发酵法,常用复合菌群在一定条件下对物料进行4—6周的发酵,发酵液经提炼后,加工成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 目前我国市场销售的氨基酸肥多为豆粕、棉粕或其他含氨农副产品,经酸水解得到的复合氨基酸,主要是纯植物蛋白。此类氨基酸有很好的营养效果,但是生物活性较差;而采用生物发酵生产的氨基酸,主要是酵解和生物降解蛋白质,经发酵产生一些新的活性物质,如类似核苷酸、吲哚酸、赤霉酸、黄腐酸等,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刺激作物生长发育、提高酶活力、增强抗病抗逆作用。对生根、促长、保花保果都有一定的作用。 ②海藻酸类叶面肥 海藻肥的活性物质是从天然海藻中提取的,主要原料是鲜活海藻,一般是大型经济藻类.如臣藻、海囊藻、昆布等。其生产工艺有化学提取、发酵、低温物理方式提取等,一般而言,物理方法处理的海藻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植物活性,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海藻多糖和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多酚化台物及抗生素物质等,可刺激作物体内活性因子的产生和调节

叶面肥加工工艺综述

叶面肥加工工艺 李佳怡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58)摘要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具有针对性强、肥效高、用量省等多种优点的叶面肥施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叶面肥的特点、类型和植物吸收利用叶面肥的机理,重点介绍了无机营养型叶面肥、氨基酸型叶面肥、腐殖酸型叶面肥以及复合型叶面肥四种叶面肥的加工工艺,并对叶面肥的发展做出了一定展望。 关键词叶面肥;微量元素;酸水解;工艺流程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in view of the strong, high fertilizer effect, dosage and many other kinds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foliar fertilizer, its application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types and plant uptake by mechanism of foliar fertilizer are introduced, and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he inorganic nutrient foliar fertilizer, amino acid foliar fertilizer, humus acid foliar fertilizer and compound fertilizer, and make a prosp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liar fertilizer. Key words:Foliar fertilizer; Trace elements; Acid hydrolysis; Technological process 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施用化肥是最有效、最快速、最重要的作物增产措施。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肥料生产和消费国。从1980年起,我国化肥施用量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我国用占全球9%的土地消耗了占世界总量32%的化肥,单位面积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杨青林等,2011)。虽然我国化肥用量大,但根据研究表明,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平均为30%,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且近年来还有下降趋势(夏循峰等,2011)。由于肥料利用率低,大量有效化肥成分流失,不仅造成了惊人的经济损失,更会严重污染环境,造成水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产品品质下降等危害。因此开发推广使用利用利用效率高的新型肥料更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叶面肥具有针对性强,养分吸收快,用量省,肥效和肥料利用率高的特点,因此叶面肥环境污染风险小,并且可与农药混合进行一次作业,省时省工(王书奇,2001)。 1叶面肥资源概况 1.1叶面肥的概念及类型 在19世纪40年代,人们发现作物除了从根系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外,还可以通过作物的茎叶吸收养分,这种由植物的茎叶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被称为叶面吸收。作物通过叶面(包括部分茎表面)渗透扩散方式吸收养分的施肥方法称为植物根外施肥,也就是一般说的叶面施肥。用于叶面施肥的肥料称为叶面肥料(王少鹏,2015)。根据作物叶片缺素症状,不同类型叶面肥通过叶面喷施,可直接供给作物很快吸收,以补充根部对养分吸收的不足,实现增产又增质的效果。 叶面肥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其物理性状,叶面肥可分为固体和液体叶面肥两大类。

农作物叶面肥喷施的常用浓度

农作物叶面肥喷施的常用浓度 1、尿素:常用的喷施浓度1%-1.5%(即100千克水加1-1.5千克尿素);在此范围内,双子叶植物,浓度可适当低些;单子叶植物,浓度可适当高些;幼苗期,浓度可适当低些;成苗期,浓度可适当高些。一般禾谷类作物喷施浓度为1%-2%;蔬菜、瓜果等喷施浓度为0.5%-1%;育苗期的幼苗喷施浓度不能高于0.2%。 2、普通过磷酸钙:常用的喷施浓度为2%-3%;肥料加水后要充分搅拌,静置24小时后经过滤,取清液喷施。 3、磷酸二氢钾:常用的喷施浓度为0.3%左右;配制的方法是取300克磷酸二氢钾加100千克水,充分溶解后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可以随用随配。 4、硫酸钾:常用的喷施浓度为1%-1.5%。 5、硫酸锌:常用的喷施浓度为0.1%-0.2%;在溶液中加少量石灰液后进行喷施。 6、硼砂(或硼酸):常用的喷施浓度为0.2%-0.3%;配制溶液时先用少量45℃热水溶化硼砂,再兑足水。 7、草木灰:常用的喷施浓度为3%-5%;用草木灰加水后搅拌,静置15小时后过滤再用。烟草、马铃薯、葡萄等忌氯作物,不宜喷施氯化钾。

8、硫酸铜:常用浓度0.01%-0.02%。喷施时可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石灰溶液,以降低溶液中硫酸的浓度。 9、多效唑:果树用1000-1500mg/kg溶液喷施,农作物用50mg/kg溶液喷施。 10、米醋:常用浓度200-250ml对水40 -50kg 喷施。 11、硫酸锰:常用浓度0.05%—0.1%。 12、硫酸铜:常用浓度0.01%—0.02%。 13、硫酸亚铁:用 0.05%-0.3%浓度溶液喷施。因铁流动性差,应多喷几次,要均匀。 14、钼酸铵:常用的喷施浓度为0.05-0.1%,主要喷施豆科作物。 15、磷酸二铵:常用的喷施浓度为0.2-1%。 16、氯化钙:常用的喷施浓度为0.3-0.5%。 17、硝酸钾:常用的喷施浓度为0.5%~1.0%。

不同种类叶面肥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 油菜什么期间用叶面肥

不同种类叶面肥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油菜什么期间用叶面 肥 摘要不同种类叶面肥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不同种类的叶面肥,均可延长油菜花期和生育期,对其产量构成因子每株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其产量,综合试验结果,三得利叶面肥处理效果最为明显。 关键词三得利;油菜;产量;生育期 S482.8;S565.4 A 1007-5739(xx)11-0169-01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一项新的技术资源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在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种称之为“激素”的特殊物质,虽然它的含量很少,但是却能够控制植物的发芽、生根、生长、开花和结果等发育过程。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增加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减少了大量化工产品对农产品品质的污染,已普遍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但如今农资市场上名目繁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让农民不知如何选择,为鉴定不同叶面肥在油菜上的使用效果,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特做以下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青海省大通县斜沟乡大业坝村青杂2号油菜示范田内。海拔2 610m,北纬37°00′,东经101°36′,年平均气温2.8℃,年降雨量509mm,年无霜期86d,年日照时数2 534h。试验地前茬为小麦。 1.2试验材料 供试油菜品种为青杂2号;供试叶面肥有:三得利(重庆宇宙生 物有限公司生产);磷酸二氢钾(甘肃磐业农业化公司兰州分公司生产);富万钾(陕西巨川富万钾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99植物生长微电 活能(北京先之声社会发展研究所研制)。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三得利375g/hm2(A);磷酸二氢钾1.5kg/hm2(B);富万钾375mL/hm2(C);399植物生长微电活能1 200~1 500mL/hm2(D);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CK)。试验采用小区试验,小区面积为100m2,3次重复,随机排列,周围设有保护行。 1.4试验方法 采用机械条播。播种时间为3月28日,间苗定苗后喷施1次, 现蕾期喷施1次,初花期喷施1次。 1.5田间管理 保苗株数为22.5万株/hm2,出苗后观察记载,三至四叶期人工 除草1次,防止黄条跳甲危害,浇水1次,间苗、定苗1次。

叶面肥的高效使用【园林管理】

叶面肥的高效使用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在植物生长初期,为促进其生长发育, 应选择调节型叶面肥,若作物营养缺乏或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应选用营养型叶面肥。 二、喷施浓度要合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养分进入叶片的速度 和数量,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浓度过高容易发生肥害,尤其是微量元素肥料,一般大中量元素(氮磷钾钙镁硫)使用浓度在500~600倍,微量元素铁、锰、锌500~1000倍,硼3000倍以上,铜、钼6000倍以上。 三、喷施时间要适宜。叶面施肥时,湿润时间越长,叶片吸收养 分越多,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保持叶片湿润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因此叶面施肥最好在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在有露水的早晨喷肥,会降低溶液?浓度,影响施肥的效果。雨天或雨前也不能进行叶面追肥,因为养分易被淋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若喷后3小时遇雨,待晴天时补喷一次,但浓度要适当降低。 四、喷施要均匀、细致、周到。叶面施肥要求雾滴细小,喷施均 匀,尤其要注意喷洒生长旺盛的上部叶片和叶的背面。 五、喷施次数与间隔。植物叶面追肥的浓度一般都较低,浓度太 高容易灼伤叶片,故采用薄肥多施的原则,一般喷施2次左右。间隔期至少应在一周以上,喷洒次数不宜过多,防止造成危害。

六、叶面肥混用要得当。叶面追肥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叶面肥合理混用,可节省喷洒时间和用工,其增产效果也会更加显著。但肥料混合后必须无不良反应或不降低肥效,否则达不到混用目的。另外,肥料混合时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度,一般情况下溶液pH值在7左右、中性条件下利于叶部吸收。 七、在肥液中添加湿润剂。作物叶片上都有一层厚薄不一的角质层,溶液渗透比较困难,为此,可在叶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湿润剂,如中性肥皂,质量较好的洗涤剂等,以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加与叶片的接触面积,提高叶面追肥的效果。 八、需要使用叶面肥的时期:1、遭遇病虫害时,使用叶面肥有利于提高植株抗病性;2、土壤偏酸、偏碱或盐度过高,不利于植株吸收营养的时候;3、盛果期;4、植株遭遇气害、热害或冻害以后,选择合适的时间使用叶面肥有利于缓解症状。 九、最好不要使用叶面肥的时期:1、花期。花朵娇嫩,易受肥害;2、幼苗期;3、一天之中高温强光期。

叶面肥的施用注意事项

叶面喷施微肥的注意事项 喷施浓度要适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养分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浓度过高容易发生肥害,尤其是微量元素肥料,植物营养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很窄,更应严格控制;还有含有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亦应严格按浓度要求进行喷施,以防调控不当造成危害。 喷施时间要适宜,喷肥后叶片吸收养分的数量与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长短有关,湿润时间越长,叶片吸收养分越多,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保持叶片湿润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因此叶面喷肥最好在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在有露水的早晨喷肥,会降低溶液的浓度,影响施肥的效果。雨天或雨前也不能进行叶面追肥,因为养分易被淋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若喷后3小时遇雨,待晴天时补喷一次,但浓度要适当降低。 喷施要均匀、细致、周到叶面喷肥要求雾滴细小,喷施均匀,尤其要注意喷洒生长旺盛的上部叶片和叶的背面,因为新叶比老叶、叶片背面比正面吸收养分的速度快,吸收能力强。叶片角质层正面比背面厚,更应注意喷洒叶片背面,以利吸收。 现在很多兰友都是在生长季节时每7-10天一次,并用此浓度灌根,效果显著。至于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小或不移动的养分(如铁、硼、钙、磷等),更应注意适当增加喷洒次数。在喷施含调节剂的叶面肥时,应注意喷洒要有间隔,间隔期至少应在一周以上,喷洒次数不宜过多,防止出现调控不当,造成危害。 叶面肥混用要得当。叶面喷肥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叶面肥合理混用,可节省喷洒时间和用工,其增产效果也会更加显著。但肥料混合后必须无不良反应或不降低肥效,否则达不到混用目的。另外,肥料混合时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度,一般情况下溶液ph值在7左右中性条件利于叶部吸收。在肥液中添加湿润剂。叶片上有一层厚薄不一的角质层,溶液渗透比较困难,为此,可在叶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湿润剂,如中性肥皂、质量较好的洗涤剂等,以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加与叶片的接触面积,提高叶面追的效果。

叶面肥制作工艺

叶面肥制作工艺 1000毫升的配方如下: K2SO4 (硫酸钾):40.0g, MgSO 4.7H2O (7水硫酸镁):20.0g, H3BO3 (硼酸): 0.15g, FeSO 4.7H2O (7水硫酸亚铁):13.4g, MnSO 4.4H2O (4水硫酸锰): 0.2g, ZnSO 4.7H2O (7水硫酸锌): 0.9g, CuSO 4.5H2O (5水硫酸铜): 0.25g, Na2MoO 4.2H2O (2水钼酸钠): 0.05g, 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9.5g 以上配方为配1000ml的剂量,配方来自于北教授。 配制完成后加入生化黄腐酸40-50ml。其作用如下:1,对北方高硬度水质有所改善,是一种有机酸,其本身PH= 3.5- 5.5,可以降低水体的PH。 2,富含胡敏酸.氨基酸.有机钙,可以增强水草的抗病能力。 3,促进水草对肥料有效养分的有效吸收。 4,具有一定的对二价铁.锌.锰.铜的螯和能力。 5,含有能够稳定水体硝化系统的有益细菌。是当前国内制造叶面肥.液体肥以及生物制剂等的重要原料。 所以很多品牌产品的颜色显褐色就是这个道理,如不添加此 原料可能造成水草对养分吸收效率下降,尤其是水体PH>

7.0时更是如此,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水草所需的有效金属离子养分相当于人有病所服的各种药品,但生化黄腐酸相当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及对药品的吸收功能)。全部配制完成。 按照营养学角度,应该是每天向水中补充3-5ml/100L水(具体加入量可以根据水草情况进行微调)。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任何营养加多了也会有害,就像人摄取过量营养会发胖一样。另外微量元素就是微量元素,千万不能在配方中加入过多,否则会产生植物的微量元素中毒。每个人的缸子情况不一样,添加液肥的量也不同,现给出液肥添加量计算公式供各位参考,液肥虽好,但不能过量,就像人每天摄入营养不能过量一个道理。 液肥用量计算公式:V=(V缸/100+(k-0.5))×4ml 下面是图解制作方法了 1.首先是水,最好是蒸馏水,没有用凉白开也将就了。 2.蒸馏水出来了。我用的就是这个水。 3.加热和称量水的设备和纯原料。 4.精准称量每种原料的重量。 5.首先是500毫升水混合EDTA19.5g。 6.然后把微量元素依次称量放入EDTA溶液 H3BO3(硼酸):0.15g, MnSO 4.4H2O(4水硫酸锰): 0.2g, ZnSO 4.7H2O(7水硫酸锌): 0.9g, CuSO 4.5H2O(5水硫酸铜) 0.25g, Na2MoO

叶面肥综合阐述

近些年来,我国叶面肥生产和应用发展迅速,市场上的叶面肥名目多样,种类繁多,下面让我们从产品分类、应用现状分析一下叶面肥的使用现状。 一、我国叶面肥产品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目前常用的叶面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按产品剂型:可分为固体(粉剂、颗粒)和液体(清液、悬浮液)两种类型。 按组分:可分为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叶面肥和含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糖醇等水溶性叶面肥。 按作用功能:可分为营养型和功能型两大类。营养型叶面肥由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配制,其主要作用是有针对性地提供和补充作物营养,改善作物的生长情况;功能型叶面肥由无机营养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糖醇等生物活性物质或杀菌剂及其他一些有益物质等混配而成,其中,各类生物活性物质对植物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农药和杀菌剂具有防病虫害的功效,有益物质也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刺激和改良作用。因此,该类叶面肥是将一些添加物的功能性和无机营养元素补充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种相互增效和促进的作用。

二、各类叶面肥的介绍。 (1)大量元素叶面肥 该类叶面肥料含氨、磷、钾三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其中,氮肥一般采用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或者氨基酸等有机氮源。产品原料一般选择使用尿素、硝铵、硝酸钾、硫酸铵、氯化铵、硝酸、氨基酸等;磷源主要选用正磷酸盐、偏磷酸盐、多聚磷酸盐等,生产上一般选用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以及一些偏磷酸盐与多聚磷酸盐等;钾肥一般选用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作为叶面肥产品原料。 (2)中量元素叶面肥 一般指含有钙、镁、硅等成分的叶面肥。其中,钙肥主要采用水溶性无机钙盐及螯合钙,产品原料可选用氯化钙、硝酸钙、硝酸铵钙、

叶面肥有哪些又要怎么喷施

叶面肥有哪些又要怎么喷施? 叶面肥有哪些?叶面肥怎么喷施?常常有农户问这样的问题。为了使农户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认识叶面肥,本文为大家总结了叶面肥的种类及喷施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叶面肥的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全国范围约有数百种乃至千种之多。根据其作用和功能等可把叶面肥概括为四大类。第一类:营养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尤其是适宜于作物生长后期各种营养的补充;第二类:调节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激素类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等。适于植物生长前期、中期使用;第三类:生物型叶面肥。此类肥料中含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类物质,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减轻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等;第四类:复合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种类繁多,复合混合形式多样,其功能有多种,既可提供营养,又可刺激生长调控发育。 叶面施肥的效果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提高叶面施肥的效果应采取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正确的施肥技术。 1、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选择适宜的叶面肥品种。在作物生长初期,为促进其生长发育选择调节型叶面肥,若作物营养缺乏或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应选用营养型叶面肥。生产上常用于叶面喷施的化肥品种主要有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钾及各种微量元素,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肥料品种。 2、喷施浓度要合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养分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浓度过高容易发生肥害,尤其是微量元素肥料,作物营养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很窄,更应严格控制;含有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亦应严格按浓度要求进行喷施,以防调控不当造成危害。不同作物对不同肥料具有不同的浓度要求。以尿素为例,在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上适宜浓度为1.5%-2%,在萝卜、白菜、甘蓝、黄瓜上为1%-1.5%,在马铃薯、西瓜、茄子上为0.5%-0.8%,苹果、梨、葡萄、茶上浓度为0.5%,葱、番茄、温室黄瓜上浓度为0.2%-0.3%。 3、喷施时间要适宜叶面施肥时叶片吸收养分的数量与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长短有关,湿润时间越长,叶片吸收养分越多、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保持叶片湿润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因此叶面施肥最好在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在有露水的早晨喷肥,会降低溶液的浓度,影响施肥的效果。雨天或雨前也不能进行叶面追肥,因为养分易被淋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若喷后3小时遇雨,待晴天时补喷一次,但浓度要适当降低。

叶面肥 正文

叶面肥文献综述 摘要:在作物生长期间这种非根系吸收营养的现象就是作物的根外营养,向除作物根系以外的营养体表面施用肥料的措施叫根外施肥,也就是一般所称的叶面施肥。用于叶面施肥的肥料称为叶面肥料。叶面肥根据其作用和功能等可把叶面肥概括为以下四大类:营养型叶面肥,调节型叶面肥,生物型叶面肥,复合型叶面肥,常见的叶面肥有有机营养类,氨基酸加营养元素型,腐殖酸加营养元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加营养元素型,天然汁液及矿物质类,复合类,多元活性配方微肥类。 关键词:叶面肥;种类;特点 1 叶面肥的定义: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其所吸收的CO 2和H 2 0同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 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其吸收营养元素的主要途径有两个,即根和叶。作物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土壤或营养液中的营养,供给作物生长发育。除根系外,作物还可以通过茎叶(尤其是叶片)吸收养分。在作物生长期间这种非根系吸收营养的现象就是作物的根外营养,向除作物根系以外的营养体表面施用肥料的措施叫根外施肥,也就是一般所称的叶面施肥。用于叶面施肥的肥料称为叶面肥料。 凡是施入土壤或喷洒于作物叶片上,能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养份,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或能改善土壤理化、生物性状、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而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均为肥料。现已发现存在植物体内元素多达7O余种,其中植物必需的有16种:C、H、O、来自大气和水,不必人为补给,N、P、K称为大量元素;Ca、Mg、S为中量元素;B、Zn、Mo、Mr、Fe、Cu、Ci为微量元素。Si、Se、Na、Co和稀土等为有益元素。农作物施肥主要靠土壤施肥,尤其对大量元素氨、磷、钾来说,更以土壤施肥为主。然而,叶面肥通过叶面喷施,可直接供给作物很快吸收,以补充根部对养分吸收的不足,为此在施根肥的基础上,若配合施叶面肥,将真正实现增产又增质的效果。 实际上叶面肥料主要是指氨基酸类叶面肥、微量元素叶面肥、腐植酸类叶面肥、大量元素叶面肥。氨基酸型叶面肥:其氨基酸的含量,发酵的应≥8%,水

叶面肥的种类

叶面肥的种类 1.营养型叶面肥,富含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成分,主要功能是给植物提供 需要的营养元素,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 2.调节型叶面肥,含有调节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激素等成分,主要功能是 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3.生物型叶面肥,含有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类物质等代谢物,主要功能是刺 激植物生长,促进新陈代谢、减轻和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4.复合型生物肥,除可提供植物生长的矿质营养外,还有一些有机营养、生长 调节物质、兼有营养和调节双重作用。 合理使用叶面肥 1.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根据叶面肥的使用目的,植物特点选择适宜的叶面肥, 叶面肥的营养元素主要是弥补根部施肥的不足,或是平衡植物营养,或是在植物生长的某一生育时期缓解临时性的供不应求。有些叶面肥含有某些生长调节物质、生长调节物质没有营养的特点,只是调节营养的吸收、分配和光合产物的运转趋向,一般认为在基肥施用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氮、磷、钾为主的叶面肥,在基肥施用充足的情况下,可选用以微量元素为主的叶面肥,或选用含有一些生长调节物质的叶面肥。若种植物营养缺乏和根系生长衰退,应选用营养型叶面肥。生产上常用的叶面喷施的化肥有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钾及各种微量元素肥料。 2.喷施浓度要合适;如尿素在幼苗阶段喷施浓度为1%—2%,在成龄树上可用 0.3%—0.5%的喷施浓度,磷钾肥的浓度为0.5%—1%,微量元素的浓度为 0.1%-0.2%。如果叶面肥中含有调节物质浓度更应该严格掌握。 3.喷施时间要适宜:叶面施肥时叶片吸收养分的数量与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长 短有关系,湿润时间越长,叶片吸收养分越多,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保持叶片湿润时间在30-60min为宜,因此叶面施肥最好在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在有露水的早晨喷施,会降低溶液的浓度,影响施肥的效果,若喷后3h遇雨,待晴天补喷1次,但浓度要适当降低。叶的正反面都要喷,但以背面为主。 4.喷施的次数力求适当:植物叶面肥的浓度一般都比较低,每次的吸收量都很 少的,与植物的需求量比要低得多。因此叶面施肥的次数一般不应少于2—3次。至于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小或不移动的养分(如铁、硼、钙、磷等)。更应适当增加喷洒次数。在喷施含有调节剂的叶面肥时,应注意喷洒要有间隔,间隔期至少在一周以上,喷洒次数不宜过多,防止出现调控不当,造成危害。 5.叶面施肥不要总用同一个品种,应混合并交替使用,取长补短,使营养更全 面:叶面肥混用要得当,叶面追肥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叶面肥合理混用,可节省喷洒时间和用工,其增产效果也会更加明显。但肥料混用后必须必须无不良反应或不降低肥效,否则达不到混用目的。另外肥料混用后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度,一般情况下ph值在7左右中性条件利于叶部吸收。叶面肥溶液的ph低于5或者高于8均不适宜作根外追肥。

叶面肥基础知识

叶面肥基础知识 叶面肥是营养元素施用于农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的吸收而发挥基本功能的一种肥料类型。那么您了解叶面肥吗,平时又应该如何正确施用呢? 一、叶面肥的种类叶面肥的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和功能等可把叶面肥概括为营养型、调节型、生物型和复合型四大类。 1.营养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尤其是适宜于作物生长后期各种营养的补充。 2.调节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激素类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等。适于植物生长前期、中期使用。 3.生物型叶面肥:此类肥料中含微生物体及代谢物,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类物质。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减轻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等。 4.复合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种类繁多,复合混合形式多样。其功能有多种,一种叶面肥既可提供营养,又可刺激生长调控发育。 二、叶面施肥技术 1、蔬菜喷施叶面肥要因菜而异 ⑴叶菜类蔬菜。如白菜、菠菜、荠菜等需要氮素较多,喷肥应以尿素、硫酸铵为主,喷施浓度尿素应为 1~2% ,硫酸铵为 1.5% ,每季喷施 2~4 次,以生长前期喷施为宜。

⑵瓜果类蔬菜。如辣椒、茄子、番茄、豆角及各种瓜类,对氮磷钾的需要较为均衡,应选用氮磷钾混合溶液或复合肥。喷用 1~2% 的尿素与 0.3~0.4% 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或 2% 的复合肥溶液。一般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各喷施 1~2 次。后期喷施,可防止早衰,增强后劲,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⑶根茎类蔬菜。如大蒜、洋葱、萝卜、马铃薯等需磷钾较多,叶面肥可选用 0.3%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0%的草木灰浸出液。每季一般喷施 3~4 次,效果较好。 2、需要使用叶面肥的时期: 1、遭遇病虫害时,使用叶面肥有利于提高植株抗病性; 2、土壤偏酸、偏碱或盐度过高,不利于植株吸收营养的时候; 3、盛果期; 4、植株遭遇气害、热害或冻害以后,选择合适的时间使用叶面肥有利于缓解症状。 3、最好不要使用叶面肥的时期: 1、花期;花朵娇嫩,易受肥害; 2、幼苗期; 3、一天之中高温强光期。 4、品种选择要有针对性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叶面肥品种较多,主要有氮、磷、钾营养元素型,微量元素型,氨基酸型,腐质酸型,生长调节剂型等类型。一般

叶面肥分类

按组分划分: 原料品种 大量元素叶面肥N原料:尿素、硝铵、硝酸钾、硫酸铵、氯化铵、硝酸、氨基酸等; P原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铵(一、二)、磷酸以及一些偏磷酸盐和多聚磷酸盐等;K原料: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 中量元素叶面肥Ca原料:氯化钙、硝酸钙、硝酸铵钙、乙酸钙、EDTA、柠檬酸、氨基酸、糖醇等有机物螯合的钙;Mg原料:氯化镁、硫酸镁; Si原料:偏硅酸钠,五水偏硅酸钠。 微量元素叶面肥B原料:硼酸、硼砂、四水八硼酸钠、十硼酸钠等; Zn原料:一水硫酸锌、七水硫酸锌、氯化锌、硝酸锌等; Mn原料:一水硫酸锰、氧化锰、螯合锰等; Fe原料:七水硫酸亚铁、一水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螯合铁等;Cu原料:无水硫酸铜、五水硫酸铜、螯合铜等; Mo原料:钼酸铵、钼酸钾等。

功能性叶面肥: 原料品种 植物生长调节剂型叶面肥赤霉素、三十烷醇、复硝酚钠、DA-6、萘乙酸(钠)。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见下表。含天然活性物质型叶面肥刺激作物生长,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作物自身抗逆性等功能。 氨基酸类叶面肥植物源:大豆,饼粕等发酵产物以及豆制品、粉丝的下脚料;市售:豆粕、棉粕或其他含氨农副产品经酸水解得到的复合氨基酸; 动物源:皮毛、毛发、鱼粉及屠宰场下脚料等;市售:动物氨基酸含有类似核苷酸、吲哚酸、赤霉酸、黄腐酸等。 海藻酸类叶面肥鲜活海藻(大型经济海藻):臣藻、海囊藻、昆布等。含糖醇叶面肥天然糖醇提取自植株韧皮部,市场上以糖醇钙为主。 含腐植酸叶面肥煤炭腐植酸原料:褐煤、风化煤;产物:黄腐酸、棕腐酸和腐黑酸; 生化腐植酸原料:废弃秸秆、甘蔗渣;产物:类腐植酸物质(含多种物质,但因组分中腐植酸比例和含量最高,仍定名为腐植酸和黄腐酸); 市场上多以煤炭腐植酸作为冲施肥的原料,高含量的腐植酸也被用于叶面肥中,而生化黄腐酸是叶面肥的主要添加剂。 肥药型叶面肥除草专用肥,除虫专用肥,杀菌专用肥。 木醋液(或竹醋液)叶面肥市场上以木炭或竹炭制取过程中产生的木醋液或竹醋液为原料,木醋液含有K,Ca,Mg,Zn,Ge,Mn,Fe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 1 和维生素B 2 。 稀土型叶面肥农用稀土元素通常指镧、铈、钕、镨有较小放射性,造成污染可能性较小的稀土元素,最常用的是铈硝酸稀土。有益元素类叶面肥含硒,钴等元素,但由于其原料毒性及高成本的限制,应用较少。

叶面肥配方类型及相关的功能

叶面肥配方类型及相关的功能 叶面肥是以叶面吸收为目的,将作物所需养分直接施用叶面的肥料,称为叶面肥。叶面肥是营养元素施用于农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的吸收而发挥基功能的一种肥料类型,植物的叶片有上下两层表皮,由表皮细胞组成,表上细胞的外侧有角质层和蜡质,可以保护表皮组织下的叶肉细胞行使光合、呼吸等功能,不受外界不利条件变化的影响,叶片表现还有许多微小的气孔,行使气体更换的功能。 叶面肥产品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目前常用的叶面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产品剂型:可分为固体(粉剂、颗粒)和液体(清液、悬浮液)两种类型。 3、按组分:可分为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叶面肥和含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糖醇等水溶性叶面肥。

3、按作用功能:可分为营养型和功能型两大类。营养型叶面肥由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配制,其主要作用是有针对性地提供和补充作物营养,改善作物的生长情况;功能型叶面肥由无机营养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糖醇等生物活性物质或杀菌剂及其他一些有益物质等混配而成,其中,各类生物活性物质对植物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农药和杀菌剂具有防病虫害的功效,有益物质也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刺激和改良作用。因此,该类叶面肥是将一些添加物的功能性和无机营养元素补充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种相互增效和促进的作用。 叶面肥的作用功能 1、大量元素叶面肥 该类叶面肥料含氨、磷、钾三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其中,氮肥一般采用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或者氨基酸等有机氮源。产品原料一般选择使用尿素、硝铵、硝酸钾、硫酸铵、氯化铵、硝酸、氨基酸等;磷源主要选用正磷酸盐、偏磷酸盐、多聚磷酸盐等,生产上一般选用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以及一些偏磷酸盐与多聚磷酸盐等;钾肥一般选用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作为叶面肥产品原料。 2、中量元素叶面肥 一般指含有钙、镁、硅等成分的叶面肥。其中,钙肥主要采用水溶性无机钙盐及螯合钙,产品原料可选用氯化钙、硝酸钙、硝酸铵钙、乙酸钙以及与EDTA、柠檬酸、氨基酸、糖醇等有机物螯合的钙;镁肥主要采用水溶性无机镁盐,一般选择氯化镁和硫酸镁;水溶性硅肥主要采用硅酸钠(主要指偏硅酸钠和五水偏硅酸钠)作为硅源,由于其呈碱性,且易于钙、镁、锌、铁等离子发生反应,形成絮状沉淀。因此,在叶面肥中一般单独使用。 3、微量元素叶面肥

叶面肥的主要类型及其生产工艺

叶面肥的主要类型及其生 产工艺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叶面肥的主要类型及其生产工艺 ? 近年来,国内外均很重视叶面肥的生产和应用,在我国商品叶面肥有上千种。由于叶面肥的成分多种多样,如何分类尚没有统一规定,不过,作为叶面肥料,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条件:1 肥料中水不溶物应该小于5%;2 对作物、土壤和人畜没有毒害;3 叶面肥既然是肥料,对作物起主要作用的应该是营养元素,而添加的激素等生长调节物质只起辅助作用。 叶面肥的种类 尽管市场上叶面肥多种多样,但按照其中所含主要成分可以分为四大类: 1、无机营养类型利用各种化学肥料,溶解于水,喷施于作物叶面,促进 作物生长发育。这类叶面肥简单的只加入1~2种化肥,如氮元素以尿素为佳,因为尿素属于中性分子,电离度小,为.×10-4,其溶液渗入叶片内部后,使细胞原生质分离的情况很少,一直广泛作为叶面肥的主要成分。磷钾肥料用磷酸二氢钾为多,一般不用普通过磷酸钙。磷素也有选用聚磷盐,可使叶面湿润期更长。钾素还可以选择硝酸钾、氯化钾、硫酸钾。叶面肥中微量元素多选用硫酸锌、硫酸锰、硼砂、硼酸、钼酸铵、硫酸铜、硫酸亚铁、柠檬酸铁等。另外,近些年来,硝酸钙也作为叶面肥,作为补充作物钙素来源。表 5-1列出了一常用叶面肥的肥料使用数量和浓度。 复杂的营养型叶面肥是多种元素混合配制而成,市场上销售的叶面肥多为此类。可以是几种微量元素相加,国家标准要求各种微量元素单质含量之和≥10%;也有是几种大量、微量元素相加,国家标准要求大量元素含量之和≥50%,微量元素单质含量之和≥2%;也可以是大中微量元素相加。由元素形态看,可以为无机盐也可以为配合物,由肥料物态看,可以为固态也可以为液态。目前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多的则是以微量元素为主。 2、氨基酸加营养元素型氨基酸来源多利用动物的一些下脚料或其它物质的发酵或水解,然后添加进去微量元素,国家标准要求该类叶面肥:发酵氨基酸含量≥8%,或化学水解氨基酸含量≥10%;单质微量元素含量之和≥2%。 3、腐植酸加营养元素型腐植酸是一组天然的羟基芳香族羧酸,根据在各 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分为三部分,溶于丙酮、乙醇部分称为棕腐酸;用水和稀酸抽提的部分称为黄腐酸;只溶于碱的部分是黑腐酸。 生产原料是腐植煤包括泥炭、褐煤和风化煤,经过抽提和纯化步骤得到产品。根据生产工艺不同,目前腐植酸的常见产品有腐植酸钠(钾)、腐植酸铵、黄腐植酸、硝基腐植

叶面肥的种类与喷施注意事项

叶面肥的种类与喷施注意事项 叶面肥是根据农作物所缺营养元素喷施于农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的吸收而发挥作用的一种肥料类型。植物的叶片有上下两层表皮,由表皮细胞组成,上表皮细胞的外侧有角质和蜡质层,可以保护表皮组织下的叶肉细胞行使光合、呼吸等功能,不受外界不利条件变化的影响;叶片表面还有许多微小的气孔,行使气体交换的功能。研究表明,角质层由一种带有羟基和羧基的长碳链脂肪酸聚合物组成,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间隙及分子上的羟基、羧基亲水基团可以让水溶液渗透进入叶内,当然,叶片表面的气孔是叶面肥进入叶片更方便的通道。化肥中尿素类物质对表皮细胞的角质层有软化作用,可以加速其它营养物质的渗入,所以尿素成为叶面肥重要的组成成分。 1.种类 叶面肥的种类很多,五花八门,不同的叶面肥其作用和功能是不同的。目前应用的叶面肥根据其作用和功能等可把叶面肥分为四大类。 1.1无机营养型 此类叶面肥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尤其是适宜于作物生长后期各种营养的补充。 1.2植物生长调节型 此类叶面肥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激素类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等。适于植物生长前期、中期使用。 1.3生物型 此类肥料中含微生物体及代谢物,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类物质。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减轻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等。 1.4复合型 此类叶面肥种类繁多,复合混合形式多样。其功能有多种,一种叶面肥既可提供营养,又可刺激生长调控发育。 2.喷施的好处

2.1补充根部施肥的不足 当作物出现根部施肥不足时,如在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力衰退,吸肥能力降低;或者当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不利时,如水分过多、干旱、土壤过酸、过碱,造成作物根系吸收受阻,而作物又需要迅速恢复生长,植物根部施肥不能及时满足作物需要时,只有采取叶面喷施,以迅速补充营养,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2.2迅速补充所缺营养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作物已经表现出某些营养元素缺乏症,由于采用土壤施肥需要一定的时间养分才能被作物吸收,不能及时缓解作物的缺素症状。这时采用叶面施肥,则能使养分迅速通过叶片进入植物体,解决所缺营养元素的问题。 2.3充分发挥肥效 某些肥料如磷、铁、锰、铜、锌肥等,如采用根施,则易被土壤固定,影响施用效果,而采用叶面喷施就不会受土壤条件的限制。又如,一些果树和其他深根系作物某些营养元素吸收量比较少,如果采用传统的施肥方法难以施到根系吸收部位,也不能充分吸收发挥其肥效,采用叶面喷施则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2.4减轻对土壤的污染 对土壤大量施用氮肥,容易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人类吸收的硝酸盐约有75%来自蔬菜,如果采取叶面施肥的方法,适当地减少土壤施肥量,既能减少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又能减少土壤中残余矿质氮素。在盐渍化土壤上,土壤施肥可能使土壤溶液浓度增加,加重土壤的盐渍化。采取叶面施肥措施,既节省了施肥量,又减轻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是一举两得的有效施肥方法。 2.5经济合算 微量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但施用量很少,例如钼肥,每亩施用量仅几十克,如果以根施方法则不易施匀。只有采取叶面喷施,才能达到经济有效。根据研究测算,一般作物在叶面喷施硼肥,对硼的利用率是基施的8.18倍。从经济效益上看,叶面喷施比根施要合算。 3.施用过程的注意事项 3.1合理选购

叶面肥配方方案

叶面肥配方方案 大量元素叶面肥该类叶面肥料含氨、磷、钾三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其中,氮肥一般采用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或者氨基酸等有机氮源。产品原料一般选择使用尿素、硝铵、硝酸钾、硫酸铵、氯化铵、硝酸、氨基酸等;磷源主要选用正磷酸盐、偏磷酸盐、多聚磷酸盐等,生产上一般选用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以及一些偏磷酸盐与多聚磷酸盐等;钾肥一般选用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作为叶面肥产品原料。 中量元素叶面肥一般指含有钙、镁、硅等成分的叶面肥。其中,钙肥主要采用水溶性无机钙盐及螯合钙,产品原料可选用氯化钙、硝酸钙、硝酸铵钙、乙酸钙以及与EDTA、柠檬酸、氨基酸、糖醇等有机物螯合的钙;镁肥主要采用水溶性无机镁盐,一般选择氯化镁和硫酸镁;水溶性硅肥主要采用硅酸钠(主要指偏硅酸钠和五水偏硅酸钠)作为硅源,由于其呈碱性,且易于钙、镁、锌、铁等离子发生反应,形成絮状沉淀。因此,在叶面肥中一般单独使用。 含天然活性物质型叶面肥该类叶面肥中一般含有从天然物质(如海藻、秸秆、动物毛发、草炭、风化煤等)中处理提取的发酵或代谢产物,产生氨基酸、腐植酸、核酸、海藻酸、糖醇等物质。这些物质有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提高作物自身抗逆性等功能。 氨基酸类叶面肥氨基酸的来源有动植物两种。植物源氨基酸主要有大豆、饼粕等发酵产物以及豆制品、粉丝的下脚料;动物源氨基酸主要有皮革、毛发、鱼粉及屠宰场下脚料等。将原料转化为氨基酸的工艺也有所不同,最简单的是酸水解工艺,常用浓度4—6moI/L的盐酸溶液,按比例与物料水解一定时间,然后用氨或其他碱性物质中和,调节PH值后即为原液;较为复杂的是生物发酵法,常用复合菌群在一定条件下对物料进行4—6周的发酵,发酵液经提炼后,加工成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 目前我国市场销售的氨基酸肥多为豆粕、棉粕或其他含氨农副产品,经酸水解得到的复合氨基酸,主要是纯植物蛋白。此类氨基酸有很好的营养效果,但是生物活性较差;而采用生物发酵生产的氨基酸,主要是酵解和生物降解蛋白质,经发酵产生一些新的活性物质,如类似核苷酸、吲哚酸、赤霉酸、黄腐酸等,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刺激作物生长发育、提高酶活力、增强抗病抗逆作用。对生根、促长、保花保果都有一定的作用。 海藻酸类叶面肥 海藻肥的活性物质是从天然海藻中提取的,主要原料是鲜活海藻,一般是大型经济藻类.如臣藻、海囊藻、昆布等。其生产工艺有化学提取、发酵、低温物理方式提取等,一般而言,物理方法处理的海藻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植物活性,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海藻多糖和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多酚化台物及抗生素物质等,可刺激作物体内活性因子的产生和调节内源激素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