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复习总结提纲

原子物理学复习总结提纲
原子物理学复习总结提纲

第一章 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

一、学习要点

1、原子的质量和大小R ~10-10 m , N A =6.022?1023mol -1,1u=1.6605655?10-27

kg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汤姆孙原子模型

(2)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结果、分析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α粒子散射理论: 库仑散射理论公式:2212122

00cot cot cot 12422242

C Z Z e Z Z e a b E m v θθθπεπε===?'? 卢瑟福散射公式:2

221244

01

()4416sin sin 22Z Z e a d d dN N nAt ntN E A θθπεΩΩ'== 2sin d d πθθΩ=

实验验证:1

422sin ,,Z , ,2A dN t E n N d θρμ

--'??∝= ?Ω??,μ靶原子的摩尔质量 微分散射面的物理意义、总截面 24()216sin 2a d d b db σθπθ

Ω

==

()02

2212244()114416sin 22

Z Z e d a d E Sin σθσθθθπε??≡== ?Ω?? (5)原子核大小的估计: α粒子正入射(0

180θ=)::2

120Z Z 14m c e r a E πε=≡ ,m r ~10-15-10-14m

第一章自测题

1. 选择题

(1)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

A .10-10cm; B.10-8m C. 10-10m D.10-13m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

A.绝大多数α粒子散射角接近180?

B.α粒子只偏2?~3?

C.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

D.以大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小角散射

(3)进行卢瑟福理论实验验证时发现小角散射与实验不符这说明:

A.原子不一定存在核式结构

B.散射物太厚

C.卢瑟福理论是错误的

D.小角散射时一次散射理论不成立

(4)用相同能量的α粒子束和质子束分别与金箔正碰,测量金原子核半径的上限. 问用质子束所得结果是用α粒子束所得结果的几倍? A. 1/4 B . 1/2 C . 1 D. 2

(5)动能E K =40keV 的α粒子对心接近Pb(z=82)核而产生散射,则最小距离为(m ):

A.5.91010-?

B.3.01210-?

C.5.9?10-12

D.5.9?10-14

(6)如果用相同动能的质子和氘核同金箔产生散射,那么用质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是用氘核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的几倍? A.2 B.1/2 C.1 D .4

(7)在金箔引起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每10000个对准金箔的α粒子中发现有4个粒子被散射到角度大于5°的范围内.若金箔的厚度增加到4倍,那么被散射的α粒子会有多少? A. 16 B.8 C.4 D.2

(8)在同一α粒子源和散射靶的条件下观察到α粒子被散射在90°和60°角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粒子数之比为:

A .4:1 B.2:2 C.1:4 D.1:8

(9)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若把α粒子换成质子,要想得到α粒子相同的角分布,在散射物不变条件下则必须使:

A .质子的速度与α粒子的相同;

B .质子的能量与α粒子的相同;

C .质子的速度是α粒子的一半;

D .质子的能量是α粒子的一半

2. 填空题

(1)α粒子大角散射的结果证明原子结构为 核式结构 .

(2)爱因斯坦质能关系为 2

E mc = .

(3)1原子质量单位(u )= 931.5 MeV/c 2. (4) 2

4e πε= 1.44 fm.MeV. 3.计算题

习题1-2、习题1-3、习题1-5、习题1-6.

4.思考题

1、什么叫α粒子散射?汤姆孙模型能否说明这种现象?小角度散射如何?大角度散射如何?

2、什么是卢瑟福原子的核式模型?用原子的核式模型解释α粒子的大角散射现象。

3、卢瑟福公式的导出分哪几个步骤?

4、由卢瑟福公式,可以作出什么可供实验检验的结论?

3、α粒子在散射角很小时,发现卢瑟福公式与实验有显著偏离,这是什么原因?

4、为什么说实验证实了卢瑟福公式的正确性,就是证实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5、用较重的带负电的粒子代替α粒子作散射实验会产生什么结果?中性粒子代替α粒子作同样的实验是否可行?为什么?

6、在散射物质比较厚时,能否应用卢瑟福公式?为什么?

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一、学习要点:

1、背景知识

(1)黑体辐射:黑体、黑体辐射、维恩位移律、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能量子假说

(2)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爱因斯坦方程、光量子(光子)

(3)氢原子光谱:线状谱、五个线系(记住名称、顺序)、里德伯公式2211(

)R n n ν=-'、 光谱项()2

n R n T =、并合原则:()()T n T n ν'=-

2、玻尔氢原子理论: (1)玻尔三条基本假设

(2)圆轨道理论:氢原子中假设原子核静止,电子绕核作匀速率圆周运动

222

200002244,0.053Z Z n e e n r n a a nm m e m e

πεπε===≈;

13714,Z Z 40202≈===c e n c n e c e n πεααπευ; ()242

2

2220Z Z 1()42e n m e R hc E hcT n n n πε∞=-=-=-,n =1,2,3,…… (3)实验验证:

(a )里德伯常量的验证()()22111[]H R T n T n n n

νλ'≡=-=-',(1)e A A m R R R m ∞==+ 类氢离子22211[]A A R Z n n ν=-'

(b )夫朗克-赫兹实验:原理、装置、.结果及分析;原子的电离电势、激发电势

3、椭圆轨道理论

n 称为主量子数, n=1,2,3……; l 称角量子数,n 取定后,l=0,1,2,…,n-1。

4、碱金属原子

由于原子实极化和轨道贯穿效应,使得价电子能量降低(相当于Z*>1 )。

光谱(四个线系):

第二章自测题

1.选择题

(1)若氢原子被激发到主量子数为n 的能级,当产生能级跃迁时可能发生的所有谱线总条数应为:

A .n-1

B .n(n-1)/2

C .n(n+1)/2

D .n

(2)氢原子光谱赖曼系和巴耳末系的线系限波长分别为:

A.R/4 和R/9

B.R 和R/4

C.4/R 和9/R

D.1/R 和4/R

(3)氢原子赖曼系的线系限波数为R,则氢原子的电离电势为:

A .3Rhc/4 B. Rhc C.3Rhc/4e D. Rhc/e

(4)氢原子基态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分别是:

A .13.6V 和10.2V

B –13.6V 和-10.2V C.13.6V 和3.4V; D. –13.6V 和-3.4V

(5)由玻尔氢原子理论得出的第一玻尔半径0a 的数值是:

A.5.291010-?m

B.0.529×10-10m

C. 5.29×10-12m

D.529×10-12m

(6)根据玻尔理论,若将氢原子激发到n=5的状态,则: A.可能出现10条谱线,分别属四个线系 B.可能出现9条谱线,分别属3个线系

C.可能出现11条谱线,分别属5个线系

D.可能出现1条谱线,属赖曼系

(7)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发出αH 线,则至少需提供多少能量(eV )?

A.13.6

B.12.09

C.10.2

D.3.4

(8)氢原子被激发后其电子处在第四轨道上运动,按照玻尔理论在观测时间内最多能看到几条线?

A.1

B.6

C.4

D.3

(9)氢原子光谱由莱曼、巴耳末、帕邢、布喇开系…组成.为获得红外波段原子发射光谱,则轰击基态氢原子的最小动能为:

A .0.66 eV B.12.09eV C.10.2eV D.12. 75eV

(10)用能量为12.7eV 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时,受激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出现几条光谱线(不考虑自旋); A.3 B.10 C.1 D.4

(12)按照玻尔理论基态氢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线速度约为光速的:

A.1/10倍

B.1/100倍 C .1/137倍 D.1/237倍

(13)已知一对正负电子绕其共同的质心转动会暂时形成类似于氢原子的结构的“正电子素”那么该“正电子素”由第一激发态跃迁时发射光谱线的波长应为:

A .3∞R /8 B.3∞R /4 C.8/3∞R D.4/3∞R

(14)电子偶素是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的原子,基态电离能量为:

A.-3.4eV

B.+3.4eV

C.+6.8eV

D.-6.8eV

(15)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氦离子H e +的第一轨道半径是:

A .20a B. 40a C. 0a /2 D. 0a /4

(16)一次电离的氦离子 H e +处于第一激发态(n=2)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为:

A.0.53?10-10m

B.1.06?10-10m

C.2.12?10-10m

D.0.26?10-10m

(17)假设氦原子(Z=2)的一个电子已被电离,如果还想把另一个电子电离,若以eV 为单位至少需提供的能量为: A .54.4 B.-54.4 C.13.6 D.3.4

(18)在H e +离子中基态电子的结合能是:

A.27.2eV

B.54.4eV

C.19.77eV

D.24.17eV

(19)夫—赫实验的结果表明:

A 电子自旋的存在;

B 原子能量量子化

C 原子具有磁性;

D 原子角动量量子化

2.计算题

1、 试由氢原子里德伯常数计算基态氢原子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

2、 能量为12.6eV 的电子射入氢原子气体中,气体将发出哪些波长的辐射?

3、已知氢和重氢的里德伯常数之比为0.999728,而它们的核质量之比为m H /m D =0.50020.计算

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之比.

解: 由H

e H m m R R /11+=∞和D e D m m R R /11+=∞知: 999728.0/1/50020.01/1/1=++=++=H

e H e H e D e D H m m m m m m m m R R 解得: 5.1836/=e H m m

4、已知锂原子光谱主线系最长波长nm 7.670=λ,辅线系系限波长nm 9.351=∞λ,求锂

原子第一激发电势和电离电势。

5、钠原子基态为3s ,已知其主线系第一条线(共振线)波长为589.6nm ,漫线系第一条线

的波长为819.3nm ,基线系第一条线的波长为1845.9nm ,主线系的系限波长为241.3nm ,试求3S,3P,3D,4F 各谱项的项值。

3.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光谱项、定态、简并、电子的轨道磁矩、对应原理.

2、简述玻尔对原子结构的理论的贡献和玻尔理论的地位与不足.

3、为什么通常总把氢原子中电子状态能量作为整个氢原子的状态能量?

4、对波尔的氢原子在量子态时,势能是负的,且数值大于动能,这意味着什么?当氢原子总能量为正时,又是什么状态?

5、为什么氢原子能级,随着能量的增加,越来越密?

6、解释下述的概念或物理量,并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激发和辐射;定态、基态、激发态和

电离态;能级和光谱项:线系和线系限;激发能,电离能;激发电位、共振电位、电离电位;

第三章 量子力学导论

一、学习要点

1.德布罗意假设:

(1)内容: ων ==h E , n k k h p λ

πλ2,=== (2)实验验证:戴维孙—革末试验

电子 λ

≈(nm ) 2.测不准关系:2 ≥

???x p x , 2 ≥???E t ; 3.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标准条件、归一化条件

薛定谔方程、定态薛定谔方程、定态波函数、定态

4.量子力学对氢原子的处理

第三章自测题

1.选择题

(1)为了证实德布罗意假设,戴维孙—革末于1927年在镍单晶体上做了电子衍射实验从而证明了:

A.电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B.电子的波动性

C.电子的粒子性

D.所有粒子具有二相性

(2)德布罗意假设可归结为下列关系式: A .E=h υ, p=λh ; B.E=ω ,P=κ ; C. E=h υ ,p =λ ; D. E=ω ,p=λ

(4

)基于德布罗意假设得出的公式λ=nm 的适用条件是: A.自由电子,非相对论近似; B.一切实物粒子,非相对论近似;

C.被电场束缚的电子,相对论结果; D 带电的任何粒子,非相对论近似

(5)如果一个原子处于某能态的时间为10-7S,原子这个能态能量的最小不确定数量级为(以焦耳为单位):

A .10-34; B.10-27; C.10-24; D.10-30

2.简答题

(1)波恩对波函数作出什么样的解释?(长春光机所1999)

(2)请回答测不准关系的主要内容和物理实质.(长春光机所1998)

第四章 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自旋

一、学习要点

1.电子自旋

(1)实验基础与内容:电子除具有质量、电荷外,还具有自旋角动量()1,(2

S s s s =+=称自旋角量子数)和自旋磁矩,3s s B e e S m μμμ=-=. 自旋投影角动量1,2

z s s S m m ==±称自旋磁量子数 (2)单电子角动量耦合:总角动量(1,02,1,02

l l J j j j l ?±≠??=+=??=??,称总角量子数(内量子数、副量子数;总角动量的投影角动量()j j j j m m p j j jz ,1,,1,,----== ,称总磁量子数

(3)描述一个电子的量子态的四个量子数:强场:s l m m l n ,,,;弱场:j m j l n ,,, 原子态(光谱项)符号 j s L n 12+

S 态不分裂, ,,,,G F D P 态分裂为两层

2.原子有效磁矩 J J P m e g

2-=μ, )1(2)1()1()1(1++++-++=J J S S L L J J g 3.碱金属原子光谱和能级的精细结构

⑴原因:电子自旋—轨道的相互作用.

⑵能级和光谱项的裂距;

⑶选择定则:1±=?l ,1,0±=?j

画出锂、钠、钾原子的精细结构能级跃迁图.

4. 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

(2)原子受磁场作用的附加能量:B g M B E B J J μμ=?-=?

附加光谱项()

1-m 7.464~,~4B mc eB L L g M mc eB g M T J J ≈===?ππ 能级分裂图

(3)史—盖实验;原子束在非均匀磁场中的分裂

2

12J B dB L s M g m dz v μ??=- ???

原子,(m 为原子质量) (4)塞曼效应:光谱线在外磁场中的分裂,机制是原子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使能

级进一步的分裂所造成的. 塞曼效应的意义

①正常塞曼效应:在磁场中原来的一条谱线分裂成3条,相邻两条谱线的波数相差一个洛伦兹单位L ~

Cd 6438埃 红光1D 2→1P 1

氦原子 66781埃 1D 2→1P 1

②反常塞曼效应:弱磁场下:Na 黄光:D 2线 5890埃 2P 3/2→2S 1/2(1分为6);D 1线5896埃 2P 1/2→2S 1/2(1分为4)

Li ( 2D 3/2→2P 1/2)

格罗春图、相邻两条谱线的波数差、能级跃迁图

选择定则 )(1);(0);(1+-+-=?σπσJ M

垂直磁场、平行磁场观察的谱线条数及偏振情况

第四章自测题

1.选择题

(1)单个f 电子总角动量量子数的可能值为:

A. j =3,2,1,0; B .j=±3; C. j= ±7/2 , ± 5/2; D. j= 5/2 ,7/2

(2)单个d 电子的总角动量投影的可能值为:

A.2 ,3 ;

B.3 ,4 ;

C. 235, 2

15; D. 3/2, 5/2 . (3)d 电子的总角动量取值可能为: A. 215,235; B . 23,215; C. 235,263; D. 2,6

(5)产生钠的两条黄色谱线的跃迁是: A.2P 3/2→2S 1/2 , 2P 1/2→2S 1/2; B. 2S 1/2→2P 1/2 , 2S 1/2→2P 3/2;

C. 2D 3/2→2P 1/2, 2D 3/2→2P 3/2;

D. 2D 3/2→2P 1/2 , 2D 3/2→2P 3/2

(8)碱金属原子光谱精细结构形成的根本物理原因: A.电子自旋的存在 B.观察仪器分辨率的提高

C.选择定则的提出

D.轨道角动量的量子化

(10)考虑电子自旋,碱金属原子光谱中每一条谱线分裂成两条且两条线的间隔随波数增加而减少的是什么线系? A.主线系; B.锐线系; C.漫线系; D.基线系

(11)如果l 是单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则偶极距跃迁选择定则为:

A.0=?l ;

B. 0=?l 或±1;

C. 1±=?l ;

D. 1=?l

(12)碱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处于n =3, l =1的状态,其精细结构的状态符号应为: A .32S 1/2.32S 3/2; B.3P 1/2.3P 3/2; C .32P 1/2.32P 3/2; D .32D 3/2.32D 5/2

(13)下列哪种原子状态在碱金属原子中是不存在的: A .12S 1/2; B. 22S 1/2; C .32P 1/2; D. 32S 1/2.32D 5/2

(14)对碱金属原子的精细结构12S 1/2 12P 1/2, 32D 5/2, 42F 5/2,32D 3/2这些状态中实际存在的是:

A.12S 1/2,32D 5/2,42F 5/2;

B.12S 1/2 ,12P 1/2, 42F 5/2;

C.12P 1/2,32D 5/2,32D 3/2;

D.32D 5/2, 42F 5/2,32D 3/2

(15)在正常塞曼效应中,沿磁场方向观察时将看到几条谱线:

A .0; B.1; C.2; D.3

(17)B 原子态2P 1/2对应的有效磁矩(g =2/3)是 A. B μ33; B. B μ3

2; C. B μ32 ; D. B μ22. (21)若原子处于1D 2和2S 1/2态,试求它们的朗德因子g 值:

A .1和2/3; B.2和2/3; C.1和4/3; D.1和2

(22)由朗德因子公式当L=S,J≠0时,可得g 值:

A .2; B.1; C.3/2; D.3/4

(23)由朗德因子公式当L=0但S≠0时,可得g 值:

A .1; B.1/2; C.3; D.2

(24)如果原子处于2P 1/2态,它的朗德因子g 值:A.2/3; B.1/3; C.2; D.1/2

(25)某原子处于4D 1/2态,若将其放于弱磁场中,则能级分裂为:

A .2个; B.9个; C.不分裂; D.4个

(26)判断处在弱磁场中,下列原子态的子能级数那一个是正确的:

A.4D 3/2分裂为2个;

B.1P 1分裂为3个;

C.2F 5/2分裂为7个;

D.1D 2分裂为4个

(27)如果原子处于2P 3/2态,将它置于弱外磁场中时,它对应能级应分裂为:

A.3个

B.2个

C.4个

D.5个

(28)态1D 2的能级在磁感应强度B 的弱磁场中分裂多少子能级?

A.3个

B.5个

C.2个

D.4个

(29)钠黄光D 2线对应着32P 3/2→32S 1/2态的跃迁,把钠光源置于弱磁场中谱线将如何分裂:

A.3条

B.6条

C.4条

D.8条

(32)使窄的原子束按照施特恩—盖拉赫的方法通过极不均匀的磁场 ,若原子处于5F 1态,试问原子束分裂成

A.不分裂

B.3条

C.5条

D.7条

(33)(1997北师大)对于塞曼效应实验,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实验中利用非均匀磁场观察原子谱线的分裂情况;

B .实验中所观察到原子谱线都是线偏振光;

C .凡是一条谱线分裂成等间距的三条线的,一定是正常塞曼效应;

D .以上3种说法都不正确.

2.简答题

(1)碱金属原子能级与轨道角量子数有关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碱金属原子精细能级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S 态不分裂, ,,,,G F D P 态分裂为两层?

3.计算题

教材4-2、4-4、4-5、4-6、4-10、4-12

(1)锂原子的基态是S 2,当处于D 3激发态的锂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产生几条

谱线(不考虑精细结构)?这些谱线中哪些属于你知道的谱线系的?同时写出所属谱线系的名称及波数表达式. 试画出有关的能级跃迁图,在图中标出各能级的光谱项符号,并用箭头都标出各种可能的跃迁. (中科院2001)

(2)分析4D1/2态在外磁场中的分裂情况 .

(3)在Ca的一次正常塞曼效应实验中,从沿磁场方向观察到钙的422.6nm谱线在磁场中分裂成间距为0.05nm的两条线,试求磁场强度. (电子的荷质比为1.75×1011C/kg)(2001中科院固体所);Ca原子3F2 3D2跃迁的光谱线在磁场中可分裂为多少谱线?它们与原来谱线的波数差是多少(以洛仑兹单位表示)?若迎着磁场方向观察可看到几条谱线?它们是圆偏振光,线偏振光,还是二者皆有?(中科院)

第五章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

一、学习要点

1. 氦原子和碱土金属原子:

氦原子光谱和能级(正氦(三重态)、仲氦(单态))

2. 重点掌握L-S耦合,了解j-j耦合

3.洪特定则、朗德间隔定则、泡利不相容原理;

4.两个价电子原子的电偶极辐射跃迁选择定则;

5.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玻尔解释.

6.原子的电子壳层:

主壳层:K LMNO P Q

次壳层、次支壳层

电子填充壳层的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小原理

7.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P228表27.2)

第五章自测题

1.选择题

(2)氦原子由状态1s2p 3P2,1,0向1s2s 3S1跃迁,可产生的谱线条数为:

A.0;

B.2;

C.3;

D.1

(4)氦原子有单态和三重态两套能级,从而它们产生的光谱特点是:

A.单能级各线系皆为单线,三重能级各线皆为三线;

B.单重能级各线系皆为双线,三重能级各线系皆为三线;

C.单重能级各线系皆为单线,三重能级各线系皆为双线;

D.单重能级各线系皆为单线,三重能级各线系较为复杂,不一定是三线.

(5)下列原子状态中哪一个是氦原子的基态?

A.1P1;

B.3P1 ;

C.3S1; D.1S0;

(7)氦原子有单态和三重态,但1s1s3S1并不存在,其原因是:

A.因为自旋为1/2,l 1=l2=0 故J=1/2 ;

B.泡利不相容原理限制了1s1s3S1的存在;

C.因为三重态能量最低的是1s2s3S1;

D.因为1s1s3S1和 1s2s3S1是简并态

(8)若某原子的两个价电子处于2s2p组态,利用L-S耦合可得到其原子态的个数是:

A.1;

B.3;

C.4;

D.6.

(9)4D3/2 态的轨道角动量的平方值是:A.-3 2 ; B.6 2; C.-2 2; D.2 2

(10)一个p电子与一个s电子在L-S耦合下可能有原子态为:

A.3P0,1,2, 3S1 ;

B.3P0,1,2 , 1S0;

C.1P1, 3P0,1,2 ;

D.3S1 ,1P1

(11)设原子的两个价电子是p电子和d电子,在L-S耦合下可能的原子态有:

A.4个;

B.9个;

C.12个;

D.15个;

(12)电子组态2p4d所形成的可能原子态有:

A.1P 3P 1F 3F; B. 1P 1D 1F 3P 3D 3F;

C.3F 1F; D.1S 1P 1D 3S 3P 3D.

(13)铍(Be)原子若处于第一激发态,则其电子组态:

A.2s2s;

B.2s3p;

C.1s2p;

D.2s2p

(14)若镁原子处于基态,它的电子组态应为:

A.2s2s B.2s2p C.3s3s D.3s3p

(15)电子组态1s2p所构成的原子态应为:

A.1s2p1P1 , 1s2p3P2,1,0 B.1s2p1S0 ,1s2p3S1

C.1s2p1S0, 1s2p1P1 , 1s2p3S1 , 1s2p3P2,1,0; D.1s2p1S0,1s2p1P1

(16)判断下列各谱项中那个谱项不可能存在:

A.3F2;

B.4P5/2;

C.2F7/2;

D.3D1/2

(18)在铍原子中,如果3D1,2,3对应的三能级可以分辨,当有2s3d3D1,2,3到2s2p3P2,1,0的跃迁中可产生几条光谱线?

A.6 B.3 C.2 D.9

(19)钙原子的能级应该有几重结构?

A.双重; B.一、三重; C.二、四重; D.单重

(20)元素周期表中:

A.同周期各元素的性质和同族元素的性质基本相同;

B.同周期各元素的性质不同,同族各元素的性质基本相同

C.同周期各元素的性质基本相同,同族各元素的性质不同

D.同周期的各元素和同族的各元素性质都不同

(21)当主量子数n=1,2,3,4,5,6时,用字母表示壳层依次为:

A.K LMONP;B.KLMNOP;

C.KLMOPN;

D.KMLNOP;

(23)在原子壳层结构中,当l=0,1,2,3,…时,如果用符号表示各次壳层,依次用下列字母表示:

A.s,p,d,g,f,h....B.s,p,d,f,h,g...

C.s,p,d,f,g,h...D.s,p,d,h,f,g...

(24)电子填充壳层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被填充满的支壳层,所有的角动量为零;

B.一个支壳层被填满半数时,总轨道角动量为零;

C.必须是填满一个支壳层以后再开始填充另一个新支壳层;

D.一个壳层中按泡利原理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25)实际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能容纳的元素数依次为:

A.2,8,18,32,50,72;B.2,8,18,18,32,50;

C.2,8,8,18,32,50;D.2,8,8,18,18,32.

(26)按泡利原理,主量子数n确定后可有多少个状态?

A.n2; B.2(2l+1); C.2j+1; D.2n2

(27)某个中性原子的电子组态是1s22s22p63s3p,此原子是:

A.处于激发态的碱金属原子;B.处于基态的碱金属原子;

C.处于基态的碱土金属原子;D.处于激发态的碱土金属原子;

(28)氩(Z=18)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及原子态是:

A.1s22s22p63p81S0; B.1s22s22p62p63d83P0

C.1s22s22p6 3s23p61S0; D. 1s22s22p63p43d22D1/2

(29)某个中性原子的电子组态是1s22s22p63s23p65g1,此原子是:

A.处于激发态的碱土金属原子;B.处于基态的碱土金属原子;

C.处于基态的碱金属原子;D.处于激发态的碱金属原子.

(30)有一原子,n=1,2,3的壳层填满,4s支壳层也填满,4p支壳层填了一半,则该元素是:

A.Br(Z=35); B.Rr(Z=36); C.V(Z=23); D.As(Z=33)

(31)由电子壳层理论可知,不论有多少电子,只要它们都处在满壳层和满支壳层上,则其原子态就都是:

A.3S0;B.1P1;C.2P1/2;D.1S0.

(32)氖原子的电子组态为1s22s22p6,根据壳层结构可以判断氖原子基态为:A.1P1;B.3S1;C.1S0;D.3P0.

2.简答题

(1)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定则、朗德间隔定则、能量最小原理、莫塞莱定律.

(2)L-S耦合的某原子的激发态电子组态是2p3p,可能形成哪些原子态?若相应的能级顺序符合一般规律,应如何排列?并画出此原子由电子组态2p3p向2p3s可能产生的跃迁.(首都师大1998)

(3)写出铍原子基态、第一激发态电子组态及相应光谱项.(1991中山大学)

3.计算题

(1)已知氦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是1s1s,若其中一个电子被激发到3s态,问由此激发态向低能态跃迁时,可以产生几条光谱线?要求写出相关的电子组态及相应的原子态,并画出能级跃迁图。

(2)镁原子基态的价电子组态是3s3s,若其中一个价电子被激发到4s态,从该激发态向低能级有哪些跃迁?写出相关的各电子组态及其相应的原子态,并作出能级跃迁图。

(一)教材习题:杨书P255--256:5—2、5—4、5—5、5—8、5—9、5—11

第六章X射线

一、学习要点

1.x射线的产生与性质2.x射线的连续谱

3.x射线的标识谱、莫塞莱定律;4.x射线的吸收、吸收限;

5. 康普顿效应

第六章自测题

1.选择题

(1)伦琴连续光谱有一个短波限 min,它与:

A.对阴极材料有关;B.对阴极材料和入射电子能量有关;

C.对阴极材料无关,与入射电子能量有关;D.对阴极材料和入射电子能量无关.

(2)原子发射伦琴射线标识谱的条件是:

A.原子外层电子被激发;B.原子外层电子被电离;

C.原子内层电子被移走;D.原子中电子自旋―轨道作用很强.

(3)各种元素的伦琴线状谱有如下特点:

A.与对阴极材料无关,有相仿结构,形成谱线系;

B.与对阴极材料无关,无相仿结构,形成谱线系;

C.与对阴极材料有关,无相仿结构,形成谱线系;

D.与对阴极材料有关,有相仿结构,形成谱线系.

2.简答题

(1)简述康普顿散射实验原理、装置、过程和结果分析,如何用该实验来测定普朗克常数?

(2)简述X射线连续谱的特点、产生机制. 什么是轫致辐射?

(3)简述X射线标识谱的特点、产生机制. 写出K线系的莫塞莱定律.

3.计算题

教材习题6-2、6-2、6-3、6-5、6-6

第七章 原子核物理概论

一、学习要点

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质量数A和电荷数Z;

(2)核由A个核子组成,其中Z个质子(p )和N=A-Z个中子(n );

(3)原子核的大小:R=r 0A 1/3 , r 0≈ (1.1~1.3)?10-15 m ,ρ=1014 t/m 3═常数

(5)核磁矩:I p I P m e g 2=μ, 核磁子B p m e μβ1836

12≈= (6)原子核的结合能、平均结合能、平均结合能曲线 E = [Zm p +(A -Z)m n -M N ]c 2=[ZM H +(A -Z)m n -M A ]c 2, 1uc 2=931.5MeV ,A E E =

2.核的放射性衰变:

(1)α、β、γ射线的性质

(2)指数衰变规律:t e N N λ-=0 ,t e m m λ-=0 ,λ2ln =

T ,λτ1=

放射性强度:000,N A e A A t λλ==- 5.核反应

(1)历史上几个著名核反应

(2)守恒定律

(3)核反应能及核反应阈能及其计算

(4)核反应截面和核反应机制

(5)核反应类型

(6)重核裂变(裂变方程、裂变能、裂变理论、链式反应)

(7)轻核裂变(聚变能、热核聚变的条件、类型等)

第七章自测题

1.选择题

(1)可以基本决定所有原子核性质的两个量是:

A 核的质量和大小 B.核自旋和磁矩 C.原子量和电荷 D.质量数和电荷数

(2)原子核的大小同原子的大小相比,其R 核/R 原的数量级应为:

A .105 B.103 C.10-3 D.10-5

(3)原子核可近似看成一个球形,其半径R 可用下述公式来描述: A.R =r 0A 1/3 B. R =r 0A 2/3 C. R =3034

r π D.R=33

4A π (6)氘核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为1.11MeV ,氦核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为7.07 MeV .有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 A.放出能量23.84 MeV; B.吸收能量23.84 MeV;

C.放出能量26.06 MeV;

D.吸收能量5.96 MeV,

(7)由A 个核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结合能为2mc E ?=?,其中m ?指

A.Z 个质子和A-Z 个中子的静止质量之差;

B.A 个核子的运动质量和核运动质量之差;

C. A 个核子的运动质量和核静止质量之差;

D. A 个核子的静止质量和核静止质量之差

(9)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随A 的变化呈现出下列规律

A.中等核最大,一般在7.5~8.0 MeV ;

B.随A 的增加逐渐增加,最大值约为8.5 MeV ;

C. 中等核最大,一般在8.5-8.7 MeV ;

D.以中等核最大,轻核次之,重核最小.

(10)已知中子和氢原子的质量分别为1.008665u 和1.007825u,则12C 的结合能为

A.17.6 MeV ;

B.8.5 MeV ;

C.200 MeV ;

D.92 MeV .

(11)放射性原子核衰变的基本规律是t e N N λ-=0,式中N 代表的物理意义是

A. t 时刻衰变掉的核数;

B. t=0时刻的核数;

C. t 时刻尚未衰变的核数;

D. t 时刻子核的数目.

(12)已知某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为2年,经8年衰变掉的核数目是尚存的

A.5倍;

B.10倍;

C.15倍;

D.20倍.

(13)1克铀23892U 在1秒内发射出1.24?104个α粒子,其半衰期为

A.3.4?1019秒;

B. 1.4?1017秒;

C. 2.0?1017秒;

D. 4.9?10-18秒.

(14)钍234

90Th 的半衰期近似为25天,如果将24克Th 贮藏150天,则钍的数量将存留多少克? A.0.375; B.0.960; C.2.578; D.12.

(21)已知核2H 、3H 、4He 的比结合能分别为1.11MeV 、2.83MeV 、7.07MeV ,则核反应2H+3H 、→4He+n 的反应能为

A.3.13MeV

B. 17.56MeV

C.-3.13MeV D .–17.56MeV

(22)235U 核吸收一个热中子之后,经裂变而形成13954Xe 和9438Sr 核,还产生另外什么粒子? A.两个中子; B.一个氘核; C.一个氘核和一个质子; D.三个中子.

(24)一个235U 吸收一个慢中子后,发生的裂变过程中放出的能量为

A.8MeV ;

B. 100MeV ; C .200MeV ; D.93.1MeV.

(25)核力的力程数量级(以米为单位)

A .10-15; B. 10-18; C.10-10; D. 10-13.

(26)下述哪一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核力具有饱和性;

B.核力与电荷有关;

C.核力是短程力;

D.核力是交换力.

2.简答题

(1)解释下列概念:核电四极矩、核力及其性质、核衰变能、核反应能、裂变能、聚变能、链式反应、核反应截面、热核反应、核反应阈能、K俘获、俄歇电子、内转换、. 内转换电子.

(2)何谓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放射性强度?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如何?

(3)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曲线有何特点?

3.计算题

教材7-1、7-2、7-3、7-8

(1)算出73Li(p, )42He的反应能.已知:11H :1.007825u, 42He:4.002603u, 73Li:7.015999u.

(2)如果开始时放射性物质中含有1克234U,则经过两万年,还有多少未衰变的234U?那时它的放射性强度是多少?(234U的半衰期为2.48×105年)(2000首都师大)(3)14C的半衰期为5500年,写出14C的衰变方程. 如果生物体死后就再没有14C进入体内,现在测得一棵死树的14C放射性强度为活树的1/3,试估算该树已死了多少年?(1998中科院)

原子物理复习题

1、由氢原子里德伯常数计算氢原子光谱巴尔末系(莱曼系)中波长最长和最短的谱线波长。

2、由氢原子里德伯常数计算基态氢原子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

3、已知Li 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为1.85V ,基态的电离电势为5.37V ,试求Li 原子光谱主线系最长波长和辅线系系限波长的值。(1240hc nm eV =?)

4、已知Li 原子光谱主线系最长波长为670.7nm ,辅线系系限波长为351.9nm , 试求Li 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和基态的电离电势。

5、试求原子态2P 3/2状态下的的轨道角动量和磁矩、自旋角动量和磁矩和总角动量和磁矩。

6、写出下列原子的基态的电子组态和原子态: 11Na ,12Mg, 13Al 。

7、在斯特恩-盖拉赫实验中,极不均匀的横向磁场梯度为

1.0/z B T cm z

?=?,磁极的纵向长度d=10cm, 磁极中心到屏的

长度D=30cm(如图所示), 使用的原子束

是处于基态32P 的氧原子,(或加热炉温

度)原子的动能k E =2210-?eV 。试问在屏上应该看到几个条纹?相邻条纹(边沿成分)间距是多少?(410.578810B eV T μ--=??)

8、在施特恩-盖拉赫实验中,基态的氢原子(21/2S )从温度为400K 的加热炉中

射出,在屏上接收到两条氢束线,间距为0.60cm 。若把氢原子换成氯原子(基态为23/2P ),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在屏上可以接收到几条氯束线?其相邻两束的

间距为多少?

9、氦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是1s1s ,若其中有一个电子被激发到3s 态。从形成的激发态向低能态跃迁有几种光谱跃迁?要求写出与跃迁有关的电子组态及在L-S 耦合下各电子组态形成的原子态。并画出相应的能级跃迁图。

10、铍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是2s2s ,若其中有一个电子被激发到3s 态。从形成的激发态向低能态跃迁有几种光谱跃迁?要求写出与跃迁有关的电子组态及在L-S 耦合下各电子组态形成的原子态。并画出相应的能级跃迁图。

11、如测得某个元素的K a —X 射线的波长为0.0723nm ,试利用莫塞莱的经验公式

确定这个元素的原子序数。(211.09710R nm --=?)

12、根据莫塞莱的经验公式,已知钼靶的原子序数为42,则钼靶的K a —X 射线的波长应该为多少?(211.09710R nm --=?)

13、Th 232

90放射α射线成为Ra 228

88,从含有一克Th 23290的一片薄膜测得每秒放射4100粒α粒

子,试算出

Th 232

90的半衰期。

14、Th 232

90放射α射线成为Ra 228

88,已知Th 23290的半衰期为101.3810?年,试算出从含

有一克Th 232

90的一片薄膜每秒应放射出多少粒α粒子。

15、已知238U 的半衰期为94.510?年,试由此计算出1mg 238U 每分钟应放出多少个α粒子。

16、试求核反应He p Li 4273

),(α的反应能。并说明这个核反应是放能反应还是吸能反应?有关核素的质量如下:H 11:1.007825u ;He 42:

4.002603u ;Li 73:7.015999u 。 (1u =931.5MeV/c 2)

17、用α粒子打击94Be产生126C并放出一个新粒子:

(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2)若这个核反应是放能反应,放出能量为5.7MeV,问反应后比反应前静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变化了多少?(1原子质量单位=931.5MeV/c2)

18、已知核素2H、3He、4He的比结合能分别为1.11MeV、2.57MeV、7.07MeV,则核反应2H+3He、→4He+p是放能还是吸能?反应能是多少?反应后静质量增加还是减少?变化了多少?

19、已知中子和氢原子的质量分别为1.008665u和1.007825u,试计算12C的比结合能。(1u=931.5MeV/c2)

20、中子和氢原子的质量分别为1.008665u和1.007825u,试计算3He的比结合能,已知3He的原子质量为3.016029u。(1u=931.5MeV/c2)

原子物理学复习资料讲解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指导 名词解释:光谱,氢原子线系,类氢离子,电离电势,激发电势,原子空间取向量子化,原子实极化,轨道贯穿,有效电荷数,电子自旋,磁矩,旋磁比, 拉莫尔进动,拉莫尔频率,朗德g因子,电子态,原子态,塞曼效应,电子组态,LS耦合,jj耦合,泡利原理,同科电子,元素周期表,壳层,原子基态,洪特定则,朗德间隔定则 数据记忆:电子电量,质量,普朗克常量,玻尔半径,氢原子基态能量,里德堡常量,hc,?c,玻尔磁子,拉莫尔进动频率 著名实验的内容、现象及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夫兰克—赫兹实验,施特恩—盖拉赫实验,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康普顿效应 理论解释:(汤姆逊原子模型的不合理性),卢瑟福核式模型的建立、意义及不足,玻尔氢原子光谱理论的建立、意义及不足,元素周期表 计算公式:氢原子光谱线系,玻尔理论能级公式、波数公式,角动量表达式及量子数取值(l,s,j),LS耦合原子态,朗德间隔定则,g因子,塞曼效应,原子基态 谱线跃迁图:氢原子谱线跃迁、类氢原子谱线跃迁,碱金属原子能级跃,精细结构,塞曼效应;电子态及组态、原子态表示,选择定则, 1.同位素:一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地位,有相同原子序数,这些元素别称为同位素。 2.类氢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离子,这类离子与氢原子类似,叫类氢离子。 3.电离电势:把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如使它与原子碰撞刚足以使原子电离,则加速时跨过的电势差称为电离电势。 4.激发电势:将初速很小的自由电子通过电场加速后与处于基态的某种原子进行碰撞,当电场电压升到一定值时,发生非弹性碰撞,加速电子的动能转变成原子内部的运动能量,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电场这一定值的电压称为该种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直线运动 知识点拨: 1. 质点 用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的几何点来代替物体。这个点叫质点。一个实际的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处理的两个基本原则:(1)做平动的物体。(2)物体的几何尺寸相对研究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 2. 位置、路程和位移 (1) 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对应的点。 (2) 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 (3) 位移:质点运动位置的变化,即运动质点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 向线段。它是矢量。 3. 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确定的点。如“3秒末”和“4秒初”就 属于同一时刻。 (2) 时间: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间隔,即是时间轴上两个不同的时刻之差。 21t t t =- 4. 平均速度、速度和速率 (1) 平均速度(v ):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 = s t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s 的方向相同。在S - t 图中是割线的斜率。 (2) 瞬时速度(v ):当平均速度中的Δt →0时,s t ??趋近一个确定的值。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运动方向。在S - t 图中是切线的斜率。 (3) 速率:速度的大小。它是标量。 5. 加速度 描写速度变化的快慢。它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变化所用的时间之比值,即:

a =t v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 方向一致时,质点作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质点作减速运动。 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点: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1)基本公式: S = t + 12 a t2 = v0 + a t (2)导出公式: ① 2 - v02 = 2 ② S t - a t2 ③ v == 2 t v v + ④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Ⅱ-S Ⅰ=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可导出: - =(M -N) ⑤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⑥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注: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2 < 2 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内的位移之比为: S Ⅰ:S Ⅱ:S Ⅲ:……: = 1:3:5……:(21); 1、 2、3、…… ⑧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t Ⅰ:t Ⅱ:t Ⅲ:…:=1:( )21-:()23-……(n n --1); 1、2、3、 7.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原子物理学试题汇编

临沂师范学院物理系 原子物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论述题25分,每小题5分) 1.夫朗克—赫兹实验的原理和结论。 1.原理:加速电子与处于基态的汞原子发生碰撞非弹性碰撞,使汞原子吸收电子转移的的能量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处第一激发态的汞原子返回基态时,发射2500埃的紫外光。(3分) 结论:证明汞原子能量是量子化的,即证明玻尔理论是正确的。(2分) 2.泡利不相容原理。 2.在费密子体系中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费密子处于同一个量子态。(5分) 3.X射线标识谱是如何产生的 3.内壳层电子填充空位产生标识谱。(5分) 4.什么是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举例说明之。 4.原子核自发地的发射 射线的现象称放射性衰变,(4分)例子(略)(1分) 5.为什么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能放出巨大能量 5.因为中等质量数的原子核的核子的平均结合能约为大于轻核或重核的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故轻核聚变及重核裂变时能放出巨大能

量。(5分) 二、(20分)写出钠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和原子态。如果价电子被激发到4s态,问向基态跃迁时可能会发出几条光谱线试画出能级跃迁图,并说明之。 二、(20分)(1)钠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1s22s22p63s;原子基态为2S1/2。(5分) (2)价电子被激发到4s态向基态跃迁时可发出4条谱线。(6分)(3)依据跃迁选择定则1 0, j 1,± = ? ± ?= l(3分)能级跃迁图为(6分) 三、(15 耦合时,(1)写出所有 可能的光谱项符号;(2)若置于磁场中,这一电子组态一共分裂出多少个能级(3)这些能级之间有多少可能的偶极辐射跃迁 三、(15分)(1)可能的原子态为 1P 1,1D 2, 1F 3; 3P 2,1,0, 3D 3,2,1, 3F 4,3,2。 (7分) (2)一共条60条能级。(5分) (3)同一电子组态形成的原子态之间没有电偶极辐射跃迁。(3分)

原子物理学试题E卷

宜宾学院20xx ——20xx 学年度下期 《原子物理学》试题(E 卷) 说明:(1)本试题共3 页 三 大题,适用于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学专业。 (2)常数表: h = 6.626 ?10-34J ?s = 4.136?10-15eV ?s ;R ∝ = 1.097?107m -1;e = 1.602 ? 10-19C ; N A = 6.022?1023mol -1; hc = 1240eV ?nm ;k = 1.380?10-23J ?K -1 = 8.617?10-5eV ?K ; m e = 9.11?10-31kg = 0.511Mev/c 2;m p = 1.67?10-27kg = 938MeV/c 2;a 0 = 0.529?10-10m ; m p = 1.67?10-27kg = 938MeV/c 2 ;μB = 9.274?10-24J ?T -1 = 5.788?10-5eV ?T -; u = 1.66?10-27kg = 931MeV/c 2; e 2 4πε = 1.44eV ?nm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1.若已知钾原子主线系第一条谱线双重线的波长等于7698.98埃和7664.9埃, 则该原子4p 能级的裂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eV 。 2.氦原子的第一激发态是 (写出谱项符号)。由于选择定则 的限制,它不能通过自发辐射跃迁到基态,因此可在该态停留较长时间,这种状态称 态。 3.某原子的两个价电子处于2s2p 组态,按LS 耦合可构成的原子态个数为 个,总角动量量子数 J 的值分别为 ;按jj 耦合可形成的原子态个数为 个,J 的值分别为 。 4.三次电离铍(Z =4)的第一玻尔轨道半径为 ,在该轨道上电子的线速度 为 。 5.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首先是由________________完成的。特别重要的是他还发现 了_______ 是量子化的。 6.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__________ ; β射线是____________ ; γ射线是__________ 。 7.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的射程R 和动能E α的经验规律是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 1.若原子处于1D 2和2S 1/2状态, 它们的朗德因子g 的值分别为:( ) A. 1和2/3 ; B. 2和2/3 ; C. 1和4/3 ; D. 1和2 。 2.伦琴线光谱的K L M ,,Λ吸收限的能量数值分别对应各壳层电子的 ( ) A. 激发态; B. 俄歇电子能量; C. 电离能; D. 电子跃迁形成各线系第一条线的能量。 3.由伦琴射线照射原子所导致的俄歇电子的能量:( ) A. 与伦琴射线的能量有关,与被照射原子性质无关; B. 与伦琴射线和被照射原子性质都有关; C. 与伦琴射线和被照射原子性质都无关; D. 与被照射原子性质有关,与伦琴射线能量无关。 4.镁原子(Z=12)处于基态时价电子的电子组态及基态原子态应是:( ) A. 2s2s 1S 0; B. 2s2p 3P 0; C. 3s3s 1S 0; D. 3s3p 3P 0。 5.根据能级多重性的交替规律,铷原子(Z=37)的能级多重结构是:( ) A. 双重; B. 一、三重; C. 单重; D. 二、四重。

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

高三物理知识点1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2=v平t= vt/2t 3.有用推论vt?-vo?=2as 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6.中间位置速度vs/2=√[(vo?+vt?)/2]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三物理知识点2 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复习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一、学习要点 1.原子的质量和大小, R ~ 10-10 m , N o =6.022×1023/mol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汤姆孙原子模型 (2)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结果、分析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α粒子散射理论: 库仑散射理论公式: (5)原子核大小的估计 (会推导): 散射角θ:),2sin 11(Z 241 2020θ πε+?=Mv e r m α粒子正入射:20024Z 4Mv e r m πε= ,m r ~10-15-10-14 m 二、基本练习 1.选择 (1)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 A .10-10cm; B.10-8m C. 10-10m D.10-13m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 A.绝大多数α粒子散射角接近180? B.α粒子只偏2?~3? C.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 D.以大角散射为主也 ()(X)Au A A g M N ==12-27C 1u 1.6605410kg 12 ==?的质量22012c 42v Ze b tg M θπε=

存在小角散射 (3)用相同能量的α粒子束和质子束分别与金箔正碰,测量金原 子核半径的上限. 问用质子束所得结果是用α粒子束所得结果的几倍? A. 1/4 B . 1/2 C . 1 D. 2 4一强度为I 的α粒子束垂直射向一金箔,并为该金箔所散射。若θ=90°对应的瞄准距离为b ,则这种能量的α粒子与金核可能达到的最短距离为: A. b ; B . 2b ; C. 4b ; D. 0.5b 。 2.简答题 (1)简述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的要点. (2)简述α粒子散射实验. α粒子大角散射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3.褚书课本P 20-21:(1).(2).(3); 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一、学习要点: 1.氢原子光谱:线状谱、4个线系(记住名称、顺序)、广义巴尔末公式)1 1 (~22n m R -=ν、 光谱项()2n R n T =、并合原则:)()(~n T m T -=ν 2.玻尔氢原子理论: (1)玻尔三条基本假设的实验基础和内容(记熟)

原子物理学期末考试试卷(E)参考答案

《原子物理学》期末考试试卷(E)参考答案 (共10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7.16?10-3 ----(3分) 2.(1s2s)3S1(前面的组态可以不写)(1分); ?S=0(或?L=±1,或∑ i i l=奇?∑ i i l=偶)(1分); 亚稳(1分)。 ----(3分) 3.4;1;0,1,2 ;4;1,0;2,1。 ----(3分) 4.0.013nm (2分) , 8.8?106m?s-1(3分)。 ----(3分) 5.密立根(2分);电荷(1分)。 ----(3分) 6.氦核 2 4He;高速的电子;光子(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各1分) ----(3分) 7.R aE =α32 ----(3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有27分) 1.D ----(3分) 2.C ----(3分) 3.D ----(3分) 4.C ----(3分) 5.A ----(3分) 6.D 提示: 钠原子589.0nm谱线在弱磁场下发生反常塞曼效应,其谱线不分裂为等间距的三条谱线,故这只可能是在强磁场中的帕邢—巴克效应。 ----(3分) 7.C ----(3分) 8.B ----(3分) 9.D ----(3分)

三.计算题(共5题, 共52分 ) 1.解: 氢原子处在基态时的朗德因子g =2,氢原子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力为 z B z B z B Mg Z B f Z d d d d 221d d d d B B B μμμμ±=?±=-== (3分) 由 f =ma 得 a m B Z =±?μB d d 故原子束离开磁场时两束分量间的间隔为 s at m B Z d v =?=??? ? ? ?212 22 μB d d (2分) 式中的v 以氢原子在400K 时的最可几速率代之 m kT v 3= )m (56.010400 1038.131010927.03d d 3d d 232 232B 2 B =??????=?=??= --kT d z B kT md z B m s μμ (3分) 由于l =0, 所以氢原子的磁矩就是电子的自旋磁矩(核磁矩很小,在此可忽略), 故基态氢原子在不均匀磁场中发生偏转正好说明电子自旋磁矩的存在。 (2分) ----(10分) 2.解:由瞄准距离公式:b = 22a ctg θ及a = 2 1204z z e E πε得: b = 20012*79 **30246e ctg MeV πε= 3.284*10-5nm. (5分) 22 22 ()()(cot )22 (60)cot 30 3:1(90)cot 45 a N Nnt Nnt b Nnt N N θ σθπθπ?=?==?==? (5分) 3.对于Al 原子基态是2P 1/2:L= 1,S = 1/2,J = 1/2 (1分) 它的轨道角动量大小: L = = (3分) 它的自旋角动量大小: S = = 2 (3分) 它的总角动量大小: J = = 2 (3分) 4.(1)铍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是2s2s ,按L -S 耦合可形成的原子态: 对于 2s2s 态,根据泡利原理,1l = 0,2l = 0,S = 0 则J = 0形成的原子态:10S ; (3分) (2)当电子组态为2s2p 时:1l = 0,2l = 1,S = 0,1 S = 0, 则J = 1,原子组态为:11P ; S = 1, 则J = 0,1,2,原子组态为:30P ,31P ,32P ; (3分) (3)当电子组态为2s3s 时,1l = 0,2l = 0,S = 0,1 则J = 0,1,原子组态为:10S ,31S 。 (3分) 从这些原子态向低能态跃迁时,可以产生5条光谱线。 (3分)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高 中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

原子物理学试题汇编

原子物理学试题汇编 1 临沂师范大学物理系 原子物理期末考试(卷一) (1)弗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和结论。 1.原理:加速电子与基态汞原子之间的碰撞非弹性碰撞,使汞原子吸收4.9电子伏特的电子转移能量并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当处于第一激发态的汞原子回到基态时,它会发出2500埃的紫外光。(3分) 结论:证明汞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意味着证明玻尔的理论是正确的。(2分) 2.泡利不相容原理。 2.在费米子系统中,两个或更多的费米子不允许处于相同的量子态。(5分) 3.x光识别光谱是如何产生的? 3.内壳中的电子填充空位产生识别光谱。(5分)4。什么是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举个例子。 4.原子核的自发发射???辐射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4分)例(略)(1分) 5.为什么核裂变和核聚变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5.因为中等质量数的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比轻或重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大约8.6兆电子伏,所以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巨大的能量。(5分) 第二,(20分)写下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和原子态。如果价电子被激发到4s态,在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会发射出多少条谱线?试着画一个能级转换图并解释它。 (2)、(20分钟)(1)钠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1 s22s 22p 63s;原子基态是2S1/2。(5分) (2)当价电子被激发从4s态跃迁到基态时,它们可以发射4条谱线。(6分)(3分)根据过渡选择规则?l=?1,?j。0,?1 (3分) 能级跃迁图为(6分) 42S1/2 32P3/2 32P1/2 32S1/2 (3)、(15)对于电子构型3p4d,(1)当ls耦合时,写下所有可能的光谱项符号;(2)如果放在磁场中,这个电子构型会分裂成多少能级?(3)在这些能级之间有多少可能的偶极辐射跃迁?三,(15点)(1)可能的原子状态是 1 P1,1D2,1F 3;3P2,1,0,3D3,2,1,3F4,3,2 .(7 点数) (2)总共60个能级。(5分) (3)由相同电子构型形成的原子态之间没有偶极辐射跃迁。(3分) 2

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第一板块 第6讲 “活学巧记”应对点散面广的原子物理学

第6讲|“活学巧记”应对点散面广的原子物理学 ┄┄┄┄┄┄┄┄┄┄┄┄┄┄┄┄┄┄┄┄┄┄┄┄┄┄┄┄┄┄┄┄┄┄┄┄┄┄┄ 考法学法原子物理学部分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高考试卷中,对原子物理学的考查一般是一个选择题,难度不大。考查热点主要有:①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②原子结构、氢原子能级跃迁;③原子核的衰变规律、α、β、γ三种射线的特点及应用;④核反应方程的书写、质量亏损和核能的计算。由于本讲内容琐碎,考查点多,因此复习时应抓住主干知识,梳理出关键点,进行理解性记忆。 提能点(一)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 ? ? ? ? ? ? ? 基础保分类考点 练练就能过关 [知能全通]———————————————————————————————— 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 k=hν-W0 2.光电效应的两个图像 (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变化而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依据E k=hν-W0=hν-hν0可知:当E k=0时,ν=ν0,即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在数值上等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斜率k=h——普朗克常量。 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等于金属的逸出功:W0=hν0。 (2)光电流随外电压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图中纵轴表示光电流,横轴表示阴、阳两极处所加外电压。 当U=-U′时,光电流恰好为零,此时能求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即E k =eU′,此电压称为遏止电压。 当U=U0时,光电流恰好达到饱和光电流,此时所有光电子都参与了导电,电流最大为I max。 3.处理光电效应问题的两条线索 (1)光强大→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数多→光电流大。 (2)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4.光的波粒二象性 (1)大量光子易显示出波动性,而少量光子易显示出粒子性。 (2)波长长(频率低)的光波动性强,而波长短(频率高)的光粒子性强。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物理学(带详细解析)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物理学(带详细解析) 〔全国卷1〕14.原子核 23892U 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90Th ,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 23491 Pa ,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92U 。放射性衰变 ①、②和③依次为 A .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 B .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C .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 D .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答案】A 【解析】Th U 234 90238 92?→?① ,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讲明①为α衰变. Pa Th 23491234 90 ?→?② ,质子数加1,讲 明②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 U Pa 23492234 91?→?③ ,质子数加1,讲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要紧考查依照原子核的衰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分析解决。 〔全国卷2〕14. 原子核A Z X 与氘核2 1H 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 A .A=2,Z=1 B. A=2,Z=2 C. A=3,Z=3 D. A=3,Z=2 【答案】D 【解析】 H He H X A Z 114221+→+,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121,142+=++=+Z A ,解得 2,3==Z A ,答案D 。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要紧考查依照原子核的聚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分析解决。 〔新课标卷〕34.[物理——选修3-5] (1)(5分)用频率为0v 的光照耀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不为 123v v v 、、的三条谱线,且321v v v >>,那么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01v v < B 、321v v v =+ C 、0123v v v v =++ D 、123 111 v v v =+ 答案:B 解析:大量氢原子跃迁时只有三个频率的光谱,这讲明是从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依照能量守恒有, 123νννh h h +=,解得:321v v v =+,选项B 正确。 〔北京卷〕13.属于狭义相对论差不多假设的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中, A.真空中光速不变 B.时刻间隔具有相对性 C.物体的质量不变 D.物体的能量与质量成正比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大纲第一章

第一章 原子模型 1.原子的大小和质量 原子的线度r 约在10-10米数量级. 原子的质量使用原子质量单位u,1u 为1个碳原子12C 质量的1/12, 1u=1.6605402×10-27千克. 2.卢瑟福核式结构 几种结构模型:汤姆逊枣糕模型(西瓜模型)、长冈半太郎土星模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Ze ,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在核的库存仑场中绕核运动.与实验结果符合最好。 原子核的线度r 为10-14~10-15米的数量级. 3.α粒子散射理论(验证模型的理论) 偏转角与瞄准距离的关系: 22θcot a b = 或 ctg θ/2=4πεоMv 2/(2Ze 2)b 卢瑟福散射公式: 原子核半径大小的估算公式: )2(12θcsc +=a r m 或 )21(1241 220θπεsi n +=Mv Ze r m 第二章玻尔模型 纲 要 1.里德伯(J.R.Rydberg)方程: (1)氢、类氢离子的里德伯方程的波数表示形式 ??????-=≡22111n m R H λν~ ??????-=≡22111n m R Z A λν~ (2)里德伯方程的光谱项表示形式 ν~=T (m)-T (n), (3)氢、类氢离子里德伯方程的能量表示形式 []2211n m hcR Z c h h A -==λν 2n Rhc Z E n -= eV Rhc 613.= 2 1)441()(4 22 210θπεθσsin E e Z Z c =

2. 里德伯公式对应的轨道跃迁、能级跃迁两种形象表示 3.其他一些相关量 (1)氢、类氢原子的里德伯常量 M m R R A +=∞11 (2)能级间跃迁两能级能量差E 和波长、波数的关系 E nmKeV 241.=λ nmKeV E 2411.~==λν (3)氢原子、类氢原子轨道半径公式 n a r n 1= a 1=0.053nm (4)氢原子电子速度公式 n c V n α= α=1/137 4.一些相关思想 (1) 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实验,引入了能量交换量子化的假说:E =h ν:普朗克常量h 的物理意义是:h 是能量量子化的量度,即能量分立性的量度。 爱因斯坦发展了普朗克的假说,引入了光量子的概念,以解释光电效应。他提出光子的能量E =h ν(在1917年,又提出光子的动量p =hν/c),从而把表征粒子特性的量(能量和动量)与表征波性的量(波长或频率)联系起来,其间的桥梁是普朗克常量。 (2) 19世纪末,物理学家开始敲开原子的大门,他们发现了电子的电荷e 和质量m e ,但是,单靠这两个常量既不能决定原子体系的线度,也不能决定它的能量;线度与能量,总是表征物理结构任一层次的两个基本特征量,还缺少一个常量,它正是普朗克常量。 尼尔斯.玻尔把h 与e 和m e 结合起来,导出了表征原子体系的线度: 线度 nm e m r e 0.0529422 01== πε 能量 eV c m E e 13.6)(212==α 注意:乘积 02 4πεαe c =,并不不包含c ,c 在这里只是非本质地出现。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020年复习必做【模拟试题】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物理学复习专用试卷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物理学 (全国卷1)14.原子核23892U 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90Th , 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 23491 Pa ,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92U 。放射性衰变 ①、②和③依次为 A .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 B .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C .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 D .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答案】A 【解析】 Th U 23490238 92 ?→?① ,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说明①为α衰变. Pa Th 2349123490 ?→?② ,质子 数加1,说明②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 U Pa 23492234 91 ?→?③ ,质子数加1,说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 成质子.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主要考查根据原子核的衰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分析解决。 (全国卷2)14. 原子核A Z X 与氘核2 1H 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 A .A=2,Z=1 B. A=2,Z=2 C. A=3,Z=3 D. A=3,Z=2 【答案】D 【解析】H He H X A Z 1 14 22 1+→+,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121,142+=++=+Z A ,解得 2,3==Z A ,答案D 。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主要考查根据原子核的聚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分析解决。 (新课标卷)34.[物理——选修3-5]

(1)(5分)用频率为0v 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123v v v 、、的三条谱线,且321v v v >>,则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01v v < B 、321v v v =+ C 、0123v v v v =++ D 、123 111 v v v =+ 答案:B 解析:大量氢原子跃迁时只有三个频率的光谱,这说明是从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根据能量守恒有,123νννh h h +=,解得:321v v v =+,选项B 正确。 (北京卷)13.属于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中, A.真空中光速不变 B.时间间隔具有相对性 C.物体的质量不变 D.物体的能量与质量成正比 答案:A (北京卷)15.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A.1036Kg B.1018 Kg C.1013 Kg D.109 Kg 答案:D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的只能方程,269 216 410 4.410910 E m kg c ???===??,D 正确。 (上海物理)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A )α粒子的散射实验 (B )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C ) 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D )质子的发现 答案:A 解析:卢瑟福根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院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聚集了院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电子在核外绕核运转。 本题考查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建立。 难度:易。 (上海物理)4.现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 (A )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的能量 (C )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 )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

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2020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简谐振动 F=-kx{F: 回复力, k: 比例系数, x: 位移,负号表示 F 的方向与 x 始终反向 } 2.单摆周期 T=2π(l/g)1/2{l: 摆长 (m),g: 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 立条件 : 摆角θ<100;l>>r }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 f=f 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 :f 驱动力 =f 固, 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 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 P2〕 7.声波的波速 ( 在空气中 )0 ℃: 332m/s;20 ℃:344m/s;30 ℃:349m/s;( 声波是纵波 ) 8.波发生明显衍射 ( 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 ) 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 ( 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 方向相同 ) 10.多普勒效应 : 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 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 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 本身 ;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 与波谷相遇处 ;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 , 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 1) 常见的力 1.重力 G=mg(方向竖直向下, g=9.8m/s2 ≈10m/s2,作用点在 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 2.胡克定律 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 (N/m) , x:形变量 (m)} 3.滑动摩擦力 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 (N) } 4.静摩擦力 0≤f静≤ 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 为 最大静摩擦力 ) 5.万有引力 F=Gm1m2/r2(G= 6.67×10-11N?m2/kg2, 方向在它们 的连线上 ) 6.静电力 F=kQ1Q2/r2(k=9.0 ×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 7.电场力 F=Eq(E:场强 N/C,q:电量 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 场强方向相同 ) 8.安培力 F=BILsin θ( θ为 B 与 L 的夹角,当 L⊥B时:F=BIL , B//L 时:F=0) 9.洛仑兹力 f=qVBsin θ( θ为 B 与 V 的夹角,当 V⊥B时: f=qVB,V//B 时:f=0) 注: (1)劲度系数 k 由弹簧自身决定 ; (2)摩擦因数μ 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 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 (3)fm 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 fm≈μ FN;

原子物理学试题汇编

部分高校原子物理学试题汇编 试卷A(聊师) 一、选择题 1.分别用1MeV的质子和氘核(所带电荷与质子相同,但质量是质子的两倍)射向金箔,它们与金箔原子核可能达到的最小距离之比为: A.1/4;B.1/2; C.1; D.2. 2.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适时,可能发出的谱总数为: ; ; ; . 3.根据玻尔-索末菲理论,n=4时氢原子最扁椭圆轨道半长轴与半短轴之比为: ;; ; . 电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j可能取值为: 2,3/2; 2,5/2; 2,7/2; 2,9/2. 5.碳原子(C,Z=6)的基态谱项为 ;;;. 6.测定原子核电荷数Z的较精确的方法是利用 A.α粒子散射实验; B. x射线标识谱的莫塞莱定律; C.史特恩-盖拉赫实验; D.磁谱仪. 7.要使氢原子核发生热核反应,所需温度的数量级至少应为(K) ;;;. 8.下面哪个粒子最容易穿过厚层物质? A.中子; B.中微子; C.光子; D.α粒子 9.在(1)α粒子散射实验,(2)弗兰克-赫兹实验,(3)史特恩-盖拉实验,(4)反常塞曼效应中,证实电子存在自旋的有: A.(1),(2); B.(3),(4); C.(2),(4); D.(1),(3). 10.论述甲:由于碱金属原子中,价电子与原子实相互作用,使得碱金属原子的能级对角量子数l的简并消除. 论述乙:原子中电子总角动量与原子核磁矩的相互作用,导致原子光谱精细结构. 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论述甲正确,论述乙错误; B.论述甲错误,论述乙正确; C.论述甲,乙都正确,二者无联系;

D.论述甲,乙都正确,二者有联系. 二、填充题(每空2分,共20分) 1.氢原子赖曼系和普芳德系的第一条谱线波长之比为( ). 2.两次电离的锂原子的基态电离能是三次电离的铍离子的基态电离能的( )倍. 3.被电压100伏加速的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埃. 4.钠D 1线是由跃迁( )产生的. 5.工作电压为50kV 的X 光机发出的X 射线的连续谱最短波长为( )埃. 6.处于4D 3/2态的原子的朗德因子g 等于( ). 7.双原子分子固有振动频率为f ,则其振动能级间隔为( ). 8.Co 原子基态谱项为4F 9/2,测得Co 原子基态中包含8个超精细结构成分,则Co 核自旋I=( ). 9.母核A Z X 衰变为子核Y 的电子俘获过程表示( )。 10.按相互作用分类,τ粒子属于( )类. 三、问答题(共10分) 1.(4分)玻尔氢原子理论的定态假设. 2.(3分)何谓莫塞莱定律? 3.(3分)原子核反应的三阶段描述. 四、计算题(50分) 1.(10分)一个光子电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电离的电子重新和质子结合成处于第一激发态的氢原子,同时放出波长为626埃的光子.求原入射光子的能量和自由电子动能. 2.(10分)钠原子3S 和3P 谱项的量子亏损分别为和. 试确定钠原子的电离能和第一激发电势. (R=109735cm -1) 3.(10分)试讨论钠原子漫线系的一条谱线(2D 3/2→2P 1/2)在弱磁场中的塞曼分裂,作出能级分裂跃迁图. 4.(10分)2211Na 的半衰期为年.试求:(1)平均寿命和衰变常数;(2)5mg 22 11Na 减少到1mg 需要多长时间?(ln10=,ln2= 5.(10分)试计算中子与O 17 8核发生(n,2n)反应的反应能和阈能. (M(O 178)=,M(O 168)=,M(O 15 8)=,m n = 试 卷 B (聊 师) 1. α粒子以速率V 0对心碰撞电荷数为Z 的原子核,α粒子所能达到的离核的最小距离等于多少? 2.根据玻尔—索末菲理论,氢原子的主量子数n=3时,电子可能有几种不同形状的轨道,它们相应的轨道角动量,能量是否相等? 3. 单电子原子关于l ,j 的电偶极跃迁定则是什么? 4.基态为4F 3/2的钒原子,通过不均匀横向磁场将分裂为几束?基态钒原子的有效磁矩μJ 等于多少玻尔磁子μB ? 5.试求出磷(P,Z=15).氯(Cl,Z=17)原子基态电子组态和基态谱项. 6.d 电子与s 电子间为LS 耦合,试求出可能合成的总轨道角动量L P 大小. 二、1.假定1H 36Cl 分子的转动常数B=10.7cm -1,试计算最低的两个转动能级的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