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1.《微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1.《微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2015年秋季学期经济类《微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本提纲涵盖2015年12月份正考和2016年4月左右重考考试范围)

一、复习方法指导和总体要求

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复习,充分做好考前准备工作,特拟定本课程期末复习提纲,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

1、关于考试范围,所有的考试知识点都包含在本复习提纲和作业内。答疑所讲内容超出复习提纲、作业范围的不做考试要求,同学们可根据自身需要把握学习范围和难度。

2、关于复习重点,大家应以本复习提纲为指引,对照课本和视频教学课件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

在上述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参考开学初的《学习指导》中列出的重点内容和复习提纲中列出的各章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

二、参考资料

本课程复习的参考资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复习提纲(非常重要)。

期末考试的范围不会超出复习提纲。期末复习串讲是根据复习提纲的内容进行的,具体讲解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2.作业(非常重要)。

作业题目涵盖了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大家要对照最后公布的答案,认真学习和掌握做错的部分。完成作业和进行考试时,注意画图和计算。

3.教材和视频教学课件。

考试的难度要求和内容体系要求均以教材为准。因此,大家应以教材为主要复习资料,视频教学课件为辅助复习资料。

注意:复习使用教材为: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教育部高教司组编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6版,使用范围第一章到第七章。

视频教学课件也是刘文忻老师主讲,大家可以网上点播。

4.语音答疑(非常重要)。

请大家一定参加语音答疑。语音答疑的时候,老师会把教材的重要知识点都

串一遍,对于大家进行期末复习至关重要,因此希望同学们能抓住这两次的学习机会。

(特别提示:本学期两次语音答疑时间为:10月21日(周三)19:00-21:10,11月4日(周三)19:00-21:10,请大家务必记住时间,按时参加答疑)

5.课程论坛中的“每周导学”。

总之,要以教材为主,充分利用复习提纲、作业和语音答疑资料,把重要知识点掌握透彻。

6.新版教材说明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教育部高教司组编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6版。

第六版微观经济学变动章节,且与我们相关的章节主要有:

(1)原教材第5版第三、四、五章的标题分别更改为“消费者选择”、“生产函数”和“成本”,合并和调整了一些节。

(2)对原教材第5版第四、五章的内容进行了调整。第四章的长期生产函数部分保留等产量曲线和规模报酬分析,“成本最小化”、“产量最大化”以及“扩展线的分析”内容进入第五章。在第五章,增加利用扩展线,从成本最小化的角度来推导和理解生产总成本的内容;此外,增加“干中学”的概念介绍。

(3)在六章增加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包括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最大化,以及对价格管制和销售税的福利效应分析;此外分别介绍了短期生产者剩余和长期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三、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2、考试时间:90分钟

3、试卷满分:100分

4、试卷题型:名词解释、计算题、论述题。

注意:

第一,名词解释要求对该名词所指称事物的本质含义有明确的认识,答出要点即可,不必长篇大论。

第二,对于计算题,解题方法和步骤一定要写明白,最后结果只占很小的分数。

第三,论述题中涉及到画图的,只要图画对就可以得到大部分的分数,画图时要注意图上的每一个细节和关键点的部位,要理解图背后的具体理论。

因此,希望大家要在平时学习和做作业中,就养成画图和按步骤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多做练习,这样才能扎实的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四、各章节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各章节重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循序渐近的推进期末复习。关于以下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在课程论坛上提问讨论。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基本内容以及弹性的运算和意义(视频教学课件第2章)

1、 需要掌握的概念:

理性人假设、需求 、供给、均衡、 供求定理、需求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 2、 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

(1)均衡价格和数量的计算(参见教材第20页)。 (2)弹性的计算(参见教材第28)。

例2-1、已知某一时期内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 Q d -=100,供给函数为

P Q s 520+-=,求该商品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和数量。

解:均衡即需求等于供给,有s d Q Q =,

80

2010020

520100=-==+-=-Q P P P 例2-2、 已知需求函数和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计算A 、B 两点之

间的弹性以及在B 点的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计算: P

5 A P Q d 216-=

3 B

6 10 Q

由A 点到B 点(降价):

%

67.1%13

5653-56-10--e ,需求量约上升经济含义:价格下降,

=?=???=??=Q P P Q P

P Q

Q

d 由B 点到A 点(涨价):

%

6.0%15

31033-56-10--e ,需求量约上升经济含义:价格下降,

=?=???=??=Q P P Q P

P Q

Q

d A 点与B 点之间(中点弹性):

%

1%1)3,553(110635356102

2P Q -e 212

1,需求量约上升经济含义:价格下降,,∈=++?--=++??=Q Q P P d

当P=3时的点弹性:

6.010

3

2e =?=?-

=Q P dP dQ d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视频教学课件第3章)

1、需要掌握的概念:

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

2、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

消费者均衡的计算(均衡条件方法、拉格朗日方法都可以,只要求掌握均衡条件方法),参见例教材第74页。

3、需要掌握的画图论述内容:

(1)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推导。

(2)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见后面的推导)

2

21122112

2112112215

.02

1225

.012115

.020.5122112

1212

21111221122112

1

12221125

.0212

15.01212

2

1

1

5.02

5

.01

2

2

1

1

5.02

5

.01,215

.025.0122M ,5.05.0X :222005.005.00L )

( .. 21M ,

,1321P M

X P M X X P X P X P X P P P

X X MU MU X X dX dU MU X X dX dU MU X U M

X P X P P P MU MU P M

X P M X M X P X P X P X P X P P P X X X P X P M d dL

P X X dX dL

P X X dX dL M L M

t s x x P P X X U X

p X

p X

X X

p X

p X

X Max ==

=+===???

?

??==???? ??====+===

==+==?????

??????=--==-???? ??==-?

???

??=-

-

+=

=+

=-,,可得代入约束条件得到因此,,可得由均衡条件)解法二(均衡条件解法,同理,因此,可得:将上式代入第三个方程即可得:

由第一个和第二个方程)

对三个变量求导为根据一阶条件(也就是建立拉格朗日函数:

)解法一(拉格朗日方法法二均衡条件法)答案:(只要求掌握方的需求函数。和商品商品,分别求该消费者关于消费者的收入为和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函数为:假设某消费者的效用例λλλλ

均衡条件的推导:

需求曲线的推导:

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及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1) 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PCC )可

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2) 序数效用论所推导的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

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

(3) 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

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第四章:生产函数(视频教学课件第4章) 1、需要掌握的概念:

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成本线、扩展线、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 2、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

(1) 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的计算(参见教材第127页)。 (2) 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化的计算(参见教材第124页)。 3、需要掌握的画图论述内容:

(1) 短期生产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2) 实现最优要素组合的推导。

值。

C ,K ,L 时的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500=Q 当产2)

值。Q ,K ,L 时的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1000=C 当成本1)。求:1=r 的价格, 3价格w , K L Q 产函数 已知某企业1-44

14

3

量资本劳动的为的生、例==

(只要求掌握均衡条件法求解)

解:

250

250.K L 1000K 3L L K 3L

K

3)(41)

(43//MP MP C

rK wL //MP MP

4

14

3

43

4

1

K L K L =======+======+=

=L K K L Q K

L L K dK dQ dL dQ r dK dQ dL dQ 则,件,即将其代入第二个均衡条得到:由第一个均衡条件得:两个均衡条件

解:用均衡条件求解ω

2000

K 3L C 500

L K L K 3L

K

3)(41)

(43//MP MP Q

//MP MP 43

4

1

K L 4

14

3

K L =+==========

=得:,代入第二个均衡条件得到由第一个均衡条件得:两个均衡条件解:用均衡条件求解K

L L K dK dQ dL dQ K L r dK dQ dL dQ ω

第五章:成本论(视频教学课件第5章) 1、 需要掌握的概念:

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正常利润、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

2、需要掌握的画图论述内容:

(1)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参见教材第133页)。

(2)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参见教材第142页)。

例:用图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解答:解释短期总成本、总可变成本、总不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1)TC是TFC与TVC的和,TFC保持不变,TVC和TC以斜率先递减后递增的形式上升

(2)MC为TC的斜率,同时也为TVC的斜率,MC先递减后递增,MC最小值对应着TC和TVC的拐点

(3)AC为TC每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是A VC与AFC的和,A VC 为TVC每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AFC是TFC每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AFC不断下降,A VC和AC均先下降后上升,由于AFC的影响,

A VC的最低点出现的快于而且低于AC的最低点。

(4)MC与AC的交点是AC的最低点,MC与A VC的交点是A VC 的最低点

Q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视频教学课件第6章)

1、需要掌握的概念:

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生产者剩余

2、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

(1)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计算(参见教材第161页)。

(2)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计算(参见例教材第166页)。

3、需要掌握的画图论述内容: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

例6-1: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

101521.023++-=Q Q Q STC 。试求:

(1)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P =55时,厂商的短期产量和利润; (2)当市场价格下降到多少时,厂商必需停产; (3)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解:(1)当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满足MC=MR 由于对于完全竞争行业的厂商,P=MR

因此,完全竞争行业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P=MC

1543.0)

101521.0(223+-=++-==Q Q dQ

Q Q Q d dQ dSTC MC

因此,P=55=1543.02+-Q Q

解之得Q =20

利润=PQ-STC=1100-310=790

(2)当价格降到等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小值时,厂商必须停产。平均可变成本A VC=

Q

TVC

=1521.02+-Q Q 求A VC 的最小值,即要满足A VC 对Q 的一阶导为0,因此

022.0)

1521.0(2=-=+-=Q dQ

Q Q d dQ dAVC Q =10

所以,Q =10时,A VC (Q )达到最小值 A VC 的最小值就等于515102101.02=+?-? 因此,当市场价格P =5时,厂商必须停产。

(3)根据短期利润最大化,短期供给函数P=SMC ,即P=1543.02+-Q Q

整理得:0)15(43.02=-+-P Q Q ,解得6

.0)

15(2.1164P Q --±=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二阶条件 dQ dMC

dQ dMR <

即取较大的值为解。 因此,解为6

.022.14-+=

P Q

根据(2)的答案可知,厂商在短期只有在5≥P 才生产,当P<5时会停产,所以,该厂商短期供给函数为

例6-2、已知某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的单个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Q Q Q LTC 401223+-=。 求:

1. 当市场商品价格P =100时,厂商实现MR=LMC 时的产量、平均

成本和利润。

2. 该市场长期均衡时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

5

5<≥P P ??

???-+=06

.02

2.14P Q

3. 当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660-15P 时,行业长期均衡的厂商数量。 解答:TR=100Q ,则MR=dQ

dTR

=100. LMC=

402432+-=Q Q dQ

dLTC

(1)MR=LMC 即100=402432+-Q Q 解得Q=10 LTC(10)=200 LATC=200/10=20 利润=10×100-200=800

(2)市场长期均衡时,价格等于最小长期平均成本,即P=Min{LATC}

LATC=40122+-Q Q 令

0122=-=Q dQ

dLATC

得Q=6。即Q =6时,长期平均成本达最小。最小平均成本=4。所以长期均衡时价格为4。

(3)成本不变的完全竞争行业的总供给曲线为水平线,由(2)的结论知道其供给曲线为P=4.此时市场需求为Q =660-15×4=600,单个企业的产量为6,则可知共有100个厂商。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视频教学课件第7章) 1、 需要掌握的概念:

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 2、 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

(1) 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条件的计算(参见教材第189页与

191页)。

(2)古诺模型的计算(参见教材第202页)。

3、需要掌握的画图论述内容:

垄断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条件的推导。

例7-1、已知某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0.6Q2+3Q+2,反需求函数为P=8-0.4Q。

求: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解:由题设得到MC=dTC/dQ=1.2Q+3

MR=dTR/dQ=d(PQ)/dQ=d(8Q-0.4Q2)/dQ=8-0.8Q

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为MR=MC,即 1.2Q+3=8-0.8Q,解得Q=2.5,P=7,TR=PQ=17.5,利润=TR-TC=4.25

例7-2、假设市场上只有两家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生产成本为0,市场需求曲线为P=1500-Q,两家厂商按照古诺模型进行决策。求:当市场都达到古诺均衡时,两家厂商的产量及市场价格。

500

5005001500,5000

215000215000,021500215001500)1500(21500)1500(1)

(150015000MC MC 021*********

22

2

22

11

1

12

122222122

121112112121=--===??

?=--=--====--==

--==--=--==--=--==+-=-===P Q Q Q Q Q Q MC MR MC MR Q Q dQ dTR MR Q Q dQ dTR MR Q Q Q Q Q Q Q PQ TR Q Q Q Q Q Q Q PQ TR Q Q Q P 解方程得:当达到古诺均衡时,的总收益厂商的总收益因此厂商根据市场需求曲线,因此均为解:由于两家厂商成本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 结全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以人为例,起源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与分化,形成一个多细胞共同维系的生物个体. 2.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一.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 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 2.细胞的多样性: 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这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常见的细菌有: 乳酸菌,大肠杆菌,根瘤菌,霍乱杆菌,炭疽杆菌. 常见的蓝藻有: 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

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 二: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 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 元素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 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Zn Cu B Mo 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 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鉴定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甲乙溶液先混合再与还原性糖溶液反应生成砖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 ml NaOH ml CuSO 4 红色沉淀.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注: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该实验。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ml NaOH ml CuSO 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成紫色反应。 4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 知识点1 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23年6月。 (2)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背景: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时间:1924年1月。 (3)地点:广州。 (4)参加大会的共产党员: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5)主要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6)意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相关链接】 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3.黄埔军校的建立 (1)背景: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合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2)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3)军校领导人的任职情况: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4)贡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相关链接】

这是国民革命时期创办的一所著名的军校。在此军校门上,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 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知识点2 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4.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 【相关链接】 北伐的对象是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三派军阀,目的是反帝反封建,因此北伐战争属于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5.过程: (1)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2)军阀实力:吴佩孚在这里部署了十万部队。 (3)北伐军的作战概况:北伐军顺利攻下长沙后,在湖北境内粤汉铁路上的汀泗桥和贺胜桥接连遭遇吴佩孚的重兵抵抗。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相关链接】 叶挺独立团 独立团的前身是周恩来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的部分共产党员及从各地调来的工人、农民建立的铁甲车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两广地区军事部决定扩大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军队,建立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独立团,以共产党员叶挺为团长,铁甲车队全部作为独立团骨干。周恩来还从黄埔军校调来不少共产党员到独立团担任各级领导工作,强调要把独立团培养成为一支可靠的有战斗力的革命军队。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很多刚上高一的学生对必修一的生物失去兴趣,其实学好生物不仅可以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还能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 ___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材料题 北师大版

材料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今年是遵义会议80周年。……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开始时,党和红军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左”倾教条主义者手中。党和红军中大多数人在惨痛的事实教育下,认识到再也不能照那条错路(即“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继续走下去。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历史性决断的会议。 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究竟一切按“左”倾教条主义的指挥行事,还是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会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直入云南,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2015年1月15日《人民日报》)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193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 (3)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4)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地做出历史性决断的会议。

(5)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是在于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指挥。 2.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每空1分,共4分) “12个月”是指从______年10月至_______年10月。 “11个省”是指______、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_______。(2)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从他们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2分)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哲学与人生》 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 38 39 40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3、“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5、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7、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 8、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在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这表明 A.人可以创造或改变规律() 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C.事物的运动是没有固定规律的 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信念、意志、激情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10、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这表明() 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 A,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不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C,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12、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13、下列选项中,符合“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是() A、小明初中毕业后来到职业学校读书,感觉学习有困难,上课经常睡觉 B、小龙拿国家给职校困难生发的生活补助费去通宵上网玩游戏 C、小杨每天晚上到教室复习功课,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机会 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 1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5、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16.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17、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结了教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看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到新学案上找相关练习之后才能真正掌握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不能完成反射,反射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每个层次都要能辨别,做几个练习去巩固,下面是一些特例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4会判断低倍到高倍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新学案) 5学会移动载玻片?(新学案)。6目镜(10X)的放大倍数乘物镜放大倍数(10X)等于放大倍数(100)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要知道一些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能判断哪些生物属于细菌新学案上讲的更详细(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不同生物间元素种类相同,但含量差别很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能判断大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有哪些?主要元素有哪些?等等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数量(个数)最多的是H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最新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北伐战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段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图片展示:展示广州市越秀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2.教师提问:中共三大召开为国共合作做了哪些准备? 提示: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提示: 时空1924年,广州 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参会人员 领导和组织工作

完整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 顾志宏 14会计、园林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s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ss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as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以人为例,起源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与分化,形成一个多细胞共同维系的生物个体.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一.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细胞的统一性: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 2.细胞的多样性: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这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常见的细菌有:乳酸菌,大肠杆菌,根瘤菌,霍乱杆菌,炭疽杆菌. ●常见的蓝藻有: 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 ●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 二: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 元素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基本元素是: CH O N 最基本元素: C 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Zn Cu B Mo 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 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鉴定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 0.1g/ml NaOH 0.05g/ml CuSO4甲乙溶液先混合再与还原性糖溶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注: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该实验。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0.1g/ml NaOH 0.01g/mlCuSO4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成紫色反应。 脂肪: 苏丹Ⅲ(橘黄色)苏丹Ⅳ(红色)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元素组成: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4 2、基本单位:氨基酸,结构约20种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是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不同之处是每种氨基酸的R基团不同。 结构通式: R O ‖ H N C C O H H H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NH—CO—) 计算:脱去水分子的个数=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空间结构千变万 化。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 4、功能:(1)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催化作用,即酶;(3)运输作用, 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5)免疫作用,如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Ⅱ、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元素组成:由C、H、O、N、P五种元素构成 2、基本组成单位 4、功能:核酸是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 的作用。 Ⅲ、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1、元素组成:只有C、H、O 2、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3、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四大能源: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主要能源:糖类;直接能源:ATP ;根本能源:太阳能 Ⅳ、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Ⅴ、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 多糖、蛋白质、核酸是生物大分子 2、 生物大分子 是由多个基本单位(单体)组成的多聚体 构成多糖(纤维素、淀粉、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 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 氨基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 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 (1)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生理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态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的细胞自由水含 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③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都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2、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存在形式: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生理功能: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 镁是 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中的含量过低会抽搐。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度。 二、 细胞的结构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细胞里的物质结构基础生活,繁殖。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细胞的统一性:动植物细胞基本相似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哲学与人生第十五课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一课时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会陷入片面发展的误区,这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成为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从教材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的主题来看,教材第五单元人生问题的核心是正确把握人生价值。而本课中的全面发展也是围绕着实现人生价值这个核心来展开的,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而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人自身全面发展是人自我价值的体现,也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的基本条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教学难点是成为德能兼备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二、学情简要分析 首先,本课是全书的最后一课,通过前面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哲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用哲学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本课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知识是能够理解的。 其次,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全面发展,中职学生同样也追求全面发展。但由于职校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往往是考不上高中才上的职校,对自己信心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往往容易陷入片面发展的道路,这样对其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努力成为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实现自身全面的发展。 最后,学生对全面发展从小就有自己的理解,一直以来他们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家长和学校也是努力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对于全面发展学生是非常熟悉的。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又会出现片面发展的情况。这些问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从理论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要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克服片面发展。中职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的正确观点和方法的指导,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细胞里的物 质结构基础生活,繁殖。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许多植物和动物 是多细胞生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细胞的统一性:动植物细胞基本相似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哺乳动物、成 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北伐战争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黄埔军校建立的基本情况。 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3.知道国民党叛变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 1.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 3.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三、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第一至第三期学习西方过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发展?它指导的革命运动叫什么? (3)谈谈你学习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

四、随堂演练 1.下列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相关的是() A.提出三民主义 B.创办黄埔军校 C.领导南昌起义 D.成立中国同盟会 2.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4.1924年,国民党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了黄埔军校。兼任黄埔军校总理的是() A.孙中山 B.蒋介石 C.周恩来 D.廖仲恺 5.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渡江战役 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 6.下列对北伐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B.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 C.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 D.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 7.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 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五、课后反思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结了教训 5、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静止是一种不显着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 6、“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劲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成为一颗星宸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 ( ) A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B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 C从自身的需要出发 D从自己的理想出发 7、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和逆境的要求的是() A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B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C要有坚定的信念 D 要求我们要消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逆境 8、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 9、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有最受人欢迎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10、下列选项中,符合“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是() A小明初中毕业后来到职业学校读书,感觉学习有困难,上课经常睡觉 B小龙拿国家给职校困难生发的生活补助费去通宵上网玩游戏 C小杨每天晚上到教室复习功课,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机会 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

最新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完整版)(1)

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以人为例,起源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与分化, 形成一个多细胞共同维系的生物个体.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一.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 2.细胞的多样性: 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较小较大 细胞核(本质)无成形细胞核,无核膜.核仁. 染色体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染色体 细胞质有核糖体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 体.液泡等 生物类群衣原体,支原体,蓝藻,细菌, 放线菌(一支蓝细线) 动物,植物,真菌 ● ●常见的蓝藻有: 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 ●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 二:(略)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 元素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 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Zn Cu B Mo 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 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 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鉴定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 0.1g/ml NaOH 0.05g/ml CuSO4 甲乙溶液先混合再与还原性糖溶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注: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该实验。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0.1g/ml NaOH 0.01g/ml CuSO4 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成紫色反应。 脂肪: 苏丹三(橘黄色)苏丹四(红色)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 一: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一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除此之外,该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基团(R基)的不同 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