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五单元答案--哲学与人生

最新第五单元答案--哲学与人生
最新第五单元答案--哲学与人生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单项选择

1、B

2、C

3、A

4、D

5、B

6、A

7、C

8、A

9、D 10、B

二、多项选择

1、AC

2、BCD

3、ACD

4、ABD

5、ABCD

6、ACD

7、ABCD

8、ABC

三、辨析题

1、义与利是对立的,我们只能舍利取义。

片面。(1)义和利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统一在公共关系上,是利益和道德的统一。义和利又是对立的,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义和利不能同时兼得,但义和利并不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2)只要分清公利和私利,权衡大利和小利,就不难找到道德把握的界限。因为利有正当的和不正当的,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获得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利,正当得利就应该努力争取。

2.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错误。(1)“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种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思想。(2)人生活在社会中,应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利己与利他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对立性表现为有的时候坚持“利己”就不能“利他”,或者相反。但两者的统一性表明有些情况下,“利己”的同时,也可以“利他”。(3)“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处事原则体现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个人在为社会、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在为自我服务,但首先应强调“我为人人”,即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努力为别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四、材料分析题

1、请你用人的本质属性、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等知识谈谈材料一外来务工人员的错误做法。

(1)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认识社会的产物;人的劳动具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种需求,都依赖于社会。离开了人的社会关系,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2)个人和社会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每个人努力的结果。(3)外来务工人员的做法违背了人的社会属性,使孩子失去和社会的接触,失去正常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甚至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2、请你谈谈材料二青年和他的朋友对话,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利己和利他?

那位青年一味的追求:“人人为我”,却不讲奉献,显然他的人生价值观在于索取。实际上,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别人劳动创造的成果,即“人人为我”,而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应该努力为别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即这位青年的朋友所坚持的“我为人人”的观点。

“我为人人”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奉献,是一种牺牲自我的精神。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索取。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服务站,每个人既是服务者,又是服务的对象,个人在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在为自我服务。但就每个人而言,首先应该强调“我为人人。”即每个人都应努力地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实现了“我为人人”,同时也就接受了“人人为

我”。但这是以“我为人人”为前提为基础条件的。整个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发展了、提高了,也就为个人的完美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我们应该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准则,它集中体现出了人的社会本质,也反映了人生价值的真谛。

3、运用“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足球打假的认识?

(1)社会和个人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它们是辨证统一的。(2)个人的私利在任何社会都要受到限制,需要依靠制度、法律和道德,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客观需要。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时,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应放在首位,反对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集体利益之上。(3)足坛造假赌博者们没有正确对待人生过程中的义与利、公与私的关系,为了自己的私利,置国家、集体利益于不顾,欺骗人民,表现出它们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十四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一、单项选择

1、C

2、C

3、B

4、B

5、A

6、D

7、C

8、C

9、C 10、D

11、B 12、B

二、多项选择

1、ABC

2、BD

3、BC

4、AC

5、AB

6、AD

7、ACD

8、ACD

9、AD 10、ABD

三、辨析题

1.创造物质财富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错误。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责任和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个方面。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的贡献。人们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有的表现为重大的发明创造,有的表现为惊人的英雄壮举,而大量的则表现为在平凡工作中的默默奉献。

2.只有脑力劳动、复杂劳动,才应得到承认和尊重。

错误。劳动光荣而伟大,辛勤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社会做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只要尽其所能,诚实劳动,就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受到社会尊重的人。

四、材料分析题

1、人的价值包含哪两方面?你认为保尔和盖茨的人生价值具体表现为什么?

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一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人的自我价值。

雷锋和乔布斯的人生价值都表现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是社会价值的体现。

2、应该如何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你认为保尔和盖茨的人生价值谁大?说明你的理由。

人生价值的评价是有客观标准的,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是看他从社会那里得到了什么,而是看他为社会、为他人进了什么责任,做出了什么贡献,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雷锋与乔布斯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个方面。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的贡献。

3、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为实现你自己的人生价值,你现在可以做什么?.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既包括人生环境的客观条件,也包括个人的主观条件。

我们青年要实现人生价值,应培养自己热爱劳动、敢于承担、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提供的有利客观条件,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关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一、单项选择

1、B

2、C

3、B

4、D

5、A

6、D

7、B

8、D

二、多项选择

1、ABCD

2、AC

3、ABD

4、ABCD

5、ABD

三、辨析题

1、

2、人的全面发展靠自身的努力,与社会发展无关。

片面。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主客观条件。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水平各有不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人越发展,社会进步就会越大;而人的发展又依赖于社会的发展,就是在这种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社会发展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所以,人的全面发展,既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也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4、个性自由就是可以摆脱约束、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

错误。自由是相对约束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能为所欲为、随心所欲,完全摆脱约束、不要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一方面任何个人的个性自由应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妨害影响别人的自由,任何人的自由都必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前提。人的自由总是一定基础上的自由、一定条件下的自由,要正确对待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

(1)自由与约束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冲突,如何正确的看待两者关系?如果我们碰到这些情况该如何来解决呢?

自由和约束是对立统一的。自由是相对约束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能为所欲为、随心所欲,完全摆脱约束、不要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人的自由总是一定基础上的自由、一定条件下的自由,人可以摆脱和克服某些条件的限制,但不能克服所有条件的限制,任何人的自由都必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前提。

真正的自由是离不开约束的,我们应自觉遵守法律、制度、纪律和道德的约束,顾全大局,学会在接受约束中享受自由。

(2)同学们能不能从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个道理。

言之有理即可

(3)反思一下自己的表现与学校的纪律、班规之间还存在哪些差距,针对这些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改正措施,并付诸于行动。

言之有理即可

完整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五单元)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

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 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 (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即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都具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但是人还有社会性,而且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动物不具有。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进行自然性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例如,人与动物都具有食欲,但动物的食欲仅仅是本能的反应,是一种生存,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自然属性。而人的饮食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保持健康,发展体力、智力的需要,并且有社会交往、联络感情的需要,所以自然性受社会性制约。 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议一议) 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脱离了社会照样生活得很好,这如何解释呢?师生一起分析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课件显

高二《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练习题

高二《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是人的社会联系得到基本形式,____________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P38 2、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P40 3、事物的发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统一。P47 4、人生发在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P48 5、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是对人生的考验。P49 6、保持____________是以积极人生态度对待挫折和逆境的基本要求。P52 7、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P55 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P56 9、事物发展是____________共同起作用的结果。P59 二、判断正误题 1、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P36 2、世界上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P36 3、每个人离开了与他人的关系,无法生存和发展。()P39 4、事物的发展是数量上的增加,是重复。()P47 5、人的发展是直线上升的过程。()P48 6、顺境和逆境不能互相转化。()P51 7、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有利条件。()P49 8、人生是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P57 9、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P59 10、我们应该回避现实矛盾,消极听从命运的安排。()P58 三、单项选择题 1、《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观点表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 2、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也易也;不为,则易者也难也。( ) A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C.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积劳成疾 C. 量体裁衣 D.因材施教 5、从蒸汽机、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是( )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 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 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3.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哲学是十分高深的,与生活无关C.哲学决定生活D.哲学是生活之外的思想大厦 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真正的哲学( )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 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哲学的任务是( ) 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 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7.哲学的本义是指() A.智慧B.追求智慧C.聪明D.真理 8.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 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

高二《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下列对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D认识决定实践,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2.下面对成功与失败的理解错误的的是( ) A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B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 c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D人生只能有成功,不能有失败 3.做人的基本条件是( ) A.吃饭 B挣钱 C考大学 D明辨是非 4.“声东击西”是说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下列词语中与这个词语表达的意思不想符合的是( ) A“欲擒故纵” B“围魏救赵” C“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D“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5.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 ) A.知识创新 B军事实力的竞争 C人才的竞争 D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 6.关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 A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B现象决定本质,本质反映现象 现 c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D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7. 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A体魄 B创新 c超强的意志力 D艰苦奋斗 8下列属于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的有( ) ①避开诱因。把引起诱因的实物收藏起来,避开诱因;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地避开诱因。 ②学会拒绝。婉言谢绝来自朋友的邀请,提高自制力。 ③联想后果。遭遇不良诱惑时,想象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以提醒自己远离不良诱惑。 ④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才会脱离低级趣味,远离不良诱惑。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的是( ) ①独立性。 ②求异性 ③新颖性 ④整体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不属于不良诱惑是( ) A.黄色影片 B远程教育学习 C传销 D网瘾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1.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2.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中职生应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网络诱惑,做到文明上网?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检测题(1)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1) 学号班级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A 物质和意识 B 有神论和无神论 C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为() A静止B运动C矛盾D统一 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为() A 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 辩证法 4.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意愿出发是下列哪种思想路线()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辩证法 5.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主要强调规律是() A 发展变化的 B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 事物发展过程自身固有的 D 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6.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 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A 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 7.“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8.“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9.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 A 两分法 B 两点论 C 一点论 D 一分为二 1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哲学与人生___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 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 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 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底之勇。 9.怎样善于行动?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指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 造世界的能力。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 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生活 2.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 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 第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第三,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 3.和谐: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而不是不承认差别和分期。和而不同是 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平衡和谐状态,是人们追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4.发展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存在。 5.发展——发展不是单纯数量的增加,不是重复。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 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6.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7.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仅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能仅凭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而要看其是否符合 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8.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不是对 旧事物的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既克服消极过时的又保留合理积极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事物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前途是光明

哲学与人生单元复习资料

《哲学与人生》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一、填空题 1.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的基础。 3.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和,物质是运动的和。 4.规律是的联系,具有性和性。 5.人生行动的基本要素有、、。 6.人的成长只有在中实现,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7.人生选择具有:和。 8.勇敢有三:、、。 9.善于行动,就要学会做事,它要求我们:要有要有、要有。 10.自觉能动性又称,是的根本特点。 1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 12.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 二、问答题 1.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怎样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6.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填空题

1.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两个总特征是:观点、观点。 2.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形而上学看问题的观点:、、。 性。对立是指,统一是指。 二、问答题 1.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3.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4.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如何看待顺境和逆境? 6.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7.内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8.如何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促进自身发展?

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一、填空题 1.实践是, 2.实践的特点:、、。 3.实践的基本形式:、、。 4.现象有和之分,假象从地表现事物的本质。 5.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其在中的地位和作用。 6. 的本质是创新,科学精神就是。 7.一个人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等。 二、问答题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成功与失败?

《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案 一、说教材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五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创造人生价值”。《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运用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因此,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

生选择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1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2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六、教法学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七、课时安排 本节课一共有2个学时 八、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课 8分钟 1. 运用多媒体展示材料《救人也要讲“价钱”吗?》 2.提出问题:”同学们,救人者的要求合理吗?这种利该不该追求?在道义和利益面前,我们该怎么选择?” 3.让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 步骤二:讲授新课 80分钟

哲学与人生第十五课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一课时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会陷入片面发展的误区,这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成为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从教材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的主题来看,教材第五单元人生问题的核心是正确把握人生价值。而本课中的全面发展也是围绕着实现人生价值这个核心来展开的,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而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人自身全面发展是人自我价值的体现,也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的基本条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教学难点是成为德能兼备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二、学情简要分析 首先,本课是全书的最后一课,通过前面14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哲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用哲学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本课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知识是能够理解的。 其次,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全面发展,中职学生同样也追求全面发展。但由于职校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往往是考不上高中才上的职校,对自己信心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往往容易陷入片面发展的道路,这样对其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努力成为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实现自身全面的发展。 最后,学生对全面发展从小就有自己的理解,一直以来他们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家长和学校也是努力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对于全面发展学生是非常熟悉的。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又会出现片面发展的情况。这些问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从理论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要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克服片面发展。中职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的正确观点和方法的指导,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运用目标: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片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四、课堂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 A、意识 B、思想 C、实践 D、认识 2、下列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反作用 3、“发明大王”爱迪生,经过了8000多次失败,才发明了10000多件新产品。这说明() A、成功的获得不经过失败是不可能的 B、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和失败相互依存 C、要获得成功,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D、经过失败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4、下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本质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B、本质是能被我们的感观和仪器观察到的 C、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D、事物的本质隐藏在里面,不需要探究 5、下列属于现象的是() A、万有引力 B、地球的自转 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D、植物的新陈代谢 6、下列现象中是真相的是() A、晚上看到皓月当空 B、筷子半截插入水中,外面看是弯曲的 C、军事上的“声东击西” D、太阳是发光的 7、下列关于创新能力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创新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C、创新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是无法提高的 D、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实践的特性的是() A、客观性 B、目的性 C、历史性 D、方向性 2、“不让下田怎会耕田”充分说明() A、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B、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认识就不可能产生 C、要想获得正确认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D、实践下田是获得耕田认识的前提 3、要想让失败转化为成功,就必须() A、正视失败,承认失败 B、回避失败,无视失败 C、把失败看作一种财富 D、切实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4、下列属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的是() A、现象是表面的特征,本质是根本性质 B、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 C、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同的东西 D、现象和本质没有明显的区别 5、科学思维方法()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13课时

第13课时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1)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2)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

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复习纲要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物质观、人生选择)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辩证法、人生态度) 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认识论、人生实践) 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历史观、人生理想)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第一单元坚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P2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涵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客观实际:就是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现实情况,即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和关系。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看P3相关链接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人们做事情的过程既是认识对象的过程,又是改造对象的过程。只有从客观事物自身的状况属性和规律出发,才能真正认识它,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改造对象的目的,把事情做好。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1、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就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 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 (1)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前提) (2)个人的主客观条件(根据) 个人的客观条件:体质、学业基础、家庭 个人的主观条件:兴趣、性格、能力 (3)人生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要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 人生选择的含义:人生选择就是人们在人生历程中,根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在追求人生的价值中,在多种可能性中所作的选择和确定的活动。 人的任何选择都必须在一定的生活范围内和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进行。 2、人生选择是人的自我觉醒的表现,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能不能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是影响人一生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青年人在人生选择面前应力求做到科学、正确,迈好人生每一步。 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 4、人生选择存在着多种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任何事物的可能性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根据和条件。没有一定的客观根据和条件,永远都不能实现的,是不可能性。只有选择那种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可能性,才具备转化为现实的根据和条件,才能转化为现实。 5、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怎样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使自己的主观愿望符合自己的客观实际 2、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望适应时代潮流,主动地承担社会历史所赋予我们的责任。 3、要主动选择,既要抓住选择的机遇,又要慎重选择。 1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李斌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 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 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 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 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

底之勇。 9.怎样善于行动?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指 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 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生活 2.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 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第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第三,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

第五单元答案 哲学与人生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单项选择 1、B 2、C 3、A 4、D 5、B 6、A 7、C 8、A 9、D 10、B 二、多项选择 1、AC 2、BCD 3、ACD 4、ABD 5、ABCD 6、ACD 7、ABCD 8、ABC 三、辨析题 1、义与利是对立的,我们只能舍利取义。 片面。(1)义和利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统一在公共关系上,是利益和道德的统一。义和利又是对立的,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义和利不能同时兼得,但义和利并不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2)只要分清公利和私利,权衡大利和小利,就不难找到道德把握的界限。因为利有正当的和不正当的,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获得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利,正当得利就应该努力争取。 2.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错误。(1)“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种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思想。(2)人生活在社会中,应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利己与利他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对立性表现为有的时候坚持“利己”就不能“利他”,或者相反。但两者的统一性表明有些情况下,“利己”的同时,也可以“利他”。(3)“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处事原则体现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个人在为社会、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在为自我服务,但首先应强调“我为人人”,即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努力为别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四、材料分析题 1、请你用人的本质属性、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等知识谈谈材料一外来务工人员的错误做法。 (1)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认识社会的产物;人的劳动具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种需求,都依赖于社会。离开了人的社会关系,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2)个人和社会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每个人努力的结果。(3)外来务工人员的做法违背了人的社会属性,使孩子失去和社会的接触,失去正常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甚至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2、请你谈谈材料二青年和他的朋友对话,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利己和利他? 那位青年一味的追求:“人人为我”,却不讲奉献,显然他的人生价值观在于索取。实际上,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别人劳动创造的成果,即“人人为我”,而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应该努力为别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即这位青年的朋友所坚持的“我为人人”的观点。 “我为人人”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奉献,是一种牺牲自我的精神。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索取。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服务站,每个人既是服务者,又是服务的对象,个人在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在为自我服务。但就每个人而言,首先应该强调“我为人人。”即每个人都应努力地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实现了“我为人人”,同时也就接受了“人人为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学教材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 测试题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 A、意识 B、思想 C、实践 D、认识 2、下列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反作用 3、“发明大王”爱迪生,经过了8000多次失败,才发明了10000多件新产品。这说明() A、成功的获得不经过失败是不可能的 B、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和失败相互依存 C、要获得成功,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D、经过失败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4、下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本质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B、本质是能被我们的感观和仪器观察到的 C、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D、事物的本质隐藏在里面,不需要探究 5、下列属于现象的是() A、万有引力 B、地球的自转 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D、植物的新陈代谢 6、下列现象中是真相的是() A、晚上看到皓月当空 B、筷子半截插入水中,外面看是弯曲的 C、军事上的“声东击西” D、太阳是发光的 7、下列关于创新能力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创新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C、创新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是无法提高的 D、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实践的特性的是() A、客观性 B、目的性 C、历史性 D、方向性 2、“不让下田怎会耕田”充分说明() A、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B、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认识就不可能产生 C、要想获得正确认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级)教学内容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2015级)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P4D2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实事求是:P5D2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运动:P17D1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规律:P21D2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自觉能动性:P27D2 自觉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既包括把客观的东西能动地反映于主观,也包括把主观的东西能动地见之于客观 6、联系:P44D2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7、发展:P58D2 发展的实质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一种有规律的变化。 8、新事物:P59 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9、旧事物:P59 旧事物是指那些丧失了存在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的事物。 10、矛盾:P70D3 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11、内因:P76D1 哲学上把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12、外因:P76D1 把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13、实践:P84D2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4、认识:P84D2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5、现象:P97D1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 16、本质:P97D1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17、真像P101D3 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完整版)哲学与人生各课习题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选择题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有神论和无神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物质和意识 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5.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7、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 D、一切从书本出发 8、“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1、30 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四课 一、填空题 1、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社会联系、物质交往、精神交往、人际交往 3、广泛性、多样性、人的社会角色的多样性 4、联系、全面、孤立、片面 5、相辅相成、相反相成、核心价值观 二、选择题 1、A 2、B 3、D 4、A 5、C 6、D 7、C 8、A 9、C 10、A 三、辨析题 1、要点:观点错误。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人际和谐意味着不 同个性的人们之间相互尊重、包容、和睦相处,互助、互补、互利,团结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和谐不等于不承认差别和分歧,“和而不同”的观念,是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的平衡、和谐状态。 2、要点:观点错误。个人能力水平的高低无疑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但人际和谐对事业 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谐人际是每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和谐人际能培养人良好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谐人际有力与自我实现,以积极的态度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确地认识和完善自我,有利于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广泛获得社会知识、经验和社会生活能力,促进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有利于人们之间相互帮助和相互支持,这些都是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四、材料分析题 1、结合图示用联系的观点说明由于“次贷”引发的经济危机即可。 2、要点:从联系的观看来看,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环的中国,特别是一些外资经济和对外经济,出现订单减少、收缩规模的情况,也影响了我国的就业市场。作为中职学生,面对就业形势,一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因为就业市场上“技能水平高,操作能力强”毕业生历来比较受企业欢迎;二要用联系、全面的观点看待严峻的就业形势,用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就业压力,加强人际交往,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做事,建立于同学、同事真正的友谊,营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3、结合教材内容主要说明和谐人际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只要条例清楚、言之有理即可。 第五课 一、填空题 1、突破、飞跃、前进、上升 2、全盘抛弃、扬弃、克服、保留 3、发展、发展、与时俱进 4、生理发展、精神发展、循序渐进、曲折发展、曲折中迂回向前发展 5、顺境、逆境、对人生的考验 二、选择题 1、A 2、B 3、C 4、C 5、C 6、A 7、D 8、C 9、D 10、B 三、辨析题 1、要点:观点错误。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存在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判断新旧事物不能凭时间出现的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