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单元复习资料

哲学与人生单元复习资料
哲学与人生单元复习资料

《哲学与人生》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一、填空题

1.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的基础。

3.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和,物质是运动的和。

4.规律是的联系,具有性和性。

5.人生行动的基本要素有、、。

6.人的成长只有在中实现,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7.人生选择具有:和。

8.勇敢有三:、、。

9.善于行动,就要学会做事,它要求我们:要有要有、要有。

10.自觉能动性又称,是的根本特点。

1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

12.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

二、问答题

1.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怎样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6.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填空题

1.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两个总特征是:观点、观点。

2.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形而上学看问题的观点:、、。

性。对立是指,统一是指。

二、问答题

1.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3.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4.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如何看待顺境和逆境?

6.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7.内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8.如何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促进自身发展?

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一、填空题

1.实践是,

2.实践的特点:、、。

3.实践的基本形式:、、。

4.现象有和之分,假象从地表现事物的本质。

5.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其在中的地位和作用。

6. 的本质是创新,科学精神就是。

7.一个人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等。

二、问答题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成功与失败?

3.如何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4.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5.如何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6.科学的思维方法有什么作用?如何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7.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一、填空题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3.个人理想包括、、、等。

4. 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个人理想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

5.理想是信念的,信念是理想的。

6. 和是实现理想的主观条件。信念指

意志指。

7.信念具有、、、、的特点,意志具有

、、、、的特点。

二、问答题

1.人生目标的作用?

2.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4.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5.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6.如何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一、填空题

1.人具有和两个方面,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生理基础。

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与社会相比较,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

3.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称为,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称为人的。

4.

5.人的真正价值在于。

6.个人素质主要包括、、、、

等五个方面。

7.苦乐观和生死观的核心是的问题。

8.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的。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自由发展强调的是。

9.

10.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人的

和,还指“”,即社会每个成员的发展。

二、问答题

1.

2.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为什么?

3.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4.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

5.

6.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精选.)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本质与现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同一个事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假象)、(错觉)的区别。 5、(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动思维)、(原点思维)。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对自己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未来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以及社会面貌等的)要求和设想。 1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深信不疑,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愿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去执著追求、坚决执行)的精神状态。 12、一个意志活动的完成大致要经过(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1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实践)。 14、人存在双重进化:(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 15、在讨论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其中的(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16、个人价值是指(个人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 17、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 18、(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高二《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练习题

高二《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是人的社会联系得到基本形式,____________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P38 2、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P40 3、事物的发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统一。P47 4、人生发在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P48 5、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是对人生的考验。P49 6、保持____________是以积极人生态度对待挫折和逆境的基本要求。P52 7、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P55 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P56 9、事物发展是____________共同起作用的结果。P59 二、判断正误题 1、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P36 2、世界上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P36 3、每个人离开了与他人的关系,无法生存和发展。()P39 4、事物的发展是数量上的增加,是重复。()P47 5、人的发展是直线上升的过程。()P48 6、顺境和逆境不能互相转化。()P51 7、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有利条件。()P49 8、人生是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P57 9、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P59 10、我们应该回避现实矛盾,消极听从命运的安排。()P58 三、单项选择题 1、《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观点表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 2、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也易也;不为,则易者也难也。( ) A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C.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积劳成疾 C. 量体裁衣 D.因材施教 5、从蒸汽机、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

高二《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下列对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D认识决定实践,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2.下面对成功与失败的理解错误的的是( ) A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B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 c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D人生只能有成功,不能有失败 3.做人的基本条件是( ) A.吃饭 B挣钱 C考大学 D明辨是非 4.“声东击西”是说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下列词语中与这个词语表达的意思不想符合的是( ) A“欲擒故纵” B“围魏救赵” C“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D“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5.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 ) A.知识创新 B军事实力的竞争 C人才的竞争 D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 6.关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 A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B现象决定本质,本质反映现象 现 c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D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7. 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A体魄 B创新 c超强的意志力 D艰苦奋斗 8下列属于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的有( ) ①避开诱因。把引起诱因的实物收藏起来,避开诱因;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地避开诱因。 ②学会拒绝。婉言谢绝来自朋友的邀请,提高自制力。 ③联想后果。遭遇不良诱惑时,想象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以提醒自己远离不良诱惑。 ④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才会脱离低级趣味,远离不良诱惑。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的是( ) ①独立性。 ②求异性 ③新颖性 ④整体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不属于不良诱惑是( ) A.黄色影片 B远程教育学习 C传销 D网瘾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1.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2.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中职生应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网络诱惑,做到文明上网?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卷答案教学内容

《哲学与人生》2014-2015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卷 答案 适用班级:信息商贸系13511 13512 1352 1353 一、单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前括号内) ( A )1. 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了172个“天问”。下列关于“天问”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 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D “天为阳,地为阴”( C )2. 下列说法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B行百里者半九十 C 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D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 )3. 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 A主观条件 B客观基础 C 发展道路 D 现实依据 ( A )4. 下列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世界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成语是 A 量力而行 B 好高骛远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B )5.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至今,法无不改,事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D )6. 对个性自由理解准确的是 A 个性自由就是绝对自由 B个性自由就是书本上的,现实中不存在 C 个性自由就是没有自由 D 个性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 A )7. 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A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B 对自身而言,只有付出,没有收获 D 对社会有益,对己无利 D 给别人带来幸福,给自己带来不便( D )8.拔苗助长的故事是在批评 A没有实际行动者 B 不善于和敢于行动者 C 没有发挥自觉能动性者 D不按规律办事者 ( C )9.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现象是规律的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 D )10.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下列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 A 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 B 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C 以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 D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天工( D )11. 理想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在主观条件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是 A 社会制度 B 经济条件 C 自身优势 D 艰苦奋斗( C )12.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 A 遇事要有主见 B 有了坚强意志就一定能成功 C 成功需要坚强意志 D 善于约束自己 ( B )13.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强调了 A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是( )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 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 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3.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哲学是十分高深的,与生活无关C.哲学决定生活D.哲学是生活之外的思想大厦 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真正的哲学( )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 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哲学的任务是( ) 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 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7.哲学的本义是指() A.智慧B.追求智慧C.聪明D.真理 8.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 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检测题(1)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1) 学号班级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A 物质和意识 B 有神论和无神论 C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为() A静止B运动C矛盾D统一 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为() A 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 辩证法 4.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意愿出发是下列哪种思想路线()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辩证法 5.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主要强调规律是() A 发展变化的 B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 事物发展过程自身固有的 D 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6.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 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A 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 7.“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8.“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9.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 A 两分法 B 两点论 C 一点论 D 一分为二 1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哲学与人生》职高期末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单项选择题(25×2,共5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 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 “现象”和“本质” B “本质”和“现象” C “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 11、“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 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 C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 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2、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A 本质离不开现象 B 现象离不开本质 C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D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13、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 蝴蝶很容易死 B 人能够消灭规律 C 人能够创造规律 D 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 14、毛泽东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这说明的哲理是()。 A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小鸡和石头能够相互转化 C 温度能和小鸡相互转化 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10分) 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 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0分) 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 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 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答案: 1. 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 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并且变化还可

哲学与人生___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 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 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 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底之勇。 9.怎样善于行动?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指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 造世界的能力。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 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生活 2.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 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 第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第三,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 3.和谐: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而不是不承认差别和分期。和而不同是 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平衡和谐状态,是人们追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4.发展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存在。 5.发展——发展不是单纯数量的增加,不是重复。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 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6.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7.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仅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能仅凭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而要看其是否符合 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8.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不是对 旧事物的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既克服消极过时的又保留合理积极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事物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前途是光明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与答案

中等职业学校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答题要求:请将第一、二、三题答案写在后面的表格里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首个国家( )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央军委主席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邦的总章程,是 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A )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诉讼法 2. 12月1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流域全覆盖,、、、、、、等7个 海关加入改革。当天,流域12个关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纳入区域通关一体化,长江全流域真正实现了“12关如1关”。这标志着(A )三大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 A.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地区 B.京津冀、黄河经济带、地区 C.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港澳地区 D.京津冀、海西经济带、地区 3.下列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B ) A .个人的体质 B .个人的性格 C .个人的家庭情况 D .个人的学业基础 4.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 C ) A .不自量力 B .自知之明

C.量力而行D.妄自菲薄 5.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这说明他(D) A.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B.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于物的特点(C) A.人有价值,而动物没有价值 B.人有使用价值,而动物没有使用价值 C.人有自觉能动性,而物没有自觉能动性 D.人有阶级性,而物没有阶级性 7.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8.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C)。 A.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B.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C.实践是人认识的来源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9. “理想好比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它虽生长在泥土中,但又不是泥土。“这一形 象的比喻表明:C A.理想与现实是两回事 B.理想是美丽的,现实是丑恶的 C.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D.理想和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 A、意识 B、思想 C、实践 D、认识 2、下列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反作用 3、“发明大王”爱迪生,经过了8000多次失败,才发明了10000多件新产品。这说明() A、成功的获得不经过失败是不可能的 B、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和失败相互依存 C、要获得成功,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D、经过失败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4、下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本质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B、本质是能被我们的感观和仪器观察到的 C、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D、事物的本质隐藏在里面,不需要探究 5、下列属于现象的是() A、万有引力 B、地球的自转 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D、植物的新陈代谢 6、下列现象中是真相的是() A、晚上看到皓月当空 B、筷子半截插入水中,外面看是弯曲的 C、军事上的“声东击西” D、太阳是发光的 7、下列关于创新能力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创新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C、创新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是无法提高的 D、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实践的特性的是() A、客观性 B、目的性 C、历史性 D、方向性 2、“不让下田怎会耕田”充分说明() A、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B、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认识就不可能产生 C、要想获得正确认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D、实践下田是获得耕田认识的前提 3、要想让失败转化为成功,就必须() A、正视失败,承认失败 B、回避失败,无视失败 C、把失败看作一种财富 D、切实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4、下列属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的是() A、现象是表面的特征,本质是根本性质 B、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 C、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同的东西 D、现象和本质没有明显的区别 5、科学思维方法()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李斌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 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 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 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 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

底之勇。 9.怎样善于行动?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指 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 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生活 2.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 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第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第三,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学教材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 测试题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 A、意识 B、思想 C、实践 D、认识 2、下列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反作用 3、“发明大王”爱迪生,经过了8000多次失败,才发明了10000多件新产品。这说明() A、成功的获得不经过失败是不可能的 B、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和失败相互依存 C、要获得成功,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D、经过失败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4、下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本质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B、本质是能被我们的感观和仪器观察到的 C、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D、事物的本质隐藏在里面,不需要探究 5、下列属于现象的是() A、万有引力 B、地球的自转 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D、植物的新陈代谢 6、下列现象中是真相的是() A、晚上看到皓月当空 B、筷子半截插入水中,外面看是弯曲的 C、军事上的“声东击西” D、太阳是发光的 7、下列关于创新能力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创新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C、创新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是无法提高的 D、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实践的特性的是() A、客观性 B、目的性 C、历史性 D、方向性 2、“不让下田怎会耕田”充分说明() A、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B、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认识就不可能产生 C、要想获得正确认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复习纲要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物质观、人生选择)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辩证法、人生态度) 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认识论、人生实践) 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历史观、人生理想)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第一单元坚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P2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涵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客观实际:就是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现实情况,即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和关系。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看P3相关链接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人们做事情的过程既是认识对象的过程,又是改造对象的过程。只有从客观事物自身的状况属性和规律出发,才能真正认识它,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改造对象的目的,把事情做好。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1、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就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 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 (1)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前提) (2)个人的主客观条件(根据) 个人的客观条件:体质、学业基础、家庭 个人的主观条件:兴趣、性格、能力 (3)人生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要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 人生选择的含义:人生选择就是人们在人生历程中,根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在追求人生的价值中,在多种可能性中所作的选择和确定的活动。 人的任何选择都必须在一定的生活范围内和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进行。 2、人生选择是人的自我觉醒的表现,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能不能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是影响人一生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青年人在人生选择面前应力求做到科学、正确,迈好人生每一步。 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 4、人生选择存在着多种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任何事物的可能性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根据和条件。没有一定的客观根据和条件,永远都不能实现的,是不可能性。只有选择那种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可能性,才具备转化为现实的根据和条件,才能转化为现实。 5、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怎样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使自己的主观愿望符合自己的客观实际 2、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望适应时代潮流,主动地承担社会历史所赋予我们的责任。 3、要主动选择,既要抓住选择的机遇,又要慎重选择。 1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级)教学内容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1-3单元)(2015级)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P4D2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实事求是:P5D2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运动:P17D1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规律:P21D2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自觉能动性:P27D2 自觉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既包括把客观的东西能动地反映于主观,也包括把主观的东西能动地见之于客观 6、联系:P44D2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7、发展:P58D2 发展的实质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一种有规律的变化。 8、新事物:P59 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9、旧事物:P59 旧事物是指那些丧失了存在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的事物。 10、矛盾:P70D3 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11、内因:P76D1 哲学上把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12、外因:P76D1 把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13、实践:P84D2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4、认识:P84D2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5、现象:P97D1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 16、本质:P97D1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17、真像P101D3 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测试题[1].

第三单元练习题 (哲学与人生) 一、填空题 、实践是认识的,是一切科学知识的。 、人生发展的的各种能力,包括能力、能力、能力等,都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获得和表现出来的。 、成功和失败是相互、相而存在的。 、本质与现象是既(),又()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任何本质都是通过表现出来。 、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现象有和之分。 、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握科学的方法。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哲学上的思维方法特指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的认识方法。 、辩证思维就是运用的、的,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是应该民族的灵魂。科学的本质就是。 、世纪的竞争,实际就是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竞争。 、一个人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是科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创新的基本要求。 、提问题,提问题,是激发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二、名词解释。 、实践

、明辨是非 、科学思维 、创新能力 三、单项选择题。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 、意识、思想、实践、认识 、下列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反作用 、“发明大王”爱迪生,经过了多次失败,才发明了多件新产品。这说明()、成功的获得不经过失败是不可能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和失败相互依存、要获得成功,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经过失败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下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本质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能被我们的感观和仪器观察到的、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事物的本质隐藏在里面,不需要探究 、下列属于现象的是() 、万有引力、地球的自转 、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植物的新陈代谢 、下列现象中是真相的是()

(完整版)哲学与人生各课习题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选择题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有神论和无神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物质和意识 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5.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7、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 D、一切从书本出发 8、“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1、30 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