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 让IT可视

揭秘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 让IT可视
揭秘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 让IT可视

揭秘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让IT可视

可视化技术最早运用于计算机科学中,并形成了可视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计算可视化(VisualizationinScientificComputing)。科学计算可视化能够把科学数据,包括测量获得的数值、图像或是计算中涉及、产生的数字信息变为直观的、以图形图像信息表示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呈现在研究者面前,使他们能够观察、模拟和计算。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正把我们带入“万物均互联,一切皆数据”的新时代,人类传统的认知方式和管理手段面临变革,而在数据中心管理中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让IT可视,已得到了成功应用,并被众多行业用户所认可。为什么数据中心需要可视化?怎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如何实现让IT可视?下面让笔者亲自体验并为大家揭秘。

为什么数据中心需要可视化?

数据中心是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交汇点,它是物联网的高密区,云计算的核心,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器,也是今天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数据中心里的设备数量众多,种类庞杂,过多的数据等于没有数据;复杂庞大的数据中心需要多个系统共同进行管理,分离的展示和操作界面破坏了掌控力;管理系统界面单调,互动性差,影响信息传递和操作效率,降低决策和响应速度。

数据中心可视化,可以让我们实现端到端的IT可视性,提高IT治理和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对数据中心卓越的运营,包括提高资源利用率,缩短响应时间,降低使用多种管理工具的复杂度,提升运营效率,加速排障过程,提高可用性等。

【编辑推荐】

Google数据中心探秘(多图)

IBM Systems Director 6.1让数据中心更绿色

Google App Engine又宕机全因数据中心发生故障在数据中心人们所做的10件蠢事

数据中心两种常用流量模型运用mininet的实现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 2012-02-24 11:29博客康楠 随着在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范围内的各个机构、组织、个人都在探寻如何保障信息安全的问题。英国、美国、挪威、瑞典、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均制定了有关信息安全的本国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发布了ISO17799、ISO13335、ISO15408等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国际标准及技术报告。目前,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英国标准ISO27000:2005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与典型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它是在BSI/DISC的BDD/2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制定完成。 ISO27001标准于1993年由英国贸易工业部立项,于1995年英国首次出版BS 7799-1:1995《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它提供了一套综合的、由信息安全最佳惯例组成的实施规则,其目的是作为确定工商业信息系统在大多数情况所需控制范围的唯一参考基准,并且适用于大、中、小组织。1998年英国公布标准的第二部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它规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与信息安全控制要求,它是一个组织的全面或部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估的基础,它可以作为一个正式认证方案的根据。ISO27000-1与ISO27000-2经过修订于1999年重新予以发布,1999版考虑了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是在网络和通信领域应用的近期发展,同时还非常强调了商务涉及的信息安全及信息安全的责任。2000年12月, ISO27000-1:1999《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认可,正式成为国际标准ISO/IEC17799-1:2000《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02年9月5日,ISO27000-2:2002草案经过广泛的讨论之后,终于发布成为正式标准,同时ISO27000-2:1999被废止。现在,ISO27000:2005标准已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电信运营商、网络公司及许多跨国公司已采用了此标准对信息安全进行系统的管理,数据中心(IDC)应逐步建立并完善标准化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一、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总体要求 1、信息安全管理架构与人员能力要求 1.1信息安全管理架构 IDC在当前管理组织架构基础上,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涵盖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响应、审计、技术实施等不同职责,并保证职责清晰与分离,并形成文件。 1.2人员能力 具备标准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CISP(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国家注册信息安全专家)等相关资质人员。5星级IDC至少应具备一名合格的标准化信息安全管理内部审核员、一名标准化主任审核员。4星级IDC至少应至少具备一名合格的标准化信息安全管理内部审核员 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根据IDC业务目标与当前实际情况,建立完善而分层次的IDC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相应的文档,包含但不限于如下方面: 2.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针文件

综合管理平台联网监控解决方案品牌

联网监控解决方案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2-09

目录 一:项目背景 (44) 二:设计原则 (44) 设计标准 (44) 三:系统总体设计 (55) 3.1总体设计说明 (55) 3.2系统结构 (77) 3.3系统组成 (77) 3.3.1监控前端系统组成 (77) 3.3.2监控中心系统组成 (77) 3.3.3高清显示系统组成 (88) 3.3.3.1高清显示系统 (88) 3.3.3.2液晶拼接控制系统 (99) 3.3.3.3监控指挥中心效果 (99) 四:系统设计 (1010) 4.1系统结构 (1010) 4.1.1前端 (1212) 4.1.2 分控中心 (1212) 4.1.2.1 分控中心架构图 (1212) 4.2传输系统 (1313) 4.2.1 数字传输网络 (1313) 4.4 存储系统 (1313) 4.4.1 前端分布式存储 (1313) 4.4.2 中心存储 (1313) 4.5监控中心组成 (1313) 4.5.1中心显示和控制部分 (1414) 4.5.2解码子系统 (1414) 4.5.2.1简述 (1414) 4.5.2.2数字矩阵工作方式 (1515) 4.5.2.3数字矩阵功能 (1515) 4.5.2.4数字矩阵优势 (1616) 4.5.3综合矩阵管理平台介绍 (1616) 4.5.3.1应用模式 (1818) 4.5.3.2视频综合平台优势 (2020) 4.5.3.3技术参数 (2121) 4.5.4 拼接显示屏介绍 (2323) 4.5.4.1 DS-D2046NH液晶屏 (2424) 4.5.5 服务器IS-VSE2056介绍 (2727) 4.5.5.1应用领域: (2828) 4.5.5.2技术特色 (2828) 4.5.5.3系统特性 (2929) 4.5.5.4性能参数: (2929) 4.5.6 DS-1100K网络控制键盘 (3030) 4.5.7 软件平台 (3333) 4.5.7.1 平台概述 (3333) 4.5.7.2中心服务模块 (3434) 4.5.7.3存储服务模块 (3535) 4.5.7.4流媒体服务模块 (3636) 4.5.7.5电视墙服务模块 (3636) 4.5.7.6报警服务模块 (3838) 4.5.7.7配置客户端模块 (3838) 4.5.7.8 网管服务模块 (4141)

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

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 一、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建设背景 工业革命以后,以文字为载体的信息量大约每十年翻一番;1970年以后,信息量大约每三年就翻一番;如今,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一番。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为 1.8ZB (1ZB=1021Byte)其中75%来自于个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认为,到下一个十年(2020年),全球所有IT部门拥有服务器的总量将会比现在多出10倍,所管理的数据将会比现在多出50倍。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预计将暴增44倍,达到35ZB。 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道路,同时指出新型城镇化的四种表现形式是:绿色生态、现代智慧、宜业宜居及民俗特色。在新型城市化过程中,政府正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为城市管理提供新思路,以现代信息化为基础的智慧政府建设是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智慧城市作为城镇化、信息化交汇融合的概念,为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发展转型提供了实践模式。 大数据已成为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隐含巨大的价值,已引起科技界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们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的涵 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是指 需要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 以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海量、多样 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 数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物联 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将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完成的信息采集、处理、管理海量数据,并将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找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数据关联,发现它们背后的规律,这些数据通过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一种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为管理者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最终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决策水平。 三、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发展现状 目前城市息孤岛、网断联难现象仍存在。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实际上是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其障碍主要有三方面:其一,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小数据中心建设,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其二,标准建设相对滞后,标准不统一,业务操作系统软件难以模块化开发。比如人车路等基本的数据单元,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管理部门各搞一套,基础数据单元标准不一。其三,业务传感与应用装备建设,各部门各搞各的,甚至一个部门部也各搞各的,造成“有网无联”。比如,治安一套监控系统、城管的一套监控系统、交警的一套监控系统。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 1平台概述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是公司打造的一款面向安全生产监管领域、提供 企业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安全服务的产品。平台监控的数据包括了各类安全生产监控探测设备的实时数据、实时的视频数以及设备的状态数据。本平台监管的对象包括所有生产、存储、运输、销售、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化工生产、加工企业、加油加气站、油库、气库等)、工业加工企业、建筑行业(建筑工地现场视频监控)、公共服务行业(各类电梯含公共场所电梯、生活小区电梯以及商用电梯的安全监控)。本平台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数据实行信息化集成监管,能够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供相应的实时动态监管服务功能,能够为接 入平台的企业提供各类安全服务功能,同时实现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双向互动,增强政企之间的沟通。 平台由前端的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上报传输网络及后端数据处理系统构成,系统全面采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技术模式,实现感知、传输、处理的闭环系统,并将结合移动计算实现信息的多渠道发布。 2系统体系架构 感知耒梢节点传感网绪感知匸集节点携入网传強:承联网檢心阿应用蒸轨 图2.1:系统体系架构图

本系统作为物联网项目的典型应用,整体系统架构的设计思路是基于从数据 的感知、传输处理、应用和展示着三个层次结构对系统进行设计。数据感知依靠 前端的企业端数据采集软件实现对企业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 然后采 集的数据在物联网网关中进行初步的处理,然后再通过物联网关加密压缩后传输 到中心数据库。在中心通过在GIS 地图上或者其他功能对接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 展示。 3软件架构设计 系统软件框架如下图所示: 屐 示层 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保障 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及安全生产 相关技术标准保障 应曲殴蜿 匝鶴?8?^ 去輟待系蛻 性则5輕数实 危瀚渝血管平台 应用层 I 安监业务平岂丿动弊歸晒 右】£应用平台 基砒组伴层 网络平台、系统安全平台 可诙网垂关 数据层 (昶展示购j 廳/巒片抓蔬 、 务 数据感知层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ST-YW-ZD-1.3

目录 一、适用范围 (3) 二、门禁安全管理 (3) 三、机房保安制度 (3) 四、机房消防制度 (4) 五、视频监控管理 (5)

一、适用范围 计算数据中心 二、门禁安全管理 1)机房门禁卡管理系统由专人管理,门禁卡应严格控制,统一调配 2)门禁卡按照一人一卡的原则配置,设置确定的权限,不得借给他人使用 3)门禁必须设有紧急开关按钮,出现紧急情况可以通过击碎紧急按钮玻璃逃生第四条 4)平时不使用的机房门必须从机房内侧反锁,门上用十字封条封死; 5)门禁系统需与消防联动,当消防告警,门禁系统自动失效,机房内人员可以逃生 6)门禁卡必须设置备用卡,由专人保管,在紧急事件中使用 7)门禁系统实行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授权相应办公人员的进入级别,并可限制其进入的 区 8)员工进入数据中心及相应办公区域必须使用门禁感应卡 9)门禁感应卡的持有人有责任保管好自己的感应卡,若有遗失,需立即通知管理人员禁 止该丢失卡的使用权限,持卡人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应立即联系管理人员维修,持卡人若离职或调动,管理人员需将感应卡收回或重新设定使用权限 10)申请办理门禁卡,设定使用权限或者其他人员因遗失申请补办门禁卡,需报机房服务 部批准并发卡,由相关人员设置权限,原则上不为客户提供门禁卡 11)持卡人应刷卡出入权限规定的机房,确保门禁系统的记录完整、真实;相关单位新增 门禁卡或变更门禁卡权限,需专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数据中心门禁权限申请表》,经相关领导申批通过后,由门禁系统管理人员负责核实并制卡 12)数据中心所有门需常闭,即进出后随手关门 三、机房保安制度 1)各岗位保安应着制服,保持仪容整洁、精神状态佳、态度和蔼、认真负责 2)坚守岗位,不擅离职守,因事离开岗位时必须有人代班,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保安室 3)值班保安严禁睡觉、看小杂志、酗酒、听收音机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监守自盗 4)不定时巡察机房重要区域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5)发生民事纠纷,应及时劝阻和制止,并及时报告保安队长或综合管理部处理 6)接班后,警具、警械应随身携带,不得交于无关人员玩耍

大数据中心运行可视化平台项目的技术方案设计的设计v0

数据中心运行可视化平台 技术方案 北京优锘科技有限公司 2015-08-13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 (3) 第2章建设内容 (4) 2.1地理位置可视化 (4) 2.2数据中心可视化 (4) 2.3IT架构可视化 (5) 第3章建设目标 (5) 第4章解决方案 (6) 4.1 地理位置可视化 (6) 4.1.1 位置分布可视化 (6) 4.1.2 分级浏览可视化 (7) 4.1.3 场景浏览可视化 (7) 4.1.4 网点配置可视化 (7) 4.2 数据中心可视化 (8) 4.2.1 环境可视化 (8) 4.2.2 资产可视化 (9) 4.2.3 配线可视化 (10) 4.2.4 容量可视化 (11) 4.2.5 监控可视化 (11) 4.2.6 演示可视化 (12) 4.3 IT架构可视化 (13) 4.3.1 业务交易可视化 (13) 4.3.2 应用关系可视化 (13) 4.3.3 系统架构可视化 (14) 4.3.4 应用组件可视化 (14) 4.3.5 基础设施可视化 (15) 4.3.6 监控数据可视化 (15) 4.4 第三方系统集成 (16)

第1章项目背景 随着业务的飞速发展,IT规模也越来越庞大而复杂,为保障IT 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各类管理对象已完成了监控系统的基础建设,关注各类管理对象的数据采集、异常报警,并取得了良好的监控效果。在建设过程中,比较缺乏从统一可视化的角度,整合监控数据,构建整合的可视化操作平台。目前监控系统的操作方式和使用界面在易用性、友好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监控平台对日常工作的支撑作用。存在如下问题: ●监控展示缺乏从业务到IT的端到端全景视图,各个技术团队只能看到管理 范围内的监控对象和内容,缺乏对关联业务和所依赖基础设施的关联分析和可视化管理能力,对系统整体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 ●应用系统监控缺乏全景视角,各个系统采用独立监控的方式,无法从应用 端到端管理的角度,实现跨系统的监控分析和可视化管理,在出现应用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无法快速定位到发生故障的根源应用系统,同时,在一个应用系统监控报警时,无法判断其所影响的关联应用系统。 ●应用层监控与系统层监控整合程度较低,当应用系统出现故障时,无法快 速定位是应用本身问题,还是所支撑的IT组件问题。同时,在系统层面出现故障时,无法直观评估其所影响的应用系统范围。 ●系统层监控与物理层监控脱节,当系统层出现故障时,无法定位其所依赖 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同时,当物理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判断其所影响的系统平台范围。 因此,在统一可视化监控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会着力从“平台整合,组织结合,用户友好”的角度出发,借鉴先进数据中心可视化监

数据中心机房相关管理人员要求及制度

为了能够高效的进行机房管理,机房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基本的设备维护经验。 机房管理人员的基本岗位职责如下: 1、负责机房设备的日常管理,做好日常巡检工作,包括配电、空调、消防等设施以及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等设备的检查工作; 2、机房以及部门所属各种资产的管理,做好设备清点、分类、统计、标示等工作; 3、负责安排机房设备维修工作,协调相关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安排好相关维修工作; 4、对机房各类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制定预防和常用方案。 5、对机房各类设备上所运行的系统、服务进行管理和配置,满足办公部门的IT服务需求。 相关技术能力和经验要求如下: 1、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最好有机房管理经验者。 2、熟悉winsever、linux等操作系统的硬件维护、网络和服务配置。 3、熟悉VM和相关虚拟化技术; 4、熟悉Oracle数据库; 5、熟悉存储技术,熟悉存储光纤交换机的配置; 6、熟悉H3C核心设备及接入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和命令; 注:以上技术能力和经验并不要求某一管理人员全部具备或精通,各个机房管理人员技术能力可各有侧重,互补配合进行机房管理。 为了使机房日常维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于数据机房的管理,要求制定以下机房管理维护制度(参考),以下重要制度应上墙: 《机房现场管理制度》 《机房值班制度》 《机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机房交接班制度》 《外来人员操作管理制度》

《机房现场管理制度》参考 一、 机房维护人员应注意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对于重大故障,在对故障进行处理的同时要按传报流程向上汇报。 二、 机房维护人员应定时对机房环境进行巡检,并根据表格做好相应记录;机房内温度应保持在23±3℃,相对湿度在40%~60%,机房照明应有应急备用。如遇到通信保障期间、电源变化、气候恶劣等情况时,应加强巡回检查。 三、 机房维护人员应对出入机房人员身份进行确认,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机房,对于得到主管部门同意进入机房的外来人员,机房维护人员应督促其在《机房出入登记簿》上登记,并督促其遵守机房各项规章制度。外来人员进入机房工作,机房维护人员应要求其出示工单或者上级部门通知。 四、 定期检查机房各消防设备情况,如消防设备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向上级汇报。 五、 机房内非特殊需要,严禁使用明火,要动用明火必须得到主管领导和上级安全部门的同意。 六、 机房内各种图纸资料、文件、工具仪表未经允许不准擅自带出机房,使用后归还原处。 七、 机房内系统的网络拓扑图和各设备所配置的资料均属于保密范围,未经上级部门同意,外来人员不得查阅、复制。 八、机房内严禁在终端和PC机上运行游戏程序及其他与工作无关的程序。

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概述 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设备的大量投入,在大型数据中心机房管理中分散着多种专业的管理系统,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能耗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它们之机相互独立并存,形成监控数据孤岛现象,如何高效统一管理成为了众多企业面临的难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 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对于枯燥严谨数据中心管理来说,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了3D可视化时代。 解决方案 在这种背景下,推出了新一代基于3D技术的可视化仿真监控平台一一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可视化技术将多种管理系统的复杂信息融汇在虚拟仿真环境之中,以符合人类直觉的方式自然呈现,从而大大提升了信息交互的效率,降低了信息损耗和时间损耗,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了信息查询和浏览的难度,使运维管理人员能够大幅提升操控效率,加快响应速度,缩短处理时间。运维管理人员可以更从容更精准地审视数据中心的全局图景,清晰掌握各 类设备的位置和资产信息,也为有效管理数据中心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采用3D可视化技术对数据中心进行刻画,也被称为虚拟仿 真(Virtual Simulation),即通过技术手段把数据中心的一切物理存在的对象进行数据建模(从楼宇到设备,从地板到网线),以3D的方式在计算机中生成出来,供用户进行查看、交互、分析。机房不再需要现实中用脚走过去参观与查看,而是随时随地的以任意一个视角进行切入,比如我想知道核心业务系统的机器分别分布在哪一些机柜之中,或者哪一些机柜空间的空间剩余还是过半的,虚拟3D 机房就会直观的通过形象化图景呈现出查询结果。这只是可视化的简单应用,进而我们可以将各种监控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与虚拟机房相结合,允许用户从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视角查看任意对象的任意信息。它能同时支持B/S、 C/S架构,用户可以在电脑上客户端进行操作软件,还可以在任意一台连上互联网的电脑上访问web版可视化软件,在Wet浏览器中就可以操作三维场景,它使得网页超越二维平面,利用多媒体效果和三维可交互的对象,向用户提供更加主动有趣和有用的服务。实现多人同时在线对全三维场景的浏览和数据交互。并 提供开放式SDK允许把三维场景嵌入第三方平台,实现数据双向交互,充分满足用户不同需求,麦景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软件包括以下内容:监控可视化管理、环境可视化管理、资产可视化管理、容量可视化管理、管线可视化管理、演示可视化管理。 系统功能 1、监控可视化管理监控可视化让用户可以整合数据中心内分散的各种专业监控工具(如动环监控、安防监控、网络监控、主机监控、应用监控等),把多种监控数据融为一体,建立统一监控窗口,改变监控数据孤岛现象,实现监控工具、监控数据的价值有效益化。同时,基于3D图像引擎的可视化能力,提供丰富的可视化手段,扭转由于二维信息维度不足而导致的数据与报表泛滥状况,切实提升监控管理水平。门禁监控集成可视化,消防监控可视化,配电监控可视化,设备性能监控展示,视频监控集成可视化,环境监控集成可视化,制冷监控集成可视化,设备统一告警展示。 2、资产可视化管理数据中心内的设备资产数量庞大、种类众多,传统的表格式管理方式效率低下、实用性差,资产可视化管理功能采用了创新的3D互动技术手段,实现对数据中心资产配置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可以与各种IT资产配置管理数据库集

2、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一、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全面负责数据中心的日常使用、安全、清扫和管理等工作;负责网络、软件、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二、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应加强日常学习和交流,及时掌握网络建设和管理最新技术,加以运用,确保操作水平和技能逐步提高。 三、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该数据中心各种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指示和使用注意事项,应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系统设备的连接布线方式和易出现问题的重要环节,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在使用各系统设备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操作各种设备,不得随意损坏设备,确保不发生因操作失误造成设备损坏的事件。 五、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应强化网络日常建设与管理,定期检修和维护各种设备、网络信息资源等,确保网络正常运行。 六、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应加强各系统设备的日常管理,不得随意变更、私接或挪用各种设备,如因工作需要必须变更和使用的,应事前请示经理同意后,方可实施。 七、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应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按照相关规定,设定密码和各种权限,并要牢记;应定期查杀网络病毒、木马,以及做好防黑客攻击等工作,以确保网络安全运行;有权利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对进出数据中心的人员或设备要实时登记,确保数据中心设施设备安

全。 八、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应妥善保管数据中心内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以及设备相关的软、硬件设备等,确保出现问题能及时检修。 九、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应加强数据中心日常清洁工作,确保地面、操作台、各种设备表面日常清洁无灰尘,并做好设备防尘、防静电及室内恒温等工作;禁止在数据中心内吸烟、使用设备以外电器等。 十、数据中心工作人员有义务对各科室网络和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并及时对各科室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确保全局网络正常运行。

揭秘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 让IT可视

揭秘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让IT可视 可视化技术最早运用于计算机科学中,并形成了可视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计算可视化(VisualizationinScientificComputing)。科学计算可视化能够把科学数据,包括测量获得的数值、图像或是计算中涉及、产生的数字信息变为直观的、以图形图像信息表示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呈现在研究者面前,使他们能够观察、模拟和计算。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正把我们带入“万物均互联,一切皆数据”的新时代,人类传统的认知方式和管理手段面临变革,而在数据中心管理中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让IT可视,已得到了成功应用,并被众多行业用户所认可。为什么数据中心需要可视化?怎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如何实现让IT可视?下面让笔者亲自体验并为大家揭秘。 为什么数据中心需要可视化? 数据中心是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交汇点,它是物联网的高密区,云计算的核心,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器,也是今天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数据中心里的设备数量众多,种类庞杂,过多的数据等于没有数据;复杂庞大的数据中心需要多个系统共同进行管理,分离的展示和操作界面破坏了掌控力;管理系统界面单调,互动性差,影响信息传递和操作效率,降低决策和响应速度。 数据中心可视化,可以让我们实现端到端的IT可视性,提高IT治理和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对数据中心卓越的运营,包括提高资源利用率,缩短响应时间,降低使用多种管理工具的复杂度,提升运营效率,加速排障过程,提高可用性等。 【编辑推荐】 Google数据中心探秘(多图) IBM Systems Director 6.1让数据中心更绿色

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

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 2010年07月26日 《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 作者:林小村主编马玉林翁小云副主编(2010年04月第1版第1次) 科学出版社SCIENCE PRESS https://www.360docs.net/doc/363190437.html,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100717)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推动我国企业(机构)数据中心的发展而献出微力。《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介绍了数据中心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全面阐述了数据中心建设的规划与基本要求。全书共12章,包括:数据中心概述、数据中心总体规划、数据中心机房、数据中心网络系统、数据中心主机和存储系统、数据规划和数据库设计、数据中心应用支撑平台、数据中心应用系统、数据中心安全系统、数据中心容灾备份系统、数据中心建设管理、数据中心运行管理。 《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观点前瞩、面向应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于实用,以数据中心的规划为主线,涵盖了数据中心系统工程全过程、全方位、多目标的全部内容。

《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可供企业(机构)信息化管理部门、各类数据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级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单位等参考,也可作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辅导材料。 P2,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ISP主要为各机构单位或个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同时还提供公共服务器空间租赁,实现电子邮件通信、网络信息检索等功能;有的单位则将自己的WEB服务器存放在ISP所在地,分享ISP所租用的线路,以降低成本。无论是租用ISP的服务器空间还是委托ISP管理WEB服务器都是Web hosting 模式(空间租用、主机托管)。在ASP模式中,各经济组织将基于WEB技术的应用交由ASP运营商托管,又叫做Application Hosting 模式。 P7,数据中心分类:企业数据中心(Corporate/Enterprise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 P38,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时数据中心数据与其他应用系统沟通的桥梁,是进行数据交换的基站。数据交换平台负责从各个业务系统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与整合,按照数据中心建设标准规范数据,形成核心数据库,并提供给其他应用系统使用。

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

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平台系统功能简述概述 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平台系统功能应包含视频类设备远程管理及控制、报警类设备远程管理及控制、门禁类设备远程管理及控制、电子地图应用、远程监看和控制图象、系统日志、数据集中存储、权限集中管理等基本功能,支持语音对讲、语音广播、远程门禁控制及管理、照明设备远程控制等功能。 系统采用开放式,模块化设计,通过提炼不同设备的共通性,设计系统的统一标准接口。通过标准接口,能够兼容不同厂商的产品,特别是国内外各种主流的音视频设备。同时集成了安防周边的多种报警主机、远程控制、门禁等设备协议,使系统具有高度的兼容性,有效解决了系统后续升级、扩充中不同设备、新旧设备之间协议不同的问题。系统开发选用跨平台的技术,能够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满足现有的兼容性需求,并能将以后新上的本地监控报警系统无缝纳入本系统。 联网监控系统应具有本地和远程维护保障能力,方便系统的日常维护。

系统特点 设备兼容性 兼容行业内主流视频编码设备、兼容行业内主流报警主机设备、兼容行业内主流门禁控制设备、兼容行业内主流的智能视频分析设备 软件系统平台全面性 我们可提供插卡式视频编码设备主机软件、系统平台管理软件、手机监控客户端软件等视频监控系统平台中涉及的全系列软件。 平台多级扩展性 软件系统可通过网络横向和纵向无限制集联。使系统可容纳巨量设备、支持巨量的用户并发访问

如上图,每级平台都可独立工作,而且,又可同时将数据向上级平台汇总,实现系统规模的纵向扩展。 稳定性 系统基于组件模式开发,模块化程度高,系统模块之间功能耦合性小,系统稳定性高。 采用流媒体转发及分发策略 采用流媒体转发策略,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 如上图,某一路视频数据经编码设备传输到服务器后,可由服务器在网络带宽比较宽裕的场合转发或分发到多个客户端,而服务器与前端的视频编码设备之间只用一路视频的网络带宽。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视化运维管理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视化运维管理 谁说高大上的机房不能炫!设备环境团队联合运营平台研发、网络、系统三、系统二等团队,历经一年的时间、7轮次需求细化讨论、11次版本更新,精雕细琢、倾尽洪荒之力打造了中国银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视化平台!这是一个集才智美貌于一身,融合酷炫、可视等元素,高效、创新、高颜值的基础设施运维平台。平台包括两大功能模块: 一、基础设施运维数据模块 为了整合基础设施运维大数据资源,设备环境团队以严谨细致的态度,自主开发了基础设施运维数据模块,将分散的、手工维护的硬件设备、应用部署、机房资源和综合布线等各项基础环境资源的运维信息进行整合,累计整理各类数据10万多条,近50万字段,初步建成了IT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二、基础设施可视化模块 在全面、准确的运维数据的基础上,基础设施可视化模块解决了以前需要多个系统、多张excel表格或者报表进行耗时耗力的分析和比对才能获取的信息,用三维的形式在一张视图内呈现,改变了传统运维信息展现的方式,其所带来的运维效率的大幅提升、故障的快速准确定位等,已经不是简单的炫所能表达的。(一)机房环境可视化 以黑山扈机房实际场景为原型,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对机房内三百多种型号的设备设施逐一采集信息、模型建模,从细节入手,设备模型精确到端口级,实现了机房内三千多个机柜级设备和四千多个机架级设备的精确建模,构建了多视角、多维度分层呈现的虚拟现实环境。 (二)资产管理可视化 资产管理可视化可在机房三维场景中直接查询并精确定位设备设施,两万多条资产数据自动更新,点一下鼠标,位置、外观、型号、系统应用、容量、端口使用等设备信息即时呈现,精准、详细。 (三)容量管理可视化 机房资源的容量管理一直是个难题,往往需要兼顾空间、配电、硬件资源等多维度因素。现在可以在可视化场景中将环境、资源、配电、设备资源、PUE等信息多维度集中展现,两万五千余条实时采集数据,基础资源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再也不用只对着excel纸上谈兵了。 (四)运维管理可视化 联动一体化监控,硬件高等级事件自动定位至相关设备并显着提示,点击即可快速获取设备资产、运维(IP、系统、维护变更信息等)、配线连接等信息,有效提升故障定位、预判及处理效率。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益阳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数据中心中的设备及数据的安全,中心办公室设立以下管理规定,所有授权进出数据中心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此规定。 一、硬件安全 1. 数据中心机房只有授权人员才可以进入,其他公司技术和管理人员获得邀请并登记后也可以进入数据中心。 2. 离开数据中心前应确保关闭机柜门、整理好有关设备、离开时必须关闭数据中心大门。 3. 进入数据中心操作时应穿防静电鞋套,保持服装整洁,以防带入灰尘。 4. 进入数据中心后应关闭大门,以免灰尘飘入数据中心。 5. 数据中心内禁止饮食、吸烟,禁止带入不相关的东西。 6. 数据中心专用工具及软件应由系统管理员统一注册、并统一保管,外借工具应登记(借出、借入方均需签名)并应在两工作天内归还,借出者负责跟进收回工具。 7. 系统管理员必须定期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包括检查网络是否畅通、散热设备是否运转、设备是否过热及服务器状态是否良好等等,一般可定一星期检查一次。 二、软件安全 1. 所有数据中心设备(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及精密空调等等)均需设置密码进行保护。 2. 密码最少八位长度,必须由数据中心管理人员一人或多人完全掌握。 核心数据密码不宜写在纸上或文件中,并要求至少三个月更新一次。 3. 控制系统操作人员权限,数据库及应用系统超级管理员权限只能赋予数据中心内部人员,开发运维商只能赋予普通用户权限,开发运维商如需登录数据库或应用系统时须在数据中心内部人员的陪同下进行。 4. 更新/维护设备或软件时,必须至少提前一天通知受影响用户,紧急情况

时应尽量将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5. 按需求安装软件时,必须在其它机器中测试并验证可用后,才可以在服务器中安装。 6. 服务器中软件均为正版软件,禁止在服务器中安装没有授权证(License)的软件,不应在服务器中安装测试版软件。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三维可视化监控方案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三维可视化监控方案 (DCIM)

目录 1.项目概述及需求理解 (4) 1.1.项目背景简介 (4) 1.2.项目管理范围 (4) 1.3.项目建设原则 (5) 1.4.项目建设目标 (6) 1.5.解决方案概述 (7) 2.系统架构及实现原理 (11) 3.1.系统架构 (11) 3.1.1.采集层 (11) 3.1.2.处理层 (12) 3.1.3.管理层 (12) 3.1.4.交互展现层 (13) 4.DCIM系统功能实现 (13) 5.1.三维可视化管理 (13) 5.1.1.IT类资产三维浏览 (15) 5.1.2.数据中心容量可视化管理 (20) 5.1.3.数据中心配线可视化管理 (23) 5.1.4.数据中心能耗可视化管理 (32) 5.1.5.数据中心运维可视化管理 (35)

5.1.6.集中监控展示 (40) 5.2.报表分析 (46) 5.2.1.监控报表 (46) 5.2.2.运维管理报表 (49) 6.系统部署方案及软硬件配置要求 (53) 6.1.分布式部署方案 (53) 6.2.服务器硬件 (55) 6.3.服务器软件 (57)

1.项目概述及需求理解 1.1.项目背景简介 伴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量的逐渐增大,对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一旦基础设施系统出现问题,而没有及时地得到妥善解决,常常会给企、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怎样能7x24小时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优化和改进传统的运维模式,提高客户服务的及时性和满意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建设一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一个完备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提供7x24小时检测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各种资源状态的信息。运维管理人员依靠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及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重大损失,控制运维质量提高服务水平。1.2.项目管理范围 项目内容: 设施故障发现与警报; 记录日常运维日志信息; 设施故障统计; 设施软硬件信息统计; 服务进程管理; 将数据信息存储备份,并采用不同方式直观的展示出来; 服务人员绩效、考核管理;

大数据中心机房管理制度

大数据中心机房管理制度

一、机房现场管理责任人是负责机房现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进入业务网络机房人员进行资格、作业范围的查验,监督、协调、配合机房现场作业,做好现场管理、验收配合工作,并对发现的各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 二、机房内无杂物、废弃物、易燃易爆物、工程余料;地面、墙面、门窗、机架、走线架、维护设施、消防设施清洁、无积灰。 三、机房地面、墙体、天花板无裂缝、无破损、无水渍;地面平整无破损、瓷砖完整无松动;架空静电地板平整牢固、不起皮、不摇晃、不塌陷;门窗关闭严实,不漏风、不渗水。 四、各类孔洞封堵规范,无未封堵、废弃或多余孔洞。 五、走线架吊挂承重杆安装连接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歪斜现象;各类线缆布线规范、内缆线绑扎整齐,扎带或蜡线款式、颜色一致不交叉、无飞线。 六、机架排列整齐,竖直不倾斜,牢固不松动;柜门平整、关闭严密,内部布线整齐、有序;设备、线缆标签统一、规范,无脱落。 七、机房内各类照明(含应急照明)、消防设施运行正常,无异响、无异味;设备无告警;灭火器材、防毒面具未超有效期。 八、清洁用品、消防设施等可移动设备定位安放,标识清楚、准确;地面定位、出入标识粘贴牢固、平整,清晰、

九、机房气流组织合理,环境温湿度、洁净度等应符合相关维护规程要求。各类机房的防雷接地系统须符合相关维护规程要求。 十、非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进入机房须由机房现场管理责任人员陪同或经过机房现场管理单位的审批同意。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凭工作证件(门禁卡)权限进入相应机房。 十一、工作人员进入机房须在机房出入登记簿(或采用电子登记记录)中进行登记。 十二、机房内施工使用电焊、气焊、切割机、打磨机、喷灯、搪锡、烤漆、熬炼等明火作业时,应事前到安全保卫部门办理动火证,落实机房现场随工监护人员,并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 十三、因施工作业需要,需要对孔洞进行拆封的,必须遵循“谁拆封、谁恢复、谁负责”的原则及时按规范进行封堵。施工当天无法结束的,每日施工离场前应采取符合防火安全规范的封堵措施。 十四、机房内用电严格按照机房安全用电管理规定进行审批。 十五、任何人员进入机房不得违规或越权翻看、抄录、复制、下载有关业务网络设备、网络组织与配置、电路开放、配线记录、软件数据等资料及技术、用户文档(包括电子文

最新 安全生产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公司)

附件 :
最常见的十大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类型及对策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规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安全监测监控装备包括:矿井综合监控系统(KJ95N)、井下人员定位系 统(KJ69)、光纤工业电视系统(KJ28)。 各生产区队编制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对安 全监测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断电区 域等作出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 采煤工作面以及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 在工作面设置甲烷传感器;在回风流中的机电设备硐室的进风侧必须设 置甲烷传感器。 矿长、矿技术负责人、爆破工、采掘区队长、通风区队长、工程技术人 员、班长、安全监测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或数字 式甲烷报警矿灯。瓦斯检查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和 光学甲烷检测仪。 采煤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被串工作面的进风巷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 掘进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必须在被串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前设 置甲烷传感器;采煤机必须设置机载式甲烷断电仪或便携式甲烷监测报 警仪。 设置甲烷传感器的地点,必须实现甲烷超限断电功能,其断电范围必须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第二节 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第七条 生产使用单位应在开工前 5 天,根据已批准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 提出《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安装申请单》,由矿总工程师审批后,送交电讯 科监测队。《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安装申请单》中应有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 数量,现场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示意图、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等内容。 在安装配电系统时,使用单位或机电部门必须根据断电范围的要求,提 供断电条件,并接通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井下电源及断电控制线,在连 接时必须有监测人员在场监护。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 被控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第八条 电讯科监测队接到《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安装申请单》后,应及时编制《安 全监控设备安装措施》,报矿总工程师审批,并在规定的正常运行日期之 前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安装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 现场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示意图,断电仪主机(监控分站)、各种传感器 的安设位置,甲烷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点浓度和断电范围,安装、 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要求正常运行日期,安装人和安装日期等。
7 页脚内容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文档密级:内部公开数据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ST-YW-ZD-

目录 一、适用范围 (3) 二、门禁安全管理 (3) 三、机房保安制度 (3) 四、机房消防制度 (4) 五、视频监控管理 (5)

一、适用范围 计算数据中心 二、门禁安全管理 1)机房门禁卡管理系统由专人管理,门禁卡应严格控制,统一调配 2)门禁卡按照一人一卡的原则配置,设置确定的权限,不得借给他人使用 3)门禁必须设有紧急开关按钮,出现紧急情况可以通过击碎紧急按钮玻璃逃生第四条 4)平时不使用的机房门必须从机房内侧反锁,门上用十字封条封死; 5)门禁系统需与消防联动,当消防告警,门禁系统自动失效,机房内人员可以逃生 6)门禁卡必须设置备用卡,由专人保管,在紧急事件中使用 7)门禁系统实行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授权相应办公人员的进入级别,并可限制其进入的 区 8)员工进入数据中心及相应办公区域必须使用门禁感应卡 9)门禁感应卡的持有人有责任保管好自己的感应卡,若有遗失,需立即通知管理人员禁 止该丢失卡的使用权限,持卡人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应立即联系管理人员维修,持卡人若离职或调动,管理人员需将感应卡收回或重新设定使用权限 10)申请办理门禁卡,设定使用权限或者其他人员因遗失申请补办门禁卡,需报机房服务 部批准并发卡,由相关人员设置权限,原则上不为客户提供门禁卡 11)持卡人应刷卡出入权限规定的机房,确保门禁系统的记录完整、真实;相关单位新增 门禁卡或变更门禁卡权限,需专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数据中心门禁权限申请表》,经相关领导申批通过后,由门禁系统管理人员负责核实并制卡 12)数据中心所有门需常闭,即进出后随手关门 三、机房保安制度 1)各岗位保安应着制服,保持仪容整洁、精神状态佳、态度和蔼、认真负责 2)坚守岗位,不擅离职守,因事离开岗位时必须有人代班,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保安室 3)值班保安严禁睡觉、看小杂志、酗酒、听收音机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监守自盗 4)不定时巡察机房重要区域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5)发生民事纠纷,应及时劝阻和制止,并及时报告保安队长或综合管理部处理 6)接班后,警具、警械应随身携带,不得交于无关人员玩耍

无人值守综合监控系统应用

无人值守综合监控系统应用 随着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广,在监控中心通过现有的电力通信网对所属变电站实现远程实时视频监控、远程故障和意外情况告警接收处理,可提高变电站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并可逐步实现电网的可视化监控和调度,使电网调控运行更为安全、可靠。 无人值守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需要将远程的视频监控、报警管理、动环数据采集、门禁管理、综合联网、分布/集中存储等系统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既可以远程的监视、遥控和图像的传输,又具备动力环境的整体监控,并且具有通常联网报警网络的功能、门禁管理人员出入控制功能等,这些功能的完美结合能更加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打击犯罪、保障财产安全,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将变电站安全防范技术提升到新的水平,这已成为当前无人值守变电站发展的主要方向。 无人值守综合监控系统,其集成以上功能,减少巡检人员工作强度,弥补变电站取消运行人员直观性不强的弱点,加强对变电站的安全、保卫工作,提高变电站运行水平,解决了传统的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系统多套、无法统一联动、管理的弊端,为变电站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更为集中有效的技术支撑。 一、系统特点 该系统采用第三代网络监控技术。不仅适用单个变电站的独立监控管理、实时监控,更适合多个变电站的远程集中管理。可以实现跨平台操作,只要能上网的地方就可以实时监测变电站设备工作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施方便快捷。该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变电站现有的网络环境,直接将无人值守主机接入网络即可,不影响原有网络结构,易于日后系统扩展。无人值守工作站主机丰富的接口可以提供各种摄像机、电压电流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水浸传感器、门禁控制器、电子围栏、红外对射、短信猫等设备接入功能。充分满足变电站用户对环境各种指标的监测要求。核心设备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便于安装,无需人员管理,适于多种恶劣环境应用。 2、模块化设计。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系统共分为音视频监控模块、环境动力监测模块、综合报警处理模块和门禁管理模块、网络传输模块。各个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无缝集成,任何一个模块都不是独立的系统,功能间相互联动,比如刷卡联动报警系统撤防、联动摄像机抓拍录像、联动灯光打开。另一方面各个系统又相互独立,每个模块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的功能,系统更加稳定、安全。 3、集中管理。无人值守变电站,涉及视频、动力、环境、报警、门禁系统,只需要一套软件,一台主机,就可以实现对监控系统里的所有设备的监控管理。解决了市场上不少厂家的无人值守变电站视频、动环、门禁、报警系统需要多台主机,几套软件才可以实现管理的窘境,真正实现了多系统的综合管理。 4、无缝融合。单套系统集成以下功能:DVR视频存储、网传功能;动环主机实时检测环境/动力变量;报警主机集中布撤防综合报警管理功能;门禁出入控制管理功能;数据异常、报警等警情联动宏命令实现紧急预案实施;短信通知功能;远程控制功能;分布集中存储功能;动环数据叠加视频功能;核心主机脱机联网工作,断点续传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