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轴动点问题练习题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练习题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练习题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练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练习题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左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1、已知A、B是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数为12,B点对应数位42,C是数轴上一点,且AC=2AB。

(1)求C点对应的数

(2)D是数轴上A点左侧一点,动点P从D点出发向右运动,9秒钟到达A点,15秒到达B点,求P点运动的速度;

(3)在(2)的条件下,又有2 个动点Q和R分别从A、B和P点同时向右运动,Q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R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求经过几秒,P和Q的距离等于Q和R的距离的3倍

2、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当点p以每分钟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从原点0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几分钟是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

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如图1,易求得AB=14,BC=20,AC=34

⑴设x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此时甲表示的数为—24+4x。

①甲在AB之间时,甲到A、B的距离和为AB=14

甲到C的距离为10—(—24+4x)=34—4x

依题意,14+(34—4x)=40,解得x=2

②甲在BC之间时,甲到B、C的距离和为BC=20,甲到A的距离为4x

依题意,20+4x)=40,解得x=5

即2秒或5秒,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是一个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设运动t秒相遇。

依题意有,4t+6t=34,解得t=3.4

相遇点表示的数为—24+4×3.4=—10.4 (或:10—6×3.4=—10.4)

⑶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而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即的位置有两种情况,需分类讨论。

①甲从A向右运动2秒时返回。设y秒后与乙相遇。此时甲、乙表示在数轴上为同一点,所表示的数相同。甲表示的数为:—24+4×2—4y;乙表示的数为:10—6×2—6y

依题意有,—24+4×2—4y=10—6×2—6y,解得y=7

相遇点表示的数为:—24+4×2—4y=—44 (或:10—6×2—6y=—44)

②甲从A向右运动5秒时返回。设y秒后与乙相遇。甲表示的数为:—24+4×5—4y;乙表示的数为:10—6×5—6y

依题意有,—24+4×5—4y=10—6×5—6y,解得y=—8(不合题意,舍去)

即甲从A点向右运动2秒后调头返回,能在数轴上与乙相遇,相遇点表示的数为—44。

点评: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数轴上的线段关系进行分析。点运动后所表示的数,以起点所表示的数为基准,向右运动加上运动的距离,即终点所表示的数;向左运动减去运动的距离,即终点所表示的数。

例2.如图,已知A、B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

⑴求AB中点M对应的数;

⑵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 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求C点对应的数;

⑶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点相遇,求D点对应的数。

分析:⑴设AB中点M对应的数为x,由BM=MA

所以x—(—20)=100—x,解得 x=40 即AB中点M对应的数为40

⑵易知数轴上两点AB距离,AB=140,设PQ相向而行t秒在C点相遇,

依题意有,4t+6t=120,解得t=12

(或由P、Q运动到C所表示的数相同,得—20+4t=100—6t,t=12)

相遇C点表示的数为:—20+4t=28(或100—6t=28)

⑶设运动y秒,P、Q在D点相遇,则此时P表示的数为100—6y,Q表示的数为—20—4y。P、Q为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

依题意有,6y—4y=120,解得y=60

(或由P、Q运动到C所表示的数相同,得—20—4y=100—6y,y=60)

D点表示的数为:—20—4y=—260 (或100—6y=—260)

点评:熟悉数轴上两点间距离以及数轴上动点坐标的表示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⑵是一个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⑶是一个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在⑵、⑶中求出相遇或追及的时间是基础。

例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⑴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⑵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当点P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一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点到点A、点B 的距离相等?

分析:⑴如图,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P为AB的中点,BP=PA。

依题意,3—x=x—(—1),解得x=1

⑵由AB=4,若存在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P不可能在线段AB上,只能在A点左侧,或B点右侧。

①P在点A左侧,PA=—1—x,PB=3—x

依题意,(—1—x)+(3—x)=5,解得 x=—1.5

②P在点B右侧,PA=x—(—1)=x+1,PB=x—3

依题意,(x+1)+(x—3)=5,解得 x=3.5

⑶点P、点A、点B同时向左运动,点B的运动速度最快,点P的运动速度最慢。故P点总位于A点右侧,B可能追上并超过A。P到A、B的距离相等,应分两种情况讨论。

设运动t分钟,此时P对应的数为—t,B对应的数为3—20t,A对应的数为—1—5t。

①B未追上A时,PA=PA,则P为AB中点。B在P的右侧,A在P的左侧。

PA=—t—(—1—5t)=1+4t,PB=3—20t—(—t)=3—19t

依题意有,1+4t=3—19t,解得 t=

②B追上A时,A、B重合,此时PA=PB。A、B表示同一个数。

依题意有,—1—5t=3—20t,解得 t=

即运动或分钟时,P到A、B的距离相等。

点评:⑶中先找出运动过程中P、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再根据其位置关系确定两点间距离的关系式,这样就理顺了整个运动过程。

例4.点A

1、A

2

、A

3

、……A

n

(n为正整数)都在数轴上,点A

1

在原点O的左边,且A

1

O=1,点

A 2在点A

1

的右边,且A

2

A

1

=2,点A

3

在点A

2

的左边,且A

3

A

2

=3,点A

4

在点A

3

的右边,且

A 4A

3

=4,……,依照上述规律点A

2008

、A

2009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A.2008,—2009 B.—2008,2009 C.1004,—1005 D.1004,—1004

分析:如图,

点A

1

表示的数为—1;

点A

2

表示的数为—1+2=1;

点A

3

表示的数为—1+2—3=—2;

点A

4

表示的数为—1+2—3+4=2 ……

点A

2008

表示的数为—1+2—3+4—……—2007+2008=1004

点A

2009

表示的数为—1+2—3+4—……—2007+2008—2009=1005

点评:数轴上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运用这一特征探究变化规律时,要注意在循环往返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变化。

七年级上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最新最全版)

-1-2-33210O B A P 012 3-3-2-1B A 备用图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最新版 1.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 (1)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在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当点P 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 点向左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时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 (3)如图,若点P 从B 点出发向左运动(只在线段AB 上运动),M 为AP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点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MN 的长。 2.如图,A 、B 、C 是数轴上的三点,O 是原点, BO=3,AB=2BO ,5AO=3CO . (1)写出数轴上点A 、C 表示的数; (2)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 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 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 动,M 为线段AP 的中点,点N 在线段CQ 上,且 CN=3 2CQ .设运动的时间为t (t >0)秒. ①数轴上点M 、N 表示的数分别是 (用含t 的 式子表示); ②t 为何值时,M 、N 两点到原点O 的距离相等? 3.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点,分别对应数a 、b 、c 、d ,且满足a 、b 是方程91x +=的两根(a b <),2(16)c -与20d -互为相反数。 (1)求a 、b 、c 、d 的值; (2)若A 、B 两点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C 、D 两点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并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t 为多少时,A 、B 两点都运动在线段CD 上(不与C 、D 两个端点重合)? (3)在(2)的条件下,A 、B 、C 、D 四个点继续运动,当点B 运动到点D 的右侧时,问是否存在时间t ,使B 与C 的距离是A 与D 的距离的4倍,若存在,求时间t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 1、如图6-7,已知A 、B 两村庄的坐标分别为(2,2)、(7,4),一辆汽车在x 轴上行驶,从原点O 出发. (1)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A 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2)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B 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3)请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距离两村的和最短? 2.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OC 的直角顶点O 为原点,以OC 、OA 所在直线为x 轴 和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 (0,a ),C (b ,0) 20b -=. (1) 则A 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C 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 (2) 已知坐标轴上有两动点P 、Q 同时出发,P 点从C 点出发沿x 轴负方向以1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匀速移动,Q 点从O 点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y 轴正方向移动,点Q 到达A 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AC 的中点D 的坐标是(1,2),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S △ODP = S △ODQ ,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点F 是线段AC 上一点,满足∠FOC =∠FCO ,点G 是第二象限中一点,连OG ,使得∠AOG =∠AOF .点E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连CE 交OF 于点H ,当点E 在线段OA 上运动的过程中,OHC ACE OEC ∠+∠∠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长方形ABCD , AB ∥y 轴,点A (1,1),点C (a , b ),

满足035=-+-b a . (1)求长方形ABCD 的面积. (2)如图2,长方形AB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平移,同时点E 从原点O 出发沿x 轴以每秒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①当t=4时,直接写出三角形OAC 的面积为 ; ② 若AC ∥ED ,求t 的值;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P x y ,,我们把点(11)P y x '-++,叫做点P 的伴随点, 已知点1A 的伴随点为2A ,点2A 的伴随点为3A ,点3A 的伴随点为4A ,…,这样依次得到点1A ,2A ,3A ,…,n A . ①若点1A 的坐标为(3,1),则点3A 的坐标为 ,点2014A 的坐标为 ; ②若点1A 的坐标为(a ,b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点n A 均在x 轴上方,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为 .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A (0,1),B (2,0),C (2,1.5). (1)求△ABC 的面积; (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 (a ,0.5),试用a 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 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四边形ABOP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x P O C B A 5、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位置分别是A (1,0),B (-2,3),C (-3,0). (1)求△ABC 的面积; (2)若把△ABC 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 B C ''',请你在图中画出△A B C '''; (3)若点A 、C 的位置不变,当点P 在y 轴上什么位置时,使 2ACP ABC S S =V V ; (4)若点B 、C 的位置不变,当点Q 在x 轴上什么位置时,使 D C B A E O y x 24题图2 24题图1 D C B A O y x

最新初一培优专题数轴上动点问题有答案

精品文档 培优专题:借助方程求解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常考题型)数轴上的 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一、相关知识准备 1.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x?1,则A表示的数为与B2.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式子,点B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若在数轴上点A在点B的右边,则式子可以化简为_____________。 t,则A点运动的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若运动时间为3.A点在数轴上以路程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 ?1,A点在数轴上以2个单位长度/4.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秒的速度向右运动,tt秒后到达的位置所表示的数可以用式子表示为点运动,则A若运动时间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3; 2、,x+1; 3、2t; 4、1x?t?2?1二、已做题再解: 1、半期考卷的第25题:如图所示,在数轴上原点O表示数0,A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 是a,B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并且a、b满足?2?0?)16a??(b (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Q两点同时运动,并且在点C处相遇,试求点C所表示的数。 (3)在(2)的条件下,若点P运动到达B点后按原路原速立即返回,点Q继续按原速原方向运动,从P、Q在点C处相遇开始,再经过多少秒,P、Q两点的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

初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汇编

-1 -2-33 210 O B A P 012 3 -3-2-1 B A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最新版 1.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 (1)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在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2)当点P 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 点向左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 运动,点B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时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 (3)如图,若点P 从B 点出发向左运动(只在线段AB 上运动),M 为AP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 点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MN 的长。 2.如图,A 、B 、C 是数轴上的三点,O 是原点, BO=3,AB=2BO ,5AO=3CO . (1)写出数轴上点A 、C 表示的数;

备用图 (2)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 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 以 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 动,M 为线段AP 的中点,点N 在线段CQ 上, 且 CN= 3 2 CQ .设运动的时间为t (t >0)秒. ①数轴上点M 、N 表示的数分别是 (用含t 的 式子表示); ②t 为何值时,M 、N 两点到原点O 的距离相等? 3.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点,分别对应数a 、b 、c 、d ,且满足a 、b 是方程91x +=的两根 (a b <),2 (16)c -与20d -互为相反数。 (1)求a 、b 、c 、d 的值; (2)若A 、B 两点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C 、D 两点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 度向左匀速运动,并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t 为多少时,A 、B 两点都运动在线段CD 上(不与C 、D 两个端点重合)? (3)在(2)的条件下,A 、B 、C 、D 四个点继续运动,当点B 运动到点D 的右侧时,问是否存在时 间t ,使B 与C 的距离是A 与D 的距离的4倍,若存在,求时间t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练习题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练习 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练习题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左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1、已知A、B是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数为12,B点对应数位42,C是数轴上一点,且AC=2AB。 (1)求C点对应的数 (2)D是数轴上A点左侧一点,动点P从D点出发向右运动,9秒钟到达A点,15秒到达B点,求P点运动的速度; (3)在(2)的条件下,又有2 个动点Q和R分别从A、B和P点同时向右运动,Q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R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求经过几秒,P和Q的距离等于Q和R的距离的3倍 2、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当点p以每分钟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从原点0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几分钟是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 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如图1,易求得AB=14,BC=20,AC=3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复习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讲义 含部分答案

数轴上的运动问题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道行程问题。 【题 1】甲乙两地相距 200 米,小明从甲地步行到乙地,用时 3 分钟,小明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分析】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剥离出来,抽象成了简单的数学问题,很多学生都会解;初学时,老师会画线段图,用线段的长度来将两点间的距离具象化,如下: 小明 甲地 乙地 【解法一】直接利用:速度=路程÷时间解决。 200 ÷180 = 10 (米/秒) 9 【解法二】用方程解。设速度为 x 米/ 秒,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得: 200 = 180x ,解得 x = 10 。 9 如果在线段图上,用一个具体的数来表示甲地和乙地,从甲往乙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建立数轴,这个问题就转化为数轴上的运动问题了。 【题 2】如图,数轴上有两点 A 、B ,点 A 表示的数为0 ,点 B 表示的数为 200 ,一只电子蚂蚁 P 从 A 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由 A 往 B 运动,到 B 点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 t 。 (1)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电子蚂蚁 P 运动的距离; (2)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电子蚂蚁 P 表示的数; (3)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电子蚂蚁 P 到数 B 的距离。 (4)当电子蚂蚁运动多少时间后,点 P 为线段 AB 的三等分点? 【分析】引入数轴后,其本质是把线段图换成了带方向带单位长度的直线,将有限的实际距离推广到了无限的距离问题。所以,对于运动的点,处理的核心思想依然是路程=速度×时间。其余的点的距离,利用数 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解决。 (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有: AP = t ; (2) AP = t ,故点 P 表示的数为t ; (3)点 B 表示的数为 200,点 P 表示的数为t ,且 P 在 B 左边,故 PB = 200 - t 。 (4)若 P 为 AB 的三等分点,有两种情况: ①AP=2PB ,即: t = 2 ? (200 - t ),解得t = 400 秒; 3 ②2AP=PB ,即: 2t = 200 - t ,解得t = 200 秒; 3 现在,我们将【题 2】一般化,线段 AB 一般化为在数轴上的一条定长线段,便得到如下的题: 【题 3】如图,数轴上有两点 A 、B ,点 A 表示的数为 a ,点 B 表示的数为b ,且数 A 和数 B 的距离为 200 个单位长度,一只电子蚂蚁 P 从 A 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由 A 往 B 运动,到 B 点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 t 。 (1)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数 B ; (2)用含 a 和 t 的代数式表示电子蚂蚁 P 表示的数;

(完整)初一培优专题:数轴上动点问题(有答案)

培优专题:借助方程求解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常考题型)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一、相关知识准备 1.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则A与B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式子2.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x,点B表示的数为1 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若在数轴上点A在点B的右边,则式子可以化简为_____________。 3.A点在数轴上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若运动时间为t,则A点运动的路程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 -,A点在数轴上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4.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 若运动时间为t,则A点运动t秒后到达的位置所表示的数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3; 2、1 x+,x+1; 3、2t; 4、12t -+ 二、已做题再解: 1、半期考卷的第25题:如图所示,在数轴上原点O表示数0,A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B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并且a、b满足 - 2 ++8= a16(b)0 (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 (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Q两点同时运动,并且在点C处相遇,试求点C所表示的数。

初一数学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 专题训练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在数轴上依次有A,B,C 三点,其中点A,C 表示的数分别为-2,5,且BC=6AB . (1)在数轴上表示出A,B,C 三点; (2)若甲、乙、丙三个动点分别从A 、B 、C 三点同时出发,沿数轴负方向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是2,2 1,41(单位长度/秒),当丙追上甲时,甲乙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 (3)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 到A 、B 、C 的距离和等于10?若存在,求点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已知多项式x 3-3xy 2-4的常数项是a ,次数是b (1) 直接写出a ,b ,并将这两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A 、B 表示出来 (2) 数轴上A 、B 之间的距离记作|AB |,定义:|AB |=|a -b |,设点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 ,当|PA |+|PB|=13时,直接写出x 的值_____________ (3) 若点A 、点B 同时沿数轴向正方向运动,点A 的速度是点B 的2倍,且3秒后,23AO =OB ,求点B 的速度 5510643210-1-2-3-4

3.(本题12分)已知A 、B 两个动点同时在数轴上匀速运动,且保持运动的方向不变.若A 、B 两点的起始位置分别用有理数a 、b 表示,c 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 -19c 2|+|b -8c 3|=0 (1) 求a 、b 、c 的值 (3) 若A 、B 两点同时到达点M 的位置,且点M 用有理数m 表示,求m 的值 (4)A 、B 两点能否相距18个单位长度?如果能,求出此时运动了多少秒及此时A 、B 两点表示的有理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4.(本题7分)已知ab <0, a c >0,且|c |>|b |>|c |,数轴上a 、b 、c 对应的点是A 、B 、C (1) 若|a |=-a 时,请在数轴上标出A 、B 、C 的大致位置 (2) 在(1)的条件下,化简:|a -b |-|b +c |+|c +a |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例题集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集锦 1、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 AB 的中点. (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 CQP △全等? (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解:(1)①∵1t =秒, ∴313BP CQ ==?=厘米, ∵10AB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5BD =厘米. 又∵厘米, ∴835PC =-=厘米8PC BC BP BC =-=,, ∴PC BD =.

又∵AB AC =, ∴B C ∠=∠, ∴BPD CQP △≌△. (4分) ②∵P Q v v ≠, ∴BP CQ ≠, 又∵BPD CQP △≌△,B C ∠=∠,则45BP PC CQ BD ====,, ∴点P ,点Q 运动的时间 4 33BP t = =秒, ∴ 515 443Q CQ v t = ==厘米/秒. (7分) (2)设经过x 秒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15 32104x x =+?, 解得 80 3x = 秒. ∴点P 共运动了80 3803?=厘米. ∵8022824=?+, ∴点P 、点Q 在AB 边上相遇, ∴经过80 3秒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边AB 上相遇. (12分) 2、直线 3 64y x =-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 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完整word版)初一数轴动点问题(有答案)

数轴动点问题 1、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点B. (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 (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 (3)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 和点C所对应的数. 2、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s后,两点相距15cm(单位长度为1cm).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 (速度单位:cm/s).(1)求出3s后,A、B两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是多少?

(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经过几秒,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的正中间? 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6?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以6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时,点P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求当点A与点B重合时,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数。(3-(-1))/2=2 3-2=1 所以P=1. (2)|x-(-1)|+|x-3|=|x+1|+|x-3|=5 所以,存在,X=3.5或X=-1.5. (3)当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点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设时间是t. t分后,P是-1*t=-t,A是-1-5t,B是3-20t. |-t-(-1-5t)|=|-t-(3-20t)| |-t+1+5t |=|-t-3+20t| |4t+1|=|19t-3| 所以有: 4t+1=19t-3,解得t=4/15. 或者说4t+1=3-19t,得t=2/23 所以,出发的时间是2/23分或4/15分钟. 4、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0,点B表示的数是170. (1)求A、B中点所表示的数. (2)一只电子青蛙m,从点B出发,以4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青蛙n,从A点出发以6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它们在C点处相遇,求C点所表示的数.

七年级上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最全版)

O B A P B A 备用图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最新版 1.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 (1)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在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2)当点P 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 点向左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 运动,点B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时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 (3)如图,若点P 从B 点出发向左运动(只在线段AB 上运动),M 为AP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点 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MN 的长。 2.如图,A 、B 、C 是数轴上的三点,O 是原点, BO=3,AB=2BO ,5AO=3CO . (1)写出数轴上点A 、C 表示的数; (2)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 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 以 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 动,M 为线段AP 的中点,点N 在线段CQ 上, 且 CN= 3 2 CQ .设运动的时间为t (t >0)秒. ①数轴上点M 、N 表示的数分别是 (用含t 的 式子表示); ②t 为何值时,M 、N 两点到原点O 的距离相等? 3.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点,分别对应数a 、b 、c 、d ,且满足a 、b 是方程91x +=的两根(a b <),2 (16) c -与20 d -互为相反数。 (1)求a 、b 、c 、d 的值; (2)若A 、B 两点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C 、D 两点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 向左匀速运动,并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t 为多少时,A 、B 两点都运动在线段CD 上(不与C 、D 两个端点重合)? (3)在(2)的条件下,A 、B 、C 、D 四个点继续运动,当点B 运动到点D 的右侧时,问是否存在时 间t ,使B 与C 的距离是A 与D 的距离的4倍,若存在,求时间t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完整)七年级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姓名:___________ 1.【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 、点B 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则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AB=|a -b |,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为2 a b 【问题情境】如图,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2,点B 表示的数为8,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0). 【综合运用】 (1)填空: ①A 、B 两点间的距离AB= ________,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 ; ②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t 秒后,点P 表示的数为 ________;点Q 表示的数为________. (2)求当t 为何值时,P 、Q 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 (3)求当t 为何值时,PQ=12 AB ; (4)若点M 为PA 的中点,点N 为PB 的中点,点P 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 的长. 2.如图所示,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 、B 、C ,其中点A 与点B 的距离是2,记作AB=2,以下类同,BC=3,设点A ,B ,C 所对应数的和是p . (1)若以B 为原点,则点A 所对应的数为_______,点C 所对应的数为_______,p 的值为_______;若以C 为原点,则p 的值为_______ ; (2)若原点O 在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CO=28,求p 的值;在此基础上,将原点O 向右移动a (a >0)个单位,则p 的值为_______;(用含a 的式子表示) (3)若原点O 在点B 与C 之间,且CO=2,则p=_______;若原点O 从点C 出发沿着数轴向左运动,当p=5.5时,求CO 的值.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1、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 12,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点B.(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 (3)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 所对应的数。 2、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后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正中间;(3)在(2)中A、B两点继续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时,另一动点C同时从B点位置出发向A运动,当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立即返回向A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时,C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从开始到停止运动,运动的路程是多少单位长度. 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6?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以6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时,点P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求当点A 与点B重合时,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4、数轴上两个质点A、B所对应的数为-8、4,A、B两点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上运动,且A点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 (1)点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原点处相遇,求B点的运动速度; (2)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几秒钟时两者相距6个单位长度;(3)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与此同时,C点从原点出发作同方向的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有CB:CA=1:2,若干秒钟后,C停留在-10处,求此时B点的位置? 5、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0,点B表示的数是170. (1)求A、B中点所表示的数. (2)一只电子青蛙m,从点B出发,以4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青蛙n,从A点出发以6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它们在C点处相遇,求C点所表示的数. (3)两只电子青蛙在C点处相遇后,继续向原来运动的方向运动,当电子青蛙m处在A点处时,问电子青蛙n处在什么位置?

七年级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教学内容

七年级数轴上的动点 问题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姓名:___________ 1.【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 、点B 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则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AB=|a -b |,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为2 a b 【问题情境】如图,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2,点B 表示的数为8,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0). 【综合运用】 (1)填空: ①A 、B 两点间的距离AB= ________,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________ ; ②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t 秒后,点P 表示的数为 ________;点Q 表示 的数为________. (2)求当t 为何值时,P 、Q 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 (3)求当t 为何值时,PQ=12 AB ;

(4)若点M为PA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 的长. 2.如图所示,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B、C,其中点A与点B的距离是2,记作AB=2,以下类同,BC=3,设点A,B,C所对应数的和是p. (1)若以B为原点,则点A所对应的数为_______,点C所对应的数为 _______,p的值为_______;若以C为原点,则p的值为_______ ; (2)若原点O在图中数轴上点C的右边,且CO=28,求p的值;在此基础上,将原点O向右移动a(a>0)个单位,则p的值为_______;(用含a的式子表示) (3)若原点O在点B与C之间,且CO=2,则p=_______;若原点O从点C 出发沿着数轴向左运动,当p=5.5时,求CO的值. 3. 操作探究: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所示),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初一数学数轴上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数学数轴上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百度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363315458.html,) 为您推荐更多精品文档(按住Ctrl,并点击标题查看):初一数学数轴教案 初一数学数轴ppt课件 初一数学《数轴》PPT课件 更多搜索结果(按住Ctrl,并点击标题查看): 初一数学数轴动点问题 数轴上的动点解题技巧 初一数学数轴动点讲解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 1,一个动点M从数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位置向右移动2秒, 到达A点后立即返回,运动7秒到达B点,若动点M运动的速度为每秒2.5个单位长度,求此时B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2,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两个动点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是的位置。 (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时,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多点的正中间? 3,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点P 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 (1).如果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则1秒后,三角形BPD与三角形CQP是否全等?证明。 (2).如果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则当点Q运动速度为多少时,可以让三角形BPD与三角形CQP全等? (3).如果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遍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ABC的 哪条边上相遇?

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厘米, 点E沿AB边从点A向点B移动(不包括点A、B), 点F沿BC边从点B向点C移动(不包括点B、C), 点G沿CD边从点C向点D移动(不包括点C、D), 点H沿DA边从点D向点A移动(不包括点D、A),。 他们同时开始移动,且速度均为2厘米/秒。 设移动的时间为t(秒)(0

七年级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数轴上的线段与动点问题 一、与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相关的基本概念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概 念: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d=|a-b|, 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两点中点公式:线段AB中点坐标=(a+b)÷2. 3.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左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4.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二、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 1、表示出题目中动点运动后的坐标(一般用含有时间t的式子表示). 2、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题目中相关线段长度(一般用含有时间t的式子表示). 3、根据题目问题中线段的等量关系(一般是和、差关系)列绝对值方程. 4、解绝对值方程并根据实际问题验算结果. 注:数轴上线段的动点问题方法类似 1、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数为- 2、4,P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的数为x. -2 -1 0 1 2 3 4 (1) 若P为AB线段的三等分点,求P对应的数; (2)数轴上是否存在P,使P到A点、B点距离和为10,若存在,求出x;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若点A,点B和点P(点P在原点)同时向左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1,2,1个长度单位/分,则第几分钟时,P为AB的中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

借助方程求解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要重视练习之前的阅读,建议用时:60分钟)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的同学对这类问题的分析,我们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 .......,也即用右边的数减 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 .......-.左边点表示的数 .........=.右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如图1,易求得AB=14,BC=20,AC=34

⑴设x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此时甲表示的数为-24+4x。 ①甲在AB之间时,甲到A、B的距离和为AB=14 ) 甲到C的距离为10-(-24+4x)=34-4x 依题意,14+(34-4x)=40,解得x=2 ②甲在BC之间时,甲到B、C的距离和为BC=20,甲到A的距离为4x 依题意,20+4x=40,解得x=5 即2秒或5秒,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是一个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设运动t秒相遇。 依题意有,4t+6t=34,解得t= 相遇点表示的数为-24+4×=-(或:10-6×=-) 【 ⑶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而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即的位置有两种情况,需分类讨论。 ①甲从A向右运动2秒时返回。设y秒后与乙相遇。此时甲、乙表示在数轴上为同一点,所表示的数相同。甲表示的数为:-24+4×2-4y;乙表示的数为:10-6×2-6y 依题意有,-24+4×2-4y=10-6×2-6y,解得y = 7 相遇点表示的数为:-24+4×2-4y=-44 (或:10-6×2-6y=-44) ②甲从A向右运动5秒时返回。设y秒后与乙相遇。甲表示的数为:-24+4×5-4y;乙表示的数为:10-6×5-6y 依题意有,-24+4×5-4y=10-6×5-6y,解得y=-8(不合题意,舍去) 即甲从A点向右运动2秒后调头返回,能在数轴上与乙相遇,相遇点表示的数为-44。 点评: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数轴上的线段关系进行分析。点运动后所表示的数,以起点所表示的数为基准,向右运动加上运动的距离,即终点所表示的数;向左运动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练习题汇编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练习题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左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1、已知A、B是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数为12,B点对应数位42,C是数轴上一点,且AC=2AB。 (1)求C点对应的数 (2)D是数轴上A点左侧一点,动点P从D点出发向右运动,9秒钟到达A点,15秒到达B点,求P点运动的速度; (3)在(2)的条件下,又有2 个动点Q和R分别从A、B和P点同时向右运动,Q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R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求经过几秒,P和Q的距离等于Q和R的距离的3倍 2、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当点p以每分钟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从原点0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几分钟是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如图1,易求得AB=14,BC=20,AC=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