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DOC)

教育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DOC)
教育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DOC)

一、简答题

1、怎样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答: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如何理解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答:①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造性人才;③教育内容具有创新性;④教育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

3、简述大学精神的内涵。

答: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大学精神的内涵:①学术自由;②独立自治;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④开拓创新;⑤理性批判。

4、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

答:①追求真理,勇于献身;②实事求是,治学严谨;③配合协作,优势互补;

④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5、师德修养的过程有哪些环节?

答:①提高师德认识;②陶冶师德情感;③磨炼师德意志;④坚定师德信念;⑤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二、论述题

1、试用马克思“真实的集体”理论论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答:①“真实的集体”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②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来看,两者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③真实的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生共存,并把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

2、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答: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①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②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③提高教育专业能力;④注重全面教学改革;⑤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三、案例题

1、【材料】北京一所高校的一位教师(张甘宁老师?希望没记错,记错表怪我,呵呵。),老家在石家庄那边,身体(心脏)不太好,但是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坚持为老家那边的社区群众无偿授课2000小时,授课为人文方面的课程。那位老师说:社区群众比较难听到人文方面的课程。。。。

【要求】联系案例,讲述教师在服务社会中的“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答:“奉献”是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基本道德原则:①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高尚的文化科技行为,因此必定体现出道德上的奉献精神;②尊重和维护广大教师在社会服务中的合法权益;③反对服务社会中得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不正当竞争;总之,在社会服务中要提倡无私奉献、坚持按劳取酬、反对不劳而获、防止违法犯罪。

(联系材料扩展部分略。)

2、【材料】近期,江苏省教育厅举办了首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学前教育专业)。虽然理论考试中没有出现大的师德方面的题目,比如“温岭虐童”等,但是据参加竞赛的学生说考试中很多地方体现了师德的重要性。。。

【要求】联系案例讲述师德修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师德修养。

答:师德修养必要性(或意义):①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

②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③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①学习与实践相结合;②他律与自律相结合;③品德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联系材料扩展部分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应如何把握?【性质,利益,变化发展,独立性】答:道德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④当然,道德又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突出表现为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

2、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答:①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②体现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③体现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3、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

答:①爱岗敬业,勤于职守。②尽职尽责,奉献社会。③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④文明竞争,友好协作。⑤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4、师生关系体系及其层次是怎样的?

答:①伦理关系(最高层次);②管理关系(核心,第二层次);③心理关系(重点,第三层次);④法律关系(条件,第三层次);⑤人际关系(基础,第四层次)。从伦理学视角看,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可以分为师生代际关系模式、师生朋友关系模式及师生代际-朋友关系模式(比较符合师生关系的实际)。

5、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①引导性原则。②内化性原则。③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④差异性原则。

⑤连贯性原则。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析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师德修养的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答:师德修养意义:①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②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③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师德修养要求:①学习与实践结合;②他律与自律的结合;③品德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展开论述略】

2、论述广大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答: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诚信”、“公平竞争”、“效率”、“奉献”。②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③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④独立自觉的守法道德;⑤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⑥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展开论述略】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在清华大礼堂内,有一块1926级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人文日新”牌

匾,意指文明的传承和创新要日新月异,不断进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创新”是高频率关键词。北京理工大学一位同志表示,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资料来源:2011年4月25号《光明日报》)

【要求】请根据“教育劳动特点”的有关原理谈谈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①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造性人才;③教育内容具有创新性;④教育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展开论述略】

2、【材料】最近,媒体曝光了几起“伤害学生人格”的事件,一是浙江某小学的孩子因上课讲话被要求脱了外裤在操场跑步;二是陕西一实小为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三是内蒙一中学将130件印有“24中优秀学生”字样的红色运动服发给初二、初三成绩前50名的学生和学生成绩进步特别快的学生。对这类事件,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追问:“教育歧视事件连发,学生人格谁来维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坚决反对学校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所谓的“好”与“差”的区别。(资料来源:2011年11月4号《现代快报》)

【要求】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角度剖析上述材料。

答: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①教书育人;②为人师表;③教育公正;④依法从教;⑤教育人道主义。

教育公正确立依据:①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②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③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教育公正要求:①爱无差别,一视同仁。②实事求是,赏罚分明。③长善救失,因材施教。④面向全体,点面结合。【展开论述略】

1、(P3)道德的定义[04,07,08简答]

(1)如何理解“道德的本性是一种必要的恶”?(04简答)

(2)“道德”的含义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把握?(07简答)

(3)如何理解“道德”的含义?(08简答)

答:①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②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③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④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和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P7)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道德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1)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应如何把握?[11简答]

答: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④当然,道德又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

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突出表现为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

3、(P8)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1) 道德特殊本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03简答)

(2) 怎样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05简答)

(3) 如何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09简答)

(4) 怎样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12简答)

答: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怎样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①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是实践的。②道德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③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4、(P14)职业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5、(P14, P18) 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

(1) 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02简答)

(2) 职业道德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04简答)

答:职业道德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和遵守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意义(或作用):①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职业的生存条件。③对从业人员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④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重要作用。

6、(P15)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02,05,11简答]

(1)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02简答)

(2) 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05简答)

(3) 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1简答)

答:①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②体现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③体现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7、(P15)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03,06,09简答]

(1) 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什么?(03简答)

(2) 在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06简答)

(3) 我国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什么?(09简答)

答:①爱岗敬业,勤于职守。②尽职尽责,奉献社会。③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④文明竞争,友好协作。⑤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8、(P29)劳动对象的向师性[08论述,10简答]

【向师性与为人师表原则结合考】

(1) 如何理解教育劳动对象的向师性?这种向师性对教师为人师表有什么意义?(08论述)

(2) 如何理解教育劳动对象的向师性(10简答)

答:①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②教师的道德品行、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榜样;③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

9、(P30)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 [06论述]

(1) 如何理解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把握这一特点对广大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有什么意义?(06论述)

答:①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地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②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③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以其知识、思想品质作用于学生,那么学生作为客体,也随时以其思想、感情、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引起学生积极肯定的反应时,教师的要求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作用。④主客体双重性使得教师劳动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10、(P31)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07,09,12简答,11案例]:

(1)如何理解教育劳动的创造性?(07简答)

(2)如何理解教育劳动的创造性?(09简答)

(3)【要求】请根据“教育劳动特点”的有关原理谈谈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内涵和重要意义。(11案例)

(4)如何理解教育劳动的创造性?(12简答)

答:①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造性人才;③教育内容具有创新性;④教育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

11、(P37)中国教师职业道德历史

孔子“有教无类”(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思想

韩愈“传道、授业、解惑”---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思想,出自《师说》(12选择)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努力奉献(12选择)

12、(P45)大学精神及其内涵[10,12简答]

(1)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0简答)

(2)简述大学精神的内涵。(12简答)

答: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大学精神的内涵:①学术自由;②独立自治;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④开拓创新;⑤理性批判。

13、(P55)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07论述, 08, 09简答]:

(1)试论建设和弘扬现代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07论述)(2)弘扬现代大学精神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是什么?(08简答)

(3)建立和弘扬大学精神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09简答)

答:①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②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③树立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④具有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14、(P66)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案例题,以考前三个原则为主】

[04,05,06, 07, 08, 09, 10案例]

(1)【要求】请你从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这一角度谈谈你对上海交大这一规定的看法。(04案例)

(2)【要求】请从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这一角度,谈谈你对这位班主任的教育经验的看法。(05案例)

(3)【要求】请从根据孟二冬教授的事迹,结合实际,谈谈教师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之一的为人师表原则的意义及具体要求。(06案例)

(4)【要求】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这一角度分析这则案例。(07案例)(5)【要求】请从处理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这一角度分析材料,谈谈如何做个“严师”。(08案例)

(6)【要求】请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公正原则的理解。(09案例)

(7)【要求】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角度剖析上述材料。(10案例)

答:①教书育人;②为人师表;③教育公正;④依法从教;⑤教育人道主义。

确立依据:①教师基本职责。②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③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要求:①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②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③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确立依据:①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②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③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要求:①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②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③言行一致,表里如一。④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论述,04简答]

(1) 试论教师职业道德中教育公正原则确立的依据和基本要求。(03论述)

(2) 为什么要把“教育公正原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04简答)

答:确立依据:①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②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③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要求:①爱无差别,一视同仁。②实事求是,赏罚分明。③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④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确立依据:

①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贯彻的要求;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和教育人道主义等原则的重要内容和贯彻保证;③正确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各方面社会关系的要求;④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求:①遵纪守法;②宣传法制思想,普及法律知识;③积极参与法制社会建设。(P76)道德和法的同一性:

①遵循的根本原则同一;②作用上相辅相成;③多方面大量交叉重合;④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确立依据:①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②是处理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③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位置

要求: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②同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15、(P97)师生关系的关系主体:[07论述]

(1)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如何?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是什么?(07论述)答:①伦理关系(最高层次);②管理关系(核心,第二层次);③心理关系(重点,第三层次);④法律关系(条件,第三层次);⑤人际关系(基础,第四层次)。从伦理学视角看,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可以分为师生代际关系模式、师生朋友关系模式及师生代际-朋友关系模式(比较符合师生关系的实际)。

16、(P104)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案例或论述】[02,07论述]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做好高校或中专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调节(02论述)

(2)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如何?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是什么?(07论述)高校师生关系的调节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的作用是关键的。

一、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如何确立学生主体观念?】[03,05简答]

(1)教师应如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03简答)

(2)教师应该如何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05简答)

①寻找适当的切入点或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②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③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学生成才地重要前提,教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地需要。①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地基本要求。②对学生个性(心理、性格、气质和专业特长的独特性)的尊重。尊重学生个性,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

三、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①关心学生应既关心学生学业,关心其思想道

德,既关心其交往和活动,也关心其生活与健康。关心学生是教育和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②多种途径深入了解学生:扩大与学生的交往范围;应尊重师德规范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公正无私。③应理智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

四、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如何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①严格教育的出发点是爱护学生,这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的高度忠诚所产生的对工作对象的一种极端负责的感情。②严格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能成长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目标。

③原则:严而有理(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严而有度(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和接受能力应有一个正确估量);严而有方(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有办法促使学生乐意去接受,确实执行);严而有恒(长久坚持)。

17、(P117)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简答:道德调解的要求是什么?关

真实的集体[06简答,12论述]

(1)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真实的集体”的思想?(06简答)

(2)试用马克思“真实的集体”理论论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12论述)

①“真实的集体”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②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来看,两者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③真实的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生共存,并把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

二、尊重同事。

具体要求:看到他人长处,宽容他人不足,尊重他人个性,倾听他人意见,注意向他人学习和积极关心帮助他人。

三、团结协作。

①维持性团结协作:主要是保持以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不伤和气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为了保持既有的表面的和谐关系,有意见不敢或不愿意提出,反而使矛盾日积月累。

②发展性团结协作[07,08,10简答]

(1)什么是教师集体中的“发展性团体协作关系”?(07简答)

(2)什么是教师集体中的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08简答)

(3)如何理解“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10简答)

答:(1)以优化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之间为了促进发展和优化关系而主动沟通。(2)愿意敢于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提在当面。(3)寻求充分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促进新的发展机遇。(4)教师之间的关系表面上似乎不是很和谐,会围绕某个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但是具有激励价值,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有益竞争[如何开展有益竞争?][02,03简答,10论述]

(1)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的必要性及其道德要求。(02简答)

(2)教师集体中竞争关系的道德要求是什么?(03简答)

(3)请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当如何开展同行之间的有益竞争。(10论述)

答:从道德评价的角度来看,在教室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激励教师个体的奋发向上。道德要求:①勇于开拓进取、敢于创新;

②竞争手段符合道德法律。③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的关系。

18、(P146)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12论述]

答:①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②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③提高教育专业能力;④注重全面教学改革;⑤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19、(P159)科研的道德意义【树立良好的科研学术道德对广大科研的意义?】答:①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方向;②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③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养成;④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⑤有助于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

20、科研中的具体道德要求[03论述,06,10,12简答,04, 07案例]

(1)试论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03论述)

(2) 【要求】请你从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这个角度,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丁肇中教授“三问三不知”的感受。(04案例)

(3) 高校教师科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是什么?(06简答)

(4) 【要求】请结合案例从高校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这一角度谈谈你的看法。(07案例)

(5) 广大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10简答)

(6) 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12简答)

答:

①追求真理,勇于献身

②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③配合协作,优势互补

④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21、(P169)【高校学术腐败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02论述,05简答,09案例](1)试述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学术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02论述)

(2)当前在高校一定程度存在的学风不正、学术腐败有哪些表现?你认为应该如何消除这些问题?(05简答)

(3)【要求】你认为当前高校学风不正、学术腐败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所学内容,向教育部学风建设协调小组和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提出整肃学风、防范

09案例)

:①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等;②从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③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说,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④从监督和惩罚机制上看,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位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清除学术腐败的措施:①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②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

③加强学术科研道德的建设;④完善学术的监督和惩罚制度。

22、(P187)【论述题:高校教师在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02,07简答,04, 08,10,11论述, 05案例]

(1)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02简答)

(2)你认为高校教师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道德偏向?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04论述)

(3)【要求】请从教师社会服务的职业道德要求这个角度,分析这两家环评机构的错误教训。(05案例)

(4)高校教师服务社会过程中的道德要求主要有哪些?(07简答)

(5)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主要有哪些?(08论述)

(6)试论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10论述)

(7)论述广大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11论述)

答: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诚信”、“公平竞争”与“效率”以及“奉献”。②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③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④独立自觉的守法道德;⑤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⑥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23、(P188)如何在广大教师队伍服务社会中努力倡导奉献精神?[12案例]

(1)【要求】联系案例,讲述教师在服务社会中的“奉献与索取”的关系。(12案例)

答:“奉献”是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基本道德原则:①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高尚的文化科技行为,因此必定体现出道德上的奉献精神;②尊重和维护广大教师在社会服务中的合法权益;③反对服务社会中得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不正当竞争;总之,在社会服务中要提倡无私奉献、坚持按劳取酬、反对不劳而获、防止违法犯罪。

24、(P198)师德修养必要性(或意义)[02论述,12案例]:

(1)试述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02论述)

(2) 联系案例讲述师德修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师德修养。(12案例)

答:①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②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③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25、(P199)师德修养的过程[08,09,12简答]

(1)师德修养的过程有哪些环节?(08简答)

(2)师德修养的过程如何?(09简答)

(3)师德修养的过程有哪些环节?(12简答)

答:①提高师德认识;②陶冶师德情感;③磨炼师德意志;④坚定师德信念;⑤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最终目的和归宿)。

26、中华民资传统修养方法:①知行合一;②自省慎独,“吾日三省吾身”(12选择);③好礼守节

27、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三个结合】[04,10简答,12案例]

(1)师德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什么?(04简答)

(2)新时期师德修养要做到哪三个结合?(10简答)

(3)联系案例讲述师德修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师德修养。(12案例)

一、学习与实践结合。

①加强理论学习。②深入实践。

二、他律与自律的结合(重点)。[03, 05简答,04, 06,09论述]

(1)道德修养中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如何?(03简答)

(2)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如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如何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04论述)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如何?(05简答)

(4)什么是他律?什么是自律?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试简述之。(06论述)

(5)什么是他律?什么是自律?两者关系如何?(09论述)

答:①他律:客观外界对道德主体的道德规范和要求。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受动的位置,其意志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

②自律: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内在化,并付诸行动。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③关系:(1)他律和自律是大学教师道德修养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但是两者又相互关联。(2)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3)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经过他律阶段的不断积淀、发展、提升,渐而转向自律。

(4)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自律结合。

三、品德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①服饰:冷暖色适宜,和谐得当;款式合时,展示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张扬个性;朴实自然,整洁宜人。

②语言:健康文明富有思辨性;规范简介富有逻辑性;准则生动富有幽默感。

③举止:仪容端庄潇洒和蔼可亲;沉稳大方,行为得体;积极践行公德,讲究礼仪。

28、(P229)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善恶。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至善(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29、(P216)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原则: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12选择)

30、(P24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注意与前面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相区别】[05,06简答]

(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试阐述之。(05简答)

(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06简答)

答:①引导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从师德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的,教育师德道理。(12选择)

②内化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师德本身主要靠教师主体去修养。

③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者既要重视理论教育,又要引导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

④差异性原则。教师的不同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

⑤连贯性原则。师德修养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a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 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 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精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背简答题50题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背简答题50题含答案 1.请简述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代表人物为朱熹。 (2)生物起源说 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它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如老鹰教小鹰飞翔,老猫教小猫抓老鼠等。从这个学说开始,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米丁斯基。 2、请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3.请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一,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第二,普遍实施义务教育。强调对国民实施一定的教育是国家的责任,接受一定的教育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第四,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从宗教教学中分离出来。 4.请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全民化是指所有人都接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技术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_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简答题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1.遗传(前提条件) 2.环境(动力作用) 3.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 第一章 1、近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⑴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⑵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⑶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最早出现在近代,德国) ⑷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⑴教育观念现代化;(前提)⑵教育内容现代化⑶教育条件现代化 ⑷教育管理现代化⑸教育素质现代化。(关键) 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教育的终身化⑵教育的全民化⑶教育的民主化⑷教育的多元化⑸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教学相长包括哪三层含义? ⑴教师教学生学⑵教师向学生学⑶学生的学习可以超越老师 第二章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⑷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⑵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⑶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生产力于教育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⑷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⑶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⑷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反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⑷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⑵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⑶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⑷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学校文化的特征? ⑴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⑵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⑶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学生文化的特征? ⑴过渡性⑵非正式性⑶多样性⑷互补性⑸生成性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从各个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历史阶段的教育成果和经验。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决定,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并非完全同步,具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编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学 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c.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d.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c.文字的产生 d.国家机器的产生 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 b.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c.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d.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e.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f.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e.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f.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e.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9.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 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社会化 3、教育产业化 4、教育民主化 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 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 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 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 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 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 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教育中介都是教育者直接作用的对象,教育者是行为的发出者,总是教育者利用教育中介传达意识,教育者必须选择、认同、吸收这种中介,而后才能影响自己在施教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行为。 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受教育者是教育行为和意识中介的直接承受者,是物质中介的直接受利者,但这并不意谓着受教育者是客体。只有受教育乾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受教育者,发挥他对教育中介的主体作用,即发挥复合主体的作用,教育中介才起到教育中介的作用;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教育中介,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中介仍只充当客体,处于客体地位。 (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赞诃夫凯洛夫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4)(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柴野昌山:a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显、隐性正向,显、隐性负向功能;b把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划分:对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对…的负向功能) 3.教育有哪些个体功能每个功能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教育个体功能有:a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b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c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教育就是通过对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粗寂寞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4.什么是教育目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育目的即教育意

教育学一些简答题答案

1、简述发现法,掌握学习,合作学习的优点。 答:发现法:1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保持。2教学中提供了便于学生解决问题的信息,可增加学生的智慧潜能。3通过发现可以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发其对知识的兴趣。4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技能。掌握学习:1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极为乐观的学生观。2掌握教学时一套有效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尝试,它把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与个别教学融为一体,寻找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最佳的结合。3掌握教学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学目标的控制之下,使师生双方在教学一开始就有达到目标的期待感,在教学过程中有方向感,这样就可以避免传统教学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合作学习:1在改革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里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被誉为“近十多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还对学生其他方面有影响,如改善了小组间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学生的自尊,是学生对待学校的态度更加积极。3改方式就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和广泛地和其他成员交换和修改意义理解,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智慧技能的成长以及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2、简述使能目标和起点能力之间的关系。 答:1教学目标是学习所要达到的终点,而学生的起点能力则是学习的开始,也是教学设计的开始。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必须有一个能同化它的且与它相关联的知识,可以是上位的、下位的或平行的知识结构。这就是学习的起点。2教学设计包括两类目标,一类目标是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时应该达到的目标,即学习任务的终点目标,这是在教学设计开始时就应当首先明确的。第二类目标是课程学习进行过程中必须达到的目标,因为它们是前一类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故被成为“使能目标”,即学生从其起点行为开始,为了实现终点目标而必须先期达到的子目标系列。3所以,使能目标可以定义为介于起点能力与终点能力之间的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技能。 3、比较新教学模式“激活原知识”和传统教学“复习”这两个环节的异同。 答: 4、简述教学目标的意义。 答:1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实现所期待的变化,即选择或组合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2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学目标能是学生将自己的注意指向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内容,是学生了解教学重点从而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促进知识的习得,保持和运用。此为还有助于学生根据目标检查自己的学习评估学习的效果,就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3教学目标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4教学目标还有交流功能,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明了教学的目的,同时他们还清楚地告诉学生:在课堂结束时我怎样才能观察到将要完成得任务。 5、板书的特点:1书写规范,有示范性。2层次分明,有条理性。3重点突出,有鲜明性。4合理布局,有计划性。5静中含动,有启发性。6形式多样,有趣味性。 6、简述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的含义。 答: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也叫总结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7、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 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8、简述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

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及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礼记·学记》 2、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教育漫话》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 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杜威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注意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 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 10、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11、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12、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13、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14、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 15、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生物起源论 16、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17、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 18、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崇文馆与弘文馆 1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具有脱离生产劳动 20、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21、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22、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生产水平的限制 2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2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2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生理前提作用 2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27、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28、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9、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30、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31、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3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3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 (书本课后复习思考题、湘潭教育学院练习册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答: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的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大教育观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答: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教育观包含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大教育观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3.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理论建设:第一,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第二,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第四,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实践应用:首先,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此外,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6.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7.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略) 8.怎样运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答:研究法:首先要获取有关凭证,也就是尽全面地搜索有关个案材料;然后进行初步诊断,即对个案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最后提出治疗方案和改进意见。运用个案研究法切忌将个案研究结果作一般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就是脱节就是出现在(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得就是(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就是( )。 A、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B、柏拉图得《理想国》 C、斯宾塞得《教育论》 D、昆体良得《雄辩术原理》 5、实用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昆体良 B、杜威 C、赞科夫 D、赫尔巴特 6、前苏联凯洛夫主编得,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得教育专著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7、1632年出版得《大教学论》得作者就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8、在整个中世纪,占主导地位得教育机构就是( )。 A、城市学校 B、堂区学校 C、主教学校 D、教会学校 9、西周得官学已有较完备得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就是国学,一类就是( )。 A、府学 B、内学 C、乡学 D、藩学 10、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得教育代表作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展》 C、《人得教育》 D、《教育过程》 11、教育得质得规定性就是指( )。 A、教育就是一种阶级现象 B、教育就是一种上层建筑 C、教育就是人才培养活动 D、教育属于生产力得范畴 12、教育得最根本职能就是( )。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社会服务 13、教育得发展与政治经济得发展并不同步这就是教育得( )。 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 1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5、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之外教育都就是具有阶级性得特征。 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1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得内容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世称( )。 A、六艺 B、六学 C、六识 D、六经 17、西方古代以其雄辩与与青年智者得问答法著名得教育家就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漠克里特 18、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得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得教育思想得就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学前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 1、试论述蒙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贝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她的教育理论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她视教育委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统一,允许幼儿个别的学习。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要具有以下特点:a、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b、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c、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d、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 (3)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神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教师通过“全神贯注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说,理想的作业组织给予了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予幼儿发泄能量的机会,才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满足。没有作业组织的自由将是毫无效益的。没有作业手段、被放任自流的幼儿将一事无成。因此她认为,教师在为幼儿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设置必要的纪律。 (5)重视感觉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设计了一套教具。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主要是职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具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台梭利时代还是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简答题: 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 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 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3.学习教育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4)是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深化和奠基作用。 4.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学校

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 《教育概论》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中国的《学记》。 2、学校教育产生于 _奴隶_ _社会。 3、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授课)制。 4、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培养人 。 5、发现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结构主义课程代表人物_ 布鲁纳_提出的。 】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备课 和 上课 、作业布置与修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 说服教育 。 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 准备阶段 和 运用阶段 。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 A )为主。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以上都不是 |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C )。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告子 4、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B )特点。 A.示范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 6、把人视为教育的根本,宣扬人性的解放,这体现( A )教育目的观。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7、不属于教师的专业权利的是( D )。 A.教学权 B.获取报酬待遇权 C.管理学生权 D.参政权 8、“严师出高徒”等谚语在我国很流行,这是( B )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论 9、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D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 1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C )。 A.传授知识给学生 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C.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D.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判断题 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 ) 2、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 ( √ ) 3、在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就是贯彻了启发性原则。 ( × ) ^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 ) 5、“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打地洞”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 ) 6、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 ) 7、实习属于课程的范围。 ( √ ) 8、教学就是指教什么的问题。 ( × ) 9、智育与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可以以教学代替智育。 (× ) 10、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经典的“认知发展理论” 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柯尔伯格。 (√ ) —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 和多端性(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 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 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 (3)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发挥班级的教育作用 (5)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缺点: (1)妨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2)缺乏灵活性 (3)不利于因材施教 (4)学生间缺乏真正交流 ? 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答:(1)学生主体有多种特性,一般具有整体性、能动性、独特性、发展性等。(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他们主动建构、转化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毫无批判地接受。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研究和了解学生需要,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做到教学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辨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 答:(1)社会道德主流是好的,其负面影响相对于正面影响而言乃是“胳膊”,对青少年影响是有限的 (2)学校教育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弘扬主旋律,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影响,能为学生抗御社会不良影响打造一道“防火墙”。(着重分析学校德育的正功效) 2、~ 3、“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 答:这一说法正确。符合“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价值观、态度、人格塑造等方面也应该重 视;教学要体现教书与育人并重。 3、“教,是为了不教。” 答:这一说法正确。符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 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当今,学会学习是适应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的需要。 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答: 这一说法是中国传统师道尊严的核心观念。它建立在人情常伦的基础之上。缺乏法律关系为基础的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发挥有所妨碍。应该建立相互尊重、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 韩老师就沈××同学丢钱的事来到了班上….第二天,丢失的钱 又回到了沈××同学那儿。….韩老师亲切地劝说她,并表扬了她的行为…… 试以“德育原则”的有关理论对韩老师的上述做法进行分析。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 循序渐进原则 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库及答案(精选)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库 及答案(精选) 1,布鲁纳的教学观(3.1)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学习动机的种类(4.1)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4,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 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7,学习迁移的种类(5.1) 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