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光薄片

岩石光薄片
岩石光薄片

岩石光薄片

在地质工作中通常要取一些岩矿鉴定样品,最常见到的有岩石光薄片。岩石光薄片是一个统称,它又可以分为岩石光片、岩石薄片。

岩石光薄片样的取样目的:

主要是利用所采岩石或矿石标本,通过矿物学、岩石学、矿相学等方法,结合的镜下观察,对矿石和围岩的矿物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和生成顺序、近矿围岩蚀变特征、次生变化等进行研究,为确定岩石或矿石的矿物种类、分析地质构造、推断矿床生成地质条件、了解矿石加工技术性能以及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等方面提供资料依据。

岩石光薄片样的主要任务:

1、对所采岩石、矿物、化石,作系统鉴定,统一定名,以便正确进行编录和填图。

2、系统研究岩石、矿石的物质成分、有用主元素的存在形式、矿石结构构造,正确确定岩石、矿物的名称,探讨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

3、根据矿石的鉴定和分析资料,确定矿石的分布,划分矿石工业类型。

岩石光与岩石薄片的区别: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分述如下:

岩石光片:侧重于对岩石中的金属矿物的观察研究,其主要是为了观察研究岩石中有用金属矿物主元素及伴生(共生)元素的赋存状态、自然类型、生成的先后顺序、共生还是伴生组合,以及金属矿物成分、含量、粒度、形态、结构构造及次生变化等特征。

岩石薄片:侧重于观察研究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份及其共生组合,研究矿物的变质、蚀变现象,确定岩石、矿物的名称,对比地层和岩石等。这里当然要包括岩石中主要矿物的赋存形态、晶形、粒度、含量、结构构造等特征。

岩石光薄片取样原则及方法:

所采集的样品应有充分的代表性。采集标本时要尽量采集新鲜的岩石,并做好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根据研究目的不同,采样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现将其主要的取样原则和方法简述如下:

1、岩石薄片样的采集:从勘查初期到勘探的各个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研究目的系统采集岩石标本。岩石标本的采集一般沿岩石性变化最大的方向进行。采集岩浆岩的标本要从岩体的接触带到中心系统采集,采集中应注意岩相的变化以及岩浆分异现象。对各种岩脉、析离体或残留体、同化混染带及围岩蚀变、代表性围岩也应采取标本;采集沉积岩、喷出岩的标本,应按层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采集,所采集的标本应代表不同相、不同层位、不同韵律的变化。如发现化石应小心凿取;采集变质岩的标本,要在含有分带标准矿物的各变质带内采取。

2、岩石光片样的采集:根据矿石自然类型、矿物组合、结构构造、蚀变特征进行采集。为例研究矿石的变化规律,应沿矿体的走向、厚度和倾斜三个方向,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剖面采集标本。应特别注意采集矿化地段的标本。在氧化带,要注意采集次生矿物以及不同部位不同氧化程度的矿石标本。

3、单矿物标本的采集:采取单矿物标本,是为了查明有工业意义的有用主元素及其伴生稀散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研究它们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和工业利用性能。有用元素主矿物和伴生矿物的标本在工业矿体内采取;用来划分成矿期、成矿阶段、的单矿物标本应在各期矿脉内采取。

常见造岩矿物的镜下鉴定

常见造岩矿物的薄片鉴定 造岩矿物按其色率可以分为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本章学习和鉴定的矿物主要有七大类。暗色矿物包括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和云母类;浅色矿物包括石英类、长石类、和碳酸盐类。学习重点是了解并掌握七大类矿物的一般特征和常见变种的鉴定特征。难点是相似矿物的区别。 一、橄榄石类 橄榄石化学通式:R2[SiO4],R=Mg,Fe,Ca,Mn等。 橄榄石分类:可分为三个系列。(1)镁橄榄石-铁橄榄石系列。(2)锰橄榄石-铁橄榄石系列。 (3)钙铁橄榄石-钙镁橄榄石系列。 橄榄石(贵橄榄石)主要光学特征:多为粒状、无色、正高突起、解理不发育、裂开发育,最高干涉色二级末到三级初,平行消光、二轴晶、(±)2V角近90°。 二、辉石类 辉石化学通式:R2[Si2O6],R=Mg、Fe、Al、Ca、Na等。 辉石分类:按其结晶特点可以分为两类。(1)斜方辉石亚族(紫苏辉石、顽火辉石等)(2)单斜辉石亚族(普通辉石、透辉石、霓辉石等)。 共同光学特征:多为短柱状、横截面多为四边形和八边形,可见两组近正交完全解理,纵切面长方形,多见一组完全解理,正高突起,横截面多对称消光,2V角中等。 辉石主要变种的光学特征: 紫苏辉石:具有弱多色性,平行消光,最高干涉色一级顶部,负光性。 单斜辉石:一般无色,斜消光(C∧Ng大于30°),最高干涉色二级初,一般正光性。 紫苏辉石和单斜辉石的主要区别:颜色、消光类型、干涉色级序、光性符号。

橄榄石和普通辉石的主要区别:形态、颜色、解理、消光类型、干涉色级序、2V。 三、角闪石类 角闪石分类:按其结晶特点可以分为两类。 斜方闪石类:直闪石、铝直闪石等。 单斜闪石类:普通角闪石、透闪石等。 角闪石共同特征:绝大多数角闪石属单斜晶系,形态多为沿c轴呈长柱状,针状或纤维状。横断面呈菱形或六边形,具有两组完全的斜交解理(54.5°- 56°),一般为正中突起。 普通角闪石:薄片中常具有较深的绿色、褐色或棕色等,碱性种属常带有蓝色调。正吸收性,斜消光(C∧Ng小于30°),二轴晶,一般为负光性,2V角比较大。 透闪石:与普通角闪石的区别主要在于其无色及消光角C∧Ng较小。 四、云母类 云母类型:黑云母、白云母、金云母。 共同特征: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平行消光,干涉色较高且鲜艳。 黑云母:棕褐色,红褐色,多色性明显,2V角特别小(假一轴晶)。 白云母:无色,闪突起明显,2V角30°- 50°左右。 金云母:浅褐-浅黄白色,弱多色性,闪突起比较明显,2V角0°-20°。注意产状。 五、长石类 长石类型:碱性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透长石)和斜长石。 共同特征:板状,无色,两组解理完全(夹角近90度),突起低(±),干涉色一级灰,二轴晶(+)。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一、矿物学知识 1、矿物的分类和命名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的原则与体系,按化合物类型及化学键性质将矿物分为 五大类,再根据阴历自己络离子的不同分类分为: (1)含氧盐类,包括:硅酸盐类(橄榄石、石榴石、十字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等)。碳酸盐类(方解石、白云石等),硫酸盐类(石膏、重晶石等),磷酸盐 类。 (2)氧化物和亲氧化物大类,氧化物(赤铁矿Fe2O3、石英、磁铁矿等),亲氧化物(褐铁矿)。 (3)卤化物类,氟化物(萤石),氯化物类(食盐)。 (4)硫化物类(方铅矿PbS、闪锌矿、黄铜矿CuFeS2、黄铁矿)。 (5)自然元素类(自然流、石墨吗)。 2、矿物的命名: (1)依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命名,如自然金。 (2)依据矿物的物理性质命名,如方解石、橄榄石。 (3)依据矿物的形态特点命名,如石榴石,十字石。 (4)依据矿物的两项突出特征命名,如方铅矿、黄铜矿。 3、常见造岩矿物的特点: (1)橄榄石:结构式:(Mg,Fe)[SiO4],单晶体柱状,橄榄绿色,随含铁的量而不同。晶体呈短柱状,常成粒状集合体。富镁的色浅,常带黄色色调,富铁的则色深,条痕无色,玻璃光泽,断 口油脂光泽,硬度7,不完全解理,常见贝壳状端口。橄榄石是组成上地幔的主要矿物,也是陨 石和月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它作为主要造岩矿物常见于基性和超基性火成岩中。 (2)普通辉石:单晶体为短柱状,横切面呈近正八边形,集合体为粒状。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6。有平行柱状的两组解理,交角为56。相对密度3.02-3.45,随着含Fe量增高而加大。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中等解理,是一种常见的造岩硅酸盐矿物,主要存在于火成岩和变质岩中,由硅氧分子链组成主要构架,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或正交晶系。 (3)普通角闪石,普通角闪石的晶体呈长柱状,横断面为近似菱形的六边体,晶体的集合体一般为粒状、针状或纤维状。颜色绿黑至黑色,有玻璃光泽。条痕白色略浅灰绿色,近乎不透明。两组柱面解理完全,交角为124°或56°。摩氏硬度5-6,比重3.1-3.4。 (4)斜长石:白色或灰白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两组解理夹角86度,相对密度2.61—2.76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 5)正长石,AlSi3O8],单晶呈短柱状或厚板状,有两种结晶习性:多呈粒状集合体。肉红色或浅红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两组解理夹角90度,相对密度2.57. 黑云颜色为黑色、深褐色,有时带浅红、浅绿或其它色调,透明至不透明。玻璃光泽,黑色则 呈半金属光泽。硬度2-3,比重3.02-3.1。解理:解理极完全,条痕:白色略带浅绿色(6)石英:SiO2, 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质地坚硬,外观常呈无色、白色、乳白色、灰白半透明状态,莫氏硬度为7,断面具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变动于 2.22~2.65之间。极不完全解理。条痕白色。 二、偏光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 1、原理:是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显微镜,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 射性物质进行研究鉴定。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各

岩石镜下鉴定指导书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章岩浆岩岩石学实验指导 一、岩浆岩薄片的镜下观察和描述 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描述和分析是常规的且是最重要的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岩石薄片的镜下观察和研究不仅可以更为准确地确定组成岩石的矿物组分和百分含量、粒度、次生变化等,而且可以提取更多的成因信息。岩石结构的重要内容——矿物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多为显微结构,多在显微镜下才能进行观察。尤其是具细粒结构、微粒结构、隐晶质结构的岩浆岩,在手标本上表现出的岩石学性质比较有限,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较准确的命名,必须进行镜下观察。 镜下观察和描述的内容主要是矿物成分及百分含量、显微结构、显微构造、次生变化等;在此基础上判断岩石中矿物的结晶顺序,并给出正确的定名。 首先在实验报告上写上实验名称、日期、姓名、班级及薄片号,若有对应的手标本,则把标本号记下,并对手标本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一)矿物成分的观察和描述: 岩石薄片中,常可见多种矿物成分,初学者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建议按如下顺序进行观察和描述: (1)根据矿物颗粒的大小,采用低倍物镜或中倍物镜,在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反复地对整个岩石薄片概略地浏览,大致判断岩石的结构类型并分出有几种矿物; (2)对矿物一种一种地详细观察其晶体光学特征,一般先看铁镁矿物,再看硅铝矿物、副矿物和次生矿物;或按照矿物含量多少的顺序来观察。 (3)估计百分含量。 描述时,对具等粒结构、连续不等粒结构的岩石薄片,按矿物含量多少及其在分类命名中的作用,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分别描述;斑状结构则分斑晶和基质描述。 描述内容主要是矿物在单偏光、正交偏光下的主要晶体光学性质,包括形态、颜色、多色性、突起等级、解理特征、包裹体类型、最高干涉色、消光性质、消光角、双晶类型等,同时也要描述矿物颗粒的一些结构特征,如自形程度、粒度大小、与其他矿物的关系等,再次为矿物的次生变化特征,如次生矿物类型、大小、分布方式等。 对矿物名称的确定,一般要求定到矿物“种”,连续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则要定到“亚种”。如有斜长石,则必须测其牌号,以确定其亚种名称。 注意: (1)在实际的描述过程中,不一定要把某矿物所有的光学性质都写出来,要抓住最能反映矿物性质地鉴定特征,简单而准确地描述出来。对包裹体、光性异常、不一致消光特

各种岩石图片及说明

泥岩(Mudstone) 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 一种层理或页理不明显的粘土岩[1]。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后生矿物(如绿帘石、绿泥石等)以及铁锰质和有机质。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常见类型有:①钙质泥岩。含适量碳酸钙,常见于大陆红色岩系和海洋、潟湖相的沉积岩层。②铁质泥岩。含较多的铁矿物,如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等,多见于红色岩层。③硅质泥岩。SiO2含量较高,不含或极少含铁质和碳酸盐质物,常与铁质岩、硅质岩、锰质岩相伴生。泥岩具吸水、粘结、耐火等性能,可用于制砖瓦、制陶等工业。 泥岩结构极细粒,肉眼无法辨认颗粒。其许多特征与页岩相同,可能含有化石,但层理不如页岩发育。

页岩(Shale) 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 粘土岩的一种。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 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 常见类型有: ①黑色页岩。含较多的有机质与细分散状的硫化铁,有机质含量达3—10%,外观与碳质页岩相似,其别在于黑色页岩不染手。 ②碳质页岩。含有大量已碳化的有机质,常见于煤系地层的顶底板。 ③油页岩。含一定数量干酪根(>10%),黑棕色,浅黄褐色等,层理发育,燃烧有沥青味。 ④硅质页岩。含有较多的玉髓、蛋白石等,SiO2含量在85%以上。 ⑤铁质页岩。含少量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多呈红色或灰绿色。在红层和煤系地层中较常见。 ⑥钙质页岩。含CaCO3,但不超过25%,否则过渡泥灰岩类。 此外,还有混入一定砂质成分者,称为砂质页岩。 页岩抵抗风化的能力弱,在地形上往往因侵蚀形成低山、谷地。 页岩不透水,在地下水分布中往往成为隔水层。 由页岩组成的河岸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范本册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编号:FS-DY-20621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篇一:沉积岩实验报告册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实验一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2学时) 一、实习要求 1.观察几种常见的沉积岩构造,并初步掌握分析及描述方法。2.认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碎屑岩结构,并学会分析及描述方法。二、实习内容 1.沉积岩的构造:观察层理、波痕、泥裂、晶体印模、槽模、结核、迭锥、 圆度、分选性、球度)及表面特征;胶结物及杂基的结晶程度及排列方式(对于显晶质);胶结类型(包括接触类型和支撑类型)。(2)泥质结构(粒度结构按粘土、 砂、粉砂的相对含量来划分;(3)粒屑结构(包括颗粒

种类及大小;胶结晶的结晶程度;泥晶基质(灰泥);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结晶(晶粒)结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晶粒间接触界线) 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 实验二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2学时) 一、实习要求 1.学会对陆源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学会正确的命名。2.镜下观察碎屑成分、胶结物成分及其特征。 二、实习内容 1.手标本观察:岩石的颜色;岩石的结构(重点描述碎屑颗粒的粒度、形状(圆度和球度)、分选性和表面特征);碎屑颗粒的成分及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特征及含量;杂基成分和含量;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可见到的构造特征;成岩后 2.镜下观察:重点观察成分(包括碎屑颗粒、杂基及胶结物成分);结构(包括颗粒大小(最大,最小,平均)、分选性、磨圆度、接触类型、支撑类型、胶结类型);微构造;

矿物岩石薄片镜下特征

矿物岩石薄片镜下特征 岩浆岩 1.(纯)橄榄岩 主要矿物橄榄岩 橄榄石自形—半自形粒状构造粒度0、5-2、5mm 多为1、5-2、2mm 正高突起糙面明显无色透明不规则裂纹解理不发育正高突起干涉色鲜艳二级黄平行消光含量75% 次要矿物普通辉石 普通辉石浅绿色不规则粒状短柱状她形半自形粒度1、2-2、2mm多色性不明显横断面上为对称消光纵切面上为斜消光聚片双晶正高突起二级黄含量 20% 副矿物尖晶石 尖晶石不规则粒状无色高—极高正突起糙面非常明显有不规则裂纹干涉色不明显全消光 磁铁矿黑色不透明正极高全消光 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 2.橄苏辉长岩 主要矿物基性斜长石普通辉石橄榄石 基性斜长石无色或因浑浊呈暗灰色粒状短柱状半自形粒度(1、6-2、1mm)X(1、8-3、5mm) 两组完全解理正低突起一级灰白可见聚片双晶卡—钠双晶含量% 普通辉石浅绿色不规则粒状短柱状她形半自形粒度1、2-2、2mm多色性不明显横断面上为对称消光纵切面上为斜消光聚片双晶正高突起二级黄含量% 橄榄石无色她形半自形粒度0、4-2、5mm多为1、6-22不完全解理不规则裂纹发育正高突起糙面明显干涉色三级蓝光性可正可副平行消光 副矿物尖晶石磁铁矿 尖晶石无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度0、5-2mm解理不明显正高突起糙面明显干涉色不明显简单双晶全消光含量% 磁铁矿黑色不透明正极高均质矿物 辉长结构或半自形粒状结构 3.玄武岩 主要矿物辉石基性斜长石 辉石无色半自形粒状正高突起两组完全解理粒度0、1-0、4mm干涉色二级黄含量20% 微斜长石无色不规则粒状负低突起有两组解理粒度0、05-0、2mm一级灰白格子双晶斜消光含量70% 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 橄榄石无色透明自形半自形粒状解理不发育突起粒度0、1-0、3mm 干涉色平行消光含量10% 斑状变晶结构微斜长石搭成骨架斑晶为橄榄石辉石基性斜长石 间粒间隐结构粒间被细小晶体玻璃质隐竟质填充

岩石光薄片

岩石光薄片 在地质工作中通常要取一些岩矿鉴定样品,最常见到的有岩石光薄片。岩石光薄片是一个统称,它又可以分为岩石光片、岩石薄片。 岩石光薄片样的取样目的: 主要是利用所采岩石或矿石标本,通过矿物学、岩石学、矿相学等方法,结合的镜下观察,对矿石和围岩的矿物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和生成顺序、近矿围岩蚀变特征、次生变化等进行研究,为确定岩石或矿石的矿物种类、分析地质构造、推断矿床生成地质条件、了解矿石加工技术性能以及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等方面提供资料依据。 岩石光薄片样的主要任务: 1、对所采岩石、矿物、化石,作系统鉴定,统一定名,以便正确进行编录和填图。 2、系统研究岩石、矿石的物质成分、有用主元素的存在形式、矿石结构构造,正确确定岩石、矿物的名称,探讨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 3、根据矿石的鉴定和分析资料,确定矿石的分布,划分矿石工业类型。 岩石光与岩石薄片的区别: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分述如下: 岩石光片:侧重于对岩石中的金属矿物的观察研究,其主要是为了观察研究岩石中有用金属矿物主元素及伴生(共生)元素的赋存状态、自然类型、生成的先后顺序、共生还是伴生组合,以及金属矿物成分、含量、粒度、形态、结构构造及次生变化等特征。 岩石薄片:侧重于观察研究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份及其共生组合,研究矿物的变质、蚀变现象,确定岩石、矿物的名称,对比地层和岩石等。这里当然要包括岩石中主要矿物的赋存形态、晶形、粒度、含量、结构构造等特征。 岩石光薄片取样原则及方法: 所采集的样品应有充分的代表性。采集标本时要尽量采集新鲜的岩石,并做好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根据研究目的不同,采样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现将其主要的取样原则和方法简述如下:

标准岩石图集、说明及排版 2

成分 辉长岩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普通辉石、透辉石、紫苏辉石等)和富钙斜长石,两者含量近于相等。次要矿物为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正长石和铁的氧化物等。按浅色矿物斜长石和深色矿物辉石、橄榄石三者的相对百分含量,分为浅色辉长岩(色率10~35)、辉长岩(色率35~60)和深色辉长岩(色率65~90)。按次要矿物的种属可进一步命名为橄榄辉长岩、角闪辉长岩、正长石辉长岩、石英辉长岩和铁辉长岩(富含钛铁矿、磁铁矿)。辉长岩的化学成分与玄武岩类相同,但后者主要是玻璃质。辉长岩具辉长结构、次辉绿结构、反应边结构和出溶结构。辉长岩通常为块状构造,部分辉长岩具层状构造,反映了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矿物成分或粒度的韵律性变化,层状辉长岩多见于层状基性杂岩及蛇绿岩套堆积杂岩中。 产生环境 辉长岩产于各种构造环境,常构成大小不等的岩盆、岩盖、岩床状侵入体,与成分相近的浅成辉绿岩岩墙、岩床紧密伴生。与辉长岩有关的主要矿产有铜、镍、钒、钛、铁等。辉长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月球上的辉长岩贫碱,含富钙斜长石(An80~90)和含钛铁矿(约10~18%)以及少量外来矿物,如陨硫铁、金属铁等。因此,月球上的辉长石以贫SiO2,富CaO、TiO2、FeO为特征,在贫水及CO2的环境中形成,缺失热液蚀变。

角闪辉长岩

辉绿岩 辉绿岩(diabase):辉绿岩(又名福建青、大湖青、青石),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浅成岩。显晶质,细-中粒,暗灰-灰黑色,常具辉绿结构或次辉绿结构。深灰、灰黑色。主要由辉石和基性长石(与辉长岩成分相当的浅成岩类)组成,含少量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等。基性斜长石常蚀变为钠长石、黝帘石、绿帘石和高岭石;辉石常蚀变为绿泥石、角闪石和碳酸盐类矿物。因绿泥石的颜色而整体常呈灰绿色。辉绿岩跟辉长岩的成分差不多,但它形成得比较浅,不像辉长岩那样深,所以粒度较小,又不像玄武岩那样喷出地表而以玻璃质为主。按次要矿物的不同,可分为橄榄辉绿岩、石英辉绿岩,含沸石、正长石等的,称碱性辉绿岩等。 产状 一般认为,辉绿岩为深源玄武质岩浆向地壳浅部侵入结晶形成,常呈岩脉、岩墙、岩床或充填于玄武岩火山口中,呈岩株状产出。但辉绿岩也常常在造山带单独出现。 用途 辉绿岩是上等建筑材料,可做建筑石材或工艺石料,是铸石原料。质地均匀、无裂纹者可做石材原料,细粒者尤佳。如贵州的“罗甸绿”、浙江临海的“孔雀绿”、河南的“五龙青”、“菊花青”均属此类。

岩石薄片鉴定表

野外名称产地 野外编号采样位置 室内编号 Ys-13-hc-7产状 肉眼观察(手标本描述):手标本照片(一张): 镜下观察(结构、矿物成分): 岩石结构构造: 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 主要矿物结构、含量: 石英:他形粒状结构,粒径0.05-0.1mm,含量50%,部分颗粒较大。 云母:纤维状,透射正交下颜色多样,含量35% 次要矿物结构、含量: 金属矿物种类及含量: 赤铁矿:他形粒状,反射单偏光下为灰白色,反射正交下内反射色为砖红色,粒径0.05-0.2mm,含量10%, 褐铁矿:他形粒状,含量5%,反射单偏镜下为红色,内反射色也为砖红色,在赤铁矿内部出现,可能是赤铁矿蚀变生成的。 副矿物: 次生矿物镜下照片 (4张以上:包括薄片整体一张*5倍镜、金属矿物一张、非金属矿物一张、特殊现象一张):

成矿阶段(脉体):由矿片分析可知,先变质作用形成千枚岩,后期再由含赤铁矿和褐铁矿的石英脉充填,赤铁矿和褐铁矿主要在石英脉中,尤其是在靠近与千枚岩接触面上较为集中,同时在千枚岩一侧也有少量的赤铁矿。 鉴定名称硅化千枚岩 鉴定人王久懿 鉴定日期

野外名称产地 野外编号采样位置 室内编号 Ys-13-nsw-8产状 肉眼观察(手标本描述):手标本照片(一张): 镜下观察(结构、矿物成分): 岩石结构构造: 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结构、含量: 石英:粒状,0.05-0.4mm,含量50%,部分石英颗粒较大,成似斑状结构。而且又有石英脉的侵入。脉宽约0.1mm。 绢云母:纤维状,0.05-0.4mm,含量35%,正交下颜色鲜艳,其使大部分长石绢云母化,次要矿物结构、含量: 金属矿物种类及含量: 褐铁矿:他形粒状,粒径0.005-0.04mm含量10%,反射色砖红色,内反射色也为砖红色,其主要蚀变了黄铁矿。 黄铁矿:他形粒状,粒径0.005-0.02mm,反射色淡黄色,含量5%,其大部分被褐铁矿蚀变。镜下照片 (4张以上:包括薄片整体一张*5倍镜、金属矿物一张、非金属矿物一张、特殊现象一张):

实验(包含岩石薄片结构各种照片)

岩浆岩实验一 岩浆岩结构的概念; 根据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相互关系划分的主要结构类型; 典型结构的形成条件分析;构造的概念;主要构造类型。 ●1、认识岩浆岩常见结构、构造特征;了解主要组的形成条件。 ●2、了解岩浆岩组构观察描述内容、描述方法。 ● 1、从相关薄片中观察以下结构类型:粒状镶嵌结构、辉长结构、反应边结构、粗玄结构、拉斑玄武结构、环带结构、蠕虫结构、斑状结构、熔蚀结构、暗化边结构、基质的安山结构 ● 2、从相关标本中观察以下结构、构造类型:斑状结构、基质玻质结构、似斑状结构、文象结构、块状构造、粗粒花岗结构、条带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线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杏仁构造

岩浆岩实验二和三 预习内容: 超基性岩类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实习要求: ●1、掌握岩浆岩手标本、薄片的观察内容、鉴定分析方法、描述记录一般格式

● 2、掌握超基性岩类的鉴别特征及定量分类命名标准 ●3、掌握橄榄石类、辉石类矿物的鉴定特征及超基性岩主要组构,如粒状镶嵌结构、网环结构、条带状构造等 ●4、认识透闪石、蛇纹石等次生矿物 实习内容: ●1、对照参考材料,详细观察A11-001手标本及薄片。学习岩浆岩观察鉴定的内容和方法,熟悉一般描述记录格式。 ●2、鉴定A11-018,并交鉴定报告。 ●3、观察下列岩石:条带状橄榄岩、透闪石化异剥橄辉岩、角闪辉石岩、含镍黄铁矿纯橄岩、含长斜辉角闪橄榄岩、蛇纹岩、条带状铬铁矿

岩浆岩实验四和五 预习内容: 基性岩类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实习要求: ● 1、掌握基性岩类的主要鉴别特征及分类命名标准。 ●2、熟练掌握橄榄石类、辉石类、斜长石类矿物的鉴定特征、成分牌号测定方法。掌握基性岩类常见的特征结构,如辉长结构、粗玄结构、拉斑玄武结构、反应边结构以及气孔杏仁构造等。 ● 3、学习矿物结晶顺序的确定方法和岩石形成过程的分析方法。 实习内容: ● 1、详细鉴定A21-001及A23-003手标本及薄片。并交鉴定报告。

各种岩石图片及说明

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 一种层理或页理不明显的粘土岩[1]。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后生矿物(如绿帘石、绿泥石等)以及铁锰质和有机质。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常见类型有:①钙质泥岩。含适量碳酸钙,常见于大陆红色岩系和海洋、潟湖相的沉积岩层。②铁质泥岩。含较多的铁矿物,如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等,多见于红色岩层。③硅质泥岩。SiO2含量较高,不含或极少含铁质和碳酸盐质物,常与铁质岩、硅质岩、锰质岩相伴生。泥岩具吸水、粘结、耐火等性能,可用于制砖瓦、制陶等工业。 泥岩结构极细粒,肉眼无法辨认颗粒。其许多特征与页岩相同,可能含有化石,但层理不如页岩发育。 页岩(Shale) 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 粘土岩的一种。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 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 常见类型有: ①黑色页岩。含较多的有机质与细分散状的硫化铁,有机质含量达3—10%,外观与碳质页岩相似,其别在于黑色页岩不染手。 ②碳质页岩。含有大量已碳化的有机质,常见于煤系地层的顶底板。 ③油页岩。含一定数量干酪根(>10%),黑棕色,浅黄褐色等,层理发育,燃烧有沥青味。 ④硅质页岩。含有较多的玉髓、蛋白石等,SiO2含量在85%以上。 ⑤铁质页岩。含少量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多呈红色或灰绿色。在红层和煤系地层中较常见。 ⑥钙质页岩。含CaCO3,但不超过25%,否则过渡泥灰岩类。 此外,还有混入一定砂质成分者,称为砂质页岩。 页岩抵抗风化的能力弱,在地形上往往因侵蚀形成低山、谷地。 页岩不透水,在地下水分布中往往成为隔水层。 由页岩组成的河岸 铁质页岩

薄片鉴定

送样编号:B0710-1 野外名称:正长花岗岩 镜下观察:它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 岩石主要由粒径为0.5-3mm大小的它形粒状钾长石(具高岭土化)、斜长石、石英、少量绿泥石化黑云母、榍石、磷灰石、金属矿物等组成。大部分长石、石英彼此镶嵌,少部分斜长石、石英包含于钾长石中,构成包含结构,局部可见钾长石沿斜长石边缘进行交代(交代残余结构清楚可见)。黑云母、榍石、金属矿物等零星分布于长石、石英粒间。 矿物含量: 钾长石70%+ 斜长石5-7% 石英20%+ 黑云母<1% 榍石<1% 金属矿物<1% 定名:碱性长石花岗岩 送样编号:B0711-1 野外名称:黑色板岩 镜下观察:变余砂质泥质结构,板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变余铁泥质和粒径为0.02-0.1mm大小的变余砂状石英、泥质岩屑、少量褐铁矿等组成,大部分铁泥质已重结晶成显微鳞片状绢云母、高岭石等粘土矿物,石英等砂状颗粒呈压扁拉长状与铁泥质相间呈条纹,定向排列构成板劈理,局部可见沿板劈理产生的显微褶皱。 矿物含量: 铁泥质60%+ 砂状石英 泥质岩屑 褐铁矿少 定名:黑色砂质泥质板岩 送样编号:B0711-2 野外名称:晶屑玻屑凝灰熔岩 镜下观察:岩屑晶屑凝灰结构。 岩石主要由粒径为0.1-0.9mm大小的晶屑、岩屑、少量玻屑和火山灰、铁泥质等组成,晶屑主要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呈尖棱角状,部分被熔蚀成港湾状、浑圆状等。岩屑主要为凝灰岩岩屑(由重结晶的火山灰和少量长石、石英晶屑等组成),其分布不均匀,玻屑呈不规则状,已去玻化重结晶。火山灰普遍已重结晶,铁泥质不均匀的混杂于火山灰中。 矿物含量: 晶屑25%+ 岩屑15-20% 玻屑少 火山灰50%+ 铁泥质3-5%

岩石鉴定

变质岩 5 123-4 手标本: 岩石呈银白色,片状构造 主要矿物:石英:油脂光泽,粒状,含量约为60%。 白云母:片状,珍珠光泽,粒径0.3~1cm,含量约为30%。 绿泥石;粒状,含量约为10%,粒径0.1~0.2cm。 初步定名银白色白云母石英片岩 镜下: 主要矿物:石英,粒径02~0.8mm,含量约65%。 白云母,片状连续分布.,含量约25%。 绿泥石,粒径0.25~0.4mm,含量约10% 。 特征矿物:白云母:片状解理机完全单片光下无色或颜色很浅,干涉色Ⅱ级顶到Ⅲ级平行消光.。 绿泥石:单偏光镜下呈放射状、鳞片状、隐晶状绿至黄绿弱多色性,正低至正中突起.干涉色为Ⅱ级灰常有蓝紫或锈褐色异常干涉色,平行消光. 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绿泥石为白云母二期变质产物。 构造:片状构造。 定名:含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片岩 定名原则:特征变质矿物+片状或柱状矿物+片岩 片状构造:云母,闪石等片、柱状矿物和部分粒状矿物组成,他们平行排列所构成的面称为片理面.片理面可以较平直也可以形成波状弯曲,镜下所见均为洁净程度较好的片、柱状矿物的定向排列. 鳞片粒状变晶结构:镜下变晶矿物以粒状矿物(石英,长石,方解石)为主,鳞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滑石)次之的变晶矿物. 片岩:片状矿物、柱状矿物和粒状矿物组成,又是也含石榴石、十字石、电气石、帘石类以及碳酸盐矿物,有明显的片理构造,片状或柱状矿物至少>30%,粒状矿物中常以石英为主,可含一定数量长石,长石量<25%.岩石表现为显晶质的均粒鳞片变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变晶粒度常大于0.1mm,以致在手标本上也不难鉴别出主要矿物,这就可与千枚岩相区别. c4-04 手标本:岩石呈灰白色,千枚状构造,斑状结构变斑晶为硬绿泥石含量20%. 基质含量为80%。 初步定名:灰白色硬绿泥石千枚岩 镜下: 总体呈斑状结构.其中变斑晶呈蒿束状结构,基质呈鳞片变晶结构 变斑晶为硬绿泥石:束状鳞片状集合体,单偏光下多色性强,浅黄至金黄至褐色,正中突起干涉色为,二级蓝到高级白,平行消光.含量为20% 基质主要为绢云母,同时含少量石英,总体含量为75% 铁质:含量为5%. 定名:硬绿泥石千枚岩

岩石矿物的分类及鉴别特征

岩石矿物的分类及鉴别特征 概述:岩石(rock)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者岩屑组成的集合体。按照岩石的成因,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沉积岩:是由各种外力地质作力形成的沉积物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按成因又可分为四大类: 表2-1 沉积岩分类简表 砾状结构>2mm、砂状结构2~0.05mm、粉砂状结构0.05~0.005mm 、粒径>100mm 粒径2~100mm 粒径65%强烈过饱和游离石英>20% 造岩元素含量的变化:Fe Mg Cu → Fe Mg Cu Al → Fe Ca Al Na → Ca Na K Al + SiO2 岩石颜色的变化:深(绿黑)→暗(绿灰)→中色(灰色)→浅色(肉红、灰白)。 矿物组合变化、橄榄石、辉石(无石英)辉石、富钙斜长石、角闪石(基本无石英) 钙钠中等的斜长石、角闪石(少石英、黑云母) 富钠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大量出现。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是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等)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副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的分布及产状 岩石类型主要分布位置重量百分比地表分布面积产出状态陆地海洋

沉积岩地表或近地表 5% 75% 少量层状 岩浆岩地下深处 89% 25% 占大多数块状或脉状 变质岩构造运动剧烈地带或岩体周围 6% 几乎没有介于二者之间 第一节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 目的:1、学会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 2、加深对地壳的物质组成的认识。 一、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形态有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之分。 (一)单体形态 由于矿物具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具一定外形的几何多面体,称为晶体(crystal)。完好晶体的自然表面称晶面(crystal face),它相当于结晶格架上质点较密集或联结力较强的网面。晶体的形态称为晶形(crystal form)。各种矿物都有其独特的晶形,它是鉴别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尽管矿物的晶形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矿物单体晶形可分为三种类型:一向延长型呈柱状或针状,如石英、辉锑矿、角闪石等; 二向延长型呈片状或板状,如石膏和云母等; 三向等长型呈粒状,如黄铁矿等。 矿物的晶体大小与生长环境有关,在适宜条件下某些晶体可生长成巨大的个体,例如,曾发现巨大的白云母晶体,其晶面可达7m2,但有些矿物的晶体极小,如高岭石的晶体仅为10~n×10μm,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同一种岩石中不同矿物的结晶顺序也有先后,先结晶的矿物晶形较完好,后结晶的则受先结晶的矿物限制,常形成扇形不甚规则的“他形”晶。 (二)集合体形态

矿物、岩石薄片鉴定实习报告材料

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培养同学们的野外鉴定能力。使学生们增强感性认识并掌握辨别矿物、岩石的基本能力与方法、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各类矿物的基本特征 掌握各类岩石的基本特征 学会观察与描述矿物、岩石的基本方法 学会对各类岩石正确命名、熟悉命名原则 利用岩石学特征来恢复形成条件与换环境。 第一章矿物 一、手标本上观察矿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矿物的形态 (1)矿物单体形态 一向伸长型——呈针状、柱状晶形 二向延长型——呈片状、板状晶形 三向等长型——呈粒状或等轴状晶形 (2)矿物集合体形态 一向伸长型——晶簇状、纤维状、放射状、束状、毛发状、柱状 二向延长型——片状、鳞片状、板状 三向等长形——粒状 2、矿物的物理性质 (1)颜色:是矿物吸收可见光后所呈现的色调。 (2)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3)光泽:矿物表面反射光波的能力。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树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等。 (4)透明度:指矿物可以透过可见光的程度。

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5)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摩氏硬度计: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指甲 2.5 铜针 3 钢针 5.5 玻璃5-5.5 在野外工作及室实习中,常用小刀(硬度5.5)、指甲(硬度2.5)代替硬度计,将硬度大致分为三级:低(小于2.5)中等(2.5-5.5)高(大于5.5) (6)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 解理可分为五级: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 (7)断口:矿物受敲击后沿任意方向裂开成凹凸不平的断面。 二、常见矿物鉴定特征 1.萤石(Fluorite)又称氟石CaF2 【晶体结构】等轴晶系; 【形态】晶体常呈立方体,其次为八面体,少数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呈晶粒状、块状、球粒状,偶尔见土状块体。 【物理性质】颜色多样,有无色、白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紫黑色及黑色,加热时,可退色;玻璃光泽。解理完全。硬度4。 2.石榴石(Garnet) 【晶体结构】等轴晶系。 【形态】常呈完好晶形,菱形十二面体晶面上常有平行四边形长对角线的聚形纹。集合体常为致密粒状或致密块状。 【物理性质】颜色多样;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无解理,硬度6.5~7.5(小刀刻不动)。 3.石英(Quartz)SiO2 【晶体结构】三方晶系, : 【形态】常见完好晶形,呈六方柱和菱面体等单形所成之聚形。柱面上常具横纹。有时还出现三方双锥和三方偏方面体。 【物理性质】颜色多种多样,常为无色、乳白色、灰色。因含各种杂质,颜色各异,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硬度为7。 4.方解石(Calcite) Ca[CO3] 【晶体结构】三方晶系; 【形态】方解石的集合体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由片状(板状)或

矿物岩石薄片镜下特征教学文案

矿物岩石薄片镜下特 征

矿物岩石薄片镜下特征 岩浆岩 1.(纯)橄榄岩 主要矿物橄榄岩 橄榄石自形—半自形粒状构造粒度0.5-2.5mm 多为1.5-2.2mm 正高突起糙面明显无色透明不规则裂纹解理不发育正高突起干涉色鲜艳二级黄平行消光含量75% 次要矿物普通辉石 普通辉石浅绿色不规则粒状短柱状他形半自形粒度1.2-2.2mm多色性不明显横断面上为对称消光纵切面上为斜消光聚片双晶正高突起二级黄含量 20% 副矿物尖晶石 尖晶石不规则粒状无色高—极高正突起糙面非常明显有不规则裂纹干涉色不明显全消光 磁铁矿黑色不透明正极高全消光 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 2.橄苏辉长岩 主要矿物基性斜长石普通辉石橄榄石 基性斜长石无色或因浑浊呈暗灰色粒状短柱状半自形粒度(1.6-2.1mm)X (1.8-3.5mm)两组完全解理正低突起一级灰白可见聚片双晶卡—钠双 晶含量%

普通辉石浅绿色不规则粒状短柱状他形半自形粒度1.2-2.2mm多色性不明显横断面上为对称消光纵切面上为斜消光聚片双晶正高突起二级黄含量% 橄榄石无色他形半自形粒度0.4-2.5mm多为1.6-22不完全解理不规则裂纹发育正高突起糙面明显干涉色三级蓝光性可正可副平行消光 副矿物尖晶石磁铁矿 尖晶石无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度0.5-2mm解理不明显正高突起糙面明显干涉色不明显简单双晶全消光含量% 磁铁矿黑色不透明正极高均质矿物 辉长结构或半自形粒状结构 3.玄武岩 主要矿物辉石基性斜长石 辉石无色半自形粒状正高突起两组完全解理粒度0.1-0.4mm干涉色二级黄含量20% 微斜长石无色不规则粒状负低突起有两组解理粒度0.05-0.2mm一级灰白格子双晶斜消光含量70% 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 橄榄石无色透明自形半自形粒状解理不发育突起粒度0.1-0.3mm 干涉 色平行消光含量10% 斑状变晶结构微斜长石搭成骨架斑晶为橄榄石辉石基性斜长石 间粒间隐结构粒间被细小晶体玻璃质隐竟质填充 斑状结构

常见矿物肉眼鉴定特征

、常见矿物肉眼鉴定特征 1.自然铜:多呈不规则的树枝状集合体。颜色和条痕均为铜红色。金属光泽。 。硬度+ ’ ( #。具延展性。导电性能良好形成锯齿状断口。相对密度$ ’ ( $ ’ * 于各种地质过程中的还原条件下。多产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内,与赤铜矿、孔雀石共生为铜矿石的有用 2. 自然金:通常为分散颗粒状或不规则树枝状集合体。颜色和条痕为金黄色。 。具延展性。不易氧化。热和电的良导- !$ ’ #。纯金相对密度为!* ’ # 相对密度!( ’  体主要形成于热液矿床,也常出现于砂矿中。与石英、黄铁矿、毒砂、闪锌矿等伴 生为金矿石的重要有用矿物,主要用于装饰、货币和工业技术! 3. 辉铜矿:一般为致密细粒状块体或烟灰状。颜色铅灰,条痕暗灰色。相对密度 。硬度+ #。略具延展性。具有导电性。溶于硝酸,溶液呈绿色。矿物小块加( ’ ( ( ’ $ 234#后烧时,颜色呈鲜绿色,加2%5 烧时,颜色呈天蓝色(即铜的颜色反应主要形成于含铜硫化物矿床的次生富集带,亦可形成于内生过程中。常与斑铜矿、黄铁矿、赤 铜矿等伴生为组成铜矿石的重要有用矿物 4. 方铅矿:晶体呈立方体、八面体,通常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颜色铅灰,条痕灰黑色。强金属光泽。完全的立方体解理。相对密度$ % & ’$ % (,硬度’ *。性脆形成于气液或火山矿床。与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共生为组成铅矿石的重要有用矿 物 5.闪锌矿:通常为粒状或致密块状的集合体。颜色由浅褐、棕褐至黑色。条痕 为白—褐色,树脂—金刚光泽。相对密度*%- ’ &。硬度* ’ &形成于气液或火山矿床。与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共生为组成锌矿石的 重要有用矿物!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80303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篇一:沉积岩实验报告册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实验一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2学时) 一、实习要求 1.观察几种常见的沉积岩构造,并初步掌握分析及描述方法。2.认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碎屑岩结构,并学会分析及描述方法。二、实习内容1.沉积岩的构造:观察层理、波痕、泥裂、晶

体印模、槽模、结核、迭锥、 圆度、分选性、球度)及表面特征;胶结物及杂基的结晶程度及排列方式(对于显晶质);胶结类型(包括接触类型和支撑类型)。(2)泥质结构(粒度结构按粘土、 砂、粉砂的相对含量来划分;(3)粒屑结构(包括颗粒种类及大小;胶结晶的结晶程度;泥晶基质(灰泥);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结晶(晶粒)结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晶粒间接触界线)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 实验二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2学时) 一、实习要求 1.学会对陆源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学会正确的命名。2.镜下观察碎屑成分、胶结物成分

造岩矿物的镜下特征

(一)造岩矿物的镜下特征 1、石英(Quartz) No=(α),(β);Ne=(α),(β);(+)No-Ne=(α),(β) [结晶特点] 架状结构,高温变体β-石英为六方晶系,低温变体α-石英为三方晶系,在常压下两者转变温度为573℃。 [光学性质] 颜色:无色、灰褐到黑、紫、绿、粉红色等;薄片中无色透明。颜色同含有某些杂质有关。 突起:折射率略高于树胶,低正突起。 解理:无。有时有裂纹。 干涉色:最高干涉色为Ⅰ级黄白色,一般为Ⅰ级灰白色。 消光性质:柱状轮廓者为平行消光;因应力作用常见不同类型的波状消光。 双晶:薄片中不见双晶或极少见双晶。 延性符号:柱状晶体为正延性。 光性异常:有时因应力作用成为二轴晶,(+)2V=8°-12°或可达20°,甚至40°。 在应力作用下,石英可因压溶出现砂钟构造、“应力双晶”、不同类型的变形纹等。最近有人研究了花岗质构造岩中石英的液态包体同构造变形的关系指出:石英中许多液态包体弥合着因晚期脆性裂隙,大多数小包体同变形带的界限联系在一起,并沿此带的界限集中。 [鉴定特征] 低正突起,无解理,表面光滑,无色透明,无风化产物,Ⅰ级灰白干涉色和一轴正晶是其鉴定特征。 [产状及其他] 石英是地壳中仅次于长石的分布很广的矿物。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常见组分。2、方解石(Calcite) No=-;Ne=-;(-)No-Ne=- [化学组成] 几乎是纯CaCO3,但可含有少量Mn、Fe、Mg及少量的Pb、Zn、Sr、Ba、Re、Co等。 [结晶特点] 不规则的等轴粒状,或具有菱形的晶体,或偏三角面体和菱面体的聚形、柱面与偏三角面体及菱面体的聚形,有时也呈鲕状、钟乳状、土状、球粒状、放射状集合体。在薄片中很少见到方解石的自形晶,多成粒状产出。 [光学性质] 颜色:无色或白色,但因杂质可有灰、黄、浅红色、绿蓝色:如为深玫瑰红色系含Mn(5%±) ,浅绿色系

砂岩薄片鉴定技术6——石英、长石

砂岩薄片鉴定技术6——石英、长石 前面五部分都是搞岩矿必须要了解的显微镜下的基本技能。一开始接触,可能都会觉得很难,但当你看过一段时间的岩石薄片,或者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不认识的矿物,曾试着想通过查阅《光性矿物学》等工具书自己鉴定过新矿物的人,就会觉得其实并不难! 前面已经介绍了砂岩鉴定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其有关内容的涵义,下面我们便可以开始试着去鉴定砂岩薄片了。砂岩是陆源碎屑岩的一种,是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一类沉积岩。因此,在学习砂岩薄片鉴定的时候,首先学会认识碎屑组分,要能够分辨是陆源碎屑还是填隙物。 砂岩中的陆源组分主要包括石英类(包括单晶石英和燧石)、长石类、岩石碎屑(包括火成岩屑、变质岩屑及沉积岩屑)及其他组分(如云母、绿泥石、蚀变碎屑、盆屑、重砂、生物碎屑等等);填隙物主要由陆源杂基和胶结物组成,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组分,如沥青质等。 从理论上讲,母岩中的全部矿物均可能以碎屑的形式出现在砂岩中,但由于各种矿物抗风化的能力相差悬殊,常在碎屑岩中出现的矿物约20余种。按矿物的比重常将碎屑岩中的矿物碎屑分为轻矿物(比重小于2.86)和重矿物(比重大于2.86),重矿物多是母岩中抗风化能力强的副矿物和暗色矿物,在薄片中含量很少(常小于1%),只有在重砂中才能大量出现。轻矿物中以石英、长石及岩石碎屑为主,另有部分云母、绿泥石等片状矿物。 在学习砂岩薄片鉴定认识陆源碎屑组分时,首先从认识石英、长石开始的;其次开始逐步认识各类岩石碎屑、其他组分(如云母、绿泥石、蚀变碎屑、盆屑、炭屑、化石碎屑、重砂等)、填隙物组分(包括陆源杂基、粘土矿物、碳酸盐类、硫酸盐类、硅质、长石加大、沸石类、铁矿、凝灰质等)、空间类型;然后学会对砂岩结构构造的观察、描述以及对各类成岩现象的观察;学会应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这些组分进行准确的定量统计;最终对砂岩进行岩石定名。这样,一块砂岩薄片的鉴定工作就算完成了。 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石英类和长石类的碎屑组分。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之前的博文“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 1、石英类包括石英和燧石 石英:在薄片中无色、透明,表面光滑,常无风化产物,极少数情况下能被钠长石、磁铁矿、黄铁矿等代替,无解理,无双晶,含包裹体多时表面较混浊,常呈他形粒状,低的正突起,最高干涉色为一级黄白,柱状轮廓具平行消光,正延性,受应力作用常出现波状消光,一轴晶正光性,有时可出现光性异常,变为二轴晶,(+)2V=8°-12°。鉴别特征:根据石英低的正突起、不易风化、无解理、无双晶、表面光滑、一级黄白干涉色和一轴晶正光性,不难与长石、霞石区别。在有些情况下钠长石呈糖粒状,无色透明,见不到双晶和解理,很易误认为石英,此时可根据突起和轴性加以区分。 燧石:是隐晶质二氧化硅,是石英的纤维状变体,常呈隐晶质或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出现,也常呈球粒状、花朵状充填于空穴中。无解理。薄片中一般无色,由于含铁和不定量的水常被氧化铁染而成浅黄或浅褐色,极个别情况可呈淡青色。低的负突起,折射率随水的含量增高而减少,当不含水时,其折射率接近石英,为正低突起。一级灰白干涉色。平行消光,少见的水玉髓为斜消光,消光角20°±。延性可正可负,正延性者称正玉髓。一轴晶正光性,可见异常的二轴晶2V=0°-25°。但由于玉髓多为隐晶质或纤维状,很少能看到干涉图。鉴别特征:以呈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为其特征。玉髓与纤维状沸石的区别是沸石的折光率较小,此外,如在蛋白石中见到纤维状集合体,往往是玉髓而不是沸石。与正玉髓的区别是,玉髓为负延性。在正交偏光下,加入石膏试板,有时可见玉髓的同方向纤维的干涉色有的变蓝,有的变黄,表明该纤维集合体既有玉髓又有正玉髓。与水玉髓的区别是后者为斜消光,消光角20°±。 2、长石类:长石类矿物属单斜或三斜晶系,晶形呈板状或柱状,具有两组完全解理,常见双晶类型繁多,具有重要鉴定意义。薄片中无色、浅褐或浅灰色;低的负或正突起;干涉色一级灰、白至黄白,二轴晶,除斜长石中的拉长石外,大部分为负光性。 透长石:薄片中呈条状或略呈方形,常见自形晶,具解理和发育的裂纹。无色透明,具低的负突起,干涉色一级灰白,二轴晶负光性,光轴角小至中等,有时干涉图很像一轴晶。卡斯巴双晶较常见,但不见聚片双晶。一般不蚀变,表面干净偶见高岭石化或绢云母化。与石英较相似,可凭透长石的双晶、解理、裂理、低的负突起及二轴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