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解决方案 - 华为解决方案

车联网解决方案 - 华为解决方案
车联网解决方案 - 华为解决方案

车联网解决方案

早期的功能型车联网,无法满足车企在全球不同区域的用户使用场景和个性化出行服务的需求,以至于造成客户续约率低、建设/运营成本高、装配率低下等问题。最典型的问题为:没有统一平台,不同车型接入不同的业务平台,割裂的烟囱式系统,维护复杂,管理成本高;平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高并发、高频率接入需求,20万车辆就已经出现严重性能瓶颈;系统已经运行了多年,系统老旧,难以叠加新的业务,扩展困难。

同时,在新能源车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企业对汽车制造及无人驾驶技术的探索,大众对共享经济的接受度以及国家监管政策颁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汽车行业开始制定新四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自动化)的战略,并通过实现自身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与多样化市场需求接轨。

车企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一大关键是构建一个生态型数字云平台,通过平台聚合生态开发者、行业应用合作伙伴,在全球市场环境下满足跨国销售其产品和服务,共同向车主及车辆使用者提供个性化出行服务需求,并满足当地政府强制性监管的要求。

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

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主要基于OceanConnect 物联网平台,并依托华为全球公有云、或者和运营商的合营云,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OceanConnect 物联网平台的定位是:帮助车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车内的信息以安全、可靠、高效的方式传递到云端,形成以车为核心的数字化资产,再开放给丰富的上层应用,同时具备C-V2X/AI等未来演进能力。

解决方案亮点

面向上层应用(车联网应用平台和第三方应用),提供丰富的业务使能套件,比如出行服务、保养服务、车队管理、分时租赁、UBI等;面向未来,提供预测性维护,ADAS 分析、AI(比如个人助理)、车路网协同服务、故障定界等能力的支持。

提供丰富的开发API,帮助应用开发者降低开发成本,满足业务灵活定制及个性化,实现新业务快速上线;提供全球一体化的车辆接入和管理能力,比如车辆的安全接入和鉴权、双方通信的双向证书加密、设备管理、远程控制、FOTA/SOTA等能力;支持千万级别的终端接入,200万消息并发处理;通道端到端加密,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车厂通过控制基础平台来掌握核心技术资产和数据资产;同时,提供IoT大数据分析能力,将应用数据的价值最大化,包括车辆运行状况、位置追踪和驾驶行为分析等等。

成功案例

和一汽启明的成功合作:华为基于OceanConnect 物联网平台,为一汽提供统一的车联网解决方案,按照云、管、端的系统架构来建设,满足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需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各个层面整合成统一有机的整体,支撑车联网业务应用的构建和快速上线。同时华为Ocean Connect 物联网平台支持大容量、高并发业务,支持海量车辆接入,满足一汽百万车辆同时上线后的车辆状态信息反馈,并准确监控车辆的实时路径等需求,支持不同车型、不同应用领域的电动车分时租赁及解放车队管理等业务应用,并具备扩展其他如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控、研发大数据分析等新领域,帮助一汽服务转型开拓车联网新蓝海。

和PSA的合作:全球汽车提供商PSA启动了2016-2021 Push to Pass战略转型计划,希望未来几年完成从整车提供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通过车联网技术,PSA希望能实现租车业务,私车共享和车队管理等移动出行服务,二手车转售、车辆资产信息管理等增值服务。除此之外,通过车辆联网服务,用户还能实现安全、快乐的驾车体验,并进而向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未来行车体验演进。所有这些服务,都需要一个架构先进、具备高扩展性、跨行业互联互通、以及能支持新技术演进的车联网平台,并且平台能够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出行服务,适应多场景业务的快速部署和迭代。凭借ICT 融合的车联网平台,全球化的公有云服务,以及车联网业务需求的行业套件,华为成为

PSA从战略到技术全方位匹配的供应商,帮助PSA实现从整车提供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的计划。未来,PSA将与华为紧密合作,以一个全球化平台支持所有车厂和所有车系,目标在2020年在8大区域上线运营,支持超过1000万互联网车辆,为180多个国家提供移动出行服务,帮助PSA实现商业成功。

车联网之APP安全

车联网网络安全之APP 安全 背景: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正在被数字化、移动化。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了手机APP 的快速发展,小到沟通聊天、车票预定,大到银行理财、支付交易,各种APP 层出不穷。人们对APP 的功能性、多样性的积极态度远远超出了对信息安全的担忧,APP 的安全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通过APP 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经常被爆出。正在兴起的车联网也未能幸免,据统计车联网信息安全约50%安全漏洞、风险,来自于车载APP。针对APP 的设计与研发,需要对信息安全高度重视,做到杜渐防萌,确保用户敏感数据的安全。 车载APP 攻击手段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指的是对APP 安装文件的安全漏洞检测。首先获得应用程序安装包文件,即APK 文件,然后通过逆向工具(如APKIDE、Dex2Jar 等)进行反编译,将APK 文件逆向为Java 源文件或JAR 文件,对其进行源代码级的解析。 常见的Java 层逆向工具:Android Killer 和APKIDE Android Killer 是一款可以对APK 文件进行反编译的可视化工具,它能够对反编译后的Smali 文件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文件重新进行打包形成APK 文件。一旦APK 文件被逆向,那么很容易对其进行篡改和注入攻击。 APKIDE 也是可视化的、用于修改安卓APK 文件的工具。该工具集成了ApkTool,Dex2jar,JD-GUI 等APK 修改工具,集APK 反编译、APK 打包、APK 签名为一体,是非常便利的APK 修改工具。

常见的NATIVE 层逆向工具:IDA pro IDA pro 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众多的插件成为了很多逆向分析师的首选。IDA pro 是商业产品。使用IDA 反汇编二进制文件的目的,是利用工具得到反汇编之后的伪代码,另外,再结合file 、readelf 等指令使用,可以说如虎傅翼,准确还原出源代码并非难事。 以上是Java 层和Native 层逆向的常用方法。静态分析的优点是无需运行代码,无需像动态分析那样改写Android 系统源码,或要求用户对Android 系统进行重定制和安装定制版的ROM,因此静态分析具有速度快、轻量级的优点。但是静态分析的缺点是因为无法真实模拟程序的动态运行,所以存在误报率高的问题。 ?动态分析 由于静态分析难以满足安全人员的分析要求,天生对软件加固、混淆免疫的动态分析技术应运而生。相对于轻量级的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则是重量级的程序运行时的分析。在一般情形,需对Android 系统进行重新定制与改写,包括改写安全机制;在原生Android 系统中加入监视器,实时监视数据的流向;在危险函数调用时,检测所需权限等。 常见的动态分析的工具:TaintDroid TaintDroid 是变量级和方法级的污点跟踪技术工具,可对敏感数据进行污点标记,污点数据在通过程序变量、方法、文件和进程间通信等途径扩散时,对其进行跟踪审查。如果污点数据在一个泄露点(如网络接口)离开系统,TaintDroid 就在日志中记录数据标记、传输数据的应用程序和数据目的地,实现对多种敏感数据泄露源点的追踪。 动态分析的优点是,检测精度较高,缺点是需要修改Android 系统源码,形成用户全新裁

华为解决方案架构师

华为,解决方案架构师 篇一:华为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分为6大体系,分别是销售与服务,产品与解决方案,财经,市场策略,运作与交付,人力资源。其中销售与服务体系下在全球设有7大片区,分别是中国区(国内市场部,下设中国国内27个代表处),亚太片区,拉美片区,欧美片区,南部非洲片区,独联体片区和中东北非片区,各片区下还设有代表处驻扎在各国家,在代表处工作的员工同时受所在代表处及所属体系部门双重领导。华为公司还拥有一些子公司,包括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终端公司,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华为软件技术公司,安捷信电气有限公司,深圳慧通商务有限公司,华为大学,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等。 华为公司的组织架构 由上至下分别是董事会(BOD)-经营管理团队(EMT)-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IRB) -六大体系的办公会议组织变革从产品线变革开始,以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及战略与客户常务委员会作为实现市场驱动的龙头组织,强化 Marketing 体系对客户需求理解、战略方向把握和业务规划的决策支撑

能力。同时,华为通过投资评审委员会(IRB)、营销管理团队、产品体系管理团队、运作与交付管理团队及其支持性团队的有效运作,确保以客户需求驱动华为整体的战略及其实施。 华为在全球设立了包括印度、美国、瑞典、欧洲(德意法等)、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成都、西安、杭州等多个研究所,89000名员工中的48% 从事研发工作,截止XX年年底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9000件,已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 XX年5月8日,华为启用新的企业识别系统CIS XX年9月,华为与3Com合资设立的网络通讯设备品牌“华为3Com”(Huawei-3Com)改名为H3C”。XX年华为与赛门铁克合资成立存储与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XX年,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下面简称:华为)于近日与朗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面简称:朗新)签署合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名称为北京华为朗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面简称:合资公司),总部所在地北京,由朗新董事长徐长军任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合资公司立足原朗新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市场的现有产品和应用经验,结合华为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及资金优势,加大投入,进一步为

《车联网体系架构分析》

《车联网体系架构分析》 车联网体系结构与解决方案 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道路承载容量在许多城市已达到饱和,交通安全、出行效率、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大背景下,汽车联网技术因其被期望具有大幅度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提升现有道路交通能力等功能,而成为当前一个关注重点和热点。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较早进行了智能交通和车辆信息服务的研究与应用,xx年3月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与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共建车联网联合实验室,4月在重庆建立国内首个“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等,充分表明当前国内外对车联网研究的迫切性和广泛性。 车联网与物联网 物联网是一个以互联网为主体,兼容各项信息技术,为社会不同领域提供可定制信息化服务的具有泛在化属性的信息基础平台。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同阶段人们信息化需求的不断演进,因其接入对象的广泛性、运用技术的复杂性、服务内容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理解和追求上的差异性,很难用已有概念和标准来准确完整地给出权威定义。然而,车联网概念的出现,因其服务对象和应用需求明确、运用技术和领域相对集中、实施和评价标准较为统 一、社会应用和管理需求较为确定,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已

被认为是物联网中最能够率先突破应用领域的重要分支,并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源于物联网的车联网,以车辆为基本信息单元,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拓展信息交互方式,进而实现智能交通管理,使物联网技术这一原本宽泛的概念在现代交通环境中得以具体体现。本文立足物联网基础理论和模型,以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智能交通系统为背景,对车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通信架构及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车联网基本概念和分类车联网概念是物联网面向行业应用的概念实现。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体系,实现任何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物联网不刻意强调物体的类型,更多的是强调物理世界信息的获取和交换,以实现当前互联网未触及的物与物信息交换领域。车联网是物联网概念的着陆点,将这个具体的物理世界限定到车、路、人和城市上。车联网利用装载在车辆上电子标签rfid获取车辆的行驶属性和系统运行状态信息,通过gps等全球定位技术获取车辆行驶位置等参数,通过3g等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通过rfid和传感器获取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状况,最后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对车辆运行监控以及提供各种交通综合服务。 从技术角度区分,车联网技术主要有电子标签技术、位置定位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网络服务平台技术。

车联网数据安全传输

基于SSX1019芯片的物联网数据安全传输系统 ——同方车联网信息加密传输技术介绍 GPRS

行业数据现状 1.明文传输 最初设计时,很多行业系统采集的数据是以明文形式传输。 2.易截获 采用公网传输时,数据容易被截获甚至篡改。 3.高成本硬件通道 部分行业为保证安全性,会架设专用的硬件传输通道,然而随着传输距离扩大、采集点数量增多等因素,成本也会随之提高。 4.软加密 采集数据使用软实现方式加密,易被攻击获取加密密钥,从而获取数据明文。 5.原系统安全改造 很多现有采集设备已经在运行中,在按国家要求实施安全性改造时,有可能会重新设计原有采集设备甚至整体设计方案。 6.不熟悉安全性设计 各行业设计人员仅仅了解自己行业领域,通常对国家新要求的安全性传输设计了解甚少,自己开发加入安全部分,可能会拉长整个设计周期、提升研发成本,甚至无法确定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系统架构图 执行采集操作 密文密文 发送采集数据

硬件设备 1.物联网安全网关 2.终端安全模块 物联网安全网关 功能概述: 解密待进入内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外网的数据。

物联网安全网关工作原理 用于与终端安全模块建立安全信道,解析终端安全模块传输过来的IPSEC的客户端设备数据,并将解析得到的数据分发给客户的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上,也可将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下发的命令通过安全信道加密传输给指定的终端安全模块,终端安全模块再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设备。 终端安全模块 功能概述: 解密来自于公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公网的数据。

安全接入模块搭载SSX1019核心,支持以太网、GPRS 传输的安全接入模块;支持网口、串口通信;内部支持国密算法SM1/SM2/SM3,模块私钥存储在芯片flash内部,受到芯片保护,可以很好的保证客户端设备与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之间的安全通讯。 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的要求 1.业务数据控制平台 普通电脑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通过物联网安全平台的网关解密接收客户端设备发来的数据。 2.客户端设备 客户端设备只要硬件上支持串口通信或是以太网通信,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实现数据透传。 物联网安全平台优势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IOV:Internet of 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 【慧聪汽车电子网】 车联网概念解析 2004年中国提出“汽车计算平台”计划,防范汽车工业“空芯化”现象;巴西政府强制所有车辆2014年前必须安装类似“汽车身份识别”的系统并联网;欧洲、日本的ITS(智能交通系统)计划中也都有“车联网”的概念;印度甚至要求所有黄包车都装上GPS与RFID;2011年初,中国四部委联合发文,对“两客一危”运营类车辆提出了必须安装智能卫星定位装置并联网的强制性要求……这些都是车联网的雏形。 美国国家网络可信身份标识战略白皮书NSTIC则是一个里程碑,它要求所有移动终端、包括汽车都必须安装“安全ID芯片”;美国DOT进一步要求,2012年所有运营类车辆都必须遵从M911。显而易见,车联网已经不只是一个汽车业信息化的问题了,而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家战略层面,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立法实施了。 什么是车联网 车联网(IOV:Internetof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多源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发布,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以及提供专业的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从网络上看,IOV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体系。 第一层(端系统):端系统是汽车的智能传感器,负责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是具有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同时还是让汽车具备IOV寻址和网络可信标识等能力的设备。 第二层(管系统):解决车与车(V2V)、车与路(V2R)、车与网(V2I)、车与人(V2H)等的互联互通,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在功能和性能上保障实时性、可服务性与网络泛在性,同时它是公网与专网的统一体。 第三层(云系统):车联网是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它的生态链包含了ITS、物流、客货运、危特车辆、汽修汽配、汽车租赁、企事业车辆管理、汽车制造商、4S店、车管、保险、紧急救援、移动互联网等,是多源海量信息的汇聚,因此需要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其应用系统也是围绕车辆的数据汇聚、计算、调度、监控、管理与应用的复合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GPS+GPRS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也不是物联网,只是一种技术的组合应用,目前国内大多数ITS试验和IOV概念都是基于这种技术实现的。笔者以为,简单基于这样的技术来发展车联网,对国家战略领先和技术创新是非常不利的,会造成整体落后国际竞争的被动局面。 什么是GID IOV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是根据车辆特性,给汽车开发了一款GID(GlobalID,相对于RFID)终端。它是一个具有全球泛在联网能力的通信网关和车载终端,是车辆智能信息传感器,同时也具有全球定位和全球网络身份标识(网络车牌)功能。 GID将汽车智能信息传感器、汽车联网、汽车网络车牌三大功能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 车辆状态的信息感知功能:GID与汽车总线(OBD、CAN等)相连,内嵌多种传感器,可感知和监控几乎所有车辆的动态与静态信息,包括车辆环境信息和车辆状态诊断信息等; 泛在通信功能:GID具有V2V、V2I和自组网(SON、移动AdHoc、AGPS等)的能力,具有车内联网以及多制式之间的桥接与中继功能,具备全球通信、全球定位与移动漫游能力;

车联网解决方案(智能终端)

车联网解决方案(智能终端) 深圳车联网解决方案公司《酷点网络》提供车联网智能终端开发,app开发,汽车协议解码、汽车电子开发、汽车电控系统改装专用模块。 模块将汽车CAN总线数据解析后通过UART输出,供用户二次开发。模块体积小巧,易集成于用户系统,同时使用UART输出极易于二次开发。 功能描述I 可采集汽车OBD接口CAN总线上的所有原始数据,并将数据解析出其具体意义(汽车内部电控系统的各项传感器数值)后通过串口输出,供用户读取、解析、开发等使用。用户可以通过串口指令或模块自动发送的方式,将读取到的汽车内部运行数据通过串口直观的输出。功能描述II 用户无需深入了解汽车CAN总线或CAN数据,只需将模块集成到用户开发设备的硬件系统中,就能将用户自身的产品(各种单片机、PC串口、GPS、DVD、PND等设备)与汽车CAN 总线快速连接,可以非常方便、快速的实现自身产品二次开发及功能扩展。 功能描述III 模块目前可支持标准的ISO15765协议、OBD II汽车故障诊断功能,支持DTC诊断请求、故障码输出、故障码清除。 模块集成自动打火启动、熄火休眠功能,系统休眠时消耗电流为微安级,满足低功耗标准。还可自动识别带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的车辆,即使汽车在怠速状态发动机自动停止也不会误认为汽车熄火而停止工作。 性能特点 ●标准OBD II接口支持 ●覆盖所有主流汽车CAN协议 ●CAN总线信息主动转换到串口发出(可定制发送命令读取参数) ●车辆点火自动唤醒,车辆熄火自动休眠 ●自动匹配带“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的车辆 ●支持瞬时油耗、平均油耗及耗油量数据 ●支持车辆故障码诊断,两条指令即可完成故障码的读取和清除 ●支持实时故障码扫描 ●支持急加速、急减速等驾驶习惯统计 ●模块化设计,高集成度 ●车辆级抗干扰设计 ●车联网定制“解决方案” ●接口协议数据简单易用●孔型焊盘设计,超小尺寸16mm*10mm

华为eLTE-IoT解决方案

华为eLTE-IoT 解决方案 2017

行业物联的需求与挑战 在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要战略的推进下,物联网正快速成为行业市场关注的焦点。据IoT Analytics的分析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将有250亿个联接,5倍于2015年的50亿联接,其中超过55%的联接将来自于行业市场,尤其是行业物联市场的M2M(Machine to Machine)。 2015年Gartner报告指出,未来52%的行业物联网网络将由企业自建,物联网将会在垂直行业广泛应用。针对快速增长的行业物联需求,现有的行业专网技术越来越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现有园区大部分采用有线接入,其在移动性和扩展性方面的缺陷越来越制约行业业务的发展。对于广泛应用的无线Wi-Fi接入,其具备了免授权频谱快速部署以及高带宽的能力,但其在接入能力、功耗水平以及覆盖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挑战;而RFID、ZigBee、蓝牙等则是短距通信网络,移动性这一关键需求无法保障。为了更好地支持行业物联专网的需要,我们急需一个在覆盖能力、功耗水平以及接入能力等方面更为全面的接入技术,满足日益增长的行业物联需要。 不同行业对于物联网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化,以如下四个典型的行业物联网场景为例,其关注的重点各有不同: ·生产数据采集:制造园区生产数据采集业务的典型特点是密度极高,以典型的RRU生产车间为例,每平方公里约有20万个联接需要管理,高密度的接入能力成为关键·物料跟踪:该场景下除了海量高密联接以外,还会关注移动状态下的联接和定位能力,保障物料查找、盘点等业务的部署·智能抄表:电力和水务的远程抄表,重点关注的是广覆盖场景下的低功耗联接能力。以水表为例,按照中国国家标准,每4~6年才会更换一次水表,这对通信模组的功耗水平提出了要求·传感监测:以化工园区为例,传感监测将会涉及到成百上千种不同的终端设备,行业物联网需要能够适配多样化的终端设备 并有效采集数据 生产数据采集 每平方公里约20万个联接 高密度的移动联接 每4~6年更换一次表 匹配多样化传感监测设备 物料跟踪 智能抄表 传感监测

车联网之信息安全

车联网之信息安全 概述:伴随着车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所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日渐凸显,已引起学术 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作为在智能交通车载中具有典型性和先进性的车联网,较之传统的互联网,因其应用环境更加特殊、组网更复杂、管理更困难,其安全威胁更突 出。 根据不同的通信节点,可将其通信模式分为车与车(V2V)通信,车与路(V2I)通信,车与其他节点的混合通信(V2X)。车联网的出现让汽车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互联服务带来的便捷,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从数据角度出发,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运算、数据传输、数据使用、数据保存提出车联网的安全架构,重点从APP 应用、算法、链路连接、安全存储、车域网、车载自组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安全,7 个方面分析和面临的安全威胁。 重要性:安全可以说是一切事物的基础,没有安全作为保障,一切都是空谈,车联网也不例外。 车联网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的在车辆中获取各种信息,可以使我们提前知晓前方路况,同时车联网也是安全自动驾驶实现的重要前提。尽管车联网将给我们未来的汽车生活带来无尽的便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车联网也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新增风险和潜在威胁。如果车联网不安全了,可想而知,后果是很严重的,互联网被黑客攻击,导致大面积电脑瘫痪,如果车联网被黑客攻击了,往小了说,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都塞,整个区域交通瘫痪;往大了说,电影《速度与激情8》里操作整个停车场所有车辆的镜头并非不可能出现。 现状: 近年来,车联网信息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外专家、学者与致力于车联网安全邻域的工程师们 不断挖掘安全漏洞,竭尽全力完善漏洞技术。 o 2015 年两位美国黑客远程破解并控制了克莱斯勒的JEEP 汽车,克莱斯勒因此召回了140 万辆汽车,损失巨大;

2020年华为汽车智能网联分析报告

2020年华为汽车智能网联分析报告 2020年6月

目录 一、战略布局智能网联,华为打造新增长极 (5) 1、切入万亿蓝海大市场,华为寻找新的增长点 (5) (1)全球乘用车市场增速放缓,汽车电子成为结构性增长点 (5) (2)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汽车电子中的蓝海市场 (7) (3)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华为中长期新的增长点 (8) 2、定位增量部件Tier 1,一个架构三个平台战略 (9) (1)2013年自车联网切入,2018年后加速布局,定位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 (9) (2)创建“计算+通信”架构,软件定义汽车 (10) 3、左手技术右手资金,华为优势突出 (11) (1)中国最大芯片设计厂商,世界5G通信技术领导者,ICT技术优势明显 (11) (2)芯片是汽车智能化中最核心的增量部件,是构建计算产品、上层软件和应用的底座 (12) ①AI芯片昇腾 (12) ②CPU芯片鲲鹏 (13) ③通信芯片巴龙 (14) (3)5G通信技术先行者,车路协同成为可行解 (15) (4)资金实力雄厚,研发投入巨大 (16) 二、华为智能网联解决方案,助力车企造好车 (17) 1、MH5000模组,打造5G+C-V2X网联系统 (17) 2、依托L4级MDC,打造可伸缩的智驾平台 (19) 3、先CDC平台后鸿蒙OS,逐步构筑IoT生态 (21) (1)车机是华为“1+8+N”IoT生态的重要环节 (21) (2)华为CDC智能座舱平台,将引入与手机类似的硬件、软件和应用生态,实现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全产业链的无缝共享 (22)

(3)先推出轻量产品HiCar以尽快“上车” (23) (4)计划2020年推出鸿蒙OS 车机版,未来逐步构筑IoT生态 (24) 4、打造VDC电动平台,助力车企差异化开发 (24) 5、Octopus+OceanConnect,高效开放云服务 (26) (1)Octopus八爪鱼,提供高效、便捷的自动驾驶云开发服务 (26) (2)OceanConnect车联网云服务,打造开放的端、云智能网联解决方案 (26) 三、扩大合作朋友圈,产品有序落地 (27) 1、积极开展对外合作,2018年后加速扩大朋友圈 (27) 2、智能网联、智能座舱和智能电动多款产品已落地,华为助力汽车智能网联化 (29) 四、相关企业简析 (30) 1、广汽集团 (30) 2、比亚迪 (31) 3、德赛西威 (32) 4、伯特利 (33)

车联网解决方案 - 华为解决方案

车联网解决方案 早期的功能型车联网,无法满足车企在全球不同区域的用户使用场景和个性化出行服务的需求,以至于造成客户续约率低、建设/运营成本高、装配率低下等问题。最典型的问题为:没有统一平台,不同车型接入不同的业务平台,割裂的烟囱式系统,维护复杂,管理成本高;平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高并发、高频率接入需求,20万车辆就已经出现严重性能瓶颈;系统已经运行了多年,系统老旧,难以叠加新的业务,扩展困难。 同时,在新能源车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企业对汽车制造及无人驾驶技术的探索,大众对共享经济的接受度以及国家监管政策颁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汽车行业开始制定新四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自动化)的战略,并通过实现自身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与多样化市场需求接轨。

车企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一大关键是构建一个生态型数字云平台,通过平台聚合生态开发者、行业应用合作伙伴,在全球市场环境下满足跨国销售其产品和服务,共同向车主及车辆使用者提供个性化出行服务需求,并满足当地政府强制性监管的要求。 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 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主要基于OceanConnect 物联网平台,并依托华为全球公有云、或者和运营商的合营云,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OceanConnect 物联网平台的定位是:帮助车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车内的信息以安全、可靠、高效的方式传递到云端,形成以车为核心的数字化资产,再开放给丰富的上层应用,同时具备C-V2X/AI等未来演进能力。

解决方案亮点 面向上层应用(车联网应用平台和第三方应用),提供丰富的业务使能套件,比如出行服务、保养服务、车队管理、分时租赁、UBI等;面向未来,提供预测性维护,ADAS 分析、AI(比如个人助理)、车路网协同服务、故障定界等能力的支持。 提供丰富的开发API,帮助应用开发者降低开发成本,满足业务灵活定制及个性化,实现新业务快速上线;提供全球一体化的车辆接入和管理能力,比如车辆的安全接入和鉴权、双方通信的双向证书加密、设备管理、远程控制、FOTA/SOTA等能力;支持千万级别的终端接入,200万消息并发处理;通道端到端加密,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车厂通过控制基础平台来掌握核心技术资产和数据资产;同时,提供IoT大数据分析能力,将应用数据的价值最大化,包括车辆运行状况、位置追踪和驾驶行为分析等等。

车联网OBU多级安全架构及通信方案研究

车联网OBU多级安全架构及通信方案研究车联网(IoV,Internet of Vehicles)作为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分支,融合了多学科和技术体系,将车-路-网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基础设施以及车与云服务器的智能协同和交互。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IoV不断向智能化和网联化方向推进,多网络融合、主动的信息提供和车辆控制等成为车载单元(OBU,On Board Unit)在汽车辅助驾驶设计理念和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然而,传统的车内网一直被视为一种绝对安全的闭式网络,一旦允许外部网络和设备接入,将会引入重大的信息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到IoV通信的机密性以及驾驶员的生命安全。本文针对车内网、终端直通(D2D,Device-to-Device)通信网络、专用短程通信(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以及蜂窝网路等多网络接入与融合引发的安全问题,综合分析了现有的车内网和OBU安全方案存在的不足,旨在研究一种安全可靠的OBU及通信方案,防止车辆被非法控制,并提高多网络交互的安全性。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概括为:(1)提出了一种面向车联网三级安全架构的新型OBU(NOTSA,Novel OBU with Three-level Security Architecture for Internet of Vehicles)。本方案针对车辆攻击模型,以及基于ISO 13335 GMITS 标准的安全威胁评估,设计了多级安全区,部署了三层安全防护机制。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硬件仿真平台,验证了NOTSA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此外,基于可靠性框图(RBD,Reliability Block Diagrams)的可靠性分析,以及多种方案的实验分析和对比,体现了NOTSA拥有更高的可靠性。 (2)基于NOTSA提出了多级安全协议。该协议包括外部网络和设备的强安全

智慧车联网行业解决方案

智慧车联网行业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变革未来

量身定制,享我所想
车联网智慧方案解决专家
车网互联凭借多年的车辆管理服务经验,系统地打造出一系列适应各行各业,具备创新性、灵 活性、智能性的行业车辆管理体系
商务管理系统 高效
安全管理系统 安心
综合服务系统 全面
政府公务车管理系统 企业商用车管理系统 4 S 店信息管理系统 保险行业管理系统 租车行业管理系统
校车监控管理系统 奶源监控管理系统 “两客一危”车辆管理系统
个性化位置综合服务平台 试车场综合管理系统
“智慧游”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01

商务管理系统
>> Commercial Management System
1. 政府公务车管理系统
车辆调度不清晰,运行费用高,安全难保障?
车网互联通过车辆自动诊断设备(iOBD)及自主研发的 C A R S M A R T 平台,量身打造公务车管理 解决方案,实现政府车辆的便捷、高效、低成本管理。我们助您实现:
降低运营成本,明确支出费用:
随时查看车辆行车轨迹,杜绝公车私用; 自动生成用车报告,杜绝谎报油费、过桥费等现象; 违章信息自动推送,落实人员责任,有效降低违章次数;
提高管理效率,杜绝闲置车辆:
借车用车,统一管理和使用; 实时查看车辆的使用状态,做到资源合理分配; 规范用车流程,明确用车责任;
维保防盗警示,确保车辆安全:
系统根据车辆维修保养记录,主动提醒维保信息,并保留历史维保记录; 实时监测车辆,提前一步发现故障并及时处理; 车辆位置数据持续上报,一旦发生非法移动、非法启动、行驶碰撞,系统自动报警;
02
【车网互联为您所想】
信息管理:车辆基础信息、保养信息、违章记录查询等; 行程管理:出车申请、车辆调度、油耗管理、里程管理等; 费用管理:费用审批、费用查询等; 安全管理:实时监控、异常报警、轨迹查询等; 保养管理:历史保养记录,不同车型不同保养策略,定时保养提醒; 信息发布:信息发布,调度信息下发等;
03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教学内容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IOV:Internet of 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 【慧聪汽车电子网】 车联网概念解析 2004年中国提出“汽车计算平台”计划,防范汽车工业“空芯化”现象;巴西政府强制所有车辆2014年前必须安装类似“汽车身份识别”的系统并联网;欧洲、日本的ITS(智能交通系统)计划中也都有“车联网”的概念;印度甚至要求所有黄包车都装上GPS与RFID;2011年初,中国四部委联合发文,对“两客一危”运营类车辆提出了必须安装智能卫星定位装置并联网的强制性要求……这些都是车联网的雏形。 美国国家网络可信身份标识战略白皮书NSTIC则是一个里程碑,它要求所有移动终端、包括汽车都必须安装“安全ID芯片”;美国DOT进一步要求,2012年所有运营类车辆都必须遵从M911。显而易见,车联网已经不只是一个汽车业信息化的问题了,而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家战略层面,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立法实施了。 什么是车联网 车联网(IOV:Internetof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多源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发布,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以及提供专业的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从网络上看,IOV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体系。 第一层(端系统):端系统是汽车的智能传感器,负责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是具有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同时还是让汽车具备IOV寻址和网络可信标识等能力的设备。 第二层(管系统):解决车与车(V2V)、车与路(V2R)、车与网(V2I)、车与人(V2H)等的互联互通,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在功能和性能上保障实时性、可服务性与网络泛在性,同时它是公网与专网的统一体。 第三层(云系统):车联网是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它的生态链包含了ITS、物流、客货运、危特车辆、汽修汽配、汽车租赁、企事业车辆管理、汽车制造商、4S店、车管、保险、紧急救援、移动互联网等,是多源海量信息的汇聚,因此需要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其应用系统也是围绕车辆的数据汇聚、计算、调度、监控、管理与应用的复合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GPS+GPRS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也不是物联网,只是一种技术的组合应用,目前国内大多数ITS试验和IOV概念都是基于这种技术实现的。笔者以为,简单基于这样的技术来发展车联网,对国家战略领先和技术创新是非常不利的,会造成整体落后国际竞争的被动局面。 什么是GID IOV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是根据车辆特性,给汽车开发了一款GID(GlobalID,相对于RFID)终端。它是一个具有全球泛在联网能力的通信网关和车载终端,是车辆智能信息传感器,同时也具有全球定位和全球网络身份标识(网络车牌)功能。 GID将汽车智能信息传感器、汽车联网、汽车网络车牌三大功能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 车辆状态的信息感知功能:GID与汽车总线(OBD、CAN等)相连,内嵌多种传感器,可感知和监控几乎所有车辆的动态与静态信息,包括车辆环境信息和车辆状态诊断信息等; 泛在通信功能:GID具有V2V、V2I和自组网(SON、移动AdHoc、AGPS等)的能力,具有车内联网以及多制式之间的桥接与中继功能,具备全球通信、全球定位与移动漫游能力;

车联网安全之TLS

车联网安全之TLS1.3比TLS1.2更安全在哪里 概述: 车联网中,云与端通信时信息安全大多是通过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协议来保证的。TLS中文意思为传输层安全性协议,其前身为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s Layer,缩写SSL)安全协议。使用TLS的目的是为车联网通信提供安全及数据完整性保障。该协议由两部分组成: TLS记录协议(TLS Record)和 TLS握手协议(TLS Handshake)。较低的层为TLS记录协议,位于某个可靠TLS 记录协议的传输协议 (例如 TCP) 上面。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案都是TLS1.2,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据了解目前还没有车厂采用TLS1.3协议,是否在未来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的选择上会有所改变呢,我们不妨从技术角度对TLS1.2与TLS1.3进行一下分析。 TLS作用: ?所有信息都是加密传播,第三方无法窃听。 ?具有校验机制,一旦被篡改,通信双方会立刻发现。 ?配备身份证书,防止身份被冒充。 ?注:TLS 记录协议负责消息的压缩、加密以及数据的认证。 TLS的位置: 图1:TLS在通信链路中的位置

从图中可以看到,SSL/TSL层的加入,建立了一个安全连接(对传输的数据提供加密保护,可防止被中间人嗅探到可见的明文;通过对数据完整性的校验,防止传输数据被中间人修改)和一个可信的连接(对连接双方的实体提供身份认证)。 TLS1.2的握手(云与端数据通信协议) 下面介绍一下,TLS 1.2协议的密钥交换流程,以及其缺点。 RSA密钥交换步骤如下: 1:client发起请求 (Client Hello) 。 2:server回复certificate。 3:client使用证书中的公钥,加密预主密钥,发给 server (Client Key Exchange) 。 4:server 提取出预主密钥,计算主密钥,然后发送对称密钥加密的finished。 5:client计算主密钥,验证finished,验证成功后,发送ApplicationData了。 缺点:RSA密钥交换不是前向安全算法(私钥泄漏后,之前抓包的报文都能被解密)。 图2:TLS1.2的握手图解 注:图2是单向认证,TLS1.2是支持双向认证的。

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

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 导读:本文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 原创:陈粱 ■ 国际关系学院陈粱 车联网是面向车辆通信的网络,由在道路上行驶的具有感知和通信能力的汽车与路边通信单元以及后端服务器共同构成。特点是通信节点具有较高的移动性,网络拓扑结构快速变化,是一种无限分布式的自组织网络。根据不同的通信节点,可将其通信模式分为车与车(V2V)通信,车与路(V2I)通信,车与其他节点的混合通信(V2X)。车联网的出现让汽车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互联服务带来的便捷,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 一、车联网安全风险及发展趋势 近几年,车联网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外众多致力于车联网安全领域的从业者不断挖掘安全漏洞,研究完善相关技术。2010年,南卡罗来纳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实现了对汽车电子胎压监测系统(TMPS)的攻击。研究人员实现了远程控制胎压警告灯的开启与关闭,这将会误导驾驶员对于车辆胎压状态的判断,从而达成某些非法目的。2011年,由于斯巴鲁运用验证短信的方式对汽车执行互联服务存在漏洞,在DEFCON会议上,技术人员利用截获的车主发送

的验证短信解锁了车辆。2013年,DEFCON会议上黑客通过福特翼虎、丰田普锐斯的软件漏洞,实现了在车内连入车辆网络,从而控制车辆的油门与刹车等关键系统。2014年,360公司利用特斯拉汽车应用程序的流程设计漏洞,实现了远程解锁、开关车灯等一系列操作。2015年,Jeep 大切诺基由于车载娱乐系统的漏洞,其刹车与转向系统被远程控制,最终导致克莱斯勒公司召回140万辆问题汽车,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6年,腾讯科恩实验室实现对特斯拉的远程入侵,他们将特斯拉的主屏幕更换成科恩实验室的标志,且车主无法进行操作。随后,又实现了远程解锁汽车,行进中控制车辆部分功能,例如刹车、后视镜、后备箱等。2017年伊始,车联网的安全风向标又急转至客户的数据安全及隐私安全。6月,美国某经销商集团数据库遭到攻击,涉及多个品牌超过1000万辆汽车的销售数据泄露。12月,日产汽车官方宣布旗下的金融公司数据库数据信息遭到黑客窃取,客户的个人信息、贷款信息等都在窃取范围内。 纵观这几年的车联网安全事件,可以看出安全威胁在逐步升级,其规律是按照车联网架构层级逐级而上的。先由感知层的各路传感器信号被攻破开始,再通过利用处于中间的通信层和计算层的车载网络和车载设备漏洞攻击,之后向更高层级的控制层和服务层发起挑战,最终实现远程控制车辆,窃取用户数据等一系列安全问题。由此可见,车联网的安全威胁贯穿整个网络架构,每个层级都面临着众多问题,车联网安全形势有待改善。 通过对这些事件进行分类总结,车联网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

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迈进智能汽车时代4.doc

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迈进智能汽车时代4 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迈进智能汽车时代 2013-02-26 23:40:21 来源:5联网评论:0 点击:156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移动世界大会上,华为展出了前装车载移动热点DA6810 和汽车在线诊断系统DA3100,以及符合汽车标准的3G、4G 通信模块,丰富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及产品能解决汽车信息化的问题,给汽车插上移动互联网的双翼,为车主带来愉悦便捷的驾乘体验,也为汽车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商机。 DA6810 能够在汽车等移动场景中,提供3G Wi-F i 热点,解决车内移动上网的问题。不同于消费级的移动WiF i 设备,车规级的WiF i 设备要在高速、高温、振动环境中工作,对设备的稳定性、灵敏度提出更苛刻的要求。装备了华为DA6810 的汽车,立即就变成了一台高科技互联网汽车,驾乘者可以在车内实现高速上网,体验影音娱乐,大大提升驾乘乐趣。 DA3100 是汽车在线诊断系统,目前主要运用于保险行业及车队管理,通过获取汽车移动时的系统信息(包括汽车位置及汽车状况信息),将这些信息通过3G 即时发送到TSP(远程通信服务提供商)的信息平台,保险公司客户服务人员可以通过车主的驾驶习惯推荐量身定做的保险方案。对于车队管理人员,则方便获知车辆位置和使用状况,实现高效率的调度和管理。而对于车主,则可以通过安装在手机里的APP 虽是了解爱车的使用状况,也可以远程控制车辆,实现鸣笛、闪灯、开关车窗等动作。DA3100 功能强大,无须专业安装,无区域限制,无汽车限制,

即插即用。 MU609T 和ME909T 分别是车规级3G 和LTE 通信模块,两个模块可以Pin to Pin 兼容,满足汽车行业关于工作温度、功耗等的全部要求。MU609T 支持下行速率14.4M的HSPA+ 网络,ME909T 支持下行速率高达100Mbps 的LTE 网络,两款产品都支持GPS 及eCall(紧急呼叫)功能,同时采用FO TA(空中固件升级)进行远程固件升级,为新技术新应用在已售产品中实现提供可能。 MU609T/ME909T 的诸多优势已为世界级车机厂所认可并接受,并正在被集成到世界顶级汽车的无线通讯信息系统中。 华为MU609T/ME909T/DA6810/DA3100 的稳定性能够完全满足移动环境的网络需要,具有强大抗恶劣环境能力,抗不稳定供电能力等针对车载设备所具备的性能。 车联网是结合移动通信、环保、节能、安全等发展起来的融合性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随着移动互联网、车联网及物联网的发展,一个智能汽车的时代正在到来,无线通讯技术与汽车电子技术整合的趋势正在加速,通过配备华为车联网产品,汽车等移动交通工具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移动网络,从而让用户享受到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 关于华为消费者业务 截止2012年底,华为的产品和服务遍及140多个国家,服务于全球1/3人口,在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印度及中国

基于渗透测试的车联网通信安全与防范措施

在无线互联和自动化引入到汽车之前,车辆仅仅是机械控制的物理性的移动工具。在原有的车辆的基础上,加入了AI元素、互联网元素等,就研发出了智能网联汽车这种新的产品形态[1]。随着物联网和智能网联的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网联化已经成为大的发展趋势,信息可以在车辆内部的有线网络或车辆外的无线网络上流动交互。随着传感器和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存储,现如今的车辆在某个方面更像是一个信息交互系统,如果车辆数据和存储在车内网络上的制造商信息以及用户信息遭到黑客或通过车载接口被窃取或损坏,则车辆操作可能受到控制,严重可能会发生危险[2]。这时车联网通信安全测试就可减少车辆被控制等危险的出现,以此为前提,进行了车联网渗透测试的流程的制定,并进行了实车测试和分析,最终提出了防范措施。 1 车联网通信安全及渗透测试概述 1.1 车联网通信安全测试概述 车联网通信安全测试可在漏洞被攻击人员利用前查找出来。安全测试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即漏洞测试、渗透测试以及模糊测试。这三种测试是评估系统网络安全性能的关键工具。漏洞测试的目的是确认对功能提出的要求是否能实现,包括检测可能被利用的漏洞扫描方法、用于检测可能存在的漏洞探索性测试方法;渗透测试是对系统模拟攻击,进而模拟出黑客是如何尝试渗透和利用相关系统漏洞;模糊测试的目的是利用数据或信号轰炸某一功能或系统,以查看功能或系统是以某种方式进行响应,从而暴露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1.2 车联网通信渗透测试概述 渗透测试是模拟恶意黑客的一种攻击方法,是判断网络防御机制是否按照预期正常运行的一种机制。渗透测试能够识别车辆上的未知漏洞,并能够找出没有得到充分保 黑盒测试, 也可以和相关员工进行沟通交流;第三,隐秘测试,隐秘测试是针对被测单位而言的,测试并不是完全保密的,也不是完全被知晓的,即测试存在及内容被允许被测单位少数人员知道,因此能够有效地检验单位中的信息安全事件监控、响应以及恢复工作是否做得到位。 进行渗透测试需要请网络系统安全漏洞专业人士来操作,若车辆网络定期更新程序和给系统打补丁,并采用了漏洞扫描器等专业工具。渗透测试能够独立地检查相关网络策略,查找出已经存在的漏洞,然后进行漏洞修补,在攻击者利用这些已存在的漏洞之前将漏洞找出并修复。 2 渗透测试流程 渗透测试专业人员在不同的位置(如以太网、CAN总线等)利用各种手段模拟黑客等攻击者对某个特定网络进行攻击,是为了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做完测试后,输出渗透测试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给设备所有者;所有者根据渗透测试专业人员提供的渗透测试报告,可以清楚地知道进行测试系统中所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从而对漏洞进行修复,以保证车辆在投入市场后不被黑客利用。渗透测试操作流程可分为以下几步。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整个渗透测试的导向阶段,为后续步骤提供依据。车辆拥有者和测试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以确定渗透测试方案(包含测试对象、测试依据、测试目标、项目过程以及所用设备等)和双方参与人员;然后对测试对象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以更好地有针对性提出供给计划;最后,通过互联网、用手册或维修手册等手机目标车辆信息,了解其工作过程,明确可能出现漏洞的位置,为后续测试打好基础。 第二,渗透测试模拟攻击阶段。在第一步完成基础上,对需进行渗透测试的对象进行有重点的模拟攻击。此步骤是整个测试的关键,在系统有防御情况下进行攻击,可以更好此找出漏洞。 第三,风险评估阶段。对通过渗透测试查明出的漏洞和风险进行分析,确定他们可能导致的危险以及风险等级;等级可分为高危等级、严重等级、中级危险等级以及低级危险等级。 第四,解决问题阶段。查明漏洞和风险等级后,分析产生漏洞的原因以及其机理,并提出解决方案。 (1.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 710000;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 摘 要:数据通信是联网车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随着车辆网联化程度加深,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现在越来越多黑客和犯罪人员开始攻击通信系统,并进行破解,以达到控制车辆的目的,所以在车辆进入市场前找到漏洞并将其修复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从车联网通信安全全测试方面入手,讨论了渗透测试操作流程;并分析了渗透测试实例,找出漏洞并提出解决方案,旨在提高车联网安全性防范措施。 关键词:车联网 通信安全 渗透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