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水循环原理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进入河流

窨井口

生产生活利用

城市集雨管网城市排水系统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就是( )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与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与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与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

3.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没法比较

4.这实验模拟的就是

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5.2015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与该实验有关的就是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a

b

c

d

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流速减小

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与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现已取得较好效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直接影响雨水的拦蓄与利用的水循环环节就是 (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降水

14.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可缓解的水资源问题就是( )

A.时间分配不均

B.空间分布不均

C.地区利用不平衡

D.产业利用不平衡

1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西部地区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地形类型多样。大盐湖就是大盆地地区最大的咸水湖,大盐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著名的死海相似,湖水的化学特征与海水相同。一万多年前,它曾经就是一个比现今面积大20多倍的淡水湖,主要接受冰川融水补给,现如今周边的冰川已消退。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18.(18分)读图与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玛纳斯绿洲就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与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千泉”的形成过程。(6分)

20.R河就是长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支流。下图示意R河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回答:(20分)

(2)若R河流域森林被破坏,请分析对当地水循环过程有何影响?(8分)

21.(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下图为黄麻产区分布示意图与甲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水循环原理应用试题专项训练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水循环原理应用试题专项训练 1.图甲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图乙是湖区各月降水统计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 【答案】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含盐度较低;湖区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有河流将湖水和盐分流出。 2.读图,(其中图乙为图甲中虚线方框区域)完成下列问题。 试比较A、B两湖的矿化度(水的矿化度通常以1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来表示)高低;并用水循环原理说明原因。(4分) 【答案】A矿化度较B湖高(1分)。 理由:该区域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1分)。B湖面积小,水分收入为F河淡水的注入(1分),水分支出为蒸发和径流流入进入A湖(1分),矿化度较低。(或者,A湖面积大,水分收入主要从B湖流入的湖水(1分),水分支出绝大部分为蒸发(1分),故矿化度较高。)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 材料二2013年1月,我国东北平原的三江湿地保护区被国际湿地局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加入世界保护区行列。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三江湿地的成因。 【答案】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广布,地下水位高,不利

于地表水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列举两例即可)【答案】中上游地区的流水侵蚀使黄河干流出现了许多峡谷;中游地区的流水侵蚀使黄土高原变得千沟万壑;下游地区的泥沙沉积,使黄河成为“地上河”;河口地区的泥沙沉积使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扩大。(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5.(10分)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千泉”的形成过程。(6分) 【答案】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2分);大量渗入地下(2分);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成众多泉水(2分)。 6.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微软中国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上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得出水循环的定义,从常见的天气、地理现象,分析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动画引入自然界水的存在方式,让学生对水圈中的水体有较为形象的认识。 (2)通过“水圈的构成”和“陆地水的相互关系”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4)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看、画、想、辨”等步骤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5)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教法 1.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2.2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要求: 1.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习题检测学生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的预习情况。 2.通过习题,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及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教学过程: 任务一: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示信息填写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G________H________ (2)甲乙丙分别表示发生在不同领域的水循 环类型,其中,甲表示的水循环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我市赣江水参与的水 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15?新课标全国1)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任务三: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材料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 000毫米以上。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南侧不远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沼池盐层的形成过程。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 意义应用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 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 3.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没法比较 4.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5.2015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增强增强减弱减弱 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流速减小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现已取得较好效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直接影响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降水 14.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可缓解的水资源问题是() A.时间分配不均 B.空间分布不均

《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 3.1.2《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课程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为了达到课标的要求,教材通过图文和活动设计,详细介绍了三种水循环,其中以海陆间循环为主,接着,以活动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运用水循环的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上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这一小节内容已有学习,了解并掌握了水圈的构成以及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了解水循环的类型,理解并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水循环的类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分析信息,并运用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做学习上和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 六、课时安排 15分钟 七、教学过程

八、作业布置 1、补充完善课堂上的水循环图,边绘制边解释说明。 2、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九、板书设计 3.1.2 水循环的过程 一、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 二、类型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三、圈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十、教学反思(略)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进入河流 窨井口 生产生活利用 城市集雨管网城市排水系统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就是( )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与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与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与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 3.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没法比较 4.这实验模拟的就是 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5.2015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与该实验有关的就是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a b c d 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流速减小 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与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现已取得较好效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直接影响雨水的拦蓄与利用的水循环环节就是 (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降水 14.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可缓解的水资源问题就是( ) A.时间分配不均 B.空间分布不均 C.地区利用不平衡 D.产业利用不平衡 1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西部地区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地形类型多样。大盐湖就是大盆地地区最大的咸水湖,大盐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著名的死海相似,湖水的化学特征与海水相同。一万多年前,它曾经就是一个比现今面积大20多倍的淡水湖,主要接受冰川融水补给,现如今周边的冰川已消退。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18.(18分)读图与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玛纳斯绿洲就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与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锅炉水循环原理

京能集团运行人员培训教程BEIH Plant Course 锅炉水循环 The Water Cycle of Boiler MAJ TD NO.100.2

目录 1电站锅炉汽水蒸发过程流动和吸热的一般特性和原理 (1) 1.1蒸发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要求 (1) 1.2蒸发系统主要设计原则 (2) 1.3蒸发系统换热性能的主要参数和特征 (4) 1.4管内工质流动特性的基本原理和参数 (6) 1.5水循环的主要类型 (10) 2亚临界及以下状态汽水介质在垂直管中的流动和传热 (13) 2.1垂直上升管内汽水流动和传热分析 (13) 2.2垂直下降管内汽水流动和传热分析 (16) 3亚临界及以下状态汽水介质在水平管中的流动和传热 (22) 4超临界压力及以上状态汽水介质的管内流动和换热特点 (24) 4.1存在临界点区域 (24) 4.2存在拟临界温度 (24) 4.3存在大比热区 (24) 4.4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恶化类型 (24) 4.5影响传热恶化的主要因素 (25) 4.6超临界压力水蒸气的比容、比热和焓 (26) 5自然循环锅炉的水循环原理 (27) 5.1自然循环的原理 (27) 5.2自然循环主要热力特征参数 (28) 5.3自然循环主要结构特征 (30) 5.4自然循环主要运行特征 (32) 5.6不稳定工况对锅炉水循环的影响 (34) 5.7自然循环锅炉水循环方面的控制逻辑 (35) 6直流锅炉的水循环原理 (37) 6.1强制流动蒸发受热面中的流动多值性 (37) 6.2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中流体的脉动 (43) 6.3直流锅炉的传热恶化 (47) 6.4直流锅炉的特点 (47) 6.5直流锅炉的启动系统 (48) 6.6直流锅炉的基本型式 (56) 6.7直流炉的运行特性 (60) 6.8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横向裂纹失效 (63) 6.9直流锅炉水循环方面的控制逻辑 (64) 7控制循环锅炉水循环原理 (69) 7.1控制循环锅炉基本原理 (70) 7.2控制循环锅炉一般设计原则 (71) 7.3控制循环锅炉技术特点 (75) 8锅炉缺水事故的预控 (81) 8.1、汽包水位控制当前存在隐患 (82) 8.2、锅炉缺水事故的控制 (84)

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

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一、水循环环节和类型 二.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连接了四大圈层: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 2.各种水体不断更新,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3.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影响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5.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五、河流的补给方式 雨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永久性积雪融水补给 湖泊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六、水量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其收入水量等于支出水量和区域内蓄水变量之和。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例1、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 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 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例2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2)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高考地理微专题系列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B.④⑤C.③④D.②③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 3.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没法比较 4.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5.2019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 第1页/共8页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D.d减弱 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下降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D.流速减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现已取得较好效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直接影响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D.降水

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的内容,“水循环的过程”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 2.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3.学情分析 高一级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基本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能理解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在实际生活中,对水循环已有初步的认识,如蒸发、降水等。经过指导,已经掌握了一些从地图中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甚至能运用多幅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分析。但受知识水平和实际生活所限,学生的认识只有感性认识,对深层次的知识不能理解,从地图中只能读出显性知识,不能发现隐形知识,更不会进行原因分析。 4.教学目标 ①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②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来解决水资源的有关问题 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的意识,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5.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 难点: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6.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7.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你可知道,我们熟悉的黄河里的水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水是怎样循环的? 新课推进: 探究水循环原因的模拟实验: 在透明的玻璃碗里装半碗水,用塑料薄膜蒙在腕上(注意密闭),将碗放在阳光下暴晒几分钟。 教师:黄河水到底从哪里来?怎么到海?到海是否回来?怎么回来?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实际,画出黄河水的行踪过程。哪位同学给我们说一下你图中水行踪的过程? 学生:降雨到地表,在地表形成河流,注入黄河,流到大海,再经过蒸发到达陆地上空形成降水。 教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他说水从陆地开始,又回到陆地上,这说明水在周而复始的进行着循环。接着,地球上的水为什么会进行循环?回到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塑料薄膜下面的水汽从何而来,水汽变成水珠为何又能滴到碗里。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水循环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也就是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作用。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空气的运动,为水汽转移创造了条件。地球重力作用促使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从而实现水循环。 水到底是怎么循环的?有哪些环节呢?让我们跟着水滴去旅行吧! PPT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的微课视频。 [总结]教师边画板图边讲解: 海洋上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海洋上空,随着大气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回到海洋,形成海陆间大循环。 陆地表面的水体和植物通过蒸发和蒸腾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凝结形成降水,仍降回陆地表面,没有流入海洋,就形成陆地内循环。

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易错点

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易错点 主标题: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副标题:解释水循环过程与原理,利于学生备战高考 关键词: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及变式图,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难度:3 重要程度:4 内容:易错点 1.不能正确理解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1)不能正确判断图中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2)对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理解不清,不知道在一些特殊的区域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补给的关系。 例1 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能反映图2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 A.里海沿岸B.青海湖沿岸C.密西西比河下游D.黄河下游 【答案】(1)A (2)D 【解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能正确判断图2中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二是对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理解不清,不知道在一些特殊的区域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补给的关系。读图2 可知无论是在河流的枯水期还是洪水期都是河流水位高于潜水位,即总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读图1可知②、④表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③表示地下水总是补给地表水,①则表示地表水总是补给地下水。黄河的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为单向的补给,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故(1)选A,(2)选D。【方法技巧】有关陆地水体补给的相互关系的知识可以帮你攻克难关: (1)陆地各种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如我国季风区的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2)冰川积雪(永久性积雪和季节性积雪)融水对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如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的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东北地区的河流,春季受积雪消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汛。 (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水位高的水体可补给水位较低的水体。如黄河下游地上河段,河流水位高于两侧地下水位,河流水单向补给地下水。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拦蓄洪水、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的作用。 另外,要掌握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及特点等知识。

高三地理水循环原理应用试题专练-最新教育文档

2019届高三地理---水循环原理应用试题专练 1.图甲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图乙是湖区各月降水统计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 【答案】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含盐度较低;湖区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有河流将湖水和盐分流出。 2.读图,(其中图乙为图甲中虚线方框区域)完成下列问题。 试比较A、B两湖的矿化度(水的矿化度通常以1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来表示)高低;并用水循环原理说明原因。(4分) 【答案】A矿化度较B湖高(1分)。 理由:该区域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1分)。B湖面积小,水分收入为F河淡水的注入(1分),水分支出为蒸发和径流流入进入A湖(1分),矿化度较低。(或者,A 湖面积大,水分收入主要从B湖流入的湖水(1分),水分支出绝大部分为蒸发(1分),故矿化度较高。)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 材料二2019年1月,我国东北平原的三江湿地保护区被国际湿地局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加入世界保护区行列。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三江湿地的成因。 【答案】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广布,地下水位高,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列举两例即可) 【答案】中上游地区的流水侵蚀使黄河干流出现了许多峡谷;中游地区的流水侵蚀使黄土高原变得千沟万壑;下游地区的泥沙沉积,使黄河成为“地上河”;河口地区的泥沙沉积使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扩大。(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5.(10分)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千泉”的形成过程。(6分) 【答案】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2分);大量渗入地下(2分);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成众多泉水(2分)。 6.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答案】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7.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水循环的影响。 【答案】(3)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少(答案合理即可)

水循环微课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水体以及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2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其循环过程。 3.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水资源”的初步知识,了解了水圈知识,对本课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但这仅仅是感性认知,总结归纳能力也弱。因此,本节课应采取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3)重点难点 重点: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其循环过程 难点:三种循环类型与实际的联系与应用。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名篇《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在学习水循环的知识中寻找答案。 二、新课讲授 1、知识储备 (1)从存在形势看:认识地球上的水体分为固、液、气三态且能互相转化,并在转化过程中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从空间分布看:水体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最多。(3)陆地水又分为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生物水、冰川水。 2、水循环的定义与类型 定义: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通过动画演示进行)生动直观 (1)海陆间大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其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海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其主要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 (3)陆地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其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 【课堂练习】

(1)请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天上来”和“奔流入海”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中的()环节和()环节。不复回”的说法是()。(填正确的或错误的)因为黄河参与()循环。(2)据水循环示意简图回答问题:(图略) 水量最大的是(),水量最小的是()。海陆间大循环主要发生在我国的(),陆地内循环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地区。 三、水循环的意义 通过实例探讨揭示水循环的意义。归纳总结 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水的动态平衡 2.实现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塑造地表形态 5.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四、小结 本次学习我们主要认识了一下三方面的内容 1、认识地球上的水体。 2、熟记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其循环过程中的各环节。 3、水循环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 有人这样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来奔去不入海”,这反映了水资源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进入河流 窨井口 生产生活利用 城市集雨管网城市排水系统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 3.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没法比较 4.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5.2015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a b c d 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增强增强减弱减弱 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流速减小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现已取得较好效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直接影响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降水 14.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可缓解的水资源问题是() A.时间分配不均 B.空间分布不均 C.地区利用不平衡 D.产业利用不平衡 1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西部地区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地形类型多样。大盐湖是大盆地地区最大的咸水湖,大盐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著名的死海相似,湖水的化学特征与海水相同。一万多年前,它曾经是一个比现今面积大20多倍的淡水湖,主要接受冰川融水补给,现如今周边的冰川已消退。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微软中国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上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得出水循环的定义,从常见的天气、地理现象,分析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动画引入自然界水的存在方式,让学生对水圈中的水体有较为形象的认识。 (2)通过“水圈的构成”和“陆地水的相互关系”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4)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看、画、想、辨”等步骤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5)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教法 1.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配套K12山东省邹城市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水循环原理应用试题专项训练

水循环原理应用 1.图甲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图乙是湖区各月降水统计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 【答案】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含盐度较低;湖区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有河流将湖水和盐分流出。 2.读图,(其中图乙为图甲中虚线方框区域)完成下列问题。 试比较A、B两湖的矿化度(水的矿化度通常以1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来表示)高低;并用水循环原理说明原因。(4分) 【答案】A矿化度较B湖高(1分)。 理由:该区域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1分)。B湖面积小,水分收入为F河淡水的注入(1分),水分支出为蒸发和径流流入进入A湖(1分),矿化度较低。(或者,A湖面积大,水分收入主要从B湖流入的湖水(1分),水分支出绝大部分为蒸发(1分),故矿化度较高。)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 材料二2013年1月,我国东北平原的三江湿地保护区被国际湿地局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加入世界保护区行列。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三江湿地的成因。

【答案】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广布,地下水位高,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列举两例即可) 【答案】中上游地区的流水侵蚀使黄河干流出现了许多峡谷;中游地区的流水侵蚀使黄土高原变得千沟万壑;下游地区的泥沙沉积,使黄河成为“地上河”;河口地区的泥沙沉积使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扩大。(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5.(10分)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千泉”的形成过程。(6分) 【答案】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2分);大量渗入地下(2分);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成众多泉水(2分)。 6.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水循环的原理和应用 Word版含解析

水循环的原理和应用 ★★★ ○○○ 一、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特点 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 1.正向利用 (1)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2)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3)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4)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5)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改善生

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2.负向影响 (1)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3)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4)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1.水循环原理应用 (1)沼泽地的形成: (2)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2.“三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 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3.外流区也存在陆地内循环 在外流区除具有海陆间循环外,地表水因蒸发进入当地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返回本地地表,也存在陆地内循环,在内流区只存在陆地内循环。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