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的发展历程

浙商的发展历程
浙商的发展历程

浙商简介

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是一个较为新近的称法(1999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经济生活报》(《今日早报》前身)开出了一个名为“浙商名流系列访谈”的专栏,这是具有当代内涵的“浙商”概念的首次提出)

从古至今,浙江商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今在私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现象”已经被写入多地教科书,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浙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给予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浙江的发展给予关注。

浙商特点:“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

浙商简史

浙江的商业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工商业活动自古就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在农业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商人居“四民”末位的传统社会,较之于大多数兄弟省市,浙江的商业和商人的作用和社会地位依旧突出。浙江工商业活动的历史传承和脉络完整清晰。隋朝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得杭州成为江南物资的集散中心。唐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江浙一带成为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也产生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五代吴越国王钱镠的励精图治使得浙江在两宋后富甲东南。宋元时期,浙江凭借发达的桑蚕丝织业和优良的海港资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出发点和腹地。清朝末年及民国初年,浙江商人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中坚之一,为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大陆改革开放之后,浙江商人活跃于国内外商界,目前为中国国内除台商之外最活跃的商帮,为各地的发展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注入了活力。

浙商思想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影响

早在六七千年前,浙江先民就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河姆渡文化”。至春秋时期,浙江又孕育了古越文化,被封为“中华商圣”的范蠡就出现在这一时期,他从国富民强的角度强调了农商并重的主张。

到了南宋时期,中原文化大规模南迁,浙江一度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到了明清时期,浙江更是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辈出,且这些人多为当时引领全国学术的翘楚。浙江特殊的环境孕育了其重商的文化,浙东学派主张“工商皆本”、“义利兼容”、“国家不可病商以滋弱”,这些通商惠工、经世致用以及士农工商平等的思想观念,在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社会环境下,促进了浙东地区民间自主工商业活动的孕育和成长,成为浙商文化的源头活水。

浙江较为著名的区域性商人团体

宁波商帮

宁波商帮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它以上海为活动基地,在京、津、汉有很大影响力,且波及全国及世界各地。宁波商帮活跃于工商界,尤其在航运、金融领域颇有影响。

宁波商帮对清末大上海的崛起和二战后香港的繁荣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也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如第一家近代意义的中资银行,第一家中资轮船航运公司,第一家中资机器厂等等,都是宁波商人所创办。

宁波商帮不仅历史悠久、经济实力雄厚,而且是唯一一个实现了集团性或整体性近现代化转型的传统商帮。

龙游商帮

龙游商帮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主要指历史上今浙江境内金华、丽水、衢州地区商人的集合,因其中以龙游商人人数最多,且经营手段最为高明,活动范围最广,资本最为雄厚,故得名“龙游商帮”,其商人主要经营珠宝业、造纸业、屯垦业、印书业、贩书业,在全国各地和海外均有开展商业活动。明万历年间,龙游商帮与晋商、徽商及江右商人在商场上角逐,称雄一时,故有“遍地龙游”之谚。

龙游商帮崛起于南宋时期,鼎盛于明朝中叶至鸦片战争前后,衰弱于清光绪以后。

南浔商帮

南浔商帮是继徽商、晋商之后,在近代中国涌现的,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商人群体。与潮州帮、宁波帮在同时涌现,对近代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影响深远。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及较早开埠,使以南浔丝商为代表的湖州商界接触到西方近代思潮,并加入到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运动之中。湖州籍的人士在国民党的前期创党过程,以及后来在党、政、军、财各个部门都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湖州籍人士曾一度占据国民党中常委1/3的席位,控制了当时的全国政权。

南浔商帮以辑里湖丝起家,形成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狗”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团体。积累财富之后他们大量投资盐业、钱庄、典当业和地产,在他们创办的近代化企业中,更是涉及金融、交通、电力、机械以及其他轻功业,这对当时浙江乃至全国的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南浔商帮崛起于鸦片战争之后,鼎盛于19世纪末,衰弱于20世纪20年代后。

温州商人

温州早有经商传统,改革开放之后,温州商人更活跃于国内外商界。温州商人有遍布全国及海外的各级商会以及建有“温州街”、“温州商城”等。温州商人以精明、吃苦耐劳、敢闯敢干、得风气之先著名,即使是在条件较为艰苦的非洲,也能够找到温州商人的身影。温州的产品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如著名的温州打火机。现有“温州模式”一说(见经济学家董辅礽的研究)。

义乌商人

义乌以制造、经营小商品闻名于世,其小商品行销全球。

现义乌小商品市场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认的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交易中心。义乌商人“鸡毛换糖”的商业行为,被列为浙商标志性事件第一名。义乌商人以其“一分钱利润”的精神发家,在义乌商人当中信奉这这样一个原则:在自己赚钱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让合作对象也赚钱。义乌商人遍布世界各地,人称“蚂蚁商人”。中东欧洲非洲南美等等全世界都有着义乌商会。在这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土地上,义乌人正在创造世界的奇迹。义乌商人特点“谦虚”“勤奋”“低调”“共赢”。

浙商的历史发展

浙商的萌芽和第一个发展高峰(公元前6世纪至6世纪)

春秋末期,越国灭吴,成为当时的最后一个霸主。

越国的强大,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被后世奉为“中华商圣”的范蠡,他在越国为官期间,制订了“农末俱利”、“货物官市”的基本国策,他也十分重视宏观调控,提出平粜论,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保护了商人的利益。

范蠡“弃官从商”的人生价值理念及其“仗义疏财、施善乡梓”的财富态度和价值观影响了浙江人重视实业,以经商致富为荣,并善待财富。

战国时期浙江地区的造船业与航海业已经有了领先时代的水平,同时期越王勾践号召越国上下养蚕发展丝织业。至秦朝时,浙江已经有了繁荣的丝绸贸易市场。

到了三国时期更是有了与日本的商贸往来,日本的和服就是当时传入的。

浙江兴起海外民间贸易和民间自主贸易(公元6世纪至10世纪)

唐702年日本遣唐使横渡东海至明州(现宁波),东海航路开启(这是一条以明州港为主轴的海上丝绸之路干线),此后浙江的贸易活动更加繁荣。浙江地区的丝织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海外丝绸贸易亦不断增加。

除了官方贸易外,唐朝的民间贸易也十分活跃,尤其是日本仁明朝中止遣唐使后,私人商船的往来就更加频繁。

到了五代十国的吴越国时期,浙江的丝织业超越北方,吴越国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与日本进行友好往来。

都市集镇商业的繁荣和商人群体的出现(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

到了两宋时期,朝廷积弱,国都南迁至临安(今杭州),随之而来有大量技艺高超的丝织工人,他们的到来极大促进了浙江丝织业的发展,同时人口的大幅度增加也加快了丝绸贸易以及浙江市镇贸易的发展。

国土减少,财政面临困难的政府,为了扩大收入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指定广州、明州、杭州为对外贸

易港,浙江丝绸开始大量外销世界。

与此同时,受到海外贸易的刺激,部分农村的机织户开始分离出来,城市的丝织业开始兴起。

浙江工商业活动和商帮的崛起(公元14世纪至19世纪)

明代,浙江的海外丝绸贸易达到极盛时期,但是由于明代海禁森严,合法贸易几乎绝迹,民间贸易主要依靠走私进行。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市镇普遍兴起,明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就出现在中国的江南地区,此时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商人活动十分活跃,商帮逐渐形成。明清时期中国先后出现了十大著名商帮,其中就有龙游商帮和宁波商帮。

鸦片战争后,杭州、宁波、温州先后开埠,浙江成为近代工商业和商帮的摇篮。

近现代浙商的曲折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70年代)

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不少浙江籍官僚、买办和商人相继创办了一批民族产业集团,并以上海为基地,参与了新式银行的投资,这些民营银行的出现表明了中国近代金融资本的正式产生,标志着中国金融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些大银行和大企业资本集团被统称为浙江财团,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财团。

蒋介石执政时期,浙江财团便是南京政府赖以建立政权和财权的支柱,但是他们在南京政府中所获得的权利却与他们的付出不成正比,从而导致了这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并最终被政府各个击破。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后,国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打击投机商业,建立计划经济。因此,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浙江民间的自主工商业活动基本都处于低潮期。

现代浙商(20世纪70年代至今)

计划经济至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农村社队企业时期,这一计划经济环境中的农村集体工业经济形态为浙商的成长提供了最初的人力资源积累。

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国家推动改革开放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大力发展,从全国来看,这一时期浙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很有特色和成效的。据1995年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当年浙江全部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8.9%,而个体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7.8%,私营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8%。“个私经济看浙江”,浙江成为全国各地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竞相效仿的典型。

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引导融合,在此背景下,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又有新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由1997年的1775亿元进一步增加到2001年的3466亿元,占全省GDP 的比重有38.3%上升到51.4%

浙商的未来

现代浙商被台湾商界称之为“大陆之狼”,生存能力让全球感到震撼。欧洲人美誉浙江人为“东方犹太人”,800万在外浙商每年创造的财富总值和浙江全省年GDP相仿,也就是说,数百万海外浙商等于再造一个浙江!

虽然现代浙商已经是当仁不让的华夏第一商帮,但浙商远远没有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作为前辈的晋商、徽商横跨大江南北屹立数百年不倒,而浙商登上历史舞台充其量才30年。当年晋商之所以式微,就是因为不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升级而被历史淘汰。

对浙商来说,特定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危机”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而浙商的传统优势正在弱化甚至消失,未来能否继续领跑并非毫无悬念。如果不能果断转型升级巩固和重建竞争优势,浙商很快就可能成为“跟跑者”。

对浙商来说,他们的30年就是西方300年企业发展史的浓缩和集中。30年前他们多数是农民,在基本生存压力的激励下,他们从体制的边缘和缝隙里开始冒险之旅。所以在浙商身上,可以同时找到冒险家、资本家、革新家和经营者、经理人等五种企业家的特征。这是他们的幸运,赶上了一个大时代;也是他们的不幸,这是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要持续领先,需要决策者更高的智慧和勇气,需要浙商保持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能力,需要社会更持久的理性。而这一点,比之浙商已经取得的成就,并不会轻松。

浙商的企业家精神

浙商的企业家精神 浙商在全世界做企业做得好,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四千”的精神,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吃苦,因为大家都会吃苦,做生意的人都很累、都很辛苦,但我们浙商会学习,利用论坛机会,我们交流、沟通、学习,只有学习才会让浙商进步。 我觉得浙商聚在一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来自于同一个家乡,而是我们有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永不停止创新、永远坚持努力、不断拼搏的浙商企业家精神。浙江商会成立之初,我们就秉承“不行贿、不偷税漏税、不欠薪、不侵权”的“四不理念”。 中国企业家先天优势 过去企?I家的成功只要抓住一两次的机会,甚至只要抓住社会发展中的漏洞就可以赚钱,但是未来的企业,特别是今天进入了21世纪,你必须去担当社会的责任,必须去解决社会的问题,你解决的社会问题越大,你的企业做得就越大,你解决的问题越小,你的企业可能做得就越小。 今天也是全世界做企业最好的时代,特别是在中国,这几年我去了很多的国家和地区,给我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中国的稳定是重要的经商环境,如果说跟其他企业竞争的

话,国家的稳定、政治的稳定是中国企业家的先天优势。 现在国家正在做两件事,第一是理顺外部关系,那就是通过“一带一路”理顺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另外一个是理顺内部的经济结构,就是供给侧的改革,这两件事情我认为是国家的战略,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你想做大、做好、做强,必须吻合国家战略。 有一点可以相信,即使现在很多人在批评全球化,但过去的二三十年的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多的繁荣,当然也同样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麻烦,但是这些困难和麻烦也是我们这些今天的企业、今天的年轻人的巨大的机会所在,而“一带一路”是下一轮的全球化。 我相信30年以后的企业,如果没有办法做全球的生意,没有全球性的思考、没有全球性的布局,我相信你会非常之艰难。未来的企业如果不从供给侧改革去推进自己、改变自己,你将会非常之艰难。 未来制造业将受巨大冲击 其实大家讲,阿里巴巴做得不错,其实阿里巴巴前几年就提出了转型升级,阿里巴巴是转型升级以后的企业,阿里巴巴也是一个供给侧改革以后的企业。我们认为过去的制造业基本上以B2C为主,企业自己制定标准,营销市场,而未来的制造业,必须是C2B,根据市场、根据客户进行大规模、柔性化、个性化定制,这才是真正的未来。

中国各地商人性格大曝光

中国各地商人性格大曝光 北京商人 1、北京人非常实际,不论他们做什么,都给人一种务实的感觉。 2、在生意场上,北京人恪守一条格言:“骗朋友仅是一次,害自己却是终生”。 3、在企业产品推销上,北京人的观念是“好货与用吹”。 4、面子这玩意,虽说害苦了北京人,但是与北京人做生意,还真得重视面子。 上海商人 1、上海人做生意的目的十分明确,经济利益是唯一准则。 2、在生意场上,没有利益的事上海人决不干。 3、上海人只求得到应得的部分,非分只想不多。 4、与上海人做生意,常常会因个别小问题争论不休,时间拖得很长,所以跟他们做生意要有耐心。 5、上海人守规矩,一旦签定了合同,如无不可抗拒的外力影响,一般大都按合同办事。 6、和上海人做生意,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会容易成功。 广东商人 1、和广东人谈生意,除了钱一切都白搭。 2、在广东人眼中,有了钱,就有了地位,有了面子。 3、在广东,人人都忙忙碌碌,为生计而忙碌,为挣钱而忙碌。 4、广东商人总是以最能显示其实力的一面与你接触,他的服装一定

是名牌,手提包一定是精美昂贵的密码式手提箱,手表一定是世界名表。 5、广东人敢闯敢干,在商场上是最善于借鸡生蛋的。 6、广东人很迷信,尤其是生意人更是这样。 内蒙商人 1、精明、有魄力,认准的事就敢说、敢做。 2、诚信、直爽、讲义气,处好了怎么做都行,处不好了那你得注意点,因为外表很实在的他们,内心却是非常圆滑。 3、做生意以“先交朋友、后做生意”为原则 东北商人 1、与东北人做生意,只要做出些感情投资,没有办不成的事。 2、与东北人做生意,首先要对东北人的脾气有所认识。这是与他们做生意的基础。 3、与东北人做生意决不可小气,该出手时就出手。 4、想要到东北做生意,没有惊人的酒量是很难在商界立足的。 安徽商人 1、安徽人尚文的传统,培育了徽商“贾而好儒”的品格。 2、安徽商人也重视把企业的成功希望寄托于官场上。 3、淮北人在做生意时,重信义,办事爽快,但契约观念不强。 4、淮南人具有商业头脑,安徽商人大多产于此地。 山西商人

(完整版)浙商的发展历程

浙商简介 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是一个较为新近的称法(1999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经济生活报》(《今日早报》前身)开出了一个名为“浙商名流系列访谈”的专栏,这是具有当代内涵的“浙商”概念的首次提出) 从古至今,浙江商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今在私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现象”已经被写入多地教科书,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浙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给予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浙江的发展给予关注。 浙商特点:“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 浙商简史 浙江的商业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工商业活动自古就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在农业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商人居“四民”末位的传统社会,较之于大多数兄弟省市,浙江的商业和商人的作用和社会地位依旧突出。浙江工商业活动的历史传承和脉络完整清晰。隋朝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得杭州成为江南物资的集散中心。唐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江浙一带成为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也产生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五代吴越国王钱镠的励精图治使得浙江在两宋后富甲东南。宋元时期,浙江凭借发达的桑蚕丝织业和优良的海港资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出发点和腹地。清朝末年及民国初年,浙江商人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中坚之一,为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大陆改革开放之后,浙江商人活跃于国内外商界,目前为中国国内除台商之外最活跃的商帮,为各地的发展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注入了活力。 浙商思想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影响 早在六七千年前,浙江先民就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河姆渡文化”。至春秋时期,浙江又孕育了古越文化,被封为“中华商圣”的范蠡就出现在这一时期,他从国富民强的角度强调了农商并重的主张。 到了南宋时期,中原文化大规模南迁,浙江一度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到了明清时期,浙江更是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辈出,且这些人多为当时引领全国学术的翘楚。浙江特殊的环境孕育了其重商的文化,浙东学派主张“工商皆本”、“义利兼容”、“国家不可病商以滋弱”,这些通商惠工、经世致用以及士农工商平等的思想观念,在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社会环境下,促进了浙东地区民间自主工商业活动的孕育和成长,成为浙商文化的源头活水。 浙江较为著名的区域性商人团体 宁波商帮 宁波商帮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它以上海为活动基地,在京、津、汉有很大影响力,且波及全国及世界各地。宁波商帮活跃于工商界,尤其在航运、金融领域颇有影响。 宁波商帮对清末大上海的崛起和二战后香港的繁荣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也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如第一家近代意义的中资银行,第一家中资轮船航运公司,第一家中资机器厂等等,都是宁波商人所创办。 宁波商帮不仅历史悠久、经济实力雄厚,而且是唯一一个实现了集团性或整体性近现代化转型的传统商帮。 龙游商帮 龙游商帮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主要指历史上今浙江境内金华、丽水、衢州地区商人的集合,因其中以龙游商人人数最多,且经营手段最为高明,活动范围最广,资本最为雄厚,故得名“龙游商帮”,其商人主要经营珠宝业、造纸业、屯垦业、印书业、贩书业,在全国各地和海外均有开展商业活动。明万历年间,龙游商帮与晋商、徽商及江右商人在商场上角逐,称雄一时,故有“遍地龙游”之谚。 龙游商帮崛起于南宋时期,鼎盛于明朝中叶至鸦片战争前后,衰弱于清光绪以后。 南浔商帮 南浔商帮是继徽商、晋商之后,在近代中国涌现的,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商人群体。与潮州帮、宁波帮在同时涌现,对近代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影响深远。

谈温州商人的特点及经商特性

谈温州商人的特点及经商特性 本文首先总结了有关温州商人特性的相关研究,随后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商人的经商特性,以期能够给有关方面带来启发。 关键词:温州商人商业特性温州模式 温州商人特点相关研究综述 温州商人作为温州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鲜明的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者们在总结温州模式的同时,对温州商人的特点也开始了研究,进行回顾。 随着“温州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影响的迅速扩大和有关“温州模式”研究的深化,许多学者开始进一步认识到,温州经济的崛起,除了经济学分析所揭示的种种因素之外,事实上还与温州人具有区域特征的人文精神有着很大的关联。20世纪80年代中期,张仁寿等学者就己经论述到历史传统的影响在“温州模式”产生过程中的作用。他们指出,温州世世代代相传的工商业传统,使温州人具有经营工商业的独特优势。同时,温州还有提倡“功利”、“重商”的区域文化传统。深深地受“瓯越文化”熏陶的温州人,“重义轻利”、“崇本抑末”等因袭包袱较轻,形成了较强的讲究功利、经济进取、善于学习、敢于冒险、务实进取、敢于竞争的思想观念,注重发展工商业,具有吃苦耐劳、勤奋苦干的精神。这种文化传统,与发展商品经济所需要的观念和精神相吻合,成为推动温州农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张仁寿,1990)。 上述这些观念就是企业家精神所在,有人称为之温州人精神(史晋川,2002),即温州商人精神。周晓虹(1996)、项飙(1998)、王春光(1999)等专门研究了流动在外的温州人群体,尤其是北京的“浙江村”现象;王春光(1999)还研究了巴黎的温州人在当地社会的融入方式,李明欢(1999)则专门研究了温州人在欧洲的移民情况。王晓毅(1996)则通过对温州苍南钱库镇项东村的调查,比较研究了广东和温州两地乡村工业化发展对家族制度的影响。马津龙(1999)对家族制问题及其对民营企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朱康对(1997)、廖意如(1997)、洪振宁(1998)、蔡克骄(1999)、李庆朋(1999)、陈中权(1999)、朱长丰(2000)等则对传统区域文化对温州人文精神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应云进(2002)提出了温州商人已由原先的无奈闯荡天下转变为现在的乐于争闯天下的看法,并将它视为温州人精神的重要内涵加以阐述,对它的基本涵义、基本特征、精神动力和根本原因进行了探讨,从中揭示温州人争闯天下的内在机理。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姓名:万强文 学号: 0911022176 学院:商学院 学校:江西师范大学

【摘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跨国经营之路。华为在跨国经营的道路上,通过有效的策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之路,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来总结华为国际化之路的经验,并提出问题和对策。 【关键字】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swot分析 【前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 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 一、华为国际化战略动因 (一)国际化需要 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而且由于政策原因,新技术应用难以大规模启动(如3G),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华为的发展要求;此时国际市场却有着广阔空间,尤其是中东、非洲、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进入门槛低,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巨头也未高度关注,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华为选择“走出去”。 (二)国际化机遇 公司总裁任正非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为华为打开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华为还利用各种国际展览会和论坛发言的机会宣传自己,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和把握海外市场商机。 (三)国际化能力 雄厚的实力是通信制造型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基础,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启动国际化战略开始,华为在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向国外领先企业学习,

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华为网络产品的技术领先度和价格性能比已充分具备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四)企业家精神 华为领导,主要是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使之具有比其他公司更强的对海外市场的野心和好奇心,能有意识地识别、挖掘和开发国际化机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显示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高瞻远瞩。 (五)企业文化 任正非的一段话成功注释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3大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华为人发挥他们的土狼精神,对市场猎物有机敏的嗅觉,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为获取猎物不择手段。其无坚不摧的“土狼精神”既增加了华为“走出去”的勇气,也获得了公司内部员工对这项决策的认可和支持。 二、公司层国际化战略 在公司层国际化战略中,有三种企业国际化战略,分别是国际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跨国战略。我认为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中比较倾向于采取全球化战略。 三、国际化竞争的范围和方式 1、选择参与竞争范围

(公众演讲)一个浙江商人的22条铁规

一个浙江商人的22条铁规 浙商在中国赫赫有名,浙商的成功之道在中国也为众人所模仿,可关于浙商给自己立下的“铁规”并不是人皆所知,从这些规矩中我们可以读出浙商的成功绝非偶然。在此,把一个浙商给自己定的“铁规”列举出来,希望其中很某些“铁规”能给予创业者们诸多参考。 1.要想把握经济命脉,必须关注政局 新闻联播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着实为中国商人的最佳晴雨表;你可以不看财经报道,也可以不看焦点访谈,如果你不是做石油和外汇的,甚至你都可以不去管类似9.11事件和中东局势。 2.不要轻易相信合约或合同 哪怕合约让你的律师看过了,公证处公证了都不要轻易相信,甚至当你的客户把钱已经汇入你指定的账户以后你都必须确认,这笔钱你能不能拿出来,能不能动,而合约以外的涉及到利益冲突的任何口头承诺与解释你都必须当他是放屁,无论香还是臭,在对方兑现承诺以前都不要沉湎其中,更无论对方是谁。 3.你自己必须守信,一诺千斤,但对不守信的人例外 4.你能赢得起但你可能输不起的生意最好不做! 在做任何生意以前,你都必须考虑清楚,如果你输了,那么你是否输得起,而不是去考虑你如果赢了会怎样怎样,输不起的事情你最好别做!而考虑输的范围时你也不要只考虑钱财方面,作为半个商人,有些东西你永远都输不起,包括你爱的女人,你的家人,你的江湖地位甚至你的信誉;所以你必须在做任何生意以前全面考虑清楚你究竟输得起输不起,如果输得起,那么OK,你去义无返顾的DO IT吧! 5.不要先期投入太多,给自己留够底牌 不要把自己手里所有的牌全部亮出来,因为牌局随时会中途停止,而对方也随时会出新的牌,不到最后关键时刻,最好不要亮出你手里最有分量的牌,最后的赢家才是真正的赢家! 6.天下无事不可为,但商人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菜根潭》上有句话说的好“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说的是做人的道理,而生意也是如此:“不要因为利润少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风险小就去做”;而同样在中国,违背法律的事情可以做,但违背道义的事情则坚决不能做。 7.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很多时候我们都渴望有能够和我们一起联手打天下的黄金搭档,但亲密战友是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的选择的,慎重是对彼此而言并非只针对单方,而亲密战友一定要符合下面这些前提条件才可以成为你的亲密战友;其一,他和你一定需要在

浙商的商道对当今企业管理的启示

浙商的商道对当今企业管理的启示 姓名:沈毅刚学号:2220102482 摘要:浙商是当代中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实力最强的一个投资者、经营者群体,是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和创造“浙江现象”的主力军。不仅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甚至在欧陆各国城市,到处都有操浙江口音的投资者和生意人。在各地的“浙江村”、“温州路”、“义乌街”,很难听懂的“浙江话”成了各地的本土语言。仅在西部省份,就有300万浙商在“你发展,我发财民间有一句评价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差别的话:“苏南每镇有一二个能人,温州个个是能人。”因为温州的起家是靠家庭工厂,社会总动员。可见浙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巨大。浙商们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也具有着 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本文分析了浙商成长的社会经济背景,概括了浙商的群体特征,对当今企业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浙商创造经济浙商特点商道企业管理 1999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了112家,比例超过了1/5,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有4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前十强。而在2000年,“500强”中的“浙江企业”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71家,一省就独占1/3强。2001年,排名前十位的浙江企业增加到5家,“或者说”7家,

因为第一名联想的总裁杨元庆,第七名上海复星的董事长郭广昌,都是浙江人。而这每一家民营企业身后,都站着一个或一群身家殷实的“浙商”。浙江是一块生机勃发和充满创新的土地。从年代初独具一格的温州模式的崛起,到年代后期引人注目的浙江现象的形成,浙江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一直备受省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并引起了人们浓厚的探索兴趣。近年来,到浙江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的国内外各界人士络绎不绝。2000 年 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同志在考察浙江后曾满怀深情地指出:“浙江的成绩令人赞佩,浙江的现象值得研究,浙江的经验值得总结。”如今,“浙江现象”一词不胫而走,被理论界、新闻界和党政部门广为使用。而创造“浙江现象”的主力军就是“浙商”。 一、浙商创造的经济 在当今中国,浙商无疑是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实力最强的一个投资者经营者群体,其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都已远远超越省域范围。浙商是一个特定区域民营工商业者的人群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象征着一个特殊群体所具有的创业创新精神。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堪称民营企业乐土。2004到年底,84.34在浙江万家工业企业中,个私企业达到79.3万家。历年的《福布斯》推出的中国内地富豪榜,浙江籍富豪人数均居第一。浙江个

浙江商人的特点

浙江商人经商赚钱的七大特点 一、最宜经商 市场经济的规律告诉我们,惟思路创新才有出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思维定式在今天已是举步维艰,成功的喜悦总是属于那些思路创新、不落俗套的人们。例如,一堆木料,用作燃料,几乎分文不值;将它卖掉,价值几十元;如果做成家具,价值几百元;如果做成高级屏风,价值几千元。浙江商人有很专业、很独特的经商技巧。 一是经商理念独特。理发,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小事,但北方和南方的理发师却有不同的经营理念:北方人求快,内容单一,认为理得快就赚得多。以浙江人为代表的南方人尽量地磨你的时间,理发的同时伴随着配套服务,在精心细致的服务中,提高收费,赚到的钱比北方人更多。 二是经商思路独特。思路决定出路,决定命运。候车室里,两个人分别要到北京和上海打工,听到人们议论:北京人厚道,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准备去上海的人想,北京人好,挣不到钱也不会饿死;准备去北京的人想,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于是去北京的人改道去上海,去上海的人改道去北京。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银行大厅的矿泉水可以白喝、大商场里还有欢迎品尝免费的点心,捡破烂还能挣钱。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城市,带路、看厕所、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居然能赚钱。他敏锐地观察到上海人喜欢养花,到郊区挖了10袋泥土,冠以“花盆土”的名义,以一元钱一包的价格兜售,居然一抢而空,当天往返数回,赚到50元钱,成为他淘到的“第一桶金”,激起了他创业的雄心和信心。他开始仔细地研究土的配方和各类花生长的营养需要,渐渐地,他的“花盆土”名气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好,不久,他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几年后,去上海的人成了老板,去北京的人成了乞丐,观念的差异,导致两人不同的命运。 三是经商胆识独特。一位老太太,从没有上过学,不会讲普通话,也没学过经商,请人写了两张纸条,分别装在衣服左右两旁的口袋,一张是“我是浙江平阳人,请你帮我买车票”,一张是“我收购兔毛,XX钱一斤”,凭着这两张纸条,老太太做出了许多年轻汉子都不敢做的事,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赚到几十万元。 四是以小钱赚大钱。小商品创造大市场是浙江人赚钱的秘诀,起初他们经营螺丝钉、矿灯、纽扣、眼镜、打火机、剃须刀、小五金等商品经济的“针头线脑”,当淘到“第一桶金”后,他们以敏锐的眼光寻找商机,大胆投入,自己做老板。为积累原始资本,他们不惧远走他乡,在我很小的时候,浙江商人就来到绿春的村村寨寨,手摇拨浪鼓,用鸡毛换糖,岁月流逝,但他们弹棉花“铮、铮铮、铮”的声音永远回荡在我们的耳旁。 二、最想赚钱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开始于本世纪初,一些在国内的骨干企业,在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导权后,开始把目光瞄准海外,期待通过走国际化道路扩展企业的生存空间。我国企业作为国际市场的后起之秀,与那些发展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国际巨头相比,无论是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还是在对世界市场的认识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想在跨国公司的夹缝中发展壮大,的确需要全球性的视野,而且要把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起来。而我国海尔集团的国际化道路正是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典型案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26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中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新浪财经网报道,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目标。要分析海尔的国际化道路就应该从各个本土化海尔的发展说起。 (1)美国海尔。海尔是在1995年开始向美国出口冰箱的。起初是以OEM 的方式,然后开始打自己的品牌。1999年4月28日,美国海尔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揭牌仪式在联合国大厦举行。1999年4月30日,美国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首府哥伦比亚市附近的汉姆顿举行奠基仪式。一年多以后,第一台带有“美国制造”标签的海尔冰箱下线。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心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举标志着海尔已经在美国树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 (2)欧洲海尔。海尔1990年向欧洲出口了第一批冰箱,目标选择了当时堪称全世界冰箱水平最高的德国。1993年,德国权威质量检验机构“商品检验基金会”对进入德国市场的冰箱进行抽检。在《TEST》上该机构公布的检测结果中,海尔冰箱在冷冻能力、温度回升、储藏温度、耗电量、门体密封性等五项指标上,获得8个“+”号,是被抽检的几个品牌中获得“+”号最多的冰箱。正是

浙商的“四千万”精神

浙商的“四千万”精神 高志明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认为:浙江商人最大的优势在于精神优势。 浙江是著名的“老板省”,一个砖头砸下去能砸到三个老板。浙商的富甲四方靠的就是生生不息的浙商精神。虽然,随着潮流的演进,浙商的商业模式会与时俱进地发生转型,但是,铭刻在浙商心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历久不衰——浙商吃苦能干的创业精神、敢于冒险的开拓精神、四海为家的草根精神、捕捉市场的竞争、卧薪尝胆的坚韧精神、自我纠正的包容精神……将超越时空,具有永恒的价值。而浙商则把自己的创富精神概括为“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想出千方万法。 走遍千山万水 “七山二水一分田”是对浙江自然资源的生动写照。浙江山多,名不虚传,公路旁河流边,放眼皆山,令人忘记浙江身处东海之滨。浙江水广,名副其实,有人说“浙”字就是取自钱塘江、新安江、富春江之“折”。青山绿水、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虽然令人心旷神怡、恍若桃源,但也不可避免地成了浙江发展的障碍。浙江虽然是鱼米之乡,却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仅5分,狭小的生存空间迫使浙江人“背井离乡”,外出寻求出路。 “四千”精神以“走遍千山万水”为首并非偶然,因为浙江人自古以来就善于经商,敢于闯荡江湖,历史上的浙江就出了很多名商大贾。到了现在,外界对浙商更有“东方犹太人”的赞誉,而浙商对此也是当之无愧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男儿志在四方,只有跋山涉水,方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出来。浙商骨子里就蕴含着这样的精神,他们不搞“窝里斗”,却在经济的扩张中不断向外面“攻城略地”。如今的浙江企业家们仍然把“走出去”作为重要的商战策略。 历经千辛万苦 浙江作为资源小省何以变为市场大省?在浙商眼中,高山险阻、惊涛骇浪是人生再平常不过的一课。浙商出身卑微者众多,有的出身农民、鞋匠、裁缝、临时工,并没有祖上的基业,没有家世的护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祖宗,不是好汉。”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堪称对浙商的极佳写照。但是,正是这些出身平凡甚至低微的浙商在历经千辛万苦后取得了令人仰慕的辉煌业绩:福布斯大陆50富,浙商独占9席;全国百强县,浙江独领风骚,包揽1/4。 低调的浙商不怕吃苦,勇于吃苦,今日吃得苦中苦,明日成为人上人。浙商有“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吃苦精神。为了实现创业的目标,浙商什么苦都能吃,苦活、脏活、累活都肯做。温州大虎打火机厂厂长周大虎,1992年用爱人下岗买断金5000元,在租来的无窗户、无厕所、无烟囱、无洗澡间的小阁楼里苦干5年,终于成就世界品牌,其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占世界打火机市场的80%,一举打败日韩打火机厂商。 道尽千言万语 浙商能够苦干、实干,同时更善于巧干。在外人眼里,浙商无疑是精明的代名词,但浙商更具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浙商善于推销自己的执着精神,体现的是浙商那种特有的“嘴功”。好事多磨,浙商能够说尽千言万语求效益,而不是千言万语去欺骗。浙商为了做好一件生意,为了推销一件产品,上对政府官员,下对平民百姓,总是能够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去做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浙商缠绵绵的千言万语的打动之下,一笔笔生意就成交了,一件件产品就售出了。浙商靠这种特有的韧劲和诚实守信的优质服务打开了市场的大门,结交了天下的商业伙伴。 吉利集团总裁李书福曾是造出大陆第一块三夹板的建材商人,后来他把目光投向了当时

中国商人特色分析

中国商人特色分析 中国国内市场细化分析, 第一章北京商人 北京人非常实际,不论他们做什么,都给人一种务实的感觉。 在生意场上,北京人恪守一条格言:“骗朋友仅是一次,害自己却是终身”。 在企业产品推销上,北京人的观念是“货好不用吹”。 北京人进的货,常常是二三手的价格。 面子这玩意儿,虽说害苦了北京人,但是,与北京人做生意,还真得重视面子。 北京的生意人深知人们有“跟着哄”的特点,于是千方百计加以利用。 1.带点政治味 2.学懂他们的幽默 3.多接触多侃 4.以诚相待 5.注重人际交往 6.迎合“贵族梦”的消费欲 7.北京人的广告要注意 8.主动上门 9.花架子要气派 1.要注意文化味 11.要注意官商 12.防托儿 第二章上海商人 上海人做生意的目的十分明确,经济利益是惟一准则。 在生意场上,没有利益的事,上海人决不干。 上海人只求得到自己应得的部分,非分之想不多。 与上海人做生意,常常会因个别小问题争论不休,时间拖得很长,使人们常会感到跟上海人做生意很累,因此,与其做生意时必须要有充分的耐心。 上海人守规矩,一旦签订了合同,如无不可抗拒的外力影响,上海人大多会严格按合同办事,决不含糊。 和上海人做生意,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容易成功。 1.上海,商家的必争之地 2.参与竞争 3.看懂上海人的海派性格 4.不讲别的,只讲经济利益 5.淡化感情,少义气 6.挣钱只得自己的一份 7.要有耐心

8.注意遵守商德和法规 9.注意签订合同 1.不要让上海人冒太大风险 11.利用新“买办” 12.进行期货交易 13.快捷迅速阐述自己的立场 14.多按国际标准进行生意往来 第三章广东商人 和广东人谈生意,除了钱,一切都是白搭。 在广东人眼中,有了钱,也就有了地位,有了面子。广东人给有知识、有能力、工作卓有成效的人的“面子”就是金钱。 在广东,人人都忙忙碌碌,为生计而忙碌,为挣钱而忙碌。为了钱,广东人可以放弃一切。广东商人总是以最能显示其实力的一面与你接触,他的服装一定是名牌,他的手提包一定是精美昂贵的密码式手提箱,他的手表一定是世界名表。 广东人敢闯敢干,在商场上最善于借鸡生蛋。 广东人很迷信,尤其是生意人更是这样。 1.做生意不可不到广东(29) 2.利益交往,少空谈情义(3) 3. 少谈政治(31) 4.尽管开展富有新意和风险性的合作 5.注重在销售服务上的竞争 6.要发财,忙起来 7.注意手脚要快 8.注意外表要气派 9.小心他利用你的钱办他的事 1.小心“王婆卖瓜” 11.讲究避讳,投其所好 12.小心黑道 第四章天津商人 天津商人没有太多的“王婆\\\\\\"意识,他们的主要精力全放在商品的质量上。 天津商人坚信忠厚不折本,刻薄难赚钱。与天津商人做生意,很少有坑,蒙、拐、骗的现象发生。 天津商人的崇科学。重信誉,讲实干的良好作风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经营原则,使其具备了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1.认识天津人的生意经 2.放心购买天津货 3.重视其创造性的商业思路 4.精卖傻买 5.把做生意与修身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 6.投资到天津 第五章东北商人 与东北人做生意,只要做出些感情投资,没有办不成的事。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汇总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院系:管理学院专业:加弧姓名:陈峥指导教师:薛求知教授完成日期:2 005年4月30日米激意032025411陈峥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中文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在满足国内通信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取得成功。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国内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国际化 战略势在必行,而华为公司则扮演了中国移动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领军角色。研究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内的企业确定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和国内外 市场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应采用何种战略才雏成功地实施国际化。以及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行业及产业链状况,进而分析了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下来本文研究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首先介绍了华为的国际化现状和国际化的背景,明确了华为国际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国际上所有的跨国通信制造业巨头都已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市场增长速度却逐渐放慢的情况下,华为顽强的经受住考验,首先在国内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进而将视野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开始走出国门与跨国通信巨头们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维持了企业的高速增长速度。接 下来,本文通过研究华为的组织结构来分析华为如何实现对众多海外分公司的协调与控制,并分析了华为国际化的成功因素,以及华为在向全球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针对华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华为国际化下一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在本文的晟后,基于以上对华为国际化战略的分析,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越来越多的走向全球化进程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国际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成功因素中图分类 号:C93032025411陈峥华为公训的国际化战略分析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eleco 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moreand more China telecommunication manufact urers are actively explorin g the overseasmarket.Under this circumstance,it is imp erative to research the

华为国际化案例分析

一简要概述华为的国际化过程及其采取的策略 华为的国际化过程是从易到难的,采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策略进行的。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开始阶段企业没有进出口经营权或没有从事国际商务的经验,所以很难接到订单。因此,华为首先与深圳的近郊香港的电信企业合作。然后在发展中国家开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华为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使其更加接近国际标准。 2000年之后,华为逐步开拓市场,在泰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和非洲区域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在此之后,华为才开始向发达国家进军。 综上所述,华为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策略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二华为在国际化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华为在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四个。第一,国际市场二线作战的资源配置问题。第二,如何建立国际品牌。第三,如何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与营销人才的培养。第四,产业类型所带来的竞争难度。 1 对于资源配置问题,我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在保持国内资源的配置,国际市场就地取材。要在海外设立完善的机构,以此为窗口,为进出口贸易服务。就地生产产品,提供技术和服务以及人才。这样的本土化既有利于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保持,又有利于国外市场的开拓。 2 对于品牌的问题,我我认为随着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的实力日益增

强,国际品牌开始将其作为劲敌,与之合作就会变得困难。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办法。其一,学习海尔的安营扎寨模式。就是在海外直接建立和推广自己的品牌,树立当地企业形象。其二,就是联合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同样薄弱的企业共同对抗大的品牌。 3 对于营销网络和人才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华为打算利用国内的销售队伍,希望将国内的经验延伸到更大的市场领域。但实践证明,这在发达国家是行不通的。我认为华为要从根本上这个问题,就需要扩大海外投资,实现本土化,利用本土营销人才和创建本土营销网络。 三如何解决华为国际化的深层次问题? 华为国际化过程的深层次问题是指管理水平的国际化和资本运作的国际化。 1华为公司从1997年开始系统地引入世界级管理咨询公司,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基于IT的管理体系。在全球市场的管理与组织手段上,华为全球化的IT体系有效的支持华为业务运作;IT支撑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华为的办事处开到哪里,IT的通讯专线就铺到哪里,华为的各种电子管理系统就延伸到哪里。办公、财务、物流、管理等方面的IT化,使华为能在总部的统一指导下,有序进行各个国家市场拓展的原因之一。华为已经在海外已经建设了50多个通讯网络节点,并在独联体、亚太、拉美、中东北非、欧洲、南非等区域设立了大区的服务器。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广域网络体系。在集成产品开发(IPD)、集成供应链(ISC)、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

廿二条浙商的经商规则

廿二条浙商的经商规则 第一条:道义不可违。不要因为利润少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风险小就去做。要想在商界站稳脚跟,违背道义的事坚决不能做。 第二条:不可对有利益冲突的女人有非分的想法。 第三条:团队里别掺杂感情。不要轻易让你的家庭成员进入你的团队,更不能随便和团队里的异性生出感情波澜。 第四条:防止合作伙伴见异思迁。亲密战友要符合四个条件:他和你在一个战壕里一起战斗过至少1年;在你没有负他的前提下,对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负责任;他必须是个实在且踏实干事的人;他能把你们的共同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四点缺一不可。 第五条:不要偷税漏税。 第六条:《新闻联播》就是“天气预报”。要想把握经济命脉,必须关注政局。 第七条:别对你的女人讲商业细节。可能她们听不懂,另外,商业细节里也许有让你日后被动的东西,或者那涉及到商业机密。

第八条:给自己留条后路。后路包括藏起一个存钱罐,以备东山再起;一栋法律意义上并不在你名下的房子,以便有个地方一个人疗伤,恢复元气;更包括一个并不经常往来的但很仗义的朋友,可以在关键时候收留你。 第九条:可以送礼,但不要以此要挟对方。 第十条:不要迷信合同和承诺。 第十一条:不要用黑白道的规矩去解决商业冲突。既然选择了做商人,就必须遵守商业中的一切游戏规则,愿赌服输。 第十二条:不到最后不亮底牌。牌局随时会变化,而对方也随时会出新牌。 第十三条:与记者保持距离,学会对记者设防。 第十四条:在能把握全局的前提下,不要事必躬亲,但业务的核心部分你自己必须牢牢把握。 第十五条:做一个守信的商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你可以承诺,但不要夸大其辞。 第十六条:多品茗赏景,少计较得失。有所得就有所失,有所失就有所得,天下有的是赚不完的钱和商业机会。

TCL国际化案例分析

《TCL的国际化之路》 一、案例背景 (一)通过并购快速实现国际化 在2002年10月以820万欧元收购德国的施奈德彩电公司,2003年初曲线购买美国彩电销售商Go-Video公司。在2003年11月4日,TCL宣布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重组其彩电、DVD业务,缔造年产销量1800万台的CRT彩电企业。2004年7月29日,TCL与法国汤姆逊共同出资4.7亿欧元,其中TCL出资3.149亿欧元占67%的股份,汤姆逊出资1.551亿欧元持有另外33%的股份,合资组建的全球最大彩电企业TTE在深圳隆重开业。 (二)国际化后面临的难题 2005年,TCL的股价巨幅缩水,从最高时9.46元跌至2005年2月的3.23元跌幅达60多。为此,众多证券公司调低TCL的信用等级。公司业绩不佳。2004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56.9%,同时,公司利润总额、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78.63%,73.47%,20.71%。手机业务方面,TCL通讯在2005年净亏损达16.08亿港元。2006年9月,TCL多媒体在欧洲业务已经累计亏损达1.59亿欧元。 (三)重组渡过危机 1.“瘦身行动” TCL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总部由原来的12个职能部门调整到3室6中心,减员近30%。原来横在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事业部这个层级也被砍掉。之后通过股权置换,将TCT和TTE做实。从而更好、更快的做出市场抉择。至2006年第三季度,TCL通讯在国内市场上开始扭亏为盈。 2.业务重组 对TTE业务重组的核心为除OEM(贴牌生产)业务额外的所有电视机销售和营销

活动终止;对TTE欧洲公司目前在欧洲从事欧洲业务的大部分员工进行重组;TCL 多媒体将以新的业务模式,即扩张其在欧洲现有的OME业务为主要目的。 3.扭亏为盈 2009年TCL实现了自2004年国际化并购以来首次收入正增长。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442.95亿元。TCL多媒体在全球液晶电视市场排名第七。TCL通信在全球手机市场排名第七。 二、TCL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TCL”面临的困境:核心技术能力不足,截至2006年底,TCL集团欧洲业务亏损已经超过20亿港元。为阻止亏损扩大,TCL集团与汤姆逊集团达成一项谅解协议,促成TCL欧洲彩电业务的重组,全面停止其在欧洲的彩电销售和营销活动,而改为OEM模式。特别是“TCL”对“阿尔卡特”的并购过于草率,整合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其严重亏损,以至影响了“TCL”的国际化战略,而且“TCL”并没有从跨国并购中获得应有的技术,也没有处理好海外并购面临的文化冲突。因为缺乏管理大型国际化企业的经验,“TCL”往往在完成交易以后才发现之前过于乐观,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目前,“TCL”所暴露出的最大问题便是核心技术能力的差距。2006年度获得美国专利局专利批准前10名的跨国公司中,“TCL”仅有266项,其中大多数是实用新型专利,没有能在代表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方面取得大突破。与外国跨国公司相比,核心技术的差距也影响了“TCL”的国际化进程。 面对困境,TCL在2005年开始了公司战略的重大调整。 TCL表示,公司新的战略调整已经开始,未来会更加专注于消费电子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以电视机、手机、电脑三项业务为核心,以期在3C融合时代赢得先手,将继续重组非核心业务,所有产业去或留的调整将围绕此展开。 2006年2月,TCL集团内部架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集团原有的7个事业本部近日已全部撤销。调整的目的是通过减少管理层,使管理架构更加扁平化,从而

全球化整合战略之成功案例分析

正如我们字面上所理解的那样,江苏熔盛的地理位置在江苏南通如皋,而它的总部一开始就设置在上海,现在又移师到香港。上述变更反映了江苏熔盛超乎现实地理位置的野心。今天,江苏熔盛正在奔赴香港上市的途中。成为一家世界级企业一直是它的壮志。 这一切,都有赖于其全球化整合战略的成功。全球化整合是一种有别于之前国际企业与跨国企业的一种新兴的模式,这种模式可能是未来几年时间里,那些有意于利用全球化趋势的企业竞相效仿的模式。 在旧的跨国企业模式里,那些世界级企业,在有业务的每个国家或者地区里都建立一个缩微版,这最终被证明是一种缺乏效率和成本高昂的经营模式。全球整合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是“整合”的而不是“互联”的,工作只流向最适合完成它的位置。成本并不足以决定工作的流向。真正决定工作流向的是它的市场价值以及效率。 席酉民:每一个企业都有生命周期。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从两个维度表达:①企业的规模,②企业从年轻到逐渐衰老的过程。有些企业从年轻到老仍然是一个小企业,有些则发展成大企业,还有一些可能夭折。贵企业创建仅两年多的时间,正值年轻,就发展到年销售额10亿美金,并迅速壮大。这让我们做管理研究的人很是惊讶,真有一种时势造英雄的意味。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能否谈谈您对企业的构思,现阶段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从管理角度谈一下您的思考,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做? 陈强: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熔盛)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从创建的第一天开始,其身份就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劣势在于,其社会信用不一定被认可,以及资金实力可能并不雄厚。所以,企业面临着发展规划与现有资源的矛盾。于是,我们的战略就是分三步走:第一步,起步;第二步,寻找合作。通过合作来提升整体的信用;第三步,引进国际资本,成为世界级企业。 我们确实也是按照上述思路来运作的。在我们开始建厂三个月之后,我们就成功地营销了第一批船。当然这笔生意主要是通过我的个人信用而获得。当时船东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只认识你,陈强。我可不认识熔盛。”现在情形刚好相反。他们说,“陈强,熔盛在欧洲很有名。”甚至很多领导人去欧洲访问,听说江苏有个熔盛,但我们国人自己还不知道这家企业出自何方,身价几许。 席酉民:这恰恰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在普通人的观念里,大规模的制造行业基本上属国有企业性质。因为它技术含量高,资金需求大,进入壁垒高,所以行业门槛高,管理难。你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思路,在造船这个行业里,以民营企业起家,且一起步就将自己定位成一个成世界级的企业?是来自对自身的一种判断,还是某种特定资源? 世界级企业可以说是你们企业的Vision(愿景)。一般来说,Vision与发展环境和资源关系可以不那么紧密,但它的实现必然与资源有关。为什么企业一成立就作出这样一个惊人的决策?是市场的机会还是别的什么? 陈强:这与我的成长经历有关。别人评述我是我仿佛因造船而生,是天生的造船人。我从小就向往着船、大海、军舰…… 我的父母在部队,陆军。突然有一天,大院里来了个海军,那飘带简直太可爱了。喏,那时我们还住在深山老林里呢。于是,我就开始憧憬大海,想象它究竟是怎样的。后来当我有机会去追逐梦想时,我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它。我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的都是以船为核心的专业。船就是大海,这是我儿时的梦想。 大学毕业,很多人选择去研究院所,可是我一定要亲自造船。于是,我选择了中国最古老的造船企业——江南造船厂。江南造船厂到今天已然有145年的历史,但它显然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大企业,仅仅是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而已。1999年,一个机会突然来临—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开发浦东新区,我离开了江南造船厂,成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下简称“外高桥”,目前国内年交船量最大、管理最先进的国营船厂)最主要的创始人。 我去的时候,总共才3个人,经过3年半的努力,我们成功交付第一条船。到我离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