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原菌

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原菌
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原菌

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原菌

消化道传染病是由于被致病菌污染的食品经口侵入消

化道内所引起的疾病,该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仅

少量即可引起疾病的发生,且人与人之间可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也是有致病菌侵入消化道引起。但所需致病

菌数量较大,并且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霍乱弧菌

(一)食品卫生学意义

霍乱弧菌是弧菌属中对人致病最强的,是烈性传染病霍

乱的病原菌。

霍乱是人类传染病,动物不发生,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

患者主要表现为上吐下泻,泻出物呈“米泔水样”并含

大量弧菌,此为本病典型的特征。潜伏期1~2d,短的为数小

时,死亡率高,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

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与培养特性

G-厌氧菌,菌体弯曲呈弧状或豆点状,

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无荚膜与芽胞。

最适生长温度36~37℃,最适pH7.2~7.4。

营养要求不高,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

水或平板中生长良好。因其他细菌在这一pH不易

生长,故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性增殖霍乱弧

菌的培养基。

在碱性平板上菌落直径

为2mm,圆形,光滑,透明。

抵抗力

在自然环境中生命力较

对热、干燥和日光抵抗力

对消毒剂敏感,但对庆大

霉素有耐药性

耐碱而不耐酸

防治措施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食品传播的病毒

病毒是一类专性活细胞

寄生的非细胞型生物。

虽然不能在食品中繁殖,

但食品可作为病毒传播

的载体。

发病机理:存在于食品中

的病毒经口进入肠道

后,在黏膜组织中增殖,进

入淋巴系统,并由此

进入血液,使病毒扩散至靶

器官。

胃肠炎病原病毒常见于

海产品和水源中。在污水

和饮用水中均发现有病毒

存在。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

脊髓灰质炎的病毒,是一

种急性传染病。

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

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

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

多见于儿童,故又名

小儿麻痹症。

骨髓灰质炎一年四季均可

发生,但流行多在夏、

秋季。一般以散发为多,带

毒粪便污染水源可引

起爆发流行。

该病毒可以通过病儿和

无症状带病毒者的粪便、

污水等途径污染果蔬食品,

小儿生食这些果蔬就

可致病。

防治主要用口服减毒活

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人工

主动免疫。

甲型肝炎病毒(HAV)

(一)食品卫生学意义

肝炎病毒是一大类能引

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微生

物,目前

公认的人类肝炎病毒至少

有5类,包括甲、乙、丙、

丁及

戊型肝炎病毒等。

HAV遍及全球,有散发和

流行,过去有周期性流行倾

向,

我国为高发区。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

粪-食品-口途径传播,传染

源多为

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HAV多侵犯儿童及青年,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

临床

表现多从发热、疲乏和食欲

不震开始,继而出现肝肿

大、

压痛、肝功能损害,部份患

者可出现黄疸

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

45d,历经黄疸前期、

黄疸期和恢复期。一般可完

全恢复,不转为慢

性肝炎,亦无慢性携带者。

食品在发酵工业对微生物

的应用包括:

利用微生物的酶及其代

谢产物

利用微生物的菌体及其内含物

酒精发酵

酒的定义:凡含有乙醇成分的饮料都称为酒

酒的种类:4 类

啤酒黄酒果酒白酒(1)菌种

用于酒精发酵的菌种大多为啤酒酵母,又称酿酒酵母

(2)菌种特性

繁殖速度快

具有较强的耐酒精能力,部分还具有一定的耐糖能力。

温度适宜(28~30℃)pH:为防止杂菌生长,控制在 4.0~4.5(最适为4.5~5.5)。

(3)发酵机理(以淀粉质为原料)

首先利用液体糖化曲中的黑曲霉产生大量糖化酶将淀粉和

糊精转化为单糖,而后酒精酵母在密封式发酵罐中利用单

糖进行厌氧发酵,经过EMP 途径生成酒精和CO2。

淀粉葡萄糖酒精+CO2 目前液体糖化曲采用黑曲霉As3.4309。

酒精发酵过程是在密闭发酵罐中进行。

(4)工艺流程

生产原料

以淀粉质原料为主

工艺控制

淀粉质原料粉碎蒸煮冷却

液体曲糖化冷却酒母发酵

蒸馏啤酒BEER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

精饮料,是水

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

名第三的饮料。

啤酒起源于巴比伦和亚

述(即今地中海南岸地

区),后发展于德国。

在2009年,亚洲的啤酒产

量约5867万升,首次超越

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

生产地。

中国近代啤酒是传自欧洲

1900年,俄罗斯技师在哈

尔滨建立了一家啤酒作坊

(乌尔卢布列夫斯基啤酒

厂)

1903年,德国啤酒酿造师

在青岛建立了第一家现代

的啤酒厂,英德啤酒厂。

1915年,中国人出资在北

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

到1949年前,全国最高年

产量约为4万吨,1949年只

有8家

啤酒厂生产,产量仅0.76

万吨。

啤酒是以优质麦芽和水为

要原料,酒花为香料和苦

料,经

麦芽糖化与酵母发酵酿造

而成的

含有CO2气体和低度酒精的

饮料

酒。

菌种:

上面发酵酵母漂浮在表

面,形成酵母泡盖

英国新西兰

下面发酵酵母悬浮于液

内,形成酵母泥

欧洲中国

温度:

为防止酵母自溶,采用低温

酿造工艺,控制

在8~12℃

pH:

pH下降,终点一般为

4.1~4.6

有助于促进酵母在发酵液

中的凝聚作用

发酵机理:

麦芽麦芽糖、葡萄糖啤酒

主要生化反应:

(1)主发酵过程

麦芽糖 2葡萄糖 H2O+CO2

(2)后发酵过程

葡萄糖乙醇+CO2

工艺流程:

大麦浸泡发芽烘焙

去根、贮存粉碎糖化

加酒花煮沸过滤麦芽汁

接种酵母

主发酵后发酵过滤或离

灌装成品

啤酒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

两个阶段:

主发酵:

(1)起泡期

(2)低泡期

(3)高泡期

(4)落泡期

(5)泡盖形成期

后发酵:

又称啤酒贮酒阶段,完成残

糖继续发酵,

饱充CO2,促进啤酒成熟和

澄清。

啤酒生产中的有害微生物:

野生酵母

细菌污染浑浊发粘变

乳酸杆菌醋酸菌

黄酒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

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其中以浙江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

酒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

黄酒是以糯米等为主要原料,利用麦曲为糖

化剂,酒药为糖化发酵剂,进行多菌种混合自然

发酵酿造酿造而成的酒精含量为12~18%的饮料酒。淋饭酒母工艺流程:

糯米浸米洗米蒸饭

淋饭冷却(加水)落缸搭窝(加酒药)

糖化加麦曲冲缸发酵开耙

后发酵酒母

甜酒酿与淋饭酒母的比较:相同:制作方法相似

不相同:

(1)酒药不同

甜酒酿:根霉、毛霉、少量酵母

淋饭酒母:根霉、毛霉、酵母

(2)糖化发酵时间不同

甜酒酿糖化发酵时间不宜延长,适时结束

发酵是保持甜酒酿口味的关键。

氨基酸发酵

必需氨基酸: 8种通过食物获得

调味料:谷氨酸钠(味精)甜味剂:色氨酸甘氨酸

谷氨酸(Glu)发酵(味精生产)

(1)菌种:

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等

我国常用菌株:

北京棒杆菌As1.299

钝齿棒杆菌As1.542等

菌种的特性

生产菌种为好氧或兼性

厌氧

最适温度25~37℃,最适pH

为7~8

必须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

Glu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脱

氢酶活力强

生产菌种均为生物素缺

陷型

发酵机理

合成途径:

葡萄糖丙酮酸乙酰CoA

a-酮戊二酸

L-谷氨酸(味精)

总反应式:

2C6H12O6 + 2NH3 + 3O2

2C5H9O4N + 2CO2 + 6H2O

理论转化率 81.7%

实际转化率 40~50%

生产工艺流程

淀粉质原料水解糖化冷

却过滤

加入玉米浆及其它营养物

配成合适培养基

接种菌种发酵发酵液提

谷氨酸结晶碳酸钠中和

谷氨酸钠

生产原料:

淀粉质类

玉米甘薯小麦大米

氮源

尿素氨水

发酵控制:

(1)培养基组成:

碳源氮源无机盐亚适量

生物素

(2)pH:

发酵前期:7.5~8.0(有利

于菌体繁殖)

发酵中后期:7.0~7.6(有

利于Glu累积)

通过流加尿素或氨水控制

(3)温度控制:

发酵前期:30~32℃

(As1.299)

32~34℃(As1.542)

发酵中后期:32~34℃

(As1.299)

34~36℃(As1.542)

(4)通风与搅拌:

发酵前期:低通风量

发酵中后期:高通风量

乳制品的发酵

1、概述

发酵乳制品:

以原料乳为原料,经有益微

生物发酵而制成

的具有特殊风味的食品。

发酵乳制品的优点:

风味良好、营养丰富、易消

化、便于保藏

酸奶干酪酸奶油等

发酵乳制品风味化合物

乳酸

双乙酰

乙醛

乙醇

甲酸、乙酸和丙酸

乳品发酵剂常用的菌种

(1)乳酸细菌:乳酸球菌

乳酸杆菌

乳酸球菌分属于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片球菌属(Pediococcus)

明串珠菌属

(Leuconostoc)

乳酸杆菌属于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2)酵母菌

(3)霉菌

(4)其它细菌

乳酸菌发酵糖的类型:

同型乳酸发酵:将全部葡萄糖变为乳酸。

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链球菌乳酪乳杆菌

异型乳酸发酵:将葡萄糖变为乳酸外,还同时产

生乙醇、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等。

嗜柠檬酸明串珠菌葡聚糖明串珠菌

酸奶(yoghurt)

酸奶是以优质鲜乳为原料,经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乳酸菌发酵制成的发酵乳制品。

菌种:嗜热链球菌

保加利亚乳杆菌

比例: 1:1

接种量:3%

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能发酵葡萄糖、果糖、蔗糖和乳糖

最适培养温度是40~45℃

高温下产酸(37~50 ℃)

发酵产生双乙酰

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产酸量最高(乳酸细菌)

最适培养温度为40~43℃

能发酵葡萄糖、果糖和乳糖,但不能利用蔗糖

耐热性不强

产生香味物质乙醛

两种乳酸菌都是同型乳酸发酵

两种乳酸菌在酸奶发酵过程中属于共生关系

保加利亚乳杆菌分解乳中酪蛋白产生氨基酸,为嗜

热链球

菌的生长提供营养;

嗜热链球菌在生长过程中

产生甲酸,促进保加利亚乳

菌生长。

当二者共存时,生长明

显加快,菌种产酸量也明显

高于单

一菌种发酵。

发酵机理:

乳糖葡萄糖乳酸

发酵初期,主要是嗜热

链球菌产酸,而后期主要

是保加利亚乳杆菌产酸。

乳酸可破坏钙-酪蛋白-

磷酸复合物的稳定性,导

致乳凝固。

酸牛乳生产的简单工艺过

合格鲜牛乳热处理(杀菌

90~95℃ 5min )

均质43 ℃左右加入发酵

剂(3%)

装瓶43 ℃保温(发酵)

3-5h ,pH4.5

4 ℃冷藏和后熟

发酵重要影响因素:

发酵剂添加量

只有3%左右时,才能保证两

种乳酸菌数量上的

平衡。

发酵温度

只有43 ℃发酵,才有利于

两种乳酸菌生长速度

保持一致,缩短发酵时间。

干酪(cheese)

主要成分:

酪蛋白乳脂

Ca P S VB VA

根据干酪的质地和成熟

的基本方式,可分为:

硬干酪

半硬干酪

软干酪

主要菌种:

乳酸菌丙酸菌丝状真菌

乳酸菌:

乳球菌嗜热链球菌保加

利亚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噬柠檬酸链球菌…

凝乳酶:

皱胃酶木瓜蛋白酶

风味物质:

氨基酸挥发酸

酯类丁二酮

干酪制造的简单工艺:

原乳加热杀菌( 72 ℃

15min)

发酵剂(30~32 ℃1~2%

v/v)凝乳酶

凝块切割凝块、搅拌、加

排除乳清粉碎凝块入膜

压榨

加热发酵成熟

调味品的发酵

1、酱油:

酱油是以大豆等为蛋白

质原料,小麦、麸皮等为淀

质原料,利用曲霉、酵母菌

和乳酸菌等发酵酿制而成。

咸味调味品是咸、甜、

鲜、苦、酸

五味的调和。

成分:糖份多肽氨基

维生素食盐水

最早起源于中国,已有3000

多年的历史

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

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

进食欲。

酱油是烹饪中的一种亚

洲特色的调味料

泰国的鱼露日本的味噌

酱油的种类:

(1)酿造方法:酿造酱油配制酱油

(2)色泽味道:老抽生抽生产原料

蛋白质原料:豆粕、豆饼等

淀粉质原料:小麦、麸皮、玉米等

食盐

发酵菌种

主要有米曲霉、酵母菌和乳酸菌

米曲霉:影响成品鲜味、颜色,发酵速度和蛋白

质利用率。

酵母菌和乳酸菌:决定酱油的风味。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菌落颜色

白色黄色黄绿色

利用多种碳源

单糖双糖有机酸醇类淀粉

关键酶系包括蛋白酶、谷氨酰胺酶和淀粉酶

好氧 35 ℃

蛋白酶:蛋白质氨基酸

谷氨酰胺酶:谷氨酰胺谷氨酸

淀粉酶:淀粉糊精、葡萄糖

酱油曲霉(Aspergillus.soyae)

分生孢子表面有小突起

日本制曲混合菌种

米曲霉 79%

酱油曲霉 21%

我国纯米曲霉菌种

米曲霉(3.042)选择米曲霉菌株依据:

不产真菌毒素(黄曲霉

毒素)

酶的活力强:主要指蛋

白酶、淀粉酶

生长繁殖快

抗杂菌能力强

无异味,产香味物质

酵母菌

鲁氏酵母

(Saccharomyces rouxii)

耐高渗透压(18%食盐)

葡萄糖→乙醇、甘油→酯、

糖醇

乳酸菌

酱油四联球菌

(Tetrecoccus soyae)后

嗜盐片球菌

(Pediococcus

halophilus)前期

酱油片球菌

(P. soyae)风味

乳酸菌的作用:

乳糖乳酸乳酸乙酯

降低pH在5左右,促进酵

母繁殖

乳酸菌数:酵母菌数为

10:1,能赋予酱油特

殊香气

发酵机理

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

酶的催化作用

物理化学

生物化学

酱油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蒸煮制曲酱醅发

浸出淋油配制杀菌装瓶

食醋

食醋是我国传统发酵的

酸性调味品

主要成分:乙酸(醋酸)

名优产品:

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

上海米醋苹果醋

生产原料

主料:大米、糯米、高

粱、小米等

辅料:麸皮、细米糠和

豆粕等

填充料:谷壳、稻壳、

高粱壳等

添加剂:食盐、蔗糖、

香料等

醋酸发酵的生化过程

谷物→可发酵单糖、二

糖→乙醇→醋酸

食醋酿造中的微生物

1、淀粉糖化微生物

1)淀粉糖化过程

糖化作用:淀粉在酸或

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单糖或

寡糖的过程。

(C6H10O5)n + nH2O

nC6H12O6

采用曲霉作为糖化菌种

淀粉糖化微生物

(1)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沪酿 3.042 3.040

As.3.683

一般情况黄绿色

酸度大、碳源丰富绿色

酸度小、氮源多黄色

老化褐色

37℃pH5.5~6.0 液化

力、蛋白质分解力强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As3.4309

糖化酶活力强

耐高温、耐酸

培养最适温度32℃

乙醇发酵微生物

1)乙醇发酵过程

酵母菌无氧 EMP

C6H12O6+2ADP+2Pi

2CH3CH2OH+2CO2+2ATP

2)微生物

(1)拉斯2号酵母(Rasse Ⅱ酵母)

适用于淀粉质原料生产酒、醋

但发酵中易产生泡沫(2)拉斯12号酵母(RasseX Ⅱ酵母)

(3)k字酵母

日本引进,细胞圆形,较小,生长迅速

适用于高粱、大米、薯干等原料

上海醋厂用此菌

醋酸发酵微生物

1)醋酸发酵过程:

乙醇在醋酸菌的作用下氧化成乙酸,称醋酸

发酵。

C2H5OH + O2 CH3COOH + H2O 乙醇氧化可分二个阶段:CH3CH2OH + NAD

CH3CHO + NADH2

CH3CHO + NAD + H2O CH3COOH + NADH2

醋酸发酵微生物

醋酸菌:

短杆状或长杆状细胞,G-,无芽胞、好氧。

工业上的优良菌种应是氧化酒精速度快,不

再分解醋酸,制品风味好。工业常用的醋酸菌:

奥尔兰醋酸杆菌(Acetobacter orleanense)

法国利用葡萄酒生产醋的主要菌株

产醋酸能力弱耐酸性强

许氏醋杆菌(A.schutzenbachii)

德国的速酿醋菌种

产酸11.5% 25~27.5℃37℃时不产醋

对醋酸无进一步的氧化作

恶臭醋杆菌(A.rancens)

是我国醋厂常用菌种

在液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膜

能耐8%酒精

最高产酸7~9%

生产工艺流程

碎米浸泡磨浆调浆加

热液化

糖化冷却酒精发酵酒醪

拌和入池(加麸皮、稻壳、

醋酸菌)

固态醋酸发酵加食盐后熟

淋醋灭菌装坛成品

单细胞蛋白质的生产

单细胞蛋白(SCP)是指

利用各种营养基质

大规模培养单细胞的微生

物(包括细菌、酵母菌、

霉菌和单细胞藻类)所获得

的菌体蛋白质。

单细胞蛋白不是一种纯

蛋白质,而是微生物

菌体蛋白

SCP的优点

具有多种动植物蛋白无法

比拟的优点。

生长繁殖迅速;

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营养价值高。

生产SCP的原料

(1)碳氢化合物

石油原料

石油化工产物

(2)碳水化合物

淀粉质原料

糖质原料

废液、废渣和废料

生产SCP的微生物

1)生产SCP微生物要求

无毒性,在培养期间不

使基质产生有害物质

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

含量丰富,核酸含量低

易消化吸收,适口性好

制造容易,价格低廉

生产SCP的微生物

(1)酵母菌

含有蛋白质、脂肪、维

生素和无机盐等

是良好的食用和饲用蛋

白质

常用菌种:热带假丝酵

母、产朊假丝酵母、解脂

假丝酵母解脂变种、啤酒酵

母等

细菌

常用:嗜甲烷假单胞菌,

甲烷假单胞菌等

利用甲烷为惟一碳源

缺点:菌体小,分离困

成分复杂

蛋白质不易消化

存在带毒的危险

单细胞藻类

螺旋藻

繁殖力强,可光合作用

营养丰富

有保健功能

小球藻

繁殖力强,可光合作用

营养丰富

可作为航天食品

霉菌

常用:白地霉、拟青霉、

米曲霉、黑曲霉、

木霉等

优点:生长快

耐酸、不易染杂菌

菌丝体大,易于收集

淀粉酶、纤维酶活力强

SCP生产工艺流程(以酵母

为例)

糖蜜水解中和澄清

流加糖液发酵分离洗涤

压榨干燥活性干酵母

食品的微生物质量包括:(1)安全性

(2)货架寿命

(3)稳定性

食品微生物质量指标

1、应用特定微生物的数量作为食品微生物质量指标。

如大肠菌群、肉毒梭菌等

2、应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作为食品微生物质量指标。

如戊二胺、丁二胺等

3、应用微生物的总活菌数量作为食品微生物质量指标

食品微生物学指标

在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中,食品微生物学指标包括:

(1)菌落总数[cfu/mL(g)]

(2)大肠菌群[MPN/mL(g)]

(3)致病菌

作为安全性综合评价的一部分。

国内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取样方法与检验程序

1、检验前的准备

2、样品的采集

3、样品的送检

4、样品的处理

5、样品的检验

6、结果报告

国际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取样方案与卫生标准

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为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

(ICMSF)提出的抽样方案。

ICMSF方法是从统计学原理来考虑,对一批产品,检查多少检样,才能够有代表性,才能客观地反映出该产

的质量而设定的。

ICMSF方法中分为二级和

三级取样方案。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

样品个数

c: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

的样品数

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的

限量值

M: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

全限量值

二级抽样方案

以某一点作为食品微生

物的限量值。只设合

格判定标准m值,超过m值

的,则为不合格品。

检查在检样是否有超过m值

的,来判定该批是否

合格。

三级抽样方案

设有微生物标准m及M值

两个限量。如同二级法,小

于m值的检样,即算为合格

品。其中以m值到M值的范围

内的检样数,作为c值,如

果在此范围内,即为附加条

合格,超过M值者,则为不

合格。

在中等或严重危害的情况

下使用二级抽样方案,对健

康危害低的则建议使用三

级抽样方案。

预测食品微生物学

所谓预报微生物学是指

借助计算机的微生物数据

库,

在数字模型基础上,在确定

的条件下,快速对重要微生

的生长、存活和死亡进行预

测,从而确保食品在生产、

输贮存过程中的安全和稳

定,打破传统微生物受时间

约束

而结果滞后的特点。

微生物数据库和数字模

型是微生物预报技术的必

要条件。

预测食品微生物的主要作

(1)预测食品的货架期和

安全性;

(2)预报产品配方变化对

于食品安全和货架期的影

响,减少产品开发的时间和

资金消耗;

(3)对产品加工和贮藏过

程中的失误引起的结果进

行客观评估;

(4)对新产品和新工艺提

供帮助确保产品安全。

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有效的食品安全性控制手

段:

良好操作规范(GMP )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体系(HACCP)

国家标准(GB)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

生法

HACCP的定义

是用来控制食品安全危

害的一种技术,是一种重

要的管理体系。

英文全称: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中文全称: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HACCP最先由美国建立,目

前是被国际学术

界公认的食品安全全程控

制体系。它强调以预防

为主,有重点的监控。HACCP的兴起的主要原因

传统质量控制方法的不足

传统的检验方法是事后解决型

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卫生的关注

7、HACCP能用于潜在危害的预告,通过监测结果的趋向预告。

8、HACCP涉及到与产品安全性有关的各个层次的职工,作到

全员参与。

HACCP的7个基本原理

1、危害分析

2、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3、建立关键限值(CL)

4、关键控制点监控

5、确立纠偏措施

6、确立有效的记录保持程序

7、建立审核程序

GMP和HACCP的关系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良好生产操作规范

GMP对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运、人员的卫生健

康、建筑和设施、设备、生产和加工控制管理等硬件和软

件二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和规定。

GMP是政府的一种法规性文件,是国家规定食品企

业必须执行的国家标准,也是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卫生监

督部门监督检查的依据。

食品GMP的管理要素:

人员(Man)

要由适合的人员来生产与管理。

原料(Material)

要选用良好的原材料。

设备(Machine)

要采用合适的厂房和机器

设备。

方法(Method)

要采用适当的工艺来生产

食品。

GMP的基本内容

? 加工环境

? 厂房、设施的结构与卫生

要求

? 厂区及车间卫生设施

? 加工用水

? 设备与工器具

? 人员(卫生、健康与培训)

? 原材料卫生管理

? 生产过程管理

? 成品管理与实验室检测

(质量检验、储存、运输、

销售

管理等)

? 卫生和食品安全控制(管

理体系要求等)

GMP和HACCP的关系

GMP和HACCP系统都是为

保证食品安全和卫生

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

定。

GMP的内容是全面的。

HACCP突出对重点环节

的控制。

GMP和HACCP的关系

GMP是对食品企业生产条

件、生产工艺、生产行

为和卫生管理提出的规范

性要求。

HACCP则是动态的食品卫生

管理方法。

GMP要求是硬性的、固定

的。

HACCP是灵活的、可调的。

SSOP:

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SSOP是食品加工厂为了

保证达到GMP所规

定要求,确保加工过程中消

除不良的因素,使其

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

而制定的,用于指导食

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实

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

持。

执行GMP法规的

核心是HACCP

基础是SSOP等前提计划

实质是确保食品安全卫生

HACCP与ISO9000的关系

共同点:

均需要全体员工参与

两者均结构严谨,重点

明确

目的均是使消费者(用

户)信任

HACCP与ISO9000的关系

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

系:专门针对食品安全,

高效、廉价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全

面的质量管理和质量

保证(没有危害分析的过

程)

ISO9000体系不能替代

HACCP体系,两者可以相

互融合、相互促进

多数情况下,HACCP验证

是政府强制性要求

ISO9000认证则完全是企业

的自愿行为

校学生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应急预案

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食物中毒、 重大传染病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高学校预防、控制学生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流行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预防、正确应对、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本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安陆市突发公共卫生文件应急预案》、《安陆市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安陆市教育局学生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流行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制定,适用于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以学生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为重要内容,包括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安陆市教育局学生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流行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严重程序,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1)学校发生的肺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等,达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2)学校实验室保存的烈性病菌株、毒株、毒种等丢失。 (3)发生在学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1)学校发生集体食堂中毒,一次性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腺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病例或血吸虫急感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波及范围达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标准; (3)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4)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卫生事件标准; (5)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学校;

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四平市职教中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居巢区教育局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普及肠道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肠道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学校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秋冬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 组长:欧学明副组长:李爱民、李红霞、杨峰 组员:张博、贾庆、曹霞、张国辉、冯兆金、于惠华、于莉、刘奎郭春景、魏显芹、石上海、李红敏及各班班主任 具体职责是:负责领导、组织、指挥、协调本系统内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协调好各学校与各班级的关系;收集学校肠道传染病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学校防控工作形势,制定学校肠道传染病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协助各班级做好疫情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预防措施1、组织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学校公共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换气,对公众经常接触的部位和用品进行定期消毒。2、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利用网络、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主题班会等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增加师生员工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3、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监督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教师或班主任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4、在疾病防控机构的帮助下,定期组织师生员工体检和做好对学生进行各种疫苗查验接种工作。6、加强卫生安全监督工作。根据实际每星期至少一次卫生检查,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五、监测1、学校要建立疫情监测制度,形成校领导--班主任--班长-的学生健康监测网络。要建立学生健康管理档案,班级要有晨检记录本,学校要有秋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教案(推荐文档)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教案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五年级第22课 黄陂区前川五小陈秋 教学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消化道传染病。 2.了解消化道传染病的症状。 3.学习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4.在日常生活中讲卫生,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教学对象 11岁学生 参加者数量 30 活动材料医生帽 教学活动步骤: 一、故事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小刚肚子疼》)听小刚由于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消化道疾病的故事。 2、医生说小刚得的是消化道传染病,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它有哪些症状,我们又该怎样预防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2课——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板书课题) 二、看视频,了解消化道传染病的知识 1、(播放视频《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观看视频,了解有关消化道传染病的知识。 2、看完了视频,你对消化道传染病了解了多少,请围绕这几个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课件出示:1.最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哪些? 2.消化道传染病的症状是什么? 2.消化道传染病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梳理(出示相关幻灯片)。 ①最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哪些?

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等。 ②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病人最主要的症状为急性腹泻、呕吐,只要及时就诊治疗,完全可以痊愈。 ③常见消化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经水、食物、接触、苍蝇等传播,主要是通过粪便污染外环境所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传染病。 三、学习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争当“小医生” 1、小组内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2、全班交流。 3、看视频《怎样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4、扮演小医生,介绍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5、(出示《健康歌谣》)读儿歌,识记预防方法。 健康歌谣 饭前便后要洗手,生熟分开来加工 制作食品要煮熟,蔬菜瓜果洗干净 凉拌菜肴不久放,土豆扁豆防中毒 公用餐具要消毒,存放适当要防蝇 腐烂变质不要吃,不买无照小食品 四、当“小法官”,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课后训练题)读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到了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方法,希望你们在生活中能按这些方法去做,拥有健康的身体。 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学生踊跃参与讨论交流,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意识增强了,还学

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传染病疫情应急预 案

诚意学校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 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 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不发生校园内蔓延。 二、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罗隆汉 副组长:姜永山、段赛武、段宪忠 成员: 姜山青、谢远见、王腾达、李春晖、曹泗梅、各班班主任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分工情况:

1、组长(罗隆汉)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负责学校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传染病病例、传染病爆发,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启动并指挥落实预案。 2、副组长(姜永山、段赛武、段宪忠):制定各类传染病防控预案与制度,协助组长在疫情出现时做好指挥与预案落实。 3、总务处(段赛武、王腾达): (1)负责学校教学建筑等环境质量及设备、设施达国家卫生标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并对教室、办公室、厕所及学校各公共场所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2)按照饮食、饮水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学校食堂、 校园、饮水卫生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 (3)、管理好卫生室工作,并指导班主任做好晨检午检,做好资料收集,汇总和上报。 4.教导处(谢远见)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和教学卫生工作,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 (2)按照有关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与课表。 5.政教处(段宪忠、李春晖)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负责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和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2)负责开展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

肠道传染病暴发现场消毒技术方案

附件1 肠道传染病暴发现场消毒技术方案 1.概述: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人体病变的传染病。这类疾病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中 ,病原十分明确的 ,已给予了特定的名称 ,如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戌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除此之外统称为其它感染性腹泻,较常见的如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等,同属国家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有的病原体,如诺如病毒还可通过排泄物细小飞沫污染食物和环境。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有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肠炎耶氏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诺如病毒、人轮状病毒以及阿米巴原虫等,新近还发现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斯特菌等病原体。 2.消毒原则: 合理用药,保护环境;保护水源,防止人粪污染;加强饮用水、污水、粪便消毒;注意食品卫生,加强餐用具消毒;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个人用品和物体表面消毒。消毒的同时开展灭蝇、灭蟑螂工作。 3.消毒工作的组织与质量控制 3.1分工负责:市、区疾控中心和疫情发生单位各指定一名专人成立消毒组,负责消毒组织工作。市疾控中心主要负责消毒技术指导,区疾控中心负责消毒工作的具体落实和疫点的消毒工作,以及对临时消毒人员和居民的培训,疫情发生单位负责消毒组织工作和预防性消毒工作。 3.2质量控制:市区疾控中心负责消毒质量控制和检查。质量控制容主要为:

防控流行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防控流行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做好我校师生员工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流行性传染病在学校发生,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通过加强学生晨检,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增强师生防护知识等途径,采取个人预防、学校预防、家庭预防相结合的办法,沉着、科学、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流行性传染病,做到传染病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完善机构,明确职责:成立学校流行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 XXX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副组长:XXX具体分管防控工作,负责向镇教育组流行性传染病防 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师生健康状况统计数据。 组员:XXXXX协助副组长开展防控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防控工 作的落实。 三、相关要求: 1.对值日领导的要求:做好当日教师出勤登记,发现缺勤教师,及时追查原因,并向学校流行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 2.对班主任的要求: 1)晨检时间做好一摸二看三问,了解有无生病或不适的学生,对缺勤缺课的学生要及时追访,查明原因,认真填写《学生健康状况统计日报表》和《班

级缺勤缺课学生登记表》,于8:20 前将班级学生健康状况统计情况上报学校流行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2)监督、指导学生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3. 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认真执行学校预防流行性传染病工作的各项要求,做到不打折扣。要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要有防病意识。 2)日常工作中要摆正预防重大流行性传染病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摆在第一位,把预防流行性传染病工作作为学校第一要务。 3)以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实行健康首问责任制。 4)任何人不得越级上报。 4. 对学生的要求: 1)遵守学校的制度,每天按时上下学,体温》37.5度伴呼吸道症状时,在家隔离观察治疗,每日汇报体温及其它情况,退烧两天后方可返校。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经常洗手,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开窗通风,不与别人共用水杯、餐具等,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要捂嘴。 3)要有防病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身体不适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报告。 四、防控措施:加强日常防控管理,使教室、宿舍等场所保持经常性通风换 气。搞 好环境卫生,消除卫生死角。落实晨检制度和日报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烧进行排查,监测体温,对体温异常(》37.5度)并有传染病可疑症状的人员,及时上报卫生院及镇教育组。

肠道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鹿獐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肠道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为切实加强我中心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有效 应对可能出现的肠道传染病疫情,强化对疫情防控,提高科 学防治水平,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积极预防、有 效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 生命安全,根据省、市、区文件精神,结合中心实际情况制 定以下肠道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鹿獐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肠道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由王能玉主任担任,副组长由潘国彪担任,组员 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 二、明确职责与分工: 1、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宣传工作 2、在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中心实行预检分诊,建立预检分诊 台,做好腹泻及发热病人的转诊和登记工作。 3、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 4、严格执行传染病每日上报制度。 5、严格执行各项消杀制度,控制院内感染。 分工: 组长、副组长: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

张范芳:全面负责肠道传染病防控培训工作及门诊病人的转诊与登记 林波:负责疫情上报及防控宣传工作 胡向萍:负责预检分诊点护理人员的安排及培训工作 冯桂友:对传染病防控应急物资的准备工作 潘桂友: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三、具体工作要求 1、坚持预防为主,抓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 中心公共卫生科、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通过宣传栏、讲座等 途径,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2)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防护学习。定期组 织由全体职工和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参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医务、公卫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 防护水平。 (3)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的病人的转诊及登记工作 2、做好预检分诊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1)做好门诊预检分诊工作。当卫生行政部门下达可能 发生疫情警报或疫情可能波及本辖区时,在门诊大厅设立预 检分检台,引导腹泻、发热病人到相对隔离的预检分诊点进 行初诊,初诊怀疑可能疑似病人的,转诊至上级定点医院。

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

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怎样?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 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 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 环境和水源。肠道传染病可通过 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 等媒介进行传播。 (1)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 三、肠道传染病的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四、肠道传染病的分布特点: 地区分布:遍布世界各地。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饮水和环境不卫生的地区,发病率高,且容易引起流行或暴发。 季节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5至10月为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至8月。 人群分布:多发于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人群分布除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外,主要与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多少有关。 五、影响肠道传染病发病的因素: 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两大类。社会因素如居民的生活条件、卫生设施、风俗习惯等;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相对温度、水旱灾害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强度。另外,个人卫生习惯、机体免疫水平及病原体变异或传入新菌型等,对发病强度影响也很大。 六、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中职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复习题目

传染病病人护理 (1).传染病的下列特征中最主要的是A.有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地方性D.有季节性E.有感染免疫 (2).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B.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3).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B.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C.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D.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E.病人可交换使用物品 (4).传染病在发病前出现一般轻微症状的阶段称为 A.潜伏期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D.恢复期E.以上都不是 (5).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

E.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6).传染病在较小范围、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A.流行 B.大流行C.散发D.暴发流行E.以上都不是 (7).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D.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E.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 (8).国务院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时限是A.甲类传染病在城市6h 内,农村12h内B.甲类传染病在城市、农村均应在12h以内C.甲类传染病在城市12h内,农村24h内D.乙类传染病在城市6h内,农村12h内 E.乙类传染病在城市8h内,农村16h内 (9).传染病感染后最易识别的是 A.潜在性感染B.亚临床感染 C.慢性病原携带者D.隐性感染E.显性感染 (10).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A.潜伏期B.传染期C.症状明显期D.恢复期E.前驱期 (11).一日间体温之差在1℃以上,但低温未到正常,称为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波状热E.回归热 (12).构成传染的最基本因素:A.机体免疫状态

常见肠道传染病基本知识1

常见肠道传染病基本知识 一、常见肠道传染病的类型 肠道传染病是由相应的肠道致病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它可以引起散发、流行、暴发、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不仅危害人民健康,而且影响人民正常的生活、生产、旅游、经贸、交通运输,甚至社会安定。肠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 1、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 传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肠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 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2、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肠道传播。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通过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水、食物,经口使人感染;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菌而传播。伤寒杆菌在水中不仅可以存活并保持毒力,而且还可以繁殖,因此,水源被污染后,易造成伤寒和副伤寒的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最高。病后免疫力持久。 主要临床表现:持续发热,相对缓脉,有腹胀、便秘、腹泻等肠道症状,还可出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病人全身可出现玫瑰色皮疹。

3、急性胃肠炎 多由被细菌及其毒素或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致病菌主要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群、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等。其媒介食物主要为肉类、蛋类、水产品、凉拌菜等。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4、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 传染源是甲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以粪便排出,经口使人感染,多由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等,是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儿童发病率高。患者康复后通常会终身免疫,不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 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加深、皮肤和巩膜黄染等症状。 5、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 传染源是霍乱患者和带菌者。通过被病人与带菌者粪便或排泄物污染的水、食物以及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不同途径进行传播或蔓延,其中水的作用最为突出。人群普遍易感。 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急,起病快。发病迅速出现频繁的水样腹泻,粪便通常呈米汤状,后出现喷射性、连续性呕吐。病人可能很快会有脱水及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若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当,患者可能会死亡。 6、脊髓灰质炎

佳市疾控中心肠道传染病应急预案[试题]

佳市疾控中心肠道传染病应急预案[试题] 佳市疾控中心肠道传染病应急预案 作者:- 文章来源:佳疾控应急办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08-12-24 23:31:36 一、目的 为了迅速查明肠道传染病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佳木斯市肠道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达到尽快控制和扑灭疫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佳木斯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肠道传染病突发事件。 三、处理原则 肠道传染病突发事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处理原则,实行分级管理与控制。 第二部分组织机构 一、组织管理 (一)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肠道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领导,成立由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机构组成的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确定疫情,查明病因及可能波及的范围,提出控制措施及建议;组织医疗机构抢救治疗病人;依法加强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及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督导检查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二)佳木斯市疾控中心成立肠道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小分队,设流调组、卫生学调查组、检验组、消毒组。

(三)各组成员 流调组 组长:传染病防控科科长 成员:传染病防控科成员 卫生学调查组 组长:食品、环境卫生科科长 成员:食品、环境卫生科成员 检验组 组长:微生物检验科科长 成员:微生物检验科成员 消毒组 组长:消毒科科长 成员:消毒科成员 (四)职责与分工 流调组: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人群分布调查。 卫生学调查组:对水污染因素、食品污染因素进行调查。 检验组:采集病人、疑似病人血、尿、便或呕吐物作病原体分离或抗体测定,对可疑食品、水及环境因素采样检测。 消毒组:对疫区(点)进行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及消毒效果评价。 第三部分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 (一)常规监测:按《佳木斯市肠道传染病监测方案》实施。 (二)发生突发事件时,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加强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卫生学监测、病原学与血清学监测、肠道门诊监测与流动人口监测。

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原菌

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原菌 消化道传染病是由于被致病菌污染的食品经口侵入消 化道内所引起的疾病,该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仅 少量即可引起疾病的发生,且人与人之间可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也是有致病菌侵入消化道引起。但所需致病 菌数量较大,并且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霍乱弧菌 (一)食品卫生学意义 霍乱弧菌是弧菌属中对人致病最强的,是烈性传染病霍 乱的病原菌。 霍乱是人类传染病,动物不发生,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 患者主要表现为上吐下泻,泻出物呈“米泔水样”并含 大量弧菌,此为本病典型的特征。潜伏期1~2d,短的为数小 时,死亡率高,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 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与培养特性 G-厌氧菌,菌体弯曲呈弧状或豆点状, 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无荚膜与芽胞。 最适生长温度36~37℃,最适pH7.2~7.4。 营养要求不高,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 水或平板中生长良好。因其他细菌在这一pH不易 生长,故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性增殖霍乱弧 菌的培养基。 在碱性平板上菌落直径 为2mm,圆形,光滑,透明。 抵抗力 在自然环境中生命力较 强 对热、干燥和日光抵抗力 弱 对消毒剂敏感,但对庆大 霉素有耐药性 耐碱而不耐酸 防治措施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食品传播的病毒 病毒是一类专性活细胞 寄生的非细胞型生物。 虽然不能在食品中繁殖, 但食品可作为病毒传播 的载体。 发病机理:存在于食品中 的病毒经口进入肠道 后,在黏膜组织中增殖,进 入淋巴系统,并由此 进入血液,使病毒扩散至靶 器官。 胃肠炎病原病毒常见于 海产品和水源中。在污水 和饮用水中均发现有病毒 存在。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 脊髓灰质炎的病毒,是一 种急性传染病。 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 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 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 多见于儿童,故又名 小儿麻痹症。 骨髓灰质炎一年四季均可 发生,但流行多在夏、 秋季。一般以散发为多,带 毒粪便污染水源可引 起爆发流行。 该病毒可以通过病儿和 无症状带病毒者的粪便、 污水等途径污染果蔬食品, 小儿生食这些果蔬就 可致病。 防治主要用口服减毒活 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人工 主动免疫。 甲型肝炎病毒(HAV) (一)食品卫生学意义 肝炎病毒是一大类能引 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微生 物,目前 公认的人类肝炎病毒至少 有5类,包括甲、乙、丙、 丁及 戊型肝炎病毒等。 HAV遍及全球,有散发和 流行,过去有周期性流行倾 向, 我国为高发区。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 粪-食品-口途径传播,传染 源多为 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HAV多侵犯儿童及青年,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 临床 表现多从发热、疲乏和食欲 不震开始,继而出现肝肿 大、 压痛、肝功能损害,部份患 者可出现黄疸 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 45d,历经黄疸前期、 黄疸期和恢复期。一般可完 全恢复,不转为慢 性肝炎,亦无慢性携带者。 食品在发酵工业对微生物 的应用包括: 利用微生物的酶及其代 谢产物

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预案

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市有关规定。 1.3工作原则 1.3.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1.3.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1.3.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2指挥机构及职责 2.1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永 副组长:吴昌飞青松王其营袁召波 成员:校委会其他成员及各班主任 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人检查,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卫生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卫生院(室)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2.2后勤保障组

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诚意学校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 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 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不发生校园内蔓延。 二、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罗隆汉 副组长:姜永山、段赛武、段宪忠 成员: 姜山青、谢远见、王腾达、李春晖、曹泗梅、各班班主任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分工情况: 1、组长(罗隆汉)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负责学校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传染病病例、传染病爆发,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启动并指挥落实预案。

2、副组长(姜永山、段赛武、段宪忠):制定各类传染病防控预案与制度,协助组长在疫情出现时做好指挥与预案落实。 3、总务处(段赛武、王腾达): (1)负责学校教学建筑等环境质量及设备、设施达国家卫生标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并对教室、办公室、厕所及学校各公共场所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2)按照饮食、饮水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学校食堂、 校园、饮水卫生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 (3)、管理好卫生室工作,并指导班主任做好晨检午检,做好资料收集,汇总和上报。 4.教导处(谢远见)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和教学卫生工作,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2)按照有关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与课表。 5.政教处(段宪忠、李春晖)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负责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和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2)负责开展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 (3)负责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并做好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工作。 6、班主任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每天加强晨检,做好晨检午检、因病缺课登记,发现学生缺课,及时与家长联系,确认学生缺课原因。 (2)一旦发现班级内有传染病发生,及时向段赛武主任汇报,并与家长联系,做好协助后勤做好教室消毒工作。 (3)每天到校后提醒学生开窗通风。 (4)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医院 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一总则 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按照甲类管理的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甲型H1N1流感以及新发现或突然发生,造成或者有可能造成人民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或其他传染病爆发或流行。 (一)编制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性非典型性股炎预防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以适应我院做为全市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的需求,提高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医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加强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2、坚决服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和协调,整合医院有效资源,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夯实工作责任,做到有备无患。 3、所有医务人员时刻牢记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尽量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掌握工作主动权。

4、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服从领导的决策和调度。 5、依法管理,对因分配任务执行不力造成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三)防控经费 医院设立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医疗救护设施完善,人才培训,防控物资储备等。 (四)奖励 依据国家规定对参加突发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的医护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对医疗救护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适当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医疗救护工作致伤,致残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抚恤;对拒不服人领导及畏缩不前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和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在上级各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医院成立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领导小组,负责集中处理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各项防控工作。 (二)工作机构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医疗救治组、卫生防疫组、后勤保障组,各自承担相应工作及职责,统一指挥,共同完成预防、处理和善后工作。 (三)组织机构

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

罗店镇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 肠道传染病是指一组传播与人体消化道密切相关,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夏秋季节因气温较高,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蚊蝇又多,食品变质快,是多种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同时,由于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多,容易在学校食堂、饭店引起暴发。目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02)、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以及细菌性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等。 一、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因为,他们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从体内排出后如不注意消毒处理或不注意个人卫生,就会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食物等,健康人如不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及个人卫生,细菌和病毒就可经饮用水、食物和污染的手、苍蝇、蟑螂或者密切接确病人等途径经口腔进入体内(医学上称为粪口传播途径),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在胃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就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同时,又可再经粪便排出病原体再传给别人。主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经水传播: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或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以造成水源的污染,健康人如饮用了此水,可引发疾病的发生。经水传播的常可引起霍乱、伤寒、菌痢、甲肝等爆发流行,

而且感染的人数多面广,因此,在医学上霍乱、伤寒、菌痢被又称为三大水媒病。 ②经食物传播:食品在采购、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冷藏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有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食品的容器、进餐用具、变质的食物等,以及意外的中毒或故意的投毒等。 ③密切接触传播:通过使用或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文具、门把手、数钱等都有造成病原体传播和扩散的可能。 ④昆虫传播:苍蝇、蟑螂等都能起到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有些病原体还能在昆虫的肠管里存活一段时间,甚至繁殖。因此,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也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肠道传染病一般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急性食物中毒等,由于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三、介绍几种常见肠道传染病 1、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1-2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1-2 (总分:35.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2型题(总题数:22,分数:22.00) 1.男性,20岁,患流行性乙型脑炎,并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B.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C.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D.静脉滴注20%甘露醇 ?E.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2.男性,18岁,曾有被狗咬伤史,未接种狂犬疫苗,病人近来出现恐怖、咽肌痉挛和呼吸困难,正确的治疗原则是 ?A.使用狂犬病免疫血清及病原治疗药物 ?B.用大量丙种球蛋白及抗菌药物 ?C.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及注射免疫血清 ?D.应用免疫球蛋白及输血、输血浆等支持疗法 ?E.给予病人维持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对症治疗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3.女性,9岁,8月的某1d突然出现高热,体温:40.5℃,头痛,恶心、呕吐。考虑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给予积极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又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体检:深度昏迷,呼吸深浅不匀,节律不齐,时有叹息样呼吸。目前最首要的处理是 ?A.补充液体、钠盐 ?B.纠正水代谢紊乱

?C.镇静止痉药 ?D.脱水及呼吸兴奋剂 ?E.纠正酸中毒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男性,5岁,高热3d,神志不清1d入院,体检:T:39.6℃,颈有抵抗,巴氏征(+)。化验:血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85%。脑脊液细胞数500×106/L,糖和氯化物正常,诊断为乙脑。入院后患儿昏迷加深,呼吸节律不整,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患儿出现的并发症是 ?A.脑疝 ?B.脑出血 ?C.脑水肿 ?D.呼吸衰竭 ?E.心功能不全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男,3岁,高热2h,腹泻,抽搐3次,神志不清,于2002年8月急诊入院应首先作的检查是 ?A.脑脊液检查 ?B.脑电图检查 ?C.血白细胞分类 ?D.血涂片找疟原虫 ?E.灌肠或肛门试子检查粪便常规 (分数:1.00) A. B. C.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一、目的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危害,确保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医疗秩序。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在我院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确定重大传染病疫情依据及定义 (一)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二)定义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包括发生鼠疫、霍乱疫情;乙类、丙类传染病大量暴发或出现多例死亡病例;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四、应急组织架构及职责 (一)组织架构 1.成立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院长担任。成员由医院质控部、医务部、护理部、感染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成立专家组,由相关临床科室负责医师组成,负责现场医疗救治工作。 (二)职责 1.领导小组负责对突发事件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及时防范、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组织各方面力量处理突发事件,指挥应急救援,落实应急处理责任制;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及时发现、解决有关部门的问题;组织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队伍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演练;在疫情发生时,按照上级规定时间,安排专职人员向上级疾控部门上报疫情处理情况,并对应急处理工作做以总结。 2.专家组应及时到达现场,制定临时处方和救治方案,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积极处理疫情,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3.各临床、医技、后勤等职能科室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履行各自职责,积极协助临床救治工作。 五、疫情应急处理方案 1、做好日常预检分诊工作。 2、当发现可能是突发重大传染病时,接诊的工作人员要保持冷静,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防治疫情扩散。 3、立即报告医务科或院领导,应急领导小组通知专家组迅速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明确是否启动疫情应急预案。 4、应急预案启动后,各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迅速到达岗位,例行职责,开展工作,同时应立即向疾控中心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安排患者转至制定医院就诊。 5、在转诊患者后,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指南要求,对门诊、隔离场所,人员设备等进行消毒,确保切断传染途径。 六、补充说明 1.定期对全院员工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员工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幼儿园防肠道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幼儿园防肠道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做好我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确保我园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全园教师和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确保对我园可能出现的或已经出现的各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保证全园教师和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工作原则: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实现对传染病的可持续控制。 1.统一领导。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我园坚持在我县教委和县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的领导下进行。 2.预防为主。我园保教结合严格做到向教师、家长和幼儿宣传普及预防各类传染病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幼儿、教师、家长的防护意识。保健医和各个班级教师每天对幼儿进行晨、午、离园检查,保证一个也不能漏检。每天统计在园出勤率,有病儿的患病登记记录等。儿童未入园,当天了解儿童情况,教师在交接班做详细记录。各班保育员严格执行幼儿园的通风、卫生、消毒制度;幼儿被褥、玩具、毛巾每天阳光消毒;

食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幼儿园的餐具、用具消毒制度、食堂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幼儿园公共卫生区、楼梯扶手、门帘、公用卫生间内等每天有保洁员龙师傅负责用84消毒液消毒。保健医加强日常监测,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各个班级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报告,一旦发现迅速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蔓延。 3.分级控制。我园依据上级确定的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的范围和趋势,明确对传染病事件管理。幼儿园采取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4.快速反应。我园建立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行动。 三、组织领导:我园成立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负责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疫情报告、疫情控制的具体指挥。负责后勤保障,如消毒药品等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各班级、后勤日常卫生检查、环境卫生整治、消毒、灭四害及我区有关部门要求采取的疫情控制措施 专兼职保健医:负责各年龄班幼儿晨、午检、因病缺勤监测的培训、数据汇总及传染病突发时的园内报告工作。以及健康教育(幼儿、教职工、家长)、班级、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通风、消毒检查等工作内容。各班班组长(或教师):负责幼儿晨午检、因病缺勤监测的具体实施和数据上报,落实本班级幼儿传染病的疫情和疑似病例上报保健医控制措施。 各班保育员:负责本班级通风、卫生、三餐、幼儿被褥、玩具、毛巾每天消毒等具体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