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免疫学概论

第1章  免疫学概论
第1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并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通过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奠定基础。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与免疫学的交叉和渗透,免疫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和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00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曾在瘟疫流行中患过某种传染病而康复的人,对这种疾病的再次感染具有抵抗力,称之为“免疫(immunity)”。免疫这个词是来自罗马时代描述免除个人劳役或对国家义务的一个拉丁文词“immunitas”。

人体有一个完善的免疫系统来执行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表1-1)。免疫系统的组成是《医学免疫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本书的第二章至第十一章(除第三章免疫原外)分别介绍免疫组织和器官、重要的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

表1-1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胸腺脾脏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TCR 免疫球蛋白

骨髓淋巴结吞噬细胞BCR 补体

法氏囊(禽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树突状细胞CD分子细胞因子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NK细胞黏附分子

NK T细胞MHC分子

其他(嗜酸性粒细胞

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细胞因子受体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T细胞

B细胞

机体的免疫系统除了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如病原生物)外,还可识别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死亡的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①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

疫缺陷病;但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可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发生超敏反应。②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由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③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称为免疫耐受,赋予了免疫系统有区别“自身”和“非己”的能力。一旦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此外,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一起组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在调节整个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免疫原的整个过程。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和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两大类(表1 2)。固有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NK细胞和NK T细胞,其识别免疫原虽然不像T细胞和B细胞那样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但可通过一类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去识别病原生物表达的称为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 PAMP)的结构。例如许多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成份脂多糖(LPS),可被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4(TLR-4)识别,从而产生固有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T细胞和B细胞分别通过TCR和BCR 精确识别抗原,其中T细胞识别的抗原必须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来提呈;②活化增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的参与下,发生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如杀伤性T细胞)、效应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和记忆细胞;③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

与固有免疫相比,适应性免疫有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特异性是指某一特定抗原刺激可从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库(repertoire)中选择出相应的T细胞或B细胞克隆,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多样性是指T细胞库或B细胞库呈高度的异质性,是许许多多(估计在1012以上)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克隆的总和,赋予机体具有识别周围环境中数量极大的抗原种类并与之发生反应的能力。②耐受性:在胚胎期,凡自身组织成分与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相遇,这些淋巴细胞克隆被删除(deletion)或被禁忌(forbidden),出生后这些克隆丧失了针对自身组织成分的反应性,即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

但完好地保留了针对“非己”抗原的识别和反应能力。免疫耐受机制是免疫系统区别“自身”和“非己”的关键。③记忆性:T细胞和B细胞在初次免疫应答过程中都会产生由经抗原刺激活化、增殖淋巴细胞分化而来的记忆细胞,这种记忆细胞与初始(或未致敏)淋巴细胞不同,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可出现应答的潜伏期短、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再次免疫应答。

应该看到,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固有免疫往往是适应性免疫的先决条件,如树突状细胞和吞噬细胞吞噬病原生物实际上是一个加工和提呈抗原的过程,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识别准备了条件。适应性免疫的效应分子可大大促进固有免疫应答,如抗体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称为调理吞噬,或促进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又如,许多由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细胞的成熟、迁移和杀伤功能。

表1 2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比较

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

获得形式固有性(或先天性)

无需抗原激发获得性免疫需接触抗原

发挥作用时相早期,快速(数分钟~4天)4~5天后发挥效应

免疫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由于细胞发育中基因重排产生多样性免疫记忆无有,产生记忆细胞

举例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等)

吞噬细胞,NK细胞,NK T细胞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

免疫应答是《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本书的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将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进行重点介绍。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分别对免疫应答中的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的机制和应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三、免疫性疾病

免疫应答是把双刃剑。当我们看到免疫功能给机体带来免疫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当免疫应答的水平过高或过低,当针对自身的免疫耐受被打破,当免疫调节功能发生紊乱时,所出现的异常免疫应答可导致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在本书的第十七章“超敏反应”一章中,将集中阐述发生免疫相关疾病的机制。根据发生机制的不同,可将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分为Ⅰ~Ⅳ型,并列举出各型超敏反应在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原则。此外,本书还专门设置4章(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一章),分别介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和移植免疫。在这些属于临床免疫学的章节中重点介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对全人类有重大威胁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用免疫学的方法如何防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肿瘤;脏器和骨髓移植。这些内容无论是对于从事医学基础,还是从事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口腔医学等专业的医学生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免疫学的应用

《医学免疫学》的显著特征是将免疫学理论和免疫学技术与医学实践相结合。本书的最后两章专门阐述了免疫学诊断、预防和治疗。

免疫诊断已成为临床各学科中诊断疾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免疫学诊断的方法向着微量、自动、快速方向发展,新的诊断方法也层出不穷。在免疫学诊断中,抗原或抗体的检测依然是主角,一方面是抗原抗体反应有高度的特异性,对某些疾病的确诊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标记技术的引入(如放射性核素、酶和免疫发光),抗原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到达皮克(pg/每毫升)的水平,广泛应用于早孕和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疾病),多种病原生物(如HIV,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及其抗体,血清中多种肿瘤的标志物,引起过敏反应的血清IgE以及血型检测等等。细胞免疫的检测使得免疫学诊断更加全面。各种免疫细胞群和亚群分离和鉴定的技术日臻完善,应用单克隆抗体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方法,可以迅速确定各种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免疫学分型。T细胞、B 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的新的检测方法也不断涌现。

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乃至消灭传染性疾病是免疫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接种牛痘,使全球消灭天花是免疫学对人类极其重要的贡献。通过接种减毒活疫苗,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已指日可待。由于重组疫苗的应用,乙型肝炎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计划免疫,我国在控制多种传染病尤其是儿童多发传染病已取得显著的成绩。

免疫生物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应用单克隆抗体在治疗肿瘤、移植排斥反应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多种细胞因子在治疗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病毒性肝炎等取得良好的疗效。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白血病等造血系统疾病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此外,采用效应T细胞和经肿瘤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正成为治疗肿瘤新的手段。

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人类对免疫的认识首先是从与传染病作斗争中开始的。天花曾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由于其通过呼吸道传播,人是惟一的易感宿主,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例如,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天花大流行,造成6000万人死亡。据考证,公元16世纪我国明朝隆庆年间已有有关种痘的医书记载。将天花患者康复后的皮肤痂皮磨碎成粉,吹入未患病的儿童的鼻腔可预防天花。这种种痘的方法不仅在当时国内广泛应用,还传到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和英国等国家。在英国1772年王室开始允许在英国小孩中采用种痘的方法。据记载,在天花流行时,种过痘的人群中死亡率差不多只有不接种人群的1/5到1/10。种人痘预防天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为日后牛痘苗的发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公元18世纪后叶,英国医生Edward Jenner观察到挤牛奶女工因接触患有牛痘的牛后,

可被传染并在其手臂上长出类似牛痘的疱疹,这些得过牛痘的女工却不会得天花。他意识到人工接种“牛痘”可能会预防天花,并在一名8岁的男孩身上进行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试验,取得了成功。1798年Jenner 发表了“vaccination ”的论文(vacca 在拉丁语中是牛的意思,意为接种牛痘),开创了人工自动免疫的先河。人类经过将近180年的努力,于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庄严宣布,全球已经消灭了天花,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的伟大事件。

二、科学免疫学时期

(一)科学免疫学的兴起

免疫学发展的初期主要是抗感染免疫。病原菌的发现和疫苗的研制推动了免疫学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许多致病菌陆续被分离成功,德国细菌学家Robert Koch 提出了病原菌致病的概念,大大深化了先前人类对“瘟疫”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将减毒的病原体给动物接种,可预防有毒的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法国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Louice Pasteur 发现炭疽杆菌经40℃~43℃较高温度下培养后,可明显降低毒力,将其制成人工减毒的活菌苗接种牲畜可预防炭疽病的发生,其后Pasteur 又将狂犬病病原体经过兔脑连续传代获得减毒株,制备成减毒狂犬疫苗。在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随着越来越多的致病菌被确定,多种多样的疫苗(vaccine )相继问世。

(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派的形成

19世纪后叶,俄国学者Elie Ilya Metchnikoff 发现了吞噬细胞可吞噬微生物,于1883年提出了细胞免疫的假说即吞噬细胞理论。他高瞻远瞩地推测,吞噬细胞是天然免疫中的重要部分,并对获得性免疫也至关重要,并与众不同地提出,炎症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损伤作用,也是保护机体组织的一种机制。这一理论对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Metchnikoff 的伟大发现开创了固有免疫,并为细胞免疫奠定了基础。经过近百年的努力,人们对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和分子,固有免疫细胞识别外来病原生物的机制,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以及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关系都有了深入的了解。

1890年,von Behring 和他的同事Kitasato 将白喉外毒素给动物免疫,可在免疫动物血清中产生一种能中和外毒素的物质,称为抗毒素。次年他们用白喉抗毒素血清成功地救治了一名患白喉的儿童。白喉抗毒素的问世,挽救了成千上万患儿,开创免疫血清疗法即人工被动免疫的先河,也兴起了体液免疫的研究。在众望所归中,1901年von Behring 成为第一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在抗毒素发现后不久,又相继在动物免疫血清中发现有溶菌素、凝集素、沉淀素等特异性组分,并能与相应的细胞、微生物及其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其后将血清中多种不同的特异性反应物质称之为抗体(antibody ),而将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统称为抗原(antigen )

,建立了抗原抗体的概念,并陆续建立了体外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多种的

血清学技术。1899年比利时医生Jules Bordet发现可以溶解细菌的新鲜的免疫血清中,除了含有溶菌素即抗体外,还存在一种热不稳定的物质,在抗体存在的条件下,具有溶菌或溶细胞的作用,这种非特异性、能补充和加强抗体溶菌、溶细胞的物质称为补体(complement),并被应用于血清学诊断中,建立了可对抗原抗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补体结合试验。

法国生理学家Charles Richet在过继血清治疗法和过敏反应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差不多与von Behring同时,Richet成功地建立了血清疗法,而更重要的贡献是他揭示了异常的免疫应答可产生对机体不利的影响,可导致机体发生过敏性疾病。

免疫化学的研究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对抗原决定簇和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开始有了认识。20世纪初,Karl Landsteiner把称之为半抗原的芳香族有机分子偶联到蛋白质分子上,以此为抗原免疫动物,发现抗原特异性是由抗原分子表面特定的化学基因所决定,开启了抗体与半抗原关系的研究领域。此后,Landsteiner进一步发现人红细胞表面糖蛋白所连接糖链末端寡糖结构的差异决定ABO血型,并将此成果应用于临床,避免了不同血型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Landsteiner是血型血清学的奠基者,他先后发现了ABO、MNP和Rh等血型系统。

1937年Tiselius和Kabat利用电泳的方法,将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以及α1、α2、β和γ球蛋白等不同组分,发现免疫血清中γ球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并具有明显的抗体活性。据此,他们提出了抗体就是γ球蛋白。事实上,γ球蛋白组分中富含抗体,而α和β球蛋白中也有部分抗体。

1959年,英国生物化学家Rodney Porter和美国生物化学家Gerald Edelman各自对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阐明了免疫球蛋白的单体是由一对轻链和一对重链藉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氨基端组成了能与抗原结合的Fab或F(ab')2片段,不能结合抗原但易发生结晶的羧基端片段称为Fc段。通过对Ig分子重链和轻链氨基酸组成特点的研究,发现了可变区和恒定区,为以后抗体多样性形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免疫学重大学说和理论

在20世纪,创立了免疫学三个重要的理论,对免疫学的深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97年Paul Erhlich提出了抗体产生的侧链学说(side chain theory),该学说认为抗体分子是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抗原进入机体后与这种受体可发生互补性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刺激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当受体大量产生并脱落到血液中便成为循环抗体。从Erhlich的受体学说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当今关于B细胞识别抗原的B细胞受体,以及抗原刺激后B 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这一理论的皱形。

1957年澳大利亚免疫学家MacFarlane Burnet提出的克隆选择学说(clonal selection theory)是免疫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理论。而这个重大理论的提出,主要来源于对天然免疫耐受和人工免疫耐受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思考。1945年Ray Owen发现异卵双生、胎盘融合的小牛个体内,两种血型的红细胞共存而不引起免疫反应,在体内形成了血型镶嵌合体。英国免疫学家Peter Medawar等人在1953年应用小鼠皮片移植的实验模型,成功地进行了人工

免疫耐受的实验。即新生鼠或胚胎期如接受了另一种品系的组织抗原刺激(注射脾细胞),成年后对提供脾细胞来源供体品系小鼠移植的皮片,能长期存活,而对其他无关品系移植的皮肤仍然发生强烈的排斥反应。Medawar 认为,动物胚胎期或新生期接触抗原,可使其发生免疫耐受,使动物到成年期对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的不应答。Burnet 的克隆选择学说认为,全身的免疫细胞是由众多识别不同抗原的细胞克隆所组成,同一种克隆细胞表达相同的特异性受体,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多样性是机体接触抗原以前就预先形成的,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获得的。抗原进入机体只是从免疫细胞库中选择出能识别这种抗原的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并使其活化、增殖,扩增出许多具有相同特异性的子代细胞,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清除入侵的抗原。机体自身的组织抗原成分在胚胎期就被相应的细胞克隆所识别,这些在胚胎期结合了自身成分的细胞克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耐受,赋予于机体免疫系统区分“自我”和“非己”的能力。实际上,在胚胎期任何进入机体的抗原都将被视为自身成分而产生免疫耐受。

Burnet 克隆选择学说中,提出的一个细胞克隆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的预见,在1975年被Georges K ?hler 和Cesar Milstein 所创立的B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和产生的单克隆抗体所证实。他们设计了一种选择性培养基,能使一种酶缺陷的骨髓瘤细胞与抗原活化B 淋巴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得以生长,通过克隆化方法,使一个杂交瘤细胞扩增成一个克隆(一个无性繁殖的细胞群)。正如预期的那样,同一个克隆的杂交瘤细胞产生抗体的特异性都是相同的。由于单克隆抗体高度的均一性,并能获得针对人们所需要的一种分子甚至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加之杂交瘤具有在体内、体外无限生长的能力,使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引发了一场革命。

Niels Jerne 在免疫学理论的诸多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树,尤其是他在1974年提出了抗体分子上的独特型和抗独特型相互识别而形成免疫网络。免疫网络学说认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分子上的独特型决定簇在体内又能引起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抗独特型抗体又可引起抗抗独特型抗体产生,如此下去,在抗体和淋巴细胞中产生一个复杂的级联网络,在免疫应答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网络学说不仅被实验所证明,而且成功应用到医疗实践中去,有力地促进了免疫学的发展。

(四)对免疫系统的全面认识

20世纪下半叶是人们对免疫系统开始有了全面的认识。1957年,Glick 发现切除鸡的富含淋巴细胞腔上囊,导致抗体产生缺陷,逐将此类淋巴细胞称为腔上囊依赖(衍生)的淋巴细胞,简称为B 淋巴细胞或B 细胞(B 为腔上囊Bursa 的第一个字母)。1961年,Miller 采用新生期小鼠切除胸腺的模型,Good 在临床上观察一新生儿先天性胸腺缺陷,都发现了外周血和淋巴器官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明显缺陷,并将依赖于胸腺发育的淋巴细胞称为T 淋巴细胞或T 细胞(T 为胸腺thymus 的第一个字母)。其后不久,

其他的科学家进

一步证实:T细胞负责细胞免疫(如移植排斥),B细胞负责体液免疫;T细胞和B细胞之间有协同作用,T细胞可辅助B细胞针对某些抗原产生IgG,胸腺依赖抗原(即T细胞依赖抗原)的概念也随之产生;T细胞是一个不均一的细胞群,有辅助性T细胞(Th)和细胞毒T 淋巴细胞(CTL),并发现具有抑制作用T细胞亚群(如调节性T细胞)的存在。

上世纪70年代,在肿瘤免疫研究中发现了一群预先不需抗原刺激、在无抗体存在条件下即可杀伤肿瘤细胞的淋巴细胞,称为自然杀伤细胞,简称NK细胞。1973年美国学者Steinman发现了树突状细胞,随后的研究证实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有效刺激初始T细胞。单核细胞穿出内皮细胞进入组织脏器成为巨噬细胞,是同一个细胞谱系发育的不同阶段,提出了单个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改变了以往的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的概念。进一步研究发现,在T细胞中的γδ T细胞和NK T 细胞以及B细胞中的B-1亚群主要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

1953年Watson和Grick揭示了遗传信息携带者DNA的双螺旋结构,开创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免疫学的发展,不仅大量的免疫分子的基因被克隆,新的免疫分子被表达,而且使得人们对免疫应答的研究深入到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分子免疫学应运而生,而且成为免疫学诸多分支中的核心。

(一)抗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遗传学基础

1978年日本分子生物学家Susumu Tonegawa应用基因重排技术,揭示出免疫球蛋白C 区和V区基因在胚系的DNA中是分隔的,而V区包括了被分隔的数目众多的V基因、D 基因和J基因片段。V、D、J基因片段的重排是产生抗体多样性的最重要的一种机制。而C 基因片段则决定了免疫球蛋白的类、亚类和型,相同的VDJ按一定顺序分别与不同的C基因片段的重组是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的遗传学基础。膜型免疫球蛋白分子是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onegawa对有关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和重排的理论,对日后T细胞受体基因结构和重排的发现产生重要影响。

(二)T细胞抗原受体的基因克隆

在Ig基因结构和重排发现后不久,1984年Mark Davis和Chien Saito等成功克隆了T 细胞受体(TCR)的基因。TCR β链基因与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TCR α链基因与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的结构和重排有着惊人的相似。而且TCR的多样性数目可能比BCR还要多。在此基础上,T细胞杂交瘤和T细胞克隆技术的产生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三)免疫遗传学和MHC限制性的发现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哺乳动物基因中基因组数量最多、结构最为复杂的基因群。MHC的基因型和表型在群体中具有高度的多态性,正是这种多态性造成了不同个体之间识别抗原肽能力的差别,由此也决定了在群体中不同个体对同一种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免疫应答能力的差别。MHC从发现到其基因结构、编码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阐明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MHC的遗传密码得以全面被破译。

George Snell在20世纪30年代起建立了一套同类系小鼠品系,以这些同类系小鼠为模型,发现了在同种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区域称为H-2,继而证实了H-2是由许多密切连锁基因组成的复合体,每个基因座上有多个等位基因存在。到了50年代法国科学家Jean Dausset在人体上发现了与H-2复合体相似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以后陆续鉴定出多种人类HLA抗原。早期MHC和HLA研究几乎都集中在移植免疫上。Baruj Benacerraf应用不同品系的动物研究发现,对某一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受到一种称之为免疫应答基因(Ir基因)所控制,并证明了Ir基因是位于小鼠H-2中I区内,从此,MHC 全面的生物学功能才得以揭示。应该看到的是,这项重大的发现为Pater Doherty和Rolf Zinkernagel所揭示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识别病毒感染细胞的病毒抗原时存在着MHC的限制性,以及Marray和Thomas在肾脏移植和骨髓移植的成就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20世纪80年代先后克隆出许多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它们在造血,细胞活化、生长和分化,免疫调节,炎症等许多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到了90年代,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突飞猛进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应用,人们对新的细胞因及其受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而且迅速被应用到临床医学中去,成为免疫生物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信号转导的研究

免疫细胞通过其膜表面的免疫受体(如TCR、BCR、NK受体等)、细胞因子受体、固有免疫识别受体、黏附分子以及死亡受体等,感应来自细胞外或细胞内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参与或调节免疫应答必须与上述相应受体结合后,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免疫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十分复杂,不同免疫膜分子介导的信号途径各不相同,反映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的复杂性。而且不同信号途径之间存在着“串流”(cross-talking),在信号转导水平上形成了网络。免疫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下游是通过活化特定的转录因子,使其进入胞核,调控基因的表达。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信号途径可以激活相同的转录因子,可谓是“殊途同归”,生物体巧妙地应用有限的基因和分子,完成极其复杂的生物学功能。

第三节21世纪免疫学发展的趋势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为人类功能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功能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学计划引领着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与免疫学学科相互融合,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人口与健康的问题,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反恐斗争也日益得到重视。免疫学在21世纪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一)基础免疫学

免疫应答的机制将得到更深刻的阐明。对免疫系统认识的深入必将推动对免疫应答本质的了解,并将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医学实践。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免疫新分子被克隆,例如新的CD分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和胞内信号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得到阐明。小鼠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人们对免疫分子体内功能的认识。应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分子、X晶体衍射技术等结构生物学技术,使得人们在分子水平上认识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造血/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定向分化技术,使人们完整地认识免疫细胞群和亚群谱系发育过程中转录因子、生长因子对其的调控。细胞分析和分选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精确认识细胞亚群的表面标志和功能。有关固有免疫、调节性细胞、记忆性淋巴细胞的作用机制得到全面的阐明。

(二)临床免疫学

免疫学与临床医学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已形成诸多的分支学科,例如免疫病理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血液免疫学、老年免疫学、免疫药理学、感染免疫学等。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诊断、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手段。

1.诊断新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不断涌现,常规的免疫学诊断技术向着微量、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各种芯片技术(DNA、蛋白和抗体)已经引入免疫学的诊断技术之中。

2.预防疫苗仍是消灭传染病的最重要手段。人类已经在征服许多传染病斗争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还面临巨大的挑战,许多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传染病如艾滋病、丙型肝炎等仍无有效的疫苗来进行预防,但人类的努力从未停止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新型的疫苗如DNA疫苗、重组疫苗、亚单位疫苗等。随着新发现传染病的出现,必须要研制预防相关传染病的疫苗,例如我国在2003年局部地区流行非典型肺炎(SARS)后,在短期间完成了SARS病毒疫苗的研制,并已经完成临床Ⅰ期试验。近年来,非传染性疫苗的研究得到重视和发展,尤其是防治肿瘤的疫苗。2006年预防宫颈癌的乳头状瘤病毒疫苗批准进入市场便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3.治疗免疫生物治疗的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包括:①单克隆抗体制剂治疗肿瘤、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人抗体、基因工程抗体进入市场。不少单克隆抗体制剂已在Ⅲ期临床验证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②细胞因子在临床某些疾病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疗效,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随着新的细胞因子被发现,将会有更多的细胞因子作为新的治疗制剂造福于人类。③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效地挽救白血病等血液系统和肿瘤病人的生命。我国造血干细胞库的发展和完善必将给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此外经过修饰后的效应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感染性疾病等治疗中也已崭露头角。

小结

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和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人体有一个完善的免疫系统来执行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主要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身稳定。免疫应答依据其识别特点、获得形式和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可分为识别、活化增殖和效应三个阶段,具有特异性、耐受性和记忆性三个特点。免疫应答是把双刃剑。异常免疫应答可导致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免疫诊断已成为临床各学科中诊断疾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乃至消灭传染病是免疫学一项重要任务;免疫生物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经验免疫学时期是从我国16世纪种痘开始的,18世纪末Jenner发明牛痘苗预防天花是这个时期最杰出的成就。病原菌的发现和疫苗的研制推动了科学免疫学时期免疫学的发展。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抗体产生的侧链学说、克隆选择学说和免疫网络学说三大学说的产生,确立了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使人类对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开始有了全面的认识。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免疫学的发展,以分子免疫学为核心的多个免疫学分支学科的形成,推动了免疫学进入现代免疫学时期,抗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遗传学基础得到阐明,并促进了T细胞抗原受体的基因克隆。MHC的基因结构以及编码的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阐明,不仅对深入了解免疫应答本质产生重大影响,而且推动了移植免疫的发展。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以及信号转导的研究成为了现代免疫学重要的研究领域。免疫学在21世纪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思考题

1.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2.Jenner发明牛痘苗预防天花的重大意义。

3.现代免疫学时期免疫学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4.展望免疫学在21世纪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参考文献

1.龙振洲主编. 医学免疫学.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

2.陈慰峰主编. 医学免疫学.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何维主编. 医学免疫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周光炎主编. 免疫学原理. 第2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5.龚非力主编. 医学免疫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6.William E, Paul. Fundamental Immunology. 5th ed. Lippincott-Raven. 2003

(金伯泉)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练习题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的功能 D、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 2.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3.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4.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5.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成分耐受,清除衰老、损伤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6.关于固有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无免疫记忆 D、特异性 7.关于固有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无免疫记忆 D、非特异性 8.关于固有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非特异性 9.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获得性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0.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1.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获得性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无免疫记忆 D、特异性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 1. 免疫应答水平过高会引起: A. 超敏反应 B. 持续感染 C. 免疫缺陷 D. 癌症 E. 易衰老 2. 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 A.严重感染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病E.超敏反应 3. 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 A.免疫缺陷病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病毒持续感染E.肿瘤 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反复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增生性疾病 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 6. 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作用关系 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 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 7. 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增生病 E. 移植排斥反应 8. 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9.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10.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 调节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1.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自稳 12.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分子是: A.细胞因子B.补体C.抗体D.MHC 分子E.抗菌肽 13. 执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是: A.γδT 细胞B.αβT 细胞C.NK 细胞D.DC E.巨噬细胞 14.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B 细胞C.T 细胞D.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15. 免疫细胞不包括: 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巨噬细胞 16. 适应性免疫应答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A.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B.具有再次应答的能力 C.无需抗原激发D.T/B 细胞库具有高度异质性E.精确区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免疫学概论讲课重点内容及思考题

免疫学概论讲课重点内容及思考题 2015.12.1 第一章免疫概论 1. 免疫的概念: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维持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2. 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1)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原性异物; (2)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 (3)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3. 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的特点: (1)出生时已具备(早) (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 (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 (4)个体差异不大 4.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的特点: (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 (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 (3)一般不能遗传 (4)个体差异大 (5)具有记忆性 5.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功能? 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组成,前者是由B淋巴细胞,后者是由T淋巴细胞承担。B淋巴细胞形成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可以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功能。 6. 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及其主要特点。 天然免疫是指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接触外来侵染物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天然防御功能,又称为天然免疫、固有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 特异性的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特点是:(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 7. 免疫细胞有哪些?其主要功能? 8. 免疫学与食品科学的关系? 9.食品免疫学 食品免疫学属免疫学范畴,其侧重点是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和探索食品营养与免疫、食品中一些特殊营养素—活性物质和功能因子实施免疫调节的机理,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特点实施对各类物质的免疫检测。 第二章免疫系统 1.免疫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和各自有什么功能?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2.免疫器官的组成以及各免疫器官的特点、功能。

医学免疫学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复习资料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1. 医学免疫学研究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2. 免疫学起始于微生物学 3. 免疫的概念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4. 免疫对机体: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5.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易发生肿瘤 6. 用接种牛痘苗来预防天花的第一个医师是Jenner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免疫监视 8.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免疫防御 9. 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包括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10.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是固有免疫应答 11. 组合正确的是葡萄球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免疫防御 12. 既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又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成分是巨噬细胞 13.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反复感染 14. 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中国 15. 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是: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 化成熟的部位,而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布、定居及发生免疫应 答的场所 16. 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胸腺和骨髓 17. 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胸腺 18. 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骨髓 19. 人类最大的免疫器官是:脾脏 20. 实验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21. 免疫系统的组成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22. 淋巴结的功能不包括T淋巴细胞进行阴性选择的场所 23. 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 属于免疫防御 24. 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属于 免疫监视 25. 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免疫功能是免疫稳定 26. 超敏反应是由于免疫防御功能失调

医学免疫学绪论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 1. 免疫是指: (A)免于疾患 (B) 机体抗感染过程 (C) 机体清除自身的损伤或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 (D) 机体识别和排出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2. 免疫应答过高: (A) 致自身免疫病 (B) 易患严重的感染 (C) 对机体的保护作用越强 (D) 不易致严重的感染 (E) 会致超敏反应 3.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易发生: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缺陷病 (E) 移植排斥反应 4.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执行者是: (A) T、B淋巴细胞 (B) NK细胞 (C) 吞噬细胞 (D) 补体 (E) 皮肤、粘膜 5. 免疫稳定功能异常可发生: (A) 病毒持续感染 (B) 肿瘤 (C) 超敏反应 (D) 自身免疫病 (E) 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侵害并中和其毒素的免疫功能是: (A) 免疫防御 (B) 免疫稳定 (C) 免疫监视 (D) 特异性免疫 (E) 非特异性免疫

7. 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人是: (A) Edelman和Porter (B) Milstein和kohler (C) Burnet (D) Koch (E) Metchnikoff 8. 认识机体免疫现象的开端 (A) 牛痘苗的发明 (B) 人痘苗的预防接种 (C) 减毒疫苗的发明 (D)炭疽菌苗的发明 (E) 狂犬病疫苗的发明 9. 牛痘苗的发明应归功于: (A) 英国的Jenner (B) 法国的Pasteur (C) 德国的Koch (D) 日本的北里 (E) 澳大利亚的Burnet 10. 抗毒素的发现应归功于: (A) Koch (B) Jenner (C) Pasteur (D) Pasteur (E) Bordet 11. 抗毒素的发现应归功于: (A) Koch (B) Behring和Kitasato (C) Burnet (D) Pasteur (E) Bordet 12. 克隆选择学说的创始人: (A) Burnet (B) Jerne (C) Medawar (D) Owen (E) Landsteiner

免疫学练习题 (1)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牛痘苗是谁发明的:() A. 英国人Jenner B. 法国的Pasteur C. 德国的Koch D. 澳大利亚的Burnet 2. 免疫是指:() A. 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 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 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的功能 D.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 3. 免疫对机体是:() A. 有害的 B. 有利的 C. 有利也有害 D. 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 D. 免疫防御 5.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 D. 免疫防御 6.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成分耐受,清除衰老、损伤细胞的功能称为:() 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调节 D. 免疫防御 7. 下列哪项不是固有性免疫的特点:() A. 可遗传 B. 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 无免疫记忆 D. 特异性 8. 下列哪项不是固有性免疫的特点:() A. 可遗传 B. 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 无免疫记忆 D. 非特异性 9. 下列哪项不是固有性免疫的特点:() A. 可遗传 B. 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 有免疫记忆 D. 非特异性 10. 下列哪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A. 获得性 B. 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 有免疫记忆 D. 特异性 11. 下列哪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A. 可遗传 B. 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 有免疫记忆 D. 特异性 12. 下列哪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A. 获得性 B. 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 无免疫记忆 D. 特异性 13. 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 T淋巴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NK细胞 D. 上皮细胞 14. 属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 单核-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NK细胞 D. T、B淋巴细胞 二、填空题 1. 最早接种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2. 免疫系统由、和组成。 3. 机体的免疫应答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称,另一种称。 4. 免疫系统三大功能包括、、。

第1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并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通过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奠定基础。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与免疫学的交叉和渗透,免疫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和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00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曾在瘟疫流行中患过某种传染病而康复的人,对这种疾病的再次感染具有抵抗力,称之为“免疫(immunity)”。免疫这个词是来自罗马时代描述免除个人劳役或对国家义务的一个拉丁文词“immunitas”。 人体有一个完善的免疫系统来执行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表1-1)。免疫系统的组成是《医学免疫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本书的第二章至第十一章(除第三章免疫原外)分别介绍免疫组织和器官、重要的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 表1-1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胸腺脾脏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TCR 免疫球蛋白 骨髓淋巴结吞噬细胞BCR 补体 法氏囊(禽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树突状细胞CD分子细胞因子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NK细胞黏附分子 NK T细胞MHC分子 其他(嗜酸性粒细胞 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细胞因子受体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T细胞 B细胞 机体的免疫系统除了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如病原生物)外,还可识别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死亡的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①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1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1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2.免疫应答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免疫应答。其中前者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后者又称为特异性免疫应答 或获得性免疫应答。 3.机体遭遇病原微生物感染时首先产生的是固有免疫应答但最终在清除病原体时起主导作用的是适应性免疫免 疫应答。 4.T细胞和B细胞分别靠其表面的TCR和BCR识别抗原分子并且一个T或B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分子。 5.B细胞经过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执行免疫功能因此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 经抗原刺激成为效应细胞而发挥免疫效应所以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细胞免疫。 6.免疫性疾病分为超敏反应病、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三大类。 7.超敏反应按发作时间及机制分为迟发型和速发型两种 8.AIDS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HIV主要感染并破坏的是CD4+T细胞。 9.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经验免疫学、科学免疫学、现代免疫学时期三个时期。 10.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被认为是人类战胜疾病最辉煌的历史。 二、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 A.法国人 B.中国人 C.英国人 D.希腊人 E.印度人 3.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6.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 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3.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 4.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二.单项选择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或最为接近的) 1.免疫自身稳定功能低下或异常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免疫缺陷 C.易发生细菌感染 D.易发自身免疫病 E.易发免疫耐受 2.机体抵抗病原性细菌和对人体有害物质侵袭的现象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3.人体免疫的本质是() A.抵抗感染 B.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 C.排除抗原性异物 D.消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 E.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 4.用无毒力牛痘苗接种来预防天花的第一个医师是() A.Koch B.Jenner C.Pasteur D.VonBehring E.Bordet 5.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是() A.非记忆性 B.特异性 C.固定性 D.先天性 E.反应迅速 6.接种牛痘疫苗可特异性预防() A.伤寒 B.鼠疫 C.天花 D.结核 E.麻疹 7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8.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三.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免疫的功能包括() A.清除细菌及毒素 B.清除突变细胞 C.清除衰老、变性细胞 D.保持机体稳定 E.清除病毒 2.固有性免疫应答又称为() A.适应性免疫 B.天然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获得性免疫E.特异性免疫3.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包括() A.需抗原刺激后产生B.作用早而快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E.耐受性 4.免疫监视缺陷者可能发生() A.过敏性疾病 B.肿瘤 C.病毒持续感染 D.自身免疫病 E.免疫缺陷病 5.免疫应答异常导致的疾病包括() A.免疫缺陷 B.免疫耐受C.肿瘤 D.自身免疫病 E.超敏反应 6.人体免疫系统免疫自稳功能包括() A. 引发超敏反应B.免疫耐受 C.对异物适度免疫应答 D.清除肿瘤细胞 E.清除衰老细胞 四.B型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或最为接近的)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功能失调 D.免疫自稳功能失调 E.免疫防御作用过高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20210121145001)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是由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组成。 2.在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种是___________ 、另一种是 ________ 3.免疫系统三大功能包括: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_______、和三大特点. 二、选择题 [A 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 A.法国人 B. xx人 C.英国人 D.希腊人 E.印度人 3.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6.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7.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B 型题] A.生理性免疫防御 B.生理性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功能失调 D.免疫自稳功能失调 E.免疫防御作用紊乱,产生不适合生理需要的应答 1.超敏反应 2.清除病原微生物 3.病毒持续感染 4.自身免疫病 5.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 [C 型题]

1-1第一章+免疫学概述+第二章+抗原一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教案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讲授与类比) 导入新课: 1.随着春季来临,也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为什么有的人容易感冒,而有的人则不易感冒呢? 2.在打青霉素之前,护士都会对病人做皮试。为什么有的人要起红包,而有的人则不起红包呢? 3.当突然进入久闭的屋子的时候,为什么有的人容易打喷嚏?而有的人则没反应呢? 以上内容涉及我们今天及后面要学习的免疫学内容,那么什么是免疫呢? 进入新课: 一、概念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是有害的。 二、免疫的三大功能(举例、对比) (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正常的免疫应答可阻止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其毒素等,即具有抗感染免疫的作用。 (2)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机体对自身成份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免疫系统可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免疫的功能与表现 免疫功能正常表现(有利)异常表现(有害) 免疫防御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及毒素作用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 免疫稳定对自身成分耐受、清除抗原异物免疫失调、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肿瘤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第二章抗原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与分类(讲授、举例、图文结合) 一、概述及特性 1、抗原的概念:诱导抗体和效应T细胞产生,并能与之特异结核,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免疫反应性)(图文结合,突破难点)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2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2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二、选择题 [A型题]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A.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2.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扁桃体 B.淋巴结 C.胸腺 D.脾脏 E.肠淋巴组织 3.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是 A.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血液 4.下列属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是 A.胸腺 B.法氏囊 C.淋巴结 D.骨髓 E.肝脏 5.以下关于胸腺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胸腺可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 B.胸腺是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C.胸腺可产生胸腺激素 D.胸腺可培育和输出成熟的B细胞 6.以下关于骨髓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骨髓是造血器官 B.骨髓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C.B细胞在骨髓中发生、分化 D.是T细胞的发育成熟场所 7.鸟类的腔上囊相当于人类淋巴组织中的 A.胸腺 B.骨髓 C.淋巴结 D.脾脏 E.以上都不是 8..机体对某种传染病有终身免疫功能主要是由于有 A.造血干细胞 B.处女型淋巴细胞 C.记忆性淋巴细胞

D.效应性淋巴细胞 E.以上均对 9.以下哪项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是错误的 A.脾脏中以 B.淋巴细胞为主B淋巴结中以B淋巴细胞为主 C.脾脏有血液过滤作用 D.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E.脾脏是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四、问答题 1.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增值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2.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分布更合理;使淋巴组织可不断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通过再循环,增加了T、B与抗原和APC接触机会;通过再循环,使机体免疫器官与组织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请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免疫系统的进化 根据目前的认识, 免疫系统的进化可以粗略地分为五个水平。第一水平表现为同种细胞或物种的特异性聚集, 以竞争生存空间,见于植物、海绵体、原生动物等;第二水平表现为特殊分化的免疫细胞介导的非记忆性免疫识别和免疫反应, 如腔肠动物;第三水平为具有短期记忆功能的细胞介导的免疫, 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类动物等;第四水平表现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协同作用和长效的免疫记忆和免疫放大, 见于所有脊椎动物;第五水平表现为T和B细胞功能亚群的出现, 如鸟类和哺乳动物。 适应性免疫的进化发生在无颌脊椎动物向有颌脊椎动物过渡的较狭小的时空阶段。这种进化过程可见证于鱼类的发展。(参考:胡刚正,时玉舫.免疫系统的进化[J].现代免疫学,2010,30(06):441-442.) [A型题] 1B,2C,3D,4C,5D,6D,7B,8C,9B

2016免疫学绪论考试题总结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在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种是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3.免疫系统三大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大特点. 二、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 A.法国人 B.中国人 C.英国人 D.希腊人 E.印度人 3.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6.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7.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B型题] A.生理性免疫防御 B.生理性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功能失调 D.免疫自稳功能失调 E.免疫防御作用紊乱,产生不适合生理需要的应答 1.超敏反应 2.清除病原微生物 3.病毒持续感染 4.自身免疫病 5.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 [C型题] A.特异性免疫应答 B.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先天遗传而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Immunology) 第一节免疫概念的演变 一、免疫(Immune) 免疫是immunis衍生而来的,在微生物学和病毒学上是指免除瘟疫。在医学上,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的现代定义是:机体针对外源物质的一种反应,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此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 二、免疫学(Immunology) 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异物,进入机体后发生的细胞和分子的反应,以及各种免疫现象、理论规律及其相关技术的一门生物科学。 免疫学的基础方面的研究 免疫学在应用方面的研究 三、免疫的功能 机体的免疫功能体现在对抗原特异性的识别和消除,保持机体相对的自身稳定(homeostasis)(生物体对自己和非已的识别)。 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史 一、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二、经典免疫学时期 1.牛痘苗的发明 1798年,英国E Jenner确立接种牛痘疫苗后可以预防天花 2.减毒疫苗的发明 1880年,L Pasteur发现鸡霍乱杆菌的接种方法 1881年,L Pasteur制备了炭疽杆菌减毒疫苗 1885年,L Pasteur制备了狂犬病疫苗 3.抗毒素 1890年,德国E von Behring 日本的北里(S Kitasato)应用免疫血清治疗白喉患者的被动免疫治疗获得成功。190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4.补体的发现 1894年,R Pfeiffer观察到溶菌现象 1895年,J Bordet 发现溶菌现象中补体和抗体的作用 5.血清学方法的建立

1900年,P Ehrlich 抗体形成概念, 1897年,P Kraus 沉淀反应 1896年,M von Gruber,HE Durham 凝集反应 1906年,AP von Wassermann 补体结合反应 6.免疫化学的研究 1917年,K Landsteiner 应用人工抗原研究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1929年,M Heidelberger 抗原抗体反应的定量研究 1934年,JR Marrack 抗原抗体反应格子学说 1938年,AW Tiselius, EA Kabat 血清蛋白电泳技术丙种球蛋白 1942年,JT Freund 佐剂 1941年,AH Coons 免疫荧光技术 1955年,P Grabar 免疫电泳抗体分子不均一性 7.抗体生成理论 1897年,P Ehrlich抗体生成学说 抗毒素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上,当外毒素进入体内后与之特异结合,并刺激细胞产生更多的抗毒素分子,自细胞表面脱落入血流,既是抗毒素。 1930年,F Haurowitz 抗体形成的模板学说 抗体分子结构是在抗原直接影响下形成的,抗原是通过干扰细胞核DNA而间接影响抗体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近代免疫学时期 1.细胞转移迟发型超敏性的成功 1942年,MW Chase证明除体液免疫外细胞免疫的存在 2.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1945年,RD Owen 发现天然耐受现象 1953年,RE Billingham,PB Medawar免疫耐受证明, 使免疫学进入生物学时期3.抗体生成克隆选择学说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的现代概念是 A.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 C.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对机体都是有利的 D.机体消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疫耐受 3. 用无毒力牛痘苗接种来预防天花的第一个医师是 A.Koch B.Jenner C.Pasteur D.VonBehring E.Bordet 4.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5.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6. 既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又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成分有 A.巨噬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浆细胞 7. 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Burnet B.Border C.Porter D.Jenner E.Pasteur 8.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9.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B.美国 C.日本 D.俄罗斯 E.英国 B型题 A.生理性免疫防御 B.生理性免疫稳定 C.免疫监视功能失调 D.免疫稳定功能失调 E.免疫防御作用过高 10.清除病原微生物 11.病毒持续感染 12.超敏反应 13.自身免疫病 14.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 C型题 A.特异性免疫应答 B.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5.先天遗传而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 16.后天获得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抗原的免疫功能属于 17.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 18.补体的溶菌作用属于 19.溶菌酶的溶菌作用属于 X型题 20.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A.多为生后获得的功能表现 B.有针对性 C.可因抗原多次刺激而加强 D.出生时就具有 E.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21.属于固有性免疫应答的有 A.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噬病原体作用 C.自然杀伤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 D.血液和体液中存在的补体成分 E.组织损伤局部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 22.下列哪些细胞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细胞 A.单核-巨噬细胞 B.NK细胞 C.B细胞 D.T细胞 E.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23.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T细胞

免疫学复习题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是(E ) A、习得性、非特异性、效应递增性 B、习得性、非特异性、效应恒定性 C、遗传性、特异性、效应恒定性 D、遗传性、非特异性、效应恒定性 E、习得性、特异性、效应递增性 2.免疫的正确概念是( C ) A、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B、机体清除突变细胞的能力 C、机体识别自己和排除非己的功能 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和死亡细胞的功能 E、机体清除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3.最早创造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是( A ) A、中国人 B、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E、俄国人 4.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高可导致( C ) A、严重感染 B、免疫缺陷 C、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肿瘤5.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免疫功能是(B ) A、免疫防御 B、免疫监视 C、免疫自稳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6.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时表现为( C ) A、超敏反应 B、免疫缺陷 C、自身免疫病 D、肿瘤 E、严重感染7.创用牛痘苗预防天花的学者是( E ) A、Pasteur B、Koch C、Ehrlich D、Burnet E、Jenner 8.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易患下列哪种疾病( A ) A、肿瘤 B、自身免疫病 C、超敏反应 D、移植排斥反应 E、免疫缺陷病 9.机体清除体内衰老和死亡细胞的功能是( B )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自身免疫性现象 E、自身耐受 二、填空题 1.固有免疫的特点是非特异性、效应恒定性、可遗传性。

2.免疫系统功能的积极意义分为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二章免疫细胞激活物 一、单项选择题 1.半抗原是(B ) A、只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B、只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C、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的物质 D、被T淋巴细胞识别的物质 E、不能与抗体结合的物质 2.TI与TD抗原的区别点在于(E ) A、是否引起细胞免疫、是否产生IgM、是否诱导不同的T细胞亚群 B、是否产生IgM、是否引起免疫记忆、是否诱导不同的B细胞亚群 C、是否引起免疫记忆、是否产生除Ig M之外的抗体、是否诱导不同的T细胞亚群 D、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是否产生IgM、是否引起免疫记忆 E、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是否引起细胞免疫、是否产生除IgM之外的抗体3.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 B ) A、抗原的分子量大小 B、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C、抗原的物理性状 D、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E、机体免疫状况 4.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 E ) A、在胸腺中产生 B、不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C、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D、能刺激胸腺细胞产生抗体 E、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 5.下列属于同种异体抗原的是( A ) A、Rh血型抗原 B、甲状腺球蛋白 C、晶状体蛋白 D、病毒蛋白 E、细菌外毒素 6.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 C )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类属抗原 E、超抗原 7.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B )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10.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11.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D 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I 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7.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的Fab段结合靶细胞表面的

1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最新资料推荐------------------------------------------------------ 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学分类 1. 基础免疫学主要研 究抗原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应答过程及免疫耐受、免疫 调节、免疫效应、免疫遗传等生理现象。 2. 临床免疫学主要研究人体健康和临床疾病密切相关的 各种免疫现象,如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肿瘤免 疫和移植免疫等。 免疫学发展简史根据所用的技术和方法,免疫学的发展 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1.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 2.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 Jenner 二、科学免疫学时期 1. 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 研究减毒疫苗(鸡霍乱杆菌、炭疽杆菌、狂犬病毒) Pasteur 抗毒素血清(白喉杆菌外毒素、破伤风杆菌外毒素) 2. 免疫应答 机制的研究俄国 Metchnikoff 细胞学说: 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德国 Behring 体液学说: 体液中产生了针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相应抗体,并发现在试管 中这些抗体能与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发生凝集、沉淀等现象。 3.澳大利亚 Burnet 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 免疫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能随机地形成多样性的细胞克隆(clone,即细胞系)。 1 / 12

每一克隆只表达同一特异性的抗原受体。 抗原进入机体后选择相应的细胞系与之结合、活化,使之克隆扩增,并产生大量具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 禁忌克隆: 某种抗原胚胎期间接触相应细胞系细胞系被排除或失去活性,致使机体失去针对这种抗原的反应性,形成免疫耐受性。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一)免疫系统的研究 1. 外周淋巴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可以再循环;可以母细胞化,可以成为记忆细胞。 2.T 细胞可以分化为淋巴母细胞,完成细胞免疫应答。 3.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 T 细胞的成熟与其有关。 4.T-B 细胞协作才能诱导 B 细胞产生抗体。 5.胚胎期 T 细胞迅速增殖后又迅速凋亡,这也许与自身免疫耐受有关。 (二)抗体的研究: 产生抗体的细胞、抗体的活性、基本化学结构、克隆出编码产生抗体的基因及 T 细胞抗原受体的基因等。 (三)免疫遗传学的研究: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的基因座、表达产物、功能。 (四)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检测(CD 抗原)等。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在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种是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3.免疫系统三大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大特点. 二、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 A.法国人 B.中国人 C.英国人 D.希腊人 E.印度人 3.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6.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7.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B型题] A.生理性免疫防御 B.生理性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功能失调 D.免疫自稳功能失调 E.免疫防御作用紊乱,产生不适合生理需要的应答 1.超敏反应 2.清除病原微生物 3.病毒持续感染 4.自身免疫病 5.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 [C型题] A.特异性免疫应答 B.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