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迎接大数据时代_学术研讨会纪要_李云

_迎接大数据时代_学术研讨会纪要_李云
_迎接大数据时代_学术研讨会纪要_李云

时间:

2014年5月10日地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303在阿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小说中,数学家哈里?谢顿创立了一种“心理史学”,试图以数学来预测人类行为和文明方向。这样不切实际的野心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已成为现实。大数据毋庸置疑正在掀起一场全方位的变革,政治、经济、医疗、教育各个领域都在寻找重新定位,人们的生活方式似乎也将迎来新的形态;产业以数据为资产,重新布局;科学研究以数据预测为新的可靠手段;思维层面,也有说法认为因果判断不再有价值,世界越来越倾向于数据化的理解……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数据进

行技术创新与社会创新,又如何应对数据全面的统治力,其中,设计学科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与方向,都是亟待探究的问题。

为配合本期“大数据”专题,本刊组织了一场小型研讨会,就大数据与设计的关系、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时代的设计应用以及大数据时代的伦理思考等数个方面展开了相当热烈的讨论。此外,英国学者维克多?舍恩伯格接受了我们的邮件采访,对大数据的利弊,以及创新在其中的作用做了客观解释。中国地质大学的刘军为本刊编辑了一份大数据时代年表,经清

华美院信息系学生龚子仪的设计,以信息图表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专题中,我们还约撰了多篇论文,湖南大学的王巍为我们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设计模式之变,清华美院的蒋红斌则以一个具体的案例解读了大数据平台的企业设计战略,英特尔有限公司的刘颖撰文探讨了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前景。大数据是介于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话题,关于它的讨论是开放的,希望在本期专题之后,能有更深刻的研究与更前沿的实践涌现出来,丰富大数据的面貌。(李云)

主持人语

整理:李云

Summary of “Meet the Big Data Age” Seminar

“迎接大数据时代”学术研讨会纪要

主持:

方晓风,《装饰》杂志主编策划:蒋红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副教授嘉宾:

刘 超,“百度”用户体验部总监龚华超,“华超电子”创始人李 溪,创客自由设计师

周 鑫,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研究总监张天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李艳波,“36氪”创始人,“设计癖”创始人蔡振宇,惠普销售支持中国区总经理 吴 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系副教授参与:

周 志,《装饰》杂志编辑部主任傅艺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方 憬,SaGa 设计中心设计师

方晓风:大数据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在设计领域,也是值得讨论的。大数据就像一个神秘的未来,没有人能完全看透,但都感受到了它的力量。现在对大数据的理解有很多分歧,每个人眼里的大数据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大数据早已有之,有人认为大数据只是近十年来的现象。在本期中,我们对《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做了一个专访,他对大数据的认识比较

理性。他认为大数据不是世界的全部;作为工具,也是有利有弊;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大数据的到来会引发深刻的反应。我们邀请各位专家,也是希望就这些观点能展开 深入的讨论,站在学术媒体的立场,在学理层面把大数据以及大数据在设计领域的反应沉淀一下。

上排自左向右:方晓风、蒋红斌、刘超、龚华超、李溪。下排自左向右:周鑫、张天雷、李艳波、蔡振宇、吴琼

第一部分 大数据与设计

1大数据为设计试错

刘超:在没有大数据的时候,对设计的检验是一个盲点,评判设计的好坏,一般是两种方法:土一点的公司是老板拍板,他不是用户,拍不太准;另一种方法是做调研,请用户来问。但是后来发现用户在调研时的选择和他购买时的选择差距很大。调研时喜欢选择怪异新奇的东西,他真正使用的却是刚需功能。有了大数据之后,我们就有了眼睛,能验证所有设计的对与错。原来我在传统行业,推出一个产品之后,我们想要改进,按照传统的调研方式,数据量小,而且周期很长,特别容易把好的东西给改没了,推出几个新功能,却没效果。后来到了互联网行业,发现这非常容易解决。一个产品开始时,会先想是否能够满足用户刚需,比如微信,就满足社交和隐私的刚需。在设想过程中,设计师有时候会陷入极端,会添加自己认为酷、炫的功能,投到市场上,却发现用户不这么想。在大数据时代就不一样,我们会直接加上新功能,只要它会有超5%的用户量,你就立刻能看到这个功能的反馈,细致到每一个按

钮的颜色深浅、形状大小,据此可以把这个功能做得更加完善。在公司内部决策时,有了数据验证,老板也会授权了。用这种模式做设计是大数据带给设计特别微观的一个小改进。

龚华超:大数据可以做未知需求的探索。比如在无人机公司,有两个团队,一个团队专门让无人机避撞,另外一个团队手工遥控,制造撞击,通过互相博弈,完善无人机的系统。我想这也是未来设计的方向,一部分人让它完善,另外一部分人让它试错。

李溪:大数据的思想,是一种关注错误的思想。在传统的工业时代,我们在意什么是对的,追求精确。但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只要知道它不错就行了,这种不错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生长,这是大数据对于思想上比较大的冲击。

蒋红斌:大数据能够为设计贡献什么?就是它的探索性。在它的体系里可以瞬间克服战略上的错误,可以让尖兵死掉,但是不能让全部的战斗部队死掉。未来的企业比拼设计,并不是设计师的问题,是设计研究的问题。大数据时代,设计行为、

设计目标及设计人才的培养方式都会有变化,而且是根本的变化。

大数据是一道门槛

刘超:大数据可以提高竞争门槛。为什么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要补贴钱?(图1)简单来说,他们要革银行的命。我们把钱存到银行,利息很少,银行用这些钱放贷,利息很高。我们为什么不能以高利率直接放贷呢?原因就在于没有银行的风险评估。但是大数据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淘宝知道各个商户每天的流水,也大概了解买家的消费能力。据此,它完全能评估出大家的偿还能力,比银行还准。比如,买家每月在淘宝上有三四千的网购,我就知道你欠三四千肯定能还。但还差一点,没有银行卡。嘀嘀打车就告诉你可以用它消费,存钱还有利息。同样,超市也可以这么消费,全打通之后,银行体系就被革命了。这是大数据目前最靠谱、最有商业价值的一件事。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补钱之后,市场就被这两家瓜分了,因而大数据下会出现极度垄断。设计这时候就有一些悲哀了,它容易被复制,抄袭的违法成本又太低。大数据不一样,像腾讯QQ 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就复制不了。

周鑫:大数据也会带来方法学上的改变。在工程领域,各

种各样的设计规范是由数据保证的。基于大数据的设计也会保证大多数设计在基础水准之上,至少可以保证不失败。大数据会造就成功的设计师,但不会取代顶尖设计师。

刘超:比如现在有跟老外一对一视频对话学英语的产品。但大数据发现,在中国,只有极少数人用这种方式学英语,绝大部分人学英语为了考级,都下载免费软件、背单词,所以结论就是,设计时要聚焦在四六级英语上。

方晓风:大数据实际上不是全公开的,百度的数据百度知道,别人不知道,这样会形成新的垄断,或者是一种话语霸权,掌握数据的人有话语权。我觉得用大数据判断设计的好坏也未必一定是对的,只不过从一个商业公司来讲有道理。设计让数据回归生活

张天雷:2013年底,我们研制的无人车在京津高速上跑了18个来回(图2),为了让乘客更直观,我们在iPad 上设计了左换道、右换道、急刹车等按钮。有一个央视记者参与了体验,他点了自动驾驶,车就进入自动驾驶模式,跑到时速110公里,下车后说了一个词——惊魂未定。后来我的家人看到新闻,问我:万一这车撞了人,是没证的程序员负责,还是厂商负责?我觉得我们的技术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如果想让无人车走入

3

11.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2.清华大学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实验室设计的无人车

3.市场上可见的多款智能手环

正常的人类社会,这些考虑免不了。生活中出现新事物,怎么让人接受,怎么让人舒服地使用,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样,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的时代来临以后会催生更多新产品,设计师可以扮演纽带的角色,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李溪:大数据的问题需要跨界解决。以智能家居判断是否打开空调的依据为例,温度数据分析是不够的,也要靠行为的分析。比如一个扇风的动作,再结合温度数值,判断就更准。在未来,人可能一身都是传感器,一举一动都是数据,这些数

据上传到云端,通过分析,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好处。

蒋红斌:是人适应技术,还是技术适应人?这是以后设计师的重点研究领域。

方晓风:设计师是日常生活跟数据之间的转换口。对从事IT 的人来讲,困惑在于应该获取哪些信息。比如手环(图3),现在获取的都是常规信息,血压、心跳等等,这不是最直观的健康信息。但是设计师知道,设计师是在做跟人接触的产品。将来产品是个界面,你直接从产品上去找数据的时候就对应了。

第二部分 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能预测什么?

李艳波:有一家名为Palantir 的美国公司,从2004年成立至今,做了很多大数据分析。(图4)它从医疗数据、交通数据、疾病数据,突发事件数据,还有类似军火贩卖的数据入手,推出一些结论,帮助政府进行决策,比如修桥或者改造一个山脉,怎样躲过索马里海盗等等。这样的数据我认为才是大数据,如果咱们只限于IT 的话,范围太小了。大数据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把除了人之外的世界划分一下,无外乎是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大数据无外乎就是信息。

张天雷:现在大数据很火,里面鱼龙混杂,有的人说有大数据可以做非常多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比如预测一下海盗,从纯技术角度来讲,是可以做,但有些时候是做不准的。

刘超:第一件事,它的数据从哪来?这就是问题。张天雷:我的理解就是测不准。比如有人说可以通过模型预测21点,夸张的成分就居多,大数据不是万能的,我们只能从自己平时的生活和工作的角度发现力所能及解决方式。

蔡振宇:这家公司是确有其事,其核心是有很好的模型。刚才方老师也提到,我们有了数据之后,怎么用,就需要模型,给政府决策,一定是有政府决策模型。还有一个方面,比如说学生补课对多数人很有效,但有一个人说他家小孩补课没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不应该绝对唯一的,而应该是统计学上的一个系数,相关的系数达到百分之多少,有一个阈值。怎么分析数据?

方晓风:生活中很多判断还无法细致地数据化,我们通常是基于网络点击数据来做判断,但影响点击的原因是多样的。比如大众点评网,我就觉得最高评分的餐馆或菜式往往是最平庸的。实际上,每个人口味却是独特的。

刘超:这个事我分析过,五星确实未必最好,但性价比最高。人均300元以上五星的肯定是最好的,有一些五星是平均30元的,抛开价格看评价会失准。

周志:我有另外一个例子,从中国知网的《装饰》后台上可以看到每篇文章的点击量和引用率。我们发现,点击量最高、

下载量最高的文章其实并不是最好的文章,一些名家名篇反而读者寥寥。这是一个疑惑,我们怎么看待大数据的结果?

方晓风:中国的研究生论文与职称论文数量太大了。他们哄抬出来的数据只能这样,越是大而空的文章,下载量往往越多,他们只是引一两句笼统的结论。看一个个具体研究,再推导结论,这个过程对他们来说太累了。

刘超:完全以点击率和曝光率来算的话,最庸俗、最接地气的产品的量永远是最大的。但是还有一个逻辑,看用户贡献的ARPU 值,就是用户能给你带来多少钱。高端的文章就是高端的人看,量少,但效益最高。在用户点击率评判上也要加权。

方晓风:判断背后的模型本身是一个伦理问题。大数据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一种民主机制,每个点击都是平等的,我只看数,不看每个人背后的背景。但民主模式不解决所有问题,它会带来多数人暴政的问题。关联逻辑

蔡振宇:大数据是就结果而结果,体现的是关联性,因果关系不再是首要考虑的思路了。以前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案

4. Palantir 公司的数据分析架构

例——啤酒和尿布。沃尔玛以前做数据分析,得出一个结果,在周末的时候,它的啤酒和尿布的销量一直是同时增长。这很奇怪。结果发现,周末的时候去采购尿布的基本上是父亲,买了尿布顺便就买了啤酒。商家就可以把啤酒和尿布放在一起。对科学研究而言,关联性也起作用,除了逻辑分析、实验、计算之外,从数据关联性中也可以提炼出科学发现。

周鑫:我可以举个例子,两年多前我去加拿大,跟一个教授交流,他提到在城市管理中大数据分析的作用。其中,有三个数据关联性很强:电、水和交通。早晨,一个小区先达到用电高峰,半个小时后用水高峰就到了,再过半个小时到达交通高峰,晚上顺序相反。利用这种相关关系的话,就很容易探测到小区里的所有活动,据此改变整个城区的资源调动。在中国,这三个数据掌握在三个不同的系统里,有太大的行政问题。

蒋红斌:东京地铁就用数据控制流量,根据站台与车厢中的人数控制发车的频率。高峰期时,车与车差15秒,一条长龙,乘客基本上就不用等。还一个提案,在高峰期分快线和慢线,有90%的人赶的是大站点,比如第一站是清华,第二站是大北窑,大量的人流是横跨四个站、八个站,原来要花一个小时,不停车20分钟就到了,他们现在正在建这个数据系统。

第三部分 大数据时代的设计应用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周鑫:在互联网领域,大数据的概念已经非常完整了,从物联网角度来说,它是不完整的。我从2011年开始接触物联网领域,最关注的行业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到目前为止是完全失败的,没有任何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商业模型和商业案例出现。设计得很酷,但没人出钱买,政府出钱做了智能的小区,但是没人用。现在小米做了智能路由器,我们看它最后能走多远。

人类前面几十年发展出的传感器技术,都不适合于现在的民用领域。传统工业设计思路必须改变,在普通的工业自动化领域,传感器准确性和可靠性很高,价格也不菲,但在家用领域,温度灵敏到0.1摄氏度完全没有意义。在人体感受上,10摄氏度跟12摄氏度没有差别,16摄氏度跟18摄氏度是有差别的,所以要有针对性地简化设计。有个成功的案例,就是PM2.5的空气传感器。传统来说,一个真正的PM2.5传感器的成本在3500元以上,但它的准确度对生活没有意义。我们后来就发现,应该把复杂的校正计算通通都移到云端去,用众包来计算。我们当时做了很多案例,假设我身上带一个传感器,你身上带一个传感器,我的传感器可能不准,但是如果能够把我们两个的传感器关联起来,很容易就收到传感器精确的效果。这样的话,每个人的成本就变得可以接受,体验也变得互相关联。

刘超:以前智能硬件的商业模式里,比如一个水杯是200元的成本,加一个手机APP可以操纵开盖,售价就是400元,卖得贵,买的人少,没有量就没有其他的收入。现在的模式中,比如百度电视盒子,硬件按成本价卖,把量铺开,再以播出的视频卖广告。其实小米做路由器也一样,它成了家居的入口,用它控制所有的东西,这样的模式可以把智能家居玩起来。

吴琼:清华有一个学生创业团队,做了一个手机APP开关家里所有的电器的设计,他们觉得很酷,但每天用这个开关是不现实的。初创人也很清楚,这个设计离落地还有一段距离。

刘超:设计是整体的,刚才您说的案例中,还要解决的问

5.经典的全键盘手机与

触屏手机

5

题是为什么要控制电器,有多少人会用它,安装了之后,有多少钱能赚回来。企业思考的是整体的循环。

吴琼:Google 也好,Facebook 也好,最开始并不基于需求,它们是从技术出发的,没有清晰地分析产品,没有一个完整的设计流程,但是做出了很伟大的产品。

李艳波:我有一个不同的看法,Facebook、Google 肯定是根据需求来的,这种需求不一定是商业需求,但是一定是人的切实的需求。比如Facebook,在常青藤联盟里面是有这样 一个传统,有一个纸质Facebook,起到的作用是类似的,但是扎克伯格是通过网络把它实现了。我个人的一个体会就是,大数据早就已经存在,只不过一些相关标准、数据挖掘、数据处理算法还没有实现,也并不见得急于去实现。我认为得看到需求。做一些很炫的东西,比如用手机开瓶盖,这个东西有意义吗?它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了吗?设计讲求的是发现解决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

方晓风:无用之用也是一用。大数据时代的人工智能

张天雷:到底什么叫智能?实际上智能就是日常生活当中人的行为,比如开车、开飞机、聊天。假设程序可以完全替代你去完成日常生活当中所有的行为,可能不是完全像,只是无限去逼近,那它算不算已经逼近了人工智能?算不算已经接近了人的智能?机器跟人有一个共同点就在于,它也可以自学习。我们的无人车具有一部分自学习的能力,测试员在万寿路那边开着车绕着回环走,机器就在后台学。过了一周,我们把数据模型完全写好以后,一按按钮,机器人就可以开了。如果用大

数据思维来做,在全北京撒一千辆车,把大大小小的街道全都扫一遍,只谈驾车智能的话,机器人的驾车智能是不是超过了人的驾车智能?我觉得至少超过了一个刚出驾校的人的水平吧。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局部积累起来,就会汇成大局。我们又会回到这个问题——人聪明还是机器聪明?

蔡振宇:人工智能本质就是计算能力,加上对客观世界的细致描述。我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会有比较大的飞跃。有了大数据、云计算之后,能力大大加强。

方晓风:人的智能有模糊性,他基于经验,但是又随时突破经验。人跟机器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可以不基于经验。给我们感觉可能是这个人疯了,但实际上世界正是由很多疯子造就的。创造性是智能的关键,比如驾车,遇到非常情况,一个人可以做出一种对自身有害的选择,这种应激反应,机器很难选择。

龚华超:在iPhone 出来之前,可能大家都会说,西方人最喜欢带26个字母键盘的手机,东方人喜欢手写输入,会用触屏手机。(图5)乔布斯说,我们试一下,做一个触屏的手机。如果大数据做推测的话,根据过去的所有经验,它可能会推测说,做一个全键盘的更加保险。但是正是因为人的这种想法,把它做出来了,跨出了这一步。事实证明,人做的判断有时候也是正确的。

刘超:近期,在各个垂直领域都出现了类似人工智能的东西,但在我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出现类似“矩阵”那样的最大的商业智能。之前我曾经幻想过可怕的事情,以后云端存的所有的东西都连接在一起,用眼往任何屏幕里一看就能使用,理论上是这样的,但是有商业竞争,不可能实现。

第四部分 大数据时代的伦理思考

屌丝天下与个人品位

刘超:互联网有了“得屌丝者得天下”的说法,就是大数据的结果。

蔡振宇:确实,个人品位和大数据的结果,有的时候是不匹配的。从商务的角度来看,一定要迎合大数据的结果,但也有乔布斯这样的人,品位决定了高度。

6.《纸牌屋》与《来自星星的你》的宣传

傅艺明:作为个体,我不愿意做屌丝,会不会在大数据时代下被泯灭掉?

刘超:做大公司,一定是“得屌丝者得天下”。从个人来讲,如果有钱、有品位,很多垂直领域会给你服务。对于垂直的需求,有不同的公司去满足,每个公司的用户群不一样。

傅艺明:你说是从其他的公司来满足我的需求,但是我自身的角度出发,我还是希望大公司做一些改变,从个体出发的改变。

蔡振宇: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是不应该由百度回答。“得屌丝者得天下”本质是一个商业思维,我们说得高端一点,叫做长尾理论,跟以前的二八定律相对应。在这个逻辑里,你的那些需求的确是会被忽略掉,这是一个冷冰冰的商业现实。

傅艺明:按照马尔库塞的理论,大数据就是一个大灾难、大谎言,是新建起来的话语霸权。我提出这个问题,是我切实的感受,大家能不能抛开商业的立场,交流一些能够切实改善现实的措施呢?

刘超:做公司的不可能放弃一切的价值,只绑定一个客户,只满足他的需求。

方晓风:现在所有的书店都在卖教材,就是针对考试经济,阅读都是带目的的。在没有大数据的时代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大数据只是强化了它的便利程度。更进一步的危险在于,数据可以驱动生产,所有生产出来的东西是标准化的,或者是类型化的,就是几个类型的东西。好的文学作品其实不容易类型化,福尔摩斯的描写里有推理,也有人性,两者相叠加,却又不是数理逻辑上的叠加,是一个微妙的过程。现在真正有个性的作品越来越少了。

龚华超:我举两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一个是《纸牌屋》,一个是《来自星星的你》。(图6)这两个连续剧都利用了大数据分析。《纸牌屋》是通过一个专门的网站进行播放,通过用户在哪里暂停、哪里快进,搜集海量的数据。《来自星星的你》剧本里本来接吻的情节很少,但是发现观众喜欢看,最后吻戏就特别多。很多时候大数据产生不良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数据量不够大。

方憬:产品同质化跟网络信息同质化一样。我是做服装的,欧洲现在在感知科学研究上投入很大,先基于人的感官,再在网络的基础上提升人类的智慧。市场人员跟我说,要20%全新的东西。那么怎么产生全新的东西?他说,忘掉所有的网络才能产生灵感。

刘超:用百度视频看片,我们除了推荐大众口味以外,还有小众口味。你看完一部片,会推荐给你同类型的片子。

方晓风:这里还有一个选择逻辑,可怕的是现在在生产层面已经帮你选了,最后就没有可选的了。真正理想的科技,不应该完全替代你去作价值判断,而是辅助你去作。

数据的开放与隐私

刘超:大公司不会把数据憋在手里,它会打造平台,所有参与平台的人都盈利。百度、腾讯、阿里应该都是一样,越开放,越获利,才能做得越大。百度地图就是这样,百度不可能挨个采点,怎么采也采不准,需要每个商户参与,才能标得更准。

张天雷: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大公司有时候动作会慢,他手里攥着数据,但还没有想法。

刘超:每天有无数个想法,但可能有一个成功。有的公司也琢磨,要不我们也做上千个项目,但是这样上千个项目都会死。公司很难做到任何时代到来的时候都名列前茅。

李溪:这应该是一个逐步开放的过程,开始大家都不习惯在网上购物,现在大家也都接受了,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像大数据,现在我们会有顾虑,担心数据泄露隐私。但是我觉得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开放的,每一次开放自己,都会迎来

7

7. 2012年10月,桑迪飓风袭击北美时Google 推出的灾害应对数据地图

一次大的飞跃。

周鑫: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美国加州发生过一起案件,黑客通过监测住户的用电规律,了解家庭成员的所有行动,什么时候有人在,什么时候只有老婆在,什么时候只有小孩在,从而判断何时下手。

刘超:对个人来说,也可以不开放数据,就是不方便。

方晓风:有些人就严格控制所有隐私,其实也没有什么隐私,就是心理上是一道防线。

刘超:隐私只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原来我在酷派工作,专门有针对商务人士的高端手机,它有个特殊的功能,手指往上一刷,输一个密码,就可以看到隐藏的联系人和短信,为有钱人过双重生活提供便利。后来这一招数泄露了,我们又更新了应用,往上一刷,输一个假密码,还是原来的信息。这个手机最开始卖得很贵。

龚华超:我觉得开放可以解决安全问题,开放之后,会让隐私的匿名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我们传上去的数据可能是匿名的信息,同时它是不进行种类划分的。

方晓风:这是你过于理想化的一种判断,实际上隐私问题最后不是靠开放,而是靠法律,没有法律是约束不了的。你泄露隐私可以,但要承受巨大的代价。中国现在的问题是违法成本太低了。

张天雷:技术上也必须做到位,否则法律再好,也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和抢劫、杀人不同,一旦大数据泄露,造成的危害殃及面可能非常广。

周鑫:而且后滞的反应会非常强烈,结果是完全不受控。完全靠法律很难,一定要有技术手段的帮助。

将社会责任纳入大数据

方晓风:谈大数据,现在我们都想到利益驱动,这本身就值得我们警惕。出版业的初衷,不光是商业利益,也要为了让好的信息、好的知识能够流动起来。如果单讲挣钱,他可以不做出版,其他挣钱的行业有很多。社会上之所以有各种不同的行业存在,是因为各种行业都有它另外的社会职能。如果有利益驱动之上的东西,会有效地平衡这个社会。

李艳波:正常的社会是要考虑商业价值之外的一些价值。

方晓风:我们国家为什么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很重要的是,当文化多样性真正丧失之后,经济上的活力也会受到损害。实际上文化多样性跟生物多样性一样重要,这个世界完全利益驱动之后,文化多样性就没了。

刘超:这里有一个度,得有良性循环,完全公益驱动,资金断了,就没有第二次了。

周鑫:大数据有一个前提就是,所有列入考虑范围的因素必须能够量化。刚才说社会责任感,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纳入到大数据里,不是大数据本身排斥它,是它没办法量化。

张天雷:社会责任感和商业利益并不冲突。社会责任感如果可以作为指数,加入到商业模型中来,对商业模型有促进,公司肯定会千方百计把它放进来,并驾齐驱一起往前走。

刘超:现在大公司都在做慈善,但捐钱审批的时候,公司

绝对不会基于个人兴趣作决定,要看投入产出比,慈善影响力

的回报。

龚华超:举一个例子,2012年美国发生了一场飓风灾难,

集中在纽约和周围的17个州,殃及30万人,最后只有113

人伤亡,其中大数据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飓风在10月29日

登陆,Google在28日上线一个平台,基于政府对外开放的

数据,制作了一个便于阅读的在线疏散地图。(图7)很多人

可以在Google上面知道洪水到时附近安全的地方在哪里。大

数据如果有这样一个商业的支持,同时有开放的心态的话,最

后我相信它的价值也可以对人们有益。

方晓风:这个我同意。接着你的话,我再讲一个故事。今年,

在旧金山发生了一些事情。因为Google公司扩展之后,很多

员工住到了旧金山城里,把整个城市的房价、消费指数抬起来

了。Google对员工很周到,有几百辆谷歌班车,并且全线改装,

车上面有咖啡、Wi-Fi、办公桌,堵车也不怕,在班车上就可

以办公。但是最后引起了原住民的不满,围堵Google公司班

车,向公司抗议。(图8)Google并没有想做坏事,但出现这

种情况,就要考虑怎么跟原住民协调。科技背后的伦理就是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不是完全是商业利

益驱动的。道德也不是一个空的东西,实际也是维护人与人之

间关系的一个工具,要不然人们就不能相处了。

每个人其实都不要抛弃自己的立场,社会的真正发展就是

不同立场的博弈。大数据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象征。企业层

面肯定是追求利益驱动,

但在个体层面还是可以保留一些东西。

李 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8. 2013年12月,旧金

山民众围堵Google班

车现场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大数据的四大特征:海 量的数据规模(vast)、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和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仅从海量的数据规模来 看,全球IP流量达到1EB所需的时间,在2001年需要1年,在2013年仅需1天,到2016年则仅需半天。全球新产生的数据年增40%,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翻番。 大数据时代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共享是政府管理、商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需要。与此同时,海量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和共享又会对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尤其是隐私和其他一些敏感信息的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如何处理好促进信息自由流动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是信息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如果不及早和国际接轨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必将在国际贸易中受到排挤,国际企业和组织大量采集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得不到有效规制也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安全带来威胁。欧盟法院近日宣布欧美间的“安全港”协议立即失效值得我们警醒。下面就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提出六点建议: 信息社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具有不同于传统社会隐私保护的特征,需要兼顾数据的利用价值与保护之间的平衡。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开发利用对社会进步具有重大作用,而一国对数据利用和保护的法律制度的宽严程度又会对该国数据技术的创新带来影响。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Chander研究发现:美国法律制度对中间平台的保护更为有力,在美国属于创新范畴的活

法,但由于既没有细分领域或行业,也不是自下而上由行业自身制定,无法发挥行业自律的核心优势。要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必须遵循其核心要素:一是由行业主导的自下而上制定模式,政府可以指导或引导,但绝非主导;二是根据行业特点结合企业自愿予以行业细分,而不是试图用一个自律性规范涵盖所有行业。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建议先由政府主管部门倡议并引导在几个典型行业开展行业自律,例如银行业、电信业、互联网服务业、电子商务平台等,然后逐步扩展至餐饮业、快递业等行业。行业自律规范应主要由行业组织中具有相当的业务和法律知识的人制定,并广泛征求行业成员意见。一旦某一企业书面作出遵守某一行业自律规范的承诺,则该自律规范成为该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合同的组成部分。同时,法院在司法程序中也可对自律规范的合法性予以审查,排除其中违法或者明显不合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条款的适用。 本文作者:余水工()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数据时代心得

《大数据时代》心得体会 由咸阳市组织、厦门大学承办的为期一个星期的“三五”人才综合素质培训已经结束,这次培训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感受到的是技术变化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我们这样评论着的信息时代已经变为曾经。如今,大数据时代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针对这个话题,我从以下几个方便谈一下自己对于大数据的浅薄认识。 一、大数据的概念 信息和数据的定义。维基百科解释:信息,又称资讯,是一个高度概括抽象概念,是一个发展中的动态范畴,是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信息的界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信息具备客观、动态、传递、共享、经济等特性却是大家的共识。数据:或称资料,指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可定义为意义的实体,它涉及到事物的存在形式。它是关于事件之一组离散且客观的事实描述,是构成信息和知识的原始材料。数据可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大类。数据指计算机加工的“原料”,如图形、声音、文字、数、字符和符号等。从定义看来,数据是原始的处女地,需要耕耘。信息则是已经处理过的可以传播的资讯。信息时代依赖于数据的爆发,只是当数据爆发到无法驾驭的状态,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区别与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数据的更多、更杂,导致应用主意只能尽量观察,而不是倾其所有进行推理。小数据停留在说明过去,大数据用驱动过去来预测未来。数据的用途意在何为,与数据本身无关,而与数据的解读者有关,而相关关系更有利于预测未来。大数据更多的体现在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本身与处理方法的整合。大数据更像是理论与现实齐头并进,理论来创立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的方法,处理结果与未来进行验证。大数据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数据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小数据时代也即是信息时代,是大数据时代的前提,大数据时代是升华和进化,本质是相辅相成,而并非相离互斥。

浅谈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班级:计算机1班姓名:XXX 学号:2015XXXX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课程名称: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课程论文题目 ——浅谈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学生:XXX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1班)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这个词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的当中,而大数据也与我们的生活关联越来越紧密,对我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怎么样才能把握住机遇,在大数据时代中脱颖而出,怎么样才能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挑战中稳步前行。 关键词:大数据;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时代分析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word big data slo wly into the people's horizons, and big data is linked to our life more and more closely, to our influence is growing. How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in the era of big data, how can ability in the er a of big data move steadily in the coming challenges. Key Words: Big dat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era of big da ta analysis

一、绪论 (一)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作为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的词汇在互联网时代显得越来越重要。大数据究竟有多大?大数据能做些什么?在新互联网时代,这些词汇让我们应接不暇。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还有四个特性分别是数据量大,种类多,速度快,价值大。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二)大数据能做些什么? 大数据的应用示例包括了大科学、传感设备网络、天文学、大气学、基因组学、生物学、大社会数据分析、互联网文件处理、制作互联网搜索引擎索引、通信记录明细、军事侦察、社交网络、通勤时间预测、医疗记录、照片图像和图像封存、大规模的电子商务等。仅仅十余年,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等组织机构意识到数据正在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产,数据分析能力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这或是明天我们治理交通拥堵、雾霾天气、看病难、食品安全等“城市病”的利器,也会为政府打开了解社情民意的更大窗口。众所周知,大数据已经不简简单单是数据大的事实了,而最重要的现实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获取很多智能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二、本论 (一)大数据的重要性 1.大数据的处理分析正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结点 有专家指出,大数据及其分析,会在未来10年改变几乎每一个行业的业务功能,从科学研究到保险,从银行业到互联网,各个不同的领域都在遭遇爆发式增长的数据量。在美国的17个行业中,已经有15个行业大公司拥有大量的数据,其平均拥有的数据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所拥有的数据量。在医疗与健康行业,根据数据预测,如果具备相关的IT设施,数据投资和分析能力等条

大数据时代下隐私问题的伦理探析

大数据时代下隐私问题 的伦理探析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大数据时代下隐私问题的伦理探析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在这快捷方便背后暴露了许多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大数据时代隐私问题引发的伦理问题,先是列举了大数据时代有哪些隐私问题,并找出这些隐私问题引发的何种伦理问题,然后仔细分析了之所以引发这些伦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从个人、技术、社会三方面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大数据在发展过程中能够真正的造福于人类。 关键词:大数据隐私问题伦理

一、相关概念介绍 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隐私是个人的自然权利。从人类抓起树叶遮羞之时起,隐私就产生了。 伦理,一是指事物的条理。二是指人伦道德之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二、大数据时代下隐私问题的表现 1.隐私被多次利用 数据挖掘指时通过对原始数据多次分析找到可利用的隐藏价值,并为其组织所利用。这种多次利用涉及的隐私问题,是对传统隐私问题的放大,是新的挑战。在数据收集时即使得到主体的同意,有时也并不能保证主体的个人数据应用语境是完整的。大多数数据在应用时虽无意于侵犯隐私,但最终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其他用途。所以组织不能在未来的一些数据挖掘中得到个人的同意,并且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得到数亿人同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大多组织都是自行决定是否挖掘。也因此个人失去了自己数据信息的控制权,这是个人隐私权被侵犯的体现。 2.隐私被监控 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资产,人们对数据收集越来越感兴趣,大数据的变化带动了组织与个人的行为发展。通过大数据的演算,用户曾经在所有网络上的消费信息都会被记录下来,然后被系统的收集下来。例如,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行为信息、个人偏好信息、通信记录、网上购买记录等等。潜在的目标用户应运而生。根据用户的产品推广,广告和营销将一步一步地开始,系统地进

高考最新作文素材:世界迎来大数据时代

高考最新作文素材:世界迎来大数据时代高考最新作文素材:世界迎来大数据时代 【美国《外交》杂志5-6月一期文章】 题:大数据的兴起(作者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数据编辑肯尼思·内尔·丘基尔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互联网管理与法规教授维克托·梅耶-舍恩伯洛) 每个人都知道互联网改变了企业经营、政府运作以及人们生活的方式。但是一种新的、不那么明显的技术趋势却有着同样巨大的变革能力,那就是“大数据”(BigData)。大数据的趋势发端于下面这个事实:如今到处传播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出了许多,而且这一趋势正在应用于非同寻常的新用途。大数据与互联网截然不同,虽然互联网使数据的收集和共享方便了很多。大数据的意义并不仅仅是通信:其本质是我们可以从大量的信息中学习到从较少量的信息中无法获取的东西。 将改变人类思考方式 在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被认为收藏了全部的人类知识。而如果把今天全世界的信息平分给每一个活着的人,那么每个人拥有的信息量将足足超过当年亚历山大图书馆全部藏书的320倍。如果把所有这些信息刻到光盘上并且分5摞叠起来的话,那么这些光盘可以一直堆到月球。 这种数据爆炸是相对新鲜的现象。 仅仅在2000年的时候,全世界全部的存储信息中还只有1/4是数字化的,其余的都保存在纸张、胶片和其他模拟介质上。但是由于数字数据数量的增长十分迅速——几乎每三年就翻一番,这种情形很快发生了逆转。今天,在所有存储信息中只有不到2%是非数字化的。 鉴于如此悬殊的比例,人们免不了在理解大数据的时候仅仅从数量上进行考虑。然而这将会产生误导。大数据的另一个特征是它能够用数据来表现世界的众多层面,而这些层面以往从来都没有被量化过--这种特征可以被称为“数据化”。例如,位置信息的数据化最早是由于经纬度的发明,而最近又有了GPS。当计算机对几个世纪内的书籍进行取样时,文字便成了被处理的数据。甚至连友谊和爱好也被数据化了——例如通过脸谱网。借助于廉价的电脑内存、高性能处理器、智能算法、聪明软件以及从基本统计学中借鉴来的数学知识,这样的一类数据正在被应用于难以置信的新用途中。这种新方法并不是试图“教会”计算机去从事驾驶或翻译这样的事情,而是要向计算机输入足够多的信息,从而使它们能够推断概率,例如交通指示绿灯亮、红灯不亮的概率,或者是在特定语境下“light”一词意为“光”而不是“轻”的概率。 以这种方式对大量数据加以利用,要求我们在三个方面彻底改变对数据的态度。第一是收集和使用大量数据,而不是像统计学家们在过去100多年里所做的那样,只满足于少量的数据或样本。第二是抛弃我们对有条理和纯净的数据的偏爱,转而接受杂乱无章——在越来越多的情形下,少许的不精确是可以容忍的。第三,在许多场合,我们需要放弃对事情原委的追究,而代之以对相关性的接纳。利用大数据,而不是试图弄懂发动机抛锚或药物副作用消失的确切原因,研究人员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有关此类事件的信息及一切相关素材,找出可能有助于预测未来事件发生的规律。大数据有助于回答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的问题——通常有这样的回答就足够了。 互联网重塑了人类交流的方式。大数据则不同:它标志着社会处理信息方式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数据可能会改变我们思考世界的方式。随着我们利用越来越多的数据来理解事情和作出决定,我们很可能会发现生活的许多层面是随机的、而不是确定的。 从因果关系到相关性我们看待数据的方式的两个变化——从局部变为全部以及从纯净变为凌乱——催生了第三个变化:从因果关系到相关性。这代表着告别总是试图了解世界运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策略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策略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策略 周军虎 摘要:大数据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人们的个人隐私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甚至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探析大数据背景下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大数据个人隐私保护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无论是个人出行前的交通路线查询,还是网络平台购物,日常信息沟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便利。然而,大数据所引起的个人隐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大数据时代,我们时刻暴漏在“第三只眼”下,我们访问各类网站所留下的个人数据信息被爬虫技术抓取并保存,用以分析我们的购物习惯、社交关系、个人活动轨迹等,这些一旦信息被非法机构和恶意分子利用,就会对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甚至会威胁到个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一、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安全问题 (一)用户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强 网络用户具有多重身份,既可能是个人隐私信息的拥有者,又可能是传播者。用户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有些用户随意在手机和电脑上浏览或点击非法网站,扫描商家二维码,通过非正规途径下载安装不正规软件,将病毒带到了个人电子设备中,被黑客攻击。其次是用户在微博、微信、QQ、论坛、推特等社交软件上随意公开个人照片、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和地址、社交朋友圈等信息,将个人信息泄露在了网络上。最后是有些用户随意转发和传播他人隐私信息,有意或无意地泄露了他人隐私信息,并被不发分子窃取、售卖,给他人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麻烦,甚至造成人身安全威胁或财产损失。 (二)互联网企业对个人隐私滥采滥用 就国内来说,互联网企业对个人隐私的滥采滥用主要表现在对个人信息进行过度采集。目前,几乎所有的APP软件都设置了很多访问权限,用户若要安装并使用,就必须对个人相册、邮箱、摄像机、通讯录以及地理位置等个人信息进行

2019年见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大数据云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大数据很强大,但还是有很多人仍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浙江优就业的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大数据云时代,看看大数据的真实表现。或许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讲大数据,但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前端时间马云有一个笑谈:“我知道全国胸最小的省份是哪一个”这就是大数据的鲜活体现。 如同技术行业中的所有事物一样,它一直在飞速的更新换代。它影响着所有源于大数据的领域,从数字转换、人工智能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因为很复杂,所以我想先快速地介绍下什么是大数据。 浙江优就业 什么是大数据?

像所有新出现的事物一样,你可以找到关于它的许多定义。大数据可以被看作是描述数据集的一个广义的术语、行话或者说一个标语。 关于大数据的定义大多包含三个V开头的词: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性(variety)。事实上,Gartner公司这样描述大数据“高速、大量且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通过有利可图的创新性的信息处理来增强洞察力、决定制定以及流水线自动化”。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在这儿你可以找到关于大数据的其它的一些定义(来自于不同企业的40多位领导者,比如医药、市场、食品还有时尚业等等),各种各样的定义,你一定会感到惊讶! 但无论如何定义,“Big Data”这个术语指的不仅仅是数据本身;它还涉及挑战、能力和竞争力。无所不在的一种观念是:大数据是信息持续、大量增长的一种结果。 当然,一切开始于数字领域的繁荣发展。更多的设备、更多的网络使用、更多的技术使用…所有的一切都会被翻译成信息。更多的数据。我们每一次连接,都会生成数据—比如使用社交媒体、在线商店、任何联网的APP的时候。 你或许会问你自己,“Big Data”与“large data”是否有所不同? 来自于Dwight deVera的一种说法很好的诠释了两者之间的不同:“财务主管所拥有的数以千计的关于客户的财务报表和发货单可以看作是large data。而来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安全

信息安全导论论文《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 山东齐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 中文摘要 大数据(Big Data)是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正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工作习惯及思考模式。但目前,大数据在收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大数据所导致的隐私泄露为用户带来严重困扰,虚假数据将导致错误或无效的大数据分析结果。该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产生原因、发展概述、主要特征及大数据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并针对现有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信息安全 Abstract Nowadays big data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both the academic and the industrial research.It is regarded as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work and think.However,there are many security risks in the field of data 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when collecting,storing and utilizing big data.Privacy issues related with big data analysis spell trouble for individuals.And deceptive or fake information within big data may lead to incorrect analysis resul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era of big data, development overview,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ig data information security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safety problems. Key words: Big data;Big data era;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big data era

大数据时代到来啦

新时代的曙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浅论大数据对于统计学和相关经济部门的影响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以数据的方式存在在网络中,存储器中和我们所处的时空中。这些信息以碎片化的方式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服务器中,数据的海量汇聚和海量增长构成了信息时代下最动魄人心旋律。未来世界的竞争将会是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竞争。这些数据就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财富和经济的发展的新动力。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便利,同样也是变革和机遇。 关键字:大数据经济统计学 一、前言 数据,好像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很不起眼,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数据。这是个信息时代,为了方便信息的传输,我们通常将要传输的信息数字化,所以每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因此而产生海量的的新数据。那么这么些海量数据是否在完成了它信息传输功能之后,它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呢?这些被用过的数据还有价值吗?我们还有必要用大量的储存资源去储存它们吗? 笔者认为,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将会很好的回答以上的问题。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九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频、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通过棱镜项目,国安局甚至可以实时监控一个人正在进行的网络搜索内容。也许这还只是数据挖掘的冰山一角,仅仅只对九家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挖掘就能够监视某个人的一举一动,如果我们对更多互联网公司进行数据挖掘,甚至是对整个互联网上所有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那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二、对大数据的认识

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至关重要

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至关重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大家无时无刻的使用着互联网,人们在其中留下的痕迹也越来越多。但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这些痕迹足以威胁到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的个人安全。到底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私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保护? 一、保护互联网个人隐私至关重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各种数据成井喷状态,今日你在微博上分享生日party心情如何?明日又发表要考试了心里紧张等,这些数据实际上都包括了你的各种信息,这让各种隐私无处可藏。 这些隐私数据看似无关重要,实际上却价值连城。商家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对消费者的喜好进行判断,预估用户的需求,从而提供一些比较独特的个性化服务。但事物总是两面性,以上只是好的一面。在这些人性化的背后,是隐私安全。你在互联网上分享出来的各种信息,很有可能会在明天成为黑客攻击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这些数据都是某个人产生的,而不法分子的目的也是针对这个人的,那这个人的过去以及未来,所有信息都掌握在不法分子手中,这样的结果你想要吗?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你能预料到吗? 大数据是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如果免费检测基因的公司拿到了个人的健康隐私数据,就能精准地推销医药产品,建立点对点的商业模式,这对公司是一个黄金时代。但如果大数据被污染了,也就是说,数据被人为操纵或注入虚假信息,据此作出的判断就会误导人们。 二、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周鸿祎指出,大数据时代可以不断采集数据,当看起来是碎片的数据汇总起来,“每个人就变成了透明人,每个人在干什么、想什么,云端全部都知道。” 他据此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的三原则。 第一,这些数据应该是用户的资产,这是必须明确的,就像财产所有权一样,以后个人隐私数据也会有所有权。 第二,利用万物互联技术给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公司,需要把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和传输,这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如果要使用用户的信息,一定要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所谓“平

2018年度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信息安全考试题及答案1

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平台 1.不属于常见的危险密码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使用生日作为密码 B.10位的综合型密码 C.只有4位数的密码 D.跟用户名相同的密码 2.对于人肉搜索,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关注进程 B.主动参加 C.不转发,不参与 D.积极转发 3.日常上网过程中,下列选项,存在安全风险的行为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安装盗版的操作系统 B.避免在不同网站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口令 C.将电脑开机密码设置成复杂的15位强密码 D.在QQ聊天过程中不点击任何不明链接 4.小刘在某电器城购买了一台冰箱,并留下了个人姓名、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第二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电器城提示他中奖的邮件,查看该邮件后他按照提示缴纳中奖税款后并没有得到中奖奖金,再打电话询问电器城才得知电器城并没有举办中奖活动。根据上面的描 述,由此可以推断的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小刘在电器城登记个人信息时,使用了加密手段 B.小刘遭受了钓鱼邮件攻击,钱被骗走了 C.小刘购买的冰箱是智能冰箱,可以连网

D.小刘的计算机中了木马,被远程控制 5.U盘里有重要资料,同事临时借用,如何做更安全?()(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同事使用U盘的过程中,全程查看 B.删除文件之后再借 C.将U盘中的文件备份到电脑之后,使用杀毒软件提供的“文件粉碎”功能将文件粉碎,然后再借给同事 D.同事关系较好可以借用 6.抵御电子邮箱入侵措施中,不正确的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自己做服务器 B.不要使用纯数字 C.不要使用少于5位的密码 D.不用生日做密码 7.我们经常从网站上下载文件、软件,为了确保系统安全,以下哪个处理措施最正确。()(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直接打开或使用 B.先查杀病毒,再使用 C.下载之后先做操作系统备份,如有异常恢复系统 D.习惯于下载完成自动安装 8.“短信轰炸机”软件会对我们的手机造成怎样的危害()(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会损害手机中的SIM卡 B.会使手机发送带有恶意链接的短信 C.短时内大量收到垃圾短信,造成手机死机 D.会大量发送垃圾短信,永久损害手机的短信收发功能

政府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

政府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正在改变信息社会,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的进步也将极大地惠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战略将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公开,政府信息的开发利用效率倍增,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毫无疑问,大数据带来了一场信息社会的变革,它将推动政府和企业进行着决策转型。虽然从认识大数据蕴涵价值到找到大数据的价值再到利用好这些价值,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政府部门的CIO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正在寻找相应的落地解决方案。公共事业、民生领域的发展和政府转型服务型都会带动社会信息系统的重建,各种跨部门的数据整合和数据处理分析,必定会带来旺盛的大数据市场需求。 大数据催生了许多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它已经展现出了巨大商机,带来了新的市场增长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预计,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从2011年的7760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6.17亿美元,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51.4%,市场规模增长近7倍。大数据市场的融合技术与服务正在迅猛发展。 大数据近年也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将成为一个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海量数据存储、处理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将作为我国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一个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也将信息处理技术列为4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其中包括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另外3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包括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也是大数据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大数据有多个来源,包括互联网、生物和产业部门、视频、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许多白皮书、期刊论文和商业报告已经提出了政府利用大数据,帮助其服务公众和应对传统挑战(如医疗成本上升、创造就业、自然灾害和恐怖主义等)的路径。尽管企业部门正引导大数据应用的发展,公共部门也开始对迅速增长的大数据具有洞察力,为实时决策提供帮助和支持。政府使用大数据是为了提升和改善公共服务,这与企业利用其追求利润异曲同工。 大数据应用领先的国家已实施大数据应用项目,以提高国家运行效率、透明度、民众福利和公共事务参与度,确保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分析政府部门采用的大数据应用项目,为其他国家提供未来大数据行动的引导。 企业、政府和研究机构都能够从他们搜集的海量大数据中获取价值。企业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取利润,发展或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创造令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满意的价值。而政府的主要目标则是维持国内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善国民福利和促进经济增长。 湖南蚁坊软件依托自身强大的大数据分析服务能力,为众多政府部门提供舆情应用服务,企业拥有自主品牌的大数据处理平台:蚂蚁工厂(Antfact ),与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长沙软件园联合建立“海量数据处理工程研究中心”,在信息安全、海量数据处理等领域领跑行业。自主开发的鹰击提供微博舆情监测分析服务,其舆情“早发现”的能力显著领先竞争对手,为舆情早报告、早响应提供先机;鹰眼提供全网舆情监测分析服务,方便客户“速读网”,掌控舆情发展态势。截止到2013年12月底,鹰眼全网舆情和鹰击微博舆情系统已在网宣、公安、国安、军事、教育、环保、金融、电信和食品卫生等行业拥有了2600余家用户。

大数据时代下隐私问题的伦理探析

大数据时代下隐私问题的伦理探析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在这快捷方便背后暴露了许多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大数据时代隐私问题引发的伦理问题,先是列举了大数据时代有哪些隐私问题,并找出这些隐私问题引发的何种伦理问题,然后仔细分析了之所以引发这些伦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从个人、技术、社会三方面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大数据在发展过程中能够真正的造福于人类。 关键词:大数据隐私问题伦理

一、相关概念介绍 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隐私是个人的自然权利。从人类抓起树叶遮羞之时起,隐私就产生了。 伦理,一是指事物的条理。二是指人伦道德之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围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二、大数据时代下隐私问题的表现 1.隐私被多次利用 数据挖掘指时通过对原始数据多次分析找到可利用的隐藏价值,并为其组织所利用。这种多次利用涉及的隐私问题,是对传统隐私问题的放大,是新的挑战。在数据收集时即使得到主体的同意,有时也并不能保证主体的个人数据应用语境是完整的。大多数数据在应用时虽无意于侵犯隐私,但最终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其他用途。所以组织不能在未来的一些数据挖掘中得到个人的同意,并且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得到数亿人同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大多组织都是自行决定是否挖掘。也因此个人失去了自己数据信息的控制权,这是个人隐私权被侵犯的体现。 2.隐私被监控 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资产,人们对数据收集越来越感兴趣,大数据的变化带动了组织与个人的行为发展。通过大数据的演算,用户曾经在所有网络上的消费信息都会被记录下来,然后被系统的收集下来。例如,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行为信息、个人偏好信息、通信记录、网上购买记录等等。潜在的目标用户应运而生。根据用户的产品推广,广告和营销将一步一步地开始,系统地进行,无论他是做什么,例如喜欢什么东西,什么时间去哪,到什么地方可能在做什么,广告推将无处不在。 三、大数据时代下隐私问题引发的伦理问题 1.缺乏对人格与精神的尊重 隐私是指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自古以

2018年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信息安全试题和答案解析(100分)

1.网盘是非常方便的电子资料存储流转工具。不仅不占用空间,而且在任何电脑上都能访问,下面这些使用网盘的做法中,哪一项会造成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C.将所有信息保存在云盘,设置一个复杂的云盘密码,然后将密码信息保存在电脑D 盘的文件夹中 2.位置信息和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C.需要平衡位置服务和隐私的关系,认真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确保位置信息不泄露 3.你收到一条10086发来的短信,短信内容是这样的:“尊敬的用户,您好。您的手机号码实名制认证不通过,请到XXXX网站进行实名制验证,否则您的手机号码将会在24小时之内被停机”,请问,这可能是遇到了什么情况?()(单选题2分)得分:2分 D.伪基站诈骗 4.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什么需要定期修改电脑、邮箱、网站的各类密码?()(单选题2分)得分:2分 D.确保个人数据和隐私安全 5.浏览网页时,弹出“最热门的视频聊天室”的页面,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怎么办?()(单选题2分)得分:2分 D.弹出的广告页面,风险太大,不应该去点击 6.在某电子商务网站购物时,卖家突然说交易出现异常,并推荐处理异常的客服人员。以下最恰当的做法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C.通过电子商务官网上寻找正规的客服电话或联系方式,并进行核实 7.重要数据要及时进行(),以防出现意外情况导致数据丢失。(单选题2分)得分:2分 C.备份 8.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保护。(单选题2分)得分:2分 B.安全等级 9.当前网络中的鉴别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以前我们主要通过账号密码的方式验证用户身份,现在我们会用到U盾识别、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等多种鉴别方式。请问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单选题2分)得分:2分 C.使用多种鉴别方式比单一的鉴别方式相对安全 10.日常上网过程中,下列选项,存在安全风险的行为是?()(单选题2分)得分:2

大数据时代的客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大数据时代的客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大数据”一词来自于未来学家托夫勒于1980年所著的《第三次浪潮》。而最早开始对大数据进行应用探索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2011年6月,麦肯锡公司发布了一份关于“大数据”的报告,该报告称: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全球信息化不断推进,数据将渗透到当今每一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盈余浪潮的到来。的确如麦肯锡所说,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的数据量为0.49ZB,2009年的数据量为0.8ZB,2010年增长为 1.2ZB,2011年数量更是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而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几年内产生的。到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 数据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 数据对于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而言具备了更多的商业价值,但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将愈加复杂,也更难以管理。如同一把双刃剑,数据在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个人隐私无处遁形。回顾2014年,全球各地用户信息安全事件频出: 2014年3月22日“携程网”出现安全支付日志漏洞,导致大规模用户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类别、银行卡卡号、银行卡CVV等信息泄露。 2014年5月13日,小米论坛用户数据库泄露,涉及约800万使用小米手机、MIUI系统等小米产品的用户,泄露的数据中带有大量用户资料,可被用来访问“小米云服务”并获取更多的私密信息,甚至可通过同步获得通信录、短信、照片、定位、锁定手机及删除信息等。 2014年12月2日 乌云漏洞平台公开了一个导致“智联招聘网”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的漏

_迎接大数据时代_学术研讨会纪要_李云

时间: 2014年5月10日地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303在阿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小说中,数学家哈里?谢顿创立了一种“心理史学”,试图以数学来预测人类行为和文明方向。这样不切实际的野心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已成为现实。大数据毋庸置疑正在掀起一场全方位的变革,政治、经济、医疗、教育各个领域都在寻找重新定位,人们的生活方式似乎也将迎来新的形态;产业以数据为资产,重新布局;科学研究以数据预测为新的可靠手段;思维层面,也有说法认为因果判断不再有价值,世界越来越倾向于数据化的理解……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数据进 行技术创新与社会创新,又如何应对数据全面的统治力,其中,设计学科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与方向,都是亟待探究的问题。 为配合本期“大数据”专题,本刊组织了一场小型研讨会,就大数据与设计的关系、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时代的设计应用以及大数据时代的伦理思考等数个方面展开了相当热烈的讨论。此外,英国学者维克多?舍恩伯格接受了我们的邮件采访,对大数据的利弊,以及创新在其中的作用做了客观解释。中国地质大学的刘军为本刊编辑了一份大数据时代年表,经清 华美院信息系学生龚子仪的设计,以信息图表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专题中,我们还约撰了多篇论文,湖南大学的王巍为我们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设计模式之变,清华美院的蒋红斌则以一个具体的案例解读了大数据平台的企业设计战略,英特尔有限公司的刘颖撰文探讨了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前景。大数据是介于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话题,关于它的讨论是开放的,希望在本期专题之后,能有更深刻的研究与更前沿的实践涌现出来,丰富大数据的面貌。(李云) 主持人语 整理:李云 Summary of “Meet the Big Data Age” Seminar “迎接大数据时代”学术研讨会纪要 主持: 方晓风,《装饰》杂志主编策划:蒋红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副教授嘉宾: 刘 超,“百度”用户体验部总监龚华超,“华超电子”创始人李 溪,创客自由设计师 周 鑫,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研究总监张天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李艳波,“36氪”创始人,“设计癖”创始人蔡振宇,惠普销售支持中国区总经理 吴 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系副教授参与: 周 志,《装饰》杂志编辑部主任傅艺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方 憬,SaGa 设计中心设计师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 【摘要】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在人们因大数据获益的同时,个人隐私的保护却由此变得更加艰难。个人隐私常常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人非法披露和商业利用,甚至是恶意利用。从目前情况看手机成为最危险的智能终端,暴露了用户的位置信息。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兴起,隐私信息泄露将会越来越严重,完善保护个人隐私的相关法律法规成本高昂但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数据用户隐私人肉搜索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 大数据本是一个技术词汇,现在却成为了社会热点名词。大数据具有4V特点,即:Volume (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通过大数据挖掘,人类所表现出的数据整合与控制力量远超以往。但是,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在人们因大数据获益的同时,个人隐私的保护却由此变得更加艰难。 一、大数据是把“双刃剑” 在个人隐私方面,每当我们上网、使用手机或者信用卡,我们的浏览偏好、采购行为都会被记录和追踪,甚至在我们根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智能设备在联网之中就已经把我们的相关数据悄然地发送到了第三方。 二、大数据时代给个人隐私保护带来的挑战 (一)窥视与监视 美国洛杉矶警察局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利用大数据预测犯罪的发生,谷歌流感趋势利用搜索关键词预测禽流感的散布;而商家利用大数据可以对消费者的喜好进行判断,预估用户的需求,从而提供一些比较独特的个性化服务。这一块的应用,还包括百度利用搜索记录进行推荐,包括逐渐完善的Google Now。但是,在这些人性化的背后是令人战栗的隐私安全。 (二)隐私信息披露与未经许可的商业利用 大数据带来的不仅是各种便利及机会,同样也会让我们时刻都暴露在“第三只眼”之下。淘宝、京东、亚马逊网站监视我们的购物习惯,百度、谷歌监视着我们的网页浏览习惯,而微博窃取着我们的社交关系网。在各种机构搜集数据的同时,普通人的各种私人信息也会成为被收集的数据.当大数据应用软件细化并可以明确到每个人的数据时,企业就可以针对每个人的喜好来进行非常具体的营销。 (三)歧视 个人健康信息等隐私的泄露,会导致歧视的发生。大数据是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如果免费检测基因的公司拿到了个人的健康隐私数据,就能精准地推销医药产品,建立点对点的商业模式,这对公司是一个黄金时代。但如果大数据被污染了,也就是说数据被人为操纵或注入虚假信息,据此做出的判断就会误导人们。 四)隐私信息的恶意使用 个人隐私泄露的频繁发生会威胁到个人的生活安全,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之一,如:电信诈骗、个人或交友圈信息泄露后的身份冒充、购物信息泄露后冒充卖家诈骗等。隐私信息的泄露,其典型的案例就是人肉搜索。 我的看法:大数据时代其实才刚刚开始,如果仅计算手机,中国有20亿部手机,但到了万物互联时代,一个人身上可能就有五六部设备连接互联网,家里所有的智能电器,路上开的汽车等等,估计未来五年内有100亿~200亿智能设备连接互联网。这些智能设备在人睡觉的时候,也在工作,记录和产生数据。 大数据是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如果免费检测基因的公司拿到了个人的健康隐私数据,就能精准地推销医药产品,建立点对点的商业模式,这对公司是一个黄金时代。但如果大数据被污染了,也就是说,数据被人为操纵或注入虚假信息,据此作出的判断就会误导人

数学建模将是大数据时代的动力

数学建模将是大数据时代的动力 数学中国总策划:占冰强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随着国内最大的电商阿里巴巴集团将其未来业务分为大数据块和金融块,意味着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也就意味着数模时代也将到来。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时代就是对信息进行挖掘的时代,也就是对人们生活消费行为的分析(最典型的就是对用户消费行为的分析),以确定用户即将需要什么,从而在第一时间满足用户未来需求——实现了从【我要什么】到【我要不要】方式的转变。展望大数据时代,我们将不需要思考我们需要什么,而是思考我们要不要的问题,因为商家将根据我们的消费行为确定,我们即将要用到什么(解决了我要什么的问题),从而将货物及时送到我们手里,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要”。 其次,当我们知道了大数据即将带来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转变的时候,你是否感受了大数据的魅力,而大数据时代的动力则是数学建模。因为大数据时代只是一个代名词,而真生能够推进大数据时代进步引擎或动力则是数学建模。因为数学建模技术实现了大数据时代的挖掘事情、用户行为分析事情等,从而让大数据时代到来变成了可能。最后,有什么说为什么实现大数据时代的人才,不是数据分析行业的人才?为什么一定是数学建模行业的人才?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导致的:

1、数学建模人才的广泛性(据统计,全国每年有将近100万的数模人才从高校步入社会); 2、数学建模人才的专业性(擅长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决策支持,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洞察力等); 3、数模人才的广泛性(数学建模爱好者来自理工科不同专业,是目前国家教育部支持的唯一一个大学生科技活动,在全国各大高校基本上均有人才基础)。 通过上面的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相信数学建模时代也即将来到。作为数学建模人的你,是否准备好迎接这个“23年来数模人一直在期盼的时代”? 2013.0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