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经济生活》主要知识点整合.doc

必修一《经济生活》主要知识点整合.doc
必修一《经济生活》主要知识点整合.doc

必修一《经济生活》主要知识点

经济生活意义类总、结(作用、重要性、必要性、影响、为什么等)

经济生活意义类(混搭型)

1.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

6.寺*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7.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8 .有利于利用价值规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9有利于增加个人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0.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为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1.有利于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12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科技进步

13.有利于完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缩小收入差距

14.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发展

15.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科技进步

16.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7.有利于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扩大消费

18.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19.有利于对外开放朝着拓展深度和提高效益方向发展

20.有利于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1.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

22.有利于增强综含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23.有利于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先进管理经验

24.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25.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6.有利于加快“走出去”步伐

27.有利于维护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发展势头,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28.有利于提高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竞争力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利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是否诚信,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4.遵循价值规律,适时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形势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企业及产品的优化升级。

6.实行企业购并、强强联合。

7.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9.实施创新驰动发展战略。

10.遵循法律法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怎样扩大就业)

政府:1.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就业机会;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

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企业:1.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职工提供度好的就业机会和环境;

2.要诚信经营,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坚持科学发展,改善劳动者的待遇共亨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

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

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择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怎样做到收入分配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

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

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应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

诚实守信

2.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3.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物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

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4.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

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2.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3 .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某木要求

4.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形成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利: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苴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弊: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木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怎么做: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1.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3.形成以技木、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4.提高利用外贸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进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5.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7.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国际贸易的木领,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8.学会应对反倾销,大力发展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9.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8最新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框架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价值尺度的含义 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必须确定计量单位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流通手段的含义 商品流通的含义(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区别、商品流通与简单商品交换的区别)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是“惊险的跳跃” 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公式 外汇 产生过程(从金属货币到纸币)及原因、优点、含义 纸币发行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 爱护人民币 电子货币(产生原因、具体表现) 现金结算使用纸币,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工具 货币产生的原因 货币的含义、本质:一般等价物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 神 奇 的 货 币 货 币 的 职 能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主体:发展 贮藏手段:含义、要求(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世界货币:前提(国际市场)、表现(三个方面)、要求(金银、某种纸币) 支付手段:产生原因、表现 货 币 的 发 展 纸币 货币 信用工具信用卡:含义、银行卡的发放、作用、使用要求 支票:含义、使用要求、种类 外汇的含义、汇率的含义 我国汇率的表示: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 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意义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正确认识货币 正确对待货币 商品 含义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 者缺一不可。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 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价值, 因此,使用价值如何,关系着价值能否 顺利实现。 起源 本质 职能 取之有道: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用之有益:有利于社会和他人、有利于全面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 用之有度:花钱要有节制,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 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 币,货币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货币与财富的关系) 注意:外汇除了外币以外,还包括用于外币支 付的支票股票、债券等。

2017届高考《经济生活》必背基本知识点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由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导致价值量增大,这是造成物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纸币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其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对物价上涨起了助推作用). (1)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有不同影响。)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影响人们消费选择:替代品比较多的商品,其价格上涨后,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在互补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不仅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反之,也是这样。) (1)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拓展延伸】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以及稳定物价的措施 原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以人为本。 措施 提示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课本背诵内容电子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启示:①消费者:维权 ②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 2.货币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 其它职能: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赊账买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4)通货膨胀 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5)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3.纸币 (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发行: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抑制通货膨胀 ①控制纸币流通量 ②国家宏观调控 ③发展生产力 ④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信用卡、支票、外汇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2)信用卡 银行信用卡: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3)支票 ①含义: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②类型:现金支票转账支票 (4)外汇 ①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020届必修1《经济生活》新版高考知识点背诵纲要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背诵纲要 一、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商品交换三阶段 (1)商品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必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物美”指使用价值与质量;“价廉”指价值大小) 2.货币的产生、本质: (1)产生(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①先有商品,后有货币,二者不是孪生兄弟②货币与一般等价物主要区别:是否固定充当)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人们为何崇拜货币,货币为何神奇?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一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①流通手段:W一G一W,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必须是现实货币(网购属于流通手段) ②价值尺度:标价、衡量商品价值大小、只需观念货币(多用“标价”“价格”等词) ③支付手段:钱货分离,有时间差(多用赊销赊购、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④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注意在银行存款不是贮藏手段) ⑤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流通(多用美元“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词) 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 (1)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注意: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发行量、面值和种类,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也无法规定纸币实际购买力)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5.通货膨胀含义、原因和对策: (1)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现象(注意: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 (2)表面原因: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本质原因:商品社会总需求>商品社会总供给。 (3)对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税收,国债,财政支出)与从紧的货币政策(银行利率) 6.结算方式与信用工具: (1)常用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卡和支票) (2)常用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减少现金的使用) 7.外汇和汇率: (1)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升降规律:一般来说,哪种币种升值,它的汇率就上升。 (3) 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4).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弊大于利 利:①有利于进口;②民众得到一定实惠(国外消费、留学旅游划算);③有利于对外投资;④能减轻偿还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必修一经济生活.doc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 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⑵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的木质是:一般等价物° A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A (1)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生活中的“明码标价”)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O 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A (1)纸币的含义: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如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即通货膨胀;如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即通货紧缩。 5、信用卡的含义、功能(A) 信用卡的含义:从广义上看,指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从侠义上看,特指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以在发K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帐。信用卡的功能: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如何对待(认识)金钱?(B) (1)从起源上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一?般等价物;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金钱不是万能的。 (3)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1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和白己全面发展的地方。花钱要有所节制。 7、影响价格的因素(B) (1)供求影响价格。 %1供不应求,商品短缺,价格升高。(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1供过于求,商品过剩,价格下降。(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最终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B)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B)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价格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需求。②不同商品烦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一样。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械的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大。 %1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在可湘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导致对另一种

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总结精华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经济生活模块考试试题 单元 姓名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分,共30分) C1.2009年某钢笔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90 元,2010 年生产该钢笔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5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90 元 B.45 元 ?C .60 元 ?D.135 元 A2.小刘在书店看中了一套高一课外辅导书,定价56元。对书的定价反映的经济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②观念上的货币 ③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④现实的货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3.在空调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众多厂家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时,海尔空调却令人称奇地在“高价位”上高奏销售凯歌。海尔的经验是:依靠科技,让科技跑在市场前面;不算价格账,专打“质量战”;服务无止境,忠诚于消费者。可见 V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已不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V ②产品科技水平的高低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很重要 ③只有遵循价值规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④服务消费者是企业生产的直接目的 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②③ D4.右边漫画反映的经济现象一般出现在 时期。 A.供过于求 B.供求平衡 C.通货紧缩 D.通货膨胀 2010 年 5 月 2 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 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有专家指出,此次上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抑制人民币流动过快,对出现的通货膨胀苗头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据此回答6-7题。 D5.下列现象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是? V ①物价不断上涨 V ②国家发行的纸币过多 V③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 V ④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6.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的信用工具是 A.支票 B .汇票 C.信用卡 D.存折 大米涨价了,也得买。 金价涨了,以后再买金项链吧。 需求有弹性

高中政治_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全)_新人教版必修1

经济生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生活及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及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及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及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及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4)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及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 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 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后者是及之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

2017年高考政治 全国卷大纲《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2017年高考全国卷大纲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一、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 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 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 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购买力)。要大力发展生产,保证市场有效供给;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 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和消费心理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7.. 政府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水平,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2、消费原则(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三、社会再生产过程:

必修一《经济生活》提纲

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复习梳理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 形式:观念上的货币(价格)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1.2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1、结算方式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影响价格的因素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供求影响价格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版)2020

必修一《经济生活》需背诵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价格与消费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直接因素) 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需求法则,需求曲线)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供给法则,供给曲线)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2)居民的收入,包括①当前可支配收入②收入预期③收入差距(主要因素) (3)消费心理、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其它因素) 第二单元:生产与经营 三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1)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3)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4)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5)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 1.企业(公司)经营成功的要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

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课测试卷

.精品文档. 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课测试卷 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课测试卷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刘锋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货币必须是()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想像的货币3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 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说明()①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②金银不是唯一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③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④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A.①②B.②③.①④D.①③4.(全国卷)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交换。这表明()5. (2001年春季全国,22,)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①待售商品的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 ③货币的流通速度④居民货币持有量 A.①②③④B.②③ ④ .①②③D.①②④6.马克思说:“纸币的发行只限于它 所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流通数量。”这说明()①金 属货币要由纸币表现,它本身无实际意义②纸币的发行量如果不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可能发生通货膨胀③只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发生变化,纸币的 购买力也必然发生变化④纸币流通条件下,执行价值尺度 职能的仍然是金或银A.②④B.②③.①③D.①④7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②纸币的面值(如1

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 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 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③B.①②④.②③④D.①③④ & (2004年江苏,9)在商店里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这里,货币执行的是的职能。()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 .贮 藏手段D .支付手段9. (05辽宁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一般说,在通货紧缩期间()A.收入上升 B .市场扩张 .失业增加D .生产投资增加10.(2005全国卷)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了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11.(2005年广东)自从货币产生之后,货币的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在货币的各种形式中,更容易发生通货膨胀的是()A.铸币B.商品货币.纸币D.黄金(1)货币具有使用价值(2)货币具有货币单位(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4)货币是商品,本身具有价值A.(1)(2) B.(3)⑷.(2)(3) D(1)(4)13. 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10000 亿元,且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若发行纸币5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两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 于()A.0.514.在下列选项中,对于增加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正确说法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与物

2019届高考高三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纸币】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 【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 【外汇】 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2、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购买。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在两种替代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正比,在两种互补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反比。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增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就会增加它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就会减少使用量。 3、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当前收入,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有关,缩小收入差距可以提高总体消费水平。 【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提高工资水平;解决好就业问题,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实行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消费的类型】 按照消费的方式划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按照消费目的划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 【消费心理】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求异不提倡,攀比心理不健康,求实心理是理智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绿色生活】 原因: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环境形势严峻;绿色消费以保护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旨,核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做法:植树造林;讲究卫生;节约水电;环保选购;垃圾分类;重复使用。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发展生产力】 原因:这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措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原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柱,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 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