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触探原始记录表

地基承载力试验工程名称:试验编号:

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 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 7 动力触探试验 7.1 一般规定 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7.2 试验设备

7.1.2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7.2.2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7.2.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7.2.6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7.3 试验方法 7.3.1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标准贯入量为30cm,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记录贯入30cm的锤击数N10。 2 试验应先用钻探设备钻至试验土层的顶面以上0.3m 处,然后进行连续贯入试验。 3 当贯入30cm的击数超过100击或贯入15cm的击数超过50击时,可终止试验。 7.3.2 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动力触探 1前言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由于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 2)检验地基土的夯实程度; 3)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随着基建投资的加大,工程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浅基础工程,通常用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较高的人力物力。本文介绍的轻型动力触探实验能简便、快捷的检测浅地基承载力,而且费用便宜。下面以工程实例论述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基槽验收中检测地基承载力的应用。 2工程概况 长沙市某楼盘,位于浏阳河畔,地势起伏相对较小,大部分是耕地和农田,耕地和农田的土质为耕植土和淤泥层(耕地0-30cm为耕植土,农田0-80cm为淤泥层,饱和、软塑-流塑,颜色为黑色-灰色),底层土质为粉质粘土,颜色为灰色、硬塑。 3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法 3.1设备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 3.2试验要点 (1)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持力层,然后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2)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为50. 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时按30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计算。 (3)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3.3检测结果 工地现场基槽已开挖到持力层粉质粘土,通过现场随机选点触探,该楼盘第61栋和57栋的轻型圆锥动力触探结果如表1所示: 由于第57栋基槽开挖以后遭雨水浸泡,地基承载力明显受到影响,特别是面层(0-30cm)偏低严重,必须挖掉被雨水浸泡部分以后该地层方可作为持力层。 4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4.1资料整理 (1)每完成一次轻型触探后,在现场及时核对所记录的锤击数及深度是否有错漏,并结合其它勘探资料,综合研究分析,去掉不合理的特异值。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案文件.doc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1) 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 2) 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二)试验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 2、DBJ15-31-2003); 2、《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三)试验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 采用自由落锤以15~30 击/min 的锤击速率连续锤击贯入,每贯入1m,将探杆转动一圈半,轻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为50cm。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N)。 10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 >100或贯入15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止试验。 10 (四)试验数据分析与判定 根据不同深度的动力触探锤击数,采用平均值法计算每个检测孔的动力触探 锤击数代表值。 参照表1,根据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推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表1 N 10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k (kPa) N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10 一般黏性土地基50 70 100 140 180 220 260 300 340 380 黏性素填土地基60 80 95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粉土、粉细砂土地基55 70 80 90 100 110 125 140 150 160 (五)试验要点 (1)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持力层,然后对 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2)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 为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 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

河道围护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该工程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 2、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河道一期工 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11.6);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11、其它有关的设计计算的规范及规程。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特点 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中部偏南仓前镇,西邻余杭镇,南接闲林镇,东临五常乡,北与良渚镇、瓶窑镇毗邻。位于东苕溪东岸,余杭塘河穿镇而过,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地势西高东低。 根据河道水工结构图纸,设计河底高程为1.0m,垫层厚0.2m,因此河道开挖底高程0.8m,海曙路高程约5.0m,花港路高程约5.5m,因此海曙路沿线河道挖深4.2m,花港路沿线河道挖深4.7m。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重要性系数为1.0。 本方案涉及的施工范围为:KH0+292.95—KH0+728.75及KH0+953.73—KH0+1230.74 2、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基土特征 根据《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河道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土层分布如下: ①-1层杂填土:灰、灰黄色,以粘性土为主,混碎石、砖块及生活垃圾,

动力触探计算

.4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10.4.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和适用土类应符合表10.4.1 的规定。 10.4.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自动落锤装置; 2 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 击; 3 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 宜转动探杆

一次; 4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 或贯入15cm 锤击数超过50 时,可停止试验;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 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10.4.3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 2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3 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10.4.4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指标和地区经验,可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等。应用试验成果时是否修正或如何修正,应

根据建立统计关系时的具体情况确定。 10.5.1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 10.5.2标准贯入试验的设备应符合表10.5.2 的规定。 10.5.3标准贯入试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 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 2 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 击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动力触探 1前言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由于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 2)检验地基土的夯实程度; 3)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随着基建投资的加大,工程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浅基础工程,通常用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较高的人力物力。本文介绍的轻型动力触探实验能简便、快捷的检测浅地基承载力,而且费用便宜。下面以工程实例论述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基槽验收中检测地基承载力的应用。 2工程概况 长沙市某楼盘,位于浏阳河畔,地势起伏相对较小,大部分是耕地和农田,耕地和农田的土质为耕植土和淤泥层(耕地0-30cm为耕

工地现场基槽已开挖到持力层粉质粘土,通过现场随机选点触探,该楼盘第61栋和57栋的轻型圆锥动力触探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第57栋基槽开挖以后遭雨水浸泡,地基承载力明显受到影响,特别是面层(0-30 cm)偏低严重,必须挖掉被雨水浸泡部分以后该地层方可作为持力层。 4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4.1资料整理 (1)每完成一次轻型触探后,在现场及时核对所记录的锤击数及深度是否有错漏,并结合其它勘探资料,综合研究分析,去掉不合理的特异值。 (2)轻型触探不考虑杆长修正,根据每贯入30 cm所需的锤击数绘制N10-h曲线图。 (3)进行土层力学分层,根据N10-h曲线,考虑触探的临界深度及界面效应,即“超前”和“滞后”影响,一般触探曲线由软层进到硬层时,则分层界线定在软层最后一个小值点以下2-3倍探头直径处,由硬层进入软层时,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1)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 2)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二)试验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 2、DBJ15-31-2003); 2、《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三)试验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 采用自由落锤以15~30击/min的锤击速率连续锤击贯入,每贯入1m,将探杆转动一圈半,轻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为50cm。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 N)。 10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 N>100或贯入15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止试验。 10 (四)试验数据分析与判定 根据不同深度的动力触探锤击数,采用平均值法计算每个检测孔的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 参照表1,根据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推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表1N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kPa) (五)试验要点 (1)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持力层,然后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2)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为 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时按30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 (3)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4)本试验方法试用宇深度小于4米的土层。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培训资料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 式

3.2.6.4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 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 锤的质量(kg) 10±0.2 63.5±0.5 120±1 落距(cm) 50±2 76±2 100±2 直径(mm) 40 74 74 锥角(°) 60 60 60 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 深度(cm) 30 10 10 锤数 N10 N63.5 N120 (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 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 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 1.穿心杆 2.穿心锤 3.锤垫 4.触探杆 5.探头

B.试验步骤: (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 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C.资料整理: (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 (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D.试验成果的应用: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动力触探 1前言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就是利用一定得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得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得类别,确定土得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由于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以下几方面得工作:1)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 2)检验地基土得夯实程度; 3)检验基底就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随着基建投资得加大,工程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浅基础工程,通常用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需要消耗较长得时间、较高得人力物力。本文介绍得轻型动力触探实验能简便、快捷得检测浅地基承载力,而且费用便宜。下面以工程实例论述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基槽验收中检测地基承载力得应用。 2工程概况 长沙市某楼盘,位于浏阳河畔,地势起伏相对较小,大部分就是耕地与农田,耕地与农田得土质为耕植土与淤泥层(耕地0-30cm为耕植土,农田0-80cm为淤泥层,饱与、软塑-流塑,颜色为黑色-灰色),底层土质为粉质粘土,颜色为灰色、硬塑。 3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法 3.1设备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 3.2试验要点 (1)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得持力层,然后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2)将探头与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为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得锤击数,整理资料时按30cm所需得击数作为指标计算。 (3)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3.3检测结果 工地现场基槽已开挖到持力层粉质粘土,通过现场随机选点触探,该楼盘第61栋 与57栋得轻型圆锥动力触探结果如表1所示: 由于第57栋基槽开挖以后遭雨水浸泡,地基承载力明显受到影响,特别就是面层(0-30cm)偏低严重,必须挖掉被雨水浸泡部分以后该地层方可作为持力层。 4 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4.1资料整理 (1)每完成一次轻型触探后,在现场及时核对所记录得锤击数及深度就是否有错漏,并结合其它勘探资料,综合研究分析,去掉不合理得特异值。

动力触探计算 (1)

.4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和适用土类应符合表的规定。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自动落锤装置; 2 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 击; 3 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 宜转动探杆

一次; 4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 或贯入15cm 锤击数超过50 时,可停止试验;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50 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 2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3 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指标和地区经验,可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等。应用试验成果时是否修正或如何修正,应根据建立

统计关系时的具体情况确定。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 标准贯入试验的设备应符合表的规定。 标准贯入试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 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 2 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 击

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 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 7 动力触探试验 7.1 一般规定 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7.2 试验设备 7.1.2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7.2.2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 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7.2.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7.2.6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7.3 试验方法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记录表格

附录A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记录表格 A.0.1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可按表A.0.1的格式记录。 表A.0.1 标准贯入试验数据记录表 A.0.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数据可按表A.0.2的格式记录。 表A.0.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数据记录表 A.0.3静力触探试验数据可按表A.0.3的格式记录。 表A.0.3 静力触探试验数据记录表

A.0.4十字板剪切试验数据可按表A.0.4的格式记录。 附表A.0.4 十字板剪切试验数据记录表 A.0.5平板载荷试验/岩石地基载荷试验数据可按表A.0.5的格式记录。 表A.0.5 平板载荷试验/岩石地基载荷试验数据记录表

A.0.6钻芯法检测现场操作记录可按表A.0.6的格式记录。 表A.0.6 钻芯法检测现场操作记录表 A.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桩(墙)芯样编录可按表A.0.7的格式记录。 表A.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桩(墙)芯样编录表

A.0.8钻芯法检测水泥搅拌桩与水泥土墙芯样编录可按表A.0.8的格式记录。 表A.0.8钻芯法检测水泥搅拌桩与水泥土墙芯样编录表 A.0.9钻芯法检测芯样综合柱状图可按表A.0.9的格式记录和描述。 表A.0.9钻芯法检测芯样综合柱状图记录和描述表

注:□代表芯样试件取样位置。 A.0.10单桩静载试验数据可按表A.0.10的格式记录。 表A.0.10单桩静载试验数据记录表 注:1对抗压桩表中位移可更换为沉降,对抗拔桩表中位移可更换为上拔量; 2对锚桩法中的锚桩上拔位移监测也可按本表格进行记录; 3 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数据可按此表的格式记录。 A.0.11单向多循环加载法的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数据可按表A.0.11的格式记录。 表A.0.11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数据记录表

地基基础检测记录与报告

地基基础检测记录与报告 3.9.1地基基础检测原始记录应能再现检测过程,并由试验、复核人员及时签字确认。 3.9.1【条文说明】:原始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设计要求、检测方法、检测依据、检测数量、试样编号、试样描述,检测设备、检测时间、检测人员、异常情况说明、观测数据(人工记录或电子记录)、电子记录的文件名及存放等信息。 3.9.2检测中,若发现检测数据异常,现场检测工程师应查明原因。 3.9.3验收性检测中,确认检测数据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检测机构应在24小时内报告建设(监理)单位并通过省监管系统(地基基础检测子系统)报告工程项目所在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3.9.3【条文说明】:3.9.3条明确了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处置办法。 3.9.4检测报告应与原始记录对应,结论准确,用词规范。 3.9.4【条文说明】:对容易混淆的术语和概念应以本规

程为准。检测报告信息不得超过原始记录的信息范围。 3.9.5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类型,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 2主要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3检测点或受检桩的编号、位置和相关施工记录; 4主要检测仪器设备; 5检测方法; 6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检测数据汇总结果; 7检测结论; 7检测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描述; 8报告使用说明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宜。 3.9.5【条文说明】: 本条仅规定了对检测报告的共性要求。相关施工记录是由委托方提供的。报告使用说明可以指导委托方、设计方有

关方面等正确解读与使用检测报告。检测点或受检桩经过检测可能会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时,应在检测报告中予以说明。 除此,检测报告中应包含各种检测方法的具体特征;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点的检测结果;平板载荷试验应给出每个点的承载力特征值;承载力检测结果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承载力。祥见各种检测方法的章节。 3.9.6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报告应当按年度统一编号,编号应连续。 3.9.6【条文说明】: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报告编号应符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相关规定。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动力触探 1 前言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由于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 2)检验地基土的夯实程度; 3)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随着基建投资的加大,工程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浅基础工程,通常用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较高的人力物力。本文介绍的轻型动力触探实验能简便、快捷的检测浅地基承载力,而且费用便宜。下面以工程实例论述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基槽验收中检测地基承载力的应用。 2 工程概况 长沙市某楼盘,位于浏阳河畔,地势起伏相对较小,大部分是耕地和农田,耕地和农田的土质为耕植土和淤泥层(耕地0-30cm为耕植土,农田0-80cm为淤泥层,饱和、软塑-流塑,颜色为黑色-灰色),底层土质为粉质粘土,颜色为灰色、硬塑。 3 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法 3.1 设备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 3.2 试验要点 (1)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持力层,然后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2)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为50. 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时按30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计算。 (3)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3.3 检测结果 工地现场基槽已开挖到持力层粉质粘土,通过现场随机选点触探,该楼盘第61栋和57栋的轻型圆锥动力触探结果如表1所示: 由于第57栋基槽开挖以后遭雨水浸泡,地基承载力明显受到影响,特别是面层(0-30cm)偏低严重,必须挖掉被雨水浸泡部分以后该地层方可作为持力层。 4 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4.1 资料整理 (1)每完成一次轻型触探后,在现场及时核对所记录的锤击数及深度是否有错漏,并结合其它勘探资料,综合研究分析,去掉不合理的特异值。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 1、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将一定规格的探头和探杆打(贯)入土中,根据贯入的难易程度即土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变化,进行力学分析,评价土的工程性质。通常以贯入土中的一定距离所需锤击数来表征土的阻抗,以此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建立经验关系,用于工程实践。 动力触探可分为轻型、重型和特重型。轻型动力触探可确定一般粘性土地基承载力;重型和特重型动力触探可确定中砂以上的砂类土和碎石类土地基承载力,测定圆砾土、卵石土的变形模量。动力触探还可以用于查明地层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均匀程度和确定桩基承载力。 2、动力触探所用主要设备 1)动力触探设备类型和规格应符合表17.36的规定。 2)动力触探设备主要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轻型动力触探探头外型尺寸应符合图17.14规定。材料应采用45号碳素钢或采用优于

45号碳素钢的钢材。表面淬火后硬度HRC=45~50. (2)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探头:外型尺寸应符合图17.14规定,材质应符合17.14.2、2)款要求。 表17.36动力触探设备类型和规格 图17.14轻型动力触探探头外形尺寸 图17.15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探头外形尺寸

②探杆:每米质量不宜大于7.5kg。探杆接头外径应与探杆外径相同。探杆和接头材料应采用耐疲劳高强度的钢材。 ③锤座直径应小于锤径1/2,并大于100㎜;导杆长度应满足重锤落距的要求,锤座和导杆总质量为20~25kg。 ④重锤应采用圆柱形,高径比1~2。重锤中心的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 3、试验要点 1)动力触探作业前必须对机具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启动。部件磨损及变形超过下列规定者,应予更换或修理。 (1)探头允许磨损量: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2)每节探杆非直线偏差不得大于0.6%; (3)所有部件连接处丝扣应完好,连接紧固。 2)动力触探机具安装必须稳固,在作业过程中支架不得偏移;动力触探时,应始终保持重锤沿导杆垂直下落,锤击频率应控制在15~30击/min;动力触探的锤座距孔口高度不宜超过1.5cm,探杆应保持竖直。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 1、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将一定规格的探头和探杆打(贯)入土中,根据贯入的难易程度即土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变化,进行力学分析,评价土的工程性质。通常以贯入土中的一定距离所需锤击数来表征土的阻抗,以此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建立经验关系,用于工程实践。 动力触探可分为轻型、重型和特重型。轻型动力触探可确定一般粘性土地基承载力;重型和特重型动力触探可确定中砂以上的砂类土和碎石类土地基承载力,测定圆砾土、卵石土的变形模量。动力触探还可以用于查明地层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均匀程度和确定桩基承载力。 2、动力触探所用主要设备 1)动力触探设备类型和规格应符合表17.36的规定。 2)动力触探设备主要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轻型动力触探探头外型尺寸应符合图17.14规定。材料应采用45号碳素钢或采用优于45号碳素钢的钢材。表面淬火后硬度HRC=45~50. (2)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探头:外型尺寸应符合图17.14规定,材质应符合17.14.2、2)款要求。 图17.14轻型动力触探探头外形尺寸

图17.15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探头外形尺寸 ②探杆:每米质量不宜大于7.5kg 。探杆接头外径应与探杆外径相同。探杆和接头材料应采用耐疲劳高强度的钢材。 ③锤座直径应小于锤径1/2,并大于100㎜;导杆长度应满足重锤落距的要求,锤座和导杆总质量为20~25kg 。 ④重锤应采用圆柱形,高径比1~2。重锤中心的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 3、试验要点 1)动力触探作业前必须对机具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启动。部件磨损及变形超过下列规定者,应予更换或修理。 (1)探头允许磨损量: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 ,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 (2)每节探杆非直线偏差不得大于0.6%; (3)所有部件连接处丝扣应完好,连接紧固。 2)动力触探机具安装必须稳固,在作业过程中支架不得偏移;动力触探时,应始终保持重锤沿导杆垂直下落,锤击频率应控制在15~30击/min ;动力触探的锤座距孔口高度不宜超过1.5cm ,探杆应保持竖直。 3)轻型动力触探作业时,应先用轻便钻具钻至所需测试土层的顶面,然后对该土层连续贯入。当贯入30cm 的击数超过90击或贯入15cm 超过45击时,可停止作业。如需对下卧层进行测试,可用钻探方法穿透该层后继续触探。 4)轻型动力触探应每贯入30cm 记录其相应击数。 5)根据地层强度的变化,重型和特重型动力触探可互换使用。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大于50击/10cm ,宜改用特重型;当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小于5击/10cm 时,不得采用特重型动力触探。 6)在预钻孔内进行重型或特重型动力触探作业,钻探孔径大于90cm 、孔深大于3m ;实测击数大于8击/10cm 时,可用小于或等于90cm 的孔壁管下放至孔底或用松土回填钻孔,以减小探杆径向晃动。 7)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应每贯入10cm 记录其相应击数。地层松软时,可采用测量每阵击(一般为1~5击)的贯入度,并按式(17-57)换算成相当于同类型动力触探贯入10cm 时的击数。 s n N ?=105.63 (17-57) s n N ?= 10120 (17-5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