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系指因手

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目前多主张非手术治疗,现将1999~2005年间收治的21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在15~65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10例,结直肠手术后6例,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3例,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1例,外伤性脾、小肠破裂,脾切除、小肠部分切除术后1例,梗阻出现于术后4~13d, 均符合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要点的条件[1]。1例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管粘连成团呈脑回沟样改变[2],未做处理而关腹,余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肠功能恢复最短者5d,最长者13d,平均10d。

2讨论

21发病原因病人都有近期腹部手术史。术中广泛分离肠管粘连,肠管长时间、大面积暴露,肠管损伤,肠浆膜面广泛受损,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物质如腹腔内积血、积液坏死组织异物残留,加之腹膜炎等因素,造成肠壁水肿、纤维蛋白渗出、肠管粘连、肠蠕动减弱及消失[2],是引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22表现特点早期炎性肠梗阻与其它肠梗阻有共同之处,都有呕吐、停止排气及排便。亦有其特点:(1)近期腹部手术史,术后可能有少量排气排便。(2)梗阻出现后腹胀,但程度不如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那样显著,腹部膨隆,粘连性肠梗阻手术中大面积分离粘连多为弥漫性腹部膨隆,也可限于腹部的某一部位或伤口的下方,无肠型及蠕动波。腹部触诊坚韧感,肠管粘连越严重,坚韧感越明显,触不到肠型及包块。叩诊为实音,听诊肠鸣音弱、稀少或消失,听不到金属音及气过水音。(3)腹痛相对较轻,出现剧烈腹痛应排除其他类型的肠梗阻。(4)无高热情况[3]。(5)X线及CT检查有特征性改变,极具

23诊断要点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反复手术病史。术后曾一度恢

复,进食后马上出现肠梗阻症状。腹胀重于腹痛,腹部坚韧。腹平片

有多个气液平面,腹部CT可见病变区肠壁水肿增厚,肠攀成团,肠

腔内积液、积气、腹腔渗液等[4],注意排除肠坏死情况。

24治疗原则是严密观察下的保守治疗法。其中包括禁食水,持续有

效的胃肠减压,减少液体滞留在消化道内。有作者报道单纯应用长减压管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总有效率7129%[5]。维持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早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给蛋白质、脂肪乳、氨基酸,同时还可以给利尿剂排出多余水分,纠正营养不良,对减轻肠壁水肿加速伤口愈合有促进作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生长抑素,促进炎症消退和粘连松解,使肠管早日恢复畅通。同时应用广谱抗菌素控制感染,中药灌肠促进肠蠕动恢复效果很好[6]。经过上述综合治疗大多数病人腹部会慢慢变柔软.肠鸣音日趋恢复,鼻胃管引流液减少,病人梗阻症状得到缓解,腹胀消失,排气排便,本组病人平均10d恢复。其中一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第8天再次出现梗阻,采取了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腹腔内粘连严重,肠管襻成团块,呈大脑回沟样改变,未做其他处理关腹,使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应引以为戒。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病情加重,腹胀持续,腹痛加重,体温升高,出现肠坏死症象,腹膜炎应中转手术。

预防此病首先应提高对其认识,手术操作中保护肠管,避免钝性强行剥离,减少或消除肠管粗糙面,减少肠管暴露面积和时间。手术结束时,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腹腔,减少腹腔内坏死组织、血液、炎症介质、炎细胞因子的残留。对腹腔污染严重,术中分离面广泛,预计术后仍广泛粘连时,更应提高警惕。避免过早进食,加强术后管理,改善营养状况。均为有效预防措施。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其特殊性。掌握诊断及治疗原则非常重要,错误手术不但不能寻找到梗阻部位,合征胎儿,认为这些淋巴囊与静脉循环的连接延迟可解释暂时性的NT增加。

图IDown综合征胎儿超声标记

NT检测一般采用腹部超声,必要时可采用阴道超声,测量要求:获得一个较好的胎儿矢状切面。胎儿必须占据》75%勺超声显像图面。

分清胎儿皮肤和羊膜。测量胎儿颈椎以上软组织和皮肤间的皮下半

透明组织的最大厚度。测量准确还在于超声设备的性能(超声探头需达35~75MHZ;经过训练的人员能熟练使用并与专业知识结合;所得测量结果必须由另一专业机构常规核查;还与探头的放置是否正确、胎儿位置、妊娠妇女依从性有关;如果在限定的时间内作一些规定性的扫描项目可造成10%病例资料不可能获得。因此筛查操作需充分的时间和技术,并结合考虑妊娠周和妊娠年龄。

2妊娠早期NT筛查的评价

许多研究表明,Down综合征胎儿NT在妊娠11~14周增加[3]。遵循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FMF指南进行测量,约70%Dowi综合征胎儿NT 相应妊娠周的第95百分位。Down综合征的危险性随妊娠年龄增加而增加,随妊娠周增加而减小,因Down综合征胎儿较正常妊娠胎儿更易死胎。妊娠早期胎儿NT随顶臀长度(crownrump length ,CRL 线性增加,FMF以CRL相应的NT第95百分位来校正妊娠周,妊娠10 周的NT第95百分位为22mm 14周为28mm结合NT妊娠年龄及妊娠周,可计算出每个胎儿发生Down综合征的危险,目前已有这样的商业软件。尽管不同种族间NT测量有统计学差异,但无临床意义,因筛查阳性率是一样的,因此可采用同一标准[4]。任何筛查试验的作用都依赖于研究人群中该疾病的发病率,因此不适合将高危人群的筛查结果外推到普通人群,但

却需要评价普通人群NT筛查的前瞻性

研究。在非选择性人群,以1/300的危险截断值理论上可检出75%Down 综合征胎儿,假阳性率5%这些胎儿主要危险是发生Down综合征,但也包括其他主要的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正常且无可见异常结构的胎儿如NT 增加,其自然流产发生率也增加。

2006年2月云希荣:妊娠早期筛查Down综合征胎儿颈部半透明组织厚度的作用第1期2006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第 1 期最近研究表明,NT筛查必须采用标准化技术并结合考虑妊娠周及妊娠年龄。GasiorekWiens等[5]报道德国、奥地利、瑞士对21959 例妊娠妇女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结果,参加研究的超声学家均获得FMF认证并采用其软件结合妊娠年龄、CRL计算每例发生Dowr综合征的危险,以1/300的危险截断值可检出88%Dow综合征胎儿及87螟它染色体缺陷,假阳性率13%以1/100的危险截断值可检出78%Down 综合征胎儿及77螟它染色体缺陷,假阳性率6% 1/300的危险截断值其假阳性率较高是因人群中35岁以上妇女占36% Zoppi等⑹ 报道10111例妊娠检查结果,以1/300的危险截断值可检出90%Dow综合征胎儿及85%其它染色体缺陷,假阳性率9%以1/100的危险截断值可检出77%Dow综合征胎儿及70螟它染色体缺陷,假阳性率3% 该人群同样包含较多高龄妇女(妊娠年龄中位数为

33岁)。Chasen

等[7]报道2131例妊娠早期检查结果,以1/300的危险截断值可检出833%Dowi综合征胎儿,认为采用FMF的方法在美利坚人群进行筛查的结果与其他国家一样。而独立于FMF网络以外的研究报道检出率则很

低,造成如此差异的可能原因包括研究人群、超声设备、超声人员训练、筛查阳性率定义、妊娠及儿科随访差异。同时也说明若缺乏合适的超声训练及质控,基于NT的Down综合征筛查是无效的。

由于不同中心的筛查操作有差异,促使FMF制定指南及质控系统。最初的审查方案包括定期定量评价NT测量分布,并以5个随机选择图面的全球定性检查作为补充。近来定性评价又具体化为评分系统,并推荐至少在训练阶段应评价录像带检查,以确保检测胎儿NT,而非胎儿与羊膜间的距离。最近的两项研究均认为定量方法较定性检查更适用于大规模的监控[8]。

近来有学者认为三维超声测量能保证真正的正中矢状面,不受胎位

的影响,减少获得可靠测量的时间并便于回顾性再评价。但最近研究

报道,二维与三维测量的差异小并采用同一参考值。当胎儿位置影响

清楚观察其颈部皱褶时,使用三维超声不可能有帮助,因此,比较二维与三维超声在妊娠早期检查胎儿畸形的用处后认为应首选二维超声检查[9]。

3胎儿NT与母亲血清学标记联合筛查

胎儿NT筛查能在妊娠12周进行,而母亲血清学标记筛查传统于妊娠16周进行,而早期确诊畸形的优点是便于选择技术上或心理上损伤更小的终止妊娠方式。若采用近年提出的两步法则不会有这一好处,该方法包括妊娠12周时NT测量及16周时血清学标记检查。这是一个理论模式,预期检出率85%假阳性率09%其正确性未经前瞻性研究检验,且父母们

不愿意等到第二次检查结束时才揭晓妊娠早期的检查结果。Canini等[10]回顾性分析927例妊娠妇女妊娠早期行NT PAPPA B hCG佥查,同时妊娠中期行“三联法” (AFP uE3、hCG检查后认为,两步法带来拒绝第一次检查结果这一伦理问题,

从而失去了妊娠早期终止妊娠的好处。Lam等[11]分析17590例妇女(35岁以上占19%于妊娠早期行NT检查,同时妊娠中期行AFR hCG 检查后认为,两步法筛查Down综合征效果最好。究竟该法是否可行?只有等始于90年代末期英国的血清尿超声筛查研究(Serum Urine and Ultrasound Screening Study ,SURUSS及美国的妊娠早

中期评估非整倍体危险(First And Seco nd Trimester Evaluation of Risk for aneuploidy ,FASTER结束后才能知晓。目前回顾性研究

提示,妊娠早期检查结果揭晓后很少父母愿意选择妊娠中期筛查,并

且妊娠早期结果揭晓及早期干预造成妊娠中期筛查预测值较低。从目

前已有的资料推测妊娠早期筛查干预后,于妊娠16周行第二次检查

时每多检出1例Down综合征至少需要60次侵入性操作。且两步法的作用并非如统计学模式预期的那样有效,Rozenberg等[12]计算两步法只能检出80%假阳性率5%而非预期的检出率85%假阳性率1% NT、(3 hCG PAPPA与妊娠年龄互不相关,因此妊娠早期可联用超声、血清学标记筛查Dow n综合征。计算提示联合法可取得80%佥出率,假阳性率5%,该法同样未经良好设计的前瞻性实验证实。von Kaisenberg等[13]报道德国3864例单胎妊娠的多中心研究结果。采用

FMF方法及1/300危险截断值,研究人群年龄中位数为33岁(35 岁以上占358%,NT筛查检出率为737%假阳性率48%结合NT妊娠年龄及血清学标记可检出842%Dow综合征,889螟它染色体缺陷,假阳性率66%并认为该结果与英国采用相同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Bindra等[14]报道15030例妇女的筛查结果,研究人群年龄中位数

为34岁(35岁以上占471%,妊娠早期结合妊娠年龄、胎儿NT及血清学标记(PAPPA B hCG检出率90%假阳性率5% Spencer等[15]回顾性分析12339例妇女筛查结果,Down综合征检出率92%假阳性率52%认为远高于妊娠中期血清学标记筛查。Cicero等[16]对100例Down综合征及400例染色体正常单胎妊娠妇女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后认为,上述方法可能检出90%Dowr综合征胎儿,假阳性率05% Wapner等[17]结合妊娠年龄、胎儿NT及血清学标记(以至少

1/270的危险截断值),对8,514例单胎妊娠妇女于妊娠早期进行多中心研究筛查Down综合征及18三体综合征后报道,该方法检出852%Dow 综合征,假阳性率94%对35岁以上妊娠妇女其检出率898% 假阳性率152%认为结合妊娠年龄、胎儿NT及血清学标记(PAPPA (3 hCG于妊娠早期筛查Down综合征,敏感性好,假阳性率可以接受。

妊娠中期AFP筛查最初用于检测胎儿神经管缺陷(如无脑儿),目前妊娠早期尚无任何筛查方法适合该畸形。因此,妊娠早期方法替代妊娠中期Down综合征筛查会对神经管缺陷的检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广泛开展妊娠早期筛查Down综合征,至少应继续妊

娠中期检测AFP以发现神经管缺陷才算明智。

近来助孕术(ART后妊娠妇女的Down综合征筛查研究亦有报道。由于助孕妇女年龄较大、ART后胎儿一胎盘内分泌影响,导致血清学标记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导致筛查的假阳性率升高。Orlandi等[18]评价ART 后74例单胎妊娠(32例IVF、42例ICSI )及30例双胎妊娠(16例IVF、14例ICSI )妊娠早期行NT (采用FMF方法)、3 hCG

PAPP礴查的结果后认为,医生应向ART后妇女询问假阳性率升高的可能原因,今后有必要进行大样本研究以确认此观察结果,并建立适

当的调整因子降低假阳性率。

4NT筛查的可接受性及咨询

Down综合征胎儿多见于35岁以上妊娠妇女,而该部分妇女传统上被告知考虑侵入性检查以除外此危险,因此可以推测其显然乐意接受NT筛查,而年轻妇女认为自己是低危人群没有必要。DeGraaf等[19]

评价妊娠妇女对产前检查的了解及询问其喜欢的方法后报道,妇女们

对Down综合征及其产前筛查和诊断方法的了解有限,然而当被告知后,绝大多数妇女明显喜欢妊娠早期筛查而忽视妊娠10~15周Down 综合征妊娠的流产率。当被问及筛查的接受性时,419年轻妇女表示

不愿意,而高危组仅9%

NT增加并不等于胎儿异常,一旦除外染色体缺陷,85%以上胎儿

NT45m啲妊娠最终分娩健康新生儿,NT45~64mr及65mm以上的几率分别为75呀口45%[20]。NT第95百分位者应于妊娠中期行超声心动图及详细的超声检查,静脉导管多普勒流速测量对确认有染色体和/

或心脏缺陷及那些预后相对较差的胎儿可能有帮助。许多作者强调检查前告知父母NT筛查的可能含义,详细解释检查的目的及可供选择的筛查方法。普遍认为对NT增加而核型正常组的咨询尤其困难。许多研究证实,即使缺陷不可见时亦不可能排除伴随的缺陷,因为自然

流产的危险增加。因此有必要对所有NT增加而核型正常的胎儿进行随访,了解其伴随的胎儿发病率及死亡率。

妊娠早期筛查Down综合征是产前诊断领域的一项令人欣喜的新进展。目前的研究支持妊娠早期NT筛查至少检出75%以上Down综合征胎儿,假阳性率5%为得到满意的结果,应结合妊娠年龄和妊娠周并保证完善的操作技术、充分的检查时间及外界对检查质量的监控。妊娠早期联用超声、血清学标记(PAPPA B hCG筛查可能提高Down 综合征检出率。参考文献

IMulvey S , Baker L , Edwards A, et al. Optimising the timing

for nuchal translucency measurement[J]. Prenat Diagn , 2002, 22 (9): 775777

2Haak MC Barteli ngs MM Jackson DG et al. In creased nuchal tran sluce ncy is associated with jugular lymphatic

distension[J]. Hum Reprod , 2002, 17: 10861092

3Faster T. First trimester nuchal translucency screening[J].

J Ultrasound Med , 2002 , 21: 481483

4Chen M , Lam YH Tang MH et al. The effect of ethnic origin

on nu chal tran sluce ncy at 1014 weeks of gestatio n[ J]. Prenat

Diagn , 2002 , 22 (7): 576578

5GasiorekWiens A , Tercanli S , Kozlowski P , et al. Screening

for trisomy 21 by fetal nuchal translucency and maternal age:

a multice nter project in Germa ny, Austria and Switzerla nd[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 2001 , 18 (6): 645648

6Zoppi MA Ibba RM Floris M et al. Fetal nuchal translucency

screening in 12,495 pregnancies in Sardinia[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 2001, 18 (6): 649651

7Chasen ST, SharmaG, Kalish RB et al. Firsttrimester screening for aneuploidy with fetal nuchal translucency in a United States population[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3, 22 (2): 149151

8Snijders RJ,ThomEA,Zachary JM, et al. Firsttrimester trisomy screening: nuchal translucency measurement training and quality assura nee to correct and unify tech niq ue[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 2002, 19 (4): 353359

9Michailidis GD Papageorgiou P, Economides DL. Assessment of fetal an atomy in the first trimester using twoa nd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J]. Br J Radiol , 2002, 75: 215219

10Canini S, Prefumo F, Famularo L, et al. Comparison of first trimester, second trimester and integrated Downs syndrome screening

results in unaffected pregnancies[J]. Clin Chem Lab Mec, 2002, 40 (6): 600603

11 Lam YH, Lee CP, Sin SY, et al. Comparison and integration

of first trimester fetal nuchal translucency and second trimester maternal serum screening for fetal Downsyndrome[J].

Prenat Diagn , 2002, 22 (8): 730735

12Rozenberg P , Malagrida L , Cuckle H , et al. Downs syndrome scree ning with nu chal tran sluce ncy at 12+0~14+0weeks and maternal serum markers at 14+1~17+0weeks:a prospective study[J]. Hum Reprod , 2002, 17: 10931098

13Von Kaisenberg CS , GasiorekWiens A , Bielicki M , et al. Screening for trisomy 21 by maternal age, fetal nuchal tran sluce ncy and maternal serum biochemistry at 1114 weeks :

a Germa n multice nter study[J]. J Matern Fetal Neon atal Med , 2002, 12 (2) : 8994

14B indra R, Heath V, Liao A, et al. On estop cli nic for assessme nt of risk for trisomy 21 at 1114 weeks : a prospective study of

15,030 pregnancies[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 2002, 20 (3): 219225

15Spencer K, Spencer CE, Power M, et al. Screening for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in the first trimester using

ultraso und and maternal serum biochemistry in a on estop cli nic a review of three years prospective experience[J]. BJOG 2003, 110 (3): 281286

16Cicero S, Bindra R, RembouskosG,et al. Integrated ultrasound

and biochemical scree ning for trisomy 21 using fetal nu chal translucency, absent fetal nasal bone, free betahCG and PAPPA at 11

,2003, 23 (4) : 306310

to 14 weeks[J]. Prenat Diagn

17Wap ner R, ThomE, Simps on JL, et al. Firsttrimester scree ning for trisomies 21 and 18[J]. N Engl J Mec, 2003, 349( 15): 14051413 18Orlandi F, Rossi C, Allegra A, et al. First trimester

scree ning with free betahCG, PAPPA and nu chal tran sluce ncy in preg nan cies con ceived with assisted reproducti on[ J]. Prenat

Diagn, 2002, 22 (8): 718721

19De Graaf IM, Tijmstra T, Bleker OP et al. Womenpreferenee

in Downsyndrome screening[J]. Prenat Diagn , 2002, 22:624629 20Senat MV, De Keersmaecker B, Audibert F , et al. Pregnancy outcome in fetuses with in creased nu chal tran sluce ncy and normal karyotype[J]. Prenat Diagn , 2002, 22: 345349

血栓性静脉炎都分为几种类型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372574799.html,/ 血栓性静脉炎都分为几种类型 主要分为血栓性浅静脉炎和血栓性深静脉炎两种,前者又分为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胸腹壁静脉的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等。后者又分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性静脉炎和髂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栓性静脉炎。临床当根据不同特点仔细诊断。 中医对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认识? 血栓性静脉炎属于中医脉痹、血痹、肿胀、血瘀等范畴,并为涉及心、脉、肝、脾、肾等。其病因病机可分为虚实两大类:虚者为脾、肾、气、血、阴虚;实者为湿热、气滞、血瘀等。 怎样确诊血栓性静脉炎 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和相关检查,确诊不难,为确定血栓的存在及其部位,可选择深部静脉造影;如怀疑有胫后静脉、腘静脉和股浅静脉阻塞,可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女性行阴道检查,可在阔韧带基底部或病变静脉处触及硬而有触痛的索状物,检查后24 小时内体温升高,此为急性化脓性髂股静脉血栓静脉炎的特征之一。 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静脉康搭档。 静脉康搭档是由静迈舒胶囊和静迈舒大豆纤维复合型医用循序减压袜组成的搭档产品。 该疗法自投入临床以来,成功的攻克了因脉管炎、静脉炎、静脉曲张而截肢的难题,并以不手术,见效快,治愈后不复发,无任何毒副作用等优点深受医学界专家的好评和众患者的信赖。一般患者服药一周之内即可产生疗效,一个疗程(30天)之内都会有明显效果,远期疗效也很可靠。 在治疗手段上,运用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溶栓通络等方法,采用纯中药方剂治疗周围血管病,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达到全面调理脏腑气血功能、溶栓通络、标本兼治的目的。取得了确切效果。临床结果表明,该疗法能有效抗凝、溶栓,增加肢体的血流量,改善动脉弹性,而且毒副作用较小。 经过治疗,下肢静脉炎并发的难治性溃疡愈合了,需截肢的腿保住了,怕冷变色的手足温暖正常了,肢端摸不到的脉有搏动了,被认为不可治的老烂腿也能自如地走路了。

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_一文发表10年感悟_黎介寿

本刊特稿文章编号:1005-2208(2009)04-0283-02 《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一文 发表10年感悟 黎介寿 【编者按】黎介寿院士是我国著名外科学家,是世界上从事胃肠外科时间最长的外科专家之一。60余年来他潜心从事胃肠道疾病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就甚丰,著作等身,“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这一综合征的发现,就是其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黎介寿院士经过几十年的观察总结,经过无数次的检验,终于发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着独特的病因、病史、症状、体征、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是一独特的疾病症侯群。并为其设计了独特的治疗方法,而且在很多医院和医生的临床工作中证明行之有效!也使大量病人免受再次手术的痛苦,拯救了无数的生命。 黎介寿院士《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一文发表于本刊1998年18卷第7期,发表以来受到到临床外科医生广泛、持续和高度关注。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知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72574799.html,)统计,截止2008-10-24,该文被引频次为439次,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创刊以来出版文献被引频次排名第一名。说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这一概念获得了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并付诸临床实践。 通过黎介寿院士提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这一概念的发展过程,我们体会到: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临床外科医生都会有所发现,有所作为。在这篇重要文稿发表10周年之际,我们特邀黎介寿院士撰写本文,以期与广大作者、读者共勉,愿大家在临床工作中有所感悟,有所成就!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田利国)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C 【关键词】术后;早期;肠梗阻 Keywords postoperative;early;intestinal obstruction 1968年,我们因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缺乏认识,在对一例脾破裂手术后肠梗阻病人治疗中采用了早期手术,伴发了复杂的肠外瘘,经过4年15次手术治疗始愈。1970年后,我们在继续收治其他医院转来的肠外瘘病例中,发现因类似情况而致肠瘘的病人占经治肠外瘘的5.8%(35/605)。说明这些不是偶然发生的情况,是外科医生普遍未认识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这一特殊情况。经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均未能获得明确的描述、答复。为获得更多的认识,取得同行们的共识,我们在1995年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上提出了这一问题,供与会学者讨论。会上议论甚多,少数专家认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其特殊性,但多数专家认为与其他粘连性肠梗阻相同,更有人认为这是在机械、麻痹与血运性肠梗阻分类外又增加了一种类型,未能获得公认。查阅国际著名的外科学—Sabiston Text Book of Surgery(15版)也仅在肠梗阻外科治疗的段落中提到“术后早期肠梗阻宜先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语。然而我们临床收治的病例数在不断增加,1998年2月更是在两周内收治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转来的4例病人,使我们感到有必要将这一既具有特殊性又有一定广泛性的肠梗阻的性质,在更大的范围、更多的外科医生中加以介绍,以减少因治疗措施不当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肠瘘)。于是,我将我们对这类肠梗阻特性的认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经验加以整理,以《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为题发表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年第18卷第7期[1]。文章发表后,也曾有读者提出异议,但为数不多,有的更举例说明术后肠梗阻也应早期行手术治疗。其实,仍是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认识不足,将术后腹腔脓肿划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范畴,而强调手术治疗。至2008年底,经检索,此文发表10年,国内被引用的次数多达477次,分布在168本杂志中。虽大多数是基层医院医生所引用,可这正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目的,使广大的基层医院第一线的医生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所认识,以起到减少因治疗不当而产生肠外瘘的作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在1970-1998年收治的605例肠外瘘中,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手术而发生肠外瘘35例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江苏南京210002 E-mail:fengboxiao@https://www.360docs.net/doc/372574799.html,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系指因手 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目前多主张非手术治疗,现将1999~2005年间收治的21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在15~65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10例,结直肠手术后6例,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3例,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1例,外伤性脾、小肠破裂,脾切除、小肠部分切除术后1例,梗阻出现于术后4~13d, 均符合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要点的条件[1]。1例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管粘连成团呈脑回沟样改变[2],未做处理而关腹,余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肠功能恢复最短者5d,最长者13d,平均10d。 2讨论

21发病原因病人都有近期腹部手术史。术中广泛分离肠管粘连,肠管长时间、大面积暴露,肠管损伤,肠浆膜面广泛受损,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物质如腹腔内积血、积液坏死组织异物残留,加之腹膜炎等因素,造成肠壁水肿、纤维蛋白渗出、肠管粘连、肠蠕动减弱及消失[2],是引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22表现特点早期炎性肠梗阻与其它肠梗阻有共同之处,都有呕吐、停止排气及排便。亦有其特点:(1)近期腹部手术史,术后可能有少量排气排便。(2)梗阻出现后腹胀,但程度不如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那样显著,腹部膨隆,粘连性肠梗阻手术中大面积分离粘连多为弥漫性腹部膨隆,也可限于腹部的某一部位或伤口的下方,无肠型及蠕动波。腹部触诊坚韧感,肠管粘连越严重,坚韧感越明显,触不到肠型及包块。叩诊为实音,听诊肠鸣音弱、稀少或消失,听不到金属音及气过水音。(3)腹痛相对较轻,出现剧烈腹痛应排除其他类型的肠梗阻。(4)无高热情况[3]。(5)X线及CT检查有特征性改变,极具 23诊断要点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反复手术病史。术后曾一度恢 复,进食后马上出现肠梗阻症状。腹胀重于腹痛,腹部坚韧。腹平片 有多个气液平面,腹部CT可见病变区肠壁水肿增厚,肠攀成团,肠 腔内积液、积气、腹腔渗液等[4],注意排除肠坏死情况。 24治疗原则是严密观察下的保守治疗法。其中包括禁食水,持续有 效的胃肠减压,减少液体滞留在消化道内。有作者报道单纯应用长减压管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总有效率7129%[5]。维持水、电解质、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与保守治疗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66例诊断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取再次手术并配合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一般疗效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症状缓解情况相关指标(排水样便的时间、胃液变清亮时间)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且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排水样便的时间和胃液变清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迅速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加速临床恢复。 标签: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用透明质酸钠;保守治疗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患者中较多遇到的一类手术并发症,以往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往往采用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1]。但再次手术的风险较高,而且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此外,在一些高龄患者中,再次手术容易引发一些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能够造成患者死亡[2-3]。而保守治疗虽然无创伤性,但是其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率较低[4]。透明质酸钠(HA)在创伤患者的临床使用较为多见。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加快创口的愈合[5-6]。本院采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入院的6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34例患者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9~73岁,平均(44.2±16.2)岁,患者发病前均行开放腹腔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13例、小肠破裂修补术3例、肝破裂修补术2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10例、胃切除术1例。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1~72岁,平均(44.1±15.9)岁,患者发病前均行开放腹腔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11例、小肠破裂修补术4例、肝破裂修补术5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6例、胃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反复发作的慢性腹痛。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观察组术前禁食6 h以上,手术取仰卧位,手术部位常规碘伏消毒,麻醉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在手术、病灶以及相应腹膜区域涂抹1 mL左右的医用透明质酸钠。术后常规缝合,并给予患者抗生素静滴3 d,预防感染。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断和治疗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肠梗阻 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1],如治疗不及时或方法选择不当,常可引起更严重的后果。作者自1995至2005年共治疗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5~72岁,平均45.4岁。肠梗阻发生于阑尾切除术后4例,粘连性肠梗阻松懈术后、胃癌根治术后各3例,结肠癌根治术后、消化性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后、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肠梗阻急症手术各2例,胰十二指肠损伤术后、肝破裂修补加填塞术后、外伤性肾破裂切除术后、剖腹产术后各1例。 1.2 诊治及结果本组患者梗阻发生时间为术后5~15d,症状与体征均符合肠梗阻的临床特点。结合腹部立位X线摄片、CT等证实为肠梗阻。非手术治疗20例,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应用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肠外营养支持。手术治疗4例,其中因肠管缝至切口下1例,肠扭转1例,内疝1例,粘连性肠梗阻松懈术1例,4例术后均顺利恢复。本组保守治疗缓解时间,4~25d,平均1 2.4d。 2 讨论 腹部术后并发肠梗阻分为早期和晚期,Ellozy等[2]认为,

术后早期肠梗阻主要发生在术后30d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腹痛、呕吐及影像学肠梗阻证据,这一概念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3,4]。本病除可由肠麻痹、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肠壁血肿等机械因素造成,也可以是进行手术的患者,创伤重或有炎症,特别是手术操作范围广,腹腔内有广泛粘连,剥离后肠浆膜层有炎性渗出,肠袢相互粘着,后者即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二者有时较难区别。但术后早期肠梗阻多数为EPISBO,约占90%[5]。本组24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有20例为EPISBO,占83%,机械性肠梗阻4例,占17%。梗阻症状多发生术后2周内,约占91%[3]。 2.1 诊断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停止排便、排气等,但进一步明确原因相当困难。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是单纯动力性肠梗阻,并无肠腔梗死的因素存在,它是腹部手术后患者常见的现象。如果该现象持续时间较长,常和手术时间长、腹腔污染重、有电解质紊乱、甚至肠道本身存在功能性病变如神经节病变有关。临床上常表现为逐渐出现腹胀和腹痛,但非绞痛而是胀痛,可有反胃性呕吐, 肛门无排气、排便;腹部体检主要特征是表现为安静腹,肠鸣音消失;腹部平片特点是整个胃肠道的胀气;螺旋CT表现为整个胃肠道均匀积液、积气,肠管呈均匀扩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因素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3]。患者以腹胀为主,多呈对称性,麻痹性和机械性肠梗阻严重,腹痛相对较轻,有呕

【精品】血栓性静脉炎症状与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以下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诉述小腿肿痛,不能行走。检查小腿部的疼痛和压痛以及小腿轻度肿胀,Homans征呈阳性反应.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为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发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的血栓形成,是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由于范围较小,常不影响血液回流,激发的炎症反应程度较轻,临床表现不明显,据Kakkar报道,约30%可在72h内自动消溶,45%持续转变为机化,25%自近段蔓延,累及主干静脉,亦有并发肺栓塞的危险。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诉述全下肢肿痛,发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位于髂股静脉,发病率低于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见,为右侧的1—8倍,究其原因,为左髂总静脉解剖上受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及腔内的结构异常所致,1965年Cocket等将此类病变分析后首次提出了“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概念。此病临床症状明显,起病骤急。有疼痛和压痛,血栓在髂股静脉内激发炎症反应,可产生局部疼痛和压痛。有的病人在股三角区,常可扪到股静脉充满血栓所形成的条索状物.肿胀常很明显,一般大腿或小腿周径与健侧相差数厘米。有的可见代偿性浅静脉曲张.体温升高但多不超过38。5℃。 2)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为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起源于小腿肌肉静脉丛,上行蔓延,累及髂股静脉。此病具有下列临床特点:起病方式大都隐匿.症状开始时轻微,直到髂—股静脉受累,才出现典型症状,因此实际病变期比症状期长。足靴区营养性变化。 3)股青肿:最严重的类型,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只要患肢整个静脉系统包括潜在的侧支在内几乎全部处于阻塞状态,同时引起动脉强烈痉挛者,即形成股青肿.起病骤急,全身反应严重,体温多超过39℃,典型症状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特殊的护理。结果86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在给予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占69.77%;其余26例患者均采用再次的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后,24例患者痊愈出院,占27.91%,2例患者发生死亡,占2.33%。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并可以确定非手术治疗及再次手术的时机。 标签: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护理 腹部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约有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而其中有超过40%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约占所有类型的肠梗阻的30%。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进行特殊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8~71岁,平均(47.8±7.6)岁;腹部手术类型:41例患者为肠切除吻合术后,占47.67%,15例患者为阑尾切除术后,占17.44%,13例患者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占15.12%,9例患者为妇科手术术后,占10.47%,5例患者为外伤脾切除术后,占5.81%,3例患者为胆道手术,占3.49%。梗阻发生时间为:37例患者为4天后,占43.02%,23例患者为1个月后,占26.74%,11例患者为1年后,占12.79%,8例患者为5年后,占9.30%,5例患者为10年后,5.81%,2例患者为20年后。 1.2?梗阻的原因 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渗出、局部的水肿、腹腔内黏膜组织的创伤、组织细胞的缺血、局部的炎症刺激、腹腔内化疗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当患者术前伴有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肠破裂时,手术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更高。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術治疗,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常规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如果选择手术时机需要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的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 1.4?护理 1.4.1?心理护理?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因为担心再次进行手术而产生恐惧及焦虑等负面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治疗的各种相关知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1]。 1.4.2?一般护理?禁食水并给予持续的胃肠减压,同时观察胃管内的液体性质,如发现液体呈血性,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1.4.3?综合性护理?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同时给予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肠梗阻;早期;术后 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术后30 d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存在肠梗阻证据。术后早期肠梗阻作为机械性肠梗阻的特殊类型,在肠梗阻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总结开腹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类型及诊治,得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0年1月自2007年12月,共收治27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2~83岁。曾行急诊手术者14例,其中腹部刀伤2例,阑尾穿孔行阑尾切除加腹腔引流术5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2例,肠绞窄行肠段切除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2例;曾行择期手术者13例,胆囊切除加“T”形管引流术5例,结肠癌根治术4例,胃癌根治术4例。 2方法与结果 23例经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应

用生长抑素及糖皮质激素、中药管饲等治疗后痊愈;3例行再次手术,1例为内疝,1例为肠袢团块粘连并扭转,1例为粘连带压迫,均经再次手术后痊愈;1例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26 d后好转。 3讨论 腹部早期肠梗阻发生的时间多在4周内。本组27例患者的发病时间为术后4~30 d。其中约11%的病因为内疝、肠袢粘连扭转、粘连带压迫等机械性因素,一般发生在术后7~30 d,这部分病人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约8%为麻痹性肠梗阻,发生在术后4~7 d;81%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在术后9~15 d。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表现可分为炎性、麻痹性和机械性。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是指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1]。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或无腹痛。虽有肠梗阻症状,体征典型,但很少发生绞窄。X线片发现多个液平面,并有肠腔内积液的现象,CT显示肠壁水肿、增厚粘连、肠腔积气。本组资料中22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的致病机理是交感神经兴奋而致肠壁肌肉瘫痪,肠管失去蠕动能力,以致无力使肠内容物向下运行。病因多为感染、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为全腹胀、呕吐(内容物无大便),可有腹膜炎体征[2]。X线表现为全胃肠道扩张积气,无机械性梗阻的证据。本组资料中2例腹部刀伤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预防与护理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进修的医院(榆阳区中医院),在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妇科和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预防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的专业预防和护理,包括药物预防、术前、术中、术后综合预防以及与之配合的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专业、综合的护理后所有患者的静脉炎症状完全消失,在随后的跟踪随访中并未出现并发症和反复发作的情况,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液回流情况良好、静脉膜未出现损伤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而对照组患者经过一般的预防和护理后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症状基本消失,在随访中出现2例并发症和3例反复发作病例,与实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不如实验组,静脉膜损伤情况良好,1例静脉血未回流,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5%,与实验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综合预防和专业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帮助患者缓解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基本临床症状,有效降低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标签:妇产科;术后;血栓性静脉炎;预防及护理 血栓性静脉炎是静脉血管的一种急性无菌炎症,根据患者的不同病变部位分为浅性静脉炎与深性静脉炎[1]。而在妇产科手术中,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这种并发症会给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而且会引起肺部或脑部栓塞等不良后果。现对80例患者进行不同的预防及护理,发现综合的预防及专业的护理是防治和降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妇科和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患者从2478例患者中选出,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3.2%,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患者年龄在25~40岁,根据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诱因分为:剖腹产23例、子宫肌瘤2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4例、子宫肌瘤合并卵巢囊肿17例、子宫全切4例、其他6例;根据病患部位分为:左下肢29例、右下肢27例、双下肢2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小腿肿胀及压痛等弥漫性疼痛及肿胀为主要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无血栓病史。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病患部位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的常规预防及护理:术前阴道冲洗和相关消毒,术后用药嘱托和指导。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症状,对异常患者进行检查和护理。 实验组患者的综合预防和护理:①术前:对患者阴道冲洗并严格消毒,对阴道炎和宫颈炎患者嘱托术后甲硝唑使用时间延长;②术中:溶栓药的使用,先测出血时间再用抗凝药物,使用后观察出血情况;药物活性低应现场配药,保持药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分析粘连性肠梗阻 26例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结果 26例患者中15例术后 1周内治愈, 8例 2周内治愈,3例 20 d内治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术后严密的护理,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肠梗阻复发,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治愈。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护理;腹部外科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病 ,占各类肠梗阻 40%左右[ 1 ]。资料显示,我实习的医院自 2003~2005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 40例 ,其中手术治疗 26例 ,占粘连性肠梗阻的 65% ,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6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0例 ,年龄在 20~98岁 , 60岁以上 10例 ,平均 43岁 ,有手术史 20例 , 2例伴有高血压病。手术方式均采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2.1.1 禁饮食补液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静脉输液以纠正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详细记录出入量、体温及腹痛的变化及呕吐物、大便情况。 2.1.2 留置胃管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 ,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保持胃管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如果引流液的颜色由褐色转为黄色 ,表明梗阻解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病人的一般情况 , 2~4 h测生命体征 1次。 2 .1. 3 心理护理病人多有紧张、焦虑及恐惧感 ,有的病人猜测病情 ,因为病情难治而产生自卑感 ,有的不配合治疗。针对病人的这些心理特点 ,予以心理护理。 2.1.4 作好术前准备做血、尿、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 ,进行心电图、 B超、胸腹透视及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检测等。 2.1.5 防止并发症本组病人多伴有高血压病 ,应及时观察病情 ,叮嘱病人按时服药 ,以防伴随病症复发。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术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 2 L /min,及时纠正低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收治36例EPISBO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33例,均治愈出院,治愈时间5~28d,平均(14.5±2.5)d;中转手术治疗3例,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0.5d。结论EPISBO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例采用保守治疗可治愈,以禁饮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及糖皮质激素与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smallbowelobstruction,EPISBO)系在腹部手术后早期(术后7~30d),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黏连性肠梗阻[1]。EPISBO临床并不少见,但由于临床表现和处理有其特殊性,处理不当易造成多发肠瘘、短肠综合征、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EPISBO36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25~70岁,平均(45.5士3.5)岁。均为腹部术后,手术次数为1次的32例,2次的4例。急性阑尾炎术后15例(13例阑尾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10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3例,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

切除术后2例,胃癌根治术后3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后2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1例。本组36例发生肠梗阻时间在术后4~21d,其中2周内发生者32例(88.9%),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8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其中28例表现为不全性肠梗阻,8例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所有患者均给予腹部立卧位X线检查及腹部CT检查,其中32例腹部X线检查见小肠有气液矫妫?例见肠腔多处不同程度的积气表现。26例CT示肠管扩张、增厚,肠腔内积液、积气;10例CT 检查可见肠壁水肿增厚,肠袢成团,腹腔积液。本组患者均符合文献[1,2]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先行保守治疗,包括:⑴禁饮食;⑵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直至腹胀消失,肠鸣音正常,有排气排便,腹部X线未见肠腔积气积液;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⑷全胃肠外营养,给予白蛋白或血浆,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使胃肠道充分休息; ⑸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通常给予地塞米松5mg,每8h静注1次,连用5~7d,善宁0.1mg皮下注射,3次/d,连用5~10d; ⑹对有发热及血白细胞增高者给予抗生素治疗,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剂量为10mg·kg-1·d-1,连用二周。本组有3例患者经上述保守治疗72~96h后,肠梗阻症状不能缓解,体温升高至39℃,并出现腹膜炎体征,即中转手术治疗,行粘连松解术。 2结果 经保守治疗的33例均治愈出院,治愈时间5~28d,平均(14.5±2.5)d。其中1周内痊愈10例(30.3%),2周内痊愈16例(48.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7例诊治分析

时间:2021年3月30日学海无涯页码:第1页共6页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7例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67例EPISBO的临床资料。结果有64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3例经非手术治疗5~7 d后中转手术,2例治愈,1例发生肠瘘后死亡。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腹腔污染重或创伤大的腹部手术,多发生于术后3周以内,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应先采取非手术治疗,要严格掌握再手术适应证。 【关键词】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67 cases with EPISBO from January 2000 to October 2007 was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Results Among the patients,64 cases cured with non surgical treatment, 3 with the non surgical treatment for 5 ~7 d treated with surgery,2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1 death. Conclusion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occurred in heavy pollution of abdominal trauma or major abdominal surgery,and occur in less than 2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re are typical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he 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与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腹部手 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人均非手术治疗。治愈标准:肠梗阻症状缓解,因此腹胀症状消失,肛门排气排便,胃肠功能恢复后大量肠液排出,因此 大多数病人解水样便,这是判断肠梗阻缓解一项重要指标;胃液明显减少,变清,不含胆汁;肠鸣音恢复;腹部柔软,坚韧感消失;恢复饮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结论:应熟悉术后早 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是治愈该病的主要方法;在保守治疗的 同时应严密观察,出现肠坏死或腹膜炎应及时手术.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外科急腹症;腹膜炎 【中图分类号】R85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401-01 任何原因一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为肠梗阻。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 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目前的死亡率一般为5%~10%,有绞窄性 肠梗阻患者为10%~20%。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 等常为死亡原因。常见病因是由肠内异物堵塞,肠肌,痉挛等引起。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 见的并发症,有多重类型,肠梗阻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一般 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 wk内,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及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及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所以该类型肠梗阻有其独特之处,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肠瘘等。作者2008~2011年收治该种类病人14例,全部采用非 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46.8 a。治愈时间平均 为15 d。诊断标准:有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反复手术史;有明显肠梗阻症状;杳体发现腹 部质地坚韧;腹部CT表现为病变区域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没有高度扩张的肠管:排 除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 1.3 方法及结果全组病人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禁食,有效的胃肠减压, 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全肠外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全组病人均非手术治疗。治愈标准:肠梗阻症状缓解,因此腹胀症状消失,肛门排气排便, 胃肠功能恢复后大量肠液排出,因此大多数病人解水样便,这是判断肠梗阻缓解一项重要指标;胃液明显减少,变清,不含胆汁;肠鸣音恢复;腹部柔软,坚韧感消失;恢复饮食后梗 阻症状不再出现。 2.治疗措施 ①持续有效的肠炎减压,可减轻肠腔膨胀,有利于肠壁血循环恢复,加速炎症吸收。 ②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肠道炎症和水肿消退。通常剂量为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每8 h一次,1 wk后酌情逐渐减量。③给予生长抑素,降低胃肠液分泌量,有利于肠壁血循环和 炎症洗手。④全肠外营养支持,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该类病人病程较长,长期禁食 势必造成营养状况急剧恶化。营养支持不仅仅是支持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同时 输注白蛋白,输注后静脉注射利尿剂排出多余水分。可通过周围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一 般不需中心静脉输注。肠外营养坚持到病人能正常进食后逐渐停用。⑤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甲 硝锉。肠内容物较多,肠壁水肿,通透性增加,可致细菌易位引起腹腔感染,应予抗生素治 疗预防感染。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应考虑是否为机械性肠梗阻。 一旦出现肠绞窄迹象,表明炎性肠梗阻诊断有误,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3.预防措施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系指因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目前多主张非手术治疗,现将1999~2005年间收治的21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在15~65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10例,结直肠手术后6例,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3例,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1例,外伤性脾、小肠破裂,脾切除、小肠部分切除术后1例,梗阻出现于术后4~13d,均符合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要点的条件[1] 。1例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管粘连成团呈脑回沟样改变[2],未做处理而关腹,余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肠功能恢复最短者5d,最长者13d,平均10d。 2讨论 21发病原因病人都有近期腹部手术史。术中广泛分离肠管粘连,肠管长时间、大面积暴露,肠管损伤,肠浆膜面广泛受损,腹腔内无菌

性炎症物质如腹腔内积血、积液坏死组织异物残留,加之腹膜炎等因素,造成肠壁水肿、纤维蛋白渗出、肠管粘连、肠蠕动减弱及消失[2],是引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22表现特点早期炎性肠梗阻与其它肠梗阻有共同之处,都有呕吐、停止排气及排便。亦有其特点:(1)近期腹部手术史,术后可能有少量排气排便。(2)梗阻出现后腹胀,但程度不如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那样显著,腹部膨隆,粘连性肠梗阻手术中大面积分离粘连多为弥漫性腹部膨隆,也可限于腹部的某一部位或伤口的下方,无肠型及蠕动波。腹部触诊坚韧感,肠管粘连越严重,坚韧感越明显,触不到肠型及包块。叩诊为实音,听诊肠鸣音弱、稀少或消失,听不到金属音及气过水音。(3)腹痛相对较轻,出现剧烈腹痛应排除其他类型的肠梗阻。(4)无高热情况[3]。(5)X线及CT检查有特征性改变,极具参考意义。 23诊断要点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反复手术病史。术后曾一度恢复,进食后马上出现肠梗阻症状。腹胀重于腹痛,腹部坚韧。腹平片有多个气液平面,腹部CT可见病变区肠壁水肿增厚,肠攀成团,肠腔内积液、积气、腹腔渗液等[4],注意排除肠坏死情况。 24治疗原则是严密观察下的保守治疗法。其中包括禁食水,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减少液体滞留在消化道内。有作者报道单纯应用长减压管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总有效率7129%[5]。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早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给蛋白质、脂肪乳、氨基酸,同时还可以给利尿剂排出多余水分,纠正营养不良,对减轻肠壁水肿加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临床分析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干预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中醫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且出现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按照治疗方式划分,对照组28例采用抗凝、溶栓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综合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明显低于观察组89.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手术患者一定要做好DVT预防工作,可使用抗感染、抗凝以及溶栓等综合疗法,效果明显。 标签:妇产科手术;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抗凝;溶栓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DVT)病发人群为长期或者术后卧床患者,在妇产科属于常见术后并发症,据调查发病率为7%~22%[1]。妇产科患者受到术后制动与应激影响出现DVT,病情多变且复杂,若病情严重还会出现栓塞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治疗难度较大,因此一定要注重预防。本文为分析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防措施,现选取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中医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且出现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按照治疗方式划分,对照组28例采用抗凝、溶栓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综合疗法。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1~54岁,平均(38.4±5.7)岁;体重为45~82kg,平均(63.7±9.5)kg。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1~55岁,平均(39.2±6.1)岁;体重为44~84kg,平均(64.5±9.1)kg。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判断标准[2] 术后3~7d出现足底难以着地、下肢疼痛与肿胀现象,且表面温度不正常,存在针刺感,按压栓塞部位存在压痛索状物,接受直腿伸踝与排肠肌压迫试验结果均为阳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凝、溶栓治疗,于脐周皮下注射0.4ml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静滴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与16ml复方丹参,1次/d,连用7d;发病7d内静滴250ml5%葡萄糖与2万U尿激酶,2次/d,使用3d。观察组采用综合疗法,基于对照组加用抗感染与营养支持疗法。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疗策略分析精品

【关键字】意见、情况、方法、动力、认识、尽快、合理、发展、提出、发现、关键、基础、倾向、能力、分析、改善、扩大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疗策略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诊治的1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9例,手术治疗2例。均获治愈出院。结论正确判断致病因素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肠梗阻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1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5~72岁,平均47.4岁。肠梗阻发生于阑尾切除术后4例,胃穿孔修补术后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例,碱性反流性胃炎改毕Ⅱ式吻合为Roux-en-Y吻合加迷走神经干切断术1例。直肠癌Miles术后2例,剖腹产术后1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在术后1~3d排气或排便后出现肠梗阻症状。出现时间为术后4~9d,平均5.5d。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除具备肠梗阻的一般表现外,主要依据阵发性腹部绞痛及高调肠鸣音或气过水音;缺乏此表现者结合立位腹平片或在治疗过程中进一步观察确诊。在此基础上尚需除外肠扭转、肠套叠、肿瘤、腹内外疝及腹腔内脓肿压迫等情况,方可诊断粘连性肠梗阻。本组11例病人有10例诊为粘连性肠梗

阻,另1例考虑粘连性合并麻痹性肠梗阻可能。 1.3 治疗 原则上对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先行保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抑制胃肠分泌,应用抗生素等。经一段时间保守治疗不能缓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1.4结果 保守治疗9例。其中肠梗阻1周内缓解5例;2周内缓解2例;3周内缓解1例;5周内缓解1例。缓解出现时间为第3~30d,平均10.7d。手术治疗2例。阑尾切除术后1例,术中见单根粘连带压迫回肠致完全性梗阻,切除粘连带后梗阻解除。直肠癌Miles手术后1例,术中见广泛肠粘连,明显肠壁炎症,无肠壁缺血表现。 2 讨论 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中不足10%者为肠扭转、内疝、脓肿压迫等所致,诊断明确后应尽快手术。90%以上为粘连性肠梗阻[1,2],对此类病人的处理则有不同意见。关于“早期”的要领,有人认为术后2~6周以内,多数作者倾向于4周[1,2]以内。本组肠梗阻无发生于术后1周之内。从发病情况来看,除1例肠梗阻发生于剖腹产外,其余均发生于腹腔污染较重或操作范围较大的手术,1例病人有既往腹部手术史。我们认为腹腔污染、大范围操作、多次手术等不仅是造成晚期粘连性肠梗阻,亦是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促发因素。 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比较困难。呕吐、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既可见于机械性肠梗阻,亦可见于动力性肠梗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