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静脉穿刺的部位在哪里

股静脉穿刺的部位在哪里
股静脉穿刺的部位在哪里

股静脉穿刺的部位在哪里

在临床上,股静脉穿刺手术在对婴幼儿疾病的治疗中十分常见,其实,在采用股静脉穿刺技术治病的时候,其是需要医师严格按照规定的手法和步骤进行的,这时因为,如果股静脉穿刺手术的针法稍有疏忽,就容易引发气胸等较为严重的病症出现,那么,股静脉穿刺的部位在哪里呢?

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

患儿去枕平卧,头向后仰并转向穿刺对侧,必要时肩后垫一薄枕,头低位15°~30°,充分暴露颈静脉。

??穿刺点掌握在下颌角与锁骨上缘连线中1/3肘肩方向处为最合适

??操作者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血管,右手持针,在距静脉最隆起1~2cm处沿血管平行方向进针,见回血固定针头,按要求采集血标本。

?取血后立即用无菌敷料压迫3~5分钟(有出血倾向的患儿压至不出血为止)

?在患儿啼哭,静脉暴露最为明显时,护士应较好地掌握穿刺时机,穿刺效果比较理想。如果患儿哭闹不明显,可采取刺激耳垂,大孩子可嘱其屏气或大声叫妈妈等方法。

操作时严格掌握穿刺点和进针的深浅度,穿刺点不宜过低,进针不宜过深,以免刺破肺组织造成气胸。

?护士在进行操作时,应始终观察患儿的面色,时刻注意病情变化。

股静脉穿刺的部位在哪里呢?对于该问题的解答在上文中已经很详细的做了叙述,对于家长来讲,在对小儿做股静脉穿刺手术的时候,为了让小儿能够免受一些意外突发事件的伤害,家长一定要注意带小儿选择正规专业的机构进行手术。

股静脉穿刺

股静脉穿刺 股静脉是下肢的主要静脉干,其上段位于股三角内。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位于股前部上1/3,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底边为腹股沟韧带,外侧边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边为长收肌的内侧缘。股三角的尖位于缝匠肌与长收肌相交处,此尖端向下与收肌管的上口相连续。股三角的前壁是阔筋膜,其后壁凹陷,自外向内依次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表面的筋膜。股三角内有股神经、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和腹股沟淋巴结等。股动脉居中,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寻找股静脉时应以搏动的股动脉为标志。 一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1:部位选择 穿刺点选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段交界点下方2-3cm处,股动脉搏动处的内侧0.5-1.Ocm。 2:病人体位 取仰卧位,膝关节微屈,臂部稍垫高,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 3:穿经层次 需穿经皮肤、浅筋膜、阔筋膜、股鞘达股静脉。 ㈠股静脉穿刺方法 01 在腹股沟韧带中部下方2-3cm处,触摸股动脉博动,确定股动脉走行。方法是左手食、中、无名指并拢,成一直线,置于股动脉上方。临床上经常因过度肥胖或高度水肿的患者,致股动脉博动摸不到时,穿刺点选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1/3段交界点下方2~3cm处,穿刺点不可过低,以免穿透大隐静脉根部。 02 能摸到股动脉博动时,手指感觉摸实动脉的走行线,以股动脉内侧0.5cm与腹股沟皮折线交点为穿刺点,胖人穿刺点下移1-2cm 03 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朝脐侧,斜面向上,很重要,针体与皮肤成30-45度角。胖人角度宜偏大。 04 沿股动脉走行进针,一般进针深度2-5cm。持续负压。 05 见到回血后再作微调。宜再稍进或退一点。同时下压针柄10-20度,以确保导丝顺利进入。 ㈡股静脉穿刺技巧 01 股静脉穿刺的要点,关键在于找准动脉搏动的位置,左手摸到股动脉位置后,穿刺时左手不宜压迫动脉过紧,以免在左手的压迫下使静脉移位。 02 股静脉的穿刺点旁开股动脉0.5cm即可,如旁开1cm,有时易导致股静脉在穿刺点近动脉侧,如此进针易穿到动脉。 03 小腿是否成90度并不关键,如遇到肥胖者或体位不理想者,适当加大一些穿刺的角度或把穿刺点更靠近腹股沟韧带一点可能会好一些。 04 穿刺点下方的硬节可能为误穿股动脉后出现的渗血所致,不要再在此处反复穿刺,局部应用利百素,效果还不错 05 有时静脉靠在动脉的后面。 06 股静脉穿刺时,切不可盲目用穿刺针向腹部方向无限制地进针,以免将穿刺针穿入腹腔,引起并发症。 07 股静脉穿刺的关键是找准部位,只要找准部位,边进边吸,一般都能做出来。找部位的简单方法,在腹股沟稍下方,紧贴腹股沟,先用左手中指及食指顺动脉方向并排摸准股动脉走向,然后左手中指及食指与动脉方向垂直并排,把股动肪卡在中间,然后沿中指(股动脉内侧)指尖穿刺,一般一针见血。 08 刚学穿刺时,最好注射器不抽肝素盐水,而用等渗盐水,或穿刺针不接注射器,可避免反复穿刺时,穿刺点渗血。

股静脉穿刺的知识要点

股静脉穿刺的知识要点 股静脉穿刺解剖学基础 一、应用解剖学基础 股静脉是下肢的主要静脉干,其上段位于股三角内。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 )位于股前部上1/3,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底边为腹股沟韧带,外侧边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边为长收肌的内侧缘。股三角的尖位于缝匠肌与长收肌相交处,此尖端向下与收肌管的上口相连续。股三角的前壁是阔筋膜,其后壁凹陷,自外向内依次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表面的筋膜。 股三角内有股神经、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和腹股沟淋巴结等。股动脉居中,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寻找股静脉时应以搏动的股动脉为标志。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1:部位选择穿刺点选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段交界点下方2~3cm处,股动脉搏动处的内侧0.5~1.0cm. 2.病人取仰卧位膝关节微屈,臂部稍垫高,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 3、穿经层次:需穿经皮肤、浅筋膜、阔筋膜、股鞘达股静脉。 股静脉穿刺方法

1.在腹股沟韧带中部下方2-3cm处,触摸股动脉博动,确定股动脉走 行。方法是左手食、中、无名指并拢,成一直线,置于股动脉上方。 临床上经常因过度肥胖或高度水肿的患者致股动脉博动摸不到时,穿刺点选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1/3段交界点下方2~3cm处,穿刺点不可过低,以免穿透大隐静脉根部。 2、能摸到股动脉博动时,手指感觉摸实动脉的走行线,以股动脉内侧0.5cm与腹股沟皮折线交点为穿刺点;胖人穿刺点下移1-2cm; 3、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朝脐侧,斜面向上(很重要),针体与皮肤成30-45度角。胖人角度宜偏大。 4、沿股动脉走行进针,一般进针深度 2-5cm。持续负压。 5、见到回血后再作微调。宜再稍进或退一点。同时下压针柄10-20度,以确保顺利进入 股静脉穿刺技巧 1、股静脉穿刺的要点,关键在于找准动脉搏动的位置,左手摸到股动 脉位置后,穿刺时左手不宜压迫动脉过紧,以免在左手的压迫下使静脉移位。 2、股静脉的穿刺点旁开股动脉0.5cm即可,如旁开1cm,有时易导致股静脉在穿刺点近动脉侧,如此进针易穿到动脉。

股静脉穿刺操作规程

股静脉穿刺操作规程 一、护理目标 以标本采集为目的,操作规范,标本不发生溶血,抗凝标本无凝血,达到检验目 二、操作步骤 1.评估患儿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患儿肢体活动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有无水肿、结节、瘢痕、伤口、感染等)。 2.准备 (1)环境准备:清洁安静,采光好。 (2)操作者: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操作前洗手。 (3)用物:棉签、弯盘、碘伏皮肤消毒液、一次性采血管、一次性采血针、棉球、胶布。 3.操作方法 (1)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将其穿刺侧大腿稍外展、外旋,膝关节自然弯曲,小腿弯曲90°角呈蛙状,穿刺侧臀部垫高,使腹股沟充分暴露,尿布覆盖会阴部,助手站于患儿头侧,帮助固定躯干及双下肢。 (2)操作者站于患儿足端,左手食指触摸股动脉搏动,定位后作标记。 (3)消毒穿刺部位及操作者左食指继续触摸股动脉搏动明显处并固定好。 (4)右手持采血针,在股动脉搏动点稍内侧穿刺即可进入股静脉,股静脉穿刺有2种方法: 1)直刺法:在股动脉内侧垂直刺入,慢慢提针同时抽吸,见抽出暗红色血,则提示进入股静脉,立即停止提针加以固定,尽快抽血到所需要量。如未见回血,则应继续刺入或缓慢边退边回抽试探直到见血为止。 2)斜刺法:触到股动脉搏动点,食指不要移开,在股动脉距离腹股沟下1-2cm处与皮肤呈20°-30°斜刺进针(肥胖患儿可加大角度为30°-45°),边进边抽吸,见抽出暗红色血,则提示进入股静脉,立即停止进针加以固定,尽快抽血到所需要量。如未见回血,则应继续刺入或缓慢边退边回抽试探直到见血为止。 (5)抽出所需血量后立即拔出针头,用干棉球压迫穿刺点2-3分钟或更长时间至不出血为止。 (6)取下针头,将血液沿标本管壁缓慢注入。标本及时送检。 (7)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 (8)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处置用物,洗手。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局部必须严格消毒,比常规消毒的范围大,以防止感染。 2.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抽血后按压时间应延长。 3.穿刺部位不得有糜烂或感染。 4.穿刺时,针头不要向上穿刺太深,以免伤及腹腔脏器。 5.穿刺时,如抽出鲜红色血液,则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按压5分钟以上,避免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

股静脉穿刺护理

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行CRRT术后护理 冯鑫 2014/9/13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充分透析的保障。临床上大量的患者需急诊血液灌流或透析治疗,由于此类患者病情危急、发展快,需要快速有效的建立血管通路,且对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用股静脉直接穿刺进行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的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血液灌流和终末期肾病导致的高血钾、严重水钠潴留,以及少尿或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急诊透析的患者。 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对该治疗缺乏了解,伴有恐惧、紧张等心理。因此,护士在操作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操作方法、目的、优点,并详细交代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及配合。同时护士应对患者表现的沮丧表示理解与同情,并予解释及鼓励。 操作前药物及患者体位准备:护士准备置管所需的装置及药物,操作前护士根据穿刺需要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便于医师操作。对于危重患者准备好抢救药品及心电监护仪等各种抢救设备,随时观察患者表情、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发现异常时配合医师进行处理及抢救。 操作中及操作后护理:设有专人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血流量、透析或血液灌流效果。对皮肤松弛、时常咳嗽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容易造成套管针脱出,因此这类患者用胶布固定时应在针尾部做V字形固定,针对躁动的患者需要制动处理。发现静脉压和透析液压低限报警,应立即减慢泵速,调整套管针的位置达到满意血流量为止,注意:透析后24h 内不要洗浴,防止穿刺部位发生感染。 股静脉穿刺常存在以下并发症:1.导管脱出2.穿刺点感染3.深静脉血栓形成 4.输液不畅5.刺点出血不止 针对以上并发症,临床常使用以下护理措施进行防护: 1.导管脱出注意肢体的约束,可用约束带固定肢体,定时放松。临床护士应加强巡视,经常观察导管的刻度并记录。一旦发现导管脱出,立即局部压迫止血。 2.穿刺点感染如发现穿刺处敷料被污染或潮湿,及时消毒更换,平时每天更换穿刺处敷贴,用5%的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如发现穿刺点局部出现红肿,有脓性渗液,或患者出现高热,如果找不到解释高热的原因,应及时拔管,管尖剪下常规送检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验结果应用抗菌药物。 3.深静脉血栓形成护士应经常观察穿刺侧肢体有无肿胀及肢体皮肤温度、色泽。必要时行B超检查,以确定栓塞的部位及程度。一旦发现,立即拔管,患肢抬高制动,以免血栓脱落栓塞重要脏器。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无自主运动的患者,应定时被动活动肢体,平时抬高下肢15。~30。,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防止血流滞缓:鼓励患者起床活动,妥善固定导管,防止活动时脱出;帮助卧床患者定时翻身,鼓励患者做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膝关节伸展、举腿活动等。 防止血管内膜损伤: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可致血管内膜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操作技能,避免反复穿刺;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尽量将药液稀释至最低浓度,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化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快速冲洗,减少药物在血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股静脉是下肢的主要静脉干,其上段位于股三角内。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 )位于股前部上1 /3,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底边为腹股沟韧带,外侧边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边为长收肌的内侧缘。股三角的尖位于缝匠肌与长收肌相交处,此尖端向下与收肌管的上口相连续。股三角 的前壁是阔筋膜,其后壁凹陷,自外向内依次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表面的筋膜。 股三角内有股神经、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和腹股沟淋巴结等。股动脉居中,外侧为股 神经,内侧为股静脉。寻找股静脉时应以搏动的股动脉为标志。 一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01.部位选择:穿刺点选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段交界点下方2~3cm处,股动脉 搏动处的内侧0.5~1.Ocm。 02.病人体位:取仰卧位,膝关节微屈,臂部稍垫高,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 03.穿经层次:需穿经皮肤、浅筋膜、阔筋膜、股鞘达股静脉。 ㈠股静脉穿刺方法 01.在腹股沟韧带中部下方2-3cm处,触摸股动脉博动,确定股动脉走行。方法是左手食、中、无名指并拢,成一直线,置于股动脉上方。临床上经常因过度肥胖或高度水肿的患者,致股动脉博动 摸不到时,穿刺点选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1/3段交界点下方2~3cm处,穿刺点不可过低, 以免穿透大隐静脉根部。 02.能摸到股动脉博动时,手指感觉摸实动脉的走行线,以股动脉内侧0.5cm与腹股沟皮折线交 点为穿刺点;胖人穿刺点下移1-2cm; 03.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朝脐侧,斜面向上(很重要),针体与皮肤成30-45度角。胖人角度 宜偏大。 04.沿股动脉走行进针,一般进针深度2-5cm。持续负压。 05.见到回血后再作微调。宜再稍进或退一点。同时下压针柄10-20度,以确保导丝顺利进入。 ㈡股静脉穿刺技巧 01.股静脉穿刺的要点,关键在于找准动脉搏动的位置,左手摸到股动脉位置后,穿刺时左手 不宜压迫动脉过紧,以免在左手的压迫下使静脉移位。 02.股静脉的穿刺点旁开股动脉0.5cm即可,如旁开1cm,有时易导致股静脉在穿刺点近动脉侧,如此进针易穿到动脉。 03.小腿是否成90度并不关键,如遇到肥胖者或体位不理想者,适当加大一些穿刺的角度或把 穿刺点更靠近腹股沟韧带一点可能会好一些。

股静脉穿刺解剖学基础)

股静脉穿刺解剖学基础【基本外科讨论版】 一、应用解剖学基础 股静脉是下肢的主要静脉干,其上段位于股三角内。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 )位于股前部上1/3,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底边为腹股沟韧带,外侧边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边为长收肌的内侧缘。股三角的尖位于缝匠肌与长收肌相交处,此尖端向下与收肌管的上口相连续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股三角的前壁是阔筋膜,其后壁凹陷,自外向内依次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表面的筋膜。 股三角内有股神经、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和腹股沟淋巴结等。股动脉居中,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寻找股静脉时应以搏动的股动脉为标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1、部位选择穿刺点选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段交界点下方2~3cm处,股动脉搏动处的内侧0.5~1.Ocm。 2、病人取仰卧位,膝关节微屈,臂部稍垫高,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 3、穿经层次:需穿经皮肤、浅筋膜、阔筋膜、股鞘达股静脉。 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 股静脉穿刺方法 1、在腹股沟韧带中部下方2-3cm处,触摸股动脉博动,确定股动脉走行。方法是左手食、中、无名指并拢,成一直线,置于股动脉上方。临床上经常因过度肥胖或高度水肿的患者,致股动脉博动摸不到时,穿刺点选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1/3段交界点下方 2~3cm处,穿刺点不可过低,以免穿透大隐静脉根部。 2、能摸到股动脉博动时,手指感觉摸实动脉的走行线,以股动脉内侧0.5cm与腹股沟皮折线交点为穿刺点;胖人穿刺点下移1-2cm; 3、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朝脐侧,斜面向上(很重要),针体与皮肤成30-45度角。胖人角度宜偏大。 4、沿股动脉走行进针,一般进针深度2-5cm。持续负压。 5、见到回血后再作微调。宜再稍进或退一点。同时下压针柄10-20度,以确保导丝顺利进入。 股静脉穿刺技巧 1、股静脉穿刺的要点,关键在于找准动脉搏动的位置,左手摸到股动脉位置后,穿刺时左手不宜压迫动脉过紧,以免在左手的压迫下使静脉移位。 2、股静脉的穿刺点旁开股动脉0.5cm即可,如旁开1cm,有时易导致股静脉在穿刺点近动脉侧,如此进针易穿到动脉。 3、小腿是否成90度并不关键,如遇到肥胖者或体位不理想者,适当加大一些穿刺的角度或把穿刺点更靠近腹股沟韧带一点可能会好一些。 4、穿刺点下方的硬节可能为误穿股动脉后出现的渗血所致,不要再在此处反复穿刺,局部应用利百素,效果还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