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有人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下列行动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

A.慕尼黑会议

B.雅尔塔国际会议的召开

C.诺曼底登陆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虽然实力悬殊,但英国军民始终坚持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兵力,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当时领导英国军民抵抗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B.丘吉尔C.艾登D.达拉第

3.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这说明罗斯福

A.对工业进行了调整

B.逐步走向了独裁

C.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段材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

A.调整工业

B.整顿银行

C.调整农业

D.以工代赈

5.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水稻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以上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

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6.“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十年。”为了摆脱“萧条、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下列叙述中与此无关的是

A.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B.德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C.日本军部上台组阁D.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7.如下表格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下表“重大转折”处的事件是

1939年全面爆发

1942年重大转折

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战争结束

A.德国突袭波兰B.诺曼底登陆C.莫斯科保卫战D.斯大林格勒战役8.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

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1933年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賽和约》

D.1940年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10.1944年,斯人林在评价某次军事行动时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他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柏林战役D.诺曼底战役11.下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袭击的珍珠港所在区域是()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12.习近平曾在俄罗斯发表演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二战中能体

现这一精神的历史事件有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②诺曼底登陆③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④召开雅尔塔会议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大国崛起》这段解说词评论的是()

A.“科技立国”政策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D.改革开放

14.“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布正义国家将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蹂躏。”上述引文最有可能出自于

A.《共产党宣言》

B.《开罗宣言》

C.《凡尔赛和约》

D.《联合国家宣言》

15.“罗斯福无意发动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继续坚持白由放任政策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16.下表是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的整理。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不正确的表述是

A.A B.B C.C D.D

17.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新政”救治美国经济。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A.延续了自由放任政策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8.“二战”中某次国际会该公报摘录:“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狼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这一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9.20世纪30年代早期,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也要为求职而四处奔波.那时,当纽约百货公司的电梯工,都要求有学士学位。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教育发达,人才相对过剩

B.经济萧条,失业现象严重

C.新政开展,限制企业规模

D.科技立国,高新产业发展

20.小明同学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其中内容违背史实的是

A.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

B.携手联盟: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D.二战结束:德国投降

2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与下面年代尺中的“最大规模”相对应的一项是

A.莫斯科保卫战B.珍珠港事件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22.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封建专制主义

B.法西斯主义

C.世界经济危机

D.黑人奴隶贸易

23.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

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

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

24.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D.加强了中央集权

25.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有人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动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际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法国败亡的形势下,1940年5月,张伯伦辞职,丘吉尔任战时首相,领导英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艾登在1955-1957年出任英国首相,故C不符合题意;达拉第是法国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这说明罗斯福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符合题意。对工业进行了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之一,但与题干“应付危机

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不符,A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没有逐步走向独裁,B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没有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打击了美国,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罗斯福实行了新政,在工业上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了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有效的缓解了危机的危害,A项符合题意;金融业上采取了整顿银行的措施,恢复了银行的信誉,B项不符合题意;农业上,调整农业政策,缩减农产品,政府给补贴,C 项不符合题意;公共工程方面,实行以工代赈,有效的解决了失业人口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判断“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内容来源于《国家工业复兴法》,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识记能力。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可得出这是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是列宁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二战后苏联开展改革的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举措,通过调整农业,减耕减产,以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生产过剩,其原因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故D符合题意。故选D。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是在1922年,与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无关,选项D都符合题意;面对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渡过了经济危机,排除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1933年德国希特勒出任总理,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排除B;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1936年日本军部上台组阁,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排除C。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时间上进行分析,意大利是在1922年走上法西斯道路的,面对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德国和日本,不要混淆知识点。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1942—1943 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D正确;1939 年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A排除;1944 年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二战胜利进程,B排除;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C排除。故选D。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D选项符合题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A选项不符合题意;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B选项不符合题意;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专政在德国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选项B符合题意;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A排除;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賽和约》,进行扩军备战,C排除;1940年,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标志轴心国集团成立,D排除;故选B。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可知,“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由此判断这是诺曼度登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成功,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袭击的珍珠港有关知识的识记。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甲区域、丙区域是印度洋区域,乙区域是太平洋区域,丁区域是大西洋区域。故选B。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历史事件有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①符合题意;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②符合题意;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时期,全民族共同抗日,③符合题意;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④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论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日本在1941年12月偷袭美国的太平洋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ABC 和题干材料无关,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故A符合题意;继续坚持白由放任政策、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表述错误,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日军在几个小时内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其他国家也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而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诺曼底登陆,所以不正确的表述是B,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可知,罗斯福新政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指导,反映出罗斯福新政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缓和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B不符合题意;美国是属于资本主义经济,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国败局已定时,为了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战后成立联合国等。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

19.B

解析: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到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美国经济萧条,失业率居高不下,就业困难,因此连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也为求职四处奔波,那时,当纽约百货公司的电梯工,都要求有学士学位。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2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投降书签署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结束,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故D符合题意;A 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B携手联盟: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c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表述正确,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本题难度适中,以小明同学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2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B符合题意;莫斯科保卫战是东欧战场的战役,属于二战规模扩大的内容,A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C不符合题意;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和政治危机,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意大利强化法西斯政权,它们疯狂对外侵略扩张,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故B符合题意;封建专制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黑人奴隶贸易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建议学生掌握德意日法西斯建立及其对外侵略扩张的史实。

2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其中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最高,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属于原始资料,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带有个人主观观点,没有D项可信度高,电影和小说属于文艺作品。不是第一手资料。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恢复美国人民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故C符合题意;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不是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故AB不符合题意;加强了中央集权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影响,与罗斯福新政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强军费开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的内容,抓住时间是1937年,抓住数字之间的差距,结合此时期的史实解答问题,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强军费开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