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作业指导书xxx.

压力管道作业指导书xxx.
压力管道作业指导书xxx.

XXX

压力管道安装

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2 年10月8 发布2012 年11月20日实施

XXX发布

作业指导书使用说明

XXX作业指导书是本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补充性文件,与程序文件具有同等效用,是公司全体员工在各项质量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XXX

技术负责人:

2012年月日

目录

1、阀门检验、试验工艺 4

2、工业管道化学清洗工艺导则 8

3、工业管道脱脂工艺 12

4、工业管道系统冲洗与吹扫工艺 17

5、工业管道支吊架预制安装工艺 20

6、埋地钢制工业管道防腐工艺26

7、埋地钢制工业管道施工工艺31

8、压力管道安装工艺导则39

9、压力管道安装焊接作业指导书48

10、管道防腐保温作业指导书60

11、压力试验作业指导63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管道、管道用金属阀门的检验和试验。设计文件和顾客对阀门检验和试验另有要求时,应按要求进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G 20225—95 《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 3064—2003《石油化工钢制通用阀门选用、检验及验收》

SH/T3517-2001 《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技术规程》

SH 3518 -2000 《阀门检验与管理规程》

3 施工准备

3.1 阀门试压站

3.1.1 阀门检、试验应有独立的工作场地,如待试压件存放区、试压区、试压成品(合格品)区和不合格品区;

3.1.2 试压厂房内通风、照明良好;

3.1.3 阀门试压站应由健全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3.2 主要施工设备、机具

3.2.1 主要施工设备

阀门试压机或电动试压泵、手动试压泵。

3.2.2主要机具

15T、30T、100T千斤顶、经计量合格的压力表、活动扳手、呆扳手、倒链、管钳、螺丝刀等

3.2.3 主要工具:阀门试压器具

3.2.4 消耗材料

各种石棉橡胶板、胶皮、钳板、各种盘根。

4 施工工艺

4.1 检验试验程序见图1。

图1 检验试验程序

4.2 检验要求 4.2.1 阀门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制造厂的铭牌,铭牌上应标明公称压力、公称直径、工作温度和工作介质等。

4.2.2 严密性试验不合格的阀门,必须解体检查或根据相关文件办理退库,阀门解体后,须重新试验。

4.2.3 阀门解体检查后,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阀座与阀体结合牢固。 ——阀盖与阀体的配合良好。

——垫片、填料、螺栓等材质正确、数量齐全、无缺陷。

4.2.4 试验比例 4.2.4. 1输送设计压力>1Mpa 或设计≤1Mpa 且设计温度小于-29℃或大于186℃的非可燃流体、无毒性流体管道的阀门应逐个进行试验;

4.2.4.2 设计压力≤1Mpa 且设计温度为-29—186℃的非可燃流体、无毒流体,应每批抽查10%且不少于1个,进行液压试验。若有不合格,应加倍检查,仍有不合格时,则该批阀门不得使用;

4.2.4.3 顾客有更高的试验比例要求时,应尊重顾客的要求。

4.2.5严密性试验

4.2.

5.1 严密性试验指阀门启闭件和阀体等密封副止漏性能试验,上密封试验(倒密封试验)指阀杆与阀盖密封副止漏试验;

4.2.

5.2起截断作用的各类阀门,应进行密封试验。有上密封结构的阀门还应进行上密封试验;密封试验介质可用水、煤油、对于奥氏体不锈钢阀门,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2mg/L;4.2.6试验压力

试验介质为液体时,试验压力应为阀门公称压力的1.1倍。

4.2.4密封试验的保压时间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密封试验保压时间

4.2.5介质引入方向和施压方向

规定了介质流通方向的阀门,如截止阀,应按流通方向引入介质和施压,但止回阀应从反方向引入介质和施压。

没有规定流通方向的阀门,如闸阀、球阀,应分别从每一端引入介质和施压。有两个密封副的阀门,如双闸板阀,向两个密封副之间的腔体引入介质和施压。

4.2.6试验要求

减压阀和疏水阀的动作试验应在安装后的系统中进行。

阀门做液体试验时,应排净阀体内空气,阀门试验合格后,应及时排除积水,必要时,可用空气吹干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试验合格后,应将阀门两端密封,并做好标志(钢印或色标)。

5 质量标准

5.1阀门达到保压时间后,阀体(包括填料和中口连接处)不得发生渗漏。

5.2不得发生结构损伤。

5.3阀门密封面的允许泄漏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密封面的允许泄漏量

注:(1) 对于液体试验,1ml按16滴计算。

(2) 0表示在规定的最短保压时间内应无泄漏。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金属管道工程中设计文件规定的需要进行化学清洗的管道施工。本标准不适用于工业金属管道工程中用水冲洗和油清洗的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3517-2001 《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技术规程》

3 施工准备

3.1 材料准备

3.1.1所有用于工业管道化学清洗的化学清洗药品必须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其化学成分和特性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3.1.2 用于现场临时接管的管子及其配件、材料宜采用不锈钢或塑料制品。

3.1.3用于现场盛接清洗化学药品的容器应采用不锈钢或塑料制品。

3.2 设备机具:设备:耐酸泵、不锈钢水槽、水泵、空压机、清洗质量检查用黑光灯、YX—125携带式萤光探伤仪(功率125W)等。用于浸泡法和擦洗法使用的工器具有塑料桶、盆、不锈钢刷、毛刷以及橡胶手套、口罩等必备的劳动保护用品。

3.3 作业条件:试压已经结束,并办理工序交接。

4 施工工艺

表1碳素钢及低合金钢管道酸洗液和钝化液配方

4.1 施工程序见图1。

图1 施工程序

4.2 安装临时管线(需要循环酸洗时)

4.2.1 临时配管口径,原则上主管直径小于100mm,支管直径与正式管径相同;

4.2.2 布置好放空线和排凝线

4.2.3 临时配管应根据实际需要加临时支架。

4.3 预清理

管道内表面有明显油斑时,不论采用何种酸洗方法,酸洗前应进行必要的预除油处理,一般采用5%的碳酸钠溶液清除油污或用四氯化碳(或三氯乙烯)进行脱脂处理。同时检查焊缝质量,如有较大焊瘤及焊渣等,应加以处理。

表2 不锈耐酸钢管道酸洗和钝化液配方

4.4 酸洗

4.4.1 可采用槽浸法或系统循环法进行酸洗,酸洗液应按规定的配方按顺序进行配制,并应搅拌均匀。酸洗液、中和液及钝化液的配方,当设计未规定时,按表1和表2的规定配制使用。

4.4.2 系统循环法即用酸泵向管内边灌酸液,边排空气,排净空气后再进行循环,酸洗的操作温度和持续时间,应根据锈斑去除情况而定,一般情况持续6—8小时,酸洗液温度为70℃左右。

4.4.3 酸洗过程中,应定期分析酸洗液的成分并及时补充新液,当除锈效果明显下降时,应予以更换。

4.5 中和清洗

酸洗排净后,接上中和液胶管,用泵动态进行管内残存酸液的中和。在排放口用PH试纸检查,当溶液呈中性或弱碱性时,即停止中和。

4.6 钝化

酸洗、中和合格后,接上钝化液胶管,启动泵向管内灌送钝化液,边灌边排空气,使钝化液在管内循环半小时后,再静态2小时后排放干净。

4.7 水冲洗

钝化后,开启水泵用洁净水冲洗循环系统。

4.8 干燥:水冲洗后,立即用干燥气吹扫循环系统,直至管道内残液全部排净。

4.8.1 水冲洗合格后,用干燥无油空气或氮气彻底吹干管内壁,碳钢管内壁呈银灰色认为合格。

4.8.2 在完成系统吹扫干燥后,应在短时间内拆除临时管线,并将拆除的管道附件恢复。如果距调试、开车时间较长,待管道系统恢复后,在系统内充O.07Mpa的氮气对管道系统进行氮封保护。

4.9 对于小型管段,管件等可采用浸泡法清洗,清洗时将管段、管件直接放入各溶液槽中,其步骤与循环清洗一样,经酸洗、中和、钝化、水洗、干燥后组装,根据需要进行充氮保护。

5 质量标准

5.1 管内表面或清洗件表面无铁锈和氧化斑迹,无杂质、水垢并呈金属光泽。

5.2 酸洗后的管道以目测检查法以管道内壁呈金属光泽为合格。

5.3 中和后,溶液的PH值应为9 -- 9.5。

5.4 钝化的质量以兰点检验法检查钝化膜致密性。用检验液一滴点于钝化表面,15min内出现的兰点,少于8点为合格。见表3。

表3 兰点检验液配方

6 施工注意事项

6.1 为获得良好的清洗质量,使化学清洗溶液在一定流速下对管内壁产生冲蚀最佳效果,应选用大扬程大流量耐蚀泵使溶液在一定压力下对整个回路管道进行循环清洗。

6.2 酸洗时,管内排空很重要,一定要使管内不产生气囊,否则该处铁锈洗不到,会严重影响酸洗质量。

6.3 酸洗液和钝化液要经常检查其浓度,应始终保持规定的浓度,否则影响处理效果。

6.4 应严禁酸液与中和液、钝化液相混合,尤其钝化液,否则将产生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影响操作人员身体健康。

6.5 酸洗完成后应随即进行钝化,钝化完毕随即密封,中造不能停顿,以免管内再次氧化。

7 成品保护

7.1 所有清洗合格的管道及其附件不得损坏,如不能及时进行管道系统复位,必须用塑料布进行包封。

7.2 复位后,要求氮封时,应及时在系统内充氮气,并将系统内空气置换完,每系统应设置两块以上的压力表监视氮封压力。为保证氮封效果,应设立专人进行定时检查,当系统内氮气压力低于0.05Mpa时,应及时补充氮气,并保证氮气压力在0.07—O.1Mpa。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管道工程中设计文件规定的必须进行脱脂的忌油管子、管件、阀门等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184—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 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3517-2001 《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技术规程》

3 施工准备

3.1 材料要求:临时接管材料可用不锈钢或橡胶材料的管道。

3.1.1 脱脂剂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当设计未规定时,可按表1所示脱脂范围选用常用脱脂剂,3.1.2 其中碱性脱脂液按表2,表3配制和使用;还可选用乳化液(见表4)和蒸汽。

3.1.3 脱脂剂或用于配置脱脂剂的化学品必须具有合格说明书。

3.2 施工设备、机具

3.2.1 设备:耐酸蚀泵,质量检验用黑光灯一套,YX—125便携式萤光探伤仪;

3.2.2 工具:塑料桶、盆、毛刷等以及必备的劳保用品。

3.2.3 工装:脱脂溶剂槽(可用不锈钢管制造),连接清洗管道的临时管线、阀及配件;

3.3 作业条件

系统管道强度、严密性试验己试验合格,并己办理交接手续。

表1 常用脱脂剂腐蚀

表2 热碱除油液配比及工艺条件

表3 碱性脱脂液配方及使用条件

表4 乳化液除油剂配方

4 施工工艺:

4.1施工程序见图1。

图1 施工程序

4.2 脱脂方法:预制合格后的管道应进行预组装,组装合格后,在按下列方法进行内表面脱脂;1、浸泡法;2擦洗法;3系统循环法.

4.2.1管道内表面浸泡脱脂法

向管内注入溶剂,管端用木堵或其他方法封堵,也可直接在脱脂槽平放浸泡1~1.5小时,每隔15min转动一次,每次转动几周,使管子整个内表面都能均匀地受到多次洗涤和浸泡。每米管子注入所需的溶剂量一般可按表5。

表5 每米管子注入脱脂剂用量

4.2.2 大口径的管道擦洗脱脂

用塑料盆或桶盛装清洗溶剂,用毛刷或无脂布、丝绸等织品擦洗管子,较长的管子可用干净的铁丝捆扎布条进行双向拖拉擦洗。

4.2.3 系统循环法、脱脂

根据系统及管径大小、污脏程度等确定循环时间,一般不少于60min,对于较大的管道系统应接临时管线,临时管线连接如图2。

图2 系统循环法脱脂临时管线连接示意图

对于小口径的管道系统(如润滑油系统)也可以采用现场工厂风做动力,用工厂风吹送脱脂介质对管道进行脱脂,其临时管线连接如图3。

图3 小管径系统脱脂临时管线连接示意图

4.3 阀门应在耐压试验合格后,一般采用浸泡法脱脂,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不便浸泡的公称通径较大的阀门,可采用擦拭法脱脂。

4.4 螺栓及金属垫片采用和阀门同样的方法进行脱脂。

4.5 非金属垫片的脱脂,应使用四氯化碳溶剂,垫片浸泡1.5—2小时,然后取出放在通风处逐个吹干,直至无溶剂气味为止。

4.6 工作介质为浓硝酸的阀门、管件等,可用98%的浓硝酸洗涤或浸泡,然后用水冲洗,再以蒸汽吹洗,直至冷凝液无酸度为止。铝及铝合金件在浓硝酸洗涤浸泡后要及时将脱脂件上的酸液洗净,以防止稀酸腐蚀。

4.7 脱脂件干燥

4.7.1 管道及其组成件经脱脂后,可用净化风(或其它不含油的气体),也可将脱脂件放在通风处自然晾干。

4.7.2 对于易氧化锈蚀的管道应采用氮气吹扫。

5 施工注意事项

5.1 安装后不宜拆卸和用循环法脱脂有困难的管道,应在安装前进行脱脂,但必须保证在以后的工序中不被二次污染。

5.2 用于脱脂的有机溶剂含油量不应大于50mg/L。对于含油量较大的溶剂可用于粗脱脂,然后用清洁的溶剂进行再次脱脂。含油量大于50mg/L的溶剂必须经过再生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作为脱脂剂。

5.3 脱脂、检验与安装的工具、量具、仪表等,必须按脱脂件的要求进行脱脂。

5.4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各项安全规定,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6 质量检验及标准

6.1 设计文件有规定检验标准者,应按设计规定的标准检验。

6.2 如设计未规定时,脱脂后的管道可用下列任一方法进行检验:

6.2.1 直接法

6.2.1.1用清洁干燥的白色滤纸擦拭脱脂表面,纸上无油脂痕迹为合格;

6.2.1.2用波长3200—3800埃的紫外光检查脱脂件表面,无油脂荧光为合格;

6.2.2间接法

切割下料加工作业指导书

切割下料加工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ISO45001-2018) 1、目的 此作业指导书规范下料切割工艺,让操作人员在钢板原材料加工方法方面有章可依。同时提升下料件的切割实物割口成型质量,降低切割缺陷的形成几率,提高焊接、装配及整机外观质量。所涵盖的切割设备主要包括数控火焰切割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直条切割机、半自动切割机等。 2、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原材料切割下料的过程。适用于以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手动切割为切割方式的切割下料过程。 3、施工要求 3.1材料要求: 3.1.1用于切割下料的钢板应经质检科的检查验收合格,其各项指标满足国家规范的相应规定; 3.1.2钢板在下料前应检查确认钢板的牌号、厚度和表面质量,如钢材的表面出现蚀点深度超过国标钢板负偏差的部位不准用于产品。小面积的点蚀在不减薄设计厚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焊补打磨直至合格。 3.2施工前准备工作: 3.2.1施工前操作人员预先熟悉零件图纸、按照工艺文件图纸设计要求,按照下料清单核对钢板的材质、厚度规格是否与工艺文件相符合,目测板材的表面质量是否合要求。

3.2.2施工前设备开机运行,查看设备工作是否正常;检查氧气,混合气体的阀门,压力表和燃气胶管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紧密可靠;在整个气割系统的设备全部运转正常,并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才能运行切割工作,而且在气割过程中应注意保持。 3.2.3检验及标识工具:钢尺、卷尺、石笔、记号笔等。 3.3、数控火焰切割 3.3.1数控火焰切割操作工艺过程: 3.3.1.1在进行火焰切割时,吊钢板至气割平台上,调整钢板单边两端头与导轨的平行距离差在5mm范围内。 3.3.1.2将拷贝好的程序插入USB接口中,打开程序,检查程序图号是否与下料清单中的图号相符合;调整各把割枪的距离,确定后拖量,选择合理的切割参数,切割参数包括割嘴型号、氧气压力、切割速度和预热火焰的能量等,同时检查割嘴气体的通畅性。 3.3.1.3气割前去除钢材表面的污垢,油脂,并在下面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利于熔渣的吹出。气割时,割炬的移动应保持匀速,割件表面距离焰心尖端以2~5mm为宜,距离太近会使切口边沿熔化,太远热量不足,易使切割中断。3.3.1.4开始切割,时刻注意切割状态并对首件切割零件进行自检,合格后方能进行批量切割。在进行厚板气割时,割嘴与工件表面保持垂直,待整个断面割穿后移动割嘴转入正常气割,气割将要到达零件终点时应略放慢速度,使切口下部完全割断。 3.3.1.5根据板厚调整切割参数,切割参数选用标准参见《数控火焰切割工艺参数及割嘴选用规范》。

压力管道作业指导书

目录 1、阀门检验、试验工艺 2 2、工业管道伴热管施工工艺 6 3、工业管道化学清洗工艺导则 9 4、工业管道系统气密试验工艺 13 5、工业管道强度、严密性试验工艺 16 6、工业管道脱脂工艺 21 7、工业管道系统冲洗与吹扫工艺 25 8、工业管道支吊架预制安装工艺 28 9、埋地钢制工业管道防腐工艺34 10、埋地钢制工业管道施工工艺39 11、热力管道预制安装工艺46 12、压力管道安装工艺导则48 13、压力管道阀门安装工艺导则57 14、压力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工艺导则61 15、压力管道涂漆防腐工艺导则66 16、压力管道仪表及仪表管道安装工艺71 17、压力管道支吊架制作安装工艺导则76 18、中低压工业管道安装工艺79 19、中低压工业管道预制工艺85 20、压力管道焊接工艺导则92 21、碳钢管道焊接工艺导则96 22、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规程100 23、手工钨极氩弧焊工艺规程107 24、压力管道自动焊焊接工艺导则114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管道、公用管道用金属阀门的检验和试验。设计文件和顾客对阀门检验和试验另有要求时,应按要求进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G 20225—95 《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 3064—2003《石油化工钢制通用阀门选用、检验及验收》 SH/T3517-2001 《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技术规程》 SH 3518 -2000 《阀门检验与管理规程》 3 施工准备 3.1 阀门试压站 3.1.1 阀门检、试验应有独立的工作场地,如待试压件存放区、试压区、试压成品(合格品)区和不合格品区; 3.1.2 试压厂房内通风、照明良好; 3.1.3 阀门试压站应由健全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3.2 主要施工设备、机具 3.2.1 主要施工设备 阀门试压机或电动试压泵、手动试压泵、小型空压机。 3.2.2主要机具 15T、30T、100T千斤顶、经计量合格的压力表、活动扳手、呆扳手、倒链、管钳、螺丝刀等 3.2.3 主要工具:阀门试压器具 3.2.4 消耗材料 各种石棉橡胶板、胶皮、钳板、各种盘根。 4 施工工艺 4.1 检验试验程序见图1。

线路打磨作业指导书

一、线路打磨作业目标 1、通过打磨消除钢轨波浪性磨耗、钢轨肥边、马鞍型磨耗、焊缝凹凸及鱼鳞纹以及道岔在生产、运输和铺设过程中产生的病害,提高钢轨的平顺性,使得光带居中略偏内,列车运行平稳,减少甚至消除晃车。 2、具体量化指标为:且宽度为20~30mm。钢轨打磨面应无连续发蓝带。 3、切削量指标:内侧圆弧角0.6mm,顶面0.2mm,外侧0.2mm。 二、作业流程 三、钢轨打磨作业技术条件 1.首先向工程局所要待打磨地段钢轨状况调查表,对待打磨地段的钢轨廓形、钢轨表面的状态、钢轨伤损和轮轨接触面以及两侧的可燃物是否已处理等相关的情况进行掌握,共同和工程局技术人员确定打磨方案。

2.打磨前应对影响正常打磨操作地段,尤其是影响轨距角打磨的因素与工务技术人员确认,是否预先采取措施,以保证钢轨打磨正常进行。 3.打磨前应与工务技术人员确认超限焊接接头是否提前处理,对于接头平直度超限,而且未处理的焊接接头禁止作业。并提醒工程局技术人员采用小型钢轨打磨机对焊接接头进行局部打磨。 4.打磨前应在站线进行打磨参数调整试验,确认打磨廓形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正式打磨。 5.打磨车作业速度应根据打磨列车特性和打磨目的确认。 6.最后一遍打磨应降低打磨功率或提高打磨速度,以保证钢轨打磨后表面粗糙度达标。 四、钢轨打磨质量技术标准 1. 作业后钢轨达到打磨总深度≥0.3mm,接头焊缝处高度≤0.25mm(用1米直尺测量),磨面宽度达到轨冠部分≤10mm,轨距角至轨冠过渡区≤7mm,轨距角≤4mm,轨顶表面粗糙度≤10μm。 2.打磨最大宽度:R13区域5mm;R80区域7mm;R300区域10mm。 3.沿钢轨100mm长度范围内,打磨面宽最大变化不应大于打磨最大宽度的25%。(如图1) 4.打磨后接触光带应居中,且宽度为20~30mm。钢轨打磨面应无连续发蓝带。 5.60钢轨线路打磨与道岔打磨直股、曲股均采用铁科院设计高

压力管道组成件、支承件及相关材料检验试验作业指导书

压力管道组成件、支承件及相关材料检验试验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1.1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中规定的工业管道、公用管道范围内的管道组成件、支承件及相关材料的检验、试验。 1.2 管道组成件、支承件和相关材料的检验、试验应执行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按国外标准制造的管道组成件、支承件应按相应的标准进行。 1.3 术语 1.3.1 管道组成件——用于连接或装配管道的元件,它包括管子、管件、法兰、垫片、紧固件、阀门以及膨胀接头、挠性接头、耐压软管、疏水器、过滤器和分离器等。 1.3.2 管道支承件——管道安装件和附着件的总称。 a.安装件——将负荷从管子或管道附着件上传递到支承结构或设备上的元件,它包括吊杆、弹簧支吊架、斜拉杆、平衡锤、松紧螺栓、支撑杆、链条、导轨、锚固件、鞍座、垫板、滚柱、托座和滑动支架等。 b.附着件——用焊接、螺栓连接或夹紧等方法附装在管子上的零件,它包括管吊、吊(支)耳、圆环、夹子、吊夹、紧固夹板和裙式管座等。 2 主要编制依据 2.1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2.2 GB50235-97《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3 SH3501-2002《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4 HG20225-95《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5 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6 DL5031-9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 2.7 DL5007-9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焊接篇)》 2.8 FJJ211-86《夹套管施工及验收规范》 2.9 CJJ33-2005《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10 CJJ28-2004《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11 CJJ63-95《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作业指导书》 2.12 GB50184-9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13 SH3502-2000《钛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目的 使下料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确保生产品质。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物控部下料工序。 职责 物控部:负责本指导书的实施及下料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工艺部:负责工艺流程及参数的界定与修订。 品质部:负责对本指导书实施进行监督及信息反馈。 机修班:负责对开料工序所有设的维修、维护及保养。 作业内容 下料作业流程 核对生产指示→选料→下料→自检→圆角→磨边→写(刻)档案号→清 洗板面→烘烤→转下工序。 设备及物料清单 裁板机、磨边机、抛光机、钢印、打钢印汽缸、成品清洗机、烤箱、钢尺、 千分尺、铜箔测厚仪、覆铜板、油性笔、电动笔。 下料操作规程 4.3.1 下料前准备 4.3.1.1根据流程卡确定下料的件数、尺寸、板厚、铜箔厚度、板材型号等。 4.3.1.2根据流程卡选定所需要的板料,(使用边料时需检查测量板厚、铜厚和板 材类型)。 4.3.1.3以剩余最小边料为原则,合理利用材料,确定下料的方法。 4.3.2 下料 4.3.2.1根据已确定的下料方法先测量所下料板材的板厚、铜厚和板材类型,再在 裁板机上量出尺寸定位线并固定好。 4.3.2.2根据尺寸定位线裁一件首板,测量尺寸是否符合流程卡上的尺寸要求,测

量无误开始批量生产,如不符合流程卡上的尺寸要求,则重新调整尺寸定 位线直到所裁板尺寸符合要求为止。同时确认板件四周的切断口需整齐平 整、无明显毛刺、铜皮翻起。 4.3.2.3 开料时板厚(含以上的不能叠板剪裁,板厚小于的可以叠板但总叠板厚度 不能超过(的板料在开大料时不能叠叠板,开成小料后可以叠两块剪裁)4.3.2.4裁板过程中每裁10件板用钢尺测量一次尺寸。 4.3.2.5内层板下料要保持经向或纬向的一致性,同一批量的方向保持一致。本公 司板材型号有36"×48"、40"×48"、43"×49",其中36"、40"、43"为经 向,48〞、49"为纬向,当所下料为正方形时,经向以剪角标识(如下图所 示)。如果有内层芯板厚度不一致时,必须切角标识,且在流程卡上注明 清楚。 4.3.2.6特殊板料、 同一流程卡上如有两种或者 板厚)。 4.3.2.7下料完毕后,应将所剩的边料放置于原处,并且在边料上用粉笔注明板厚、 铜厚和板材类型,以防止混料或错用板料;不同尺寸的板件叠放时需用纸 隔开;并将用料记录填报在《板料使用记录表》中。 4.3.2.8剪板机刀片每3个月更换另一个刀口(每个刀片有四个刀口,当四个刀口 使用完毕后需返磨),当刀口有明显缺口或剪裁的板件有明显毛刺、铜皮 翻起也须更换另一个刀口。 4.3.3 板料处理 4.3.3.1板厚在(含)以上的需要进行圆角处理。圆角在抛光机上完成,砂带使用 240目的,当砂带破损或砂带上的磨砂补磨损得光滑导致磨削力明显下降 时必须更换砂带。要求圆弧光滑无铜皮卷起,板尖到板边磨掉部分小于 5MM。

压力管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1.1 概述 山东万国太阳食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PM26安装工程蒸汽、压缩空气管道安装施工 图纸由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设计。 本工程蒸汽管道材质为20#, DN600管线185 米,DN300管线624米,DN200管线903米。压缩空气分为仪表用气和工艺用气,管线 材质为304不锈钢,DN300管线长度约896米,DN250管线长度约672米。蒸汽管道、 压缩空气管道都属于压力管道。 1.2 主要工作量 管道材质、管路代号、管件及阀门型号详见工艺流程图和材料。 2 编制依据 现场设备、工业金属管道焊接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2.6《管道支吊架技术规范》(GB/T17116.1-1997) 2.7 《管道支吊架管道连接部件》 (GB/T17116.2-1997) 3 材料检查与验收 材料的检查与验收是工程实体安装的第一步。 用于该工程安装的材料必须要经过严 格的检查与验收,严禁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实体安装,确保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由业 主和施工单位共同进行。 3.1 管子、管件、阀门和焊接材料必须具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文件,有关指标符合设计 或现行国家、 行业制造技术标准。没有质量证明文件或质量证明文件不全的材料不得验 收。质量证明文件要求如下: 3.1.1 管子必须具有: 3.1.1.1 供货厂家名称或印记。 3.1.1.2 管子生产标准号。 3.1.1.3 管子的钢号。 3.1.2 管件: 3.121供货厂家名称或印记 3.122管件生产标准号。 2.1 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图纸。 2.2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50264-97) 2.3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验收规范》 GBJ50126-2008) 2.4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2010) 2.5

打磨作业指导书

打磨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目的 使设备操作者更快、更清晰安全的学习打磨机的使用,学会规范的操作打磨机,正确的打磨工件,并能做到简单的维护。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工序由低碳钢钢板,槽钢型材等构成的所有夹件体及夹件附件的打磨。 3.职责 班长 3.1.1负责夹件外观打磨操作过程的监督及打磨处理后的检查。 3.1.2指导打磨机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操作员 3.2.1根据操作说明书正确使用打磨机。 3.2.2根据每日点检的使用发现缺陷及时向班长汇报,并在班长的指导下 对设备进行维护。 4.操作前准备工作 将机台及作业场所清理干净。 依据《派工单》要求的生产数量,准备好待加工工件,并放置于方便作业的位置,准备好加工完成品放置备用的托架。

检查是否有螺丝松动、漏电,安全装置、关机按钮等是否正常工作。 检查磨光待加工工件是否已经过品检员检验并批准放行的合格零部件。磨光前必须确保工件表面无其它杂物,发现板件有裂缝,缺陷等应先退回上道工序重新补焊后方可磨光。 按照所要加工的零部件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砂轮。 戴好口罩及护目镜,穿好工作服。 安装并紧固砂轮,。 试机,并进行调整。确保砂轮无抖动现象; 进行首件磨光,检查是否符合磨光要求,并经质检或主管确认无误,方可开始批量磨光作业。 5. 操作步骤 需打磨的产品应放置平稳,小件需加以固定,以免在打磨过程中产品位移而导致加工缺陷。 正确使用打磨工具,及时检查和更换磨损严重的砂轮片或抛光片。 打磨时应紧握打磨工具,砂轮片与工作面保持15-30°,循序渐进(A→B),不得用力过猛而导致表面凹陷。 夹件平面抛光作业时应利用打磨工具自身重量。抛光片与加工表面平稳结合,采用平移或圆周运动方式,不得中途加力和随意变换角度。 在打磨过程中发现产品表面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现象时应及时通知电焊工补焊。

打磨工安全操作规程

打磨工是、加工业、业、木业、皮革业等打磨工艺的工人。其工作目的是去除产品工件表面的毛刺、使之光滑,易于继续加工或达到成品。 使用的工具是主要是、磨机等。较小的手工作坊也有用角磨机,用砂纸手工操作。[1] 打磨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工作时必须戴好防护口罩(或防护面罩)及眼镜。 二、工作前,应检查砂轮有无损坏,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通风除尘装置是否有效。 三、安装砂轮前,必须核对砂轮允许的最高速度是否与主轴速度相适 应,大于200毫米的砂轮应进行静平衡,不准使用有裂纹或缺损的砂轮。 四、砂轮卡盘直径不得小于砂轮直径的 1/3,卡盘与砂轮间应垫上1—2毫米的软寸垫,其外直径应比卡盘压紧面的直径大2毫米。 五、安装时,应注意螺母的压紧程度,应压紧到砂轮运动时不产生滑 动为易,有多个压紧螺丝钉时,应按对角顺序逐步均匀旋紧。 六、砂轮装好后,必须将防护罩重新装好,再进行试转。直的砂轮,

应空转5分钟。砂轮转动时,不允许有明显震动。 七、调整砂轮防护罩及工件托架时,必须在砂轮停转后,放准进行。 经常保持工件托架与砂轮的距离小于3毫米。 八、打磨时,应先启动吸尘装置,握牢工件,用力不得过猛,不准用 杠杆推压元件,严禁站在砂轮正面操作,以防砂轮破裂伤人。 九、不是专门用于端面磨削的砂轮,禁止用端面进行打磨。 十、使用手持电动砂轮机打磨时,必须有牢固的防护罩和加设保护接零线,或配用漏电保护器,并遵守以下电动手砂轮安全操作规程。 1、如电源线在工作中受损或断裂,勿触摸导线,应马上拔出插头。 2、工作时防止触碰机器的后端。 3、作业中如果砂轮片被卡住,此时必须马上关闭机器。 4、勿将手持电动砂轮机固定在虎钳上。 十一、两人以上同时施工,不准同时在同一方向相对作业,防止发生意外。

下料作业指导书

下料作业指导书编号:WHJX/ZD02-04 编制:技术科 审核:王凤立 批准:徐公明 实施日期:2009.5.10 诸城市五环机械有限公司

对下料过程进行控制,确保原材料的合理利用和杜绝浪费。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下料车间工人。 3 职责 1、车间主任负责直接领导、监督责任。 2、下料车间职工要严格按照本作业指导书操作生产。 3、技术部、质量部对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4工作流程 1、选择材料:严格按照工艺卡片规定的材质选材

厚板要求尺寸用自动割或用气割;圆棒料用锯床;型材用切割机。 3、下料尺寸按工艺卡片规定执行,沿料边开始下料,并摆放整齐。 4、完工后整理好现场。 5剪板作业指导书 范围:适用于准备车间剪板工序 目的:用于完善工艺过程,提高工序能力。 内容: 1、剪板工序的准备工作: 1.1技术准备前,操作者应充分了解《剪板机使用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及使用要求,做到“三好(用好、管好、修好)”,“四会(会操作、会检查、会保养、会排除故障)”。 1.2设备及工、夹、量具的准备: 1.2.1设备及现场设置的准备: A、配置多种规格的转运车或工位器具(用于安放已剪或尚未下料的板材); B、设备在启动前,应在导轨滑行面上加注润滑油,轴承油杯中打润滑脂,检查刀片工作部分是否有异物,然后,试运行设备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1.2.2工、夹、量具的准备: A、划线用的钢针、直尺; B、度量用的钢尺、卷尺、游标卡尺、深度卡尺; C、调整定位基准用的12”活络扳手; D、作标识的记号笔。 1.3材料准备: 1.3.1板材应按有色、黑色金属、冷轧、热轧、酸洗、厚度分门别类安放(货

石油化工压力管道作业指导书

压力管道安装 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登记号: 持有人: 2009年11月01日发布 2009年11月15日实施

编制说明 本作业指导书按现行标准、规范编制,在使用过程中,将会有新的标准、规范版本出版,如果本作业指导书涉及的有关标准、规范内容与新标准、规范不符,应按新的有效版本执行。 目录

1. 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规定 (4) 2. 物资运输作业指导书 (5) 3. 进货检试验作业指导书 (8) 4. 物资贮存管理作业指导书 (11) 5. 施工调度管理规定 (14) 6. 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规定 (16) 7. 施工生产过程检验试验标识管理规定………………………………………… 8.施工过程半成品、成品防护管理规定 (24) 9. 施工设备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 (27) 10.计量器具管理办法 (29) 11.管道组成件及焊接材料检验 (30) 12.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 (45) 13.焊接过程管理规定 (46) 14.焊条管理指导书 (50) 15.焊后热处理施工作业指导书 (52) 16.热处理过程管理规定 (56) 17.无损检测管理规定 (58) 18.理化检验管理规定 (60) 19.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规定 (62) 20.钢制工业管道施工工艺 (63) 1)目的 2)范围 3)要求 4)施工准备 5)管道组成件及焊接件材料检验 6)管道预制加工 7)管道焊接 8)管道安装 9)管道系统压力试验 10)管道系统吹洗 21.档案管理 (141)

.技术文件编制指导书 (143) 23.技术资料管理规定 (149) 24.交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 (151) 25.工程交付管理规定 (153) 26.工程质量评定管理规定 (156) 27.顾客沟通管理规定 (159) 28.质量回访 (161)

打磨作业指导书

打磨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和指导产品打磨人员的作业行为,提高作业人员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使作业人员能够正确的辨识本岗位存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通过正确的作业行为减少或避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打磨作业人员。 3 本岗位一般环境因素/危险源 3.1 一般环境因素 3.1.1气动工具打磨噪声及粉尘排放。 3.1.2 因作业活动而产生的气能、磨轮磨片材料等消耗。 3.2 一般危险源 3.2.1工件未卡紧旋转过程中飞出伤人等。 4 本岗位重大环境因素/危险源

4.1 重大环境因素 4.1.1打磨零件时产生的噪声和粉尘排放 4.2 重大危险源 无 5 环境/安全防护用品、装置及设施 挡板、护罩等辅助工具,工作服、防砸鞋、眼镜、防尘口罩、耳塞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6 应急措施 6.1 发生一般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时,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做到: 6.1.1 立即报告本单位领导和公司相关部门; 6.1.2 及时救治、护送受伤人员就医; 6.1.3 保护现场,防止事态扩大。 7 作业要点 7.1 产品打磨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

7.2 作业场所严禁吸烟,消防设施必须齐备、有效。严格遵守所使用设备、工具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对环境控制的要求。 7.3 暂时不用的工具,不准放在操作台面上,以免掉落损坏产品或砸伤腿脚。 7.4 打磨不规则产品时,必须将零件固定好以免操作工用力时发生意外伤害。 7.5 作业完毕,应清理好各种工具,做好作业场地的清扫、清洁工作,对废弃的磨轮磨片要进行分类整理,以利于回收和再利用。 7.6 所有作业结束后,及时关闭风、水、电、气阀门(开关),杜绝浪费,节约能源。 8 相关文件 Q/PGJ G19.021-2007 《固体废物防治管理制度》 附加说明: 本作业指导书由设备安全课起草并负责解释。 本作业指导书编制:*** 校核:*** 批准:***

压力管道检查内容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 压力管道设计许可 评审作业指导书及评审细则 (第一版)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 二〇〇七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鉴定评审准备 第三章鉴定评审 第四章鉴定评审结论和鉴定评审报告 第五章换证鉴定评审 第六章附则

压力管道设计 鉴定评审细则 第一章总则 1.1.1 为使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评审工作规范化,提高设计单位水平和质量,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的规定,特制订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证的评审细则(以下简称《评审细则》)。 本《评审细则》包括了设计评审、取得许可证后的抽查评审以及增项和换证评审的程序、内容和要求,以指导压力管道设计单位的资格评审工作。 1.1.2 本《评审细则》是申请单位和压力管道设计评审机构(即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以下简称学会)共同遵守执行的文件。 1.2.1 本《评审细则》引用下列法规和标准作为评审依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2)《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 (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许可规则》); (4)相关的压力管道元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5)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的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的企业标准(以下简称《企标》); (6)被评审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2.2本《评审细则》引用的法规、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评审细则》的各方都应探讨使用引用法规、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钢轨、道岔打磨车作业指导书

钢轨、道岔打磨车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与要求 目的:指导机械操作人员正确、安全的使用钢轨、道岔打磨车。 要求:机械操作人员熟练掌握钢轨、道岔打磨车的各项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 2.1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钢轨、道岔打磨车的作业条件、作业程序、作业要求、作业质量的控制。 2.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轨打磨车和道岔打磨车打磨作业。 3. 引用标准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大型养路机械使用管理规则》。 4. 作业程序 4.1 作业要求: 4.1.1 作业时必须封锁线路,封锁时间应满足《修规》有关规定。 4.1.2 封锁前后不限速。 4.1.3 钢轨打磨车用于打磨区间线路、站线,道岔打磨车主要用于道岔区间打磨。 4.1.4 道岔打磨车作业时,打磨范围为道岔及其前后不小于25米线路,相邻道岔夹直线按钢轨打磨作业标准打磨。 4.1.5 影响打磨作业的设施(道口铺面、红外线探头等)需拆除,否则作为障碍物跳过。 4.1.6 道岔打磨时,交叉渡线的菱形交叉不打磨。 4.2 点名分工 工班长组织作业人员点名,明确作业范围、节点时分及安全注意事项,所有人员均应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3 安全预想 4.3.1 上班要集中思想,做到自控、互控、他控及联控。 4.3.2 按规定要求设置好相应的防护,加强操作人员与防护员之间联系。 4.3.3 严格“天窗修”点内作业规定和动车组运行区段避车安管理规定。

4.3.4 作业前确认机械状态良好,各作业装置位置正确到位。 4.3.5 线路设备管理方负责提前清除作业地段及两侧的可燃物,在作业中做好防火措施。 4.3.6 线路设备管理方应提前处理焊接接头、翼轨、异形接头、钢轨错牙等超限处所。 4.3.7 线路设备管理方负责修复道岔打磨车打磨顶面时造成的曲股划痕。 4.4 防护设置 4.4.1 现场设置随车防护员,防护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的职工担任。上道作业前,必须指派驻站联络员并提前40分钟到达车站办理登记手续,加强与车站值班员联系,全面了解列车运行情况并及时通知现场防护员。 4.4.2 作业负责人确认防护已到位,并接到施工命令(命令号、施工起讫时间)后,通知作业人员,上道作业。 4.5 上道作业 4.5.1 进入封锁施工地点后,应立即按规定设置有关防护信号。 4.5.2 钢轨打磨 4.5.2.1 作业准备 ⑴钢轨打磨车按封锁命令进入作业地点。 ⑵转换至打磨作业工况。 ⑶在直线上放下测量小车,确认小车走行轮准确入位(没有此项功能的车型可省略此操作)。 ⑷在直线上放下作业打磨小车,确认小车走行轮准确入位。 ⑸将主控计算机上工作状态设置成“打磨”状态,确认最低作业速度设置, 在发动机规定转速状态下启动打磨电机,输入打磨模式。 4.5.2.2 打磨作业 ⑴设定作业驾驶室。 ⑵确认制动系统完全缓解后,调速至合适的作业速度开始作业。 ⑶根据线路的环境打开或关闭打磨车侧面喷射及枕木喷洒消防水开关,并适时调节喷头角度。 ⑷如遇到不能打磨的区域(如平交道口等),应设置障碍区域或人工操作避让障碍。

打磨作业指导书

打磨工序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使设备操作者更快、更清晰安全的学习打磨机的使用,学会规范的操作 打磨机,正确的打磨工件,并能做到简单的维护。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工序由低碳钢钢板,槽钢型材等构成的所有夹件体及夹件附件的打磨。 3.职责 班长 3.1.1负责夹件外观打磨操作过程的监督及打磨处理后的检查。 3.1.2指导打磨机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2 操作员 3.2.1根据操作说明书正确使用打磨机。 3.2.2根据每日点检的使用发现缺陷及时向班长汇报,并在班长的指导下 对设备进行维护。 4.操作前准备工作 4.1将机台及作业场所清理干净。 4.2依据《派工单》要求的生产数量,准备好待加工工件,并放置于方便作 业的位置,准备好加工完成品放置备用的托架。

4.3检查是否有螺丝松动、漏电,安全装置、关机按钮等是否正常工作。 4.4检查磨光待加工工件是否已经过品检员检验并批准放行的合格零部件。 磨光前必须确保工件表面无其它杂物,发现板件有裂缝,缺陷等应先退回上道工序重新补焊后方可磨光。 4.5按照所要加工的零部件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砂轮。 4.6戴好口罩及护目镜,穿好工作服。 4.7安装并紧固砂轮,。 4.8试机,并进行调整。确保砂轮无抖动现象; 4.9进行首件磨光,检查是否符合磨光要求,并经质检或主管确认无误,方 可开始批量磨光作业。 5. 操作步骤 5.1需打磨的产品应放置平稳,小件需加以固定,以免在打磨过程中产品位 移而导致加工缺陷。 5.2正确使用打磨工具,及时检查和更换磨损严重的砂轮片或抛光片。 5.3打磨时应紧握打磨工具,砂轮片与工作面保持15-30°,循序渐进(A→B),不得用力过猛而导致表面凹陷。 5.4夹件平面抛光作业时应利用打磨工具自身重量。抛光片与加工表面平稳结合,采用平移或圆周运动方式,不得中途加力和随意变换角度。 5.5在打磨过程中发现产品表面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现象时应及时通知电焊工补焊。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 责任岗位所用设备(工具) 1 下料准备适用于角钢、方管、扁管、钢带下料工序 剪板、气割、角钢切断等下料工 剪板机、机械压力机、半自动切割机、手工割炬、带锯床 1.1下料班接到加工任务后, 首先持工件加工卡到放样中心领取样杆、样板,同时通知配料班配料。 1.2下料前,下料工首先根据加工卡及材料表与原材料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下料。 1.3严格按放样所给定的尺寸下料。在划线、号形时,要根据原材料进行合理套料, 用石笔划线时,线宽不应超过1mm。 1.4部件材质、规格的代用,必须根据材料代用通知单, 严禁私自代料。 2 下料设备 2.1当材料规格在剪切设备承受能力之内时, 应优先选用剪切设备。 2.2剪切环境温度:碳素结构钢低于-20 ℃、低合金结构钢低于-15 ℃时,不应进行剪切。 2.3大的角钢、小型扁钢、厚的钢板等超过剪切设备的承受能力时,可根据技术要求采用带锯床切割或火焰切割下料。 3 下料 3.1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性能和使用说明书,根据推荐的技术规范或参数进行操作,认真执行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2在下料过程中,如发现钢材表面有裂缝、折叠、结疤、夹杂和重皮;表面有锈蚀、麻点、划痕,其深度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 ,或累计误差超出负允许偏差时,不得使用,应及时通知领料员将材料退回仓库。严禁使用不合格原材料。 3.3在下料及以后的标识时,必须进行首件检查。查看尺寸、偏差、毛刺、拉角、外观成型等是否合格, 合格后方可成批生产。过程中或过程结束进行自检。 3.4下料质量要求 ,其断口上不得有裂纹和大于1.0 mm 的边缘缺棱,切断处切割面平面度为

压力管道安装检验作业指导书

专用作业指导书 管道安装检验作业指导书 1. 目的:通过对管道安装检验作 业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保证压 力管道的施工质量。 2. 适用范围:本公司压力管道的安装检验作业。 3. 职责 3.1管道安装检验作业由检验质量控制责任工程师主控。 3.2 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检验员验收, 项目部对进行质量初评,质量技术处抽 检后 进行综合评定。 4检验仪器设备工具 电动试压泵、 量具:压力表、钢卷尺、盘 尺、直角尺、钢板尺、水平尺、水平 磁力线 坠、量角规、划规、 焊接检验尺、水准仪、外卡钳、测厚仪等 。 5工程划分、质量检验评定程序及质量等级划分 5.1质量检验评定按照《工业金属管道工程 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综合质量评定。 5.2标准 5.2 . 1工程划分 5.2 . 1 . 1分项工程应为分部工程的组成部 分。 同一分部工程中,相 同工作介质、管道类别的管道系统应划为 一个分项工程。该管道系 统应根据设计、生产 工艺的具体情况划分。在分部工程中,对 工程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分项 工程应划分为主要分 项工程。i 、n 类管道及有毒、甲、乙类 火灾危险介质的管道均应为 主要分项工程。 i 、n 类管道及有毒、、甲乙类火灾危险 介质的管道分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 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的质量评定结果这不合格时,不得进行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 5.2 . 2 . 3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 工作应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完 毕后依次进行。 5.2 . 2 . 4当单位工程由几个分包单位施工 时,其总承包单位应对工程质 量全面负责;各 分包单位应按本标准 的规定对其承建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进 行检验评定,并应将有关资 料及评 定结果交总承包单位。 5.2 . 3质量等级划分 5.2 . 3 . 1本标准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 单位工程质量均应分为"合格”、"优良两个 等级。检验项目分为 保证项目、基本项目与允许偏差项目。 5.2 . 3 . 2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合格: 1)保证项目应符合本标 准的规定。 围内。其余实测值不 应超过本标准允许偏差值的 10% 5.2 . 1 . 2分部工程应为单位工程的组成部 位工 程中的管道工程,应为一个分部工程。 5.2 . 1 . 3 一个单位工程中,当仅有管道分 5.2 . 2质量检验评程序 5.2 . 2 . 1质量检验评定工作应按分项工程 5.2 . 2 . 2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应在其 分,应按单位工程中的专业进 行划分,同一单 部工程时,该分部工程应为单 位工程。 、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顺序 逐级进行。 质量检验工作完毕后进行。当 有一个分项工程 2)基本项目抽检的处( 件)应符合本标准的合格规定。 3)允许偏差项目每项抽 检的点数中,应有不少于 70%勺实测值在本标准的允许 偏差范

磨床作业指导书

磨床作业指导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磨床作业指导书及操作规范1.目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加工的合理性、正确性及可操作性;规范安全操作,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隐患以达到安全生产并保证加工质量。 2.范围:适用于所有磨床加工作业。 3.职责:指导磨床操作者加工及设备维护、保养等工作。 4. 工作流程 .作业流程图 作业内容 查看图纸及工艺:熟读图纸及加工工艺,确定加工基准和加工步骤;确定加工所需工、量具等。 5.工艺守则 .工件的装夹 .砂轮的选用和安装 .磨削加工 6. 规范内容:

.图纸要求或有圆R要求的,要按照图纸要求加工,特别是轴类零件,否则将会影响零件强度。 .在本工序后无去尖角毛刺工序时,本工序加工产生的毛刺应在本工序去除,磨后表面严禁使用锉刀等伤及表明的工具,周边尖角不能用磨削方法取出的,需用油石打磨。 .在切削过程中,若机床、砂轮、工件等发出不正常的声音,或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突然变差,应立即退出砂轮停车检查。 .加工中进行自检测量时要正确使用量具。 .凡加工件成组或配加工的工件,加工后应作标记。 .细长容易弯曲的轴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如间断加工较长时间时,需在轴中间加中心托架,或将轴落下采取吊挂式存放。 7.注意事项及设备保养 .必须严格执行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工作时按公司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每班各机床操作者开车前确认本机台的状况是否正常。 .检查各个开关是否灵敏,安全装置是否有效,润滑油是否充足。 .检查工作台吸磁力及冷却水泵运转是否正常。 .检查机床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移动、滑动是否正常。 .开机前检查完设备后,应用干净布将工作台上的防锈油擦净。 .加工中及砂轮旋转中,禁止打开砂轮防护盖。 .机床做清洁卫生时,不能用风管吹防止砂尘进入机床导轨;擦拭工作台需用软胶皮刮板、棉纱及软布。 .按设备要求定期更换润滑油,每1年至少更换一次切削液。 .修整砂轮及工件加工前,先确认工作台是否已上磁,防止金刚笔及工件飞出伤人。

压力管道作业指导书xxx.

XXX 压力管道安装 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2 年10月8 发布2012 年11月20日实施 XXX发布

作业指导书使用说明 XXX作业指导书是本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补充性文件,与程序文件具有同等效用,是公司全体员工在各项质量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XXX 技术负责人: 2012年月日 目录

1、阀门检验、试验工艺 4 2、工业管道化学清洗工艺导则 8 3、工业管道脱脂工艺 12 4、工业管道系统冲洗与吹扫工艺 17 5、工业管道支吊架预制安装工艺 20 6、埋地钢制工业管道防腐工艺26 7、埋地钢制工业管道施工工艺31 8、压力管道安装工艺导则39 9、压力管道安装焊接作业指导书48 10、管道防腐保温作业指导书60 11、压力试验作业指导63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管道、管道用金属阀门的检验和试验。设计文件和顾客对阀门检验和试验另有要求时,应按要求进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G 20225—95 《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 3064—2003《石油化工钢制通用阀门选用、检验及验收》 SH/T3517-2001 《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技术规程》 SH 3518 -2000 《阀门检验与管理规程》 3 施工准备 3.1 阀门试压站 3.1.1 阀门检、试验应有独立的工作场地,如待试压件存放区、试压区、试压成品(合格品)区和不合格品区; 3.1.2 试压厂房内通风、照明良好; 3.1.3 阀门试压站应由健全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3.2 主要施工设备、机具 3.2.1 主要施工设备 阀门试压机或电动试压泵、手动试压泵。 3.2.2主要机具 15T、30T、100T千斤顶、经计量合格的压力表、活动扳手、呆扳手、倒链、管钳、螺丝刀等 3.2.3 主要工具:阀门试压器具 3.2.4 消耗材料 各种石棉橡胶板、胶皮、钳板、各种盘根。 4 施工工艺 4.1 检验试验程序见图1。

下料切割工艺作业指导书

下料切割工艺作业指导书编号:WHJX/ZD02-04 编制:技术科 审核:王煜梅 批准:徐公明 实施日期:2009.5.10 诸城市五环机械有限公司

下料切割工艺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此作业指导书规范下料切割工艺,让操作人员在钢板原材料加工方法方面有章可依。同时提升下料件的切割实物割口成型质量,降低切割缺陷的形成几率,提高焊接、装配及整机外观质量。所涵盖的切割设备主要包括数控火焰切割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直条切割机、半自动切割机等。 2 、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原材料切割下料的加工过程。适用于以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手动切割为切割方式的切割下料过程。 3 、施工要求 3.1 材料要求: 3.1.1用于切割下料的钢板应经质检科的检查验收合格,其各项指标满足国家规范的相应规 定; 3.1.2 钢板在下料前应检查确认钢板的牌号、厚度和表面质量,如钢材的表面出现蚀点深度 超过国标钢板负偏差的部位不准用于产品。小面积的点蚀在不减薄设计厚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焊补打磨直至合格。 3.2施工前准备工作: 3.2.1 施工前操作人员预先熟悉零件图纸、按照工艺文件图纸设计要求,按照下料清单核对钢 板的材质、厚度规格是否与工艺文件相符合,目测板材的表面质量是否合要求。 3.2.2施工前设备开机运行,查看设备工作是否正常;检查氧气,混合气体的阀门,压力表和 燃气胶管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紧密可靠;在整个气割系统的设备全部运转正常,并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才能运行切割工作,而且在气割过程中应注意保持。 3.2.3 检验及标识工具:钢尺、卷尺、石笔、记号笔等。 3.3、数控火焰切割 3.3.1 数控火焰切割操作工艺过程: 3.3.1.1在进行火焰切割时,吊钢板至气割平台上,调整钢板单边两端头与导轨的平行距离 差在5mm 范围内。 3.3.1.2 将拷贝好的程序插入 USB 接口中,打开程序,检查程序图号是否与下料清单中的图

压力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

压力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 1.目的:通过对管道安装检验作业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保证压力管道的施工质量。 2.适用范围:本公司压力管道的安装检验作业。 3.职责 3.1 管道安装检验作业由检验质量控制责任工程师主控。 3.2 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检验员验收,项目部对进行质量初评,质量技术处抽检后进行综合评定。 4 检验仪器设备工具 电动试压泵、量具:压力表、钢卷尺、盘尺、直角尺、钢板尺、水平尺、水平磁力线坠、量角规、划规、焊接检验尺、水准仪、外卡钳、测厚仪等。 5工程划分、质量检验评定程序及质量等级划分 5.1质量检验评定按照《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综合质量评定。 5.2 标准 5.2.1工程划分 5.2.1.1分项工程应为分部工程的组成部分。 同一分部工程中,相同工作介质、管道类别的管道系统应划为一个分项工程。该管道系统应根据设计、生产工艺的具体情况划分。在分部工程中,对工程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分项工程应划分为主要分项工程。Ⅰ、Ⅱ类管道及有毒、甲、乙类火灾危险介质的管道均应为主要分项工程。 Ⅰ、Ⅱ类管道及有毒、、甲、乙类火灾危险介质的管道分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5.2.1.2分部工程应为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应按单位工程中的专业进行划分,同一单位工程中的管道工程,应为一个分部工程。 5.2.1.3一个单位工程中,当仅有管道分部工程时,该分部工程应为单位工程。 5.2.2质量检验评程序 5.2.2.1质量检验评定工作应按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顺序逐级进行。 5.2.2.2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应在其质量检验工作完毕后进行。当有一个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结果这不合格时,不得进行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 5.2.2.3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应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完毕后依次进行。 5.2.2.4当单位工程由几个分包单位施工时,其总承包单位应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各分包单位应按本标准的规定对其承建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并应将有关资料及评定结果交总承包单位。 5.2.3质量等级划分 5.2.3.1本标准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均应分为“合格”、“优良”两个等级。检验项目分为保证项目、基本项目与允许偏差项目。 5.2.3.2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合格: 1)保证项目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2)基本项目抽检的处(件)应符合本标准的合格规定。 3)允许偏差项目每项抽检的点数中,应有不少于70%的实测值在本标准的允许偏差范围内。其余实测值不应超过本标准允许偏差值的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