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行为

领导行为
领导行为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组织,有组织必定会领导行为。大家看这是一个组织结构图,在这个组织中,红色的是高层领导,黄色的是中层领导,绿色的是基层领导。我们都学过管理学,那么大家可知道领导和管理有什么区别。

今天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领导行为:领导行为的概念、特点、风格、作用以及用权、授权、激励。

领导理论大师沃伦? 本尼斯说,“领导行为和爱情差不多,人人都知道它的存在,但却难以说的清楚”。那么,该怎么描述领导行为呢?

领导”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行为,企业家领导员工创造业绩,政治人物领导人民对国家议题的关心,军队指挥官领导士兵捍卫国家,设计师领导流行前沿……

从字面上去讲:领导;领,就是带领;导,就是指导。可见,“领导”的本义就是带领大家朝着既定方向前进的行为,而领导的目的在于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对领导的定

义:“领导是率领和引导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一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杰克?韦尔奇说“别沉溺于管理了,赶紧领导吧!”。著名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绝大多数组织都被管理过度却领导不足。”“美国不是要做世界的警察、管理世界,而是要去领导世界。”这些家伙都从不同的角度、不约而同的强调了“领导”比“管理”更重要,这不禁让很多人产生了疑惑,到底“领导”和“管理”有何区别?为什么他们都那么强调“领导”的重要性呢?我们的国家主席叫国家领导人,而不叫国家管理员。

领导与管理相比:领导在于务实,在于执行;管理在于决策。领导者领导靠的是影响力,管理靠的是管理权; ? 领导者应能超越现实与制度,管理者是无情与遵照;? 领导者在队伍前面示范,管理者在队伍中间控制;? 领导者给出方向,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寻找方法,正确地做事。

德国心理学家莱温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的领导方式对下属群体行为的影响,把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分为三种极端的领导工作作风。专治作风;以力服人,即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特点:发号施令,要求他人依从,为人教条且独断,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训斥和惩罚,偶尔也有奖励。明主参与型作风,以理服人,以身作则,鼓励下属参与。特点:分配工作尽量考虑个人能力、兴趣和爱好。谈话时用商量、建议和请求的口气,下命令仅占5%左右。效率最高。放任自流型领导:工作事先无布置,事后无检查,权力完全给予个人,一切悉听尊便,毫无规章制度。特点是:极少运用权力,给下属高度的独立性,依靠下属确定他们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不同风格的领导行为,必然导致不同的效率。这两张图我们在学管

理学的时候都学过,从这两张图,最好的领导行为是既关心生产有关心下属的,大家不仅工作积极,工作效率也高。

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然而,如果将一只较为强健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是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鲦鱼效应”,也称之为“头鱼理论”,它生动地反映了团队中领导人的重要性。下属的悲剧往往是领导一手造成的,失败的领导者用自己的失败掩盖了他所领导团队的全部业绩和努力。正所谓

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臭皮匠领导三个诸葛亮,等于四个臭皮匠”。

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对于这个团队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领导者的风格决定团队的风格,领导者的思维决定团队的思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领导者决定了团队的一切!故而,拿破仑说:一头狮子领导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头绵羊领导的一群狮子。

领导者实现领导行为,须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一个领导只有有了影响力,才能实现组织目标。领导影响力主要以下三方面:第一,职位权力。这是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包含法定权、惩罚权和奖赏权。第二,威信。也就是威望+信誉。此外还有激励能力,激发人的内在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领导力的关键所在。

一位好的领导又该有哪些行为;我觉得主要以下三点 1)不滥用权利; 2)善于授权。 3)激励下属

用权。权力是有限的,而影响力是无穷的。领导不是统治,也不是压制,更不是飞扬跋扈,而是一种凝聚人心的积极力量。滥用权力是领导者黔驴技穷的表现。回归到“领导”的本意,领导就是要做好表率、带好头,古代的皇帝还要御驾亲征呢!领导是在前面冲锋陷阵号召队员“跟我上!”,而不是跟在后面踹着队员的屁股高喊“给我上!”,这是领导之所以是领导的根本所在。授权:其一、授权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有一个聪明的男孩,一次跟妈妈到杂货店买东西,店老板看到孩子很可爱,就打开一盒糖果,让小男孩自己抓一把,但小男孩却没动。老板认为男孩不好意思,就亲自抓了一把糖果放进男孩的口袋。回家后,妈妈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不自己抓糖果而要老板亲自给你抓?”小男孩回答道:“因为我的手比较小,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孩子啊!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知道如何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善于放权,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很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认为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骨干员工,

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其二、授权可以使领导者分身有术,做更重要的事儿。授权有利于领导者从日常事务中超脱出来,集中力量处理更重要的决策问题。有些领导往往只相信自己,事事插手。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又能有多少呢?诸葛亮事必躬亲,出师未捷身先死。谁又能比诸葛亮高明多少?其三、授权可以激励下属,培养下属。其实培养下属最有成效的办法,是要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足够的历练和能力的提升。如果领导者事事亲历亲为,则势必让新人难以成长,能人不愿留下。诸葛亮用自己忠诚的品德、超人的智慧、旷世的才能、敬业的精神,协助刘备匡复汉室,成就蜀国霸业,他的历史功勋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他一贯亲力亲为、没有培养出治理蜀国的优秀接班人队伍,致使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无奈局面。当无人可用时,又不得不继续事必躬亲,从而形成了一个悲剧性的恶性循环。其四、授权可以提高效率,确保组织的灵活机动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实质上也是一种“授权”,这种授权保证了前方将士能够灵活处理战况,抓住战机,确保战争的胜利。而若无权不揽,则有事必废。著名的“印加效应”就是一个过度集权的惨痛教训。

激励能力是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是成就最卓越领导者的关键所在。领导者要能够激励下属去自动自发、心甘情愿地完成目标,而不是依托权力的压制。

如何成为一位好领导。①提升品德修养。领导无德,何以服众?只能被下属严重鄙视!这里尤其是要注重领导者的信誉,“言必行,行必果”。②提高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威信的根本,领导无才,何以驭众?古代的将领多是熟知兵法而又武艺高超者。有战斗力的领导才是最好的领导!3.创造实际业绩。实际业绩是威信的保证,百姓爱戴严肃而有作为的领导,胜过爱戴懦弱无能的领导千百倍,从古到今,皆是如此。④修炼个人魅力。个性魅力是威信的补充,领导者的最高境界是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宽容、豁达、自信和谦虚让领导者笼罩着一层迷人的光环

领导者不是天生的,要成为一个真正称职的领导者,就要不断学习做领导者的技能,学习领导行为。做到成功领导、达成目标,并让部属、追随者情愿留在身边效力。对于我们21世纪工业工程人员,非常重要!!!

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领导的两种行为; ●认清四种不同的领导风格; ●学会领导模型的展示及应用; 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 一、两种不同的领导行为 领导者每天需要面临大量工作,包括布置任务、监督检查、制定目标、与员工进行沟通等。这些具体工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指挥性行为和支持性行为。 1.指挥性行为 什么是指挥性行为 指挥性行为就是领导者明确告诉下属工作的过程及步骤,包括工作任务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展工作、如何开展等,在指挥过程中,领导者会进行严密监督,确保整个工作都按照指示完成。 很显然,就指挥性行为而言,领导者是决定者,是解决问题的人,指挥性行为是一种单向沟通。 指挥性行为的特征 强调结构。指挥性行为本身就是一个结构化工作,指挥性较强的领导者会按照严密步骤给下属布置工作任务。

强调组织。指挥性较强的领导者在布置完工作后,会组织相关资源来完成工作。人、财、物、时间、信息等,都是领导者的组织对象。 强调教的过程。指挥性的领导者在布置工作任务时,会告诉下属工作如何开展,这是一个“教”的过程,即向下属传授工作技能的过程。因此,指挥性行为偏强的领导者对于员工工作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强调监督。指挥性强的领导者在员工工作过程中会进行严密监督,时刻关注工作进展,确保工作能够按照其所指示的方向完成。 2.支持性行为 什么是支持性行为 与指挥性较强的领导者不同,倾向于采取支持性行为的领导者从来不会告诉下属现成的答案,而是把问题抛给下属,听取下属意见,鼓励下属自动自发地达成目标。 这样的领导者会赞扬下属,提升下属的自信心,并在扩展下属思维的同时,鼓励下属去冒险。 支持性行为的特征 发问。支持性行为较强的领导者喜欢向下属发问,了解下属对工作的看法。 倾听。在向下属发问之后,支持性行为较强的领导者会认真倾听下属的意见。 鼓励。支持性的领导者善于鼓励下属,听到了下属好的意见和想法,一定会对下属表示认可和赞扬。 解释。对于下属存在的疑虑,支持性的领导者不会使用强制命令,而是耐心地解释,从根本上打消下属的疑虑。

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动因分析

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动因分析 内容提要在当代,科学研究总是和一定的科学组织相联系,任何组织都必然会对其成员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探讨科学组织对科研人员越轨行为的影响就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文认为:科学职业化与科学组织的结合导致实体性科学组织的大量出现,而实体性科学组织则从组织认可和组织权威影响力两个方面影响到越轨行为的发生,科学研究中越轨行为的动因主要地来自实体性科学组织的影响。 关键词越轨行为实体性科学组织组织认可组织权威影响力 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渐渐增多的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外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比较早,而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但种种越轨行为同样存在。在已有的研究中,人们分别从人性之恶、科学家道德水平的下降与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内外控制机制的不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仍然没有完整地揭示出越轨行为的动力机制。本文认为今天的科学事业首先是与一定的科学组织相联系的,否则就不可能进一步发展,因此对越轨行为动力机制的探讨不能忽视科学组织对科学家行为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对越轨行为概念的明确界定和对科学组织形态变化的描述开始,逐步说明科学组织是如何影响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发生的,以促进这方面的探讨进一步深入。 一 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一般是指:违反科学活动中被共同承认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的行为。我们认为,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包括以下几类: 1.科研成果获得阶段中的越轨。主要表现为:伪造研究证据或数据。1912年,一个业余地质学家从皮尔当(Piltdown)挖掘出一个特别的颅骨,该发现被认为是填补类人猿和人类之间的一条直接进化线——所谓失缺的环——的证据,从而引起轰动,但到1953年该颅骨被发现是伪造的。并在最近被确认为是当时的英国历史博物馆馆长马丁·欣顿(Martin A.C.Hinton)所为。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伪造证据的行为。而更常见的则是在实验数据上弄虚作假,例如:192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罗伯特·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1868—1953)在1913—1917年间进行的“油滴实验”中对实验数据采取了主观取舍行为,直到60年后才被发现。 2.发表阶段中的越轨。主要表现为一稿多投、将一篇文章化整为零发表成多篇、在自己没有参予的文章上署名等等。美国《医学索引》杂志的编辑巴克拉曾举过这样的例子来说明这一行为,他说:“有一个我很熟悉的例子,是一项研究疾病发生的几个变量间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课题。这项工作本来可以写一篇文章发表,但竟被分成几篇很短的文章送给三家杂志发表”[1]。在我国1992年4月16日的《科技日报》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十年发表论文近千篇,如此多产;一篇论文署名二百人,有无标准”的文章,揭露了科学论文署名中的越轨行为。另外,“有的人在得到一些结果后,不是首先认真撰写严肃的科学论文,向有影响的学术刊物投稿,而是急急忙忙先向领导报喜,再通过领导向新闻媒介做不符合实际的自我夸

最新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超星尔雅网课《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章节测试已完成 1 【单选题】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在明兹伯格管理角色划分类型中,以下何种角色为核心管理角色( ) ?A、头面人物 ?B、领导者 ?C、谈判者 ?D、混乱处理者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关于组织成立的条件,论述错误的是( ) ?A、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B、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组织成员有各自的目标 ?D、组织与环境之间有一定的边界 我的答案:C 4 【单选题】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的研究对象层次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 ) ?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社会

我的答案:D 5 【单选题】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沟通技能 我的答案:C 第二章章节测试已完成 1 【单选题】"经济人"假设认为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工作是为了满足其生理与安全需要,他们尽量逃避工作的,不愿承担责任,甘心情愿听人指导,所追求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总是相矛盾的。因此认为相应的管理方法应该是( ) ?A、必须用强制办法迫使其为组织目标去工,用金钱和地位刺激他们 ?B、关心人、体贴人、致力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C、采用集体奖励、鼓励交流与沟通 ?D、帮助人们克服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自动人”假设认为人一般都是勤奋的,只要环境允许,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发挥聪明才智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来完成目标。以下不属于该理论相应管理方式的是( ) ?A、创造有利于人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 ?B、激励以内在激励为主 ?C、职权命令,强制对方服从 ?D、决策权力分享,员工参与赋予其更多的自主权 我的答案:C 3 【单选题】在“H人假设”中,领导者根据下属不同偏好进行激励的管理方法(如:下属希望

有组织犯罪概念分析

“有组织犯罪”概念分析 吴志宏 2013-04-25 22:52:32 来源:《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第2期关键词:有组织犯罪;特征 内容提要:有组织犯罪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对有组织犯罪的概念,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组织犯罪有五个特征:一、具有严密而稳定的组织机构;二、实行明确的专业分工;三、基本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四、实施全方位多方向的犯罪类型。我国当前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已经出现,这不能不引起犯罪学、刑法学界的高度重视。 有组织犯罪在1988年联合国第七次预防犯罪和罪犯处遇大会上,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但何谓有组织犯罪,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概念,比较典型的有: 1.美国社会学家杰克 D 道格拉斯和弗朗西斯 C 瓦克斯勒认为,“有组织犯罪”含义很广,主要有三种:①某些业余犯罪和大多数职业犯罪策划周密、实施有力、富有成效,称为有组织犯罪。②少数业余犯罪和多数职业犯罪都与其他职业罪犯有关联,或是同党,或是同行,故而属于犯罪组织的一部分。如一伙入室盗窃,若从特定的某些人那里获取作案对象的信息,其活动是有组织犯罪。③新闻媒介所说的有组织犯罪,通常指的是一个孤立的犯罪组织,其活动范围或是全国,或是全世界,内部结构严密,等级森严,犯罪量大,方式自成一体。 2.德国著名警官布格哈特、黑洛德、哈马赫等人在其出版的犯罪侦查学词

典中认为:“有组织犯罪指旨在获取暴利或对公共生活领域施加影响,长期或不定期地由国际、国内犯罪组织计划和实施的商业性性质的犯罪活动。” 3.日本犯罪学家菊田幸一认为:所谓有组织犯罪,通常具备以下特点:①多数犯罪人在持续从事犯罪活动时,都有一个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组织,其指挥系统是按阶层组成的;②该组织成员不仅本身从事犯罪活动,而且还秘密掩护商店、艺人及其他特定职业者的犯罪活动;③如果组织内部的领导发生变动时,不存在移交领导权问题,有越代掌握组织权力的;④由该组织操纵一定地区的所有犯罪活动,或至少控制其中特定的犯罪活动,而且这种控制权总是掌握在某个首领一人之手;⑤犯罪手段和犯罪行为,几乎都以组织的每个成员的权限为标准而采取的;⑥为顺利实施犯罪目的,对各种犯罪活动都有周密的计划。 国内学者认为:1.有组织犯罪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为了某种(或某个或某些)具体的犯罪目的,组织起来,共同实施的犯罪活动。这是一种较个人犯罪更为有效的犯罪活动方式。有组织犯罪与法律意义上的共同犯罪基本等同。有组织犯罪从广义上说,包括简单结合、组织松散的团伙犯罪;从狭义上说,则仅指内部组织严密,有等级结构和指挥核心,行动计划周密,成员稳定,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集团犯罪。[1]2.指黑社会犯罪组织实施的犯罪活动。这是因为,在国际社会中,包括联合国预防与控制犯罪机构的官方文件中均视有组织犯罪为黑社会犯罪。[2]3.有组织犯罪是指在稳定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任何集团或某些人,为了获取利益而使用非法手段进行的犯罪活动。[3]4.有组织犯罪指由多人参与且有组织分工的复杂的共同犯罪。[4]5.有组织犯罪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经过周密策划、活动能量大、有组织实施的某些业余犯罪和多数职业犯罪;二是指由某一特定的犯罪组织实施的犯罪。这类犯罪活动的范围或在国内或是跨国,其内部结构紧密,等级森严,犯罪能量大,方式自成一体,如“黑手党”、犯罪“辛迪加”

组织行为与领导力

组织行为与领导力 1 【单选题】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C) A、 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 一切人的行为 C、 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 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 【单选题】在明兹伯格管理角色划分类型中,以下何种角色为核心管理角色(D) A、 头面人物 B、 领导者 C、 谈判者 D、 混乱处理者 3 【单选题】关于组织成立的条件,论述错误的是(C) A、 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B、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 组织成员有各自的目标 D、 组织与环境之间有一定的边界 4 【单选题】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的研究对象层次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D) A、 个体 B、 群体 C、 组织 D、 社会 5

【单选题】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C) A、 技术技能 B、 人际技能 C、 概念技能 D、 沟通技能 1 【单选题】"经济人"假设认为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工作是为了满足其生理与安全需要,他们尽量逃避工作的,不愿承担责任,甘心情愿听人指导,所追求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总是相矛盾的。因此认为相应的管理方法应该是(A) A、 必须用强制办法迫使其为组织目标去工,用金钱和地位刺激他们 B、 关心人、体贴人、致力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C、 采用集体奖励、鼓励交流与沟通 D、 帮助人们克服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 【单选题】“自动人”假设认为人一般都是勤奋的,只要环境允许,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发挥聪明才智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来完成目标。以下不属于该理论相应管理方式的是() A、 创造有利于人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 B、 激励以内在激励为主 C、 职权命令,强制对方服从 D、 决策权力分享,员工参与赋予其更多的自主权 3 【单选题】在“H人假设”中,领导者根据下属不同偏好进行激励的管理方法(如:下属希望职位升迁则奖励其职位,下属希望获得金钱则提高其薪资)属于以下何种管理方法(D) A、 双向认识管理

领导者行为研究--李嘉诚

重用新人,让企业充满活力 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在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创业之初,企业主要希望有忠心耿耿、踏实苦干的人才。 盛颂声、周千和就是这样的人才。他们从29世纪50年代初就跟随李嘉诚,盛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主理财务。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辅助李嘉诚创业,是长江劳苦功高的元勋。 周千和回忆道:“那时,大家的薪酬都不高,才百来港纸上下,条件之艰苦,不是现在的青年仔所可想象的。李先生跟我们一样埋头搏命做,大家都没什么话说的。有人会讲,李先生是老板,他为自己苦做,打工的就不是。话补课这么讲,李先生宁可自己少得利,也要照顾大家的利益,把我们当自家人。” 1980年,李嘉诚提拔盛颂声为董事副总经理;1985年,他又委任周千和为董事副总经理。 有人说:“这是很重旧情的李嘉诚,给两位老臣子的精神安慰。” 其实不然,李嘉诚委以重职又同时委以重任。盛颂声负责长实公司的地产业务,周千和主理长实的股票买卖。直到1985年,盛颂声因移民加拿大,才脱离长江集团。李嘉诚和下属为他践行,使盛颂声非常感动。 周千和任然留在长实服务。后来他的儿子也加入长实并成为长实的骨干。李嘉诚认为,长江产业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要归功于属下同仁的鼎力合作和支持。 香港某周刊在《李嘉诚的左右手》一文中,探讨李嘉诚的用人之道时说:

“创业之初,衷心苦干的左右手,可以帮助富豪‘起家’,但元老重臣并不能跟得上形势。到了某一个阶段,倘若企业家要在事业上再往前跨进一步,他便难免要向外招揽人才,一方面弥补元老们胸襟见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利用有专才的干部,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故此,一个富豪便往往需要任用不同的人才。。。。李嘉诚的用人之道,显然超卓。如果他一直只任用元老重臣,长实的发展相信会不如今天。 元老重臣经验丰富,老成持重,但却往往拙于开拓,缺乏闯劲。 如果要不断地发展事业,就需要一批博学多才的青年才俊作为新鲜的血液注入企业中来。这样不但可以弥补老臣们的胆识、胸襟和见识上的不足,更可以推动事业不断前进,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 李嘉诚深谙此理。因此,他虽然一直看重那些初期的创业伙伴,但并不一味依赖元老重臣。 在长实管理层的后起之秀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霍建宁。他之所以引人注目并非因为他经常抛头露面。时间上,他主要从事幕后工作。此人擅长理财负责长实集团的财务策划,他处事较为低调,认为自己不是个冲锋陷阵的干将,而是个专业管理人士。 霍建宁毕业于香港大学,随后赴美深造。1979年学成回港,被李嘉诚招至旗下,出任长实会计主任。他持有英联邦澳洲的特许会计师资格证(凭此证可以去任何英联邦国家与地区做专业会计师)。 李嘉诚很赏识他的才学,1985年委任他为长实董事,两年后又提升他为董事副总经理。此时,霍建宁才35岁,如此年轻就担任香港最大集团的要职,实属罕见。

领导力与组织行为能力(1)

精心整理《领导力与组织行为能力》 职业测评 测量 控制点测量 对以下10个问题中的每一个,用以下的量表对其内容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表示。其中,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有些不同意,4=无所谓,5=有些同意,6=同意,7=非常同意。

计分:其中第3、6、7、8、10是反向记分题。(l=7,2=6.3=5,4=4,5=3,6=2,7=1)。如第3题您是“非常不同意”您可得“l”分,由于该题是反向题。因此将“1”分改成“7”分。对第6、7、8、10题可用同样方法作反向记分。将10道题得分相加即为量表总分。 您的得分:________ 52.2。 1.找出每组(用线分隔的)第一排题目你所选择的数字,并求和(第1排+第6排-第11排+第16排+第21排=_)。这是你的“适应性”原始分。圈出转换表中“适应性”一列对应于原始分的标准分。

2.找出每组(用线分隔的)第一排题目你所选择的数字,并求和(第2排+第7排+第12排+第17排+第22排=_)。这是你的“社交性”原始分。圈出特换表中“社交性”一列对应于原始分的标准分。 3.找出每组(用线分隔的)第一排题目你所选择的歌字,并求和(第3排+第8排+第13排+第18排+第23排=_)。这是你的“开放性” 4.找出每组(用线分隔的)(第4排+第9排+第14排+第19 5.找出每组(用线分隔的)(第 5 6 中。 7 A型—B型人格自测 为了考察您属于A型人格还是B型人格,请在下面各个维度的连续数字中最能代表您的行为数字上面画圈(其中两端的语言描述极端的情况)

将各个选项分数相加,您的总分是______,乘以3之后等于______。对您的分数的解释如下: 个体需要类型调查问卷 人的需要。各个陈述有7 3”那儿画一个圈。要求大约在10 1,4,16,20)、安全需要(2,7,12,15)、自尊需要(6,8,14,1713,18)。将各个题项的得分相加 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5种需要的相对重视程度。 情商(EQ)测试 指导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对以下的十个陈述作回答。其中:1=非常不同意2=有些不同意3=有些同意4=非常同意

组织行为与领导力2019尔雅答案

第一章章节测试 1 【单选题】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C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 【单选题】在明兹伯格管理角色划分类型中,以下何种角色为核心管理角色()D A、头面人物 B、领导者 C、谈判者 D、混乱处理者

3 【单选题】关于组织成立的条件,论述错误的是()C A、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B、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组织成员有各自的目标 D、组织与环境之间有一定的边界 4 【单选题】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的研究对象层次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D 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社会 5 【单选题】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 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C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沟通技能 第二章章节测试 1 【单选题】”经济人”假设认为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工作是为了满足其生理与安全需要,他们尽量逃避工作的,不愿承担责任,甘心情愿听人指导,所追求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总是相矛盾的。因此认为相应的管理方法应该是()A A、必须用强制办法迫使其为组织目标去工,用金钱和地位刺激他们 B、关心人、体贴人、致力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C、采用集体奖励、鼓励交流与沟通 D、帮助人们克服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 【单选题】“自动人”假设认为人一般都是勤奋的,只要环境允许,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发挥聪明才智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来完成目标。以下不属于该理论相应管理方式的是()C A、创造有利于人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 B、激励以内在激励为主 C、职权命令,强制对方服从

工作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策略

工作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策略 2012年12月17日10:22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第3期作者:魏新杨俊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内容摘要:员工工作偏差行为不仅会影响自身,更会影响其他员工和整个企业绩效。本文试图寻找工作偏差行为及影响因素内在联系的理论逻辑,为企业实现员工的有效管理提供指导。 关键词:工作偏差行为,组织公平,工作压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个人主义的盛行,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已成为当今企业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呈现出上升趋势。由于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诉讼、员工离职、低效率的生产和企业负面的公众形象,使企业遭受了巨大的财物损失。如何控制和减少员工的工作偏差行为越来越成为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介绍 本文认为工作偏差行为包括员工在人际关系层面的工作偏差行为和员工在组织层面的工作偏差行为,而工作偏差行为的两大影响因素为组织公平、工作压力。 1.工作偏差行为 员工工作场所偏差行为(以下简称为工作偏差行为)指员工自发行为违反了企业的规范、政策或制度,并且威胁到企业或企业内部成员的福利。具体表现为:怠工、偷窃、贪污、迟到、对同事的辱骂、诽谤、散布谣言、性骚扰等。工作场所偏差行为是一个外延广阔的概念,暴力行为、欺负行为、偷窃行为等行为都被涵盖在偏差行为内.其定义较其他负面行为概念的定义更为精确。 2.组织公平 组织公平感关注的是组织或单位中组织成员对组织决策结果和决策过程是否公平的感知判断问题。组织公平主要包括分配公平、程序公平、领导公平、信息公平。分配公平是指人们对利益或代价的分配结果公平程度的主观判断。程序公平是指人们对决策程序与决策方法的公平程度的主观判断。领导公平是对组织公平性的评价中,人际之间的对待是否公平。信息公平反映的是信息是否能充分解释。 3.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是指个体在工作环境中因受到种种刺激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工作压力源自于工作本身、组织氛围、家庭工作分界面、工作角色、人际关系、生涯发展等几个方面。 二、研究目的 一是研究组织公平、工作压力分别与工作偏差行为的关系(见图1),二是了解企业员工的工作偏差

卓越领导者的五种行为

卓越领导者的五种行为 作为一名领导者,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你要在组织内部推动一个新举措,需要很多部门的配合,可是大家的配合度很低,甚至总有人对新的措施抵触。可是在大会上他们又总是抱怨你们部门没有创新。” “你有几个下属,他们的工作缺乏主动性。推一步,走一步,工作热情不高,稳定性也就较低,但对自己薪酬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些问题看上去可能都是外在原因造成了工作不畅,但在我们看来,这些其实都反映了领导者在某种领导能力方面的欠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企业对于领导力的需求已经到了空前的程度。领导再不是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少数人的事,而是一种普遍素质。那么,领导力应当怎样描述呢?通过大量的调查,“真诚、有前瞻性、有能力、有激情”被公认为四大“受人尊敬的领导品质”,换句话说,就是具备了这样品质的

领导,就可以被认为具备了相当的领导水平,因为他们容易被信赖、被认可,进而容易调动起被领导者的种种主动因素,推进工作的顺利发展。 要给人以“真诚、有前瞻性、有能力、有激情”的印象,首先要确立信誉的基础,丧失了信誉的基础,任何举措都可能被人曲解或是误解。在信誉的基础上,这种综合印象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得以体现的。所以领导者必须关注自身的行为,古人说“日三省悟身”,其实就是指在日常的生活中关注和改善自身的行为,从而改变自身对于外界的影响能力。通过20年的研究,国际管理学界得出这样的结论,卓越的领导者应当注重培养以下五种行为:共启愿景,以身作则,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

这个模型已经逐渐成为国际上领导力所通用的行为准则,这几种能力其实都比较容易理解,我们简单地进行一下剖析: 财散人聚,权分人强 评价现代企业领导者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你能够把周边所有与这件事有关的人都调动起来,它必须包括同事、经理、顾客和客户、供应商、市民等等。领导者使得追随者感到自己很强大,很有才能,能够承担责任,他们才会使出全部的力量,并且超越他们自己的预期。这就需要领导者通过强调共同目标和建立信任来促进合作,通过分享权利与自主权来增强他人的实力。所谓“财散人聚,权分人强”,这就是我们所指的“使众人行”的概念,让其领导的所有成员都向共同的目标努力,并且充分行动起来,现在决定企业生存的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从事的事业是否正确,而很大程度是做事的速度。我们不难想象,两个企业在从事同样的业务,一个是所有的人都高速运转,另一个则是所有的人都懒懒散散。两个企业的生存状态高下立判。领导者“使众人行”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社会学概论解答和案例分析

四、简答题(10个里面考2个) 1. 家长制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 第一,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领导者的权力既没有划分,也不受限制,组织的一切活动均由领导者一人决定。第二,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第三,任人唯亲,因人设位。第四,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第五,终身制。领导者及其成员的职位都是建立在初级关系基础上,成员利益处于相互制约之中。 2. 如何理解“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又常直接被称之为NGO或“第三部门”,有时候也用NPO,在管理上我国称之为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在我国比较典型的有希望工程、残疾人基金会、各类帮困基金中心、残疾人联合会等。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治性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1)NGO是一种组织,是在有限政府、市场经济、公民社会的三元社会结构框架中的一种社会组织形态。2)NGO是通过公民自组织、多元、参与性地管理共同事务,实现社会公益的机制。3)NGO是一种体现了多元社会自治的治理理念。 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二、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三、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族集体主义文化 四、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 五、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 六、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4.如何全面理解越轨的含义? 一般认为,那些为某一个社会群体成员判定为违反其规范、准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感受或行动是越轨行为。对越轨进行全面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越轨行为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第二、越轨行为未必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第三、越轨行为未必总是自愿的;第四、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第五、越轨行为可以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和组织所为。此外,越轨行为的后果并不一定仅仅是

领导者行为的四个象限和六道坎

领导力即影响力 “领导力就是影响力”,对于风靡全球的“领导力”这个概念,保罗·赫塞用简单精确的一句话进行了概括。 他强调说,领导力不是一种操纵,“当你试图了解一个人,并因为从他身上获取某种 东西而损害了他的利益,那么就是操纵。”保罗·赫塞对比分析说,领导力则不同于此,领导力更多的是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从而使得领导机构和整个组织取得利益。这是一个双赢的状况,“操纵导致的是输赢的结局,这不是我定义的领导力。” 保罗·赫塞说,不仅仅是经理人,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领导力,只要是你成功地影响了他人的行为,你就是在使用领导力。 “事实上,领导力分为两种,正式的领导力和非正式的领导力,前者是通过建立制度和塑造企业文化形成的,后者则是在非正式情况下对他人的影响。”《商业评论》总策划兼首任主编忻榕博士说。由于非正式情况越来越多,普通人对他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多。领导成为一种专业才能和个人魅力,不再是职位称呼的专属名词。 同时,领导和管理的概念也因为“领导力”这个概念的逐渐清晰而被分离开来。在忻榕看来,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做合适的事,“本质上是不同的”。 领导者行为四象限 当组织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实施领导力来影响他人时,领导者本身的领导力水平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在组织中获得成功。 保罗·赫塞说,领导者实际上是在两种行为中摇摆的,一种是任务行为,一种是关系行为。领导者想让自己与众不同并对组织中的成员施加影响力,那么必须知道自己在影响他们的时候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内使用合适的行为。 他给出的定义是,任务行为就是指导的行为,就是告诉雇员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应该在什么时间完成,以及应该在哪里来完成,谁来完成。而关系行为则是一种双向沟通,是辅导的行为,动态的倾听,以及融洽的人性化的支持行为。 使用“行为”而非“态度”或“价值观”,保罗·赫塞说,这是因为行为比态度或者价值观更容易改变。在他给出的情境领导模型中,人们可以根据一个人在特定的情景中如何表现,从而辅导他得到良好的结果。

情绪管理的五个重要方面

情绪管理的五个重要方面 管理者对员工情绪管理包括组织的决策、激励、领导艺术、人际冲突以及工作场所的非正常行为等方面。关于情绪智力的研究表明,那些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善于识别他人情绪的人可能会干得更好,有效的管理最终会通过员工的情绪和行为实现。 具体来说,管理者对员工情绪管理包括组织的决策、激励、领导艺术、人际冲突以及工作场所的非正常行为等方面。 关于情绪智力的研究表明,那些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善于识别他人情绪的人可能会干得更好,有效的管理最终会通过员工的情绪和行为实现。 医学上认为,人的观念会左右病情的发展,只要能努力让心思避开负面思想,人们就能积极配合治疗,快速康复。同样,在企业管理中,人的观念左右着人的行为,而情绪是影响人的观念的关键。因此,管理者要对自己和员工的情绪有一定的了解,并能采取相应的方法有意识地管理。具体来说,管理者对员工情绪管理包括组织的决策、激励、领导艺术、人际冲突以及工作场所的非正常行为等方面。 决策 人们所做的很多选择都是不经大脑思考的条件反射行为。例如,领导要求你在今天

下班之前完成一份报告,并且要按照他的要求做。如果你做了,是你的潜意识告诉你该要求是合理的,尽管这个决定不需要过多思考,但仍然是在做决策。当我们面对新的或重要的决定时,往往会仔细并理性地思考,权衡利弊,分析可选方案。 人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非常有限。通常在做决策时,我们只能做到有限理性,难以达到完全理性的要求。在传统的组织决策过程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理性,不重视甚至完全忽略了工作中紧张、害怕、挫折感、焦虑等情绪的影响。而实际上,人的情绪在特定的时候会影响人的决策。例如,对于同样的客观数据,人们在愤怒或紧张时做出的决策与冷静、镇定时做出的决策不同。 无论是通过理性还是感性过程来做决策,决策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情绪。因为,决策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与人分不开的,而情绪是影响人行为的重要动机因素。在决策过程中,如果不考虑情绪的作用,很可能会导致决策过程的不完整,甚至是错误决策。 激励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员工的情绪进行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们由激励驱使去完成那些能带来预期结果的行为。这是一种合理的交换:员工用自己的努力去换取那些能激励他们的东西,如报酬、晋升机会等。在这个交换过程中,员工需要努力投入的除了智力、体力外,还有情感。那些努力投入工作的人,在体力上、智力上和情感上完全沉浸在对工作行为的体验和对目标的追求中。这就是为什

读A TYPOLOGY OF DEVIANT WORKPLACE BEHAVIORS

读《A TYPOLOGY OF DEVIANT WORKPLACE BEHA VIORS: A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SUTDY》 一、问题的提出 据相关研究和报道显示,员工的工作越轨行为(包括盗窃、计算机犯罪、贪污、故意破坏、怠工、旷工等)在企业中十分普遍,这些行为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人们却把关注的焦点锁定在员工的积极态度与行为上,例如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与适应,有关工作场所中发生的越轨行为的研究则长期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地位。已进行的研究大多锁定单一的行为,如偷窃、性骚扰,而且非常零散,缺乏有效的整合及对工作场所中越轨行为特性的深入分析,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架构尚不完备,因此对工作场所越轨行为的研究十分必要,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工作场所越轨行为和指导今后的管理工作。 二、理论框架 这篇文章没有专门的理论基础,在提出研究的主题之后,对工作场所越轨行为进行了界定。员工的越轨行为在文章中被定义为一种自发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组织的规范,对组织和员工的幸福感造成一定的损害,排除了那些较小程度违反组织规范、对组织不直接造成伤害的行为(如错误风格的着装)。工作越轨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前者强调违反组织的规范,后者强调用公平、法律或其他道理视角来评价这种行为的对与错(Lewis, 1985),所以一种特殊的行为既可以是越轨的,也可以是不道德的,两者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前人对工作场所越轨行为的分类有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结果存在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分类是否全面?要求既包括组织层面的越轨行为又包括个体层面的越轨行为。2、不同的越轨行为和类型之间如何进行有效联系?需要一个有用的多维分类将他们相互联系。2、分类是否有效?需要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在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维量表技术对工作场所越轨行为进行了分类,能够突出工作越轨行为不同维度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是多维量表技术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更容易带有研究者自己的偏好,在研究过程中分阶段地对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和分析。 阶段1 调查样本是70个全职工作的人,27男,43女,来自四个领域,7名来自一个大学办公室,10名来自一个工业公司,38名来自一个社区,15名来自一个晚上的MBA课堂。他们的平均年龄39岁,平均工作年限15.69年。 通过让被调查者用自己通俗的语言描述身边工作中不正当的行为,统计出45种工作越轨行为,并得到专业评议团一致同意符合对工作越轨行为的定义。 阶段2 调查样本是180个全职工作者,他们花业余晚上时间攻读一所美国中西部大学的MBA。他们的平均年龄29岁,平均工作年限是11.12年。

老板分析员工个性特征

老板分析员工个性特征 第一种:个性突出 标新立异,个性鲜明,奇思妙想多,往往具有过人的工作能力,但一般不怎么合群。 专家建议: ——尊重其个性特点,忌以级威压人。 ——懂得对其引导,但与之沟通时避免过分热情。 ——表示对其信任,恰当放权。 ——根据其能力配备适合的岗位。 第二种:脾气暴躁 脾气暴躁的员工重感情,讲义气,直率而敏感,对批评会耿耿于怀,易冲突,易制造事端。 专家建议: ——尽量采取表扬、建议的语气,避免使用批评语气。 ——在其情绪波动较大时暂时回避,用婉转的态度缓和局面。 ——理解其性格与情结,用委婉语气提试探性问题,寻找原因。 ——鼓励其对本职工作有担当有责任。 第三种:追求完美 这类员工对自己要求高,对别人要求也高,做事大都会精细准确、有条不紊、追求完美。 但追求完美会耽误工作进度。 专家建议: ——对其做完成工作后的兑现承诺。 ——遵循规章制度办事,忌突发奇想或任何越轨行为。 ——对工作要求更细致、更精确、更理智,体现领导的务实态度。 ——从正反两面分析工作计划的优劣。 第四种:光说不练 这类员工往往心理比较脆弱,渴望被人接受,能力较强,但行动力差,易推卸责任。 专家建议: ——客观地分析其心理,表示愿意帮助他们。 ——对其偏差的行为及时指正,避免影响他人。 ——对其下达任务明确的工作,让其及时反馈工作进度及效果。 ——培养其持之以恒地完成工作任务的精神。 第五种:闷葫芦儿

这类员工不管别人说什么,都没有明确的反应,较难交流,容易使人感到压抑和沉闷。 专家建议: ——充分尊重其性格特点,耐心寻找双方共同点。 ——沟通时围绕其工作核心,发现并尊重其工作特点。 ——鼓励其工作长项,逐步调动其积极性。 ——以邮件形式传达工作,尊重其性格但不影响工作进展。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旁观者心理反应分析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0, 10(4), 416-424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377031582.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77031582.html,/10.12677/ap.2020.104053 An Analysis of the Bystanders’ Psychological Response to the Workplace Incivility Lingchan Zhang1, Jingyi Fan2,3* 1The Party School of Yicha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PC, Yichang Hubei 2Zhongnan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3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stitut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Mar. 2nd, 2020; accepted: Apr. 7th, 2020; published: Apr. 14th, 2020 Abstract The workplace incivility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Previous re-searches mainly focused on the targets and instigators of incivility; few studies focused on wit-nesses. Based on importa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theoretical basis,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mechanis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nlooker responses to workplace incivility. In general, the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bystanders mainly include punishment of the instigators, aid to the victim, and avoidance of the situation. The related research mainly uses two methods: critical incidence technology and virtual situation ex-periment. Factors that affect bystander behavio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cognitive factor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Recommendation to future re-searchers can be provided, including 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bystander behavior in depth, log researc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bystander behavior, related moderator and mediation variables. We aim to help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management policies in future. Keywords Workplace Incivility, Bystander, Behavior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旁观者心理反应分析 张伶婵1,范静怡2,3* 1中共宜昌市委党校,湖北宜昌 2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武汉 3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湖北武汉 *通讯作者。

领导者的五种习惯行为

领导者的五种习惯行为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当你处于最佳领导状态时,你做了什么?如何让他人自愿追随我们?我们如何让他人自愿齐心协力迈向一个共同目标?如何激励他们为共同目标而奋斗? 30年来,经典权威著作《领导力》的作者之一、美国圣克拉拉大学列维商学院的院长巴里。波斯纳在全球范围内问了几千位领导者这样的问题,试图找出卓越领导者们的共性的个人特质。 然而他发现领导力并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在高绩效组织中,领导者的行为更能深刻影响人们在工作中的承诺度和敬业度,从而显著提升生产力。 启动敬业度和绩效的因素 西门子超声公司的高级运营经理大卫。科米刚到公司的时候只是一名基层员工,但他一开始就像领导者那样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很快获得同事们的尊敬和上级的提拔。“让我们成为领导者的不是头衔,而是卓越的做事方式。职位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靠自己的行为赢得人们的尊重。” 波斯纳在分析了全世界200万人在回答LPI评测(360度的领导者行为评估工具)问卷的调查显示,员工的个性特征(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和组织特征(职务、工作、专业、行业等)对员工的敬业度、承诺度和自豪感的影响不到1%,而领导者行为对员工承诺度、忠诚度、主动性、自豪感、业绩表现的影响超过其他任何因素。

在5年的跟踪调查中,那些被员工认为经常践行上述五种行为的高级领导者组织,与很少践行这五种行为的组织的财务业绩比较结果是,前者的净收入增长是后者的18倍,前者的股票价格增长是后者的3倍。 “所以如果想成为一个有效率、更强大的企业和国家,就要想一想我们必须在哪些方面提升。”在近日的“天翼图书第29届暨交大安泰EMBA管理论坛”上,巴里。波斯纳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好的领导力行为能让工作场所变得更有吸引力,让员工愿意比自己的工作职责描述做更多的事情,从而能制造更好的业绩。” 五种习惯行为 通过对上千例最佳领导事迹的研究,波斯纳发现,虽然时代和环境可能会有不同,每位领导者的经历各有特点,但都存在着以下五种共同的行为习惯。 首先如果要赢得承诺和达到最高业绩,必须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榜样。 其次,为组织描绘一个激动人心、富有吸引力的未来时刻,并且相信有能力让这些未来梦想的奇迹发生也非常重要。 第三,每个最佳领导力实践案例都包含了一次改变现状的经历。 第四,没有一个领导者能仅靠自己就实现卓越,实现愿景梦想要靠团队的合作和个人的责任。 第五,实现愿景的道路艰辛而又漫长,当中可能精疲力竭、充满挫折感,而领导者工作的一部分就是要通过把奖励和业绩联系起来,

领导者和组织行为

领导者与组织行为 ●领导的本质影响力。即一个组织,一个群体或一些人的行为和观念施加影响的过 程。 职位权力 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 ●职位权力这种权力基础包括:惩罚权奖赏权合法权 ●个人权力这种权力基础包括:模范权专长权 ●领导者怎样树立威信 ●威信是一种能被感知的东西是下级对你的信赖。 ●怎样树立威信呢? ●(一)领导者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身上的任务和责任。 ●一般来说领导者的任务有两项: ●一是完成任务(决策) ●二是满足组织成员的要求(用人) 领导特质理论 性格理论能力理论第五级领导 “第一级”是个人能力; ●“第二级”是团队技巧; ●“第三级”是管理能力; “第四级”是传统观念上的领导力; ●“第五级领导”不仅拥有前四个层级的所有技能,而且还有一种“超常能力”,那是一 种谦逊的品质与坚定的职业意志的矛盾结合。 ●一个人领导力的形成不一定非要从第一级到第五级,但当你达到了第五级后,前四 级的各种能力你必须具备。 真正达到第五级的人应该不会太多,有的人可能永远停留在第三级或第四级层面上。领导行为理论 三种极端理论 ●(一)专制作风 ●(二)民主作风 ●(三)放任自流作风 连续统一体理论 ●即领导行为的连续带模式即领导行为的连续带模式,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行 为科学家坦南鲍姆和施密特于1958年在《哈佛商务评论》上合作发表的《如何选择领导模式》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独裁和民主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领导行为方式,构成了一个连续分布的连结带。这就是说一切领导方式不可能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领导方式不是机械地只从独裁和民主两方面进行选择,而是按客观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