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1919观后感

关于我的1919观后感
关于我的1919观后感

关于我的1919观后感

我想谈的并非爱国主义、五四精神或者顾维钧的历史地位等,我想说的只是我对于看待历史的一些看法。

曾经想了很长时间的“历史是什么”的这个问题,以前认为历史就是过去所发生的事,这的确也是,但是在学习了一些西哲、中哲的知识后,便对这个观点产生怀疑了,或者也只是觉得这不足为恰当完整的解释。历史总该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那么就不应该只解释为过去所发生的事了,是不是应该包括一些主宰历史发生的规律如老子所说的“道”或者是说历史自身本就包含了一种前进的力量?这当然是值得下功夫研究的一个问题。

但在研究“历史是什么”之前,又觉得有一个问题是应该首先得到解决的,那便是历史的真实性问题。我想每一个读历史、关注历史的人,甚至不甚关心历史但只要生活在社会中便总要接触到历史的人,在重温历史的时候,都一定会关心其所接受的历史的真实性问题。这当然很重要,因为你所接受的历史很可能会影响到你的人生观、世界观等等,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接受一段被扭曲的历史不仅可能导致一个人变成无知、天真、偏激,更可能使新的历史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这不是危言耸听,日本人被右派者扭曲的历史、台湾人被台独分子“改写”的历史正在产生着什么样的影响,这相信世界人民都有目共睹。毋庸置疑,我们

需要真实的历史。可是什么样的历史才是真实的呢?历史教材?野史?口述历史?……我想连历史家都没办法为我们提供一个标准的答案,历史既然是过去所发生的事,那么很多事情便是无从考究,更无从盖棺定论。再加上,每一段历史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进行分析,而角度、立场的不同所带来的分歧更是不可避免而且有时相差甚远的……这些都为我们需要的“真实的历史”的呈现带来很多的困难和障碍。简单地讲,我们几乎无法要求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能是一份百分之百客观真实的历史,毕竟撰写者身后牵系的利益和立场、以及自身的考量都太复杂了。可是,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只能很委屈被动地只是接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历史教材或者代表官方立场的史书吗?古有崔杼弑君,难道现如今我们只能无奈却也无为地接受那些被“美化”或者“丑化”过的历史?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无法要求百分百客观真实的历史,但我们同样应该拒绝被扭曲、攥改、美化或者丑化或者共产党化的历史!我们需要倾听各方的声音,需要看到各个角度的历史,需要开放、真实、客观!

这便是我观影之后的最大感想。90年前的五四运动时至今日当然已被很多人遗忘或者漠视,顾维钧在现今中国的历史书上也可能不值一提,最可怕的是,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五四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五四精神代表的是什么?……这些当然有多方的原因,但我们从未知晓“真实的

五四”,这也许也是很不容忽视的问题。

今天下午的团日活动,主题是庆祝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我们之所以选择观看这样一部电影,其实它与辛亥革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它与1911一样,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一笔,它们有所不同,却又一脉相承。从那时起,我们中国人开始对现实说不,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站出来,拯救我们的民族。在太平和谐的今天,我们坐在一起观看这样一部电影,也许在坐的许多人之前并不十分了解中国的这段历史,有些人之前只知道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但是没想过在那样的一个年代会这样不易。我不是不想自由,只是现实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历史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必须强大。

一部电影只有几十分钟,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有多长……

作为年轻人,这类电影对于我们对来说是沉重无趣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再翻开这些影片去看的时候,才能明白里面的内容和深意。中国随着历史的发展告别了战争迎来和平。而在世界的舞台上,仍在继续。这些年随着信息时代来临,世界纷争都呈现在我们眼前。从前未听说过的国家,一次次再重复着好像这些年代的战争悲剧。伊拉克,阿富汗,到现在的叙利亚,还有危机四伏的朝鲜半岛~~~~。每件事都重现了当年在凡尔赛的谈判桌上类似的情景。不管是当年的

万国会还是现在的联合国,发生争执和摩擦的时候,总会有更多无辜的生命用血和泪上演悲剧。而这些中东国家每一个都有当年二次大战中国的影子,不同的只是换了战争的借口和国家的名字。

在日本这次地震我们感到同情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像以前的情景还会上演。记得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选择的是发动战争让整个世界为他们的损失来买单。过了一个世纪,同样的厄运又降临本日的时候,现在不知他们又会如何选择~~~~但是如果没有这次地震不知道现在的局势又会是怎么样呢?日美联合在朝韩的情景还记忆由新。希望在结束叙利亚事件之后,战场不要转移到亚洲。这些随着时间的改变,在历史的前进中我们会看到。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受了太多的屈辱,当有新的挑战的时候,我们应当像1919年个年代一样,向世界说不!

国破家亡、战火纷飞,回顾中国近代史,这些悲痛的场景出现在我的眼前,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苍白回忆录,列强欺凌中国,而影片《我的1919》正是中国屈辱历史的一个片段,述说着华夏大地的哭泣。

《我的1919》讲述的是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不平等

条约,归还属于中国的山东半岛,但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应有的要求,将山东的主权交给日本,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外交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经历,正是这件事情导致了中国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

顾维钧,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外交家,在巴黎和会上斗智斗勇,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尽心尽力,尽管大部分不知道他的努力,尽管他受尽质疑,但他不但没有退宿,反而运用自己聪明的外交才能一次次赢得世界的尊重,尽管最后中国政府强列要求代表团在和会上签字,但以他却昂起了自己,乃至中华名族高贵的头颅,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这是英雄的表现,是爱国的表现。

影片的另一个人物肖克俭,一个充满热血的爱国青年,用着属于他自己的方式来和西方列强斗争,用属于他自己的方式述说着对自己的祖国深深的爱,肖克俭组织游行,宣传爱国,点点滴滴无不透露着对祖国、祖国人民深沉的爱,最后肖克俭从容赴死,将自己的生命风险给自己的祖国,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肖克俭大义凌然,带着笑容的脸颊,他是为祖国而死,死得伟大!

弱国无外交,在这件事上深深地体现出来,中国作为战胜国没有得到战胜国应有的奖励,反而连自己最基本的主权都无法获取,这是奇耻大辱啊!近代的中国受尽列强的欺凌,

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不强大,在于当时政府的不强大!而现在新时代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再也不是那个受尽欺凌的东方睡狮,现在的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尽管如此中国目前也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企图阻止中国和平崛起,闪动中国周围国家一致对抗中国,在这个看似和平但却充满危机的年代,我们应时刻牢记中国的过去,努力向顾维钧这样的中国先烈学习,我们中共预备党员更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缅怀先烈,学习知识,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史可以明鉴,勿忘过去,努力做好自己,我会时刻牢记自己党员的职责,学习先烈,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来报效祖国!

电影讲述了一战后顾维钧作为中国巴黎和会上的全权代表在和会上据理力争,但是因为外有列强的阴谋,内有软弱政府的妥协求和签字,中国在和会上的要求还是被拒绝了,但是因为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对,他还是无视政府下的命令,拒绝了在和会上的签字。

整个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顾维钧在和会上一番精彩绝伦的演讲,其中有一句话另我深深谈怀:“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句话直接击中外国人的内心深处,我相信列强在听了这句话之后应该都能体会到山东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虽然他们到最后终于还是决

绝了中国的要求,但热烈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山东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正如耶路撒冷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圣城,是精神信仰的依托,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为什么并直至今日中东地区已然纷争不断地原因。

谁都知道此次会谈是多么棘手,当代表团接到通知说日本要求接替德国在山东胶州半岛的一切权利时已经是下午2点,而会议要求中国代表与下午3点去阐明立场,这摆明了不给中国以商量的余地。总代表陆征祥推脱身体不舒服,将此事推给了顾维钧和另一个代表,而那个代表却也将这烫手的山芋推给了顾维钧。日本代表牧野伸然在会议上十分地蛮横,竟然说中国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说中国代表没有脸出席会议!然而顾在会议上并没有令人失望,我想顾在拾到日本代表的怀表之前也许是没有什么对策的,但是捡到怀表之后他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是日本代表送的,日本代表牧野伸显得十分愤怒,顾便以此类比中国山东,日本想要将山东占为己有,中国人能不愤怒吗?日本代表顿时哑口无言,英首相乔治说威灵顿·顾是一只智慧的老鼠,美总统威尔逊说他是一个充满斗志的诸葛亮。影片借两人之口赞扬了顾的外交手段之高超及他个人的气魄。

顾在会议上强调了中国人需要的是主权和领土完整,会后私底下日本代表通过美国外长邀请了吃了顿饭,对顾软硬兼施说日本对中国没有领土要求,只要求经济合作和经济权

利。顾又用了一个钱包笑话巧妙地回答了日本代表的要求,可以说顾很擅长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手

法,也可以说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一般都具有很强大的杀伤力,日本代表很愤怒转而叫矛头指向了美外长。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来是怀着他的14点计划而来的,但好像并没有人睬他,虽然他起初是想根据国际法帮助中国的,但是在法国英国都通过了日本的提议之后,他犹豫了并且最后也妥协了;会议中最为得意盛气凌人的当然是战胜国之一兼东道主法国,对于软弱的中国提出要求他自然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立场更倾向于日本,看法总统他那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想到二战时法国亡国并狼狈逃入英国时我竟然有些觉得活该;英国出于大陆均衡政策自然也是站在法国这边的;意大利被拒绝了在地中海利益要求之后愤然离开了会议。德国作为战败国自然是遭到了最恨他的法国的狠狠“招待”,德国要承担巨额的赔款。国际社会中本就没有什么同情可言,成王败寇,列强出于自身的利益,将中国卖给了日本,这个实实在在地告诉了中国人一个深刻的道理,依赖他国的怜悯是靠不住的,中国唯有自立自强,真正强大起来,才能为自己说话。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似乎一直都没有变,所以人类从亘古到现在战争都没有消失。“弱国无外交”这句话是对的,但经荧幕中那位将任务推卸给顾维钧的那位代表说出来,我竟有些不同意,他说:“弱国还奢谈什么外交!”在我听来就如同:“你

这么弱小为什么还存在这世界上!底层的平民怎么敢奢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等这类不公平的现象,这有点像等级制度,照这么说来是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应该放弃治疗直接去死了?因为他们也很弱啊?是的,我们的确很弱,但是一个没有争取过的人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谁能一直都弱小下去呢?又有谁会一直辉煌下去呢?我想他应该是政府保守派的人吧,我认为他从一开始打算直接做好了妥协退让在和会上签字的准备,并没有想过要通过外交手段来争取。并且他还十分嫉妒顾的才能,屡屡出言讽刺。

近代的中国政府似乎摆脱不了“妥协”这两个字。清政府如此,1919年的政府亦如此,在日本大使馆被炸之后,日本方面又给中国政府施压,不断地要求代表团们在和会上签字,要求:“确切不可以纷争之态以待”。电影中顾同时又必须面对着华侨们的抗议,顾被众人围堵在他暂时寄居的房子面前面前,幸好是法国姑娘让娜举着枪朝天开了枪才把他从众人中救了出来,我顿时很喜欢这位敢作敢当的法国姑娘,在影片中她是唯一一个让人看起来不那么抑郁的角色,十分直爽,而梅代表的是典型的传统中国女性角色,美丽善良,但是太过含蓄,呃......怎么说呢?就是太过于柔美粘人,优柔寡断,珠泪涟涟,我反而不太喜欢。但是我想那个时代应该也有像秋瑾,叶一曼这样的巾帼英雄,应该也有自信果敢的女性角色,才能更加地反映出那个时代思想变动的特点。

剧中顾还有一个好朋友叫肖克俭,负责发动民众、唤醒民众的工作,组织游行、罢工活动,是电影虚构人物,肖克俭看到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列

强以牺牲弱国利益换取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他慷慨悲歌,给爱妻梅留下遗书,要她“回祖国去,那里已经在燃烧,那里将是一片热土”他是一个比较悲剧的人物,性格比较偏激,这是一个人物特写,他的出现预示了后面爆发的五四运动,代表的是当时五四运动爱国者的形象。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我的确也是被他感动到了,特别是后面影片将顾维钧弹钢琴,梅的昔日肖像,肖克俭与英美法三国国旗自焚于火中的情形结合在一起,更增添了悲剧色彩,揭示了当时中国的悲哀以及悲哀之后蕴藏的愤怒烈火。自焚,也许象征着浴火的凤凰,将迎来新生,似乎有什么东西一触即发。

我的1919读后感

《我的1919》,新中国的序章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 07英汉双语播音02班 汪冲 走过那年,残酷的战争结束的那年。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可这一切都没有成功解决山东问题。英、美、法在会议中为自身利益出卖了中国。这本应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本国内部纷争不断的国家,一个弱的没有会议席位的国家,那里会有强悍的外交?纵使外交官如何妙语连珠,如何机智过人,也不过是个花架子。 也就是在1919年,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并为此准备了《山东问题说贴》。里面最为人知晓的一句话是:“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也是因为这句话,这位外交家才能成上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一位堪比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家。“巴黎和会”这个说是处置战败国的会议,并不像它本身宣称的那么正义,实际上不过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公开掠夺,一群胜利者的分赃会议。而同为战胜国的中国却未在此会议上分得一丝好处。在后来的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诚如毛泽东所言:“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一切利益都是强国的囊中之物,这些“物”就有中国的山东——那个孔、孟出生的地方。那个矿产蕴藏丰富的地方。那个孕育百家,有了战国百家争鸣胜景的地方,那个让1919年无数中国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那一年,伴随着列强的争夺,伴随着袁世凯的炮火,伴随着学生的游行。就在这样一个注定多难的年头,顾维钧,这个被人民的呐喊,被权利的纠缠推到历史坐标的男人,没有愧对当时的四万万中国人,也没有愧对我们这些后来的回望者,他在“巴黎和会”上坚定地拒绝在条约上签字——中国成了战胜国中唯一一个没有签字的国家。并且直至他和陆征祥离开也没有收到政府任何有关拒绝签字的指示。他凭借着自己的良心,凭着一颗赤诚之心,为中国的外交史展开了新的一页。是他的拒签,划分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也是他的拒签划分了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这是两千多年,是自从欧美等国进入中国土地,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世界外交舞台挺直腰杆对递来的不平等条约说:“不”!这样的中国人,才是真正把辫子剪掉的中国人,而不是,在头上没有辫子,在心里却拖着一条又长又重,把辫子缠绕在脖子上宛如枷锁的中国人。 如果说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只是迫于国家内部民众压力而拒签,那么他在1931年受中国政府委派参加国联调查团,不畏日本恐吓,深入东三省取证,完成揭露日本罪行的长篇备忘录。为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外交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也为战中死亡的中国劳工的在天之灵祭起了一道安灵符。 他是中共中央通缉的内战位列二十二位的“高级战犯”。但无可厚非的是他在“巴黎和会”上让中国人的脊梁挺直,让欧美看到中国人心理上沉重枷锁般的辫子被剪掉。他在国联调查团作出的努力为中国战后利益、补偿最大化作出的贡献。更不能无视他,在二战驻美时为中国抗日奔走呼叫,争取援助。 这个男人在无数争议中走过。他被国民政府通缉过,被中共中央通缉过,但他做的无愧于良心,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中国人。唐德刚曾经在他的《社会文化转型综论》中评价道:“中国百年外交史上只出了两个半外交家。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李鸿章。顾维钧只算半个。”然而这个在中国外交史上只算半个外交家的男人,却用了一辈子来承担他作为外交人员当尽的责任。宁肯付出名誉,宁肯被无情通缉,宁肯东躲西藏,宁肯被恐吓。

“我的1919”观后感_心得体会

“我的1919”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我的1919”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我的1919”观后感 “经济地位决定发言权”,我想这句话用在国与国的外交上也未尝不可,国际舞台只是少数强国大国的秀场,其他的小国穷国只能跑跑龙套,打打酱油。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国际关系多是建立在利益之上。1919年,一战终于结束,留下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人类,可战胜国就不同了,他们要惩罚战败国,要清点战利品,要尽力捞取能够捞到的利益。可是,中国,再一次处于尴尬的境地,按理说,中国是一个战胜国,照当时的外交总长陆征祥的话说,我们要争取得到与会大国的“同情”,可是,那样一个破败不堪的中国,人家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利益去怜悯你。所以说,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森林里,中国不仅觅不到食物,而且自己的肉也有被瓜分之可能。想想吧,一头骨瘦如才的狮子,被老虎撕咬,被假着虎威的狐狸欺负,被野狗小鸟调戏,苟延残喘,无自御之能力,多么悲惨的一个境况呀! 那时的中国连国家最起码的尊严都不能维护,伤得起吗?伤不起呀!国家尊严被百般蹂躏,万般践踏,国家主权被别国作为“互惠互利”的砝码,国将不国。哪个国家的民众能忍受这般辱弄,惯于隐忍的中国百姓最后也忍无可忍,可是他们也只能在国内闹一闹,骂政府无能,骂外交官不给力,隔靴挠痒而已!但这对于开启民智,刺激政府还是蛮奏效的。其实当时各种失败,其最根源的原因就一个字;“弱”。 那几年的几番折腾可够中国受的,到现在后遗症仍在,就比如这个面子问题,中国人爱面子那是国际常识,可能就是那时的中国被伤透了,好不容易混得像点样了,哪能不好好弥补一下呢!再说这个尊严问题,现在的中国老在意这个了,好在这几年有钱了,口袋里揣着钱,领导人出去说话,其分量也陡然增加了不少。而且,拉动奢侈品消费的重任义不容辞的落到了中国这个负责任大国身上。 这些也无可厚非,可是有一点我却始终想不通,为了国家的尊严牺牲老百姓的尊严,国富民强被割裂成两个词,为嘛?如果有良心的话,你就能发现中国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你再看一下我们国家的状态,动不动就免去别的国家欠我们的几十亿甚至更多的债务,财大气粗呀,可是,我们国家农民,农民工的生

我的1919观后感(精选多篇)

我的1919观后感(精选多篇) 《我的1919》观后感 当某一件事离你远去的时候,你意识到这是历史。 ———题记 在历史的轮回里,中国充满了沧桑。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属于中国的山东半岛。 俗话说的好,“弱国无外交”,而在那个时代,中国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弱国,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四万万铁血儿女

的泱泱大国,却饱受了无尽的屈辱,其中的心酸悲苦,欺压暴虐,谁人能忍受?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有着无数有勇气、充满智慧的爱国青年,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一切。 顾维钧,一个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名字,响亮又永恒,他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巴黎和会上做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当国际委员会向中国代表团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是他,只有他,站出来,并致以完美的一击。他通晓英语,法语,却义无反顾地用汉语发言,他是勇敢的,他是智慧的,他,是伟大的。 陆征祥陆总长,被骂成卖国贼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谁人知道他顶着多大的压力,一句“我们都是中国政府的仆人”道出了其中的无奈。面对中国外交的失败,他努力过,他争取过,但是却无力去改变,无可厚非他是智慧的,是爱国的,是理智的,最终他没有逃避,用自己的行动拒绝了签订合约。 肖克俭,一个炽热的爱国青年,最

终却在烈火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组织爱国运动,团结海外华侨,为了祖国,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有谁能说他不爱他的妻子,不是不爱,而是爱的真切,即使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也在烈火中焚尽了。 至今,顾维钧第一次在和会上亮相的场面仍记忆犹新,那是不容被忘记的,也永远不会被忘记。会议上,牧野男爵非但对山东特权的事情只字不提,还不留情面的羞辱了中国代表,而这个时候顾维钧没有退缩,他挺起胸膛走上前用汉语发表了演讲。一点小伎俩就激怒了牧野男爵,因此他说“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在其他战胜国代表的嘲笑声中他掷地有声的开始反击,“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盗窃,是不是无耻,是不是极端的无耻”。一段热血澎湃的演讲,体现出他的不满,体现了中国人民

我的1919观后感1000字

我的1919观后感1000字 国破家亡、战火纷飞,回顾中国近代史,这些悲痛的场景出现在我的眼前,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苍白回忆录,列强欺凌中国,而影片《我的1919》正是中国屈辱历史的一个片段,述说着华夏大地的哭泣。 我的1919观后感1000字五月三号,为迎接五四青年节,106车间团支部组织青年员工观看电影《我的1919》。本片描述上世纪初,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看了《我的1919》这部电影之后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的心灵在不断地被震撼着。这样的震撼不仅仅来源于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尊,也来源于对那些懦弱虚伪的国民的愤恨,更来源于对顾维均的人格魅力的钦佩。当时的中国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中国还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谁也可以随意践踏一脚的国家。让我深刻体会到“弱国无外交”,国强才有说话

的权利,只有强大了,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弱国无外交”,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我们必须铭记,并以此时刻提醒自己国家强盛才能立足世界,才能有话语权。国家要强盛这就需要国人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去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有学问、有理想、有体魄的现代青年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勤奋地工作,众人齐心,心领神会,思想统一,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时刻牢记以国家利益为重,跳出自我的小圈子,走向社会最前沿阵地,大胆与为富不仁的现象作斗争,与贪污腐败、与弄虚作假、与横行霸道的行为做斗争。 中国虽在快速发展,但相对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我们应以史为鉴,记住弱国无外交!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这句话常响耳畔。须知未雨绸缪,须知居安思危,或许是卧薪尝胆。 我的1919观后感1000字国破家亡、战火纷飞,回顾中国近代史,这些悲痛的场景出现在我的眼前,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苍白回忆录,列强欺凌中国,而影片《我的1919》正是中国屈辱历史的一个片段,述说着华夏大地的哭泣。 《我的1919》讲述的是19xx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

我的1919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 范文一: 一九一九,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一九一九,中国人第一次向列强说:“不”。 一九一九,有太多的中国人走向了绝望的边缘,也有太多的中国人走出了抗议的第一步。《我的一九一九》,苦难的一九一九;耻辱的一九一九;振奋人心的一九一九。因为中国最广大的青年走向了抗争奋斗的道路,不论工人学生,不论贫穷富贵,不论民族地域,于是五?四成为他们不朽的丰碑。 当肖克俭跪在英美法的国旗面前,用熊熊烈火将自己燃烧的那一瞬,那是愤怒的火焰;那是四万万同胞的愤怒的火焰;那也是最深沉的悲歌;那更是在弱国无外交面前的悲痛。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不能收回本国应有的主权,德国占领的山东半岛在巴黎和会上划分给了日本,中国的主权变成了列强的盘中餐,成为他们相互交易的砝码,赠送的礼物,他们完全无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人的愤怒。这一切只源于两个字:贫弱。 一九一九,正是我国内忧外患的灾难时期,国内军阀混战,各地拥兵自重相互争战,国外则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他们正在中国掠夺交通权,经济财政权,进而提出了更为苛刻的领土主权要求,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在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大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任人宰割。耻辱的历史使我们悲愤,耻辱的历史更应该使我们铭记责任、吸取教训。 眼前依然难以忘怀的是他在烈火中的视死如归,他坚毅的目光,似乎要告诉世界:中国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终有一天会洗刷今天的耻辱,沉睡的东亚之狮一定会站起来。恍惚间,泪水已经充满了我的眼眶,一个人可以有太多的选择,可以富足可以安逸,可是,是怎样的一股力量,怎样的一份坚毅使他远离故土,使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富足面前他选择了漂泊,在安逸面前他选择了冒险,在一己之爱面前他选择了祖国之爱,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气魄,只因为他心中装着祖国。 今天,世界正处于总体和平的大环境之下,但是各国之间的竞争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它以新的形式在新的领域,展开着更为激烈的斗争。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也带给了我们新的威胁。而我们是青年的一代,先辈的努力使我们有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我们应该无愧于我们所享有的幸福和安定,生活的富足不应该使我们丧失斗志和迷失最起码的信仰。 画家之责在于尽显自然之美,歌者之责在于谱写生命之音,青年之责在于壮祖国之强大。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八周年,八十八年一晃而过,也许肖克俭的尸体已溶解在深厚的泥土中,也许他的尸骨正滋润着一株幼苗,也许正如这株幼苗一样,他的精神正感染和带动着新的一代人。 还记的他留给自己妻子的那句话“梅,回祖国去吧,那里正在燃烧1我们这青年的一代,挺起我们的脊梁,抬起头,将这样的精神传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吧,那里正需要我们,那里正期待着我们的燃烧。 影片《我的1919》深沉厚重,哲理精邃,充满爱国主义思绪。影片以沉重的笔锋,拨开历史尘封,重现了1919年风云激荡的巴黎和会。当时中国作为战胜国,没能收回权益,反而蒙受屈辱。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凭着爱国良知和外交才能,顶住压力,坚持公理,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面对列强,公然说不,这在中国外交史上是第一次,而表现这段历史的鸿篇巨制,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是第一次。 88年过去了,忆昔思念,中国人虽历经战乱、饱受苦难,但始终坚持公理,自强不息。我们坚信:公理必胜。 巴黎和会的行径,自然激起中国人民维护公理、爱国反霸的高度热情。影片《我的1919》着力渲染甚至张扬的正是包括顾维钧在内的所有中国爱国志士的这股激情。不过影片的精到

1919观后感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 曾有人说,这是一部流于表面的民族主义情绪超过了理性的历史主义,煽情渲染掩盖了本该表达的深刻主题的失败影片;我却看到,中华儿女积聚了数千年的悲愤从顾维钧弦弦掩抑声声思痛的举止说辞间自然流露,作为一部对艺术及观赏价值有所要求的影片,绝对冷静的对历史的重现并不必然足取。 在上《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时,老师给我们播放《我的1919》的电影。 该片以一位旧中国外交家的视角来描述着那段充满屈辱、无奈的历史。深刻刻画了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世界的丑恶嘴脸,也对那些因反对帝国主义、努力维护国家主权完整而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充满了敬仰之意。而从这部影片中,我有以下感想: 1.成王败寇,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而旧中国在一战之后,不但没有享受到战胜国所应有的待遇,反倒被当作战败国任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的耻辱。 当夕阳染红了天空,当冰冷的铁门上出现了一个雄壮的身体当荧屏上打出“1919年??中国历史的分界线”我突然想大声的呼喊“我是中国人,我愿为祖国奉献我的青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曾派军队支持战场,在法国像这样葬着中国人的公墓也随处可见??”这是中国代表队在巴黎 和会上摆出来的证据,虽然铁证如山,但谈判还是以失败告终。政府不行人民在。一支一支人民组成的队伍在肖克俭的带领下站起来了。他们向和会示威,向法国政府示威,但他们没有坚实的后盾,最终还是被镇压下去了。 顾维钧,这个名字我将永远不会忘记。 顾维钧的爱国、才领无一不让人佩服。而这国耻又是何等的让人愤怒啊! 在面对国家危机的情况下,有像顾维钧一样为国家争取公平的人,也有为抗议会议决定的爱国的人,但也有卖国的人。中国的耻辱史让一些人麻木了,而更多的激起了愤怒,为了国家的利益,甘 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像那些在巴黎的中国人,为了抗议,死于熊熊烈火之中,他们的爱国是不可置疑的。 顾维钧在外国人面前表现出了中国人的气质、英勇。他为中国作出了贡献,也影响激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 而日本,这位同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居,在中国的历史上却从来都扮演着令国人恨入骨髓的角色。是日本人天生即为恶魔之子?还是他们丧心病狂的行径一次又一次撕碎了中国人一直以来沉浸其中的种种幻象且逼迫中国人直面现实?假使日本没有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百般刁难,中国也许就会暂时得到她所期许的公允对待,然而从长远看这于中国恐怕并无大益。若巴黎和会因列强某些利益需求凑巧给了中国一些甜头,五四运动兴许将不复存在,虚妄的和平担保弱化了因悲愤而起的抗争意识,中国将继续安心于列强的小恩小惠,如此这般沉寂下去,直到新的屈辱又不期而至。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了日本一直以来在中国枕边的虎视眈眈,中国才被逼成如今真正意义上的泱泱大国。我们固然不可美化侵略,然而当历史将一些民族情结之外的以血凝成的真理交到我们手里,我们需要理智来辅佐我们的判断。读过《德川家康》的人无一不被书中那日本式的智慧所折服,那样一个心思缜密柔肠百转的民族,她的子民却能在各种紧要关头为更大利益献身而毫无怨言。既悲伤,又坚强,绝不放弃希望,这样的民族又如何能不崛起。中国人至今的反日情绪依然强烈,我想我们绝不能忘记历史,但也应正视日本这面镜子,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他人的长处。 对于角色个性的塑造,除了顾维钧被下了重彩之外,其他人物流于平平。梅的妩媚有些过分,让人看了不大舒服;肖克俭的爱国青年形象并无多少突破。乱世是男人的修罗战场,女人无尽哀愁的根源。在这样的时代,那些绽放在青青绿草间的花容转瞬即逝,忧伤取而代之,铺天盖地;在这样的时代,她们乃一届弱女子,对男人硝烟滚滚的世界无能为力,然而

我的1919观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我的1919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我的1919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 当某一件事离你远去的时候,你意识到这是历史。 ———题记 在历史的轮回里,中国充满了沧桑。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属于中国的山东半岛。 俗话说的好,“弱国无外交”,而在那个时代,中国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弱国,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四万万铁血儿女的泱泱大国,却饱受了无尽的屈辱,其中的心酸悲苦,欺压暴虐,谁人能忍受?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有着无数有勇气、充满智慧的爱国青年,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一切。 顾维钧,一个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名字,响亮又永恒,他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巴黎和会上做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当国际委员会向中国代表团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是他,只有他,站出来,并致以完美的一击。他通晓英语,法语,却义无反顾地用汉语发言,他是勇敢的,他是智慧的,他,是伟大的。

陆征祥陆总长,被骂成卖国贼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谁人知道他顶着多大的压力,一句“我们都是中国政府的仆人”道出了其中的无奈。面对中国外交的失败,他努力过,他争取过,但是却无力去改变,无可厚非他是智慧的,是爱国的,是理智的,最终他没有逃避,用自己的行动拒绝了签订合约。 肖克俭,一个炽热的爱国青年,最终却在烈火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组织爱国运动,团结海外华侨,为了祖国,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有谁能说他不爱他的妻子,不是不爱,而是爱的真切,即使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也在烈火中焚尽了。 至今,顾维钧第一次在和会上亮相的场面仍记忆犹新,那是不容被忘记的,也永远不会被忘记。会议上,牧野男爵非但对山东特权的事情只字不提,还不留情面的羞辱了中国代表,而这个时候顾维钧没有退缩,他挺起胸膛走上前用汉语发表了演讲。一点小伎俩就激怒了牧野男爵,因此他说“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在其他战胜国代表的嘲笑声中他掷地有声的开始反击,“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盗窃,是不是无耻,是不是极端的无耻”。一段热血澎湃的演讲,体现出他的不满,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不满。“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多么有力的一句话,多么充满智慧的一句话,让在座的各

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观后感 当前位置:日记300字>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观后感>日记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观后感发布于2019年09月13日分类:作者:电影《我的1919》讲述的是一战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公的顾惟钧参加巴黎和会的始末。影片末尾,顾维钧痛斥最高委员会不公,而拒绝在协约书上签字,随后拂袖而去,画面在这一刻定格。下面是为您收集了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欢迎阅读! 1919年,一个动荡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影片以“我”的视角,讲述了这个历史故事。故事发生在巴黎,顾维钧作为中国的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一位中国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进行发言,商讨关于是否将山东割让给日本。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在和会上却只有两个席位。顾维钧在和会上的激情发言,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人的风采——中国是战胜国;他面对日本牧野男爵的挑衅,面对和会主席,不卑不亢,慷慨激昂,让外国的总统连连称赞——一个充满斗志的诸葛亮;他用怀表来激起了牧野的愤怒,而从中引出了中国人对山东被剥夺的愤怒——那就是盗窃,那简直是无耻! 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撤冷一样!——这不仅仅拥有口才便可以做到的。他激情澎湃,用事实反驳,正是心中对民族的自信心,使他有了这份动力;这不仅仅只是充满斗志就可以做到的。他大义凛然,义正言辞,正是胸中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怀,让他的热血沸腾;这不仅仅只要有热烈的情绪就可以做到的。他义愤填膺,声震天地,正是身上流淌的炎黄子孙的血液,令他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肖克俭,一个充满正气的青年,强烈地

反对山东的割让。他身为一个青年团队的组织者,组织巴黎的青年进行游行,激起青年们的爱国之心。他心知谈判是没有结果的,于是,他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他燃烧起的不仅仅是他的肉体,燃烧的更是他满腔的爱国之情,更是点燃了青年运动的热潮。他告诉全世界的人:中国人真的愤怒了! 最终,各个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出卖了中国。所有战胜国都愉快地在合约上签了字,但只有中国,没有。顾维钧在场上的短短几句话,震撼了所有人。“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他合上了合约,脸色凝重地走出了会场。中国人,第一次,向世界说:“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不再是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列强的屠刀下弱小的羔羊,我们有我们的民族尊严! 这是在每个炎黄子孙心中,刻骨铭心的痛,而那也是每个华夏儿女血液中流淌的爱国之情。我们之所以处处受宰割,是因为那时的我们,不够强大;我们之所以被各国出卖,是因为当时的我们,太弱小;我们之所以被称为“东亚病夫”,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抬头与站立! 青年是国家的栋梁,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把握当下,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的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的中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那么,让我们把握好自己,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历史步伐回到了1919年,思绪也追溯到了巴黎和会上,乌云密布就一定预兆着悲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从这里站起来了,他们没有在和约上留下任何笔迹。一幅幅中国劳工在战争中受奴役的照片,清晰地可以看到他们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一片片白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篇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篇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一 中国现代历史即将步入新世纪的今天,我回顾了这一部精彩的电影; 这是一部以第一人称述说的电影,强烈的带入感,犹如身临其境,那一段黑暗到极致不堪回首的历史,换成新时代的我们谁能承受的起;我似乎置身在这一个时代,看到了懦弱政府、列强压迫下仍不妥协,在巴黎和会上虽深受嘲讽但仍上台演讲的顾维钧,用笔直的身杆、冷静智慧的头脑、铿锵有力的声音,短暂的发言让整个局势逆转,虽然结局依旧难以改变;压抑着的愤怒,身处高位却因当时的北洋政府懦弱,也是这一天,1919年5月4日,整个中华民族愤怒了,担负着一个时代希望的先进青年开始反抗,游行示威,哪怕被懦弱的北洋政府为了讨好列强而逮捕,也一直未曾停止;我不会忘记,凡尔赛条约签订仪式上顾维钧那低沉的声音吼出来的对列强的质问及警告“我很愤怒... ...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所以这份合约我拒绝签字,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民永远会记住这沉痛的一天”,说完便转身离去,这一天我们没有签字;为了这一天我们牺牲了多少像肖克俭这样的优秀青年,他们在这祖国最黑暗的时刻,将自己燃烧,犹如这破晓的晨曦,照亮这我们前行的道路。 这一部电影让我看到了青年该有的勇敢、奉献以及自信,他们背负着一个新时代的希望,为了这个希望,为了民族的未来,他们站在各个不同的位置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展示着我们国家不屈的铮铮铁骨;他们原可以凭借着拥有的过上安逸的生活,可如果没有他们从这一天站起来,我们的国家还会要在黑暗中彷徨多久,是什么他们燃烧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点亮一盏永不熄灭的引路灯,是这一腔爱国热血,是这一副永不屈服的铁骨,是这电影里陆总长说的“良心”;如果他们不站起来,这懦弱的北洋政府还要继续懦弱多久,这片土地会被列强瓜分、霸占,我们多少中华儿女将陷入深渊。 这一百年来,我们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趴了臣服于美帝的国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我们的大国风采;走在复兴的伟大道路上,作为青年的我们是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强大的祖国使我们不

我的1919观后感1500字

我的1919观后感1500字 电影《我的1919》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下面是整理的我的1919观后感,字数在1500字左右。 我的1919观后感1500字 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 1919年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1919年是中国第一次对西方列强说“不”。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这是怎样屈辱得像虫子一样走过的一百年?中国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吗?我们咬紧牙关,我们忍辱偷生,四万万中国人,锻炼出了多少中华之魂,磨砺出了多少华夏脊梁? 啊!一段血泪史,几多辛酸泪! 《我的1919》,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又一次警钟长鸣,给我们以居安思危的训诫! 本片描述上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和他的挚友华裔留法爱国知识分子肖克俭,为抗争列强,喂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感人肺腑

的事件。 1911年中国推翻封建王朝满清帝国。 1919年中国爆发了倡导科学、民主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历程,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直接的影响下,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电影《我的1919》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影片充分表现了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的艰难。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此开始了中国上世纪新的篇章,是中国人民觉醒而奋起的出彩华章! “弱国无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这是深刻烙印在从近代开始所有中国人心上的字。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铭记! 因为,我们为了这五个字,失掉了多少领土,失掉了多少白银,

我的1919观后感500字

我的1919观后感500字 《我的1919》观后感一 在无奈中挣扎的那份爱 电影《我的1919》讲述的是一战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公的顾惟钧参加巴黎和会的始末。影片末尾,顾维钧痛斥最高委员会不公,而拒绝在协约书上签字,随后拂袖而去,画面在这一刻定格。 我听到全场想起的掌声,经久不息。是啊,没有人不被这一画面打动,那个背影包含了太深的爱。可这份爱国之情掺杂了太多的辛酸与无奈,而愈发沉甸甸……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顾惟钧在会议上铿锵有力地甩出这样一句话。这句话道出了每个有良知的中华儿女的心声。试问,有哪个国家的人民愿意把自己国家的领土拱手让给别人?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愈发艰难地向前走着,一步一步,步履蹒跚,太多的屈辱混着血和泪的味道,砸在每个中国人的肩上。 然而,最高委员会还是决定牺牲掉中国的山东。此时,没有公平正义,有的只是利益。“弱国无外交”,代表团成员中有人吐出这几个字,却又压抑着多少辛酸屈辱,多少无奈。 在法国的华侨们愤怒了,他们在肖克俭的组织下抗议示威,高喊“还我山东”。美国总统威尔逊倚在窗前看到楼下示威的华侨们,说“从来没发现法国有这么多的中国人”,

因为此时每个在法的中国人都加入到了示威队伍中,为了国家的完整,他们带着一腔爱国热忱,无畏艰险地走到了一起。只是,示威换来了他们的头破血流,甚至牺牲生命,这当中又有多少无奈呢? 华侨门围住顾惟钧的车子,要求他保证不在协约书上签字。在没有得到满意答复的情况下,将顾惟钧围住殴打。画面上,顾惟钧的眼神深深的无奈,令人心痛。有谁愿意当历史的罪人呢?可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中国又该何去何从呢? 顾惟钧没有签字。那一刻,忽然落泪了。因为感动,还有心疼。心疼爱着中国的每个中华儿女,有谁的爱没有被这种无奈打得湿淋淋呢?心疼那时的中国,在风雨中飘摇,多少辛酸,屈辱和血泪。 在结束“弱国无外交”局面的今天,中国又该何去何从呢?不要忘掉这段历史,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要让中国更强大”。 “要让中国更强大”,让我们带着这个梦想继续前行吧。 《我的1919》观后感二 从这里站起来 历史步伐回到了1919年,思绪也追溯到了巴黎和会上,乌云密布就一定预兆着悲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从这里站起来了,他们没有在和约上留下任何笔迹。

《我的1919》观后感范文700字五篇

《我的1919》观后感范文700字五篇 《我的1919》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属于胜利国的中国,却在巴黎和会上只得到两个席位,并在多次谈判中饱受欺辱,直至最后拒绝签定凡尔赛合约的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7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700字 今天下午我们整个初二年级在大礼堂观看了纪录片《我的1919》。 电一影《我的1919》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同时也说明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顾维钧作为中国政一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影片充分表现了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的艰难。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此开始了中国上世纪新的篇章,是中国人民觉醒而奋起的出彩华章! “弱国无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这是深刻烙印在从近代开始所有中国人心上的字。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铭记! 那么,即使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如何精彩地运用他特有的机智,幽默,巧取,以一块怀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个人才华和人格舌战群敌,在世界强权政治的大环境下,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绝对优势前提下,通通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我们都应该向前进。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那只能够盲目的麻痹自己。死亡也解决不了问题,那只是懦弱的表现。创造,拿起手中的工作。因为我们在推动这个社会!通过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中国人民赤诚的爱国之心,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失败了,它会永记在我们心头。“前

我的1919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 电影《我的1919》是由黄健中执导的历史故事片,陈道明、何政军、许晴等参加演出。影片讲述了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参加巴黎和会的经历。 篇一:我的1919观后感 历史步伐回到了1919年,思绪也追溯到了巴黎和会上,乌云密布就一定预兆着悲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从这里站起来了,他们没有在和约上留下任何笔迹。 一幅幅中国劳工在战争中受奴役的照片,清晰地可以看到他们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一片片白色的墓地是劳工们所向往的“天堂”吗?难道中国人只有遭遇苦难才能得以生存吗?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愤怒地辩驳了日本代表指责中国未出动一兵一卒竟梦想着获得利益的谬言。各国代表似乎也认同,响起了掌声,文化的差异却有着共同的情感认知。 东方睡狮还是没有凶猛的抗争,赢得掌声,难道是切实的利益,胜利的果实会降临到我们的头顶吗?弱国无外交,此刻一点也毋庸质疑了。 雷雨交加,一个不好的征兆,山东问题未能如愿解决,一群华人和留学生满脸的愤慨,无奈与悲痛,顾维钧真的可以给他们一个明确的解释与满意的答复吗? 惟独用鲜血染红巴黎和会,让有良知的各国代表知道他们的媾和是中国人用生命换来的。然而,他们在烈火中真的

永生了吗? 一辆黑色的马车载着中国代表缓缓驶入了和会现场,各国代表们正襟危坐,等待着亲手一笔后将带来无限的利益,中国代表心情是沉重而又是忐忑不安的。顾维钧走到了红色的和约本子前,讲了一席让中国人听了热泪盈眶而又为之骄傲自豪的话语,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代表团不能签字!中国人会永远记住这沉痛的一天!”合上了和约,大跨步的走出了会场。凝聚的空气终于流通了,广场上空的云朵也散去了,呈现出蔚蓝的天空,久久回荡的钟声也在称赞中国,中华民族崛起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19年,我们的1919年,中华民族一个不同寻常的1919年。 历史的车轮不停地向前翻转,中华民族的明天将由我们去谱写华丽的乐章,跳动的音符此刻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献给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篇二:我的1919观后感 请永远记住1919年6月28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在帝国主义凌辱甚久后第一次敢大声向他们说“不”。 17世纪中叶,随着英国资本主义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纷纷确立,资产阶级为摆脱自身经济危机,不断地开拓殖民地。到19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国的大部分近邻地区和国家先后沦为殖民地,他们将魔掌伸向了我们地

2019年关于我的1919观后感三篇-word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关于我的1919观后感三篇 导语: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我的919》。这部电影描绘 了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919年巴黎和会时的种种经历,以及他的好友肖克俭为了抗争列强给中国讨回正义而自焚的感人事件。下 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我的1919观后感,欢迎阅读! 篇一:关于我的1919观后感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 1919年初,中国代表顾维均等人赶赴法国巴黎参加和会的事,中国作为战争胜 利国,但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要求却不被接受,中国代表顾维均无奈,只能拒 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历史。影片真实生动的记录了当时中国屈辱的一段历史,同 时又是令人感慨的历史。 看完电影,我感慨万千,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代表在驱车赶往巴黎 的路上被围困殴打,以至于在巴黎和会的开始就被其他国家的代表嘲笑?为什么日本帝国敢在战败的情况下,还如此猖犷的要求中国代表作出让步?为什么中国的热血青年和留学生在抗议的同时,被无情地殴打?而又是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参加和会的代表从开始的五个变成了仅仅的三个,却还依旧无法有发言 权呢?记得有人说过: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不是中国代表的无能,也不是中国代表情愿被其他国家的代表踩在脚下。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不仅仅是一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其他帝国势 力的强大,集团的私欲不断地膨胀,在占有欲的驱使下,他们不断的向外扩张 势力,都想侵占中国这块没有反击之力土地,而且都不希望中国在东方崛起!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中国的落后,清朝政府的腐败,当局统治者的懦弱无能!即使有些许有志青年也无法挽回这段沉痛的历史,有多少热血青年的举动不是被 统治者无情地抹杀!这就直接的导致了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失败。我们都不情愿看到事情还是无情的发生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在和会结束后,中国的热血青年再次的愤怒了! 在影片中中国的代表更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驱车赶往巴黎和会现 场被围困殴打时,他的内心是平静的;在被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嘲笑时,他的内心依旧是平静的;在会见法国重要代表时,从言谈表达中可以知道他仍然是平静的。然而在得知中国参加和会的代表即将被减少为三人时,他立即和其他代表商量,进一步和法国重要代表斡旋,当被婉言拒绝后,他愤怒了!在巴黎和会的现场,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代表的无理取闹、滑稽之谈,他真的愤怒了,从他的言词可

我的1919

《我的1919》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电影《我的1919》,感触许久。 1919年的我国并不强大,但并不代表这我们的精神弱小。 本片描述上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和他的挚友华裔留法爱国知识分子肖克俭,为抗争列强,喂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1911年中国推翻封建王朝满清帝国。 1919年中国爆发了倡导科学、民主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历程,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直接的影响下,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电影《我的1919》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影片充分表现了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的艰难。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此开始了中国上世纪新的篇章,是中国人民觉醒而奋起的出彩华章! “弱国无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这是深刻烙印在从近代开始所有中国人心上的字。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铭记! 因为,我们为了这五个字,失掉了多少领土,失掉了多少白银,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华好儿女……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辙,悲剧性的历史,就坚决地让它永远留在昨天吧! “弱国无外交”,告诉我们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说话才能有被听见的权利。当时的中国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中国还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谁也可以随意践踏一脚的国家。 那么,即使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如何精彩地运用他特有的机智,幽默,巧取,以一块怀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个人才华和人格舌战群敌;以及肖克俭如何如何奔走呼号,声嘶力竭,如何壮酬国、慷慨赴死……在世界强权政治的大环境下,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绝对优势前提下,通通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关于我的1919观后感

关于我的1919观后感 我想谈的并非爱国主义、五四精神或者顾维钧的历史地位等,我想说的只是我对于看待历史的一些看法。 曾经想了很长时间的“历史是什么”的这个问题,以前认为历史就是过去所发生的事,这的确也是,但是在学习了一些西哲、中哲的知识后,便对这个观点产生怀疑了,或者也只是觉得这不足为恰当完整的解释。历史总该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那么就不应该只解释为过去所发生的事了,是不是应该包括一些主宰历史发生的规律如老子所说的“道”或者是说历史自身本就包含了一种前进的力量?这当然是值得下功夫研究的一个问题。 但在研究“历史是什么”之前,又觉得有一个问题是应该首先得到解决的,那便是历史的真实性问题。我想每一个读历史、关注历史的人,甚至不甚关心历史但只要生活在社会中便总要接触到历史的人,在重温历史的时候,都一定会关心其所接受的历史的真实性问题。这当然很重要,因为你所接受的历史很可能会影响到你的人生观、世界观等等,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接受一段被扭曲的历史不仅可能导致一个人变成无知、天真、偏激,更可能使新的历史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这不是危言耸听,日本人被右派者扭曲的历史、台湾人被台独分子“改写”的历史正在产生着什么样的影响,这相信世界人民都有目共睹。毋庸置疑,我们

需要真实的历史。可是什么样的历史才是真实的呢?历史教材?野史?口述历史?……我想连历史家都没办法为我们提供一个标准的答案,历史既然是过去所发生的事,那么很多事情便是无从考究,更无从盖棺定论。再加上,每一段历史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进行分析,而角度、立场的不同所带来的分歧更是不可避免而且有时相差甚远的……这些都为我们需要的“真实的历史”的呈现带来很多的困难和障碍。简单地讲,我们几乎无法要求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能是一份百分之百客观真实的历史,毕竟撰写者身后牵系的利益和立场、以及自身的考量都太复杂了。可是,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只能很委屈被动地只是接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历史教材或者代表官方立场的史书吗?古有崔杼弑君,难道现如今我们只能无奈却也无为地接受那些被“美化”或者“丑化”过的历史?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无法要求百分百客观真实的历史,但我们同样应该拒绝被扭曲、攥改、美化或者丑化或者共产党化的历史!我们需要倾听各方的声音,需要看到各个角度的历史,需要开放、真实、客观! 这便是我观影之后的最大感想。90年前的五四运动时至今日当然已被很多人遗忘或者漠视,顾维钧在现今中国的历史书上也可能不值一提,最可怕的是,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五四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五四精神代表的是什么?……这些当然有多方的原因,但我们从未知晓“真实的

《我的1919》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 看完《我的1919》这部大片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为中国代表团作为战胜国出席巴黎和会所受到的种种屈辱而感到震惊,为在和会中英、美、法等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卖作为盟友的中国的行为而感到痛恨。此时此刻,我深深的感悟到“弱国无外交”这一真理。 1914—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实质上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 《我的1919》正是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召开的巴黎和会而导演的。1919年1月,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这次会议的实质正如克里蒙梭所说的:“不割地、不赔偿,那我们还要这场战争干什么?我要像榨桔子汁那样把德国榨干。”实质上这次会议就是要求德国、奥匈帝国等战败国割地、赔偿以及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了这次会议,但是,在会议谈判以及外交斡旋的过程中,中国代表团受到了种种屈辱。大片中由陈道明主演的驻美公使且素有外交才子之称的顾均维,他刚出场就遭到了巴黎街头的一些一战期间的老兵的洗劫以及后来那些妓女的围堵,这些都反映了一战后的法国的混乱,进一步可以想像得到一战对欧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中国代表在谈判过程中受到了重重阻碍。首先,中国代表在提交会议提案时,遭到了法国总理即当时巴黎和会主席克里蒙梭的冷淡,中国原该有五个代表席位也只剩下两个。在和会上中国代表向会议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项权利等要求。但会议被英、法、美等国操纵,不在乎中

国的合理要求,只将山东问题列入会议讨论。这些都说明了这次会议是赤裸裸的强权主义,没有实力,一切都是空谈。 外交是复杂的,不仅需要外交代表人机警,更重要的是需要充足的国力作为后盾。在争夺出席席位上,顾均维的做法让我感到吃惊,他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护中国的权利,让我从心底感到佩服! 顾均维和肖克俭是好朋友,虽然他们之间经常为工作方式不同而吵架,但他们都有一颗火热的心,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在这次和会上,使中国能够得到平等的地位,得到山东的主权而努力,肖克俭一直都在为和会谈判收集有利资料,当他看到他的妻子梅从国内带来的资料时,他兴奋的像个孩子,却使得他的妻子梅心生抱怨:“书比我还重要啊,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带这些东西来了。”最后,在得知中国在和会谈判中失败的消息后,肖克俭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为了表达中国人民的愤怒,为了激起世界正义的力量,他在凡尔赛宫会议前自焚了,当时我感觉心理像塞了一块石头似得,很难受,很压抑……。 在顾均维第一次出席巴黎和会的会议上,日本代表为了夺去我们的山东省,谎言戏说我们中国没有派遣一兵一卒,没有为大战的胜利作出贡献。顾均维机智的用一个怀表欲擒故纵地戏弄了日本代表牧野,怒斥他们的行为是公开的盗窃行为,并且提供了大量的资料证明中国为这次战争派出了14万华工,这些华工遍布整个欧洲战场,为作战的后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华工大多数都是来自山东省的,他们都是希望大战结束后能够让山东重新获得自由。顾俊伟正言说:“山东是我们中国的,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在战略上,山东也是孔子的出生地,孔子在我们中国就如你们欧洲的耶稣,而山东对于我们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