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的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建设小康社会,指导我院中医药创新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快我院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结合实际,特制定《***中医医院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一、形势分析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我院的医疗保健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确立我院在传统医药的优势地位,为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2.基本原则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的基本原则,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继承与创新并重。继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要在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而提出医学整体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

——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中医是中药应用的指针和开发的源泉,中药是中医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中医中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中医药学的显着特点。坚持中医中药在临床、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整体性,要注重从中医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和探索方向,重视中医基础研究的作用,强调以临床疗效为基础的中药基础和应用研究,中药研究成果为中医临床服务,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

3.战略目标

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我院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重点突破中医药传承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提高中医药创新发展能力,健全中药现代技术体系,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中医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和诊疗技术体系。使中医药预防、治疗、康复和养生保健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技术与设备

的水平与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重大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显着提高,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及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服务对医疗服务体系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效的中医药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传承方法,初步完成中医药理论和经典文献的系统整理和诠释;开展民族医学及民间医药的系统整理和评价研究;多学科结合,深入认识和挖掘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建立中医药知识库,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在集成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研究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构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

三、基本任务

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本任务是:“继承,创新,现代化”。

1.继承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是中医药发展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中医药理论进行系统整理和现代诠释,研究挖掘中医药科学文献和古典医籍,构建中医药知识库;收集整理我院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用药方法并进行系统研究,对传统制药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使之成为规范化的工艺技术;对民族、民间医药传统知识和技术逐步开展系统的继承、整理和挖掘研究;努力培养新一代名医。

2.创新推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协同发展,促进医学科学体系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长远目标。推进中医药创新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运用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共同发展的历史积累和独特经

验,对中医药学蕴含的生命科学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学体系的同时,争取在与中医药科学内涵相关的若干问题上取得突破;优势互补及相互融合,为创建中医药特色明显的中医医院奠定基础。

3.现代化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求。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现代中医诊疗体系,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以及预防、保健、康复作用的研究;建立中医药疗效、安全性评价方法与标准,提高中医诊疗水平。选择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和开发。

四、优先领域

1.中医临床研究

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目标,既要解决制约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常见病、疑难病中特色优势发挥的关键问题,又要加强个体化特色治疗经验的总结。注重发挥中医药在临床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为拓展服务领域、提升防治能力和学术水平服务。

(1)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

开展重大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以提高具有中医药治疗优势的重大疾病防治方案的实用性为目标,通过规范化的临床方案设计,开展临床验证与评价研究,实现防治方案的优化和推广应用,同时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技术储备。

(2)中医药优势病种疗效评价与推广研究

以中医药临床治疗具有疗效优势的常见病和疑难病为对象,在开展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病证结合诊断标准、辨证规范、临床实用技术操作规范、中医药诊疗手段和方法等研究并加以推广,以提高农村、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3)中医药传承研究

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辨证论治方法的总结研究;古籍和文献的整理、挖掘研究;民族医药、民间疗法的系统整理和评价研究。探讨经验传承的有效方法和符合中医药临床需求的现代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4)中医诊疗技术研究

开展中医诊疗技术研究。探索中医四诊客观化、规范化方法。重点研究人体功能与自觉症状评价客观化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建立个体化诊疗方案及其评价方法。

(5)临床基础理论研究

以满足临床辨证论治需求为出发点,系统分析以往临床研究成果,重点开展病因病机与治法理论、脏腑经络理论、证候与辨证论治、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研究以及相关临床疗效评价的基础研究,经穴特异性及针灸治疗机理、养生保健与疾病预防方法等研究;并针对目前死亡率较高的重大疾病和难以解决的慢性复杂性疾病的基础理论问题开展示范研究。

(6)中药基础理论研究

重点开展中药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归经理论、方剂配伍理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研究,对中药道地药材、中药药性理论和方剂配伍理论进行科学表征,探索方剂多组分的药物代谢与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中药复方组成成分的量效、时效、谱效和毒效关系等。2.创新体系建设

以构建服务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目的,加强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方法学研究和平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建立中医药创新发展平台

根据认识中医药科学内涵以及探索未来医学发展模式的需要,针对人体具有整体、动态、开放和非线性等复杂系统的特点,整合资源,研究建立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及其运行机制,通过中医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促进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创新体系的建立,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2)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

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和人才成才规律的研究,培养传承型和创新型人才;加速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造就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把握中医药发展规律、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具有战略思维和组织才干的学科带头人;积极扶持多学科结合的创新团队。

五、相关措施

集成相关计划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形成项目联动机制。加大中医药科技经费投入,协调用好有关项目资金,同时增加研究开发的投入,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和合作资金,形成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 艾滋病即后天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名为英文缩写为“AIDS”的音译。艾滋病(AIDS)在全球流行日趋广泛,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11月21日称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将达到4030万。2005年新增感染人数为490万,有31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目前全球每天产生15000例新的HIV感染者,有8000人因AIDS而死亡。每年全世界约有500万人感染上HIV。该病于1981年6月在美国首先报告,迄今已蔓延到世界近百个国家,我国也不例外,1985年6月底在北京协和医院发现首例AIDS病例。我国自1994年以来AIDS病例数和HIV 感染者数迅速增加,全国各省区无一幸免,但以云南、新疆、四川等地最为严重。截至2005年8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254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0158例,累计死亡7643例。到今尚无理想的治疗AIDS的方法。 该病临床症状呈多样化,有的患者只有感冒症状,但并不发病,而成为无症状带毒者。有的患者有发热、头痛、咽炎、咳嗽、皮疹、肌痛、关节痛、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血、体重减轻、抽搐、肿瘤、严重的二次感染以及颈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还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表现。最后因病人的免疫系统崩溃而迅速死亡。该

病的特点是:传播、蔓延快,且大多数是由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所传播,不易觉察。潜伏期长,一般为6个月至2年,不易早发现、早诊治。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患者大多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据目前研究所知,该病是T细胞白血病毒Ⅲ型(HTLV-Ⅲ)感染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其次是血液传染,以及围产期母婴传播,其他如眼泪、唾液等也有传播作用。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防止性传播,对血库血及血制品供血者进行病原体病毒检测。该病的病因、病机尚未研究清楚,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医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难题,我国已组织中医药专家在国内外参加防治该病的研究。 就当前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不论中医或西医想把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彻底清除干净,还是很困难的。西医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有叠氮胸苷(AZT)、拉米夫定、茚地那韦等。另外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即鸡尾酒疗法。其作用是直接针对靶心,控制病毒的数量和病毒在体内的发展。甚至能达到病毒在血液中检测不出来,但尽管如此,艾滋病病毒并没在体内彻底消失。西医虽然疗效肯定,可以把病治成慢性的可控制性疾病,但因价格昂贵使得其覆盖率有限,加之有耐药性、毒副作用大等问题,不宜大面积推广。据调查,艾滋病感染者服用“鸡尾酒”套餐后的普遍反应,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四肢发麻、腹痛腹泻……在河南地区有40%的病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精神,按照《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为加快我市中药产业发展,依据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全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按照“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市场运作、项目支撑、突出优势、循环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和推进两大体系建设,我市中药产业总体实现增规模、调结构,促进中药产业产值稳步增长的规划目标。 .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稳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药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业链逐步壮大,调结构成效显著。我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标准化工程建设居全省首位,汉中天麻、汉中猪苓规范化种植技术全国领先,天麻、元胡、附子个单品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以上,“强力定眩片”实现单品药品销售过亿元。年,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我市中药产业优势与特色更加凸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中药材种植业稳步发展,推动农业倍增贡献明显

“十二五”末,我市中药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较“十一五”增加个百分点;中药材种植业收入亿元,较年增长;中药材种植户超过万户,药农户均收入万元,比“十一五”增加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万亩,其中天麻、附子、元胡、猪苓等草本菌类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山茱萸、杜仲、银杏、厚朴等木本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采收面积万亩。建成山茱萸、天麻、西洋参、杜仲、猪苓、元胡、附子等优势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个,规范化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企业达家。中药种植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增收途径之一。 . 中药加工工业进一步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年,我市中药加工企业个,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其中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家,个剂型、条生产线通过认证;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个,中药保护品种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家。“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医药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约亿元,已有汉王药业等余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生产药品剂型种、品种个。年实现销售额约亿元,利税亿元。中药加工工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汉王药业生产的“天麻片”获全国银奖,“强力定眩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汉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汉江药业合作研发二类新药“肾炎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丙酰奋”通过了认证。城固振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开发皂素中间体产品种,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甾体激素医药中间体生产和供货商,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设计说明

附件2: 中医药治疗册床技术方案 1.前言 2004年1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组织协调小组的要求,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牵头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家中医药骨理局中坦合作艾滋病研究治疗项目十七年积累的中医药治疗经验,结合我国艾滋病的临床特点和全国中医药界在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研究中的经验起草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初稿。此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组织协调小组办公室又多次组织了全国治疗艾滋病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对《方案》初稿进行修改论证,形成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此《方案》已在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顼目中初步试用,反映良好。 本方案的重点在中医药对艾滋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认识、中医辨证分型和临床有效治疗方药的介绍。关于艾滋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学等容,请参见附件1《艾滋病诊疗指南》,在此不再赘述。 2 ?临床分期及其病理机制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从病毒感染到艾滋病的晚期可分为几个阶段,为了便于临床掌握,本方案中将其分为三期。 2.1急性感染期 艾滋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卫外防御体系对入侵邪毒必然进行抵抗,此期或为邪毒犯表,郁于騰理,表卫失和,出现头痛、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或邪毒入侵犯肺,出现壮热、咳嗽、咯痰、头身疼痛等表现;或皮毛宣泄失畅,邪毒郁于肌奏,而见颈、腋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皮疹,肝脾肿大等,约持续1-2周后自行缓解。总之,此期正邪相搏,但正暂能胜邪。感染之初HIV大量复制,CD4细胞急骤下降,之后HIV复制被相对抑制,CD4仍能恢复至500/mm3或更高。从HIV侵入人体到机体出现抗-HIV抗体的这段时间称窗口期,约2周-12周。 2.2潜伏期 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在经历了急性感染期后,进入一个相当长的无症状期,有的人感染后没有急性期直接进入潜伏期。这一时期的感染者虽然称“无症状”,是指尚未出现与艾滋病相关的症状,并非绝对无症状。此期,正邪相当,正邪斗争进入相持阶段,但正气逐渐被损耗,阴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大纲.doc

南京中医药大学《社区护理》教学大纲 总学时54 开课对象涉外护理本科生 一、前言 本课程为护理学专业临床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社区、社区卫生和社区护理的概念,社区护理的发展与发展趋势、社区护士的任务和我国的医疗保健制度,社区中健康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形式,以及社区中儿童,妇女健康,老年人,慢性病人的护理,家庭的康复护理,社区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及社区家庭急救,并根据涉外专业特色,熟悉国外先进国家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事例、社区护理进展。本课程以课程讲授为主,可结合社区实践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社区护理的理解。 本课程使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李继坪主编的教材。教学总课时54学时。二、教学时间分配表 三、教学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社区护理概论 【教学时数】1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社区、社区卫生、社区护理的概念以及社区护理的特点。 2.了解社区护理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3.熟悉社区护理方式、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 4.熟悉社区护士的角色与功能及社区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 5.掌握我国医疗保健制度的类型。 6.了解我国卫生工作和医疗保健概况。 7.熟悉我国城镇社区医疗保健制度,我国农村社区医疗保健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区护理概述主要讲解社区、社区卫生、社区护理的概念,讲解社区护理的特点。 第二节社区护理发展简史讲解国外社区护理发展史,讲解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社区护士的任务讲解社区护理方式,重点讲解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讲解社区护士的角色与功能,讲解社区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 第四节初级卫生保健讲解初级卫生保健的历史背景,讲解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目标及初级卫生保健,讲解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政策和目标,讲解初级卫生保健的 基本原则。 第五节社区护理发展趋势讲解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社区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七节概述讲解我国卫生工作和医疗保健概况,我国医疗保健制度的类型。 第八节社区医疗保健制度讲解社区医疗保健概况,我国城镇社区医疗保健制度,讲解我国农村社区医疗保健制度。 【自主性学习内容】 利用涉外护理专业特点,掌握国外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能列出具体事例。(从中英文途径了解,尤其是英文途径) 第二章社区中的健康教育 【教学时数】3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健康教育程序和策略,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熟悉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教育模式。 3.了解社区护士的责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健康教育概述讲解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社区护士的责任,介绍影响健康的因素 第二节健康教育模式讲解优先模式,健康信仰模式 第三节健康教育的程序讲解健康教育程序与健康教育策略。 第四节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重点讲解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重点、难点】 1.健康教育模式(优先模式、健康信仰模式)。 第三章护理程序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3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社区评估的内容,社区护理干预的概念与方法,社区护理评价的内容。 2.熟悉社区护理诊断、社区分析。 3.了解国外护理模式,社区评价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二节社区评估讲解社区评估的内容,收集资料的方法,资料整理和归类。 第三节社区分析与护理诊断重点讲解社区分析、社区护理诊断。 第四节制定计划讲解社区健康目标,讲解社区护理干预原则。 第五节社区护理干预讲解社区护理干预的概念与方法。 第六节社区护理评价讲解社区护理评价的基本要求,重点讲解社区护理评价内容,评价的方法。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专家介绍

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专家门诊一览表 曹贵珠教授,疑难杂症、老年病、心脑血管、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各类肿瘤。周二下午 巢因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专攻内、妇科疑难病症,尤擅长治疗胆道疾患,脾胃、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皮肤瘙痒症、妇女带下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及更年期综合征等。周二下午 陈金锭教授,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江苏省名中西结合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擅长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甲亢、甲减、各种甲状腺疾病、桥本氏病、糖尿病、肥胖病、脱发、更年期综合症及老年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周三上午 陈仁寿研究员,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委和学术秘书、江苏省老年中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中医药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擅长治疗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咳喘及其它妇科杂病、妇科病、恶性肿瘤等。心脑血管、肿瘤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周五上午 陈松育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内科杂病。擅长血液病、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肝胆、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及妇科疑难杂症的治疗。周五上午 陈文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西结合脑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委会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会员、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实验室主任。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三十余年。擅治中医内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中风、高血脂症、震颤、麻痹等病症。周三下午 仇裕丰副教授,针灸治疗颈椎病、慢性咳嗽、眩晕、头痛、前列腺肥大症、骨关节炎及各种痛症。周二四六上午 樊巧玲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副主任委员、基础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主任。 从医二十余年。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呼吸、消化、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尤其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学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肿瘤病、代谢病、妇女内分泌失调、免性疾病等疑难杂病和治疗亦有独到之处。内科杂症。擅长应用中药外敷方治疗哮喘。周一上午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规划概要 为进一步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县政府《关于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紧急通知》,特制定本规划。 二、发展基础与环境现状 (一)发展基础 1、中药材资源现状 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中药材天然产地,全县共有药源动植物273科1363种,其中植物类196科,1303种,动物类41科56种,药源矿物4种。省重点普查的270种中药材中,金寨县产有220种,珍稀药材20种。主产茯苓、天麻、灵芝、杜仲、金银花、绞股蓝、桔梗、板兰根、野菊花等30多种名贵中药材,年产量26000多吨,其中天麻5000多吨、灵芝1000多吨、茯苓2100多吨、西洋参100吨、葛根1000吨、银杏叶1000吨、野菊花1000吨、桑叶800吨、断血流500吨、问荆500吨,其它药材约8000吨以上。是

全国22个药材基地县、6个茯苓基地县之一。产品远销江、浙、上海、广州、香港等地。 2、中药材种植 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和部署,鼓励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了我县中药材的生产和发展。至2011年底金寨县发展中药材达13万亩。其中,茯苓5000亩、生姜8000亩、天麻10000亩、灵芝2000亩、西洋参 2000亩、香茶菜2000亩、桔梗2000亩、菊花2000亩、板蓝根1000亩、石斛30亩。全县仅天麻、灵芝、茯苓、西洋参四项实现产值4亿元,其中种植和加工产值分别为2亿元。成为全国灵芝生产第一县、安徽天麻生产第一县、华东地区连片种植西洋参规模最大基地县,境内的沙河乡被誉为“中国灵芝第一乡”。随着天麻野生改家种,西洋参、灵芝等引种成功,中药材生产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3、中药材种植基地 (1)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从事菌种培育生产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拥有天麻基地2000余亩,拥有510余户合作农户.

2016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汇报材料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对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检查督导工作安排,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概况 上蔡县古为蔡国,秦相李斯、汉相翟方进故里,海内外蔡氏祖地,“重阳文化”的发祥地,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全县151万人,辖22个乡镇及四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29平方千米。201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80亿元。 上蔡县中医院成立于1985年,是在原城关卫生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现为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综合医院、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基地。全院现有在编职工33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0人,中级职称人员68人。设立床位900 张。 医院新区建设始于2007年,占地127亩。艾滋病病房大楼于2011年4月投入使用,病房大楼投入3960万元,建筑面积19650平方米,2014年投入使用,楼内配有中心供氧、负压吸引,床头呼叫、空调、暖气、程控电话、闭路电视、淋浴等医疗及生活设施。门诊楼设计13600平方米,正在装饰。驻马店市关爱治疗中心艾滋病外科楼项目总投入4000万元,已经破土动工。 医院内设科室有: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外一科、外二科、中风科、康复科,骨伤科、妇产科、耳鼻喉科,检验科,功能科等近二十个科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科、心脏介入治疗科、中风科是我院的特色治疗科室。 医院现有德国西门子螺旋CT机、韩国三星麦迪逊VIO四维彩超、日本格林巴斯电子胃镜和电子结肠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腹腔镜、电子宫腔及阴道镜、利普刀等大型先进设备。 2015年,全院总收入7793.2万元,其中补助收入720.3万元,医疗收入6870.9万元,其他收入202万元。总支出7690.2万元。门诊54022人次,住院10108人次,手术1127台次,床位使用率达到80%。 二、项目基本情况 按照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办公室的要求,我们于2004年10月在全县范围内筛选了304例符合要求的病人为救治对象。根据省中管局统一部署,我县在2006年6月和2009年7月又分别筛选病人123人和448人,这些人主要是应用抗病毒药有禁忌症者或服抗病毒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不能继续服用的,且CD4细胞在300个以下的艾滋病病人,2015年6月,应广大患者要求,向上级申请后同意新增加654人入组。四次入选人数共有1529人,其中男660人,女869人。CD4≤200个的357例, 201≤CD4≤350个的321例,CD4≥351的829例,未查12例。单服益艾康胶囊的病人409人,其中男142人,女267人。年龄16周岁以下的8人,16-60岁的378人,60岁以上的23人。合服抗病毒药的1120人,男424人,女696人。年龄16岁以下的7人,16-60岁的1089人,60岁以上的24人。项目病人涉及5个乡15个行政村,分别是芦岗乡(李斯楼、刘楼、谢庄、黄尼庄、董寨、文楼、程老)、齐海乡(牛庄、魏桥)、黄埠镇(蔡埠口)、邵店乡(丁楼、后杨、郭屯)、五龙乡(高白玉、孟楼)。经过这10年的跟踪治疗(以中成药益艾康为主配合辨证论治的汤药),患者临床症状普遍减轻。截止到今年6月份该项目现有人数1288人,死亡183人,脱落58人,长期外出务工259人。单用益艾康132人,合服抗病毒药1035人,服益艾康加中药的64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医药产业已成为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 全世界约有 13 的人口在使用中医药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约有 130 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和使用中药,我国药品市场近十年一直保持 20 以上的 增长,在几次金融危机中,全球医药产业都能独善其身,未受较大影响。 经过十年努力,我县中药材产业得到了较好较快发展,为中医药产业 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优势和机遇 一条件得天独厚。 我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是、贵阳、长沙、武汉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 区位优势明显,是市规划建设的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之一,药品销售市场 前景看好。 境内药用植物种类有 1270 余种,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约有 268 种, 重点药材有银花、白术、玄参、天冬、杜仲、骨碎补、黄姜、黄精、续断 等品种,其中银花、白术量大质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药材资源。 二产业初具雏形。 截至目前, 我县以银花为主的中药材面积超过 35 万亩银花 301 万亩、

白术 3 万亩左右、天冬 6000 余亩、黄精 3000 余亩、青蒿 8000 余亩、百 合 2000 余亩, 另试种了白芨、 重楼等名贵中药材, 药农户年均收入在 5000 元以上。 中药饮片、绿原酸提取和植物中间体提取、金银花凉茶生产线已经投 产。 与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了银花成分分析和药理、药效、毒理等基 础研究,开发试制了包括银天颗粒在内的一批新产品。 银花获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和基地认证,药食同源认证在国家卫计委网 站完成公示。 依托中药材天地网建立了首个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动态监测与信 息服务站,中药材买卖通等电商交易平台运行良好。 成功举办两届武陵山中药材产业发展论坛,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显着提高。 三扶持政策给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性 新兴产业,并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单节列出。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将银花、白术等纳入特色中 药材基地规划。 全市《医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20 年》将银花作为五园七基地之一 进行布局。 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中药材 1211 的发展战略,明确到 2020 年,中药产业产值达 100 亿元以上。

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于人类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引起的感染者免疫缺陷,继而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多种临床表现、死亡率极高的慢性进行性疾病。随着”鸡尾酒疗法”的出现,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是医学界至今仍未能研究出彻底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临床实验证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民族特色。治疗主要从抗HIV、提高患者免疫力、缓解抗病毒药物副作用三方面切入。 1 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 中医古籍中并无关于”艾滋病”的记载,但从中医学的理论出发,分析艾滋病的发病不外”外邪入侵”、”正气亏虚”。邪毒入侵是发病的外因,机体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因。其基本病机是邪毒耗伤正气以致正虚邪实、虚实夹杂。 2 中医药抗HIV的研究 2.1甘草甘草中所含的甘草甜素(GL)可抑制病毒的抗原表达,抑制HIV 的复制,直接抑制率高达98%。[1] 2.2虎杖蒋岩[2]对以虎杖为主的中药治疗艾滋病进行研究发现虎杖具有抗HIV作用。 2.3黄芩黄芩提取物黄芩甙有抑制HIV逆转录酶和细胞病变的作用,静滴黄芩甙元可使AIDS患者P24抗原下降,T4淋巴细胞上升。[3] 2.4天花粉:有文献报道天花粉提取物天花粉蛋白在体外能选择性的杀伤被HIV侵犯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正常T细胞有保护作用,使其免受HIV感染。 [4] 2.5苦瓜研究人员发现从苦瓜中提取的α-苦瓜素、β-苦瓜素及MAD30等有效成分能灭活HIV核糖体,可抑制HIV蛋白表面活性并能选择性杀死被HIV感染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5] 2.6复方SH 复方SH是罗士德教授及其研究组根据中药筛选的结果调制成功的”中式鸡尾酒”,选用桑白皮等5味中药组成。在接受治疗的28例AIDS患者中,有9例体内HIV载量显著减少,16例HIV载量变得稳定,3例无效,其控制HIV-1载量总有效率达89%[6]。所含活性成分桑根皮素及其二聚体具有抗HIV的活性,主要作用是抑制HIV蛋白水解酶和逆转录酶的活性,可增强NK 细胞的活性,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并且无毒副作用[7]。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简介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16年5月,由现代医学基础学科、生物技术及部分公共基础学科组成。学院下设8个学系: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生理学系、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药理学系、细胞生物与医学遗传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病原与免疫学系、公共卫生学系;1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实验研究中心。目前学院教职工90人,其中“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江苏省特聘教授3人、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具有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24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1人。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具有完善的分子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毒理学以及“高通量”和“高内涵”筛选等研究技术平台。学校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依托学科优势,学院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科学研究,2016年主持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近三十项,获批江苏省“退行性疾病药靶与药物”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项(中西医结合基础),“十三五”省重点学科1门(临床医学),省级精品课程1门(病理学),省重点教材1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编《病理学》、《医学生物学》等规划、精编教材。 学院人才培养覆盖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专业涉及临床医学、生物技术、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药理学等。学院拥有2个博士点和2个硕士点,研究学科分布涉及中药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药物设计学、细胞生物学以及药理学等。 学院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科学研究,提升学院整体竞争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研究方案说明

附件2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 (试行) 1 .前言 2004年1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组织协调小组的要求,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牵头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坦合作艾滋病研究治疗项目十七年积累的中医药治疗经验,结合我国艾滋病的临床特点和全国中医药界在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研究中的经验起草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初稿。此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组织协调小组办公室又多次组织了全国治疗艾滋病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对《方案》初稿进行修改论证,形成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此《方案》已在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中初步试用,反映良好。 本方案的重点在中医药对艾滋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认识、中 医辨证分型和临床有效治疗方药的介绍。关于艾滋病的流行病学、临 床诊断学等内容,请参见附件1《艾滋病诊疗指南》,在此不再赘述。 2?临床分期及其病理机制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从病毒感染到艾滋病的晚期可分为几个阶段,为了便于临床掌握,本方案中将其分为三期。 2.1急性感染期 艾滋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卫外防御体系对入侵邪毒必然进行抵抗,此期或为邪毒犯表,郁于腠理,表卫失和,出现头痛、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或邪毒入侵犯肺,出现壮热、咳嗽、咯痰、头身疼痛等表现;或皮毛宣泄失畅,邪毒郁于肌奏,而见颈、腋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皮疹,肝脾肿大等,约持续1-2周后自行缓解。总之,此期正邪相搏,但正暂能胜邪。感染之初HIV大量复制,CD 4细胞急骤下降,之后HIV复制被相对抑制,CD 4仍能恢复至500/mm 3或更高。从HIV侵入人体到机体出现抗-HIV抗体的这段时间称窗口期,约2周-12周。 2.2潜伏期 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在经历了急性感染期后,进入一个相当长的无 症状期,有的人感染后没有急性期直接进入潜伏期。这一时期的感染 者虽然称“无症状”,是指尚未出现与艾滋病相关的症状,并非绝对无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规划提出背景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因此我县生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000多种,如木瓜、黄姜、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葛根、柴胡、玄参、独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参、绞股蓝、何首乌等,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也都在十余种以上。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得白河中药材原产地道,品质上乘。 近年来,白河县将强县富民做为战略部署来抓,发展木瓜、黄姜、畜牧、林果、蚕桑等为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以此推动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深入,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弃粮种药悠然兴起,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据相关调查,截止2009年12月,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原料药4.5万吨。因此,我县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后续农村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的意义 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

但白河地处西北内陆偏远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已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有销售市场,要卖的出去。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无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质优地道,倍受外地药商欢迎,每年都有安徽亳州、河南信阳、广西玉林及本省西安的药商前来采购,市场供不应求。因此,通过培育规模企业生产销售、加大种植大户培养,形成“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加,还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固增长,对白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识。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理由 立足白河,实事求是,寻求白河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是白河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展望全县优势特色产业,白河中药材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加工生产潜力,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2009年产量鲜药材达4.5万吨,根据白河土地资源状况,结合退耕还林,到2015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0万亩,年产中药材可达15万吨以上,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5万亩,年产亩效益0.24万元以上,产值可达3.6亿元,随着产业链条的延长,工业产值可达10亿元,为此中药材种植将成为白河主导产业的有以下几点: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 德文韦德 民间中医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中医发展基础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教授在中医战略书中为民间中医鸣锣开道,申报不平,讲了公道话,为民间中医出了一口气。百年来对民间中医的打击、压制、排挤,甚至采取消灭的态度,给中华民族医带来了极大的抹杀。不然的话,世界关注的艾滋病,在中国民间中医早就得到解决了。看了中医战略书,知道了天下还有敢想敢干的七路民间中医,冒着非法行医的罪名和被感染的风险,进入艾滋病高发区,无偿的给患者治病。有600名患者获得了显著疗效,他们的行动给我树立了榜样和鼓励,增强了我对治疗艾滋病的信心。我在用民间中医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的问题上,就有人取笑过我,说世界上还没有谁能研究发明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凭你民间中医的几味草药能根治艾滋病,简直是异想天开,想必是癞**想吃天鹅肉罢了,谈何容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抱着不服气的心态,十几年来刻苦学习勤奋钻研,要为中华民族争口气,弘扬祖国五千年的中医学优良传统,为民间中医生辉,有了这种精神支配,参阅古今中草药典籍,寻找能杀灭艾滋病毒的中草药,终于在临床实践研究中,找到了几味

能有显著杀灭艾滋病毒的主要药物。中草药在历来的温病和慢性病的治疗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草药临床于艾滋病的治疗中,也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疗效,抗艾滋病活性较强的中草药,能消炎杀菌,益气活血,又能提高和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愈艾滋病的目的。艾滋病毒在机体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至今无满意治疗措施,引起全人类的重大关注,现在不得不把治疗艾滋病的希望寄托在民间的中草药上。 一、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自然过程 1、血液传播 输入带有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骨髓和器官移植,以及共有带有艾滋病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2、性传播 以异性性交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或西方国家同性恋的传播方式。 3、母婴垂直传播 婴儿在母体内是血脉相连的直接感染和遗传。 要正确认识艾滋病,不要对艾滋病产生恐惧,实践证明对艾滋病人的一般接触,握手,拥抱,共乘交通工具,公用游泳池,马桶,门把,电话及餐具,唾液,蚊虫叮咬是不会产生传染艾滋病毒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培训手册

关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培训的说明 为规范本中心的管理,杜绝未经过专业系统培训人员进出本中心进行动物实验、随意带人进出等现象,我部门对于在本中心进行动物实验人员的相关培训进行如下调整: 一、申请培训条件 持有“江苏省实验动物专业技能培训记录卡”并需要在本中心进行动物实验人员均可报名本中心培训。 二、培训内容 本中心的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现场培训两部分。理论培训主要是以集中授课的方式为实验人员讲解本中心的现状、办事流程、动物实验以及实验动物相关知识等;现场培训主要是以现场参观动物设施为主,并讲解有关设施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等。按照报名人数和报名的先后顺序进行培训安排并进行公示。 三、报名培训时间及渠道 每学期开学前三个星期接收培训报名,报名渠道(动物中心网站-理论培训报名入口),根据报名情况汇总人数和报名的先后顺序进行培训安排。 四、关于培训有关细则 (1)每期培训班人数:每期培训班人数在15-20人; (2)理论培训时间:通常每个月一次,以具体通知时间为准;(3)理论培训合格者在动物到达并在本中心实验之前需要进行二次现场培训;

(4)培训成绩有效期:通过本中心理论培训考试的成绩有效期均为半年,如半年内在本中心持续进行动物实验表现较好者可以进行免培训申请; (5)二次现场培训:为了更好的完成动物实验,二次现场培训在首次培训的基础好能更加明确动物设施内的使用等,因此是非常必要的。二次培训除了在首次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还增加了清洗笼盒等工作安排。 (6)最终解释权归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所有。

目录 1.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2.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 3.动物设施培训 3.1动物实验前办事流程 3.2人员、动物、物品进出标准操作程序 3.3动物设施日常饲养管理 4.意外情况处理 5.门禁卡办理及使用 6.处罚条例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细则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细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2〕342号),设立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在我校取得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境内博士、硕士研究生。 第三条该奖学金获得者博士研究生奖励每人3万元人民币;硕士研究生奖励每人2万元人民币。 第二章评定机构 第四条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负责本奖学金的评定和发放工作。办公室设在研究生院,负责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评选原则和条件 第五条评选原则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评选、审核,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第六条评奖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积极参加校内外政治、学术、科技、文体、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开拓进取的求知精神。 2.刻苦学习,专业基础扎实,成绩优秀。本年度各门课程考试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 3.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创性见解或已取得一定的成绩。 1)博士生申报该奖学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中西医结合专业和中药专业需至少公开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中医专业需至少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3篇以上。 2)硕士生申报该奖学金,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学学位需至少在中文核

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或在科技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3篇以上,临床学位需至少在科技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3)发表论文均指第一作者见刊的论文,且要求与在研期间课题相关。 4.超过学制期限的研究生不得申请该奖学金。 5.已经用于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科研成果或奖项不得重复使用。 6.科研成果或奖项必须为在读期间以“南京中医药大学”身份取得的。 第七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申请破格 1.在本学科领域的研究有独特见解,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限排名第一)。 2.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1项以上专利成果(限排名第一)。 3.在本学科专业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参加国际会议并进行大会交流。 4.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药学专业单篇影响因子超过4,医学专业单篇影响因子超过2,非医非药专业发表论文被CSSCI收录)。 5.主持1项以上省级科研课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6.代表南京中医药大学参加全国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限前三名)。 符合以上条件之一,不具备第六条中2、3条件者可由本专业两位正高职称专家推荐,直接申请。 第八条本年度受到校院通报批评或各类处分者不得申请此奖学金。 第四章评选程序 第九条本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具体评比时间为每年10月份。 第十条申请方式 1.评定流程: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学院奖学金评审小组审核推荐→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评审→报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备案。 2.申请材料:《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一式两份,科研成果复印件(承担科研项目及获奖证书复印件,发表论文期刊封面、目录、论文首页复印件)一份、科研成果目录一份、成绩单打印件一份、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一份。 3.现场答辩评分标准:满分100分,学术道德水平评分占5%,课程平均成绩占10%,科研成果评分占55%,社会贡献情况(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学术指导、社会实践服务、担任学生骨干及参与校园科学文化活动等)评分占10%,发展潜力评分占10%,现场综合表现情况占10%。

6种抗艾滋病的食物推荐

6种抗艾滋病的食物推荐 “艾滋病”这个处于黑色地带的词,人们很容易把它与乱性、吸毒、死亡等关联在一起,地球上平均每分钟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超过1500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它的恐怖指数甚至高于癌症。但随着科学的进步,临床研究发现,一些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却能有效地预防艾滋病,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艾滋病吃什么食物好 1、大蒜 大蒜中含有植物杀菌素,除对细胞有灭杀作用外,对各种病毒,立克次体也有灭杀作用。常吃大蒜,还能提高免疫能力,预防各种疾病。据研究,将艾滋病病毒放入大蒜叶中5分钟便全部死亡。所以,平时多吃大蒜,对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黄豆 黄豆中除含丰富的蛋白质以外,还含有丰富的硒,硒这种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黄豆中的大豆皂甘,对艾滋病毒有抑制作用,病毒即使进入体内,难生长繁殖。 3、苦瓜 苦瓜中的苦瓜蛋白,对于进入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研究调查曾让50例艾滋病患者大量食用苦瓜或口含苦瓜汁,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4、海带 海带中含碘最多,碘化物能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对癌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海带中还有硫酸脂,能够保护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不受艾滋病病毒的侵害,从而预防艾滋病。 5、鹅血 鹅血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升高血液中的白细胞,促进淋巴细胞的吞噬功能,对艾滋病病毒有较强的抵抗作用。 6、黄瓜 黄瓜中含有胡萝卜素C,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病毒,抗癌作用。黄瓜尾部有一种苦味的化学物质,能把进入体内的艾滋病毒杀死。 草莓医生APP(https://www.360docs.net/doc/3810165377.html,)是国内第一款专注于性病领域的垂直移动医疗APP,通过拍照识别皮肤性病,对性病进行实时专业的线上问诊。致力于用专业的医疗技术帮助广大用户解决自己的皮肤性病问题,专业大众两性健康。草莓医生APP分为医生端和患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1105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全日制博士(学术型)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专业代码及名是否主持在备院系所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称研国家项目注 B 梅晓云 01 中医藏象理论及其治则治法研究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100501 医基础理论③3001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陈刚 02 中医脑病个体化诊疗生物学基础及转化 B 马健 01 温病学理论体系及临床应用研究龚婕宁是 02温病治法治则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医基础理论③3202温病学杨进03温病学理论的临床应用及温病治法的机理研究刘涛是 04温病辨治理论研究及在杂病中的运用研究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 100502中医临周春祥医基础理论、2210免疫学选一③3201是05中药复方抗炎、抗肿瘤免疫研究床基础伤寒论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医基础理论③3201伤寒论、3220金匮要06经方医学研究黄煌略选一 002 07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研究谢世平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基础医医基础理论③3220金匮要略 B 08络病学研究吴以岭是学院 B 01方剂配伍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樊巧玲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医基础理论、2206中药药理学选一100504方剂学02传统名方的配伍方法、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研究瞿融③3206方剂学03方剂组方理论与效应研究范欣生是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100505 01五脏病

证规范研究吴承玉医基础理论③3210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01中医药对细胞生命周期、基因突变和凋亡干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詹臻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001分子生物学、2002病理学选一③3203免02基于系统生物学揭示中医药复杂体系多样性研究张旭是疫学 100601中西医 03中医药细胞、分子机制研究王明艳结合基础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001分子生物学、2403生理学选一③3203免04“痛”和“痒”产生的分子机制及中医药镇痛止痒研究唐宗湘是疫学、3211神经生物学选一 B 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100800中药学01中药药性、配伍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唐德才是 1 02中药及其配伍效应的应用基础研究陈卫平医基础理论、2206中药药理学选一③是3212中药学 B 03抗衰老中药临证辨治机理研究马红 01周仲瑛教授学术思想研究周仲瑛 02朱良春教授学术思想研究朱良春 03中医药治疗肝胆病临床与实验研究周珉04肝胆病中医药基础及临床研究薛博瑜05中医药抗肿瘤治疗吴勉华是 06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汪悦07消化道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机制研沈洪是 B 08心血管内科、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李七一09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周学平是 10中医脾胃、疑难病治法暨周仲瑛学术传承研究赵智强是 11脾胃病基础、临床及名医经验传承

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情

2017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情况 南京中医药大学优势专业排名 1、针灸推拿学推荐指数: 4.6(140人推荐) 2、中医学推荐指数: 4.4(137人推荐) 3、中药学推荐指数: 4.5(121人推荐) 4、护理学推荐指数: 4.7(114人推荐) 5、康复治疗学推荐指数: 4.4(85人推荐) 6、中西医临床医学推荐指数: 3.8(50人推荐) 7、药学推荐指数: 4.6(47人推荐) 8、应用心理学推荐指数: 4.1(33人推荐) 9、生物制药推荐指数: 4.7(29人推荐) 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设置 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10月15日,初名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后经江苏省中医学校,扩建为南京中医学院,199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发展至今已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岁月洗礼,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现有12个院系,25个博士点,38个硕士点,3个国家重点学科,19个省部、局级重点学科。有教职工1000佘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7人,硕士生导师144人,教授、研究员、主任医药师7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药师212人。科技部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3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4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 学院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也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学院拥有汉中门和仙林两大校区,学校如今设有基础

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院等多所院系,本科专业涉及医、管、理、工、经、文等六个学科门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