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三角形解答题(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三角形解答题(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三角形解答题(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三角形解答题(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1,已知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C、BD,则我们把形如这样的图形称为“8字型”.

(1)求证:∠A+∠C=∠B+D;

(2)如图2,若∠CAB和∠BDC的平分线AP和DP相交于点P,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点M、N.

①以线段AC为边的“8字型”有个,以点O为交点的“8字型”有个;

②若∠B=100°,∠C=120°,求∠P的度数;

③若角平分线中角的关系改为“∠CAP=1

3

∠CAB,∠CDP=1

3

∠CDB”,试探究∠P与

∠B、∠C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3, 4;②∠P=110°;③3∠P=∠B+2∠C,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三角形内角和得到∠A+∠C=180°﹣∠AOC,∠B+∠D=180°﹣∠BOD,由对顶角相等,得到∠AOC=∠BOD,因而∠A+∠C=∠B+∠D;

(2)①以线段AC为边的“8字形”有3个,以O为交点的“8字形”有4个;

②根据(1)的结论,以M为交点“8字型”中,∠P+∠CDP=∠C+∠CAP,以N为交点“8字型”中,∠P+∠BAP=∠B+∠BDP,两等式相加得到

2∠P+∠BAP+∠CDP=∠B+∠C+∠CAP+∠BDP,由AP和DP是角平分线,得到

∠BAP=∠CAP,∠CDP=∠BDP,从而∠P=1

2

(∠B+∠C),然后将∠B=100o,∠C=120o代入计算即可;

③与②的证明方法一样得到3∠P=∠B+2∠C.

【详解】

解:(1)在图1中,有∠A+∠C=180°﹣∠AOC,∠B+∠D=180°﹣∠BOD,

∵∠AOC=∠BOD,

∴∠A+∠C=∠B+∠D;

(2)解:①以线段AC为边的“8字型”有3个:

以点O为交点的“8字型”有4个:

②以M为交点“8字型”中,有∠P+∠CDP=∠C+∠CAP,以N为交点“8字型”中,有∠P+∠BAP=∠B+∠BDP

∴2∠P+∠BAP+∠CDP=∠B+∠C+∠CAP+∠BDP,

∵AP、DP分别平分∠CAB和∠BDC,

∴∠BAP=∠CAP,∠CDP=∠BDP,

∴2∠P=∠B+∠C,

∵∠B=100°,∠C=120°,

∴∠P=1

2(∠B+∠C)=1

2

(100°+120°)=110°;

③3∠P=∠B+2∠C,其理由是:

∵∠CAP=1

3∠CAB,∠CDP=1

3

∠CDB,

∴∠BAP=2

3∠CAB,∠BDP=2

3

∠CDB,

以M为交点“8字型”中,有∠P+∠CDP=∠C+∠CAP,

以N为交点“8字型”中,有∠P+∠BAP=∠B+∠BDP

∴∠C﹣∠P=∠CDP﹣∠CAP=1

3

(∠CDB﹣∠CAB),

∠P﹣∠B=∠BDP﹣∠BAP=2

3

(∠CDB﹣∠CAB).

∴2(∠C﹣∠P)=∠P﹣∠B,

∴3∠P=∠B+2∠C.

故答案为:(1)证明见解析;(2)①3, 4;②∠P=110°;③3∠P=∠B+2∠C,理由见解析.【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

2.直线MN与直线PQ垂直相交于O,点A在直线PQ上运动,点B在直线MN上运动.(1)如图1,已知AE、BE分别是∠BAO和∠ABO角的平分线,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AEB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AEB的大小.

(2)如图2,已知AB不平行CD,AD、BC分别是∠BAP和∠ABM的角平分线,又DE、CE 分别是∠ADC和∠BCD的角平分线,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CED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其值.

(3)如图3,延长BA至G,已知∠BAO、∠OAG的角平分线与∠BOQ的角平分线及延长线相交于E、F,在△AEF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试求∠ABO的度数.

【答案】(1)135°;(2)67.5°;(3)60°, 45° 【解析】 【分析】

(1)根据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可知∠AOB=90°,再由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得出1BAE OAB 2∠=∠,1

ABE ABO 2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延长AD 、BC 交于点F ,根据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可得出∠AOB=90°,进而得出OAB OBA 90∠+∠=? ,故PAB MBA 270∠+∠=?,再由AD 、BC 分别是∠BAP 和∠ABM 的角平分线,可知1BAD BAP 2∠=

∠,1

ABC ABM 2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F=45°,再根据DE 、CE 分别是∠ADC 和∠BCD 的角平分线可知

CDE DCE 112.5∠+∠=?,进而得出结论;

(3))由∠BAO 与∠BOQ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 可知

1EAO BAO 2∠=∠,1

EOQ BOQ 2

∠=∠ ,进而得出∠E 的度数,由AE 、AF 分别是∠BAO

和∠OAG 的角平分线可知∠EAF=90°,在△AEF 中,由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分四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详解】

(1)∠AEB 的大小不变,

∵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 ∴∠AOB=90°,

∴OAB OBA 90∠+∠=?,

∵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角的平分线, ∴1BAE OAB 2∠=

∠,1

ABE ABO 2

∠=∠, ∴()1

BAE ABE OAB ABO 452

∠+∠=∠+∠=°, ∴∠AEB=135°;

(2)∠CED 的大小不变. 如图2,延长AD 、BC 交于点F . ∵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

∴90∠=AOB °,

∴OAB OBA 90∠+∠=°, ∴PAB MBA 270∠+∠=°,

∵AD 、BC 分别是∠BAP 和∠ABM 的角平分线, ∴1BAD BAP 2∠=

∠,1

ABC ABM 2

∠=∠, ∴()1

BAD ABC PAB ABM 1352

∠+∠=

∠+∠=°,F 45∠=°, ∴FDC FCD 135∠+∠=°, ∴CDA DCB 225∠+∠=°,

∵DE 、CE 分别是∠ADC 和∠BCD 的角平分线, ∴CDE DCB 112.5∠+∠=°, ∴E 67.5∠=°;

(3)∵∠BAO 与∠BOQ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 , ∴1EAO BAO 2∠=

∠,1

EOQ BOQ 2

∠=∠ , ∴()11

E EOQ EAO BOQ BAQ ABO 22

∠=∠-∠=∠-∠=∠, ∵AE 、AF 分别是∠BAO 和∠OAG 的角平分线, ∴EAF 90∠=°.

在△AEF 中,

∵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故有:

①EAF 3E ∠=∠,E 30∠=°,ABO 60∠=°; ②EAF 3F ∠=∠,E 60∠=°,ABO 120∠=°; ③EAF 3E ∠=∠,E 22.5∠=°,ABO 45∠=°; ④EAF 3F ∠=∠,E 67.5∠=°,ABO 135∠=°. ∴∠ABO 为60°或45°.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如图,在△ABC 中,已知AD BC ⊥于点D ,AE 平分()BAC C B ∠∠>∠ (1)试探究EAD ∠与C B ∠∠、的关系;

(2)若F是AE上一动点,当F移动到AE之间的位置时,FD BD

⊥,如图2所示,此时EFD C B

∠∠∠

与、的关系如何?

(3)若F是AE上一动点,当F继续移动到AE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FD BC

⊥,①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写出新的结论.

【答案】(1)∠EAD=1

2

(∠C-∠B),理由见解析;

(2)∠EFD=1

2

(∠C-∠B),理由见解析;

(3)∠AFD=1

2

(∠C-∠B)成立,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图不难发现∠EAD=∠EAC-∠DAC,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分别用结论中出现的角替换∠EAC和∠DAC;

(2)作AG BC

⊥于G转化为(1)中的情况,利用(1)的结论即可解决;

(3)作AH BC

⊥于H转化为(1)中的情况,利用(1)的结论即可解决.

【详解】

解:(1)∠EAD=1

2

(∠C-∠B).理由如下:

∵AE平分∠BAC,

∴∠BAE=∠CAE=1

2

∠BAC

∵∠BAC=180°-(∠B+∠C)

∴∠EAC=1

2

[180°-(∠B+∠C)]

∵AD⊥BC,

∴∠ADC=90°,

∴∠DAC=180°-∠ADC-∠C=90°-∠C , ∵∠EAD=∠EAC-∠DAC

∴∠EAD=

12 [180°-(∠B+∠C )]-(90°-∠C )=1

2(∠C-∠B ). (2)∠EFD=1

2

(∠C-∠B ).理由如下:

作AG BC ⊥于G

由(1)可知∠EAG=1

2

(∠C-∠B ) ∵FD BD ⊥,AG BC ⊥ ∴FD ∥AG

∴∠EAG=∠EFD

∴∠EFD=

1

2

(∠C-∠B ) (3)∠AFD=

1

2

(∠C-∠B ).理由如下:

作AH BC ⊥于H

由(1)可知∠EAH=

1

2

(∠C-∠B ) ∵FD BD ⊥,AH BC ⊥ ∴FD ∥AH

∴∠EAH=∠AFD

∴∠AFD=1

2

(∠C-∠B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综合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探究:

(1)如图1,在△ABC中,BP平分∠ABC,CP平分∠ACB.求证:∠P=90°+1

2

∠A.

(2)如图2,在△ABC中,BP平分∠ABC,CP平分外角∠ACE.猜想∠P和∠A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3,BP平分∠CBF,CP平分∠BCE.猜想∠P和∠A有何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

【答案】(1)见解析;(2)1

2

∠A=∠P,理由见解析;(3)∠P=90°﹣

1

2

∠A,理由见

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一个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可求出∠A的度数,根据补角的定义求出∠AC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P的度数,即可求出结果,

(3)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探求并证明.

【详解】

证明:(1)∵△ABC中,∠ABC+∠ACB=180°﹣∠A.

又∵BP平分∠ABC,CP平分∠ACB,

∴∠PBC=1

2

∠ABC,

∠PCB=1

2

∠ACB,

∴∠PBC+∠PCB=1

2

(180°﹣∠A),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BPC=180°﹣1

2

(180°﹣∠A)=90°+

1

2

∠A;

(2)1

2

∠A=∠P,理由如下:

∵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

∴∠PBC=1

2

∠ABC,∠PCE=

1

2

∠ACE.

∵∠ACE是△ABC的外角,∠PCE是△BPC的外角,∴∠ACE=∠ABC+∠A,∠PCE=∠PBC+∠P,

∴1

2

∠ACP=

1

2

∠ABC+

1

2

∠A,

∴1

2

∠ABC+

1

2

∠A=∠PBC+∠P,

∴1

2

∠A=∠P.

(3)∠P=90°﹣1

2

∠A,理由如下:

∵P点是外角∠CBF和∠BCE的平分线的交点,∠P+∠PBC+∠PCB=180°∴∠P=180°﹣(∠PBC+∠PCB)

=180°﹣1

2

(∠FBC+∠ECB)

=180°﹣1

2

(∠A+∠ACB+∠A+∠ABC)

=180°﹣1

2

(∠A+180°)

=90°﹣1

2

∠A.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一个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以及补角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此类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角平分线平分的两个角的和的度数,从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5.已知:点D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连接AD、CD.

(1)如图1,若∠A=28°,∠B=72°,∠C=11°,求∠ADC;

(2)如图2,若存在一点P,使得PB平分∠ABC,同时PD平分∠ADC,探究

∠A,∠P,∠C的关系并证明;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将点D移至∠ABC的外部,其它条件不变,探究

∠A,∠P,∠C的关系并证明.

【答案】(1) 111o ;(2) ∠A-∠C=2∠P,理由见解析;(3) ∠A+∠C=2∠P,理由见解析.【解析】

【分析】

(1)延长AD交BC于E,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

(2)∠A-∠C=2∠P,由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1)结论即可求解;

(3)∠A+∠C=2∠P,由(2)结论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

【详解】

(1)如图1,延长AD交BC于E,

在△ABE中,∠AEC=∠A+∠B=28o+72o=100o,

在△DEC中,∠ADC=∠AEC+∠C=100o+11o=111o ;

(2)∠A-∠C=2∠P,理由如下:

如图2,

∠5=∠A+∠1,∠5=∠P+∠3

∴∠A+∠1=∠P+∠3

∵PB平分∠ABC,PD平分∠ADC

∴∠1=∠2,∠3=∠4

∴∠A+∠2=∠P+∠4

由(1)知∠4=∠2+∠P+∠C

∴∠A+∠2=∠P+∠2+∠P+∠C

∴∠A-∠C=2∠P

(3)∠A+∠C=2∠P,理由如下:

如图3,

同(2)理知∠A+∠1=∠P+∠3,∠C+∠4=∠P+∠2

∴∠A+∠C+∠1+∠4=2∠P+∠2+∠3

∵PB平分∠ABC,PD平分∠ADC

∴∠1=∠2,∠3=∠4

∴∠1+∠4=∠2+∠3

∴∠A+∠C=2∠P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

6.(1)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其中∠X=90°)放置在△ABC上,恰好三角板XYZ 的两条直角边XY,XZ分别经过B,C两点,且直角顶点X在△ABC内部.

①若∠A=40°,∠ABC+∠ACB= °;∠XBC+∠XCB= °;

②试判断∠A与∠XBA+∠XCA之间存在怎样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2)如图2,如果直角顶点X在△ABC外部,试判断∠A、∠XBA、∠XCA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只写出答案,无需证明).

【答案】(1)①140,90;②∠A+∠XBA+∠XCA=90°,证明见解析;(2)

∠A+(∠XBA-∠XCA)=90°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

∠ABC+∠ACB=180°﹣∠A=140°,∠XBC+∠XCB=180°﹣∠XBC=90°,进而可求出∠ABX+∠ACX 的度数;

②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义有90°+(∠ABX+∠ACX)+∠A=180°,则可得出结论.

(2)由②的解题思路可得:∠A+(∠XBA-∠XCA)=90°.

(1)①若∠A=40°,∠ABC+∠ACB= 140 °;

∠XBC+∠XCB= 90 °;

②∠A+∠XBA+∠XCA=90°(或等式的变形也可以)

证明:∵∠X=90°

∴∠XBC+∠XCB=180°-∠X=90°

∵∠A+∠ABC+∠ACB=180°,

∴∠A+(∠XBA+∠XCA)+(∠XBC+∠XCB)=180°,

∴∠A+(∠XBA+∠XCA)=180°-90°=90°,

∴∠A=90°-(∠XBA+∠XCA)

(2)∠A+(∠XBA-∠XCA) =90°.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以及沟通外角和内角的关系.

7.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1),B(4,1),C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且AC平分∠OAB.

(1)求证:∠OAC=∠OCA;

(2)如图②,若分别作∠AOC的三等分线及∠OCA的外角的三等分线交于点P,即满足∠POC

=1

3

∠AOC,∠PCE=

1

3

∠ACE,求∠P的大小;

(3)如图③,在(2)中,若射线OP、CP满足∠POC=1

n

∠AOC,∠PCE=

1

n

∠ACE,猜想∠OPC

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用含n的式子表示).

【答案】(1)证明见解析(2)15°(3)45 n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AB坐标可以求得∠OAB大小,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求得∠OAC大小,即可解题;

(2)根据题干中给出的∠POC=

13∠AOC、∠PCE=1

3

∠ACE 可以求得∠PCE 和∠POC 的大小,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和即可解题;

(3)解法和(2)相同,根据题干中给出的∠POC=

1n ∠AOC、∠PCE=1

n

∠ACE 可以求得∠PCE 和∠POC 的大小,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和即可解题.

试题解析:(1)证明:∵A (0,1),B (4,1),∴AB ∥CO ,∴∠OAB =180°-∠AOC =90°. ∵AC 平分∠OAB ,∴∠OAC =45°,∴∠OCA =90°-45°=45°,∴∠OAC =∠OCA .

(2)解:∵∠POC =∠AOC ,∴∠POC =×90°=30°.∵∠PCE =∠ACE ,∴∠PCE = (180°-45°)=45°.∵∠P +∠POC =∠PCE ,∴∠P =∠PCE -∠POC =15°. (3)解:∠OPC =

.

证明如下:∵∠POC =∠AOC ,∴∠POC =×90°=.∵∠PCE =∠ACE ,∴∠PCE =

(180°-45°)=

.

∵∠OPC +∠POC =∠PCE , ∴∠OPC =∠PCE -∠POC =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考查了角平分线平分角的性质,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和的性质,本题中求∠PCE 和∠POC 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

8.已知,在ABC 中,∠A =60°,

(1)如图①,∠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 ,则∠BOC= ; (2)如图②,∠ABC 和∠ACB 的三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点O 1,O 2,则

2_________BO C ∠=;

(3)如图③,∠ABC 和∠ACB 的n 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点O 1,O 2,……,1n O -(内部有

1n -个点),则1-∠=n BO C ;

(4)如图③,∠ABC 和∠ACB 的n 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点O 1,O 2,……,1n O -,若

190-∠=?n BO C ,求n 的值.

【答案】(1)120°;(2)100°;(3)60120+??

? ???

n n ;(4)n=4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ABC +∠ABC ,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出∠OBC +∠OCB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结论;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ABC +∠ABC ,然后根据三等分线的定义即可求出∠O 2BC +∠O 2CB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结论;

(3)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ABC +∠ABC ,然后根据n 等分线的定义即可求出∠O n -1BC +∠O n -1CB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结论; (4)根据(3)的结论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

解:(1)∵在ABC 中,∠A =60°, ∴∠ABC +∠ABC=180°-∠A=120° ∵∠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 , ∴∠OBC=

12∠ABC ,∠OCB=1

2

∠ACB ∴∠OBC +∠OCB=12∠ABC +1

2

∠ACB =

1

2(∠ABC +∠ACB ) =60°

∴∠BOC=180°-(∠OBC +∠OCB )=120° 故答案为:120°.

(2)∵在ABC 中,∠A =60°, ∴∠ABC +∠ABC=180°-∠A=120°

∵∠ABC 和∠ACB 的三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点O 1,O 2, ∴∠O 2BC=

23∠ABC ,∠O 2CB=2

3

∠ACB ∴∠O 2BC +∠O 2CB=23∠ABC +2

3

∠ACB =

2

3(∠ABC +∠ACB ) =80°

∴2∠=BO C 180°-(∠O 2BC +∠O 2CB )=100° 故答案为:100°.

(3)∵在ABC 中,∠A =60°, ∴∠ABC +∠ABC=180°-∠A=120°

∵∠ABC 和∠ACB 的n 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点O 1,O 2,……,1n O - ∴∠O n -1BC=

1n n -∠ABC ,∠O n -1CB=1

n n

-∠ACB ∴∠O n -1BC +∠O n -1CB=

1n n -∠ABC +1

n n

-∠ACB

=

1

n n

-(∠ABC +∠ACB ) =120120-??

???

n n ° ∴1-∠=n BO C 180°-(∠O 2BC +∠O 2CB )=60120+??

? ???

n n 故答案为:60120+??

?

???

n n (4)由(3)知:1-∠=n BO C 60120+??? ???

n n ∴

60120

90+=n n 解得:n=4

经检验:n=4是原方程的解. 【点睛】

本题考查了n 等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n 等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1)如图①∠1+∠2与∠B +∠C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把图①△ABC 沿DE 折叠,得到图②,填空:∠1+∠2_______∠B +∠C(填“>”“<”“=”),当∠A =40°时,∠B +∠C +∠1+∠2=______. (3)如图③,是由图①的△ABC 沿DE 折叠得到的,如果∠A =30°,则

x +y =360°-(∠B +∠C +∠1+∠2)=360°- = ,猜想∠BDA +∠CEA 与∠A 的关系为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是180度可得出,∠1+∠2=∠B+∠C ;(2)△ABC 沿DE 折叠,∠1+∠2=∠B+∠C ,从而求出当∠A=40°时,∠B+∠C+∠1+∠2=140×2=280°,(3)根据以上计算可归纳出一般规律:∠BDA+∠CEA=2∠A . 试题解析:

解:(1)∠1+∠2 = ∠B+∠C ,理由如下:

在△ADE 中,∠1+∠2 = 180°- ∠A 在△ABC 中,∠B+∠C = 180°- ∠A ∴ ∠1+∠2 = ∠B+∠C

(2)∵∠1+∠2+∠BDE+∠CED=∠B+∠C+∠BDE+∠CED=360°,∴∠1+∠2=∠B+∠C ,当∠A=40°时,∠B+∠C+∠1+∠2=140×2=280°

(3)如果∠A=30°,则x+y=360°-(∠B+∠C+∠1+∠2)=360°-300°=60°,所以∠BDA+∠CEA 与∠A 的关系为:∠BDA+∠CEA=2∠A.

考点: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2. 三角形内角和.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0.如图①.ABC 中,AB AC =,P 为底边BC 上一点,PE AB ⊥,PF AC ⊥,

CH AB ⊥,垂足分别为E 、F 、H .易证PE PF CH +=.证明过程如下:

如图①,连接AP .∵PE AB ⊥,PF AC ⊥,CH AB ⊥,∴1

2

ABP

S

AB PE =

?,1

2

ACP

S

AC PF =

?,1

2

ABC

S AB CH =

? 又∵ABP

ACP

ABC

S

S

S

+=,∴AB PE AC PF AB CH ?+?=?

∵AB AC =,∴PE PF CH +=.

如图②,P 为BC 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PE 、PF 、CH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答案】PE PF CH -= 【解析】 【分析】

参考题设的证明过程,主要思路就是等面积法:ABP

ACP

ABC

S S

S

+=,同样,P 为BC

延长线上的点时,也可以用类似的等面积法:ABP

ACP

ABC

S S

S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PE AB ⊥,PF AC ⊥,CH AB ⊥,∴1

2

ABP

S

AB PE =

?,1

2

ACP

S AC PF =

?,1

2

ABC

S

AB CH =

? 又∵ABP

ACP

ABC

S

S

S

=-,∴AB PE AC PF AB CH ?-?=?

∵AB AC =,∴PE PF CH -=. 故答案为:PE PF CH -=. 【点睛】

本题考查几何图形中等面积法的应用,读懂题目,灵活运用题设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培优专题 等腰三角形

培优专题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加广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证明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线段相等提供了依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对于某些含有(或隐含)等腰三角形条件的问题,可以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或构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1 如图1-1,△ABC 中,AB=BC ,M 、N 为BC 边上两点,且∠BAM=∠CAN ,MN=AN ,求∠MAC 的度数. 分析 AB=AC ,MN=AN 可知△ABC 和△AMN 均为等腰三角形,充分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寻找所求角间的关系. 练习1 1.如图,已知△ABC 中,AB=AC ,AD=AE ,∠BAE=30°,则∠DEC 等于( ). A .7.5° B .10° C .12.5° D .15° 2.如图,AA ′、BB ′分别是△ABC 的外角∠EAB 和∠CBD 的平分线,且AA ′=AB=B ′B ,A ′、B 、C 在一直线上,则∠ACB 的度数是多少? 3.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BC ,∠A=20°.D 是AB 边上的点,且AD=BC ,?连结CD ,则∠BDC=________. 例2 如图1-5,D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AB 边延长线上一点,BD?的垂直平分线HE?交AC 延长线于点E ,那么CE 与A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分析 要说明似乎没有任何关系的两条线段相等,往往需要做一些工作,如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等,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 13.3 等腰三角形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13.3 等腰三角形培优训 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1. 如图,已知P A=PB,在证明∠A=∠B时,需要添加辅助线,下面有甲、乙两种辅助线的作法: 甲:作底边AB的中线PC; 乙:作PC平分∠APB交AB于点C.则() A.甲、乙两种作法都正确 B.甲的作法正确,乙的作法不正确 C.甲的作法不正确,乙的作法正确 D.甲、乙两种作法都不正确 2. 已知实数x、y满足|x-4|+y-8=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 的周长是() A. 20或16 B. 20 C. 16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3. 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 A. 5 B. 6 C. 8 D. 10 4. 如图,∠AOB=50°,OM平分∠AOB,MA⊥OA于点A,MB⊥OB于点B,则∠MAB等于() A.50° B.40° C.25°

5. 如图,下列条件不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B=∠C B.AD⊥BC,∠BAD=∠CAD C.AD⊥BC,BD=CD D.AD⊥BC,∠BAD=∠ACD 6. 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AB的中点,DE⊥AC,垂足为E. 若AE=1,则△ABC的边长为() A. 2 B. 4 C. 6 D. 8 7. 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AC=AD=AE,且AB∥ED,∠EAB=120°,则∠BCD的度数为() A.150°B.160° C.130°D.60° 8. 如图,在△ABC中,∠BAC=72°,∠C=36°,∠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则图中有等腰三角形() A.0个B.1个 C.2个D.3个 9. 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 已知A,B是两格点,

等腰三角形培优提高练习题[1]

等腰三角形提高训练题1 培优训练 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cm 和21cm 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 底边的长为 . 2.△ABC 中,AB =AC ,∠A=40°,BP=CE ,BD=CP ,则∠DPF= 度. 3.如图,△ABC 中,AD ⊥BC 于D ,BE ⊥AC 于E ,AD 与BE 相交于点F , 若BF =AC ,则∠ABC 的大小是 . (烟台市中考题) 4.△ABC 的一个内角的大小是40°,且∠A=∠B ,那么∠C 的外角的大小是( ) A .140° B .80°或100° C .100°或140° D .80°或140° 5.已知△ABC 中,AB =AC ,∠BAC=90°,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 中点, 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F 、F ,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E=CF ; ②△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S AEPF 四边形=2 1 S ABC ;④EF=AP .当∠EPF 在△ABC 内绕顶点P 旋转时(点E 不与A 、B 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 4个 (苏州市中考题) 6.如图,在△ABC 中,∠ACB=90°,AC =AE ,BC =BF ,则∠ECF =( ) A .60° B .45° C .30° D .不确定 7.如图,在△ABC 中,∠B 、∠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点.作MN ∥BC ,EF ∥AB ,GH ∥AC ,BC =a ,AC=b ,AB =c ,则△GMO 周长+△ENO 的周长-△FHO 的周长 . 8.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AB+BD=AC ,则∠B :∠C 的值= . (“五羊杯”竞赛题) 9.如图,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E 点,若AC 平分∠DAB ,且AB=AE ,AC=AD ,有如下四个结论: ①AC ⊥BD ;②BC=DE ;③∠DBC=2 1∠DAB ;④△ABE 是等边三角形.请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 .(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天津市中考题) 10.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某一条边的长度的一半,则其顶角等于( ) A .30° B .30°或150° C . 120°或150° D .30°或120°或150° (“希望杯”邀请赛) 11.在锐角△ABC 中,三个内角的度数都是质数,则这样的三角形( ) A .只有一个且为等腰三角形 B .至少有两个且都为等腰三角形 7题 6题 8题 9题 5题

三角形培优训练100题集锦

E D F C B A 三角形培优训练专题 【三角形辅助线做法】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7、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

专题3.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原卷版)【人教版

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人教版】 专题3.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00分,试题共24题.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青海)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A.55°,55°B.70°,40°或70°,55° C.70°,40°D.55°,55°或70°,40° 2.(2020春?雨花区期末)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6,中一条边长为4,则另外两边的长为() A.4,4B.6,6C.4,8D.6,6或4,8 3.(2020春?叙州区期末)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b,且a、b满足|2a﹣b﹣1|+(b﹣a﹣2)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8B.11C.12D.11或13 4.(2020春?宁德期末)如图,为了让电线杆垂直于地面,工程人员的操作方法通常是:从电线杆DE上一点A往地面拉两条长度相等的固定绳AB与AC,当固定点B,C到杆脚E的距离相等,且B,E,C在同一直线上时,电线杆DE就垂直于BC.工程人员这种操作方法的依据是() A.等边对等角 B.垂线段最短 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5.(2020?绵阳)在螳螂的示意图中,AB∥DE,△ABC是等腰三角形,∠ABC=124°,∠CDE=72°,则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培优 数学张老师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若按边(角)是否相等分类,两边(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isoscelestriangle).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它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边三角形(equilateral triangle)的各边相等,各角都为600 . 解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全等三角形依然是重要的工具,但更多的是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这些性质为角度的计算、线段相等的证明、直线位置关系的证明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因此,重视全等三角形的运用,又不囿于全等三角形,善于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例l 】如图,AOB 是一钢架,且∠A OB =10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 、FG 、 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 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 根.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通过角度的计算,确定添加钢管数的最大值. 【例2】 如图,若AB=AC ,BG=BH ,AK=KG ,则∠BAC 的度数为( ). A .300 B .320 C .360 D .400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思路点拨 图中有很多相关的角,用∠BAC 的代数式表示这些角,建立关于∠BAC 的方程. 【例3】如图,在△ABC 中,已知∠A=900,AB=AC ,D 为AC 上一点,AE ⊥BD 于E ,延长AE 交BC 于F .问 当点D 满足什么条件时,∠ADB=∠CDF,请说明理由. (安徽省竞赛题改编题) 思路点拨 本例是探索条件的问题,可先假定结论成立,逐步逆推过去,找到相应的条件,若∠ADB=∠CDF,这一结论如何用?因∠ADB 与∠CDF 对应的三角形不全等,故需构造全等三角形,而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是等腰三角形中一条常用辅助线. 【例4】如图,在△ABC 中,AC=BC ,∠ACB=900,D 是AC 上一点,AE⊥BD 交BD 的延长线于E ,且 .21BD AF 求证: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北京市竞赛题)

初二数学培优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初二数学培优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阅读与思考 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后,我们可以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作出归纳总结.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⑴从定义入手,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 ⑵从角入手,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 2.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⑴当所证的两条线段位于两个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证明; ⑵当所证的两条线段位于同一个三角形,通过等角对等边证明; ⑶寻找某条线段,证明所证的两条线段都与它相等. 善于发现、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解题服务,是解几何题的一个常用技巧.常见的构造方法有:平分线+平行线、平分线+垂线、中线+垂线.如图所示: 例题与求解 【例1】如图,在△ABC 中,AB =7,AC =11,点M 是BC 的中点,AD 是∠BAC 的平分线,MF ∥AD ,则CF 的长为____________.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角平分线+平行线易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条件“中点M ”. 【例2】如图,在△ABC 中,∠B =2∠C ,则AC 与2AB 之间的关系是( ) A .AC >2AB B .AC =2AB C .AC ≤2AB D .AC <2AB (山东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如何条件∠B =2∠C ,如何得到2AB ,这是解本题的关键. A B C A B D M F C

【例3】两个全等的含300,600角的三角板ADE 和三角板ABC ,如图所示放置,E 、A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D ,取BD 中点M ,连结ME ,MC ,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山东省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从△ADE ≌△BAC 出发,先确定△ADB 的形状,为判断△EMC 的形状奠定基础. 【例4】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 =EF . (天津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只需证明∠F AE =∠AEF ,利用中线倍长,构造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例5】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A =200,在边AB 上取点D ,使AD =BC ,求∠BDC 度数. (“祖冲之杯”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由条件知底角为300,这些角并不是特殊角,但它们的差却为600,600使我们联想到等边三角形,由此找到切入口. 如图1,以BC 为边在△ABC 内作等边△BCO ;如图②,以AC 为边作等边△ACE . B C A D 图2 B C A D 图1 O A B C M D E E A B D C F B C A D

八年级专题培优讲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

专题讲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运用 夯实基础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40° B .100° C .40°或70° D .40°或100° 2. 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20和10,则周长为( ) A .40 B .50 C .40或50 D .不能确定 3.如图,在△ABC 中,BC =8,AB 的中垂线交BC 于D ,AC 的中垂线交BC 于E ,则△ADE 的周长等于( ) A .8 B .4 C .12 D .16 4.如图,折叠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DC 落在DC′处,交AB 于G , (1)求证:DG=GB (2)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 对。 例题剖析 遇直角△可构“一线三垂直”模型,证全等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4,0)、B (0,8),以AB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ABC ,则点C 坐标为__________ 【例2】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射线BC 上有一动点G ,GE ⊥AC 于E , GF ⊥AB 于F ,AB 上的高为CD 。 (1)当G 在BC 间运动时,求证:GE+GF=CD 。 (2)当G 运动到BC 外时,试判断出GE 、GF 、CD 间关系,并加以证明。 G F E D C B A C ' G D C B A

【例3】如图,△ABC 中,AB =AC ,且BD =CE ,连结DE 交BC 于G , 试判断线段DG 与EG 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例4】如图,等腰Rt △ABC 中,∠ACB=90°,CA=CB ,点D 在AB 上,AD=AC ,BE ⊥直线CD 于E (1)求∠BCD 的度数; (2)求证:CD=2BE ; (3)若点O 是AB 的中点,请直接写出三条线段CB 、BD 、CO 之间的数量关系. 【例5】已知如图,AB ⊥BC ,CD ⊥BC ,∠AMB=75°,∠DMC=45°,AM=MD ,求证:AB=BC 。 【例6】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D 、E 为两动点,两动点分别从C 点和A 点出发,沿CB 和AC 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AD 与BE 交于F 点,试判断∠AFE 的度数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求出其范围。 【例7】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的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 =EF 。 G E D C B A M C B D A F B E D A F E D C B A

word完整版培优专题3 等腰三角形含答案1推荐文档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 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 【知识精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3等腰三角形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 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 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 60 2.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 由两边相等推出两 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顶 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 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 “等角 对 等边”。) 推论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

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 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添加辅助线时, 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 来定。 【分类解析】 例1.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 ,DM 丄BC ,垂足为M 。求证:M 是BE 的中点。 所以/ 1 = - / ABC 2 又因为CE = CD ,所以/ CDE = / E 所以/ ACB = 2/ E 即/ 1=/ E 所以BD = BE ,又DM 丄BC ,垂足为 M 分析:欲证M 是BE 的中点,已知 DM 丄BC ,所以想到连结 BD ,证BD = ED 。因为△ ABC 是等边三角形,/ DBE = - / ABC ,而由 CE = CD ,又可证/ E = - / ACB ,所以/ 1 2 2 =/ E ,从而问题得证。 证明:因为三角形 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C 的中点 所以M 是BE 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 例2.如图,已知: ABC 中,AB AC , D 是 BC 上一点,且 AD DB , DC CA , 求 BAC 的度数。 E D

培优专题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9、等腰三角形【知识精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析】 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分析:欲证M是BE的中点,已知DM⊥BC,所以想到连结BD,证 1∠ABC,而由CE=CD,BD=ED。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DBE= 2 1∠ACB,所以∠1=∠E,从而问题得证。 又可证∠E= 2 证明: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的中点

2014年折教版数学八上能力培优2.2等腰三角形

2.2等腰三角形(附答案) 专题一利用三边关系解等腰三角形 a-=,则以a,b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1. 已知实数a,b满足|7|0 是() A. 18 B. 25 C. 29 D. 25或29 2.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一边长为4,那么它的底边为. 专题二与正三角形有关的探究规律题 3. 用30根等长的小棍拼成的,图中有个等边三角形. 4. 用三根等长的火柴可以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用这样的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拼合成一 个大的等边三角形.如果这个大的等边三角形的底为20根火柴长,那么一共要用根火柴. 5. 已知一个等边三角形,现将其各边n(n为大于2的整数)等分,并以相邻等分点为顶点 向外作小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

当n=8时,共向外作出了个小等边三角形; 当n=k时,共向外作出了个小等边三角形(用含k的式子表示). 6. 如图所示,从三个边长为1的小等边三角形开始,按螺旋式的方式依次画等边三角形, 把画出的等边三角形按边长的大小由小到大排列1,1,1,2,2,3,4,5,….请你算出第21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 课时笔记 【知识要点】 1.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 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4. 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等边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温馨提示】 1.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 当等腰三角形中所给边没有说明底边与腰时,需要对其分情况讨论. 3. 当等腰三角形中所给角没有说明底角与顶角时,需要对其分情况讨论.

等腰三角形培优提高试题

等腰三角形培优提高试题

————————————————————————————————作者:————————————————————————————————日期: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等于6,另一条边长等于3,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9 B.12 C.15 D.12或15 2.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6个B.7个C.8个D.9个 (第2题)(第3题)(第4题) 3.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50°,点A在直线a上,直线b上存在点B,使以点O、 A、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B点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图,△ABC的面积为8cm2,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P,则△PBC的面积为()A.3cm2B.4cm2C.5cm2D.6cm2 5.在等腰△ABC中,AB=AC,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7 B.11 C.7或11 D.7或10 6.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BC、AC上的点,若AB=AC,AD=AE,则() A.当∠B为定值时,∠CDE为定值B.当∠α为定值时,∠CDE为定值 C.当∠β为定值时,∠CDE为定值D.当∠γ为定值时,∠CDE为定值 二.填空题(共8小题) 7.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周长分成2:1两部分,已知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则腰长为cm. 8.如图,在△ABC中,EG∥BC,BF平分∠ABC,CF平分∠ACB,AB=10,AC=12,△AEG的周长为. (第8题)(第9题)(第10题) 9.如图,已知△ABC中,AB=AC,D是BC上一点,且AD=DB,DC=CA,则∠BAC=°.10.如图,△ABC中,AP垂直∠ABC的平分线BP于点P.若△ABC的面积为32cm2,BP=6cm,且△APB的面积是△APC的面积的3倍.则AP=cm. 1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12.如图是由9个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六边形,若已知中间的小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2,则六边形的周长是. (第12题)(第14题)(第14题) 13.如图,∠AOB=60°,C是BO延长线上的一点,OC=10cm,动点P从点C出发沿CB以2cm/s 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O发沿O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同时出发,用t (s)表示移动的时间,当t=时,△POQ是等腰三角形. 14.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A=30°,在直线AC上找点P,使△ABP是等腰三角形,则∠APB的度数为.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15.如图,已知AB=AC=AD,且AD∥BC,求证:∠C=2∠D.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培优专题练习.doc

等腰三角形培优专题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加广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证明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线段相等提供了依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对于某些含有(或隐含)等腰三角形条件的问题,可以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或构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练习 1.如图,已知△ A.7.5°ABC中, AB B.10° =AC ,AD = C.12.5 ° AE ,∠ BAE D.18° = 30 °,则 ∠ DEC 等于(). 2.如图,AA′、 BB′分别是△ABC的外角∠C 在一直线上,则∠ACB的度数是多少?EAB 和∠CBD 的平分线,且AA′= AB = B′B,A′、 B 、 3.如图,则∠ BDC 等腰三角形 = ________ ABC . 中,AB =AC ,∠ A =20 °. D 是AB 边上的点,且AD = BC ,连 结 CD , 例 2 如图, D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 AB 边延长线上一点, E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 AC 边延长线上一点,且EB = ED .那么CE 与 A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E

C A B D

练习 线交1.已知如图,在△ CA 的延长线于点 ABC中,AB=CD,D是 F ,判断AD 与 AF 相等吗? AB 上一点,DE⊥BC , E 为垂足,ED? 的延长 2.如图,△ABC = 15°,则 BD 与 A . BD>B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 的大小关系是( B . BD

培优专题讲解_等腰三角形(含解答)-

等腰三角形专题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加广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证明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线段相等提供了依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对于某些含有(或隐含)等腰三角形条件的问题,可以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或构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1如图1-1,△ABC中,AB=BC,M、N为BC边上两点,且∠BAM=∠CAN,MN=AN,求∠MAC的度数. 练习1 1.如图1-2,已知△ABC中,AB=AC,AD=AE,∠BAE=30°,则∠DEC等于().A.7.5° B.10° C.12.5° D.18° 1-2 2.如图1-3,AA′、BB′分别是△ABC的外角∠EAB和∠CBD的平分线,且AA′=AB=B′B,A′、B、C在一直线上,则∠ACB的度数是多少? 1-3

3.如图1-4,等腰三角形ABC中,AB=BC,∠A=20°.D是AB边上的点,且AD=BC,?连结CD,则∠BDC=________. 1-4 例2 如图1-5,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AB边延长线上一点,BD?的垂直平分线HE?交AC 延长线于点E,那么CE与A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练习2 1.已知如图1-6,在△ABC中,AB=CD,D是AB上一点,DE⊥BC,E为垂足,ED?的延长线交CA的延长线于点F,判断AD与AF相等吗? 1-6 1-7 1-8 2.如图1-7,△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点D是△ABC内一点,且∠DAC=∠DCA=15°,则BD与BA的大小关系是() A.BD>BA B.BD

初中数学--培优专题13-等腰三角形(含答案)(2)

9、等腰三角形 【知识精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 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 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 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 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 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添加辅助线时, 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 来定。 【分类解析】 例1.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 , DM 丄BC ,垂足为M 。求证:M 是BE 的中点。 分析:欲证M 是BE 的中点,已知 DM 丄BC ,所以想到连结 BD ,证BD = ED 。因为△ 1 1 ABC 是等边三角形,/ DBE = / ABC ,而由CE = CD ,又可证/ E = / ACB ,所以/ 1 2 2 =/ E ,从而问题得证。 证明:因为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C 的中点 1 所以/ 1= — / ABC 2 又因为CE = CD ,所以/ CDE = Z E 所以/ ACB = 2/ E 即/ 1=Z E 所以BD = BE ,又DM 丄BC ,垂足为 M 所以M 是BE 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 例 2.如图,已知: ABC 中,AB 二 AC , D 是 BC 上一点,且 AD 二 DB , DC 二 CA , 求.BAC 的度数。 D E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120°,AB=10cm,点P是这个菱形内部或边上的一点.若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P,A(P,A两点不重合)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cm. - 【答案】10310 【解析】 解:连接BD,在菱形ABCD中, ∵∠ABC=120°,AB=BC=AD=CD=10,∴∠A=∠C=60°,∴△ABD,△BCD都是等边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若以边BC为底,则BC垂直平分线上(在菱形的边及其内部)的点满足题意,此时就转化为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连线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即当点P与点D重合时,PA最小,最小值PA=10; ②若以边PB为底,∠PCB为顶角时,以点C为圆心,BC长为半径作圆,与AC相交于一点,则弧BD(除点B外)上的所有点都满足△PBC是等腰三角形,当点P在AC上时,AP -; 最小,最小值为10310 ③若以边PC为底,∠PBC为顶角,以点B为圆心,BC为半径作圆,则弧AC上的点A与点D均满足△PBC为等腰三角形,当点P与点A重合时,PA最小,显然不满足题意,故此种情况不存在; -(cm). 综上所述,PA的最小值为10310 -. 故答案为:10310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在等腰△ABC中,AD⊥BC交直线BC于点D,若AD=1 2 BC,则△ABC的顶角的度数为 _____. 【答案】30°或150°或90° 【解析】 试题分析:分两种情况;①BC为腰,②BC为底,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判断出∠ACD=30°,然后分AD在△ABC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解:①BC为腰, ∵AD⊥BC于点D,AD=1 2 BC, ∴∠ACD=30°, 如图1,AD在△ABC内部时,顶角∠C=30°, 如图2,AD在△ABC外部时,顶角∠ACB=180°﹣30°=150°, ②BC为底,如图3, ∵AD⊥BC于点D,AD=1 2 BC, ∴AD=BD=CD, ∴∠B=∠BAD,∠C=∠CAD,

八年级数学下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培优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下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培优练习题 一、填空选择题: 1.如下图1,等边△的边长为3,P 为上一点,且=1,D 为上一点,若∠=60°,则的长为( ) A . 3 2 B .23 C . 12 D . 34 2.如上图2,△中,D 、E 分别是、的中点,平分∠,交于点F ,若=6, 则的长是( )(A )2 (B )3 (C ) 2 5 (D )4 3.如上图3,点A 的坐标是(2,2),若点P 在x 轴上,且△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 不可能... 是( )A .(4,0) B .(1.0) C .(-22,0) D .(2,0) 4.如上图1,==,若∠A =40°,则∠的度数是( ) A .20o B .30o C .35o D .40o 5.如上图2,△中,==6,=8,平分么交于点E ,点D 为的中点,连结,则△的周长是( ) A .7+5 B .10 C .4+25 D .12 6.如上图3,在△中,,∠36°,、分别是△、△的角平分线,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7.在等腰ABC △中,AB AC ,一边上的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 .7 B .11 C .7或11 D .7或10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o,腰长为4 ,则其腰上的高为 . 9.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0,若设腰长为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10.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与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50°, 则∠B 等于_ 度. A D C P B 60° E D C B A (第6题) B A D C 1 2 3 4 -1 1 2 x y A

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综合培优(5)

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综合培优(5) 1.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D为对角线,△ABC为等边三角形,∠ADC=30°,AD=2,BD=3,则CD的长为. 2.如图的方格纸上画有AB、CD两条线段,按下列要求作图: (1)请你在图(1)中画出线段AB关于CD所在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 (2)请你在图(2)中添上一条线段,使图中的3条线段组成轴对称图形,请画出所有情形. 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AC边上的一点,且∠1=∠2,BD=CE. 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4.如图,四边形ABCD中,∠DAB=∠BCD=90°,M为BD中点,N为AC中点.求证:MN⊥AC.

5.如图,设∠BAC=θ(0°<θ<90°).现把小棒依次摆放在两射线之间,并使小棒两端分别落在射线AB,AC 上.从点A1开始,用等长的小棒依次向右摆放,其中A1A2为第一根小棒,且A1A2=AA1. (1)小棒能无限摆下去吗?答:.(填“能”或“不能”) (2)若已经摆放了3根小棒,则θ1 =______,θ2 =_____,θ3=_____;(用含θ的式子表示) (3)若只能摆放4根小棒,求θ的范围. 6.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05°,∠BOC=α.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得△ADC,连接OD. (1)试判断△C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AOD能否成为等边三角形?如能,请求出α的值;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7.如图,D是等边△ABC内一点,DB=DA,BP=AB,∠DBP=∠DBC.求证:∠P=30°. 8 已知:如图,△ABD和△BEC均为等边三角形,M、N分别为AE和DC?的中点,那么△BMN是等边三角形吗?说明理由.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培优提高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检测卷 1.(4分)(2013?钦州)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A.80°B.80°或20°C.80°或50°D.20° 2.(4分)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如果a>0,b>0,则>0 B.直角都相等 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若6,则 3.△中,∠A:∠B:∠1:2:3,最小边4 ,最长边的长是 A.5B.6C.7D.8 4.(4分)如图,已知,∠∠,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 仍无法判定△≌△的是() A.∠∠C B.C.D.∥ 5.(4分)如图,在△中,∠30°,的垂直平分线交于E, 垂足为D.若5,则的长为() A.10 B.8C.5D.2.5 6.如图,D为△内一点,平分∠,⊥,垂足为D,交于 点E,∠∠.若5,3,则的长为() A.2.5 B.1.5 C.2D.1 7.(4分)如图,,⊥于点E,⊥于点F,、相交于点D, 则①△≌△;②△≌△;③点D在∠的平分线上.以 上结论正确的是() A.①B.②C.①②D.①②③8.(4分)如图所示,⊥,⊥,E是上一点,∠∠60°,3,4,则等于() A.10 B.12 C.24 D.48 9.如图所示,在△中,,D、E是△内两点,平分∠.∠∠60°,若6,2,则的长度是() A. 6 B.8 C.9 D.10 10.(4分)(2013?遂宁)如图,在△中,∠90°,∠30°,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M和N,再分别以M、 N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并延长 交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是∠的平分线;②∠60°;③点D在的中垂线上;④S△: S△1:3. A.1B.2C.3D.4 12.(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2),B(0, 6),动点C在直线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A.2B.3C.4D.5 13.(4分)如图,在等腰△中,∠90°,8,F是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边上运动,且保持.连接,,.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 ①△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四边形不可能为正方形, ③长度的最小值为4; ④四边形的面积保持不变; ⑤△面积的最大值为8.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