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借鉴】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研究-论文.doc

【参考借鉴】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研究-论文.doc
【参考借鉴】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研究-论文.doc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研究

目录

一、提出问题

二、研究架构

三、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及成因

四、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干预策略

五、结论与思考

一、提出问题

校园暴力问题日益严重。据山东省少年管教所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收押的未成年犯中学生的比例约占10%左右;整体上看,未成年犯罪有低龄化的趋势,1991年未成年人犯入监的平均年龄为16.19岁,1992年为16.04岁,1993年为16岁,1994年为16.19岁,1995年为16岁,五年来入监的平均年龄比八十年代提前了0.84岁;从犯罪手段上看,呈现暴力化、智能化的特点;团伙犯罪仍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据统计,1995年参与团伙犯罪的未成年人占当年收押数的66.2%。

据新华网香港12月30日报道,20KK年岁末,香港小童群益会邀得2万多名香港中小学生,选出他们眼中十大头条新闻。结果显示,校园暴力事件位列第一,反映儿童最关心身处环境的安全问题。

不仅如此,校园暴力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20KK年4月在日本召开的八国教育部长会议已将校园暴力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制定一项有关防范校园暴力的行动计划。20KK年3月5日至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召开了主题为“校园暴力和公共政策”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专家和政界领导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校园暴力严重玷污了学校这一教书育人的圣洁之地,扰乱了正常的办学秩

序,违背了办学的主旨,损坏了学校的形象。

校园暴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坏的影响:(1)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2)今日的问题学生,很可能就成为今后的犯罪分子,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法林顿发现,在12岁—14岁被老师评定为攻击性严重的学生中,22.4%的人随后因暴力行为而被定罪;在被老师评定为攻击性较弱的学生中,只有7.2%的人犯罪。前一种情况可以解释暴力犯罪人中的60%。斯塔廷和马格努森,罗宾斯也得到了类似的数据,他们发现儿童期的打架斗殴可以一致地预测成年期的暴力行为。

因此,不论是从维护学校正常办学秩序的角度看,还是从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关注校园暴力,研究校园暴力,都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鉴于此,我们觉得在当前的形势下,研究校园暴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研究架构

(一)校园暴力的定义

关于校园暴力的定义,许多研究认为,校园暴力是指与在校师生有关的一切暴力行为。它既包括针对在校师生实施的身体上、心理上的暴力行为,也包括对学校财物或师生财物的暴力行为,以及师生对校外人士实施的暴力行为。从施暴者来看,它既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人士;从受害者来看,一般为在校的学生和教师,但也不排除因师生暴力行为造成社会人士的伤害;从发生的地点上看,发生地可以是校园,也可以是校园外的其他地方;从实施的对象上看,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在本研究中,校园暴力行为指的是发生在校园内,对学生的身体甚至生命造成侵害的行为。它主要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按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校园暴力行为、中度校园暴力行为和重度校园暴力行为。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

1.了解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类型及分布情况;

3.探讨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因素与校园暴力行为之间的相关程度;

4.寻找干预校园暴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三)研究假设

根据上述研究目的,我们提出了以下研究假设:

个人因素、校园生活、交友休闲以及家庭互动等影响暴力行为因素与暴力行为的程度有显著相关;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通过文献研究,确定影响校园暴力的相关因素,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分析人口学变量、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因素与校园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三、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及分析

1.影响校园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

(1)个人因素

1.“义”字当头

为了一个“义”字所以就跟着去了,没有正确的判别能力,冲着所谓的“哥们”义气而常从旁观者演变为肇事者,卷入暴力事件中。

2.纠纷导致矛盾激化

同学交往中发生小的纠纷后,没有及时化解矛盾,事态进一步扩大而导致的暴力行为;

3.为“钱”铤而走险

当事人父母给的零花钱因为打游戏,打牌,交异性朋友,吃喝玩乐不够用了,所以想在其他同学“借”点钱来花,或者直接通过暴力手段,去胁迫、敲诈、勒索比自己弱小的同学,收取所谓的“保护费”;

4.感情用事

当事人因受挫情绪不稳定,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在暴力中寻求发泄;

5.自尊心受伤害

因学习成绩不佳、长期不被人重视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但另一方面青春期强烈的自我意识让学生有被人注意的愿望。而他们无法从学业上来获得别人的关注,只能错误地以暴力来显示自己的威力,从而受到“尊重”;

6.辨别、自控能力差

少数学生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受到暴力袭击得不到正常的保护时,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去寻求解决,这也是很多学生参与校园里隐性“黑社会”的原因之一;

7.不良文化的影响

因为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视、网络的普及,不少学生受到网络的冲击,被影视、网络上的一些不良的文化洗脑。

8.无事生非

这一种也是大家普遍认同的,就是在学生之间的接触交往中总会因为点事,有的人因为看不惯别的同学总想找他们的茬,稍微一点不顺就想就想用暴力摆平对方。例如20KK年5月21日,梓潼县文昌中学学生梁云峰(男,16岁)伙同何兵、任崇兵等人在学生宿舍采取钢管击打头部等方式,将在校学生吴盛打成重伤。但梁云峰与吴盛其实并无过节,只是觉得看对方不顺眼。

9.不满而报复社会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尚未完善,加上某些计划经济的弊端尚未完全革除,造成特定条件下经济秩序在一定程序上失序。随着改革的步伐的不断加快,原有社会利益格局和社会关系不断调整,使一些潜在的矛盾和冲突逐步暴露和反映出来。尤其是一些企业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职工及退休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无法保障;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跟不上,出现原国有企业职工安置、生活问题;因为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触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传统观念;外资企业、私营企业数量增加,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劳资纠纷增多等。而我国真正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尚未健全,失去了有效的“安全阀”和“缓冲器”的作用,面对下岗、失业而工资、退休金、医疗费等均无保障的现实,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不平衡感,他们的正常要求就会以非正常的方式和途径表现出来,但又没有“合理”的仇恨理由,引发报复社会的心理动机;因而其泄愤的对象不是侵犯他的人,也不是公共权力,而是更柔弱者。

(2)校园生活

学校管理研究指出,稳定、公平、一致的领导方式,学生较少产生攻击行为;独裁式的领导与严厉的管教则容易使学生产生攻击行为。研究发现,当学校对暴力学生施以粗暴的训练方式或是体罚,不但无法抑制学生重演同样的暴力行为,还会使学生对学校产生疏离感。

师生关系师生互动情形越好,学生的偏差行为越低。研究进一步指出,“老师的负向评价与行为”、“老师的关心”、“老师的惩罚”与学生的暴力行为有显著

相关。

学习适应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功课不佳,在学校得不到鼓励,连带促使犯罪及偏差行为的发生。研究发现,学业成绩越好的学生,偏差行为越不容易发生。

(3)交友与休闲

暴力性少年犯罪人自我报告的暴力行为与家庭中的犯罪和暴力行为有一定关系,但暴力行为与少年犯罪人的同伴友谊相关更显著。青少年同伴关系越差,越容易发生偏差行为;有偏差行为朋友的青少年其同伴关系比无偏差行为朋友的青少年差

(4)家庭互动

家庭教育父母管教态度不一、使用打的方式、对孩子缺乏约束、或与孩子互动时采用强制的方式,均有助长孩子的攻击行为。父母管教方式亦与子女暴力行为相关。

亲情互动父母经常争吵、母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与儿童异常行为有关。南京师范大学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生活在家庭关系和睦家庭中的中学生,品德优良的占39.3%,差的占7.3%;生活在家庭关系紧张家庭中的中学生,品德优良的占33.3%,较差的占33.3%。

2.案例分析

20KK年12月15日23时30分,晋城市陵川县杨村镇初级中学初一宿舍内,牛某等7人正在殴打秦某。起因只是琐事纠纷。牛某等7人拳打脚踢、使用木棍、铁棍等工具对秦某进行殴打至次日凌晨2时,导致秦多处受伤死亡。

12月3日下午4时,在晋城市实验中学,李某纠集数人对同校郭某进行殴打,起因同样只是琐事纠纷。当晚7时,郭某回家的路上又被李某纠集来的9人再次殴打。殴打中将郭某的肩胛骨大动脉刺破,致使郭失血过多死亡。

11月24日,晋城市第一中学(晋城名校),一名女生从女生宿舍楼7楼跳楼身亡。该女生原某是该校高一某班学生,起因是在一次考试中带书包进了考场,老师将其考试成绩记了零分。

20KK年5月18日,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发生了一起8名女生结伙对一名女同学进行殴打、侮辱的“校园暴力事件”,由于率众施虐者是该县分管教育系统的副县长玉咏的女儿,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但校园外的权力仅仅是

校园暴力事件外加的色彩而已,而不是校园暴力本身的特征,过去那么多校园暴力事件,官员子女聚众犯案的并不多见。

四、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的干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对学生的行为具有绝对性的影响。因此,校园暴行的预防策略应将教师的行为也列入首要考虑条件。为了帮助教师学习增进师生关系的技巧,学校除了能主动提供训练计划之外,更要在校园里建立咨询网络,以便随时为教师提供协助。而教师能以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学习适当的行为,避免使用其他不良方式去处理个人困扰。

2.协助学生学习处理人际问题的技巧

人际间发生冲突是正常现象,学生必须学习如何应对与他人发生纷争的情形。首先,要敏感地觉察周围环境是否将对他造成不利的后果;其次,能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来化解纠纷,尤其重要的是要避免无意间挑起他人愤怒的情绪等等。同时为了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还要让学生知道在何处可以找到受援的个人或单位。

3.改善校园活动空间

事实上,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与其生活环境中的物理空间有着相当程度的关联性。例如长期置身于吵杂场所的个人,容易用高分贝的音量与人说话,自然容易将双方的情绪挑高;而长期身处绿山旷野中的人,自然是心旷神怡不易动怒。

在校园里,制造视觉上、心理上愉悦的感受或许可以提高学生对其他事物的忍受程度,从而降低暴行的发生。

五、结论与思考

1.从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行为分布情况看,研究对象的校园暴力行为中,轻度校园暴力行为高于中度校园暴力行为,中度校园暴力行为又高于重度校园暴力行为。也就是说,从数量上看,当前的校园暴力行为主要集中在轻度的校园暴力行为方面。

2.学校建立预防校园暴力的相应政策,能有效地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学校可以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协助学生学习处理人际问题的技巧、协助教师对社区环境有所了解和接纳、改善校园环境、了解社区文化和生活价值等方面入手,

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不断改善育人环境。

3.教师是学校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教师预防校园暴力的专题训练,有利于增强教师预防校园暴力的意识和处理校园暴力的能力。

4.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既有个体的原因,又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预防校园暴力行为工作,齐抓共管,建立科学的防范机制,有效杜绝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5.学校教育在预防校园暴力中应尽到自己的责任,要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方式,优化育人环境,尤其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这是预防校园暴力的根本所在。

大学校园暴力行为分析与防控

大学校园暴力行为分析与防控 【摘要】:对g市高校2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 49%的学生认为存在少数校园暴力,只有16%的学生认为不存在校园暴力。29%的学生承认自己或朋友曾遭受校园暴力侵害。校园暴力的产生反映出施暴者的人格发展不健全、自我认知不和谐、对挫折的耐受力差、对挑衅缺乏理智。也与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暴力的负面影响、不良环境和朋友、暴力性的大众传媒和网络游戏、学习和就业压力等有关。大学校园暴力的预防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通力合作,综合治理。 【关键词】:大学;校园暴力;防控。 近几年高校校园内各类暴力事件频发,不仅严重影响了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高校的安全稳定与和谐校园建设,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交技能等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校园暴力概述。 (一)大学校园暴力现状。 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3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15%有各种心理疾患,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94%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1]北京市有关部门最近对1万余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0%的学生在校内外遭遇过同学和社会青年索要钱物”。[2] 为了进一步清除高校不稳定因素,建设和谐、温馨的大学校园,我们对g市高校200名学生就校园暴力的现状、形式及心理因素等方面做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4%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普遍存在,49%的学生认为存在少数校园暴力,只有16%的学生认为不存在校园暴力。29%的学生承认自己或朋友曾遭受校园暴力侵害,男生占62.06%.在校园里频繁出现的暴力事件已经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普遍关注。 (二)校园暴力的概念界定及类型划分。 暴力泛指凶恶、残酷,即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的强暴行为。其中校园暴力是暴力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行为人(包括在校学生、老师及校外人员)在学校管辖范围内,对在校学生或老师的心理、身体及财产等实施迫害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受害人深受身心伤害的暴力行为。 根据暴力对象不同,可将校园暴力划分为四类:校外人员与在校学生或老师之间的暴力行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暴力行为;老师与老师之间的暴力行为。根据暴力采用的方式不同,可将校园暴力分为语言攻击(即使用嘲笑、蔑视、谩骂、诋毁等歧视、侮辱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在心理及精神上受到侵犯和损害,属于

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及原因 分析

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或校园周围的暴力行为以及对学校或师生财物的破坏行为,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率不断升高,暴力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相关的研究表明,校园暴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不仅表现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也表现在暴力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很多校园暴力已经超出单纯的打架斗殴的可控范围,甚至在个别地方正演变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制造敲诈、勒索、抢劫、杀人等刑事案件。除此以外,同学起外号、语言讥讽、歧视等非典型的暴力形式也普遍存在。为此,分析中学生暴力行为的现状、探讨其中的原因,进而思考减少中学生暴力行为的策略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现状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比如,2003年美国关于危险行为的监测,其中有33.0%的高中学生在过去1年内打过架,4.2%的学生因为打架受伤而到医院治疗,5.4%的学生在调查前1个月内由于感到学校或途中不安全而不去上课。日本文部科学省2012年11月的调查显示,在4至9月的近半年时间内其国内中小学中已发现的校园暴力事件超过14万件,是2011年全年的两倍多。 从上面所列有限的资料看,校园暴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相关的研究还显示近十年来校园暴力事件表现出情节越来越严重、暴力事件制造者和受害者的年龄越来越小的特点。在我国,校园暴力还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即经济发达地区其校园暴力发生率更高、手段更加残忍、性质也更加恶劣。 2、校园暴力犯罪的特点。 ①、团伙性。由于青少年年龄与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模仿性。由于受影视、报刊中描写的“帮会”、“行会”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校园内拉帮结派,各自为政,形成各自的势力。这样的帮派是中学校园中的一颗毒瘤,让学校难得安宁,并且各团伙之间往往会为了一些各自的利益或者是为了扩大势力,就会出现打群架的现象,具影响了其他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师生的切身利益,又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 ②、偶发性。因受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易激动,重友谊,讲义气,好感情用事。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学生校园暴力具有一定的偶发性。很多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只是为了一些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但由于易冲动,往往一急,在气头上极易丧失理智,一念之差,而铸下大错。如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5岁

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或校园周围的暴力行为以及对学校或师生财物的破坏行为,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率不断升高,暴力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相关的研究表明,校园暴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不仅表现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也表现在暴力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很多校园暴力已经超出单纯的打架斗殴的可控范围,甚至在个别地方正演变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制造敲诈、勒索、抢劫、杀人等刑事案件。除此以外,同学起外号、语言讥讽、歧视等非典型的暴力形式也普遍存在。为此,分析中学生暴力行为的现状、探讨其中的原因,进而思考减少中学生暴力行为的策略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现状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比如,2003年美国关于危险行为的监测,其中有33.0%的高中学生在过去1年内打过架,4.2%的学生因为打架受伤而到医院治疗,5.4%的学生在调查前1个月内由于感到学校或途中不安全而不去上课。日本文部科学省2012年11月的调查显示,在4至9月的近半年时间内其国内中小学中已发现的校园暴力事件超过14万件,是2011年全年的两倍多。 从上面所列有限的资料看,校园暴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相关的研究还显示近十年来校园暴力事件表现出情节越来越严重、暴力事件制造者和受害者的年龄越来越小的特点。在我国,校园暴力还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即经济发达地区其校园暴力发生率更高、手

段更加残忍、性质也更加恶劣。 2、校园暴力犯罪的特点。 ①、团伙性。由于青少年年龄与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模仿性。由于受影视、报刊中描写的“帮会”、“行会”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校园内拉帮结派,各自为政,形成各自的势力。这样的帮派是中学校园中的一颗毒瘤,让学校难得安宁,并且各团伙之间往往会为了一些各自的利益或者是为了扩大势力,就会出现打群架的现象,具影响了其他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师生的切身利益,又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 ②、偶发性。因受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易激动,重友谊,讲义气,好感情用事。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学生校园暴力具有一定的偶发性。很多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只是为了一些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但由于易冲动,往往一急,在气头上极易丧失理智,一念之差,而铸下大错。如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5岁的初中生林岚由于把羽毛球打在一女生的头上,随之发生口角,便遭到了该女生及其同学的暴打,以至落水而亡。 ③、报复性。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个别学生心胸狭窄、个性孤僻,不能宽容他人,还容易产生报复心理的行为的习惯。这一类中学生在心理上严重失调后极易引发校园暴力的行为,我们在报刊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报复行为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一方吃了亏,咽不下这口气,总想找个机会报复以求心理上的满足与平衡。 ④、侵财性。侵财犯罪在中学生校园中占首位,从侵财的方式上

中学校园暴力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校园暴力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

本研究采用了课题组设计的“中学校园暴力现象问卷”,考察了安定区217名中学生。结果表明:(1)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的比率为14.75%;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为5.53%;遇见校园暴力的比率为62.67%。中学校园暴力现象很普遍。(2)中学校园暴力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基本为男生所为。男生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远远高于女生。(3)17至19岁的学生是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群体,16岁以下和20岁以上则明显下降,这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密切相连。(4)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在校外其他地方,很少发生在校内。而在学校内发生校园暴力的主要地点是厕所,另外还有操场。(5)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大多数在晚上放学时间,其次是其他校外时间,在校期间很少发生。(6)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五成多是深恶痛绝。而观望,漠不关心、认为正常、还有适度参与者占四成多,且持这种态度者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对于校园暴力的干预是极为不利的。(7)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己之间的争强好胜和因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而且各个年级具有相对一致性。(8)大多数中学生在遭遇校园暴力后更倾向于报警,其次选择报告老师和告诉家长。还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忍气吞声或者找人报复,极少甚至加入暴力团伙。(9)杜绝校园暴力首先是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其次是多组织学生的集体活动;再次是加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和加大学校的管理力度等。(10)中学校园暴力主要发生在男生之间,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现象也占一定的比重,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在高年级有一定的呈现。80%多的校园暴力事件,有社会闲散人员的参与。低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早恋的学生和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而高年级主要是在其他方面,其次是早恋的学生,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增高下降趋势。绝大部分学生对校园暴力持反对态度,对校园暴力的总体看法是家庭的过分溺爱,、学生间的争强好胜、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等是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校园暴力现象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希望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对学生对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等,重点进行心理辅导。(11)中学校园暴力行为在不同学校有很大的差异,与校园周边环境,学校管理等关系密切。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和参与校园暴力现象都有显著的年级差异,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的增高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中学;校园暴力;调查分析

校园暴力现象分析

校园暴力现象分析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引言: 在我们现在这个美丽文明的社会里,原本干净与纯洁的校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知何时那一片净土开始变得浑浊了,有了很多的校园暴力的发生。那暴力的行为开始走向纯洁的校园,由于青少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正在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安全并不是那个学校领导或少数教师的管理能够简单完成的,必须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多方面的力量,公共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给他们一个和谐、舒适、快乐、安全的校园。下面就用一系列的案例来分析学校暴力事件,具体分析它暴力事件的原因、它的危害性、违法性、受害人的权利、和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分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制止校园暴力事件,防止学生伤害事故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具体案例: 1、广东省因教师制止考试纪律被殴打 据华西都市报2010年4月26日报道:4月23日上午11时35分,广东省陆丰市甲子镇甲子第一中学,因制止考试中不守纪律的学生,该校一位姓范的语文教师被数名学生和家长

群殴导致昏迷,左眼几近失明,身体软组织严重挫伤。 2、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校园惨案 据《大众生活报》报道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2011年2月,记者获悉案件大致经过:被害者阿红,17岁,就读于萧山某高中。因一点小矛盾,阿红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2月18号,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支解,随后弃尸野外。 3、几句争吵酿校园惨案两少年被毁 2012年3月一位学生到大通县公安局自首,称自己捅伤自己的同班同学,经过调查得知:犯罪嫌疑人张某某,现年19岁县大通某高中高三学生。受害人王某某是其同班同学,两个人家住在一起,平时关系相当不错。3月6号11时张某某在教室里写信王某某好奇的在身后看了一下张某某回头大骂了一脏话,引起王某某的不满,两人遂发生争吵。在家里从来没有吃过亏的张某某感到在全班同学面前受到了奇耻大辱,就回家取了一把匕首,等在校门口伺机进行报复。这时其另一好友多次对张进行劝阻,让张某某不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打一顿出出气算了。但红了眼的张某某根本不听劝告,执意要把王某某“捅下”。13时许,王某某放学后从学校出来,快走到校门口时,被张某某拦住。张某某持刀朝王某某左肋处猛刺一刀,王某某受伤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 4、四川岳池发生血案名学生校门口被捅伤 2010年7月收治受伤学生的岳池县人民医院了解到,三名伤势较重的学生仍在医院接受治疗。其中一名学生已被医院下了病重通知书。医生初步判断其伤到了肝部,目前仍在观察治疗中。 受伤学生中有一名叫曹更生的男生,他父亲曹昌云介绍说,曹更生是岳池县第一中学校高三的复习生。据曹昌云询问伤者曹更生获知的情况是,当晚自习快十点下课后,曹更生和几个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研究 论文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研究 目录 一、提出问题 二、研究架构 三、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及成因 四、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干预策略 五、结论与思考

一、提出问题 校园暴力问题日益严重。据山东省少年管教所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收押的未成年犯中学生的比例约占10%左右;整体上看,未成年犯罪有低龄化的趋势,1991年未成年人犯入监的平均年龄为16.19岁,1992年为16.04岁,1993年为16岁,1994年为16.19岁,1995年为16岁,五年来入监的平均年龄比八十年代提前了0.84岁;从犯罪手段上看,呈现暴力化、智能化的特点;团伙犯罪仍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据统计,1995年参与团伙犯罪的未成年人占当年收押数的66.2%。 据新华网香港12月30日报道,2004年岁末,香港小童群益会邀得2万多名香港中小学生,选出他们眼中十大头条新闻。结果显示,校园暴力事件位列第一,反映儿童最关心身处环境的安全问题。 不仅如此,校园暴力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2000年4月在日本召开的八国教育部长会议已将校园暴力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制定一项有关防范校园暴力的行动计划。2001年3月5日至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召开了主题为“校园暴力和公共政策”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专家和政界领导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校园暴力严重玷污了学校这一教书育人的圣洁之地,扰乱了正常的办学秩序,违背了办学的主旨,损坏了学校的形象。 校园暴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坏的影响:(1)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2)今日的问题学生,很可能就成为今后的犯罪分子,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法林顿发现,在12岁—14岁被老师评定为攻击性严重的学生中,22.4%的人随后因暴力行为而被定罪;在被老师评定为攻击性较弱的学生中,只有7.2%的人犯罪。前一种情况可以解释暴力犯罪人中的60%。斯塔廷和马格努森,罗宾斯也得到了类似的数据,他们发现儿童期的打架斗殴可以一致地预测成年期的暴力行为。 因此,不论是从维护学校正常办学秩序的角度看,还是从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关注校园暴力,研究校园暴力,都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鉴于此,我们觉得在当前的形势下,研究校园暴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针对“校园暴力”事件的看法及建议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常常几个学生殴打一名学生.甚至将打人视频传到网上.而在网上视频中通常都是一人挨打.数人观看.起哄.嬉笑.却没有人帮忙!甚至有些女生之间也发生暴力事件。很痛心,也很无奈,但是看着孩子们为了一些根本不算事情的事情而举起了拳脚甚至兵器,除了心痛,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校园暴力分析 (一)人的潜在本能——攻击性是校园暴力的渊源 在校园暴力中,我们会发现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如受欺辱、遗弃、排挤、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据1996年、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宠爱,极易染上心胸狭隘、自私、任性、万事以我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遇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酿成校园暴力。 (二)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父母在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身产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例如紧张、恐惧、冷漠或不安全感等,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孩子,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人格障碍,这也是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 (三)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教育。教师被沉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升学率压着,学生也被老师布置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师生间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中,很少有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由于他们学习不好,自然而然地被别人贴上“坏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时时处处地受到别人的歧视。在这种情景下,这些所谓“坏孩子”、“差学生”从内心经常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他们认为,老师和同学这样对待他们是不公平的,这样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从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站到老师和同学的对立面,尤其在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时,行动上易出现攻击性。校园里师生间的暴力行为的发生,即学生打老师的情节大多发生在学习不好的学生与老师之间。此外,个别素质低下的老师对待学生不是以身作则,而是以打骂、讽刺、挖苦或体罚的形式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学生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在这种情形下,由于老师的打骂,极易引起学生的反击,校园暴力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四)社会因素 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越来越多的游戏场所,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愿望,不顾一切地勒索低年级学生的钱财,如果得不到钱,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日期:

【标题】浅谈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白志仙 【关键词】校园暴力概念原因现状防治 【指导老师】向从武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学校内,校园暴力相当突出,且呈蔓延发展的趋势,在众多学生的心灵深处蒙上了不安全的阴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就从校校园暴力的概念人手,剖析目前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从而为防治校园暴力提出相关的理论思考。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及现状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 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暴力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并从医学的角度将暴力定义为:“暴力(violence)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力,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相对于暴力而言,校园暴力是个综合性问题,它涵盖了诸如社会学、伦理学、犯罪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内容,目前国际上尚未给它做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而言,在国外提到校园暴力,通常使用的术语是“胁迫”,但这一定义未能包含所有的校园暴力行为。国内研究校园暴力现象的学者给校园暴力所下的定义与国外差别较大,仍未形成关于校园暴力的统一定义。有的研究者认为,“校园暴力,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校园及其附近的以学校教师或学生为施暴对象的恃强凌弱的暴力行为”①。也有的学者认为“校园暴力,亦称校园暴行,是指主要发生在校园内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暴力行为以及学生对学校设施的破坏行为”②。还有研究者指出,“校园暴力是指发生于学校内的暴力行为或犯罪行为”③可见,在我国学界,对于何谓校园暴力的看法仍是五花八门,争议很大。虽然国内学者关于“校园暴力”概念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对各种定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校园暴力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校园暴力必然是发生在校园,但是对于校园这一概念我们应对它进行重新诠释。从目前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功能上来看,我认为这里的校园不应仅局限于校园内部,即校园不仅包括学校的教育、生活区域,也包括校园附近的其它一些范围。“校园”包括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还当看到,现在学生上学时的活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围墙内,学校周边的如小卖部、网吧、饭店等也成为学生经常光顾的场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这些区域里也很有可能发生暴力行为。因此我认为,在学校正常教学时期,学校附近的公共场所也应当成为“校园”概念的外延。其次,校园暴力不应当仅指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同时也应当包括师生之间、校外人员对在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在师生关系中,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老师体罚、辱骂甚至殴打学生的事件出现,这也应该属于校园暴力的一种,因此校园暴力应当包括师生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最后,校园暴力的作用对象

校园暴力现状调查问卷

校园暴力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受访者: 您好!我们是来自福建医科大学的社会调研小组,为了了解校园暴力的现状,探索缓解校园暴力有效途径,我们开展了本次调研,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与支持。本问卷不用填单位和姓名,仅用于统计分析,您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出自己的答案。 衷心感谢您的合作与帮助! 说明:请在每题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打√,或者直接在中填写。 1.你的性别:(1)男(2)女 2.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年 3.你的常住地是:(1)农村(2)城镇(市) 4.你是在校生吗?(1)是(2)否 5.你目前的职业是: (1)学生(2)学校教职工(3)医护人员(4)银行人员(5)商业人员(6)政府人员(7)媒体工作人员(8)其他: 6.你是单亲家庭吗?(1)不是(2)不是,我是孤儿 7.你有兄弟姐妹吗? (1)没有,我是独生子女 (2)有,我有个哥哥,个姐姐,个弟弟,个妹妹 8.你在家时和谁一起生活? (1)父母(2)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3)寄养在亲戚家 9.你的学校存在暴力现象吗? (1)没有(2)偶尔有(3)经常有(4)不清楚 10.你参与过校园暴力吗? (1)没有(2)有,我是被施暴的一方(3)有,我是施暴的一方 11.你遭遇到校园暴力会采取什么措施? (1)忍气吞声,自己默默承受(2)报警或告诉老师(3)告诉父母 12.你认为校园暴力错在谁?

(1)错在施暴者(2)错在被施暴者(3)双方都没错(4)其他 13.你认为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自己的修养问题(2)学校的教育问题(3)社会的问题 (4)家庭的问题 14.看到身边发生校园暴力,你的行动是: (1)装作没看见(2)报警或告诉老师(3)参与进去帮助被施暴的一方15.看到网上的校园暴力视频,你的感受是: (1)感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2)感到厌恶,但不采取措施 (3)感到心痛,并关心自己附近的学校,呼吁校方采取措施 16.你所在学校校方是怎么处理校园暴力的? 17.你身边的同学是怎么看待施暴者的? (1)觉得很正常,继续和平相处(2)在心里厌恶他,但不会表现出来(3)厌恶他,并在行为上拒绝和他交往 18.你身边的同学是怎么看待被施暴者的? (1)觉得很正常,跟平常一样相处(2)觉得是他活该 (3)安慰他,想让他从阴影中走出 19.你认为最小程度的校园暴力是什么? 20.请简要说明你希望校方如何处理校园暴力? 21.请简要说明你希望社会对校园暴力做些什么?

校园暴力现状分析

校园暴力现状分析 近年以来,网络上屡屡频现有关校园暴力事件的视频和图片,这种以强欺弱,以多欺少的暴力行为触目惊心,施暴手段伤尽天良,深受其害的学生遭遇看的我是心如刀绞,为之又看的我怒火三丈。谁家的孩子不是宝,不知道到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朗朗乾坤和法治社会里,在育人子弟的书香校园里,竟然还在遭受惨无人道的摧残时,将会是这个家庭永远的痛。而那些从施暴现场过路人的冷漠,更是让人心寒。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份沃土,撑起一片蓝天,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职责。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国各地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事件,并且有蔓延之势,甚至致人死亡等恶性案例有增无减。 同学之间正常的磕磕碰碰,小冲突小摩擦,混同于以强凌弱成性、拉帮结派成瘾的暴力摧残,这种暴力倾向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身心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更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应当引起家长、老师、社会、学校高度的重视。也许你我身边的校园还算稳定,谁也不敢保证这种恶劣的蔓延趋势会不会影响到我们身边的学校和

学生。因此,无声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参与到反对校园暴力,拒绝社会冷漠的行动中。将我们身边还没有发生类似事件的情况下,重视防范于未然。 首先,希望教育部门要努力提高对教育战线的教学质量,明确老师的责任承担范围的严厉性。老师要时刻灌输自己的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认清形势,遵纪守法。加强学生德智体的正确发挥,同时,青少年必须树立正确道德观和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从小养成良好品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勇于拒绝校园暴力。在受到校园暴力侵害时要勇于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或大声呼叫。对高年级学生和校外青年共同实施的暴力活动和收取“保护费”等各种校园非法活动要勇敢揭发。 无声总结分析诱发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其主观上跟现在学校走向商业化,重视收益成果,淡化了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教育,其次同学生日聚会等进酒吧、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场所影响和聚集成帮派,捷径了受校外不良青年交往的引诱等综合影响。客观因素也不排除收看和接触一些暴力影片,恐怖游戏,社会黑势力后缺乏定律和错误理解而盲目崇拜,拉帮结伙,形成帮派,导致演变为现实暴力的可能性。而弱者在受到威胁、恐吓和虐待时,担心被接二连三的打击报复,最终选择忍气吞声,不敢向学校老师和家长讲述自己的遭遇。使得这些施暴者更加为所欲为,胆

校园暴力的现状及预防对策_尹逊强

文章编号:1006-3110(2004)05-1063-04 校园暴力的现状及预防对策 尹逊强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 自古至今,暴力一直是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各种形式的暴力影响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由于个人、个人之间和集团的暴力行为,造成每年100多万人丧命,更多的人遭受非致死性伤害,暴力已成为全世界15~44岁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1]。在上世纪及之前,人们一直认为暴力是一种社会问题,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只能通过法律及教育手段进行干预,而与医学毫无关系。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暴力同时也是一个医学问题,暴力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医学原因,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医学手段,或者公共卫生措施对暴力实施三级预防,以预防暴力的发生、降低暴力的危害程度、促进暴力受害者的康复及社会回归。 1 暴力与校园暴力 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暴力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并从医学的角度将暴力定义为:“暴力(vio-lence)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力,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同时根据施暴者的特点将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湖南 长沙 410078) 作者简介:尹逊强(1973-),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研究工作。暴力分为三种大体类型:①针对自身的暴力,包括自杀和自虐; ②个人之间的暴力,包括家庭和伴侣之间的暴力,以及社区暴力;③集团暴力,即大的集团或国家之间的战争、暴力冲突、经济隔离等[2]。 校园暴力(school violence,SV)是近年来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社会中最常见的一种暴力形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暴力的分类,校园暴力归属于特定社区(学校)中的个人之间的暴力。校园暴力一般是泛指发生在青少年之间、与学校的学习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暴力行为,它既包含了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事件,也包括了发生在校园外但与学校有着直接关系的暴力行为。如美国的Anderson M认为,凡是在公立或私立学校的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举办的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暴力行为都可归结为校园暴力[3]。从广义上来讲,校园暴力既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也包括校外人员在校内与老师或学生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而狭义上的校园暴力一般仅指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 2 校园暴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犯罪率的不断升高,校园枪杀案件、学生打架斗殴现象的不断涌现,校园暴力引起了教育界、法律界以及精神健康组织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一些西方国家,由于  Arch,2001,438(1):70-7. [28]Kats R,Collette T,M etz CN,et al.M arked elevation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in the peritoneal fliud of w omen with en-dometriosis[J].Fertil Steril,2002,78(1):69-76. [29]Koum A,Kong J,M etz C,et al.S pontaneous and stimulated secretion of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and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by peritoneal macrophages in w omen w ith and without endometrio-sis[J].Fertil Steril,2002,77(5):989-994. [30]Jung Gu Kim,Chang Seok Hyun Kim,Young M in Choi..et al.Insulin -l ike grow th factors(IGFs),IGF-binding proteins(IGFBPS),and IGF-BP-3protease activity in the peritoneal fliud of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 t endometrios is[J].Fertil S teril,2000,73(5):996-1000. [31]Kim JG,Suh CS,Kim SH,et al.Insulin-like grow th factors(IGFs), IGF-binding proteins(IGFBPs),and IGFBP-3protease activity in the peritoneal fluid of patients w ith and w ithout endometriosis[J].Fertil Ster-il,2000,73(5):996-1000. [32]Koutsil ieris M,M astrogamvrakis G,Lembessis P,S et al.Increased in-sulin-l ike grow th factor1activity can res cue K LE endometrial-like cells from apoptosis[J].M l M ed,2001,7(1):20-6. [33]Hornung D,Bentzien F,Wallwiener D,et al.Chemokine bioactivity of RANTES in endometriotic and normal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 peritoneal fliud[J].M ol Hum Reprod,2001,7(2):163-8. [34]王悦,张丽珠,王秀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趋化 因子RANT ES的含量及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8):496 -4. [35]S otnikova NY,Ants iferova YS,Shokhina M N.Local epidermal grow th factor production in w omen with endometriosis[J].Russ J Immunol, 2001,6(1):55-60. [36]Pizzo A,S almeri FM,Ardita FV,et al.Behaviou r of cytokine l evels in serum and peritoneal fluid of w omen w ith endometriosis[J].Gynecol Ob-stet Invest,2002,54(2):82-7. [37]Osuga Y,Koga K,Tsuts umi O,et al,.S tem cell factor(SCF)concen- trations in peritoneal fl iud of w omen with or w ithout endometriosis[J]. Am J Reprod Immunol,2000,44(4):231-5. (收稿日期:2004-01-08)

校园暴力现象现状分析_姜辰颖

社会心理科学第31卷总第186期2016年第9期 从“马加爵事件”到“美国校园枪击案”,近些年关于媒体加大了对校园暴力的关注力度。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骇人听闻的暴力事件发生在本该纯净无害的校园里。据统计,2014至2015一年的时间内,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就有43起,发生地遍布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及广西、云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 1.校园暴力的界定 暴力行为是指故意使用肢体力量或者权力,对他人、群体或者社会进行威胁或者伤害,造成或有较高的可能造成身体的、精神的伤害、死亡,发展为破坏或抢夺的行为。 Dan Oleworth,挪威卑尔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基于对上千名学生的调查结果首次对学生间的暴力行为作了如下的定义:一个学生如果反复或长期的受到一人或多人的攻击,这个学生即是暴力或迫害行为的受害者。 美国学者将校园暴力发生的地点延伸到了校外环境,认为校园暴力不止发生在校园内的,在学校学习期间,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的暴力行为都要算作校园暴力。 中国青少年犯罪协会副秘书长佟丽华认为施暴者不止包括学生,也包括在校老师以及校外人员,即施暴者与受害者的关系不再只有同学,还包括了师生。暴力行为不止包括身体上的侵害,也包括精神方面的侵害。 2.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校园暴力的关注较早,其研究成果也相应地较多。 美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公布了第一批有关校园暴力的研究成果,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983年,在挪威进行了全国性调查,报告指出:在7-16岁的学生中,15%的人与暴力行为有关。2011年,美国约瑟夫森青少年伦理品格研究所发表了一份关于美国高中校园暴力行为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为期一年的调查中,50%的学生承认曾欺负过别人,47%的学生表示自己被欺负过,形式包括肢体的、语言的,10%的学生表示 校园暴力现象现状分析 姜辰颖 (新疆师范大学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学校中的暴力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学生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使学生缺乏安全感,对积极进取、勤奋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产生怀疑,更有甚者会导致其崇尚暴力、藐视公正的错误观念。目前,由于其尖锐性和严重性,校园暴力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当今校园安全的最大威胁。 关键词: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现状研究 ·应用研究· 49

关于大学生对校园暴力看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校园暴力看法的调查报告导言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传播知识与文明的殿堂。然而,正处在转轨时期的社会开始变得动荡起来,一向纯净的校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种思潮争相向校园和学生中渗透,校园暴力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程度上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的刑事犯罪总数的70 %以上,其中十五六 由 二、某地某现状及问题描述 由表1可知,42.86%的学生身边发生过校园暴力,7.94%的学生身边经常发生,39.68%的学生听说过,仅1.59%的学生身边从来没有发生过。由此可知校园暴力事件在校园中已经屡见不鲜。

表1 校园暴力发生频率 由图2可以看出,有47.62%的学生在初中身边就出现了校园暴力,甚至有23.81%的学生在小学就有接触到,可见现在校园暴力出现之早。 表2身边出现暴力事件的时间饼状图 由图3可知,68.25%的学生对此深恶痛绝,14.29%的学生认为这很正常,4.76%的学生认为此事与他无关,6.35%的学生则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对待此事,更有4.76%的学生会参与其中。由此可知大多数的学生是不会主动参与到校园暴力中,参与的只是少数。

图3校园暴力看法折线图 由图4表5可知当遇到校园暴力时男生大多数会选择纠集同学去报复,再次引发校园暴力事件,而女同学则较为理智,会选择告诉老师家长,让大人来处理。 图4自己遇到校园暴力时的做法 表5 X\Y 告诉老师家 长忍气吞声纠集同学报 复 报警其他小计 男10(32.26%) 1(3.23%) 11(35.48%) 5(16.13%) 4(12.9%) 31 女18(56.25%) 1(3.13%) 1(3.13%) 8(25%) 4(12.5%) 32 由图6图7可知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学校偏僻的地方及放学路上,发生的时间多为放学回家的时间段。所以上下学的时候尽量走大马路,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到偏僻的地方,尽可能结伴回家,也可以让家长接送。

校园暴力问题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810593837.html, 校园暴力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陈丽娟刘紫阳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30期 摘要校园暴力因其出现之高频,后果之严重,影响之恶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学界对于校园暴力的研究多集中在校园暴力的概念、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等,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校园暴力的研究现状,包括国内外对校园暴力的统计、分析、预防措施等;其次,结合实践中校园暴力案例从校园暴力的实施地点、实施主体、实施对象、主观故意以及暴力后果五个方面界定校园暴力的概念;继而从四个维度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最后,从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四个角度阐述了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教育校园暴力未成年预防措施 作者简介:陈丽娟,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刘紫阳,中共北京市昌平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北京市昌平区监察委员会科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https://www.360docs.net/doc/3810593837.html,ki.1009-0592.2017.10.328 一、研究现状 校园暴力在我国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的开展,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校园暴力”,出现的相关结果约有12700000个,暴力方式复杂多样,包括殴打、扒衣、喝尿、下跪、辱骂等等,其残忍手段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2010年,浙江大学关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 究》调研结果表明:49.2%的学生表示对别人实施过暴力,87.3%的同学表示受到过别人施暴 行为。可见,校园暴力并非偶发,而是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此外,校园暴力可能会涉 及到刑事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发布的关于校园暴力案件的调研报告,校园暴力涉及多项罪名,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性侵、侵财各占12%,寻衅滋事罪占10%,故意杀 人罪占6%,聚众斗殴罪与绑架罪各占2%和1%等等。 广义的校园暴力概念,包括“校园暴力”、“校园欺负”、“校园欺凌”、“校园霸凌”、“校园冷暴力”、“校园软暴力”和“校园精神暴力”等等。目前国内关于校园暴力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的主题涉及校园暴力的概念、特点、成因、预防措施等等。根据汪敏先生在《我国校园暴力研究述评——基于1990-2015年“中国知网”的统计分析》一文中的统计数据,以5年区间的文献数量为单位进行比较,可以发现,1990-2000年的文献数量呈缓慢递增趋势,2001-2015年呈急速增长趋势。从研究内容看,研究视角更加广泛,尤以从法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及多学科交叉视角的研究成果居多。在法律层面上,我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遏制校园暴力起到了一定的作

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本安静宁和的校园这块净土上,现在也接二连三地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因此校园安全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导致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一些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是非不分,从而引发学生伤害事故频繁发生。 青少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因素的影响。因此,校园安全并不是哪一个学校领导或少数教师的管理能够简单的完成的,必须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大家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给他们一个和谐、舒适、快乐的校园。下面用具体案例来分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制止校园暴力事件,防止学生伤害事故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一、具体案例: 2011年9月某日,在某校的大门口外50米拐角处,高二某班詹某同学伙同本班5名同学对高一某班李某进行群殴,致使李某门牙脱落2颗,身体多处受伤住院。后经学校政教处调查,两位同学的矛盾源于当天中午在学校食堂打饭时其中李某同学插队,詹某同学上前制止,李某同学不听劝告,两人在食堂内发生了口角。詹某回到班上以后,将事情告诉班上的其他几位男生,大家商议之后,决定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口堵住李某同学,好好教训他一顿。因此导致詹某等五位学生群殴李某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事后学校邀请詹某、李某及另外五位参与打架的学生家长到校,经过协商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詹某应负主要责任,承担50%的医药费,其他五位学生负次要责任,共同承担50%的医药费。参与打架的学生经过学校和家长的教育,都表示承认错误,学校根据当事学生的责任大小和认错态度,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案例分析: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调查分析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调查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校园暴力 身体暴力 心理暴力 摘要:通过调查了解青少年校园暴力的现状、特点以及身体暴力与心理暴力的相关性,探讨校园暴力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发生的针对青少年学生实施的生理、财产和心理的侵害行为,包括身体暴力和心理暴力两个层面。身体暴力指施暴者以自己的身体或工具作为媒介实施的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心理暴力指通过非身体的接触以言语、人际关系的控制为媒介实施的伤害他人心理的行为。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社会问题,对家庭和谐、校园安全、社会安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1研究目的 调查了解青少年校园暴力的现状,分析其特点,关注身体暴力与心理暴力的相关性。为构建青少年校园暴力防控体系提供依据和参考。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平凉市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00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5份,剔除无效问卷37份,有效问卷458份,有效率91.6%。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自编的,包括2 7个问题,分为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学校和家庭概况)生活经历调查(身体暴力、心理暴力),身体暴力包括攻击、欺负、自杀、财产侵犯、性侵犯五个维度,共14道题,心理暴力包括言语攻击、人际攻击、压力营造和网络暴力四个维度,共13道。问卷采用4级计分制,1-4分分别代表从没有、有时、经常、总是,得分越高说明该行为发生的频次越高。 3数据处理 将问卷所得数据输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4结果 4.1身体暴力现状。分别对身体暴力的五个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图表1所示。 表1身体暴力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题数 n Min Max M±SD 攻击 5 458 5 20 9.0267±2.73419 欺负 2 458 2 8 3.4600±1.39332 自杀 3 458 3 12 4.1892±1.88929 财产侵犯 2 458 2 8 3.0733±1.41941 性侵犯 2 458 2 8 3.3333±1.40787 身体暴力 14 458 15 56 23.1394±6.81878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身体暴力的五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攻击9.02767,得分最低的是财产侵犯 3.0733。但自杀和欺负的得分也应该引起关注,分别为4.1892和3.4600。 4.2心理暴力现状。分别对心理暴力的四个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在心理暴力的四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言语暴力7.8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