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版画技法

一、铜版画制版的线蚀技法

决定铜版画线条按时间程序正常腐蚀的条件有三:其一是酸液的浓度,二是适当的气候温度,三是刻线时必须刻穿防腐膜。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比较准确的以腐蚀时间的长短来更好地控制所需铜版画线条的深浅、粗细。

以腐蚀时间的长短来控制线条的深浅、粗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把版面上所有线条全部刻出,然后按照各部分的线条所需要的深浅、粗细,以不同的几种腐蚀时间来掌握不同的层次;浅者,腐蚀时间短,以红粉防腐剂覆盖,使这一部分的线条停止腐蚀;稍深者,再腐蚀若干时间后,以红粉防腐剂覆盖,依次覆盖,直至所有的线条全部腐蚀完毕。二是,先在版面上刻出需腐蚀的最深、最粗的线条,然后取出再刻次深一层的线,腐蚀。如此,先刻的线条累计起来腐蚀的时间长,最后刻的线条,腐蚀的时间最短,因此,分出了若干层次。这两种分别适合于不同画面处理的要求,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二、铜版画制版的飞尘技法

当铜版置于飞尘箱内飞尘时,飞尘箱中扬起的一定密度的研细的松香粉末会弥漫散开,徐徐落下。在箱中的松香粉末,先落下的是较粗的粉,后落下的是极细的粉末,可以按照要求,选择插入铜版的时间。但要注意,版面上粉层的厚与薄同样是决定以后飞尘颗粒粗细的关键。粉层愈后,在烤版时凝结的颗粒愈大,点子就粗;反之,粉层愈薄,烤版时凝结的颗粒愈小,点子愈细。不同的密度,可以在撒上细粉层的版子上,用手指另捻一些较粗的松香颗粒直接撒在版子的某一部分,造成粗细颗粒并置。用这类补充的方法,可以增加未来画面上飞尘色块较多样的变化。

飞尘烤版

撒在版面上的松香粉,要经过加温烘烤,使粉状颗粒溶解后凝结成细小的结晶分子,牢固的粘着在金属版面上,当版子浸入酸溶液腐蚀时,这些结晶的颗粒具有良好的防腐作用。被腐蚀的是这些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空隙,由于松香粉末的熔点很低,在金属版受到一定的温度时,松香粉末便开始溶解,迅速凝聚为透明的水珠状晶体,这是烤版过程中的最佳效果,过了这一瞬间,珠状晶体互相凝聚逐渐扩大为整片的结晶,如果再继续加温可使版面起烟,松香粉被烤焦这种现象表明“过火”而失败了。

飞尘腐蚀

蚀刻法主要是“线”腐蚀,在腐蚀时间上比较慢一些,可以通过直接的观察和刻针的试探来判断。飞尘法是由无数细点组成的“面”的腐蚀,版面上暴露在酸溶液中金属面积较大,腐蚀反应较快,加以受气温变化的影响也比较明显,

所以在腐蚀的过程中除了直接的观察外,主要地还是用控制腐蚀时间的长短来掌握其深浅的程度。

以锌版为例,大约30秒就可以腐蚀出一般画面上最淡的灰色调。在正常情况下,前五个层次内,大概后一个时间段是前一个的时间的一倍,往后可以减少,一般在到25分钟后,就达到了较深的程度,层次之间的差别就不是很明显了。

多次腐蚀时,后一次的腐蚀颗粒要较前一次更细,这样才会得到较好的重叠的效果。而且腐蚀时,烤版的粉层厚,结晶颗粒愈大,腐蚀中可以腐蚀的面积就小,印出来的色调就淡;反之粉层愈薄,烤版的结晶颗粒愈细小,腐蚀中可以腐蚀的面积大,其印出来的色调就愈浓。这是继续撒粉、腐蚀时间两个因素外的决定因素之一。

另外,在整块版子的腐蚀中要想获得色调层次渐变的效果(色调由深到浅,中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可以将版子斜浸在酸液中,可以先将要获得深色的一侧放入,然后慢慢将版子逐渐浸下去,一直到完全浸入时,随即取出,如此完全反复多次,使深色部分腐蚀的时间长,浅色部分的腐蚀时间短,便能达到要求。

飞尘的制版、洗版注意事项

飞尘与蚀刻结合时,应该先做蚀刻,后加飞尘。准备加飞尘法深色调的部位,其蚀刻线条应腐蚀得比平时稍粗一些,才能获得良好的结合效果,不然往往会使线条模糊起来。

飞尘结束后,可以用酒精溶液洗去松香结晶腐蚀层,洗刷时不要用力过重,也不要用磨碳之类摩擦版面,以防损坏飞尘细点。如果觉得腐蚀的深了一些,可以在试印过程中不要立即修得太浅,因为印刷若干次之后,大部分中,浅层次的飞尘色块会慢慢变淡一些的。

三、铜版画糖水脱胶腐蚀法

版面上如果事先先涂上一点含有胶、糖或甘油之类的物质,那么这一部分的防腐膜就不能牢固地粘在金属版上,当版子浸入酸性溶液或清水中时,这一部分的防腐地子就很容易脱起,露出铜、锌板面来再经过酸液腐蚀形成画面形象。其步骤是:

1、绘底:在经过打磨却油的版面上,用毛笔蘸取调入少量糖分(蜂蜜较砂糖、甘油更好)的水粉色作画,笔触要清晰,色量适中,切勿堆积得太厚,也不需分浓淡层次,因为对制版来说,所取得的只是毛笔作画的线条,点子的笔触,只要沾上颜色既有作用。浓淡之类是多余的,堆积过厚的胶色很难干,会直接妨碍下一步骤的及时进行。

2、防腐:用干净的底纹笔蘸取沥青防腐剂,均匀地向胶色将干的铜、锌版上涂布,尽量不要来回重复的涂抹,沥青防腐剂的稀稠、厚薄以适中为好,涂

完以后平放,20-30分钟后就可以做下一步骤。

3、起地:将版子端平,浸入清水中稍许,版面上开始显出毛笔画过的笔触,渐渐地愈来愈清楚,沥青地子开始脱起。这时可以用橡胶水管的水柱向水中的版面上冲刷,使脱起的胶糖物质与沥青地子一起冲刷干净。留在版面上的是未曾画过胶糖笔触的部分。当露出金属版面的部分已经冲洗干净时,可以将版子从水中取出。

4、晾干:从水中取出的版子,竖靠在阴凉通风处,版面上的积水就能任之自然流淌;或用冷风吹干。不能用布或纸去吸水,也不能用日光晒或电吹风吹。倘若发现有少量沥青油渗溢到露出金属的笔触上,说明涂上去的沥青防腐剂中的松节油的成分多了一些,所调的防腐剂的浓度太稀了。这时可以将版子重新浸入水中,用水管轻轻冲洗金属面,不要用手指或其他工具去擦。待略冲干净时再取出水面。

5、飞尘:版子完全晾干后,便可按照飞尘继续做。以发挥近似毛笔的功能,虽然在金属版上与在纸上做毛笔画不尽相同,但是在运笔画线,做皴、擦、点、染、勾、点的变化,还是很有发挥余地的。

只要发挥得当,在腐蚀时以充分的浓淡处理,在印出的作品中可出现近似中国水墨画的趣味。

四、铜版画制版的软底子肌理腐蚀法

所谓软底子是指涂在版面上的防腐剂,是一层略有粘性,掺有一定比例的牛油及凡士林溶剂的,不易干硬的油性防腐膜,它具有一定的耐酸性能,若用手指或其他有肌理纹样的物品在上面按压一下,既会粘去一部分“地子”,同时留下指纹等痕迹;若将其浸入酸性溶液,既如实地腐蚀到金属版上。因此我们选用具有肌理清晰的布片,纸片,将其纹理按压在软底子上,或者在上面用硬质笔尖作画,便可以获得同样的肌理和特殊的类似粗石墨铅笔或木炭条效果的线条。其制作步骤与方法;

1、涂软底子,将磨光擦净准备做软底子的版面在电热板上稍加温热(温度不能太高),同时用软底纹笔蘸取已经溶解并配比好的软蜡,涂到版面上,其厚薄与蚀刻法版子上涂沥青防腐剂相近,不必太厚,但要涂匀。涂匀后,不需烤版,待版子冷却即可作画,或压印肌理。

2、将具有清晰纸纹的纸张,覆盖在软底子的版面上,用不同硬度的铅笔,炭精条在纸上作画。

3、画好软底子的版面,其画上的线条和肌理所露出的金属面一般比蚀刻版子上的线条粗而松。腐蚀的时间不需要太长,可以参照飞尘法的腐蚀时间进行,一般不采用长时间的深层腐蚀。其线条和按压的色块以达到与铅笔所画的松散的笔迹即可。

 

 五、铜版画的印刷

调墨

印刷铜版用的油墨,其粘性和厚度常常因气温和干湿度的变化而异,甚至有不同的画面效果,如线条的疏密、深浅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每次印画之前要按照具体的色彩和性质的要求,调出所需的油墨。

上墨

用硬橡胶加工的“刮板”在版面上涂墨较省力,当油墨在版面上铺满以后,随即将多余的油墨刮起,放回调墨台,这样做不仅减少油墨的浪费,而且也节省时间和纱布。冬天气温过低时,上墨前可将版子先放在电热板上略微加温,便于油墨嵌入所有的凹线之中,但擦版应该等版子完全冷却之后,所谓“热版上墨,冷板擦墨”。

擦墨

就是用旧棉布及浆纱布将版面上剩余的油墨擦去,露出线条。其方法是,用浆过的纱布包成馒头状的半圆形布球,握入手掌,擦拭时以掌心着力,在版面上边压边转擦,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整版擦。当版面上的余油大部分已经擦去,开始露出线条时,就应渐渐减少压力,改为松松的揩,这时要注意版子平面上的油墨和流在凹线里的油墨的含量,以轻擦的动作将版子平面上的油墨基本擦去,而且要非常均匀,同时要注意使版子凹陷里的油墨应尽可能的保留的多一些,这是擦版时能否获得最好的印刷效果的关键。一般情况下不要将画面的某个局部的擦得特别白,也不要在某个局部故意留下一片深色调。那样会给画面造成做作和不自然的缺点。如果画面上需要“白色”或“灰色块”,应该以飞尘腐蚀来解决。版子擦好以后,随即将版子四周的斜边上的油墨擦拭干净。

揭画

先轻轻揭开毛毡,从画纸的背面观察一下版子两侧的压力是否均匀,以便下次再印之前调整。然后细心的将画慢慢从版子上揭起。注意保持画纸上的洁净。

洗版

连续印刷的版子,每次印完时可以不必洗,但印完后暂时不再印的版子必须洗净凹线中所有的油墨,不能让油墨干涸在凹线里,致使版子报废。久搁的版最好涂上防锈的油脂,或用干净纸包好存放在干燥处。

修版

经过打样稿,往往与作者预想的设想有一定的差距,有时甚至使作者失望。对于一位有经验的作者,在这时候经常是以耐心、细致、周密的修版,通过修版使作品最后达到自己的表现意图。这种修版的功夫,有时被初学者忽略,所以需要强调一下修版对于一幅成功的铜版画作品作品的重要意义。认真,耐心的修版是铜版画创作中不可忽视的,它不仅使某些作品有“起死回生”的可能,而且可以促使作者在掌握铜版画技法上得到全面的提高。


版的方法,一般是先去掉多余的和腐蚀过深的部分,用三棱刮刀轻轻的刮,不要在一个方向上刮,要变换着方位一层一层的刮,刮成弧形圆底,然后用压磨器在刮过的地方边压边磨,最后用小块的磨炭带水轻磨,直至平滑如镜,不沾油墨。没有磨炭可以用600-700号的极细的金相砂纸细细的磨,也能取得同样的理想效果。版面上应该去掉的线条都磨光之后,接着在有些需要补充的部分补刻线条,若干刻可以解决,则用干刻;必须蚀刻的,就要重新涂防腐剂,补刻以后可以做局部腐蚀。对于版面上某些应腐蚀的很深的部分,原来腐蚀得还不够深的这一部分,可以用一支底纹笔蘸取极少的红粉防腐剂,先在一张纸上抹几下,让笔端留下薄而均匀的防腐剂,然后在版面上轻轻的依顺毛的笔势向一个方向轻抹,使版子的平面上涂到防腐剂,而凹陷的线条里却没有红粉防腐剂,如此细心涂抹完毕,待平面上的红粉防腐剂完全干透,便可以腐蚀。用这种方法作加深腐蚀效果比较好,而且节省修版的时间。倘然备有摇凿,小刺棒及点锤这几种工具用来修版时,可以获得更理想的效果。总之,修版的程序应该是“先减后加”,不要“先加后减”,那样容易使步骤混乱,事倍功半,致使浪费时间和精力。

修版结束后,可以再印一张打样稿;这种打样稿,不要盲目多印,要注意保护版子,试版时印得太多的话,对于版面上一些精细部分是有损失的。待到版子修好,正式开始时,有些精细部分已经磨损了,这是很可惜的,所以预先应估计到。

六、铜版画的复杂技美柔汀法

先介绍三种手工制作“麻地”的方法。

1、用摇凿的锯齿状锋刃在版面上来回地边摇边压,压过之后,版面上产生稠密的细点,压时要注意用力均匀,并要变换各种方向,使版面上所有部分都同样稠密,深度相同。

2、用刻针、钢角尺在版面上刻画均匀、稠密的“米”字型交叉排线,使版面上产生由密布的线条组成的“麻地”。划线时要尽可能的掌握好排线的密度相等,不要时而相间太密,时而相间太宽,产生不均匀的效果,同时刻针的深浅也要注意均匀,手用力不要时轻时重。

3、用最粗的木砂纸或铁纱布覆盖在版面上,在铜版机的滚压下做多次的滚压,每压一次就要更换一次砂纸,大约要压6-7次。压在版面上的毛点,粗细相间,稠密和大小的点子并不规则,具有与上面二种“麻地”不同的特点。

经过“麻地”处理将金属版面刺毛,使其如同干刻一样可以保留较多的油墨,作为画面的深调子的底色,并具有线条或细点的肌理效果,然后

用锋利的三棱刮刀,以不同的轻重程度,刮去版面上的一部分,以产生画面实物的亮部及次光部。再用坚硬、光滑的压磨器,以不同程度的压力,将已刮出的部分,压平、磨光,分出画面上不同层次的受光部;由于原来制作产生“麻地”时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不一样,所产生的中间色“麻地”的肌理组织也各有特点。作者可以按照不同的题材的处理,可以先在作好“麻地”的版面上涂一层深色水粉颜色(黑色或棕色都可以),待粉色干后,用白色粉笔,轻请起稿,然后再细致地层层刮去画面的受光部分,待基本刮出形体以后,再用压磨器逐层模压,特别应注意掌握不同的轻重程度,以造成不同层次的深浅色调。在刮和压磨完成时,用清水洗去原来涂过的深色,烘干,即可制版完成以供印刷。

作品印出之后,还要做细致的修版,凡刮、压不够的部分,可以继续再刮再压,原来刮、压过重的造成色调太淡的地方,可以再摇刺一些麻点,进行修补,直到达到满意为止。

用这种方法刻制的铜版画作品,色调柔和,造型逼真,风格细腻精致,在国外颇为流行,同样被视为版画中的精品。然而其刻制的原理与干刻同类,都是以手工刻破金属表面极浅的一层,利用浅而细密的毛刺突起保留油墨,印出深浅不同的色调来。这类毛刺经过多次摩擦和压印,必然渐渐剥离、消失,所以原作的印刷数量也是很有限的。为了保护版面的良好效果,每次擦版,必须要注意轻擦,机器的压力不必过重,以延长版子表面的使用寿命。

七、铜版画中的套色铜版画技法

目前常用的有两种:一是两版多套色法,就是用一块蚀刻、起底子等方法的线条为主的深色版为主,与另一块以飞尘、软底子等方法作为浅色块的套版,互相套印的方法。也可以不用以线条为主的主版,而都以飞尘法的色块版互相套印。每一块版上可以印同类的或明度相近的2-3个颜色,以色彩的重叠或并置方法,取得较统一而又有变化的色调效果。二是一版两次套印。在同一块版上,根据已经作好的色彩稿,运用几种技法,将需要套印的色块设计在一个版面上,让有的部分只上一次色,印一种色,有的部分两次印刷都上颜色,后印的一次色块,压在前一次已印出的色块之上,产生重置的色彩变化。这种套色方法适用于画面色彩的基调比较统一和谐的要求。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可以摸索一些新的方式,比如利用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的版面,各以不同的颜色,经过构思,相互套印在一个画面上。如以金属凹版为主版,套以纸凹版等,也可产生某种新的意趣。


一种简便的套色方法是用硬度不同的橡胶滚筒和树脂滚筒2-3只,上三种不同黏度的油墨,待油墨分次滚到同一块金属版上时,可以一次印出三套色的彩色铜版画。一般适用于小幅作品。

尽管方法多样,套色铜版画的凹版特点,只有最后一次印到纸上的油墨效果最具有铜版画的凹版效果,在此之前的印在纸上的色块都要被压平,所以应将主要的一块版最后印上去。下面祥诉有关制作方法:

1、准备做套色铜版画前,先要画出色彩设计稿,依此稿选择套色铜版画的方法及分版设计,套印的次序等。决定以后,先制作主要的一块版子——主版。主版的打样稿印出之后做套版。几乎所有前面介绍过的技法都可以用来制作主版和套版,一块套版可以同时印2-3个颜色,主版也可以印1-3个色,但每块版以不超过三个色为限度,因为颜色太多,擦版时容易互相混淆、擦脏颜色,最好以同类相近的颜色设计在同一块版子上。(一幅套色铜版画,套印的次数不宜太多,以不超过3-4次为好;不然,纸张多次受压,容易影响作品质量。)

在版子腐蚀的深浅方面,准备印深色调的线条和色块,其深浅程度相同于单色铜版画的要求;凡是准备印浅色块的部分,尤其是很浅的色块,要尽量保持腐蚀的较深一些以留驻颜色,因为浅色块的油墨以稀薄为好,版子上的浅色块腐蚀太浅了,其色块效果不明显,达不到一定的要求。

在套印时,为了使每一块版都套准,可将套色的标记做在衬于版子下面的衬纸上,每次印刷,主、次版都要准确放在标号规定的同一位置上。同样,印画的纸也要按衬纸上的标记准确的放在标号规定的同一位置上。印画的纸张必须保持比较稳定的湿度,有的纸是横向伸缩,有的是纵向伸缩。所以特别是在印制大幅的套色铜版画作品时,必须要用有效的办法,严格控制纸张的伸缩变化。同时为了保持湿度的稳定性来控制伸缩,可以将套印过程中的画纸,夹入半湿的大毛巾中,上面用厚玻璃板压起来以保持套印中的画纸的湿度、柔软性,以利于凹版套印的要求。用这个方法压起来的画纸,大致上能保持3-4天的相对稳定,可以同时解决纸张的伸缩和柔软的问题,在北方部分干燥地区,在印刷的套版过程中,仍需要随时喷水补充纸张湿度。

为了取得良好的套印效果,在掌握好纸的湿度外,还要注意调节好油墨的厚度和粘性程度,以及印到纸上的油墨的厚薄程度。一般情况下地先印到之上的油墨(指套版),以粘性较弱而且稀一点的为宜,以便后印到主版上的油墨更容易压上去。这后面印到套版上去的一版,其油墨

的粘性就可以略强一些,油墨的厚度也可以略厚一些。印最后主版的时候,最好是在先印的套版的油墨将干未干之际,而且纸的湿度还保持着一定的柔软程度。这样的套印法,基本上可以避免“粘破纸”,“版子上的油墨不能完全套印到前一个版上去”,以及“套不准”等印刷套色铜版画时容易产生的技术问题。

套色铜版画的色彩有时容易显得灰暗,锌版比铜版更容易产生,这是因为锌版比铜版更容易与颜料中的含硫成分起化学作用的缘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欲获得更好一些的套色铜版画效果,最好先将套印颜色之前的版子镀镍或铬,因为它们不会与颜料中的分子起化学作用。所以能保持色彩的鲜明度。然而,电镀处理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在一时解决不了的条件下,在印浅色或色彩比较鲜明的一些版子时,应注意尽量减少用布反复摩擦版面,这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色彩的灰暗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